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朱元璋传》读后感
《朱元璋传》读后感
毛泽东对放牛娃出身,没有门荫可依,没有背景可靠,徒手夺取天下的朱元璋非常感兴趣。称其为老粗能办大事,从“毛泽东年谱”中可以发现,在三大战役最为紧张而繁忙的时刻,毛泽东惟一阅读的书就是“朱元璋传”。
朱元璋,一出生就给家里带来灾难。父亲扬言要摔死他,要不是他母亲千般万般保护和邻居的帮忙,他早就归西了,又何来后来的开国大业。贫困出身,只求温饱不求富贵,但在当时混乱的局势下,温饱都成问题。闹瘟疫,父母死亡,他不得不离开家。他当过放牛娃,当过异教教徒,为了一口饭“倒插门”,当过和尚。一生坎坷,饱受残酷生活的摧残,但他依旧坚强的活着,越是艰难的环境,越激发他坚强活着的强烈愿望。在战争中,他的领导能力和政治军事能力逐渐显现出来,所谓时势造英雄。渐渐地身边聚集的一大群文人如刘基、李善长等人出谋策划,武将常遇春、徐达、汤和等拼死厮杀,直接帮助了朱元璋统一大业。朱元璋严格执法、信守承诺、赏罚分明、英勇睿智、气度恢弘的形象深深屹立在士兵的心中,大家敬畏这样一位领导人。朱元璋统一大业后勤政爱民、夙兴夜寐,治理贪官污吏毫不留情,是中国历史上治理贪官污吏最严厉的帝王。虽然一次又一次地对贪官极刑处置,但仍旧有不少人在权力和金钱的驱使下以身试法。贪官自古以来就存在,只要有权力和金钱,就会有贪官。朱元璋反腐的决心和执政为民让人充满敬意,但其残酷的手段、极权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矛盾复杂多面又是令人可怕。
“可以共患难,不可同富贵”,正是因为他秉承这句话,以及他极其变态的猜忌心使他残杀开国元勋。在位期间,制造了无数的冤案,以至于晚年时期经常做噩梦,梦见已故的忠臣回来索命。朱元璋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是个执政爱民的皇帝,同时有极具争议。
《朱元璋传》这部书详细地描写了朱元璋的一生,深刻地解读帝王猜忌多疑自私残忍的内心世界,层层剖析,直入堂奥,读后令人倒吸一口冷气。撇开朱元璋残暴过错不谈,其领兵打仗、治世治国还是值得世人学习的。伟大的人一生总是充满争议的,帝王首先是一个人,而后才是亿万臣民希冀的王。任何帝王都是值得我们尊重、可怜和同情的。
弥勒教、明王教,元末农民(红巾军)起义的主要两支,出身最底层的朱元璋,一场瘟疫,夺走了大部分亲人的性命,他走投无路去了寺庙,作了行脚僧。人生的第一抉择,他投奔去了气势如虹的起义军,从最小的护卫做起,逐渐建立威信,发展自己个人的军队。身边聚集了同乡亲友、朋友,一群卓越的文臣武将(徐达、刘基、常遇春、李善长等),从定远起步,所属势力范围可谓,四面包围,但北方的农民军正好作为屏障,抵挡住了元朝军队。朱元璋,面对最大的敌人,就是长江流域上游的陈友谅和下游的张士诚、方国珍,处于两线作战,又一个重要的抉择,他先艰难地打败了志骄的陈友谅,接着在去对付器小的张士诚,统一了南方。此时,北方的农民军基本与元军相互抵消,被灭了,元朝内部争权夺利、相互排挤,掌握实权的王保保被众人排挤,朱元璋趁此机会,一举将蒙古贵族赶到漠北,由南
向北统一了中国,但元军的实力尚存,一直是大明王朝的最大隐患。西部和云南等剩余势力的征讨,成就了大明江山的版图。
明太祖开始制定制度和规划,亲手制定《大诰》,整顿吏治,以猛治国,明初四大案:胡惟庸案(废了丞相之职,独揽大权,解决淮人集团与非淮人集团的政治斗争,诛杀功臣)、蓝玉案(把军中勇武刚强之士差不多杀个干净,两案共涉及四万人)、空印案、郭恒案(贪污腐化是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的正常现象,千里为官只为财,严惩朝廷和地方的官僚奸贪舞弊,连坐被杀者七、八万人),每次都数以万计的人被杀,大清洗地将开国元勋杀了个遍,太子朱标的死,更让伤心的明太祖下定决心祭起屠刀,大开杀戒,为文弱儒生的孙子留下纯净的天下。
人民分为匠户(原来元朝时期的工匠是蒙汉贵族的奴隶)有所改善,但匠户生产多为官办,而且是终身制,匠人缺乏生产和改良的动力;军户(卫所制),战时为兵、平时为农,因此明朝拥有了数目众多却毫无战斗力的军队,带兵的将领都是作战前夕才由皇帝决定,皇权得到最大限度的维护;大部分的农户,放任自由,贫穷困苦,全国的赋税来自他们,田税和丁税,管理和维护则多来自家族和地方绅士的辅助;内陆的商业虽然发达,但商人却是最没有地位的。
科举考试,八股文(制艺由朱元璋和刘基制定),四书经注,段段相对、不准说自己的话,只能代圣人立言;自此以后,明清两代的士人(官僚统治阶层)多迂腐,往往他们是以后改革的最大阻力,他们最为顽固腐朽。
都城的选择,北面是随时都会来侵略骚扰的蒙古部落(元朝遗支),南面是漫长的海岸线,无法有效防御,实施海禁国策,后来的倭寇骚扰也让明朝吃尽苦头。赋税多集中东南,定都北方则,运输线长,耗费巨大;定都南京则主要威胁来自北方,北方防线又不能太弱;折衷,定都西安、洛阳,国家的中心,各地税收运输都差不多长,但由于太子去西部考察期间,不幸病逝,事情不了了之。最后时间久了,定都南京也就成了定局,惯性了。
不过由于功臣都被清除,北方的边防依赖明太祖的儿子们了,他们做大,朱元璋死后,他们严重地威胁到继任的皇帝本身位子,燕王朱棣,靖难之役,将朱元璋最初制定的边防和其他政策,打得七零八落。
朱元璋总是亲力亲为的做事,为子孙后代的长治久安,制定从他的角度看来最为妥当的策略,过于苛刻的祖宗之法不可变,搞得后来的子孙们焦头烂额,弊政和国事变得越来越难以收拾。
当初为环境制定制度时,伟大、高瞻远瞩的朱元璋勤劳了一生,为后世子孙创立了当时来说可能最合理最现实,或者说最完美的制度规划,但环境不会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个不可变的祖宗之法,漏洞百出,弊端越来越一发不可收拾,于是貌似强大的明帝国在末期的风雨飘渺后,轰然倒塌。最初美好的幻想变成现实中可怕的噩梦。
那时候的书,总是那么阶级分明,小心翼翼,一不小心就踩到地雷上了。
第二篇:朱元璋传读后感
朱元璋传读后感
在中学时期的历史课本上,我们开始认识朱元璋这个人物,那时候我只知道他是明朝的创立者,对他并没有深入的了解。通过阅读吴晗先生所写的《朱元璋传》这本书,我对朱元璋这一位历史人物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
《朱元璋传》这本书颠覆了我对一代领袖人物的认识,在我的思想中,我认为作为领导者,首先从形象上来说是很端庄的,有着一副和善亲民的相貌。可是,朱元璋的相貌却很不体面,在晚年的时候特别难看,一副凶相。其次从胸怀上来说,我认为领导者的胸怀很宽广,能一切为人民考虑,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可是朱元璋称帝后,心胸极其狭隘,为了巩固统治,站稳脚跟,屠杀大量的无辜者。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朱元璋的认识。通过朱元璋的童年生活,我认识到朱元璋并不是一个幸运儿。他没有生长在一个富贵家庭,而是一个穷佃户。他遭受了旱灾、蝗灾、瘟疫等苦难。紧接着,他又遭受了失去父亲母亲的重创。小小年纪的他就面临着如何对付肚子的穷苦日子。尽管他很穷,但他从小就很讲义气,为了让自己和小伙伴们吃上一顿肉,他杀掉了田主家的牛,为了伙伴们不受惩罚,他主动承担起了杀牛的责任,结果挨了一顿毒打。后来,为了解决吃饭问题,朱元璋做过游方和尚,到处叫化。再后来,朱元璋为了翻身过上好日子,他投奔了红军。就这样,一步一步,朱元璋起初到处碰壁,然后慢慢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他的成功既有个人因素,也有外在因素。首先,从个人因素来说,朱元璋的成功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朱元璋遇事勤快。他敢作敢为,接到了命令,执行得很快,办理得也很好,打仗总是领头向前,一定要打胜仗,也一定完成预期的战果。
二、无私,讲义气。每次打了胜仗,朱元璋从不把功劳归到自己身上,他总说功劳是大家的,然后会把得到的赏赐公公平平地分给同伴,因此,他得到了大伙的认同和赞赏。
三、看重纪律。朱元璋在做了小军官后,时时强调纪律,严格训练士兵,并能以身作则。
四、有计谋。朱元璋在紧要关头,总是能给上级出谋划策,使局势转危为安,因此他总是能得到上级的信任。此外,他还要求手下的士兵不要抢夺百姓的财产,给人民树立一个好形象。朱元璋随事提出办法,合情合理,有分寸,又会说话,深得将士的信服。
五、心狠手辣,有野心。朱元璋为了自己的地位更上一层,他不惜借刀杀人,杀死了自己的岳父。
六、做事果断。朱元璋下定决心做的事,就一定要做成,哪怕有风险,也会坚持到底。其次,从外在因素来说,朱元璋的成功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级的赏识。郭元帅认为朱元璋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于是将他看作自己的心腹,并招他做上门女婿,这对朱元璋来说无疑是一个向上的梯子。
二、部将的帮助。在与陈友谅的交战中,为了取得胜利,朱元璋利用与陈友谅相熟的部将康茂才前去打听情况,并掌握了陈友谅的行军路线,于是朱元璋取得胜利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三、利用元军内讧的优势。朱元璋在南征北伐战争中,趁元朝内部打得火热,他便东征西讨,扩大地盘,充实军力。
四、将士的忠贞。朱元璋的将士对他忠心不二,踏踏实实地为他效力,成为了他的亲信。朱元璋从一个小流氓到红军大帅,再从吴国公到吴王,最后成为了大皇帝,他让我认识到想要成功,不仅自身要努力,还要善于利用外在优势。
朱元璋的成功称帝,并没有给人民带来安居乐业的生活,相反,他带给人们的是恐惧,是暴虐。朱元璋称帝后,他建立了自己的军队,并制定了新的官僚机构,他实行了大一统和分化政策。为了朱家万世江山的稳固,朱元璋诛杀了大量的将功臣宿;为了使知识分子不敢说话,他通过文字狱诛灭文人;为了控制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他制定了特务制度。通过这些,虽然他的统治稳固了,但社会的生机也被窒息了。到后来,明朝终究摆脱不了衰亡的命运,走到了尽头。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有辉煌的时刻,也有失败的时刻。他的残酷暴行使得人们民不聊生,破坏了社会的安定,但同时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今人看待古人,应该用两分法的观点去看待,既要看到他的缺点,也要看到他的优点。
第三篇:读《朱元璋传》有感读后感
今天,把《朱元璋传》的最后一点读完了,有些许惆怅,“死去元知万事空”。朱元璋应该说是中国历史上比较杰出的帝王了。他执政三十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这是他一生辛勤的写照,他功也多,过也多。可是历史上赞颂他的人并不多,也许是他杀人太多罢,为此后世写历史的人并不太喜欢他,而老百姓却也没有为他传名的本事,所以历史这本帐不可全信,不可不信,怎样分辨,全在人生的境界了,也因此人人眼中的历史会有不同。
生活在今天的人和过去的人有区别吗?社会是进步了吗?历史是前进了吗?我自己觉得这些问题是很值得思考的。首先,因为有时间,有空间,才有了历史的舞台。其次,有人类,才有群体。有群体,才聚集成为人类社会。不同的群体,利益不同,才有纷争。随着人类社会化,城市化的程度不断提高,人对社会的依赖性就越来越重。社会是什么?社会就是人群,社会的一切就是人的内在一切的外在表现,社会上有什么现象,社会上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思想,如果一个人确实能够真正的了解自己,那么他一定可以了解他人,进而一定可以了解社会。正因为人有物我之别,将世界分成二元相对的世界,而不断的向外在世界的求索。人如果一味为欲望的驱使去追寻外物,外物越大,则内心就越小,进而人就迷失在对外物的欲望之中了。现在的世界强调唯物,其结果就如此,物质社会越发达,精神社会就越空虚,社会上各种匪夷所思,荒诞不羁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人类之间的争斗、掠夺、战争、杀戮越来越多,说到底都是内心空虚所致,而人本身的生存能力则越来越弱。如果一个今天的城市人像鲁宾逊一样漂流到荒岛,没有任何帮助,不出几天就会死了。今天城市化的人如果脱离了彼此,其实是无法生活的。而城市的人没有农村的人种田出粮来养活,更是无法成活。可以看见人人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可是在这相互依存中,却又争斗不休,全世界发达国家的人,要靠全世界大多数不发达国家的人力物力和资源的供养,来过优越的生活;不发达国家之中,有钱人又是靠大多数穷人的劳动来供养。今天我们的社会前进了吗?现在世界这样的情况和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差别大吗?虽然时间空间不同,可是人性确是一样的。而这就是人性吗?人性就如此吗?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如果从这一点上来看作为一个人的生存意义,这意义是什么呢?
人的生存有什么意义?这问题每个人的回答不同。但是要活下去,首先要明白人和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你的付出为了他人,同时你也从他人那里索取了,虽然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能够感受到的。如今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职业分工就越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越复杂。可是人性并没有变化,因为有生命,人首先都是要争取生存权的。可是为生存所迫而去伤害他人的,情可原,理不容,更何况为了一己之私,为欲望所趋,毫无节制的索取的人,更是不顾他人的死活,其实就像害群之马一样,如果朱元璋活到今天,看到这样的恶人,必欲除之而后快。想象一下,当时朱元璋以猛治国,执法极严,不惜大量杀戮,虽然制造了不少冤狱,杀了许多无辜的人,可是站在大环境下看,虽然朱元璋是出于维护皇权的基点,但是也造福大多数老百姓,而除去为富不仁,祸害百姓的人,虽然今天我们不赞成,但是可以明白其苦衷。历史会有许多相似之处,今天是同样的,老百姓依旧为弱势群体,今天的法律有多大程度能够保护他们呢?最基础的,在法律判决上有很多无法执行,这是有其深刻根源的。如果不从根上着手,在枝枝叶叶上做表面文章,只是自欺欺人,所以说人生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一切的一切都是自作自受。“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只为他人做嫁衣裳。”可笑,可笑。
人性其实很可怕,社会之中极少数人,吸取大多数人的劳动成果,过穷奢极欲的生活,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一个官僚的豪华坐车,档次稍微降低一点,够多少穷孩子读书?有钱人大多为富不仁。几千年来的历史,在循环往复中,辗转变化,迁流不息,就像我们的生命,有生老病死,昨日之年华,今日已凋谢。人世有变迁,社会有兴替,没有一种社会制度是十全十美的,是历久而不衰的。历史中,昨日之坏,也许是今天之好;今日之好,也许是明日之坏。但是这之中一定有不变的,人性中一定有可以长存的。为善而不为恶,一
定是亘古不变的真理。除一己之私,为天下之苍生,一定是伟大的人生境界。所以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先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唱。我们今天看古人,正如我们的后人也会以同样的心情看我们。我们赞颂古人,因为古人给我们留下丰厚的遗产,古人给我们留下了值得仰慕的人生境界,试问我们将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什么?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一个人如果在内心有这样的情怀,不怨天,不尤人,一生寂寞而无忧,自后世自有知己来寻,就算当时别人不理解也无所谓,这是怎样一种伟大的精神啊!虽然每一个人,无从选择生的时间地点,也无从选择死的时间地点,可是你可以选择怎样去活,正如孔子说的如果得到富贵是可以的,就算拿鞭子我也愿意,但是通过不义的手段而得到的富贵,对我象浮云一样。一个人生在世间,就像旅行了一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整日里为求取富贵,不择手段,殚精竭虑,而一旦得到富贵,又忧心忡忡,小心提防,不知道自己是谁,成了钱财的奴隶。人生如此,如如不生。
像孔子一样,坚持理想,学而时习,不知老之将至,不亦乐乎?那么,我们要学什么呢?不是书本,是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夫妻和睦,诚信朋友的人,做一个不怨天,不尤人的默默无闻的人,做一个自食其力,问心无愧的人,做一个不止为自己,也为他人的人。做一个真正的人。愿你我共勉!
第四篇:《朱元璋传》感悟
《朱元璋传》悟公司及个人
进入成都尼达罗以来写的第一篇人物传记感悟 朱元璋一个奇丑无比的放牛娃,做到大明国的开国皇帝,是命?是运?抑或是自身努力呢?!纵览全书,发现其成功有命运的眷顾,而更多的是其自身的努力。
出家前的穷苦日子,皇觉寺的委曲求全,游僧时千难万险,红巾军时的足智多谋,环境不可谓不糟糕,命运不可谓不坎坷,而他一个一个得克服,一步一步得迈向成功。环境有时候的确很糟糕,几乎让人窒息,而在苟延残喘之际,绝大多数的人倒下了,而坚持住没倒下的,柳暗花明获得新生。每年的毕业季节,千军万马涌入销售这一行业,坚持下来的成功的寥寥无几。为什么呢?不是环境不好,不是公司不行,是个人适应能力太差!一个人改变不了环境时,唯有适应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寻找突破、成长自己、做到优秀、做到瞩目,来引导来促使环境、公司这些平台的改变。公司亦然,拌种剂以及大量元素水溶肥横空出世无不在证明此观点。
出家前的朱元璋是个放牛娃,他知道放牛是为了填饱肚子,偷豆吃以及偷牛吃也是为了填饱肚子。他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应聘公司、竞聘职位很多人都是先看薪资,而薪资是能力的体现,能力的大小决定着薪资的多少,能力才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切选择都应围绕着“能力”走。企业要的是利润,利润是靠什么来实现的呢?这个才应该是最长久的目标。
皇觉寺的朱元璋,受到了师傅以及师兄弟的百般刁难,他不是没有想过
离开此地,但他知道他来皇觉寺的主要目的:混口饭吃。这就是他的信念。而有多少人在受到不合理的公司政策,苛刻的公司主管,尔虞我诈的公司环境时,选择了离开。离开就意味着逃避,逃避了就永远过不了这一关,就永远不会有突破。坚定来到这个地方的主要信念,心无旁骛,就一定有突破!公司亦然。
红巾军中的朱元璋,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异军突起,放在当今的水溶肥行业,有些方法完全是可以借鉴的。
一、有自己的根据地。现在很多人工作来回换,没有一个行业做顺手,没有一个职位做长过,谈何精通?钱都是让内行人挣得!有些企业感觉自己做的很牛,全国都有网络,若让他举出自己的上量单品或者样板市场,就拿不出手了。成都尼达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老总给下属说:细分市场做第一,区域市场做老大,我们成都尼达罗做就做领域性品牌。星星之火,终将燎原!
二、对士兵严格要求,给自己的队伍最有利的宣传。市场上经常说:卖产品就先卖自己。普通但深有内涵!业务员唯有把自己各方面全部武装起来,展示给客户,让客户无刺可挑,再谈生意也就水到渠成。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公司,假货、次货坚决不出现,硬件软件一定要跟上,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样客户还会抱怨?
三、战术因人而异。作为个人,精力有限,对于某些技能可以采取稳扎稳打,掌握一个再说一个。作为公司,面对不同阶层的不同客户,可以是多路出击,全面开花;可以是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兵无常形,水无常势,拿下才是最终目的。拿下战场自己的地盘就扩大了,高筑墙、广积粮打造样板市场,准备下一轮的战斗。此法何愁能力的不提升,何愁销售额的不增长?
读史使人明智,本人由于阅历经历能力有限,仅能参悟丝毫,现拿出与大家分享,希望能抛砖引玉,我之莫大幸焉!
成都尼达罗 张建堂
第五篇:朱元璋读后感
1、最成功的励志典范:
朱元璋生于乱世之中,背负着父母双亡的痛苦,从赤贫起家,他没有背景,没有后台,没有依靠,他的一切都是自己争取来的,他经历千辛万苦,无数次躲过死神的追逐,从死人堆里爬出来,掩埋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他几乎赤手空拳、单枪匹马,凭借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强大的帝国,是的,谁会想到几千年钱的那个衣衫褴褛、沿街乞讨的乞丐会成为一个帝国的统治者,在他最绝望的日子里,没有人去同情他、可怜他,要活下去,只能靠自己。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战胜一切困难。
2、成功的秘诀——他的坚强的意志都来自于他的绝望
朱元璋绝望了,彻底的绝望了,朱元璋知道能救他的只有他自己,复仇的火焰在他的心里燃烧,如此的痛苦,使他从脆弱到坚强,以致于在他后面几十年的时候他遇到无数的困难都能过去。所以朱元璋不怕困难,因为他经历过这世上最艰难、最痛苦的事,这也是日本的学校给学生的挫折教育,这是有道理的,让孩子吃点苦没什么不好。
3、饱受争议——当皇帝后的做人做事
①要么不做,要么做绝:朱元璋对江南的富户不放心,我是穷苦出身,这有钱人跟我不是一条心呀,3招:重税、移民、抄家。朱元璋的老家是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骡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唯有我家没的买,身背花鼓走四方”。
②空印案:全国十三个省,一百四十多个府,一千多个县,主官都与空印案有关,主官全杀,副手打一百杖充军,除此之外,各省的按察、的言官也多有获罪,理由是监察不利。其实是名符其实的一扫光,平时大家都争谁的官大,数目有争议,史料记载死伤一万多人。③郭恒案:三万多人
朱元璋是个好皇帝,整顿吏治,恢复经济,励精图治,开创了不朽的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