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关注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14:25: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关注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关注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第一篇: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关注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关注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始首次研究社会事务,关注社会公平,并着重研究从体制上、机制上来保障社会公平,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扩大就业,并可能在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险等几个重点领域进行一系列的重要改革,以利低收入者和贫困群体分享更多改革和发展成果,以消除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相关】: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1.必须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活力迸发、注重公平的社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解决当前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

(2)采取的措施: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既要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也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还要增加职工收入,改革和规范公务员工资制度,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使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社会群体之间收入差距趋向合理,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迈进。

(3)在防止收入悬殊中,我们采取的基本政策是: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

2.处理好效率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平与效率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

效率原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和保证,只有给劳动者公平合理的收益,才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潜力;效率是公平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效率低下,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长,就不能或难以为实现公平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只能导致平均主义和普遍贫困。因此,不能把公平与效率两者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2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的对策

第一,保证社会成员机会平等,解决好初次分配的合理。初次分配拉开差距。一般来说是正常的,有利于效率提高。问题在于由于不合理、不平等的竞争条件和机会,如市场垄断、贪污腐败、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偷税漏税等造成大量的非正常收入.导致初次分配有些收入差距拉大的不合理。这就需要解决初次分配机会条件不均等所带来的不公。在初次分配中,要建立健全市场机制,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以效率为前提。贯彻按劳和按要素分配原则,让激励性和效率性收入分配确实到位,控制垄断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实现合理的初次分配。

第二,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解决好再次分配公平。目前再次分配体制不健全.保障性收入分配不到位.低收入层与高收入层的差距日益拉大。这就需要以公平为原则,加大政府调控力度,通过经济立法、经济政策,运用税收、金融、行政等调节干预手段,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采取切实措施保证低收入居民的保障性收入,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部分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例如,进行税赋改革,加大对各类收入的税收调节;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公共开支,王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支持落后地区和农村发展.提高落后地区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着力解决城乡居民贫困层的生活困难,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采取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数量的办法,逐步缩小贫富差距。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好保障性分配问题。政府要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向低收入倾斜.确保低收入层的最低生活保障,突出解决失业、医疗、养老保障,加大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

3我国为什么与国际社会一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的气温增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与气候事件频发,给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全球性问题。通过标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脆弱,易受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气候变化对中国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现实的严重的威胁。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特别是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波及和影响进一步显现的大背景下,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治久安。

4谈谈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在此背景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而能源与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的结果,可能将为逐步迈向生态文明走出一条新路,即:摈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作为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经济理念,低碳经济其实没有约定俗成的定义。低碳经济也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

5为什么说低碳经济是中国经济转型,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全球气候变化,是不争的事实。通过提高能效和降低碳排放量以应对气候变化,成为世界各国共识。在这个背景下,现在低碳经济已被看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既是发达国家经济转型的方向,也是发展中国家应遵循的可持续发展途径 6作为青年学生如何冷静的看待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自近代以来一直就处于一个微妙的局势当中。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中日关系,用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行为来帮助发展中日关系,这也是我们每一个普通大学生应尽的义务。首先就是在态度上理智看待中日关系和日本国家本身,只有思想上端正了,行为才可能正确。其次是作为当代大学生,首要任务是完善自我,强化专业才能,以便于将来在自己的岗位上能有更为出色的工作成绩,而作为普通个体的我们,这便是我们能对中日关系发展作出的最现实的贡献。再然后,是在日常的学习和交流中,我们要以宣扬中华文化为己任,不盲从外来文化,努力完善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个人素质,以恰当的态度对待正常的中日的民间交流。

7中国在朝鲜核问题上的态度

中方在朝核问题上有三项主张:第一是要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第二是要通过外交和政治手段解决有关分歧;第三是一定要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这也是朝核问题的核心所在。(,朝鲜半岛应该实现无核化。,朝鲜半岛应该实现无核化

2,朝鲜半岛无核化关系亚太局势稳定,需要周边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在内。

3,朝鲜半岛无核化应该通过和平协商解决。试分析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安全影响

朝鲜半岛维持稳定对中国最有利,因为国家建设需要周边形势保持安宁;

如果朝鲜半岛发生冲突,就有可能破坏我国建设所需要的周边环境的和平安宁。

不论是朝鲜主动挑起紧张局势,还是韩美加大对朝鲜的压力,都会加大我国东北方向的外部压力。而一旦韩美吞并朝鲜,则我国东北方向的压力会急剧升高,因为边境将直接面对以美国为战略依托的一个体制不同的国家。

因此,一方面我们反对一切不利于朝鲜半岛稳定的言行,另一方面积极支持朝鲜保持国内局势的稳定,同时积极支持朝鲜与美国的对话,支持朝韩之间一切交流与合作的努力。

第二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十六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并提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农民收入长期低水平徘徊,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是当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突出问题。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1.1 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稳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这种基础地位更为突出。一方面,解决占世界1/4人口的吃饭问题,不仅关系我国的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国际粮价的稳定,以致涉及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水平关系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的能力和热情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作为生产关系重要内容的利益分配制度的合理程度直接影响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积极性的高低。改革之初,“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这种分配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取得历史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但后来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农业发展缺乏持久的制度支持,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加剧,谷贱伤农、丰产不丰收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农村出现大面积抛荒,粮食出现连续减产等,这对于一个耕地有限、人地关系紧张的人口大国是极其危险的。

1.2 提高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良性循环

社会经济发展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物质生产部门,是第一产业。没有农业的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就不可能广泛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对第二、第三产业的基础地位愈发明显。一方面农业为工业提供粮食和原材料;另一方面,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内市场需求的扩张。我国广大的农民是工业品的重要消费群体,潜力巨大的农村市场需求状况对工业和国民经济增长具有决定性影响。近几年农民收入不高导致的农村购买力的低下已直接影响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头。

1.3 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曾作过鲜明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更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社会主义不仅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生产力,而且要让全体人民共享生产力发展的成果,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公平分配是共同富裕的基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利益分配上,要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不同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农民收入状况与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改革之前,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极低,增长缓慢。1978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33.57元,比1958年仅增长60.62元,每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9%,其中90%以上为实物,货币收入不足10%。改革以后,农民在拥有了部分生产资料的同时,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农业生产连年大幅度增产,加上当时农产品供不应求,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1978~1997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57元提高到2 090.1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3.4倍,平均每年增长8.1%,特别是 1978~1984年,实际平均增速达13.4%,但是从1997年开始,由于多种原因,农民收入增长出现回落。1997~2002年5年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6%,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只增长3.8%。2004年是近些年来农民收入增幅较大的一年,达6.8%,但仍低于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1984年是我国城乡差距最小的年份,城乡收入比是1.74?誜1,而200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3.2?誜1,加上各种福利差距,实际可能达到6?誜1,几乎是世界上城乡差距最大的国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已成为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

3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3.1 长期以来重工轻农政策的积淀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有其深刻的历史渊源。建国之初,为了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工业,国家对工农业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使资源配置向城市工业倾斜,农业仅作为发展工业的基础。农业的发展缺乏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决策者只是在农业发展不足而威胁整体经济发展时,才重新重视农业,致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旦矛盾缓和,又会减弱对农业的重视和对农民利益的关注。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来自: 书签论文网

3.2 农业的弱势产业地位

首先,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农业是社会效益高而自身效益低的弱质产业。按照一般规律,经济越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越高,农产品消耗比重会越低。其次,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来自自然的不确定性很大,对我国这样的农业基础非常薄弱的国家更为突出。再次,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还要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虽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观念已深入人心,但由于历史传统的惯性和自身素质的制约,农民的观念以至行为模式,还没有摆脱计划经济模式的影响,农民的市场经济和市场主体意识不强,抵御市场风险、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很弱,勤劳不能致富、增产不能增收等现象时有发生。

3.3 农村的现实状况

首先,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基数大,加上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执行困难,新增人口主要在农村;另一方面,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有限的耕地被大量占用。其次,政府投入长期偏少。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2/3,但政府财政用于农村发展的各类支出仅占总支出的10%~15%,占GDP总量比重的1%。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公共产品投入严重不足。再次,农民负担长期偏重。一方面,有限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相当一部分由农民自行分摊,农民又基本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另一方面,农村基层组织不断膨胀,走不出“膨胀——精简——膨胀”的怪圈,行政支出入不敷出,导致农村乱收费。

3.4 农民自身素质状况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具有劳动力量的优势,但却不具备质的优势。农民作为一个整体,是文化水平和技术水平最低的一个群体。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农村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2、8%,15岁以上文盲率为8、3%,农村人口主要由受过初中和小学教育的群体构成。在此基础上,农村干部的素质令人担忧,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只具备初中文化水平,甚至还不到,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导致现阶段农村体力型劳动力大量过剩与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过程中所需要的较高质量的劳动力严重短缺并存的尴尬局面。

4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分析

4.1 调整收入分配体制,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首先,加大对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医疗等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其次,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农业作为弱质产业,需要国家政策的保护。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样也不例外。再次,从实际出发,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是国家依法为公民提供保障其基本生活水平的安全网。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劳动者的权益、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前,我们实行得较多的是送温暖式的或节日型的救济,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稳定性,国家和社会应该始终履行最起码的社会保障职责,使社会救济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4.2 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农民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首先,提高农村人口的基本文化素质。教育的不公是最大的不公。国家应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扭转长期以来大多由农民承担基础教育经费的状况,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名副其实。其次,着重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农村基层干部是党与广大农民联系的桥梁,是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者,是农民致富的带头人,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选拔干部时应把文化、技术等素质

作为重要依据,并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继续教育培训。

4.3 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一是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包括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和生产资料的供应以及技术、资金、信息、经营管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等各项服务,指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转化率,增加农业比较效益。二是规范农村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劣质农资产品的流通,防止伪劣农资坑农,维护农民利益,规范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抑制农资价格过度上涨。

4.4 进一步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所需的劳动力会越来越少,农民要增收,只有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第二、第三产业中去。当前,政府应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规范农村就业中介组织。建立和健全覆盖面广的劳务输出网络,帮助农民有序流动;二是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素质,不但可以增加他们的就业机会,而且可以提高其就业层次和收入水平;三是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大批进城务工的农民已成为第二、三产业的重要力量,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对农民工利益的保护已不仅仅是农民工本身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对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三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学案

一、知识回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据此回答例1——例4

[例1]下列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的是()

A.经营风险收入

B.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c.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D.外资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例2]实行按劳分配之所以能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因为

A.它把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

B.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它消除了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

D.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

[例3]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直接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

B.所有制结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我国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

[例4]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有人通过向企业或个人提供技术和信息资料取得一定的收入,这种收入属于()

A.

按劳分配

B.

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收入

二、自主学习

、公平

(1)含义:

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

,要求保证人们的

生活需要。(注意:收入公平不等于平均主义)

(2)意义:是社会主义

的体现,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 关系,实现

发展、社会。

(3)实行社会公平的措施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

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

②保证

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

a意义: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b措施:当前要着力提高

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

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

机制和

机制。

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

措施: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

收入,调节

收入,取缔

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

2、效率

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

与 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程度。效率提高意味着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3、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

(2)矛盾性: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

4、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

,又要。

(2)处理好效率与公平关系,既要反对

,又要防止

既要落实

,又要提倡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

三、教师精讲.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坚持效率优先

(1)

效率的含义

效率,指经济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效率提高就是资源的节约和社会财富的增加。

(2)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大大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效率。

因此,要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那就要在分配中坚持效率优先原则。

2、兼顾社会公平

(1)公平的含义

公平的含义比较宽泛,我们这里学的是收入分配的公平。它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它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根据社会的不同利益主体在社会经济交往活动中,按照他们都能够接受的规则处理相互的利益关系,在承认物质差别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社会成员收入分配相对平等,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公平是绝对的平均主义,不考虑客观差异;是不讲效率的“公平”,实际上是不公平,它妨碍了效率,阻碍了生产的发展,结果使人民长期处于贫穷状态,结果不是共同富裕,而是共同贫穷。

(2)坚持收入公平分配的意义

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3)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首先,效率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提高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它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它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活稳定。二者是对立的。

其次,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社会公平的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没有效率作为前提与基础的公平,只能是普遍贫穷。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给劳动者提供充分的利益和权利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劳动者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4)“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基本含义和要求

效率优先,实质是发展生产力优先,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是指社会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社会具有生机喝活力。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首先,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再次,必须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有利于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在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

第四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高中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是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该框在本单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承接了教材第一框题所介绍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进一步介绍在分配的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同时,本框题内容涉及到国家收入的再分配,为第八课第二框《财政与税收》的内容起到了铺垫作用。

2、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收入分配的公平

依据:收入分配上注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重要体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区别的显著标志之一。把握好这一问题,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2)难点:

①如何在收入分配方面实现社会公平②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依据:高一学生的知识占有量少,思维能力不足,对党的政策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二、目标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①识记:效率、公平的含义

②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及措施;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及如何处理

③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具体事例,说明说如分配如何实现公平(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

②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看问题,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确认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经济效率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依据思想政治课的性质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我计划采取以下教法和学法。

二、教法与学法

1、教法。①情景教学法法②自学阅读和讲授结合法③讨论式教学法

2、学法。①自主学习②探究学习③合作学习

三、过程分析

(一)导入新课

漫画:某公司收入分配状况:老总:豪宅靓车全有啦,副总吃吃喝喝洗桑拿,科长精打细算全家花,职工这俩钱儿咋拿回家?

思考:你能看出这家公司的收入分配状况存在什么问题吗?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类似的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激发学生对本课的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意义

2、措施

A课堂探究:

1、什么是公平?公平是平均主义吗?公平允许差异存在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准确掌握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B多媒体展示:

1、1978年到2007年我国基尼系数的变化,并注解基尼系数的含义和作用。

2、网络“晒工资”引发的对收入分配不公的评论

问题:根据材料所反映的现象,你认为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有什么现实意义?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迫在眉睫,那么,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呢?(过渡到下一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阅读教材,熟悉所学内容,总结要点。C课堂探究:

多媒体展示:

1、02年到06年居民收入、企业和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变化比较,以及居民收入比重下降产生的影响 2导入漫画,第一组问题:

1、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什么问题?这种现象对实现社会收入分配公平会产生那些负面的影响?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第二组问题:观察漫画回答:在这个公司中,收入差距过于悬殊存在于哪些人之间?这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你认为国家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

1、设学生在提前阅读教材的基础上,配合感性材料,升华对理性知识的认识,理解“两个合理比重”突破难点 D多媒体:近几年我国出台的一系列减税免税的措施

问题: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措施?国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设计意图:

1、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加强学生对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理解

2、使学生能够初步区分初次分配与再次分配的措施

注意问题: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所以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大胆发言,教师避免为赶时间而替学生回答问题。

二、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1、效率的含义

2、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

3、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课堂探究:导入漫画 分配不公,公司面临破产:新任领导的竞聘演讲 甲:我要公平,公平才能得人心,要一碗水端平,大家工资平均算 乙:我要效率,效率是企业的生命,收入差距必须拉大 丙:我要……

问题:

1、你认同甲和乙的观点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丙,你会如何改革公司原先不合理的分配制度?

设计意图:

1、通过体验角色,使学生理解并能够学会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突破难点。

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三)知识巩固

通过“我的收获”小环节的设置,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回顾本课学习的过程和学到的知识,引导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谈谈自己本课在思想上的收获,升华认识。

(四)作业设计——调查报告

要求学生回家调查自己家里的收入近年来的变化情况,并探究与这些变化相联系的国家政策。体会这一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加深对所学习知识的理解、运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高中思想政治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效率的含义、公平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辨证的认识和对待生活中面临的各种矛盾,如公平、效率的矛盾,使学生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问题。培养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收入差距,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现阶段的收入分配政策既有利于积极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学情分析

所带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见多识广,对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看问题比较片面和肤浅,由于各种媒体的传播,一些负面的信息对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对当前国家关于处理效率和公平的政策的认识可能会发生偏差。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效率与公平的含义、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辨证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在收入分配中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情境一:老李是某国企钢铁厂老员工。1986年进入钢铁厂,正好20岁,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凭着吃苦耐劳,很快就成了厂子里的劳动模范。90年代中期,钢厂效益一度下滑,老李发现这是工资的激励作用不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大家缺乏干劲。但是没人敢向这种 “公平”氛围挑战。老李担心厂子的前途,悄悄地向厂里提交了一份“打破大锅饭”的建议书。问题一:你认为老李提的建议好吗?为什么?

情境二:钢铁厂在2008年进行改革,并成功上市。后来厂里来了一位有魄力的新老总,招收了许多名牌大学生,还更新了厂里的生产线。老李发现,自己已经不再是80年代末的那个风云人物了。虽然工龄不短,但是不会新技术,工资只有2000多元;而刚分配来的大学生技术员却拿到了5000元。听说新来的老总因为贡献大,年薪达到100万,一些买了股票的员工也大赞改制的好处。老李想着生病的妻子,想着读大学学费紧张的儿子,他越来越困惑,并经常发牢骚,认为这不公平。问题二:你认为老李发牢骚对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学生回答基础上归纳:上图反映了当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某种不公现 象。这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话题——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二、讲授

过渡: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今天的课我们将围绕公平的收入分配解决三个疑问:什么是公平的收入分配?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有何意义?如何才能实现公平的收入分配?

1、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生阅读:P60页第一、二段。准确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探究材料: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中国则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 的财富,财富集中度远远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教师:请你结合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说说现在我们国家收入分配不公平有何表现?(举例一、二)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列举2种情况,学生判断哪种情况才是正确的:

教师:①收入分配的公平指的是一种相对平等,而不是绝对平等,它与平均主义根本不同;②收入分配的公平并非不要差距,而是指差距不能过于悬殊,适当的差距意味着效率;③收入分配的公平强调必须要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这是对人生存权的尊重。

探究:据世界银行的测算,欧洲与日本的基尼系数大多在0.24到0.36之间,而中国2014年的基尼系数高达0.469.中国基尼系数从30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0.28已上升到2014年的0.469.这是社会利益共享机制发生严重断裂的显著信号。(人们通常认为0.4是基尼系数的警戒线,一旦基尼系数超过0.4,表明国民财富已高度集中于少数群体。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社会收入分配“高度平均”,0.2-0.3之间表示“相对平均”,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0.5为“差距偏大”,0.5以上为“高度不平均”。)

教师: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警戒线。这给我国带来哪些不利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2)分配公平的意义 学生阅读:P60-P61 教师归纳:促进收入分配公平有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过渡:其实,收入分配的公平说说容易,做起来是很难的,它需要有制度和政策上的保证。(3)促进公平的措施 学生阅读:P61页并回答。第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评析:按劳分配体现公平,按生产要素分配体现效率。

答案要点:(1)按劳分配是指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这种分配方式既体现了效率,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又体现了公平,即实行同工同酬。(4分)

(2)按生产要素分配既体现了效率,即根据劳动者的质量、作用和贡献获得相应的收人;也体现公平,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根据其对生产的贡献获得收人。(4分)探究练习:

材料1:2010-201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国家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情况(见PPT表格)探究问题:描述2010-2012年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你的对策。

答案:2010-2012年期间,我国国家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增长很快,说明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2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说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步(或说明我还没有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2分)

第二、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知识延伸1:国民收入的分配。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指在物质生产领域内部进行的分配。

例证:1990年,中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53.4%,2001年该比例降至51.4%,2007年则只有39.74%。自2000年到2007年,中国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了11.66个百分点。1920至1929年,美国劳动报酬占其国民净收入的比重为60.5%。而到了1980-1984年期间,该比例则升至74.3%,呈现快速上升趋势。而中国则恰恰相反。第三、再分配注重公平

教师: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实现公平分配。

材料: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今天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税起征点由二审稿的3000元提高到3500元。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重新公布的《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工资、薪金所得以为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个人所得税法》将现行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调整为7级,第一级税率为3%。

2、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学生阅读:P62第一段。什么是效率?怎样提高效率?

(1)效率的含义:产出与投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是:效率=产出/投入(产出一般指生产总值,投入指成本)材料:中国共产党在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问题上的理念更新:

1992年,十四大提出,针对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提倡讲求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做到“兼顾效率与公平”。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先富带动后富,走共同富裕道路。

2004年9月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理念,为此,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2006年10月,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2007年10月,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都要注重效率与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第一、两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公平是效率的保证。第二、两者又存在着矛盾。(3)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 学生阅读:P62最后一段。

三、小结

四、练习《精炼优测》

第五篇: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练习题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

1.最低工资标准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上海市从2015年4月1日起,月最低工资标准从1820元调整为2020元,这一举措的意义在于()A.贯彻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调动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 B.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维护劳动者权益 C.发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实现效率和公平的统一 D.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2.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事,必须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下列改革措施中能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A.正式实施《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B.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C.开展农民股份合作改革试点,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D.增加对扶贫的转移支付,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3.近年来,自由职业者在网络平台上出租私家车、出售自家厨房制作的菜肴等“零工经济”现象日益兴盛。据研究推算,类似经济模式未来10年在全球范围内将创造7200万就业岗位。这种经济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有 ①避免情绪化消费,促进消费结构的调整 ②转变企业用工方式,降低企业用工成本 ③缩小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④助力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实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美国经济学家阿瑟·奥肯的“漏桶实验”发现,从富人那里征税补贴给穷人,穷人实际得到的比富人失去的要少。这是因为,这一做法会挫伤富人的积极性,带来社会财富的减少。这启示我们()

①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②初次分配中要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

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④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2017年我国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国家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

①统筹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

②提高居民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③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④完善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某乡政府免费对贫困户林某提供蔬菜种植技术培训,随后,又提供一笔资金帮助其建立蔬菜种植大棚,林某一家因此获得了可观的收益。这种“技术培训+资金扶助”的精准扶贫模式可以()

①提高贫困者的社保水平

②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③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④增加按劳分配的比重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试卷第1页,总3页 7.《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以推动经济加快发展、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这告诉我们

①收入分配公平方能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 ②《十三五规划》是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基础

③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实现收入的均等化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8.根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到2017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 要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50%以上,确保低收入者具有基本的保障,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要求

①使初次分配的结果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旨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③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

④是国家通过再分配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表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股权激励是企业拿出部分股权来激励特定员工的一种方法,当被激励对象满足激励条件时,即可成为公司的股东,从而享有股东权利。实施股权激励方式 ①会让被激励对象每年固定享有一笔红利收入 ②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③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④有利于提高劳动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试卷第2页,总3页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二、简答题

10.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逐渐呈现扩大趋势: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的收入年增速为4%-5%;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垄断行业职工总数不到全国职工总数的8%,却占全国职工工资总额的55%,高于社会平均工资10倍左右;在银行存款分布中,存款多的前20%的储户,占有银行存款的86%,而其余80%的储户,只占有剩余的14%。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回答,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15分)

三、综合题

11.材料一: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异程度的指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

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二:2016年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事业指明了方向。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分析在国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试卷第3页,总3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B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上海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这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B正确且符合题意;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而不是再分配,C说法错误;A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点睛】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2.D 【解析】本题考查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增加对扶贫的转移支付,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体现了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D正确且符合题意;A B属于初次分配,不符合题意,应排除;C与社会公平无关,应排除;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D。【点睛】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关系:

(1)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初次分配关系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法律法规和税收进行调节和规范,不直接干预。

(2)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对收入要素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主要通过税收、财政提供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转移支付等调节手段进行。(3)初次分配收入存在一定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也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如果分配中存在的问题过多,再分配很难纠正过来。因此在初次分配中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十分重要。(4)再分配具有社会公平功能。当然,再分配也要注意促进效率。如果把再分配调节力度搞得过大,出现奖懒罚勤效应,就会既损害初次分配的公平性,从而也会损害效率,反过来影响再分配的调节能力和社会公平的功能。3.B 【解析】①选项错误,不能完全避免情绪化消费。②选项错误,题目中没有涉及到转变企业用工方式,降低企业用工成本。题目中,这种经济模式带来的积极影响有缩小劳动者的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助力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落实。故③④入选。选B。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一般采用:“排除法”和“比较法” 1.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

在认真审读背景材料、题干,明确题干要求指向的基础上,从最容易发现的错误(或正确)题肢入手,先确定其中明显错误的观点或明显正确的观点,然后将含有明显错误观点的题肢或不含有明显正确观点的题肢,从备选题肢中排除以缩小范围。

2.运用“对比法”对其余题肢进行比较,确定正确选项

在初步排除缩小范围后,便可以确定剩余题肢中的“相同”的选项为正确题肢,一般不必费心去分析,只需对“相异”的选项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看哪些更符合题意,以最终确定答案。

4.C 【解析】“漏桶实验”发现启示我们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因为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而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①③项符合题意;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②项说法不当;④项与题意无关;正确选项为C。

答案第1页,总3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点睛】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①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社会公平的逐步实现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②二者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又存在着矛盾。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5.D 【解析】题目中,2017年我国将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同时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确保按时足额发放;稳步提高优抚、社会救助标准,实施好临时救助制度。国家实施这些举措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完善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故③④入选。①②选项表述在题目中没有体现。选D。

6.D 【解析】这种“技术培训+资金扶助”的精准扶贫模式可以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从而增加贫困户收入,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②③项符合题意;“技术培训+资金扶助”的精准扶贫模式不属于社会保障范围,①项与题意不符;“技术培训+资金扶助”的精准扶贫模式不属于按劳分配范围,④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7.C 【解析】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是为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材料表明收入分配公平方能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①正确;《十三五规划》并不是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基础,②不选;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这告诉我们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③正确;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不是要实现收入的均等化,④不选,故本题答案选择C。

【点睛】收入分配公平是指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不是绝对平等,不是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公平允许收入差别存在,但不能过于悬殊。否认差别的绝对平等会陷入平均主义,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8.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知识。根据《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到2017年,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都要有所提高,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体现了使初次分配的结果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引导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故题肢①③正确;材料与社会保障体系无关,故排除题肢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属于初次分配,故排除题肢④。故本题答案选B。9.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当被激励对象满足激励条件并持有股票成为公司的股东后,他就可以享有股东权利,享有从公司取得的利润中分配收入的权利,然而,只有当公司有盈利时,他才可以获得红利收入,不能保证每年都有分红,凶此①不准确,不选;被激励对象通过股权获取的收益属于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方式,不属于劳动收入的范畴,故②可选,④不选;被激励对象持有本公司股权成为公司的股东后,个人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就会联系得更加紧密,这样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故③可选。答案为B。10.(15分)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3分)

②保证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为此,必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4分)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为此,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

答案第2页,总3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4分)

④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垄断性行业改革,打破垄断经营,缩小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4分)【解析】

11.(1)材料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不断增大,表明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个人收入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

(2)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形成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此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特别是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④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兼顾效率和公平,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防止收入差距悬殊。【解析】本题以我国的基尼系数变化情况和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为背景材料,从经济生活角度设题考查收入分配公平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考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一般。(1)本题要求考生回答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属于图表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图表题的答法,对表中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并结合小注内容可得出:材料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基尼系数不断增大,表明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个人收入分配存在不公平现象。

(2)本题要求考生结合上述材料,请运用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分析在国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本题的知识范围是收入分配的有关知识,问题指向是分析在国家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上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属于措施类主观题,具体解答本题考生可结合材料并调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的知识,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提高“两个比重”、实现“两个同步”、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等方面来组织答案。

答案第3页,总3页

下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关注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关注社会公平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学设计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新课程理念 立足学生学情实际,采取探究合作式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要强......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教案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 朱其福 一、 目标和解析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公平以及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2.理解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3.懂得效率的含义; 4.理解公......

    说课稿(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教案 课题名称:必修一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 教材版本:人 教 版 教师姓名: 刘 丽 珠学校:樟树中学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刘丽珠,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人......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说课稿 社会公平》说课稿 第一小组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经济生活》必修模块一第三单元第七课......

    《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 第二框《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教案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高一政治必修 1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讲......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八大措施

    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八大措施 1、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2、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3、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

    论缩小收入差距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定稿]

    论缩小收入差距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古至今,贫富差距是客观存在的,是每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人们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人民之间的贫......

    高中政治《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逐一进行介绍: 一、说教材 1、说教材地位和作用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