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代中见“最美”
时代中见“最美”,“最美”中见菩提
资料来源:佛教在线 作者: 佛教在线 时间: 2012-06-1
56月4日,杭州阳光微弱,天空不时飘雨。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让杭州全城为之悲伤,因为“最美司机 ”吴斌在这一天出殡,上万市民自发来到他生前居住的社区,含泪送别英雄。在网络上,数百万网民也为他点亮“蜡烛”,照亮天堂之路。
杭州长运客运公司员工吴斌,日前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其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却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8岁。“最美”折射心灵需求
近两年,在媒体上出现了许多最美,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婆婆”陈贤妹,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这些最美的桂冠,不仅是媒体对他们的赞誉,更是每一位公众从内心深处对他们的敬仰和向往。这种美是一种心灵之美,在当今各种“美”充斥的媒体世界,这种心灵之美像一道清风吹入了人们的内心,像春雨一样滋润了人们的心田,让人们不由自主去关注她、赞美她,还要以实际行动去保护她、传播她,甚至学习她。
据说在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遗体送别仪式上,有上万名市民自发前去为他送别,很多市民手捧鲜花,拉起横幅,挥泪齐喊“吴斌,一路走好!”还有很多市民自发地当起志愿者,维持交通秩序。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在网上缅怀他、追悼他。
一个城送一个人,这样大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因为一人一事,更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老人倒地无人扶、小悦悦事件、食品安全„„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件,让人们感到社会越来越冷漠、麻木,面对跌在马路边的老人,“扶”还是“不扶”?面对车祸中的受害者,“救人”还是“围观”?这些本来显而易见的答案如今反而变得不确定,很多人发出道德滑坡、信仰沦丧的感叹,心中充满着不安、惶恐、困惑,甚至愤怒。
而社会环境只是一个方面,因为缺乏精神寄托,我们的内心也常常会感到不安和空虚。日常生活中接触的人、事环境,一些扭曲的价值观大行其道、自己面对事物时所起的心念,还有生存压力、精神焦虑、心理失衡„„都常常带着负面的能量,当这些能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让心灵越来越枯萎,生命力也越来越减弱,“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这一上世纪80年代青年人的呼声,到现在依然响彻耳畔。
而这些最美的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道德风气提升的希望,并且获得一种强大的正向精神力量,让内心感到安定、温暖、祥和、快乐。所以人们对“最美”的追求,实际凸显的是一种对美德的向往,更是一种对心灵品质提升的需求。
所以除了缅怀、追思这些最美的人之外,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真、善、美在当今的社会,甚至我们的生活中,都如此稀缺?是我们一叶障目看不到?还是真的越来越少?——我们是时候该为自己的心灵做点什么了。
平时,我们总是步履匆匆地追逐着成功、财富、名誉、地位„„而心灵的需求,却和这些无关。善是一种心灵的修行,她让心灵逐渐变得丰盈美好,而善离我们又是那么近,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什么职业,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甚至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到。如我们可以从最美司机吴斌身上学到,尊敬、热爱自己的职业,对生命有一份尊重和敬畏。而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常回家陪伴父母,对周围的人多一些关怀和理解,对陌生人怀着一份善意和尊重,学会宽容和谅解,懂得感恩和惜福,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诚意、多一些厚道、多一些勇敢„„
而当面对那些丑恶事情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善良,以善念、善语、善行来代替抱怨、指责、谩骂。佛教提倡“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不仅是对行为的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对心的保护和滋养,一种对福慧资粮的培养。当然,当人人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时候,这个社会的风气自然也会好转。
而从更进一步讲,我们要给心灵安一个家。人们往往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闪现出内心深处的善性之光,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佛性。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时曾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佛教的宗旨,就是要唤醒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沉睡的“佛性”,使人们获得一种觉悟的生命,充实的生命,自在的生命。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佛、修行,破除贪嗔痴慢,淡泊名利权势,参悟人生真谛,进而让心灵获得更深的平静,让生命力更加旺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得慈悲,才能懂得真正的善。
很多人都在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佛教有句话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要让这个世界好起来,我们应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从一个善念、一句善语、一次善行做起。
媒体观点:
·新华网评《“最美司机”之“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也许一辈子都成不了“英雄”,但是,只要心怀感恩、心装善念,在未来的日子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中国青年报《徐百柯:悼念“最美司机” 汇聚向上力量》我们抱怨社会散漫,抱怨人心不古,抱怨精神萎靡,甚至抱怨信仰不存。然而,除了抱怨,我们总该做点什么。迂远空疏的暂且不论,从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岗位做起,怎样?从内心生长出对职业、对责任的一丝虔敬做起,如何?
·中国文明网:《“最美司机” 社会稀缺的“富矿”》吴斌体现的正是普通劳动者人格的健康和对劳动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是现在我们社会所缺少的,他是社会的一个稀缺“富矿”,值得去赞扬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的真善美,孝敬父母是一种美、爱护妻儿是一种美、见义勇为是一种美、热爱职业也是一种美。而将这些“美”作为平常生活最基本的元素,这才是社会最需要的核心价值观。·中国钢材网:《“最美司机” 你美了美了美了》:我们需要更多的信心与信任,别让这个社会走向恶性的死循环:因为看到一些帮助别人反遭讹诈的事情就收起自己一颗善心,再也不“犯傻”,最终导致大家都当局外人,社会越来越冷漠。人心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像“最美司机”吴斌这样的人我们身边也许就有,我们都应该带着对他的悼念和感怀,对别人,对社会多一些信心。
网友观点
·李向平教授:由于良好的职业道德,承当了社会责任。现在应当提倡职业道德,对职业有信仰的人,才会有社会责任。中国传统曾经有行业神崇拜,这对职业道德的建设应当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这两天我都在关注这个消息,每一次看都热泪盈眶,一次次心灵被震撼。
·网友“Mockingbird”:看到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而现在的我们没有信仰,世界观模糊,内心其实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感动,让我们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得到慰藉,懂得珍惜,找到方向。
·网友高智商的hd:作为一个平凡的客车司机,在危机关头,把乘客的安危置于第一位,凭着顽强的毅力做好所有的安全措施,在生命的尽头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职业操守!在这个道德日益沦丧、人心麻木的现代社会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责任,还有一个普通人闪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编辑:王馨玉
第二篇:从“最美”中见菩提
从“最美”中见菩提
2012年06月06日 14:45:00 佛教在线
视点:
6月4日,杭州阳光微弱,天空不时飘雨。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子,却让杭州全城为之悲伤,因为“最美司机 ”吴斌在这一天出殡,上万市民自发来到他生前居住的社区,含泪送别英雄。在网络上,数百万网民也为 他点亮“蜡烛”,照亮天堂之路。
杭州长运客运公司员工吴斌,日前驾驶客车从无锡返杭途中,突然有一块铁块从空中飞落,击碎车辆前挡风玻璃砸向其腹部和手臂。面对肝脏破裂及肋骨多处骨折,危急关头,吴斌强忍剧痛,换挡刹车将车缓缓停好,拉上手刹、开启双跳灯,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完成一系列完整的安全停车措施,确保了24名旅客安然无恙,而他自己却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8岁。
进入详细报道>> 观点:
“最美”折射心灵需求
近两年,在媒体上出现了许多最美,从“最美妈妈”吴菊萍到“最美婆婆”陈贤妹,从“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到“最美司机”吴斌„„这些最美的桂冠,不仅是媒体对他们的赞誉,更是每一位公众从内心深处对他们的敬仰和向往。这种美是一种心灵之美,在当今各种“美”充斥的媒体世界,这种心灵之美像一道清风吹入了人们的内心,像春雨一样滋润了人们的心田,让人们不由自主去关注她、赞美她,还要以实际行动去保护她、传播她,甚至学习她。
据说在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遗体送别仪式上,有上万名市民自发前去为他送别,很多市民手捧鲜花,拉起横幅,挥泪齐喊“吴斌,一路走好!”还有很多市民自发地当起志愿者,维持交通秩序。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在网上缅怀他、追悼他。
一个城送一个人,这样大的影响力,不仅仅是因为一人一事,更与目前的社会环境有着极大的关系。老人 倒地无人扶、小悦悦事件、食品安全„„一系列触目惊心的事件,让人们感到社会越来越冷漠、麻木,面 对跌在马路边的老人,“扶”还是“不扶”?面对车祸中的受害者,“救人”还是“围观”?这些本来显而易见的答案如今反而变得不确定,很多人发出道德滑坡、信仰沦丧的感叹,心中充满着不安、惶恐、困惑,甚至愤怒。
而社会环境只是一个方面,因为缺乏精神寄托,我们的内心也常常会感到不安和空虚。日常生活中接触的 人、事环境,一些扭曲的价值观大行其道、自己面对事物时所起的心念,还有生存压力、精神焦虑、心理失衡„„都常常带着负面的能量,当这些能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让心灵越来越枯萎,生命力也越来越减弱,“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这一上世纪80年代青年人的呼声,到现在依然响彻耳畔。
而这些最美的人不仅让我们看到了道德风气提升的希望,并且获得一种强大的正向精神力量,让内心感到安定、温暖、祥和、快乐。所以人们对“最美”的追求,实际凸显的是一种对美德的向往,更是一种对心灵品质提升的需求。
所以除了缅怀、追思这些最美的人之外,我们应该反思,为什么真、善、美在当今的社会,甚至我们的生活中,都如此稀缺?是我们一叶障目看不到?还是真的越来越少?——我们是时候该为自己的心灵做点什么了。
平时,我们总是步履匆匆地追逐着成功、财富、名誉、地位„„而心灵的需求,却和这些无关。
善是一种心灵的修行,她让心灵逐渐变得丰盈美好,而善离我们又是那么近,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什么职业,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有着怎样的社会地位,甚至任何时刻、任何地方,都可以做到。如我们可以从最美司机吴斌身上学到,尊敬、热爱自己的职业,对生命有一份尊重和敬畏。而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可以常回家陪伴父母,对周围的人多一些关怀和理解,对陌生人怀着一份善意和尊重,学会宽容和谅解,懂得感恩和惜福,多一些微笑,多一些诚意、多一些厚道、多一些勇敢„„ 而当面对那些丑恶事情的时候,我们依然可以保持善良,以善念、善语、善行来代替抱怨、指责、谩骂。佛教提倡“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这不仅是对行为的一种规范,更是一种对心的保护和滋养,一种对福慧资粮的培养。当然,当人人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时候,这个社会的风气自然也会好转。
而从更进一步讲,我们要给心灵安一个家。人们往往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闪现出内心深处的善性之光,放下对自我的执着,这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本自具足佛性。释迦牟尼佛在成道之时曾说:“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佛教的宗旨,就是要唤醒隐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沉睡的“佛性”,使人们获得一种觉悟的生命,充实的生命,自在的生命。所以,我们要通过学佛、修行,破除贪嗔痴慢,淡泊名利权势,参悟人生真谛,进而让心灵获得更深的平静,让生命力更加旺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得慈悲,才能懂得真正的善。
很多人都在问:这个世界会好吗?佛教有句话为: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所以,要让这个世界好起来,我们应从自己做起,从当下做起,从内心做起,从一个善念、一句善语、一次善行做起。(文:晏如)
媒体观点:
·新华网评《“最美司机”之“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们也许一辈子都成不了“英雄”,但是,只要心怀感恩、心装善念,在未来的日子里、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中国青年报《徐百柯:悼念“最美司机” 汇聚向上力量》我们抱怨社会散漫,抱怨人心不古,抱怨精神萎靡,甚至抱怨信仰不存。然而,除了抱怨,我们总该做点什么。迂远空疏的暂且不论,从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岗位做起,怎样?从内心生长出对职业、对责任的一丝虔敬做起,如何?
·中国文明网:《“最美司机” 社会稀缺的“富矿”》吴斌体现的正是普通劳动者人格的健康和对劳动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是现在我们社会所缺少的,他是社会的一个稀缺“富矿”,值得去赞扬和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的真善美,孝敬父母是一种美、爱护妻儿是一种美、见义勇为是一种美、热爱职业也是一种美。而将这些“美”作为平常生活最基本的元素,这才是社会最需要的核心价值观。
·中国钢材网:《“最美司机” 你美了美了美了》:我们需要更多的信心与信任,别让这个社会走向恶性的死循环:因为看到一些帮助别人反遭讹诈的事情就收起自己一颗善心,再也不“犯傻”,最终导致大家都当局外人,社会越来越冷漠。人心没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像“最美司机”吴斌这样的人我们身边也许就有,我们都应该带着对他的悼念和感怀对别人,对社会多一些信心。
网友观点
·李向平教授:由于良好的职业道德,承当了社会责任。现在应当提倡职业道德,对职业有信仰的人,才会有社会责任。中国传统曾经有行业神崇拜,这对职业道德的建设应当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这两天我都在关注这个消息,每一次看都热泪盈眶,一次次心灵被震撼。
·网友“Mockingbird”:看到最美司机吴斌的事迹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而现在的我们没有信仰,世界观模糊,内心其实最需要的就是这种感动,让我们在这个平凡的世界得到慰藉,懂得珍惜,找到方向。
·网友高智商的hd:作为一个平凡的客车司机,在危机关头,把乘客的安危置于第一位,凭着顽强的毅力做好所有的安全措施,在生命的尽头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职业操守!在这个道德日益沦丧,人心麻木的现代社会给了我们重重的一击,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责任,还有一个普通人闪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第三篇:最美浙江人时代楷模(范文模版)
“最美浙江人时代楷模”永做社会和谐“守护神
最一线、最真实、最感动、敬业楷模
——记清正廉洁好公仆一心为民铸忠魂的全国二级英雄模范吴强忠
摘要: 在浙江丽水庆元山区、人们传颂着一位敬业奉献楷模、他是退而不休的基层司法所长的感人故事:三十九年如一日,特别值得大家关注是;他肾移植后的二十五年里,五加
二、白加黑,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危难的紧急关头,他挺身而出,奋不顾身!他就是原庆元县城区中心司法所所长吴强忠。自1990年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来,他牢记使命,扎根基层,凭着一双飞毛腿、一张婆婆嘴.奔波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线。
人物名片
吴强忠、男、浙江庆元人1954年2月出生、1976年2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法律本科、原任浙江省庆元县城区中心司法所所长、2014年4月份退休后仍担负化解城区中心的棘手疑难矛盾纠纷及处理棘手信访件,特别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是:他二十五年与病魔顽强抗争,克服了肾移植手术后的巨大疾苦,承受着终身服药巨大的经济压力,一辈子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25年来他用最美的心灵走进百姓千家万户、用最美的真心体察民情、用最美的微笑直对困难、用最美的耐心化解僵局、用最美的真诚打动百姓。他风雨无阻、晴天一身尘、雨天一身泥、为民主持公道、用辛勤的汗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由于他的工作成绩突出,得到了领导和人民的充分肯定、他先后获得了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二级英模、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满意司法员、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全国百名感动中国人物、荣立个人一等功、中国好人、浙江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浙江省优秀人民调解员、浙江省十大优秀司法所长等80多项荣誉、2007--2013年连续七年考核为优秀公务员。他的先进事迹也曾被人民网、新华网、共产党员网、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在线、中国干部网、浙江日报、丽水日报、浙江在线、平安浙江网、浙江文明网等多家国内知名网站和报纸刊登、转载。凸显出他是一位 “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人生核心价值观道德楷模。
【无论严冬酷暑、刮风下雨、还是逢年过节、黑灯瞎火有百姓诉求他总是随叫随到化解平
息纠纷】
在我们众人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终身服药、药灌不离身、承受着半年工资垫付药费、身带重病奋战维稳一线25载、用他那棵最美的心灵化解了2790余件棘手的疑难矛盾纠纷、避免了民转刑案件210多起、为政府出庭应诉上百起、接待信访、代访6120余件,提供法律法规的咨询服务27980余人次、挽回经济损失无法预计。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基层需要这样扎根农村的“守护神”。他来自最基层一线、却以最真实的事迹感动全国——他就是全国二级英雄模范、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全国人民满意司法员、全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中国好人、浙江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一等功臣、原浙江省庆元县城区中心司法所所长吴强忠。吴强忠同志用一名党员的身份,用生命践行“三严三实” 忠诚清廉担当、心系百姓解难事 忠诚清廉担当 负重前行、棒棒精神、演绎着他的敬业奉献精彩人生。“我是共产党员、中国好人、退而不休能为民解困永远是我的天职,最苦最累也值得,人民高兴我就快乐。”
(图片右四吴强忠)铁肩担责树正义 一心为民铸忠诚
“精彩人生最美现象”弘扬了吴强忠爱岗敬业的责任意识。岗位、敬业与责任,是践行了为人民服务与实现人生价值有机统一的伦理要求。吴强忠不求惊天动地,但求问心无愧,“不求人生惊天地,只求纷争不再起” 他1998年总结运用的民调七字法“快、敢、稳、紧、深、细、访”,被司法部、浙江省政法委、省司法厅推广借鉴。今年在推行大调解、大排查中他又总结出了“六心” “六善”调解法。〈“六心” “六善”调解法〉己被丽水市政法专辑刊登。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展现了敬业责任的职业素养,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责任意识的伟大。他这种感召力植根于我们对社会最平凡的感动,他践行自己职业价值时用一份质朴的美德与忠心、爱心和热心去关爱着每一个受委屈的人,维护着社会的每一个公平与正义、39年如一日的他、时刻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工作首位,他的道德情操被人民群众认同,他树立了职业的威信,他彰显了为民的点点滴滴,细枝末节、也为退休队伍树立了榜样。他说:“共产党员没有退休一说,应是生命不息,为民服务不止、谁的心中装着老百姓,老百姓的心中自然拥有他的位置”!他为了社会和谐跋涉在一条条崎岖坎坷的乡间羊肠小道上;踏遍了辖区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他还是一个肾移值术后二十五年的病人,他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调解员,退休干部,他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他立足调解本职、无私奉献、艰苦拼搏、经得起实践、时间的检验,他的一生以言行和热血来谱写人生历史永恒的主题,他用一份质朴的忠心、热心、耐心去关爱着每一个受委屈的人,维护着社会的每一个公平与正义,他真情奉献为党国分优为人民解难,赢得了群众的一片赞扬之声。
“退而不休最美现象”退休,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个避不开的词汇。但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个真实的共产党员退而不休,干了一辈子奉献一辈子总是不言苦,践行“三严三实”用夕阳的余晖谱写共产党员本色永不变的动人赞歌;三十九载光荣退休的吴强忠说:“退而不休忙民调 最苦最累也值得,人民高兴我就快乐”!他是个患尿毒症肾移植术后的病人,他的生命在与时间赛跑,他说: “只要我生命不息、就会珍惜每一天,因我的生命是多彩多姿的„„”。这种生命的信仰力量迸发出耀眼的火花,激励着无数平常人,更净化了万千人的心灵,为百姓谋福利,不愧为人民群众退而不休好干部,共产党员的好楷模,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吴强忠同志用一名党员的身份,演绎着他的精彩人生。
没退休前的浙江庆元县城区中心司法所是一个大所,下辖二个街道、53个行政村、8个社区,72800多常住人口,2万多流动人口。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矛盾纠纷的集聚地,其维稳工作的难度和繁重可想而知,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干部的素质好与坏,会干不会干事一目了然,像吴强忠同志为什么在群众心目中威信这么高呢?他39年如一日的365天是以白加黑、五加二奋战最基层维稳调解一线。为民主持公道情系百姓成为群众合法权益的“守护神”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平凡善举偶然为之,人人都能做到,或许算不了什么,但难就难在始终保持着奉献的姿势,始终维持着炽热的情怀,始终坚持无私的理念,任风霜雪月的洗礼,却依然保持着韧性。虽说他己退休了但若没有坚定理想信念,道德境界,高尚的情操,没有奉献的情怀,没有无私的大爱,就难以有这经年累月的执著坚守。这坚守,向我们反复例证着他的义务付出,不是一时新鲜好玩,更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这坚守,更向我们反复诉说他不在乎名利、不图回报的无私奉献,既熔铸大爱,更尽显担当;近几年来庆元县迎来了重大建设项目在“旧城改造、高速公路、工业园区、二中迁建、220变电所、香菇市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项目中,吴强忠同志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加班加点走街串巷、挨家挨户的了解民情、宣传政策、做思想工作,出色的完成了拆迁户因房屋产权、土地权属、遗产分配等引发多起产权纠纷和政策处理案件,出色的完成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同时还帮助一些部门单位解决不了的一些棘手问题。
2004年,庆元县松源镇会溪村坑头二队坐落在东山耕地被县工业园区征用,由于各种原因,280余万元征地款无法着落分配到户,县政府曾成立工作组进驻该队五个余月也没结果,该遗留6年之久的分配成了难以解决的积案。于是,原镇党委研究决定把这一最棘手遗留案件交由吴强忠负责,他不分白天黑夜走村入户做工作,摸排相关情况,并进行召集征地户、未征地户、新人口增较大户,队委会等数23次会,分析了具体情况,摸清了底细,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工作方法感动了农户们,同时起草了解决的方案。2010年7月在原镇政府五楼会议室召开41户户主会议,71%以上的户主表示赞成并在决议上签了字,最终,妥善处理了这起遗留6年余的土地征地款纠纷案件。
各有利益诉求,纷争在所难免,他们是公民社会的一群人。互不相让,剑拔弩张之时,他来了。他是谁?在传统社会,他是老娘舅和事佬;在现代社会,他是锦心绣口,春风化雨的司法退休干部!经他处理的案件很多都成为了维稳调解战线上的成功案例,供同行学习借鉴。他化解上百起非正常死亡案件、四十余起医患纠纷、制止化解群体性事件六十余起、征地拆迁、五水共治上百起„„;如2010年,王某等33名原告错菌案件向县人民法院提起“损害赔偿纠纷一案” 法院受理18个月后没结果,为此领导叫吴强忠出面调解,吴强忠用了半个月时间,从调查取证、做工作、拿方案等等,最终将该棘手案妥善的圆满调解好。舍己为公成为清正廉洁的“好公仆”
自从老吴干维稳工作那天起,他就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法律法规,虚心向群众求教风情民俗。每次办案、调解纠纷,他都要亲自仔细勘察纠纷现场、琢磨制订处理化解方法;每办完一件案子,认真总结经验与教训。为了做好基层的稳定工作,为了使自己有足够的能力挑重担、打硬仗,他白天干工作,晚上刻苦钻研法律,如饥似渴地积累知识,他依法公正处理纠纷,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誉,并积累了大量的调解技巧。
吴强忠从事综治、信访、司法行政、调解、维稳重任工作25年来,挺身而出敢于面对困难、善于用真心耐心去感化群众、以“六心”换民心。“受理纠纷要热心,说服教育要耐心,排忧解难要真心,矛盾调解要细心,评判是非要公心,严把廉洁心”。
他始终还是无法放下为之奋斗一生的基层调解事业,在面对亲戚、家人、朋友的不理解和责备,吴强忠说:“老百姓的事就是我的事,如小事化解不及时,就能酿出大案来。再说群众信任我,虽己退休但解决矛盾纠纷还是我的本行与天职,不把矛盾纠纷解决好,我的心里总是不踏实,坐立都不安!当今社会调解工作凸显重要呀”;廉洁奉公更是吴强忠带给大家的鲜明印象;他坚持做到心不动、眼不红、手不伸,从不拿当事人一分钱、一包烟、一瓶酒、一餐饭,用他的话说,“百姓这样信任咱,咱要问心无愧”。正是这样的公生明、廉生威,使他做人更有底气,他的公信力得到众人的佩服。
实干兴邦竭尽全力做党委政府的“左右手”
家,人人皆有。有人整天为“小家”忙碌;而有人却时时刻刻为“大家”操劳。吴强忠深怀着为民分忧之心,常思着为民服务之举,恪守着为民尽责之道,用自己的亲和、爱心和辛劳化干戈为玉帛,用真情赢得群众的信任。调解纠纷甘当“黑脸和事老”,新闻主角如今退休了,却仍在为别人“说和”、“吴强忠式”的中国好人成为“最美风景”,2013年他又获得“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殊荣。有人问老吴,退休了不好好养身体,整天两头忙,到底图个啥?他坚定地回答:“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百姓的安乐”!去年4月,市卫生局要成立“丽水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老吴有感于近年来医疗纠纷增多,就决定把自己的这一手调解的能耐再多发挥上几年。他像所有应考者一样,通过笔考、面试、体检,成为了丽水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可等待老吴的,还是一个空架子,没有办公室,没有操作流程,通过老吴的努力下丽水医调会正常运行的平台已基本完成,老吴一手设置医调会从“申请、立案、受理、登记到回访”等十八种规范性表格,还有各种工作规范流程,编印成册“丽水市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指南”。八个月还没到,吴强忠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用情理与法理成功调处22起医患纠纷,制止平息了多起医闹事件,为丽水市医患和谐打下了扎实基础,得到市领导及患者们的一直好评。
因庆元县重大建设项目“旧城改造、高速公路、工业园区、二中迁建、变电所、香菇市场、高铁”等项目建设中濛洲街道是主战场、征地、政策处理等矛盾纠纷的集聚地,为此原退休单位的濛洲街道又邀请吴强忠同志回原街道,于是2015年1月份他又返回原街道仍担起濛洲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一职,并专负责处理信访疑难杂症案件和调解各类疑难矛盾纠纷重任,吴强忠同志常说:“人不伤心不落泪,民无委屈不诉求,群众利益无小事”,是的;如没有一个群众诉求的绿色通道,就会制发更多的不稳定因素。为民,是吴强忠急民所急、忧民之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排忧解难甘为民;务实,是吴强忠三十八载夜以继日坚守的本质特征;清廉,是吴强忠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做人的基本准则。凡接受过吴强忠调解的人,都对吴强忠的人格充满了敬佩。人们对老吴最中肯定的评价是:“一个好党员”“包青天”。
吴强忠平时工作看得出关键时候站得出危急关头豁得出是一名久经考验的优秀党员干部。像吴强忠这样的“中国好人”,媒体应向社会传递更多这样的正能量,引导社会道德风尚,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为基层退休党员干部队伍树立真正的榜样,吴强忠这个名字应己并不陌生、他己被这个时代记住,被党和百姓记住。
吴强忠在全市各县(区)作了十一场事迹报告
给力为“中国好人”点赞、推荐、弘扬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期,矛盾纠纷易发多发,如果不及时化解,容易转化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给社会稳定造成重大影响。面对新形势、新期待、新要求,必须进一步发挥好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为什么有些领导干部不敢直面矛盾,遇到矛盾绕道走,甚至回避和掩盖矛盾,缺乏敢于担当精神,结果使矛盾堆成山,成为难啃的硬骨头,错失了解决矛盾的机遇。关健是心中有没党和人民,缺少真理和人格的力量,缺少信仰、不敢担当,怕得罪人,为此;我们的党应高度重视对“德”的提高,践行“三严三实”做忠诚、清廉、担当的共产党员就应像浙江庆元吴强忠同志敢于担当,善于面对的工作风格,才能经得起百姓认同,才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才能赢得公信力。
如不真实的“典型”被颂扬时,受众就会出现一种疲倦心理,甚至会质疑,甚而引起反感,从而影响典型的树立。典型报道要赢得今天的受众,“典型”必保证凸出一个“实”字。就像浙江庆元吴强忠这样真实的“典型”才有生命力,才有正大光明、才能赢得百姓的认可、才能经得起历史时间的检验,宣传这样的真人真事典型人物才有独特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产生共鸣;媒体更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原则,深入了解“典型”工作、生活、真实事迹、不能由某某单位上报就大力宣传,因有的单位及媒体利用“关系”去拼命包装,其目的就是有图可入“升迁”等,但也落马了不少,给党和政府损坏了形象,给媒体自身也涂黑,为此;不真实的典型宣传万万行不得。推选像吴强忠同志这样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一生用生命铸就社会和谐的、在平凡中体现特殊的“典型”先进人物为全国敬业奉献候选人是当之无愧,他默默干了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图个什么呢?„„;他用夕阳的余晖谱写着动人的赞歌,他退而不休用生命诠释调解本色是为了社会更加和谐,百姓更加安宁;他的真实“故事”催人奋进!他的一生足迹实在让众人可亲、可敬、可信、可学、他对党对人民的忠诚、清廉、担当动人情节、催人泪下、令人崇敬!他的一生交出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精彩答卷。
标签: 推荐 敬业 奉献 模范
第四篇:平凡中见伟大
平凡中见伟大
——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有感
近日,学校组织学习“吴邵萍老师先进事迹”,感悟她那平凡中见伟大的高尚品德。说起来,我当老师也有快12个年头了。生活中,我不断感受到周围人们对教师这个行业的向往以及尊敬。我常常在想,究竟是什么让教师这个职业受人尊敬、令人感动呢?是对工作一丝不苟的劲头?是对教学不懈钻研的激情?学习了吴邵萍老师的先进事迹后,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我们对孩子、对学生最朴素的爱。正是这份持久的爱,才能换来心与心的贴近,才能支撑起所有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不渝。
吴邵萍,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附属幼儿园园长。27年,她用爱浇灌着幼教苗圃,用爱支撑起幼教事业。
也许我穷极一生也不能达到吴邵萍老师那样的境界,但是人生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一个人的身份地位和已取得的成就的大小,而在于你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所以我可以学习她那无私奉献的师魂精神;学习她那关爱学生胜过自己子女的崇高品格;学习她那潜心钻研的永恒的追求精神;学习她那真正做到了工作即事业的的高尚情怀。
我做不了专家,但我可以做一个有追求、有理想、有进步的“操作工”,因为我至少还有爱。我可以尽量发挥自己已有的能力;努力学习必须有的能力;争取获得更高层次的能力,从而丰富自己的教育人生,为自己的工作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写在论文里的话。一个教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一个教师,唯有心里时刻装着学生,学生的心里才能有你这个老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师一定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告诉学生,老师对他们是非常关怀的,老师是爱他们的。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是爱的使者,因为“爱”,学生的成就和幸福成为了自己的收获;因为“爱”,昔日的学生成为了今天的朋友。顾严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是人民教师,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更加应该“铁肩担道义”。有了这样的认识自然就会忠诚于教
育事业,自然也就会“笑脸看儿童”,对于学生的爱也就有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会是只表现于职业化的僵硬的笑脸。
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源于教育责任,对于学生的爱也是为了完成教育责任。没有责任的担当,爱就会只是形式化的,虚假的;同时,没有爱的真诚,责任也就不可能真正的落实,教育任务也不可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教育必须是爱与责任的完美结合。
总之,让我们学习吴邵萍老师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品德,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第五篇:平凡中见伟大
平凡中见伟大
——记株洲县南阳桥乡南岸中心小学刘立飞
刘立飞,女,1964年生,1986年9月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小学高级教师。先后在在太湖(1986.9-1997.7)、仙井(1997.8-2002.7)、南阳桥乡任教。2002年下学期调入至今在南阳桥乡南岸中心小学工作。
刘立飞老师从教几十年,一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勤勉正直,乐于奉献,在我们学校,年纪最大;来校路途最远,要转几趟车,不管是寒暑春秋,却总是来得最早,几十年如一日,从不迟到、早退,从不把困难交给学校;她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曾多次获县、市、省奖,先后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优秀指导老师”;在2004年获市“优秀教师”(记三等功),是一位值得赞扬的好老师。
教学思变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它既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和手段。只有勇于探索,才能课越上越好,教学质量愈来愈高”。刘立飞深有感触地这样说过。于是乎:在教学上,她能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程序,认真备课、讲课,使教学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特点,探讨线索导学法。采纳“读读、议议、讲讲、练练” 八字教学法,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分析综合能力。教得轻松,学得活泼,课堂气氛活跃,知识性,趣味性强,富有吸引力。勤于思变,总结出了一套四步复习1
法,一堂课分“导、议、竞、练” 四个环节。这方法的运用,一改复习课的“满堂灌”和“填鸭式”,获得了理想的效果。她所任教过的班学习兴趣浓厚,班风班纪好,考试成绩名列前茅。
爱生如子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刘立飞虽然不是神,但她却把爱学生当做教师生涯的起点,把关心学生作为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必修课。她所任教的班级内,经常会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与关心。
曾记得:1988年,她任教三年级,当时班里有一名叫颜玉的男孩,他上课纪律松懈,课下性格怪癖,与同学极不和群,而且爱与同学打架。他的这种行为无疑引起了细心的刘老师的注意,为了 “对阵下药”,她及时对他进行了一次家访。
在家访中她了解到:颜玉这种性格形成的原因原来与他的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他从小就没有妈妈,与爸爸相依为命,由于家庭条件困难的原因,爸爸经常外出打工,只留下这么小的孩子,独自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刘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心疼了:原来因为缺少母爱,颜玉才形成了这种性格。心想:唯有母爱的呵护,才能让这棵幼苗健康茁壮的成长,唯有母爱的滋润,才能抚慰孩子心中的不平,弥补孩子心中的缺憾。暗下决心:在以后的日子里,一定刻意的去关照这个孩子。她向其他同学讲他如何的聪明能干、如何的懂事孝顺,树立他在同学们心中的形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颜玉犯错的次数越来越少,性格变得越来
越开朗,和同学相处的也越来越好。尤其是他把老师当成了妈妈一样的知心人。他的爸爸更是充满感激,逢人必夸刘老师。正是因为这件事,学生和家长对刘老师好评如潮,更是信任和拥护。
又曾记得:他曾任教的班里有一个可谓是别人眼中的“坏孩子”的学生。他父母离异,缺少关爱,家庭的不幸,使这个孩子比较偏激,经常说脏话,看谁不顺眼就寻衅打架。如果不想办法感化他,孩子有可能走上歧途,那样就会耽误孩子一生。当她知道孩子缺少亲情,于是在每次找他谈话的时候,就有意识地拉拉他的手,或者抚摸他的头,或者从家里带来好吃的给他,见到他的衣服撕破给他缝好,发现他的闪光之处及时表扬。他在劳动的时候从不偷懒、不怕脏、不怕累,而且干活有窍门,抓住他这一闪光点,她及时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以后劳动的时候,他更积极了。她以此为契机,鼓励他说:“劳动时你那么出色,别的困难也一定能克服。”老师的信任给了他改正错误的决心。不久他变了,变得令人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人就是当初的他!可以说是爱心和信任改变了他。
忘我工作
1991年,刘老师产假返岗,扔下了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婆婆,毅然回到了工作单位,因学校离家远,当时交通不方便,每个星期只能回家一趟。望着儿子嗷嗷待乳的样子,她心中有太多的不舍又无可奈何。
1997年,一个寒冬的夜晚,外面正下着大雨,儿子突然生病住院。天下那个母亲不心疼自己的儿女的,她得知后马上租车回家看望,可第二天又迅急返回了学校,照常上课。
自参加工作以来,她从没因私事缺过一节课。在同事的印象中她的身体非常好,人是吃五谷杂粮的,哪有不病不痛的,只是她强忍着,不到必不得已不说而已。去年,她的左眼长有一个小淋巴瘤,同事催她去医院检查,医生建议尽快做手术,她总是往后推,直到星期日才到医院做了切除手术。术后医生要求休息几天,一到星期一她又来到了学校,照常上班。由于伤口未愈合,动过手术的左眼上还蒙着纱布,不难想象,眼睛肯定非常难受。
特别是本学期,她因工作需要安排在幼儿园工作。期初招生开园工作非常紧张,家中丈夫却因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有一项检查,要做全身麻醉,需人照顾。按理作为一个妻子应该陪伴在丈夫身边。但孩子们离不开她,她更离不开孩子,在事业和家庭发生矛盾时,她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这是一次艰难的选择,她咬咬牙把丈夫交给了亲戚朋友照顾,自己依然默默地全身心的投入到幼儿园的工作中。早上很早就跟园车接幼儿入园,下午还跟车把幼儿一个个送回家。直到很晚才回到株洲的家中。遇到工作忙碌的时候,星期天还在学校加班布置教室。半个多月来,她默默地承受着劳累,家中的困难从未向组织提出过照顾,就连同事也不知道她的艰难。直到有一天,不经意的一次交流中,我们才知道了她家的境况,都为这样一位老师感叹不已!刘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为自家想得少,一心忘我工作的人。
爱的芬芳
刘老师走到哪里,就把爱撒到了哪里。她在幼儿园工作以来,和同事相处友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同事有困难,无论是工作上还是生活上她总是热心地予以帮助和关心;在工作中如有问题或困难,总是能以征求意见、商量的态度来处理事情,从不自尊自大。
对待幼儿如同朋友,“不要以为孩子小,看似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她)们什么都懂,只有你以朋友的方式关心她们,爱他们,她们也才会和你做朋友。”这是她在幼儿园工作以来经常说的一句话。她关心、呵护班里的每一位孩子,只要有哪一个孩子请假未来园,她总会主动地和家长联系,询问幼儿的情况,和家长交流孩子在园学习、生活的情况和状态,细心地做好每一位家长工作。能蹲下来和孩子们聊天,一起商量游戏的开展情境,尊重孩子人格,总能面带微笑的对待孩子们,深受班级孩子和家长的喜欢。在与幼儿的朝夕相处中,孩子们和她已经形成了像朋友间的依赖和信任。她在教学心得中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概:“孩子的心灵就像一把琴,只要拨动了他们的琴弦,必然会发出动听的音响,这其间的奥妙就在于教育者如何去拨动琴弦”!这正是她以实际行动对教育“爱”的事业最好的诠释!
结束语
其实像以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为家庭贫困的学子买文具、为身患重病的学生捐款,把生病的学生送去医院,把一个个迷失方向的孩子引向光明„„
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她把无限的爱与关心送给了每个学生。她像一枚红烛,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温暖和光
明;如一朵红莲,把美丽和馨香献给了周围的人;似一场甘露,滋润着校园里的一颗颗幼苗!
她虽没有什么英雄壮举,但凭着她的爱与执着,做好了教育工作中的每一件平凡事就是不平凡,真是平凡中足见伟大!不愧是“最美乡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