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春江 花 月夜》读后感
春江 花月夜,我国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一首名诗,描绘了春天夜晚江畔的景色,被称为是“孤篇盖全唐”的杰作。
江天 一色,只有一轮孤月在澄清的天空。诗人陷入了沉思:“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的思绪不仅仅只停留在月亮上,他紧紧地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人类的存在是永恒的。也正是人类的永恒,人生有穷已的我们才能和年年相似的江月共存。其间不难感受到诗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感伤,但更多的是对生命的热爱与追求。透过这两句诗,我们聆听到了初唐盛世的那种昂扬向上之音。接下来,诗人用可怜承接何处。用月亮烘托在楼上等待的思妇的悲。徘徊两字极其传神,把拟人的月亮的不忍心,要在楼上徘徊,要与思妇作伴,为她解愁的心思艺 术性的放大。岂料,月亮好心干坏事,皎洁的月光令思妇触景生情,思念不减反增。她要赶走这月光,但月光就是不消失。这里的“卷”和“拂”,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内心的惆怅。但是困扰她的月光现在不也正在照着远在他方的离人吗?“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此时的思妇终于想通了,希望月光能把自己的思念遥寄他方。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其实,何止在家的思妇在想念离人,离人也想念着故乡啊!可惜江水流春,流走的不仅是春,更是离人的青春和梦想。月亮升起又西斜,离人还 是远离故乡。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无限。“不知乘月几人归”,离人思忖着。我想离人也是想也乘月而归的,但是一切可能实现吗?只能接月光把他的离情,撒在江边的树林上。
第二篇:《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江花月夜》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篇1斜斜地趴在木头地板上,忙碌之后的闲余变得很充实。想象小猪一样昏昏睡去,却发现窗前的一切如此有感染力,使我不得不想象这些温馨的过往。突然在转念之间发现了一首很美的旋律,于是《春江花月夜》拉开了序幕。——引子
原来今天,我们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存于世;原来今天,我们同样持有悠久的情感放肆在这个凄美的夜晚;原来今天,我们一起走过漫长漫长的古道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轨迹。
试着打开所有的感官,尝试将生命的一切寄托在这个凄迷的夜晚。月光的动貌显现眼前。月华随云影荡漾,在灰飞湮灭中,瀑布般的月光之花是生命的涌动,飘扬在这个了无尽头的宇宙。宽敞的月河,你在最深远的天际中闪动。
原来一切竟是如此简单,一年年地过去,可每年的寄托都未相同,每年的今日一过,你又是新的轮回。生命在你的世界里是无所在的。因为你,是生活的永恒。
我听见,你用亲切的歌声传达生命无极限的真理;我闻到,你傲人的芳香向人们诉你孤独的忧伤;我看见,你牵动淡红的绳子传去女子对恋人的情感;我触摸,你淡雅的影子也在一直支持我努力前进;我感到,你是浩荡天空中的一面明镜,无限和有限的年华,在你的手中已被牢牢把握。
今天,我在想月的日子里,告诉你我的心事,你将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渐渐老去。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篇2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都钟爱有加,曾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吟诵它,代言过它,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可是今天我要讲的是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诗,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华丽又空灵,深沉又壮美,它沿用陈隋的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人还把对月亮的喜爱寄托在诗中,它好像对一轮明月有说不尽的话,有讲不尽的愁。虽然张若虚只给我们留下两篇诗歌,但这些诗也是闻一多先生眼中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本诗题目以人世间最美好的几个事物组成,在张若虚的笔下显得生机勃勃,一轮明月也显得更加明亮透彻,读着读着,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种景色纯洁、高雅、洁静,让人神游。
我喜欢《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诗的一个里程碑,它优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联翩。《春江花月夜》的诗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将永远照耀着唐诗的伟大路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际,这轮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圆之月!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篇3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爱月亮,许多伟大的诗人都背诵并认可了月亮,如李白的“床前明月”、苏轼的“明月时”、杜甫的“星星平野宽,月亮滔滔江水流”等。 但今天我要讲的是一首被称为“全唐”的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雄伟,飘渺,深邃,宏伟。它沿袭了陈隋乐府的古老主题,抒发了离别的真挚感人情怀和人生的哲理情怀。整首诗的语言清新优美,节奏优美悠扬。它洗去了宫体诗的浓郁粉末,给人一种清澈明亮的感觉,那是纯净美丽的。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对月亮的热爱,似乎对明月有着无穷无尽的话语和忧虑。虽然张若虚留给我们的诗歌只有两首,但这些诗歌都是闻一多先生创作的《诗中之诗,峰中之峰》.
诗人月作为主要河流的场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邈远,失望突然模糊春月夜图这首诗享受这种美妙的几件事情组成,显得生机勃勃在当晚的笔,月亮也显得更亮透彻,开始阅读,你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灵。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车轮上的寂寞”,这种观点纯粹,优雅,接警,人神游。
我喜欢《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优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联翩。《春江花月夜》的诗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世界,并将自己永远无法照耀着唐诗的伟大发展路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潮生”之际中秋节,这圆圆的月亮我的心脏月份最美丽的圆圈!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篇4古诗的韵味和意境没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是难以企及的。曾经读大学时老师布置作业背诵《春江花月夜》,当时稀里糊涂背诵了,多年以后再次谋面还是如同初见,因为那时的自己根本不懂此诗。背诵任务是完成了却没有走进古诗的内心世界,我对它只知道是名篇,其余全然不知。回头想想一个中文系的.学生竟然对古诗名篇不知所云,不解其中风情,自己也是汗颜愧对中文专业了。大学时光已逝,走过八个春秋却无暇回顾和思考曾经的糊涂岁月。课没有认真听,书没有广泛读,写没有文思泉涌,大学课程只知道开设了哪些课,哪门课讲了什么内容也如同盲人摸象。大学四年知识无长进,眼界略宽,能力无增,情商为负,浑浑噩噩度过了黄金四年,唯一无憾的是结交了寝室里四个姐妹。此时再回望大学四年,悔恨交加,蹉跎年华,辜负了美丽的青春。
《春江花月夜》此时再背,心里万般惆怅,初识诗中之味,却是青春远去的年华。诗中的“月”是相思的见证,是传达,是连接,是目光……“落月摇情满江树”,让人感受到了相思之情不绝如缕。空中孤月就是人之孤,孤独的人看孤独的月,相思的人儿不知何时归来。因为思念才孤独,假如没有相思之意又何知孤独之味!
古往今来,月被多么文人墨客钟爱,却只有这一首描述出了月自身的美和象征意义。爱月,更爱这首诗《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篇5唐朝就像是汉文化的一次短暂的度假期,是一次星空下的露营,人不会永远露营,最后还是要回来安分守己,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喜欢唐朝,因为回想起来,往往一年最美的那几天是去度假和露营的日子,唐朝就是一次短暂的出走。
作为脍炙人口的名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开头便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并且整首诗接下来全是描绘的自然现象,把人的视野带入进了偌大的宇宙空间。强调了初唐时期人特有的一种前所未有的辽阔,“春江花月夜”也就变成了美好时光、黄金岁月的代名词。诗中包含五个名词:春天、江水、花朵、月亮、夜晚,像是五个独立有互相呼应的主题。这些存在于自然中的主题,偶然间因缘际会发生了互动关系,可是它们有各自离去。佛家语:“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当意识扩大到宇宙的高度,发现每一条河流此时都被月亮照着,继承了老庄思想里的“天地无私”。
它们是知己,也是陌路。
“江畔何人初见月?”张若虚在公元7世纪左右,站在春天的江边看夜晚的月亮,然后他问:“谁是第一个在江边看见月亮的人?”,这句子问得重,但也就是无解,屈原的《天问》,春秋战国曾经也问过“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但之后的农业伦理却把人一把拉回来,所以汉诗里会说“努力加餐饭”,呐,先把老婆孩子照顾好。而停留在唐诗里,是张若虚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这样通俗的句子为这句话做了收尾,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思。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篇6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又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2、诗人把对人生意义的满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恋的情爱上。诗中“白云”“清风浦”分别象征行踪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别的所在。诗文以深情的笔触赞颂了纯洁的经过升华的男女情爱,创造了神秘,美妙,动人的情,景,理的有机融合境界。
这是一首优美的长篇抒情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结构精妙严谨而又自然天成,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尽管作者留诗只有二首,但仅凭这首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第三篇:《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4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1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爱月亮,许多伟大的诗人都背诵并认可了月亮,如李白的“床前明月”、苏轼的“明月时”、杜甫的“星星平野宽,月亮滔滔江水流”等。 但今天我要讲的是一首被称为“全唐”的诗,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雄伟,飘渺,深邃,宏伟。它沿袭了陈隋乐府的古老主题,抒发了离别的真挚感人情怀和人生的哲理情怀。整首诗的语言清新优美,节奏优美悠扬。它洗去了宫体诗的浓郁粉末,给人一种清澈明亮的感觉,那是纯净美丽的。诗人在诗中也表达了对月亮的热爱,似乎对明月有着无穷无尽的话语和忧虑。虽然张若虚留给我们的诗歌只有两首,但这些诗歌都是闻一多先生创作的《诗中之诗,峰中之峰》.
诗人月作为主要河流的场景,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邈远,失望突然模糊春月夜图这首诗享受这种美妙的几件事情组成,显得生机勃勃在当晚的笔,月亮也显得更亮透彻,开始阅读,你可以体会到作者的心灵。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车轮上的寂寞”,这种观点纯粹,优雅,接警,人神游。
我喜欢《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诗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优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联翩。《春江花月夜》的诗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世界,并将自己永远无法照耀着唐诗的伟大发展路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潮生”之际中秋节,这圆圆的月亮我的心脏月份最美丽的圆圈!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2自古以来,中国人对月亮都钟爱有加,曾有许多伟大的诗人吟诵它,代言过它,例如李白的“床前明月光”,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等,可是今天我要讲的是被誉为“孤篇压全唐”的诗,这就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华丽又空灵,深沉又壮美,它沿用陈隋的乐府旧题,抒写真挚动人的离情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全诗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诗人还把对月亮的喜爱寄托在诗中,它好像对一轮明月有说不尽的话,有讲不尽的愁。虽然张若虚只给我们留下两篇诗歌,但这些诗也是闻一多先生眼中的“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诗人以月为主体,以江为场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惝恍迷离的春江月夜图。本诗题目以人世间最美好的几个事物组成,在张若虚的笔下显得生机勃勃,一轮明月也显得更加明亮透彻,读着读着,就能体会到作者的心灵。“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种景色纯洁、高雅、洁静,让人神游。
我喜欢《春江花月夜》,它的存在是唐诗的一个里程碑,它优美的句子和美景使人浮想联翩。《春江花月夜》的'诗魂至今仍翱翔在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并将永远照耀着唐诗的伟大路程!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秋之际,这轮明月就是我心中最美最圆之月!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3全诗由情入景,最后以景结情。其中“春”“江”“花”“月”“夜”运用了“发生法”使其出现,又用“消归法”使其消失。月光是一条贯穿性的线索,有它将哲理性思索,将思妇,游子紧紧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情,景,理有机统一的完整境界。在这个境界中,情是升华了的情,景是奇妙的景,理是深邃的理。在开篇诗人用神来之笔给人描绘了一幅奇丽的图画后,(全诗以月、水为经纬,以春为质地,以花为图案,以夜为底色,织就了一幅光彩斑斓的春江月照图。)转入了对永恒宇宙和有限人生的探索。
1、诗人在空灵而神秘的景象中,想到了永恒的明月和代代的人生。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追问中,展示了深沉的宇宙意识,表现了对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这些奥秘的兴趣。同时在“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述说中,又表现了对人生的执着和赞美。诗人在有限,无限,顷刻,永恒的相遇中得到了满意的回答。
2、诗人把对人生意义的满足引向了男女相思相恋的情爱上。诗中“白云”“清风浦”分别象征行踪不定的男子和男女分别的所在。诗文以深情的笔触赞颂了纯洁的经过升华的男女情爱,创造了神秘,美妙,动人的情,景,理的有机融合境界。
这是一首优美的长篇抒情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全诗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结构精妙严谨而又自然天成,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艺术技巧。尽管作者留诗只有二首,但仅凭这首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春江花月夜》读后感4斜斜地趴在木头地板上,忙碌之后的闲余变得很充实。想象小猪一样昏昏睡去,却发现窗前的一切如此有感染力,使我不得不想象这些温馨的过往。突然在转念之间发现了一首很美的旋律,于是《春江花月夜》拉开了序幕。——引子
原来今天,我们同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生存于世;原来今天,我们同样持有悠久的情感放肆在这个凄美的夜晚;原来今天,我们一起走过漫长漫长的古道重新回到了自己的轨迹。
试着打开所有的感官,尝试将生命的一切寄托在这个凄迷的夜晚。月光的动貌显现眼前。月华随云影荡漾,在灰飞湮灭中,瀑布般的月光之花是生命的涌动,飘扬在这个了无尽头的宇宙。宽敞的月河,你在最深远的天际中闪动。
原来一切竟是如此简单,一年年地过去,可每年的寄托都未相同,每年的今日一过,你又是新的轮回。生命在你的世界里是无所在的。因为你,是生活的永恒。
我听见,你用亲切的歌声传达生命无极限的真理;我闻到,你傲人的芳香向人们诉你孤独的忧伤;我看见,你牵动淡红的绳子传去女子对恋人的情感;我触摸,你淡雅的影子也在一直支持我努力前进;我感到,你是浩荡天空中的一面明镜,无限和有限的年华,在你的手中已被牢牢把握。
今天,我在想月的日子里,告诉你我的心事,你将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渐渐老去。
第四篇: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读《春江花月夜》有感
读罢此诗,如饮清泉,沁人心脾。自然的景、宇宙的理、人间的情,在张若虚的笔下都变的如此妖娆多情、奥妙无穷!诗人身处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初唐,独自踱步于江流,苍茫壅塞盈满于胸怀,被蓊郁花林处升起之最初明月所击中,深感自身之澄澈,并随着江月一同浮升,一同俯睅,广博而温馨的大地·一个波光滟滟的幽明胜界。诗句如江水而自然流泻,“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载着人间情爱,无限思念和永久期待,飘向空灵与永恒,使人心驰神往。此诗虽沿用陈隋乐府之旧题,然一洗宫体诗的浓脂艳粉之媚态,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之感,千年来,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闻一多先生喻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秘。描述了动人心玄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歌调婉转优美,不再只是一首诗,而是一首曲,一幅画,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丹青。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是的,很多古人的诗词都有这样的感怀,其实本质上古人和我们一样都在探寻生命的意义。就如《圣经》传道书说:一代又去,一代又来,如果只在日光下看人生,确实没什么意思。
所以生命的意义要从日光之上找。
人生是要活出生命本有的荣耀来,而不是为了物质欲望而活。
生之为人的高贵在于人有灵魂,而动植物没有,所以我认为人类活着的最高境界是活出生之为人的那个生命的荣耀。
人的灵魂实在是一样奇妙的东西,只有真正永恒有价值的东西才能满足它。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刻在康德的墓碑上,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
是的,如果没有终极真理,日光之下的所有的事都经不起细想,无论忙碌也好,清闲也好,都只是浅薄的感官享受,一声叹息而且。
孔子说:“朝闻道,夕可死.”
救主耶稣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
其实人只有了真正的信仰,才会看到生命的荣耀和宝贵,也会有成熟的价值观,并由此找到生命的意义,过一个丰盛的、真正能带给我们满足的人生。并且是一个在爱与感恩中欣然尽责的人生。
第五篇:《春江花月夜》读后感
歌曲----春江花月夜,是“女子十二月坊”的民乐合奏曲。以前没有仔细的听过这个古典名曲,只是在题目上认为应该是一个很优美的、具有诗情画意般的曲子。可是经过半个多月的仔细赏听,才感觉到曲与题很不相符,甚至可以说与以前没有听过这个曲子时的理解,相差的很大。
按说龙源是没有一点音乐细胞的人,根本就无从谈起对音乐的赏评,可是我也知道笨鸟先飞的道理,一遍听不明白,还可以听多遍,多遍还不行,我还可以听多天。所说“孔子弹琴,三年知周公”,与孔子相比,那是将天比地,龙源还有不够资格的自知之明。
前些年流行《大长今》主题曲时,我也是一样如饥似渴、不分昼夜的听了二十几天“汤灿”演唱的《呼唤》,也许是久听生厌的缘故,从那一次以后,凡是“汤灿”的歌曲我是一概不听了。我的理解,一首好歌,首先要有好词,一首好的歌词,本身就有了音律,在配上优美的曲子,还要有演唱者对词、曲的理解和感情的投入,才能称之为一首好的歌曲。《大长今》的故事与阅历,都与电视剧里的原唱相符,所以歌曲能够流行。而“汤灿”唱的《大长今》主题曲,龙源认为,其
一、没有真正理解歌曲的内涵与背景;其
二、歌唱的很美,但是没有感情的投入;其
三、太过商业化与娱乐化,所以,这是我对《大长今》主题曲的理解和不喜欢“汤灿”的原因。扯的有些远了,说《春江花月夜》吧。
前几天与朋友在Q群里聊天时我说:要是静下心来听《春江花月夜》,听的我都有快落泪的感觉。为此朋友说我敏感。《春江花月夜》那里是在赞美风景?龙源的理解,这首曲子,完全就在讲人生经过奋斗不如意时的阅历。
在这首曲子里,以古筝开场,看似对初升明月的赞美,其实也在倾述着人刚步入社会时那种踌躇满志、满怀希望的心态;在乐曲中段,以民乐器二胡为主旋律,二胡那低伤、悠长的曲调,配上其它乐器的合奏,完全就在向人们述说着人生苦短而曲折,和在世不如意时人本性的挣扎与努力;在曲段转折和结尾时,用低沉的箫声,来述说明月西落时的情景,也是在告知人们,时光似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为了更好理解这个曲子,我在网上摘录了一些文章,在此以供大家分享。
摘录:《春江花月夜》原为一首琵琶独奏曲,曲名为《夕阳箫鼓》,曲名最早见于清朝晚期。按照音乐标题的理解,乐曲内容是描绘夕阳西下时,江面上演奏箫鼓的情景。在二十世纪20年代,上海的新式音乐社团“大同乐会”将它改编为一首民乐合奏曲,并且根据乐曲诗情画意的内容,给它起名为“春江花月夜”。全曲分为十段,根据乐曲内容每段还加了小标题。分别是:
一、江楼钟鼓;
二、月上东山;
三、风回曲水;
四、花影层台;
五、水云深处;
六、渔歌唱晚;
七、洄澜拍岸;
八、桡鸣远濑;
九、欸乃归舟;
十、尾声。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潋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纹。
昨夜闲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逞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月摇情满江树。
[赏析]
《春江花月夜》这首诗的作者是初唐张若虚,开元初,他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他留给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诗》中仅存二首,而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号称以“孤篇横绝全唐”,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文学史的不朽地位。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标题《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此曲调创始于陈后主,其主要特色是艳丽柔靡。这首长篇歌行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
这首诗反映了古代社会中文人学士漂泊离乡而失意苦闷的心境。在春江花月的夜里,诗人面对着美好的景色,不仅产生了宇宙无尽,人生苦短的感慨,想到楼头思妇,天涯游子等人生坎坷,具有极深的社会意义。所以为历代传诵,主要有三种原因:
一,在任何社会中总有无数有才之士被压制,他们为了实现人生的抱负,到处飘泊,苦苦奋斗而难展其志,面对无限的宇宙感受到人生的眇小与短促。这种人生旅程中的失意,在历代社会中不得志的文人学士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从而引起了读者的思想共鸣。
二,春江花月夜本是陈后主的淫靡的宫休诗,诗人借用旧题,却一洗淫靡之气,而反映历代社会中普遍性的社会性问题,在文学史上具有积大的作用。
三,它用清丽的笔调描写景物,在艺术上取得极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