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服装产业分析总结
服装产业分析报告
总结
在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服装产业中,如何脱颖而出成了每个企业所追去和探索的。在我认为,不仅需要了解整个中国甚至是世界的服装产业的状况外,也需要了解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需求。只有抓住了消费者的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总的来说,可以把服装分为男装、女装以及童装。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也可以分成男人、女人以及小孩。对于服装来说,女人是商家主要的目标顾客。这也是根据女人天生就喜欢购物的特点。所以如何抓住女人的心,这便是各个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
如今,我国的服装主要是以低成本低价格取胜的。在款式和产业周期上并没有一定的优势。这也阻碍了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国服装品牌没有像世界知名品牌那样出名。而我国仅有的几个品牌也是主要通过低成本的战略进行竞争的,如果企业不能改善靠低成本取胜的战略,那么我国的服装品牌是很难走出中国的。如今我国又引进了H&M、ZARA这种国际品牌,且价格低廉,若我国不解决我国服装基本的问题——缺少设计和创造力,那么国内的消费者也会渐渐的倾向于国外服装品牌而放弃国内的服装品牌。这是我国服装产业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我国服装的销售渠道,近年来也日益多变。网上购物成为了人们热衷的一个活动。比起实体店来说,网上购物具有价格低廉,方便的优势。但网上购物很难准确的了解服装的大小,材质以及质量,所以即使网络技术再发达,网上购物也不会代替实体店的消费。而对于在商场中的服装店,则会通过打折促销或者变向减价的方式销售,使消费者的热情大大的增加。这也有利于服装产业资金的流通,尽快收回成本以研发设计更新的款式。
我国的服装产业在以低成本取胜的同时,便成为了出口大国。国外的很多知名品牌都是在我国生产的。很多人从国外带回来的衣服上面总会写着made in China。而我国进口的大多是知名的国际服装品牌,近年来有很多奢侈品牌进入我国。我国也慢慢变成消费奢侈品牌服装的大国。所以总的来说,我国出口的是衣服,进口的是品牌。这一点是值得我国服装产业企业思考的。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任重而道远。
总的来说,在如今全国服装产品过剩的情况下,我国服装产业如何创造和建立自己的品牌,怎样使优质的我国服装品牌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是我国服装产业今后发展的一个重点。有专家则表示,中国服装业如想崛起,那么首先应从质量抓起。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把提高服装品质上升到一个战略化的高度来审视,从服装的硬件生产水平——厂房、设备、技术、流程,再到服装的软件生产水平——产品定位、面料选材、款式、流行趋势的把握等多方面的进行整合,从面料
服装产业分析报告
入库到成品出库,严把质量关,才能真正锻造国际化的品质,为提高品牌力打好基础。其次是渠道创新。国内目前主要销售渠道还局限于大流通、大批发或为国际品牌代工的阶段。事实上,如果想在服装销售中占得先机,那么首先应该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销售渠道。对于高档品牌来说,体现的是消费者的身份、尊严、地位、品位及对成功的渴求。这种感受则更多来源于品牌的定位及文化。当有了一个核心定位后,就需要企业的所有行动都围绕品牌的核心价值来做文章。从企业的CIS、产品的打造、价格设计、广告传播、再到终端展示,每一个环节都高度的保持一致。我们现在缺少的是品牌,品牌里缺的不是技术,我们的技术装备很好,劳动力素质很好,缺的是文化,文化的理解力、创造力。
第二篇:县服装饰品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某县服装饰品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在短短的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一大批服装饰品生产企业落户我县,一个对我县而言属新兴产业的企业集群即将形成。为更好地解决服装饰品产业存在投入多、产出少,附加值低、贡献小,用地多、产能小等不利因素。为此,我们就我县服装饰品产业引进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通过调查我们认为,把服装饰品作为一个产业进行培育仍然
大有作为。
一、服装饰品产业的概念及分类
构成服装的是面料和辅料,除了面料之外,其它均为辅料。分为七大类:里料、衬料、填料、线带类材料、紧扣类材料、装饰材料及其它。服装饰品虽然在服装中处于“辅助”地位,但却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服装需求的日益提高,对辅料配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统计学概念上,并没有服装饰品产业。按照我县县域产业传统分类方法,我们把落户我县的服装辅料生产企业归为一类,定义为服装饰品产业。
二、我县引进服装饰品产业情况
我县服装饰品原有一定基础,主要生产鞋帽、皮革饰品及花边、刺绣、垫肩等服装辅料,但企业小,上规模企业很少,尚未形成气候。自2005年4月引进浙昕钻饰以来,一年多时间,大批服装饰品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落户我县,形成云集之势。一是数量多。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落户我县的服装饰品生产企业达36家,协议投资额12.16亿元,用地面积1100亩。二是投资规模大。在36个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1个,5000万元以上7个,千万元以上26个,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达3379万元。三是产业分类明确。主要以生产水晶钻饰和服装辅料为主,其中,水晶钻饰生产企业8家,协议投资额2.9亿元,服装辅料生产企业28家,协议投资额9.26亿元,主要产品有花边、织带、纽扣、拉链、亚克力饰品、塑料工艺饰品等。四是项目来源地集中。在全部项目中,从温州引进的项目有25个,占69;从义乌引进的项目有5个,占14。五是项目落户区域集中。落户龙游工业园区的项目有30个,占83;协议投资额11.66亿元,占95.4;用地面积1058亩,占96.2(有3家区外企业租用厂房)。
三、饰品企业大规模落户龙游的原因分析
一是产业梯度转移的结果。从落户我县的服装饰品企业看,来源地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温州和浙中经济圈的核心区义乌,均属轻工产品发达的经济区域。在上述经济区域土地资源短缺、用工成本上升的形势下,再发展受到制约,产业梯度转移势在必然。而轻工产品生产企业较之重工企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在产业梯度转移中成为首选对象。
二是区位优势条件的吸引。龙游位居金衢盆地腹部,是连接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发展中地区的重要交通节点,东北距长江三角洲较近,与沪、甬港口距离不远,东距义乌仅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加上较之发达地区仍然具有一定优势的土地资源和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吸引服装饰品企业落户的重要条件。
三是周边产业环境的影响。我县周边地区已形成国内重要的水晶产品产业带。义乌是全国三大饰品集聚地,在义乌各大优势行业中,饰品行业是规模最大的优势行业,生产企业和经营户达4000多家。浦江是中国水晶之都,拥有水晶玻璃工艺品生产企业1000余家,年销售额超过12亿元,是全国最大的水晶玻璃加工基地、水晶玻璃信息技术和原材料集散地。受浦江辐射,建德的烫钻加工业发展也较快。而我县正处于三县(市)的扇形辐射区域,发展服装饰品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四是龙头企业带动的效应。2005年4月,浙昕钻饰落户我县。该项目协议投资额1.05亿元,是迄今为止我县引进时间最早、投资规模最大的水晶饰品项目。原企业在国内水晶饰品行业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加上我县较好的投资环境、较强的产业承接能力,饰品企业纷至沓来。
四、服装饰品产业发展形势及基本判断
衣、食、住、行,永远是每个社会乃至每个社会单元个体最常提及的生活基础,而“衣”排在第一位。服装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极为诱人的,堪称“永不衰落的产业”。服装生产的稳定发展是以相关行业的发展为依托的,其中服装辅料业的发展对服装生产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服装辅料产业发展形势
近几年,我国服装辅料业呈现持续发展、稳定增长的态势,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是服装辅料生产大国。辅料生产企业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加强产品研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改进工艺,辅料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有很多产品已经出口,达到国际质量标准。但我国辅料业企业多而规模较小,高档品牌相对较少。服装辅料业需要不断丰富产品的门类,进一步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向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的方向发展。
浙江省是服装辅料生产大省,以温州桥头纽扣市场和义乌市场为销售窗口带动而形成的服装辅料产业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为在更大范围内、更深层面上对产业链条的资
源整合,嘉兴市将投巨资建设ICAB(国际服装辅料产业基地),打造低成本高起点的服装辅料生产集聚区,占地约10000亩,直接配套长三角五大服装产业基地,将建成纽扣、拉链、衬布、刺绣、花边、标识、金属配件、饰品工业区。
(二)水晶饰品产业发展形势
国际上,水晶产业已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欧洲的奥地利、意大利和亚洲的韩国等国家
设备、技术最为先进,产品售价最高,其水晶饰品价格几近于我国的天然宝石价格。我国水晶饰品行业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是与人们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的朝阳行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广州、义乌、青岛已成为中国饰品的三大集聚地,广西梧州是“世界人工宝石之都”,浙江浦江是“中国水晶之都”。从中国水晶饰品行业发展的历程来看,目前饰品行业处于一个稳定、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晶饰品行业的消费还将保持较快发展速度。
(三)对我县发展服装饰品产业的基本判断
从国际、国内及我县周边地区发展形势看,服装饰品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我县紧临浙中经济圈,发展服装饰品产业先天条件优厚。通过培育服装饰品产业,将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重要影响。
1、有利于加强与浙中经济圈对接。义乌是浙中经济圈的核心区域,以我县的区域条件、产业结构和资源优势,加强与义乌对接,建设轻工产品加工基地,是发展工业经济的一条捷径。武义主动接受永康产业辐射,提出与永康共同打造全国最大的小五金制造业基地,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落户我县的服装饰品企业主要来自温州,产品销售渠道以义乌市场和出口为主,有利于推动我县工业与浙中经济圈的对接。
2、有利于形成新型产业。东部发达地区尚大力发展服装辅料,我们更要抓住机遇大力培育,引导发展。我县现有产业多数是原有的传统产业,依托原有基础,历经20多年的发展历程,才形成如今的规模。而在短短的时间内,大批服装饰品企业落户我县,必将催生我县形成一个新型产业。有理由相信,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建设,我县服装饰品产业将形成10亿元以上的产值,成为周边地区乃至全省重要的服装饰品生产基地。
3、有利于培养温州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温州商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强烈的商品经济意识、高超的经营渗透能力、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曾经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如今,温州人肯于吃苦、勇于创业、善于经营的精神正是我们需要的。大批温州服装饰品企业落户我县,带来的不仅仅是项目、资金和技术,更带来了一种精神、一种理念,对我县工业经济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发展服装饰品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1、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我国服装辅料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还较落后,生产设备大型化、自动化、现代化程度较低,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层次低,雷同现象较普遍,缺少核心竞争能力,主要依托巨大的市场空间谋求生存和发展。引进和培育服装饰品产业有助于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但对经济的带动能力不足。
2、税收征管有一定难度。义乌市场是服装饰品产品的主要销售渠道,落户我县的服装饰品企业绝大多数来自温州,原有的和今后的销售渠道都以义乌市场为主,交易自由度高,具有高度的灵活性、随意性和一定的隐蔽性,企业资金往来、生产经营情况难以掌握,税收征管存在较大难度。
3、招工难度较大。服装饰品是我县新形成的产业,预计再过3-5年,产业用工需求量将超过15000人,除企业自身解决一部分用工外,绝大多数将通过重新招工解决。我县原有产业工人很少,劳动力也比较紧缺,需从外地招收。而由于用工需求量非常集中,在较短时间内从外地招收大批工人难度很大。
4、园区配套设施不足。在已引进的企业中,有30家落户龙游工业园区,大批工人将随之入园。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尤其是生活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多数饰品企业用地规模较小,不能解决工人的生活问题。今后几年,随着大批服装饰品企业和大量用工进入园区,对工业园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六、建议措施
我县发展服装饰品产业的总体思路应以建设全省重要的服装饰品生产基地为目标,大力引进规模大、实力强、技术新、设备先进的企业,精心打造品牌,促进产业区域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1、加强引导,促进集聚发展。针对当前服装饰品企业大批进入我县的实际,切不可来者不拒,应当有选择、有甄别、有控制地引进项目。建议设立项目引进标准:进入龙游工业园区的项目,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上,租用标准厂房的,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进入城南区块的项目,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租用标准厂房的,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其他规模较小的项目,鼓励利用农村、集镇闲置资产落户,或进入乡镇工业功能区。落户龙游工业园区的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入服装辅料专业园区集聚发展。
2、深化制度,控制用地规模。国家实行最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将成为第一要素,节约、集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首要任务。一要夯实协议投资规模。项目引进单位、招商部门有责任对投资业主进行调查了解,掌握投资方的经济实力、投资能力,根据厂房建设规模、设备投入等情况,合理确定协议投资规模,切不可贪大求高。二要合理供给土地。按照协议投资额和相关产业政策,充分考虑投入和产出水平,合理确定用地面积,由决策咨询把关。三要提高建筑容积率。鼓励企业建设多层厂房,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3、完善设施,推进产业配套。随着园区企业建设进度加快和大批服装饰品企业的进入,加快提高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已成当务之急。要加快综合区块开发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建设进度,争取与饰品企业同步建设,同时投入使用,为产业发展提供配套保障。近期引进的项目用地必须全部用于厂房和必要的生产设施建设,不得建设生活设施,生活设施由园区综合区块统一配套。
4、鼓励创新,提升产业水平。在引进关口的把握上,应以引进机械化、自动化、现代化程度高的生产企业为主,从严控制小型机械操作、手工操作为主的企业。引导企业从水晶钻饰向人造宝石加工发展,拓展产品生产领域,提高产品附加值。为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在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要加强对企业研发资源的整合,以市场化方式建立产业公共研发机构,提高产业研发能力,促进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5、强化征管,提高产业贡献。一要加强稽查。加强对服装饰品企业的税务稽查。企业预警工作要及早、及时介入,掌握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二要引导诚信经营。对偷逃税费行为从严查处。三是在监管难度较大的情况下,建议实行税负包干制度,根据企业投资规模、生产能力、用工人数、产品价格等因素确定合理的税负基数和增长幅度。
第三篇: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
1.打造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全民创业为抓手,以纺织服装专业村、专业镇、专业园区和专业市场为依托,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和提高区域自主创新能力为手段,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不断推动我区纺织服装产业做大做强。一是要结合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特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地对纺纱、织布、缝纫、印染、服装等相关产业进行布局,使产业之间相互配套、相互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集约效应。二是要依托现有的纺织服装企业,通过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内外大型纺织服装企业。三是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扶持壮大中基、邦盛、华兴、京东实业等一批企业。四是要加强宣传推介。注重园区的包装和策划,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大造声势,打响针纺基地这个品牌。
2.建设一个针纺大市场。按照起点最高、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要求,我区很早就做了针纺大市场建设的规划,但一直没有启动,希望区里尽快启动针纺大市场建设,打造集“商贸、科技、信息、文化”于一体的专业性轻纺物流配送基地。建成后,主要从事纺织业相关原料、辅料、半成品、成品的批发、零售、展示,同时具备研发、配送、电子商务等功能,可为针纺产业链上的相关行业、企业提供完善的物流配送服务。
3.完善一条产业链。完整的、长的产业链是可以说是终端产业的减压带、防风林,能够降低成本、增强效率、防范风险;产业链同时也是终端产业的技术支撑力量。根据全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大力引进原料加工、漂染、印花、高档面辅料等上下游企业,弥补产业缺陷,促进产业集约。同时,要积极鼓励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发展配套产业。要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要积极引进雅戈尔、日本片山缝制等一批大型针纺服装企业,发挥“品牌”效应,带动相关产业进驻,提升我区针纺企业的配套水平。单纯发展一个产品品种的生产集群而忽视产业链建设,会由于缺乏基础支撑而增加采购成本、降低产业灵活性和适应性,最终丧失产业竞争力;产业链过短,也会导致产业的创新能力下降、产业价值增值能力下降。事实证明,配套能力越强的产业集群生命力越顽强。目前,我国的服装产业集群在建设过程中,特别是产业集群建设初期,往往注重强调该集群主打产品生产企业的个数、技术装备、生产能力、专业市场建设和运转状况等,而对产业链的评估力度不够。
4.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企业。要落实好有关扶持措施:一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发挥协会在技术跨越、产业协调中的作用,引导企业实现相关产业链的联合股份制经营,消除企业间的无序竞争,提高行业的竞争水平。二是加强企业管理。引导企业逐步改变传统封闭的家庭式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和市场运作方向转变。三是拓宽融资渠道。充分发挥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区制造业发展资金的融资作用,帮助企业贷款融资,同时对有发展前景的优势企业,实行专项贷款、封闭式运作。四是培育名牌产品。鼓励企业加快调整技术和产品结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五是发挥领军企业的带动作用。领军企业的带头作用在集群中不能被忽视。首先,领军企业能够利用其市场辐射能力和市场声誉带来更多的客户;其次,领军企业作为生产核心,能够带给关联企业更多的订单;第三,领军企业的市场行为、创新行为都将成为该区域企业发展的直观范本和发展目标。因此,一个区域扶植领军企业的发展壮大往往比直接服务于中小企业,对于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更加有效。六是环保部门要帮助漂染企业完善污水处理设备设施、改革污水处理工艺、降低污水处理成本。七是科技部门要向纺织企业推荐创新的技术、工艺、材料和装备等,推动纺织行业实现技术创新,尤其在印染、化纤行业要大力推行节能减排技术,同时鼓励纺织企业在研发创新产品时,积极申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
结论:青山湖区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发展态势良好,是一个有规模、有优势、有潜力、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的产业。青山湖区可充分利用“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 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这一平台,紧紧抓住全球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质量创优为重点,以提高产业和产品的技术含量为突破口,促进产业升级,不断提高产业竞争力,达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打造一批中国服装名牌和江西名牌产品,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及出口加工基地”。
第四篇:服装产业分析报告封面目录
服 装 产 业 分 析 报 告
目录
1.1服装产业简介
1.2服装产业细分
1.3服装产业链分析
2.1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2.2中国服装市场供求分析
2.3中国服装产业技术水平现状
2.4中国服装产业面临的挑战
2.5中国服装产业发展策略
3.1 2009-2011年全国及主要地区服装产量分析
3.2 2009-2011年中国服装销售统计
3.3中国服装产业销售分析
4.1服装产业产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4.2不同企业销售渠道的分析
4.3新销售渠道策略
5.1进口分析
5.2出口分析
6.1波司登
6.2李宁
6.3罗蒙
6.4报喜鸟
6.5雅戈尔
6.6鄂尔多斯
6.7庄吉
6.8阳光
6.9柒牌
6.10红豆
7.1服装产业竞争概况
7.2服装产业竞争格局分析
7.3服装产业竞争力分析
8.1国际服装产业发展市场分析
8.2我国服装产业发展市场分析
第五篇: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分析(一)
我国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针织服装,江苏金坛的服装出口加工、常熟的羽绒服,浙江省杭州的女装,宁波、温州的男装,嵊州的领带、织里镇的童装、枫桥的衬衫、平湖的服装出口加工,福建省晋江、石狮的休闲服,广东中山的休闲服,南海的女士内衣,虎门、深圳的女装,大朗的毛衣,均安、增城、开平的牛仔,潮州的婚纱晚礼服、江西共青的羽绒服这等等。这些服装产业集聚地产业链完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体,人口、企业和产业的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长。
在先后6批133个纺织产业集中的县(市、区)、镇试点地区中,共有35个服装产业特色名城(镇),其中福建省8个,江苏省8个,浙江省6个,广东省5个,山东省河北省各2个,上海市、江西省各1家。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1)产业集群在我国服装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服装生产越来越向产业集群集中,目前,各产业集群的服装总产量已占到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70%以上。产业集群的发展变迁影响着产业区域和产品布局,影响着产业资源的流动和重新配置,同时,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带动和加速了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和专业化的步伐。产业集群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促进科技进步、促进品牌诞生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产业集群的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全国服装产业的升级。
(2)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集群,即集群内企业主营同一种产品,并通过区域内或邻近地区专业市场进行经营。这类集群占全部服装产业集群的60%以上。有些集群是企业或手工业者在多年中逐渐密集而自发形成;一些是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产业进行扶植而发展形成的,这类产业集群内部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在国内产业的优势均不明显,专业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起到了导向性作用。这类集群内企业的更迭速度较快。也有部分属企业领导型集群和混合型集群。这些集群通常是当某个或某几个企业发展壮大后,带动更多企业创业而形成的。由于有占绝对领导地位的成熟企业的示范和带领,这类集群通常发展较为成熟,集群内企业较为固定、数量不甚巨大,集群内竞争合作秩序较强。
(3)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和山东几个省。
(4)多数集群处于形成期或成长期,少数集群步入成熟期 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服装产业集群仍处于形成期和成长期。这个时期集群内企业较多,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集群中企业的合作关系多为利用一定规模的上游市场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统一专业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利用集群规模效应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集群内部竟合机制不甚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甚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并趋于价格竞争模式。协调、稳步、持续发展是多数集群面临的现实课题。
(5)集群内大企业地位彰显 统计表明,服装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仅占产业集群企业总数的25.37%,而工业总产值则占到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的67.41%,销售收入占61.69%,利润总额占70.24%,平均职工人数占56.87%,产量占产业集群总产量的50%。仅占1/4的企业,用一半多的职工,创造出70%以上的利润,足见规模以上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地位,这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均明显高于产业集群平均水平,成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中国服装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