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服务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时间:2019-05-13 14:1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服务业发展的调研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服务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第一篇:对服务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2008年服务业发展情况

2008年,全市服务业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结构优化、领域拓宽、比重提高”的目标,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加大推进的力度,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增长15.9%,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30.4%;从业人员18.6万人,增长5.6%,占全社会从业人员

比重的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亿元,增长19%。

1、城市主商圈加快集聚,彰显品位。坚持服务业与城市化互动,**商城全新改版、悄然亮相,与世纪联华、皇剑购物三足鼎立,工农路、引江路、江淮路、东方红路“两纵两横”专业街合力支撑,东方广场、时代广场投资均超亿元,金三元、龙都广场顺势开业,城市商贸区规模扩大、质态优化、环境改善。南新区增添亮点,外资连锁华润苏果营业面积2万平方。北城区加速启动,五星级春江花都大酒店投资8亿元、营业面积16万平方、26层,可望明年动工。

2、江淮市场带加快培育,规模拓展。发挥区位优势,市场建设错位竞争、布局优化,国际五金城一期工程投资过亿元、5万平方300余商铺,10月3日试营业;万德隆家居投资1亿元、占地10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10月18日开张;苏中商贸城现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江苏省著名商标3个,全年成交额可望突破30亿元;阿波罗花木市场成为花木展示的主要窗口,全年成交额达5亿元;装饰大世界、建材市场等纷纷投资扩建,焕发生机;红太阳农贸市场成功实施“农改超”工程。

3、农村流通网络加快构建,串点连锁。改善农村商品流通环境,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万村千乡”工程与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双轨联动,建成“苏果”“苏农”“宏信”烟花爆竹四大配送中心、170家农民放心店、235个村级便民服务中心,新建机械化屠宰场1个、半机械化屠宰场14个,其中,**商城宏信配送中心投资2000万元,仓储2万平方,日配送商品100万元,全年配送额3亿元,开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4、社会商业管理加快提升,特色明显。主动探索社会商业管理形式,编制形成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不断优化城市功能;强化商联会职能,坚持“为政府办事、为企业服务、为百姓讲话”的宗旨,通过举办沐浴节、龙虾节、购物节和行业培训、技能比赛等活动,促进行业自律,“三把刀”专业人员居全省县级市前列;顺利出台《**市商业企业信用评审工作意见》,对零售商、餐饮(服务)商开展评比,引导诚信经营;创建扬州市级商业示范社区4个、“万村千乡”示范镇4个。

5、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方兴未艾。细化物流规划,明确沿江、砖桥、火车站园区定位,**港全年吞吐量可望突破300万吨,30万平米的木材配送中心投入使用,恒亿、亚皇第三方物流企业逐步壮大。融入扬州旅游圈,初步形成引江风景区、邵伯湖旅游度假区和**现代花木产业园三大旅游景区、9个旅游景点,现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3家、二星级3家。招商银行、交通银行成功落户**,银企合作平台建立,信用担保机制健全。科技、保险、信息、交通运输等行业迅猛发展,成为**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

6、推进服务业发展,氛围浓烈。服务业涉及部门多、领域广,市委、市政府把发展服务业摆到重要位置,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两次召开会议。8月25日,市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专门听取服务业汇报,研究服务业发展战略。9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又召开服务业发展大会,市长丁一作报告,市委书记倪士俊作重要讲话,全面部署服务业发展目标和任务。会上,明确今后一段时期服务业重点推进10大项目,把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镇和部门,市领导挂钩,全过程跟踪,全方位督查。

我市服务业与“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目标比,与对照先进地区比,与对照人民期盼要求比,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一是有规模但占比不够高。2005年、2006年、2007年一直保持30%左右,与省定目标40%的要求还有差距。二是有提升但品牌不够响。缺乏高星级酒店、高品位购物中心、高档次休闲场所,餐饮、沐浴、娱乐等服务行业经营特色不够鲜明,消费环境、消费标准有待规范和提高。三是有发展但速度不够快。信息、工业设计、科技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集聚、市场配套能力不强,专业市场对地方主导产业带动作用较弱。

二、2009年服务业发展思路

2009年,是我市全面达小康的关键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加快转型期,又是优化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滞后效应开始显现,各种矛盾和挑战不期而至,人口素质、土地资源、能源消耗、环境容量约束加剧;另一方面,省政府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调整财政分税制,从今年开始,对增值税增量部分提高上划比例,对营业税增量部分不再集中,促使各地方要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促进产业优化升

级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战略谋划,夯实工作措施,不断提高服务业发展的水平。

我市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突出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并重,强化对区域经济的服务功能、对一二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对广大居民生活的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生产服务业,全面提升生活服务业,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努力构筑产业层次高、竞争能力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工作目标是: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118亿元,同比增长16%,占gdp比重达到32%;服务业从业人员19.7万人,增长6%,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亿元,增长18%。

围绕上述目标,在坚持全面推进、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具体抓好重点在六个方面求突破。

1、在物流发展上求突破。一是全面提升物流集聚区发展水平。沿江、砖桥、火车站物流园区强化功能定位,加快建设步伐。沿江物流园区以木材、钢材、建材、煤炭中转为主,强化仓储、配送、加工功能,设置边防商检等机构,争取国家木材进口检验基地落户。二是加快推进工业企业物流剥离。引导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将仓储、运输、简单加工等物流项目从原有企业剥离出来,成立独立的法人企业,推进第三方物流。三是抓紧培育一批物流大企业。借鉴和引进国内外先进物流技术和模式,促进本土物流企业与先进物流企业合作和重组,择机成立物流协会。

2、在市场打造上求突破。一是建设东部鞋都。采取先建后拆的方案,拆迁商贸城,建设皮革城。项目总投资29亿元,总占地1300亩,分两期进行。二是推进国际五金城。围绕沿江千亿船舶产业集群,重点突出船舶五金、农用五金、机械五金配套服务,积极启动二期工程,同步推进商铺招商,引进一批知名五金品牌。三是培育钢材市场。配套沿江开发,发展钢材销售、流通加工、物流配送,与方正钢铁、邵伯钢材市场等互动,培育苏中一流的钢材交易集散地。四是提升阿波罗花木市场。以阿波罗为节点,打通花木通道,南联曹王花市、雅典娜盆景,北联丁伙苗木,形成十里花木长廊。规划四期工程,突出发展并尽快启动花木旅游餐饮。五是新建苏中农副产品市场。市场规划用地500亩,投资2亿元,建设蔬菜、水果、家禽、肉类、南北货等六大区域。抓紧进行规划选址,争取尽快启动建设。

3、在商贸提升上求突破。一是打造现代商圈。重点发展城市主商圈,联动发展北城区商圈、南新区商圈。城市主商圈加快建设东方广场、时代广场。北城区商圈高标准建设五星级大酒店。推进零售企业、餐饮企业向品牌化、专业化、现代化等方面发展。二是发展区域商贸。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工程和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双轨联动,完善“宏信”、“苏果”、化肥农药、烟花爆竹四大配送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基本覆盖全市各村。三是开拓流通渠道。实施“园区支撑、商贸带动、市场互联”的产业方略,打造花木、水产、蔬菜、家禽、生猪等五大类农贸一体化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商品化率。

4、在旅游开发上求突破。一是加快景区景点建设。开发现代花木产业园区、饮水思源风景区、仙女庙公园、**水利枢纽风景区、邵伯湖旅游风景区、渌洋湖、滨江风景区等项目。重点开发大桥、邵伯两条古街,拿出规划,加快实施。同时,串点成线,启动“**一日游”。二是加大宣传促销力度。重点瞄准宁通、京沪高速公路沿线的大中城市,通过邀请外地旅行商和传媒机构来我市踩线,整体推介**。三是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完善旅游行业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依法治旅进程,对全市旅游饭店的软硬件建设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5、在房地产推进上求突破。一是释放住房的刚性需求。在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在契税和规费减免等方面研究制定促进购房者买房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优化住房结构。坚持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住房结构调整,重点发展满足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房。三是完善房地产业管理机制。加强房地产开发建设全过程监管,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开发建设行为,完善商品住房交付环节的管理。

6、在新兴行业培育上求突破。一是信息服务业。以“数字**”为目标,支持广电、邮政、电信等部门,打造信息服务载体,用信息化支持工业化,用现代管理改造传统产业。二是金融服务业。完善银、政、企合作平台,改进合作方式,建立新型银企关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机构的发展,不断畅通融资渠道。三是社区服务业。建立和完善各级社区服务中心,拓宽服务领域,发展养老、托幼、医疗、健身、家政等服务项目。四是商务服务业。发展经济鉴证、法律、咨询管理、文体艺术服务等中介组织,形成辐射周边的商务服务体系。五是职教服务业。重点建设**市职教集团,形成机械制造、化工、纺织服装、建筑、农技等一批重点专业群,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篇: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中国西部千里生态休闲旅游大峡谷的战略构想,围绕县委“三县建设”目标,依托高峡平湖、长湖竹海、群峰叠嶂、林茂水清等优势,充分发掘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着力打造特色生态休闲旅游品牌,把现代服务业建设成为xxxx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1)xxxx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39:42,2011年为18:43:39,2012年为18:42:40,预计2013年为18:34:48。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

2012年完成2013年预计

增长% 增加值

70664 80105 13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6810 7659 12 批发和零售业

15893 17481 10 批发业

11277 12453 10

零售业

4616 5028 9

住宿和餐饮业

5363 5996 12

住宿业

634 702 11

餐饮业

4729 5294 12

金融业

5257 5686 8

房地产业

4407 4764 8

房地产业(K门类)29 0 居民自有住房服务

4378 4735 8

营利性服务业

4633 5004 8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577 2817 9

其他营利性服务业

2056 2187 6 非营利性服务业

28301 33515 18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8670 22489 20

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

9631 11026 14

(2)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餐饮服务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30%。2012年下半年,新城集镇三产服务业呈现下降趋势,消费低迷,由于xxxx经济在这几年内都属投资拉动型经济,新城集镇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商业网点、餐饮、宾馆、娱乐、加油站点等设施不健全,社会消费和居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3)物流业、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和旅游服务业将成为xxxx未来几年重点发展行业和支撑。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及机遇

(一)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一是县域经济底子薄、规模小,县域经济自身几乎无自我积累、循环发展能力,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二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低,贫困面大,与全省水平差距大,与全国更大。三是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巨大,生态保护与自我发展矛盾巨大,承担的生态保护任务与地方政府自身的能力呈巨大反差。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是国家将继续实施“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保民生”等宏观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务院将乌蒙山区立为新一轮的重点扶贫区域,将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资源开发、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和民生等领域的支持;二是云南省打造昆水经济发展走廊和市委市政府构建沿江绿色经济发展带以及建设xxxx特色小集镇群的战略部署,使xxxx有更多的机会争取上级的投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国家和省将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突出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的就业、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交通通讯基础设施、其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领域,以缩小城乡差距,为我县加快城乡发展提供难得的机遇;四是xxxx融入长江上游经济带、成渝经济圈、昆水经济走廊步伐将加快,特别是国家已经批准的成渝城乡统筹实验区,必将有力地拉动我县经济发展,xxxx经济社会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是xxxx县发展的加速期、结构的调整期、矛盾的凸现期、民生改善的提升期和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突破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转型发展,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轨道。

三、服务业发展思路及目标

把发展服务业与增强城市功能、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以物流和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升级发展,努力提高服务业比重。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构筑面向生产和生活、面向广大农村和城镇、体现xxxx特色的现代服务业。着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信息咨询、旅游和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生产互动发展。以改善民生为目标,大力发展创业成本低、吸纳就业能力强和市场需求大的生活性服务业,全面提高服务业发展速度、质量和水平。顺应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的需求,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积极推进房地产业发展。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服务业,创新社区服务形式,鼓励发展设施维修、病老护理、社区卫生、美容和健身娱乐等社区服务业。加快以山水人文、生态、湖滨资源为依托,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业,形成二线三区的服务业发展格局。到2017年三产业增加值将达到14.3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其中:交通运输占15%,餐饮服务15%,批发零售占15%,物流占20%,非盈利性收入占20%,金融占10%,其它占5%。

四、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一是构建服务业发展平台,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加快交通基础设施设施建设,构建综合运输网络体系;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打造产业发展载体;打造服务业集聚区,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解决群众有钱消费问题。建设xxxx物流中心,努力把物流中心建设成为以仓储、运输、配送为主的现代化、开放式和多功能的综合物流基地,实现货物集散、中转、配送、物流信息服务、商品展示交易、贸易洽谈及电子商务等综合商贸流通服务功能。加快建设便捷、高效的物流集散中心和物流网络,坚持“以港兴县”,以县城为依托,以黄龙溪货运码头、南岸铜船货运码头、会仪货运码头将为次枢纽,以沿江港口、客运码头、旅游码头、金沙江港航配套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航运交通建设。努力形成金沙江港物流园区,加快建设集装箱港口和物流园区,构建高效衔接的综合物流运输体系,推动现代物流加快发展,建设快速通道,构建集仓储、加工、调拨、配送于一体的集输运基地,打造服务滇川结合部区域的物流中心。积极引进国内物流集团、大型商贸连锁企业在xxxx设置分支机构,依托邮政、大型物流企业整合全县物流资源,发展壮大本地商贸物流企业。积极发展大型交易市场、连锁商业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加快发展航空快件快递、电子商务业务,积极培育连锁经营、仓储式商场、特色商业街区和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

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群众敢消费问题。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确保群众有吃、有住、就医、就学、养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四是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解决群众有地方消费问题。依托沿江公路和金沙江黄金水道,打造向家坝库区精品旅游品牌。其主要特色为集大坝水利枢纽工程、坝区不夜城、高峡平湖、湖滨生态城镇、长湖竹海、农家生态风情园、水上游乐等为一体。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大力开发和全面整合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把旅游业培育为新兴支柱产业。加快县城、旅游城镇、景区景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快建设新县城B区特色商业街和C区四星级旅游度假区,提升城市品味,提高知名度,争创全国最佳宜居城市,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推动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历史文化旅游多元化发展和融合发展。重点打造金沙江文化、竹海、向家坝峡谷库区等精品旅游景区。最终形成以向家坝库区为核心,以山水人文、生态湖滨资源为依托,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业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安全快捷、沟通旅游交通骨干网的进出通道,建成县域旅游小环线,推进旅游区域协作,建设滇东北与川西南旅游无障碍区,与周边地区共同建设和完善旅游中环线和大环线,促进旅游资源和客源市场共享,明显提高客源比重。加大旅游纪念品、绿色特色食品开发,延伸带动商贸、餐饮、物流、娱乐、文化等服务业的繁荣发展。

五是坚持扩大开放,发挥鲶鱼效应,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国内知名的服务业大企业、大集团投资经营服务业,带动xxxx服务业发展。

第三篇:服务业发展调研(最终版)

服务业发展调研

今年以来,雅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加大服务业投资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和刺激消费,全市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经省统计局审核认定,2009年雅安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0.31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全市经济总量的29.3%。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及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成为支撑雅安服务业增长的突出亮点。

一、雅安服务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一)服务业投资增势强劲

2009年,雅安以灾后重建、扩大内需为契机,继续以项目促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灾后重建、瀑电移民工程和扩大内需项目建设步伐,促进了全市服务业高速增长。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119.78亿元,比上年增长91.7%,高于全社会投资增幅27.2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占会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达35.8%。分行业看,增长最快的行业为教育、卫生、交通,教育完成投资10.87亿元,同比增长7倍;卫生完成投资5亿元,同比增长11倍;交通完成投资56.92亿元,同比增长38.3%。

(二)消费品市场快速增长

2009年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及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农机购置补贴、降低小排量汽车的车购税等一系列扩大内需政策的推动,我市消费品零售市场呈现出购销活跃、购买力增强的态势。1-12月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26亿元,同比增长20.4%,创近10年来新高。增幅较去年有所提高(提高0.5个百分点),整个消费品市场实现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势头。

(三)金融市场持速增长

2009年,市内各级金融机构按照市政府确定的信贷工作目标任务,围绕“3+1”产业发展、重点项目灾后重建和灾民房屋重建,突出“保增长”这一主题,切实加大有效信贷投放力度,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增强。2009年末,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394.32亿元,比去年增长28.2%;各项贷款余额为192.89亿元,比去年增长28.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187.12亿元,比去年增18.5%。

全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7.26亿元,比去年增加1.08亿元,增长15%, 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0.3%,比去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四)房地产投资持续升温,增速居全省前列

2009年雅安市委、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房地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房地产投资完成额达7.31亿元,同比增长68.2%,高于全省增速58.9个百分点,增幅排全省21个市州第2位,占会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2.2%;其中:住宅投资6.32亿元,同比增长76.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0.63亿元,同比增长15.3%。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23.91万平方米,比去年增长0.5%;竣工面积达27.21万平方米,比去年增长52.4%。

(五)旅游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2009年,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各县(区)抓住机遇,加大力度,不断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全市旅游经济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太势。全年共接待游客800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0亿元, 比去年增长22%。

二、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9年,全市服务业呈稳步发展太势,但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比重较低,服务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1、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全市服务业发展明显落后于全市经济和工业发展水平。2009年,全市经济增长14.9%,服务业虽然呈稳步增长态势,但其增速低于全市经济增速4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工业增速10.7个百分点。服务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市场的开拓,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加速发展。

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低。目前全球服务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已达60%左右,发达国家在70%以上,2009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29.3%,比全省平均水平低7.4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发达城市比,比重更是偏低。

3、生产性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为企业生产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盈利率、高附加值“三高”特征。近年来,全市生产性服务业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突破,但由于基础比较薄弱,发展仍显不足。2009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3.8%;从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以交通运输、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为主的传统行业仍是雅安服务业的主导行业,相当多的新兴行业如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计算机应用业、科技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还处于稚嫩的起步阶段,规模小、行业协调发展能力较差,发展水平较低。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发展观念,把服务业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世界经济发展规律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服务业的比重逐步上升,并将在工业化中后期阶段,逐步超过第二产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前,我市处于服务业加速发展的起始阶段。《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加快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的比重,尽快使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产业。加快服务业发展,关键要转变发展观念,把服务业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的战略产业摆上突出位置,增强发展服务业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在实际工作中,要逐步转变重工业、轻服务业的发展思想,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同推进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服务业与工业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要注重加强政府规划引导,进一步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统筹推进服务业发展;要注重解决影响和制约服务业

发展的突出问题,切实有效地满足消费者和生产者对服务的不同需求,逐步扭转我市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

(二)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互动过程,工业化发展到今天,一方面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另一方面也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全市紧紧抓住工业发展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市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业经济突飞猛进,积累了比较雄厚的基础,但产业结构和技术含量不高。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现代服务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是服务业的重中之重,对制造业具有强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要把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建设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物流、金融、信息、商务、研发等重点领域主动承接生产性服务业转移,不断提升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对先进制造业的综合服务功能,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体系,推动企业通过经营管理方式创新,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以核心竞争优势整合专业配套企业的服务供给能力。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中介体系,推动产业间合作。

(三)从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着手,加快传统行业改造。服务业行业门类众多,要提高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和整体素质,必须大力调整和优化服务业行业结构,要从有利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加快传统行业改组改造、升级换代的同时,大力发展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兴行业。交通运输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这两大传统行业在我市服务业中占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在稳步发展这两大支柱产业的同时,加快升级改造的步伐。传统的交通运输、仓储、邮电企业要改变简单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的方式,不断拓展和延伸物流服务领域,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批发零售贸易业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运用连锁、配送、代理等现代流通方式,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积极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接轨,提高竞争力,实现我市流通业的现代化。

(四)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机制,实现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长期以来,全市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较低,一些应当或可以作为商业化经营的领域,如科研、广播电视、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被当作公益型、福利型的事业来办。行业垄断现象比较普遍,市场准入的限制比较多,竞争不充分,在银行、电信、保险等服务领域,至今仍保持着十分严格的市场准入限制,人为地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因此,要进一步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改变原来市场准入限制过严、透明度低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国有经济进入服务业,形成与国有经济企业相竞争的局面,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提升整个产业的综合质量。同时,要继续深化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制度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险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社会保障事业,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五)加大对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支持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在坚持市场化导向的前提下,通过政策扶持,支持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代表市场发展方向的优势服务企业加快发展,不断增强服务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要破除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按照现代服

务业发展客观要求,对一些部门垄断的服务行业以及适宜市场化经营的社会事业单位加快改革步伐,增强发展活力。二是要在财政税收、土地政策、价格政策等方面制定优惠措施,对服务业发展进行引导扶持。三是要进一步加大金融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开发适应服务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服务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的方式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四是要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加强服务业领域的诚信建设,推动并鼓励企业争创服务业品牌。五是要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设立政府技术创新基金,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科技创新体系和重点科技工程建设,促进服务业优化升级。六是要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引导推动服务业企业走规模经营之路,不断扩大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六)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我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近八成,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对促进全市服务业上台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高、农业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多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实施以及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购买力显著增强,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加快农村服务业发展,一要积极采取措施促进农林牧渔服务业发展,引导其为农业发展提供各种支持性服务,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农业效益,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二要着力改善当前落后的农村消费环境,鼓励城市商业企业通过分店、连锁等形式向农村地区蔓延,支持农民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创办合适规模和档次的超市、商场、专卖店等消费场所,满足农村居民对传统服务业的需求;三要加大财政投入、积极发展农村旅游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积极促进城镇现代服务体系向农村延伸,满足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

第四篇: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红山区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

繁荣兴盛的服务业一直是红山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优势。近年来,红山区紧紧抓住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赤峰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政策措施,将加快服务业作发展为全区的重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不断突出重点,优化结构,创新机制,强化落实,使

我区服务业保持了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

2006年我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7.2亿元,2007为45.6亿元,2008年为52.4亿元,年均增长17.4%。2009年上半年,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亿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9.1亿元,同比增长10.7%。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均衡协调发展,批零餐饮业、交通运输邮电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及其它服务业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为优化我区服务业产业的结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今年1-6月份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3%。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1.1亿元,同比增长19.5%;餐饮业实现3.2亿元,同比增长19.2%;其它行业实现0.5亿元,同比增长13.5%。

二、红山区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做法

(一)举全区之力搞好红山物流园区建设

多年来,红山区的服务业发展始终处于层次低、规模小、布局散,新型业态发展缓慢的状态。为了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和车流相对集中这一特点,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于2006年6月正式启动了内蒙古红山物流园区建设。目前园区建设已累计投入资金23.8亿元,全面启动5100亩规划区范围内的建设,建成区面积达到3800亩。共引进各类企业118家,其中73家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完成各类建筑面积68万平方米,形成了以物流配送、汽车贸易、建材交易、货物仓储同步发展的经营格局。2009年上半年,园区实现交易额26.2亿元。预计全年可实现交易额55亿元,税收1.2亿元,安置就业达到1万人。

一是将规划先行作为首要原则。作为自治区批准立项的首家大型物流园区,红山物流园区在建设初期就确定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门槛招商,高水平发展”的工作思路。聘请国内资质较高的中交协物流研究院制定了园区可研及建设规划,园区由最初规划建设面积5000亩计划总投资15亿元,调整为7500亩计划总投资35亿元。基本服务半径约为500公里,主要方向的服务距离超过1000公里。是集运输、仓储、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于一体,辐射蒙冀辽的综合性物流园区。

二是不断优化政策环境。认真落实赤峰市人民政府《关于赤峰市中心城区物流产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赤峰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红山经济开发区、红山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审批及有关优惠政策问题的会议纪要》所提出的各项优惠政策,制定了针对红山物流园区简化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的配套措施(赤红政发2008【102】号),全力推进红山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优惠的扶持政策为园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同时,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为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林业、国土部门先后完成林地审批5019亩、土地审批4488亩;发改、财政、商务、金融等部门在为园区争取产业项目扶持资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效地缓解了园区建设资金紧张问题。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合力,为园区的顺利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是坚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红山区委、区政府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等各方面,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一是投资5.9亿元,完成了3800亩范围内“七通一平一监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设道路27条,总长度21公里,总面积46万平方米。2009年,园区三期首批620亩路网工程开工建设,共建设道路5条,总长度2.3公里,形成了“筑巢引凤”的良好局面。二是建成了行政综合办公楼,将工商、税务、公安、物业等部门引入园区联合办公,实行“一体化管理”和“一站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全面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完善了园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80万元,建设了专业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启动建设了占地70亩集商务、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商务广场,满足商户产品会展需求。同时在广场北侧新建一处8400平方米的信息中心综合楼,满足信息中心发展的空间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园区管理和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整合了城区物流资源,将城区内近120家配货站全部引入园区,实现了区外长途运输、市内短途运输及城市配送的有效衔接。

四是加强园区招商引资吸引商气人气。园区地处城市边缘地带,地势偏僻,人气不足,商气低靡,建设初期投资者对园区发展信心不够,使园区最初招商十分困难。为了扩大园区知名度,增加园区的商气、人气,园区采取了“物流+市场”的经营模式。对园区入园企业实施“2年内免收企业所得税,2年后再减半征收3年;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办理相关手续费能免则免,不能免按最低标准收取”等的优惠政策。同时,视入驻企业规模、发展潜力、投资大小、经营种类收取不同标准的配套费,特别是对能够起到拉动作用的经济实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行业特色明显的企业,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给予以一定灵活的优惠政策。完善的配套设施和优惠的入园政策,吸引了大量民间资本,园区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

五是强化管理保障园区运转有序进行。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注重管理工作,有效地推动了园区规范化发展。招商引资过程中,坚持“四个严格”,一是严格功能区划分,按功能区定向招商;二是严格准入,确保入驻企业具有活力;三是严格合同约定,确保施工进度;四是严格执行保证金制度,确保园区工程质量。为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和管理,区政府出台了工程招投标、材料采购、资金管理、工程审计等管理办法,保证所建项目的质量和工期。完善了园区规划监察管理办法、水电暖管理办法、绿化管理办法、广告牌匾管理办法、物业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设,强化了园区管理。同时,加强服务企业力度,全程协助新入驻和新开工企业办理规划、建工、消防、土地、房产等审批手续以及证照等相关经营手续;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融资,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二)千方百计行进服务业商贸聚集区和特色市场建设

一是以项目建设带动进一步巩固新华商业步行街作为全市商贸零售业的龙头地位。红山区新华商业步行街地处城区中心地段,是赤峰城区最大最繁华的商业街。始建于2000年,历经9年的发展,累计完成投资1.4亿元,完成了774延长米主街和1579延长米的辅街建设和改造。截止2009年6月整个新华商业步行街内共较大的综合类百货商厦23家,各类专卖店、品牌店、精品店157家,从事各种经营的大小商户4000多户,总营业面积近19万平方米,从业人员超过10000人,年营业额超过10亿元。在盘活步行街现有资产,调整经营业态,实现步行街商贸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扎实推进步行街向北延伸及向东西两翼扩展工程,启动了航宇商务中心,蒙中商贸中心,华兴商贸中心改造、草原明珠购物广场等一批商贸业重点项目,全力打造以步行街为主体,辐射两翼的中心城区核心商贸区。

二是强化市场体系建设。几年来始终坚持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组成专项工作组推进市场建设,通过开展商务、公安、安监、工商、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联动,集中对酒类、粮食、成品油和定点屠宰企业的登记备案和专项整治,打击假冒伪劣和非法经营行为,净化和规范商贸流通领域秩序。目前红山区现有各类交易市场20余家,西城市场、同兴市场、天越市场、千禧建材市场、果菜粮市场、古玩市场、解放街小商品市场、万商大院、三宇陶瓷市场9家市场交易额超过亿元。其中,赤峰果菜粮批发市场经过十年的发展建设,已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最大的区域性专业粮油批发市场,具备了对全市及周边地区成品粮油交易的调空能力,市场多次被评为市和自治区文明市场,成为了全市粮油供求的晴雨表,杂粮外销的集中地。赤峰西城市场始建于1994年,占地面积由最初的50总发展到近200亩。西城市场现与全国200多家大型农贸市场联网,成为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指定信息采集点,全国农贸市场协会会员单位,是我市最大的农牧业产业化农贸龙头企业,是内蒙东部地区最大的果菜批发市场,水果蔬菜集散中心,内蒙古最大水果蔬菜集散地。通过加强市场建设,形成了以市场发展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安置富裕劳动力,集聚资金的良好局面。

(三)下力气抓好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

几年来,从红山区地处中心城区,城市化程度较高,城市社区发展较快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和养老体系建设。通过引进市场化运作体系,组建了我市唯一一家区级社区服务中心——红山区社区服务中心。经过几年的发展,社区服务红山模式不断成熟和完成,已经形成了一个社区服务中心配套十个社区服务平台、一百个社区服务站的社区服务网络体系,在实际工作中,以下七个方面为重点开展社区服务和养老工作。

一是顺应居民实际需求,建立完善了社区服务系统。中心投资40万元,建立并完善了社区服务信息网络系统和24小时热线电话呼叫系统。针对许多居民家中没有电脑的这一实际情况,开通了8666666热线电话,居民有服务需求时,通过拨打该热线电话,中心工作人员即可对居民的要求做出明确答复。日前,已有400个服务企业加盟,每天接到居民各类咨询达70多人次。

二是以居民健康为根本,开展了贴近居民的社区医疗服务。2008年投入36万元成立了三西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针对部分社区居民存在的看病贵、看病难的实际困难,实行对辖区居民20%—40%的优惠就医承诺,初步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的办站目的,满足了城区居民就医就诊的服务需求。

三是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了居民较为满意的物业管理服务。本着“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难”的原则,成立了心连心物业公司,共接管了城区14幢弃管楼和1个弃管小区,为部分居民小区提供物业管理服务。在改变了这些旧老小区原有的脏、乱、差的环境面貌的同时,方便了小区居民的基本生活。

四是依托现有服务资源,开展了全方位的家政服务。中心投资16万元组建了自己的家政队伍,根据城区广大居民和社区单位的具体要求,通过两套服务系统,分别采取有偿、低偿、无偿服务等多种服务方式,在城区分散设点,就近派出服务。

五是大力拓展服务领域,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中介服务。针对居民房屋买卖、就业求职等方面服务需求越来越多的实际情况,在中心成立了中介服务大厅,设立婚姻介绍、职业介绍、房屋介绍、家政服务、法律咨询5处咨询服务处,实行一厅式办理,一站式服务,满足了广大居民交友、买房、法律诉讼等方面的服务需求。

六是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开展了居民广泛关注的社区培训服务。满足了居民多层次、多元化、具体化的服务需求。截至目前,中心已为广大居民开展英语培训150期,自我保健护理培训11次,保姆、钟点工培训4期,大型健康知识讲座3次,参加培训人员达6800多人次。

七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了居家养老服务。开展日托养老、管家登门、家政保姆、健身康复、代购配送、休闲娱乐等服务内容。同时在社区开展居民旅游、异地养老、养老机构中介、老年大学、低偿或无偿体检,并为60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办理出行120卡,建立家庭服务档案,一方面更好的照顾社区内空巢老人,另一方减轻社区居民子女生活负担。中心还联合赤峰市慈善事业服务中心,共同实施“全国百岁希望健康工程”,分期分批为我区低保户、孤寡老人、军烈属、残疾人提供救助和服务。

三、红山区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下步打算

当前,红山区服务业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快速发展,有效第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运行中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开放型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市场的规模、档次不是很高,市场辐射力小、网络化、信息化程度低。农村消费启动缓慢,需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村消费水平。

为此,我们将以自治区、赤峰市有关要求为指导,加强服务业的区域合作和融合。针对我区服务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扎实措施,加快传统服务业的改造提升,积极有效地推进现代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继续搞好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物流园区三期建设工程,加快铁路专用线、高速公路接口、保税仓储区、汽车租赁区建设及园区政务信息综合楼、商务广场、园区监控及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二是尽快开工建设红山区蒙中商贸中心项目、航宇商务楼等建设项目。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把业态调整和项目落到实处。使哈达街中段经营环境明显改观,经营档次逐步提升,亮化、美化水平及硬件设施均有明显改善;推动步行街周边的草原明珠购物广场建设项目,力争启动古玩文化艺术市场、华兴商贸中心项目,确保按计划开工建设。

三是加大对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工作的专项推进力度。对确定的商贸重点项目实行全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抓好商贸项目调度、统计、服务工作。同时把握国家政策取向,认真策划、包装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商贸建设项目,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缓解我区商贸企业投融资压力。

第五篇:旅游服务业发展调研

XXX旅游和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XXX局

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区财政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扶持支持旅游服务业发展,围绕XXX推进XXX活动和服务业,增强接待能力,提高服务业在GDP的比重三大目标;全力做好XXX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酒店宾馆建设,服务业项目建设,旅游和服务业内涵不断丰富,全区旅游和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我区旅游业和服务业发展现状

XXX总面积XX平方公里,总人口XX万。位置优越,位于XXX,地处XX交界,东连X,西濒X,南临交通枢纽X,北接XX,历来为兵家、商家必争之地。交通运输直达扬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区。为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x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紧紧抓住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依托交通、区位、资源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使我区旅游业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为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其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对扩大内需、扩大就业、扩大财源,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把XX建设成为XX服务业中心城市,根据省、市、区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XXX “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我区服务业经济总 1

量逐步提高,行业结构渐趋优化,竞争能力逐步增强,为今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运用财政政策,大力支持旅游服务业发展

发展旅游业,与扩大对外开放的目标一致,与扩大内需的战略一致,在促进产业结构的完善和优化、丰富人民生活、发展地方经济、培育新的财源、提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确定。目前,旅游业机遇和压力并存。抓住机遇的关键在于加大资金和政策双重投入的力度。发展旅游业应该成为财政发展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和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1、以XX为龙头,财政通过促进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我区旅游服务业的竞争力;同时加大财政对旅游促销活动的支持力度,增强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2、充分利用财政政策,积极鼓励社会投资,调整收入分配,有效扩大内需,发挥财政的宏观调控作用,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发挥优惠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快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一方面,要在力所能及范围内,筹集财政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1)充分利用各级财政预算内安

排的旅游事业费、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等,并争取扩大预算内资金的来源和规模,加大对旅游宣传促销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旅游信息网路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2012年区级财政预算设立了XXX万元旅游推介专项经费。(2)加大旅游服务业的资金调度,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是增强旅游发展后劲的大好机会,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把旅游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重点建设范围,把旅游业真正作为经济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来培育。(3)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金的使用和监督管理;同时要加强与部门的协调配合,做好专项资金使用的事前参与、事中监督和事后跟踪问效工作,切实提高各项资金的使用效益。(4)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无偿性,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

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优惠财税政策,支持旅游业的发展。例如资金支持政策、旅游基础设施投资优惠政策、加快旅游改革和发展的财政政策、吸引外资政策等等,促进旅游企业良性、快速地发展;同时要借鉴旅游业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了解旅游业发达地区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投资发展政策、政府资金投资方向政策等等,加速我区旅游业的发展。

4、做好旅游业的发展规划,促进旅游业繁荣可持续发展。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支柱产业和优先发展产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范围,进一步搞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计划,使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使旅游与环境和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三、目前旅游和服务业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难题

我区旅游和服务业工作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我区还没有整体旅游规划,全区旅游发展缺乏科学统筹;

二是我区现有景区景点隶属关系复杂,由于多头管理,体制机制不活,不利于统一打造;

三是接待水平低是制约旅游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瓶颈。旅游产业结构不太合理。吃、住、行、游、购、娱仍缺乏配套,旅游和服务业产业链不长,产品结构单一;

四是高层次人才引进乏力。服务业从业人员多集中在传统型服务行业,总体素质较低,高层次创新人才特别稀缺,成为制约服务业加快发展的瓶颈;

五是旅游推介需要不断探索新方法;

六是旅游和服务业扶持政策有待建立和完善;

七是旅游和服务业的行业监管需建机制、建队伍。

八是企业竞争能力不强。服务业缺乏龙头企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实力不强、竞争乏力、行业内部集聚度低,亟需做强做大。外向型企业队伍力量薄弱,抗风险能力不强;外贸出口产品结构单一,对重点企业依赖程度高,缺乏发展后劲。

二O一二年三月三十一日

下载对服务业发展的调研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服务业发展的调研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家庭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以更务实的举措推动家庭服务业发展 ——对(长政办发〔2012〕26号)文件实施三周年的情况调查 市政府研究室市妇联 为进一步提升家庭服务业发展水平,2012年8月9日,长沙市人民政府......

    服务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

    Xx镇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一、服务业发展思路xx镇共有 x个村、x万口人。近年来,按照 “培育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集群”的思路,立足区位优势,创新体制机制,落实政策措施,在大......

    巢湖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巢湖市商贸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改革开放以来,巢湖市商贸服务业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变型,商贸服务业体制、主体、规模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

    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2010-06-29 19:14:4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农村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

    关于我市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精选合集)

    关于我市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三角区域规划明确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服务业,也是我市“调结构、转方式”的内在......

    渭南市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渭南市服务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服务业是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是促进工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展服务业对促进就业、扩大消费、提升结构、降低消耗、改善民生、增强......

    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近年来,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带动、项目带动、改革开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近期政府又提出了把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方向。为了解现代服......

    现代服务业发展调研方案

    (请办事处通知各有关调研企业,并于今天上午11点前将办事处联系人及电话报区商务局,区商务局电话:2671792)关 于 德 城 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情况调研的实施方案为了在区第二次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