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14:32: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

引言:未成年人犯罪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呢?他们可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祖国未来的希望!然而在他们人生道路的开端却缺乏必要的引导,导致很多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而毁了自己的一生!因此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我们应该多一点去了解他们,关爱他们,从而正确地引导他们,及早地预防他们去犯罪!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1)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的特点

1、从年龄结构来看,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90年代有所提前,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日益增多;

2、共同犯罪普遍。未成年人因自身身体素质及其他能力的限制,喜欢结伴而行,相互利用、相互壮胆而实施犯罪行为的现象较为普遍。共同犯罪成为其主要犯罪形式;

3、“两抢一盗”呈多发性犯罪。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经济上依赖于父母。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未成年人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其父母经济上的供给一旦不能满足其物质需要,就容易想歪心思,铤而走险,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以满足其物质需求。

4作案偶发因素多。未成年人因心理发育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和干扰,容易冲动,其违法犯罪多具有偶然性,犯罪起意快,且一般没有特定的犯罪对象,往往只要一人提议,其他人便不假思索同意,说干就干,不计后果。

5、犯罪手段渐趋成人化。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和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未成年人通过网络、电视、游戏、黄色刊物和他人的传授,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一些未成年人有意模仿或者精心研究电视、电影、侦探小说上的犯罪方法作案,反侦查意识很强,犯罪手段渐趋成人化。

6违法犯罪的耻辱感日趋淡化。在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下,不少未成年人的耻辱标准明显错位,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群体性道德失范、价值观念偏差和道德水准滑坡的现象,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耻辱感越来越淡化。有的未成年人认为,老实本分等于无能,一旦触犯法律受到惩罚,只认为自己运气差,并不认为是什么耻辱。

7农村未成年人犯罪突出。当前,农村青壮年大多长年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学生”、“隔代监护”的现象十分普遍,有的未成年人因从小缺少亲情温暖、缺乏家庭教育和家庭监管,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态势

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在增加;其增长速度不如忽视,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从犯罪原因上分析,未成年人犯罪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未成年人自身原因、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

(一)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

首先,从心理因素分析未成年人的自我认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不强,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不能客观的、理智的、冷静的对待各种事物和现象,对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难以正确认识,对自已的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估价和评断。其次,从生理因素分析,由于未成年人正处于身体发育期,情绪、情感的社会化还很不完善,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自我控制能力较差,难以抵制外界不良诱惑,难以有效的控制自已的心理冲动。再次,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综合素质较差,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沾染不良嗜好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总之,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对事物判断能力较差,模仿性、好奇心和虚荣心都很强,容易产生对立情绪、逆反心理和攻击性行为,辨别是非以及自制的能力较弱,容易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或不法分子教唆而误入歧途,从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少年犯案发前大多都有喜欢上网、打游戏、吸烟甚至酗酒、赌博等不良嗜好,他们游手好闲,无事生非,从而导致非道德意识增长和产生违法行为。另外,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极为严重;未成年人的性犯罪,无一不与色情文化的污染有关;因为未成年人的性教育几乎是空白,因此,处于性早熟时期而对性的认识是既神秘又剌激,在有诱惑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未成年人性犯罪。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因此,家庭教育的好坏,父母道德品质的优劣以及教育方法是否得当,对子女的心理、品德、爱好、理想和行为举止都有着极大的影响。家庭环境不良或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说家庭教育很重要,很多未成年人就是因为没有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导致走上犯罪的道路!其中家庭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溺爱纵容型家庭;家长过分溺爱、放任,疏于管教。现代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家长没有履行好监护职责,迁就孩子的不适当要求,对子女的不良习惯不能及时发现并教育其纠正,特别是在物质生活上无限制,致使子女形成唯我独尊、自私自利、占有欲极强的心理,当其不断增长的需求欲望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向家庭外扩张,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诱导时,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不良教育型家庭;家长的不良教育方式大致可分为两种。一是“拔苗助长”型,二是“任其自生自灭”型。“拔苗助长”型的家长是投入多、交流少,在学业上对孩子抱有很高目标或对孩子容错性较低,一旦孩子达不到目标或出现错误,家长不能耐心细致地说服教育,帮助孩子分析原因,而是奉行“棍棒教育”,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伤害了子女的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对抗心理和自卑、悲观情绪,甚至于轻生。“自生自灭”型家庭是家长自寻快乐多,与孩子同乐少。

有的家长忙于工作,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有的是父母离异,有的是家长外出打工,对孩子缺乏必要的关心和爱护,使他们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苦涩,失去了亲情的呵护,性格孤僻,自卑,脆弱,最易乱交朋友,被坏人利用。

3、父母素质偏低型家庭;家长自身要求不严,对孩子影响很大。家庭中,家长的一言一行,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未成年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父母的言行影响着他们的成长,有的父母素质较差不能正确的教育子女,甚至颠倒是非,有的本身就有一些不良恶习,严重影响着子女的成长。在生活中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影响最大的人是父母。未成年人好奇心强,易受暗示,善于模仿,但辨别是非、自我控制、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常常把与之接触最多、联系最密切的父母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

4、残缺重组型家庭;家庭的完整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摇篮,当离婚、死亡或服刑以及其它原因失去了父母中的一方或双方时,家庭的完整性便遭到破坏。这种家庭既给子女心理造成了伤害,又给子女的家庭教育造成了缺陷。相当多的孩子因此产生深刻的情绪障碍,悲观失望,嫉妒他人,不满现实,形成一种反社会的心理,极易引发犯罪。

5、父母外出型家庭;随着人口流动比例的增大,尤其是有些地方经济欠发达,不少家庭为了谋生父母双双外出务工,将子女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属,使子女的管教工作存在严重的缺陷,使一些未成年人因失去了良好的管教条件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环境

首先是宏观环境的影响;近年来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强烈的变迁。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更加显得茫然不知所措。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使他们的欲望不断膨胀,但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很难通过合法的手段去实现这种欲望,为了满足这种欲望,他们很可能不择手段,实施越轨甚至犯罪。加上当前我国贫富差距日益加大,他们在与别人的比较中,体会到一种贫困感,一些未成年人幼小的心灵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吃喝、讲穿戴、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经济收入的差距加大,造成了青少年心理上的不平衡,诱发青少年向往金钱物质,使得一些青少年为获不义之财疯狂作案;这种心态加大了他们心理的失衡,更加促使了犯罪的发生。其次是微观社会因素的影响。网络、电视、电影等传播媒介的影响。传播媒介的对未成年人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的很多行为举止都可能是从这些媒介中学习的结果。渲染暴力、淫秽等思想的传播媒介在某种程度上对青少年犯罪有很强的诱发作用。由于未成年人思想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差,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的判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受好奇心的驱使,往往是“一看、二学、三堕落”。另外是网络游戏的诱惑;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网络游戏在给人带来乐趣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可以说网络游戏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社会原因。因为网络游戏的诱惑力,不少未成年人经不住诱惑,沉迷于网吧、游戏室,尤其是在校学生在那里结识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的因为争机子打架,有的因为没有资金消费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学校原因

学校是未成年人除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生活、学习场所,学校和老师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仅次于未成年人的家庭和家长,有的甚至超过了家庭、家长的影响力。

但现行教育制度存在的缺陷是不容回避的问题。一是单纯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为了取得高升学率,以满足社会及家长的期望,在教育内容的安排上,只重视教科书规定的知识教育而轻视思想道德和心理健康教育。二是法制教育重视不够。从近两年审理的在校学生犯罪案件来看,他们的法律观念非常淡薄,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没有认识到自已的行为是犯罪,如有的人认为打打架,把钱赔了就没事了。三是个别教师素质不高,教育方法不当。有的教师责任心不强,把差生视作“包袱”冷眼相看,使其对学校产生本能的抵触情绪而辍学在家,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因素。四是学校管理存在问题,尤其对住校学生的课外管理不严,致使少数学生在校外租房居住,与社会的不良青少年接触,而被引诱走上犯罪。五是学校管理单纯强调“标准化”,忽略了以人为本。学校过于“标准化”的管理模式,使部分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校园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不能正确对待,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弃。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学校、家庭和未成年人自身,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实行综合治理。

1、优化家庭环境,提高家庭精神生活质量。个人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他从小受父母的教育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有关。因此,每个家庭都必须以对子女负责、对国家的未来负责的高度出发,维护家庭和睦,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大力提高家庭精神生活质量。父母要首先从自身做起,提高婚姻质量,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子女当好表率。要筑牢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2、注重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伸和继续,对未成年人的培养、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学校要要改变那种只重分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不良倾向。学校要在传播文化知识培养兴趣爱好,引导个性发展的前提下,使未成年人首先学会做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与教育方法要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同时还要开展法制教育,切实担负起加强法制教育的重任,使未成年人从小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

3、净化社会环境。社会各方面,应齐抓共管,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一个健康的外部环境。一是要净化大文化市场。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打击力度,净化影视报刊文化市场,加大打击宣传色情、凶杀、暴力的书刊和音像制品,杜绝黄、赌、毒对未成年人的侵蚀。二是要加大对网吧、游戏室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该取缔要取缔、该关闭的要关闭、该处罚的要处罚,坚决避免不法网吧、游戏室给未成年人带来的危害。三是要加强宣传和普法力度。使未成年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制不良习气的能力,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做遵纪守法的公民。四是加强社会治安,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外部诱因,为未成年人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4、构筑以学校为中心的学校、家长和社区三结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网络。首先应该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班主任应该定期做家访或者召开家长会,多与家长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对于后进生要多加鼓励,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对于一些不良行为要慢慢督促他们改正;其次,学校应

当加强与学校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和居委会、村委会的沟通与联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让在校青少年有安全感,并防止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另外,学校应加强与相关执法部门沟通,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学校应与相关执法部门沟通,成立法制教育基地或类似组织,不定期邀请相关执法部门以案说法,提升法制宣传的效果。

5、落实刑事政策,实行司法预防。司法机关应认真贯彻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寓教于审,惩教结合,使其认罪悔罪,重新做人。首先,要改革庭审方式,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有针对性地邀请学校教师、群团干部或心理学工作者介入庭审,实施心理矫正,从而打消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心理残余。其次,在对未成年人犯罪量刑时,尽可能多适用非监禁刑,即多判处缓刑或罚金刑,给其创造重新做人的机会。再次,检察院应设立帮教考察检察官,负责对起诉到人民法院的少年被告人案件进行庭前调查,找准教育挽救的“感化点”,为庭审法官提供庭审注意事项和量刑参考意见。同时和少年法庭的法官一起负责做好判处缓刑的少年被告人的跟踪帮教工作,建立帮教制度和帮教档案,对少年犯进行长期有效的跟踪帮教,促进其彻底改过自新,避免重新犯罪。

总结: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严重性不容我们忽视!我们应该多方面去了解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多一点关心!

第二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被列入世界三大公害之一,也是我国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使社会更加的关注未成年人群体,这样有利于对青少年的保护以及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初步预防。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未成年犯罪更变得越来越严重,这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二、问卷调查内容

因此就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同事之间展开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你所居住的附近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

2、你对未成年犯罪抱有什么样的意见和看法?

3、对犯罪未成年人,我们应采取什么样的帮助?

4、就你所知道的犯罪未成年人的家庭背景?

5、如今未成年人犯罪的形式?

6、就你观察所知未成年人犯罪的发展过程?

7、我们当家长的应如何教育子女?

三、调查分析

在对同事的调查中,他(她)们对以上问题都做了一一的解答,并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从调查问卷中我得出了如下总结:

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

1、社会不良环境影响突出。调查表明,因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导致犯罪的未成年人约占总数的1/3以上。①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②传播媒体中的不健康因素影响。如在这次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反映校园周边录像点播放过不健康的片子,书摊里有不健康口袋书、动漫书及影碟出租。另外,有40%的学生经常上网,泡网吧。一些不法业主为达到获利目的,想方设法引诱学生,使他们沉溺其中。我省也发生过未成年人因欠网吧的钱而抢劫的案子。③社会法律保护有薄弱环节。

2、学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调查显示,因学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占20%。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对成绩较差和有轻微劣迹的学生关心教育不够,尤其是对辍学生、流失生的管理控制不力。在近几年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当中,辍学生的比例越来越高,接近60%。他们辍学的原因是厌学,感到读书没有趣味,这也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的缺陷和问题。

3、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残缺家庭与不和睦家庭对未成年人健康心理形成带来严重影响。家庭经济情况不好,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也与未成年人犯罪的出现有一定关联。

4、未成年人自身因素,决定了其自我控制意识薄弱和心理上的不成熟。①人生观的歪曲导致犯罪。②道德和法制意识淡薄导致犯罪。③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导致犯罪。④心理失衡导致犯罪。未成年人经常接触和感受正面教育,但幼稚的心理较为脆弱、不稳定,一旦遇到不良障碍或刺激就容易失衡、异变而导致犯罪。尤其是有的未成年人家长离异,失去温暖和爱护,生活状况逆转,经常会感到孤独而急需寻求新依靠,如果稍被社会不良分子拉拢利用,便会踏上贼船。还有一些学生面临家庭失爱、失教、失管的趋势,令人担忧。

二、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过程

特别是初犯之前,总是有一些明显的外部表现,也就是犯罪的征兆。中小学生犯罪都有哪些前期征兆呢?

(1)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成绩无缘无故的下滑,不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考试时进行抄袭,对考试结果不以为然,留级也无所谓;

(2)对事物的兴趣开始变化,劳动懒散,上课思想不集中,而对武打、言情和低级庸俗甚至黄色的录像、书刊和光盘甚感兴趣;

(3)经常迟到、早退、旷课,厌恶学校生活,这种孩子如果与校外的不法分子或无业人员有了联系,就会越来越不愿意回家;

(4)心理方面有变化,如精神恍惚,情绪波动,举止反常,心神不定,东张西望;

(5)对教师和家长的关心帮助表示反感,甚至怀有敌意,恶语顶撞,有时给教育者出难题,看笑话;

(6)对遵守纪律、要求进步的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和打击,同情和包庇甚

至效仿有劣迹或不法行为的人,把反社会的人格或行为当作是“勇敢”的表现;

(7)原本养成的生活规律出现变化,如从早起变成睡懒觉,从注意卫生变为邋里邋遢、不修边幅甚至肮脏,或一反常态地特别喜欢梳妆打扮;(8)道德品质起了变化,如从诚实变成爱撒谎,爱说空话、大话、假话,从谦虚变成傲慢,从斯文变成野蛮,喜欢逞能,从文明礼貌变成口吐秽言、动作粗野,或在家长、老师面前循规蹈矩,而背后却胡作非为;

(9)结交不三不四的人,或与校外的流失生和有前科的人结交,或拉帮结伙聚在一起甩扑克打麻将,或三五成群出入公共场所,惹是生非,遇事便大打出手,惟恐天下不乱;

(10)过分追求物质享受,染上了一些成年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如抽烟喝酒等。

通过这些调查结论我陷入了深思,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呢?作为一名社会公民我们对未成年孩子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帮助呢?

三、防止、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措施

1、加强以遵纪守法为基本内容的法制教育。

2、发挥家庭教育的前沿阵地作用,提高家教质量。父母作为未成年人人生的第一任教师,一定要注意自身形象,加强思想修养。家庭教育要讲究教育艺术,提高教育质量。要杜绝家庭暴力,摒弃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

3、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4、发挥社会文化教育的基础阵地作用。净化社会环境,发挥文化工作优势,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用正确的舆论来引导青少年。倡导读好书、看好电影、讲奉献精神、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及英雄事迹等,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

5、加强对未成年人流动的管理。

6、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与实践研究。

四、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应当关注未成年人人格的健康发展,注重对未成年犯罪人利益的保护。建国以来,我国有关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在

保护未成年犯罪人的权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而从长远的发展看,只有真正树立起对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保护的观念,努力寻求对未成年犯罪人惩治与保护的最佳平衡点,并且在未成年人犯罪之刑事立法设计上体现出对未成年犯罪人的保护,才能促进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立法朝着更为人道、科学的方向发展。

第三篇: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浅析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浅析

祁门县公安局查雪莲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也实行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其增长的势头,但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未成年违法犯罪问题在各地仍然很突出。就祁门县这类犯罪来说,近年来一直居高不下。2003年元月至今年10月,祁门县未成年犯罪人员共计79人,占全部抓获成员的14。6%,其中15岁以下52人,16—17岁27人。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如今失业、教育产业化、贫富悬殊等社会问题加剧,社会矛盾日益激烈,未成年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归纳未成年犯罪主要表现为以下特点:

一是合伙犯罪多。二人以上合伙犯罪占未成年犯罪的7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心理正处在未成熟期,有合群性,单独干一般胆子不够,一起干会形成群胆,另外就是合伙后使犯罪责任分散,心理压力要小一些。合群后的孩子更希望在群体里能够表现自己,树立自己勇敢以及对同伙的忠诚,在犯罪时他们的表现一般会更极端。这就使合伙犯罪时的暴力程度一般比单独干时更严重。

二是侵财犯罪占主体。主要表现在盗窃抢劫犯罪上,近几年抢劫犯罪有上升的趋势。盗窃犯罪主要以钱财为目的,采取撬锁、破窗等手段入室或溜门入室、顺手牵羊,一般不要大的物件,以好带的物品为主,作案的目标不太固定,随意性大,作案后不掩盖犯罪现场,只要能逃离就行,盗窃所得赃物不往家拿,全部挥霍或存放在同学朋友家中。盗窃摩托车供自己骑玩,也是如今未成年犯罪的一个新的特点。去年祁门县摧毁的一个盗窃摩托车8人犯罪团伙,其中7人是在校中学生,他们在两天之内利用晚上时间在本县用车锁匙捣开摩托车锁,盗窃摩托车10辆,这些被盗车被他们使用后有的抛弃在路边,有的则抛弃在田间地头。他们盗车的目的均为了骑着玩。这些孩子还未走上工作岗位,父母不可能花几千元买摩托车供他们骑玩,出于好奇就走上了犯罪道路。

三是追求哥们意气,心狠手辣,不计后果。未成年人文化偏低,心理单纯,缺乏对事物应有的分辩能力,同时又处在盲目模仿、心理因素极不稳定这样一个特殊的生长发育期,因此在诱惑和陷阱面前,往往很难把握自己,在那些社会上混的小青年诱导下,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今年祁门县在打击恶势力犯罪中,查获涉案人员中有部分就是未成年人,他们受社会上无业人员影响,平时跟随他们吃吃喝喝,然后受他们教唆去寻衅滋事,今年元月以来涉案就达8起。

四是犯罪手段有些成人化。有些未成年人作案前精心策划,作案后迅速逃离现场。一些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被频频使用,使得未成年人犯罪具有了明显的成人化特点。去年祁门县系列盗窃、抢劫加油站现金案件中,5名犯罪嫌疑人中有3人是未成年人,作案时先踩点,骑摩托车前往,并且携带砍刀、钢管等工具,作案后迅速逃离。

五是不悔改,重新犯罪的多。未成年人触犯了一般性的刑事犯罪,按刑法规定不负刑事责任,而劳动教养或少管往往要得到其监护人的同意,从而形成了打击处理的空档,再加上家长或监护人管教又不到位,使得他们不断地重新犯罪,抓了放,放了又抓,形成恶性循环,强化了其犯罪的心理。

六是年龄逐渐向低龄化发展,在校学生犯罪增多。祁门县从2003年元月至今年10月,15岁以下犯罪52人,占未成年犯罪65。8%,在校生犯罪28人,占未成年犯罪的35。4%。与前几年相比,未成年犯罪人员平均年龄下降,在校生犯罪增多。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

〈一〉家庭教育不当或忽视教育,使未成年人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一是家庭溺爱,造成孩子自私和偏激的心理而诱发犯罪。现在家庭多为独生子女,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放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无法形成是非以及价值的基本判断,以致唯我独尊,任性忘为。

二是夫妻双方不和,家庭暴力发生较多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实施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更大,主要是后天受父母的影响。

三是单亲家庭和面临崩溃的家庭,有些离异后的夫妻双方一般疏于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有的为了再婚而把子女推出门外,不管不问,还有的父母再婚后把孩子视为眼中钉,从精神上和肉体上折磨孩子,使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温暖,最后有许多流浪在街头,成为未成年犯罪的后备军。

四是夫妻忙于生意或外出打工等而对孩子缺少管教,容易使他们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而诱发犯罪。

〈二〉学校忽视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

目前犯罪已经越来越低龄化,许多小学生也参与犯罪,现在教育产业化,应试教育的出现,学校只注重成绩,不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小学和中学大部分学校均未开设法律课,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

也只是流于形式,学生没有真正学到法律知识。真正说来,学生们大部分都还是法盲。有些孩子触犯了刑律还不知道。

〈三〉媒体和网络逐渐成为未成年犯罪的催化剂

大众传媒、非法出版物以及网络所描述的暴力、凶杀、色情的情节已无形中起到了教唆未成年犯罪的作用。而电子游戏一般内容又都是格斗、射击、打杀之类。而现在一些娱乐场所仍然没有按有关规定限制未成年人进入,心智尚未成熟的未成年人进入游戏厅、酒吧、歌舞厅、网吧等场所,耳濡目染,加上开支增加,容易诱发犯罪。

三、如何预防未成年犯罪

〈一〉重视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任何一个未成年犯罪,家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子女的首任老师。从法律角度上说,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责任人。家庭结构失调,家长不良言行的熏陶以及教育方法不当,都极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青春花季的少年,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如果不能抓紧时机促使他们向好方向发展,而是走向了反向,就很容易走上犯罪道路。孩子健全人格的确立离不开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各位父母在忙于自己的同时或在处理家庭关系矛盾问题时,请多为孩子考虑,请多关心孩子。

〈二〉督促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当前社会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片面追求升学率,这样的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学习好的学生只知读书,没有理想,缺乏法制观念,心理脆弱,一旦遇到挫折就灰心丧气,悲观失望,乃至误入歧途。如马加爵一案就值得反思的。另一方面基础较差的学生被编入慢班,于是厌学、辍学现象增加,流失生队伍不断扩大,长此以往,不仅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方针将变成一句空话,而且青少年犯罪问题将愈演愈烈。

学校教育部门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基本任务和当务之急是实施素质教育。一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二要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法制教育,开设法制课,在讲解法律知识的同时,应针对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典型案例分析为主,循以善教;三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达成对孩子教育的共识。学校应当将班主任定期家访或开家长会作为考核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将关心帮教后进生、双差生或其他不良行为的学生的教师作为先进典型加以表彰,以彻底改变应试教育下只看重教师的教学成绩的不正常现象。

〈三〉加强立法,规范对未成年人的打击、教育和管理

如今法制不断健全,未成年人保护法也在不断完善,但对未成年人的管教还存在着欠缺,如何更有效地对未成年人起到挽救的作用,还值得大家深思。有许多做监护人的父母,并未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当孩子触犯刑律后,有的并未认真加强管教。因而各地应当建立工读学校,有针对性地对这些触法的孩子进行教育培训,使他们走出犯罪的误区,变成一代有用新人。

〈四〉规范各种传媒,清理整顿文化市场,给青少年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要注重对未成年的教育培养,还必须对文化市场加大力度进行清理整顿,对各种传媒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加以约束,可以开设一些未成年人观看的电视频道和网站。鉴于网吧、游戏厅对未成年人产生的危害,各地虽然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对未成年人出入网吧等都作了越来越严格的规定,但尽管如此,令不行禁不止的事依然屡有发生。因此如何使这一高科技的产物确定的负面作用降到最低限度,这就需要在网吧管理上下大力气,从而真正把未成年人堵在不健康的网吧之外,同时要加大对美容美发、桑拿等场所及有可能诱发色情活动的经营场所进行综合治理,做到不让污泥浊水侵蚀我们下一代。公安部八月份开展的打击网络色情犯罪,对净化互联网起到了积极作用,深受广大群众称道。

〈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社区化管理

一些流失在社会上的未成年人,他们往往结伙租住在出租房内或者住在朋友家中,所以社区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因为社区对其辖区的居民更熟悉,较为容易掌握情况,所以管理起来更具有针对性。如何发扬社区管理的优势,实行更为有效的科学管理,使社区成为预防犯罪的一道坚强关口,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探索。

二OO四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调查报告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我国刑法意义上的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目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犯罪也呈现出新的变化。现结合本院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加以分析。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一)未成年人犯罪最显著的特点。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的侵犯财产类犯罪为主,罪名上盗窃罪占有绝对比例。

案例1:周某,17岁,无职业,到朋友家中暂住时盗窃朋友家的人民币2 400元及手机一部。此类案件十分普遍。

我院2005年至2008年共受理案件677件1 587人,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4件63人,其中盗窃33件37人,抢劫3件7人,故意伤害15件15人,寻衅滋事2件3人,强奸1件1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受案总数的8%,其中侵犯财产类犯罪如盗窃、抢劫案件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66.7%;其次是故意伤害案件,占27.8%;寻衅滋事案件,占3.7%,强奸案件,占1.8%。

(二)未成年人犯罪出现群体性---单独作案与团伙犯罪比例相当

案例2:李某、潘某均17岁,二人伙同赵某(系成年人)5个月内先后4次盗窃美化用的射灯56个拆除铜线卖钱。

案例3:张某、田某等四人,年龄在16岁至18岁间,因预谋抢劫被判处拘役、管制刑罚。

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中不可轻视的一个特点。在我院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案件26件,占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总数的48%。一是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共同犯罪;二是全部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均为未成年人,且出现十六七岁的未成年人伙同十四五岁的未成年人共同作案。一般以三人共同作案最为普遍。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他们互相依赖,互相支持,一人产生犯罪意图,其他人都会支持并参与其中。

(三)未成年人中初犯、偶犯较多,突发犯罪、偶然犯罪较为突出

案例4:谢某,16岁,工作期间看到上司新买的手机好看,便偷走。当日被抓时,还没有想到要如何处理偷来的手机。

未成年人犯罪和成年人犯罪的不同之处是大多没有深思熟虑、预谋策划过程,往往在偶然间犯罪,具有突发性、短暂性和难以抑制性等特点。这些犯罪的未成年人以前都没有刑事处罚记录,其中少数人曾因为打仗斗殴等行为受到过行政处罚。犯罪行为往往是临时起意,一念之差。

(四)犯罪手段比较简单,犯罪情节并不复杂

案例5:赵某,17岁,凌晨撬开窗户进入一手机店内盗走手机5部、人民币450元。后销赃时被抓获。

案例6:石某,16岁,在松北区中学校附近向学生索要钱物、强拿硬要达20余次,共得到人民币300余元,已构成寻衅滋事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我院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占有半数的盗窃案件,作案手段都是顺手牵羊,趁人不备进行盗窃或盗窃无人管理的财物。有的未成年人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以同样的手段进行作案,如:多次入户盗窃或一夜间多次寻衅滋事。我院的这些案件里严重的暴力犯罪不多,案情并不复杂,因此被告人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居多,共5人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既有个体的原因,也有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

1.未成年人自身因素。未成年人在生理、心理的成长阶段,还不成熟,对家庭、学校之外的社会生活了解较少,好奇心很强烈,他们对物质消费、个人自尊的要求提高了,因此缺乏理智容易冲动,当个人需求无法满足的时候常常想方设法得到满足,即使犯罪也在所不惜。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较少,认识片面,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稀里糊涂地加入犯罪团伙,参与犯罪。

2.受教育程度低,没有工作,缺乏生活来源。从文化程度上看,这些未成年人中初中文化者占60%,小学文化者占35%,还有一些人没有受过完整的学校教育或根本没有上过学。一方面,父母在外打工的家庭,长辈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很少有时间去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缺少上进心,学习普遍较差,不愿意继续学业,逃学、厌学,多数在初中毕业就离开学校,不再继续学业。这些未成年人也不愿意工作或无法找到工作,从家里得不到钱时就只好盗窃。

3.长期的行为习惯较差。我们长期以来关注孤儿、单亲家庭子女或因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的孩子犯罪或有不良行为的案例,这些家庭的孩子犯罪率较高,但部分犯罪的未成年人是在父母管教下仍然犯罪的。他们在家中不听长辈教导,在学校也无视老师的管理,我行我素,留连在小旅馆、网吧,偶有小偷小摸、打仗斗殴等行为。被告人白某曾讲过,他的父母也经常对其进行管教,但多数没有什么效果,他离开家就不听父母的了。被告人于某是个女孩,和男友在一起并参与其犯罪,她对家人的管理并不在意,连家中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住。

4.交友不慎。不良交往常常是未成年人走上团伙犯罪道路的起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未成年犯罪案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很小就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在社会上流浪,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教育,为了生存他们聚集到一起;或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却希望与同龄伙伴拉帮结伙,出外寻找乐趣。由于相同的感受聚集起来,通过不健康的娱乐、交谈等方式形成一个群体。法国犯罪学家塔尔德在其专著《模仿规律》中指出:“模仿的程度,和人与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密切的人,越彼此模仿,即发生模仿的可能性和模仿的强度越大。”他们通过密切的接触、相互观察和模仿,使得错误的社会意识、不良的个性和行为习惯得以互相影响。美国“犯罪学之父”萨瑟兰认为:“犯罪是在交往过程中,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习得的。对犯罪行为学习的主要部分发生在亲密的群体中。这种群体的主要成员是犯罪人所熟悉的伙伴、朋友等。犯罪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两项内容:一是犯罪的技术;二是犯罪动机、驱动力、合理化和态度等特定方向。”同龄人的相互交往在未成年人的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部分未成年人之所以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并恶性发展,和同龄群体的不良交往有深刻的影响。

5.沉迷网络。沉溺于上网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原因。很多未成年被告人都愿意在网吧里作网管之类的工作。有些未成年人长期痴迷于网络,由于他们缺乏经济来源,为了支付长时间上网费用,可能实施抢劫、盗窃等财产性犯罪。许多未成年人因迷恋网络而不能自拔,为了满足自己的兴趣,淡忘了亲情友谊,甚至触犯法律。近年来,有关部门调查后认为与网络有关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还在呈逐年上升趋势。

6.不良文化的冲击、影响。由于文化市场的良莠不齐,不良文化泛滥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直接诱因。各种充斥着暴力、色情淫秽内容的图书、音像制品及网络游戏等对未成年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从文学影视作品到网络游戏,表现的暴力、色情等场面像毒品一样腐蚀着青少年的心灵。被告人石某十分喜欢蛊惑仔系列电影,希望像电影中的黑帮大哥一样生活,所以小小年纪就到学校附近向学生们要钱。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他们常常一味地追风模仿,将寻找所谓的刺激作为时尚,往往形成哥们义气、斗狠称霸等错误观念。

7.监护管理不够强,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有的未成年人父母都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属照管,对他们要求不严,只要身体健康不出事就行。还有的监护人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孩子帮助和指导,也谈不上对孩子进行其他方面的教育。

8.学校教育措施不力。很多家长将对子女的教育完全寄希望于学校,但是学校里学生较多,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很难全都管理到位。学校法制教育效果不佳,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也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原因。有些在校学生受到他人侵害时也不知道及时通过报警处理。

三、应采取的对策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家庭的幸福,更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发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1.家庭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基础。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和生活的最为重要的场所,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当学习法律知识、德育知识和教育方法。家长一定要品行端正,为子女作出表率,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关心教育子女,避免家庭教育过分溺爱、简单粗暴、孩子压力过大行为偏激。

2.加强和改进学校教育。倡导精神文明教育、道德和法制教育、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不仅仅只注重学业成绩,改变重智轻德的教育模式。

3.完善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未成年人享有教育权。有一部分未成年人犯罪是由于家庭或社会的原因使之缺乏必要的监护。因此要加强对单亲家庭子女、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子女、贫困家庭学生等特殊青少年的关爱,重点加强对辍学、流失学生、闲散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引导工作。

4.加强综合治理,规范文化市场,整顿社会环境。有的学校周围大量存在网吧、酒吧、歌舞厅等娱乐场所,有些商家为经济利益着想,对未成年人的消费是持欢迎态度的。这些都干扰未成年人正常学习和健康成长。因此应加强对这些营业场所的管理,尤其要依法取缔黑网吧。重视网络文化市场的构建。2009年,我国大力展开对网站内容低俗化的一系列治理行动,一些不良内容的网站相继被关闭,这些行动有助于规范网络文化,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影视剧、图书销售、网络游戏开发中增加政府干预,过滤黄色、暴力等不良信息的传播,推动健康向上的文化传播。□

(编辑/丹桔)

第五篇: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

课题小组成员: 课题指导老师: 主导课程:政治

一、研究目的: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深入的思考,向社会发出呼唤。

二、论文摘要: 由于市场经济尚未成熟,复杂的社会生活给心智远未成熟的青少年带来了视觉、心理、物质等方面的冲击,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日趋严重,且向低龄化、团体化、暴力化、突发性、智能化、涉毒犯罪等方面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是由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各方面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由于个人法制意识不强,是非观念不明。面对此种严峻形势,社会、学校、家庭应全体总动员,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青少年个人则应注重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砥砺奋发,早日成为国家栋梁。

三、研究报告: 警 告 篇--青少年犯罪理象不容忽视(1)低龄化: 指14周岁以下的人犯罪,这部分少年犯罪的比例正在上升。[案例1]张某,女,1989年7月1日生,金坛市某小学二年级学生。1998年8月10日下午到陈某家去玩,无意中发现了一扎现金,便偷回了家,对其爷爷谎称在路边捡到的,小小幼童见钱眼开,这说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金钱对小孩的影响是多么大。作为孩子的家长教育孩子时,是向他(她)灌输金钱至上呢?(2)团伙化:青少年幼,不懂法律,在社会上交了不当的朋友,几个人谈在一起便气壮如牛。经常会生刑事案件,在青少年所有的犯罪案件中,有60%的团伙犯罪。[案例2]张某(男17岁),刘某(男17岁),唐某(男18岁)于1997年11月某日下午3时许,去常州市某溜冰场溜冰,这四个人在一位满某的唆使下竟敢在光天化日下进行抢劫,可悲的是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犯罪行为,刘某甚至认为万一出事,顶多罚款。他们走下抢劫犯罪道路不是偶然的,张某等从小便不爱读书,留级二次,混到小学毕业就不念了,和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搭在一起,打游戏机,逛舞厅,这结果便可想而知了。(3)暴力化:暴力犯罪指不仅侵犯财产而且危害人身健康与生命,如强奸、杀人、绑架等。(4)突发性:青少年由于一时冲动而犯下的罪行,这种犯罪没有预谋,但青少年由于年少气盛而一时无法控制自已的情感,而犯下的罪恶。[案例4]常州某中学由于考试后,某宿舍四个人在宿舍打三打一由于一张牌的争执而吵了起来。张某牙尖嘴利,王某说不过他,便从枕头底下拿出一把刀,连捅张某数刀,张某抢救无效而死亡。一个所轻的生命便这样消失了,就难道仅仅是为了争一张牌吗?(5)智能化:青少年利用电脑、互联网等高科技犯罪。如利用电脑挪用公款,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等。[案例5]在常州1993年,一青年刚从学校毕业便进入一家银行工作,看着这许许多多的钞票,便眼花了。于是,便用电脑挪用公款,结果事发入了牢门,可谓刚出校门,便进牢门。青少年永远走在时代的前端,懂电脑也有水平,但用这干了什么?没有法制观念的人最终毁发自已。(6)涉毒犯罪:即与毒品有关的犯罪。犯罪会引发其他犯罪,为了吸毒,男的去偷、去抢。甚至杀人无恶不作;女的卖淫、诈骗,样样能干。常州仅97年-99年两年中毒品犯罪便增长了344%,真是一个惊人的数目。毒品的万恶之源,也能轻易毁掉一个人的前程,破坏一个家庭的美满。[案例6]吴某,男23岁,南京市人原系南京某医院住院处出纳员,一个偶然的机会,吴在一朋友家聊天时看见一些朋友在偷食白粉,他经不住朋友的诱劝,便跟着吸了几口,便上了瘾,不久便花完了自已的积蓄,自然打上了截留病人付款的主意。短短两年间便贪污共94万元,吴某身为国家医院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截留公款,其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客观上已将巨额公款秘密侵吞,故构成贪污罪。吴某的堕落告诫我们,青少年交友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能与那些品行不良、心术不正的人同流合污。古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仍是我们今天交友的警言。原因篇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有社会环境方同的因素,又有青少年自身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成长的社会、学校、家庭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影响青少年成才的新情况、新问题。

1、社会因素。这主要体现在:

一、对青少年道德法制教育薄弱;

二、各种错误思想观念的侵蚀;

三、不良精神文化产品的毒害;

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五、不健康娱乐场所的诱惑;

六、青少年就业岗位不足;

七、青少年活动场所不足。王某的犯罪之路因素众多,但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台湾老板的教唆。社会是复杂的,对于单纯幼稚的未成年人来说更是深不可测。如果我们不学法律、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加之形形色色的施编调唆,只会一失足而成千古恨。

2、学校因素。这主要体现的:

一、忽视学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法制教育课教学效果不佳;

三、对双差生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

四、学生管理、校园管理存在漏洞;

五、解决辍学失学问题重视不够。李学辉一个花季少年,人生的乐章才刚开始谱写,然而如花青春,如何面对无奈伤残?这个惨痛的教训使我们清楚认识到,当今相当一部分学校在德育、法制环节十分薄弱,而只抓智育。一幕幕本不该发生的惨剧在发出无声的警钟:德育,智育,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校园永远是明朗的天。

3、家庭因素。这主要体现在:

一、家庭教育方法不当;二,家庭不和睦父母离异对子女的影响。常言道:无风不起浪,事出必有因。郑某的犯罪动机并非先天性,而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郑某出生于一个经济较富裕的家庭,被全家视为掌上明珠,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久而久之形成骄横脾气。上小学后,贪无,花钱雇同学做作业,逃学,勉强读完小学。但其父母仍无动于衷,郑整天游荡,后结识三个哥儿们,为了赚钱,铤而走险,去盗窃,终于锒铛入狱。青少年犯罪并非天性,他们是由种种客观感主观的因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蜕变而成的,其中家庭教育便是重要一课。

4、个人因素。这主要体现在:

一、遵守社会规范的意识薄弱;

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力;

三、自控能力弱易受诱惑;

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五、逆反心理强情绪偏激;

六、世界观尚未定型可塑性强。这个可笑的悲剧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得视,虽然显得幼稚,却在现实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如果他们知法,也许就不会做出这种荒唐事。但这又再一次提醒我们,自已树立法律意识是预防违法犯罪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最有效一步。故,我们在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不得不相应地加强自身的修养,增强法律意识。呐 喊 篇--预防为主,防治并施(1)家庭教育是第一条防线 第一、家庭的环境和父母的言行,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优良品行,可以使未成年人积极向上,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和不当的家庭教育,可以使未成年人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第二、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和未成年人生活在一起,照料他们的衣食住行,而未成年人对其父母或监护人有着很大的依赖性,使父母便于了解他们的行为情况,便于掌握他们的心理和要求,有利于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家长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及教育方法,不溺爱也不放任自流。(2)学生学习的基地--学校 学校在对未成年人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方面也负有重要责任,学校应法制教育,以德育为先,教师队伍要有奉献精神,以热爱每一个学生为出发点,循循善导,学校要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要重视学习差的学生,加倍爱护他们,学校管理要加强防止带放刀具、雷管等危险物品。学校要改善周边环境,也可多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等多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3)社会方面:社会也是预防未成人犯罪的第二道防线;社会预防就是动员全社会的人来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秩序,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精神食粮,排除各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污染和病中害。黄色刊物、录像等,还要对学校周边和各种娱东场所按有关法律进行彻底的清理整治,应禁止在中小学校附近开办歌舞厅、营业性电子游戏场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有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或其他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的读物音像制品或电子出版物。(4)个人方面:面对当今我国商品经济大潮有些青少年没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而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影响了一些青少年使一些青少年自追求高消费,赶时髦,看了不该看的书,听了不该听的话,交了不该交的朋友,进了不该进的门,做了不该做的事,追求了不该追求的东西,忽视了艰苦朴素等优良传统。(5)心理工作: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心理特征,设立咨询站,为青少年家长、老师咨询有关方面的内容,特别是青少年意志薄弱,自制力差,反复性大,有强烈的报复心理,比照模仿,心病还需心药医,心理咨询中以为他们解决一些心理障碍。小结:以上对青少年犯罪的研究分别从现象、原因到解决途径的办法进行,不仅对我组6人是一个很大的收获,我们更希望把这一成果让别的同龄人一起分享。展 望 篇 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虽仍十分严峻,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全国人同、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之下,其犯罪比例正逐年下降。所以我们还是应充分信任我们的党,完全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应对未来充满无限的希望,我们的前程光芒万丈,我们的明天将是一派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新景象。鸣 谢 篇 衷心感谢以下单位和个人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关怀:

1、原司法局副局长陈和庚

2、天宁区人民法院少年庭主任季卫东

3、司法局宣传部解瑞龙

4、解放路小学

5、省常中孙福明老师

6、省常中刘高平老师

四、参考书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研究心得: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所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预防青少年犯罪作为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与内容,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从直接方面来说,首先要强化法制观念,要学法、守法、用法。其次,要自尊、自重、自警,要有自我保护抵制不良风气的意识。再次,要慎始而敬终,决不能忽视小错误、小缺点,抱无所谓的态度,必须防微杜渐,把坏思想、坏习气、坏习气、坏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从间接方面要做到:

一、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主。不仅要刻苦学习,掌握现化科学文化知识,以要做到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坚持学习书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要向社会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自觉投身于火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

三、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要虚心向革命先辈和有民群学习,在为祖国的谒诚奉献中焕发出青春的绚丽光彩。

四、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要有远大理想,更要有实现理想的坚定信念和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祖国的未来是无限美好的,青少年的未来也是无限美好的,我们要和全国人民一道,在勇于开拓,向着新世纪前进,向着现代化的光辉目标前进,向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前进!

六、指导老师意见: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主人。青少年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市场经济尚未成熟,繁烦复杂的社会生活给心智远未成熟的青少年带来了视觉、心理、物质等方面的冲击,加上某些方面对青少年的不恰当的爱,导致部分青少年的理想、信念、追求、人生目标等发生偏差,有些甚至走向深渊,真是令人拒腕痛惜!本研究小组直面这一令人痛心的现象,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在大量调查采访的基础上,剖析典型案例,寻找失足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问题。对研究小组成员而言,不仅仅是锻炼了能力,懂得了合作、互助,更关键的是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他们也受到了一次教育的机会。本小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工作作风认真、踏实、细致,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下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调查报告(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

    2016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 托起明天的太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课题小组成员:课题指导老师:主导课程:政治一、研究目的:对未成年人犯罪进行深入的思考,向社会发出呼唤......

    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报告

    浙江省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报告 〔提要〕 ●2003年浙江省未成年犯罪嫌疑人10533人,为近十年最多,占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总数的22.02%,占犯罪嫌疑人总数的10.62%; ●未成年人犯罪的......

    未成年人犯罪调查报告(五篇材料)

    未成年人犯罪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A男B女( ) 2、在此之前你对未成年人犯罪这一问题了解程度如何?( ) A很了解B较了解C不了解 3、你觉得造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哪些?(多选) A社会......

    未成年人犯罪情况与特点情况调查报告(大全)

    自1998年以来,笔者一直在检察机关从事审查批捕工作。在我所经手审查批捕的各类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中,我感触最深的始终是未成年人犯罪。每当我审查批捕一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中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现象比较明显。这里所指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指初次和重新犯罪时均未成年或是初次犯罪未成年而重新犯罪时已成......

    未成年人犯罪常见问题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其中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现象比较明显。这里所指的“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指初次和重新犯罪时均未成年或是初次犯罪未成年而重新犯罪时已成......

    关于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对未成年人犯罪情况的调查报告 青少年是每个家庭的希望,也是一个国家的未来。但是,生活在新时期的青少年,以其 敏感的思维感受着当今社会的变迁,他们的思想活跃而单纯,自认......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大全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报告制度 【摘要】2012年全国人大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的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社会调查报告制度得到法律的确认。这标志着我国法治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