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利《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13:20: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赵永利《教育的智慧》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赵永利《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第一篇:赵永利《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赵永利

前不久读了《教育的智慧》这本书,收获匪浅。《教育的智慧》就如同一盏明灯,为我指明了方向。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教育的智慧》一书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认识,并对以后的教学工作充满了热情与信心。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这是书中的精典的语句,这些话激励着我,影响着我。正如书中林教授的看法,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不论是人类还是动物,都疼爱自己的孩子,母鸡为爱护小鸡而奋起,狗为护幼崽而狂吠,这些都是一种本能的反应;父爱和母爱虽然比动物对幼崽之爱要丰富和广阔得多,但就其本质来看,也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本能性行为。然而对学生之师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种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是爱;这种爱是神圣的爱,是一种促使学生成才的真情。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是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我们人民教师呢,如果能够长期地坚持这种师爱,我相信,我们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就一定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坚持一种信念:“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假如一个老师认为:“一个班级的学生中总是有好有坏,教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学生都教育成好学生。”那么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这位教师就很有可能慢慢放弃对班上学习不好、习惯不好的学生的教育。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一定不能武断的下定论:“我把你一碗清水看到底——你好不了啦”。这种判断是与教育效能感相悖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整个心灵献给学生并坚持一视同仁,将神圣的师爱均匀地撒向每一个学生,以感染他们、改变他们、教育他们、造就他们。“发展学生的智力与能力,应该从培养思维品质入手”“教师参加教育科研,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家庭教育的重点必须放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这些内容给了我很多启示,了解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传播知识的同时灵活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它的教育智慧是真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在阅读《教育的智慧》中,我还明白,教育需要智慧。智慧是什么呢?教育的智慧实际上是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又表现为一种人生的境界。作为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持续精进才能领悟到教育智慧的真谛,才能了达到灵魂工程师高远而旷达的人生境界。

那么如何才能增加一些智慧,使自己更向智慧型教师迈进呢?

1.勤奋出智慧。

只有勤奋,才能够出智慧。因为:“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我明白,自己不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那么就需要以勤奋来弥补。作为一名教师,要特别加强对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习和研究。教师唯有从古今中外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营养,增长知识,才能成为学者,成为能师,从而能够胜任自己的工作,教育好学生。

2.思索出智慧。

智慧是思索的结晶,教师的教育智慧即是教师对教育教学问题长期研究和不断思索的结果。教师如果能从研究的角度来从事教学工作,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就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地提炼新见解、新观点,从而全面地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教育智慧。

3.交流出智慧。

作为教师,只有多多交流,才能够增长智慧。因为教师的教学是单人单科放行的,教师的劳动在大部分时间里是个体性的。备课、上课、钻研教材、辅导、批改作业等等都是一种复杂的脑力劳动,要独立完成,但决不能因此而忽视教师之间的交流作用。交流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善于学习,善于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共同讨论,益处更多。为什么呢?首先,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讨论中别人新颖的观点、奇特的思路都能给人以启迪。其次,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讨论是思想的交换,在思想的碰撞之中能够产生灵感的火花,长期困扰个人的问题和疑惑往往能在讨论中迎刃而解。最后,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在讨论中,激烈的思想交锋能够快速有效地增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

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师智慧的表现则主要靠自身的品格和才学去影响学生。鲁迅先生因为藤野先生公正无私的精神和崇高宽广的胸怀而对先生非常敬仰。鲁迅每每念及

总有说不尽的感激。只有让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持久不息的学习热情,教育者的指挥之源才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这样的教师才是完美无缺的。

所以,在阅读中,我明白,智慧的特征是喜悦,是欢乐,是幸福。而充满智慧的人总是快乐和幸福的。而喜悦是智慧之花,幸福是智慧之果。追求智慧就是追求幸福,享受智慧就是享受幸福。智慧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有一种幸福生活,这主要表现在对知识教育和知识化生存的超越上。

书中提到,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那么世界上所有的老师就一定都是智者了么?我看不见得,至少我觉得自己就不是一个智者,只是一个比学生“多半桶水”的学习者。在我看来,智慧人人都有,当然有先天的因素,但是也有部分是由后天决定的。

教育制度的改革对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曾不断的探索、深思,但是闭门搞研究终究是不会有所突破的。

而通过阅读林崇德的《教育的智慧》一书,书中的这些精典话语,时时在我脑海中回荡,我也想把这些话读给我的朋友们。

总之,《教育的智慧》一书,是我明白了,智慧型教师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自身要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教育智慧,还要勤于学习,善于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智慧型教师”应成为我们教师不断追求、自觉探索的目标

第二篇:教育智慧读后感

争做智慧型教师

——《智慧型教师的诞生》读后感

有人说,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那么,教师的智慧,便是给他的学生以幸福和快乐。近日,通过收听了讲座《诗意地栖居——教育智慧解读》,内心充满了争做智慧型教师的激情,于是找到了《智慧型教师的诞生》一书,让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教育的真谛,每一页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触摸到了一个个大写的“人”字。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是需要智慧的,而智慧的取得是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思索的。

“教育在人的社会发展特别是人的早期智慧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好的教育有利于教育的发展,不良的教育条件有可能限制和压抑人的智慧发展。”看到这句话时让我又想到了教育专家设计的案例。让三个由低到高的年级做一个根本无法完成的数学题,大多数人竟然都算出了答案。而且年级越高对这个题目提出质疑的越少。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随着受教育的程度加深,我们的学生竟然失去了最根本的判断。我们经常也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但真正有几个学生敢正面质疑课本的错误。唯书,唯师,唯上代表了我们大多数学生的现状。思维的僵化,缺乏创新精神使我们跟世界接轨在人才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反思我们的教育,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不妥?我们从幼儿开始就看重知识的培养而忽视能力的培养。两三岁的孩子,谁认的汉字多就被津津乐道。谁背的唐诗多就被视若天才。我们评价人才的唯一标准,不是以能力的高低而是以知识的厚薄。所以我们的教育设置了大量的高分低能人才。所以只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地前进。在整个社会呼唤想象力,创造力的同时,错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是不是把学生越教越聪明了?”长期以来,我们教师热衷于把各种教育理论和模式引入,移植课堂。照搬,实施这些新的东西。而忽视了是不是适合我们的学生。也忽视了教师基于自身体验,感悟,反思,实践而形成的教育智慧的作用。甚至压抑了这种作用的发挥。教师只有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教育智慧,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学以致用。杜绝扼杀学生思维和创造性的做法。我们要做智慧型的教师,我们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要经常参加教师培训,接收新的思想和理论,并把其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当然要经常反思我们教学行为,以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当然我们自己也要在实际教学中从事教育科研,为教育事业开辟更广的道路。想成为一个智慧型教师,就应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课堂成为智慧的课堂。我们不仅要向书本、向专家、向同行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同时也向我们的学生学习:认真积累学生在课堂上、作业中的奇思妙想、精彩提问和回答;也重视收集学生们出现的共同错误;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为学生创设他们发展的平台,同时促进自己的发展,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教育需要智慧,而智慧的取得需要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不断学习、实践和思考。只有智慧地化解各种教育问题,创造性地投入工作,才能享受教育带来的幸福和欢乐。当然,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心,要心甘情愿地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然而,教师的职业不应该仅仅是“奉献”,而应该有自己的收获和成长;教师的成功不应该仅仅建立在学生的成功之上,而应该有自己的成功。那些教育家的智慧将不断地启迪和激励着我,为我今后的教育思想开拓新的思路,为我的教育热情给予了莫大的鼓舞。

第三篇:《教育智慧》读后感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感

虹桥五小 谢顺云

参加教育工作将近一年的时间,同时也做了这么长时间的班主任工作。我谈谈自己的体会和心得。

在这一年时间里我看过基本教育书籍,觉得最实用的是王春晓老师写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小学版)。这本书以案例的形式揭晓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智慧应该从哪里来。每一篇案例都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生活中的真实实例。

我收到最大启发是遇到教育问题,我们第一个问自己的不是怎么办,而是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学生会有这种反应?为什么学生会这么说,这么做。学生是具有独立思维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如果教师在做教育动作时,过多的干预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我们只能说这为教育者不是教育者,而是管理者,他只是在管理学生的言行而已。并没有通过学生的内心启迪他们的灵魂。

做到把学生当做一个和你一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教育,必须时刻提醒自己的同时,更要从学生的角度,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学生的行为。有的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恶意,学生从来不会主动和老师为敌。而很多老师自己认为学生故意和自己作对,把自己放在学生的对立面。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把你当成自己的对立面。比如,有的学生上课很喜欢和老师“抬扛”,可能他本身并没有恶意,只是纯粹地觉得很好玩。教师如果这个时候开始狠狠批评他,他的这种行为反而会演化为故意的行为。教师应该有足够的宽容心,这个时候,应该学生在思想上明白,自己的这种行为影响到了上课。温和的建议永远比强迫要好。

我上的是三年级,我的课堂上,也出现过这种情况。有一位男生,平时活泼好动,无论是思维还是行为都很活跃。上课举手也举得最多。但是,刚开始,当我上到某些扩展性的环节时他没有举手,会直接在下面大声问些课堂没有关系的问题,比如:老师,地球上的树是不是会越来越少,老师,我们这里有没有外星人。

刚开始,我会回答他的问题,但我发现我回答了一个问题,他会再来一个问题。上课内容被打断了。后来我干脆不回答他的问题。直接上课。可是他会以为我没有听到,反复重复问问题。后来我利用一次他问问题的时间,跟他提出了建议,没有否认他问问题,但是约好要下课再来问,并说了如果上课问太多课外问题,老师很难将课上完。因为不是批评,是商量,所以学生很容易明白自己的行为,以很容易下意识控制自己的行为。

后来,他又有几次脱口而出,但是说出口后,他又马上道歉,说不好意思,自己忘了。我对他笑笑。时间久了,他再也没有在课上大声问课外的问题,而是在课间的时候和我聊天。

学生和我们一样是独立个体,我们在心里给学生评价的时候,学生在心里也会给我们打分。很多时候不是学生把老师当敌人,而是老师先站在了学生的对立面。强迫的硬性的纠正行为已经不再是一个教育者的真正定位。我们应该把自己放在研究者得位置。研究学生的行为,研究学生行为产生的原因。任何行为表象都有一个内在的驱动。只有找正确原因才能真正对症下药。

很多学生的行为和学生的家庭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做德育工作的时候,教师的家访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家访也存在着智慧。家访时,很多细

节问题才是最关键的。比如家长对待学生分数的态度,家长的工作,工资,饮食习惯,爱看的电视节目,平时生活习惯等等,都会影响到孩子的言行和思想。而且家访必须有目的性,而不是毫无目的性的聊天。家访时一门沟通的教育艺术。我还需要学习更多。

我们班有一个女生,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在学习上表现得很聪明,但是写字很乱,书桌也是班里最乱的。我去家访后,才明白,她是由她奶奶带大的,爷爷已经不在,父母在外打工,家里还有一个叔叔。父母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这位学生现在连洗脸洗澡都是奶奶亲手来的。奶奶说她妈妈在家的时候会强迫她做作业和自己动手收拾。很明显,她是被奶奶宠坏的。我和奶奶沟通了一下。奶奶愿意试一试,但是她总会说:“说她她不听的。我也没有办法。”

所以这个时候,光是批评这个学生肯定不行,学生在家里这么多年养成的习惯,怎么可能一下子改掉。而且家长工作也难做。所以需要在学校中解决。我让一个稍微有点洁癖的男生和坐一起。让他们做了一段时间。虽然学生这位学生并没有改变太大,她的桌子还是班级里最乱的,但是,她会过几天收拾一下自己的桌子。

当学生的行为受家庭环境负面影响,而这种环境老师能改变的力量是微乎其微的,教师这个时候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环境。让她的行为潜移默化,而不是强行纠正。

总之,作为新教师,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将自己作为管理者,站在学生的对立面。最容易走老路,只是经验主义对学生进行纠正纠正再纠正。作为新教师,我们应该时刻谨记,我们是教育者,是脑力劳动者,而不是体力工作者,遇到问题,第一个想的为什么,而不是怎么办。告诉自己为什么,去寻找原因,我想,以后我们的教育工作就会充满智慧。

下面是我摘录的对以后我教育生活很有启迪作用的话:

1、认识到一件事的重要性,不能保证人做这件事有劲头,更不能保证做的好。(很多学生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是未必学习就好)

2、面对一个学习障碍生,教师千万不能再说教。

3、很多教育者并没有研究的习惯,于是就有了,所谓教育者,“批评”也。

4、批评最多是一种带有情绪的管理方式。

5、其实很多学生违反纪律,主观上并没有和老师作对的意思,他的心思并不在老师身上,是自觉主动将矛头引向自己。

6、许多老师遇到问题,只会自我中心地想事情,说的话全是他自己的感觉,立足点从来不会变一变。

7、干涉式教育是赤裸裸的教育,教师一张口教育架势就摆出来了。

8、每天用简单粗暴的方法管教学生,不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却用“恨铁不成钢”为自己辩护。

9、学生犯的大多错误,在犯错之前就知道这是错误的。

10、遇到问题能不能先提出几种假说,这是检验一个教师是否是科学型教师的重要标准。

11、尊重学生不等于迁就,理解不等于全盘赞同。

12、教师的教育行为达到了预定目标,并不是事情的结尾,只有真正搞清楚他的机智,才能总结出符合科学精神的经验。

13、思考的前提是掌握有关学生的背景资料。

14、学生的优点竟然以科学的外部形体表现出来,这种事情多的很。

第四篇:教育智慧,读后感

《释放你的教育智慧》读后感

我读了徐建平先生编著的《释放你的教育智慧》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实,这本书里所写的案例都是我们身边的事,也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更是我们工作中的困惑。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真诚地热爱学生,用爱去感染、熏陶每一个学生,才能激发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信任和亲近,使学生对你所传授的知识感兴趣,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种爱是发自教师内心的真爱,是一种大爱,不是溺爱,更不是一种因职业要求而被迫装出来的给予和施舍。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是有差异的。面对调皮捣蛋的学生,我们鼓励冒尖,更要容忍落后。教育的作用不是消除差异,而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并把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来开发。社会需要的也是各种各样、各有所长的人才,因此,学校不能以同一标准、要求来衡量学生。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注重因材施教。

成功需要付出,人生需要磨练。我们时常会在教学中遇到诸多困难和问题以及困惑,作为教师,我们要潜心研究教材、学生、教法、学法等,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积极、健康的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细节,研究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讲究技巧与方法,学会“望闻问切”,用“心”去研究解决问题,真正让思考与实践同行。

我们教师因为读过书,才拥有了当教师的基本条件,但在社会快速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的当下,如果不重视自己知识的更新、知识的积累、知识的拓展,我们也会越来越不适应,越来越偏离方向,逐渐被边缘化。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就要对自己的“职业生命”质量负责。这就要求每一个老师必须认真思考,认真研究,不断提升职业生命质量,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读书、学习与思考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状态。读书不仅要读专业的书,还要尽可能地拓展知识面,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创新。

第五篇:赵迎利工作总结

2010——2011学年工作总结

三岔口小学:赵迎利

2011-06-2

5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转眼间本期工作已接近了尾声。现将本期自己各方面工作梳理总结如下:

德:本期我认真恪守职业道德,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学校的课程计划,以一颗公平公正的爱子之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能:本期我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四年级语文,三四年级英语的教学工作,教学中我能够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尽己所能,做到无愧于心。勤:工作中,我力求不耽误学生一节课,出满勤干满点,早来晚走,努力将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好。

绩:本期所教课程期末考试成绩良好,语文平均83分,英语平均92分,优秀率也达到了上级的要求,并且在自己的努力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都有了较大的改观和提升。

现将工作分类总结如下:

一、班主任工作

本期的班主任工作我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引领学生诵读经典

经典是灿烂中华文化的浓缩,品味经典、朗诵经典有利于学生个性品质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行为习惯,同时潜移默化中陶冶着孩子们的思想情操,规范他的言行举止。本期我利用零碎的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学习《弟子规》,并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比照并不断修正,同时利用每天的预备时间让孩子们坚持朗读,达到熟读成诵。让经典渗透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提升他的人文修养。

2、加强了家校沟通。

教育孩子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家庭也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毕竟孩子是父母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很多习惯自觉不自觉地都会效法父母,因此加强家校联系很有必要。我利用短信、便条、飞信等方式增进和家长的交流,每天把家庭作业、孩子的在校表现以及需要家长协助的事情通过飞信告知家长,也请家长把孩子在家的情况告知老师。这样的交流,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发现他学习生活中不良的苗头,进而采取有效有针对性的教育。同时在飞信中多鼓励孩子,也把一些有价值的家庭教育信息传达给家长,使家长能够理解并配合学校的各项工作。

3、常给学生朗读一些文质兼美、有教育意义、能打动人心的文章,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经常从《意林》、《读者》中精选一些通俗易懂、适合孩子们的文章。这些文章文辞优美,逻辑性强,能深入孩子们的内心深处,激起孩子的情感共鸣,引发他对美的渴望、追求与向往,使孩子的内心不断趋向于积极健康。

4、使班级的孩子人人有事做,班级的事情事事有人做。

把班级的琐碎事情明确分工,比如锁门、关灯、检查个人卫生、洒水、垃圾箱、黑板、起《弟子规》、降旗等都承包给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他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做强化了孩子们的责任及主人翁意识,让他认识到班级离不开我,我要把我的事做好。同时每一个月评一次最佳岗位奖,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同时勉励那些玩忽职守的同学,给

他增加一个“干事”,督促他做好自己的工作。

5、设立“光荣榜”,鼓励孩子们争先创优。

我们每周的班会课都有一个固定的议程,就是评红花。我们规定凡是一周之内只要能够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上课用心听讲,积极做值日,和同学相处融洽的孩子,在周末的班会课上便可得到属于自己的红花。凭红花是全体同学说了算,只要通过了全班同学的“验收”,便可得到一朵红花。累计得够十朵花的可得到一本书作为奖励。

6、给孩子们分组,初步使孩子们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我按照孩子们的个性、学习程度给全班孩子分组,各个小组展开学习竞赛,平时生词听写、单词默写都比赛,错误率低的小组可得红花奖励,这样就督促了孩子们在课下自觉学习,并且小组成员互帮互学,组长可根据组员的程度适当留作业。同时小组间如果哪个同学累计超过组长三次,他便是组长了。另外,组长每天早上来学要先检查组员作业,先看他的字迹是否过关,如潦草可撕了让他重做。这样做,孩子们会自觉地约束自己并不断向上。但是,这其中有些不足及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地方:

1、总感觉班里孩子的凝聚力、向心力不强,这可能与平时组织的班会活动有关。班会活动太死板,缺乏系统性,主题不够活泼、鲜明,多是心血来潮,或一时性起,缺乏周密严谨的考虑与组织。班会活动应有连贯性与较强的针对性,结合班里孩子的思想、学习实际来组织。这一点是下期工作需要注意的。

2、对于如何改进孩子们的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方面指导得太少了,有些孩子聪明有天赋,可成绩总不见提高,这与学习方法有很大关系。所以身为班主任得多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安全教育不太细致。所以有时总感觉为什么我们班里的孩子老出事儿,反思过后,就感觉可能与自己思想上,对安全工作没有特别重视有关吧。应该把安全放到与学习思想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多开展一些安全知识教育,多提醒多叮咛学生,让孩子心里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

二、语文教学工作

本期的语文教学,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鼓励孩子坚持写日记。

让孩子们准备一本专门的本子写日记。坚持写日记可以让他养成留心观察身边事物的好习惯,同时“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坚持写,慢慢地就能做到文从字顺,能够流畅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同时我坚持每天批阅日记,了解孩子们心里的想法,知道班里的学习风气与他们彼此间的关系融洽与否,让批语架起我们师生沟通的桥梁。批语中,我或鼓励孩子,或委婉的批评,或不动声色地调侃,让他明辨是非,自悟自得,认真的批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爱,他会更在乎老师的评语,从而更认真的对待日记。但是毕竟孩子们还小,有时也会有懈怠的时候,我就制定了奖励的措施,日记累计够十个优的光荣榜上可奖一朵花,这也就大大调动和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2、每天让孩子们轮流讲故事,或说新闻。这样孩子们在课下就得多看书、多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这样轮到他讲时就不会无话可说了。这样经常讲既锻炼了孩子们的胆量,也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与积累。

3、让孩子们每天坚持阅读。

每天让孩子们抽出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阅读课外书,不规定他读什么书,随自己的兴趣而定,童话、科技、漫画等都可让学生广泛地涉猎。有心的同学可以做摘抄或读书笔记,老师一周看一次,做得认真的可得到奖励。

4、课堂气氛民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有主见有思想。我在语文课堂上鼓励孩子们踊跃发言,告诉学生语文课上没有错误,只要敢于发现,敢于表达就是好样的!

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有:

1、日记具体指导得还有些少,老师写的下水文太少了。

孩子们的日记有时欠具体,我在讲评时还不够有针对性,可以多写些下水文,体会学生写作中的困惑与瓶颈,这样也许指导时会更顺手。

2、练字没有能够坚持下来。

每天十分钟的练字时间有时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被占用,还是我对写字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

3、课堂应多给学生充分读悟文本的时间,可有时我会为了完成所谓的进度,一味往前赶,总显得匆匆忙忙。

4、生词教学在四年级完全撒手让学生自学,掌握效果不够理想。以后要多检查、督促学生多巩固,并在造句、日记中加以运用。

5、可以为学生推荐与文本有关联的文章,有条件或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找来自主学习,从而拓宽他们的阅读面。

6、自己平时疏于教育理论的学习,语言基本功还不扎实,课堂语言不精练,“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常教常新,必须注意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储备,抓紧时间多学习要多读一些名师的课堂实录、教学随笔等,从中借鉴学习,好的思想、做法可拿来为我所用。

三、英语教学

英语教学中我能够积极在课堂上创设生动活泼的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情境,辅助语言的学习,但是有些句型的练习有些机械,应举一反三,多增加一些语言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

四、少先队工作

少先队工作做了如下几点:

坚持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及国旗下的演讲,真正让升旗仪式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阵地;坚持课间让学生做眼保健操;开展常规性的纪律、卫生检查评比,督促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定期不定期地开展组织了一系列活动:如三八节的诗歌朗诵会,作业展览,六一联欢会,入队仪式等,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激发了孩子们的潜能。

不足之处:

1、下期应教孩子们做广播体操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韵律操,发挥大课间的功用,保证孩子们一天一个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2、平常组织的队会活动,社会实践类、体育类的偏少,应让学生走出课堂,多体验生活。

三岔口小学:赵迎利2011年6月25日

下载赵永利《教育的智慧》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赵永利《教育的智慧》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最终定稿)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文(精选9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的......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汇编)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我们的一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文,一起来看看吧!《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范文1合上张平的《教育的智慧》,书中的一些话语仍在我脑海中......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暑期阅读征文大赛:教育专业组 教育,是一种智慧 ——读《教育的智慧》有感 泰山区徐家楼办事处白峪店子小学 李蓝田 暑假里,我有幸拜读了林崇德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一书。这本......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读有感素质教育早已是大家熟悉的名词了,但是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我想很多老师也和我一样对于这些问题还存在着困惑与不解。在林崇德老师的一书中,林老师就教育......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5篇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1 一、教育智慧从实践中来:1、相信学生,用信任的力量激励学生。以前,教育的方法只是教师一味地多讲、多说,事必躬亲,但往往事倍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那......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苏霍姆林斯基说:“人才只有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有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可见学生的智慧是靠老师去开启的,这就要求老师首先要成为一名智者......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教育的智慧读后感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身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我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教育制度的改革对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我曾不断的探索、深思,但是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