第一篇:看图作文写法
看图作文写法
首先我们还是来练习[读一读、想一想、背一背]。
聪明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学习上,而糊涂人把希望寄托在幻想上。`——高尔基
我们在一个崇高的目标的支持下,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爱因斯坦(法国科学家)
(本网 整理)
小练习:
填上意思相反的两个词组成成语。
()争()斗顶()立()
头()脚()()奔()跑
()呼()拥()口()心
争()恐()三()两()
()惊()怪转()为()
同学们,在本学期第五组练习中安排了这样一个习作。
请你仔细观察一、三两幅图画,说说画面表达了什么内容,想想这两幅图画的内容有什么联系,根据这两幅图的内容和联系,想象一下,第二幅图的内容应该是什么,并在头脑中浮现画面。然后把三幅图画的内容连起来想一想,编一个故事。可以根据图意大胆进行想象,把故事的内容编得更加丰富。想好了,按一定顺序说一说,再写下来。注意把语句写通顺,不写错别字。
同学们,上一学期我们练习了看多幅图作文——《让座》,大家还记得吧。今天的看图作文与上次的作文有什么不同呢?对了,上次的作文是为我们提供了连续四幅图画,让我们看图写作文。这次呢,只为我们提供了第一、三两幅图,空着第二幅图,要求我们根据一、三两幅图的内容和联系,想象出第二幅图的画面和内容,然后把三幅图画连起来写一篇作文。这个练习真好,它为我们开辟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那么,怎样写好这篇作文呢?
一.弄懂一、三两幅图的图意。
看图作文首先就是要通过仔细观察,弄懂图意。对这篇作文来说尤为重要,因为你弄不
懂一、三两幅图的图意,就无法想象出第二幅图的画面。好,下面我们来认真观察图中的背景、人和物来弄清楚地点、时间、人物和事情。从第一幅图背景上的大树、房子、屋内的摆设看出,地点是在家里。人物呢,有两个人,妈妈和儿子。妈妈没有上班,儿子没有上学,我们看出,时间是一个休息日。这一天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我们看,妈妈手里提着一个塑料袋,里面装满了大可乐空瓶和空易拉罐,从家里往外走。儿子追过来,左手指着塑料袋,右手摊开,在问妈妈什么,妈妈手指着外边,回过头来,跟儿子说着什么。从图中人的动作和手中的物品,再结合我们的日常生活实际,我们不难看出,妈妈要把塑料袋里的东西扔掉或卖给废品收购站。
好,我们再来观察第三幅图,从中间的圆桌来看,地点还是在家里。人物已变成四个人了,除了第一幅图中的妈妈和儿子,又多了两位同学。他们围着桌子在干什么呢?我觉得看一看圆桌上摆着什么东西就知道了。圆桌的左边摆着一盆“花”,花盆就是大塑料瓶的下半部,上面的花是用易拉罐的铝皮剪成的,红红绿绿,弯弯曲曲,环环相接,美丽极了。圆桌的中间还摆着一个做好的小工艺品。儿子正站在桌旁聚精会神地用剪子剪饮料罐,剪出了一根长长的花枝。在他旁边的两个同学,一个手拿剪好的花盆,低头看着他怎样剪花一个双手握着大花塑料瓶抬头想着什么。妈妈坐在桌旁微笑地看着孩子们。从画面上反映的这些,我们懂得了图的意思,就是孩子们齐动手在用废的塑料瓶和易拉罐制作小工艺品。而这些废的塑料瓶和易拉罐正是第一(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幅图中妈妈要扔掉或卖掉的,被儿子要了回来。
二.推想第二幅图的内容
同学们,第二幅图是空白的,这个空白需要我们去补充。依据什么进行补充呢?当然,那就是要在充分理解一、三两幅图的基础上,联系前后图,发挥丰富的想象,推想第二幅图的内容。
前面我们通过观察思考,知道了第一幅图的意思是儿子不让妈妈扔掉或卖掉废塑料瓶和易拉罐。第三幅图的意思是儿子、妈妈和同学们一起用废塑料瓶和易拉罐制作小工艺品。很显然,在这两幅图中间,还缺少一些必要的情节来衔接。比如:拿着废塑料瓶和易拉罐,儿子是怎样想的,他为什么这样想,他找到了谁和谁,跟他们说了些什么,他和同学们是怎样决定的,怎样设计的?怎样做的等,这些应该是我们想象的第二幅图的内容。有了我们推想的这些内容,三幅图的内容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连贯,更合理。
三.把三幅图和内容连起来
无论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它们都是要通过画面上的内容来表达一定的意思。今天我们练习的这篇先补充空白图的图意,再把各图连起来写作文也是这样。在看清楚各幅图的内容之后,一定要思考出图中的中心意思。今天这篇看图作文的主人公——儿子,在三幅图中都有内容,他“向妈妈要回废塑料瓶和易拉罐”,“组织发动同学们”,“和同学们一起制作小工艺品”,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废物利用,保护环境、美化环境。这就是三幅图的主要意思,我们就应该围绕这条主线,这个主要意思把三幅图连起来写。儿子和同学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也都应该围绕这个主要意思去想象,去发挥。
同学们,在写的时候,为了表达得更清楚,可以先给主人公和同学们起好名字,可以每幅图写一段,段与段之间的联系要紧密,主线要清楚,使文章形成一个整体。
星期日的早晨,妈妈大扫除,准备把一袋塑料瓶和易拉罐处理掉。妈妈提着袋子往大门走,小明看见了,急忙从屋里跑出来,问:“妈妈,您干什么去呀?”“我把这一袋子废品扔了。”小明着急地说:“别扔啊妈妈,我还有用哪,我们可以把它变成美丽的物件。”
小明把那一袋子塑料瓶和易拉罐放到屋里圆桌上,就去找他的好伙伴小华和小强。小明对他们俩说:“我家有一袋子易拉罐什么的,走,到我家去,咱们一起做好看的小物品吧。”
(本网 整理)
到了小明家里,大家围坐在圆桌旁就摆弄起瓶和罐来。做什么好呢?小华说:“在咱们学校的科技月展览会上,我看见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用易拉罐做的花篮,可好看了。”小强也说:“对了,我还看见了用塑料瓶做的台灯呢!”小明听了,一拍手,高兴地说:“好,我去拿剪子,刀子、胶条、铁丝,咱们也试着做吧。”小华手巧,她拿剪子先剪下大可乐瓶的底当花盆,又用剪子剪易拉罐的铅皮,一圈一圈地剪成条儿,然后把这些条儿拧成花,插在花盆里。一个红花,一个绿花,花篮做好了,摆在桌子,真好看。小明呢,他挑了几个大小不同的塑料瓶和瓶盖,设计了半天,最后,在小强的协助下,用剪子剪,用胶条粘,用铁丝捆,做成了一个蜡烛台,中间高,四周低,能放好几根蜡烛呢。小华看见了,好羡慕啊,她又拿起一个大塑料瓶。心里琢磨着:我再做一个什么呢。
这时,妈妈走进了屋里,赶快欣赏这精美的花篮和烛台,兴奋地说:“哎呀,你们真是心灵手巧,把废品变成了工艺品,这摆在屋里多好看,既保护了环境,又美化了环境啊!”
您可以访问本网()查看更多与本文《看图作文写法》相关的文章。
第二篇:英语看图作文的写法体会
英语看图作文的写法体会
看图作文的写作从整体上可分为两个过程:一,感性认识过程,即通过画面直接获得信息的过程(究竟画面展示了一个什么情景);二,理性认识过程,即针对画面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挖掘画面间的内在联系融入自己的思想与见解(画面的内涵是什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将这两个过程具体渗透到五个环节(一“抓”,二“列”,三“变”,四“连”,五“检”)中去。
一“抓”为抓主题。首先,根据图片内容确定好题材与体裁 — 是写人还是写景,是说理还是叙事,是书信还是日记或其他应用文体。这一环节可采用 a, 求同法,即寻找画面中相同的人物、地点或时间等,来帮助学生确定主线,不致于跑题; b,求异法,即启发学生观察几幅图的不同之处,挖掘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确定体裁。
二“列”为列要点。由于书面表达是以一定的情景为基础,考查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因此要点要全面,无遗漏。要点主要是结合图片中的情景用自己熟悉的结构与词汇列出,忌用生疏的结构与词汇按汉语思维盲目罗列,原则“不求难,不求异,唯求准”。
三“变”为变要点为句子。将第二个环节中所罗列的要点,先按一定的时间、空间及逻辑顺序排列;然后选定恰当的主语与人称,再根据动作发生的时间与主谓关系拓词成句。结合初中生的实际,要求用他们熟悉、简单的结构来表达,避免因用长句和大量的复合句而出现过多的语法错误。如果遇到必须用长句表达时,可仿照、套用课本或各种阅读材料中出现的句型,切勿用汉语思维生造句子。四“连”为连句成篇。这一环节是最关键的一环。首先,要根据题目所要求及画面展示确定好题材与体裁。其次,要确定好行文的人称与时态的基调。再次,要在句与句以及段与段之间加一些表转折、递进和因果等关系的关联词与过渡句,使文章前后照应,行文流畅。最后结合题目要求字数适当加入一些表达自己思想、见解的内容,使文章丰满显得有血有肉。
五“检”为文章检查。文章写成之后错误在所难免,检查这一环节不能省。检查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在经过以上几个环节之后,一篇符合要求的看图作文就算完成了。在这里还要提到的是,英语做为一门语言基本功的训练不可忽视,书面表达中书写尤为重要。此外,还应不断加强基础词汇与语法的积累与锤炼,只有这样书面表达才能有真正的提高。
第三篇:看图作文
期末考试
乖乖、闹闹和淘淘是三只可爱的小老鼠,它们住在一个院子里,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它们平时一起上学、一起玩、一起写作业,形影不离。乖乖平时爱看书,学习也最好;闹闹平时爱说话,总是吱吱说个不停;淘淘非常淘气,曾经跑到花猫家门前去玩,被小花猫咬掉了半只耳朵。
今天,是这学期的最后一天,也是最重
要的一天:期末考试。三个好朋友早早地就起床来到了学校,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进入考场。乖乖走在最前面,他非常高兴而且信心十足,因为他已经复习了好多天。闹闹紧跟在乖乖后面,他一点也不紧张,还在回头回脑的跟淘淘有说有笑地聊着天。淘淘走在最后,面带微笑,看起来也是自信满满。
三个小家伙都为这次考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因为它们知道取得了好成绩才能实现愿望,乖乖最想去书店,闹闹最想去看电影,淘淘最想去游乐场,同学们,你们猜猜它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第四篇:看图作文
【课题】:看图作文
【年级】:三年级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认清图画,并能说出图中所画内容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图画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认清图画,并能说出图中所画内容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将图画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海滨小镇里,一个名叫列昂纳多·达·芬奇的孩子出生了。他的童年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虽然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但相信谁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七弦琴和吹奏长笛,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居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在他14岁那年,父亲送达·芬奇到意大利名城佛罗伦萨,拜当时最有名的画家弗罗基奥为师。正是这位老师,用其独特的教学方法与严谨、严格的教学手段为后世塑造了一位伟大的人物。
弗罗基奥是一位严厉的老师,达·芬奇的每一个小差错都会被他责罚,因为他确信小毛病不改,将来一定会铸成大错。他没有急着教达·芬奇绘画技巧,也没有让达·芬奇创作什么作品,他的第一堂课就只安排达·芬奇画鸡蛋,并且要求其一丝不苟地照着样子去画;第二堂课还是画鸡蛋;第三堂课、四堂课、连续几个月的时间,一直都只让达·芬奇画鸡蛋。达·芬奇画了一个又一个,刚开始不耐烦还可以调整,久而久之终于无法忍受,甚至怀疑这个老师是不是有真的本事。
“为什么一直让我画鸡蛋?到什么时候才能画完?”
看到达·芬奇不耐烦的样子,老师并没有生气,只是微微一笑说:“不要以为画鸡蛋简单容易,要知道,在一万个鸡蛋中,都没有两个形状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鸡蛋,只要变换角度去看,形状也会不同,比如说,把头抬高一点或是放低一点,这个鸡蛋的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如果想要在纸上将它们完全形象地画出来,就必须下苦工夫。”达·芬奇似乎有所顿悟,一时没有说话。
“叫你反复画鸡蛋,就是训练你细致地观察所画的对象,然后用手和笔细腻、准确地画出来。只要做到手眼一致,那么以后画什么都会得心应手。”
听完老师的讲话,达·芬奇终于领悟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心悦诚服,每天自觉地、默默地坚持画鸡蛋,终于有一天他所画的鸡蛋,各个特点不同,各个形象逼真。
达·芬奇不断的努力与坚韧不拔的毅力,再加上深刻的思考,终于慢慢进入了状态,绘画水平大幅提升。后来经过漫长的艺术实践,达·芬奇创作了多幅不朽之作,最终成为一代宗师。其中,最为著名的《蒙娜丽莎》现在还陈列在巴黎卢浮宫,堪称镇馆之宝。
师: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想?
生:(回答)
师:对了。其实我们不管画画也好,还是写作文也好,都离不开仔细的观察。所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看图作文,考考同学们的观察力。(板书:看图作文)
二、教授新课
师:我们把课本翻到56页,一起来看看这4副图上都画了什么
(带领学生仔细看图)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范文。勾出图画上没有的句子。
生:(学生勾画)
师:这些都是图画上没有的。小作者是怎么添加进去的呢?
生:通过想象
师:对了我们在写看图作文的时候,除了要仔细观察之外,还要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把图片上的内容丰富起来。(板书:仔细观察;展开想象)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考考同学们的想象力。把书翻到60页。这里有一副图,现在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再往图上画上你所想到的东西。然后起来说一说,看谁既画得好,又说得棒。生:(学生动笔绘画,并请学生起来描述自己所画的内容。)
三、学生实践
师:看来同学们都说得很不错。不过,有的同学会说,能不能写下来呢?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吧!书上61页,作文大练笔,看看这两幅图都画了写什么?最后一幅图上应该画上什么呢?开动你的小脑筋,将最后一幅图画出来,并动笔将三副图写下来。
四、板书设计
看图作文
仔细观察
展开联想
第五篇:【推荐】看图作文
【推荐】看图作文四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看图作文4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图作文 篇1暑假的一天,三个好朋友芳芳、友友和明明,他们在公园里一起玩耍。
明明建议道:“大家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戏吧!”
“好呀!好呀!”友友和芳芳高兴地说,“我们可喜欢玩吹泡泡的游戏啦!”
于是,明明回家拿了一杯肥皂水和一根细管,然后,就开始吹泡泡了,不一会儿,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泡泡从细管的一端飘了出来。大泡泡有人的脑袋那么大,小泡泡才黄豆粒那么小,大大小小的泡泡映着金色的阳光,折射出七彩的光芒,真是美丽极啦!芳芳和友友看得目不转睛,于是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他们把《两只老虎》的歌词给改唱成:“许多泡泡,许多泡泡,真美丽,真美丽!有的就象人脑袋,有的就象黄豆粒,真可爱,真可爱!”
最后,他们玩累了,才依依不舍地各自回家了。
看图作文 篇2早晨,小兔子和小鸟在草地上玩,小兔子说:“今天我请客。”小鸟说:“好呀!”小兔子把自己辛辛苦苦拔来的萝卜给小鸟吃,谁知小鸟一口也不吃。小兔子说:“我把萝卜给你吃,你怎么不吃呀?”小鸟说:“我不爱吃萝卜,只爱吃虫子。”小兔子想:原来自己爱吃的东西,别人不一定喜欢吃。
看图作文 篇3执教者:
教学目的:
1、学写看图作文,能将看到的和根据图画展开的想象写具体、通顺,有一定条理。
2、能对别人的发言提出修改意见。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列出提纲,把想象的内容写具体、通顺,有一定条理。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幻灯片。
2、其它能引起学生发言兴趣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结合教师节谈话导入。
1、教师节是几月几日,谁的节日?
2、在这一节日里同学们会怎么做?会怎样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
二、复习看图作文的写作步骤。(幻灯片)
1、仔细观察,深刻理解图意;
2、合理想象,充实拓展内容;
3、拟好提纲,组织语言作文。
1、顺序:近——远,人——景。
2、仔细看图,你想到了什么?从中知道了什么?
3、先看画面的近处。
(1)、桌面上有些什么?
(2)、从台历上的日期,可以知道什么?
(3)、从眼镜和地球仪等,可以看出什么?
4、再看画面的正中部分。
(1)、从胸前的红领巾,可以看出什么?
(2)、从背着书包,可以知道什么?
(3)、这位女少先队员正在做什么?她为什么这样做?
四、指导说清看到的内容,引导其余同学对说话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
1、人: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2、景:桌面摆设,身后景物。
五、指导想象的内容。
1、桌面摆设想到:
(1)、屋子的主人身份;主人的`品质。
(2)、在这样的节日里许多同学都在为敬爱的老师祝福。
2、这位少先队员手中的鲜花是从哪里来的?
3、她把右手拿着的鲜花插在什么地方?怎样插?
4、她左手还拿着鲜花,准备做什么?
5、她为什么要这样做?心里会怎样想?
6、从小女孩的神情想到小女孩此时的心理。
7、由菊花想到老师的品质。
8、从屋后的晨光想到女孩摘花的时间,想到小女孩美好的心灵。
六、指导写作,列好作文提纲。
1、列提纲。
(1)、这次作文的中心:
(2)、这次作文的内容。
①、时间:
②、地点:
③、人物:
④、事情的起因:
⑤、事情的经过:
⑥、事情的结果:
2、根据提纲写作。
七、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八、作业。
学生继续写作。
看图作文 篇4今天下了一场大雨,我打开门,呼吸到了外面的新鲜空气。我看见小草碧绿碧绿的,一棵棵大树绿油油的,小花带着水珠光环很美丽。
我一抬头,看见蓝天瓦蓝瓦蓝的,咦?这是什么呀?是彩虹吗?它的颜色变得越来越深了,原来真是彩虹啊!我一直看着看着,原来,它有七种颜色,多美丽呀!一会儿它就不见了,我想它一定在跟我玩捉迷藏游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