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教案 2
13花钟
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江树中心小学颜宏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 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 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 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精神和主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了解花儿开放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昆虫的活
四、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各种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引述:鲜花是我们都喜爱的。它装扮着我们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生 活。交流一下你们知道哪些花,喜欢什么花,为什么?
2、直观感受:老师搜集了一些有关花儿的资料,想欣赏一下吗?(展示 多媒体课件)
3、读题引疑:这些花儿不仅美丽,而且在它们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出示课题,读题读后有什么疑问吗?)
(二)初读课文。
1、要求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一遍课文,遇到带拼音。生字多读两 遍。
2、指名做小老师,带读带拼音的生字。
(三)逐段朗读,探究发现
1、朗读、理解第一自然段。
(1)听第一自然段录音。
(2)朗读展示。分组朗读。营造乐读的氛围,激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
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多形式
地读)
(3)同学们现在把你喜欢的句子划出来,读给大家听一听。然后老师
出示比较的句子。
(4)引导发现。朗读了这么多遍,同学们对这些花儿一定有许多新的发现,知道什么吗?(交流要点:一是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样,二是开放的时间 不一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引导。若学生发言先说花儿开放的样子不一 样,可顺势让学生接着说说自己最喜欢哪一句,然后说说这方面的感情发现并结 合指导有感情朗读。若学生先说到花儿开放的时间不一样,也可让学生先找出各 种花的不同开放时间。)
(5)再引生疑。读了这段课文,同学们又会自然地生发出哪些问题呢?
(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2、顺势深入,探究解惑。
a.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表示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的句子。
b.交流并朗读“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等句子。
c.指名用自己的话或课文句子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
照等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学习最后一段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讨论
交流。
(二)小结。
1、齐读课文。
2、同学们,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平时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认
真思考,就会从观察中得到新的发现。
(三)作业。
我们继续观察搜集各种花儿在不同时间开放的资料,然后把这些资料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给他人。(如:资料卡、日记等)
板书设计:花钟
湿度
温度花钟光照
昆虫活动
教学反思
突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运用的能力。
因此,我在进行《花钟》第一自然段的教学时,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
生比较、理解、感受多样的句子表达方式,更是培养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尤其让学生学习运用形象、生动、具体的描写方法,让读与写有机结合起来。在理解、朗读、感悟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独特感受,教师只是在阅读实践中,让学生自我建构,学会阅读。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风筝 2
最新版
第二课时
一、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1)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2)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
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3)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
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1)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
(2)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二、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三、课堂练习。
2017.3.1
第三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找骆驼 2
找骆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能区别多音字;理解“走失、哄、详细、至于”等词,能区别“走失”和“丢失”的不同意思。
能力目标:
1.能仿造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补充完整,认识4种不同的对话形式。2.初步学预习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情感目标:
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商人走失的那只骆驼的情况的,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教学重点:
第二段是教材的重点。老人是根据哪些现象来判断骆驼的特点的,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读懂老人的话,学会观察——思维——判断的方法,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课时安排:3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13课,齐读课题《找骆驼》。“骆驼”两个字有什什么不同和相同?
2.《找骆驼》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单元的重点学习目标是什么?请大家读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1--
单元提示。
二、指导读懂学习提示。1.这单元学习的重点目标是什么? 2.可以提些什么问题?
3.学会预习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有什么好处?
三、指导预习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不理解的词在书上做上记号,并提出不懂的问题,2.检查预习情况、四、整体理解课文内容。课文将谁在找骆?找到了没有? 课文主要讲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讲读课文1--9自然段。
1.轻声读课文,思考,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然后完成下面填空。(1)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讨论后得出结论:商人走失的骆驼左脚有点跛;左边驼着蜜,右边驼着米;缺了一棵牙。
3.骆驼的这些特点是谁对谁说的?在课文的哪一部分?(1——9)4.指名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这时商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着急————生气)
5.商人开始为什么着急?引读第一自然段1——2句(找了好多地方没找到)
“走失”是什么意思?能不能换成丢失?为什么?
区别“走失”和“丢失”的意思
6.课文从什么地方看出他们着急?(从赶上和谈话中省略提示愈)
7.出示小黑板:
(1)╳ ╳说:“„„„”
(2)“„„„„”╳ ╳ 说“„„„„”
(3)“„„„„”:╳ ╳说:“„„„„„„”
(4)“„„„„„„”
这儿要注意讲情对话的4钟形式试读商人的话
8.“忿忿“是什么意思?从哪儿看出生气了?商人忿忿的说了些什么话?
“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商人认为是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指导有感情读商人作后说的话。再分角色读。
9.小结:这一段主要写商人和老人的对话从“是的、不错、对极了”中看出老人不仅知道骆驼的特点,而且还说的十分真确,所以商人认为老人哄他,把骆驼藏起来了。
10.过度:那么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为什么对商人走失的骆驼的这样清楚呢?请大家读老人不紧不慢的话。
三、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思考。
1.老人有没有看到骆驼?从哪儿看出?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3--
2.老人为什么对老人走失的骆驼知道的那么详细?
对上米那两个问题进行讨论后,完成下面的练习:
老人知道骆驼的脚有点跛,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左边驮着蜜,右边驮这米,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人知道骆驼缺了一棵牙,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以上练习后,出示两张树叶的形状图
请大家区别一下,这两张树叶哪张是商人的骆驼啃过的并说明理由。3.这一些都是老人看见后,经过自己的分析,才得出的结论。这是第一个方面接着又分析了第二个方面,——应该这样去找骆驼。
4.出示句子:至于骆驼究竟望哪儿去了,应该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5.齐读
6.从第一方面到第二方面用哪个词连接的?(至于——)讲清至于的用法。除了顺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到骆驼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哪种办法好?为什么
四、朗读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呢?我们来学最后一段。
二、学习最后一段。
默读课文,思考:商人听了老人的话是怎样去找的?
“指点“是什么意思?老人指点商人什么?(引导启发遇到困难,不要着急,要多动脑筋,仔细观察,认真分析,一定会找的办法)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
--4--
“果然“是什么意思?
商人开始找不到骆驼,现在按照老人的指点找的了骆驼,这时他会怎么想?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仔细观察,善于动脑子、分析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全文总结。
联系生活实际谈;生活中碰到困难时,有没有象老人那样去解决?
板书设计:
看见
脚印左深右浅
左脚跛
又看见
左蜜右米
左驮蜜右驮米
还看见
叶上留有牙齿印
缺一颗牙齿
观察——————分析——————得出结论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163.com-------5--
第四篇:(人教新课标)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五花山 2
最新版
五花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感受五花山秋天美丽的景色。
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渗透朗读方法,通过朗读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懂得适当运用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并仿写片段。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初步明白适当运用比喻、联想的手法能使文章更生动、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刚才大家谈了自己印象中的山,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去看一座特别的山。
出示:我家住在大山里。你知道这里的山是什么颜色的吗?
1.读后问学生:从这句话中你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们他想写什么吗?找关键词。
2.积累有关颜色的词语。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想知道作者从这座山上看到了什么颜色吗?自己打开137页读读课文,划一划作者写了山的哪些颜色。
2.整体感知。
出示:春天的山是()。
夏天的山是()。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有(),有(),有(),有(),有2017.3.1 最新版
()。
因为拥有这么多的颜色所以此山取名为——揭题,读题,释题。
三、教学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师:让我们跟着作者的写作顺序先走进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出示:
2、3小节
1.指名读
2.比较春天、夏天的五花山颜色的不同。
3.抓关键词“冒、涂、染”指导朗读
四、教学秋天的五花山。
过渡:五花山上色彩最丰富的季节要数秋天了。
(一)自由读。
(二)出示。
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
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
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
松柏不怕秋霜,依然(翠绿)。
你能说说什么树林会变成这些颜色吗?
预设一
出示: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1.与原句比较:
这句话和老师写的哪里不样?(划线)
启发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组
2.渗透“联想”写法
2017.3.1 最新版
师:我们看到了金黄色,就想到了和他有关或想象的事物——这就叫联想,用上联想的写作方法可以让句子变得更美。读的时候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
3.朗读指导
读好关键词(根据学生读的标出停顿和重音),边读边想象(边读边想象阳光的温暖与舒适)
预设二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它的美?还有吗?
1.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2.朗读展示
预设三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
1.师:生活中你们见过什么东西的颜色是杏黄色?
2.师:看到杏黄色,就想到了——(丰收)作者用到了联想
3.引读(让我们一边读一边想象着丰收的喜悦)
(三)运用朗读方法。
总结朗读方法,自学其他几句
(四)交流。
(五)秋的整体感受。
1.指名读
2.配合读
五、拓展(机动)。
作者原来是想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来写五花山的,请你们试着来写一写冬天的五花山。板书:
五 春 黄绿
2017.3.1 最新版
夏 深绿
花
秋 五颜六色
山 冬 ?
2017.3.1
第五篇:三年级语文上册 风筝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风 筝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2.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3.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情感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能力目标:
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课前准备:
学生:放一次风筝
第一课时
一、回忆趣事,激情导入。
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
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
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1)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2)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3)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
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鼓励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多人次读)
5.说读结合,入境入情。
(1)大家是怎么放风筝的?出示填空。
(2)再读,注意填进去的字,把怎么放的告诉同桌。
(3)风筝越飞越高,你们在快活地喊叫着什么,叫给大家听听。6.感情朗读:带着高兴、喜悦的心情读课文。
四、当堂作业。
1.自学生字,交流学法。(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你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或经验介绍给大家?
2.书写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
一、以读为凭,读中悟情。
1.自读课文第4节,把喜欢读的语句多读几遍(可以采用赛读、评读的方式鼓励学生多读)。
2.仔细品读,体味心情。
(1)反复诵读第1、2句,在读、评中体会“我们”高兴的心情,指导学生带着这种感情读好。
(2)引读过渡,设置情境:(师引)忽然吹来一阵风,线(生读)
正当大家玩得高兴,风筝却被风吹走了,这时,你会想些什么呀?做些什么呀?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相机理解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3)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体验到的着急、担心、期望的心情读好感情变化部分。3.抓住情感积淀,学好“找风筝”。
(1)设置情景:自己心爱的风筝飞走了,赶紧去找一找吧,你想到什么地方去找?(2)细读体味:请学生朗读课文,问问:“你”是怎么找的,找到了吗?心情怎样?并指导读好课文,在读文体会过程中,可以抓住一些词来评点促读,如“四处寻找、半个下午、垂头丧气„„”等读出失望的心情,“说不定、继续寻找”等读出希望找到的心情,在此中间,还可用演一演的方式理解“垂头丧气”。
二、朗读启发,拓展活动。
1.在玩风筝的过程中,真是有欢喜也有担忧、有希望也有失望、有欢笑也有眼泪,同学们能把这些不同心情的句子好好地读给同桌听听吗?
2.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趣的游戏、活动,有没有像这一群小朋友一样的体会,能不能说给大家听听。
三、课堂练习。
1.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2.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可以是几句话)(上面两个作业可以任选其一)。
3.有时间把同学写的交流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