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54号)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
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
国发〔2012〕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根据《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决定从2012年开始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目的和意义
种类丰富、数量庞大、价值突出的可移动文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实物见证。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国情国力调查,是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是健全国家文物保护体系的重要基础工作。可移动文物普查是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由专业部门采用现代信息手段集中调查统计的方式,对可移动文物进行调查、认定和登记,掌握可移动文物现状等基本信息,为科学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将有利于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国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健全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和文物保护体系,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扩大保护范围,保障文物安全,并将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
二、范围和内容
此次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下同)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包括普查前已经认定和在普查中新认定的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统计国有可移动文物数量、类型、分布和收藏保管等基本信息。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普查结果,编制普查报告,建立普查档案和本
行政区域内的国有可移动文物名录,并进一步加大保护管理力度。
三、时间和安排
此次普查从2012年10月开始,到2016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13年12月31日。2012年9月至12月为普查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制定标准和规范,开发软件,开展培训、试点工作;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普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开展调查、文物认定、信息采集和审核;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为普查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四、组织和实施
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物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广泛动员和组织本系统国有单位积极参加并认真配合地方政府普查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行政区域文物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各国有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单位所在地的县级普查机构完成本单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登记。
五、经费保障
此次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分别负担,并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
六、资料填报和管理
凡在我国境内收藏保管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单位,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此次普查的具体要求,按时、如实、完整地填报普查信息,配合普查机构开展普查工作。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各级普查机构要通过实物调查认真核查普查信息,确保普查质量。普查机构及其工
作人员要妥善保存普查数据和资料,对普查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可移动文物普查由总政治部按照本通知精神自行组织开展,普查成果统一汇总后报送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务院
2012年10月1日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人员名
单
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
副组长:蔡武文化部部长
江小涓国务院副秘书长
励小捷文物局局长
成员:李忠杰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朱之鑫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杜玉波教育部副部长
姜力民政部副部长
张少春财政部副部长
汪民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杨志今文化部副部长
金琦人民银行行长助理
孟建民国资委副主任
李强统计局副局长
蒋坚永宗教局副局长
李明华档案局副局长
宋新潮文物局副局长
禹光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徐延豪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
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兼任。
第二篇: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07〕9号)
【发布单位】国务院
【发布文号】国发〔2007〕9号 【发布日期】2007-04-04 【生效日期】2007-04-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
(国发〔2007〕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开始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合理、准确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完善文物档案管理,促进文物保护机构建设,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整体水平;有利于发掘、整合文物资源,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锻炼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二、普查的范围和内容
此次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40万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要了解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普查结果,编制普查档案和普查报告,及时公布本行政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中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确定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三、普查的时间安排
此次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9月30日。2007年4月至9月为普查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试点工作;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为普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普查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四、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为加强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决定成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国家文物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设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认真做好本地区文物普查的组织实施工作。
五、普查的经费
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
六、普查资料的填报和管理
凡在我国境内使用和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和此次普查的具体要求,配合普查机构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信息。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各级普查机构要通过实地调查准确填报普查信息,确保普查质量。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妥善保存普查数据和资料,对普查中涉及的国家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附件: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国务院
二○○七年四月四日
附件:
国务院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
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 长:陈至立 国务委员
副组长:孙家正 文化部部长
项兆伦 国务院副秘书长
单霁翔 文物局局长
成 员:张 茅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罗平飞 民政部副部长
张少春 财政部副部长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关于江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浅谈
关于江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浅谈
摘要:为切实全方位顺利推进我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工作。开展业务培训、规范工作流程;做好文物认定工作,确定文物认定专家;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数据质量。
关键词:文物;可移动;认定工作;认定专家;数据质量
根据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工作部署,为加强和推进我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我省于2014年7月15日至17日举办了全省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登录平台骨干培训班,邀请国家文物局普查办授课,围绕普查重点和难点工作,采取主题报告、课堂教学和讨论交流等形式为学员讲授了信息登录平台、普查登录规范等内容,来自全省11个设区市、省直重点文物和收藏单位以及省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业务骨干近90人参加了培训,此次培训班的举办标志着江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进入文物认定和信息登录阶段。
开展业务培训,规范工作流程
我省11个设区市和省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面开展普查培训工作,共培训普查业务骨干600余人次,为全省做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登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和技术基础。通过培训,使普查业务骨干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统一规范和技术标准,确保普查工作科学规范、质量达标。
做好文物认定工作,确定文物认定专家
为切实做好江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使我省可移动文物认定工作有序开展,发挥已建立的可移动文物普查省、市两级专家库作用,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坚持文物认定程序,对反馈有可移动文物收藏的国有单位统筹安排文物认定工作。江西省普查办文物认定组负责江西省境内各省直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等各类国有单位以及其他中央驻赣单位所提出其收藏保管的国有可移动文物的认定工作。另外,省普查办将依托省文物认定组,各级普查办、各有关收藏单位,积极与省、市普查办文物认定组沟通协调,及时提出文物认定申请,对本省市、县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文物认定工作给予指导、帮扶。各设区市建立的专家组,原则上负责本辖区的文物认定工作,如有需要,也可请省普查办抽调省专家组成员予以支持。在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各文物收藏单位和普查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严格按规范程序操作,切实保障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的文物安全。
加快工作进度,确保数据质量
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登录平台新增全省国有收藏单位总计422家,完成所有收藏单位的添加、修改、删除工作,目前已登录收藏单位413家,启动率为97.87%,全国收藏单位登录率为65.26%。
所辖下级收藏单位共有413家,按单位性质分析,其中有国家机关51家;事业单位345家;国有企业10家;其他类型7。
按单位类型分析,其中有博物馆、纪念馆133家;图书馆59家;美术馆3家;档案馆80家;其他类型138家。
按隶属关系分析,其中有中央所属单位1家;省属单位15家;地市所属单位61家;县区属单位315家;乡镇街道所属单位21家。
文物收藏量,所辖下级收藏单位收藏文物总数83021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有1328件(套);二级文物有5615件(套);三级文物有44115件(套);一般文物有215927件(套);未定级文物有563225件(套)。
文物上报情况,共上报文物(含自然类文物)80849件,完成收藏文物的9.74%。其中上报文物80651件(套);上报自然类标本198件。
上报文物中一级文物有42件(套),占所有上报文物的0.05%;二级文物有113件(套),占所有上报文物的0.14%;三级文物有2633件(套),占上报文物的3.26%;一般文物有49959件(套),占上报文物的61.94%;未定级文物有27904件(套),占上报文物的34.60%。
上报自然类文物中珍贵文物有17件,占上报自然类文物的8.59%;一般文物有件,占上报自然类文物的0.00%;其他文物有181件,占上报自然类文物的91.41%。
单位上报情况,截止2月6日,共有132家收藏单位上报了文物,还有281家收藏单位未开始上报文物(目前图书馆系统和档案馆系统文物上报数据还未与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库相对接,所以281家收藏单位中未上报文物包括图书馆59家,档案馆80家,共139家。)。(截止2015年2月6日)
参考文献:
[1]市政府关于做好我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J].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公报.2013年Z7期
第四篇:关于印发《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推荐)
苏左政办发〔2013〕161号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县第一次
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苏木镇、县直(垂管)各单位:
经县政府同意,现将《****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13年12月4日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3年12月4
****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
文物普查实施方案
为切实做好我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盟关于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相关文件精神,不断提升我县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普查目的和意义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又一重大调查,开展全县可移动文物普查,有利于准确掌握和科学评价我县文物资源情况和价值,建立文物登录备案机制,健全文物保护体系,加大保护力度,扩大保护范围,保障文物安全。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文物资源整合利用,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有效发挥文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积极作用。
二、普查范围和内容
(一)普查范围
本次普查的范围是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部队等各类国有单位法人所收藏、保管的可移动文物,包括普查前已经认定和在普查中新认定的文物。
(二)普查内容
本次普查包括全县可移动文物信息和收藏文物的单位信息两方面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对全县国有可移动文物总体数量、规模和保存状态,收藏文物的国有单位总体数量、规模及分布情况进行全面统计。
驻****县各部队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部署组织开展。
三、普查的组织
根据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确定普查的组织方式实施,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全区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县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制定本行政区内的普查工作方案和相关制度,确保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能够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积极支持配合,各司其职、通力协作,促进文物普查工作取得实效。各国有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单位所在地的普查机构完成本单位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工作。同时要加大文物普查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地宣传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普查氛围。
四、普查的时间与实施步骤
(一)普查时间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从2013年11月开始,2016年12月结束。
(二)普查的实施步骤
普查分为工作准备、普查实施和验收汇总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11月至2013年12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
1.成立普查机构。县人民政府成立本行政区的普查领导机构,并设立普查组织、信息登录等专门职能机构。
2.编制普查实施方案。根据****县普查领导小组统一要求,制定本地区普查实施方案,并报锡林郭勒盟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3.编制并落实经费预算。普查机构、国有单位编制本地区、本单位普查经费预算。
4.组建普查队伍。
5.制定普查宣传方案,开展普查宣传。
第二阶段: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主要任务是开展文物调查认定和信息数据登录。普查数据资料采集、建档、整理、报送、审核、登录同步开展的方式。
1.普查机构制定本行政区域文物认定程序,开展国有单位收藏、保管文物情况摸底排查。有关单位开展文物清库、完善相关档案记录,按要求登记申报。
2.普查机构对各单位文物申报信息进行核查认定,经认定收藏有文物的单位列入登记范围。
3.在普查机构指导下,列入普查范围的各文物收藏单位根据国家统一规范和技术标准,开展文物测量、拍摄、信息数据资料采集和登记,将文物信息通过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平台联网上报,也可以纸质或者离线电子数据方式将文物信息报送各地普查机构,由普查机构统一录入上报。
4.普查机构向上级普查机构按季度报送普查进展情况报告。
第三阶段:2016年1月至12月。主要任务是普查数据、资
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1.公布可移动文物名录和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名录。
2.建立可移动文物编码系统及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编码系统。
3.建立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和社会服务系统。
4.编制可移动文物普查档案。
5.编制普查工作报告。
五、普查数据管理
凡在我县收藏保管有可移动文物的国有单位,都必须按照有关规范和标准,如实、准确地填报普查信息,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参与普查的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有虚报、瞒报、拒报、迟报等行为的,或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和数据的,由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普查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批评;情节较重的,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可以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普查中登记的可移动文物受《文物保护法》的保护,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做出有损文物安全的行为。各单位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程进行文物信息的提取,并做好各项安全预防措施,防止在普查登记中造成文物损坏。普查中涉及国家秘密的,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普查机构对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资料、电子档案实行备份管理,确保安全。公布普查数据,需报请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全区文物普查数据,由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报请省普查领导小组同意后,上报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
公室审核同意后正式发布。
六、普查的经费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省、盟和县级四级共同承担。要按照本次文物普查周期,将普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按时足额拨付到位。要按照有关财政制度规定,加强经费管理使用。
七、普查的总结
县人民政府应对普查组织、前期调研、业务培训、单位排查、文物调查与认定、数据登录、成果整合等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并根据规范要求,编写本行政区的《普查工作报告》。
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
领导小组人员名单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联系人:******
第五篇:鲁甸县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情况总结
鲁甸县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
进展情况汇报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12]54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云政发[2013]37号)、《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昭政发[]2013)40号)和《鲁甸县人民政府关于组织开展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精神,为准确科学、规范有序、按时按质完成我县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任务,鲁甸县成立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设立了办公室,并按相关要求开展了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准备工作
为做好普查工作,我县派专人参加了昭通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培训。我县也及时成立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任组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党组书记、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任副主任,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国资、县统计局、县民族宗局、县档案局、县科协等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物管理所,由马梦麟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杨绍芬、针对县城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8个工作小组,对辖区内单位进行普查。全县包括乡镇,共有机关、事业及国企单位380家,共发放调查登记表380份,普查队员深入各单位进行普查培训,区域覆盖率达到100%。
摸底调查和表册填写工作于11月23日结束,办公室人员进行了统计,经过汇总,办公室将摸底调查情况向相关领导作了汇报,通过层层把关,逐级审核,确保了普查的准确率。根据汇总表统计,县域内有机关单位141家、事业单位234家、国有企业5家,应调查单位和已调查单位完成率均为100%。
为做好宣传工作,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走向街头散发宣传单及图册2000余份,通过电视、网站、微博等媒体宣传5次,制作宣传版面1块,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宣传,促使广大民众了解文物、关注文物并自觉自愿保护文物,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到文物普查中来。
鲁甸县现已完成可移动文物普查第一阶段工作,普查工作人员将在第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创新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完成下一步工作。
三、工作经验
在工作中我们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简要叙述。一是健全机构,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动员是完成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面对点多、面广、工作任务重的情况,县里
保护工作的新局面!以部门为基本单元,开展文物调查认定和信息数据登录。普查数据资料边采集、边建档、边报送、边审核、边登录。
一是在县普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对列入普查范围的各文物收藏单位,根据国家统一规范和技术标准,开展文物测量、拍摄、信息数据资料采集和登记,将文物信息通过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平台联网上报。
二是县普查办组织专家对各单位上报的文物信息进行审核和现场复核。
三是积极向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普查进展情况报告。
四、存在问题
⑴、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要求,普查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我县普查经费有待落实。
⑵、根据普查名录,我县被调查单位、国有企业达380家,工作任务重、人员少、难度大。
鲁甸县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
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十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