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物局开展文物普查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精神和*市人民政府《批转市文物局拟定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搞好我区的文物普查,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普查的意义和目标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将有利于科学制定我区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规划,有利于培养锻炼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对于进一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对于整合国土资源和促进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文物普查,总体评价我区不可移动文物现有的生存状态及发展趋势,为建立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供依据;为建立我区不可移动文物档案标准化、动态管理创造基础条件;为建立具有现代化科学素养的专业队伍,提高工作人员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创造条件;协调文物管理部门和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关系,提升我区文物保护的科学水平,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普查的范围和内容
此次文物普查的范围是我区行政区域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六大类文物。
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13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
普查登录的内容是: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信息、资料。调查中应同时测绘文物线图、摄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标本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一并进行登录。
三、普查的组织
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确定普查的组织方式。
(一)组织机构
成立*区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文化局,办公室主任由孟广喜兼任。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
1、落实市普查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全区的普查工作,负责普查的日常工作和具体协调;
2、制定普查方案,组织实施各阶段工作;
3、举办普查人员培训班;
4、对各街镇乡的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质量抽查;
5、组织普查档案的建档备案工作,建立普查文物数据库;
6、完成普查工作总结,向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普查工作报告;
7、编制普查经费预算。
(二)普查队伍
1、由区文化局抽调有关人员组成区文物普查队,对我区已登记的13处不可移动文物和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按普查的技术标准和需求登录全面内容。
指导、配合文化站深入农村、社区,做好文物线索的收集整理工作,了解工作进度,对普查进行督促检查和质量抽查、收集各普查组的所有资料,做好整理及建档工作。
2、各街镇乡成立由文化站干部为骨干的文物普查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企业、学校、部队等单位的文物普查工作,以召开座谈会,走访知情人、老年人等形式收集文物线索,配合区普查队进行田野调查,做好相关资料、信息的登录工作,报区普查队存档。
(三)部门职责
1、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组织动员本部门、本系统的有关单位,配合文物行政部门做好普查工作。
提出本部门参加文物普查的工作方案和措施,通知本系统各单位执行。协助文物部门研究解决普查中涉及本系统的重要问题。
2、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提供本系统管辖范围内的文物线索,配合普查队、组进行调查登记。协同做好普查文物的安全和保护工作。普查中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
3、公安、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普查文物安全。凡涉及普查文物的建设活动,包括工业、交通和水利设施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均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此次普查的有关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取有损文物安全的行动。
四、普查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按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的文物普查方案和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一)统一标准
普查实施标准化管理,执行由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的统一的普查规范及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
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及其著录说明。
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技术标准,包括文物的认定标准、分类标准、定名标准、年代标准、计量标准。
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资料的采集、存储、汇总、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规范。
(二)突出重点
1、以全面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于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调查其文物本体的现状和文物的周边环境状况。
2、在全面调查、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的基础上,应重视乡土建筑和建筑群的调查登录。重视具有典型价值的近代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建筑、水利设施、林业设施、交通道路设施、军事设施等行业性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种风格、流派、形式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调查登录。
(三)全区汇总
普查以区为基本普查单元。田野调查的组织,文物信息、资料的采集、汇总、上传,普查档案的建立,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的编制等均以区为单位。
五、普查的时间与实施步骤
(一)普查的时间和标准时点
*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年4月开始(已先期部署),到*年12月结束。普查分三个阶段进行。
普查标准时点为*年9月30日。
(二)我区普查的步骤
1、第一阶段:至去年5月前,主要任务是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制定普查方案,部署全区文物普查工作,测算普查经费,组建普查队伍,组织培训等。
2、第二阶段:去年5月至*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区普查队和各普查组为单位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普查数据资料边采集、边整理、边审核、边建档。
(1)普查队、各组根据国家文物局下发的普查规范和技术标准对所负责地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现场勘查、测量、标本采集、绘图、拍照、录像等,认真做好文物数据和相关资料的采集和登记工作。
(2)及时整理、录入调查资料和信息数据,普查队负责人负责审定,要保证资料、信息和各项原始数据真实完整。
(3)普查数据、资料定期上报。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向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普查电子数据、资料和普查进展情况报告。
(4)普查数据、资料的纸质文档在野外调查结束后,以区为单元妥善保管,以备核查。
3、第三阶段:*年1月至*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并上报市领导小组审核。
六、普查数据和资料管理
普查数据和资料,由进行田野调查的普查组调查、登录,由普查队审定,市和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分级管理。
普查队、组在田野实地调查中,应根据有关规范和标准,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认真调查,如实准确填写《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的各项内容,确保基础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科学性。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和数据,如有上述情况发生,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普查资料和数据涉及国家秘密的,应履行保密义务,如发生泄密事件,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普查结果,负责建立本行政区的文物普查档案,并报市文物局。
七、普查的经费
文物普查工作四年经费总计*元,所需经费列入相应年度的区财政预算,按时拨付使用。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按照国家财政制度规定,加强普查经费的管理,专款专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确保资金使用的规范、安全、有效;同时,要加强对普查设备的登记、使用与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八、普查的总结
普查工作结束后,区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整个普查工作的各个方面,包括组织工作、前期调研、业务培训、田野调查、数据资料汇总、整合普查成果等,进行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全面总结。在总结的基础上,根据规范要求,提出本区的普查工作报告,并报市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篇:文物局第三次文物普查知识
扎实搞好文物普查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发展
垣曲县文物局 贾俊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为了使大家对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有更深的认识,下面就由我对垣曲县几年来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做以简要汇报。由于到任时间不长,错误和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指正、包涵。
一、“三普”背景
文物普查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建国以来,我国先后开展过两次全国范围内的文物普查,每一次普查都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推上了一个新台阶。1956年的第一次普查后,我国公布了首批全国文保单位,建立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有效保护机制。1986年的第二次普查是在第一部《文物保护法》颁布之后,经济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普查手段和方法都较前一次有了较大提高,普查对促进文物保护法律体系的完善、延缓我国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保持多民族文化特质和文化独立性、维系我国文化生态、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文物普查的成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和推进了文化产业和旅游等产业的发展,培育了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文物事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要求。近年来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外延都有所扩展,工业遗产、文化景观、文化线路、乡土建
筑、商业老字号等类型的不可移动文物,都得到了重视并纳入了保护范围,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通过开展新一轮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对这些新的文物类别进行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探索更为有效的保护和展示途径,继而开创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局面,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有力保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十一五”期间自上而下开展的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项文物工作。
二、“三普”起止时间及三个阶段工作重点
2007年4月4日,国务院下达《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正式启动。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2007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的范围是我国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第一阶段是从2007年4月至9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和试点。第二阶段: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展开文物调查和信息数据登录工作,普查数据资料边采集、边整理、边审核、边建档。第三阶段: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三、“三普”工作概况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首次由国务院统一部署的文物保护基础
性工程,覆盖全省,规模巨大,文物理念新,技术含量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环节连续,时间节点明确,对全省各级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和文物工作者,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把文物资源的调查、保护、传承和利用作为重要县情来认识和把握。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我县积极行动、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通知》精神,全力以赴、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第一阶段:制定普查实施方案,发布规范和标准,组织培训和试点
(一)加强培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2007年9月至2008年5月期间,我县组织文物骨干人员先后参加了省普查办组织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万荣试点工作培训、“三普”高级培训班和市“三普”工作培训班。
通过培训学习,队员们详细了解了不同时代遗迹、遗物特征,掌握了文物的认定、分类、定名、断代、测量、绘图,田野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知识及GPS等仪器的使用,把课题意识融入整个普查工作。使每一个普查队员拓宽了思路、统一了思想;建立了文物普查责任制度,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了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了基层文物工作者的文物保护意识;培养和锻炼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了文博系统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水平。
(二)、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普查准备
2008年5月3日,成立以政府副县长为组长的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县文体局抽调专业骨干成立文物普查队,具体负责全县文物普查工作。领导机构的成立,为全县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第二阶段:实地文物调查阶段
我县从2008年6月正式启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调查工作,2009年12月底实地调查结束。一年零六个月的时间,普查队员走遍了全县11乡镇,188个行政村,927个自然村,经历了田野调查、查遗补漏、专项调查三个阶段。共登录文物点694处,其中新发现文物点434处,复查文物点260处,到达率100%,普查覆盖率100%,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一)、领导重视
2008年6月20日,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和各乡(镇)长出席会议。县委书记侯伟健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对全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作了具体部署。政府杨县长到任后,专门听取了文物保护和“三普”工作汇报,提出要把“三普”工作提高到践行科学发展观,为政府决策提供翔实资料,为和谐垣曲创造经济增长点的高度,高精度、高标准地完成好“三普”工作的指导意见,充分调动了普查队员的工作热情。
(二)、宣传到位
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间长,任务重,涉及面广,必须争取社会各界和专业部门支持与配合。为此,“三普”工作启动伊始,我县就在县
城重要街道及各乡镇主要路口悬挂“搞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利国利民”、“文物普查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等宣传标语,在各村口要道刷写墙体标语40余条,为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开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氛围;垣曲县三普办公室在普查过程中特别注重发挥新闻媒体宣传的重要作用,对文物普查工作的每一次重要的普查发现或活动,都要通过县市电视台、各种宣传媒体、编发“三普”简报等形式进行宣传报道。“三普”期间县文物普查办公室还通过编印宣传资料,制作专题板面,刷写墙体标语.利用世界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期间,走上街头,深入校园,走乡串村,广泛宣传文物普查工作的意义和成果。充分发挥了宣传引导作用,提高了全县人民对文物保护事业的认识和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三)、措施有效
为了确保我县“三普”工作开展快速、扎实、高效。县“三普”办公室针对我县地势特点,科学安排行程,合理规划路线,按照先难后易,先远后近的思路,以县城为轴心,自南向北,自东向西开展普查。同时,县“三普”办公室设计印制“历史文物登记表”和“近现代文物登记表”,发放到全县11个乡镇和927个自然村,对各乡各村的文物分布情况进行初步摸底,汇总,确保了普查有的放矢,提高了普查时效。普查过程中,原文体局局长姚安社、副局长姚明选轮换带队,驻乡入村,深入田间地头,荒山原野,随队员爬陡壁、穿山林进行文物普查,极大保障了我县“三普”工作高效、高质的开展。原文广新局局长张东旭在任期间,对田野实地调查资料的各种数据资料,严格把关,细致审查,于2010年顺利通过省市“三普”专家组初级验收。
2010年1月,市“三普办”委托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谢尧亭等五人组成的专家组对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实地调查登录阶段工作进行了初验。2010年1月30—31日,省“三普办”副主任师悦菊带领省市专家对我县的实地调查工作进行验收。验收组一行对实地调查的第一手资料、标本和普查文本进行了仔细核对,查验了各项电子数据,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针对验收组的整改意见,普查队都做了具体修改。最后,顺利通过了省“三普”办专家组验收
我县本次实地调查,普查队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条件艰苦等困难,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文物总量由“二普”时的271处文物点上升至694处。其中,古遗址由186处增加到283处,古墓葬由原来的30处增加到81处,古建筑由原来的35处增长至237处,石窟寺及石刻由6处增加到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由11处增加到77处,其它类别由3处增加到9处。同时我县“三普”中共测绘图纸2089张,拍摄照片2887张,采集标本2210件。
第三阶段: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2010年,文物局局长李武斌到任后,首先:加强我县普查档案管理,规范普查资料档案工作,提高文物普查档案管理水平,有效保护和利用普查资料档案,按照国家《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调查资料档案管理规定》要求,及时配备了文件柜和办公电脑,并指定专人负责
档案管理,把我县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相关的各类文件、培训教材、统计报表、宣传资料、不可移动文物调查表、消失文物调查表、田野调查工作笔记、图纸、照片、拓片、标本、队员手记、文物名录、统计汇总资料等所有所有纸质资料及电子资料资料均分门别类造册登记、备份,整理,装订。与此同时,为确保普查数据的安全性,对此次普查采集到的数据资料电子文本,我们进行了各级备份,做到了普查数据万无一失。其次,带领相关人员对全县各乡镇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和“三普”新发现的文物点进行了检查:并结合“三普”新发现,于2010年7月呈报县政府审核后,公布垣曲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使“三普”部分成果得以保护巩固。其三,配合省、市文物部门对我县的“三普”各项成果进行严格筛选、审核、修订,通过国家“三普”办最终验收。
2011年是“三普”工作的收官之年,为对我县“三普”工作进行全面的总结,对普查信息、数据进行分析、汇总,形成对普查工作完整的工作报告以及各种成果转化的文本编制,确保我县“三普”的第三阶段圆满完成。我局严格按照普查工作步骤、稳扎稳打,有序推进,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楹联征集
今年3月,根据省、市要求,为进一步巩固普查成果,对全省各县古建筑的匾额、楹联及其门额进行征集、汇编、编辑出版工作安排,文物局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利用半个月的时间,深入全县11个乡镇,对各个乡镇普查的古建筑进行逐一排查,严格
按照拍摄要求,多方位、多角度选择照片,每幅楹联按要求逐项认真填写登记表。4月份,结合登记内容,选择艺术价值较高的匾额、楹联18幅上报市文物局,现省文物局楹联汇集正在编制之中。
(二)、“三普”报告编写
《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报告》是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编写好“三普”报告,我局普查人员在省、市培训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普查报告七大部分的编制要求,不分昼夜,加班加点,从文本编写、各项数据统计(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的构成比例、分布状况、保存现状、优势特色等)、制表、绘图、分析以及各种文件汇集、“三普”各种活动照片搜集、选材等方面下功夫,精心编写《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经过20多天的努力,现长达110页的《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已编制完成,经市局初审,现已定稿,准备印刷。
(三)、《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名录》编印。
我局结合省、市“三普”办对我县三普成果的最终修订目录,对我县69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按六大类分篇制表,按时代排序。条目内容包含编号、名称、时代、地点、发现类别、保护级别、简介和备注等进行编制出版
(四)、《舜地藏宝》编制。根据“三普”第三阶段普查成果转化要求,我局从我县“三普”新发现的434处不可移动文物点中,按不同类别,筛选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点120余处,进行汇编,现初稿已经县领导把关审核,即将出版。
总之,通过垣曲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彻底摸清了我县文化遗产家底,全面掌握了文化资源的基本情况,为文化强县战略的实施和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较准确掌握了我县不可移动文物当前的实际情况和保护现状,为研究制定文物事业发展战略、保护规划、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进一步把握了我县文物事业发展工作规律、特点和趋势,掌握了当前文物工作先进理念和技术,壮大了我县文物保护队伍,提高了整体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本搭建起了文物信息、资源交流和文物保护宣传的科技平台,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法制化、社会化和大众化提供了保障。
第三篇:文物普查工作总结
经过文物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不断加大实地调查力度,已全面完成第二阶段的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做法
(一)机构健全,组织措施到位。丘北县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县人民政府成立了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文化局局长和县政府办公室主任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制定了我县的普查实施方案,并以丘政办发【XX】86号文印发,对文物普查的目的和意义、工作范围和内容、时间安排、组织和实施形式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要求。同时,为保证普查工作能顺利开展,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安排了每年十万元的普查经费,为普查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经费保障。
(二)领导重视,上级支持,各方协作。这次普查工作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县政府将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列为政府督查督办案件,要求文普办按时上报文物普查工作进展情况,对普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解决。分管副县长王毅同志多次过问,并深入到文物管理所了解工作开展情况。这次普查工作也得到了省州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省、州文物专家多次深入我县了解普查工作开展情况,并对普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作了现场指导。普查期间,各乡镇党委政府大力配合,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对普查队员开展实地普查在人力物力上都给予了帮助。
(三)强化培训,夯实基础。文物普查工作要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普查人员技术过硬,业务能力强是基础是关键。为此,我局于XX年12月下旬,组织文物管理所文普人员参加了在文山举办的八县文物普查骨干培训,XX年元月5日,我局又举办丘北县文物普查培训会,对全县十二个乡镇文化专干进行了培训,培训会还专门邀请了州博物馆的王林斌副馆长到会就文物普查的基本知识、普查标准等内容作了培训。此外,我局文物管理所还固定在每周星期三上午组织文物管理所职工学习业务知识,熟悉掌握普查的各种技术规范。通过学习,文物普查人员业务能力得到了提升,为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做好专业知识储备。
(四)广泛动员,宣传到位。为使我县文物普查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掀起一场全民普查高潮,我局从XX年元月份以来,认真策划普查宣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黑板报,宣传栏进行文物普查、文物知识和《文物保护法》的宣传。组织书法人员书写普查标语6份1000余条,印刷文物普查宣传单1万余份,发放和张贴到全县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先后利用丘北街天,在县城三鑫花园开展了“文物普查宣传活动”六次,发放文物普查宣传资料2万余份,接受群众咨询500余人次。普查队员们还将宣传工作与文物调查工作结合起来,做到调查工作开展到哪里宣传工作就做到哪里。通过宣传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了保护文物的重要性,提高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积极提供文物线索,为我县实地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不辱使命,勤奋工作,确保普查质量。在文物普查工作中,我县文物普查队员体现出新时期文物工作者昂扬的精神面貌,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投入到普查的各个环节。为了掌握全面的文物线索,普查队员采取查阅史料与实物相互验证的普查方法开展普查工作,在工作中按“宁细勿粗,宁繁勿简”的要求,有效保障了普查质量。同时,根据我县实际,结合各乡镇文物分布特点,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按照先一般后重点、先易后难的办法进行普查,在时间安排上结合农村实际和天气情况,按 “农闲、晴天实地调查,农忙、雨天整理论证”的工作方法,合理利用工作时间,合理制定普查线路,避免重复,从而大大提高了普查的效率。
在普查过程中,特别是开展野外调查工作时,虽然困难重重,但没有一个队员抱怨,没有一个队员在困难面前退缩,出勤率达100%。象新店、腻脚等高寒山区山高坡陡,许多地方都没有道路,队员们就是凭着两只脚硬是走遍了每个文物点。有时为了准确全面记录每处文物点的情况,调查队员不顾疲劳,积极参与清理文物点周围的杂草、荆棘,扎扎实实地开展调查工作,对所采文物点进行了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调查、记录、摄影、测量、gps卫星定位、编录等工作,确保文物调查的到达率和覆盖率达到100 %。普查队员们正是本着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掌握了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编录完成了普查文物点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等各类普查表格,出色的完成了第二阶段的普查任务。
二、主要收获
丘北县地处云南省东南部,国土面积4997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99个村民委,1262个自然村,居住着汉、壮、苗、瑶、彝、白、回七种民族。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1项,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 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5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项。自开展普查以来,我县普查队员不畏困难,艰苦耐劳,走街串户、深入村居、走访群众、查阅文献资料,及时了解新线索,严格按照普查的技术要求,对新发现、复查的文物点进行认真调查登记,确保文物调查的到达率和覆盖率达到100 %,完成普查登录项目100%。在此次普查中,共普查文物49项,其中复查28项,新发现21项,消失文物5项,在普查的文物中,有石窟寺及石刻12项,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2项,古建筑13项,古遗址8项,古墓葬4项。在温浏乡阿古寨和新店乡小新寨发现的两条古驿道填补了我县无文化线路的空白,为研究我县古代对外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等课题提供了资料。在普查中,拍摄图片资料1000余张,绘制区位图、平面图100余幅,基本能做到图纸完整规范,照片准确反映文物的位置、环境、本体及结构特征。填写文物普查登记表49份,文物消失表5份,均按照国家档案要求规范来做。
在普查工作中,我们还将文物征集与普查结合起来,先后征集了僰人纺织机、织锦、火葬罐等可移动文物,大大增加了我县馆藏文物数量。此外,在普查中,一旦发现损坏文物,我们就及时予以维修,例如在普查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出资抢救了驿道碑3块,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双龙营文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桂滇黔边区扩大会议会址进行了维修。
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通过这次普查也暴露出我们工作中的许多不足:一是普查人员整体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对文物线索的挖掘还不够深入细致,三是宣传措施仍有待加强,社会对文物普查的关注力度仍有待提高,四是普查中新发现的21项文物,保存情况大多不理想,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按照国家规范要求做好普查成果转化的各项工作,加强对我县文物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为我县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文物普查工作方案
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措施和为规划提供依据,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和闵行区《关于本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情况,制定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一、文物普查的目的意义
文物普查是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高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水平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物保护的范畴不断扩大,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没有被发现、登记和公布为相应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从而在城乡建设中遭到不合理的拆改,甚至拆除、毁坏。因此,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合理、准确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完善文物档案管理。我们要在思想上深刻理解文物普查的重要性,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和重视文物普查工作。
二、文物普查的目标任务
按照闵行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总体目标,将对地上、地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具体包括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与代表性建筑等。这次文物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
我镇这次文物普查的对象主要是传统民居、优秀近现代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同时对镇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作一次全面的复查,了解不可移动文物本体及环境的基本情况,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量化指标、保存与环境现状及其变化情况等。
三、文物普查的实施时间
按照闵行区《关于本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年3月至4月,主要任务是制定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建立文物普查机构,组织动员、培训文物普查工作人员。
第二阶段:年5月至10月,主要任务是分三个工作小组,在全镇范围内全面展开文物普查,信息采集、资料登录,同时完成已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复查工作。
第三阶段:年11月至12月,主要任务是整理汇总普查成果,上报普查成果;同时建立镇不可移动文物数据库。
四,文物普查的组织机构
根据闵行区《关于本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和要求,我镇成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文化管理站,办公室全面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方案实施及普查情况信息的汇总上报。
五,文物普查的队伍建设
提高文物普查的质量,确保普查第一手资料的准确、全面、规范、科学,提高普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关键。具体落实以下措施:
1、挑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落实普查工作,同时抽调文化站工作人员充实到普查工作小组。
2、积极参加区级普查工作培训,同时组织我镇相关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使工作人员全面学习文物普查的基本知识,掌握文物普查的基本方法和先进的普查技术。
六,文物普查的经费保障
根据闵行区《关于本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落实好文物普查的专项经费,配备好所需的普查工具。
七,文物普查的宣传工作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工程。要充分利用《之声》报、政务网和会议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文物普查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使文物普查家喻户晓,努力开创我镇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新局面。
镇文化站
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五篇:文物普查汇报
汇 报 材 料
依安县人民政府(2009年7月23日)
我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北缘,是齐齐哈尔辖属农业县份,下辖5镇10乡148个行政村7个农林牧场,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耕地398万亩,总人口49万,其中农业人口近40万。一直以来,我县始终高度重视文物普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局和省、市文物主管部门关于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精神,严格执行各项标准,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全力克服实际困难,经过不懈努力,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一、我县文物普查工作开展情况
为全面做好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坚持做到“五个到位”。
(一)普查组织机构落实到位。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我县文化事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为全面做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根据国家和省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严格按照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安排、市站要求和工作计划,扎实做好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依安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县长担 1
任,各相关部门、各乡镇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体局,负责组织协调全县文物普查工作。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普查机构,抽调骨干人员组建了文物普查联络员队伍,为文物普查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通过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领会上级精神,制定印发了《依安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方案》,从指导思想、组织机构、普查目标、范围、内容、任务、时间、步骤、经费等方面作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为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普查工作经费落实到位。为全面做好这次文物普查工作,我县在县财政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共落实普查经费32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经费利用四年的时间来划拨完成,2008年落实到位普查经费12.8万元,2009年财政拨付普查经费7.34万元。在经费使用上,我县实行专款专用,力求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作用。在上级业务部门配发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GPS卫星定位仪的基础上,我县又投入资金4.6万元统一采购了打印复印一体机、摄像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扫描仪、对讲机、远红外线测距仪、移动硬盘、数码相机储存卡等相关设备。同时,对一线普查队员田野调查下发了补助经费,每人每天20元。
(三)普查队伍组建落实到位。为全面做好我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我县专门抽调了县图书馆4人组成了依安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队,对全体队员进行了专门业务培训,并参加全市文物普查 2
业务培训,认真学习文物普查知识,熟悉普查设备,了解和掌握我县地形地貌,采取普查、学习、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于2008年9月份,开始实地普查工作。普查过程中,在市站老师的指导下,有效攻克了软件应用方面的难题,GPS数据、图纸、照片等技术资料的编制、导入和储存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基本克服了队员年龄偏高、知识老化、接受新事物慢这一困难,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四)普查宣传工作落实到位。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文物普查宣传活动,在社会上营造一个大家关心支持和参与文物普查工作的良好氛围。借助广播电视媒体,在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播放宣传口号。在县城主要街道、乡村悬挂宣传横额、张贴宣传标语。还利用网络宣传平台,发布文物普查最新动态,让大家了解最新的文物普查信息。通过大力宣传、广泛动员,使文物普查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五)普查工作成效到位。2008年,为实现“年内完成对原有的文物保护遗址全面复查,对三分之一的行政区域进行田野文物调查”目标,我县采取节假日不休息的办法,全力以赴开展普查。数据采集利用GPS导航仪、数码相机等设备与手工测量相结合,复查核对每一项数据,通过调查与走访相结合,详细了解周边环境。田野文物调查采取带着文物标本,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访问、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当地土建工程及农田耕作时的文物线索,并对 3
以前遗留下来的水利工程设施、自然河流形成的水打沟、靠近水源的朝阳高坡、漫岗及有关地块进行了实地踏查,在封冻前圆满完成了既定目标。一是复查不可移动文物遗址。对我县烈士陵园等11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进行了全面复查,占应复查遗址的100%,每处遗址都编制了《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电子表格和纸质表格各一套,共计400多页,拍摄数码照片2000多张,绘制图纸60余份。二是普查三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通过详细勘察,新发现了我县红星乡互助村1屯日军碉堡、业余疗养所、三兴镇烈士墓3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并编制了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日军碉堡和业余疗养所遗址的《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的电子版表格与纸质表格已填写完毕,三兴镇烈士墓《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正在填写中。同时,在太东乡太北村2屯复查时,发现陶片15块,陶片所在地能否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遗址,有待上级文物主管部门专家前来鉴定。三是普查田野文物。截止2009年7月20日,已对全县15个乡镇,148个行政村及依安农场、淀粉厂老工业区、火车站、依安制粉厂、黑龙酒业、依安镇西南街老城区等单位或地域进行了田野文物调查,占应调查的100%,并对太东乡永进辽金遗址、太北辽金古墓葬遗址的周边地区进行了复查,形成《依安县第三次文物普查田野文物调查材料》21份。
二、存在问题和困难
当前,我县文物普查工作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力量薄弱 4
和资金紧缺等诸多困难。从这次普查队人员组成来看,懂古建筑知识专业人员紧缺,特别是既熟悉田野调查,又懂电脑操作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紧缺。在一定程序上影响了普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这些问题丞待解决。
三、下步打算
一是文物普查工作结束后,将结合我县实际,迅速制订文物普查实施计划,对各乡镇新发现复查不可移动文物全面展开调查工作,对每一个文物点逐一进行调查登记,保证普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抽调业务骨干,聘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或大学生,充实一线普查队伍。三是关心一线文物普查队员,解决好一线普查队员的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一线普查队员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四是加快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进度,在已经完成90%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普查视野,突出普查特色,超额完成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任务,为明年的普查工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