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大全)

时间:2019-05-13 05:25: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大全)》。

第一篇: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大全)

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构建

摘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深刻变革,是需要认真研究、探讨和不断实践的课题。针对我国当前政府公共服

务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提供服务的效率,提高公务员能力,确立现代政府执政理

念,从而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高效廉洁政府职能

Abstract:building a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is a profound reform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ystem, is the need to seriously study and constant practice of the subject.View of the present government the problems of public services, we should deepen the reform,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government services, enhance civil service capacity,the Government established the modern concept of governance, thereby building clean and efficient 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Key words:service-oriented government clean and efficient government functions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建设服务

型政府。”这表明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主导理念。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及其行政人员在行政活动中廉洁高效地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各种公共服务。不能提供良好服务的政府是不称职的、不合格的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行政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和民主公开的方式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这一概念是从两个角度提出:一是政府职能,二是管理方式。从形式上看,服务型政府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分别是理念、制度和行为。从理念层面看,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执政为民的政府,必须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从制度层面看,服务型政府的制度产生于对公民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必须依法保障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实现公共服务行为的规范化,实现公共服务的低成本、高效能,实现社会公众和政府的协商与合作;从行为层面看,无论是行为范围、行为方式,还是行为效果都要从社会公众需要出发,以获得社会和公众的最大满意度为依归。也就是说,建立服务型政府模式就是要把“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纳入政府职能的轨道,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民主行政体制。总之,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过程就是实现以政府为中心的管理向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转变、实现由政府本位、官本位体制向社会本位、民本位体制转变。这种转变既是一种政府职能重心的转变,也是一种治理模式的转变。

二、当前政府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服务意识淡薄

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能,这体现在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但由于现在政府的服务意识淡薄,越来越多的管理者习惯于重管理、轻服务,他们将政府服务宗旨化、抽象化,只喊口号,不做实事。政府管理的实质应在于为人民服务,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强对自身的管理。然而,在现实中却被理解为管理过程本身就是服务,甚至被倒过来理解为服务就是管理,这使得政府的服务意识逐渐淡化。

(二)服务形式逐利化

服务是政府机关权力与义务的本质特征,服务的本质要求是“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但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政府机关的服务却走了样,变了味,服务有偿化,服务逐利化。有的把无偿服务变成收费服务,搞成服务就是管理,管理就是收费;有的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钱多多服务,钱少少服务,无钱不服务;有的见利就争,无利就躲。

(三)服务过程形式化

政府服务必须求真务实,但有些政府机关搞虚假服务,服务过程求形式,走过场,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毫无效果。有的单位和地方,服务文件下了不少,真正落实的不多;服务规定不少,切合实际的不多;服务承诺应许了不少,真正兑现的不多;服务次数不少,解决问题的不多。

(四)服务导向扭曲化政府服务的效果不应由政府机关本身决定,而是应以人民群众的需求、利益为导向,以公众认同满意为标准,政府从而确认要不要服务、服务多少、何如服务。而现实中不少政府机关提供服务多是以自我方便为导向,较少顾及公众需求,甚至只图让上级领导高兴,而不求让公众满意。有些群众急需的服务不去服务,而有些

群众不需要的服务却打着“服务群众”的旗号强制服务。

三、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措施

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在保持廉洁高效的前提下为公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它要求“政府是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府, 是一个为所当为、为所必为的政府”。它要求政府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政

务环境、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提高政府人员的办事效率。从现在做起, 抓住关键环节, 采取必要的措施, 努力建设依法规范、高效优质、民主透明、清正廉洁和人民满意的政府。

(一)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解决好政府职能“越位”、“错位”、“缺位”问题,让政府职能“归位”。解决政府管理“越位”问题,应改变过去政府包揽一切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解决政府管理“错位”问题是要理顺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关系,合理界定各级政府及其内部各部门的权限,明确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职责范围;解决政府管理“缺位”问题,就是切实履行政府的职责,避免管理出现“断档”,公共服务出现“真空”的现象。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让政府管理“归位”。在新形势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责,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发展环境上来,把与政府性质和职能不相符的事情剥离出来,交给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市场中介组织,真正做到政企、政事、政资和政企分开。

(二)提高政府提供服务的效率

社会和公民需要高效率的政府, 希望政府能够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用最迅捷、最经济的方法来完成行政工作。政府自身要强化效率意识, 坚决克服办事推诿拖拉、敷衍塞责的不良习气, 以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一般来说, 政府总是以一个整体的形象呈现在公众面前的, 一个政府部门即使只有个别人在为民众服务时, 办事拖拉, 效率低下, 民众也会把这种形象扣在整个部门身上, 而不仅仅是算在这个人身上,甚至根本没有必要知道这个人是谁。因此, 应提倡政府服务的人性化、高效性,改变以往的“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 的政府形象, 改变以往的机构臃肿、浪费严重, 效率低下的情况。

(三)提高公务员能力

服务型政府,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所谓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不仅指公务员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更是指公务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公务员队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质量,直接影响着党和国家机关在社会中的形象。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可以提升政府的执政能力,为顺利完成政府承担的管理目标任务提供人才保证。提高公务员的能力,必须强化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公务员是公共权力的执行者,公务员不仅要对其行动的过程负责,更要对其结果负责,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多高效和优质的服务,进而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

(四)确立现代政府执政理念

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总是以思想进步和观念更新为先导,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同样离不开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必须改变过去长期形成的“管制”理念和“官本位”思想,积极为社会发展、企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服务,大力推进民本政府、有限政府、廉洁政府、民主参与政府和创新政府等现代政府理念的传播和落实。同时,要在政府执政过程中引入相应的行政文化。行政文化起到稳定或变革行政体系,规范、引导和调整行政行为的作用。与服务型政府相适应的行政文化应是摈弃原有的推委责任、反应迟钝、麻木不仁、自我保护的政府权威心态的状况,而在政府及其公务员中树立起民主行政精神,培养“一切为人民着想、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服务行政文化。因此,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坚持以民为本、以服务为本的原则,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不断增强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为人民服务的坚定性,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改善和扩大政府的执政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上的报告[R].2007-10-15.

[2] 刘熙瑞. 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J]中国行政管理,2002,(7):25—28.

[3] 吴知论.中国地方政府管理创新[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4.[4] 王章维.建设中国特色的服务型政府[J].政府改革与创新,2008(2)44-46.

第二篇:论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以公共服务为主导的政府形态,本质反映出政府是人民办事机构的属性,那就是行使公共权力,代表公共利益,管理公共事务,提移}公共服务.本文明确了服务型政府的责任,进而分析如何通过政府创新,逐步实现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创建.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廉洁高效 政府创新

一、服务型政府之构成要素

(一)法治政府是保证

服务型政府健康发展的保证是法治建设。法治化为服务型政府

规定了权力边界和规则体系.一般来说,政府法治化建设应该包括规 范政府职权和职责的实体法,也包括规范政府如何行使职权和履行职 责的程序法。这种政府即使有良好的动机和效果,如果不遵从法定的 正当程序也不能视为好政府,服务型政府也就无从谈起。

(二)责任政府是过程

在我国,长期的无限政府模式和全能主义结构,使得对服务型政 府的追求,更加需要有完整的责任体系支撑。这也是实施廉洁高效的 服务型政府的根本性前提。因此,在政府及其公务人员为公民提供有 效的,高质量的服务的同时应该强化监督行政权力,保护公民的合法 权利不受侵害,不断提醒政府的制度性责任,是服务型政府面临的首 要问愿。政府运作的结构合理性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包括 责任主体的明确,政府与其他主体的关系是否合理.

(三)廉洁高效是目的何谓廉洁?顾名思义,廉洁即清廉,清白:不损公肥私,不贪污。廉 洁从政是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提出的要求,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加 强廉政建设,杜绝腐败现象,做到用权为公、执政为民,决不能以权谋

私、化公为私。从机制制度和实际行动上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蔓延,树立廉洁型政府形象。

二、构建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是我们党 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明确要求.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传统的管理 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经济竞争更加激烈。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 高。服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大的发

展。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精简机构,转变管理方式,实现由微观管理向 宏观管理、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加快从“越位”的地方“退 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严格按照规则办事,迫切需要加快政府

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在我国,各级政府拥有很大的权力,掌握着大量公共资源,在和谐

社会建设中承担着土要责任。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政府既要履行好经 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职能。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创造 物质摹础,更要履行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和公共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断 加强社会管理和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而 后一方面恰恰是当前政府职能的薄弱环节,因此迫切要求通过加快建 设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来改善和加强的。

建设廉洁高效的服务弛政腑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

切要求。政府的职能范围是有限的,管理方式必须山指挥经济变为服 务经济,管理目的在于纠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缺陷”。如果政府

在市场活动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就很难保证市场活动的公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迫切要求政府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把不该管也管不好的事情交给市场,业和社会组织,把该管的事情不折不扣地管好,尽快实现向廉洁高 效的服务型政府的转型。

服务型政府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职能模式,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建设一个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涉及理念、作 风、机制、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是一项深层次、全方位的工程。把这项

工作做好,不但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更需要把目标和任务进行分解 和细化,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措施。一一加以落实,这不仅是改革和发

展的必须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三、构建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路径探讨

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的创建需要通过坚持依法行政。增强政府 创新,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等一系列的方 式来实现.

(一)坚持依法行政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法治政府,政府的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法治 政府首先体现在建立健全行政法律制度,包括健全政府组织法体系。制定政府规制法等。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 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人民关系的前提.

(二)增强政府创新

政府创新不是随心所欲,也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标语口号.政 府创新是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的新发现和新创造。是指在现有政府 体制的基础上,为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实现的挑战,政府积极主动 的探寻和建立较为合理的政府体制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以达到确保社 会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长 远目标.

(三)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其中既包括公共卫生,公

共教育,公共文化等社会事业。也包括公共通信,公共交通等公共产品

和公用设施建设,还包括解决人的生存,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所需要 的社会就业,社会分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秩序等公共制度建

设。当前,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服务发展滞 后,总量供应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足要逐步完善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均等化的原则,既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 务,又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努力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的覆盖范围,已发展社会十月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解决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均衡的 问题。这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是政府调控社会群体之前收 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社会安定有序的有效手段和机制.

(四)完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实践证明:对政府部门实施绩效管理,既可以作为检验行政效能 与政府服务品质的诱因机制,又可激励公务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完 善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第三篇: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论服务型政府建设

[摘 要]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这一论述表明中国共产党从全面推进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建设服务型政府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

[关键词] 以人为本服务型政府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全面部署,强调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这是我们党首次在党的文件中提出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明确要求。服务型政府是一个透明、法治、责任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建设一个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为民负责的政府。在服务型政府的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不断提高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在自身改革和建设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加深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科学民主决策,推行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加大反腐倡廉力度等。

一、服务型政府的内涵

服务型政府是以人为本的政府。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必须服务于人民,接受人民的监督。过去,由于长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往往更多的是从“官本位”的角度来看待手中的权力,来对待群众,不同程度地存在重权力轻责任、重管理轻服务的现象。其实。服务型政府从本质上更应该是一个“服务员”的角色。在政府这艘大船的航程中,是人民的意志而不是政府的意志决定着航向,怎样提供服务、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什么时候提供服务都是由人民来决定。政府出台的每一个举措都应该尊重人民意愿,体现人民要求,为人民利益服务;衡量政府一切工作的尺度,都要看人民群众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只有时刻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政府,才是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透明政府。经历过非典等各类灾难事件后,人们发现,在这个社会生活深刻变革、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时代,只有政务公开透明才能进一步实现政府与民心、民意、民情的联动,保障人民政府为人民服务。近年来,我国在政务公开方面确实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比如,我国的立法法、行政许可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等80多部法律、行政法规等对相关政府信息的公开做了规定,使政务公开更透明。其实,人民的政府,没有自己的利益,只有人民的利益,行使权力时就应当是透明的。政府透明了,人民知情权才有保障,才能随时观察政府是不是在为实现人民利益努力;政府透明了,人民才会积极参政议政,充分表达民意,防止不当决策损害人民利益;政府透明了,政府官员才不敢懈怠,注重体察民情,顺应民意,接受监督,人民群众才会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近年来的许多事实表明,群众知情有助于化解疑虑,政务公开有利于处理危机。因此,一个服务型政府,必然也是透明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所谓法治政府,主要是指政府根据人民意志依法组建而成;必须依法行政,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必须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各项权利和自由;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行政违法必须承担责任。简单的说,政府必须依法产生、受法律约束、依法律办事、对法律负责。而这些恰恰是一个政府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一个政府不是按照人民意志和法律程序组建而成,不能依照法律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不接受人民监督,就不能保证它对人民负责,就不能保证它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它也就不能成为一个服务型政府。

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问责制度是建设服务型政府一项必不可少的制度。近年来。“引咎辞职”、“问责制”逐渐为人民所熟悉。从2003年非典事件、中石油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到2004年吉林市中百商厦特大火灾,再到2005年松花江污染事故,一些负有责任的人有的被免职、有的引咎辞职,承担了应有的责任。人们深有感触地说,再没有“太平官”可当了。正所谓有权必有责,政府的权力和责任始终是一对“孪生”兄弟,每一份权力都连带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以前人们往往认为“当多大官就有多大权力”,现在更认识到“当多大官就有多大责任”。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不作为、乱作为或不正当作为而造成不良后果的,都要给人民一个“说法”,都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实践证明,服务型政府必然是一个责任政府。

二、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开始转变,各种服务措施不断推出,服务型政府建设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但是也要看到,服务型政府建设毕竟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稳步扎实推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在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只要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才能使整个社会既充满活力又保持安定有序。比如,加强城乡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等。通过建立政府与各类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新型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更好地履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是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当前,我国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公共服务发展滞后、总量供应不足、公共投入短缺、分配不平衡。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逐步完善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均等化的原则,既不断增加公共服务的总量,向社会全体成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又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的结构和布局,努力扩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注重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逐步解决公共服务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均衡的问题,让公共服务的阳光普照共和国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位公民。

建设服务型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产体制和制度。在现代社会,公共财政是公共体系运作的血液,是政府提供有效公共服务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格局还带有比较浓厚的“建设财政”特点。财政支出被大量用于那些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建设支出过高,公共服务支出偏低。因此,要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比重;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要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建立合理的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人民关系的前提。近年来,我国先后推出《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工作规则》、《公务员法》等一批法律法规,在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应该看到,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在依法行政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现象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特别是土地征收征用、城市建设拆迁等方面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如不尽快解决,就会严重影响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因此,要进一步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继续坚持各种行之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确保公共行政权力的有效运行。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我们相信。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会更加职能化、制度化,政府与老百姓会越来越近,干群关系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社会也会越来越和谐。

参考文献:

【1】潘莹.关于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思考【J】.理论观察,2009(6)

【2】孙媛媛.浅论服务型政府建设【J】.基础理论研讨·科技信息

【3】孔凡河.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特质及其实现机制【J】.公共管理,2009(4)

【4】吴晓曦.试论服务型政府的构建【J】.百家论坛,2010(7)

【5】赵维娜.服务型政府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政法论坛,2010(9)

【6】王景玉.试论服务型政府的“为政”理念【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08(6)

【7】潘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发展现状及其改进方向【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

【8】谭媛媛.试析服务型政府建设【J】.决策信息·法苑,2010(5)

【9】秦存强.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13)

【10】龚维玲.论建设服务型政府【J】.创新,2008(1)

【11】胡宇轩.服务型政府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12)

第四篇: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综述

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研究

综述

内容提要: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后,专家学者们围绕这一命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本文将这些观点加以梳理和综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理论综述

十七大报告在谈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明确提出了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在2008年2月23日政治局第4次全体学习中,胡锦涛又强调,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任务。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形成惠及全民、公平公正、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提高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中共十七届二中全会还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些都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各位专家学者也纷纷建言献策,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现综述如下:

1.行政体制改革中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和定位

学者们认为,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和根本目的是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要求的服务型政府。对于服务型政府的内涵,有些专家概括得比较全面,有些从某一角度对其加以解析。

温州大学的吴玉宗教授的定义就比较全面。他认为: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指政府遵从民意的要求,在政府工作目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上用公开的方式给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提供方便、周到和有效的帮助,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服务型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服务对象是公民、社会组织和社会,服务的宗旨是为民兴利,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服务的内容是由民意决定,服务的方式是公开透明的方式。

大连理工大学的王丽丽、徐军田则从服务型政府基本内涵所包含的几个要素入手加以概括:在政府的职能和宗旨上,政府应该把服务公众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宗旨,关注的是公民对政府公共服务的价值偏好,重视公民所反映的诸多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负责地加以解决;在政府的管理理念上,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积极主动地对社会公民的需求做出反应,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实现公众的需求和利益;在管理方式和手段上,政府应该实行民主管理,实施电子政务,做到政务公开;在服务内容上,政府应急公民之所需,为公民和社会提供及时、方便、周到和人性化的服务;在沟通渠道上,政府应建立行之有效的公众回应反馈机制,以真正实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在监督约束机制上,政府应该首先自律,同时自觉接受公民社会的监督。

国家行政学院的刘熙瑞教授更从指导理念、政府职能、管理方式等多个角度对其加以定义。他指出:服务型政府“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大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中国人民大学的张康之教授从政府宗旨的角度出发,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把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根本宗旨的政府”。

北京大学谢庆奎教授从服务型政府的常态和最终目标的角度认为,服务型政府是民主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制政府和绩效政府。

有学者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认为:“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提供私人和社会无力或不愿提供的、却又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非排他性服务的政府”。

从专家们对服务型政府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即所谓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民为本,为人民服务,让政府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公仆。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强调以人为本,恢复人民赋予的政府的本来意义。

对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服务型政府的定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副教授郭台辉概括如下:1.服务型政府就是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是为人民服务。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地方政府当前或者在以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服务逻辑都应该是:首先听从于上一级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各项基本政策,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和政策法规的有效落实;其次是积极服务于社会大众的公共服务,尤其以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

体系满足社会最弱者的基本生存需要;最后是服务于企业市场的有效运行,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运行环境,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生态环境。2.政府应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3.服务前提是勇于承担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服务性质是有效性和有限性、服务内容是公共产品。服务型政府的前提是各级地方政府勇于承担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把以人为本和保障人的基本自由权利作为政府责任的具体实现形式,并且把这种权责关系以规范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为服务型政府树立稳定运作的主轴;服务型政府的性质是有效性和有限性。有效性是以效率、服务、责任和社会公众的满意程度为公共行政绩效的评价指标,以较低的成本来提供最有效的服务,有限性是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切实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服务的内容是公共产品。

2.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和意义

综合专家学者们的观点,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要性和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2.1.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适应社会公共需求不断增长的需要。

2.2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2.3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进程严峻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2.4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推进市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

2.5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提高政府管理效能的需要。

2.6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必将开启中国政府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有些学者还从理论层面解析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意义:1.从社会学意义上说,服务型政府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先决条件,由于摆脱了经济上的利益之争,才可以处于客观公正的立场上,不仅保护精英阶层的利益,更强调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2.从哲学意义上来说,服务型政府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将人民群众作为真正的建设者,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凸显了“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政府性质。

三、目前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比存在的差距

建设服务型政府,首先必须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健全政府运行机制。学者们认为,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相比,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3.2政府职能转变仍然滞后。

3.3职责权限交叉、部门利益严重。

3.4运行机制不畅。

四、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围绕“如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这一命题,专家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总的来讲,这些建议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

4.1更新政府管理理念。

4.2转变政府职能。

4.3推进公共服务创新,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4.4健全行政运行机制。

4.5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4.6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

5.结束语

总之,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进程与现实来看,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大行政体制改革的力度,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克服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全力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唐铁汉,李军鹏.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7.6 [2]吴根平.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十七大对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J].管理科学文摘,2007.1

2[3]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J].每周政策献言,第44期

[4]褚添有.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N].广西日报,2008年1月15日 [5]韩永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现状、问题与出路[J].理论视野,2008.1

[6]邵桂花.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与服务型政府建设[J].党政干部学刊,2007.3

[7]仲崇东.十六大以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体系的新发展[J].政治学研究,2007.3 [8]郭占辉.行政体制改革中的服务型政府定位[N].南方日报.2007.12.12

[9]杨国鹏.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问题研究综述[J].中州学刊,2006.2

[10]王丽丽,徐军田.服务型政府内涵探析[J].前沿,2007.2

第五篇:浅论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工商行政指导

浅论建设服务型政府背景下的工商行政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职能面临着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改革发展的中心和重点。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一种能直接体现服务理念的现代行政管理手段,行政指导越来越被重视起来。科学地运用行政指导制度,对规范提高现有工商系统的服务职能、提升工商部门服务发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需要。近几年来,各级工商机关积极运用行政指导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的行政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一、推行工商行政指导的必要性。

工商行政指导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职权范围内,运用非强制性手段,引导行政相对人作出或者不作出某种行为,以实现一定行政目的的行为。工商行政指导是一种柔性行政管理方式,主要通过发布信息、制定诱导性计划或以具体的示范、建议、规劝、提醒、指导、鼓励等非强制性方式表现出来,不具有国家强制执行力,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等刚性管理手段的重要补充。

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其关键在于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行政指导工作的全面推行,对工商部门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带来显著了的促进:

一是促进了执法理念与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工商部门从“权力本位”向“责任本位”的行政理念转变,从“管理型”向“服务型”的政府职能转变,从“刚性为主”向“刚柔相济”的监管模式转变,从事后监管为主向事前指导与事后监管结合的动态监管方式转变。二是促进了职能到位。行政指导运用了“说、劝、引、商、帮”等柔性方式,而不局限于“收、批、查、扣、罚”等刚性措施,弥补了传统单纯依靠行政强制、行政处罚等刚性手段的不足;同时,也增强了相对人的自律守法经营的意识与能力,有效地预防与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促进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市场监管长效监管机制的形成。三是促进了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把行政指导引入工商监管与服务工作中,在服务中实施监管,在监管中体现服务,有效地整合了工商部门的资源,优化了公共服务的水平,创新与开辟了工商服务发展的方式与途径,提升了服务层次。因此工商行政指导的全面推行,正符合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需求。

二、我国工商行政指导现状。

2009年3月、1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两次发文,部署全国工商管理系统全面推进行政指导工作。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也积极制定了行政指导的工作方法和配套措施,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经验。但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的行政管理方式,其引入工商监管与执法领域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在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1、对行政指导认识不到位。在实践中,对行政指导的科学内涵与现实意义把握不透,认识上不到位,尤其是领导层面的认识不足,导致有的工作开展的动力不足,措施不力,行为欠准,缺乏后劲,成效不大。具体问题上,对管理中出现的难题、矛盾,不会自觉应用行政指导的方法,有的思想上不重视行政指导;有的认为行政指导费力费时,影响其它工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的认为行政指导的阶段性任务,应付一阵完事;有的对如何推行行政指导这一新型的管理方式有畏难情绪,存在懒政情结,缺乏进取精神;有的只把行政指导工作局限于开展助成性指导事务,有的则将行政指导泛化,把履行许可程序中的告知、行政调解及普法宣传等也作为行政指导;有的混淆了行政指导与行政执法的关系,夸大行政指导的作用,以指导代替执法办案,包办一切,对办案中碰到的难题,不去寻求解决,而以行政指导来替代,削弱了正常的执法。

2、行政指导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待提高。在制定抽象行政指导规定时,行政机关与相对人之间缺乏充分的信息交流,行政指导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片面追求行政目标偏多,真正贴近相对人需求不足;简单的静态指导多,后续的动态指导少;满足个别项目指导多,统筹规划全面融入业务工作指导少;单项的工作方案、制度规定、指导指南不少,但较为成熟的规范内部与外部关系、形成协调有序的指导工作运转机制不多;指导面偏窄及深度不够;行政指导过程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尤其是有的助成性指导违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只选择少数与行政主体关系密切的相对人进行,造成指导支持特定相对人的同时,客观上侵害了同类业主或第三方的合法权益,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违背公共服务均等的原则;有的为完成行政指导

绩效考评,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只进行形式上的行政指导而忽视实质的纠违。

3、立法滞后及相关工作制度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国家立法层面上除了国务院的《纲要》及湖南省行政程序地方性法规在规定以外,尚未有较完善行政指导规定,行政指导的实践仍处在探索阶段,在制度层面上对有些问题的规定不甚具体明确。如对不当行政指导的损失赔偿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虽未出现当事人因行政指导受损索赔的现象,但行政指导救济补偿途径不畅,相关制度尚需完善。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至今开展行政指导的还不多,难免在外部环节需要部门配合的时出现制约现象。

三、完善工商行政指导的几点建议。

1、切实提高工商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人员素质是工作的基础,也是行政指导工作得以具体落实与有效推行的保证。行政指导不仅要求行政主体人员要把握法律规范和政策规定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而且要有与行政相对人有效沟通的耐心和技巧。深化对行政执法人员行政指导理念教育,促使执法人员掌握行政指导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强化运用行政指导来改进管理与优化服务的意识,使其自觉成为执法者自身的一种工作思维。尤其是切实提高领导的认识,使领导的认识转化成决策。同时也要加大对相对人普及行政指导相关知识的力度,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对行政指导进行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调动行政相对人参与的热情。

2、增加行政指导工作的透明度。要建立健全行政指导的信息公

开、公示制度,完善相关操作程序。行政主体应把行政指导的实施者、对象、项目、事项、目的、内容、理由、依据、方法、程序、监督、救济及其背景资料等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在政府的相关网站上,及时将具体行政指导信息公布以及时传递给社会公众,扩大公众实时参与的空间,以公开促公平与公正。应运用多种载体和形式,公开相关法律文件、信息,公开说明行政指导的目的、内容、理由、依据、实施者等事项,让公众知晓,通过公开规制性的指导信息,让众多的相对人自我对照,自律自纠;通过公开助成性的指导信息,让其它同业者也共同受益。要尽量针对某个或某类问题多进行集体指导,少进行个体指导。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做好预防控制,防止在办理证照、年检、办案环节中,出现假借行政指导之名进行“暗箱操作”、以权牟私等现象。

3、健全制度,完善机制。首先,行政指导的具体内容、步骤与要求等事项是由具体单项的制度加以明确和支撑,必须根据实践的要求不断加以完善,及时充实行政指导有关提示、告诫、约见、文书、统计、评估、考评、救济、补偿等规章制度,落实行政指导工作的责任、培训、办理、激励、监督等事项,细化具体工作的要求与步骤,便于实际操作。其次,全面推行行政指导,必须在行政主体内部,实现人、组织与制度三者的有机结合与有序运转,需要健全一套行政指导的工作运行机制加以体现和保障。第三要以具体的指导项目作为推行行政指导工作的载体和抓手,通过实施项目带动,落实配套措施,并通过不断推出以典型案例丰富实践,持续推动工作的深入开展。第四要建立行政指导失当的救济制度。行政指导如其他行政行为一样,难免发生失误或损害,因此还需制定相应的救济制度,以对因不正当或违法行政指导而受到损害的相对人提供必要的救济措施。

4、要正确把握行政执法与行政指导的关系。不能因为推行行政指导而弱化甚至于放弃了严格的执法,相反,推行行政指导,在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促进了行政执法工作。因此,行政主体在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中,应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方式,既不能为推行行政指导而放弃依法应当实施的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等行为,也不能一味强调强制性管理方式而忽视行政指导作用的发挥,做到刚柔相济,相得益彰。

下载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构建(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