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巩固普法成果构建和谐***(小编推荐)
巩固普法成果构建和谐***
我镇“四五”普法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转发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的通知》(中发〔2001〕8号)和省、市、郊区工委“四五”普法精神,按照郊区《2000—2005年依法治区规划》、《关于继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的要求,高
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紧围绕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着眼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理工作,五年来,全镇所辖的**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总户数*****户,人口*****人,达到了“四五”普法“三无”标准。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目标管理
五年来,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四五”普法、依法治区规划精神,始终把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镇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列入全镇的重要议事日程,年初的工作报告中都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列入其中,广泛深入开展了以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理论以及《宪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土地法》、《新婚姻法》、《行政许可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镇人民的法律意识,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坚持不懈地深入开展依法治理和全民普法教育。每年下发关于实施依法治镇工作意见的文件,严格完善监督检查机制,从而确保了“四五”普法依法治镇工作有计划、有目标地按步骤实施。通过教育,使全镇群众特别是镇、村两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了法律意识,自觉地依法律己、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维权和参与管理社会各项事务,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是依法治镇的重要保证。
为充分发挥依法治镇领导小组的领导、协调职责,根据人员变动,三次调整充实了依法治镇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组成了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依法治镇领导小组,制定了领导小组工作制度和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各村委会也成立了以村委会书记为组长的依法治村领导小组。为进一步落实责任,镇党委、政府把依法治理及“四五”普法工作列入全镇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管理,由依法治镇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年初制定的考核细则年终对各单位实行考核,依据考核情况进行表彰奖励,充分调动了基层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积极性。每年年初又结合当年的工作任务和普法重点,制定本年度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计划,对当年的普法内容做出明确要求。各村也相应制定本单位今年的普法工作计划,做到层层落实,层层发动,确保了普法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落到实处。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四五”普法期间,我们先后进行了《宪法》、《土地法》、《新婚姻法》、《行政许可法》等26部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培训,征订各类普法宣传教材5500册;镇、村成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近50人的普法骨干队伍,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法制讲座35期,受教育人数5300人次,投入各类普法资金6.2万多元;广泛开展了以依法治镇、依法治村为核心的依法治理活动,建立健全了领导干部、群众学法普法网络,镇村两级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1、抓好领导干部的普法。一是制定了镇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和领导干部年度学法计划;二是对领导干部学法采取在镇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和自学,交流学法心得,检查学法笔记等方式;三是不定期地邀请专家举办法制报告会和专题讲座,就领导干部工作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讲解和辅导,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
2、做好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教育工作。一是坚持发挥法制课教育主阵地作用,中、小学都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根据实际教育需要对中、小学生、青少年进行法律、法规辅导;二是多样化的开展对青少年的暑期教育活动,通过讲座、听故事、看录像等形式,让青少年在活动和娱乐中获得法制和道德的学习教育;三是在学校深入开展警校共建,设立校园“110”,委派法制辅导员,加强对青少年的维权和监管;四是制作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图板12块、禁毒宣传图板10块定期在中、小学巡回展览。
3、做好普通干部的普法教育。一是制定了机关干部学法考核制度,对机关干部的学法任务做了明确规定;二是利用会议、培训集中辅导,开展法律知识竞赛;三是专题宣讲,结合新颁布的法律法规邀请专家进行授课讲解;四是向镇、各村干部发放各类普法宣传教育读本800余本,使他们在工作之余能够自学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知识水平。
4、抓好普通群众的普法宣传工作。一是送法到村、组,向广大群众宣传与他们生产、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利用村法制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施教;三是多种形式地开展法律咨询活动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五年来共开展各类法律咨询活动9场次、禁毒宣传8场次,接待咨询群众1000多人次,群众受教育面达80以上,散发“四五”普法宣传资料4500余份,致群众一封信等宣传单18000份,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遇到纠纷能够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民事纠纷逐年减少。
三、规范运行、完善法治,“四五”普法见成效
依法治镇、“四五”普法最根本的目的是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
群众的文明素质,努力实现法治社会。五年来,镇依法治镇领导小组始终围绕这一目标扎实性地开展工作,建章立制,加强对基层依法治理工作的实践总结和研究探索,树立典型。各村也都能结合各自实际,多形式地开展依法治村和普法工作,将普法宣传深入人心,村民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增强,邻里和睦,社会安宁,依法治理、“四五”普法取得了明显成效。
1、抓基层依法治村。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统一部署,制定下发了***镇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意见。石桥村被确定为全市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冯家沟村也通过了市级民主法制示范村的验收。
2、抓依法行政、依法治理。针对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出现的难点问题,开展依法治理。通过清理整顿,有效地打击了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的违法行为,整洁了镇的镇容环境,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3、强化法律服务,保障经济健康发展。一是成立镇流动法庭,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解答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涉法问题,帮助他们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二是积极调解民事纠纷,调解率达到100,有效地维护了全镇社会稳定。
第二篇:巩固“三无”成果构建和谐农村
巩固“三无”成果构建和谐农村
——***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事迹材料
***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市政法委、综治委、市郊区工委、郊区工作办公室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省委十届六次全委会议和市委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根本目标,从讲政治、讲稳定、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实行领导责任制和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努力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排查调处矛盾纠纷、强化综治基层组织建设和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上取得新进展,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切实提高打击、预防、控制违法犯罪以及化解社会矛盾的工作水平和工作实效,全面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严格治安管理,广泛深入地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及时调解民间纠纷,有效地维护了正常的治安秩序,使全镇政治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为全镇经济超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统一部署,把综合治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我镇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做好综治、禁毒工作,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消防、信访等工作,发挥镇、村、组、司法机构的主导作用,以维护社会稳定为中心,按照“打防结合,预防为主,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改进社会管理,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的总体要求,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继续构建“打防控一体化”治安防范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和规范化建设,强化治安管理和防范,巩固“无毒镇”、“无邪教镇”、“无刑事案件镇”的综治成果,进一步深化青少年法制教育,健全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全面推进综合治理各项工作任务,为加快我镇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和提前十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综合治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镇党委、政府历来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将综治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重点抓好,真正做到了“五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充分认识到社会安定稳定是全镇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保证,要发展必须要做好综治工作,多次召开班子会议学习有关文件,统一思想,强化认识。二是组织领导到位,党委、政府把依法治镇工作纳入全镇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计划,党政领导亲自部署综治工作,多次在各类会议上强调综治工作的重要性,对于重大的综治工作亲自参与,并实行镇党委班子成员包村挂点责任制,使全镇各村都有一名领导具体负责综治工作。三是机构人员到位,规范综治工作制度,综治办人员专职专用,抓好日常工作。每季度召开依法治镇工作分析会,并请综治成员单位负责人参会,分析研究部署各项综治工作,每季度召开综治工作会议,抓好综治分析会各项措施落实,并反馈综治信息。四是责任落实到位,实行党政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度,年初与全镇各村、镇属及驻镇各单位共16个单位签订了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责任书覆盖率达100%,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认真贯彻《嘉峪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施办法》,作到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各单位内部防范制度、防范措施,做到本单位内部防范制度健全,防范措施得力。五是监督检查到位,镇党委、政府领导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到各村、各单位检查指导综合治理工作,督促其“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干好自己的事”。检查中对重点、难点工作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为了使综合治理工作健康深入地开展,镇综治委多次召开各成员单位领导会议,听取汇报,根据往年的情况认真研究,预测治安动向,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做到未雨绸缪。
二、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加强综合治理
我们把安全防范作为预防犯罪和减少发案的重要措施常抓不懈,上半年,共发生治安案件2起,查破2起;刑事案件发案率保持为零。
1、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
按照市上的统一部署,我们继续加强“严打”整治斗争。一是通过出黑板报、张贴标语、悬挂横幅、散发传单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市法院在我镇设立了流动法庭,派出专职法官常驻我镇,及时受理承办各类案件,加大法制宣传教育力度。二是坚决贯彻“严打”方针,加强防范与治理力度,继续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三是充分发挥各村委会、治保会的作用,制定了“五人联防、十人一保”的治安联防制度,动员组织群众群防群治、加强夜间巡逻,要求在平时巡逻中,根据各自的地域界限,将队员分为若干巡逻小组,配发了
第三篇:关于开展“巩固评建成果,构建和谐
关于开展“巩固评建成果,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教育的通知
各院系、各有关单位:
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全体学生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积极创建优良学风、校风,在评估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进一步巩固评建创优成果,促进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既定目标的完成,实现学校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使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和谐校园建设,共享和谐校园建设成果,经研究决定,2008/2009学年开展“巩固评建成果,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教育。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进一步巩固评建创优工作中营造的良好学风校风。不断加强学风建设,努力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进一步加强安全稳定工作,营造文明校园环境,构建和谐校园。
二、活动内容
(一)切实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建立长效机制
各院系要继承发扬评建创优工作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巩固学风建设的良好局面,建立长效机制。要不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制度规范建设,推进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促进校园和谐有序。要充分发挥广大学生骨干、学生党员、各级学生组织的积极作用。要建立有效地沟通机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不断加强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和谐校园的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二)切实加强学风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工作理念,深入研究和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多途并举,切实加强学风建设的实效。
1、深入扎实地开展师生共建、全员育人工作,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引导学生勤奋钻研、刻苦学习、诚实守信、团结友爱,努力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和校风。
2、大力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培育优良的学风、班风,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科技、文体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切实加强校报、校刊、广播、网络等文化阵地的建设,特别要充分加强网络的管理,发挥积极作用,强化舆论引导;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和各类竞赛活动,逐步完善社会实践、竞赛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积极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和竞赛活动深入开展。
3、以努力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龙头,加强大学生就业观念、就业心理、职业素质、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等方面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整合多方面的资源和优势,构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提高就业层次,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三)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
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巩固评建创优成果,进一步建设安定团结、和谐文明、风清气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和谐校园文化。
1、各院系要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等活动,积极开展文明修身主题活动,努力创建文明校园。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以系列科技文化实践活动为载体,积极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感染力。
(四)切实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维护校园稳定有序
1、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交通安全等监管工作,努力创造一个安全、文明、稳定的校园环境;进一步加强对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领导和管理,积极构建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良好人际关系。
2、提高忧患意识,建立健全有效的安全稳定工作机制。建立健全矛盾调处机制,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控制局势的能力,提高驾驭稳定工作的能力,及时了解、疏导和化解学生关注、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3、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预警体系,形成预案应急机制,有效地处置各种突发事件,及时预防和处理好校园安全面临的复杂问题,确保学校的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
(五)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用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基础。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强化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学生党员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健全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大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力度,形成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学生党员队伍,为和谐校园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三、工作要求
(一)总结评建创优经验,制定主题教育实施细则
1、各院系要组织开展评建创优总结工作,认真总结经验,采取有力措施,巩固评建成果,并积极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2、各院系要按照本通知要求,围绕主题,在深入调查研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认真制定本院系主题教育实施细则,把巩固评建创优成果,构建和谐校园落到实处。实施细则要符合实际,体现特色,突出育人功能,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各院系于2008年10月30日前将实施细则交至教育管理科。
(二)做好宣传,营造浓厚的校园氛围
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主题教育的全过程,充分利用校园网、广播台、校报、宣传栏等宣传媒介,加大对主题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先进典型、工作经验的宣传力度,使广大学生进一步了解主题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努力在学校内部形成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
(三)加强领导,认真总结
各院系要注意抓好一批先进典型,及时总结经验,认真做好先进经验的总结交流与推广工作,以点带面,全面推进主题教育的深入开展。各院系于2009年6月20日前将主题教育总结交教育管理科,学校将对成绩突出的院系及个人进行相应的表彰奖励,并将主题教育工作作为对各院系学生工作检查考核的重要内容。
二OO八年十月十三日
第四篇:巩固民族关系构建和谐新疆
和田地区党校系统第八届理论研讨会
巩固民族关系,构建和谐新疆
作 者:阿瓦古丽.艾合买提 单 位:和田市委党校 职务 职称:教师 讲师 联系 电话:***
巩固民族关系,构建和谐新疆
内容摘要: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因为特殊的地域环境和多民族、多宗教的特点,使得新疆的民族关系问题一直是影响新疆稳定的主要问题。对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国外敌对势力等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巩固新疆民族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新疆的相关措施,能为新疆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稳定大局的不断巩固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关系;影响民族关系的因素;措施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共同生产、生活,共同开发新疆、建设新疆,把新疆建设成一个今天的富饶美丽的地方。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在这片广阔的大地上,生活着55个民族,全国56个民族中除基诺族外其他民族在新疆均有分布,民族大杂居的特点十分明显。在党的新时期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新疆的民族关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民族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血肉联系更加紧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日益巩固。但因为各种原因新疆民族关系某种程度上收到了破坏,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找出有效措施,巩固民族关系,保障新疆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新疆民族关系有史以来影响民族团结和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不断巩固民族关系,维护稳定和团结,构建和谐新疆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永恒题 目。
一、民族关系是新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制约因素。
邓小平指出:“新疆稳定是大局。新疆一定要稳定,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影响新疆稳定的因素有多种,然而民族关系却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与其他因素相比,占有特殊地位。其所以如此,是由以下区情决定的。第一,行政区划分,新疆是自治地方多层次构成了自治地方。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还有哈萨克、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和锡伯族的五个自治州,六个自治县。这就形成了一种民族自治地方层层相因,环环相扣的特点,也形成了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关系的复杂性。第二、从新疆人口的民族成分看。新疆本来就是个多民族地区,半个世纪以来,随着多民族交往的增多,新疆的民族成分还在增加。从新疆人口的民族比例来看,少数民族人口比重之高,仅次于西藏,在全国占第二位。,占60%以上。第三、从宗教信仰情况看,新疆是多宗教地区,如同全国一样有十个大多数人口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仅维吾尔族就有700多万,加上回、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数900多万人。另外,蒙古族、锡伯族、达乌尔族中,信仰藏传佛教的比较普遍。部分汉族群众分别信仰佛教、天主教、基督教。这样,新疆信教群众占信教人口的一半以上,对新疆社会生活影响最大是伊斯兰教。其次是藏传佛教。第四、从民族文化传统看,不仅仅汉族和少数民族,就是少数民族之间相比,文化传统的差异性也比较明显。维吾尔主要从事农业,而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则主要从事畜牧业,如上各民族之间的语言文 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上的差异,民族之间的界限是十分明显的。第五、新疆有跨界民族比较多,及时不是跨界民族,有些民族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与周边国家的一些民族也有相同的特点,容易受到境外的影响。以上五个方面,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比较独特,而这些情况自然决定了新疆民族问题较多,民族关系比较复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世纪中,历史一再表明,当新疆民族关系好的时候,也就是新疆社会稳定的时候,相反,当新疆民族关系受到严重损害的时候,新疆的社会稳定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50年代有些学者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黄金时代,也就是新疆社会最稳定的时期。文革时期,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受到“左”的政治路线的严重破坏,同样也伤害了新疆的民族关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打破了长期以来的左的禁锢,大大改善了民族关系。同时在国内外一些特定因素影响下,新疆民族分裂主义,非法宗教活动也乘机活跃起来,发生了一系列严重排汉,仇汉事件也严重影响了新疆社会的稳定。党中央及时做出了明确指标,自治区党委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巩固了稳定发展的大局面。这再一次证明社会稳定与民族关系客观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全面认识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各种不利因素。
半个世纪以来,在党中央的关怀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新疆的社会面貌,各组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山南北,是一片百业兴旺,欣欣向荣的景象。在政治上 彻底废除了封建压迫剥削制度,各族劳动人民得到了翻身解放。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收到了全社会的尊重,更体现了各族人民政治上的平等。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但另一方面,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我们的民族、宗教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一些地区,民族分裂主义有所抬头,境外敌对势力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煽动民族情绪,加紧进行渗透和分裂活动,威胁着民族地区的团结稳定1。要完善新疆的民族关系、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就必须和经济建设○对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各种因素,全面准确的把握。1.经济方面的因素
(1)广大人民群众改善提高物质生活条件的迫切要求与新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与内地发达地区差距较大产生的矛盾。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的的“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原有基础薄弱,在一段时间同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还可能有拉大的趋势”②。新疆正是这样,在农牧区有249万贫困人口,其中主要是少数民族③,这种差距的拉大在新疆整体的经济发展程度和居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之间,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群众之间,以及南北疆不同地区之间都有体现。
1《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③张学礼《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内部资料)自治区党校负责编写
经济发展的落后和区域经济差距的拉大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很大○1。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互助,另一方面由于共同利益的需要,各民族之间关系会逐渐变得和谐而紧密。区域间民族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会影响到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应尽快加以解决。
(2)部分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竞争能力与竞争机制不适应。解放前的新疆是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为主,商品经济不发达,居民普遍缺乏商品经济的意识。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不仅干部职工都有铁碗,少数民族还有保护性照顾。而如今却要面对竞争上岗,优化组织,全员聘为,甚至下岗。观念一时转不过来,在激烈的竞争中,难免要丧失许多令人羡慕的机会。他们都成为了竞技场上的弱者,产生埋怨,不满情绪也在所难免。
政治方面的因素
(1)民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犯罪的破坏问题。我国西北边陲的新疆,与多国家接壤,是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边防前哨。历史上,帝国主义国家多次侵略我国,在新疆地区搞分裂活动,均被新疆各族人民挫败。从20 世纪90 年代三股势力在新疆的分裂活动非常频繁,他们打着民族、宗教的旗号,破坏新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
1许尔才、张建军《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诸多因素分析》中华民族宗教网 ○ 6 认同,企图把新疆分裂出祖国。同时他们还利用各种机会制造民族纠纷,煽动宗教狂热,宣扬民族对立与民族仇恨情绪,在社会上散步各种反汉、仇汉言论,挑拨离间汉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这些都给生活在新疆各民族的日常交流造成很大的影响,成为当前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重要的因素之一。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践方面的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重要的一项政治制度,也是我国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则是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精神的操作性的法律。实践证明,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巩固祖国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都是不可缺少的。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与《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的发挥体系尚未完成,二是,对《民族区域自治法》执行情况尚未形成监督检查的有效机制,一定程度上使《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贯彻落实上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3)西方敌对势力,西华、分化战略的影响。长期以来,一些西方敌对势力一直把民族问题作为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突破口,妄图通过民族、宗教、人权问题牵制我国,挑拨我国的民族关系,引发民族冲突。国际敌对势力的这些活动对新疆民族团结、民族关系和社会稳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其他因素
(1)文化方面的因素 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他民族的主要标志,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支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各民族文化不断发展、不断繁荣的阶段,不是民族文化实现最终融合的阶段,各民族的文化特点、文化差异将长期存在。新疆是多民族聚居区,也是多元文化汇聚区。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疆与外界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人员往来不断增多,因民族文化差异造成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对民族关系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一些汉族群众对其他民族的文化缺乏不了解,对民族知识、民族风俗习惯、民族生活方式、民族传统抱有一些陈腐的认识,导致民族文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出现一些有损民族关系的问题①。另一方面,也存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某些人对本民族文化抱有狭隘的自负心态,轻视甚至歧视他民族文化,不愿意主动、全面了解他民族文化,拒绝与其他民族合作发展。无论哪种情况都会造成民族之间文化上的对立,影响民族关系。
(2)民族意识不断增强的问题
我们所说的民族意识是周恩来总理所说的“民族观念”、“民族立场”、“民族思想”。民族意识是构成民族的重要因素之一。民族意识是和民族与生俱来的一种社会意识。在整个民族过程中,民族始终是民族意识的载体。它伴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伴随民族演变而演变,最终也将民族的消亡而消亡。民族意识有稳定性、传承性、排他性等社会特性。
1.①许尔才、张建军《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诸多因素分析》中华民族宗教网 民族意识的社会作用无论对民族自身的发展进步还是对族际关系的影响都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不能一概而论。当一个民族受到别的民族的掠夺、剥削时,他们会化维护民族民族利益的旗帜下奋起反抗;当遇到别的民族同化时,他们又会在维护民族传统的口号下进行抵制等等,都是它的积极作用。但民族意识所要争取、维护的都是“本民族”一族的权益,就不可避免的含有自私,利己,狭义的性质,特别是在多民族地区、多民族国家,民族意识的消极性就更加明显。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在民族政策的指引下,新疆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事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由于是民族文化素质迅速提高,也提高了各民族的社会认识能力和民族意识。各个民族的观念意识既然已经变化,必然要反映到人们的行为,立场上来,由于权力、地位的意识增强,人员调动,领导班子的配套组织人士工作的难度增大。维护民族传统的意识增强,使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问题更加敏感,稍有不慎或略有触犯,就会引起激烈的反映,有的事件由于化解疏导工作不力而成为恶性突发事件的导火线。同类意识增强,“党护族类”的偏见扭曲了一些人的非观念,无原则的亲一方疏一方,迁就一方排齐一方,甚至严重丧失政治立场,庇护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宗教极端势力的为首分子。自私利己的意识膨胀,在经济建设,资源开发等问题上,不顾整体利益,一味强调本地区,本民族的利益,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新疆的民族关系。
(3)民族之间相互理解缺乏的问题。因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每个民族的生存、生活、生产方式有所不同从而产生民族之间的差别。我国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开发祖国领土,共同生产生活、共同发展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建设,逐步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同时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民族之间的来往日益密切,相互理解也不断增强,民族融合不断促进,但民族之间的差异依然存在并长期存在,各民族彼此之间的理解还不够深,产生互相排斥的现象。这些问题必然影响民族关系,引发民族问题。
三、巩固民族关系,维护新疆社会稳定
(1)旗帜鲜明的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也是新疆各组人民的根本利益。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我国当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市严肃的政治斗争,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各族干部不论出身于那个民族都应该自觉站到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第一线,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要始终做到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真正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2)要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新时期民族、宗教工作。我们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我国民族宗教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党长期以处理国内民族关宗教问题的经验结晶,也是巩固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基础。所以要始终坚持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要重视民族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解决出现的民族问题、宗教问题、经济问题以及涉及到 各个民族利益问题上要始终坚持党的民族宗教政策,都要体现自治法的精神,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好政策。要向干部群众进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用正确的思想和道德方针政策武装群众。要有针对性,站在正确的立场上阐述回答显示生活中提出的具体问题,使受教育者收益,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任何时候,处理任何事情都要体现自治法的精神。
(3)重视民族意识问题,巩固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由于民族意识增强,民族心里的变化,民族问题更复杂,更敏感,民族工作的难度增强。民族工作必须适应这种新的形势。特别是有关民族权力、地位、利益的事务必慎重,谨慎,作为多民族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对某些事物有不尽相同的认识和主张是正常的现象。不要把任何差异都简单的的看成政治问题只要不背离思想基本原则,不高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暴力活动,就应允许一些干部群众在认识上存在某些差异性。
(4)提高各族干部的政治素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邓小平同志指出:“干部问题具有极端重要性,新疆工作能不能搞好,关键是干部问题”。江泽民同志1998年考查新疆工作时强调把新疆的工作全面推向前进,关键在干部,关键看全区各族干部的素质,工作水平。
张学礼《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内部资料)自治区党校负责编写
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近年来分裂活动的破坏和国外敌对势力渗透的条件下,也保持了社会的持续稳定,经济的稳步发展,主要表明,新疆有一支坚强的干部队伍。但目前新疆复杂稳定形势要求我们更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保障民族宗教工作的顺利进行。要提高各级干部的政治素质,就要做好作风建设、组织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作风端正,纪律严明的领导集体。只要这样才能,把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
(5)加快发展新疆经济,巩固民族关系和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的落后和区域经济差距的拉大对新疆民族关系的影响很大。经济快速协调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民族间的交流和互助,另一方面由于共同利益的需要,各民族之间关系会逐渐变得和谐而紧密。区域间民族间经济发展差距过大的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变,会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应尽快加以解决。目前19个省市援疆工作已经实施了,并取得了很大效果。人民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我们要持续保持稳定,就要绝不动摇的发展经济,巩固稳定基础,达到各个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最终目的。我们必须记住“没有共同利益也就不会有统一的目的,更谈不上共同的行动。因此“要使各民族真正1,协调好各民族间的利益关 团结起来,他们就必须有共同的利益”○1张学礼《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内部资料)自治区党校负责编写 ○ 系,完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新疆的稳定大局。
(6)加深民族间的理解和友谊,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 们要提倡民族之间的理解和沟通,各民族干部群众之间各级领导与少数民族之间多接触,多谈心,真正了解彼此的内心世界,了解彼此的意愿和要求,了解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立场,这样民族关系肯定会得到加强。参考资料:
1.张学礼《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内部资料),自治区党校负责编写
2.许尔才、张建军《影响新疆民族关系的诸多因素分析》中华民族宗教网
3.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4.《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新疆统战工作》,1994年第一期
第五篇:巩固成果 开拓创新
巩固成果 开拓创新 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在2008年春季高等师范教育发展与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座谈会上的发言
彬县永乐中学校长 王春耕
彬县作为陕西省首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县,于2002年秋季中小学起始年级同时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迄今整六年时间,现就我们在新课程改革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惑向各位领导、教授、同仁进行交流,不妥之处请各位予以批评指正。
一、课程改革工作取得的成绩
六年来,我们抢抓机遇、与时俱进,以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以课程改革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以课改试验促进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多层面全方位推动我县基础教育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1、师资培训扎实有序。
首先教师培训卓有成效。一是全员培训,轰轰烈烈。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教师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丢下孩子,放下家务,背着干粮,骑上自行车,不怕山高坡陡,不怕酷暑炎热,坚持到培训点参加通识学习。二是专题培训,有声有色。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课程标准,教材解读,教学技能等方面的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做专题报告、省市教学能手上示范课传经送宝,推荐管理人员、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开阔视野,为课改工作强化意识,疏源正流。三是校本培训,持之一恒。六年来每年暑假开学前,我校都安排有3—5天校本培训,集中时间,采取不同形式,组织教师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集体备课,收到很好的效果。
2、评价形式多样化
新课程要求学校建立发展性评级体系,力争使评价宁日容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过程规范化。为此,我校在教师评价上,建立了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修订出台了《永乐中学试验教师评价细则》,在原来对教师进行“日常规与教学成绩”两大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师德修养、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合作能力、科研能力等评价内容涉及教学工作中的计划总结、教学成果、教学教案、学生作业、案例分析、反思记录、教学日记、教学成绩等方面;二是在评价形式上注重以人为本,力求发展这一原则,实行“七表一册”评价法,即管理人员评教表、教师自评表、教师互评表、学生评教表、家长评教表、教师定量评价表、教师定性评价表、和教学质量册,对教师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学生评价上,我们采用成长记录袋册的形式,内容涉及学生的道德品质、文明礼仪、学习策略、学习效果、特长爱好等方面,将学生成长情况,全面的记录在册。这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师生发展,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
3、教育科研十分活跃
我校把科研作文课改工作深入开展的突破口,成立了课改科研指导小组,主要研究解决新课程的目标管理,资源开发,教师培训,教学评价制度保障等方面问题,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学科课改教研组,主要研究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具体困难和问题,边试验、边研究、边总结、边推广,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研究活动,以活动促课改。
学校每月开展一次“落实新理念、改变旧教法”的听说评活动,对课堂中仍然沿用旧教法的教师,及时予以指导矫正,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随后跟踪检查落实,对那些教学观念转变慢,“穿新鞋走老路”,驾驭课堂能力不强的教师,由学校领导分包到人,节节听课指导矫正,直至达到要求为止,经常召开课改研讨会,小结会,上研讨课、对比课、观摩课,对优秀课例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积累,针对存在的普遍问题拟订研究专题,将专题研究与研讨有机结合起来。
经过艰苦努力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截至目前,我们已积累了较有价值的各类课改论文、教学反思、案例分析、课堂实录、课件设计等总计310份(件),并有15篇分别或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市级课题“改革课堂结果,优化教学过程”“新课程教学评价”“家庭医疗保健”三个研究课题通过了市级验收。
4、课堂教学出现生机
六年来课程改革实践的最大收获仍然在课堂教学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是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都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二是大部分教师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表现,重视学生的体验,接纳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满足学生的需要。三是重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能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情景,插图、游戏、课件等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脑、手、口、眼、耳等功能,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四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交流的意识明显增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提高了。
5、校本课程开发及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引起重视 一是课程开发渐趋规范。我校从学生需求调研、资源调研、方案制订、教材编写、审议到校本课程的确定、论证报告等环节科学有序,在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效果显著。
二是课程内容丰富多彩。小学以“生活小常识、行为习惯养成、家乡风土人情、自然科学”为主题,中学以“美工制作、模拟新闻发布会、模拟法庭、创作剧本”和“《社会口语》、《家庭医疗保健》、《走出大山》”等使课程已初步具备了自己学校特色。大部分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都能就地取材,充分挖掘当地的课程资源,学生自己发明了报警器、切割机和“古彬悠悠话沧桑,煤海烟波梨枣香”调查研究活动体现了地方特色。
二、当前课改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虽然我们在课改工作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管理缺乏创新,特色不够鲜明。个别学校不立足本校实际,不考虑学校规模,照搬别人的管理模式,致使学校管理,千篇一律,不重视过程管理,只注重管理结果,不管师生是否发展。用僵化的制度,冷冰冰的数字去约束人,见“物”不见“人”。二是观念守旧。一些教师抱残守缺、思想僵化,依然按照原来的套路教学。好多教师满足于目前的教学现状,甚至陶醉于自己传统教学中取得的经验,固步自封,甘作“套中人”。
三是教师素质亟待提高。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优秀教师流失严重,尤其是农村理科教师不足,体音美教师匮乏,外语教师有待提高,致使难以撑起课程改革特别是农村这片蓝天,师资培训任重道远。
四是课堂教学问题突出。目前有许多教师对课改理念理解肤浅,认识偏颇,致使课堂教学问题百出;新课程倡导研究性学习,许多教师无法把握自己的定位,无法做到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或相对平等的地位上,越俎代庖;新课程倡导“合作、教流、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的教师课堂上不管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分小组讨论交流;所有这些都是对课改理念的曲解,是课堂教学的形式主义,课堂教学不拒绝新形式,但不能刻意追求新形式。所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自然才是教学的本真。
五是教学、科研不能有机结合。“教而不学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新课程要求教师既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也是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这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教师只搞教学,不搞研究,认为教研是专业人员的事,甘作“教书匠”,不愿成为教育家。
六是“瓶颈”问题依然存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评价、研究性学习依然是课改工作发展的“瓶颈”。校本课程开发不能“因材施教,因趣选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流于形式,缺乏实践性、综合性;课程评价仍单纯以分数论学生优劣,以考绩论教师短长,新的教学评价成了检查的摆设;研究性学习只停留在形式上,课堂上表现为“散乱的活跃”,不注重实际效果。
三、努力方向
成绩让我们倍感欣慰,不足令我们扪心沉思。我认为今后的课改工作,应当着力解决好以下问题。
1、不断深化学校管理创新,强力解决领导观念守旧,不爱学习的问题。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时代要求校长不仅仅是一个管理者更应是一个勤学习、善钻研的研究型校长。一要强化自身建设,在管理上动脑筋想办法,力求管理创新,提升管理能力,为课改工作奠定坚实根基。二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迈大步走课改新路。三要有忧患意识,要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善于与专家学者交流,经常和师生沟通,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积极构建教师培训平台,着力解决教师素质低的问题。一是要为教师搭建广阔平台,创造性地为教师实践课改作好服务与发展工作。二是继续加大教育科研力度。把教育科研、校本教研及校本培训结合起来,最终达到人人参研,全员课改的目的。三是立足课堂,强化指导,大胆建模,勇创新路。教师个人要加强自身学习,构建课改教学新模式,提高课改的能力和成效,做研究型、专家型教师。
3、群策群力,强化“薄弱”,解决课改工作的“瓶颈”问题。一是对校本课程认识缺乏根本的理解和领会;二是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对教师进行提高和培养。三是评价问题。对评价的内容,方式大家都要做有效的尝试,就是怎样评价,评价到什么程度最科学,同时要详细、准确记载各类资料,公平、公正、真实的评价结果。
物理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单位名称:彬县永乐初级中学 姓 名:王春耕
摘 要:科学探究已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薄弱已大大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其原因在于学生就是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知道怎么教学生提问题;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没有这个能力。适应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问。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
关键词:新课程 教师 培养学生 提出问题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一届学生中难得有几个能主动提问的,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提不出问题。随着课改工作的深入开展,科学探究已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目前科学探究中大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猜想探究,可以说,学生提出问题能力薄弱已大大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不肯、不会提问呢?我认为有以下三种原因:
(一)学生就是有问题也不敢提出来,特别是好学的同学。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提出的问题会不会被同学们耻笑;我讲不清楚,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别人不提问我也不提……
(二)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熏陶,学生已习惯于等着教师告诉答案,缺乏提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三)教师自身的因素: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知道怎么教学生提问题;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没有这个能力……
二、认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不是一个方式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
三、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学生只有认识到提出问题对人发展的重要性,才能从要我问到我要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具体做法如下:
1、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1)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的事例,让学生明白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家习以为常,牛顿却提出: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拉住苹果的力和拉住月球的力是不是同一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2)从成材角度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提出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个学生如果不主动学习,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也就无创新可言,甚至影响个人的成长。提高提出问题的能力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勇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海洋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事业的成功者。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出问题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
(1)了解学生,分类指导,准确评价。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不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敢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2)鼓励为主,耐心引导。教师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如:谁来试一下,说错了不要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居里夫人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教师的鼓励,肯定会有学生响应,经常这样训练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如果教师由于不耐烦而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就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3、教育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
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如:对课本进行质疑,课本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概念、规律并不严密;对各种媒体进行质疑,有些报刊杂志经常犯一些科学错误,有意识让学生纠正;对权威进行质疑,如亚里士多德能撬动地球吗?判断王冠搀假是否属实;在习题讲评中质疑,该题是否有漏洞?考查什么知识点?……。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愿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向上的原动力。教师应想方设法,设臵各种情景,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问题有三种:一是学生根据教师、教材或其它途径给出的问题进行探究;二是学生从所提供的问题中得到启发而提出的新问题;三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的问题,最有兴趣、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让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情景设计上,而不是在设计问题本身,应着力于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勇于臵疑、大胆创新。
1、从课本插图提出问题
新教材有很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从细微处观察、比较与日常生活的异同,再提出问题。如在学习“折射规律”时,让学生看图“鱼在哪里?”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下方?”“是不是看见的鱼并不是实际的鱼?”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又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前,先让学生看摄影师倒立照相的图,学生就会提出“是不是照相机成的像是倒立的?”
2、从日常生活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若能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如: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先播放自然界一些物体的发声,然后教师问:“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啦,对于声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月球上能不能听到声音?……又如:讲温度计时,先让学生看昨天的天气预报,然后发动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就会提出以下问题:气温为什么有高低?怎样判断气温的高低?什么是云、霜?它们是怎样形成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四级风有多大?……
3、从各种俗语中提出问题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民间流传着许多俗语,很多是有科学道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它们并提出问题,学生兴趣大,而且很投入。如:讲平面镜成像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水中月,镜中花”,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中有花?镜子中的花和实际的花为何一样?为什么水中捞不到月亮?……讲密度时,先让学生讨论俗语“油比水轻”,学生会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油的质量一定比水小吗?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油和水的质量,还要了解它们的体积,从而引入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
4、从实验现象提出问题
教师可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然后提出问题,并不断完善问题。如:讲改变内能的方法前,教师可先做压缩引火实验,学生首先提出:“筒内为什么会有火花?”后教师引导棉花燃烧说明什么,学生又会提出:筒内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又提醒温度升高说明什么,最后学生提出:筒内内能为什么会增加?又如:做覆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水托住?做筷子提起米杯实验,学生提出:是什么把米提起?
5、通过自身体验提出问题。
学生做实验或参加活动、比赛,由于亲身体验,感受很深,也乐意提出问题。如:讲内能时,学生通过搓手,提出:手心为什么会发热?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时,学生通过手弹课桌,提出:手为什么会疼?讲压强时,让一男一女二个同学比赛顶棍子,由于女同学顶的一端粗,女同学赢,从而提出:女同学为什么能赢男同学?通过分析发现,输赢不仅跟力有关,而且与受压的面积有关。
(三)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方法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1、掌握提出问题的一般方法
碰到某个物理现象,一般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由何(为什么)、如何(怎样)、若何(如果条件变了,将怎样)、是何(是什么)。如:做完真空中的闹钟实验,根据现象可提出:为什么听不到钟声?怎样才能听到声音?通入空气后能否重新听到声音?声音靠什么来传播?
2、及时点评学生提出的问题
由于学生认识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参差不齐,有的层次比较低,有的比较有价值。当然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承认学生有差异,但是并不是不加评论,教师应有价值导向,让学生明确哪个问题更有价值。最后进行小结,让学生体会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鼓励学生相互提问题。
学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肯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问题,但跟他的同桌就不同了。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本课内容相互提问。如还有不懂,再在全班同学面前提出来,往往会有意外的惊喜。
四、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一)切忌急功近利。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应该逐渐培养,逐步拓展。开始时,问题可由教师直接提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由学生直接提出问题。
(二)与其整天抱怨学生启而不发,不如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教为主”变为“学为主”。时刻牢记: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兴趣,最好的向导是脑中的问号,最大的动力是自信。
总之,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促进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之一。著名美籍华人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国学生普遍学习成绩出色,特别在运算和推理方面比国外学生有明显优势,但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撼,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的精神,逐步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7
2、《中学物理创新教法》 主编:王棣生 学苑出版社 1999.8
3、《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 主编:张大昌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7
4、《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 编写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6
狠抓措施落实 提高法制意识
——————彬县永乐初级中学法制教育汇报 彬县永乐初级中学现有20个教学班,1456名学生,72名教职工。近年来,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治校方略,初步形成了“突出宣传教育,强化预防措施,注重综合治理”的法制教育工作特色,效果显著。
一、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法制意识。首先是建章立制。针对农村学生法制现状,学校组织人员通过走家串户、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深入调查、反复论证,形成了《永乐中学学生法制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调查报告,学校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三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主线(校委会--团--政法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校行政会--法制副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庭)。针对校情、学情,先后制定了《永乐中学法制教育长远规划》、《法制教育实施方案》、《法制教育常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法制教育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聘任永乐派出所所长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健全了组织机构,保证了法制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其次,开展活动,注重实效。在保证每班每周上好一节法制教育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校园广播“以例说法”栏目,每天针对学生中违法违纪事例,由政治教师依法点评,并引用案例、详加剖析、教育学生。校报以“四五”、“五五”普法为已任,热情宣传宪法,讴歌护法行为,谴责违法行径。学校经常邀请县关工委、乡镇司法人员、法制副校长给学生作法制报告。学生管理处针对实际需要,每周星期四选择发生在学生中或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大量案例,运用以案说法的方式,从以依法育人和以德育人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浅出的普及法律知识。政治课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重点引导学生如何用法,依法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各班级组织学生每人每月摘录、编写二条法制标语,办一期法制手抄报,讲一个法制故事,撰写一篇法制学习心得体会或法制论文,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法制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
二、强化措施,力求规范化,突出针对性。首先,学校建立了法制教育工作议事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学校、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重点是引导矫正学生违法行为;二是学校每两周(单周星期一),召开一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例会,校委会成员、班主任、班团队干部代表参加,总结分析两周以来学生遵法守纪履行情况,研究解决学生法制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每月初(第一周星期二)召开一次教师依法治教工作例会,分析总结一月来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履行状况,着重研究解决教职工法律素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建立了班主任法制教育工作教研组,指导班主任及时发现、掌握学生中各种不良的思想、行为苗头和倾向,及时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进行耐心教育和多方矫正,切忌简单粗暴甚至体罚的教育,杜绝了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五是学校建立了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和面向社会的举报制度,动员学生检举学生中随意吐口水、扔果核、抛垃圾、乱刻乱画、破坏公共设施、毁坏道旁树木,揭发学生中携带持管制刀具,举报学生中小偷小摸、买卖赃物、猎奇黄色文化、勾结社会闲散人员,申诉自已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何依法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五年来,学校共接到学生举报事例379件,学校批评教育解决315件,家校协商解决62件,提交司法机关调解3件,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同时学生也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六是科任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每月写一份法制教育汇报材料,保户剖析问题,总结经验,拟订措施。学生每月写一份对照检查或法制论文,学校搞活动,不只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更注重学生内心感悟和心灵的升华;教师和学生每年举行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以检验学生法律知识灵活掌握情况;每学期举办一次守法、护法演讲赛、法制故事讲评议、观看普法影视片、召开主题班会、诗朗诵,使法制教育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一年一度的宪法宣传日活动,学校极为重视,学校明确要求每个班级至少排练一个能够反映宣传宪法主题的小品、独唱或舞蹈节目,这样校园普法既生动又活泼。七是科任教师每月至少家访一次,填写好家访登记表,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全校、年级组、班级、分学生)家长会。学校在家长会上一方面通报我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家长讲清学校下一步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向家长传播科学家教知识,介绍现代教子方法、提高教子艺术、使家长树立起“以德教子”、“依法教子”、“为国教子”的思想,许多家长教育子女行为规范了。学校在汇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学校法制教育月汇报内容,肯定成绩,分析问题、增添措施、再鼓干劲。八是组织学生走向“模拟法庭”,参加司法所、派出所对一些典型案例的现场依法调解、处理案件经过,并对当事人、执法人员、群众进行采访,这样规范了师生日常行为,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心理脆弱、心理障碍明显增加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医疗保健课,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由擅长医学的韩日亮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每周分年级举办三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辅导和谈心的方式,使学生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行为上自律,增强了抵御歪风邪气的能力,按法律规范约束自已的行动。学校狠抓学生转化,注重实效,极少数学生大法不犯、小错不断、屡教不改铤而走险,经常性地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事,学校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在全校展开自查自纠、检举揭发、刹歪风扬正气的整治活动,成立了帮教训戒班,建立了违法违纪学生档案,由校长任班主任,管理人员任科任教师,开设思想、品德、言行示范、法制、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教育共六门课程,授课力求取材于帮扶学生实际,暴露缺点,抓闪光点、耐心教育、爱心感化、促其转化,使学生告别了不良行为,形成团结友善、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整治校园周边坏境,突出综合治理。首先对校园周边文化环境进行了检查,净化了育人环境。学校周边无网吧,舞厅没有学生光顾,书店经理向学校作出承诺决不售黄色书籍、恐怖音像制品,商店经理保证不向学生卖烟,饭店老板拒绝学生宴请、猜拳行令,房东遵守校外住宿学生安全目标协议监督学生校外表现。学校成立了学生课间、课外活动、往返路途安全、校外住宿生宿舍检查巡逻小组,学校领导带领安全巡逻小组成员双周对校外住宿生宿舍进行检查,单周对学生往返路途检查。其次是对校园周边卫生进行综合治理,天天打扫校门外,每月组织学生彻底清理街道卫生一次,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回收废旧电池,捡拾白色垃。在十字口坚持学生当小交警,维护交通秩序。最后针对校外一些闲散人员,引诱勾结学生,寻衅滋事、结伙斗欧、强要硬夺,小偷小摸,学校一方面顺藤摸瓜,抓住本人,进行说服教育,并通知家长对孩子予以训诫,另一方面由法制副校长带领派出所人员依法管制、以法打击校园周边违法分子。,从而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学校教育秩序。总之我校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03年6月,市、县政法委在我校召开了法制教育现场会;11月份,彬县教育局在学校召开了法制教育现场会;2004年元月,学校被咸阳市政府授予青少年维权岗先进单位;2004年4月,秦都区教育局、长武县教育局来我校观看法制教育成果,2004年11月学校为咸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提供了参观现场,2005年3月学校被咸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李 敏2006年11月14日
狠抓措施落实 提高法制意识
--彬县永乐初级中学法制教育总结
彬县永乐初级中学现有20个教学班,1456名学生,72名教职工。近年来,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治校方略,初步形成了“突出宣传教育,强化预防措施,注重综合治理”的法制教育工作特色,效果显著。
一、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法制意识。青少年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淡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不能采用正确的手段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首先是建章立制。针对农村学生法制现状,学校组织人员通过走家串户、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深入调查,反复论证,形成了《永乐中学学生法制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调查报告,学校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三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主线(校委会--团--政法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校行政会--法制副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庭)。针对校情、学情,先后制定了《永乐中学法制教育长远规划》、《法制教育实施方案》、《法制教育常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法制教育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聘任永乐派出所所长王彬科同志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健全了组织机构,保证了法制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其次,开展活动,注重实效。在保证每班每周上好一节法制教育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校园广播“以例说法”栏目,每天针对学生中违法违纪事例,由政治教师依法点评,并引用案例,详加剖析,教育学生。校报以“四五”普法为已任,热情宣传宪法,讴歌护法行为,谴责违法行径。学校经常邀请县关工委、乡镇司法人员、法制副校长给学生作法制报告。学生管理处每周星期四,针对实际需要,选择发生在学生中或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大量案例,运用以案说法的方式,从以依法育人和以德育人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浅出的普及法律知识。政治课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重点引导学生如何用法,依法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各班级组织学生每人每月摘录、编写二条法制标语,办一期法制手抄报,讲一个法制故事,撰写一篇法制学习心得体会或法制论文,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法制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
二、强化措施,力求规范化,突出针对性。首先,学校建立了法制教育工作议事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学校、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重点是引导矫正学生违法行为;二是学校每两周(单周星期一),召开一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例会,校委会成员、班主任、班团队干部代表参加,总结分析两周以来学生遵法守纪履行情况,研究解决学生法制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每月初(第一周星期二)召开一次教师依法治教工作例会,分析总结一月来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履行状况,着重研究解决教职工法律素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建立了班主任法制教育工作教研组,指导班主任及时发现、掌握学生中各种不良的思想、行为苗头和倾向,及时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进行耐心教育和多方矫正,切忌简单粗暴甚至体罚的教育,杜绝了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五是学校建立了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和面向社会的举报制度,动员学生检举学生中随意吐口水、扔果核、抛垃圾、乱刻乱画、破坏公共设施、毁坏道旁树木,揭发学生中携带持管制刀具,举报学生中小偷小摸、买卖赃物、猎奇黄色文化、勾结社会闲散人员,申诉自已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何依法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四年来,学校共接到学生举报事例379件,学校批评教育解决315件,家校协商解决62件,提交司法机关调解3件,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同时学生也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六是科任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每月写一份法制教育汇报材料,剖析问题,总结经验,拟订措施。学生每月写一份对照检查或法制论文,学校搞活动,不只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更注重学生内心感悟和心灵的升华;教师和学生每年举行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以检验学生法律知识灵活掌握情况;每学期举办一次守法、护法演讲赛、法制故事讲评议、观看普法影视片、召开主题班会、诗朗诵,使法制教育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一年一度的宪法宣传日活动,学校极为重视,学校明确要求每个班级至少排练一个能够反映宣传宪法主题的小品、独唱或舞蹈节目,这样校园普法既生动又活泼。七是科任教师每月至少家访一次,填写好家访登记表,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全校、年级组、班级、部分学生)家长会。学校在家长会上一方面通报我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家长讲清学校下一步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向家长传播科学家教知识,介绍现代教子方法、提高教子艺术、使家长树立起“以德教子”、“依法教子”、“为国教子”的思想,许多家长教育子女行为规范了。学校在汇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学校法制教育月汇报内容,肯定成绩,分析问题、增添措施、再鼓干劲。八是组织学生走向“模拟法庭”,参加司法所、派出所对一些典型案例的现场依法调解、处理案件经过,并对当事人、执法人员、群众进行采访,这样规范了师生日常行为,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心理脆弱、心理障碍明显增加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医疗保健课,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由擅长医学的韩日亮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每周分年级举办三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辅导和谈心的方式,使学生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行为上自律,增强了抵御歪风邪气的能力,按法律规范约束自已的行动。学校狠抓学生转化,注重实效,极少数学生大法不犯、小错不断、屡教不改铤而走险,经常性地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事,学校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在全校展开自查自纠、检举揭发、刹歪风扬正气的整治活动,成立了帮教训戒班,建立了违法违纪学生档案,由校长任班主任,管理人员任科任教师,开设思想、品德、言行示范、法制、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教育共六门课程,授课力求取材于帮扶学生实际,暴露缺点,抓闪光点、耐心教育、爱心感化、促其转化,使学生告别了不良行为,形成团结友善、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整治校园周边坏境,突出综合治理。
首先对校园周边文化环境进行了检查,净化了育人环境。学校周边无网吧,舞厅没有学生光顾,书店经理向学校作出承诺决不售黄色书籍、恐怖音像制品,商店经理保证不向学生卖烟,饭店老板拒绝学生宴请、猜拳行令,房东遵守校外住宿学生安全目标协议监督学生校外表现。学校成立了学生课间、课外活动、往返路途安全、校外住宿生宿舍检查巡逻小组,学校领导带领安全巡逻小组成员双周对校外住宿生宿舍进行检查,单周对学生往返路途检查。其次是对校园周边卫生进行综合治理,天天打扫校门外,每月组织学生彻底清理街道卫生一次,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回收废旧电池,捡拾白色垃。在十字口坚持学生当小交警,维护交通秩序。最后针对校外一些闲散人员,引诱勾结学生,寻衅滋事、结伙斗欧、强要硬夺,小偷小摸,学校一方面顺藤摸瓜,抓住本人,进行说服教育,并通知家长对孩子予以训诫,另一方面由法制副校长带领派出所人员依法管制、以法打击校园周边违法分子。,从而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学校教育秩序。
总之我校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03年6月,市、县政法委在我校召开了法制教育现场会;11月份,彬县教育局在学校召开了法制教育现场会;2004年元月,学校被咸阳市政府授予青少年维权岗先进单位;2004年4月,秦都区教育局、长武县教育局来我校观看法制教育成果,2004年11月学校为咸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提供了参观现场,2005年3月学校被咸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李 敏2006年11月14日
狠抓措施落实 提高法制意识
--彬县永乐初级中学法制教育总结
彬县永乐初级中学现有20个教学班,1456名学生,72名教职工。近年来,学校坚持“依法治校,以德育人”的治校方略,初步形成了“突出宣传教育,强化预防措施,注重综合治理”的法制教育工作特色,效果显著。
一、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学生法制意识。青少年由于缺乏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淡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不能采用正确的手段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大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首先是建章立制。针对农村学生法制现状,学校组织人员通过走家串户、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深入调查,反复论证,形成了《永乐中学学生法制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调查报告,学校成立了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建立了三条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主线(校委会--团--政法教师--心理健康教师、校行政会--法制副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庭)。针对校情、学情,先后制定了《永乐中学法制教育长远规划》、《法制教育实施方案》、《法制教育常规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使法制教育有法可依、有规可循;同时,聘任永乐派出所所长王彬科同志担任我校法制副校长,健全了组织机构,保证了法制教育的持续深入开展。其次,开展活动,注重实效。在保证每班每周上好一节法制教育课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校园广播“以例说法”栏目,每天针对学生中违法违纪事例,由政治教师依法点评,并引用案例,详加剖析,教育学生。校报以“四五”普法为已任,热情宣传宪法,讴歌护法行为,谴责违法行径。学校经常邀请县关工委、乡镇司法人员、法制副校长给学生作法制报告。学生管理处每周星期四,针对实际需要,选择发生在学生中或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大量案例,运用以案说法的方式,从以依法育人和以德育人相结合的角度,深入浅出的普及法律知识。政治课教师每人包一个年级,重点引导学生如何用法,依法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各班级组织学生每人每月摘录、编写二条法制标语,办一期法制手抄报,讲一个法制故事,撰写一篇法制学习心得体会或法制论文,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学生法制意识,增强了法制观念。
二、强化措施,力求规范化,突出针对性。首先,学校建立了法制教育工作议事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违法行为,特别是学校、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重点是引导矫正学生违法行为;二是学校每两周(单周星期一),召开一次学生法制教育工作例会,校委会成员、班主任、班团队干部代表参加,总结分析两周以来学生遵法守纪履行情况,研究解决学生法制教育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三是每月初(第一周星期二)召开一次教师依法治教工作例会,分析总结一月来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履行状况,着重研究解决教职工法律素质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四是建立了班主任法制教育工作教研组,指导班主任及时发现、掌握学生中各种不良的思想、行为苗头和倾向,及时运用恰当、有效的方法进行耐心教育和多方矫正,切忌简单粗暴甚至体罚的教育,杜绝了教师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五是学校建立了校内学生申诉制度和面向社会的举报制度,动员学生检举学生中随意吐口水、扔果核、抛垃圾、乱刻乱画、破坏公共设施、毁坏道旁树木,揭发学生中携带持管制刀具,举报学生中小偷小摸、买卖赃物、猎奇黄色文化、勾结社会闲散人员,申诉自已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如何依法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四年来,学校共接到学生举报事例379件,学校批评教育解决315件,家校协商解决62件,提交司法机关调解3件,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违纪违法事件的发生,同时学生也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六是科任教师、班主任、教研组长、每月写一份法制教育汇报材料,剖析问题,总结经验,拟订措施。学生每月写一份对照检查或法制论文,学校搞活动,不只追求形式上的轰轰烈烈,热热闹闹,更注重学生内心感悟和心灵的升华;教师和学生每年举行一次法律知识竞赛,以检验学生法律知识灵活掌握情况;每学期举办一次守法、护法演讲赛、法制故事讲评议、观看普法影视片、召开主题班会、诗朗诵,使法制教育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生根、长叶、开花、结果。一年一度的宪法宣传日活动,学校极为重视,学校明确要求每个班级至少排练一个能够反映宣传宪法主题的小品、独唱或舞蹈节目,这样校园普法既生动又活泼。七是科任教师每月至少家访一次,填写好家访登记表,定期召开不同层次的(全校、年级组、班级、部分学生)家长会。学校在家长会上一方面通报我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并向家长讲清学校下一步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向家长传播科学家教知识,介绍现代教子方法、提高教子艺术、使家长树立起“以德教子”、“依法教子”、“为国教子”的思想,许多家长教育子女行为规范了。学校在汇集各种信息的基础上,修改完善学校法制教育月汇报内容,肯定成绩,分析问题、增添措施、再鼓干劲。八是组织学生走向“模拟法庭”,参加司法所、派出所对一些典型案例的现场依法调解、处理案件经过,并对当事人、执法人员、群众进行采访,这样规范了师生日常行为,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针对学生心理脆弱、心理障碍明显增加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医疗保健课,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由擅长医学的韩日亮教师担任教学工作,每周分年级举办三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通过辅导和谈心的方式,使学生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行为上自律,增强了抵御歪风邪气的能力,按法律规范约束自已的行动。学校狠抓学生转化,注重实效,极少数学生大法不犯、小错不断、屡教不改铤而走险,经常性地做出一些违法违纪的事,学校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在全校展开自查自纠、检举揭发、刹歪风扬正气的整治活动,成立了帮教训戒班,建立了违法违纪学生档案,由校长任班主任,管理人员任科任教师,开设思想、品德、言行示范、法制、心理健康、伦理道德教育共六门课程,授课力求取材于帮扶学生实际,暴露缺点,抓闪光点、耐心教育、爱心感化、促其转化,使学生告别了不良行为,形成团结友善、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三、整治校园周边坏境,突出综合治理。
首先对校园周边文化环境进行了检查,净化了育人环境。学校周边无网吧,舞厅没有学生光顾,书店经理向学校作出承诺决不售黄色书籍、恐怖音像制品,商店经理保证不向学生卖烟,饭店老板拒绝学生宴请、猜拳行令,房东遵守校外住宿学生安全目标协议监督学生校外表现。学校成立了学生课间、课外活动、往返路途安全、校外住宿生宿舍检查巡逻小组,学校领导带领安全巡逻小组成员双周对校外住宿生宿舍进行检查,单周对学生往返路途检查。其次是对校园周边卫生进行综合治理,天天打扫校门外,每月组织学生彻底清理街道卫生一次,向学生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回收废旧电池,捡拾白色垃。在十字口坚持学生当小交警,维护交通秩序。最后针对校外一些闲散人员,引诱勾结学生,寻衅滋事、结伙斗欧、强要硬夺,小偷小摸,学校一方面顺藤摸瓜,抓住本人,进行说服教育,并通知家长对孩子予以训诫,另一方面由法制副校长带领派出所人员依法管制、以法打击校园周边违法分子。,从而维护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学校教育秩序。
总之我校把法制教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2003年6月,市、县政法委在我校召开了法制教育现场会;11月份,彬县教育局在学校召开了法制教育现场会;2004年元月,学校被咸阳市政府授予青少年维权岗先进单位;2004年4月,秦都区教育局、长武县教育局来我校观看法制教育成果,2004年11月学校为咸阳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现场会提供了参观现场,2005年3月学校被咸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评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
李 敏2006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