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省级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教学研究2012年度微型课题
“早读课教法探究”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 SWX12-1218
研究人员:王智斌
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负责的“语文早读课教法探究”课题,被确定为2012年省级微型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研究目的:
1.了解学生对早读课的需求,合理安排早读内容
2.通过探索有效早读形式,提高早读课效率
3.总结有效方法规律,优化所带班级早读效果,进而在年级、全校推广 研究对象:高一(7)班、高一(5)班、高三(9)班
对比班级:高一(8)班、高一(6)班、高三(10)班
研究设想:
一、明确早读目标,提高早读效率:
①早读的内容,教师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读什么,早读范围广泛,但因为时间限制,所以安排的早读量要适宜,保证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完成.②早读的要求,根据不同的早读内容,教师要讲明早读的要求,如泛读了解、熟读领悟、背诵默写等。早读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不宜定得太高,要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完成,从而让学生体验到那种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成功的喜悦感。③早读的检测方式及注意点,教师在早读的开始就明确告知学生检测方式及注意点,使学生对早读产生动力
二、丰富早读形式,增强诵读效果
①.齐读:教师在早读课上领读,放录音带跟读,也可以让一些朗读能力强的学生领读,让大家读准、读好、读出美感、读出享受。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美的享受。发现有学生不读或读得不好要及时纠正。鼓励学生大声地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现象。这种方法不但能检测出个别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全班学生的口语水平。
②.自由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朗读的能力和控制语速语调的能力,提高口语水平。学生按既定的目标、计划自读。这样能快速有效地完成任务。也可以以学习小组(四人为宜)为单位,或领读、或齐读、或自读、或对话,互相带动,互相监督,提高效率。
③.分角色朗读:这一朗读方法往往能激起绝大多数同学的朗读欲望,是培养学生朗读兴趣的极佳方式。
④.朗读比赛:在个人与个人,小组与小组之间,展开多种形式的朗读比赛。听朗读带,看谁读得好,看谁读得快,看谁读得有感染力;短文朗诵;分角色朗读,形式可以灵活多变。
⑤扩充式早读:每天早读课之前,安排学生在黑板上摘抄优美语段,美文共赏,作为早读一部分。学生为此就必须去广泛阅读,有意识地去搜集摘录富有哲理文采的语句。这样可以督促学生主动去博览群书,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实验教师
王智斌,男,现年34岁,中共党员,中学一级教师,富县高级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富县学科带头人。2001年7月毕业于陕西宝鸡文理学院,大学本科学历。多次参与高三教育教学工作,教学成绩显著。曾参与国家级课题《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被评为2007年全国优秀实验教师。
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初步拟定1年完成,研究的时段为2012年6月—2013年7月。具体研究过程如下:
(一)、准备阶段(2012年6—7月)
1.收集信息资料,学习理论,填写课题申报表,拟定初步研究方案。
2.制定较为详细的课题实施方案,着手课题的实际研究。
3.其他课题研究的相关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2年8—2013年1月)
本阶段的研究目标是调查分析本校高中语文早读课的现状,收集各类信息数据,全面开展各项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基本探究出提高高中语文早读课效率的模式和策略。
1.学习并掌握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调查分析本校高中语文早读课现状。统计调查问卷,分析数据资料。
3.调查访谈个别优秀语文教师。探究早读德目标、形式、原则。
4.有针对性地访谈、观察部分学生。探究早读课行为主体上的不足。
5. 编写早读诵读文本,将课外与课内有效结合,(三)、总结阶段(2013年1—2013年4月)
有效总结实施阶段成功做法,初步构建适合本班、本校学生早读有效学习模式,撰写相关小论文。整理课题档案,写好心得体会,总结规律,在不同年级推广。预期成果
关于早读有效性研究方面 论文2篇
学生前后成绩对比分析详细表格 1份
学生心得体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2012年10月
第二篇:省级课题开题报告
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立项课题(编号pt-20100318)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课程内容选择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滨州市沾化县富国中学
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课程内容选择研究课题组
2010年5月
“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课程内容选择研究”
开题报告
沾化县富国第二实验学校刘宝田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课程内容选择研究”课题,被“山东省教学研究室”批准为“2010山东省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pt—20100318。在县教研室以张乃耀主任为首的有关专家的评审和指导下,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合作教学是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主动全面参与为前提,改变传统讲练式教学模式,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改善学生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亲密无间的合作关系;有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乃至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都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合作学习在世界范围内很快就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和策略。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育改革。”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应用于许多国家的中小学教学,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也十分重视。值得注意的是,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尤其是农村中学仍属新生事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对所有教材、所有课程内容一律机械的采取分组讨论等不科学的做法。我们认为能否有效地在我们农村初中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基于以上理论和我校实际,结合当前国内外教育研究成果和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以及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所作的尝试和积累,我们提出了“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课程内容选择研究”的研究课题。
二、研究意义与目标:
合作教学是在教师恰当的组织和有效的调控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个人自学”、“生生合作”、“班级合作”为基本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积极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合作教学理论认为:教学仅停留在让学生获得知识上是不够的,必须了解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勤学好问、归纳总结的意识。教学的本质关键是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小组合作教学远远比被动地接受老师讲解要深刻得多,而且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促进人际交往等方面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合作”、“班级合作” 等教学形式,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互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让学生在多边互动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发展自己的个性。通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对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探究,努力达成以下目标:
1.教师应切实理解把握合作教学基本理念、策略和规范,正确分析领悟一般班级授课制与合作教学的联系与区别及各自的优劣,从而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能恰当地组织和有效地调控;学生能熟练有效、科学规范地进行合作学习,从而使我们农村初中合作教学能科学高效地切实得以展开。
2.课题组各成员对将要实施的课程内容有全面透彻的分析,在教学实践中深入探索如何进行合作教学中主要国家级课程内容的选择
3.让学生从合作教学过程中体验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乐趣。努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逐步养成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善于动脑、互相帮助、公平竞争的良好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课堂观察法:了解学生参与合作教学的发展过程,以便使课题研究更适合教师合作教学的需求。
3.案例研究法:对研究过程出现的得失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吸取教训,对研究过程不断完善。
4.行动研究法:研究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状态(好奇、兴趣、惊异、发现、创新)的开发程度,以及因此激发的各种经验、意识、观点、问题、思维以至错误。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途径
1、校长室牵头,组建课题研究实验推广领导小组,教科研室为课题研究实施的主要领导部门。
2、以课题组的任课老师为主线,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相关学科教材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梳理,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合作教学的课程内容,收集文字、图片等素材,撰写优秀教学案例及课题研究论文,观摩优秀示范课,制作相关课件。
四、课题研究步骤及内容
(1)启动阶段:
2010年1月—2010年5月,申报课题,完成课题实施方案。成立课题组,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把握合作教学的基本规范及其与一般班级授课制的区别与优劣,论证、制定方案,形成研究计划,邀请专家指导。
(2)实施阶段1、2010年5月—2010年9月,课题组成员对将要实施的相关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并能精当地把握,在此基础上,精心选择适合合作教学的课程内容。
2、2010年10月—2011年1月,在课题研究各课程合作教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合合作教学的课程内容,收集文字、图片等素材,邀请专家评估。
3、2011年2月—2011年7月,中期总结,归纳整理优秀教学案例,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观摩优秀示范课,制作相关课件。
4、2011年7月—2012年1月,教学实践,记录精选优秀课例,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发表或参加各类评比。
(3)结题阶段
2012年1月—10月,收集整理优秀教学案例及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结题报告,并提请主管部门进行结题验收。
五、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一)前期研究情况:
我校数学组“十五”期间单独立项了一个县级课题“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研究”,语文组单独立项了一个县级课题“中学语文快速作文‘体验生活,创新写作’”和一个滨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其影响研究”。
“初中数学分层合作教学研究”课题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面向全班学生,步调统一,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忽视同伴相互作用,不利于因材施教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性的协同发展。通过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的分层合作的形式对每层学生进行分层指导,分层作业,分层评价,从而使各层学生不再盲目学习,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便于调动各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因材施教,共同提高的目标。
“体验生活,创新写作”课题的研究立足于作文教学实际,落实新的课改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教师精心设置情景——学生实践探究——学校开放课堂,提供资料——学生反思升华,产生写作欲望——学生作文,课堂互评,共同提高。注重作文的形成全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培养了学生学习思维能力,突破传统作文教学的基本框架,建立富有活力的创新作文教学模式,符合新的课改理念,促进了孩子的自主发展,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其影响研究”课题的研究立足于阅读教学实际,对课外阅读作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通过研究分析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研究制定出开展课外阅读的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或相关建议;并不断深入研究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互动模式,探究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过程各方面的积极影响,推动农村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健康开展,切实达到新课程改革对初中生课文阅读的要求。
在以上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师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合作教学和课题研究经验,依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和实施要求,结合我校师生的实际确立了本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保障措施
(1)成立课题组: 课题主持人姜花昌多年从事教科研和教育管理工作,与同组的教师共同研究过县市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业务精湛,积极务实;课题组成员刘宝田、樊丽华、张丽红等都具有本科学历,有很强的研究水平和教学经验,发表论文多篇,本团体通力协作,善于攻关,更重要的是他们都热衷于新课程的实施和学校的教育教研,是学校教科研队伍中的坚实基础和中流砥柱。完全有能力高质量的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参加教科研的教师热情高涨,信心十足,先期做了很多准备工作,部分研究人员曾经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已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他们定能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稳扎稳打,确保该课题的顺利实施。
(2)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A、研究调查数据保障:近年来,随着学校环境不断改善和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学校初中部各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我校图书馆现有各类藏书2万多册,基本能够满足学生查阅资料积极充电的需要。学校现已实施合作教学,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多方面的有效数据。B、研究经费保障:学校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经费,全力支持这个课题,要求我们全力以赴保质保量保时完成此课题。C、研究时间保障:我们的课题准备用2年的时间来完成。
六、课题组成员
课题指导小组成员:张乃耀郭学辉
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姜花昌
副组长:范宜红
成员:刘宝田高树行
课题研究工作小组成员及分工
成员:姜花昌刘宝田高树行樊丽华张丽红隆方彬王玲
姜花昌: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研究进行总体把握调控;刘宝田:撰写实施方案,负责教学研究报告的撰写,解决课题实施中发现的问题,负责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研究;高树行:理论指导,组织协调,资料搜集;樊丽华:负责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研究;张丽红:负责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英语课程内容的选择研究;隆芳斌:负责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物理课程内容的选择研究;王玲:负责农村初中合作教学中语文课程内容的选择研究,指导学生合作学习、搜集资料、整理材料。
七、预期研究成果
在切实理解并准确把握合作教学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对主要国家级课程内容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能精当地把握课程各相关内容是否适合合作教学;确立特色鲜明的合作教学策略,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合作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培养一批教学骨干、教坛明星、教学名师;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收集整理优秀教学案例及课题研究论文,撰写结题报告,并及时提请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总之,该课题的研究,不仅仅要体现课改的需要,同时也要有理论上的火花,方法上的指导。它能正确引导师生的教与学,能为农村中学正确高效地开展合作教学提供参考,要能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在人力、物力和经费上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保障,在县教研室领导和专家的领导和指导下,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第三篇:市级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商洛市基础教育教学教学研究2014微型课题
“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课题编号: sjky2013437
1研究人员:杨玉卓
影响教师教学积极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负责的“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课题,被确定为2014年市级微型课题。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课题名称: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的调查与分析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我校地处山阳县城西2.5公里处,近年来,经过“双高双普”、“教育强县创建”,学校基础设施配备完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良好,管理机制健全,管理制度完善,但是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始终不尽人意:班级管理消极被动,教育教学缺乏开拓创新,先进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用率低下,教育质量始终稳步不前„„
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是决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为切实弄清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因素,探索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策略,帮助学校管理层,调整管理策略,修订管理制度,充分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故开展此项调查研究。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出影响我校教师教学积极性的因素,形成报告材料,交学校校委会,为学校管理构建更为科学化的学校管理策略,制定更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教师工作兴趣、责任心、积极性调查分析与研究;二是影响教师工作积极性因素调查分析与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整过研究过程计划采用调查问卷法、交流座谈法和综合分析法:设计涉及课题内容的相关问题,制成调查问卷,发放给全体教师,然后分析研究,交流座谈,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形成结论。
六、课题研究的的步骤和计划
本课题研究计划用时一年,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年12月至2014年4月;填写课题评审书,制定研究计划,上报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年4月至2014年10月:获取资料阶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交流座谈等方式,获取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第一手可信性资料;2014年5月至10月,用5个月时间,整理、研究分析调查资料,弄清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根本原因,形成初步理论材料,印发给研究小组人员及大部分教师,让他们阅读,提出意见和建议,进一步确定结论的准确性。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年11至12月:形成结论阶段。将形成的初步材料,结合教师、小组成员提出的意见建议,进一步研究分析,去伪存真,精炼升华,形成一份《影响教师教学积极性因素调查分析报告》交校委会,作为学校调整学校管理机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的参考资料。
七、课题预期效果与表现形式
教师教学工作积极性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谐科学发展的关键
因素,本科课题的研究结果将以报告的形式交学校校委会。本报告的形成,将有助于学校管理层确立更为科学化的学校管理机制,制定更富有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科学和谐发展。
八、课题组织机构和人员
1、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杨玉卓
成员:张丽 杨高峰
2、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杨玉卓
成员:张丽 杨高峰 彭俊
九、课题研究的经费及设备条件的需要
本课题研究大约需要经费300元,有学校后勤负责。
山阳县城关镇第一初级中学
杨玉卓
2014年4月3日
第四篇: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1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德育科研水平,促进学校思政工作和德育工作高质量发展,4月29日上午,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践行“五步法”推进家长学校建设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会在市特殊学校五楼会议室举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章智良主任、市教科院黄兴习主任、市特殊学校全体班子成员、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报告会。
章智良主任宣读课题立项证书后,课题主持人李晓莉作开题陈述,分别从研究背景与现状、核心概念界定、选题意义、目标与内容、方法与思路、组织与分工、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课题专家组对本次课题进行了全面具体的指导。黄兴习主任对开题报告的文本格式、研究内容、研究人员的分工、预期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逐项分析,并提出了修改完善的建议;章智良主任强调做课题要有针对性、引领性、可效性,要解决实际的问题,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并针对此次课题如何做到“人优我特”提出了建议;熊瑶副校长指出了本校老师在课题研究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强调了课题文本格式和语言表述的规范性,并针对此次课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杨桂霞副书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本次课题的研究内容、研究对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课题组成员认真聆听,积极反思,记录下宝贵的建议和思考的心得。
范流灵校长作表态发言,感谢专家们的悉心指导,表示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课题的实施,为课题研究提供人力、物力、资金、资源上的保障。他强调,课题成员要珍惜学习的机会,多向专家请教,提升科研能力,严谨科学地实施研究工作,把科研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学校的实际问题,更好推进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以科研引领个人提升,助力学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2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习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习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候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性格。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教师积极创设的各种德育活动情境中,学生亲身经历,自求自得,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让养成教育悄无声息地蕴藏于这种教育活动中,以达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逐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研究目标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特色。
3、拓展“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内涵,按“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三个方面研究,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调查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2、基础研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3、主题研究:“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研究。
4、应用与推广研究:制定周密详实的研究计划,对“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点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广研究与应用。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收集整理现代德育理论、少先队体验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习讨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体验式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通过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个案法:研究选择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个案作分析、反思。
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的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进一步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总结归纳体验式养成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总体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2月)
(1)课题研究准备。
①选定研究课题。根据当前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确定“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②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兄弟学校“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找出空白,填补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③召开课题会议。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④申报课题立项。
⑤做好撰写准备。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等,组织开题论证会。
(2)现状调查研究。
①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
(4)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本阶段研究成果:
①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与开题报告;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③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
第二阶段(主题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4月)
(1)针对第一阶段“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和新途径,通过实践后进行有效性筛选与整合;
(2)对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阶段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诸如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
(2)初步构建诸如体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自主体验——交流评议——指导内化——形成习惯”等;
(3)“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在研究点上的有效应用;
(4)“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阶段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5)撰写调查报告《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阶段(推广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
(1)研究点上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持续应用和反思提升;
(2)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
(3)加强研究与创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构建总结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新模式。
阶段研究成果:
(1)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的报告;
(2)“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5月)
(1)全面总结“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2)对学生三年来养成教育的大检阅、大盘点;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
(5)组织课题现场结题评审。
八、预期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公开发表或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论文;
2、课题组评选的优秀论文汇编。
(二)研究性成果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3、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4、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生养成教育测评报告;
5、“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成果汇编。
(三)实际效果
1、“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2、学生的良好习惯基本养成,不良行为大面积纠正,班风好,校风正,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3、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4、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创建学校品牌,梳理出个性化办学思想体系(包括学生发展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并创意设计出具有深刻理念支撑的校园文化。
九、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顾问(指导)
刘中义常德市教科院计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教授
姜胜云桃源县教研室主任
姚建华桃源县教研室副主任
周启安桃源县教研室思品教研员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邹波武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副组长:朱汝谆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成员:刘志明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吴凤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李华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葛国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
姚志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主任
敬太浩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
袁万春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王芳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戴朝晖桃源县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3、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李德斌
副组长:敬太浩王芳
主研人员:高庆华蔡小玲李美芳
参研人员:童玲林峰黄丽郭宏忠
戴朝辉张馨予姚建军余明祥
4、研究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德斌、敬太浩课题主持负责《方案》、《计划》的拟定,研究报告撰写、教师培训工作等;
高庆华课题主研各种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蔡小玲课题主研负责低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李美芳课题主研负责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林峰课题参研负责论文、课例推选,研究资料的整理等;
童玲课题参研负责一、二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黄丽课题参研负责三、四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张馨予课题参研负责五、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姚建军课题参研活动的组织开展;
戴朝辉课题参研负责会议记录等;
郭宏忠课题参研资料整理与装订等。
十、研究条件(经费的保障、设备的提供、资料的储备、时间精力的保证、所在单位科研氛围及技术支持情况等)
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予以大力支持,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一切经费,本课题拟投入研究经费XX0元,课题参与人员办公室均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二间,以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听课,学习名优学校的先进经验;组织课题参与人员收集一批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电子资料库,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充分考虑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各项事业态势良好,研究氛围日趋浓厚,研究成果日渐丰硕,朝着市名优学校的目标迈进。
第五篇:2015省级课题开题新闻稿
mm县中学
举行教育科研省级子课题开题仪式
3月30日,mm县中学教育科研省级子课题“翻转课堂在民族地区初三化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在学校大会议室举行了隆重的开题仪式。z州教育研究所和mm县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专家莅临了开题仪式。z教研所的课题研究专家sss在仪式上做了精彩的讲座,针对如何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了专业引领,使学校课题组成员对研究的课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更加明晰了课题实施的意义和操作方法。
此次mm县中学省级立项课题的隆重开题,是mm县中学在“以研兴校、以研促教”的办学道路上又迈出的一大步,相信在全体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该课题的研究一定会取得圆满成功。
mm县中学yyy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