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社区开展未成年人(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4:33: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龙社区开展未成年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龙社区开展未成年人》。

第一篇:安龙社区开展未成年人

万盛社区开展未成年人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根据省、市文明办的文件精神,结合社区实际,特制定如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贯彻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精神,扎实推进广安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着眼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契机,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进学校、进社区、进街道、进媒体活动,突出预防,重在普及,努力培养人格健全、乐观向上、品德高尚、素质全面、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新一代广安人。

二、活动时间

2011年拟开展四次活动,即3月、6月、9月、12月,三、活动内容:

重点围绕未成年人学习成长过程中存在的十个突出问题展开:中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养成、中小学生考试心态的调整、未成年人的自我意识与人际沟通、未成年人青春期辅导、未成年人挫折教育、未成年人生命教育、未成年人性教育、未成年人网络成瘾问题矫正与健康休闲生活指导、中小学生入学适应辅导、良好亲子关系建立等。

四、活动对象:

社区未成年人、家长、辖区中小学校任课教师。

五、活动形式:

社区心理健康咨询室、家长学校、校外教育辅导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电子阅览室、进行校园心理剧展演、媒体互动、经典诵读等多种形式进行。

六、实施步骤

1、动员培训阶段(1——2月)

社区与学校对活动骨干进行集中培训后,统筹安排开展活动。

2、集中活动阶段(3月、6月、9月、12月)

根据本地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的实际情况,今年安排4次活动。要区分层次、掌握节奏,合理安排活动内容。

第二篇:社区开展未成年人帮扶工作总结范文

篇一:2011年阳台山社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帮扶工作小结 2011年阳台山社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 帮扶工作、活动季度小结 第一季度

结合学生进入寒假之际,立足提高社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思想道德素质,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未成年人特殊群体为宗旨,阳台山社区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不同形式的关爱、帮扶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活动。现将本季度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月份,在元旦来临之际,社区组织辖内未成年人参与到社区洁净家园活动中,打扫居民楼。让她们学会爱护环境,营造温馨社区。二月份,在春节前夕及元宵佳节来临,社区社区关工委走访辖内困难儿童家庭,了解其就学、生活情况,并送上慰问,让她们感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三月份,社区利用植树节,组织辖内儿童进行植绿护绿活动。提高他们爱护环境的素质及品德。

2011年阳台山社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 帮扶工作、活动季度小结 第二季度

结合学生进入寒假之际,立足提高社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思想道德素质,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未成年人特殊群体为宗旨,阳台山社区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不同形式的关爱、帮扶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活动。现将本季度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四月份,组织辖内未成年人参加社区巡逻队,为了社区居民的安全,人人参与行动起来,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氛围,提高她们热爱集体的意识。

五月份,在六一来临前夕,社区组织辖内未成年人参加“喜迎六一亲子同乐”游园活动,增进亲子间的感强,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六月份,在六一来临之际,社区关工委对社区病残儿童进行慰问,并送上慰问金,让她们倍感温馨。

2011年阳台山社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 帮扶工作、活动季度小结 第三季度

结合学生进入寒假之际,立足提高社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思想道德素质,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未成年人特殊群体为宗旨,阳台山社区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不同形式的关爱、帮扶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活动。现将本季度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七月份,建党90周年来临之际,社区组织辖内未成年人在社区学堂开展爱国主义讲座,弘扬爱国主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八月份,阳台山社区组织辖内中小学生参加夏令营活动,到烈士陵园前27尊铜雕。缅怀为解放厦门而渡海作战牺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烈士们,同时参观了陵园里的烈士壁雕。

九月份,认真开展健康家庭促进行动之关爱女孩,在将励志组学的慰问金发放到社区困难女同学的手中,帮助她更好的学习。2011年阳台山社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 帮扶工作、活动季度小结 第四季度

结合学生进入寒假之际,立足提高社区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思想道德素质,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未成年人特殊群体为宗旨,阳台山社区组织社区未成年人开展不同形式的关爱、帮扶未成年人特殊群体活动。现将本季度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十月份,社区关工委针对辖区内流动儿童、父母都是外来务工人员无暇照看孩子,导致学习成绩差、性格叛逆的普遍现象,组织辖区志愿者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为学生辅导功课。十一月份,社区组织辖内困难家庭未成年人参加青少年法制讲座,提高自护防范意识。十二月份,为了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社区带领辖内未成年人学习爱国主义,让他们理解爱国是个义务,更是一种光荣。篇二:流浪未成年人教育帮扶工作汇报 流浪未成年人教育帮扶工作汇报 根据《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我站积极开展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原因分析

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主要原因:家庭不稳定,父母离异或死亡、遭受家庭暴力而离家出走;外出打工或游玩,流落异乡;厌学或受网吧影响离家出走;受不法分子幕后操控而从事欺骗活动。

二、流浪未成年人教育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

儿童应该是社会一切福祉的最先享受者,一切灾难的最后蒙受者。流浪未成年人,他们是儿童中特殊的一群,数量却不容小视,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人口流动加速,贫富差距加大,家庭问题凸显,流浪未成年人数量逐年增加。2013我站共救助流浪未成年人280人次。解决流浪未成年人的问题,生存救助只是基础,以教促安才是关键,才是更深层次和更有效率的治本之策。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内容。

三、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内部建设 为了更好地做好流浪未成年人的接收、管理和安臵工作,不断完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设施,根据《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的要求设有未成年人男女宿舍(监护室)、电脑室、教室、图书阅览室、益智室、文体活动室、餐厅、洗漱室、淋浴室等。保证了受助未成年人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需求,为切实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加强内部管理,完善队伍建设,对岗位设臵进行了合理调整,于2013年4月成立了未成年人保护科(教育管理科)和社工科,依法保障流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对受助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帮助和精神关怀,提供饮食、住宿、返乡、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服务。

四、积极发挥社工职能、开展专业化救助保护

为了更好地帮助流浪未成年人融入社会,防止重复流浪,变“简单护送”为“回归安臵”。积极探索开展各项新型救助工作,目前已开展流浪未成年人家庭监护与需求评估36例,在开展评估工作的过程中,结合实际工作,合理的调整相关评估量表的设臵,使评估结果专业化、科学化,开展流浪未成年人家庭回访38例,开展收集整理社工个案4列,此外为规范进站流浪未成年人替代教育,社工科组织编写了《受助未成年人入站教育课程》,《未成年人安全辅导教材》,《未成年人法律保护》,《青少年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4门替代教育课程。通过社会工作的开展,不但在物质上帮助受助人员还在精神上给予他们帮助,从而达到社工上的“助人自助“的目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积极开展心理辅导,引导受助儿童回归社会

为了帮助流浪乞讨儿童尽快适应救助站的生活,消除紧张、害怕的情绪,我站制定了完善的救助保护工作程序。不仅在生活上为他们提供无微不至的照顾,更要从精神上帮助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念,工作人员会经常运用社工方法,与儿童们沟通交流,建立信任关系,通过集体读书、电脑娱乐、手工制作、体育锻炼等丰富活动增长受助儿童知识,帮助他们回归课堂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为帮助受助未成年人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我站专门聘请省五台山医院的心理咨询师与受助儿童沟通交流,对部分养成陋习和不良行为习惯的未成年人开展行为矫治工作,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六、拓展方式,开展源头预防救助保护工作

我们与社区、学校以及扬州市关工委、扬州市妇联、扬州市团委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各项源头预防流浪活动,截止目前,我站已开展关爱未成年人校园行以及关爱未成年人社区行六次,“献爱心 助春蕾 防流浪 回校园”1次,为孩子们送去了物质帮助和精神关爱,累计帮扶家庭贫困未成年人235人次,得到未成年人所在社区、学校以及孩子家长的一致好评,这些工作的开展有效减少了问题未成年人因未得到家庭社会关爱而导致的流浪情况的发生。

七、搭建网络,形成社会化救助格局

完善救助管理服务网络,开展救助服务工作进乡镇和社区,构建救助网络体系,我站与扬州市45家社区(村)建立了合作关系,依托社区资源建立了社会救助点,将我们的救助范围辐射到基层组织,充分发挥社区(村)的“基层优势”,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能够第一时间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有效帮助。

在依托乡镇、社区建立社会救助点的同时,与扬州市汽车西站、扬州市劳务市场开展合作,在这些人流量大、外来人员多、易产生流浪问题的区域建立社会救助点,目前扬州市汽车西站救助点已挂牌开展救助服务,与扬州市劳务市场的建点商谈工作也取得了一定进展,预计在2014年年初能够挂牌开展救助服务。

在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中,我们不断的摸索前进,发现还有很多的不足:

1、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充分运用社工知识指导实际教育、帮扶工作。

2、要加强与外界单位的沟通协调。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是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和谐民政”的重要支撑,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扬州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我站将继续秉承“为党分忧、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兢兢业业地做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扬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

二○一四年三月十二日篇三:2012年社区关爱困难家庭、流动人口未成年人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2年社区关爱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 成年人子女上半年工作总结

2012年上半年,在xx街道办事处妇联和关工委的帮助和指导下,根据我社区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地开展关爱辖区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活动,主要是通过加大宣传氛围,形成“大家帮小家”的局面和开展主题活动帮助关心有困难的未成年子女,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大宣传氛围,广泛动员社区爱心人士,开展“大家帮小家”爱心活动。

上半年,我社区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小册子、开展志愿服务宣传活动等,在辖区大力宣传关爱辖区有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的生活、读书活动,通过号召辖区企业、爱心个人,动员起来参与其中,形成“大家帮小家”的局面,通过此次宣传活动,为辖区2户有困难家庭子女和爱心企业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使困难家庭子女得到了有效的帮助。

二、开展主题活动,切实做好帮扶工作。

我社区志愿服务中心联合妇联、关工委于2012年3月5日(青年志愿者日及学习雷锋日)在辖区华贸中心工地开展了一次以“关爱农民工子女,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爱心公益活动。本次主题活动主要是为民工子女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和赠送图书资料,以关爱未成年人子女身心健康和丰富他们课余阅读知识。此次活动共免费为20多名少年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同时发放图书资料30多份。xx社区居委会 2012年6月30日

第三篇:社区未成年人

社区未成年人“五心”教育活动工作方案

为切实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引导未成年人胸怀祖国、心系社会、关爱他人、孝敬父母、自信自强,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成才,社区将在辖区未成年人中开展“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教育活动(以下简称“五心”教育活动),活动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动主题

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针对各族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行为养成教育,按照简单易行、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围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开展忠心献祖国、爱心献社会、热心献他人、孝心献父母、信心留自己的“五心”教育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争做“美德少年”和“民族团结好少年”。

二、主要内容

(一)开展“忠心献祖国”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引导他们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利用3月“公民道德建设月”和9月20日“公民道德宣

传日”,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向雷锋叔叔学习、社区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提高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增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情感、升华未成年人的道德行为、坚定未成年人的道德意志。

2、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引导小学生在中华经典中体验国学魅力,在诗文感想中赞美家乡,激发小学生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热情。

(二)开展“爱心献社会”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爱的情感品质,引导他们奉献爱心、健康成长,懂礼仪、知感恩、能宽容、明责任。

1、开展“讲文明、懂礼貌、”文明礼仪宣传教育活动,加强未成年人的文明礼貌教育,强化道德养成,教育未成年人在行动中学会文明、礼貌、感恩。

2、以“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为主题,开展送温暖、爱心一元捐、公益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定期组织未成年人清扫公共场所,培养他们珍视公共环境,爱护公益设施的意识,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三)开展“热心献他人”教育活动,培养未成年人助人为乐的品质,让他们精神生活更加充实,思想境界更加高尚。

(四)开展“孝心献父母”教育活动,在未成年人中大力弘扬尊老爱老的中华美德,倡导用实际行动表达对父母、对长辈的感恩和敬爱。

1、以“亲恩永在·感恩永远”为主题,组织开展“父母与我温馨瞬间”摄影、绘画、书信等比赛,体现父母与子女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的真实感情,抒发未成年人感恩父母、赞美父母,思亲颂恩情怀。

2、开展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等实践活动。教育未成年人关心父母疾苦,体谅父母艰辛,让辛劳的父母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感谢老师的培养,让辛勤的老师感受到真诚的报答。

3、开展“为孤寡老人送温暖”、“关怀孤寂老人”等活动,让未成年人从小接受“孝德”熏陶。

(五)开展“信心留自己”教育活动,以自信自强为核心,弘扬自信、自强、自立的个性意识,培养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1、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我能我秀”特长展示,培养未成年人树立快乐心态、良好习惯、合作创新、追赶目标的意识,坚定“我能行”的信念,感悟“我能行”的意境。

2、发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学校心理咨询室和社区未成年人教育阵地的作用,开展“我健康,我快乐”心理讲座、心理咨询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保持良好心态,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要将“五心”教育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举措,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实

施方案,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突出主题,创新载体,切实抓紧抓好。

(二)统筹协调。“五心”教育活动涉及多方面工作,将“五心”教育活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融入校园内主题教育之中;融入各类课外实践活动之中,切实提高活动质量,扩大活动效果,在校园里掀起“五心”教育活动的热潮。

(三)宣传推广。要充分发挥墙报、板报、橱窗、宣传栏的作用及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五心”教育活动的目的和意义,重点宣传报道先进事迹和典型经验,广泛动员未成年人投入到活动之中,形成人人参与、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安龙二中开展禁烟工作实施方案

安龙二中开展禁烟工作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教基一函„2014‟1号)及省、州相关文件精神和安教管字<2014>17号文件要求。切实做好安龙二中控烟工作,消除和减少烟草烟雾的危害,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努力营造一个良好、清新、无烟、清洁、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师生身体健康为目的,以优化环境为契机,消除和减少烟草烟雾的危害,在广大师生中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推进文明校园、和谐校园、无烟校园建设,努力营造良好、清新、无烟、清洁、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二、组织机构

组长:赵煦

副组长:王健 周甫 刘启勇

成员:李期伦 钟明仁 龙潜 王健(教务)宋施亚 各教研组长 各班班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学校安全管理办,负责校园禁烟日常工作。李期伦兼办公室主任,工作员为学校安全管理办成员。

三、实施依据

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教基一函„2014‟1号):“凡进入中小学、中职学校、幼儿园的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一律不准吸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儿童所在的教室、寝室、活动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场所禁止吸烟、饮酒”。

四、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吸烟是一种不文明、不卫生、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危害自身且影响他人健康,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带头戒烟、控烟和劝阻吸烟。要充分认识学校禁烟的重要性、必要性,增强做好禁烟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要进一步加强对学校禁烟工作的组织领导,将禁烟工作纳入总体工作规划,制定工作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将责任层层落实,确保禁烟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明确职责,加强管理

学校要将开展“无烟学校”的创建活动纳入“三生四爱五心五好”和“绿色学校”的考核范畴,建立健全禁烟工作网络,将任务分解具体到各办公室,责任落实到人。各校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禁烟责任追究制度,落实禁烟责任。

(三)健全制度,加强宣传

1、建立健全禁烟制度。凡进入我校的任何人、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一律不准吸烟。校长是学校禁烟第一责任人,不但要率先垂范,还要认真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建立健全禁烟规章制度,加强治理,完善禁烟措施,加大禁烟力度。校园内主要区域应设置醒目的禁烟标志。学校不设置吸烟区,不摆放烟具,校园内不得张贴或设置烟草广告或变相烟草广告,禁止在校园内出售烟草制品。做好校外人员进入校园是的禁烟解释和劝导工作。

2、加强禁烟宣传教育。要认真开展吸烟有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积极开展禁烟签名活动,让青少年远离烟草的危害。同时在校会等重要时间点,对学生开展禁烟教育,利用会议、标语、校园广播、宣传栏、板报、电子显示屏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引导每一位教职工、学生认真领会吸烟的危害性和禁烟重要性,了解全面禁烟的要求及意义,让远离烟草成为广大教职工和学生的自觉行为,让吸烟者争相戒烟成为时尚,劝阻吸烟,拒绝二手烟,不断提高认识,增强自觉禁烟意识,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无烟氛围。

3、发挥教师禁烟的表率作用。教师在学校的禁烟活动中应以身

作则、带头戒烟,通过自身的戒烟,教育、带动学生自觉抵制烟草的诱惑。教师之间做到相互不敬烟,不劝烟,发现学生吸烟,及时劝阻和教育。利用视频设备等装置,加强对吸烟的监控,防止有人在相对独立的办公室或实验室内吸烟。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倡导和帮助吸烟的教职员工戒烟,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将其纳入绩效和考核及师德、评优表模考核内容之一。

(四)加强督检,实现目标 学校禁烟领导小组要加强督查指导,将禁烟工作作为考评学校卫生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将禁烟职责纳入教职工考核和学生评价体系,并定期对本校各处室、各班级禁烟工作的检查。结合实际指导学校开展“无烟校园”创建活动,要积极鼓励和推动学校按照《无烟学校标准》,开展创建无烟学校活动。对禁烟工作措施落实不力的部门进行查处通报,并将督查结果作为年终责任状考核的重要依据。

附:图片

安龙县第二中学

2014年5月26日

第五篇:未成年人社区矫正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方法研究

未成年人犯罪作为全球性问题一直广受关注,世界各国无不将关怀和保护未成年人作为国家法律的重要方面。我国在实践中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但从建立和谐社会的视角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笔者拟从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的基本理念,结合国内外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及矫正具体做法,探索我国现阶段推行社区矫正制度的理论依据及相关构想。

一、未成年人犯罪刑罚制度的司法理念及分析

刑罚是国家为了防止犯罪行为对国家利益、社会利益与公民合法权益的侵犯而制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刑事立法对犯罪人适用的,建立在剥夺性痛苦基础上的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剥夺犯罪人享有的某些权益而使之感受到一定的痛苦,是刑罚的本质属性,却不是刑罚的目的,我国刑罚制度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

(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罚执行制度的基本理念

从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案例来看,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不成熟导致未成年人对于自己的犯罪行为后果的预见性不强,自我保护能力的缺乏使得他们在面对社会各种诱惑时不知所措,而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特征是不能单靠法律的强制而予以改变的。所以,刑法界普遍认为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应结合未成年罪犯的身心特点适用特殊的刑罚制度。从我国施行的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我国在司法实践中注重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教育与保护相结合为方针,采用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色的审判方式,并建立起家庭、学校及其他相关单位形成的三位一体的防护体系,共同做好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

(二)国外未成年犯罪刑罚制度的基本概况

在英、美、日等国,人们普遍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既是刑事法治问题,更是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教育的刑事政策问题。1899年美国率先制定了少年法,确立了少年法院审判制度。按照少年法的规定,对于少年犯即使认定其有罪,一般也不处以刑罚,一般交付保护观察人员予以教育、委托环境良好的家长教养、送入特设的教育机构、责成家长教养,恶性较深者交付特定的感化机关加以矫正教育,即使在非处刑不可的情况下,对少年犯的配刑也有别于成年犯,通常不适用死刑或无期徒刑,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英国法学家莫里森认为监禁会将一个天真的少年犯罪人变成一个顽固的、习惯性的犯罪人,只有在迫不得已时才能使用监禁,监禁机构不可能交给少年犯罪人在自由社会中所需要的行为方式。在未成年人犯罪持续增长的今天,日本政府认为国家如同公民的父亲应对孩子负养护教育之责,形成了以犯罪人为中心的矫正和保护观察制度。

二、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及矫正的成功经验

(一)澳大利亚的青少年司法制度

澳大利亚学者毕利威积极倡导复和司法和羞耻再建的理论,强调给犯事人和受害人调和的机制,双方在协调者的协助下,找出一个最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使青少年罪犯在被尊重的环境下,明白其行为不被社会接纳的原因和对受害人的伤害,让犯人有机会向受害者做出补偿。

格力蕾特殊教育中心是一个挂着“有花草出售”牌的园艺工场,主流学校拒收的问题少年是该中心的接收对象,适当的劳动使孩子们找到了自己的新感觉。澳大利亚的儿童法庭布局像我国的圆桌审判一样,法官在听取了法律援助组织、社区与家庭服务机构、青少年司法署等的建议后,会做出:一是判处监禁,二是判令提供社区服务,三是判处罚金或令其接受特殊教育。堪培拉还有一个由警察主持的“改过会”,警察将所有涉案当事人找来开一个恳谈会,让违法少年叙述自己犯错的过程及对他人的侵害后果,再听受害人等陈述令其痛苦的遭遇,在双方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真诚交流后大家心平气和地讨论着怎样处罚和矫正违法者,怎样补偿受害人等。这样做,往往会一举多得。

(二)我国香港地区现行的未成年人犯罪防治制度

我国香港地区将未成年罪犯的矫正主要交由社区完成,在矫正时注意对未成年罪犯的感化,加强对未成年罪犯的能力培训,帮助其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香港推出了“社区为本”的自新计划,包括“感化令”、“社会服务令”和“社区志愿服务计划”。感化令采用了是非控制、惩罚或监视的诱导方法,接受感化主任为期一年的监管,定期进行家访和面谈。感化主任有义务协助当事人处理个人或家庭问题,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协助当事人解决居住、就业、医疗、学习、职业训练等问题。社会服务令则是为14周岁以上的犯有可判监禁刑的罪犯规定的须从事对社会有益无害的工作来代替监管。它本着“自信”、“建设性”和“补偿”的目标原则,要求罪犯做一定时间的无薪工作,给罪犯一个贡献社会的机会。社区志愿服务计划以接受感化的青少年为对象,由感化主任将犯罪青少年转介到有关社区支援中心参加短时间的密集小组活动,使其接受不同内容的训练,增加其重新融入社会的技巧和能力,并获得改善自我形象、树立信心的机会。

(三)我国大陆地区对未成年人犯罪防治的相关尝试

1、青岛市实行“红黄绿”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警机制。该机制以“预防为主,防患未然”为初衷,是通过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成长评估体系,以青少年日常行为表现所折射出的可能走向违法犯罪的威胁性程度为判别依据,将社区青少年大致化分为“红”、“黄”、“绿”三大群体。该机制的主旨在于建立一支专业化、分工明确的帮教小组,针对三种群体的特点和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灵活多样的预防教育和帮教措施。

2、广州市社会教育、感化、挽救违法犯罪青少年金不换工程。以教育、感化、挽救迷途少年为主旨的羊城“金不换”工程,其审判方式符合少年身心特点,如缓刑帮教制度,规定在判决生效后,法庭指派2名陪审员跟踪帮教,并将少年的表现写成书面报告呈报主审法官。法官、陪审员与少年犯的家庭、派出所、街道居委会、学校等帮教小组须保持经常性联系,定期回访考察,帮助其解决上学、就业困难。“金不换”工程还开通了“羊城青年热线”,由法官、团委干部、资深律师、心理学家等当场解答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和法律疑惑。

3、首创暂缓起诉制度和暂缓判决制度。2002年3月,南京市某检察院对中学学生引发的故意伤害案件审查起诉,考虑到这些学生平时表现尚可,若以故意伤害罪起诉,他们将面临失学。最终,检察院作出了《“暂缓不起诉”决定》,规定对犯罪嫌疑人的考察期为3个月,在此期限他们如能圆满履行所规定的义务,就作不起诉处理,否则将追究刑事责任。2004年12月,重庆市某法院对4名被指控犯抢劫罪的未成年被告人宣读了《暂缓判决决定书》。4名被告人获得了3个月的考察机会,如果在此期间表现良好,4人可获大幅减刑,甚至可以“定罪免处”。4、200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长安区人民法院提出了“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的实施办法。此办法以激励失足青少年改过自新,对实施了犯罪并被判处刑罚且刑罚已执行完毕的未成年犯罪人,由原审人民法院对其在服刑期间、服刑期满后的悔过表现是否达到不致再犯新罪等指标进行考核,法院审查通过后,为申请人出具前科消灭证明书。此时,该未成年人的前科归于消灭,视为未曾犯罪,并依法恢复先前的法律地位,其刑事处罚、法律文书不再记入其户籍及人事档案,在复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任何人不得歧视。

从以上尝试可以看出,我国的少年司法制度仍属探索阶段,这些制度虽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将对未成年人罪犯的刑罚交给社区来完成。然而,由于我国尚未将社区矫正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内,未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完整、独立的专用性法律体系,同时存在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不高、社区功能尚不完善、矫正专业团体队伍相对弱小等问题,所以,在试行的过程中,不断传来置疑、叫停的声音。究其原因,主要是未建立起相应的法律体系而导致与我国现行的立法、刑罚制度相冲突,权责不明使这些好的做法在执行环节有所缺失,最后流于形式。为进一步加强对未成年罪犯的保护、矫正力度,我们必须创建中国特色的社区矫正模式,促进社区矫正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和规范化进程。

三、现阶段推行社区矫正的法理分析及理论构建

我国有着特有的道德、宗教、历史等文化遗产,因此不能照搬别国的先进做法,而应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未成年罪犯社区矫正体系。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的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

(一)我国建立社区矫正体系的理论依据

通过我国对于未成年罪犯矫正进行的一系列探索,可以看出社区矫正不仅能充分彰显人文关怀,体现法治文明而且有利于防止交叉感染和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秩序的良好方法。该项制度弥补了现行法律中对于未成年罪犯实行非监禁教育的空缺,故应将未成年罪犯的社区矫正上升到法律调整的高度,将探索中形成的一系列经验和先进做法用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和完善,解决社区矫正制度所遭遇的法律阻碍,使之形成一个完备的法律体系。

(二)我国建立社区矫正体系的目标及意义

司法部社区矫正制度研究课题组这样阐述社区矫正的目标:“解决监狱拥挤状况,降低监狱行刑成本并改善监狱行刑的实际效果;增进犯人与社区的联系,避免监禁执行方式对犯人心理和行为的负面影响,促进其最终回归社会;同时这种执行方式也有助于促进犯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觉悟,并使社区服务成为犯人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补偿;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刑罚执行制度,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

社区矫正制度之于未成年犯罪人更体现出其他制度难以比拟的优越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能够避免未成年犯罪人过早贴上犯罪人的“标签”。人们普遍观念是“一朝做贼,终生为贼”,如果过早给他们贴上“犯罪人”的标签,势必使他们幼小的心灵受到扭曲、挫伤,一旦他们将自己归类到违法犯罪的人群中,对社会产生反感与叛逆,就会出现再犯。而社区矫正对于可塑性强、思想容易接受改造的青少年而言,正是一种温和而有效的教育、挽救方法。其次,社区矫正能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交叉感染,更能达到教育、挽救的目的。劳动改造是刑罚的主要方式,它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不是万能的,从某种意义上说,监狱会成为未成年人学习犯罪的场所,“一专进去,多能出来”的交叉感染是副作用之一。因此,从教育、挽救未成年人的目的出发,对未成年罪犯采用社区矫正,能使未成年罪犯既受到一定的惩罚,又在社会的关心、指导和帮教下,重塑正确的人生观;再次,对未成年人实行社区矫正是刑罚谦抑性和刑罚人道化的要求。社区矫正是实现刑罚非监禁化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尊重了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有益于他们以健康的心理状态回归社会并被社会接纳。

四、对未成年罪犯进行社区矫正的立法构想

从审判实践来看,主观因素虽是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主要方面,但外界因素、家庭教育、社会背景等客观条件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乃至违法犯罪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而,我们应当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净化社会环境,形成社会联动机制,尤其要充分发挥社区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的作用。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未成年犯罪的社区矫正提出如下立法建议:

(一)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一个法律制度是否能落到实处,首先要看该项法律制度的规定是否明确,在实践中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因而,我们应将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予以准确界定。笔者认为将执行非监禁刑的罪犯均纳入到社区矫正的适用范围中来,可规定社区矫正制度适用于因犯罪情节轻微危害不大而被判处免予刑事处罚、缓刑的未成年罪犯以及被判处监禁刑而刑期未满的认真悔改并不再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未成年罪犯。

(二)关于社区矫正的实施主体及分工。从我国试行的各项制度看,都不同程度存在着权责不明的情况,缺乏相互配合和制约,从而影响了效果,因此,建立一个完整且密切配合的机制是非常重要的。在机构方面,应确立由司法性质的行政部门承担起社区矫正之管理职能。在工作系统方面,应确立以社区为基地,以家庭、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矫正工作系统。笔者认为,具体的操作流程可规定为法院在定罪量刑后,将生效的法律文书交由司法性质的行政机关执行,再由该行政机关将相关的手续交由社区进行考察,社区定期对未成年罪犯安排形式多样的帮助教育措施,社区可邀请学校等相关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参与到矫正工作中来,并根据其矫正情况书写评语,将这些评语用来推荐读书或就业。

(三)制定相应的执行方式,完善社区矫正的实施内涵。我国已建立的缓刑考察制度只是规定了公安机关对罪犯予以监管达到不再犯罪的程度即可,却没有将教育、挽救的方针体现在其中,故应为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制定出更为丰富的内涵,使执行有据可行。笔者认为其中的社区服务令比较适合未成年犯罪人的改造。社会服务令制度最早源起于英国在1973年通过的《刑事法庭权力法》之规定。偏重于教育而不是惩罚的社会服务令在放宽罪犯自由、拓宽罪犯与社会联系、促使罪犯掌握生活技能与相关社会知识、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和人格,最终促成罪犯回归社会方面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我们在规定社区矫正时可借鉴社区服务令中的积极做法。

(四)社区矫正的教育内容。

1、对未成年罪犯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未成年人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当面临恋爱、婚姻、升学、就业、交际等实际问题时容易发生错误思维,可能演化成犯罪。其在被判刑后由于其心智不成熟、容易留下心理阴影等特性,若没有正确的心理引导,他们可能会远离人群,从事更加危害社会的行为,以获得内心的平衡、受重视、满足的心理。故应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心理引导,告诉他们应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如何正确分辨各种社会现象。

2、让未成年罪犯进行适当公益劳动。进行公益劳动不仅能使他们对自己给社会造成的危害予以弥补,而且可以增加他们的社会荣辱感、社会责任感,改正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习气。

3、加强对未成年罪犯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生活能力。未成年罪犯一般受教育程度很低,有的人连九年义务制教育都未完成,大多生活贫困且缺乏谋生技能,很需要各方面社会生存能力的提升。

(五)其他方面的设想。

1、在队伍建设方面,要加强社区矫正理论、宣传和实务研究,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奖惩制度,组建一支专门化、专业化的社区矫正队伍。

2、在具体制度层面上,还应建立包括诫勉制度、定期谈话、回访制度、矫正对象监控、教育、评估、训诫警告、矫正对象救济制度等规范;

3、在管理方面,实行以属地化管理为主,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进行异区管理,建立起人性化的管理,确立对社区服刑人员科学评估、分类管理的模式;

4、建立司法裁决、社区警务、学校教育、家庭帮助、政府管理互动互补机制,建立适合青少年违法犯罪人员特点的专门教育和矫正制度,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激励机制。

法国刑法理论家卡斯东·期特法尼指出:“刑事政策极其严重的困难之一是,我们尽力使犯罪人能够适应社会,其本人也恢复了信念,尽管如此,这些人却发现对他们的真正惩罚是在他们走出监狱之后才开始的,社会专门排斥他们,使他们的全部生活都由犯罪打上了烙印”。可见,减少重新犯罪并帮助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是我们进行社区矫正的最终目的,才能最终实现和谐社会。建立和谐社会的目标是令人鼓舞的,但真正达到和谐社会的状态和境界,却是非常艰难且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付出长期和艰苦的努力。

下载安龙社区开展未成年人(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龙社区开展未成年人(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6社区未成年人工作总结

    篇一:2015年中南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2015中南社区 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中南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在街道党工委的高度重视下,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

    社区未成年人教育

    北林路街道办事处 2009年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总结 北林路街道办事处按照上级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有关要求,依托社区较为完善的功能场所、爱心群众......

    社区未成年人教育计划

    龙西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计划社区未成年人教育工作计划切实抓好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全面改善和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一是要教育引导职工、居民重视对子女特别是学龄前儿......

    社区未成年人工作计划

    社区未成年人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

    社区未成年人工作总结[范文]

    社区未成年人工作总结为了深入推动社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我社区未成年人工作在街道的重视和指导下,以“我参与、我文明、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紧......

    关于组织未成年人开展

    关于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网上祭英烈” 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文明办、团委、妇联,各学区、县直属学校: 根据《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和年度工作安排,现就深化“......

    关于组织未成年人开展

    关于组织未成年人开展“网上祭英烈”活动的总结 为缅怀先烈,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积极响应县教体局的文件精神,我校于清明......

    市妇联开展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总结

    市妇联开展社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情况总结自中央8号文件下发以来,市妇联一直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妇联“三大主体活动”规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