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3 13:0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心得体会》。

第一篇:学习《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心得体会

学习《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心得体会 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通过学习《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使工作的要求上升至法律层面,有利于促进工作进一步务实、有效运行。

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观念、引导法治行为的重要职责,是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基础工程,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是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搞好自身学习、吃透精神实质和全面掌握条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七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统领,紧密结合自治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任务,采取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手段,广泛深入地抓好条例的学习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宣传热潮,使《条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一、思想重视,宣传到位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保证,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社会进步、科技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对法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广大职工都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依法经营才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因此,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来认识普法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充实普法内容,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集中学习上级有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文件精神等,与本单位的工作紧密结合,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法制氛围,提高宣传效果,并能指导工作出实效。

二、完善制度,注重考核

众所周知,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着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不强,观念上的不重视,使得普法工作往往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因此,实现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通,把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突出出来。建立有效的普法教育考评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法律知识考核,扎实法律知识基本功。

三、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在普法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广大职工的需求,普法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分类施教。根据职工的不同文化水平,加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要集中搞普法培训班,全面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从《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法》等,以提高其依法行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源头上预防和堵住普法教育在实施者层面上的漏洞。

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不仅是确保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维护群众自身权益的需要。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法制宣传教育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提高公民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要有效的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把《条例》的规定和要求作为自身的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共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第二篇: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定稿]

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

(2013年5月30日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推进法治河北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法制宣传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武装力量和其他组织应当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接受法制宣传教育是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第四条 法制宣传教育应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服务群众;分类指导,注重实效;学用结合,普治并举;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原则。

第五条 法制宣传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普及宪法和法律基本知识,教育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的法律素质,促进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和公正司法,推进依法治理。

第六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听取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目标管理,实行绩效考核。

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应当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足额拨付,专款专用。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制宣传教育的法律、法规、决议,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

(二)研究制定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本行政区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四)对本行政区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和表彰;

(五)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培训、考试;

(六)总结推广法制宣传教育经验;

(七)推动依法治理工作;

(八)办理法制宣传教育的其他事项。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不同对象,组织编印和发行全省统一的各类法制宣传教育的教材。

第十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武装力量和其他组织应当明确法制宣传教育机构,并设专(兼)职人员负责。

乡(镇)、街道法制宣传教育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应当设专(兼)职人员负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第十一条 司法机关、行政执法部门应当对司法人员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培训、考试或者考核,并结合司法、行政执法工作,有针对性地向社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第十二条 具有任免权的国家机关应当对国家公职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和执法实绩考核,并将其法律知识水平和执法实绩纳入国家公职人员拟提拔使用的考查内容,推行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

第十三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将法律知识学习列入公务员培训计划,录用国家公务员应当把法律知识列为考试的重要内容。

第十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

学校应当通过课堂教学、专题教育、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中小学校应当明确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定期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保障法制宣传教育课时、教材、师资、经费落实。

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应当将法制宣传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和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十五条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有关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其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第十六条 发展和改革、公安、民政、卫生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流动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其守法意识和维权能力。

第十七条 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拘留人员、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社区矫正等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第十八条 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部门应当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推进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和阵地建设,指导法制宣传教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创作、演出、出版和播映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

第十九条 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加强法制宣传,履行好社会责任。

第二十条 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应当根据自身工作特点宣传和普及法律知识,教育职工、青少年、妇女和残疾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履行法定义务。

第二十一条 民族宗教事务部门应当组织民族宗教工作人员和宗教教职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开展对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的法制宣传教育。

第二十二 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组织、指导村(居)民委员会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利用广播站、文化站、农村夜校、远程教育网、农村书屋、宣传栏等途径向村(居)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对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未达到验收标准的单位,由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同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第二十五条 挪用、截留、贪污、侵占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的,依法追究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1995年12月26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若干规定》同时废止。

关于《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若干规定

(修订草案)》的说明

——2012年11月22日在河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上

省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委员

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柳建志

各位委员:

我受主任会议委托,就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若干规定(修订草案)》(以下简称《规定(修订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修订《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若干规定》的必要性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二十多年来,我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河北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了《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为我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法律进机关、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市场广泛开展,依法治理和法治创建活动逐步推进,公民宪法和法律意识增强,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提高,在依法治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到目前,《规定》已制定实施了17年,国情、省情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任务更为突出、更加紧迫。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十二五”规划实施,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目标、内容、对象和组织领导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对《规定》进行修订是十分必要的。

二、《规定(修订草案)》的起草过程

2011年10月24日,省司法厅向省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工委提交了《关于修订〈规定〉的报告》,起草了《规定(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并召开了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2012年,省人大常委会将此列入工作要点,内司工委征求了省人大内司委组成人员、各设区市人大常委会对《规定(修订草案)》的意见,并借鉴了兄弟省市的立法经验,多次修改后,经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讨论,提请本次会议审议。

三、对《规定(修订草案)》中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规定(修订草案)》保留了原《规定》的体例结构,增加了一条,共28条。

1、关于名称的修改。目前,全国已有1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有关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地方性法规,其法规名称统一为“法制宣传教育条例”。为了规范化表述,进一步强调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建议将《规定》名称修改为《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

2、关于重点对象学法用法问题。《规定(修订草案)》在对公务员、经营管理人员和城乡居民学法用法作出明确规定的同时,突出强调了领导干部、青少年学法用法。第十四条修改为:“具有任免权的国家机关应当对国家公职人员定期进行法律知识考试和执法实绩考核,逐步推行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对考试、考核不合格的,不得晋职;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国家公职人员执法实绩考核,连续两次不合格的,应当予以免职。”第十六条修改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法制宣传教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中小学校配备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定期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增加了城乡公民学法用法的内容,在第六条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中增加了一项,明确规定“加强城乡公民法制宣传教育,教育群众学法、守法、用法,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利益诉求。”

3、关于法治文化建设问题。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需要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法治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第十九条中增加了法治文化建设的内容,具体表述为“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加大法治文化教育基地和阵地建设。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各类文化团体应当参加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和推广。”

4、关于经费问题。经费是开展工作的重要保障。针对个别地方和单位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不能足额到位、不能专款专用等问题,参照其他省市的规定,对第二十四条进行了补充。同时,为强化对法制宣传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明确规定了“挪用、截留、贪污、侵占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的,对主管领导和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另外,对部分文字和条序作了适当修改和调整。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现实,我国已由法律制度建设阶段转变为法治建设发展阶段,故将第五条、第六条第(二)项、第(五)项中的“法制”修改为“法治”。

以上说明,连同《规定(修订草案)》,请一并审议。

河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

关于《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草案)》

审议结果的报告

----2013年5月28日在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委员侯凤梅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2年11月22日,河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对《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进行了初审。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条例(草案)》对于规范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省、法治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会后,法制委员会和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省司法厅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对《条例(草案)》进行了认真修改,并将修改后的《条例(草案)》印发11个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和省法院、省检察院、省政府国资委、省教育厅、省民政厅等17个省直有关部门征求意见。修改过程中,赴省外调研并在石家庄、张家口、怀来等市县召开座谈会,听取了人大代表、政府相关部门、基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代表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2013年4月27日法制委员会召开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统一审议,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省政府法制办、省司法厅有关同志列席了会议。5月14日向主任会议作了汇报,主任会议同意法制委员会的审议意见。现将法制委员会审议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颁发考核证书的问题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应当加强对各领域不同群体的法律知识宣传培训,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达到知法、懂法、守法的目的,应当尽量减少行政管理色彩,要保护相对人的利益,应当取消培训考核中关于颁发证书的规定。据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删去《条例(草案)》第十七条、第十八条。

二、关于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主体的问题

调研中有的省、市人大代表提出,地方性法规不宜对作为临时性机构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作出规定,该项工作应当由政府有关部门具体负责,以保障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据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删去《条例(草案)》第十条,修改《条例(草案)》第九条,作为《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的第八条,具体表述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履行下列职责:(一)贯彻执行有关法制宣传教育的法律、法规、决议,建立健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二)研究制定法制宣传教育规划、计划,并组织实施;(三)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本行政区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四)对本行政区域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比和表彰;(五)组织法制宣传教育培训、考试;(六)总结推广法制宣传教育经验;(七)推动依法治理工作;(八)办理法制宣传教育的其他事项”。

三、关于细化法制宣传教育职责的问题

调研中有的省、市人大代表提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是依法治省,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迫切要求。应当进一步细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职责分工,明确政府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应负的责任,加强对特定群体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以保证各项规定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据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对《条例(草案)》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一条作为《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的第十五条,具体表述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业和信息化、工商行政管理、税务等有关部门以及相关行业协会(学会)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个体工商户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培训,增强其诚信守法、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二)增加一条作为《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的第十六条,具体表述为:“发展和改革、公安、民政、卫生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的职责,加强对流动人员、进城务工人员、失业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其守法意识和维权能力”。

(三)增加一条作为《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的第十七条,具体表述为:“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拘留人员、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等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并会同有关部门对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社区矫正等人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四)增加一条作为《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的第十九条,具体表述为:“报刊、网络、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应当加强法制宣传,履行好社会责任”。

四、关于法律责任

有的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为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需要对违反规定的有关行为,明确相应的处罚措施,以增强法规的约束力。据此,法制委员会建议,对《条例(草案)》作如下修改:

(一)增加一条作为《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的第二十四条,具体表述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未达到验收标准的单位,由县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同级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

(二)增加一条作为《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的第二十五条,具体表述为:“挪用、截留、贪污、侵占法制宣传教育经费的,依法追究责任”。

此外,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意见,对《条例(草案)》作了一些文字修改和条序调整。《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已按上述意见作了修改。

以上报告连同《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请一并审议。

河北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关于《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草案)》修改意见的报告

——2013年5月30日在河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冯志广

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5月28日下午,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对《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分组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经过反复修改,已经比较成熟,可以提交本次常委会会议表决。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修改意见。5月29日上午法制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根据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进行了统一审议,29日下午向主任会议作了汇报,现将法制委员会修改意见报告如下:

1、修改《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第一条,具体表述为:“为了加强和规范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法律素质,推进法治河北建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2、修改《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第六条,具体表述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听取本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

3、修改《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第七条第二款,具体表述为:“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应当列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足额拨付,专款专用。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应当加强对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4、修改《条例(草案二次审议稿)》第二十三条,具体表述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对在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条例(草案建议表决稿)》已按上述意见作了修改。法制委员会建议本次常委会会议予以表决。

以上报告连同《条例(草案建议表决稿)》请一并审议。

第三篇:法制宣传教育心得体会

法制宣传教育心得体会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一切为了孩子,给青少年营造一个和谐、平安的学习氛围,也是我们学校一直所重视的 当然,法制教育不仅要向青少年宣传遵纪守法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对自制行为的约束,更是捍卫尊严、权利的有力武器。法制教育应传达这样一个信息:法律就在身边,我们学习、生活的学校、家庭、社会有一个强大的法律保护网,时时刻刻规范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调整着各种社会关系,只有自觉遵纪守法,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并有一个良性发展。

换个角度讲,法制教育是一个普法的过程。我们应当告诉学生日常生活的中有哪些针对他们的陷阱,如何识别、自救、求助等。还要让他们明白有哪些权利,如人格权、受教育权等等,如果这些权利受到侵害应当采取何种方法、手段才能得到有效的救助,而不至于付出更大的代价。总之,开展法制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学生民主、法治的观念,让青少年认识到法律不是约束行为的锁链,而是保障生活的要素,偏失的正义会得到法治力量的匡扶,弱势群体也能得到法律阳光的普照,从而自然地产生对法律的信仰,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些才是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他们从单纯的课堂教育中学不到的,更是法制教育的价值所在。

可以说,我们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会与同学、朋友,以及社会上的人发生一些矛盾,也许都是一些小事。既然是一些小事,那我想我们应该能够和平能够处理,不需要动用武器,这样会毁了大家。在我的生活中出现过这样的事:一天,一个小组在班里值日,最后只剩下两个人还没有值完。一个男生只是在外面刚刚涮完墩布回来,不小心把水溅到了另一个男生的身上。那个男生随口就说了一句:“喂,你没长眼睛啊,往哪甩呢!”拿着墩布的男生还比较有诚意地说:“对不起,真是不好意思,我一定注意。”可另一个男生却得理不让人,“你一声对不起就完了,这衣服怎么办。”那个男生见情势不对,有点怒火了,这下,两个人便吵了起来,还动用上了扫把。被水溅到衣服的男生用扫把的后面把另一个男生的眼睛给弄伤了。仅仅一滴水的事,就引发出这么大的事,太不值了。

预防违法犯罪,首先要不断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的尊严,依法守法。我们青少年要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其次,要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增强控制力,做事要沉着冷静,要分清自己该做的事和不该做的事。第三,在交友方面,更要增强判断力,谨慎交友,从而更好地发展自我。

这次法制教育报告会是一次发人深省的心灵教诲,为我们青少年上了很好的一课。我们应牢记其中的道理,努力学习,好好做人,让自己的生命之船在正确的航线上行驶。

第四篇:法制宣传教育心得体会

法制宣传教育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普法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和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大家的共同,别需要各级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充分领会和全面把握有关精神、决策和法治的基本理论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结合单位的实际工作情况,我认为搞好“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一、思想重视,宣传到位。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化国家建设进程的重要保证,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社会进步、科技发展都离不开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在日常工作中,对法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广大职工都知法、守法、依法办事,并善于运用法律维护单位的合法权益,依法经营才有广泛、坚实的社会基础。因此,作为基层党政领导,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来认识普法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把普法工作真正列入到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中去实现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形成“党委领导、部门实施、全体参与”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充实普法内容,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黑板报”、集中学习上级有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文件精神等,与本单位的工作紧密结合,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法制氛围,提高宣传效果,并能指导工作出实效。

二、完善制度,注重考核。众所周知,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着“软指标”的问题,其间有认识上不足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缺少规范的、过硬的制度作保证。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法制观念不强,观念上的不重视,使得普法工作往往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因此,在“五五”普法中,实现普法教育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通,把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突出出来。建立有效的普法教育考评机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法律知识考核,扎实法律知识基本功,并实行与绩效挂钩的操作方法。在此基础上,在单位内部建立健全相关部位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大力提倡和推行法律知识任职资格制。

三、结合实际,学以致用。在普法工作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根据单位的实际工作需要和广大职工的需求,普法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分类施教。根据职工的不同文化水平,加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要集中搞普法培训班,全面学习各种法律、法规和规章,从《行政法》、《行政诉讼法》、《刑法》等,以提高其依法行政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从源头上预防和堵住普法教育在实施者层面上的漏洞。要继续开展各种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利用大家关心的热点、难点和身边随时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法律分析、推广,提高广大群众依法维权的意识。总而言之,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法律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无法则不能立足于世界,更不用说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威信。无论是一个单位,还是一个人,都要以法为重。邓小平爷爷更是在1986年指出:加强法制重要是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都要进行法制教育。因此,我们每位高中生都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学生。

李显韵

高二四班

第五篇:法制宣传教育学习笔记

2011年法制宣传教育学习笔记;(2011年2月1日);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

一、定义;【一】它具有四个鲜明特征:;

(一)它具有人民性;(三)具有法律性;【二】它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

(二)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

(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

(四)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2011年法制宣传教育学习笔记(2011年2月1日)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思想的统一体

一、定义

【一】它具有四个鲜明特征:

(一)它具有人民性。

(二)它具有政治性。(三)具有法律性。

(四)它具有先进性。【二】它的基本内涵:

(一)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依法治国

(二)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执法为民

(三)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

(四)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服务大局

(五)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三】本质特征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反映了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民民主。.(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原则。

(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原则。【四】必须做到:

1.依法治国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2.执法为民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3.公平正义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4.服务大局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5.党的领导的理念。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2011年4月5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科学的,先进的法治理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以马克思主义法学理念为指导,在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践经验,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和借鉴西方法治文明合理因素基础上形成的。它符合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和深化,包括对世界现代法治文明成果的吸收和借鉴,符合法治国家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先进的、科学的法治思想和理念。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为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研究了社会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指出法律是以现实物质生活为基础的,即经济决定法律,法律又反作用于经济。这一根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法学还认为,法律并不是超阶级的,而是统治阶段意志的体现。一定阶级的国家和法都是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所制定的法也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深刻地揭示了法的阶级本质,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

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新中国民主法制的实践为基础。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樗着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在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甚至被中断的过程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立法体制不断完善,立法程序日益健全,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物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基本形成,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法治建设的实践,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启示,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实践表明,推进法治化进程,必须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把加强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紧密结合起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之下,从实际出发有步骤地进行。

3、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西方法治文明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从总体上看,我国古代法制是为巩固历代帝王的王权统治服务的,人治的色彩相当浑厚;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是为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服务的,有其阶级性和虚伪性的一面。但是,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也包括了不少民主性的内涵,是可以合理继承的。如法家提出的以法治治国,礼乐刑政,综合为治;援法断罪,罪刑法定;治法治吏,相辅相成等。中国数千年的法律文化遗产中的有益成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思想源泉。西方资产阶级在几百年的反对封建主义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方面,也积累了不少法治实践经验,有的较为成熟,已经制度化。他们在法治理念方面也积累了大量的思想资料,如公平正义的思想、尊重人权的思想、规范和监督公权力的思想、尊崇法律权威的思想等。这些,也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我们可以从我国当前的国情和社会制度的特点出发,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和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和法治经验进行甄别、吸收,为我所用,丰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总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指导下,坚持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局出发,认真总结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经验,批判继承和吸收古今中外一切法治文明优秀成果基础上形成思想体系,是科学、先进的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立法的思想前提。2.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执法和司法的重要保障。3.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是会注意守法的必要保证。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律监督的科学指导。(2011年6月7日)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就是在全社会和全体公民、特别是执法者中养成自觉尊重法律、维护法律权威、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意识,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的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基本方略;在1999年3月召开的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又被写入了宪法修正案。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终确立,在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伟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观念的重大转变

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传统的封建“人治”思想的影响,我们党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经历过一些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总结“文化大革命”中法制被严重破坏、“无法无天”的惨痛教训,清醒地认识到加强法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战略方针。邓小平同志强调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把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放到了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法治认识的不断深化。1997年,党的十五大最终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最终战胜和彻底抛弃了封建“人治”思想的羁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治国道路,从而完成了我们党执政治国理念的一次深刻而重大的转变。

(二)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国家长治久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是十三亿中国人民最大利益之所在。没有稳定,什么事也干不成;如果社会动荡不安,已经取得的成果也要丧失。怎样才能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呢?要搞法治,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小平同志就讲“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为什么搞法治才能保持国家稳定、社会稳定?因为法律制定后必须公布,这样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就会有一个合理的预期,有了矛盾纠纷、或者权益受到侵害,人们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去化解,去讨回正义和公道,而不是没完没了地相互争执,或者不断找组织、找政府、找领导,永无止息。而且法律一旦制定颁布后,就有一段相对稳定的有效期,法律所规范和确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自然也就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大力加强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发展,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长期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要目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制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只有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制的轨道上正确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才能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健康发展。实行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证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真正当家作主。

(2011年8月8日)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

依法治国理念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现实生活中,有的习惯于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对不同身份的人给予差别待遇。这种思想和做法实际上是封建等级观念的残余。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将自己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之上。那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法律只管民,不管官;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将自己视作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从根本上背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我国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违法者必须受到追究是法律尊严的重要体现,也是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有人违了法却能逍遥法外,那么,法律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就不可能树立起崇高的地位和威信。

(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

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在一个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社会规范,包括法律、政策、道德、习惯、宗教规范等等,都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起到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但是,必须明确,在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的准则。整个社会和全体公民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首先维护宪法权威。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具有最大的权威性和最高的法律效力。它也是一切其他法律权威的渊源

和保障。因此,维护法律权威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任何法律、法规、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下位法不得同上位法相抵触,地方性法规不得同全国性法律相抵触。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是法律权威的重要标志。当前,有的地方和部门从保护本地区、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制定和实施一些违反国家法律规定和法治原则的“土政策”、“土办法”,搞“你有法律、我有对策”,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也严重损害了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必须坚决反对和有效制止。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法律的目的和宗旨要通过执法司法来实现,法律的权威也要通过执法者的权威来体现。因为在社会上一般人心目中,执法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法律的化身,代表着法律权威与尊严。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方面,要有效克服我国社会公众中普遍存在的“法不责众”、“只要有理怎么闹都行”等不讲法制的传统观念,从严执法,对一切违法行为严肃处理,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树立执法者的权威;另一方面,执法者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切实解决执法和司法不公的问题,提高执法部门的公信力,让执法司法行为令人信服,用公正赢得权威。

(三)严格依法办事

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对于一切国家机关特别是专门履行执法、司法职责的政法机关来说,严格依法办事意味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职权由法定。职权法定是法治的重要原则,也是严格执法的合法性基础。职权法定原则要求,执法机关的权力必须来自法律具体而明确授予,执法机关必须在严格依据法律规定的权限内履行职责。

有权必有责。即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有权必有责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行使权力要对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负责,法律授予了权力,同时也就意味着赋予了责任;二是被法律赋予了权力而不去行使或者行使不到位,就是不尽职、不作为,就是失职渎职,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政法干警都必须坚决克服那种权力在我手,想用就用、想不用就不用、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的错误观念和做法,既要慎用手中权力,还要用好手中权力。

用权受监督。权力必须受到监督是一切法治社会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我国宪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了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都要受到监督的原则。政法机关掌握着与公民人身、财产以及其他权利密切相关的执法大权,这种重要权力一旦被腐蚀滥用,将直接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政法机关的权力必须严格依照法定权限、程序行使,整个行使过程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和制约。违法受追究。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也是法律权威与尊严的重要体现。在现实生活当中,对执法者的违法行为依法追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建立起对执法犯法者的严厉追究机制。只有执法者的违法行为都毫无例外地依法受到追究和惩罚,才能给整个社会树立依法办事的良好示范。

(2011年10月11日)

努力实践依法治国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基本要求 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是一场从思想观念到实际行动的深刻革命。政法干警作为国家专门的执法司法力量,必须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理念,自觉用这一理念指导执法司法行为。

三亿文库3y.uu456.com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行业资料、专业论文、高等教育、30法制宣传学习笔记等内容。

下载学习《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河北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制宣传教育个人心得体会(样例5)

    切实做好 法制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群众识别、防范经济犯罪的意识和能力。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制宣传教育个人心得体会精选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法制宣传教育个人心得体会(大全)

    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观后感心得有哪些?要构成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习惯。不可“视而不见”。下面是由写写帮文库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制宣传教育个人心得体会范文五篇”,仅供参......

    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4月27日市征收中心结合太西煤价格调节基金等非税收入工作需要和实际,邀请了是检察院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市交警支队太西交警大队和市公安局太西公安分局法制科的专家,分别就如......

    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心得体会

    4月27日市征收中心结合太西煤价格调节基金等非税收入工作需要和实际,邀请了是检察院院职务犯罪预防处、市交警支队太西交警大队和市公安局太西公安分局法制科的专家,分别就如......

    《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心得体会

    学习《青海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心得体会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的发展,法治宣传教育必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更加扎实、务实地发展。法制宣传教育承担着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

    2014法制宣传教育!

    六安第二中学2014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 根据《六安市教育局2014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1、以党的十八大、十......

    法制宣传教育材料

    法制宣传教育材料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提出了预防未成年人的九种不良行为,只要你有了这几种不良行为,就很容易滑向犯罪的边缘:(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

    法制宣传教育

    2009年度古塘街道法制宣传教育实施意见各村(社区)、街道所属各部门: 根据市普法领导小组《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2009年度法制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