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青原山景区宗教文化与旅游开发的调研报告
关于青原山景区宗教文化与旅游开发的调研报告
根据区政协常委会的安排,区政协副主席胡海清率法制社团“三胞”委和部分区政协委员,对青原山景区宗教文化与旅游开发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调研,委员认为,青原山景区应重点突出宗教文化旅游与休闲文化旅游两大特色,打造景区品牌。
一、青原山景区的基本情况
1、青原山景区的资源情况
青原山风景区包括净居寺景区、天玉山景区、铜壶滴漏三大景区和安隐山、森林公园、钓鱼台水库等生态景点,1995年列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08年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青原山是嵩华山的余脉,主峰316米,具有“翠、幽、秀、奇”等特色。
青原山的净居寺是全国重点寺庙,依山傍水,绿树环绕,具有吞云吐雾之貌。环境静幽、香火旺盛,中外佛教弟子、居士、游客不断。享有“天上云居(真如禅寺)、地下青原(净居寺)”、“山川江南第一景”之美誉。
净居寺始建于唐神龙元年(705年),扩大后因安隐峰而称安隐寺。寺庙坐东南朝西北,占地二十多亩。开元二年(714年)行思来此开堂说法,八方僧众云集,使这里成了当时南方佛教禅宗的传播中心。
行思参礼六祖慧能后,奉命弘化一方,来到青原山开辟道场,扩建庙宇,广收僧徒,弘扬佛法。他是禅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关键性人物,其上承慧能,宗派其后蔚然。他圆寂后,由其高足弟子希迁盛弘其法,为青原行思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从此以后,行思被禅宗各派尊为第七祖,青原山净居寺尊为祖山祖庭之圣地。
净居寺创建以来,历史上有众多的名臣大儒来此游览,可谓打尽天下英才。有唐代的段成式、颜真卿、姜公辅,道士吕岩;宋时的黄庭坚、周必大、杨万里、向敏中,李纲、文天祥;明朝的谌若水、王守仁、郭子章、解缙、聂豹、邹守益;清代的方以智、施润章、翁方纲等等。乾隆皇帝下江南时,也曾两度“饭僧青原,下榻净居寺”。书法家颜真卿手迹“祖关”石碑、文天祥书的“青原山”石匾、黄庭坚、李纲写的“诗碑”,被誉为青原山的“墨迹四宝”;“净居寺”、“大雄宝殿”七字为赵朴初题写;寺内藏有《佛祖道印》和《藏经》各一部,还保存着千僧大铜锅、百斤大香炉、千斤古钟和广州市光孝寺送来的镇寺之宝千斤玉佛。净居寺悠久的历史,厚重的宗教文化底蕴,在海内外信教群众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每年都有来自台湾、日本、东南亚等地的信徒到寺庙参观、礼拜。这对我区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具有特殊的影响。应当说,我区已经具备开发宗教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
2.青原山景区的开发建设情况
开发好青原山风景名胜区是区委、区政府建设“庐陵文化旅游带”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区在投入、开发、保护、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投入1个多亿建设青原山景区旅游道路,年内将全线通车;投资1个多亿的华能大道建设项目和青东公路“二改一”工程即将启动;聘请浙江大学编制了《青原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并通过了省人民政府审批;投入近千万元扩建了净居寺殿前广场、修缮了天王殿和大雄宝殿、重建了毗卢阁、兴建了塔林;按三星级标准改造了旅游公厕,统一规范制作了各类标志、标识牌;严格落实《风景名胜区条例》要求,对景区内开山采石、挖沙取土、乱砍滥伐以及其它破坏地形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的活动进行了全面的清理整顿,杜绝了景区范围内采石场(坑)的开采行为;成功举办了青原山净居寺建寺13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和体光老和尚圆寂三周年回向法会活动,来自台湾、日本、韩国等海内外高僧和信众近万人参加了该活动,取得了很大反响;建立了净居禅寺网站,扩大了祖庭在佛教界的影响力。
3、青原山景区开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景区内单位多管理体制不顺。仅单位就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净居寺、青原山游乐园、青原山庄、河东街道浒岗村委会山前村小组、河东街道国社合营林场和青原区风景名胜管理处等近10家。其中林科所为市管单位;净居寺由宗教部门管理,有一定特殊性;青原山庄为原县级吉安市招商引资项目;青原山游乐园为私人开发;青原区风景名胜管理处为区副科级事业单位。这种旅游资源权属不
一、分割管理、各自为阵的体制和众多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出现了林科所擅自将1028亩山林租给游乐园;阳明书院被青原山庄收购并遭破坏;游乐园未经批准兴建凉亭、牌坊和水上茶庄,作为经营方的青原山庄只拥有部分产权;从而造成景区管理混乱无序、开发水平低等问题,不利景区的整体开发建设。
(2)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较差。景区大部分道路路况较差;拉客强买强卖香烛的状况令人担忧;景区内部接待能力不强,目前还不具备接待大量游客的能力;景区的整体规划设计滞后,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景点建设没有特色,缺乏吸引游客的亮点和看点;配套设施不全,高中档餐馆、宾馆、休闲场所基本没有,游客来了住不下、吃不好、留不住。
(3)佛教禅宗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对宗教文化的内涵认识不够,没有把宗教文化旅游纳入全区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一些干部更多地把宗教和宗教场所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东西来对待,对宗教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宗教文化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做得不够。
二、对策与建议
1、高位推动,理顺体制。
一是加强领导。区委区政府加强与市里的沟通与协调,争取把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划归青原区管理,并在用地指标、招商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高位推动景区的整体开发;或者区政府出面,把林科所的山林资源租过来,用于景区的统一开发。二是理顺体制。成立青原山景区管理委员会,为正科级单位,负责整合林科所、净居寺、游乐园、山前村等地的旅游资源;对青原山庄进行产权确认和资产评估后,由区政府收购过来,为招商引资和整体开发扫除障碍。三是搞好规划。景区规划要大范围、高起点、高规格、高标准,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可以把农校、武警等单位划入景区范围,对景区进行保护性开发,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对景区规划、设计、建设、运作、宣传等要全面统筹系统考虑。
2、挖掘资源,突出亮点。
一是挖掘资源。明确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宗教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深入挖掘宗教场所的文化内涵,并建立档案、编辑丛书,政府要拨出专项经费给予支持和保障。在解说词中,寺庙的历史渊源、人物和传说故事要有丰富内涵;在建设中,建筑物的风格、各类塑像、楹联等要体现特色。二是突出亮点。青原山景区的亮点在佛教禅宗文化,景区开发要以净居寺为重点和依托,突出“庄严、清净、古朴”的特点。净居寺的“清修”在佛教界很有影响,在修禅等方面很有特色,建议在青原谷建设佛教文化交流研讨中心、禅修堂、斋堂馆、放生园、海会塔林、碑林游廊、游步道、佛禅文化碑刻释文等,使之成为以佛教文化为核心,以禅宗祖庭为精髓的亚洲重要佛禅文化基地和修身度假胜地;还可以建一些让外界来体验宗教生活的场所,吸引信教群众前来修禅,感受气氛,聚集人气,扩大影响。三是打造精品。充分发挥宗教文化特色,开展一些综合性、组合性的旅游项目,增强吸引力、参与度和体验性,从不同角度满足信众和游客的各种精神需求;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修复阳明书院、珍稀动植物游览园、游乐园等精品景点;建设佛教建筑群,恢复净居寺周边古建筑群和“圣御”牌坊等遗址;对阳明书院进行项目包装,申请建立佛教禅宗文化学院,为佛教文化交流提供平台。四是扮靓看点。青原山景区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要开发好珍稀动植物游览园、翠屏峰等生态景观;保存好古树、古碑、古迹;改造好民俗商业街。
3、完善功能,筑巢引凤。
一是完善配套。改善净居寺的各类配套设施,规划相应的旅游线路;完善休闲娱乐、文化商业(如停车、住宿)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各项服务功能,让游客进得来、吃得好、住得下、留得住;建议把山前村整体搬迁,统一规划建设特色仿古建筑便民服务点,出售或出租给群众经营。二是多措融资。在对宗教场所进行改造、建设的过程中,要敢于打破常规,依法融资,健全馆所设施,可将景区的景点和休闲娱乐等设施,通过招商引资等办法,借助社会力量进行开发、建设、经营,明确开发主体、开发途径、利益分配等问题,从而既满足场所的自养所需,又完善了场所设施;宗教活动场所还可以作为名胜古迹,申请为文物保护单位,采取投放文物保护经费等办法,支持场所的建设。三是保持本色。寺庙教堂要满足信教群众宗教生活需要的基本功能不能改变,作为旅游景点开发,应该按照景区的统一规划和游客的需要,完善建筑布局和接待设施,安排适合游客观光游览的活动,规范管理和服务,但须防止本末倒置,不能丢掉宗教活动场所的基本功能,不能以其他文化艺术表演取代正常的宗教活动。事实表明,宗教的本来面貌保持得越好,才能使宗教活动场所真正成为旅游精品,持久地吸引游客。(青原区政协)
第二篇:市县城市宗教文化旅游现状及开发构想调研报告
市县城市宗教文化旅游现状及开发构想调研
宗教旅游是指宗教信仰的专门朝圣的及一般旅游者参观宗教景区景点的活动,是一项富有特色的旅游形式。随着X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一向冷清的宗教圣地吸引了大批游客,宗教活动场所逐渐成为旅游热点。一度遭冷落的寺院经济在新的需求推动下,也出现了新的变动趋势。一些与旅游配套的服务设施已在宗教圣地中产生,旅馆、餐饮、娱乐、旅游商品成为寺院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寺院开辟了新的财源,为寺院维持生存注入了新的生机。
不仅如此,就连寺院附近的居民也以各种方式和手段积极加入到旅游服务之中,为脱贫致富找到了一条新的出路。X宗教形态纷繁复杂、类型齐全、内容极为丰富,是发展宗教文化旅游的理想地区。
X现已建成一批以宗教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旅游景点,有的甚至成为某一地区的标志性旅游点。到X旅游,除了游览世博园、民族村,游客们总忘不了游金殿,登XX,而位于西山的华亭寺、太华寺更是他们无法割舍的必到之地。
虽然X宗教文化旅游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成为X旅游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但我们不得不承认,X宗教旅游资源尚未能转化为良好的旅游产品,也没有收到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发层次比较低,开发中仍然存在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X市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一)宗教文化旅游项目单一,文化含量不高
X宗教文化游览项目单一,许多宗教文化旅游景区仍停留在对宗教观光这一基础层次产品的开发上,更高层次的宗教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较少。
游客在宗教景点的旅游活动基本上是以观光或求神拜佛为主,而对参观宗教仪式,参加宗教活动和开展“参与式旅游”、“体验式旅游”开发不够。游客在宗教旅游景点游览时多为参观静态陈列式宗教景观,形式单调,大同小异,基本没有以游客为主体的参与性项目。
一些重要景点,说明文字过于简单,没有揭示其深刻的宗教和历史文化内涵,使游客在游览时无法得到更深层次的文化熏陶,降低了宗教景点对不同层次游客的吸引力。
在大多数宗教景点,宗教人员所做的无外乎诵经、为进香者祈祷、发放经义小册子、维持秩序等世俗性活动,很少为游客进行讲解。而导游人员虽然有旅游知识,但普遍不了解宗教,也无法为游客提供很好的介绍,两者之间脱节严重。
(二)地方政府对宗教旅游的开发重视不够
目前地方政府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信教群众在政府宗教部门批准合法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进行正常的宗教活动规定,缺乏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对党的“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依法加强管理宗教事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原则缺乏了解和研究,落实不力;
对“宗教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继续继承和发扬光大”,形成良好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打开发、大收益,缺乏正确理解和认识,导致“不敢管也怕管,又不会管,甚至不去管,谈宗教色变”的不良现象。
(三)封建迷信活动到处泛滥
在宗教文化旅游中,由于局部地区对宗教文化中积极因素挖掘整理不够,再加上一些宗教人士和部分导游人员宗教理论知识较差,向游客讲述不出宗教之中蕴含的真善美及人类的大智慧,而只能宣传封建迷信的东西,导致宗教文化旅游成了向人们传播封建迷信的一种渠道。
(四)宗教管理者没有较好地实施综合管理,缺乏整体规划
X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各自为政,各行其是,盲目开发的现象时有发生。相当部分环境质量高、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上乘,且具有科学考察价值的重点旅游资源得不到新的或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地方因行业管理不当,造成景观的破坏和景点的重复建设,大大损害了
X旅游地的形象。
(五)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宗教文化旅游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在政治上很强的敏感性,因此宗教文化旅游在各地发展很快,但宣传很少。
目前,虽然在新闻媒体上和统计资料中很少提及宗教文化旅游,但实际上,宗教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宗教文化旅游在迅速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十分突出的问题。
X诸多的宗教文化旅游景区,由于宣传力度不够,多年来一直鲜为人知,造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极大浪费。
二、开发X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的构想
(一)建立健全宗教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因地制宜综合开发宗教文化旅游资源
强化政策法规、规划等宏观管理职能,明确宗教文化旅游的管理主体,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和完善行政许可制度,提升旅游部门的综合管理与协调职能。完善旅游行政管理的公共职能,加强对资源保护利用的管理,增强对旅游企业和旅游消费者的服务功能,提高旅游质量的监管能力。建立配套的产业政策,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国际化。
可以从华东6市宗教文化旅游成功的经验得到启发,实行和坚持“两条腿”走路,即一是宗教教职人员与经营管理人员分开,使其更加规范,各行其是,共同求生存、图发展。二是宗教与园林、文管、旅游、开发商等部门要认真学习政策和法规,充分认识到宗教问题的特殊性、复杂性,增强贯彻执行宗教政策、法规的自觉性,切实维护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宗教场所不能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不接受风景区管理部门对其合理化的建议和知道,而造成宗教场所与景区在统一规划建设上的不协调,妨碍风景区的整体开发。旅游风景区管理部门、宗教部门以及文物保护、园林管理等部门要形成一个“大拳头”,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互相支持,通力协作,不能只考虑单方面利益,而要考虑全局利益,为X的旅游业大发展作贡献。
(二)对宗教文化旅游开发加大重视
首先,宗教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瞻仰宗教文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过程,对于增强民族自尊心、振奋民族精神颇有裨益;其次,民族文化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可能完全割裂开来,我们应该善于汲取传统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精华,为旅游业服务。
(三)充分认识、评价X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体现X宗教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宗教文化旅游资源是一种民族性、地域性都很鲜明的人文旅游资源,其宗教氛围的神秘特性、宗教建筑、教义等的历史文化价值,都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特征。在宗教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要紧紧围绕宗教文化中一些正面主题,根据X各个宗教景区的不同特点,开发一些有别于其他旅游活动的特色项目。
在开发方式上,要从观赏性开发向体验性开发转变,采取动态参与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开发,对那些市场潜力大、功能开发齐全的宗教文化旅游景区、景点积极引导,大力扶持。对尚未开发的宗教文化旅游资源多渠道进行开发,对已开发的宗教文化旅游旅游资源应不断完善其功能,增加其深度和内涵,丰富旅游商品,吸引宗教信徒和旅游者,如出售各种宗教纪念品,佛教的木鱼、进香袋、数珠、雕像,还可提供斋饭;道教的“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画幅、介绍宗教名胜古迹的书籍等。
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宗教派别的差异,全世界的宗教信徒都有自己向往的圣地,需要服务的内容不同,因此,应有针对性的提供各种服务,如对佛教信徒就应供斋饭;逢佛成道节应供腊八粥;基督圣诞节时应制作圣诞树,举办圣诞晚会,分送圣诞卡等小礼物等。
随着宗教文化的传播,一些宗教节日,由于符合人们心理要求,不仅是信徒的节日,也成了民间流行的节日,如基督教的圣诞节、复活节等流行全球。例如南岳的庙会、正月初一头柱香,通过宗教节日的各种活动,吸引宗教信徒和旅游者,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开发X宗教文化旅游资源,也要重视旅游者从静态参观式向动态参与式方向发展这一趋势。除开展一般游览活动外,还要开发井形成多种与宗教规仪活动有关的动态参与项目。如组织有兴趣的游人参禅、浴佛、食斋、放生等佛事活动,尤其是对佛教开光、方丈升座、传戒及佛诞庆日等特定的佛事法会的参与活动。
(四)利用与继承、开发与保护相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宗教文化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许多宗教建筑、宗教艺术都是国家珍贵的文物,保存到今天,凝聚了开创者和历史保护者的功绩。开发利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首先要保护这些珍贵的遗产,遵循文物保护法规,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实现开发和保护双赢的良性循环。不仅要保护宗教文化的物化部分,还要保护好宗教文化场所特有的文化环境。
(五)加大宗教文化旅游宣传力度
旅游景区景点的不可移动性决定了宣传促销是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措施。在宗教旅游宣传中,必须重视宗教活动的作用。宗教活动不仅是宗教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宗教活动其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和促销活动。因此,通过举办大型的宗教活动,不仅可以向信徒和游客展示西部地区厚重的宗教文化和宗教氛围;而且也大大提高了整个地区的知名度,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六)拓宽宗教旅游项目资金来源渠道,走宗教旅游产业化道路
在发达国家或者地区,宗教项目多由宗教团体或者个人通过投资、募捐等形式开发;西部地区大多为欠发达地区,宗教团体实力不强,因此仅仅依靠宗教团体或者个人不现实。因此,宗教旅游必须走产业化发展道路。例如可以由旅游开发公司组织开发投资宗教旅游项目,项目建成后,宗教产业归宗教团体,旅游经营产业则归投资商,宗教部门可以保留与宗教直接相关的项目。这里,开发公司可以是内资企业,也可以是中外合资企业,甚至可以是外资企业;资金来源可以是开发方的自由资金,也可以是银行贷款,也可以是境外融资。
第三篇:文化旅游开发调研
南 昌 工 程 学 院
社
会
实
践
论
文
院(系)土建学院班级题目学生姓名王超何平远陈文斌肖泽兵喻涛
学号******
***12269
完成日期日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打造绿
色文化旅游网络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湖,仅次于青海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介于北纬28度22分~29度45分,东经115度47分~116度45分,跨南昌、新建、进贤、余干、波阳、都昌、湖口、九江、星子、德安和永修等市县。
鄱阳湖又是有名的候鸟保护区。由于受暖湿东南季风的影响,鄱阳湖年降雨量平均 1636 毫米,从而形成“泽国芳草碧,梅黄烟雨中”的湿润季风型气候,并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均适合候鸟越冬,因此,在每年秋末冬初(10月),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蒙古、日本、朝鲜以及中国东北、西北等地,飞来成千上万只候鸟,直到翌年春(4月)逐渐离去。如今,保护区内鸟类已达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珍禽50多种,已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尤其可喜的是在这里发现了当代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2002年越冬种群总数达4000只以上,占全世界白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因此,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
但是现在随着科技的越来越发达,人类对自然的逐步开发,同时对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想当年我们还可以在我们家乡门前的小溪里洗澡,甚至我们有的时候可以直接饮用小溪里面的水。那时的小溪水是那么的干净、清澈,小溪流的那么轻快。而如今还有谁会在小溪里面洗澡?看到那小溪上面漂浮的垃圾,看到那乌黑的溪水,谁还有心情来洗澡?我们现在才意识到我们的经济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的,这种发展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们学院现在响应国家的号召,展开以“万名学子下鄱湖,国家战略献智慧”——201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来让当代大学生意识到我国现在的环境状况,从而为我们的家园献一份爱心和担当一份责任。下面是我和我同学利用暑假的一段时间在鄱阳湖下的星子县做出的一份关于星子县如何打造绿色文化旅游网络。
一、星子县旅游概况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庐山区。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面积894平方公里。
星子县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于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辉;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个庐山南面都在县境内,历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之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江西五大水系赣江、抚河、饶河、信河、修河都在县境南部归宗东流入
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古称“江湖之会”。这里还是世界湿地重点保护区、著名珍禽候鸟栖息地,每到冬季万鹤云集,蔚为壮观。
名山大湖灵气的浸润,让星子成为一块文化芳香的土地。历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鸿儒大师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故迹芳踪,留下了诗文和传奇:周瑜的“点将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鹅池”,陶渊明的“醉石”,陆修静的“简寂观”,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陆羽品评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苏东坡誉为庐山二绝的“漱玉亭”和“三峡桥”,朱熹重修的“白鹿洞书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阳堤”,许文龙的《五百罗汉图》等等,还有白居易、米芾、黄庭坚、徐霞客、李梦阳、康有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踪故迹。
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星子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兴县”战略,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旅游休闲中心、秀峰、观音桥、太乙村、桃花源、鄱阳湖候鸟观赏区等八大景区、80多处景点、400多个景观、景物,有两个四***景区,一家美国假日酒店,众多星级宾馆。星子县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温泉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中心。
二、如何打造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
1、旅游网络现状
为了了解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的现状,我们走访了星子县旅游局。找到了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他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星子县的旅游产业现状。
历年来,星子县一直就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大办旅游”到“旅游兴县”,从“旅游兴县”到“构建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旅游发展思路更宽,措施更具体。2003年,星子县委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把旅游确定为全县“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之一,旅游的发展在全县工作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星子县旅游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共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4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外汇收入367万美元,旅游业产生税收126.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199.3万人次,同比增长32.1%,接待入境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33.3%,门票收入13452.8万元,同 比增长30.4%。
2、旅游项目建设时旅游发展的根本
2010年年初,星子县旅游局对东林大佛、庐湖岛、旅游大厦、杨家港、归宗项目、简寂观等每个项目都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县旅游局还重点做好鄱阳湖国际生态经济区中心客运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该项目的详细性规划方案
初稿已出台。星子县旅游局还加大了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创新思路,拓宽旅游发展新方向。
3、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通过举办和参加各项有声有色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星子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4月1日,由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星子县人民政府承办、星子县旅游局等单位协办的“亲近田园,感悟山水”九江乡村旅游月活动在三石生态园举办,多家旅行社总经理、饭店总经理、车友代表、新闻媒体都参加了这次活动。成功举办了“魅力星子—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西游启动仪式暨风采活动”来自全国46家中央网络媒体重点新闻网络站及知名商业网络媒体记者聚集星子,对星子各旅游景区景点开展了风采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大力提升了星子旅游强县的优势姿态.4、以创品牌特色为目标
星子县政府不断优化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引导旅游企业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星子旅游形象。充分利用星子县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努力打造以天沐、龙湾、。阳光、天地温泉等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现代休闲旅游产业。借助各类旅交会、推荐平台,充分展示星子县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进一步打响“中国最具魅力的旅游大县”、“江西旅游强县”、“中国最具潜力的旅游大县”等品牌。继续举办温泉旅游节活动。
5、以旅游安全综合治理为重点
星子县旅游局为了落实旅游安全的原则,全面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各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清明节期间,要高度重视秀峰、桃花源、观音桥等林区的防火安全工作,针对今年雨水较多的现状,还要预防景区发生山体滑坡等情况。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指导,加大旅游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三、如何打造文化旅游网络
1、文化旅游的概念
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这就是文化旅游的定义,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能深刻的体会到文化旅游的内涵,就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来。那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星子县的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定位和评估。
2、星子县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前面说到的星子县概况里已经提到了星子县的文化方面的旅游优势。总结出来
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真儒过化”,自然景观优美——被称为“百里画廊”其它的我就不再提了。
不足:一是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星子县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收支仅维持低水平的平衡,导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因而使文化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设施的配套完善、旅游客源的宣传招睐都相对滞后,只能维持低效益的动转、缓速度的增长。二是文化旅游品牌尚未树立。一直以来,星子县发展旅游都是打山南文化品牌,但没有具体化,未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旅游载体来体现,游客对山南文化印象模糊。而作为山南文化,其内容非常丰富,如名人文化,田园诗鼻祖陶渊明、理学家朱熹、周敦颐;宗教文化,五大丛林名播海内外;山水文化,文人骚客在星子寄情山水,留下大量诗文字画,还有正在兴起的温泉文化等等。三是文化旅游配套产品开发是软肋。星子县文化旅游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前途广阔,但没有一个产品做大做强
3、发展文化旅游的对策与措施
(一)整合资源,增强化星子文化旅游整体合力。
根据星子旅游发展现状,要突出庐山温泉—泉文化、庐山山南风景文化、鄱阳湖生态文化,通过引导、培育、发展,逐步形成组成山南旅游文化三大体系,共塑温泉—庐山山南—鄱阳湖星子概念。其次要加大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通过对民俗风情、民俗文化进行有效挖掘、开发,向广大旅客展示星子人民古朴的民俗风情。
(二)拓宽投资渠道,激发星子文化旅游发展活力。
鉴于星子县目前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限制,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必需走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路子。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积极利用国外、省外资金开发文化旅游客源,投资文化旅游设施建设。
(三)加强协调配合,构建星子文化旅游共建局面。
文化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经济产业,涉及众多行业和部门,县委、县政府要把文化旅游为作重要工作来抓,旗帜鲜明地突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地位,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机制,协调相关部门统一行动。转变文化旅游管理部门职能,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着力于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协调内外各方关系,为企业服务。开展文化旅游资源普查工作,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并监督实施情况。
(四)做好后勤保障,构建和谐投资环境
旅游人力资源是星子县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星子县旅游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形成较为完备的旅游人力资源体系。精心培育人才并有效使用,争取旅游人力资源的政策支持,深化改革,形成人才成长的竞争机制。造就一支高素质队伍,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提供保障。
旅游安全,是旅游者顺利完成整个旅游活动历程的重要保障,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安全体系是否完善,将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山林植被资源较为丰富,做好森林防火安全工作极为重要。各级政府部门、各旅游企业应加强对当地居民及游客的防火意识教育,在林区及各种禁止用火地带设置明显的禁火标志,严防火灾的发生。
(五)科技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性产业,也是跨地域合作和跨空间运作的典型产业。信息载量巨大,实时畅达,广域连通的互联网络信息手段在旅游业中能发挥突出的作用,必将引导旅游产业产生深刻的变革,推动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
(六)加强与其它地区的合作也是发展星子县文化旅游的有效手段。
四、总结
四五天的调研时间一晃就过了,在这期间我们小组成员去了星子县旅游局了解有关情况、去了各个景区景点实地考察、走访了相关部门并且获得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对赣北星子县的绿色文化旅游网络进行了调研,并取得了许多相关信息,深入了解了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所取得的进步。
我们可以深切的体会到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网络在星子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契机,通过制定的各项措施的有效落实,全县的绿色文化旅游网络正在逐步的趋于成熟,全县旅游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四篇:--县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
**县旅游文化开发调研报告
**县旅游资源开发调研报告 根据省、州和县委的安排,县委宣传部为切实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及时成立了调研组,由县委宣传部,县教育局、县文化体育局、县旅游局、县广电局联合组成。调研组先后到顺濞、富恒、瓦厂、县一中和一些单位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查。通过这次调研活动,调研组认为,对##这样一个国家级的重点扶持县来说,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具有一般的经济意义,而且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各族人民要早日脱贫奔小康,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刻不容缓。
通过调查研究,调研组发现##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同相邻县市相比,发展缓慢,后劲不足,步履艰难,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品牌上都有待提升。
通过近一个月的调查研究,调研组认为。我县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由于前一段时间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基本理顺了关系,今后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功夫;教育方面就目前我县的情况而言,暂定为一保二促,既保义务教育,促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先为教育产业奠定基础。就实情而言,我县近期应在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和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上狠下功夫。现就核桃产业与旅游开发作如下分析研究,供两项产业发展论证作参考。
一、##县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现状 ##彝族自治县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点苍山之西,总面积1957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全县辖4镇7乡65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社区委员会,总人口99086人,其中农业人口占%,森林总覆盖率达%,位居全州各县市之首。
1、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优势 ##彝族自治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立体气候,80%以上的地区适宜种植核桃。##是核桃原产地之一,已有3500多年的核桃栽培历史。##核桃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出仁率高、营养丰富。在1979年全国核桃技术协作会上,##大泡核桃获得了“全国质量评比第一”、“全国核桃优良品种”的荣誉。1995年##彝族自治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核桃之乡”,载入《中华之最荣誉大典》。XX年,##彝族自治县被国家林业局公布为首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发展核桃已成为##山区人民群众开发资源、发挥优势、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作为“中国核桃之乡”的##,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同时,也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旅游文化开发,以核桃产业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核桃仁作为老少皆宜的食品,同时也可开发成核桃精油、核桃粉、核桃蜜饯等旅游产品,核桃果壳还可开发成旅游工艺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核桃树发芽长叶的时候,远远望去,犹如一片绿海,也是天然的风景树,这时可组织游客进行观关旅游,核桃树可为游客憩息纳凉提供好场所;核桃树挂果的时候,可组织游客品尝鲜核桃,也不枉此行;核桃收获的季节,站在树下或者爬到树上,游客可以手握核桃杆学着打核桃,感受丰收的喜悦。
2、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现状
(1)核桃产业发展状况。全县共有农户XX9户,种植核桃农户14788户,占%。据统计,全县共有泡核桃万亩(万株),占云南省核桃种植面积万亩的%,占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70万亩的%,人均占有25株。年产核桃干果4800吨,产量约占全州的40%,全国的1/60。全县农民人均核桃收入达到了545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核桃在全县农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核桃产业加工状况。全县核桃初级加工企业已发展到45户,年加工5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5户,100—500吨的10户,100吨以下的30户。全县年加工干果7000吨以上,除本县自产的以外,还有来自楚雄、保山、思茅、临沧等地州及州内宾川、云龙、永平、巍山等县的核桃。##已初步成为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核桃加工贸易集散地。仅核桃加工一项,每年就能解决近1万人4个月左右的就业问题,使全县城乡居民劳务收入增加近1600万元。XX年生产“漾宝牌”核桃乳400多吨,开发并上市纸盒装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等新产品。琥珀核桃、蜜香核桃、焦盐核桃等核桃特色产品产量逐年上升。上述产品具有一定文化底蕴。“漾宝牌”核桃乳,曾获国家级两项金奖,一项银奖一个推荐奖。
(3)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状况。XX年##彝族自治县成功地举办了首届《中国大理##核桃文化节》,出版发行了《##风光明信片》、《歌飞核桃园》、省、州电视台相继推出了一些介绍中国核桃之乡##的专题片和专题报道,省、州级乃至中央级报刊也作了大量的宣传报道。“漾宝牌”核桃乳等系列产品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基本与旅游文化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3、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存在的问题。近几年来,##在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且取得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与产业化发展还有一定差距,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不足:一是认识上还有差异;二是产业规模化不足;三是文化品味底蕴差;四是宣传力度不够。
二、##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出路初探
中央提出:“要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不仅有数量的增多,而且有质的提高,文化消费更加多样化,自主选择性强。
我们要按照州委书记顾伯平在我县调研时强调的:把##的旅游业发展同大理市联系起来,把##建设成为大理市为“前厅大堂”的“后花园”。要继续加强苍山西坡的保护建设,加强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休闲旅游、自助旅游、农家旅游和生态旅游,把##建设成苍洱风光大景区中集特色自然风光、独特民族文化为一体的旅游区的精神去做。##民间有这样一种传说:“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核桃树。”可见核桃在我县分布之广,由此我县只要做好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这篇文章,对我县的社会各项事业将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解放思想,统一认识。##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必须创新农业发展思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在适宜种植核桃的地区,以发展核桃为重点。在这方面各级领导必须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进行分类指导。由于今年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核桃特产税,一些领导干部产生了重粮轻林的偏见思想,认为只要搞好粮食生产,农业税收就能完成,抓核桃产业只富民不富集体,对财政没有贡献,成了瞎子点灯白费蜡,对核桃产业产生了松劲思想。殊不知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我县的产量规模不够,精细加工不到位,所以没有得到更多的增值税,只要我们做好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加工工作,仍可得到可观的财政收入。
2、精心规划,加快实施。要使核桃生产达到产业化、规模化。我县的核桃产业纵比有发展,横比步伐慢,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满足现状,吃“金字牌”的老本,发展缓慢的另一原因是:一些干部群众只顾完成当年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和计划种植任务,忽视了种植后的抚育管理,致使新种植的核桃如同“猴子搬包谷”,重造轻管,效益不佳。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林业部门要精心规划,制定系统完整的实施方案,按县委到XX年,核桃总产量达6500吨,农民人均核桃纯收入700元以上,核桃工业总产值超1亿元的核桃产业发展思路去实施。另一方面对农民要建立有效的督促机制,吸取退耕还林的一些教训,政府投入要见实效才兑付,否则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旧剧还会重演。
3、精细加工,提高品味。搞好核桃产品深加工,努力提高核桃文化品味。一是扶持好现有的大理##核桃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首先要在核桃乳、核桃花生乳、袋装鲜核桃乳、核桃牛奶、核桃精炼油的产品数量质量上下功夫,其次要在降低成本上作文章,扩大消费群体。(据初步调查,核桃乳60%左右是党政机关用于礼品,20%左右用于公费餐桌接待用,20%左右属群众消费)。二是抓好核桃农贸市场硬件建设工程;三是扶持好个体私营企业核桃加工大户;四是抓好“核桃茶”、核桃工艺品等新产品的开发生产;五是在所有核桃产品上加深文化底蕴的策划和升华。总之,要彻底改变卖核桃干果、半成品的局面。
4、加大声势,扩大影响。加大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开发的宣传力度。##核桃产业除在核桃系列产品上加大文化底蕴的升华宣传外,在XX年策划拍摄出一部介绍##核桃及核桃文化的专题片,并制作成光碟,把它作为##的礼品赠送,给到##的游客,使核桃产业与旅游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在省、州级乃至中央级党报党刊上加大##核桃产业与旅游文化的宣传,真正使世人了解##核桃。
5、有机结合,盘活资本。核桃产业必须与旅游文化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显现出无穷的魅力,光明万亩核桃园要与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形成整体。选定好核桃生态园(农家乐)的农户,对所定农户进行适当的旅游接待培训,让游客春、夏、秋、冬真正能体验核桃生态园的乐趣。石门关景区应开劈核桃干果、核桃系列产品、核桃工艺品商贸场地。尽快编一组适宜老、中青、幼的“核桃茶”舞蹈。
只要我们做好核桃产业旅游文化开发这篇文章,把核桃产业和旅游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以生态文化旅游为基础,以自然生态旅游和人文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气候,##的核桃生产将会真正成为富民富县的支柱产业。
 
;
第五篇: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文化旅游开发调研报告——
打造星子县绿色文化旅游网络
作者——李江
一、星子县旅游概况
星子县地处江西北部,东与都昌县隔湖相望,南毗永修县,西临九江、德安,北接九江市庐山区。东西宽35公里,南北长52公里。介于东经115°48′--116°10′,北纬29°8′--29°36′之间,总面积894平方公里。
星子县集名山、名湖、名泉、名人于一身,湖光山色,相映生辉;自然文化,相得益彰。整个庐山南面都在县境内,历来有“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之美在山南”之说,移步换景,美不胜收。江西五大水系赣江、抚河、饶河、信河、修河都在县境南部归宗东流入鄱阳湖,后注入长江,古称“江湖之会”。这里还是世界湿地重点保护区、著名珍禽候鸟栖息地,每到冬季万鹤云集,蔚为壮观。
名山大湖灵气的浸润,让星子成为一块文化芳香的土地。历史上被吸引到星子的鸿儒大师更是不计其数,他们在这里留下了故迹芳踪,留下了诗文和传奇:周瑜的“点将台”,董奉的“杏林”,王羲之的“鹅池”,陶渊明的“醉石”,陆修静的“简寂观”,李白的“疑是银河落九天”,陆羽品评的“天下第一泉”,周敦颐开凿的“爱莲池”,苏东坡誉为庐山二绝的“漱玉亭”和“三峡桥”,朱熹重修的“白鹿洞书院”和朱熹倡修的“紫阳堤”,许文龙的《五百罗汉图》等等,还有白居易、米芾、黄庭坚、徐霞客、李梦阳、康有为、李四光······都留下了名篇佳作和行踪故迹。
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形成了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优势。星子县委、县政府确立“旅游兴县”战略,已经建成温泉度假旅游休闲中心、秀峰、观音桥、太乙村、桃花源、鄱阳湖候鸟观赏区等八大景区、80多处景点、400多个景观、景物,有两个四a级景区,一家美国假日酒店,众多星级宾馆。星子县已成为江西省重要旅游目的地,特别是温泉更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旅游中心。
二、如何打造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
1、旅游网络现状
为了了解星子县绿色旅游网络的现状,我们走访了星子县旅游局。找到了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他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星子县的旅游产业现状。
历年来,星子县一直就非常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从“大办旅游”到“旅游兴县”,从“旅游兴县”到“构建百里休闲旅游”走廊,旅游发展思路更宽,措施更具体。XX年,星子县委在总体工作思路中把旅游确定为全县“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之一,旅游的发展在全县工作中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位。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星子县旅游的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明显成效。XX年共接待游客128.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4万人次,实现历史性突破。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外汇收入367万美元,旅游业产生税收126.8万元,占财政收入的9.8%今年1---5月份,全县共接待国内游客199.3万人次,同比增长32.1%,接待入境游客1.72万人次,同比增长33.3%,门票收入13452.8万元,同比增长30.4%。
2、旅游项目建设时旅游发展的根本
2011年年初,星子县旅游局对东林大佛、庐湖岛、旅游大厦、杨家港、归宗项目、简寂观等每个项目都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做好协调调度工作。县旅游局还重点做好鄱阳湖国际生态经济区中心客运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正在有序的开展。该项目的详细性规划方案初稿已出台。星子县旅游局还加大了旅游项目招商力度。创新思路,拓宽旅游发展新方向。
3、旅游宣传力度不断加强
通过举办和参加各项有声有色的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星子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今年4月1日,由九江市人民政府主办,星子县人民政府承办、星子县旅游局等单位协办的“亲近田园,感悟山水”九江乡村旅游月活动在三石生态园举办,多家旅行社总经理、饭店总经理、车友代表、新闻媒体都参加了这次活动。成功举办了“魅力星子—第二届全国网络媒体江西游启动仪式暨风采活动”来自全国46家中央网络媒体重点新闻网络站及知名商业网络媒体记者聚集星子,对星子各旅游景区景点开展了风采活动.通过这次活动大力提升了星子旅游强县的优势姿态.4、以创品牌特色为目标
星子县政府不断优化旅游企业服务质量,引导旅游企业加大硬件设施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竞争力。强化品牌意识,树立星子旅游形象。充分利用星子县得天独厚的资源区位,交通优势。努力打造以天沐、龙湾、。阳光、天地温泉等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现代休闲旅游产业。
借助各类旅交会、推荐平台,充分展示星子县特有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进一步打响“中国最具魅力的旅游大县”、“江西旅游强县”、“中国最具潜力的旅游大县”等品牌。继续举办温泉旅游节活动。
5、以旅游安全综合治理为重点
星子县旅游局为了落实旅游安全的原则,全面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各旅游企业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清明节期间,要高度重视秀峰、桃花源、观音桥等林区的防火安全工作,针对今年雨水较多的现状,还要预防景区发生山体滑坡等情况。加强对安全工作的指导,加大旅游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三、如何打造文化旅游网络
1、文化旅游的概念
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这就是文化旅游的定义,有了这个定义我们就能深刻的体会到文化旅游的内涵,就能够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方案来。那么接下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星子县的文化旅游的现状进行客观的定位和评估。
2、星子县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前面说到的星子县概况里已经提到了星子县的文化方面的旅游优势。总结出来就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真儒过化”,自然景观优美——被称为“百里画廊”其它的我就不再提了。
不足:一是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由于星子县经济实力不强,财政收支仅维持低水平的平衡,导致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因而使文化旅游产品的更新换代、设施的配套完善、旅游客源的宣传招睐都相对滞后,只能维持低效益的动转、缓速度的增长。二是文化旅游品牌尚未树立。一直以来,星子县发展旅游都是打山南文化品牌,但没有具体化,未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旅游载体来体现,游客对山南文化印象模糊。而作为山南文化,其内容非常丰富,如名人文化,田园诗鼻祖陶渊明、理学家朱熹、周敦颐;宗教文化,五大丛林名播海内外;山水文化,文人骚客在星子寄情山水,留下大量诗文字画,还有正在兴起的温泉文化等等。三是文化旅游配套产品开发是软肋。星子县文化旅游产品资源丰富,发展前途广阔,但没有一个产品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