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决战朝鲜——读书笔记
永以为豪的“立国之战”——读《决战朝鲜》
韩敏
曾经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在最黑暗的时期,它的太后和皇上被两万人不到的八国联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赶得团团乱转,这个国家的人民在以后的整整五十年间被世界称为“东亚病夫”,这个国家被全世界蔑视。而在又一场战争中,这个民族在邻国的土地上粉碎了为数上百万人的十六国现代化联军,全世界都开始对它肃然起敬,都开始重新衡量这个民族的份量和价值。
曾经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被其近代的死敌日本蔑称为“支那”。而在一场战争之后,“支那”这个词迅速从日本的口语中消失。连满手血腥的日本战犯也在这场战争后开始真心接受战犯改造所的改造。曾经有一场伟大的战争,一个百年积弱、饱受殖民凌辱的伟大国家,在经过三年的激战之后,使“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工业强国的第一流军队被限制在他的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没有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教训。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语)
这个伟大的国家就是中国,这场伟大的战争就是堪称新中国“立国之战”的朝鲜战争。每一场重要战争,除了物质上的损失与收获外,都会给当事国的人民留下一点什么。这种留下来的东西往往会渗透进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乃至于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思想基因之中。新中国刚成立就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这样一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享用不尽精神财富的伟大战争。
随着时间的流逝,许多历史事件身上笼罩的迷雾渐渐消散,曾经震撼世界的朝鲜战争的内幕也是如此。今天,因为拥有越来越详尽的资料,我们已能对这场战争的过程和意义进行更深刻的了解和理解。要真正理解朝鲜战争,我们就必须清楚这场战争决不是一场因美国入侵朝鲜最终逼迫中国出兵援朝的孤立战争。这场战争虽因美国武装干涉朝鲜而爆发,但中美间的矛盾最终上升为朝鲜战场上的血腥较量,却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原因。
回溯历史,中国共产党曾衷心希望与美国建立友好合作关系。1947年7月,当第一批美国官方代表——美军观察组到达延安时,毛泽东同志修改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的社论时,在“美军观察组”一词后还亲笔添加了“战友们”的称呼。但是,美国反动的对华
政策却很快葬送了中共与美国建立良好关系的美好愿望。尽管当时连美国人自己都承认蒋介石政权腐败透顶——“是一个失去了人望的政府”(司徒雷登语),但美国舍蒋之外找不到一个能更好控制中国以为已用的傀儡,所以,当中国的神圣抗战甫一结束,美国立刻支持蒋介石向共产党发动全面内战。任何一个稍知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四十亿美金的军援,经济上濒临崩溃、政治上丧尽人心的蒋介石,无论如何也打不起那场最终葬送了国民党和他自己的内战。
尽管美国插手中国内战,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但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仍希望与美国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共和国诞生当天,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发出了希望与世界各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公函,这份公函也同时送交了美国驻北平领事馆。美国的反应却是宣布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并以朝鲜战争爆发为由侵占了中国的台湾。在中国出兵朝鲜之前,美机就已多次轰炸我东北安东等边境城市,而南韩6师7团,惟一一支进攻到中朝界河鸭绿江的南朝鲜部队竟在美国顾问弗莱明指挥下向我国领土疯狂射击。这样,美国以干涉朝鲜为契机,在中朝边境以军事力量严重威胁中国当时的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同时又以朝鲜战争为借口直接武装侵占台湾,用枪口对准了中国最富庶的华东六省。美国人已经把刀架在了中国人脖子上,中国人民除了奋起迎战、出兵朝鲜,还能干什么呢?所以,我国战史学家徐焰如此评价朝鲜战争的性质:“这场战争虽然是一场履行国际义务和保卫我国安全的卫国战争,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场战争又是国内革命战争的延续,主要表现为作战对象仍是长期与中国人民为敌,并侵占中国领土的帝国主义者。”
我们只有了解这种时代大背景,才能对朝鲜战争爆发的真正原因有更清楚的了解,对美帝国主义的本性也才能理解透彻。而鉴古知今,揭开人权、民主、自由那张伪善的画皮,美国直到今日仍在实行的对华遏制政策,乃至在台湾、西藏等许多问题上的丑恶嘴脸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也就不难理解了。
历史是不应被遗忘的,文学作品就是传载历史的主要手段之一。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值得无数作品去描述、去反思的战争,因为它对于我们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太重要的意义。据说,在西方有三万多种著作从不同的角度记叙朝鲜战争和中国人在那场战争中令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颤的壮举。我们中国人难道不应该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我们自己及我们的后人去铭记这场战争吗?因为,我们才是那
场战争真正的主角和胜利者!
《决战朝鲜》一书可以说是迄今最凝炼、最富激情、资料最翔实、最精彩好看的抗美援朝军事纪实作品。
《决战朝鲜》的一大特点是它全景式地再现了抗美援朝的全过程,使读者能够在占有最新资料的基础上了解抗美援朝的全貌。例如,由于我军装备落后,加上志愿军官兵绝大多数出身于农村,对于世界上日益发达的军事技术缺乏了解,在作战指导上有些拘泥于传统经验,结果在美军连遭惨败后凭借现代化武器装备迅速改变战术的情况下,越打越感困难。如果说第四次战役是赢七负三,第五次战役就只能说是五五开了(彭总也认为第五次战役是他一生军事上的四次错误之
一)。国内已出版的几本较有影响的纪实作品往往以这样一次不甚成功的战役为全书主题的结束,不免使不甚了解历史的读者有我军越打越弱、美军越战越强之感。《决战朝鲜》告诉读者的真实情况却是,正是五次战役结束后,根据新的战争实践,我军从军委总部到基层连队,及时总结经验并进行了新的战争探索,对原有的战法进行大规模改进,终于立于不败之地,打得美军毫无还手之力,直至最后凯歌高奏!在五次战役后的防御作战中,志愿军在世界上首创了坑道防御战术,以坚固的防御工程使美军对我钢铁阵地无可奈何。上甘岭之战,美韩军以3个师6万人攻击43天,发射炮弹190万发、炸弹5000枚,伤亡2.5万人,竟攻不下我军两个连的阵地。在进攻战斗中,我军开始以步、炮、坦、工诸兵种协同攻击的方式取代了单靠步兵冲击的战法,要打十六国联军哪个阵地就能把哪个阵地拿下来!在抗美援朝最后一战的金城战役中,我军1360门大炮齐轰,陆军各兵种同时出击,三天歼敌5万,一役灭敌7.8万,打出了援朝作战中最漂亮的一次进攻战!由是我军守必固、攻必克,十六国联军攻必败,守必失,逼迫美国人当即要求停战。当南韩李承晚企图破坏停战时,美国人竟向我方正式保证:“大韩民国进行任何破坏停战的侵略行为时,联合国军将不予支持。”美国这份把与自己共同作战的盟友称为“侵略”的国际文件滑天下之大稽,败军丑态表露无遗!
《决战朝鲜》的另一大特点是,它令人信服地再现了我志愿军越战越强的真实面貌。在表现我军官兵英勇顽强的同时,更注重对我军神妙战术的描写,从而避免了同类作品给读者造成的一种我军纯粹靠不怕死的人海战术战胜美军钢铁火海的严重错觉。作品充分展示了我军在严酷的战争条件下,如何开始以初步现代化的战区后勤方式取代
“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的原始后勤方式;如何从无到有,三年间在长空中搏杀出一支实力位居世界第三的空军;如何在战争中发展起一支强大的炮兵;我军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等各个现代化技术兵种又是如何在战争中取得极大发展的。美国人时至今日还在吹牛说朝战杀伤我军92万人,西方国家也都采用这种说法。而真实的数字是多少呢?三年战争中,我军伤亡总数39万人,阵亡11万4千人,歼敌70万人,我军与敌方损失比为1:1.8!在敌方火力强度高于我方十几倍、技术条件远胜我方的情况下打出这样的战果,人海战术能做到吗?倒是不少美国俘虏说了真心话——“你们(志愿军)是世界上最会打仗的专家!”
《决战朝鲜》令人信服地告诉读者:正是朝鲜战争为我国赢得了进行和平建设的环境,奠定了中国走上国家与民族复兴之路的坚实基础。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这场战争不正是伟大的史诗吗?难道不值得我们永远自豪地牢记吗?
但是也许会出乎许多读者的意料,这部气势磅礴的军事纪实作品既非出自军史专家之手,也非专业作家的精心之作。它的作者李峰是一位不到而立之年的热血青年,从事的是与军事风马牛不相及的的医药销售工作。数年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一次悍然“误炸”,使这位热血青年当即辞掉了收入不菲的工作,足不出户半年,构织了一部在国内少见的“军事模拟小说”,描写未来中、美、日在太平洋上展开的一场角逐。书稿让全国数家出版社的编辑们没少费心血,结果却当然是不能出版。不过李峰由此与出版社的编辑们结下不解之缘,其军事识见让人颇生几分专家之叹。当长江文艺出版社准备出一部纪念抗美援朝五十周年的纪实作品时,他成了最合适的人选。李峰“遵命”当了五个月的“兼职作家”,拿出的作品却使少见多怪的责任编辑大喜过望。
听说李峰在网上的军事论坛上颇有几分名气,在和平年代的虚拟世界中指挥着他的千军万马。“李峰”们存在,不能不使人生出一句林语堂在《中国人》中的类似感慨:“要想中国灭亡,除非„李峰‟们死光”。
第二篇:决战朝鲜读后感(朱安琴)
这些天,我读了《决战朝鲜》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内容精彩,情节曲折,决战朝鲜读后感(朱安琴)。它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当年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打败美国军队入侵朝鲜的过程。最后,经过中朝两国人民英勇奋战,强大的美国失败了。
这本书主要写朝鲜战争爆发,靠近中国的北朝鲜想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南面的朝鲜想依靠美国的帮助建立一个资本主义国定。这场战争影响到了中国的安全。毛泽东想:如果北朝鲜被打败了,中国就会被打开一个缺口,就等于自己床边站着一个强大的敌人了。太可怕了。于是,他决定让彭德怀以“志愿军”的名义帮助北朝鲜。最后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浴血奋战,让美国在没有打胜的情况下签定了停战协议,读后感《决战朝鲜读后感(朱安琴)》。从此,朝鲜一分为二。北方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南方也就是现在的韩国成为了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在这本书里,我最喜欢两个人物。一个是彭德怀。“他英勇善战,对抗战事业一丝不苟。”(周恩来)如果没有他的带领,还不知道志愿军能不能击败美国呢。另一个就是美军总司令麦克阿瑟,我喜欢他的愚蠢和固执。如果不是他的固执和一次次的错误指挥,可以说,我们也无法打败美国军队啊。
书中也有两个我讨厌的家伙。一个是林彪,虽然他是姓林的,但用毛泽东的话说:“他就是怕打败仗,损了他林总的威名。”听爸爸说,这家伙在解放战争时可是十分了不起的将军,后来还被封为“元帅”呢。但再后来叛变,飞机坠毁了,他也就死在蒙古草原上了。这个家伙,他怕打不过美军,就以种种借口推托责任。这种人逃避责任实在可恶。另一个就是苏军的统帅斯大林了。他原先答应帮助中国一起抗击美军的,后来又反悔不帮了。只是卖武器(坦克)给我们,他从中还赚了一大笔呢。这个老奸巨猾的家伙,他不讲信用,太让人讨厌了。
读完这本书,我有很大的感触。当时中国的武器太落后了,我们取胜似乎是靠人海战术。死了非常多的志愿军战士啊。直到抗美援朝快结束时才有了由几架破直升机组成的空军。可以还是不堪一击啊。还有那时许多手榴弹一到冬天,就会成了“哑弹”。实在让人无法理解。我要好好读书,将来成为一个军事科学家,为我们人民解放军发明出世界一流的新式武器,让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第三篇:抗美援朝70周年《决战朝鲜》读后感受文合编[范文模版]
抗美援朝 0 70 周年《决战朝鲜》读后感受 两篇文合编
纪念抗美援朝 0 70 周年学习阅读《决战朝鲜》后的心得体会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李峰的《决战朝鲜》令我感慨万千。
我们无法计算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意义。
每当谈到抗美援朝战争,现代社会的舆论就充满复杂。我们为何而战?长眠在朝鲜冻土中的中华儿女,国家的利益和战略缓冲,进入中国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今天朝鲜对我们的态度,赢得世界的尊重,铁幕下的饥饿,军人的忠诚与勇敢,韩国的繁荣,军队转变为国防的象征,价值观的转变,出色的战术,千变万化,令人无法评价。
而在那万花筒般的文字深处,我所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尊严。
在日本,我阅读了大量关于甲午战争的史料。出乎意料的是,战争爆发之前,日军不但没有打到山海关的思想准备,甚至没有打过鸭绿江的作战计划!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日本人虽然知道它的软弱,几百年前丰臣秀吉在大明的炮声中忧病而死留下的恐惧,依然使日本迈不开侵略的步伐。
是谁让日本军队杀进了中国?
日本人的记载有些荒唐—因为在平壤缴获了叶志超丢弃的大量装备,日军士气大振。清军陆军的行营炮和连发枪比日军的装备还要先进,却一触即溃,令日军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是遵令在鸭绿江停了下来,并没有敢轻易渡江。
这时,对岸却来了一支清军骑兵—这就是所谓的“八旗铁骑”了。日军只有三十人的先锋部队隔江开枪射击,并且就地准备掘壕防守。不料清军几百人的马队立即蜂拥而逃,丢盔弃甲!于是日军小队长就自作主张渡江追击,后续的日军随即跟上。
违抗命令如何?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确切地说,这些违抗命令的日本兵只是发现了一个事实。
从那一刻,中国的尊严,在日本人的心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从那一刻,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种子已经发芽。只要中国稍有反抗,日本就要“膺惩支那”,因为,在日本人眼里,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根本不配有“尊严”二字。
在日本人眼中是这样,在作为盟军的美国人眼中又是如何?电影《海鹰》里面有一个美国兵用手电筒在国民党军官脸上照来照去的情节,那完全真实。在兰姆迦的军营里,中国的将军受到的就是这种待遇。包括中国军队的统帅蒋介石,史迪威都可以毫不在乎地称他
为“花生米”。中国台湾的朋友讲,美国人的骄横跋扈,使民族自尊心很强的蒋介石也无法忍受,乃至派蒋经国砸了美国在台北的办事处,然后托词暴民所为,赔钱了事,为的就是出一口气。
也只能出一口气,还是要赔钱的。蒋老先生并非不爱国,他没有办法,谁叫国民党的军队一个师让日本人一个营追着跑呢?
那个时候,中国人没有尊严。
有人说,尊严有什么用?为了这个尊严在朝鲜失去了几十万人命呢。
没有正常人喜欢战争,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从来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尊严,不是一种轻飘飘的感受,不是一种帝王的享受。尊严是用事实宣告,中国,真的不再那样轻易被征服了。
没有尊严的国家,就是在引诱他人入侵、蹂躏的国度。古人云,“天与之财,不取不吉”。这是历史上不能改变的事实。抗战前中国不是没有军队,几百万呢。中国也不是没有爱国者,毛泽东是巨人,孙中山也是,甚至袁世凯在死去的时候也自负地哀叹—“为日本去一大敌”。但是,人家还是来了。因为知道你中国好欺负,大好河山,你看不住你的家。
我们尊重为自由而牺牲的勇气,而我们也知道,平等自由这回事,是有尊严的人、有尊严的国家之间的事情,所以,在朝鲜这块土地上,我们宣告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权利。
美国人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立了一座朝鲜战争纪念碑,在纪念碑上写的话是“自由不是无代价的”,它的含义是: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或者在越南战争等各地战死的美国兵,包括“二战”中在欧洲、在太平洋各岛战死的美国兵,他们是为自由而牺牲的,也就是说,美国今天能有一个自由的社会是得益于这些人的。
抗美援朝战争打完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到中国来侵占一个县城。跟中国讲条件。抗美援朝战争为我们赢得了尊严,也让我们拥有了享受和平的权利。从那以后,直到今天,对中国动武就成了一件令人疑虑重重的事情。
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赢得了和平的权利,志愿军的牺牲,得利的不是一家一姓一个政府,而是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因为对中国发动战争而死的外国人。志愿军的血,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而流。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牺牲者,与青山同碧。
我们应该感激。
人们常常忽视已经到手的东西,那么,为了不让我们在得到之后忘记,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修一座碑,不单纪念朝鲜战争的死难者,也纪念抗日战争和历次卫国战争中的牺牲者,那碑文或许就应该是: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这部《决战朝鲜》,我以为,就是为这些牺牲在朝鲜的中国军人,在我们心底树起这样一座纪念碑。感谢作者的辛勤劳动。
抗美援朝 0 70 周年《决战朝鲜》读后感受
《决战朝鲜》是一本好书
我刚刚看了一本好书,题目叫《决战朝鲜》。我为什么看这本书呢?原来,在 2010 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在接受中国网和网易的采访时提出,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战争。我本人一直对抗日战争的话题很有兴趣,有了这个新闻后,也开始关注抗美援朝战争了。
我注意到,军事科学院的罗援提出了一些“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的理念:
其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且应该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机会弘扬我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这些老同志说得非常好,说我们不怕死亡,但是我们怕被遗忘。
其二,罗援说,俄罗斯有《军人地位法》,德国有《军人地位法》,美国有《军人福利待遇法》。我觉得不管是现役军人、预备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以及其家庭成员,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他们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福利,这些还没有一个非常规范的法律上的界定和保障。
因为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们军人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要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于这一种特殊的义务,那么就要享受一种特殊的待遇。
其三,罗援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健在的不多了,当我谈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就设想这些老同志当时是十五岁参军,那么现在也七十五岁了。抗美援朝六十年,就看我们当时的志愿军、小战士,他去的时候如果是十五岁,现在也都是七十五岁,也都是老人了。
可能再往下的时间对他们也是非常珍贵的,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给他们一种褒奖,对他们的历史给予一种肯定。特别是抗美援朝,我觉得这场战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领导的一次对外战
争。而且这场战争打出了我们的国荣、打出了我们的军威,大长中国人志气。当时我们面对的是谁?我们面对的是比八国联军多出一倍的十六国联军,我们把十六国联军打败了。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志气,形成了一种志愿军的精神。
我查询了一下新华社的报道:
今年 10 月 25 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周年纪念日。正如胡总书记所说,这场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关头,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中央和毛主席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以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百万中华优秀儿女先后入朝作战,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英雄业绩。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节衣缩食、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同朝鲜人民一起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侵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图谋,保卫了新中国,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不仅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大大鼓舞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在世界反侵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以上都是官方的报道。我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后,对抗美援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来,我对抗美援朝是有误解的。1991 年,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看过一本日本人写的图书。他们分析:“中国如果不出兵朝鲜,美国人不会打到中国去。中国出兵朝鲜,给本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是在帮助苏联与美国争夺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变了看法。李峰写的《决战朝鲜》一书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而且,作者李峰为了写《决战朝鲜》参考了大量图书,这种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
我非常喜欢这本图书,我固执地认为:“书如其人。”这个意思就是:书写得好,作者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人。我父亲是卢沟桥事变后参加八路军的,全国解放后他就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我从小见过的作家多了去了。本书责编陈智富先生告诉我:“确实‘书如其人’。李峰是一个隐士,淡薄名利,为人低调。这次《决战朝鲜》(白金纪念版)将新增作者的自序和简介,便于读者对作者及创作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就很好。
——方军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抗战口述历史研究者。1997 年从日本留学回国,出版畅销书《我认识的鬼子兵》,获得中国图书奖、优秀图书奖。该书由吕正操将军作序,迟浩田将军发来贺
信,引发中国人的深沉思考。2005 年出版图书《最后一批人》,引发各界热烈反响。
多年来,致力于采访亲历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批人”:老八路军、老新四军、国民党抗战将士、侵华日军老兵、被日军强掳的劳工、强掳为性奴隶的老妇、当年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东北抗联战士、美国援华空军等老人。他认为:
“亲历中日十五年战争的最后一批人,就是战争巨著的最后一页,亲历者自然消亡了,这本巨著就放回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的文库之中了。”)
第四篇:抗美援朝70周年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后心得体会和阅读《决战朝鲜》后心得体会合编
抗美援朝 0 70 周年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后的心得体会和 阅读《决战朝鲜》后的心得体会 合编
抗美援朝 0 70 周年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后的心得体会
今天天是阴沉的一如我的心情,与同学一起去参观抗美援朝纪念馆。一下车便看到那高高耸立的纪念塔,心中又是一抖,纪念塔的正面镶嵌着题写的“抗美援朝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下面是由旗帜、鲜花、彩带组成的汉白玉塔花,代表和平、胜利和友谊。塔的背面是颂扬中国人民志愿军丰功伟绩的塔文。塔体两侧分别刻有抗美援朝纪念章与和平万岁纪念章。可那四周的游人可想过那耸立的背后是多少鲜血多少的白骨······是那鲜血和白骨给刚刚站起如个孩童般的中国一个稳稳站立的坚强支点。我不曾经历过那个时代,也无法用语言来说明那到底是段怎样的时间,那不是史料或是视频可以传达出的,我不知道那是的领导人是怎样的无可奈何却仍打起精神争取力挽狂澜,我不知道那时的战士是否疲倦,是否厌恶了战争,是否想后到家中看看妻儿父母却不得不为祖国的安宁而奔赴战场保家卫国,我不知道那时的人民是怎样的期待安宁却听到战事又起时的怔然,我不知道他们送走战士的时候是否有泪水在眼眶中不能落下······
那些是我无法碰触的过去而今天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中我仿佛逆转时间看到了其中一角。耳边是轻柔的介绍的声音:抗美援朝纪念馆,始建于 1958 年,当时隶属安东市人民委员会文化科。纪念馆的前身是 1953 年创建的“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1956 中 11 月 2日,经辽宁省文化局批准,成立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原辽东省地志博物馆筹备处撤销。1957 年 7 月,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开辟了“原始社会”、“历史文物”陈列,同时设有“抗美援朝纪念”专室等共十二个陈列室。1958 年 9 月 29 日经辽宁省文化局上报中央文化部批准,将“安东历史文物陈列馆”改为“抗美援朝纪念馆”郭沫若同志题写了馆名。
看着那大厅中的雕像和照片我仿佛看到各民主党派聚集签下联合宣言,仿佛看到那因设备不完善而无比艰难的战役。一幅幅的照片无声的诉说着那个血泪的时代,多少人撒血异国他乡,再也无法归来永远埋骨异国。那是怎样的寂寥悲凄,那渐渐无神的双眼里有着怎样的遗憾,那慢慢腐烂的身躯里有着怎样强烈的愿望,可惜在无人能知。
当参观到第三次战役的展厅时进来了许多小学生,他们手拉手的参观着喧哗着,他们可知他们头顶的照片意味着什么,走到门口时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看那第三次战役的介绍,看的那样仔细而专注,这位老人才是真的是想看看纪念馆的吧。进来了那么多得旅游团,那么多的人,有几个如这老者一般是真想回味那是的艰辛悲苦呢,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毕竟我也是为完成作业而来,我也没资格说他们。
观着史诗般的展览,我的心被深深的震撼着,62 年前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是抵御侵略、反对强权的伟大壮举。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在朝鲜处于生死存亡、我国安全面临严重威胁的危急关头,党中央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毅然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历经千难万险,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国侵略者。志愿军指战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进而形成了中国人民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们伟大的志愿军战士不愧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圆满完成了中国人民赋予的光荣而伟大的使命,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以宝贵的生命维护和平与安宁,以壮丽的青春谱写了历史的光辉篇章。正是因为有了那些先辈的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生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争的创伤随着岁月的流失似乎慢慢地抹平了,但那场战争留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印迹却永远不会消失,10 余万为国捐躯的中华好儿女的英名更是永远铭记不忘。
勿忘过去,珍惜今天。我们今天的一切来之不易,我们要时刻珍惜这一切。
追忆那场战争,我们应该满怀感激之情向最可爱的人--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致敬!向牺牲在朝鲜土地上的光荣的烈士们和他们的家属深深致敬!向尚健在的参加那次战争的整整一代人深深致敬!
有人说: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虽然有些偏激但并不无道理。那些历史是由先辈们用鲜血白骨泼写的,用他们的青春换来的,虽是保家卫国之战可谁都不能否定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亚洲的作用,对朝鲜半岛的作用。如今无数的先辈长眠于绵延的长白山脚下,那号角之声已经消散在朝鲜半岛的上空但那声声号角之声不该在我们心中消散,那是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对世界发出的声音。中国虽未多强大但绝不低头。
纪念抗美援朝 0 70 周年学习阅读《决战朝鲜》后的心得体会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李峰的《决战朝鲜》令我感慨万千。
我们无法计算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的意义。
每当谈到抗美援朝战争,现代社会的舆论就充满复杂。我们为何而战?长眠在朝鲜冻土中的中华儿女,国家的利益和战略缓冲,进入中国台湾海峡的第七舰队,今天朝鲜对我们的态度,赢得世界的尊重,铁幕下的饥饿,军人的忠诚与勇敢,韩国的繁荣,军队转变为国防的象征,价值观的转变,出色的战术,千变万化,令人无法评价。
而在那万花筒般的文字深处,我所看到的只有两个字—尊严。
在日本,我阅读了大量关于甲午战争的史料。出乎意料的是,战争爆发之前,日军不但没有打到山海关的思想准备,甚至没有打过鸭绿江的作战计划!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日本人虽然知道它的软弱,几百年前丰臣秀吉在大明的炮声中忧病而死留下的恐惧,依然使日本迈不开侵略的步伐。
是谁让日本军队杀进了中国?
日本人的记载有些荒唐—因为在平壤缴获了叶志超丢弃的大量装备,日军士气大振。清军陆军的行营炮和连发枪比日军的装备还要先进,却一触即溃,令日军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然而,他们还是遵令在鸭绿江停了下来,并没有敢轻易渡江。
这时,对岸却来了一支清军骑兵—这就是所谓的“八旗铁骑”了。日军只有三十人的先锋部队隔江开枪射击,并且就地准备掘壕防守。不料清军几百人的马队立即蜂拥而逃,丢盔弃甲!于是日军小队长就自作主张渡江追击,后续的日军随即跟上。
违抗命令如何?胜利者是不受责备的。确切地说,这些违抗命令的日本兵只是发现了一个事实。
从那一刻,中国的尊严,在日本人的心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从那一刻,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种子已经发芽。只要中国稍有反抗,日本就要“膺惩支那”,因为,在日本人眼里,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根本不配有“尊严”二字。
在日本人眼中是这样,在作为盟军的美国人眼中又是如何?电影《海鹰》里面有一个美国兵用手电筒在国民党军官脸上照来照去的情节,那完全真实。在兰姆迦的军营里,中国的将军受到的就是这种待遇。包括中国军队的统帅蒋介石,史迪威都可以毫不在乎地称他为“花生米”。中国台湾的朋友讲,美国人的骄横跋扈,使民族自尊心很强的蒋介石也无法忍受,乃至派蒋经国砸了美国在台北的办事处,然后托词暴民所为,赔钱了事,为的就是出一口气。
也只能出一口气,还是要赔钱的。蒋老先生并非不爱国,他没有办法,谁叫国民党的军队一个师让日本人一个营追着跑呢?
那个时候,中国人没有尊严。
有人说,尊严有什么用?为了这个尊严在朝鲜失去了几十万人命呢。
没有正常人喜欢战争,特别是中国人,中国人从来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尊严,不是一种轻飘飘的感受,不是一种帝王的享受。尊严是用事实宣告,中国,真的不再那样轻易被征服了。
没有尊严的国家,就是在引诱他人入侵、蹂躏的国度。古人云,“天与之财,不取不吉”。这是历史上不能改变的事实。抗战前中国不是没有军队,几百万呢。中国也不是没有爱国者,毛泽东是巨人,孙中山也是,甚至袁世凯在死去的时候也自负地哀叹—“为日本去一大敌”。但是,人家还是来了。因为知道你中国好欺负,大好河山,你看不住你的家。
我们尊重为自由而牺牲的勇气,而我们也知道,平等自由这回事,是有尊严的人、有尊严的国家之间的事情,所以,在朝鲜这块土地上,我们宣告的,就是我们有这样的权利。
美国人在朝鲜战争结束之后,立了一座朝鲜战争纪念碑,在纪念碑上写的话是“自由不是无代价的”,它的含义是:在朝鲜战争中牺牲的或者在越南战争等各地战死的美国兵,包括“二战”中在欧洲、在太平洋各岛战死的美国兵,他们是为自由而牺牲的,也就是说,美国今天能有一个自由的社会是得益于这些人的。
抗美援朝战争打完之后,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到中国来侵占一个县城。跟中国讲条件。抗美援朝战争为我们赢得了尊严,也让我们拥有了享受和平的权利。从那以后,直到今天,对中国动武就成了一件令人疑虑重重的事情。
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赢得了和平的权利,志愿军的牺牲,得利的不是一家一姓一个政府,而是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包括那些可能因为对中国发动战争而死的外国人。志愿军的血,为我们这些普通人而流。
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牺牲者,与青山同碧。
我们应该感激。
人们常常忽视已经到手的东西,那么,为了不让我们在得到之后忘记,也许有一天,我们也可以修一座碑,不单纪念朝鲜战争的死难者,也纪念抗日战争和历次卫国战争中的牺牲者,那碑文或许就应该是:
“尊严不是无代价的!”
这部《决战朝鲜》,我以为,就是为这些牺牲在朝鲜的中国军人,在我们心底树起这样一座纪念碑。感谢作者的辛勤劳动。
第五篇:2020年抗美援朝70周年《决战朝鲜》阅读个人心得体会
0 2020 年 抗美援朝 0 70 周年《决战朝鲜》阅读个人心得体会 两篇
学习抗美援朝精神个人心得体会
不是我写得好,是先辈们打得好
曾经有这样一个国家,在最黑暗的时期,皇太后和皇上被不到两万人的八国联军在自己的土地上赶得团团乱转,这个国家的人民在以后的整整五十年间被世界称为“东亚病夫”,这个国家被全世界蔑视。而在一场伟大的战争中,这个民族在邻国的土地上粉碎了为数上百万人的十六国现代化联军,全世界都开始对她肃然起敬,都开始重新衡量这个民族的分量和价值。
曾经有这样一个国家,她被其近代的死敌日本蔑称为“支那”。而在一场战争之后,“支那”这个词迅速从日本的口语中消失。连满手血腥的日本战犯也在这场战争后开始真心接受改造。
曾经有一场伟大的战争,一个百年积弱、饱受殖民凌辱的大国,在三年的激战之后,使“资本主义世界最大工业强国的第一流军队被限制在他们原来发动侵略的地方,不仅没有越雷池一步,而且陷入日益不利的困境。这是一个具有重大国际意义的教训。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语)。
这就是堪称新中国“立国之战”的抗美援朝战争对于我们这个国家的意义。
每一场重要战争,除了物质上的损失与收获外,都会给当事国的人民留下一点什么。这种留下来的东西往往会渗透进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乃至于传承民族文化传统的思想基因之中。新中国刚成立就进行的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这样一场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的伟大战争。
历史是不应被遗忘的,文学作品就是传载历史的主要手段之一。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值得无数作品去描述、去反思的战争,因为它对于我们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有着太重要的意义。据说,在西方有三万多种著作从不同的角度记叙朝鲜战争和中国人在那场战争中令整个西方世界为之震颤的壮举。我们中国人应该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让我们及后人去铭记那场战争,因为,我们才是那场战争真正的主角和胜利者。
如果说这本书与国内其他同题材作品有什么区别,我想有两点:一是这本书全景式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令人信服地再现了志愿军越强的真实面貌,揭示了中国军队各军兵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进行现代化奠基的全过程,场面比较宏大,而其他几本有影响的同类书多是摘取这场战争的一些片段。我想,这是《决战朝鲜》的第一个特点。
二是我自信写出了前辈们真正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风貌,我想这和我的家庭背景有关系。我出生在湖北红安,那个小小的县城为中国革命奉献了二十多万烈士,我家里的直系亲属从红军、新四军一直当到解放军,而这种情况在红安大大小小的山村里比比皆是,所以我了解那一代人,因为我是在一个崇敬英雄、盛产英雄的环境里长大的。中国很多关于这场战争的作品,都从武器和物质的角度把中国人写得有点凄凄惨惨切切,可我知道,那场战争中的中国人不是那样的,那一代人并不像有些书写得那么惨,他们活得非常充实,他们相信自己是正义的,他们的幸福感不比我们当代人差,虽然他们中的许多人活得非常短暂。不理解这一点,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一代人,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一代人为何能做出邱少云、黄继光那样的壮举;就根本无法理解那个激情燃烧的火红年代;乃至根本无法理解我们这个国家是怎样打下来的。他们牺牲的时候,懂得为之牺牲的这场保家卫国的战争的意义,他们知道他们的牺牲是值得的,所以他们敢于牺牲。虽然沧海桑田,虽然当代人不能理解,但他们确实曾经那样真实而崇高地战斗和生活过,当代人或者沉迷于物质的享受,或者为物质的缺乏所困,和他们谁活得更有意义、谁更充实,很难说。
或许,在我们中的某些人嘲笑那些历史硝烟里的伟岸身影时,他们也在云端冷冷地鄙视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浅薄和低劣。正因为我深深地理解那些云空中的英灵,所以我能写好他们,这也就是《决战朝鲜》得到广大读者认可的根本原因吧。
抗美援朝 0 70 周年《决战朝鲜》阅读个人心得体会
我刚刚看了一本好书,题目叫《决战朝鲜》。我为什么看这本书呢?原来,在 2010 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原副部长罗援在接受中国网和网易的采访时提出,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战争。我本人一直对抗日战争的话题很有兴趣,有了这个新闻后,也开始关注抗美援朝战争了。
我注意到,军事科学院的罗援提出了一些“要隆重纪念抗美援朝”的理念:
其一,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且应该用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的机会弘扬我们革命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这些老同志说得非常好,说我们不怕死亡,但是我们怕被遗忘。
其二,罗援说,俄罗斯有《军人地位法》,德国有《军人地位法》,美国有《军人福利待遇法》。我觉得不管是现役军人、预备役军人还是退役军人,以及其家庭成员,他们在社会上处于什么样的法律地位、他们应该享受什么样的待遇、应该得到什么样的福利,这些还没有一个非常规范的法律上的界定和保障。
因为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我们军人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召唤,要用我们的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由于这一种特殊的义务,那么就要享受一种特殊的待遇。
其三,罗援说,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健在的不多了,当我谈六十周年的时候,我们就设想这些老同志当时是十五岁参军,那么现在也七十五岁了。抗美援朝六十年,就看我们当时的志愿军、小战士,他去的时候如果是十五岁,现在也都是七十五岁,也都是老人了。
可能再往下的时间对他们也是非常珍贵的,我觉得应该抓紧时间给他们一种褒奖,对他们的历史给予一种肯定。特别是抗美援朝,我觉得这场战争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独立自主地领导的一次对外战争。而且这场战争打出了我们的国荣、打出了我们的军威,大长中国人志气。当时我们面对的是谁?我们面对的是比八国联军多出一倍的十六国联军,我们把十六国联军打败了。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我们中国人民的志气,形成了一种志愿军的精神。
我查询了一下新华社的报道:
今年 10 月 25 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六十周年纪念日。这场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危急关头,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党
中央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英明决策,以彭德怀同志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百万中华优秀儿女先后入朝作战,创造了震惊世界的英雄业绩。刚刚获得解放的中国人民,万众一心、节衣缩食、全力以赴支援前线。经过两年零九个月的浴血奋战,终于同朝鲜人民一起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侵略者侵吞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图谋,保卫了新中国,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不仅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且大大鼓舞了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在世界反侵略战争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以上都是官方的报道。我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后,对抗美援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原来,我对抗美援朝是有误解的。1991 年,我在日本留学的时候,看过一本日本人写的图书。他们分析:“中国如果不出兵朝鲜,美国人不会打到中国去。中国出兵朝鲜,给本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而且,是在帮助苏联与美国争夺在亚洲的势力范围。”
看了李峰先生的著作,我完全改变了看法。李峰写的《决战朝鲜》一书以恢宏的气势、凝练的语言、饱满的激情、翔实的史料,全景式再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历史。而且,作者李峰为了写《决战朝鲜》参考了大量图书,这种认真做学问的态度令人钦佩。
我非常喜欢这本图书,我固执地认为:“书如其人。”这个意思就是:书写得好,作者必是一位德才兼备的好人。我父亲是卢沟桥事变后参加八路军的,全国解放后他就在中国青年出版社工作。我从小见过的作家多了去了。本书责编陈智富先生告诉我:“确实‘书如其人’。李峰是一个隐士,淡薄名利,为人低调。这次《决战朝鲜》(白金纪念版)将新增作者的自序和简介,便于读者对作者及创作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这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