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广东湖南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时间:2019-05-13 13:16: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赴广东湖南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赴广东湖南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第一篇:赴广东湖南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

赴广东、湖南考察学习旅游工作

情况报告

文广新局朱金生

县政府:

3月下旬,市旅游局发出通知要求我县主管领导、旅游局长,4月15日-20日赴香港、澳门参加旅游合作恳谈会,4月21日-24日赴湖南考察学习旅游目的地建设经验。因省、市压减赴港澳人数,我县没有参加港澳旅游合作恳谈会,改为在广东考察学习旅游工作。现将考察学习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4月15日-4月24日,考察组一行实地察看了广东省深圳市东部华侨城、世界公园,佛山市长鹿农庄、南海影视城,肇庆市七星岩景区,韶关市丹霞山景区,湖南省长沙市岳麓书院,韶山市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凤凰古城,张家界天子山、武陵源、金鞭溪、袁家界景区。通过实地考察、座谈,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对做好我们曲周的旅游业信心倍增。

二、考察收获

广东、湖南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很多,综合起来给我们触 1

动最大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敢”字当头。一是“敢为天下先”。为了适应旅游发展需要,有效保护旅游环境,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耗资人民币1.8亿元,建设百龙天梯, 以“世界上最高、运行速度最快、载重量最大”三项桂冠独步世界,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二是“敢无中生有”。深圳市东部华侨城原址是一片荒山,华侨城集团斥资35亿元将其精心打造成为国内首个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户外运动、科普教育、生态探险等主题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被誉为深圳湾畔的一颗明珠。三是“敢全球造势”。近几年广东、湖南各景区投入大量资金在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等媒体大作广告,积极举办各种节会活动,卓有成效地推动了旅游业快速强势发展。

(二)“特”字立足。一是以资源特色立足。七星岩、丹霞山、张家界景区,融奇山、险峰、峡谷、秀水、飞瀑、幽林、翠竹、溶洞、温泉为一体,各具特色,被中国《风景名胜》杂志誉为“中国画廊”,景观在全国具有垄断优势,有着极大的开发潜力。二是以生态特色立足。深圳市东部华侨城、佛山市长鹿农庄等景点坚持把生态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大力开展景区造林,大大改善了景区周围的生态环境。三是以文化特色立足。湖南省长沙岳麓书院,韶山毛泽东故居、刘少奇故居,凤凰古城,都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当今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三)“高”字为先。一是高起点编制规划。广东、湖南在旅

游开发中始终坚持“先规划论证,后发展建设”、“发展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原则,聘请全国一流专家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二是高品位开发景区。为了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旅游景区的形象品牌,广东、湖南各景区分别开展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胜地”和“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活动。三是高水平配套建设县城。为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打造旅游目的地品牌,广东、湖南各景区不惜重金搞好通往旅游景区的交通以及景区所在地的环境建设,完善城区的旅游服务功能,以有力促进旅游业发展。

(四)“强”势促销。宣传促销是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广东、湖南旅游宣传都走出了—条独具特色的宣传促销模式。一是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邀请旅行社采线。二是坚持捆绑促销,积极组织到大中城市推介旅游产品。三是借助强势媒体宣传促销。四是策划节会活动宣传促销。

三、启示建议

曲周与广东、湖南旅游景区相比,区位条件、资源状况天壤之别,但我们也有自身优势,利用自身的优势,借鉴广东、湖南的成功经验,我县旅游业一定会大有作为。其发展的基本思路应为: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规划先行,交通先导;业主开发,市场运作;舞活龙头,全县开花;一年起步,三年见效,突破性发展旅游业,从而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体做法为“六突出六抓”:

(一)突出特色抓规划。要实现我县旅游业突破性发展,必须统筹全局,高点规划,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的原则,聘请国内乃至国际知名机构院校专家编制规划,严格组织评审,确保我县旅游业高起点开发。旅游业的发展,生态环境是基础,文化底蕴是保障。在文化底蕴开发上,成立专门班子,聘请文史专家,广泛组织开展龙灯文化、玉堂春文化、民间传统文化、风土地域文化的深层挖掘、清理、开发工作,形成和发展“唯我独有”的文化特色,与景区开发相辅相成,交相辉映。

(二)突出基础抓交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重点突破交通瓶颈,高起点建设旅游公路,以满足旅游业长远发展需要。同时,加强县城建设,强化服务旅游功能,使县城成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三)突出重点抓龙头。做大旅游业,必须全面开花、穿珠成线、互联为网,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群。当前,要以玉堂春文化苑为旅游产业龙头,举全县之力加快开发建设,用最科学的规划、最优惠的政策,高标准地完成绿化、美化、景观、交通、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高品位地推进景区开发,使“玉堂春”品牌一举成名,从而达到舞活龙头带龙身、花开一树香满园的效果,进而拉动全县旅游景区建设。

(四)突出难点抓招商。财力不足、旅游开发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运用市场的办法,通过招商引资把那些有眼光、有品位、有实力的企业招进来从事旅游

景点开发建设。要建设“曲周旅游招商项目库”,出台旅游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采取以商招商、节会招商、专人招商、网上招商等多种形式吸引一批大客商到郧西来投资开发旅游业,使我县旅游资源优势尽快转化为经济优势

(五)突出创新抓推介。借助网站、报纸、电视台、车站、高速公路沿线唱响龙灯之乡、苏三故里、凤凰之城等为主题的系列旅游宣传口号。加强与各旅行社合作,通过旅行社了解曲周,激发旅行社的组团积极性。策划节会活动,参加及引进各类会议活动进行推介,积极发动县直部门进行组团推介。通过广泛宣传曲周旅游业,推介曲周旅游业,使曲周旅游走向全国。

(六)突出效益抓配套。效益是产业的生命,旅游业具有强大的经济拉动作用。我县旅游业发展要在配套服务上下功夫:一是交通通讯配套,到2015年全县所有景区建成快捷、便利、安全的高标准旅游路网和无线信号覆盖无缝隙的通讯网络;二是住宿餐饮配套,制订出台优惠政策,大力扶持发展农家宾馆,引资兴建星级宾馆和景区别墅,形成布局合理、管理规范的旅游住宿接待网络;三是旅游产品配套,兴建旅游购物市场,立足本地特色产品及纪念品的开发,形成一批地方特色旅游产品。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关于赴广东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广东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招法,落实区政治工作会议、岗位目标责任制签状大会和扩大开放、加大投入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全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我区组成了由***同志带队,各镇街乡行政一把手、有关委局领导同志参加的学习考察团,于6月12日至6月19日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增城市和中山市学习考察。经过全团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了任务,达到了预期目的。下面,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此次学习考察,两市一区的党政领导都非常重视,给予了热情周到的接待和安排。宝安区委书记、区长,增城市市长,中山市秘书长等主要领导亲自接待学习考察团,参加座谈,并介绍了近年来本地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和宝贵经验。

在各地领导的陪同下,代表团先后考察了2个地级区、市,即宝安区和中山市;1个县级市即增城市;5个镇区,即福友镇、沙井镇、新塘镇、古镇和火炬高新技术区;1个村,即沙一村;2个小城镇建设示范点,即沙一村农民住宅小区和碧桂圆凤凰城;2个文化广场,即福友镇万福广场和 沙井镇文化广场;2个旅游区,即海上田园生态旅游区和华侨城旅游区;4家企业,即中山怡华集团、豪进摩托车厂、宝龙特种汽车厂和 制衣厂。此外还参观了宝安区国土规划展室和现代化的国土局营业大厅。通过座谈考察,代表团较为详细的了解了各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突出成就和宝贵经验,并抓紧时间进行了对口学习交流。

这次学习考察,虽然时间短,行程长,安排紧凑,但考察团成员通过座谈、思考、讨论等形式,交流感想体会。6月16日在中山市,区长主持召开了学习考察团总结交流会,考察团成员畅谈学习收获,结合本单位实际谈了今后工作的思路。

二、主要经验

这次学习考察,代表团的全体同志都深切感到,深圳、增城和中山等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积极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与时俱进,抢先发展的思维意识。

深圳、增城、中山之所以发展速度快,城市面貌变化大,最根本的是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了改革开放,做到了创新发展,做到了与时俱进。在管理经济和社会的过程中,他们尽量排除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和影响,注重运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方法,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成就一番事业,首先要有超前的思路和目标,看 准了的事要下决心抓快、抓好、一抓到底。在小城镇建设、土地征用、招商引资等方面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真正做到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固树立“以民为本”的观念,贯彻到工作中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扎扎实实的营造民富、民安、民乐的社会环境,增强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凝聚力。宝安区提出建设园林式花园式现代化经济强区的发展目标。增城市要借助广州市东进战略的实施,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文明、富庶、有序、环保的新增城。

第二、超前规划,分步实施的战略意识。

高起点规划是这一区两市一直坚持的做法。他们强调“用世界的脑子来做规划,用专家的智慧来充实规划,用全新的理念管理规划”。重要的规划项目全部采用国际招标的方式,聘请高校专家专门进行论证,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国际化规划成果。深圳宝安区的国土规划展厅向社会各界全方位的展示了宝安区的规划成果及未来发展的蓝图,有效的将规划的公众参与性和严肃性结合起来。中山市的经验是,通过一系列规划的编制,指导城市建设,并实行重点地区重点管、重点行业重点管,一个窗口办事,一张图纸管理、一支笔审批、一条龙服务,确保按规划进行建设。1996年中山市完成了各镇总体规划,1999年调整完毕中心城区,同时完成了近20项专项规划和45平方公里的控制性详规。增城市提出按照“超前规划,科学论证,分期实施,重点推进,滚动开发” 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建设新兴的环保绿色工业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搞牺牲环境的马路经济。同时,受条件限制,不能按规划一次到位的,实行分期建设,决不降低标准。实践证明,坚持高标准,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使大家面向未来的意识更强,质量意识更浓,给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小城镇建设超前规划,强化精品意识。中山市自1999年实施“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以来,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城镇新区迅速发展,城镇建设水平日益提高。据统计,中山市城市化总体水平达到60.7%,XX年的目标为70%以上。宝安区则通过实施“一镇一广场一中心区”、“一村一公园”、“一街一景观”工程,推动“农民上楼、工业进园”。按照“一中心四组团”的规划,建设特色组团。

第三、加大投入,营造环境的招商意识。

“资金跟着人才走,人才跟着环境走”,这一区两市都非常注重优化投资环境,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生态环境上舍得投入,在环境招商问题上做大文章。九十年代初,中山市提出“打基础、上交通、再腾飞”的建设方针,城市基础设施大为改观。XX年,全市每百平方公里有二级公路55公里,形成了以国道和干线公路以及高速公路为骨架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全市进城发电厂11座,发电机总装机容78万千瓦;全市建成自来水厂23间,日供水能力141.9万 吨;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达1000吨;建成了一批文化、医疗、全民健身设施。大力兴建公园,积极发展道路绿化和庭院绿化,不断增强绿化的艺术性,人工与自然交融,绿化和美化并举。中山市的绿化覆盖率已达36.7%,人均公共绿地11平方米。XX年,中山市区投入7亿元,改善城市环境,今年计划继续投入8-9亿元,全面提升招商环境。宝安区建区8年来,累计固定资产投入100多亿元,主要用于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硬环境。城市环境上水平的提高,满足了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招商引资的需要。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强化企业的主体效应,充分调动各类企业扩大招商的积极性,推动国有企业与跨国公司开展全面合作。注重“以外引外”、“以商招商”的示范效应,通过办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促进其增资扩大生产规模,带动相关产业的外商企业前来投资发展。

此外,他们还通过各种重大经贸活动,全面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如宝安区每年在香港举办宝安香港投资环境介绍会,中山市连续14年召开招商引资洽谈会,每年都是硕果累累。古镇的国际灯饰博览会,沙溪镇服装节,增城的挂绿荔枝拍卖会都是向世界展示自身形象,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的好形式。

第四、园区带动,规模经营的发展意识。

深圳、增城、中山都提出了园区带动经济的发展战略,要求所有项目进园。同时工业小区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效益产出。增城市提出发展组团式工业,以规划为龙头,引工业入园,整合土地资源。增城市的新塘镇规划了占地6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目前在建项目以达24个。中山市全市有工业小区27个,开发面积16万亩,以逐渐成为 全市经济建设的亮点,招商引资的载体,产业发展的平台。

在加强工业小区建设的同时,这三个区市都把规模经营作为了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山市的思路是抓好传统优势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如古镇的灯饰业,目前全镇共有灯饰厂家XX多家,去年产值超过40亿元,占领全国灯饰市场的50%以上。火炬开发区则重点发展电子产业,台湾宏基、四川长虹、贵州TCL等20多家国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去年产值突破了200亿元。增城市也是如此,增城市的传统优势项目是制衣业,特别是牛仔服装,去年全市963家牛仔制衣厂产值达78亿元,今年要超百亿,从业人员达到7万人。宝安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也已初步形成了电子、机械制造、精细化工、纺织、食品、饲料、金属制品、建材等八大支柱产业,集中优势,规模发展。

第五、科技先引,扶优抚强的名牌意识。

为鼓励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宝安区自1998年开始下调地价10%-20%,通过高新技术项目免交出让金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吸引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产业规模大、国 内外又有市场的代表新兴产业方向的大型项目,北大方正、长城计算机、富士康等一批高科技知名企业纷纷落户宝安。

中山市提出政府要投扶优扶强的政策,投技改贴息的政策,要千方百计的使企业做大做强,要鼓励企业创名牌、创国标。中山市连续三年,财政拨款1000-XX万元,用于企业结构调整。为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研发,财政每年拿出XX万元作为技改贴息。同时,鼓励企业发展自身的科技中心,他们认为科技中心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每年评选中山市的十大名牌,对达到国际、国家标准的企业进行重奖,大大激发了企业创名牌,创国标的热情。

第六、加快改革,共同富裕的保障意识。

经过20多年的发展,这些地区已初步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的过度。加快了农村体制改革,农村股份合作制已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运作模式和分配方式。其组织机制的主要特点有:一是镇级成立投资管理公司,担当资产所有者角色,对镇属企业的产权实行监督,对镇属企业财务通过成立会计结算中心的形式进行管理,在各企业独立核算的前提下,对各企业经济进行统一调配。二是没有整合的村组经济实行二级独立核算,村委一级的经济实体为村经济发展公司或股份合作公司,村民小组一级多为经济合作社。以宝安区为例,全区有120个村委会和416个村民小组实现了股份合作制的改造,分别占全区总村数的96%和92%。XX年,宝安区农村经济总收入57亿元,净收入21.8亿元,集体资产达261亿元,农民人均所得9720元,农村人均股份分红3900元。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山市从1999年开始政府逐步从市场中退出国企改革。他们先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后顾之忧,然后除电力、道路等基础设施公司成立资产管理集团外,其它国有企业全部转为以民营为主。截止目前,98.6%的国有企业完成了产权改革。

强调区域协调发展,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宝安区将年分配低于XX元/人的村划为欠发达区域,这样的村在宝安有200余个。宝安区提出没有农村现代化就没有宝安现代化,从1996年开始,实施了“同富裕”工程,三年时间累计投入7亿元,建设了一批学校、医院、基础设施项目及工业园区,增加了集体的分配能力,增强了基层的凝聚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从XX年开始,又实施了第二期“同富裕”工程,三年时间再投入7个亿,重点解决发展项目上的难题,巩固一期“同富裕”工程的成果,缩小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距离,实现共同富裕。增城市也是如此,市领导定期到北部山区欠发达地区调研,通过税收等方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使欠发达地区早日赶上。

第七、转变职能,提高效率的服务意识。

在学习考察期间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政府要“不建工 厂建环境;不投资金投政策;不管企业管服务”。他们的主要做法一是坚持“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全程式”服务、联合办公和节假日预约工作制,做到特事特办、急事急办、难事难办,实行首办责任制,使行政审批实效大幅提高。二是清理政府各项审批制度,减少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优化审批程序和规则,积极探索把各部门、各环节的“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将一些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大大加快了审批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正确处理好依法行政与高效行政的关系,切实推进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大力推行“承诺制”,对管理的申报事项在办结时限上对公众做出明确的承诺,并严格执行;推行“首问责任制”,提高“窗口”办文的质量、效率和服务水平,改进工作作风。四是各级领导和部门经常深入基层和企业调研,现场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五是经发部门把时间让给基层和企业,把“窗口”延伸到基层和企业,开展上门服务,利用双休日送政策下乡,深入到各镇、村,举办外经贸政策与业务咨询活动。

三、收获和启示

在考察中我们深深感到,这一区两市之所以发展迅猛,最根本的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结果。是结合地区实际,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创造性开展工作的结果。我们的收获和启示有以下 几个方面。

运用市场思维理念搞活土地资本。土地资本利用一旦搞活,那么我们发展的空间就无穷无尽。宝安、中山增城的高科技园区、同富裕园区、旅游园区等都是在搞活土地资本上下了一定的工夫,在物力资本和有限的资金利用上比我们高出一筹,这一点我们应该学习,应该掌握。我们下大力气整合资源优势和物力优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只有越开放、跟市场对接程度越高,可以寻求到的解决方法就越多。

加大五化整体推进力度。五化首要的基础就是工业化,如果没有工业化,就谈不上经济的发展。通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发达地区艰难的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宝安区财政完成了25个亿,增城市也有15个亿。我们也需要通过推进工业化最基础的工作来实施原始积累,特别是我们六个工业小区刚刚起步,就象小孩学走路一样。改革开放二十年,虽然我们也做了津滨辅城规划,但真正的工业小区还没有。人家的发展思路发挥自己的传统工业优势,推进高科技产业发展,通过工业化进行原始资本积累,然后才是城市化,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这几个地方都提到了基础设施建设要舍得投入,因为原始积累已经充足了,再借助市场经济这个势,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就不成问题了。没有工业小区的发展,就谈不上周边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化之后才会有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就业,这是相辅相成的。政府将企业推 向市场,把计划经济的痕迹全都抹去。五化整体推进在这一区两市贯彻的很好,有许多我们可以借鉴、学习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

加大改革开放,增强自身实力。宝安、中山、增城一直没有放松改革开放步伐,股份合作制改革、农村股份制改革、合并村队改革都是我们要学习借鉴的地方。只有处理好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处理好居民和村民的矛盾,才能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建设。我们要把改革开放的思维方式传达到村委会、党支部。要让所有人都明白,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开拓思路,增强自身实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优惠政策,用适应了招商引资的潮流的市场经济经营理念来发展工业小区,通过文化搭台来宣传招商。中山连续14年搞3.28招商洽谈会,增城的荔枝节,古镇的灯博会,都是以一种民间的文化底蕴来招商。包装自己,包装自己的企业,包装自己的产品,就是要在国内外树立自己的形象,不包装谈不上市场化、国际化。现在我们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正在请国内外专家为我区包装,能不能利用东丽区的文化底蕴,来引导、来搭台,使我区的招商引资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四、借鉴一区两市经验,推动我区经济发展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深深感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科 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必须整合我们的资源,结合实际,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迎接新的挑战。为此,结合当前工作,初步提出4各方面的建议。

第一、科学定位,超前规划。

我区正在对 规划进行调整,要尽可能的引进和吸收国内外先进、优秀的规划设计成果,结合东丽区的实际情况,提升城镇品位。重要区域、重要景观。要科学论证、超前规划,要博采众家之长。对标志性区域和建筑,要舍得投入,要创造精品。六个工业小区,要结合区域特点进行调整,扩大规模以提升项目载体功能,增强工业化发展后劲。高标准规划设计小城镇中心村镇方案,以工业化发展为基础,以人口向城镇集中为目标,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度,抓好“小城镇,大战略”。小城镇规划一定要以现代化水准优化城市布局,形成特色鲜明的功能区域,实现城市乡村互补、和谐发展的目标。

第二、重点投入投资环境

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力争达到GDP的40%。大力改善投资环境,以环境促开放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如何将更多的优秀企业、更多的境外资金引入到我区的经济建设中来,是关系到我区跨越式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方面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投资硬环境;另一方面推进体制创新,营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努力拓宽融资渠道,要善于用好过去的 钱,充分利用现在的钱,适度使用未来的钱。通过综合治理,改变“脏、乱、差”的市容面貌。积极发展道路景观、绿化美化,提升城镇档次和人居环境。

第三、突出特色,形成规模

中山市的五大支柱产业和小揽、古镇的一镇一品,都是依靠自身的传统优势。我们也要积极的引导各乡镇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市场经济模式去整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根据各自特点实现合理布局,避免内耗和无序竞争。通过自身优势把工业小区真正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吸纳大量农村劳动力就业,推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

第四、转变职能,加强服务

宝安区、增城市和中山市都在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方面下了大力气,政府的办事效率大幅提高,适应了市场经济的需要。向比较起来,我们在这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一些不符合市场经济和加入世贸组织要求的审批项目还没有完全减下来,一些应当保留的审批项目还缺乏有效的制约。因此,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该代替的代替,需保留的完善责任制制约。要逐步向首办负责制和全程服务过渡,强化公务员队伍的服务意识,完善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区行政办公效率和服务水平。

以上是我们的考察报告,在经验理解和总结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仅供区委、区政府参考。

第三篇:赴广东考察学习工作报告

外出考察学习报告

立岗镇党委书记保学儒

8月30日至9月4日,我有幸到广东东莞市石碣镇学习考察当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经验。考察期间,全面听取了当地有关领导的经验介绍,并实地考察了当地的供港蔬菜基地建设、小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一路考察,一路对比,一路思考,感到触动很大,在开阔眼界的同时,更加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并且切实地感受到了沿海发达地区的先进性,看到了农村先进设施农业技术管理带来的效益和我们之间存在的差距。

一、参观地农业发展情况

石碣是内地供港蔬菜最大的生产和供应基地,占每日香港市场出售蔬菜量的半数以上,备受“餐不可缺时蔬”的香港人关注。目前,石碣已建立专门供港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拥有十七家出口供港蔬菜的专业公司,并与港商合作实行农户种菜,基地收购,公司出口运港上市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在全国各地的建设蔬菜种植基地,保证供港蔬菜货源充足,质量安全。

近几年来,石碣镇围绕建设富强和谐的江滨花园式现代化城镇的目标,全力推进经济、农业、城市、环境、文化等各项建设,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绩,城市环境焕然一新,城市文明形象大大提升。同时石碣镇顺利完成了旧村拆迁工程,进一步整合 1

土地资源,打造沿江住宅带,修建沿江景观带,为进一步优化石碣镇的发展环境,推进“江滨花园式电子信息产业名镇”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镇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存在差距

今年以来,我镇以建设现代农业为主攻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

为核心,大力发展优质粮食、蔬菜、畜牧养殖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水产、劳务输出两大优势特色产业,做到重点工作抓落实、难点工作抓突破、亮点工作抓创新,全力创建现代农业示范镇。同时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完善提升幸福、永兴、民乐3个中心村;高标准规划建设通伏中心村;整合资源,推进兰光村统筹城乡一体化及社区建设工作,打造全区“第一村”。坚持大手笔规划、大气魄运作、强化小城镇建设力度,继续完善小城镇水、电、路配套设施,实施西环、北环路打通工程,规划集中住宅区,充分发挥集镇贸易活跃的优势,加大主干道路和集贸市场改造力度,将立岗镇着力打造成为黄河金岸边产业结构合理、地域特色鲜明、适宜创业就业、环境优美宜人的商贸特色小城镇。

虽然我镇的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有了显著的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有了明显提升,但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我镇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二是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现在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三是农业产业链条太短,农业产业品牌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和宣传。四是基础设施有的已经老化、不能正常运行或达不到原设计能力,部分农民的居住环境仍然较差。

三、学习先进经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农业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镇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树立用现代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市场化运作,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二是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逐步改变农业局面。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

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三是用新型农民发展农业。通过加快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非农化步伐;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留守”农民“专业化”进程,要培养“知识化”的农民。四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田灌溉系统,推广优质品种,实行喷微灌溉、灌区节水管理与精细灌溉等综合节水技术,以及雨水集蓄技术与高效利用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转化先进经验,规划落实今后工作

一是大搞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固本强基”为目标,以灌排设施整治、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1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3.2万亩,建设畦田3万亩;改善灌溉面积2.1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6万亩。二是大力推广冬麦种植。统一安排布置,完成冬麦种植2.3万亩,并将项目区建设成集中连片,沟、渠、路等基地设施配套、完善,采取统一供种、统一机耕、统一播种、统一技术管理、统一种植模式,争取冬麦创高产。三是及早谋划明年各项重点工作。2012年我镇将进一步提高农业设施水平,通过改善设施条件,提高科技含量,全面优化和丰富农产品品种,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1、提高优质粮产能,夯实农业基础。2012年继

续发展兰光、先进、通义等村的稻蟹种养结合模式,面积达到3万亩。

2、引进新种养技术,发展精品瓜菜。扩大银星供港蔬菜基地面积,继续完善渠道砌护、电力及配套工程建设,最终建成新品种展示、新技术示范,农户培训观摩,新成本转化的示范园区;采取土地流转的形式,扩大兰光村瓜菜的种植规模,建设3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移动温棚瓜菜示范园区,不断提升规模化程度和土地的综合效益,同时完善“支部+企业+基地”的经营模式。

3、加大扶持的力度,提升畜牧养殖。利用立岗北大湖荒地,建设占地40亩、存栏10万只的蛋鸡现代产业化发展项目,构建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的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全面完成金星村高标准奶牛养殖示范园区建设,并成立贺兰县维多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饲养量达1000头。

4、完善农庄的建设,推动观光产业。续建兰光村休闲度假村,进一步完善相关的配套设施,将其打造成为休闲的观光景点。五是加快中心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兰光中心村建设将通过整体搬迁规划,完成村内道路、供水、供电、卫生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中心村;全面完成通伏中心村420户新居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第四篇:赴广东东莞考察情况报告

东莞

东莞,世界制造业之都。一句“东莞塞车,全球缺货”,足见其经济外向依存度之高。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导致海外市场严重萎缩,给这个城市带来了巨大冲击:企业批量倒下,打工者纷纷返乡,GDP出现负增长。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东莞的情况又是如何?从考察的情况看,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磨砺后,东莞的步伐反而更加稳健了:一个面积中等规模的地级市,却拥有16家五星级、25家四星级酒店,形成了中国最集中的酒店产业集群,五星级酒店数量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东莞长安镇,全国小城镇综合发展水平前三强,出口创汇第一镇,不仅经济繁荣,而且环境优美、街道整洁、秩序井然,处处绿叶眩目、浓荫盖天,文体休闲设施应有尽有,大家参观后,脱口发出“长安美如画”的赞叹;咸西莲花村,一个标准的现代化别墅新村,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空间,这样的新农村,令人向往;松山湖科技产业园,科技共山水一色,人才与产业齐飞,生态与开发共荣。给我们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是这样几个方面:

1、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是东莞快速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次东莞之行,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东莞人解放思想力度大,观念更新快,善于抢抓机遇,更善于危中寻机、转危为机,在不同时期都能找准发展的切入点和突

破口。东莞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从“三来一补”起步,以加工贸易入手,在全国率先引进外商投资,参与国际分工,以经济国际化带动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用短短的20多年,完成了西方发达国家曾用100多年、亚洲“四小龙”曾用40多年才完成的工业化,迅速从一个农业县发展成为一个以国际加工制造业闻名的新兴城市。过去的两年,东莞一直处在金融危机的风口浪尖上,外向型经济受到了直接影响。但东莞人坚信,只要世界经济不再出现大幅下调,东莞经济最坏的日子已过去;通过金融危机的大浪淘沙后,东莞一定会展现新面貌。习惯领跑、习惯被学习的东莞,把压力当作转型升级的难得机遇,拿出“四个忍得住”的勇气:忍得住暂时阵痛,忍得住速度暂时放缓,忍得住收入暂时减少,忍得住社会非议,开展向新加坡学习产业升级、向浙皖五市学习发展民营经济、向深圳学习自主创新“三个学习”活动,先行一步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勇当广东转型升级急先锋,有效遏制了经济下滑的势头,国民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在逆境中实现了新的发展。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深感到:只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才能加快发展;只有解放思想、把握机遇,才能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2、民营经济发展独具特色,是东莞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东莞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由外商独资、控股的加工贸易不是支撑东莞经济的长久之策。他们把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镇村经

济作为新时期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正以其迅猛的发展势头成为东莞经济发展一个新的亮点。一是底子厚、主体多、潜力大。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东莞民间资金雄厚,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500多亿元,个体私营企业资产2000多亿元;每年都有十几万劳动力进入东莞,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高达几百万,民营经济从跑龙套起步,到今天已经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末,该市个体工商户40.3万户,私营企业7.4万户,个私经济实体比2000年增长3倍多,占全市各类经济实体的90%以上,注册资金增长5倍多。二是园区建设起点高、环境好、吸引力强。我们参观的松山湖科技园区,坐拥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的生态区域,环境独一无二,上班就像逛公园;坚持高科技产业集聚、高门槛招商选资、高水平自主创新,坚持“不做子弹、炮弹,而是要做核弹”,产值呈几何爆炸式增长,吸引留学归国人员创业企业就达100多家,成为一个孕育奇迹、挥洒激情、催生梦想的地方,被评为“中国最美、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区”。三是产业发展集群化、特色化、品牌化。东莞已形成电子、服装、家具、毛织、五金、模具等众多以内资为主体的特色鲜明的专业镇、专业村和产业集群,拥有强大的产业配套优势。实施“四大文化名城”战略,连续5年每年投入10亿元,建设重点文化创意产业园,发展创意产业、文化娱乐业、传媒业、印刷复制业、文化旅游业等诸多行业,力争将文化产业打造成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坚持品牌带动,全市拥有

步步高、金正、以纯等20个中国驰名商标、18个中国名牌产品,306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走出了一条“无牌—贴牌—创牌—名牌”的发展道路,跻身中国十大品牌城市。东莞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只有从外源式为主向外源内源并重转变,才是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而内源式发展的核心就是激发内生动力,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

3、城乡差距小,农村经济强,是东莞快速持续发展的新生动力。在东莞,一般人根本分不清哪里是城市、哪里是农村。所到之处,城乡面貌浑然一体,城乡身份日益模糊,城乡经济交融相汇。其主要做法是:本地人外地人、城里人农村人一视同仁。破除身份壁垒和体制制约,没有“外来工”,只有“新莞人”;没有农民,只有居民。成立全国首家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推行新莞人服务卡,以“服务无限”的理念,不断增加社保、劳动、就业、子女入学、医疗等方面的优惠服务,逐步成为新莞人的“东莞身份证”。保障新莞人的政治权利,从新莞人中选拔政协委员、党代表和领导干部。社保告别城乡差别,医疗保险实现户籍人口全覆盖,惠及513万新莞人,养老保险覆盖全市71万农(居)民,是目前全国唯一真正在全市范围建立城乡一体化基本社会保险制度的地级市。主要原因是:农村经济强、农民收入高。村村都有直属集体企业,户户都有经营性、财产性收入,从单一的物业租赁起步,转向投资型、服务式、多元化发展。在农村,集中了全市2/3的户籍人

口、经济总量和工业企业。2009年底,全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1150亿元,净资产889亿元,可支配收入超亿元的村有19个,超5000万的村有59个,超1000万的村有405个,来自集体的收入占农民收入的60%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通过这次考察,我们深深感到:做强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所在,也能为全民创业拓宽新的发展空间。

三、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坚持解放思想、创新创业,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东莞的实践再次证明,思想有多远,发展就有多远。现在的盐城正面临国家两大战略叠加的新机遇,步入实力提升的新阶段,站在转型升级的新起点,“非公经济新36条”,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注入新的活力,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再掀全民创业新高潮,推动民营经济新发展。

2、坚持走园区经济与民营经济交相呼应、互为支撑的发展路子。松山湖科技园的经验告诉我们,创业需要一个平台,平台层次有多高,发展的水平就有多高,创业的成效就有多好。我们要坚持把创业园区作为鼓励全民创业、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作为加快重点镇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不断提升园区的承载力、吸引力和贡献率,真正把创业园区打造成创业者的集聚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转型升级的示范区。

3、坚持产业配套和培大育强并重,增强民营经济整体实力。众多中小企业形成强大的产业配套,是东莞的主要竞争优势;但缺少大项目、大企业,也是制约东莞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借鉴外地经验,提升民营经济水平,应按照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既要有铺天盖地的“凤尾”配套,又要有顶天立地的“龙头”带动。引导众多中小企业接收外包、参与配套,向“专、精、特、新”发展。同时,加大扶持力度,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链长、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引导优势民营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收购、兼并、联合、重组,实现低成本规模扩张,不断增创区域竞争新优势。

4、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加强产业创新,推进民营经济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延伸,从工业制造向“文化智造”转变。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引导民营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以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强品牌创新,提升产品品质,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把盐城打造成“长三角北翼品牌高地”。加强体制创新,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企业人才股份化和中小企业职业经理人制度。加强管理创新,实施民营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推广先进的管理方法,促进民营企业管理规范化、现代化、科学化。

(执笔:市委办公室 孙恺)

发:市四套班子领导、秘书长、办公室主任,各县(市、区)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管负责同志,市各有关部门、单位,重点镇主要负责同志

第五篇:关于赴陕西、山西、湖南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关于赴陕西、山西、湖南学习考察情况的报告

局领导:

为进一步做好全省国税系统对外接待工作,加强与兄弟省市国税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的工作交流,学习他们在接待工作中的成功经验,经省局领导批准,机关后勤服务中心组织部分地市服务中心主任和井冈山国税局负责同志赴兄弟省市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09年11月27日至12月4日,省局机关后勤服务中心副主任秦丽率部分地市服务中心主任和井冈山国税局负责同志一行7人赴陕西省、山西省、湖南省国税局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先后到西安市、延安市、临汾市、太原市、长沙市,兄弟单位根据我们的学习考察要求作了全面的介绍,并就机关后勤接待服务工作进行了交流。此次考察活动准备充分、内容丰富、组织严密,气氛和谐,达到了预期目的。出发之前,机关后勤服务中心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考察期间,受到当地服务中心及领导的热情接待,所到之处都派员全程陪同,使考察活动得到顺利进行。这次学习考察很有收获,所见所闻,感触很多,启发颇大,为今后做好机关后勤接待工作将会提供许多帮助。

二、主要经验

(一)接待热情大方

考察所到之处的最先感受的就是当国税务系统的高度重视与热情接待。我们首站到陕西省西安市,一下飞机就受到了陕西省国税局办公室肖主任的热情迎接,陪同考察期间也是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持,迎来送往中整个考察行程都受到这份热情的感染。考察团下榻酒店的员工 1

也表现出较强的亲和力,见到宾客都会有友好的微笑、热情的招呼,会让你受到尊敬、感到愉快,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安排周密细致

在考察过程中,当地接待部门都会根据我们的学习考察要点作充分准备,整个行程考虑非常周到,不仅时间安排十分紧凑,且内容丰富。接待服务上也是无微不至,如考虑到西北地区与南方的饮食习惯有较大的差别,当地接待单位都是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又兼顾客人的饮食习惯,并根据服务过程中发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菜单,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一个简单的欢迎牌”、“一本详细的服务指南”、“一份专门的介绍材料”等等,接待工作细微之处,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接待单位的细心和用心。

(三)服务规范到位

在交流过程中,大家谈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那就是要做好接待服务工作,除了对定点接待的酒店实行规范管理外,更要把服务员的培训管理作为一项首要的工作抓在手上,使接待服务能上档次,上水平,服务做到高效率、快节奏。我们考察期间入住的酒店大部分是国税系统下属单位,这些酒店多数获得国家旅游饭店星级评定。这些酒店不仅硬件设施完备,服务人员也显示出培训到位,服务规范,开口服务意识强等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特色质量兼容

如何提高菜品质量是我们此次考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地国税部门接待都有自己的特点并力求突出特色。山西、陕西、湖南本身具有浓厚的饮食文化且极富地方特色,很多菜肴的加工原料,以及风味都很独到,部分菜肴的名称都与当地文化紧密结合,充满人文气息、较好地展示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风貌。接待单位结合我们考察的内容,安排了非常丰

盛地方特色菜肴,并对菜肴的制作方法和创新手段都一一作了介绍,另我们大开眼界。另一方面,我们也参观了当国税务机关的食堂,了解到当国税务机关的食堂的菜肴出品质量很高,主要得益于他们在食堂管理上一直致力于菜肴口味与干部职工的喜好结合,且做到质量稳定,标准统一,这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五)人员爱岗敬业

在七天的考察学习中,我们从当地接待的陪同人员乃至酒店的管理人员和服务员身上可以强烈的感受到了一股爱岗敬业的精神,陕西省国税局办公室肖主任在交流中谈到,自己从2000年开展接待工作以来,克服人员少、事务多的困难,时常放弃休假陪同接待,但从未有过抱怨和厌倦感,相反他常常能够在繁忙中享受到工作带来的快乐,他把这份感受归结于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并且因为热爱所以更有激情的去做好接待工作。

(六)领导重视信任

我们考察团在山西、湖南等地座谈时,大家一致认为,领导的重视信任和支持为做好接待工作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湖南省国税局机关后勤中心主任在座谈会上介绍,湖南省国税局的领导对机关后勤工作相当重视,不仅给予充分授权,还在机构设臵、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最大限度地为后勤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与此同时,领导还对机关后勤工作人员委以重任,上一届服务中心负责同志全部提拔重用,此举大大提高了机关后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启示和建议

(一)经常开展兄弟省市之间学习交流

政务接待是要在满足接待对象的需求中不断变化和创新的。地市服务中心主任希望今后省局服务中心多组织交流学习,让更多的后勤战线的同

志到省内外接待工作搞得较好的地区参观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工作能力,最好每年组织一至两次。

(二)加强对市县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

省局服务中心要结合机关后勤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情况,经常开展针对性培训,加强对地市县服务中心业务指导,同时开展地市之间的工作交流,以推动全省国税系统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向前发展。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触颇深,受益匪浅。所到之处不仅感受到了各国税务系统机关接待服务工作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同时也增强了做好 本职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次学习考察将会对我们的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迪,为提高我省国税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树立江西国税新形象做出积极贡献。

特此报告

考察学习组成员:

省局机关:× ×

二00九年十二月八日

下载赴广东湖南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赴广东湖南考察学习旅游业发展情况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总书记赴湖南考察调研心得体会范文合集

    学习总书记赴湖南考察调研心得体会 2 2 篇01近日,____总书记赴湖南考察调研,他来到湖南省郴州市沙洲瑶族村,在村子广场,面对围拢过来的村民们,他对乡亲们说,中国共产党人自己有一......

    赴湖南学习行动报告

    学习先进经验、推动民政发展 ----托克逊县民政局党支部书记热依木〃吐尔逊发言材料 尊敬的班主任、各位领导、各位教授、各位亲爱的同学们:下午好!很荣幸能参加这次吐鲁番地区......

    赴厦门学习旅游业发展先进经验考察报告

    随夏河党政代表团赴平凉、庆阳、陕西延安等地 学习发展先进经验考察报告 夏河县水务水电局局长 加华东珠 (2011年4月17日) 4月6日至4月14日,随县党政考察团赴到平凉、庆阳、陕......

    赴广东三水区考察心得[推荐]

    文章标题:赴广东三水区考察心得感悟三水发展篇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部,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境内而得名。全区总面积874.22平方公里,人口44万人;有旅居海外华......

    赴广东三水区考察心得

    三水区位于广东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腹部,因西江、北江、绥江三江汇流境内而得名。全区总面积874.22平方公里,人口44万人;有旅居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同胞20多万人,是广东省著名的侨......

    赴宣城学习考察茶叶发展报告(最终版)

    赴宣城学习考察茶叶发展经验的报告 丁香镇茶叶考察团 宣城市共有茶园30多万亩,产茶约2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三分之一左右,名列安徽产茶市第二位,尤其在机械化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乡镇发展中心主任赴云南旅游考察学习报告(★)

    乡镇发展中心主任赴云南旅游考察学习报告 自然与文化的神奇交融 ——云南旅游考察学习报告 xx县ff乡人民政府社会发展中心主任ggg 3月29日至4月6日,XX市委党校组织第19期中青年妇女......

    赴云南省考察学习报告

    试验室赴云南省考察学习报告为了充分学习借鉴外地公路系统试验检测领域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好的做法,切实将“走出去、请进来”的理念落到实处,促进总段试验检测工作的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