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时间:2019-05-13 14:15: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第一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

综述

内容提要: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后,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一命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本文将这些观点加以梳理和综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理论综述

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明确提出了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在2008年2月23日政治局第4次全体学习中,胡锦涛又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些都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各位专家学者也纷纷建言献策,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现综述如下:

1.行政体制改革中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定位

学者们认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根本目的是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要求的服务型政府。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有些专家概括得比较全面,有些从某一角度对其加以解析。

温州大学的吴玉宗教授的定义就比较全面。他认为: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指政府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帮助,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服务对象是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宗旨是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服务的内容是由民意决定,服务的方式是公开透明的方式。

大连理工大学的王丽丽、徐军田则从服务型政府基本内涵所包含的几个要素入手加以概括:在政府的职能和宗旨上,政府应该把服务公众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关注的是公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价值偏好,重视公民所反映的诸多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负责地加以解决;在政府的管理理念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地对社会公民的需求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政府应该实行民主管理,实施电子政务,做到政务公开;在服务内容上,政府应急公民之所需,为公民和社会提供及时、方便、周到和人性化的服务;在沟通渠道上,政府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公众回应反馈机制,以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监督约束机制上,政府应该首先自律,同时自觉接受公民社会的监督。

国家行政学院的刘熙瑞教授更从指导理念、政府职能、管理方式等多个角度对其加以定义。他指出: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大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中国人民大学的张康之教授从政府宗旨的角度出发,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把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宗旨的政府”。

北京大学谢庆奎教授从服务型政府的常态和最终目标的角度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绩效政府。

有学者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认为:“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提供私人和社会无力或不愿提供的、却又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非排他性服务的政府”。

从专家们对服务型政府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即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让政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公仆。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强调以人为本,恢复人民赋予的政府的本来意义。

对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服务型政府的定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郭台辉概括如下:1.服务型政府就是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地方政府当前或者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服务逻辑都应该是:首先听从于上一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各项基本政策,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和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其次是积极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公共服务,尤其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

体系满足社会最弱者的基本生存需要;最后是服务于企业市场的有效运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生态环境。2.政府应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3.服务前提是勇于承担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服务性质是有效性和有限性、服务内容是公共产品。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是各级地方政府勇于承担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把以人为本和保障人的基本自由权利作为政府责任的具体实现形式,并且把这种权责关系以规范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为服务型政府树立稳定运作的主轴;服务型政府的性质是有效性和有限性。有效性是以效率、服务、责任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为公共行政绩效的评价指标,以较低的成本来提供最有效的服务,有限性是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服务的内容是公共产品。

2.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和意义

综合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适应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

2.2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3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严峻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2.4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推进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

2.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需要。

2.6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必将开启中国政府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有些学者还从理论层面解析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1.从社会学意义上说,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先决条件,由于摆脱了经济上的利益之争,才可以处于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不仅保护精英阶层的利益,更强调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2.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服务型政府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将人民群众作为真正的建设者,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凸显了“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政府性质。

三、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比存在的差距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必须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运行机制。学者们认为,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3.2政府职能转变仍然滞后。

3.3职责权限交叉、部门利益严重。

3.4运行机制不畅。

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围绕“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命题,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总的来讲,这些建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4.1更新政府管理理念。

4.2转变政府职能。

4.3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4.4健全行政运行机制。

4.5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4.6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

5.结束语

总之,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与现实来看,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大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克服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全力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唐铁汉,李军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6 [2]吴根平.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十七大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J].管理科学文摘,2007.1

2[3]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J].每周政策献言,第44期

[4]褚添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N].广西日报,2008年1月15日 [5]韩永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出路[J].理论视野,2008.1

[6]邵桂花.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党政干部学刊,2007.3

[7]仲崇东.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政治学研究,2007.3 [8]郭占辉.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服务型政府定位[N].南方日报.2007.12.12

[9]杨国鹏.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中州学刊,2006.2

[10]王丽丽,徐军田.服务型政府内涵探析[J].前沿,2007.2

第二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摘 要:十二五规划就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其中,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就是要完善体制机制,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体制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我们必须要重视行政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能够完善并适应我们市场经济建设的行政管理体制。

“十二五”规划是党中央站在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高度.谋划中国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其基本精神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五句话句话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就是要完善体制机制,尤其是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以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是有深刻意义的,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政府部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用的深刻认识与高度重视。所以就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特别是党的十六、十七大以来,不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经过多年努力,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明显改善;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稳步推进,行政监督进一步强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从总体上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客观规律的必然要求,贯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2.行政体制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完全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谋求社会、经济、环境几个方面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要要求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协调一致,坚持统筹兼顾才能谋求这种和谐。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就是完成这一任务的必然之路。所以只有在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才能实现协调一致,统筹兼顾。正如胡锦涛同志提出: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支持

中国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这就是有力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所以说推进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果能顺利实现率先突破,这就会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动力支持。

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制度保障

面对新形式、新任务的要求,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所处的这个新阶段是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获得新的发展,就必须有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支持。如果说推进国企改革展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政府职能转变,为各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就是要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土地市场,需要在这些生产要素市场中弱化政府的行政干预。而且推进各项经济体制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转型的实际步骤,依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给予的制度保障。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注意事项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体制保障。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原则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相协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立足国情与借鉴国外经验的关系;必须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做到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就是要清除市场配置资源的各种障碍

行政管理体制则将致力于形成和完善能够使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和经济有效运行的市场机制。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目前行政性垄断依然是阻碍市场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传统计划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垄断和政府控制的经济,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经济过度扩张,国有经济几乎遍布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而行政性垄断不仅在基础产业、公用事业领域普遍存在,而且在许多竞争性行业中也大量存在。所以说要清除市场配置资源的各种障碍,就是要从财税、体制、投资等方面体制进行改革。就是要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逐步建立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措施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一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二是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改善经济调节,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经济活动,增强宏观调控的科学性、预见性和有效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严格市场监管,推进公平准入,规范市场执法,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加强社会管理,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稳定。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是各级政府要按照加快职能转变的要求,结合实际,突出管理和服务重点。中央政府要加强经济社会事务的宏观管理,进一步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把更多的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地方政府要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做好面向基层和群众的服务与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按照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科学配置各级政府的财力,增强地方特别是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

2、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要求,紧紧围绕职能转变和理顺职责关系,进一步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规范机构设置,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完善行政运行机制。同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精神,探索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架构,以解决层次、层级过多的问题,推进行政审批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据政府与事业单位分开的原则,稳步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改革。

一是做好发展规划和计划、财税政策、货币政策的统筹协调,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整合完善行业管理体制,注重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在制定和组织实施产业政策、行业规划、国家标准等方面的作用。完善能源资源和环境管理体制,促进可持续发展。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整合执法监管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部门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强化服务功能,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是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根据各层级政府的职责重点,合理调整地方政府机构设置。进一步理顺和明确权责关系。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今后要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设置,涉及跨部门的事项,由主办部门牵头协调。确需设立的,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审批,一般不设实体性办事机构。

三是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原则。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相关财政政策。认真执行政府组织法律法规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建立健全机构编制管理与财政预算、组织人事管理的配合制约机制,加强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快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3.推进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社会管理和政治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并正在继续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如何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协调多元力量之间的关系,以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成为制度创新的新课题。目前“十二五”期间将在探索社会运转和社会服务新机制,形成一套与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方面做出努力。同时,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精神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的新型体制机制格局。

4、做好改革的组织实施工作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所以说我们要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抓紧制定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议事协调机构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指导意见和方案,制定和完善国务院部门“三定”规定,及时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我们更要严肃纪律,严禁突击提拔干部,严防国有资产流失,要重视研究和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正确引导舆论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综上所述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它所涉及到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同时也影响着各种各样利益。所以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和发展。因此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谋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在“十二五”发展过程中实现率先突破。

第三篇:浅谈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浅谈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

摘要“十一五”规划从“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未来五年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要求。其中,完善体制机制是谋求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完善体制机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要问题。

“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站在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战略高度.谋划中国未来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其基本精神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立足科学发展是对“十一五”时期发展方向的总体要求,着力自主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完善体制机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促进社会和谐既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发展的环境条件,这四句话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深刻领会这四句话的精神实质和相互关系,成为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内容。其中,完善体制机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尤其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十一五”规划中被列为“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首位,这就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已经升华到一个新的战略层面。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一、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动力支持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一定的动力支持,中国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经过2O多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前,推进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如果能顺利实现率先突破,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巨大动力支持。

2.行政体制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所谓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谋求经济、社会、环境几个方面的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建立在以人为本基础上的发展。这就要求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协调一致,统筹兼顾才能谋求这种和谐。而能完成这一任务的必然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只有在行政管理体制完善的前提下才能够真正实现协调一致,统筹兼顾.否则谈不上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正如胡锦涛指出: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理清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制度保障

我们应清醒地看到,我们所处的这个新阶段既是一个黄金发展期,也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机遇与挑战并存.能否获得发展,需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制度支持。例如:推进国企改革展非公有制经济,需要政府职能转变,为各类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投资体制改革就是妥规范和限制政府的投资权限,给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且二大的自主投资的空间。形成完善的金融市场和土地市场,就需要在这些生产要素市场中弱化政府的行政干预。另外,电信、铁路、电力等基础产业要开放市场、打破垄断,首要条件仍然是政府职能转变。因此,推进各项经济体制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政府转型的实际步骤,依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所给予的制度保障。

二、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应注意解决的基本问题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十一五”时期我们要全面把握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中日益明显地发挥基础性作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步伐加快,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这就是我们最基本的经济制度。这一经济制度是建国几十年来历史经验的总结,是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是我们党执政经验的总结,必须坚持这种经济制度,完善这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应成为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机的一部分。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清除市场配置资源的各种障碍,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如果说前一时期的改革主要是使被旧体制束缚的社会生产力得以释放.今后的改革则将致力于形成和完善能够使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经济有效运行的市场机制,创造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社会整体创新能力的社会环境和制度安排。目前,行政性垄断依然是阻碍市场竞争和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因素。我国的传统计划经济实际上是一种国家垄断和政府控制的经济,由于计划经济时期国有经济过度扩张,国有经济几乎遍布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因而行政性垄断不仅在基础产业、公用事业领域普遍存在,而且在许多竞争性行业中也大量存在。行政性垄断使权力直接介入市场,不仅难以通过市场力量来打破。而且往往构成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的主要障碍。因此要清除市场配置资源的各种障碍,从财税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促进各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4.必须着眼于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改革本身就是为了调整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多数人在改革中不断获益。要明确人既是改革的目的又是改革的起点;人民广泛参与改革,改革才能成功;成功的改革要求分享改革的成果,任何改革都有受益者和受损者。扩大受益者,减少受损者,并使受损备件到相应的补偿.改革才会成功。当前,我国贫富差距加大,弱势群体有所增多.改革与多数人利益的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应当把主要注意力放到协凋重大利益关系上,放到社会再分配上,放到着力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上,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三、加快行政体制改革,促进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措施

1.推进政府职能的转换,推进行政层次和行政机构改革

政府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身份:一是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当然提供公共产品并不等于自己去生产);二是良好社会环境的刨造者。“人民剖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三是人民群众公共利益的维护者,而不应该受某些利益集团的左右。在这个前提下.改革和完善政府职能要突出理顺“四个关系”: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理顺政府与事业单位的关系;理顺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的关系。要明晰政府边界.凡应由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决策的事情应严格由它们决策.政府不应“越俎代庖”。凡是应该由政府承担帕辜f古,政府责无旁贷.不能“缺位”。针对当前政府工作存在的“错位”现象.要强凋由“经济管制型”转变为“公共服务型”,即转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各级政府要有意识地做到不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不包办企业决策,不代替企业招商引资。同时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精神,探索新的行政管理体制架构.以解决层次、层级过多的问题,推进行政审批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根据政府与事业单位分开的原则.稳步推进社会事业领域的体制改革。

2.推进与行政管理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改革

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与之相关的宏观管理体制,如财政税收改革、政府投资体制改革等。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根据打造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应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对称”的原则,科学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并相应调整收支关系。财政支出结构应根据“五个统筹”的精神进行调整,逐步降低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方面的比重.增加用于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社会安全等领域的公共支出。要发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作用,加大对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在税收制度改革方面,应着力改进个人所得税征收办法,统一内外资企业税.将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探索开征物业税、遗产税等,以发挥税收杠杆的作用。

3.推进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紧密相关的社会管理和政治体制改革

随着市场化以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我国的社会结构已经并正在继续发生一系列新的变化。在这场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变迁面前.应该说社会体制改革是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如何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协调多元力量之间的关系,以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就成为制度创新的新课题。“十一五”期间将在探索社会运转和社会服务新机制,形成一套与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文化多元化相适应的新型社会治理模式方面做出努力。此外.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增强和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按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精神,“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现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新型体制机制格局。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影响着各种各样利益,事关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繁荣和发展。因此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谋求社会的和谐发展,才能在“十一五”发展过程中实现率先突破。

第四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3)西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张为波 zhangwb@max.book118.com 张为波@健身 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一、思考题:1.试分析影响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因素。2.联系实际,分析我国当前应对行政体制改革阻力的措施?

二、重点:

1、行政体制改革的环境系统阻力

2、应对行政体制改革阻力的措施。

三、难点:应对行政体制改革阻力的措施。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以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体制改革一直是十多年来中国行政发展的主轴。行政改革的发生,有其客观的“动力系统”。新时期中国行政发展的推动力有两个层面,从浅层看,是政府财政的压力,庞大的干部队伍使得财政收入的近一半变成“人头费”,财政变成了“吃饭财政”,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不改革将难以为继,此所谓“穷则变,变则通;” 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从深层看,行政改革的最深刻的原动力来自于经济发展所引发的政治要求:“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3页)没有动力,就不可能确定改革的目标和路向,行政体制改革便无从发生,但另一方面,行政改革的速度、质量、效果乃至成败取决于动力和阻力这两种力量的对比和相互作用。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改革开放以来历次行政改革收效甚微甚至不了了之的原因,我们都可以从阻力的角度得以解释。因此,分析和克服阻力,从而扩大和增强动力,对保证目前正在进行的行政改革取得预期效果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环境系统阻力政府行政是一种“生态现象”。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任何行政组织和行政体制都是在一定的行政环境中生成、运行和变革的。所以,行政改革的阻力可

以从行政环境和行政系统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从行政环境方面来看行政改革阻力来自三个方面的制约:(1)经济体制模式模糊性的制约。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行政系统作为上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功能、排列组合方式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模式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政改革的具体操作和具体的目标选择、认定。在经济改革尚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框架内进行时,要让为其

服务的政府机构脱胎换骨显然是不可能的。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的确立,无疑为行政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但创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体制毕竟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探索,无论

我们再解放思想,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全新的市场经济模式,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是必然的。这不能不对行政改革产生制约作用。(2)市场经济

发展不充分性的制约。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一般认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政府体制,必须正确处理执政党与政府之间、政府与社会之

间、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合理确定政府的职能范围,把属于政

府的职能交给政府,把属于企业的自主权还给企业,把属于市场调节的职能交给

市场。而实现这样的目标,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自主市民社会的成长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但对中国这样一个脱胎于封

建社会和计划经济体制“母体”的社会来说,市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也很不

平衡,因而,具备上述前提条件需要进行长期的努力。一方面,我们要求企

业“不找市长找市场”,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产权市场、技术市场、资

本市场等不发育不完善,企业又找不到市场。在此情况下,行政改

革出现反复和回潮是有其合理性的。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市场经济发展的这种不充分性还制约行政环境对分流公务员的接收能力。(3)配套程度的制约。行政组织机构是上层建筑体系中的一个小系统,同时它

又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结合部。它的变革必须与党的领导制度、工

资、人事管理制度、企业制度改革等协同进行,如果机构改革与相关各部分的改

革不能上下左右联动进行。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光改行政

机构或只在行政系统的某一层次(中央或省级、县级)进行,其结果必然是各种

矛盾在不同系统之间或系统的不同层级之间上下左右转移,行政改革虽

可取一时之效,但难有长久之功。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应该说,来自行政环境的阻力是一种“客观”的力量,它与来自行政环境的动力

相比,对改革的影响不具有实质性的和决定性意义,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会自发减弱。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2、行政体制改革最大的阻

力来自于行政系统来自于政府及其公务员。从理论上看,20年来,我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在政府的领导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这些变革的内容和范

围主要是非行政系统的行政环境或者是在行政系统自身的非核心、非框架部分。

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随着改革的深入,中国的改革逐渐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在继续推进社会经济文化系统改革(这种改革仍由政府设计、领导、发动和操作)的同时,必须对政府自身或自身的核心部分进行改革。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1)基于利益和权力的调整而产生的阻力。如前面所指出,改革是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再分配。这种调整和分配的任何举措均会涉及到现存的权力格局和利益格局。公务员是国家行政权力的载体,权力

是能为局部和个人带来利益的条件之一。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尤其中国社会是一个“行政化的社会”,行政权力对社会生活进行广泛深入的指导、协调及干预和控制,社会现象、社会关系无不围绕行政权力而呈现、形成、展开,即便是在资源配置市场化的条件下,政府权力在社会生活中也将扮演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公务员属于社会中权力和利益的既得者阶层,任何改革的大动作无疑会使他们相当一部分既得利益丧失,产生抵制是必然的。(2)基于习惯和官本位意识产生的阻力。改革本身就是对既定模式和习惯的一种否定,因此,它必须要受到习惯势力的阻挠和影响。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对公务员,尤其是对可能被精简掉的公务员来说,行政机构改革意味着自己现存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行为模式等的重大改变。这可能导致留恋目前状态,死抱毫无希望的习惯不放的阻力的出现。另一方面,官本位意识在中国国民意识和社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官”被看成是身份和地位的最好体现,官职级别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价值与成就的最主要标尺,且各项福利待遇与官职紧密关联。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因此,为官只能上不能下,机关只能进不能出,一旦离开官场便人走茶凉,事事难办。这种社会思想氛围,是广大公务员走出机关,下海分流的一大思想障碍和阻力。(3)基于对不确定性的忧虑而产生的阻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不确定性因素使人产生紧张和忧虑。对公务员来说,本次行政改革,尤其是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存在许

多不得不忧虑的不确定性因素。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如本职能部门能否被撤消?精简人员时,自己是否属于被分流之列?若被精简,自己的出路是什么?前途如何?这些忧虑使公务员产生压力,如不能持正确的态度,就会使他们对改革产生怀疑,进而形成消极态度和抵触性行为,妨碍和制约改革的顺利进行。(4)基于依赖性而产生的阻力。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我们管理体制的高度集权性,造成下级机关和下级人员缺乏创造性和主动性,事无巨细依靠上级的指示、指导和推动,而且这种依赖性有时被看成是稳重老练的表现。因此,面对矛头针对自己权力和利益的行政体制改革,大家更是不能也不愿为天下先,“不推不动”,互相观望和等待,可能造成“上动下不动,越动越被动”的局面,坐失良机。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5)基于曲解而产生的阻力。一个人一旦确立起自己的态度体系之后,就必然对外部输入的信息在既定的态度体系框架内做出反应。每个公务员对当前行政改革的目的、机制和前景是怎样理解看待的,出入会很大,其结果可能导致基于理解不清或理解混乱而抵制、干扰改革。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如许多人对市场经济无非又是换汤不换药,重走“膨胀―精简―再膨胀―再精简”的老路。因此,就用前几次改革的“经验教训”对待这次改革,以不变应万变,对改革持消极、应付和观望的态度。这种因曲解而产生的阻力一般比较持久,具有顽固性。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从行政改革实践的经验教训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行政改革之所以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正是行政系统自身的阻力。指出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设计良好的改革方案在实际的操作中走形变样,出现只放包袱不放权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强化创收弱化服务,实功虚做,隔靴搔痒,玩数字游戏,换汤不换药,该加强的职能得不到加强,需要撤并的部门反倒不断壮大等等现象,导致改革走过场。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

二、应对行政体制改革阻力的措施组织的任何变革都存在着两种力量,即推动变革的力量和阻碍变革的制约力量。根据辩证法,对阻力的克服即是对动力的增强。只有党的政策和策略全部走上正规,中国革命才有胜利的可能。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各级领导同志务必注意,千万不可粗心大意。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这是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时关于革命策略的至理名言。在今天,行政体制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为提高这场“革命”的绩效,必须采取恰当的策略来减少改革的阻力。1.树立起阻力意识,正确对待阻力。从大的方面讲,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行政改革阻力的存在并发挥作用是具有一定客观必然性的。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尤其是行政改革中的悖论,使得我们一方面要实现对行政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让其适应市场经济;另一方面不仅要依靠它来实现对当前社会经济的调控,而且要依靠它实现对其自身的彻底变革。这是一个充满阻力和矛盾的过程,甚至是一种两难选择。因此,我们最好把这场行政改革理解为一种复杂的博弈过程,在各种动力和阻力的相互作用中渐进实现目标。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从小的方面讲,任何一项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方案,都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在的阻力和风险,不仅要把阻力的大小作为确定改革目标的依据之一,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而且要把阻力作为评估改革措施和方案现实可行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决策时,就应把行政改革的阻力大小作为决策方案本身的因素加以考虑,要研究阻力的大小和范围,预测阻力对方案实施效果的影响,并加以控制。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忽视阻力、不敢

正视阻力,如果不是讳疾弃医,也是自欺欺人,可能将使改革重蹈覆辙。2.大力加强宣传,营造一种推动改革的社会氛围。有了正确的思想认识,才会产生正确的态度和相应的行为倾向。所以,要大力宣传行政改革的迫切性、必要性。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使广大公务员认识到市场经济向行政体制提出的全新要求,认识到行政改革在目前改革全局中处于“瓶颈”地位,认识到在机构改革上我们已别无选择,认识到“这场革命不搞„„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要涉及到亡党亡国的问题。”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通过宣传,使这次深刻、艰巨的改革获得公务员最大限度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也要让他们看到,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成功的评价已经多元化,经济领域正成为最具吸引力、最能实现人的价值和理解的热火朝天的战场。当然,宣传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要有艺术性。第三讲 行政体制改革的阻力3.要妥善安排分流人员的出路和利益补偿。“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自己的利益有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391页)这次行政体制改革,人员分流量大面宽,因此,李景

第五篇: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

文章标题: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重要意义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发展环境和服务水平的竞争。一个地方要实现又

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优化发展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可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的容纳能力和发展能力,降低外来企业和资金的进入成本,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二是可以减少政府对市场经营主体的直接干预,促进资本、技术、信息、人才、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合理流动,维护公平的市场秩序,为投资者提供健康的市场经济环境;三是可以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便捷、高效、公开、规范的行政服务机制,为投资者提供高效的政府服务。

近年来,**省三亚市一直致力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执行文化建设、法治政府建设和公务员队伍建设等工作,取得了较好效果,使政府的服务和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发展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工作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针对目前存在的依法行政水平不够高、办理各种审批手续的程序性规定尚未完全配套、服务监督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进一步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建设高素质公务员队伍。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树立为投资者服务的理念,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优化发展环境、实现三亚与投资者双赢上来;增强公务员的责任意识,以服务发展、服务基层为目的,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提高政府的执行力;提升公务员的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符合社会需要的培养机制、开放灵活的流动机制、与贡献相适应的激励机制,选好用好具有服务意识、适应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的行政管理人才。

重视政府诚信建设,增强政府公信力。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行为,继续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杜绝行政行为的随意性和“暗箱”操作;加强政务公开建设,使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过程的民主性和透明度。

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行政执法依据公开制度、执法过错追究制度和执法行为评议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依法完善和实施民主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共事业听证制度,充分听取人民群众和有关专家的意见。优化机构设置,推进政事、政企分开。加快构建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服务中心各项职能,解决好“一站式服务”的效率和协调问题,使行政服务更加及时、高效。

强化政府自身监督,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建立投诉中心,在媒体上公布投诉热线,及时处理各种投诉。实行按时办结制度,对党委和政府议定的事项,按照规定时限对承办部门和承办责任人进行监督,保证议定的事项按时办理、办结。建立和落实经常性的行政监督机制,实行工作过错责任追究制、行政首长问责制等制度。

《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转变职能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

下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务型政府研究

    浅谈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这其中以政府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无疑起到了巨大地推动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政......

    政治热点---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政治热点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背景链接 【十七大】 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

    建设服务型政府

    法律类论文:贯彻十七大精神: 建设服务型政府法律类论文: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全面推进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一、什么是服务型政府 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改革,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也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基于科举制度残余“官本位”思想消极影响的视角 摘要: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而在科举制度基础上生成的“官本位”思想,则对中国现行的社会制......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要: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的、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是在社会本位和公民......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在网络上,许多网民在议论学雷锋时提到,领导干部和政府机关首先要带头学雷锋。这种呼声一点都不过分,完全在情理之中。学雷锋并不仅是人民群众的事情,领导干部和政......

    建设服务型政府

    建设服务型政府 6月22日,中央国家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与会代表并讲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