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你是风儿我是沙,你是牙膏我是刷;你是哈密我是瓜,你不看我我自杀”,“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去当~,有钱有势有地位,还有美女陪着睡”……,日前宁德市关工委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当收集周围同学中传念的童谣、顺口溜时,见到的却是诸多这样粗俗的网络短信。成年人究竟给未成年人创造了怎样的环境?多项调查发现:当前宁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主流健康向上,但暴露的问题令人忧虑。据市关工委陈智民介绍,此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课题调研历时1个月,采用问卷、座谈、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涵盖达标中学、重点小学、职业中学、市区、城镇、沿海、山区为特点的10所中小学为调查点,各县(市、区)关工委调查小组和市直组,按各自的问卷调查对象机械抽样1000名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300名、初中生400名、高中生300名;男生507名、女生493名),进行当场问卷调查。10所调查点学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反映出本地区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概貌。问卷调查结果堪忧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未成年学生政治信念正逐渐成熟,思想品德正向健康方面发展,法制观念也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对祖国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占77.1%;对信仰有正确认识的占58.9%;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正确认识的占54.5%;对诚实守信、人际交往、社会公德能正确对待的占63.6%;法制观念比较强的占72.35%。此次问卷调查同时暴露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也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状况。统计数据反映:——作为中国人“自豪感不多”的占1.33%;“没有什么自豪感”的还有0.32%:——认为在人的一生中,“金钱最重要”的占2.55%,“权力最重要”的占0.80%;——崇拜的对象是“明星”的达11%,“专家教授”的仅占3.90%,“英雄模范”的占5.20%;——每月零花钱在“100元左右”的占8.9%,“200元以内”的占4.6%,“200元以上”的占3.2%。孤僻、任性、不合群;爱攀比、摆阔气、追求时尚,等等,可谓是当今一些孩子的通病。比如: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从早上起床穿衣、洗脸、吃饭、上学、放学,一切全由父母包办、接送;据一所达标中学统计,有百分之六十的学生上学带手机;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奇高,在城镇,家里没有电脑的学生几乎都上过网吧,尤其那些厌学的孩子沉迷网吧,甚至通宵达旦;一所小学组织高年级学生到劳动基地实践两天,有的家长让孩子带手机保持时刻联系,一有呼声就开小车接回家。家庭教育状况浅析勿庸置疑,学校教育、家庭影响对未成年人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成才的“第一责任人”。但是,由于家庭结构不同、家长职业各异、文化层次有别、素质参差不齐,对“第一”身份和责任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调查中了解到,当前家庭大概有以下几种模式,对孩子的教育和影响千差万别:——和睦温馨型:父母既是孩子的家长,又是孩子的教师还是孩子的朋友,了解并理解孩子的需求,善于沟通,教子有方,一家子亲密无间、和和美美、快快乐乐,孩子的身心、智能、品德得以和谐发展。——娇惯溺爱型:视独生子女为“掌上明珠”,一家六位大人围着一个“小太阳”转,孩子从小受到百般呵护,过着“殿下”、“公主”式的生活,养成自私、偏狭、“唯我独尊”的心态和生活上的低能儿。——残缺不全型:或父(母)早逝,或父母离异,孩子缺少完整的亲情爱抚,容易导致畸向发展。——简单粗暴型: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一旦不尽如人意,便冷嘲热讽、恶语棒喝,矛盾激化。父母失望、放任不管,孩子叛逆、厌学、出走,甚至走向反面。——贫病交加型:父母或下岗、或体弱多病,生活难以为继,孩子思想负担重、精神不振、心情忧郁,多有自卑感、负疚感。——恣意享乐型:父母或“地位”不低,或收入颇丰,常常生活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之中,父亲迷“麻”,母亲迷“舞”。孩子迷“网”,全家“各得其乐”。——疏于管理型:父母外出经商、打工,孩子托“管”,往往产生“近朱”、“近墨”现象。综观家庭教育状况,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深知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长期存在着的重文凭轻能力和人才高消费的用人制度。大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遇到了“教子成才无方”的难题。改进道德建设的建议通过此次调研,市关工委的工作人员对我市中小学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症下药,他们建议加强和改进其思想道德状况要切实做到全党重视、全社会共同参与,有必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问题。要进一步加大青少年、科技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的投入,并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办好适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的电视、电台的节目、栏目,以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在目前尚无能力完全杜绝网吧的情况下,是否考虑设网吧一条街,以利有效监控和管理;严禁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社会、家庭、学校要合力创造一个适合未成年人特点的健康、安全、有序、规范的绿色网络环境。当前一些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现象屡禁不止等,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要教育好未成年人,首先要教育好成年人。建议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全民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修养水平。尤其是各级、各部门在职干部要起表率作用,为未成年人做出榜样,自身不正焉能正人。同时,要加强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做好教师的德育培训工作。广大教师要为人师表,注重师德修养建设,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真正做到德智双馨。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要举办或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家校联系制度,改进家访内容和方式,多沟通、多交流、多理解、多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同声齐唱”。
[1]
第二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调查时间:2012年6月12日——7月18日
调查地点:广东省XXXX中学
调查对象:广东省XXXX中学学生
调查方式:填写相关调查表、与调查对象进行访谈、采访学校相
关领导、政府相关负责人员
调查人:XXX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查问题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的话题,本人利用假期时间深入学生群体中以讨论、填写调查表等方式了解了大概情况,并采访了相关学校领导与政府人员,系统分析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所存在的监护、教育、心理健康及安全等问题,并提出了几点个人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总的认为,当前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主流是好的。社会的发展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但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学校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家庭教育中的重心失误和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影响,部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令人担忧。正如《若干意见》中所指出的“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
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据本人了解,初中阶段是学生发育成长最为关键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出事的时期,有人称这一时期为“心理断乳期”。一方面,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长大了,生活能自理了。另一方面城市初中大都是寄宿制学校,把孩子放在学校寄宿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殊不知因为孩子读小学时是在父母身边,一直得到父母的呵护和监督,突然到一个需要较自立的环境就读,极易产生诸多不可忽视问题。
对于该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本人采取了填写调查表,与调查对象、相关单位负责人员访谈等方式进行。期间,本人制作了一份相关调查表,趁学校还没有放假到学校发放,或由邻居、亲戚家中符合调查条件的学生带到学校,分发给其他调查对象,在一定时间后对调查表进行收集整理。本人还利用假期时间,与多位调查对象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目前的生活状况、学习情况、交友情况等各方面的认知与态度。此外,本人还找到当地学校领导、相关政府部门进行采访,进而了解对于回流学生所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相关人员与部门是保持怎样的态度并采取了哪些措施。在调查后期,我整理了调查表,对于学生调查表中回答的问题资料进行分析,在整理采访笔记期间,本人还综合了一些社会人士的相关意见。在整理之后,本人分析调查研究中的所得材料,从而得出了以下几个在未成年学生中存在的社会问题:
一是监护问题。如果学生读小学,中午晚上回家吃饭住宿,或多或少会得到祖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人的照顾和监护。而在寄宿制城市中学,学校离家很远。未成年学生就成了父母、老家的人、学校都管,而又都难以管到位的“三都管”、“三不管”的人,存在巨大的管理漏洞。特别是周末,也有可能以各种借口与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四处游荡,到了星期三、四才回到学校。尤其是未成年学生大都处在懵懂期,攀比心理也刚萌芽,思想的变化会发生很快的变化。在这个有着叛逆特点的时期,更有其危险性,令学校的领导老师提心吊胆,无法安心。
二是教育问题。厌学、逃学、辍学严重,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看眼前、图实惠,不想什么长远与将来”,甚至“人不为己,天殊地灭”也有人作为信条。缺乏崇高的理想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了大部分孩子的思想道德现状。调查显示,只有7%的孩子是“为将来报效祖国”而学习,82%的孩子只是“为将来自己有个好工作”,11%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究竟为啥,而且有38%的孩子认为是“父母要我读”,12%的孩子认为自己上学是“混日子,得过且过”。只有50%孩子的学习态度是“刻苦自觉”的。当调查到“生活中你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时,78%的孩子回答是“玩”,当问到“生活中你最烦恼的事情是什么?”时,50%的孩子回答是“读书、做作业”。问到“你心中最崇拜的人物”时,选项“领袖人物”的孩子只占5%(小学无),选项“英雄人物”的也仅占17%,而崇拜“歌星、影星、球星”的人竟占78%,调查还显示,“将来的理想”当“工人、农民”的只占1%(中学无),愿当“教师、科学家”的占23%,而梦想当“歌星、影星、球星”的倒也有16%。而学习成绩的不好又导致了厌学、辍学及违反纪律问题的出现,引发出诸
多的问题。
三、心理健康问题。未成年人很多时候无法与长辈正常沟通,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隐患,而心理失衡又极易导致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犯罪倾向。个性心理品质差。一是现在的孩子大多任性、自私。做起事来,以自我为中心,为所欲为,很少顾及他人利益,不谦让,少宽容;外出活动,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关心集体、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少,吃过东西的包装袋、易拉罐随手乱扔;在学校,学习和做事上帮助他人也不多。调查显示,“经常愿意帮助不如自己的同学”的孩子仅有8%,回答“不”的倒有19%。对人比较冷漠,调查显示,对“周围小朋友”“很喜欢”的有53%,“赞扬优秀同学”说“能”的占42.5%,“同学在和你说话”时能“细心听讲”的,也只占40%。在家吃饭时“长辈未入座,孩子不动筷”的习惯几乎没有。二是座谈会反映现在的孩子“小霸王”脾气的多,批评不得,经受不起挫折,自制力不强。三是缺乏恒心毅力。好多家长为了培养子女成才,化本钱、请家教,学习书法美术、学习弹钢琴,但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学出成果者廖廖无几,大多则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四是盲目崇拜心理严重。调查显示,有78%的孩子崇拜“歌星,影星,球星”,他们从小摊上买了一包包的小食品,吃一半扔一半,为的是收集里面的“偶像图片”。,四、安全问题不容忽视。正是以上的原因,未成年学生监护责任不落实,疏于照顾。而学生防护能力弱,这些儿童极易成为犯罪分子侵害的对象。尤其是当今网吧、游戏室众多,人流极为复杂,节假
日四处游荡的回流儿童受到伤害,特别是女孩子受到性侵害的事时有发生。
五、劳动观念十分淡薄,不懂得勤俭朴素,不珍惜劳动果实。问卷调查显示,家务劳动“经常做”的孩子占21%,而且年级越高比例越低,有6%的孩子则承认“从未做过”;自己的房间整理打扫“自己做”的也只有55%,孩子自己的衣服“完全自己洗”只有4%;即使在校做值日生也只有24%的孩子认为“自觉主动做”,而72%的孩子承认“有时做,有时逃避”,有4%的孩子“经常逃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依赖他人怕苦怕累已成了当今多数孩子的共同特征。
针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问题,不少有识之士提出了不少的建议,但是主要集中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校舍建设,加强在校管理。这当然也是解决这一问题主要办法之一,但仅仅是让学生住在学校是不能解决的。在对于此社会问题进行了一番调查了解后,本人认为:
首先,要切切实实解决监护问题,建立多种形式的回流学生监管网络。
(1)父母要想方设法将孩子带在身边,特别是城里学校中学生要多进行思想交流,不要只是一味的物质满足。
(2)教育功能上的德智失衡。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但目前仍有相当多的学校素质教育成了口号,搞的仍是应试教育那一套,“考考考,分分分”是法宝,重视的是“教书”,轻视的是“育人”,德育首位地位往往是不到位或缺位。教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德育工作计划一大套,说的多,做的少,往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或是“开头哄,中间松,最后空”,“虎头蛇尾”。所谓德育考查“云里雾里”,只看年终台帐,不看平时实际。晨会、班会课成了摆设,不是马虎、应付,就是被挤占或改自修。辅助用书每人二、三套,老师搞题海战术,孩子成天钻在作业堆里,教育活动枯燥乏味,德育实践活动几乎是零,养成教育训练抓而不实、抓而不紧、有始无
终。在义务教育阶段,有些学校还分什么“快班”“慢班”“尖子班”“实验班”,无非就是以竞赛、升学率为目的,等等。这样的结果,智育的力度可能加强了,却是以德育的削弱为代价;受教育者的文化水平可能有了提高,却是以思想道德水平滞后甚至下降、牺牲大多数学生的平等教育权利为代价。说句良心话,面对主要以“考试、升学论英雄定成败”的评判标准,校长、教师们对此也只好徒呼奈何!这样就形成了以父母亲戚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和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帮护网络,共同为未成年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其次,要有目的地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和心理方面教育。(1)父母要使孩子继续升学就读的原因目的,在安全等到方面要注意点什么;要以学校为单位对这些儿童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进行记录,使其成长的每一个细节都在监管教育之中。有关部门开展帮扶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对这些儿童进行安全法制教育,力求成为未成年儿童的“保护伞”。(2)学校家长要经常联系开通“亲情热线”,关注未成年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要多与学校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信息,时常给孩子打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学校、团队、妇联开展“手拉手”、“爱心妈妈”等
暖,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
最后,要彻底解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问题,只有依靠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给予扶持和帮助。
关注未成年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是全社会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否则,他们只能在孤独的守望中长大。让我们努力。交流活动,让回流学生感到温
第三篇:关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注:部分材料来自网络资料
摘要: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现状主流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其中6-14岁的超过2亿。我省未成年人约有16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7%。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党的几代领导人对青少年教育问题都有过精辟的论述,社会各方面也对未成年人教育给予积极支持和关注。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主流是好的和比较好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
在社会主流价值文化和学校系统的正面教育影响下,当代大多数中小学生(他们是未成年人的主体,也是社会关注和我们研究的重要群体)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多数青少年“经常”或“天天收看收听新闻”,对全国“两会”、台湾问题、港澳回归、经济科技发展、下岗再就业、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伊拉克战争、朝核问题、联合国改革等国际问题都十分关注,普遍表示希望国家和世界“要和平,不要打仗”。
2、重视知识,学习努力。
当代青少年都认识到知识和学习的重要性,因而学习自觉性很强,学习刻苦努力,期望成为知识型人才。青少年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多为知识技能型。在全国少工委等3个单位联合调查的2万多份问卷中,“你理想中的职业是什么”一问,中学生比例最高的理想职业是“科学家”,很少有愿意当农民、工人和商人。
3、积极向上,自主意识较强。
当代青少年作为一类群体,表现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他们思想活跃,精神健康,心态阳光,心地纯真,充满青春的活力,积极要求进步,对未来具有美好的追求和理想。他们勇于表现自己的个性,追求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与前几代人青春时期相比,当代青少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自主意识和竞争意识较强,摆脱成人的意识出现较早,要求民主,追求个性的独立,凡事喜欢自己拿主意,不喜欢成年人特别是家长包办代替式的干预他们的思想。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代青少年更早地感受到在学习、考试、升学等方面的竞争压力,从小就生活在比较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因而在学习、生活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竞争意识。同时,许多中小学生希望自己能在学校和班级体担任小干部,认为“我也行”,自信心较强,“自信”一项在调查中得分较高,在10项道德指标中排列第三位。许多青少年很喜欢参与社会团体和大众传媒组织的竞赛活动,敢于竞争,不怕失败。
4、文明礼貌,富有爱心。
大多数未成年人能把诚实守信、立志勤学、谦虚礼貌、律己宽人、先人后己、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勤劳节俭、爱国爱民、天下为公、为社会多作贡献等当作一种美德,其道德认知与社会要求基本一致,普遍具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对社会
公德有着正确的认知。当代青少年富有激情,充满爱心,乐于向社会困难人群奉献爱心。在学校和少先队组织开展的活动中,全国每年有数千万人参加“雏鹰行动”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城镇少先队员向贫困农村赠送了大量的图书杂志报刊和各种学习资料、学习用具,向灾区小伙伴、残疾小伙伴和少数民族少年儿童赠送大量的衣物、文具、书包、生活用品,并在边疆和西部地区及其他贫困地区捐建了一批“手拉手”希望小学,充分表现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富有同情心的良好道德。
5、兴趣广泛,视野开阔。
当代青少年知识丰富,见多识广,兴趣广泛,对一切新颖的东西保持着强烈的学习兴趣。参加音乐、绘画、电脑等兴趣社团的人数比以前有很大增长。据90年代中期对独生子女调查表中所列的课外活动、读物、电视节目等所有34项内容中,“很喜欢”和“喜欢”的人数比例超过半数的多达18项,接近半数的有5项。这些活动、读物、电视节目的内容涉及文学、美术、音乐、体育、科技、历史和旅游等,几乎涵盖调查表所列的所有领域。同时,他们很乐意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对校内校外的学习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极高的热情。对于诸好音乐、美术、体育、舞蹈、书法等各种集体活动,尤其是演讲、辩论、球赛、晚会等集体活动,总能搞得轰轰烈烈,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场面。广泛的兴趣爱好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青少年的知识,而且有效地陶冶了他们的精神情操,培养了一种开阔的眼界。
二、问题
在看到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其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着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明显的消极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价值取向趋于现实功利化。
据上海社科院青少所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在北京和黑龙江省的调查,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已经由一元向多元转变。在关于其思想观念的所有调查问卷中,已找不到一项完全一致的回答,传统的绝对性和严格性被相对性和多元性所取代。追求一定的自我利益本来无可厚非,也是当代青少年趋于务实的一种表现,但过分的功利化,容易造成青少年产生利己主义、拜金主义倾向,凡事皆讲物质金钱和等价交换,这对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很大的负面作用,也导致一些青少年缺乏远大理想目标,精神空虚;有的则计较于眼前一点一滴的得失,不利培养其宽阔的胸怀。
2、能力发展出现短腿。
通常的表现是学习书本知识和考试的能力较强,但实际运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不强,尤其是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差,缺乏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性大。据调查,相当多的少年儿童缺乏劳动观念,对“劳动伟大”、“劳动光荣”、“热爱劳动”这些词感到陌生。很多人很少参加生产劳动,不少人连自我服务性劳动也要依赖家长。有资料表明,我国少年儿童参加劳动的时间为0.2小时/天〃人,美、德、英、日等发达国家均大大高于中国,美国为1.2小时/天〃人。由于缺乏劳动观念,很少参加劳动实践,导致一些青少年养成懒惰的习惯,生活上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学习上习惯于等候老师和家长灌输和手把手地教,缺少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有的甚至轻视劳动和普通劳动者。
3、心理素质水平较低。
当代青少年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智力发育较好但非智力因素培养不足,生理营养较好但心理营养不足,导致一部分人比较懦弱,不勇敢,缺乏毅力,依赖性强,怕困难,缺乏抗挫折能力和创新能力。原因是于中国孩子怕苦、怕累、缺乏毅力和团队精神等毛病,而这些问题在中国青少年中又具有普遍性。缺乏劳动和社会实践锻炼,缺乏与社会和大自然的密切接触,缺乏体育锻炼,家庭学校保护过度,“读死书,死读书”,最容易导致青少年的胆小、怯懦和心理不成熟。
4、社会责任感缺乏,自我中心主义倾向明显。
当代青少年大多生长于独生子女家庭,相当部分在家里长期受宠爱,处于中心地位,久而久之,必然影响到他们在学校和社会的表现,认为只顾自己理所当然。
5、知行脱节现象普遍,行为失范问题较多。
很多青少年在道德法律的认识上能够是非分明,但在行为上则有相当的差距,明显地表现出知行脱节、价值取向与行为实践相矛盾的现象。调查分析显示,青少年的道德表现,在不同环境和不同教育影响下有明显区别,呈现出矛盾性:在校内表现好,而在校外和家里表现较差;在校内和少先队组织的活动中表现好,但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表现一般或较差;在社会性道德方面表现较好,而在个体性品格方面表现较差;在重视道德教育的学校和家庭表现较好,反之较差。道德和法律知行的矛盾性,导致部分青少年行为失范,少数甚至违法犯罪。违法犯罪未成年人容易形成人格障碍,这也是其道德法律意识差和知行脱节问题的表象。
三、问题的原因分析
“人之初,性本善。”未成年人是春天里一株初生的嫩苗,其思想道德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后天的成长环境。时代的变迁,历史的变革,使得不同时代的未成年人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我们研究当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上存在的问题,必须从这个时代的特点出发去探索其产生的根本原因。
1、对外开放条件下,西方某些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影响。
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和复杂,他们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我未成年人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不能低估。
2、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和腐朽没落文化的负面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为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社会进步相适宜的新思路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一些腐朽没落的文化也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3.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消极影响。
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媒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越来越大。据统计,我国目前有8000多万网民,其中24岁以下的网民占56.11%。因此,有人称当代青少年是“网上一代”。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学习和娱乐开辟了新的渠道。与此同时,一些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4.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软弱乏力产生的影响。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
四、对策及建议
1、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营造全社会都来重视和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浓厚氛围。
充分认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工程;是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积极应对挑战的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是涉及到千万家庭切身利益和数亿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民心工程、希望工程。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2、明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和思路。
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中央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主要任务是: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3、树立科学育人观、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为一体”的教育体系,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成才观,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知行统一,言传身教,教育与管理相结合,切实改进教育方法。学校教育要坚持科学育人观,切实推行素质教育,把以德育人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帮助和引导家庭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提高科学育人的素质和能力,切实加强家庭教育。高度重视社会教育,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整合社会各方面资源,落实各级责任,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体验教育活动。
4、净化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切实管好各类大众传媒,净化未成年人视听环境。
各类媒体要积极制作刊播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公益广告,电视台在晚上11点之前禁止播放渲染凶杀暴力的涉案影视剧。特别要重视加强对互联网的管理,加强网络立法,引导网吧实行行业自律,完善省市县三级网吧管理平台,严格落实未成年不得进入营业性网吧的规定,大力倡导青少年安全文明上网公约。依法治理通过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群发通信传播有害信息的违法行为。规范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以及各类含有诱发未成年违法犯罪和恐怖、残
忍等有害内容的游戏软件,及时查处宣扬色情、暴力的口袋书、画册、玩具和饰品。
5、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载体建设。
大力繁荣少儿文学艺术,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创作出版大批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未成年人读物和视听产品,积极培养一批少儿文艺骨干,大力加强各类文艺美育活动。加强中小学校人文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人文理念和人文品质。大力加强青少年宫等未成年人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将专门的社会教育机构和队伍纳入教育事业序列管理,培养壮大社会教育机构的实力和能力,同时,推动社会各方参与青少年校外社会教育工作。积极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网页、专栏,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
6、积极开展对各类特殊未成年人的帮助和教育。
认真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积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对违法犯罪和有不良习惯的未成年人,要落实帮教责任,帮助矫治纠偏。对农村贫困家庭、下岗职工子女、进城务工子女、流动人口子女以及孤、残未成年人要给大力帮扶,建立工作机制,形成帮扶体系,做到全面及时帮扶。
7、建立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和改善领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共青团、少先队、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队伍建设,切实增加资金投入,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坚实的支撑。
第四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
前言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开创国家和民族更美好未来的战略工程,也是实现亿万家庭最大希望和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为加强和改进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真实数据和理论依据,营造关注、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社会氛围。做了本次调研。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面谈、网上调查等形式对全市各中小学校和社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银川市绝大部分未成年学生政治信念正逐渐成熟,爱国热情高,思想品德正向健康方面发展。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
(一)关心和关注国家与社会的发展。
1.对国家的前景充满信心。在问到“你对中国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景的看法”时,有79.8%的学生对我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有20.2%的学生表示正在考虑或还未考虑;没有学生表示问题较多,前景渺茫。
2.时刻关注国内外最新时事。在“对于当前的时事新闻,你的态度”调查时,天天关注和经常关注的占90.3%;偶尔关注的占8.5%;不感兴趣从不关注的占1.2%。
3.关心国家社会制度的改革。在问及“你认为我国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时,认为惩治腐败、打击犯罪活动的占25%;关注择业就业问题的有10%;关注教育体制改革占27.5%;关注弱势群体的有12%;关注台湾问题的占15%;关注提高国民素质、节约社会资源的占10.5%。
从上述中可以看到中学生对涉及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问题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与兴趣,并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期望与信心。
(二)诚实守信,奉献爱心,成为绝大部分未成年人的共识。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而他们在这个年龄段所形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不仅对他们自己将来成人后的行为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今后社会的健康发展也有着深刻的影响。调查显示,95.6%的未成年人愿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和向社会献爱心;95.1%的未成年人在公交车上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让座;75.4%的未成年人认为做人最重要的是讲诚信。
(三)社会公德及关爱能力
社会公德状况较好,88%的人认为“校园有纸屑,不是我丢的,我才不捡;在操场上体育课,教室灯亮着,不关我的事;自来水没关,又不是我交钱,不管它。”三种行为是错误的。
关爱能力。青少年关爱他人的能力欠缺。据了解53%的人对父母回家晚了不关心,56%的人对“有一位同学
视力不好,老师让你和他换位”一题选择的是勉强换位置、找借口不换及坚决不换,17%的人对“如果你有一本非常好的辅导书,你愿意与同学分享吗”一题选择的是“不”,原因是怕同学看后超过自己。
(四)渴望个性的张扬和自我能力的体现。
当问到“将来你选择职业的标准可能是什么?” 时,有60%的中学生选择了“符合自己的兴趣,能发挥个人的特长”这一选项;9%的学生选择“工资福利待遇和工作条件”;22%选择了“职业将来的发展前景”;9%选择了其他方面。
在问答“你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时,有83.1%的学生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出人头地,提高社会地位,过好日子”。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环境不尽理想,社会文化环境需要净化。
随着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逐渐减轻,中小学生的业余时间越来越多,这就给他们创造了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而如今我们的一些社区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社区里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尤其是一些丑恶现象还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社会文化在繁荣的同时,一些“文化垃圾”无时无刻不在侵蚀着中小学生那棵幼小、脆弱的心。调查表明:中小学生对社区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满意率较低,分别为28.8%和28.0%。
(二)注重自我,缺乏奉献精神。
调查中我们对学多学生表现出来的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的态度以及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的心态让人担忧。有近52%的学生对老师将学习较差的同学调到自己的旁边表示“勉强接受或者不同意、婉转拒绝”;25%的学生在与别人发生矛盾时,会宽容和忍让。对自己的父母的生日完全知道的仅占37%;在对“奉献与索取的关系时”,有30.3%的学生认为“奉献与索取应该完全相符”。
(三)追求时尚但不注意节俭。
当前许多的中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过着“皇帝、公主”般的生活,有着“丰厚”的经济后援。根据调查,96.55%的学生表示每月父母都会给他们零花钱,41.38%的中学生每月有近200元以上的零花钱;
77.01%的学生认为时尚即是”适合自己,能展示个性魅力”。他们购买商品追求质量、款式、包装、用途,少有人问津价格。
三、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学校内的“纯洁”教育与社会现实形态使得我们的未成年人产生迷茫的心态。
现实社会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缺实、假冒伪劣、欺骗欺诈活动的蔓延使得一些未成年人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潜滋暗长。
(二)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德育工作的风气尚未全面形成。
地方和部门对未成年人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深,关爱不足,社会上“三室两厅”(台球室、录像放映室、歌舞厅、卡拉OK厅)和网吧千方百计吸引未成年人消费,而我们虽然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效果不明显。德育基地、实践活动场地严重不足,不能满足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要求。社区和农村文化活动场所匮乏,未成年人课外活动非常单调乏味,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三)学校及家庭教育存在误区。
学校围着高考、中考转,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依然存在,家庭教育存在误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及“盼女成凤、望子成龙”的意识观念占据了家长的思想。以金钱代替对子女的奖励和表扬,以打骂代替对子女的批评与约束,以及平时只关心子女的学习成绩,限制孩子课外活动时间这些不科学做法,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不少的影响。
四、建议
坚持实践育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针对青少年特点,广泛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当前青少年成长中出现了许多发人深省的问题。如,青少年犯罪率上升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其根本原因都和青少年道德缺失有关。这就需要我们在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时,要注意使之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在广大青少年中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的时代精神,在团内和青少年群体中营造出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良好氛围。
2.要进一步加大青少年科学馆、体育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的投入,并免费向未成年人开放,办好适合未成年人年龄特点的电视、电台的节目、栏目,以满足未成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3.当前,一些成年人的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以权谋私等消极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等,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因此,要教育好未成年人,首先成年人要做好。另外,要加强广大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建设,使教师以高尚的情操教书育人,真正做到德智双馨。
4.坚持文化育人,用高尚的思想道德文化塑造青少年先进文化是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启迪美好心灵的火炬,通过文化育人这一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形式,充分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地位,适应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集广场文化、校园文化和民族文化与一体,运用互动的教育方法和生动的教育形式,充分发挥广大青少年自我教育的作用,使他们对思想道德建设入脑、入耳、入心。
5.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要举办或继续办好家长学校,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家校联系制度,改进家访内容和方式,多沟通、多交流、多理解、多配合,为孩子的健康成长 “同声齐。
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我了解了当前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现状大部分未成年学生政治信念正逐渐成熟,爱国热情高,思想品德正向健康方面发展。只存在个别问题相信经过社会、学校、家长采取合理的措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一定会有大幅度地提高。
第五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原因及目的:
日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
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深入了解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思路,我们在xxxx老师领导下,组织中开展了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调研。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
1.调查时间:xxxxxx2、调查地点:xx小学
3、调查方法:走访座谈、采取问卷式调查
三.调查内容、过程
调查对象以涵盖全市重点中、小学,普通中学及职业中学为调查点,按各自的问
卷调查对象机械抽样500名中小学生(其中小学生100名、初中生200名、高中
生200名;男生287名、女生213名)进行当场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答卷498
份,内容涉及学生理想与追求、法律意识、兴趣爱好、心理状态等方面。(调查
表附后)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四.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表明,如今未成年人的优点明显,但缺点也非常突出。优点是思维活跃,能快速接受新鲜事物,有创新精神,法律意识普遍提高;缺点是依赖感强,缺乏
责任心,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精神较差,奉献精神不强,个人主义严
重,心理承受挫折能力弱等等。
主要表现在:对祖国的情感和态度正确的占77.1%;对信仰有正确认识的占
58.9%;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正确认识的占54.5%;对诚实守信、人
际交往、社会公德能正确对待的占63.6%;法制观念比较强的占72.35%。此次问卷调查同时暴露出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也存在着不少令人忧虑的状况。
统计数据反映:——你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为了“享受物质”占7.2%;“精神追
求”的还有1.8%:——认为在人的一生中,“金钱最重要”的占2.55%,“权力
最重要”的占0.80%;——崇拜的对象是“明星”的达11%,“专家教授”的仅占3.90%,“英雄模范”的占5.20%;——每月零花钱在“100元左右”的占8.9%,“200元以内”的占4.6%,“200元以上”的占3.2%;——每天上网时间超过了2小时的占6.8%,不到2小时的占2.6%,从不上网的占0.6%等等。
五、调查内容分析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将面临着复杂和严峻的挑战。尽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主流是好的,但仍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的目的更加务实
“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问题,而调查显示,将近半数的同学把“享受物质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而在回答“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只有很小一部分人选择“报效祖国,服务大众”。可见,当今学生更现代,更人性,也更加务实。
日益激烈的竞争让他们早早感受到生活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压力,贫富差距的加大,更使得他们懂得金钱的重要性。如问题三,80%的学生都同意“没有钱,就谈不上享受生活,就无法实现精神追求”。当然我们不能把它做为个人主义来批判,应该帮助他们更好的处理个人与金钱的关系。
但近年来,各中学之间的竞争以及升学率的压力下,学生的分数渐渐成了老师最重要的追求。在这种社会背景和教育气氛下,使更多的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产生困惑,这种困惑更体现在初中学生身上。
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不能过分看中“分数”,更应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热爱学习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今后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更倾向多元化。希望成为机关工作人员和科技工作者的最多,排在第三位的是知识分子,而想当老板的并不多,只占
2..6%。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苛求是越来越高,对收入稳定、丰厚的职业也更青睐。但选择农民和技术工人不到1%,事实上,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任何职业,更加需要一批高素质劳动者。所以,教师在注重对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的同时,也应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培养。
3、信息网络化的利与弊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游戏不仅被电子化,而且被网络化。网络和电子游戏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使学生健康成长,也能制约学生健康成长。中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弱,猎奇心强,是非观念尚未形成,由于对社会认知的不足和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受到不良影响也最为严重。当然通过网络,中学生也可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但是,通过调查可以看出,8%以上的学生上网的目的就是玩游戏或聊天。
在调查中我们更了解到多数中学生认为自己对网络上的黄色、暴力等不良内容的缺乏抵制力,更有7%的学生期待着发生网恋。
应当承认,多媒体及网络的使用对中学生的影响是存在的,中学生也无法抵御新生活、新色彩、新潮流的诱惑。“学校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顶电视和网络一个镜头”,“五加二等于零”,反映了这一现状。由于多种影响,中学生群体中成为一种共性:饮食跟着广告走,穿戴跟着名牌走,娱乐追着名星走,应酬跟着大人走。尤其是不健康的色情内容已给中学生群体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当前德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课题。
调查题目
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调查问卷
基本信息: 性别:
学历:
(1)、你认为人活着首先是为了:
A 享受物质生活B 一种精神追求;C不知道;D 其它 A 男;A 小学; B 女; B初中;C 高中
(2)、你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A为了能找个好工作; B 包销祖国、服务大众C为了父母
(3)、“没有钱,就谈不上享受生活,就无法实现精神追求”,你同意吗?
A 同意;
B 不同意
3(4)、“没有理想,就谈不上享受生活,有了钱也没意义”,你同意吗?
A 同意; B 不同意
(5)、你怎么看同学间的物质(如手机等)攀比现象?
A我不会与人进行此类攀比 ;
常,没什么不对的;
(6)、你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满意吗?
A非常满意;B一般满意;C有点不满意;D非常不满意 B 很无奈,明知不好但没办法;C很正
(7)今后理想的职业是:
A知识分子;
E农民B机关人员;C老板;D科技工作者 F技术工人
(8)、你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你会用法律手段解决吗?
A 会; B 不会
(9)、你的崇拜对象是:
A 明星; B 专家教授; C英雄模范;
(10)、你每月的零花钱在左右:
A 100元左右;B200元以内;C200元以上
(11)、你每天上网时间多长?
A 少于一个小时;B 1-2个小时;C 多于2个小时;D:从不上网
(12)、你一般在哪里上网?
A 家里;B 网吧;C
学校;D 其他
(13)、你上网是为了:
A 聊聊天;B 发邮件;C 看新闻;D 玩游戏;E 查学习资料;
(14)、你相信网恋吗?
A 相信,觉得有发生的可能性;
相信
(15)、你认为自己对网络上的黄色、暴力等不良内容的抵制力:B 相信,但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C 不
A 很强;B 比较强;C 比较弱;D 很弱
(16)、你认为由社会或者家长监督下学生使用电脑:
A 有必要;B 无所谓;C 不必要
(17)、你认为中学生谈恋爱:
A正常现象;B 比较正常;C 不大正常;D 不应该
(18)、同学向你请教一道你懂的问题,你经常怎么做?(客观现状)
A、详细讲解思路
B、简单说明结果
C、爱理不理
D、说不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