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伟大的智慧书
《最伟大的智慧书》
推荐词
崔庙镇实验小学
胡海涛
《最伟大的智慧书》推荐词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智慧的载体,哲人把对时空、生命的思考融入其中,智者将对社会和现实的看法谱写出来,科学家将对宇宙、世界的种种层面以理性的数据展现给世人。有关历史、现在、未来的一切,都以书籍作为载体和媒介。书籍为世人提供了大量可供借鉴的知识,人们通过它们进行学习和实践,来实现人生的目标,改变庸庸碌碌的生活,甚至改变整个人类的命运。
在信息有限的古代社会,人们通过读书了解圣贤的思想,并由此确立自身为人处世的准则。许多书经过千百年的洗礼流传至今,依然被奉为经典,因为这些书中有着大量鲜活并充满智慧的故事,它们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然而,人类的时光毕竟有限,即便穷尽一生,所阅之书也不过是冰山一角。因而,人们在读书的方面必将有所取舍。
近代西方学者认为,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智慧奇书有三部,即《智慧书》、《君主论》、《孙子兵法》。这三部书之所以受到关注,在于其提供了大量有关立身处世、从政经营的智慧。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留给世人一句至理名言:“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而这三部奇书,恰恰是对人生、对生活的深切反思和总结,涉及人性、社会的各个层面,包罗万象,智语横空,奥义非凡。
《智慧书》为耶稣会教士巴尔塔沙?葛拉西安所写。由300条箴言警语构成,讲述了审慎、自制、修德、勤奋的重要性。这部处世经典充满了知人观事、谈吐行动的策略,使人熟谙明慎之道,渐入佳境,向臻于完美进发。
犀利、尖锐又睿智的语言风格,是《智慧书》最大的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葛拉西安那冷峻的视角有多么独到,他细致地告诉人们如何战胜、克服与生俱来的尴尬、缺陷,告诉人们如何最快、最稳妥地应对困境与邪恶。他的人生格言,既适用于生活,又适用于从业。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曾将《智慧书》译成德文,并盛赞此书“绝对的独一无二”。尼采赞扬此书在论述道德的奥妙方面可以问鼎整个欧洲的书籍——“葛拉西安的人生经验显示出今日无人能比的智慧与颖悟”。
本书特选《智慧书》、《君主论》、《孙子兵法》三本书的精华内容,结合历史、现实生活的实例,加以深刻解读,将其中有关修身处世的智慧精髓尽数提取出来,与时人共享共勉,为人者正心术,为政者立格调,为商者供谋智。
第二篇:教师最伟大的智慧读后感
《教师最伟大的智慧》读后感
新干中学刘小春
进入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总是顺应时代在思考,今天我们怎么做个好老师?有幸结识了一本如此有深度的书《教师最伟大的智慧》,翻阅其中提到和阐释的是师道和师德,所谓师道,就是做老师的为人之道,师德就是老师的品行。
古希腊,人们称教师为“智者”,古代中国,教师必须具备“智者”和“仁者”。教师是人类智慧的使者,是智慧的化身,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拥有教育的智慧,教师的智慧,贯穿教育的始终,拥有智慧才能教育好“人”。
读到此我禁不住深深地思索,时至今天,我们的老师之路该怎样走?
一、要有职业道。老师要找回你最初的善良,简单地说,那里是你建立操守的基础,何苦再奔波去寻找什么更漂渺的品行,只要记住自己最初行走的姿态,你就能做一个好老师,人的本性是什么?首孝梯,修养自己在社会生活中与人的关系,和善旁人。次谨言,说话要严谨,修养自己的言谈举止。树立一个平凡中的高尚人格,用坚定的心去守护师道。
二、要有热情。对工作、对教学、对学生,要有热情。那是持之以恒的一种动力。工作有波折,教学认识有起伏,学生情况各个不同,身为老师,我们很容易产生失败感,所以要善于调节自己,不能一次打败就产生弃之不顾的念头,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节自己的心理储备,学会认识问题,端正态度,这就是热情。不放弃自己任何努力的机会,这才是我们身为人师值得尊重的地方。
三、最重要的就是用阅读改变你自己,老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时代进步了,知识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了,所以要学习,世界悄悄改变了,人们的认识,人们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所以要了解,要深入学习。那么你就阅读,阅读要建立你自己的兴趣,局限在自己的学科,保守自己的观点,那肯定不是有效的阅读,要从自身的教学实际,生活乐趣等地方出发寻找自己阅读兴奋点,彼竭我盈,拓展自己的知识积累。其次,阅读激发你寻找思考路径。在阅读中你的脑力、激发你不断地思考,你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你的学习途径,会对你的学科学习建立一种更加实用的学习理念,你的教学效果会更佳,你在教学中发现了教学的宗旨,你教育学生的理念就会发生变化,你怎么可能会站在讲台上机械地传播知识,你渴望,并强烈地期望你的学生们传承一种学习方式,用课堂的路径去引领广阔的学科领域。
我很庆幸我成为了一名老师。因为我始终离知识如此亲近,始终没有放弃对自己兴趣不懈的思索,这就是自己对今日为师之道粗浅的认识。
第三篇:校长最伟大的智慧读后感(xiexiebang推荐)
《校长最伟大的智慧》读后感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可见校长之于一个学校的发展有多么的至关重要。英国优秀校长保罗·凯利提出“一位出色的管理者应该是学习者、研究者、思想者、实践者、引领者等多种或多重身份的有机交融”.更可见校长作为一个管理者,对于学校中的人包括学生,教师,行管人员等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校长最伟大的智慧》是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著作。阅读后深深地体会到这的确是一部研究中外著名校长管理智慧的著作,是全球视野中小学管理有效方法与策略的经典概括和总结。全书着力解读中外31位著名校长非凡的管理经验,重点剖析他们伟大的管理智慧,旨在反映新时期中小学校长管理的新动向,并充分地阐述中小学校长办学理念的新趋势,为我国广大中小学校长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新的方向。作为校长,其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智慧引领,认真品读后,我思考几多,收获多多……
一、校长的智慧来源于学习、感悟和实践
一个有效的领导人应该具有丰富的学识和人文涵养,掌握教育管理、学校管理和领导管理学科的系统知识,掌握教育发展的学术、实验动态,明了自身和学校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因素。了解学校各个部门的工作实务,知晓教育教学的原理原则并善于以此对教师进行点拨指导。有丰富的学识底蕴,是校长智慧的基本源泉,是校长能够成功的基础。校长不仅要有渊博丰富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做学习型校长,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学习的校长,才能不断获得营养得以滋养壮大,随时随地的适应时代飞速的不断发展的需要,永远立于时代的潮头浪尖,才能领导学校发展的潮流,创造学校教育的新的发展机制。在行动中,在广泛的实践应用中还会使校长的智慧更加完善和丰富,也就是使你变得更加智慧。
二、校长的智慧体现在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作为一校之长,首先得要明白:在一个学校里,教师、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力量;其他一切工作都得服从教学这个中心;管理就是服务,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学校管理同样必须按照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高效率、高质量、合法地来开展。所以,积极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是新的学校管理理念题中应有之义。实行以人为本,能使师生员工意识到领导与组织对他们的重视和信任,这不仅有利于他们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而且也有利于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从而保障学校管理向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校长的管理智慧还体现在要有动机激励的管理机制
现代管理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结果表明,人都是需要激励的。管理学大师亨利.法约尔认为,激励是管理的核心机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环节。
四、校长的智慧还体现在要有创新意识
创新就是勇于突破自我,就是敢为人先。现代社会飞速发展一日千里,办学竞争也日益激烈,所有的学校都在进步都在发展,学校之间的互相交流也频繁了,加之信息时代信息和方法的传播快速,所以,只有不断地坚持创新的学校,才能使自己永立前锋。
总之,管理智慧是建立在一定知识和经验基础上随机应变处理问题的一种技能,我们只有不断学习现代学校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善于研究人与人、人与事物的运动规律,善于协调主客观运动的关系,掌握信息,不断丰富管理经验,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才能带领师生员工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理论总是会助推实践,伴随有滋有味的阅读,我更有信心有声有色的开展好深爱的工作,承担起引领一方育花人有情有义,幸福快乐的工作着。
第四篇:《爱,最伟大》
爱,最伟大
——读《乌丢丢的奇遇》有感
《乌丢丢的奇遇》描写了一只走失的小脚丫乌丢丢,在历经种种生活历程后,逐步明白了人生的道理,懂得了用爱滋养的生命,才是鲜活、美丽和不朽的生命!透过晶莹的文字,优美感伤的故事,金老先生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真谛,那就是爱,只有爱,才是生命的本真。《逆风的蝶》这章让我明白了:快乐是一种感觉,孤独不等于忧伤,那也是一种生活。真正的生活是百味的,生命是无常的也是有限的,所以做事要听从真诚的心来调遣,要乐观积极的用有限的生命去追寻永恒的爱。
《种鸡蛋的小姑娘》这章让我告诫大人们:让我们这一代拥有和保留想象的翅膀,保护我们这一代与生俱来的快乐天性,不要过早的将你们成人的思想强加给我们,即使我们的想法在你们看来多么不可思议,不可实现,也不要嘲笑,这是我们成长必经的过程。
故事最后乌丢丢找到珍儿,为了使珍儿拥有一双健康的脚,毫不犹豫贴近了珍儿,把自己的体温、生命和力量一点一点地融入珍儿生命之中的时候,终于给了我最温暖、最直接的一击。在夜里我怦然心动:有了这样一颗心的乌丢丢是多么美丽!生命就是爱。有爱滋养着生命,生命变得丰富多彩、有意义甚至不朽。
想起金波先生的话:“童话可以是热闹的、幽默的、奇诡的。它可以是抒情的、诗意的、哲思的。”那么这本童话是让人温暖的,像冬天把冰凉的脚伸进刚晒好的旧棉鞋里,暖乎乎的,那暖意能融化最坚硬的心灵。
深刻的寓意,感人的童话,再加上优美的十四行诗,就像潺潺的流水滑过心田,激起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愫。让我们记住金老的话:
我们接受着别人的爱,更不应该忘记用爱来回报。
正像我们走上人生之路,你必须迈开左右脚。
第五篇:最伟大的书——感受金观涛(一)
最伟大的书——感受金观涛
(一)金观涛,在45页的《系统的哲学》序言中,谈到他在文革时期的心理历程:痛苦、热情、迷茫,又谈到他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深层思考,以及对现有文化的分析和面向未来的文化创建的展望。这是一个对中华文明有切身体会的知识分子的内心表露和渴望。
正如他书中所说,任何一种西方哲学流派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深层次的弊病,我还要加一句他隐去的那句话——甚至包括马克思主义。所以第一次感受到,当代学者对中国社会思潮和人文思想如此深刻、理智、热情、切身的剖析!
在我认为书籍(文字)时代慢慢退去的潮流中,一本书,还居然能给我如此大的启发、震撼和感动!
一年前第一次读的时候,虽然对他所言在黑格尔辩证法的沉入和逃离的心理历程,没有太多感受,但还是产生了想去香港去拜访他的冲动,所以主动申请去香港公司工作,并努力学英语。这种感受和聂增武十年前的千里寻师有点相似,当然,我缺少变成现实的能力。
今天,第二次读,又有了更深的如上的感受。中国多如漫漫黄沙的文化研究者中,还是存在被掩埋的金子的,金观涛就是一个。在当代中国,任何务实的、理性的社会体制、民族文化的研究者,要么是献媚的,从而名噪一时;要么受到限制和打击,中断研究;而在夹缝中穷尽一生坚持学术研究,那是需要多大的韧性、忍耐和激情!
我热情推荐我的那些朋友们——或者有志于政治、社会、文化研究;或者期望过一种精彩、自豪、正直、独立思考的生活,读这本《系统的哲学》的序言(仅仅是序言即可)。序言叫《二十年的追求:我和哲学》。
文中精彩句子如下:……
注: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直接来源就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两者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其实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作者对该根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坚信,到怀疑,到信仰破灭的痛苦,然后是重建思想体系的艰难、孤独、执着,最后是看到微弱的曙光。这种三大规律,作为官方钦定的思维方式,已经渗透到人文学科的方方面面,甚至影响到了自然科学,十三亿中国人,已经在这个泥淖中,无法自拔,甚至还毫无意识。
金先生在文中一直提到黑格尔辩证法,是一种当前政治环境中的隔山打牛之法,其实际所指,我们应该清楚,也应该理解文章需要发表而作出必要妥协的无奈和痛苦。
●哲学的启蒙要求用整个身心去感受它,它要求理论家不仅用哲学来研究生活,而且要用生活来写哲学。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强大的传统对我们这一代人是作为信仰来接受的。●无论是对于整个哲学体系还是我们的内心,都需要等待一个伟大的解放运动的到来。
●任何一种事业、运动,以至于社会形态的危机必然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危机,而且思想深处的危机意识往往出现在现实危机之前。
●不要怕我们走得慢,我们会走得更远!
●虽然表面上分析的最后结果是从困难的辩证思辨分析中得到的,但实际上这个得到的答案却是他早已想到
●黑格尔的辩证法体系是一个又深又黑的岩洞,由于思想的深邃和为了深刻有意把思路搞乱的程序使得进入其中的哲学家会觉得里面幽深无穷,有时他们在原地兜圈子,但也会使他们误以为自己已走得很远。
●由于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讲折中、中庸之道与和稀泥的环境中,而这些东西在「文革」中造成一些人的懦弱和虚伪。
●只要用黑格尔的方法将辩证法贯彻到底,必然会得出一切都是虚无的结论。
●在一个人的青年时代经历理想主义的精神崩溃并非坏事,只要他是真诚的、无私的,青春具有足够的生命力以支撑那失去方向和灵魂的肉体渡过危机。●二十世纪科学的前沿最大特点就是它们不得不运用艰深的数学来表达基本思想。科学的前沿已远远超出了直观。
●辨证逻辑在评论某一种思想、某一个概念时……无谓的争论,好象小孩子和大人没完没了地纠缠。
●理论成功与否的标准就在于它的构架是否美,是否具有巨大的预见性,是否具有超出直观的经验的能力。
●如果辩证法哲学是科学的,那么它必须彻底拋弃黑格尔式的思辨,而接受科学精神对理论构架的要求。
●也许读者可以在刘青峰的《公开的情书》中的男主人公身上看到这样一位自信而热情思考者的形象。
注:刘青峰是其爱人,两人共同发表过多篇论文,共同求学,共同执教。
●对哲学的绝望,再加上感到那些洋洋万言而言之无物、故弄玄虚的古典哲学著作的误人子弟,我竟极端的看不起哲学著作,并发誓自己今后也不要写超过十五万字的著作。
●经济决定论和马克思主义主张整体的把握人类文明史是相互矛盾的。
●人到中年头脑冷静下来究竟是一种觉醒还是陷入到一种作为社会中坚不得不具有的麻木状态(当然这是社会需要的)。
●但是形形色色的西方哲学流派没有也不可能来回答历史对中国哲学提出的问题,并为它寻找出路。而要完成这一任务只有通过我们本民族的努力,而我们这一代人是这个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是如此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体会她的苦难。
●我通过千辛万苦才理解了为什么在近代史上,在风起云涌的西方近代思潮中,很多中国知识分子会选择性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在很多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方法上会处于一种黑格尔式的辩证逻辑和中国传统直观思辨的奇怪混合状态。
●而我一直引以骄傲的是,除了同自己以外,我从未战斗过。今天我依然拒绝参加任何思想战斗,包括和那些批判我的文章商榷。
●我一直坚持认为,只有那些有助于创新的批评才是有意义的。
●我还如过去一样,深情地望着那过去曾经成为上一代人和我们青年时代庇护但今天已是一片瓦砾的民族精神,我既无意去加入继续对那些残存的断壁的摧枯拉朽的队伍,也不想追求西方最时髦的思潮!
●让我们拋弃任何个人的高傲、文人相轻,拋弃意识形态的不同为我们设下的障碍,拋弃那些无谓的喋喋不休的争论
●们来自于同一个地方并处于同一种境地:一切都是为了中国文化的重建,让我们一起来创造吧!
● ●
----------------------金观涛,现任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南山讲座教授;曾任香港中文大学当代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讲座教授。
刘青峰,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香港《二十一世纪》主编,金观涛先生爱人。
新浪-爱问-资料: http://iask.sina.com.cn/user/my_ishare.php?uid=1075769970
讲座系列 金观涛2005年讲座录音(12课,20多小时)金观涛2005-2006年中国思想史的讲义合集
金观涛 刘青峰:中国现代思想的起源-第1-4章
金观涛 刘青峰:兴盛与危机: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1992增订版
金观涛、唐若昕-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
金观涛:整体的哲学
金观涛:发展的哲学 金观涛:人的哲学
金观涛、刘青峰80年代论文集
金观涛 刘青峰集——反思·探索·创造
----------------------
2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