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建就是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党建就是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要加强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就要准确把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内涵。服务型党组织,就是以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人民群众及科学发展的党组织。其次也要把握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中心工作。服务型党组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全面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模式创新,坚持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科学发展、服务社会管理,进一步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再次要准确把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点环节,优化服务理念,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平台,提升服务能力,健全服务机制,加强服务保障。要准确把握继承与创新、党内与党外、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的关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之路。
第二篇: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十八大报告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的主要”
任务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结合我们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觉得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关键在服务上。联系我的食品检验工作,现做出以下总结:1.加强服务意识,提升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服务意识,高效率,低姿态做好每一次检验工作。当天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当天完成,当天解决不了的要向服务对象说明情况。尽量加快检验过程,尽可能在时限内完成全部工作,如不能及时完成的,必须向服务对象说明情况。2.确保服务质量,注重服务效果检验工作责任重大,每一份检验报告的出具都必须真实可靠。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问题大过天。所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快检验报告进度的前提是保证每一份检验报告的质量,要做到真实可靠高效。3.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境界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加强业务技能,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提高理论水平,并在实践中,磨练各项技能,确保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新的水平。服务发展、服务群众必须积极主动,要敢于,善于挑战困难,干一行爱一行,全力做到检的快,检的出,检的准。4.丰富服务载体,打造服务品牌党建工作要围绕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要创新制定服务措施和平台,精心培育和打造体现部门职能、服务特色和精神风貌的服务品牌。如今的社会,正如高速上奔驰的跑车,正在飞速的发展。我们要跟随时代潮流,善于利用各种方式丰富服务载体。比如利用互联网,一方面,可以通过网络与服务对象加强沟通联系,了解服务对象情况,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克服沟通上的困难和障碍;另一方面服务对象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向单位、部门了解产品完成情况,相关标准的更新,在线提问、提出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既方便了服务对象,也大大提高了单位的工作效率,切实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方便快捷的服务。
第三篇: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
党政机关和干部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在新的形势下,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坚持落实群众路线,紧紧依靠并调动群众力量。
各级党组织要把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紧紧抓在手上,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一是精心组织实施,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总抓手,纳入本单位党的建设总体规划,注重加强顶层设计,认真制定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定期研究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工作指导。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各级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要履行直接责任人职责。要把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情况作为党委书记履行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专项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衡量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推动落实领导责任。
二是加强分类指导,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构建上下结合、条块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整体谋划、统筹协调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关职能部门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基层党组织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具体指导,切实把各项要求落到实处。认真落实组织员制度,充分发挥组织员在指导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三是强化督促检查,狠抓工作落实。各地要督促基层单位认真制定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方案,明确创建措施、创建责任和创建时限,加强跟踪督查,及时了解进度,指出存在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各级组织部门要建立专项督查制度,适时对各地各单位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开展督查,通报进展情况。深化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要经常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以点带面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四是注重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广泛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包括网络微博、手机短信等新媒介,深入宣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实际成效,着力形成强大舆论声势,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浓厚氛围。大力宣传推广不同领域、不同行业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注意选树一批本地本行业的先进典型,使基层党组织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努力形成比学赶超、齐争共创的生动局面。
第四篇: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014年12月23日 作者:陈永强
烟草在线专稿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党的各级组织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汇聚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层组织的建设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与时俱进,强化服务职能,这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现实需要。只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基层烟草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烟草行业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克难期,面对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增多、利益诉求愈加多元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党建工作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对此,各级党组织要从服务企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紧迫感,坚持以服务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党建品牌,使党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题及关键
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是主题,能力是关键。作为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必须突出“服务”两字,以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载体为关键点,坚持为国家服务、为零售客户,为员工服务,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通过不断丰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形式和内容,拓宽服务渠道和领域,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当服务先锋。
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是关键。基层党组织能力如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同时,党员干部要与基层零距离,增强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和思想工作的能力,提高其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着力促进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
按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总体要求,党组织要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建设目标,突出服务重点,始终坚持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扎实有效抓好落实。
1.突出服务改革。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局党组关于深化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作为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动员职工群众、团结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完善利益协调、矛盾化解工作机制,把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自觉行动中来,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凝聚共识、建言献策、增添力量。
2.突出服务发展。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党建工作部署的虚实结合上,自觉做到与中心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把党建工作与服务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党支部和广大党员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立足本单位、部门和党员岗位工作实际,凝聚发展力量、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发展动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突出服务民生。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践行“两个至上”为实践载体,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服务宗旨,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开展以“突出为民务实、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党支部、党小组结对共建、结对帮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工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宣传到位、践行到位,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突出服务群众。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职责要求,转化为岗位实践,以深入推进“一流的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落实服务标准,落实首问责任、AB岗零缺位、信访接待、“六必访、六必谈”等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规定,建立完善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各支部要以扎实推进基层员工安心、零售客户舒心、工业企业连心、消费者放心、社会公众爱心为主要内容的“五心”工程为载体,切实把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到“最后一公里”的神经末梢,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5.突出服务党员。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落实党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要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和党内组织生活形式,不断增强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要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机制,从思想上、工作上和成长进步上多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有困难的党员排忧解难,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激发广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
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措施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党章赋予的职责要求,是一项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要在加强调查研究、科学谋划设计、健全组织体系、坚持梯次推进的基础上,针对工作性质和服务特点,紧密结工作实际,统筹协调、探索实践,有重点、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实施。
1.认真调查摸底,健全组织体系。为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要求,党群部门要按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原则,对职能部门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着力解决好党组织设置是否合理、隶属关系是否顺畅、支部班子是否健全、工作制度是否完善、阵地建设是否保障等问题。
2.加强典型培育,坚持梯次推进。要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支部组织健全、党员干部素质高、服务能力强、服务作风好、服务业绩突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服务型党组织先进典型,为其他基层党支部树标杆、作样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与此同时,要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要重点“抓两头、带一般”,加大对“六有”党组织的培育力度,整顿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带动一批中间党组织。
3.强化教育培训,建设骨干队伍。加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党务工作者队伍、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性观念、树立宗旨意识、增强服务本领,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保证。在各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上,要采取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办法,在组织参加国家局、当地机关工委举办专题培训的基础上,每年至少组织党支部书记培训一次,切实加强对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教育引导支部书记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强化廉洁履职意识。在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上,要配强党务工作力量,充实机关党委专职党务工作者,每年组织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不得少于2次,引导他们专心致志做好党务本职工作,认真履行服务职责。在党员队伍建设上,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党员,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要建立党员轮训制度,教育培训部门要把党员的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纳入教育培训计划,各党支部要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把党员培养成为服务骨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
4.注重实践结合,创新服务载体。各级党组织要围绕满足服务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工作。要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谋划工作思路、深化目标定位相结合,针对本单位(部门)重点工作,找准工作载体和结合点,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要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基层创优活动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要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持续抓好整改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努力让职工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要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践行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理念相结合,以“一流的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制定内外部服务标准,规范体系的落地运行,全面构建精益服务型党组织,切实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要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相结合,依托基层党支部现有活动场所,坚持一室多用,丰富活动载体,持续开展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市场、深入群众,结对帮扶、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志愿服务、党员QC服务小组等活动,构建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为服务群众创造条件、提供动力。各级基层党组织要研究推行网络服务,推动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上民生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共产党员网开展网上服务。
5.健全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党组成员和机关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各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系”制度,实现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全覆盖。党群办要会同人事、政工部门,完善职工群众服务需求收集、分析、评估的职工诉求机制,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及党员结对帮扶、定期反馈等制度。要建立上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机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政策激励、经费保障、工作指导、排忧解难,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服务职工群众的制度体系,保证有困难的职工得到及时救助,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维护。要坚持和完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服务、组团服务、结对服务、专项服务等好的做法,健全完善党员承诺亮诺践诺的长效机制。
6.跟踪督查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党群办要会同人事、政工部门,进一步细化“六有”目标的具体要求,本着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原则,建立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办法和评定标准。每年组织一次,按照支部自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的程序,对各支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过程中,既要听取本单位、部门干部职工的意见,又要听取属地管理上级党组织、零售客户等服务对象的意见。要加大群众对党支部和党员干部服务评价权重,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支部评星定格的主要依据。要采取经常性督查和随机检查等方式,加大对各支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跟踪督查力度,坚持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掌握推进情况,有效指导工作落实。
五、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责任。要构建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党群部门督促指导、党群办和政工部门负责牵头协调、各支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1.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书记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要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建立完善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考核制度,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作为述职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每年组织一次专项述职和考核评价,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职责、强化领导责任、推进工作落实,真正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坚强堡垒,把广大党员培育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先锋队伍。
2.明确各级职责。在党委(党组)的统一领导下,要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统筹谋划、组织实施、督促指导和考核评价工作。各党支部要对照“六有”标准,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主要内容,针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任务特点和服务对象环境条件,制定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组织抓好落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与此同时,针对党建工作属地管理的特点,要加强与地方上级党组织的密切联系,主动接受地方上级党组织的工作安排和督促指导,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党建工作任务。
3.大力宣传引导。各单位、部门要大力宣传中央和行业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决策部署精神,宣传各支部、党小组、党员为民务实好的做法和经验,让广大职工群众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仅有所了解,更要有认同感,切实关心关注、参与其中、贡献其力。各支部要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发现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要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充分利用局域网、新商盟和内部刊物、橱窗展板等载体平台,宣传党组织、广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典型事例,回应和引导群众关切,形成有利于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正能量。
第五篇: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要发展服务型党组织,并且要可持续。那么,如何使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能够可持续地发展?除一般性的其他条件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应是上级党组织、党的领导机关要时刻关心基层党组织,支持帮助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服务型党组织的一个重要功能,也在于使党的领导机关不脱离党的基层组织,不脱离广大党员,不脱离广大群众。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这个最大的危险中有一个特别的危险,就是党的领导机关脱离自己的广大党员。脱离群众首先是从脱离党员开始的,以致于我们很多基层党组织起不了作用,很多党员缺乏党的意识,党员的意识。
而服务型党组织为党的领导机关、党的各级组织紧密地联系广大党员,紧密地联系广大群众创造了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组织工具和组织技术。上级党组织要能够更好地为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服务,切实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这就是领导。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注重依靠党的组织系统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让党的组织包括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要让群众看到有些具体困难和问题,可以通过基层组织得到有效解决,并对此建立起信心和信任。这样,才能有助于从整体上强化党的凝聚力,强化党和政府整个组织系统的权威和组织效率。
从整体上强化党的凝聚力,强化党和政府整个组织系统的权威和组织效率。
脱离群众首先是从脱离党员开始的,以致于我们很多基层党组织起不了作用,很多党员缺乏党的意识,党员的意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要发展服务型党组织,并且要可持续。那么,如何使服务型党组织的建设能够可持续地发展?除一般性的其他条件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应是上级党组织、党的领导机关要时刻关心基层党组织,支持帮助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通过基层组织有效解决群众一些具体困难和问题,让群众建立起信心和信任。
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注重依靠党的组织系统来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让党的组织包括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
非常重要的一点应是上级党组织、党的领导机关要时刻关心基层党组织,支持帮助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在这个最大的危险中有一个特别的危险,就是党的领导机关脱离自己的广大党员。服务型党组织为党的领导机关、党的各级组织紧密地联系广大党员,紧密地联系广大群众创造了一种很好的组织形式、组织工具和组织技术。
全面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2011-03-28 07:14:00 来源: 浙江日报(杭州)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杭州市围绕打造“生活品质之城”目标,着力开展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工作,不断健全服务网络,拓展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聚增和谐的领导力、公信力、凝聚力。
区域化党建布局,嵌入式组织设置,形成“一个核心、多个堡垒”的服务型党组织网络体系。由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市、县、乡全部建立党的社会工作委员会,完善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建共建协调机制,统筹抓好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整合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资源。
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构筑外向延伸的多元服务平台。各级党员服务中心都设立“五室两网一栏一窗口”,广泛开展党员集中轮训、党建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培训,开通党员教育、创业致富、服务民生等视频点播和网络互动,组织流动党员过组织生活、老党员过政治生日、年轻党员党旗宣誓和举办党建知识图片展、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宣传月等活动。
建立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对接“百千万”工程,深化和拓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全市建立乡镇(街道)干部联片到户,村(社)干部为片长,组级(楼道)支部为基础,全体党员为骨干,覆盖全体村(居)民的“片组户”民情联系服务制度,开展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努力实现“联系无遗漏、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的工作目标。
创新“66810”为民服务法,全天候服务到边触底,提高基层党组织回应和解决民生问题的满意度。全市基层党组织推行以六必到、六必访等为主要内容的“66810”为民服务工作法。组级(楼道)支部做到“六必 到”:党员思想波动必到、开展志愿服务必到、群众困难病重必到、有突发事件必到、邻里矛盾纠纷必到、治安守望互助必到。村(社)党组织做到“六必访”:困难群众每月必访、独居老人每月必访、残疾家庭每月必访、流动党员每月必访、失业人员每月必访、其他重点帮扶人员每月必访。
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党内民主引领社会民主,实现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与管理服务协同增效。今年,在490个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中探索完善公推直选,通过创新推荐方法,把提名权交给党员群众;组织对推荐人选的信任投票,充分尊重党员群众意愿;层层差额筛选,让党员群众好中选优;全方位介绍候选人,增进党员群众了解;开展竞职承诺,强化为民责任。公推直选作为基层党内民主选举的方法创新,既保障了党员的主体地位,又吸纳了群众的广泛参与,使党组织领导班子的选举产生过程成为党员、群众发自内心认同党组织的过程。
深化“领头雁工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促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可持续发展。全市推进以村(社)党组织书记为重点的“领头雁工程”建设,落实保障机制,强化培训机制,优化管理机制,健全选拔机制,努力打造一支能够带头服务群众、带领党员服务群众的高素质基层干部队伍。
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进一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有益启示:要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中,提升基层党组织对基层社会治理的领导力;要寓民主和民生于服务中,提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基层群众中的公信力;要寓党的宗旨和社会整合于服务中,提升党组织领导下的基层社会的凝聚力。
贵州遵义:创建服务型党组织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20日14:41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更好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执政基础,遵义市委坚持把基层党的建设作为各级党组织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工作来重点部署,在认真总结分析基层组织建设经验、充分借鉴外地实践成果的基础上,顺应基层组织和党员群众所需所盼,遵循党的理论发展和执政规律,创新思维,创造性实践,探索出了加强和改善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并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统揽全市党建工作的总抓手,作为一项中长期的战略目标任务来推进和落实。
一、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提出的形势和背景
(一)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践行党的宗旨的题中之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党建工作的形势和任务的不断调整,服务人民群众的内涵外延和方法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就客观上要求各级党组织必须切实改进服务手段,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水平,使服务工作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服务需求等发生的变化,增强党建工作的渗透力,促进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地践行宗旨,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根基。
(二)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创新党建模式的有效探索。近几年以来,我市各级党组织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并提出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各种有效载体,尽管产生了积极作用,但载体过多、提法较散,尚未形成统一的党建模式,不能整合资源、发挥聚集效应,较难适应基层党建工作新形势。同时,按照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和“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的要求,以构建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等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工作体系;以完善保障机制、创新活动载体、改进服务方式为主要内容,积极创新服务群众的方式方法,不断整合、提升和深化成为系统全面的政策措施,将成为各级党组织探索创建的重点课题。我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也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而提出的。
(三)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基层党建工作的应有之义。立足我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城乡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市情,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始终是第一要务。就是要通过扎实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促进党建工作中突出问题的解决,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全市实施“三新一强”战略和实现“一建双创”目标、推进“中部崛起、西部突破、东部开发、北部攻坚”发展思路、加快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等战略目标任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在社会生活多样化、经济利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多变化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好新时期的各类人民内部矛盾,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就是要通过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及时化解矛盾,调解纠纷,理顺情绪,消除隐患,营造健康向上、安定有序、团结和睦的社会环境,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五)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夯实基层基础的迫切要求。我市各级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总体是好的,是坚强有力的,但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与党的先进性以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完全符合。有的思想保守、因循守旧,缺乏敢闯敢拼、开拓创新的锐气;有的职责定位不准,政策水平不高,发展思路不清;有的不善于学习,对市场经济了解不多,“双带”能力不强;有的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较弱,工作缺乏激情,对群众缺少关心;有的习惯于原有的“催粮催款”等老模式,工作方法简单,旧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有的作风漂浮,蜻蜓点水,甚至欺上瞒下,搞形式主义;个别地方遗留问题较多,党群、干群关系比较紧张,等等。这些问题归结起来,集中反映出我市部分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素质、观念、作风等亟待进一步加强。我们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积极探索并稳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目的是从根本上着力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本内涵和原则
(一)以“三个服务”为创建主题。一是服务基层。积极转变服务观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构建完善的党内服务体系,促进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服务群众。积极整合服务资源,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载体,丰富服务内容,构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项目,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需求。三是服务发展。积极盘活党的组织资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凝聚人民群众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体系,将党的组织优势和动员能力转化成促进科学发展强大动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二)以“五个提升”为创建目标。一是提升服务功能,实现“四突破”。即服务下级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服务科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新突破;创新体制机制、解决突出问题有新突破;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领域有新突破;深化服务内涵、增强服务实效有新突破。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实现“四个有”。即有目标激励、有素质支撑、有平台支持、有机制保障,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渠道明显拓宽。三是提升民主水平,实现“四促进”。即促进党内民主机制建设逐步完善,促进党员权利充分保障,促进党代表作用充分发挥,促进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四是提升工作水平,实现“四更加”。即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工作机制更加健全、工作业绩更加突出、改革创新更加显著。五是提升满意程度,实现“双满意”目标。即党员对党组织满意、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满意。
(三)以“五大体系”为创建任务。一是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的工作体系。以“落实工作责任、提供支持保障、加强队伍建设、强化激励考核”为重点,着力探索建立以政策激励、经费保障、工作指导为主要内容的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的机制体制,促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对上负责、对下服务的有机统 一。二是党组织服务党员的工作体系。以“强化教育管理、保障党员权利、增强党内服务”为重点,着力探索建立推进党内民主、提升党员素质、落实党员“四权”、关心党员生活、党内互帮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党内服务机制,促进党内的团结和谐,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是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以“搭建服务平台、组建服务队伍、创新服务载体”为重点,着力探索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工作网络、搭建党员服务群众平台、完善服务群众保障机制、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实效,使服务工作渗透到群众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水平。四是城乡党建一体化的工作体系。以“整合城乡资源、实行互帮共助、促进统筹发展”为重点,着力探索建立城乡党建统筹推进、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机制,促进城乡基层党建资源优化配置,逐步实现城乡基层党建工作目标相协调、工作部署相呼应、工作成效相促进的运行机制,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五是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体系。以“夯实人才基础、开展主题实践、完善机制体制”为重点,着力探索建立服务科学发展的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推动科学发展的主题实践载体,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切实将党的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辽宁兴城市:非公党建抓落实 服务经济促发展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11日09:46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来源: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社区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辽宁兴城市现有非公企业1010家,个体工商户11030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占全市工商企业总数95%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已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强劲增长点,成为优化所有制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拓宽就业渠道的有效途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面对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的实际,兴城市从提高认识入手,积极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组建等基础性工作。目前,全市67家非公企业建立了党组织,其中党委2个,总支3个,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成立党组织38个,有利地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扎实开展。
抓认识,确保提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自觉性
面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兴城市委多次组织人员深入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党建调查,针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六个一”目标,即:有一个好的支部书记、有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有一套健全的党建工作制度,有一套好的党建工作思路,有一个规范的党员活动场所,有一支高质量的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市委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全市党建工作的总体布局和争创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的重要内容,市委常委会每半年研究一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去年下半年,在市委常委会上确定了市委常委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对每名常委都进行了编表定位,负责1-2个民营企业,常委定期到企业检查指导工作,并把个人包扶情况向常委会汇报。市委常委会多次专题听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并就如何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提出具体意见,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顺利开展。市委组织部长李兴玉到所联系点兴烽轴承有限公司调研时,结合该企业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等情况,千方百计为企业寻求内埠市场。经努力,现兴烽轴承有限公司已启用两座中频炼钢炉为启华机械厂进行产品加工,并使产品生产向炼钢、轧钢方向转型,重点生产 铁路产品。目前,兴烽轴承有限公司已经正式恢复生产,600余工人重返车间,生产第一个月便为地方创造税收5万元。
抓组建,确保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面
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是开展党的活动的前提条件。为此,市委着眼于抓基层、打基础,把建立党组织作为硬件进行组合。首先,在国有、集体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时,对企业党组织的设立和隶属关系及时提出要求。规定在企业改制后,原党组织能够保留的,要保留原党组织;原党组织不能保留的,凡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要建立党支部,党员人数超过50人的要建立党总支,党员人数超过100人的要建立党委,党员不足3人的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联合党支部。企业党组织成员一般由企业决策层党员组成。在具体实施中,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原则,采取因企制宜、分类指导、规定时限、跟踪检查的办法和独立组建、联合组建、派入组建等形式,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党建工作分类指导,逐个组建党的组织。同时,本着便于管理、利于工作的原则,在个体工商户、出租车等行业和不足3名党员的企业间组建了5个联合党支部,吸纳党员42名,使这些党员重新理顺了组织关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目前,该市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全部建立了党组织。
抓制度,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有自身的特殊性,不同于国有企业,更不同于机关事业单位,要实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规范化管理,仅靠良好的愿望和基层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才会有可靠的依托和约束力。兴城市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从制度建设入手,做到因企制宜,既符合党章的规定,又体现灵活性。根据全市的实际情况,重点在三个层面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制度。一是市委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工作委员会,进一步加强了对非公党建的领导;建立了常委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制度,每位常委联系1-2个非公有制企业,在指导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指导企业党的建设。二是各乡镇、街道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联络员制度,确定党委组织委员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联络员,负责辖区内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具体的检查指导和协调联络工作,抓好动态管理。三是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按照党章要求建立“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等相应的党建工作制度。华润雪花啤酒(葫芦岛)有限公司建立了党委参与企业决策制度、兴锋轴承有限公司建立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管理水平。
抓教育,确保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员思想性
兴城市非公企业从业人员中现有党员930人,其中业主党员115人。兴城市委积极做好企业主的工作,消除内部阻力。一方面加强对业主的教育引导工作,提高他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认识;另一方面,在政治上关心他们的成长进步,在选举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选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等方面,市委明确要求必须有一定比例的私营企业主。在建党88周年表彰大会上共有9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负责人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从而,增强了私营企业主支持党建工作的自觉性和光荣感。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乡镇、街道党委分别向辖区内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派出一名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党建工作指导员,具体帮助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和党建工作。市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保持信息联络和工作指导。涌现出了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兴烽轴承有限公司、凯森蒙集团、中兴轮胎有限公司、金种子公司、兴城水泵厂等一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典型。
抓活动,确保强化党的核心地位和党员先锋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党组织的建立,仅仅是一种组织上的模式,关键在于动起来。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兴城市把注意力放到引导企业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向上、符合时代要求的各种活动上来,做到“五个围绕”。一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开展活动,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服务。凯森蒙制衣有限公司把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作为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出发点,组织党员及员工开展生产竞赛活动,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二是围绕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开展活动,为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服务。华润雪花啤酒(葫芦岛)有限公司党委连续6年开展“五爱五为”活动,即:热爱党,为党旗增光彩;热爱祖国,为国家增尊严;热爱企业,为企业增效益;热爱他人,为他人增温暖;热爱自己,为自己增荣誉,从而增强了员工“厂衰我耻,厂兴我荣”的意识,使企业迅速发展。三是围绕增强企业诚实守信开展活动,为树立企业品牌服务。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围绕“树与丰品牌,创星级地产”的目标,组织员工开展了“我是与丰一员”活动,教育员工时时处处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企业作“广告”。四是围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活动,强化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展了“党员先锋岗”、“我为企业科学发展献计献策”、“为困难职工送温暖”等三项主题实践活动。这三项活动,为从事非公有制经济的党员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找到了新的途径。五是围绕壮大党员队伍开展活动,做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发展工作。把发展新社会阶层人员入党作为工作重点,对新社会阶层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每年举办一次新社会阶层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做到组织落实到位,跟踪联访到位,教育培训到位。从而保证了新社会阶层人员入党的严肃性,提高了新党员质量。
抓联动,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党建工作中受益
兴城市委深入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与全市各涉企职能部门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上下联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了“四问四议”活动,即“问策于民,议科学发展方向;问政于民,议如何科学发展;问需于民,议如何和谐发展;问计于民,议如何加速发展”。市工商局深入开展了“扶企惠民”工程活动,在制定“扶企惠民”实施方案及21条具体帮扶措施的基础上,又精心印制了“扶企惠民”服务指南,目前已将1000余册服务指南手册发送到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手中。市国税局以“惠民、助民、便民”为目标,从纳税人及办税人关心的热点事宜出发,先后制定了《领导帮扶企业实施意见》、《优化纳税服务工作意见》和《新办企业纳税服务回访制度》,通过纳税服务走进企业系列活动,累计帮助企业拆借资金5000多万元,实施专项纳税辅导6000多户次,为40户企业献计63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05万元。截至目前该局为三家重点税源企业向银行融资4660万元,使企业迅速地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解决了因资金短缺面而临停产的问题;解决涉税问题45户次,避免5户企业因曲解税法而可能面临的税收行政处罚;引荐、调剂技术人员8人,4户企业得以维持正常生产;组织15名纳税服务志愿者先后深入到凯森蒙制衣有限公司、华润雪花啤酒葫芦岛分公司等知名企业开展专项税收宣传,累计散发宣传材料5000余份,张贴税收宣传画90多张。市地税局组织局机关40名干部在古城内商业街和轻工市场进行税法宣传,纳税服务问答,发放宣传单6000张,征求意见单500张,解答个体工商户税收问题。
抓结合,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和经济效益并进
兴城市根据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情况差异大、党员行业分布广泛和职业构成多样等实际情况,认真指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找准学习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搭建丰富多彩的实践平台,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更具实践特色。兴城万来轮胎有限公司立足实际,确定了“落实科学发展、振兴轮胎产业、建设美好家乡”主题;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紧紧围绕当前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心工作,把学习实践活动与本企业的生存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凝聚力量攻克时艰等方面,广泛开展“党企携手渡难关”、“共克时艰谋发展”等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加强党群互动,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吸引群众参与,发挥对学习实践活动的引领作用。一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组织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加强组织建设、促进企业发展、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有机结合,开展了“诚信经营,规范服务”、“党员示范岗”、“党员经营户”等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广大党员职工努力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提升业务水平,同时引导党员带头进行技术革新、推行精细化生产、提高企业效益。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和经济效益齐头并进,实现了“双丰收”。
抓典型,确保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整体提高
兴城市积极做好挖掘、培养、推广典型经验工作,以典型引导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党员干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重点培养和树立了华润雪花啤酒(葫芦岛)有限公司、凯森蒙制衣有限公司、兴城市粉末冶金有限公司、兴城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典型,较好地推动了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一是注意发现和培养典型。在工作中注意发现那些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认识高、有积极性的企业,并因势利导,重点培养,使他们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认识不断升华,各种活动逐步规范化、制度化,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树立和宣传典型。华润雪花啤酒(葫芦岛)有限公司党委、与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先后被评为葫芦岛市先进党委、兴城市先进党支部,在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并由组织部电教室摄制了反映先进事迹的专题片在兴城电视台播放,产生了良好效果。该市还利用召开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推广和介绍典型经验。在全市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大会上,华润雪花啤酒(葫芦岛)有限公司党委书记翟爽介绍了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情况和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的经验,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一些原来对组建党组织认识不高的企业,主动提出建立党组织;一些已经建立党组织的企业,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到典型单位参观学习,借鉴典型经验。以点带面,有力地促进了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整体水平的提高。(李伟李也)(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青岛推进“四帮”活动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2日15:25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近年来,青岛开发区(青岛市黄岛区)以创建“凝心聚力,兴区惠民”党建品牌为契机,大力开展“四帮”活动,不断强化党组织服务功能,取得较好效果。
一、帮困难企业渡过经济难关。一是研究应对措施。成立了区扩大内需促进增长领导小组,制定了积极争取资金扶持、提前下达投资计划、下调基础设施配套费用、突出抓好在建拟建重点工程项目等十条措施,促进企业经济发展。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企业实际困难,制定下发了《关于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保证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通知》,及时组织召开区内大企业党组织书记和工会主席座谈会,与企业进行沟通,将有关扶持政策汇编成册下发企业,帮助企业理解政策、用好政策。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以“跟党贴心走在前、提高素质学在前、促进发展干在前、凝聚民心做在前”为核心内容,开展拓展培训、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活动,促进企业节能降耗、技术创新,将企业工作重点转移到“保职工队伍稳定,促企业平稳发展”上来。二是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成立由区委常委牵头,区直各部门、单位参与的13个工作组,深入重点企业、街道开展“大调研”活动,帮助企业协调解决煤电油运供应紧张、生产成本大幅上涨等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分析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风险变化等。期间,共走访、调研企业170余家,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261件。截至目前,已集中解决182件,其他79件问题已经区委常委会和区长办公会专题研究,限期解决。三是争取各方支持。采取召开银企见面会、企业供需见面会和房地产项目推介会等形式,促进经济金融联动,为企业发展创造机遇。日前,在黄岛区政府与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联合主办的“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暨中小企业发展授信仪式”等活动中,共为区内大中小企业以及农户、工商户争取到授信资金126亿元,集中授信规模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对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促进企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二、帮困难社区发展。一是对口支援帮增收。实行“一名区级领导+一个区直部门+一个实力较强的社区或企业”的“三位一体”扶贫帮困机制,采取兴办致富项目、后勤服务社会化等形式,帮助对口挂钩社区发展经济、致富增收。辛安街道上庄社区,在黄岛发电厂的帮助下引进一家茶叶经营公司,年均创收10万余元;海尔、海信等大企业则将保洁、后勤供应等服务交由企业所在社区承担,帮助社区兴办了一批商贸、餐饮等三产服务项目,每年可为社区增收30余万元。二是“一居一策”引增收。按照一居一策、因地制宜的原则,引导社区根据自身优势寻求发展机遇,探索出旧村改造、招商引资、资源开发、配套服务、生态效益、合作组织带动等六种主要经济发展模式。薛家岛街道针对失海渔民较多的实际,帮助养殖专业社区联系养殖用地、成立养殖协会,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居民发展异地养殖。目前,该街道33个社区中已有24个社区的170余户居民在周边胶南、胶州等地从事海上、陆地养殖业,实现收入3300余万元。三是政策扶持促增收。制定了《关于发展壮大村(居)集体经济的意见》,对凡是由社区集体新引进兴办的各类项目,所形成的街道实得财力(不含区政策性返还财力),由街道以不低于30%的比例返还社区集体,实施政策扶持帮助困难社区增收。目前,全区因此项政策受益的社区总数达到63个,仅此一项每年为集体增收1760余万元。
三、帮贫困党员致富。一是思想上扶志。定期对党员贫困户进行走访,做到“三好三事”,即谈好贴心话、办好暖心事、解好心头结;好事经常办、大事重点办、难事反复办。二是生活上扶困。出台了《青岛市黄岛区党内关怀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有重度残疾成员、患重病支出较大、遭遇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致贫的困难党员实施救助,给予党内关怀。目前,已为列入低保范围的近50余名困难党员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标准进行了救助。三是生产上扶技。依托区内大企业集聚的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和党员自身特点,开展“订单式培训”和“点菜式教学”,为贫困党员免费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已累计培训贫困党员70余名。四是项目上扶资。积极探索发挥区留党费作用的有效途径,在调查分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扶持对象资质、扶持项目可行度、资金回收周期”三个标准,严格“党员推荐、支部把关、党委审核、结果公示”这个程序,为贫困党员发展致富项目提供资金扶助。
四、帮弱势群体脱贫。按照既解决实际困难、又帮助自强自立的原则,实行ABCD工作法,帮助困难群众脱贫解困。一是对生活特别困难且市场就业能力较弱的A类帮扶对象,通过开发社区政策扶持性岗位,直接提供就业援助安置一批,先后开发各类协管员岗位1250个,开发社区公益性岗位309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1559人。二是对家庭生活特别困难且有病无就业能力的B类帮扶对象,及时筹措救助金保障其基本生活救济一批。三是对具备创业条件、有创业意向的C类帮扶对象,免费进行创业培训,发放创业扶持金,引导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转移一批,累计扶持创业人员996名。四是对综合素质较高、就业能力较强的D类帮扶对象,定期组织培训,提高技能,推介到企业务工解决一批,共吸纳就业人员509人。此外,扎实开展了“群众在我心上,我在群众心中”、“当先锋、做表率,我承诺、看行动”等党内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为民服务代理、设岗定责等方式,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提高党建水平服务社会发展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2009年10月31日08:21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本报讯(记者 赵晖实习生王音)连日来,教育系统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精神,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实际开展专题讨论、交流学习、研究工作,起草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的若干措施。29日下午,教育系统召开领导干部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部署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 书记苟利军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市长张俊芳主持。市教委负责同志对今年后两个月工作进行部署。南开大学党委书记薛进文、天津大学党委书记刘建平出席。
苟利军在讲话中强调,教育系统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把市委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行动高度统一到中央要求和市委部署上来。要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不断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围绕中心任务抓党建,培养高水平人才,创造高质量科研成果,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要切实增强各级领导班子谋划发展和改革创新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办学、科学发展和民主管理的能力。要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高校建设成为广大师生员工之家。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不断优化学校发展和育人环境。
苟利军要求,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转变作风,真抓实干,深入基层,搞好服务,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要切实加强安全稳定工作,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抓好党建 办好银行 服务发展
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2009年10月16日08:27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 大中小 大中小 大中小
本报讯(记者马波)参加市委九届六次全会的天津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金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高丽同志在讲话中,既充分肯定了我市党建工作取得的成绩,也深刻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尤其是结合天津当前面临的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对加强和改进我市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做出了重要部署。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
王金龙说: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银行业,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发挥职能作用,履行社会责任,不仅是贯彻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的需要,也是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发展能力的体现。
谈到天津银行的发展时,王金龙表示,天津银行以党建促发展,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应对金融危机,使全行各项业务发展逆势增长,保持了良好的上升势头。目前,全行资产总额已达到1400亿元,各项存款突破1200亿元,贷款投放创造历史新高,有力地支持了全市经济建设加快发展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对于天津银行今后的发展,王金龙表示,要认真贯彻全会精神,结合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要夯实基础,强基创先,创新党建工作,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要自加压力,紧紧围绕全市重点工程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和“三农”建设,加大信贷投放,搞好全方位金融服务,为实现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用新技术为党建服务 为扩大党内民主提供新手段 2009年09月14日10:18 《瞭望》文章:新技术党建形态
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导入基层党务管理,是提高基层党务工作质量和效率,推进党员人性化、精确化管理,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代群郭奔胜黄豁季明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已给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带来超乎想象的深刻变化。
这种影响力同样体现在党的建设之中。《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期在沪渝苏皖等地采访时了解到,不少基层党组织顺应时代潮流,将互联网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党建活动中,各种依托新技术的党建创新在基层层出不穷。
随着3G等技术的应用,互联网、移动电话、电脑等在全社会的普及和应用会进一步升级。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干部认为,今后党的建设和新技术的融合“共生”度,将进一步增强。如何看待和把握这一新趋势,既是新时期党建面临的一个新挑战,更是一个重要的新机遇。
社会新动态党建新形态
综合采访调研情况看,近年来基层党建工作主要面临三大社会新变化:一是流动党员增多,管理不便的问题。这给党员的教育管理、基层党组织的设置等带来了许多新问题。
二是网络阵地拓展,网上引导难度加大的问题。我国网民数、宽带网民数、国家CN域名数三项指标稳居世界第一。我国手机上网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的网络接入方式。沪渝苏皖等地受访的基层党员干部反映:网络阵地不应成为党建工作的“真空”或“盲区”,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建设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阵地,是党建工作面临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三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党务工作如何运用的问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逐渐完善,信息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多位基层干部对本刊记者说,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部分地区党务管理却仍采用非常传统的手段开展工作,效率和质量较低。
社会在变,党建的形式也在变。本刊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地区基层组织党建手段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趋势:在保有和进一步强化传统党建手段的同时,网络、手机等成为党建新手段。
记者所到之处的各级党组织几乎都建立了相关网站,利用互联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发布党建信息等;安徽省的一些单位建立了“网络党校”,给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网上党课教育;江苏省的一些地区充分利用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重庆市的部分基层党委则利用网络和基层党员互动,实施“网络开放式党建”。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网络党建的探索更为大胆,少数单位甚至试行了“网上表决”:让党员通过网络进行某项党内事务的表决。
手机同样成为了基层党建的一个新手段。重庆市有的地区为党员配备“党建手机卡”,每天定时发送党建手机报。江苏省有的地区还创建“手机党支部”,利用手机为支部党员提供党务服务。
基层利用新技术参与党建工作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宣传部长蒋家平认为,“一是发布信息。利用新技术发布党的信息,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等。二是进行培训。利用新技术进行党员培训,如网络党校等。三是提供服务。利用新技术为党员提供某种服务,如流动党员管理等。四是利用新技术搭建组织和党员间的互动新平台,如手机党支部、网上表决等。”
基层党员期待党建创新
据本刊记者了解,多数党员对基层组织采取新技术手段进行党建活动持接受态度。安徽省池州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欧阳振家分析说,“党员越来越年轻化、知识化,新技术党建手段的应用就会越广泛、越普及,也会越来越被广大党员所认可和接受。”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党员的自主性、流动性、分散性明显增强,党员思想更加活跃”,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书记刘本荣说,“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统一开放的党务工作平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生党员、博士生赖凯对本刊记者说,“党组织利用网络和学生党员进行沟通,会让年轻党员产生亲切感,迅速拉近与党组织的距离,因为这证明了党对社会新事物的接受认可和灵活应用,展现了党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改进、充满活力的党。”
江苏省淮安市市委副书记俞军认为,随着社会的变迁,生活和工作节奏的逐步加快,利用网络等“非直接接触式”的党建新手段,可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的效率,也更加贴近群众生活,增强党员群众对党建活动的认可和接受程度。
本刊记者在沪渝苏皖等地采访时,了解到有部分基层党员感觉受党召唤的机会过少。江苏省的一些有 数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对记者说,现在除了接到开会通知,几乎不会接到党交给的任务。
一些年轻的党员同样有被“冷落”之感。安徽省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说:“除了缴纳党费时感觉自己是个党员,其他时候感觉和群众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部分基层党员感觉党内表达“通而不畅”。上海市多位受访的基层普通党员表示,党员在党内可以畅所欲言的渠道很多,比如可直接找组织汇报、向上级组织信访、在民主生活会上发言,等等。但有时普通党员真正想讲的话却藏在心底难以开口,因为他们认为有时说了不该说的话,也许上级领导会不高兴,在工作中会被穿“小鞋”。
抓住新技术为党建服务
新技术到底能给党的建设带来哪些新机遇?如何将这些新技术为我所用?在重庆市委组织部的指导下,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组织部依托互联网建设了全国首个开放式网上电子党务平台——“12371电子党务平台”。
仅两年,这一区级“网上党组织”的浏览量已超过1.3亿人次,显示出网络党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生命力。
重庆市大渡口区区委组织部部长张国忠对本刊介绍,这一平台是国内第一个基于互联网、面向全社会、功能较完善,能够实现党员网上全员参与的开放式党务工作平台,并同步开通了国内第一家《手机党报》,建成了国内第一个面向党组织和党员全面开放的网上自助调查中心,也是国内第一个实现全方位网上党群联动的电子党务平台。
刘本荣说:“除网络党务管理功能外,这个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还可实现党建信息发布、党员学习培训、党员紧急动员、网上调查和网上测评等工作,一个网上工作平台可同时实施多项党建工作。”
张国忠分析,“由于平台基于互联网的特性,没有接入门槛和障碍,广大党员群众均可参与,并为每个党组织和党员开设了专门的网页,增强了党员归属感和身份意识。”
两年来,重庆大渡口区党员群众通过平台提交意见建议或困难求助1420条,其中99%以上的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党员通过网络转接组织关系1296人次,通过网络缴纳党费204人次,通过手机缴纳党费976人次,党员在线学习2万人次,提交学习成果、心得体会1506篇。平台共发布党建信息1.75万条,开通党员博客2134个,发表博文7434篇。平台还发送各种手机短信20万条,发送《12371手机党报》18万份;基层党组织通过平台发送、接收公文4222份。截至2009年3月26日,全区共在“平台”上建立网上党委44个、网上党工委13个、网上党总支27个、网上党支部529个。
给扩大党内民主提供新手段
受访的不少基层党员干部认为:在中国现有国情条件下,扩大党内民主应更多侧重于提高基层党员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以网络党建为代表的新技术党建形式可发挥其独特的互动、隐私、不受时空限制的特性,在逐步扩大党内民主的工作中,发挥出传统党建手段无法发挥的作用。
新技术党建形态有利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之间的经常性、亲密性互动,有效实现了普通党员在党内的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像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可根据互联网开放性、多样性强的特点,通过采取电子邮件、视频对话、网上聊天、博客留言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同时进入党建信息平台进行交流,加强基层党组织、各种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之间的随时互动交流,真正实现实时多方互动,实现了基层党建工作由单边灌输向互动交流的转变。
在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上开辟“调查中心”板块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均可根据工作需要发布调查问卷。系统根据网民投票情况实时产生统计结果和数据,同时利用动态表格、图形等方式直观展示调查和分析结果,实现最大范围的民意调查和民情收集。
这类开放式电子党务平台研发了网络通用干部测评系统。通过技术创新,整个网上测评系统对参评人员的投票打分行为和网络、个人信息不采集、不记录。重庆市大渡口区跳磴镇副镇长熊秀琴说:“这为参评人员创造了绝对隐私的投票评分空间,有效解决了传统集中测评方式给参评人员带来的心理干扰和压力,充分保证了干部测评工作的公平、公正和真实性。”
传统党建手段仍是主流
多位受访的基层党员对本刊记者说,虽然新技术党建手段有很多优点,并被基层广泛使用,但其在党建工作发挥的作用仍处于辅助性阶段,难以取代传统的党建手段。
“虽然通过网络可以便捷地了解到党的很多情况,但对党的认识最重要的渠道还是身边的党员”,在江苏省昆山市一家台资企业工作的中共党员徐源说,“我们公司近年来发展了一批新党员。他们在谈到入党动机时,多数会提到是因为受到身边党员的感染,所以才提出入党申请的。”
一些台资企业的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企业对中共的了解和认识,主要是通过观察公司内部一些中共党员的情况,我们发现这些中共党员员工在企业困难时总能挺身而出,这留给我们的印象很深刻。因此企业建立党组织后,企业对党组织的活动一直很支持。”
安徽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处长刘友才说,“虽然近年来新技术对安徽基层党建工作的促进作用较大,但其并不能替代传统的党建手段。在基层,尤其是农村,党建工作好坏的关键还是在人,面对面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合实际的工作措施,才是加强基层党建的主流方式。”□
把握大势服务大局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保增长、促和谐、抓党建”提供思想舆论保证
本报讯(记者韩然)1月20日,全市宣传部长会议召开。市委副书记苏宏章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新的形势带来新的要求,新的任务赋予新的使命。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一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握大势,服务大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做好“保增长、促和谐、抓党建”三项重点工作、完成“五大任务”、实现“三大目标”提供有力的思想舆论保证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凤波作工作报告,总结去年工作,重点部署今年任务。市委宣传部领导传达全国、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
苏宏章指出,过去一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成果丰硕,主要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服务力进一步增强。以凝心聚力服务振兴发展、以营造氛围促进社会和谐,为沈阳市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劲势头作出了突出贡献。二是引导力进一步强化。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精心组织了奥足赛、抗震救灾、应对金融危机以及重要时点、重大活动等的宣传报道。三是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成功承办了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经验交流会,全面展示沈阳文化体制改革的丰硕成果和有益经验,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四是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勇于突破常规、大胆创新创造、不断求深求新,“知荣明耻,文明出行”活动推动了文明创建工作迈上新台阶。
苏宏章提出三点工作要求。第一,要切实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始终是与国际国内形势紧密相连,始终是与社会发展态势密切相关。要充分认识到三方面形势要求:实现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一目标,要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下转3版)
(上接2版)应对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必须保持清醒、全力跟进;发挥文化建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要求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必须施展作为、贡献力量。宣传思想文化部门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提高文化贡献率;必须更加有力、更加深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全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第二,要准确把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着眼点、着力点、突破点。要把握重点、明确要点、突破难点,全面提升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推进沈阳振兴发展中的效能和价值。要抓住首要任务不放松,全力服务“保增长、促和谐、抓党建”的大局。要抓实基础工程不动摇,全力做好理论武装和意识形态工作。要抓紧改革创新不停步,全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第三,要不断强化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力、创造力、保障力。要加大领导力度。各级党组织要给予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大事,纳入工作日程,切实抓紧抓好。要加大创新力度。要以创新的思维探索工作的新思路,以创新的方法实现工作的新突破,以创新的举措开创工作的新局面。要加大队伍建设力度。把加强队伍的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组织好、落实好、完成好。还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适应形势发展要求、善打硬仗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
党建引领 服务为本
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是和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的,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党委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近年来,在工业生产上重视技术升级,狠抓质量管理,培育和做大做强了一批地区知名商号、省级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在农业生产上,重视特色农业发展,一村一品,卓有成效。同时,也为诸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成功地树立了党的执政为民良好形象。
近年来,浙江省诸暨市暨阳街道在诸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带领下,坚持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创建平安为基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满足社区需求为目标,把街道的社区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努力构建成新型和谐社区
党建引领,打造合心社区,让居民群众找到信任感
更好的深化“共”字强基础。实施“红星工程”,即按照“基础设施好、组织制度好、联系居民好、作用发挥好、社区服务好”设置五颗星,开展社区创星升级活动。同时,让每位在职党员根据自己的特长义务为居民群众服务,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建共建协调委员会,开展党组织进社区结对,党员进社区共建的“双进共建”活动,构筑思想工作联做、贫困家庭联帮、公益事业联办和资源共用、成果共享格局。暨阳街道书记周江常常去社区了解党建工作,了解党员居民的日常生活,了解帮困联困工作,得到了社区党员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坚持“育”字下功夫。培育社区意识。建立并积极组织居民参加妇女协会、老年协会、残疾人协会、慈善基金会等组织,提高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自觉性,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育社区干部队伍。从大中专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中公开选聘干部,改善和提高社区干部的素质和结构。培育志愿者队伍。积极引导和鼓励党员、青年等加入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并发挥好志愿者队伍在社区共建中的骨干作用。
围绕“聚”字做文章。通过开展“七个一”、“三系”、“四百”、“五日”等活动,建立健全四项工作机制,构筑目标同向、干群同心、工作同步的“三同”聚力格局。“七个一”即制定一份共建活动计划、共建一个社区市民学校、为社区建设献一策、共同开展一次党日活动、为社区百姓做一件实事、为社区党组织解决一个难题、帮扶一户特困家庭;“三系”即身系岗位、心系社区、情系群众;“四百”即进百家门、知百家事、解百家难、结百家情;“五日”即学习日、党员活动日、卫生整治日、居民畅所欲言日、干部值夜日。四项工作机制分别是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党组织与社区居委会分工明确、相互支持、形成合力的领导机制;社区干部广泛深入联系群众、主动有效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共建机制;社区党员活动和党务、社务、财务“三公开”机制。
服务为本,打造舒心社区,让居民群众找到满意感
布局合理化。立足于完善城市整体功能调整社区规模。坚持资源综合利用,结合旧城改造,以现有居民区为基础,以地缘关系、居民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纽带,将原来分散的42个居委会调整为17个社区,整合后每个社区居民委员会管辖户数从原来平均800户增加到3000户左右。同时,按照适当集中、就近方便的原则,规划社区服务网点布局。在每个社区建立占地250平米、建筑面积750平米以上的社区管理服务中心,下设社会保障、治保调解、环境卫生、文体教育、计划生育5个分中心,以方便社区居民群众生活。
运作市场化。以服务对象社会化、投资渠道多元化、经营管理市场化为原则,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进社区兴办实体,支持、依靠社会力量发展民营社区服务事业,并给予政策上的优惠。同时,对有偿服务项目公开招标,用承包、租赁等形式,使社区服务项目贴近市场,拓展服务项目的生存空间。成立“服务超市”、办好“96345”便民服务热线,积极开展面向各类社会群体开展“三偿”服务。实现服务对象向全体社区居民转变;社区资源从原来的本社区共享向全社会共享转变;服务质量从低档次的便民利民服务向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全方位服务转变。
手段网络化。建立街道、社区和小区3级服务网络,面向各类社会群体开展便民、保障服务和社会化服务。街道建立的社区服务中心,具体负责对各社区的指导、协调和服务。把志愿者照片、联系电话及服务项目上墙公布,把便民服务卡发放到每家每户。努力运用现代网络手段,把各类服务项目发布到互联网上,街道、社区、小区实现信息联网,建立社区与居民服务信息的快速通道,提高服务效率。
形式多样化。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开展福利性服务、公益性服务、互助性服务、志愿者服务和经营性服务,开设托幼、保洁、医疗保健等有偿服务,家电维修、服装洗烫、理发等低偿服务,咨询、治安、文化、教育及信息中介等无偿服务。设立劳动保障事务室,具体负责下岗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障和就业管理、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及农村和外来劳动力管理等有关服务工作。积极开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服务面向老、残、病、弱、下岗困难职工和重点优抚对象,社区成立慈善基金会,经常开展捐助帮扶活动。
内容个性化。针对社区居民不同的个性需求,创新服务项目、增加服务内容,面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开展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困难职工开展特殊帮扶服务;面向普通居民开展康复、家政、就业等便民利民服务;对青少年开设法制培训班,增强法律意识。
治安保障,打造安心社区,让居民群众得到安全感
首先是以人防为核心,建好3支队伍。组建专业巡防中队,配备必要的治安设备和车辆,在城区实行24小时治安巡逻。建立平安志愿者队伍。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义务巡防,以弥补治安防控体系中时间上的空档和地域上的“盲点”,真正做到“街头有人管,巷道有人巡,社区有人防,岗亭有人守”,扩大社会防控面。在城乡结合部组建“三护”(护村、护居、护企业)队伍,开展全天候治安巡逻。以物防、技防为手段,加快社区安全设施配套,在城区和重点集镇的主要道路出入口设置电子管控系统,加强管理;在企事业单位的要害部位和专业市场安装电脑自动报警装置。努力形成点、线、面结合的治安大联防格局,使社区治安进一步加强。
其次是建立和健全社区治安长效管理的四大机制。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机制。在外来务工人员较为集中的社区建造“职工新村”,实行集中租住,对外来人员实行电脑化动态管理。依托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法制、技术、文化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制意识和文化素质,变防范管理为服务管理。加强治安管理,把社区的一些不稳定因素、重点对象、重点场所列入重点管理,每月两次集中清查,针对不同时期的治安特点开展重点打击。矛盾纠纷排解机制。进一步完善以“一日、一会、一卡、一表、一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矛盾纠纷排解工作机制,依靠广大干部群众,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帮教安置工作机制。普法宣传教育机制。以社区“三校”、“四栏”为阵地,组织居民经常性地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科普文化知识教育。同时,组织在校学生到社区开展假期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构筑“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法制宣传教育格局。
文化支撑,打造开心社区,让居民群众找到幸福感
着眼建设大文化。积极开辟社区文化场馆,充分利用城市广场,滴水岩诸暨“一大”会址、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文化资源,组建文体志愿者队伍,着力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活动场所,营造浓厚的社区文化氛围,丰富社区文化内涵,拓宽社区文化空间,形成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教育、社区科技平衡发展、良性互动、相得益彰的工作格局。
着力开展大活动。以活跃社区文化生活为重点,开展居民喜闻乐见、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鼓励各社区居委会多编演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以热爱小区、建设小区为内容,自编、自导、自演戏曲。以小型、业余、娱乐为原则,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和业余时间,组织开展群众自娱自乐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以满足群众需要为目的,区分层次、兼顾爱好、着眼多数、自主自愿,吸引不同喜好、不同需 求的群众参与文化活动。
着重促进大提高。借助平台,组织开展百场文艺演出、百次专题宣讲和百个专项活动进社区“三百”活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提高居民的思想政治素质。寓教于乐,开展科技、法律、教育进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素质。组织居民群众开展“和谐社区、和谐楼群、和谐家庭”创建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居民的文明道德素养。
注重养老事业,真正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保
良好的环境,可口的饭食,吸引了众多的老人,许多人一住进来就再也不想离开。暨阳街道敬老院自投入使用以来已经接纳了300余位老人。在这里,健身器材齐全,骑的,转的,推的,拉的都有,厨房的师傅是老人们自己推选出来的,菜谱也是一周不重样。院里订阅了数份报刊,还为老人们购置了图书、扑克、象棋等,一进敬老院,我们看见老人们有的在晒太阳聊天,有的在阅报,有的在下棋,还有三五成群谈笑风声,在这里,老人们互敬互爱,有活大家干,有事争着做,有难互相帮,有话当场说,就象生活在一个其乐融融的和睦大家庭。
暨阳街道敬老院每年都被评为模范敬老院,成了当地乃至绍兴地区的标杆,得到了省地市各级领导的关注,领导们不止一次地来到该院,给老人们带来了关怀和期望,也为敬老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根据领导指示,“地方要积极探索以院养院、社会力量办院等新路子。要确保投入,注重长效。要加强管理,规范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真正使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街道书记周江用更加质朴的语言诠释了其内涵,他说:“办好敬老院,就是为社会分担一份责任,就是为创建和谐尽一份力。”
谈起今后的发展,院长楼军兴致勃勃地说:“我院在市委市政府以及街道的支持下,将在目前3000多平米的基础上大力扩建,兴建一座占地30亩的现代化酒店式敬老院——诸暨市百岁康乐中心。随着2008年的到来,我们必须把此事提上议事日程。”我们相信,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通过诸暨市委市政府及暨阳街道干部群众的努力,通过社会爱心人士的襄助,暨阳街道百岁康乐中心敬老院将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前景。
长春:服务民生将成为基层党组织的主要工作
新华网长春1月10日电(记者刘毅非)吉林省长春市委近日提出,今后基层党组织也要把服务民生作为主要工作,这项工作将成为衡量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城市社区、行政村党组织将建立“服务民生工作站”,负责做好基层党组织开展服务民生工作的具体工作,站长由党组织的书记兼任。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组织与各级党员服务机构将合署办公。乡镇、街道党(工)委和社区、村党组织服务工作站将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也要指定专人负责服务民生工作。
长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邱志方说,民生工作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和千家万户,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体系,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内在要求,为扎实推进民生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将纳入长春市党建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并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等方面,实行基层党组织服务民生工作“一票否决”制。贵州余庆:创建服务型党组织
余庆辖9镇1乡,全县有基层党组织333个、党员9705名,其中农村(居、社区)党支部69个,党小组312个。近年来,余庆县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不断丰富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内容和形式,保持和发展了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夯实了党在农村执政根基。2009年2月,市委通过调研总结,将其创建活动在全市推广实施;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省委将其作为乡镇(街道)、村(社区)“一站式”服务有效载体在全省实施。
形势催生新思路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优势。面对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对于夯实党的执政根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适应形势变化新要求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人们的生存条件、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在不断发生变化,使我们党的群众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余庆县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村域面积广,农村人口比例大,群众到镇村办事行程较远,极不方便。加之大量农村青年外出务工,留守妇女儿童、无助老人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紧迫,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二)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落实党建工作新任务的需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还强调要“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中共中央办公厅四个长效机制文件和省委1+9文件,对做好党员联系和联系群众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的必然要求。
(三)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解决改革发展新问题的需要。当前,县级县直部门、乡镇机关站所承担着许多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行政管理、社会服务和事业发展的职责,如何盘活组织资源,发挥机关党员干部、技术业务骨干的作用,提高行政效能,更好地服务群众,也是基层党建工作一直探索的重要课题。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迫切要求党组织从“越位”的地方“退位”,在“缺位”的地方“补位”。因此,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切实增强党组织服务功能,尽快实现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我们做好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时代要求。
(四)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促进工作水平新提升的需要。近年来,余庆县着力探索建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先后开展了“四在农家”、“六心活动”、“三联活动”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党组织服务保障机制和上下联动机制不健全,党员发挥作用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将这些零星的工作经验整合成系统全面的工作措施,切实为党组织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提供支持,是提高党建工作水平的必然选择。创新形成新举措
余庆县在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中,以服务科学发展为主线,以人民群众满意为目的,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搭建服务平台、构建服务体系、强化服务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
(一)搭建服务平台,整合组织资源
一是县级成立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县级党务服务中心为县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综合协调、业务指导、统筹管理机构,在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开展工作,充分履行基层党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主要职责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不断整合组织资源,将所有涉及有审批权限的县直部门进行“会诊”,废除一批制约群众办事的制度,并将部份审批权限下放或委托乡镇办理,切实方便群众;加强县域党建工作任务的组织实施和统筹管理,协调党建工作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共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并定期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督促指导和考核管理辖区内各级服务机构工作,为下级服务机构提供政策咨询和业务指导;负责县级服务中心的功能阵地建设与管理和自愿者服务队伍的组建与管理,积极组织开展各项党内服务和自愿者服务活动。
二是乡镇成立党务政务服务中心。按照“功能完备、服务全面”的要求,在乡镇政府所在地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建立集党务政务为一体的便民服务大厅,将与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公安、计生、国土、林业、社会事务管理等有关单位实行集中办公,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一人多用、一岗多能”的目标。各乡镇结合实际,开辟行政审批、政策法律咨询、群众来信来访、远程教育及农业适用技术答疑、党员教育管理等服务窗口。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进驻服务大厅的单位挑选业务熟悉、服务热情的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作为工作人员,并对单位的服务事项、办事程序、服务期限等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方便群众办事。
三是村级党组织成立党员综合服务站。根据村级党组织的工作性质,依托村级办公阵地,全县成立了69个村级党员综合服务站。将村(居)“两委”的工作任务和群众的需求全部纳入综合服务站的工作范围,分为事务代办、公益事业、咨询服务、民事调解、经济发展等5大类共20多项服务项目。各村(居)根据服务项目,坚持因事设岗、因人设岗的原则,设置经济发展岗、事务管理岗、纠纷调解岗等岗位,组织党员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使有服务能力的党员根据其特长及意愿参加竞岗,参与村(居)“两委”工作,改变过去村(居)干部在服务工作中“势单力薄”、“孤军作战”的局面,进一步扩大了村级工作服务覆盖面,改善了服务质量和效率。
四是村(居)党小组成立便民服务点。便民服务点为党员综合服务站的下辖服务机构,依托党小组活动室、村(居)民组远程教育中心播放户或村(居)民聚居的中心户,建立了400余个便民服务点。服务点负责人由威望高、能力强的党员或能人担任,成员由片区党员组成。服务点主要对接党员综合服务站职能,发挥辖区内党员和能人的作用,整合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社会事务代理、远程教育服务、代销农用物资、推广适用技术、调解民间纠纷、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等服务。
(二)构建服务体系,丰富服务内涵
一是创新工作机制。制定了《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和党员教育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实施方案》,将党建工作经费纳入县、乡镇财政预算,保证了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正常运转。坚持下派国家干部驻村工作,全面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每年选派一批县直机关、事业单位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目前,全县平均每村有全日制大中专毕业生7名以上,为基层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了人力保障。建立了农村干部工资正常增长、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三项保障机制,使农村干部的月平均收入超过1000元以上。各乡镇、村级党组织积极为党员服务群众创造条件,比如:构皮滩镇通过财政下拔、村集体经济提留的办法为每名党员筹集不少于300元的基金,在构皮滩村开展了无职党员发挥作用保障基金试点工作。全村党员采取自主或联合使用基金的形式服务群众,切实增强了党员意识,激发了党员活力,保障了党员的主体地位。
二是改善工作环境。县财政投入先后2000余万元资金,新改建6个乡镇和53个村(居、社区)办公楼,镇村办公楼分别超过1500平方米和400平方米,配齐了办公、学习、生活等必备的配套设施。依托办公阵地,按照“规范、节俭、实用”的原则,开展了设施配套化、布置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活动经常化的“四化”党员活动室,还预算专门经费对村级食堂进行了补助,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干部食宿无着落、学习无场所、办公打游击等问题。同时,县乡村三级已投入400余万元资金,加强便民服务大厅、综合服务站和便民服务点阵地规范化建设,夯实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硬件基础。
三是增强队伍素质。各级基层党组织通过广泛调查摸底,组建了以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农村能人为主体的便民服务队伍,采取多种形式为群众服务。比如,党员采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的形式参与,入党积极分子和农村能人采取参加便民服务小组、便民服务小分队或中介服务组织等形式参与服务群众工作。为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益,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思路,组织相关部门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各乡镇根据设岗定责岗位的设置情况和便民服务小组的分组情况,对服务队伍进行分类培训,不断提高其服务群众的能力。目前,全县已举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党员干部队伍培训班54期2000余人次。
四是优化活动载体。切实将党员教育管理与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在党员队伍中广泛开展“争创服务型党员、争当服务群众标兵”活动,实行了党员责任区、党员监督岗、党员挂牌管理、党员服务群众承诺制、述职制、问责制等管理制度。在全县干部职工中深入开展了“将放心留给组织,塑造坚定的政治信念;将恒心留给事业,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将细心留给工作,遵循严谨的从业态度;将热心留给群众,彰显亲民的执政风范;将欢心留给同事,构建和谐的工作氛围”的“小五心”教育活动,着力构建切合余庆实际的核心价值体系,从而凝聚全县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用科学发展观激发群众参与发展的激情和动力,从而提高全县干部职工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用正确的政绩 观推动科学发展。
(三)落实创建责任,强化服务管理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县直部门、乡镇及机关站所和村均成立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县级党员领导联系和服务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和县直部门党员主要领导联系村党员综合服务站、村两委干部联系便民服务点等工作制度。镇村领导小组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需求、党员服务意愿的基础上,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具体抓、机关单位党组织配合抓的工作格局。
二是营造舆论氛围。各级基层组织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开展了“如何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如何争创服务型党员”等为主题的大讨论,充分调动党员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社区组织居民开展了“社区服务靠大家,我为居民作奉献”的大讨论,号召有服务能力的居民参加便民服务队。全面推行服务承诺制,组织召开了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承诺大会。同时,采取召开会议、书写标语、发放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目的意义、服务内容等,提高群众的知晓率,营造了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浓厚氛围。
三是明确工作职责。县委制定并印发了《关于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指标,将乡镇党委、乡镇机关站所、村级党组织和县直部门在创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具体职责进行了细化,责任到人。为扩大民主,落实责任,县委采取电视直播,吸纳社会各界代表广泛参与,相关代表打分,现场公布结果的办法,开展了“党委书记话党建活动”,各乡镇党委书记就“如何创建服务型党组织”谈工作措施,定工作承诺,主动自加压力,主动接受监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肯定。
四是严格考核激励。县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服务型党组织量化考核办法,按照分级负责的办法,将便民服务中心、党员综合服务站、便民服务点阵地建设情况和工作开展情况实行量化考核。各乡镇推行了党小组党员和村民评议服务点,村组干部、党员及村民代表评议服务站,服务点和村“两委”干部、两代表一委员评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三评”制度。同时,县委还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一、二、三星级服务中心(服务窗口、服务站、点)、“十佳村党支部书记”、“十佳村委会主任”、十佳服务群众标兵、十佳服务型机关、十佳服务型农村能人党员等,着力激发党员干部开展创建活动的活力。实践取得新成果
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开展,坚持将组织资源转化为服务科学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不竭动力,激发各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和党员前所未有的服务热情,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不断优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方式不断改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广大干部进一步提高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本领。目前,全县已有6个乡镇党委和48个村(居)党组织达到“五好”基层党组织标准、14个县直涉农部门被命名为“基层满意涉农部门”,县委获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勤政廉政先进集体称号。
二是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使党组织融入到了各种经济社会组织,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15亿元,财政总收入达2.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18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270元,烤烟收购获全市第一名。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计生“两户”养老保障制度,催生了国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出台。曾先后荣获“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卫生监督工作先进县”、“全国中医工作先进县”等41项全国性殊荣。
三是促进了社会稳定和谐。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各级党组织把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作为重要职责,建立健全了信访工作机制、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维稳防控机制等,形成了保稳定、谋发展、促和谐的良好格局。近年来,余庆每年刑事发案率仅为万分之五,荣获了“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98%,全县呈现出党风正,政风清,民风淳,学风浓,行风好,作风实的和谐发展局面。2007年以来,全县有7个镇、村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县城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同时,还迎来了全省基层平安创建工作现场会的召开,会上,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同志在 会上作了“远学枫桥,近学余庆”的号召,其中推广余庆经验六个方面中的一条,就是“把力量用在基层,使在基层,筑牢第一道防线。基层稳,全民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四是惠及了人民群众。通过创建活动的开展,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老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做深、做细、做实、做好,使广大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全县形成了村到镇不超过30分钟,镇到县不超过90分钟的交通经济圈;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高中(含职高)入学率达80%,高考升学率达75%;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3%以上。全县受益“四在农家”活动群众129余人,农村每100人拥有15辆摩托车、25部通讯工具,电视普及率达95%,90%的人口喝上了卫生的自来水。走进余庆乡村,“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也蔚然成风,全县社会环境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探索带来新启示
余庆县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符合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的新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抓住了新形势下基层党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加强基层党建的新理念、新举措、新探索。
(一)必须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重要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方针。余庆县在开展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活动中,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着力增强发展意识、明确发展思路、提高发展能力、健全发展机制;紧紧围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运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注重整合资源,形成工作合力。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形势下,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推动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中谋划,按照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来指导,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去改进,不断丰富内容、创新形式、优化手段,使基层党组织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二)必须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根本动力。改革创新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要求。面对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统揽基层党建工作全局,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不断提高改革创新的本领。近年来,余庆县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新路子。在“学教”活动中创造性地开展“四在农家”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以“决心紧跟组织、精心提升素质、真心剖析思想、潜心整改问题、贴心服务群众、诚心树立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六心活动”;在先进性集中教育活动结束后,又着眼于强化功能、发挥作用,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同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拓宽基层党建工作领域,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这些新做法、新举措,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的生动实践。新形势下,必须根据党的中心任务发展变化,坚持与时俱进,正确把握基层党建工作阶段性特征,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完善制度机制,更好地为中心任务服务,不断开创基层党建工作新局面。
(三)必须围绕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来确定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功能定位。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因此,新形势下的基层党建必须紧紧围绕这个功能定位来谋划、来推动、来检验。近年来,余庆县着眼于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着力建立服务科学发展、推进科学发展的机制,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建立矛盾调处机制,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地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增强了服务力、执行力和战斗力。余庆的做法启示我们,基层党建只有紧紧围绕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来开展,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和服务群众这条主线来推进,才能更好地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才能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四)必须把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作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的关键。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是忠实践行党的宗旨的根本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余庆县通过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围绕“愿服务、懂服务、会服务”这个主题,加强教育培训,着力实践锻炼,健全体制机制,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服务型党员、服务型干部,建设服务型班子、服务型队伍,有力地提高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的能力。由此可见,面对新时期基层党建呈现出的阶段性特征,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应在解决好必需资源条件的基础上,及时把工作着力点放到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为科学发展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来,以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为核心,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处置突发事件、服务群众、做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社会舆论的“五种”能力。
(五)必须把健全服务体系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的重要保障。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必须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构建严密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余庆县充分运用组织资源、社会资源,健全责任机制、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构建了自上而下、从城到乡、从组织到个人、从财力到人力的全方位、立体式服务体系,为党的基层组织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实践证明,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必须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服务、党组织为党员服务、党组织和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党内服务体系,努力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格局,以更加宽广的视野整合资源,不断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形成推进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六)必须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成效的根本标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对象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是衡量基层党建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尺。余庆县在创建活动中,始终把群众得实惠作为根本出发点,始终注意动员群众参与,始终注重群众的评价,认真落实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欢迎。因此,加强基层党建,必须从人民满意的地方做起,从人民不满意的地方改起,真正使人民群众满意。只有让人民满意,基层党建才能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才能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永远保持和发展先进性。(贵州省余庆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肖扬)
论服务型党组织
作者:张景宽 [2010-1-15 10.36.4.0 ] 本篇文章被0人阅读 共有0条评论,显示0条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遵义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夯实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遵义市继成功打造“四在农家”和“四民社区”品牌之后,又于2009年二月在全市掀起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活动。服务型党组织紧密联系广大党员,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顺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要求,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提倡与推广。
一、基本内涵及理论根据
服务型党组织,就是以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人民群众及科学发展的党组织。具体措施是通过建立上下连贯的服务体系,整合党务政务资源,为群众提供一系列利民、便民活动。它与管理型、权力型、命令型党组织不同,其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其主题是服务,其方法是简化办事程序和提供贴近群众要求的一站式服务。服务型党组织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反映了广大党员和群众的要求,符合当前形势与任务对党组织建设的要求。其理论根据是:
1、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首先服务型党组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思想。服务型党组织围绕发展,着力实施从县至乡镇、至村及村民小组四级服务中心或服务站点建设的同时,大胆改革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其服务理念不仅深受群众的拥护和欢迎,而且遵循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实践效果明显,思想影响深远。其次,服务型党组织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服务型党组织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吃穿住用行,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和解难题。不仅拉近了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博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提高了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为党组织领导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2、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党员的最高标准。”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服务型党组织以服务为主题,整合党务和政务资源,建立由县至村民组的四级服务网络,大力开展一站式服务,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不仅充分体现了十七大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且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广大党员的自信心和自豪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3、体现了“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既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和巩固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证明,我们党只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只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党才有希望,国家才有希望,人民才能有希望。服务型党组织三大服务的理念和一系列具体措施,都充分体现了“三个代表”的基本精神。如服务发展的理念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基本要求,服务党员实现党内民主的理念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而服务群众的理念则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服务型党组织可以说是我们今天,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是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措施和较好载体。
4、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服务型党组织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理念,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体现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精神。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服务型党组织不但以人为本的精神十分突出,而且具体措施和方法也十分具体科学和有效。例如:党务政务中心的建立和一站式服务,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消除群众许多不必要的心里障碍;如主动上门服务和代理代办服务的理念和作法,为群众节省了大量时间和费用,提高了办事效率;再比如:服务项目和办事程序上墙,既一目了然,公开透明,又对转变机关作风,改善干群关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总之,服务型党组织体现了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执政理念和党性原则。
二、主要经验
(一)城乡统一构建服务体系
1、在县(区、市)组建党务服务中心。目标是整合党建工作任务和党内服务资源,搭建“统一管理、综合服务”的工作和服务平台,功能包括:一是统筹运作全县的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统一管理各级基层组织服务网络机构,协调县级政务中心,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提供一站式的党务政务服务。二是开展党员发展、党务咨询、党务公开、党员教育培训、党员申诉受理、党组织关系接转、流动党员管理、远程教育信息或课件服务和承担党代会常任制、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实施“三关工程”、推进城乡党建一体化等党内业务。三是搭建党员干部学习、交流、互助的平台,为党员干部工作、学习、生活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
2、在乡镇(街道)组建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目标是整合乡镇的服务职能和服务资源,搭建集党务、政务和社会事务为一体综合性服务平台,功能包括:一是对接县级党员服务中心服务职能,整合党内服务资源,开展党内业务和服务党员;二是对接县级政务服务中心职能,开展全程代理服务工作,并整合乡镇站所资源,拓宽服务内容,减化审批程序,规范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一站式的行政审批、法律维权、综治维稳、纷纠调处、远教服务、信息咨询、政策答疑、农技推广、社会保障、文明创建、新农村建设等相关业务办理和便民服务。三是积极为企业、公益性机构、社会中介组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提供便利条件。
3、在村(社区)组建党员综合服务站。目标是根据村(社区)“两委”工作任务和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积极整合辖区内的各种服务资源,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将服务资源进行细分,实行项目化的运作和管理,为基层党组织、社会中介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志愿者队伍、入党积极分子参与到党员综合服务站工作来提供平台和机制保障,更好满足辖区群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功能包括:一是对接县(区、市)党员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综合服务中心,一方面搭建开展党务和服务党员的平台,另一方面为群众提供行政审批和证照办理等全程代理服务;二是立足村(社区)的职责和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展远程教育、农技推广、新农村建设、政策咨询、税费代缴、土地流转、就业培训、医疗计生、贫困救助、纠纷调解、“三关”工程、劳务输出等便民服务。三是依托辖区内服务资源优势,联合相关企业、公益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或能人,采取无偿或低偿的方式,开设农资购销、订单农业、农技服务、金融保险、居家养老等服务项目,更好满足辖区群众生产(工作)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功能。
4、在村民组(小区)组建便民服务点。目标是以组(小区)党小组、远教播放点或相关单位为依托,组建便民服务网点,延伸村(社区)组建党员综合服务站的服务链条。其服务功能根据服务点宣传政策法律、接受服务咨询、调处邻里纠纷等等,以及开展其他的有偿服务项目。
(二)因地制宜打造服务平台
1、在村级组织着力打造“五大平台”。一是打造创业服务平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二是打造信息服务平台,畅通农村信息渠道;三是打造便民服务平台,推动服务便捷高效;四是打造文化服务平台,满足群众精神需求;五是打造保障服务平台,提高群众生活水平。通过“五大平台”为农村群众提供便民利民、信息沟通、技术咨询、精神文化、创业就业、社会保障等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广覆盖的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2、在城市社区着力打造“五好家园”。一是打造爱心家园,救助困难群众;二是打造康乐家园,活跃社区氛围;三是打造学习家园,提升居民素质;四是打造阳光家园,推进民主进程;五是打造平安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通过大造“五好家园”为社区群众提供救济帮扶、健身娱乐、网络信息、治安防范、学习环境等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居民服务需求。
3、在机关单位着力打造“五型机关”。一是打造利民型机关,提升机关服务意识;二是打造学习型机关,提升机关服务能力;三是打造效能型机关,提升机关服务效率;四是打造务实型机关,提升机关服务实效;五是打造文明型机关,提升机关文明程度。通过打造“五型机关”,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更好地汇集机关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项目等优势资源,推动机关更好地为基层、为群众、为科学发展服务。
4、在学校着力强化“五种意识”。一是强化热爱教育,强化敬业意识;二是强化热爱学校,强化大局意识;三是强化热爱岗位,强化实干意识;四是强化热爱学生,强化奉献意识;五是强化热爱同事,强化团队意识。通过倡导“五种意识”,进一步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服务社会。
5、在“两新”组织着力探索“五化服务”。一是探索服务专业化,营造党员新家园;二是探索服务多样化,鼓励职工新奉献;三是探索服务制度化,促进企业新发展;四是探索服务规范化,帮助业主创新高;五是探索服务网络化,构建党建新格局。通过“五化服务”,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两新”组织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服务科学发展。
(三)瞄准发展谋化服务项目
1、坚持发展谋项目。服务发展是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最重要内容,也是搞好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围绕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发展思路,各地因地制宜,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紧紧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富民、利民的新路子,取得了积极效果。如赤水市旺龙镇田心组的石斛产业和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村的果疏栽培等,都是当地村党支部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带领群众致富的成功事例。
2、立足发展定措施。为了创造良好的服务条件和环境,各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认真规划办公场地,改善办公条件,完善办公设施,为提供各类服务奠定了好的基础。如余庆县在社区设立宽敞明亮、环境舒适的服务大厅,综合服务办事大厅,在辖区条件相对较好,相对集中的地方设立“便民服务点”。力求使党员便民服务点,均有单独的办公场地,广播、音像、远教设备等各项设施。为方便群众办事,余庆编制了《<走进松烟>社区便民服务指南》一书,将办理事项、办理程序、有关要求详细清楚进行说明,免费发放到居民手中,为客商投资兴业和居民办事提供更加方便和快捷的服务,为党员群众办理证明、证照,咨询政策法律、缴纳党费、办理党组织关系等日常事务提供方便。
3、坚持发展调结构。为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各地在盘活各种党建资源上下功夫,努力开展资源转化工作。如:余庆县把党组织融入到各种经济社会组织,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促进了该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服务发展献爱心。为了给群众排忧解难,推动经济发展,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开展走访慰问、结对帮扶等一系列服务性活动,了解掌握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把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积极推动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群众、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科学发展的“大服务”格局的形成。
(四)强化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1、根据具体内容制定服务标准。为了使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不走过场,切实收到预期效果,各地因 地制宜,想办法,定措施,根据目标和任务,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标准,以确保各项任务保质保量落实到位。如:余庆县结合实际和近年探索的创建工作经验,制定并下发了《余庆县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指标。按照“建设形象化、管理制度化、功能便民化、服务优质化”的“四化”要求,使“四级服务网络”达到有一间服务大厅或服务室、有统一的标识、有一本服务手册、有一套规章制度、有一支服务队伍、有一套广播、有一批课件、有一批书籍的“八个一”要求。
2、立足质量完善服务制度。为了完善制度提高服务质量,各地在构建上下联动、步调一致的服务合力上下功夫:一是在服务机构之间建立情况汇报、定期调度、定期分析、督促检查、考核激励等制度。二是通过各级服务机构,广泛推行限时办结制、约时办理制、服务代理制、挂牌服务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促进便民服务工作规范有序。三是建立服务型党组织创新项目扶持基金,建立党建工作创新保障机制,建立了创建工作月汇报、季督查、半年交流、年末验收的检查验收制度,确保项目党建有序推进。
3、焕发激情彰显服务品牌。为了调动党员、志愿者、人大代表和党代表参与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各地积极开展品牌党建活动。如:正安县实施亮明身份参与服务、享受服务的创建形式。具体方法是,一方面在各党支部推行无职党员佩戴党徽制度,进一步深化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目前,近300名无职党员通过自选认领经济发展、公共事务、村务监督、思想政治等四类十岗,抢前争先为群众办实事越万次,叫响了共产党员称号。另一方面通过在89名党代表和53名人大代表中推行在工作时间全面佩戴“服务证”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更好地履行职责使命,仅4月25日和26日的党代会和人代会年会上,其中两个代表就向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各类建议意见58条涉及14个方面。
4、利民惠民落实服务工作。为了使创建活动扎实有效,各地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老百姓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做深、做细、做实、做好各项具体民生工作,使广大群众得到真正实惠。
(五)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果
1、整合党内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为了调动各方积极性,扩大创建范围,各地把部门挂帮、三关工程、党员服务、群众全程代理制、党员责任区、党员监督岗、党员挂牌管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等党内活动列入创建内容。这不仅符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而且有利于“ 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与经济合作社联建”等模式的发展。对建立“城乡党组织互帮互助”工作机制,开展“城乡支部手挽手”活动,推动项目聚集、资金集中、技术组合,促进城市反哺农村、城乡统筹发展和实现党建工作大融合都具有重要作用。
2、整合政务资源提高办事效率。许多地方将所有涉及有审批权限的部门进行“会诊”,除将涉农服务范围较广的财政所、派出所、村管所、计生办、国土所、林业站、社会事务管理等部门进驻办公外,还将新农村建设、整脏治乱、村庄整治、农村危房改造的政策咨询、审批办理纳入服务内容,这既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群众优势和政务职能部门的职能优势,又能推动政务工作,丰富创建内涵。
3、整合社会资源扩大服务范围。为进一步拓展服务功能,延伸服务“链条”,各地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共建、服务资源共享、思想教育共抓、党员队伍共管”的党建工作机制。将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服务内容纳入创建范围,积极引导开展诚信经营,让利群众,并以党员志愿者队伍为核心,将区域内各类民间组织、社团组织、文体团队等纳入党员服务体系,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服务广大群众,既为丰富党员活动提供了平台,又拓宽了服务范围。
(六)载体驱动拓展服务领域
1、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助推农民增收。各地把“富、学、乐、美”作为改善民生的抓手,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如凤岗县和湄潭县通过大力发展有机茶园和绿色生态农业,在改善农业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2、以“四民社区”为载体创建和谐社区。针对社区群众的呼声,各地自2005年以来,改过去社区工作“管”群众为服务群众,开展以人民“满意”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安民”、“便民”、“乐民”和“康民”的“四民社区”创建活动。即在具体工作中, 以协助建立社区社会治安长效防范机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目标,创建“安民社区”;以结合社区建设,配合整合社区资源,创建“便民社区”;以大力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创建“乐民社区”;以推动建立和完善社区医疗服务网络,做好疾病防控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创建“康民社区”。“四民社区”创建活动,不仅推动 了社区的发展,而且凝聚人心,提高党的威信。
3、以“四型机关”建设为载体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为了端正机关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办事效率,遵义市提出开展“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廉洁型”等“四型”机关建设活动。为转变机关作风,精简办事程序,改善办公环境,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4、以“四大活动”为载体为村民排忧解难。“四大活动”是正安县瑞溪镇为了使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取得实效而采取的活动载体。其具体做法:一是深化“三农服务团”助农增收活动。二是深化党内关怀“四个一”帮扶活动,即每一名干部党员帮扶一名农村贫困党员、一名无助老人、一名留守儿童、一户困难群众。三是深化“我为科学发展谏良策”大研讨活动。四是深化点面互动成果展示活动。
(七)“四个贴近”解决服务难题
1、在服务网络建设上贴近工作实际。市委要求各县(市、区)严格按照市委规划目标”完成乡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和村(社区)综合服务点的创建;各地要根据乡镇、村居实际情况,按照先易后难、先示范后一般的方法整体推进,突出“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特色。
2、在服务功能完善上贴近群众需求。各县市区对乡镇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村居便民服务点功能分层次进行定位,使之真正符合基层群众的需求,有效实现服务功能的全方位;全覆盖,提升党组织服务的实效性。
3、在服务站点选址上贴近生产生活。各县(市、区)乡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村居党员群众服务站、村民组便民服务点的规划建设上,按照“贴近群众、办事方便”的原则进行选址选项目,确保创建站点选一个成功一个。目前,各县(市、区)的乡镇党务政务中心一般选择在党务政务办公区域附近,群众较为集中的地方;村居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一般选择在村组织办公阵地内;村居民组便民点一般选择在村民组长、党员能人、村居常驻干部或群众相对集中的地方。
4、在服务质量提高上贴近群众感情。遵义全市创建工作处处体现“以人为本”和“服务至上”的理念。各级党组织均在服务中心、站、点设置茶水、桌椅、电话、触摸屏、意见薄等,让群众办事感受家一般的温暖;在服务项目上,将服务岗位职责、功能、业务范围、服务承诺等全面公开,让群众前来办事一目了然;在服务岗位上,纷纷设置党员岗、先锋岗、示范岗等岗位,并将监督电话、服务热线进行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赤水市两河口乡黎民村党支部以服务群众“零距离”为目标,深入开展“四访四问”为载体的“近百家门、问百家情、解百家难”活动,积极帮助群众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协调资金30多万元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结束了村民世世代代的“油灯”生活。
三、重要意义
1、为践行党的宗旨找到了重要载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团结人民,赢得胜利的最重要法宝。在战争年代是这样,在发展经济的今天也是这样。当社会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党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行为,既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降低了党的威信。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有利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改善干群关系,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为做好新时期党建工作搭建了新的平台。“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十七大对新形势下搞好党建工作提出的具体目标和要求。服务型党组织紧密联系党组织工作的性质与特点,立足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围绕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和城乡党的组织互帮互助等工作目标开展工作,积极构建县、乡镇和村居的三级服务网络平台(县和乡镇建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社区和村建便民综合服务站,村民小组建便民服务点的三级服务平台),这不仅解决了党组织和党员工作无平台,任务无目标的党建工作难题,而且为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有意义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和服务发展,不但主题鲜明,而且三个服务相互相承、有机统一,秉承了为人民服务的一贯宗旨和优良传统。通过这种服务,既有利于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威信,又能更好地取信于民,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群众基础。
3、为提高党建工作水平提供了制度保障。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立足于解决基层党建难点热点课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五大体系”建设,立足党建实际,提出了党建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14个方面 的体制机制问题,这些问题都是解决党建工作中基础性、根本性、关键性、全局性的问题,所以,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比如以党建工作、党员教育培训经费、人才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经费保障机制,以党代会常任制、党务公务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权利保障机制,以人才开发、人才评价、人才引进流动、人才激励保障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工作机制等等,都对党建工作中突出问题的解决,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提供了保障。
4、为维护稳定推动发展奠定了基础。党建工作从来都是服务人民、服务发展、维护稳定的工作。但是,过去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党组织和党员的这方面作用很难真正发挥。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从思路的形成到创建主题、创建目标和创建任务的确定,都贯穿了服务、整合、创新的理念,反映了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党建工作要求,明确了推进创建工作的基本方法。具体到遵义而言,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既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又对全市实施“三新一强”战略和实现“一建双创”目标,推进“中部崛起、西部突破、东部开发、北部攻坚”的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黔北综合经济区等战略目标任务的实施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和推动作用。
5、为党务政务资源的整合创造了条件。过去党建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为党建而党建,其开展的项目虽然很多,但大多数是以单打独斗的形式出现,各个项目党建味道很浓,既不系统、不连贯,又相互独立,带有浓厚的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色彩。范围狭窄,影响面不大,群众反映不好,参与支持度不高。就其原因,一是对党建工作作用和任务的认识存在偏差,总是把党建范围局限于发展党员与党员学习培训及作风建设等同;二是缺乏对党建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统一使用的科学机制。使有限的人、财、物资源不能用到关键部位。服务型党组织,由于强化了服务理念,扩大了服务范围,这既有利于党员权利义务的发挥,而且有利于打破党务政务的界限和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对推展党组织的服务范围,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总之,服务型党组织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好抓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凝聚党心、军心和民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只要认真呵护,倾力打造,就一定能够结出丰硕的成果。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以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为载体 大力推进党务政务综合服务
——遵义市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在深入开展第三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把我市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推进便民利民服务工作作为参观交流点,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又是鞭策。下面,我就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的有关情况向在座各位作简要介绍。
一、主要做法
为了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构建新型的党内和谐关系和党群干群关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认真总结近年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市委于今年2月决定用三年时间在全市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及时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意见》和《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实施方案》。主要内容是: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三个服务”为创建主题,以构建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城乡党建一体化、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共同服务科学发展“五大体系”为创建任务,以服务功能、服务能力、民主水平、工作水平、满意程度“五个提升”为创建目标,充分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按照创建工作规划,2009年为扎实推进年,2010年为深化拓展年,2011年为巩固提高年。今年除了着力抓好组织发动和集中培训、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引导基层党组织改革创新、培育党建综合示范典型外,我们重点抓的一项工作就是整合资源,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服务网络建设,提升便民利民综合服务水平。一是搭建平台,实现服务网络化。依托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着眼于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地服务群众,在县级已经全部建立政务中心的基础上,结合组建党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建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村(社区)建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村民组(居民小区)建便民服务点,构建起上下互动、横向联动的服务网络平台。目前,全市各县(区、市)都建立了党务政务服务中心,95%以上的乡镇(街道)建立了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70%以上的村(社区)和村民组建立了综合服务站及便民服务点。
二是整合资源,实现服务集约化。设立党务服务岗,提供党组织关系转接、流动党员管理、党务政策咨询及远程教育课件借阅、党员就业、代理党费收缴、党内关怀等服务;整合党务、政务服务资源,有针对性地开设行政审批代理、就业培训、劳务输出、“三关”工程、社会保障、政策法律咨询、民事纠纷调解、农产品或农用物资代购代销、土地流转、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等服务项目,搭建了为民服务的快捷通道。如凤冈县整合文化共享工程、远程教育、“千村万乡”工程、农村卫生室、农家书屋、移动电话收费服务、群众娱乐室、党员自愿服务队等资源,创建“八位一体”的党员便民服务点129个;红花岗区将创建服务型党组织与创建安民、便民、康民、乐民的“四民社区”有机整合,财政投入500万元,引导街道、社区、帮扶单位以及社会各界多方筹措创建经费600多万元,充实完善了社区服务功能,示范带动、互相促进,将和谐社区建设引入了崭新阶段。
三是创新方式,实现服务人本化。针对广大农村群众居住分散、办事不便的特点,采取集中办公、代理代办、上门服务等方式,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全市四级服务网络已为党员群众代办事项23.1万多件,解决纠纷4500多件,办实事好事8000多件,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如,余庆县对涉及审批权限的部门进行“会诊”,除上级明确要求必须在县级部门办理的外,其它审批权限委托乡镇或由乡镇直接办理,废弃、修改了40多项审批制度。红花岗区将“组织管理数字化”建设作为拓展创建工作的渠道,建成区级党务网络平台1个,镇(街)村(居)特色网站20余个,全区16个乡镇(街道)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全部统一配置了便民服务触摸屏。
四是建立机制,实现服务规范化。围绕“五大体系”创建内容,建立健全了党务干部教育培养选拔使用及城乡党员一体化管理、党内争先创优和党建创新工作扶持激励、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和党员民主权利保障、党内关怀等机制和制度。如遵义县、赤水市、红花岗区等推行了党员患病受伤时必访、党员亡故时必访、党员家庭遭灾时必访、党员生产发展有困难时必访的“四必访”工作机制;开展了专访优秀党员问“绩”、回访违纪党员问“心”、家访流动党员问“情”、走访老弱党员问“需”的“四访四问”活动,让党员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五是建强队伍,实现服务高效化。按照分级负责、分级组建、分类培训的原则,组织了一批“素质高、业务熟、能力强、服务优”的党员干部成立便民服务队伍,通过整合培训资源,强化服务队伍素质和能力培训,确保四级服务网络有序运行。开展创建工作以来,市委对各县(区、市)委组织部长、分管副部长、组织科长、243个乡镇(街道)的党(工)委副书记共318人进行了专题培训;各县(区、市)也切实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培训,培训人数累计达7万多人次。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创新了工作模式。我市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有效解决了载体过多、资源难整合等问题。实践表明,这是优化党内外资源配置、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着力点、夯实党的基层基础的有效模式。
二是激发了党员活力。通过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以及党员民主权利保障等机制,激发了党员的活力,党员干部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如余庆县敖溪镇探索建立了“诚信党员信贷服务”机制,今年春,该镇官仓村70多名党员凭自身的信誉度,为900户养殖户担保贷款64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创业资金困难,并提供市场、技术指导服务,使该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养殖专业村。湄潭县黄家坝镇合同村完善了“有人提议众人商,过半参加方可议;发动群众是关键,三分之二是底线”等一事一议制度,有效促进了全村重大事项决策的民主化。
三是凝聚了党心民心。通过下放管理权限、减少中间环节、简化审批程序、限定服务时限等措施,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让老百姓办事既省力又省心、既省时又省钱,真切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各级组织的关怀。如湄潭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村民,把对党的恩情和对党的热爱,自发编成“十谢共产党”歌谣,在田间地头传唱。
四是巩固了执政基础。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搭建四级网络服务平台,增强服务意识,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广大群众生存发展、民生保障、矛盾纠纷等一系列问题,维护和发展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广大群众对各级党组织的认同感和满意度普遍提高,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牢固。五是促进了和谐发展。我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将创建工作与应对金融危机等有机结合起来,自觉服务于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和保民生、保稳定的大局,积极争取上级支持,扩大社会投资。组织培训农民工27.3万人次,实现返乡农民工再就业4.7万人,引导2.1万户农民调整了产业结构,人均增收270元。通过努力,我市今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呈现出农林牧渔平稳发展,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市场购销较旺、财政收入增加,金融运行正常,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各项事业进步等特点,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三、下步工作打算
我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引起了中央和省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新华社内参清样、中央学习实践活动办简报等对此分别作了报道。在下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作出的总体部署,坚持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统揽全市党建工作的总抓手,作为一项中长期的战略目标任务来推进和落实。一是加大创建力度,确保在今年年底前使乡镇(街道)党务政务服务中心创建率达到100%,2010年上半年村(社区)综合服务站创建率达到100%;二是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努力在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功能、拓展服务内容方面取得更大实效;三是加大创建实践总结力度,进一步丰富创建内涵,把全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把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能征善战的优秀团队,更好地肩负起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谋一方发展、建一方文明、保一方平安、促一方和谐的责任,为实现遵义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作出新贡献!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二
搭建五平台强化五服务
——贵阳市南明区金地社区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贵阳市南明区金地社区以便民利民为目标,整合社区资源,高质量建设“社区综合服务站”,以开展“一站式”服务为核心,搭建“五平台”,强化“五服务”,不断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实效,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一、搭建代理平台办民事
为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把日常事务办好,我们着力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站这个核心,在办公门厅设立了代办证件、代交费用、信息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窗口。一是实行群众事务全程代理制,把居民“小事”作为社区工作“大事”,使辖区居民享受到方便、高效、优质、规范的服务,帮助辖区居民代办身份证、老年证、再就业优惠证,代交水电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等各种日常事务。二是实行党员责任区服务制,将社区划分为5个基层责任区,建立一个党员管理服务站、五个党员服务点、六个企业党员服务室,组织党员开展定诺、承诺、履诺、评诺活动,及时收集反馈社区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服务社区群众。三是建立综合服务站《AB角工作制》,在每个服务性工作岗位安排一名A角,另一名同志为B角,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有一名工作人员在位,确保不因工作人员外出办公、休假等情况影响群众办事。目前已为辖区居民群众代办各种证件496次,户口迁移96次。
二、搭建学习的平台强素质
为满足社区居民对科技、信息、精神文化等方面需求,我们着力完善综合服务站的学习教育硬件设施,先后建立了社区远程教育站点,开设社区图书室、多媒体教室、居民绿色网吧、科普画廊、文化橱窗等,完善社区文体设施,打造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为党员干部提供学习阵地,为居民群众提供活动场所。同 时,通过成立书画协会、钓鱼协会、养鸟协会、舞蹈队、秧歌队、红领巾小分队等社区文体协会,活跃社区文化活动。主动与市、区有关部门联系,开展“科技、文化、法律、卫生进社区”活动,定期组织辖区青少年学生及爱好书画的群众开展书法培训,定期推出居民书画展、书法比赛等活动,让居民展示才艺,走出小家,走进大家,相认、相知、相助。
三、搭建爱心平台帮民困
为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社区党总支创新工作思路,将社区综合服务站的工作延伸到虚拟空间。通过开展“走千家,访百户”活动,走访社区群众,倾听居民意见,入户了解情况,然后通过爱心QQ和互联网搭建爱心平台,向社会发布辖区困难户的情况,寻求关爱和帮助,让社区困难的人得到关心、让志愿者奉献爱心、让社区居民感到暖心。2008年,共收到各种捐赠总价值23683元,对于社会捐赠的物资,及时用到了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身上,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加拿大一华侨看见社区的求助后,专门到社区资助了5名老年人。在去年凝冻灾害期间,社区发布了受灾情况,得到工行贵溪支行、贵阳胜天统计事务所的绿丝带关注,并捐赠了价值9600元物品。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社区居民自发向灾区捐赠了现金21031.2元。
四、搭建就业平台解民忧
金地社区是一个由干居民、特困企业职工、散居回迁户、商品房住户等组成的杂居型社区,“4050”人员较多,为切实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我们将社区综合服务站的工作延伸到辖区行政事业单位、超市、物管中心、餐饮店等单位,建立了辖区单位企业空岗信息联系制度和社区失业人员信息库,积极联系就业培训机构免费上门开展技能培训,由社区推荐优先安置就业。今年以来,先后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5人,沃尔玛超市、星力百货、家园物管等单位为社区提供电工、营业员等岗位信息100多条,为“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提供了73个就业岗位。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发家政服务、疏通管道、代收水电费、托幼等系列服务公益性岗位。如社区综合服务站了解到低保户盛光琪夫妻双双失业在家,女儿还在读书,安排他到社区值班,基本解决了生活困难。
五、搭建群防平台保民安
针对社区人员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矛盾纠纷多的实情,我们延伸社区综合服务站组织体系,建立了社区、党员责任区、组代表、楼栋长“四级管理网络”,形成以社区综合服务站为核心,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群防群治网络,对社区治安和矛盾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及时予以响应。同时,设立社区值班室和警务室,切实做到“一区一警”。组建了一支专职治安巡逻队和50人的社区治安志愿者联防队,对小区实行24小时巡逻。积极协调辖区单位共同出资在几个主要出入口修建值班室,对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以小组区域为板块,以楼栋为单元,按照社区管理对象和城市管理基本内容,将党员志愿者、楼栋长、低保户、信访重点人员、重点纳税户、社区服务设施等50类、150项基本数据形成台账,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数据库,实行了动态管理。目前,共有楼栋长25人、组代表51人,党员责任区责任人25人,覆盖率均达到100%,真正做到让居民群众在家舒心,出门安心,办事放心。
金地社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先后荣获全国“学习型社区”、“贵阳市十大和谐社区”等称号,并被省、市两级确定为“党员教育短期实践培训基地”,社区党总支荣获省市“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学习先进,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三
强化便民新举措构建和谐新农村
——六盘水市盘县西冲镇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西冲镇地处盘县城关古城和红果新城之间,地势切割较大,山高坡陡,属明显的喀斯特地貌。全镇辖8个村、146个村民组、77个自然村寨6965户22775人,主要居住有汉、彝、回等民族。2008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410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2311万元。学习实践活动中,西冲镇党委政府紧密联系实际,狠抓队伍建设、平台搭建、服务制度和考核机制四个重点,强化便民利民工作,在服务群众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形成推动“三农”工作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强思想,明思路,找准服务方向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好便民利民工作,着力强化宗旨意识,把加强便民利民工作、完善便民利民措施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抓手,切实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对便民服务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明确“贴近群众、方便群众、服务社会”的原则,要求全镇各级党组织要围绕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这一核心职能,在搭建平台、拓宽渠道、确保实效上下功夫,着力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带动便民利民工作深入开展。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创新服务载体、深化服务内涵、增强服务实效的工作思路,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全镇改革、发展和稳定。
二、建机制,创载体,拓展服务内涵
镇党委政府着力完善机制、创新载体,促进为民服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群众动嘴,干部跑腿,有事找代理,把方便留给群众,把事情交给干部”的便民工作机制。结合实际设立镇、村两级为民服务代理机构,规范服务流程,实行分级代理,一站受理,专人负责,全程服务。镇财政为便民服务中心划拨专项经费5万元,安装了便民服务电话,配置了必要的办公设施,设置便民服务大厅,由镇各部门人员轮流集中到办公大厅值班,实现“一条龙”服务,适时解决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中心实行领导接待制度,在公示栏公示每日接待领导,保证随时有一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坐班接待。同时在全镇8个村分别成立便民服务代办点,要求镇驻村干部每星期到村里坐班,集中为群众办理事务。通过设立镇、村两级为民服务代理机构,将“群众跑变为干部跑、多次办变为一次办、随意办变为规范办”,实现村民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与此同时,大力推行党员承诺制、镇领导包片挂钩制、包村工作组集中办公制等服务机制,丰富便民服务内涵。
三、广宣传,重引导,营造服务氛围
通过镇、村的宣传橱窗、宣传栏、召开村民大会和悬挂横幅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发放相关资料3500多份,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便民服务中心的功能,讲解办理事件的基本流程,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便民服务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引导群众参与到便民服务中来,在接受服务的同时,以及时、中肯的意见建议,促进为民服务工作的不断完善,推进工作健康发展。在每月召开的职工、村干部例会上,镇党委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在安排各项中心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把“工作例会”开成为民服务“动员会”、“宣讲会”、“培训会”,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阐述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在促进“三农”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性。广大包村干部、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一边为群众提供服务,一边讲解新型便民服务的相关职能,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其中。为促进“为民代办制”的有效落实,镇政府对前来代办事务的村代办员按每人每次5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共发放补助10000余元。
四、高标准,严要求,督促服务到位
为确保便民服务措施落实,真正让人民群众得实惠,镇党委政府着力完善保障措施,强化责任制落实,以高标准、严要求力促服务到位,努力提高便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要求工作人员和代理员必须按照办理各项事务的规定时限,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办结,实行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不得有任何借口推诿、搪塞和拒绝办事。做到接待热心、询问细心、解答耐心、办事诚心,使群众高兴而来,满意而归。镇党委还公布举报电话,对窗口工作人员工作作风问题24小时受理举报。镇党委书记作为便民服务工作“第一责任人”,承担第一责任;明确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专门负责便民服务工作的实施,作为“具体责任人”。首问负责制、限时接办制、工作考核评价制等一系列工作激励、约束机制相继出台,“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以及具体办事人员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群众评价等,直接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选优相挂钩,将群众对村干部代理服务的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形成“向服务要实绩、按服务兑奖惩”的良好导向。
“不管小事大事,交给代理员就没事;群众动嘴、干部跑腿;人民得实惠,干部受欢迎”,在群众中流传的顺口溜,从侧面印证了盘县西冲镇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的良好成效。一年来,便民服务中心、服务点共接待群众1127人次,办理995件,解决62个问题,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党群干群关系不断改善,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四
健全服务制度拓宽服务渠道 不断完善全程代理服务体系
——安顺市西秀区大西桥镇石板房村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石板房村位于安顺市西秀区东大门,距安顺城区25公里,距大西桥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境内有贵黄公路、贵烟公路、株六铁路穿越而过,是一个交通便利、信息灵通之村。全村现有人口765人,总户数220户,5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153亩。村党支部有正式党员30名、预备党员5名、积极分子4名。1999年至2008年,连续被中央精神文明办评为全国“文明村寨”,李长春、彭佩云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先后亲临视察。近年来,大力整合各方面资源,结合和谐“五新”村创建活动,不断深化和完善全程代理服务体系,努力为群众搞好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
一、推行五个制度,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我村综合办公楼建成后,为切实提高村级活动场所的利用率,村党支部决定设立便民利民服务站,为全村老百姓提供便捷、高效、优质、无偿的服务。按照“有一个场所、有一块牌子、有一支队伍、有一套制度”的要求,在服务站推行“五个制度”,强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推行电话预约制度。在村务公开栏里公布便民利民服务站及服务人员电话,接受群众预约,方便群众办事。二是推行咨询报送制度。村民需要办理的事项,由村民自主提出申请,待服务站同意受理后,对符合条件、资料齐全的,由服务站报送员统一报送到镇相关部门代办。三是推行坐班制度。要求服 务站工作人员实行轮流坐班制,负责村民来访的接待、受理登记及协助处理有关服务事项,随时随地受理村民申请的事项请求。四是推行亲情服务制度。要求服务站服务人员视村民为亲人,热情、快捷地为村民提供咨询、报送服务。对不能代办的事项,要耐心说明原因,给村民一个满意的答复;在代办过程中,不得收取咨询、报送、代办等费用。五是推行监督检查制度。为提高服务站工作透明度,对服务站工作职责、运行程序、服务项目等都上墙进行公开,同时在村委会办公室设立监督举报箱,接受群众监督。
二、拓展六项业务,完善全程代理服务体系。我村便民服务站建立后,结合和谐“五新”村的创建,积极拓展服务范围,完善全程代理服务体系。目前涉及的服务内容包括证照代办、咨询指南、公益事业、致富发展、文明建设、特色文化服务等6个大类、2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证照代办服务。涵盖建房审批,生育审批、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独生子女光荣证办理,林木采伐审批,农村低保、特困、医疗救助申请等。此项服务由村负责代办或报送协助办理。二是咨询指南服务。包括法律咨询,政策咨询,农技知识咨询,市场信息咨询等。同时,根据村民的需求,帮助村民代理起草有关合同、证明、协议等服务事项。针对此项服务,凡村民有要求的,由服务站报送员及时与有关部门联系,帮助答复,提供信息。三是公益事业服务。涉及村庄绿化、村容村貌整治,农户电话、有线电视线路维修代为联系,计生服务,扶贫帮困服务,环境卫生服务,老年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生活、健康及低保款代领服务等。凡村民有要求的,村支两委创造条件帮助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求做好解释工作。四是致富发展服务。主要是结合村务公开,向群众提供技能培训、市场动态等方面的信息,帮助调整种养殖结构、引进优良品种、给予技术指导等,为广大农户发展致富提供优质服务。五是文明建设服务。主要是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村民创建文明家庭。六是特色文化服务。主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全民健身活动以及群众性科普活动,丰富村民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围绕以上六项服务,只要村民提出办事申请,服务站工作人员都会认真受理、登记造册,并按规定程序落实办理。对于申办材料不齐全的,一次性告知补办事项;对于不符合审批规定的申报事项,详细告之退件原因,给出满意答复。对已受理的报送事项,先由村干部负责进行调查核实,并及时做好应由村级协办的有关手续。对村民需要办理而村一级无法办理的申报事项,本着村民自愿的原则,由服务站报送员负责在规定期限内向镇相关部门上报。对于审批办理进度,由报送员向申请人直接作出回复,及时送达办理结果。
三、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便民利民聚民心。通过具体的便民利民服务,不仅为群众提供了综合性、全方位、多功能服务的全新平台,实现了老百姓由“办事难、难办事”到“大事不出村、小事不出门”的转变,而且有效改变了以往乡村干部“忙小事、撂家事、误正事”的工作局面。如,村民胡景玉为寻求发展致富之路,从事养殖行业,但由于缺乏资金,一时陷入了忧虑的境地。当村里的服务站听说这件事后,主动到当地信用社担保并为胡景玉代办借款手续,向信用社借贷3万元,确保他扩大了养殖规模,从以前的存栏1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100多头,年增收5万余元,贷款不仅还上了,日子也越过越好了。村民尹勇是一位残疾青年,是村里五户独生子女户之一,但身残志坚,主动召集其他五户独生子女户,想新办一个大棚绿色养殖场。这个想法得到了服务站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不仅在政策、法规、资讯信息上给他提供了较大的便利,而且还协调村支两委帮助寻求到项目资金50万元,新建了一个占地面积5亩,可养殖肉鸡十二万余只的大型绿色养殖场,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服务站协助村种植协会发展订单农业,改种杂交辣椒、西红柿、大蒜、大葱共10余亩,为农民每亩增收1000元左右。如今,该村养鸡场年出栏肉鸡40万只,创产值80余万元,21台大、中巴车搞客运,年产值210万元,经济收入从13年前的人均1600元增加到现在的4200元。
村便民服务站的工作受到了全村老百姓的广泛赞誉,不少群众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办事真方便,过去多日办不好的事情,到便民服务站很快就可以办好了,省了不少麻烦”。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五
贴近民情办实事解决问题见实效 ——黔南州瓮安县草塘镇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草塘镇位于瓮安县城东北部,距离县城16公里,镇域面积105平方公里,全镇辖7个行政村173个村民组,1个社区20个居民小组,有9917户,38000余人,其中镇区人口12800人。交通便利,商贸发达,是瓮安经济文化重镇之一。今年以来,该镇党委借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契机,积极探索建立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建立服务型政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抓好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试点建设,提高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
根据县委《关于在全县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和“五好、四新、三落实”示范点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按照“集中办公、镇村联动、统一受理、分类办理、专人代办、限时办结”的方式,一是在镇试点建设党务政务综合服务集中办事大厅,设立党务咨询、综治维稳、党风廉政、国土村管、民政社保、计生、合医等服务台,设立意见箱、开通服务热线电话,推行一站式服务;二是结合撤并村后村(居)区域扩大的实际,在原村级党员服务点的基础上,试点建设“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在“村民组(居民小区)建立党员便民服务点”,初步建成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三级服务网络平台。
二、推行“1+14”工作模式,让党务政务服务中心真正便民利民
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以党的建设工作为中心,把综治、信访、司法、帮教、调解、城建、安监、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应急、反邪教、禁毒、消费维权、治安联防等联合起来,构成“1+14”工作模式。一是完善硬件设施。为方便群众,将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设在镇政府大楼一楼,中心服务大厅现有办公室3间,面积100平方米,配备办公桌椅6套,办公文柜4个,饮水机3个,微机2台,木沙发3套,为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党政班子领导轮流到中心服务大厅值班制。镇班子成员轮流带班,接待来信来访的党员、群众,对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治安隐患,要求办理的有关证件,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由当日值班领导填写《矛盾问题备案表》,呈主要领导批转给有关部门归口办理,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能落实。三是实行“五联”办理机制。整合各部门力量,对基层党员、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督办,统一归档制度和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突发事件联勤、突出问题联治、基层平安联创的“五联”机制。四是实行一站式办理制。如,将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法律服务所融入一个窗口办公,对来信来访、矛盾纠纷归类分流,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同时,公安、法庭、司法、交警四家基层政法单位在车辆使用、人员配合、案件移交、协助调处方面配合默契,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形成了“综治、信访、调解、司法”四位一体的信访维稳工作机制。
三、实施专人上门代办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
一是搭建干群“连心桥”。设立了“党务、政务公开栏”,开通了“民声服务电话”,畅通干群联系渠道。在综合服务中心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和干部的职责、联系电话等上墙公布,群众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可随时和干部联系,只要一个电话,就能得到帮助和解答。二是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定期开展“镇党委书记、镇长大接访”活动,让群众当面向镇主要领导反映情况,进一步畅通民意渠道。三是完善代表委员联络工作机制,回应民意要求。定期向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方征求意见,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与反馈。四是实行三级干部定期走访上门服务机制。镇、村、组三级分别实行定期深入群众调查社情民意的制度,深入村寨了解党员、群众困难,对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对于应当解决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实事求是、归口办理”的原则,实行领导包案制,分解责任,落实到人,限期解决。对于了解到的矛盾纠纷,由各部门、各村的主要负责人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结合包村干部到村工作,下到村组去,受理纠纷,防止把矛盾纠纷推向社会。五是开展“一干一警,双岗双责”活动,打牢基层平安工程。每个行政村派驻一名包村干部,一名责任区民警,民警主要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干部主要负责矛盾
纠纷排查调处,两人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实行双岗双责。六是创建“中心户长”机制,丰富农村群防群治网络。在每个村民小组选聘一名有威信的人为中心户长,负责本组内的“四联”工作(联安、联宣、联学、联帮)。通过上门代办服务,今年1—9月份,该镇各级组织共调解民事纠纷99起,调解成功93起,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3%以上。
通过一站式服务工作的开展,该镇广大党员干部懂得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真正含义,目前,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团结一心,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以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努力推进该镇科学、和谐发展。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六
搭建情感桥梁开展便民服务打造阳光政务 ——黔东南州镇远县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镇远县围绕“为民、便民、利民”宗旨和“热情周到、高效服务、依法办事、清正廉洁”的工作原则,在全县12个乡镇建立了“一站式”行政办公的便民服务中心,乡镇党委书记是便民服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书记是直接责任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抓,把计生、财税、派出所、司法、民政、林业、农业、水利、新型合作医疗、劳动保障事务等有行政执法权的职能部门集中起来,实行“一站式”行政办公,打造阳光政务,提高行政效能,把外地的工作经验与镇远的实际情况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一、科学准确定位,完善服务功能。全县12个乡镇根据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性质,结合本乡镇的具体情况,给予便民服务中心科学准确的定位,让它真正成为为农民提供直接服务的前沿窗口。各乡镇紧紧围绕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目标,从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在对便民服务中心进行科学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服务窗口,完善项目代办服务功能。服务窗口集中综治办、派出所、计生办、林业站、国土所、合医办、财政所、农业服务中心、水利站、司法所、民政办等部门的工作业务,开展“一站式”办公,从各站所办抽调干部在服务中心挂牌服务,通过受理、承办、回复三个环节,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实现了一道门、一个窗口、一处审批、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结标准,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办事。全县自启动“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近两年以来,共为群众办理各项事务46628件次,办结率达98.3%,充分体现了便民、为民、亲民特色,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二、规范管理程序,提高服务水平。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坚持“服务经济,方便群众”的宗旨和“依法办事,廉洁高效,公开透明”的办事原则,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中心工作人员有规可循、有章必依。实行党政领导轮流坐班制,各进驻单位人员实行常驻中心,认真践行“把方便让给群众,把事情留给干部”的服务理念。实行集中办公,公开办事,规范操作,限时办结,真正落实“办理+代理”的服务模式,即凡是属于乡镇一级审批办理的事项,只要材料齐全、条件具备,乡镇中心就要及时予以办理;凡属于县级以上政府和主管部门审批办理的事项,乡镇中心统一受理,全程代理,真正做到一站式服务、一次性办理。坚持方便群众办事与严格依法行政相统一,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承办时限、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情况“七公开”,使办事群众明白、放心。同时县直有关部门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积极支持、配合和指导下属基层站所全力以赴做好便民服务工作,对乡镇代理员前来办理全程代理项目时,做到热情高效服务,只要手续齐全、符合政策规定的随到随批,随到随办,不推诿和拖延。通过
上下协调联动,有效地畅通了办事渠道,提高了办事效率。
三、加强监督力度,提升政府形象。为确保便民服务工作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阳光作业”,县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强化了对便民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督促,确保工作落到实处和健康发展。在日常监督工作中,中心也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监督机制:一是加强工作的巡查。中心主任每逢赶场天巡查各窗口工作人员在岗情况2次以上,督查窗口工作人员是否按时上班、在岗和有其它违反工作纪律情况;二是设立了举报投诉热线电话,接受办事群众对窗口工作人员的举报投诉;三是在中心大厅设置了投诉台,投诉台的值班人员为值班主任,随时向服务对象发放问卷调查表,征询办事群众意见和建议。在社会监督方面,从企业代表、工商户代表、群众代表、无党派人士中聘请部分社会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地召开监督员会议,听取他们对“中心”各窗口单位的意见及“中心”工作的建议等,对工作实行奖惩制度。
四、创新服务思路,延伸服务项目。镇远县针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仅局限于解决乡镇基层部分群众的困难,难以服务全社会的实际,总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经验,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县委、县政府于2008年4月挂牌成立了“镇远县困难群众咨询服务中心”,并从民政、社保、教育、经贸、医疗卫生等部门抽调人员具体办公,为全县困难群众提供帮助和服务。中心自成立开展工作至今,共接访1749件,日均接待6件,办结率达97%,受到群众好评。为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县委县政府在学习实践活动整改任务落实措施中,明确提出了“成立县级行政许可一站式办公服务中心”和“逐步推行村民事务代办中心”,努力把群众的需求和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能有机结合起来,更大的方便基层群众,提高办事服务效率。
通过推行“办理+代理”,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公开向群众承诺办事时限,阳光政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是干部作风得到了明显转变。使基层站所的干部牢固树立了宗旨观念、政策观念、服务观念。乡镇党政领导加大对未办理事件的督促力度,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大大提高了为民办事的效率,实现了“多次办结”到“一次办结”的转变。二是群众得到了实惠。乡镇各职能部门严格对照相关政策,清理取消了不合理收费项目,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同时,公开办事程序、承诺办事时限,使群众少跑路、不跑冤枉路,得到广大乡镇干部、村干以及群众的一致赞同,普遍认为现在办事省时、省力,服务态度优质,办事质量高效。同时,一站式办公,解决了过去群众办事难的问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从而有力地推动了乡村两级各项工作的开展。进一步加大了干部与干部、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监督的力度,使部门超标准收费、乱收费、相互“踢皮球”等问题得到有效纠正。杜绝了暗箱操作,避免了违规操作,有效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发生,推进了源头治腐工作。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七
一门受理窗口办结搭建平台服务群众 ——黔西南州册亨县坡妹镇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册亨县坡妹镇自2008年下半年创建试行便民服务中心以来,以“一门受理,窗口办结”的工作方式开展便民服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三互动”抓组建。2008年,坡妹镇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调研,针对当前各涉农部门比较分散,不利于党委、政府对各部门办事效率、干部工作作风的监督,更不方便群众咨询、办事,各单位为民办事效率低下的工作实际,镇党委、政府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启动了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一是书记、镇长推动。镇党委、政府制定了《坡妹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创建目标和工作要求,在岜凡村、岜达村创建了便民服务站,形成镇、村联动的网络服务格局,使服务范围更广、服务层次更深、服务内容更细。二是分管负责人促动。镇党委、政府结合镇情,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为主任的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机构,镇党委、政府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全力保证,分管副镇长、纪委书记具体抓中心的创建工作,从而使便民服务中心的创建和组建工作有了人力、财力和组织保证。三是各站所、村居联动。便民服务中心结合当地实际,精心拟编了服务指南、办事流程、工作制度等,并向社会公布,实现服务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同时,各涉农部门抽调1名责任心强、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专职从事便民服务中心工作。
二、“建窗口”重实用。坡妹镇针对人力、财力、办公场所等实际,按照“因地制宜、高效实用”的要求集中打造服务窗口。一是硬件上做到“五个一”:即“一套办公设备”,配备适当的办公桌椅橱柜和必要的电脑、电教设备等;“一套便民设施”,设置便民茶水、休息座椅以及报刊杂志;“一套服务台帐”,建立规范化的流程和服务台帐;“一套服务资料”,配备农村政策、法律、实用技术、市场信息等资料;“一个群众意见箱”,设立征求意见箱,做到群众办事“只跑一趟路、只进一扇门、只找一个人”。二是拓展服务功能。拓展助民创业服务,在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增设创业扶助咨询窗口,为乡村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咨询、经营管理知识培训等服务;为农民外出务工创业提供信息咨询、技术培训、劳务输出、法律援助等服务;三是拓展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服务。注重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工商户等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引进信誉好、服务优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展农资平价销售、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的推广、农产品营销等有偿服务,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强机制”抓落实。便民服务中心在加强对外服务工作的同时,着力强化自身机制建设,提高服务水平。一是分环节强化服务机制。健全“窗口受理、跟踪督办、办结反馈”的工作流程,把握重点服务环节:在受理和办理环节上,推行限时办理、承诺服务、首办责任制和办结服务,对程序简便的一般性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即收即办,工作人员对办结时限和质量作出承诺,制作岗位服务承诺牌;对较复杂的事项或需由2个以上站所办理的事项,由首办人负责全程代为办理;对当时不能办结的要建立档案,明确办理责任人,跟踪服务,直至办结。在回复环节上,服务中心要在事项办结后,将办理结果及时地通知服务对象,并发放办理结果反馈单,请服务对象对办理工作提出建议。同时还结合窗口实际,积极推行预约服务制、上门办理制、代理服务制等便民利民的服务举措。二是强化监督机制。在便民服务中心内设立群众诉求咨询服务台和为民服务意见箱,并向群众公布为民服务监督电话,建立为民服务质量和成效的监督制度,畅通群众咨询和反映意见的渠道和途径,及时制止和纠正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三是强化督导和考核机制。定期不定期地组织检查,督导服务中心和服务队的工作情况,对作风飘浮、敷衍应付、服务不力的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要限期进行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及时进行调整或实行待岗处理。每半年对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进行一次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党员干部考核评比、表彰奖励和民主评议的依据之一。
四、“重结果”看成效。坡妹镇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方便了群众、改善了服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创新了工作模式,促进了改革深化。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实行集中办公,将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涉农部门和基层站所及相关的服务项目,统一纳入中心,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在为群众办事和服务的过程中,便民服务中心坚持方便群众办事与严格依法行政相统一,对便民服务的内容、程序和标准等统一公布上墙,严格做到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标准、政策依据、服务电话、工作人员情况“六公开”,阳光操作,明白交费,打消群众顾虑。二是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便民服务中心成立之后,切实解决以往群众办事“人难找、脸难看、门难进、事难办”的问题,非常受群众欢迎,群众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只能定时办、分散办、节假日办不了的苦恼。三是规范了办事程序,推进了廉政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坚持做到“来有问声、问有答声、去有送声”,以办事方便不方便、公正不公正、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服务,公开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杜绝暗箱操作,避免违规操作,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推进了源头治腐工作。四是密切了干群关系,改善了部门形象。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后,不仅使全镇干部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而且也让普通群众都知道每个干部身上的责任,从而促进了部门之间协作和工作人员之间的配合,有效地防止了推诿扯皮现象,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那种各自为阵和惟我独知、惟我独办、惟我独揽的状况,有效地改善了干群关系,进一步树立了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八
“3+1=17”便民模式服务群众50万 ——毕节地区金沙县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2008年以来,金沙县在总结乡镇“一站式服务”经验的基础上,经过深入调研,结合实际周密筹划,在全县26个乡镇推行“3+1=17”便民服务模式,采取“人员不增,场地不增,设备不增”的办法,用“3+1”个窗口完成17个单位的工作任务(“3”即:由社会事务办、合医办、综合办3个窗口集中办公。其中,综合办承担国土、林业、教育、畜牧、农机、农技、司法、文化、计生、水管、供电、卫生、财政、安监共14个单位的接办业务,实行全程代办。“1”即:派出所单独设立一个窗口办公)。这一模式惠及全县50余万农民群众,真正实现了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群众满意的要求,全县乡镇便民利民服务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用最低廉的行政成本,实现最大的工作效率。一是节约成本。过去,金沙县要求乡镇推行“一站式服务”,每个乡镇“一站式服务”需要200平方米的办事大厅,修建费用约20万元,加上入住大厅的每个单位窗口需要配备电脑、办公桌椅、档案柜等约1万元,17个乡直单位共需17万元,这样,每个乡镇的“一站式服务”办公需投入37万元,全县26个乡镇共需投入962万元,经费投入较大,成本较高。推行“3+1=17”便民服务模式后,现在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集中办公室面积一般在12平方米左右,能安放三张办公桌,有两台电脑就可以正常运行,全县26个乡镇只需52万元,极大地减少了行政成本。二是非常实用。实践证明,现在推行的“3+1”的服务模式能明显提高工作效率。在具体操作中,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民政窗口和合医窗口工作业务量较大,实行坐班制;综合窗口负责14个站所接办工作,当群众到乡镇来找相关站所办事情的时候,如果站所没有人,就找综合办窗口,由综合办根据各单位行政审批或服务的要求,一次性告知群众,手续齐备的,就由综合办全程代办,商约取件时间后将办好的手续交由乡或村干部转送。这样,无论乡政府站所有无人员上班都能办事,群众不跑空趟路。同时,乡镇站所的干部也不担心群众来办事找不到人,从而保障业务工作正常运转,提高了工作效率。据不完全统计,仅该县人口规模中等的茶园乡,从2008年元月至今,已办理即办件12000件次,承诺件35件,其中由综合窗口全程代办就有530余件次,即办件受理率和办结率达100%,承诺件办结率为98%,投诉率为零。四个窗口共4个人就承担了17个单位的工作,既方便了群众,又方便了干部,减少了人员、场地、经费等行政成本。
二、用最简便的办事程序,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3+1=17”的便民服务模式既统一办公场地、设备设施、人员机构的设置,又结合各乡镇实际,不搞一刀切,因时、因地、因人进行完善和发展。我县以维护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为目标,根据坝区和山区的不同实际,做到坝区有坝区的做法,山区有山区的特点,采取村务乡办、全程代理等形式,为边远地方的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一是加强宣传。乡镇站所的各种行政审批和行政服务近100项,为了让群众了解和熟悉办事程序,各乡镇除了通过广播会议宣传外,还专门请县法制办指导编印了《金沙县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服务指南》10多万册,发到各村、村民组和村民手中,每个乡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随身带一本,以便指导群众办事。二是实行“村务乡办”。针对山区村民居住分散,部分村的群众到乡、村办事要往返几十公里,路远两头跑,有时还找不到人的实际,在由便民服务中心按照“3+1=17”模式运营为群众办事的基础上,在每个赶场天,实行村干部“背起公章去赶场”的办法,在乡便民服务中心增设村级服务窗口,极大地方便了群众集中在乡政府所在地办事。如,太平乡箐门村村民张德庆,其子女外出打工需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到村要走20里路,而到乡政府只走10里路,乡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对此实行全程代办,3天后村干部就将“流动人口婚育证”送到他的手里,张德庆感激地说:“真没有想到办得这样快,要是过去,啷个都要跑几趟”。三是实行“全程代理”。针对办事事项需要一定时间,但村民又没有时间等候的情况,由办事窗口工作人员实行“全程代理”。如,茶园乡村民罗文礼在深圳打工需办身份证,综合窗口受理后全程代办,及时为其办理好身份证并邮寄到深圳,减少了因办证花费的时间和资金。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全县2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为群众办理即办件11万件(次),36 承诺件120件,减少办事费用300万元,缩减办事时间6万天,为群众排忧解难200条(宗),达到方便快捷的效果,让群众感受到政府廉洁、务实、高效的服务。
三、用最严格的制度加强监管,推进便民服务健康发展。为了加强对中心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避免产生腐败现象,使广大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和便利,各乡镇均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管理和监督。一是强化考勤管理。乡镇便民利民服务中心的综合窗口,在保证为14个单位全程代办的同时,负责对17个站所工作人员上下班情况进行考核考勤,对群众举报和投诉进行处理。二是制定考核办法。各乡镇均结合实际,制定了对进驻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考核管理办法。特别是针对由于站所在行政审批过程中,群众办事不与站所领导见面,一些站所主要负责人对该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不强,影响综合窗口对群众的办事时限承诺的问题,对站所负责人规定了相关考核要求。三是加强督查和责任追究。各乡镇均制定了责任追究办法,由乡镇纪委负责对中心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心的工作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工作人员。县纪委、县委组织部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工作情况进行明查暗访,督促乡镇便民利民服务中心认真履行职责、提高服务质量,确保了“3+1=17”便民利民模式顺利进行、服务群众。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九
零空缺零距离零障碍零投诉零积压 着力打造便民利民综合服务“绿色通道” ——铜仁地区思南县许家坝镇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针对镇各站所分散办公给群众带来的不便,镇党委政府以解决这一问题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方便群众为出发点,以转变职能为切入点,以提高效率为支撑点,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立足“五零”目标,全面整合乡镇“七站八所”资源,规范办事流程,实行“一站式”服务,积极推进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倾力打造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
一是加强领导,整合办公,做到服务单位“零空缺”。为了切实搞好镇便民服务中心工作,镇成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便民服务中心工作的领导和工作安排。将涉及行政审批、行政收费和服务性质的计生、民政、残联、财政、林业、农业、畜牧、合医等16个部门统一入驻,项目全部纳入,人员统一调配,集中受理群众办事。
二是搭建平台,优化办公,做到服务群众“零距离”。在硬件建设上,筹资16万余元,对政府大楼一楼进行改造维修,规范设置了为民办事、政策咨询、信访诉求、综合服务、支农服务等服务窗口,统一配置了各类办公设备。在软件建设上,以“便民办事、为民解忧、帮民致富、促进和谐”为目标,实行“一体化”办公、“一票制”收缴、“一站式”办结、“一条龙”服务,切实加强中心的软件建设,确保群众“只进一道门、只找一个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镇便民服务中心与村级点题服务、村干部代办事项制度相结合,拓宽服务领域,为基层群众提供相关的政策法律咨询服务,方便群众办事。
三是建立制度,开放办公,做到服务过程“零障碍”。加强镇便民服务中心制度建设,确保办事公开公正、服务热情周到。对内,通过建立工作协调、监督检查、联合调处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制度管人,规范干部服务行为。制定了《首办(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项目申请登记制》、《办事限时制》、《超时默认制》、《监督投诉制》、《廉政建设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建立《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行为规范》、《便民服务中心工作考勤与请销假制度》等。对外,把便民服务与政务公开结合起来,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坚持方便群众办事与严格依法行政相统一,对中心服务内容、办事程序、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岗位责任等统一上墙,严格按流程办事。同时,实行值班领导带队制,具体负责赶集天接待引导服务、处理临时性事务等工作,并监督中心工作人员执行“服务热情周到、办事廉洁高效”服务守则情况。
四是明确程序,规范办公,做到服务质量“零投诉”。编制便民服务工作流程,按照“受理登记、归口办理、跟踪督办、反馈回复”四个环节办理。受理登记,凡群众申请办理事项,中心的咨询服务台统一填写受理登记表,将主要情况记入服务台帐,并告知申请人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及干部职责、服务承诺等相关情况。归口办理,一般事项相关职能站所即受即办;不能即办的,承诺在4个工作日期限内办结;对需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协调相关部门联合办理、限时办结;对不能办理的申请事项,向申请人解释原因。跟踪督办,对重要或复杂件、承诺件、联办件,由镇便民服务中心带队领导督办,做到一般事项立即办、特殊事项承诺办、重大事项联合办、突发事项现场办。反馈回复,承办人及时将承办事项的办理结果反馈给当事人,并将办理结果记入服务台帐。
五是加强管理,高效办公,做到服务事项“零积压”。在服务活动中,推行直接办理制、承诺办理制、联合办理制、申报办理制、明确答复制、统一收费制“六制”办理,实施效能问责,避免事出多门、责任不清、部门间相互推诿等现象发生,最大程度地减少因办事程序不懂、办理人员不在而造成的误时、误事的现象,确保便民服务的高效运转。同时推行信访举报制,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让便民服务始终置于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镇纪委不定期对便民服务中心进行明察暗访,对徇私舞弊、作风飘浮、服务不力的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视情节予以通报批评或诫勉谈话,并将工作情况纳入干部岗位目标考核,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今年8月以来,镇便民服务中心共为群众办理证照、核报补贴等各项服务453件,接受政策咨询403人次,调处民事纠纷31起,群众满意率达100%。如:蒲家寨村村民蒲兴贵为办理新建房屋手续,在以前要到林业站、国土所和村管所3个站所办理,不是找不到人,就是手续不齐,通常要几个月才能办理好。现在只在一个窗口,只用一天就办理好了,蒲兴贵见人就说:“服务中心真是办得好,我们少跑好多路哦”。今年9月,潘家宅村村民孙秀强正担心迟迟不能办理结婚证,怕耽搁婚期,现在听说在服务中心可以马上办理,高兴得不得了。同时,因为集中办公,结婚证一办好,即可办理准生证。两证到手,孙秀强夫妻安心地笑着忙婚事去了。通过开展便民利民工作,我们的感受是:便民利民中心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政府各职能部门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推行“一站式”办公,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方便了人民群众办事;通过公开办事程序和收费标准,把各项事务的办理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杜绝了暗箱操作,避免了“吃、拿、卡、要”的现象,加强了廉政建设;中心工作人员对受理的每一件事情、办理的每一个证件,都认真对待,从受理到办结提供全程服务、规范服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十
建用并重提高效能
着力创建服务型党组织夯实执政基础 ——遵义市赤水市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赤水市辖9镇5乡3个街道办事处,100个行政村,22个城镇社区,有21个党(工)委,489个基层党组织,285个远教站点,10382名党员。今年以来,赤水市结合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立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目标,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培育亮点,扎实深入地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赤水经济社会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立足于服务“生态立市、旅游兴市、竹业强市”发展战略的工作思路,努力做到“三个确保”。一是深入基层调研,确保创建目标明确。按照遵义市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要求,落实“三个及早”:及早调研找问题、及早学习明精神、及早研究拟方案。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乡镇(街道)和市直部门调研,掌握基层组织建设现状。市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胆涉足“盲区”、探索“特区”、突破“禁区”,以实施项目党建工程强化基层党建,坚持服务、创新、整合的理念。二是推进机制创新,确保创建保障有力。我市各级党组织认真查找基层党建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破解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党组织书记“双诺双述”制度,18个党(工)委、40个部门党组通过会议、媒体方式向市委“双诺”,形成了党组织书记抓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机制。目前,通过边查边改,全市形成调研文章106篇,围绕影响基层党建工作的6大问题建立机制体制50余个。三是强化上下联动,确保创建形成合力。在强化联动上,市、乡、村均建立了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县级领导挂乡帮村抓点,形成上下联创、齐抓共管的格局;在调度督导上,落实创建工作月调度、季督查、年考评机制,目前召开座谈会、调度会4次,市委常委带队督导2次以上,始终以弓满弦紧的态势推进创建工作;在舆论宣传上,在赤水党建网和赤水电视台开设“服务型党组织”和“聚焦党建”专栏,播出《聚焦党建》11期。
二、建用并重、服务基层,有力密切了党群干群的血肉联系
一是搭建平台,在“建”上下功夫。为拓展服务功能,延伸服务“链条”,强化创建实效,制定服务平台创建规划,市财政投入资金80余万元用于平台建设和创建工作。目前,共建立乡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14个、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77个、便民服务点259个,超遵义市委下达的“两个50%”的创建任务,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投入20余万元实施远程教育“三进”工程(进社区、进产业基地和进村民组),在14个城镇社区、15个产业基地和245个村民组建立站点,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拓宽了服务领域,提升了服务水平。如大同镇孔滩桥服务点为党员群众提供远程教育技术服务、户口迁移等服务80余起。二是拓展功能,在“用”上做文章。推行电子党务、政务和财务,基本实现了财政集中支付、网络式监控和常规性网上办理,达到了财务管理城乡一体化和服务监管网络化,避免了管理体制不顺、职能重复、资源浪费等问题。广泛推行限时办结制、约时办理制、服务代理制、服务承诺制等,采取组建党员服务队、党员便民服务快车、义务巡逻队等方式,促进便民服务工作有序开展。拓展服务功能,市乡两级服务平台分别建立服务后台,采取服务前台与服务后台相结合方式,提高服务办结率和群众满意率,搭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连心桥。如丙安乡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采取前台大厅集中受理、后台窗口服务相结合,实现了服务立体化。
三是拓宽外延,在“广”上求实效。把部门挂帮、“三关工程”、党员服务群众代理制、党员积分制管理等纳入创建服务内容,探索建立城乡党建一体化工作机制,实现工作双向交流、活动牵手联办、资源整合共享,确保城乡党建工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如复兴镇凯旋村戽水田组城乡党建一体化示范点,通过市直联系部门指导开展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远教助富培训工程等,推动了该村民组乡村旅游大发展。
三、立足产业、服务发展,有力促进了党建与经济互融共进
一是通过服务平台,在发挥党组织服务作用上下功夫。以“党支部+合作社”为载体,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的能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96个村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在旅游、石斛等34个合作社中建立36个党小组,使党组织在“产业链”上发挥“五带”(即支部带领、干部带帮、党员带头、大户带动、合作社带富)作用,采取“五统一分”(即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供应优质种苗、统一供应肥料、统一加强监管、39 统一组织市场销售、分户实施抚育管理)方式,实现了“五增一减”(即产业效益增大,集体积累增加,农民收入增长,党支部凝聚力增强,党群干群关系增进,农村矛盾减少)和“五化”(即经营规模化、劳动集约化、产业市场化、组织实体化、生产销售一体化)目标。通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培育了林下乌骨鸡养殖、石斛种植等18个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明显的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为产业大户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和市乡两级服务平台提供后台支持。如复兴镇凯旋村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去年集体收入增加20000余元,人年均纯收入达5000元。
二是在发挥党员先进性上下功夫。为增强党员在农村经济发展的活跃度,通过分类管理、星级评定等方式推行党员积分制管理,每季度对全市积分排名前10位的农村党员通过媒体予以公布,对积分滞后的党员实行告诫,把积分运用到年底的评先选优中,真正激活党员个体细胞参与服务、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行党员示范岗、问题党员告诫等制度,采取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方式,进一步抓好旅游景区服务工作。如两河口乡成立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在赤水大瀑布景区设立“微笑小屋”,为游客提供免费咨询、义务导游、物品寄存等服务,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
三是在发挥示范典型上下功夫。将“项目党建”、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四在农家”及远程教育等整合推进,以“双十百千”工程(培植20个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培养200名“双带”型村干部和2000名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为主线,强化示范带动,培植赤水河、习水河、景区沿线三条党建“示范带”,展示了赤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新气象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深入开展“双五好”创建活动,规范了126个远程教育站点操作环境、教学组织、制度建设和设备维护,为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夯实了基础。目前已评选表彰了18个“五好站点”、15名“五好个人”,全市80%的党员活动室站点达到了“五好”标准。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十一
构建网络统一标准彰显实效 创造性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遵义市余庆县松烟镇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余庆县松烟镇位于湄潭、凤冈、余庆三县结合部,镇域面积137平方公里,辖7村1居,11360户,32000人。镇党委下设25个党支部,其中村(居)党支部8个,960名党员。2008年地区生产总值2035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131元,是全市五个城乡一体化建设试验试点镇之一。今年以来,松烟镇按照市委和县委的统一部署,围绕“五个提升”、构建“五大体系”的要求,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为主题,以“简政、建站、设点”为重点,创造性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取得了实效。
一、构建“三级网络”,搭建服务平台
一是精减流程“简政”。建立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1个,把与党员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党务、社会事务、林业、村镇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业综合服务、国土等部门实行集中办公,精减机构,精减
人员,实行“一个窗口”受理,提供一站式、多功能的优质服务。积极整合资源,将党务工作推到前台,党员缴纳党费、流动党员办理流转手续、离任村干部领取离任补贴以及党内相关政策咨询等问题,在这里得到方便快捷的解决,深受党员群众普遍欢迎。二是整合资源“建站”。各村(居)结合实际,充分整合阵地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全镇组建村(居)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8个,在服务站设置了民事调解、代理承办、公益事业和信息咨询等服务岗位,并将服务内容、工作纪律等进行了规范上墙,明确村(居)党支部书记为服务站负责人。三是合理布置“设点”。各村(居)根据群众居住和流动情况,全镇在群众主要进出路口设立25个党员便民服务点。服务点由村级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进行联系和管理。在党员便民服务点充分整合党员活动室、远教播放点、农家书屋等资源,选择了热心服务群众、居住交通较为方便、联系群众较为广泛、群众较为信任的党员为服务点具体负责人。
二、统一“三个标准”,提高创建水平
一是统一工作牌证。统一制作了寓意为“党在心中,用心服务”的服务标识,服务人员佩戴统一的“党员志愿者”徽章,亮明身份。统一佩戴上岗证,摆放服务岗位牌,并在服务岗位牌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标注A、B岗两位服务人员的姓名、手机号码、服务内容等相关信息,方便群众在办事时顺利找到相应的窗口和服务人员。二是统一服务指南。统一印制《松烟镇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服务手册》5200多份,内容包括服务中心工作目标、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要求、服务网络、服务承诺、办理程序、管理制度、党务政务服务指南、镇村组“三级服务网络”联系电话,并着重对党务、政务服务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三是统一服务卡片。统一印制便民服务卡3200多张发放到群众手中,内容包含党组织服务机构服务人员的姓名、联系电话、服务内容及办理所需的证件、资料以及社会事务服务电话。还印制了远教服务卡,邀请全镇涉农部门负责人、涉农专家担任农村适用技术辅导员,将辅导员的联系电话及常用远教资源网址印制在卡片上,方便群众咨询有关农业生产技术,小小服务卡成了便民利民的“百事通”。
三、突现“三大亮点”,彰显服务实效
一是增加收入促富裕。积极组织能人党员帮助成立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帮助指导生产技术培训,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群工矛盾,帮助解决发展融资难题,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实行促富与扶贫相结合。如贵州天马设备制造公司帮助二龙村解决资金35万元,落实项目4个。目前,全镇服务型党组织共接待群众办事受理800余件,为群众办实事、好事700多件,提供咨询250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62件。二是强化治安保平安。把服务型党组织创建与创“平安村寨、平安小区、平安道路、平安家庭”相结合,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全镇组建了9支共250人的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设置了治安巡逻、纠纷调解等岗位,确保矛盾纠纷有人调解,治安巡逻有人组织,安全隐患有人排查,给广大居民提供一个安定和谐的居住环境。三是开展活动保健康。积极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卫生”的“三下乡”活动,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保群众身心健康。组织开展公共卫生治理活动,动员广大医务工作者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努力改善群众的健康状况。今年,全镇开展“三下乡”活动25次,参与活动的党员干部达350人次,为百姓提供免费健康体检12次,惠及群众3000余人次。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十二
老典型新面貌
——遵义市湄潭县湄江镇核桃坝村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湄潭县核桃坝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北角,距县城10公里,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辖8个村民组807户3347人,全村共有党员70人。2008年经济总产值4600万元,人均纯收入56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30余万元。曾先后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央文明委表彰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贵州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康村”、“五好基层党组织”等称号。今年,在省、市领导的关心下,核桃坝省级村干部培训基地正式挂牌成立。全村以“三大服务”为载体,扎实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服务群众便民利民、爽百姓精神
一方面,联建服务网络,便民利民有新景象。构建了一张以村党员群众综合服务站为中心,8个村民组和1个群众聚居代办点为触角的覆盖全村的服务网络,并保证了中心24小时电话通畅,上班时间8小时人员到位。另一方面,落实服务队伍,整合资源联动互助。村党支部根据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整合村域各类人力资源,大胆探索“支部+茶叶协会”、“支部+茶叶企业”、“支部+联防队伍”等志愿者服务队,利用党支部的核心作用带动无职党员、热心村民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全方位、多角度构建全村共同服务的工作格局提供了宝贵的人力资源。
二、服务党员功能拓展、夯组织基础
一是围绕服务范围,拓展阵地服务功能。为了最大限度地服务于民、服务于党员,村党支部结合村级办公阵地的实际,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办公阵地的最大功效,使村级阵地建设服务于民最大化。目前,该村还完善和扩充了党员活动室、文化图书室、计划生育室、团委妇联办公室、民兵预备役办公室、警务室、综治调解室。同时,还配套建设了篮球场、乒乓球台和村民文化广场,进一步扩展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党员群众活动中心的功能。二是围绕自身培训优势,服务党员素质提升。村党支部在省、市、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依托核桃坝村良好的人文环境、强大的产业支撑、扎实的党建工作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备的办公设施和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成功经验,建立省级村干部培训中心,搭建党员、村干部和群众素质提升平台。目前,一座能同时容纳50人,吃在食堂、住在农家、实践在农家的体验式村干部培训中心已正式成立,并顺利对全县51名村干部进行了培训,效果良好。进一步拓展了村级办公阵地农村科技“培训处”的功能。
三、服务发展促进和谐、育农村新风
围绕农民致富“信息库”下功夫、做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台”。村党支部高度重视远程教育工作,将远程教育工作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用技能培训、先进文化传播等有机结合起来。一是围绕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富民兴村奔小康。村党支部采用“支部带干部、干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金字塔发展带动模式,带动本村茶叶产业的发展,给老百姓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支部+公司+协会”的茶叶经营模式,先后引进和组建了砖茶有限责任公司、四品君茶业公司、遵义湄潭老村长茶叶有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茶业经济。目前,全村茶园面积达7000余亩,户均近9亩,人均达2亩以上,茶叶产值达4100万元,人均茶业纯收入达4800元。二是围绕服务“千壶园区”求拓展,乡风文明树新风。积极开展以“四在农家”建设为载体、以“黔北民居”千壶园建筑为标志、以村庄整治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新突破。目前,全村总规划面积85218平方米,房屋占地27840平方米,可容纳100余户农户居住的以“千壶园”为主格调的黔北民居新村街道建设正全面推进,以茶青交易、茶叶加工、茶产业文化和民居建设为一体的农村绿色旅游观光线逐渐培育成熟,“农村集镇化”初具雏形。引资1300万元的“四品君”茶业公司组建了集茶叶加工、销售、旅游、住宿、饮食为一体的茶海公园,推动了乡村茶海旅游发展。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十三
五站合一抓载体服务群众建和谐
——遵义市遵义县南白镇象山社区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南白镇象山社区位于县城中心,成立于2003年5月,辖区面积2平方公里,11个居民小区,3750户,11572人,有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40余家;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党员82名,先后被上级授予“全省绿色社区”、“全市文明社区”、“全县五好基层党组织”等称号。
在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过程中,针对社区老年人口多、下岗职工多、失地农民多、进城务工农民多和困难群众多的情况,我们积极整合党组织、社团组织等资源,以社区党组织为中心,紧紧围绕“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化解矛盾、提升服务”目标,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构建文明和谐新社区”为创建主题,把社区党务政务综合服务站打造为便民(党员)服务站、居家养老服务站、远程教育服务站、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站和法律维权服务站,以五站为轴,连接社区集中办事点、居民小区服务联络点、楼道服务宣传点,构建“五站连三点”的服务网络。目前,已组建了1个集中办事点、14个服务联络点和71个楼道服务宣传点的党员干部组织义工服务队,使社区党总支的服务纵到底、横到边,实现了社区服务网络全覆盖。
一是打造便民(党员)服务站,建设服务群众的“快车道”。针对党员、群众反映的办事慢、办事难的情况,社区党总支自2003年来就成立了便民(党员)服务站,实行“一条龙”办公、“一站式”服务,在集中为党员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党组织关系接转、计生、民政、合医、户籍等事务办理的同时,配备了电烙铁、冲击钻、钣手等30多套家居常用工具,免费提供给居民使用,拓展服务居民的领域,让社区居民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最优质的服务。社区第三小区女党员何正初,丈夫去世多年,家有80多岁的老母,儿子因智障长时间没有解决就业问题,家庭非常困难。今年7月,便民(党员)服务站收到何正初反映的情况后,多次与人事劳动部门协调,按零就业家庭安排其子在社区打扫卫生,每月可获得420元的补贴,基本解决了生活问题。社区党员干部通过便民(党员)服务站这个平台,服务群众,荣誉感得到明显增强,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区的党员王兴华、武福乾等30多名老党员组成志愿服务队,在整脏治乱工作中协助社区党总支开展政策宣传、民事纠纷调解、环境卫生监督等工作。
二是打造远程教育服务站,建设服务群众的“大学校”。社区把万村书库、老年学校、绿色网吧、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建设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无偿为社区居民和进城农民工及子女提供网上学习、亲情视频见面、书刊借阅等服务,进一步拓宽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渠道。居住在第五小区的谢成健,从四川流入象山社区两年多来,由于没有技术,只能单靠补皮鞋来维持生计,收入较少。今年5月,谢成健通过远程教育综合服务站组织的电器修理培训,学到了一技之长后,开了一间电视机修理店,每月净收入超过2000元。社区第八小区的李秋平夫妇,非常想念远在云南当兵的儿子,远程教育服务站利用网络,每月给李秋平夫妇提供三次以上与云南当兵的儿子视频见面。截至2009年9月,远程教育服务站先后对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开展了厨师、家政、水电工等培训400多人次,平均每天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10余人次。三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服务群众的“爱心屋”。根据社区人口老龄化严重问题,社区党总支整合爱心救助站、夕阳红服务中心等资源,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组织31名党员和青年志愿者组成爱心服务队,对辖区内居住的年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开展上门照料、日常护理、康复锻炼、心理关心等多种服务。社区第四小区80多岁的遗孀孤寡老人黄浦巧英,生活特别困难,居家养老服务站每月都要主动上门给其提供
2次以上的生活照料服务。目前,像黄浦巧英这样的家庭,居家养老服务站每月定期上门服务的就有7户。另外,居家养老服务站还与聚福隆超市建立了“爱心超市”,作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联系点,凡是社区内困难党员、贫困群众、空巢老人、下岗职工凭借“爱心卡”,在爱心超市就能享受20%的优惠,现已有37名贫困党员和困难群众享受了“爱心超市”的优惠。
四是打造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站,建设服务群众的“亲情网”。针对辖区内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的实际,我们整合流动妇女之家等资源,成立了进城务工农民服务站,为进城务工农民提供就业信息、推荐农民工就业,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等服务。来自金沙县的外来农民工王大禹,长期以来,以拉板车为业,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三口的基本生活。今年上半年,社区进城农民服务站向他提供了南白镇范围内餐饮业的市场信息,帮助他在第七小区(王道弯)建立了米粉加工厂,月收入超过了10000元,还解决了3名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问题。目前,进城务工服务站共组织进城务工人员开展就业培训117人次,为33名外来务工人员推荐了就业岗位,帮助130多户外来务工人员办理了子女入学手续。
五是打造法律维权服务站,建设服务群众的“和谐园”。针对辖区人口多、项目多、纠纷多等问题,社区党总支成立了法律维权服务站,建立走访谈心沟通等制度,为辖区居民、在建项目提供矛盾纠纷调解、法律咨询等服务。同时,建立禁毒康复中心,帮助涉毒人员进行生理和心理治疗。象山社区阳光花园项目拆迁户汪光秀认为赔偿标准不合理,长期组织其他拆迁户上访和阻碍项目施工,社区党总支通过法律维权服务站先后10余次上门做思想工作,对其耐心讲解法律法规知识,使其提高了认识,不再上访和阻碍施工,并主动帮助社区做其他拆迁户的思想工作,使阳光花园项目得以顺利施工。社区工行下岗党员王兴华,因不服工行的就业改制,经常上访。社区党总支得知后,法律维权服务站的同志去他家调查,了解到他家经济困难后,先是为他解决了低保,后又和镇人事所联系,解决了他的就业问题,又安排到我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工作。现在王兴华同志思想有了极大转化,再也没有上访,对社区工作也非常支持,还积极参加社区组织为社区老人打扫卫生、洗衣服等各种义务。据统计,今年法律维权服务站解决各类矛盾纠纷180多件,与37名涉毒人员开展交心谈心活动150多次,向2名涉毒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将2名涉毒人员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十四
整合资源拓展服务功能 志愿服务发挥党员作用
——遵义市凤冈县琊川镇琊川村黔阳组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琊川镇琊川村黔阳组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共163户、659人,有党员16名,设党小组1个,是全村最大的一个村民组,以水稻、烤烟、茶叶、莲藕为主导产业,是全镇第一批服务型党组织创建点。我组利用小村遗留在组的办公楼,因地制宜,整合计卫、供销、电信、远教等资源,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拓展服务领域,拓宽服务渠道,开展志愿服务,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一、整合六项资源,找准服务载体。一是整合计卫资源,开展群众健康服务。本着便民、利民、康民原则,由组里具备执业医士资格的人开办医疗卫生服务点,负责计生、卫生、合作医疗等政策及相关知识的宣传、解释;对当地群众的小病痛进行及时医治;对行动不便,电话求助的,及时上门服务,对疑难病患者及时转诊等。同时,还对辖区内老党员、贫困党员及困难群众的诊治实行成本治疗,缓或减收医药费用。二是整合供销资源,开办农家超市。黔阳组距集镇所在地5公里,老百姓购买日常用品不方便。针对这一问题,党小组及时向上级请示,并得到县供销社的大力支持,将“万村千乡”工程延伸到了该组,使当地群众不再为“看年看月上街”发愁,如今不出组就可以随时买到急需的日常用品,而且,对行动不便或其他原因不能亲自到服务点购买的,还可以采取电话预约购买,服务点准时送货上门。同时,超市负责人还要定期到老党员、困难户家走访,对无购买力的进行赊销或救助。三是整合电信资源,开展通讯业务服务。第一是根据当地群众需求,服务点与电信公司进行协调,开展了代收代缴电信话费、线路维护等业务,对不能
处理的则及时转告电信公司,起到通讯保畅的作用。第二是开展移动、联通充值服务,使当地群众能坐在家中便可享受便捷的充值服务。第三是开通了一门亲情服务电话,方便外出务工或在外读书的人与家人联系,及时了解家里的情况。四是整合农家书屋,开展读书活动。为进一步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氛围,服务点还争取到文化共享工程赠送的书籍及设施,及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知识,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同时,有效做到了为群众解疑释惑,进一步凝聚了民心。服务点还争取到了2000多册新型农民培训项目图书,全天候为群众提供开放式服务,在全组兴起了群众读书热潮,改变了过去群众“闲时无聊打麻将”的现象。五是整合远程教育资源,搭建致富桥梁。根据产业发展情况,该组将远教播放户建在服务点上,负责播放各种种养殖技术课件,并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上级组织反馈。同时,根据农村中心工作时段要求,对广大村民进行集中培训,开展点菜式培训,使每位群众都能掌握一门适用技术,找到一条增收致富路子,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不花一分钱就能学到适用技术的实惠。六是整合娱乐资源,促进和谐建设。黔阳组没有较为集中的群众活动场所,群众业余生活比较单调,相互走动、交流时间少,根据这一实际,服务点还以“四在农家”为依托修建篮球场,添置了卡拉OK、羽毛球、象棋等娱乐设施,逐渐形成了群众愿意去、经常去的地方,在娱乐活动中加强了相互的交流、理解,促进了和谐建设。
二、开展“五代”事务,拓展服务功能。我组按照设岗定责的方式,对16名党员进行分类组成服务队,主要承担化解邻里纠纷,为群众排忧解难,农业适用技术传播,护村护寨及帮助村支两委做好党的方针、政策宣传工作等。一是提供社会事务代办理。如合作医疗报销、林木采伐手续、生育证、宅基地审批等群众需要到村、镇办理的各种手续,均可由组级服务点服务负责人统一代办。二是农用物资和生活用品代销售。如群众生产生活中所需的尿素、农药、种子、煤炭及日用品等,由服务点负责联系质量保障的货源,运送到各家各户门口,群众既放心又方便。三是农业适用技术代推行。主要是服务点负责人及党员志愿队的同志先接受农技站的培训,然后再入户宣传,并自己率先试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改变了以往的“说教”推行方式,为产业发展起到助推作用。四是法律法规政策医疗卫生代宣传。对法律法规知识、法律援助、党的政策方针、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进行讲解、宣传。五是民事纠纷代调解。组里将德高望重和有威望的老党员组成3支调解队,按照分片负责的原则,对邻里纠纷进行及时调处,做到将各种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了地方稳定。
三、明确“五做”职责,发挥党员作用。一是做好党在农业农村工作的助手。该组属于传统的农业区,群众思想不统一,因此服务点承担着各项政策的宣传和落实,以及民意反馈等工作,随时掌握着基层的第一手资料,为镇、村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二是做好树新风扬正气的先行者。服务点规定,所有党员和服务队队员,必须带头倡导新风,抵制歪风邪气,如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不铺张浪费,并及时收集反馈社情民意,为村支两委的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三是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联系和服务。该组共有外出务工人员97名,占全组总人口的15%,均是青壮年人,每年能寄回务工收入近50余万元。为服务好这支生力军,服务点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详细登记,并定期不定期对其家庭进行走访,了解其家庭情况。同时,还通过电话定期与外出人员开展联系,了解他们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向他们介绍家里的变化以及惠农政策等。四是做好对留守儿童和无助老人的联系和帮助。该组共有留守儿童17名、无助老人11名,为全面了解和帮助他们,服务点人员定期对其进行走访,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解决不了的急、难问题,及时将情况上报村委,缩短了上级了解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五是做好致富增收的引路人。针对田土撂荒问题,由村委牵头,服务点具体负责,采取引进大户进行连片经营,开发特色经济作物的方式,建立了80亩有机茶园,引进莲藕专业合作社落户黔阳组,租赁种植达100多亩,带动以皮吉康、曹安强等5名党员致富能手及17户乡土人才种植莲藕46亩,辐射带动周边村组21户种植莲藕135亩,较好地引导农民走上特色产业增收的路子,同时还解决了当地100余名富余劳动力的临时就业问题。
自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组充分发挥服务点功能,发出便民服务手册163份,平均每天开展服务达20余件次,做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党员先进性充分发挥,党群关系更加密切,邻里相处更加和谐,群众创业热情高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十五
实施全过程代理建设服务型政府 ——贵阳市白云区麦架镇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为了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方便群众办事,白云区麦架镇在社会事务办设立便民中心,开展实施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整合原民政、合作医疗、计划生育、劳动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农房办理等资源开展集中办公,实行“一个中心对外、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的服务体制,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
一、打造设施完备的便民服务中心
麦架镇党委、政府制定下发了《麦架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方案》,从机构设置、职责范围、进驻单位、主要任务、方法步骤、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细化部署;在政府大院内最便利的位置设置“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并投资2万元对服务窗口进行了装修;制定便民服务指南,将中心服务予以公开明确,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开设了服务专栏,根据工作需要不断更新内容,随时为群众提供政策信息服务;印制了各种事项办理程序宣传单,摆放在大厅方便群众翻阅、查询;购置了电脑,为工作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创造条件;为群众办事提供座椅和热水供应处,安排专人接待群众,引导帮助群众办事;将各部门的主要职责范围、业务受理程序汇编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手册》下发各村、社区。
二、精心组织规范服务中心运行
一是实行以社会事务办为主的集中办公。“服务中心”设立初期,麦架镇政府多次召开部门负责人和进驻工作人员专门会议,安排部署便民服务中心运行事宜。将计划生育、民政、劳动保障、农房办理、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部门集中起来,各安排一名工作人员派驻中心统一办公,中心分别设置农业服务中心窗口、计划生育窗口、农房办理窗口、民政窗口。实行机构整合后,劳保所的全程代理工作全部由社会事务办负责,计划生育、民政、劳动保障、农房办理、合作医疗、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事项的办理先由社会事务办代办,对于能办的事情,要求中心必须及时予以办理;不能马上办的事情,要及时指引、告知办事程序,并给予明确意见和时限。同时要求工作人员要及时和各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在最短时间内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工作人员每天将接待群众办事情况记录在案,接受政府纪检室检查。
二是制定中心管理制度。建立了中心首问负责制和考核、考勤、廉政建设、档案管理等制度,汇集为《便民服务中心工作制度汇编》,工作人员人手一册,镇党委班子成员定期检查督促工作运行情况,研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要求中心工作人员要认真对待前来办事的每一位群众,被首问部门或者工作人员都必须
主动热情接待,不得推诿、怠慢;中心安排专人记录工作人员考勤,将工作人员各方面表现纳入每季度绩效考核;制定了中心的学习、会议、档案管理、卫生、安全保卫等制度。
三是加强协调,强化对中心的监管和建设。镇党委明确一名副镇长分管,安排专人任办公室主任,实行中心办公会、各成员单位协调会制度,定期研究中心工作,通报情况,收集意见和建议,解决大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镇党委专门召开会议明确建设服务中心的目标任务,宣传镇、村便民服务网络建设的重大意义、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的好处和意义,消除了部分干部思想上的模糊认识,调动了全员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并部署工作任务。麦架镇远程教育频道、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栏上都对服务中心开展便民服务的做法及取得的实效进行宣传,同时组建了多支群众文艺队伍,通过举办文化节、体育比赛、群众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便民服务所带来的好处,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便民服务网络的建设营造了较好的舆论环境,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
三、便民利民服务效果初步显现
一是规范了办事程序,开通了群众办事“绿色通道”。过去老百姓到镇办事,不跑个三、五趟办不成,现在只需到便民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就能把事办好。建立便民服务中心以后,对各项办事程序予以公开透明,群众办事时限较以往有较大缩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政府提速”。2009年1—6月份,全程代理窗口共办理身份证5575个、户口注销3346个、办理户籍入户403人、老年证40个、独子证11个,受理农村低保保障167人,办结151人,退回14人,受理城镇低保保障99人,办结83人,退回11人,合医报账结算94人次,报销金额33472.90元,同时还为下堰村一户百岁老人申办了百岁老人医治补助资金,并且为全镇9名90岁以上老人发放了营养费4100元整。
二是健全了服务机制,达到了便民的目的。通过实施全程代理制转变了政府职能,方便了群众办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工作中,我镇坚持党委领导,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同时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中心工作人员个个感到责任重,压力大,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较以往有很大转变。中心的建立运行,改变了以往群众办事找不到人,找到人办不成事的局面。如今群众只要走进服务中心,就能及时办成想办的事情。短时间办不成的事情,中心也能给群众一个满意的交代。
三是作风转变,实现了机关效能的提高。服务中心作为效能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地方党委政府的综合协调服务机构。它承担了农业、劳动、计划生育、民政等多项职能,集行政审批、政策咨询和便民服务为一体,突出了综合服务职能,整合了行政资源,进一步方便群众办事,提高了政府办事效率。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十六
整合资源全程代理
着手打造优质高效的党务政务服务平台 ——六盘水市水城县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水城县各级党组织围绕转变工作职能、整合工作资源、服务基层群众,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全程代
理工作,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跑”为“一次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搭建起了廉洁、便民、快捷、高效的联系服务群众平台。
一、设立机构保运转
在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过程中,县、乡、村三个层面设立了四个机构。一是设立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点。在全县313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设立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站(点),从包村干部或村干部中明确1至2名干部作为代理员,负责群众申请办理事项的受理、承办、解答等工作。如双戛乡将包村干部和村支书、主任作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员,为群众代办准生证、宅基地使用证、林权证、户口本和代领低保款、涉农补助款等。推行代理制以来,仅该乡中箐村就为群众代办事项750余件,为群众节省开支2万余元。据统计,全县314个村(社区)共有村级代理员近700名。二是设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在全县33个乡(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作为本乡(镇)为民服务的综合性服务机构,中心主任由1名党委班子成员兼任,整合乡(镇)工作资源,从相关站所抽调3至5名工作人员为中心工作人员,具体为群众提供服务工作。全县共设立乡镇便民服务中心33个,共有专兼职工作人员130余名。同时,各乡镇将赶集日作为集中为民服务日,将计生办、社会事务办、派出所、国土资源所、林业站、畜牧兽医站、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工商所等站所具体业务经办人集中到便民服务中心或代理站(点)办公,做到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如:阿戛乡在乡政府大楼一楼显著位置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采取集中为群众办理各类事项和深入村组为民服务相结合,目前,已为群众办理各类服务事项近2000件。三是设立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成立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在8个单位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27个单位设立政务服务窗口,专门受理和承办行政许可事项。如:县人事局推行岗位代办制,各中心、股、室每星期明确一名工作员为代办人员,同时设置“引导服务窗口”,专门安排人员引导办事群众到相关股室办理有关事项,方便办事群众。2009年以来,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行政审批事项2780件,办结2766件,14项正在办理,提前办结率100%。四是设立县人民政府行政投诉中心。为加强对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设立了县人民政府行政投诉中心,负责便民服务中心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站(点)的纪律监督管理。目前,县投诉中心共受理投诉服务事项5件,并全部进行了调查核实和处理。通过设立工作机构,让群众有人可找、有地方可找,方便了群众办事。
二、完善机制保规范
为确保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我们着力于机制建设。一是研究制定《关于在全县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的实施意见(试行)》,进一步规范代理的内容、程序、要求等,目前《意见》已下发各乡镇各部门,为各乡(镇)各单位开展便民服务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明确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的方向。如阿戛、双戛、发耳、纸厂等乡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认真总结开展便民服务工作经验,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工作机构、规范服务事项和办理程序,进一步提高便民服务范围和质量。二是建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制度。各乡(镇)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立了相关工作制度,建立和落实首问负责制,确保了代理服务工作落实到位。如阿戛、纸厂等乡将驻村工作队成员、村干部姓名、职务、电话号码、服务事项、服务承诺等内容制成便民服务卡张贴在村、组显著位置,发放到群众手中,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与乡、村干部联系。三是制定代理事项办事流程。对实施的行政许可事项、参照行政许可事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参照非行政许可事项、对外办事服务类事项及政府提供的其它服务事项,统一制定办事流程,规范办事程序。如发耳乡认真探索实行了“7·20·3”信访办理处置模式,即接到信访案件7个工作日内与信访人见面并初步作答,20个工作日内调查取证,查清原因,3个工作日内办理答复,已成功办理和化解了多起信访案件。通过完善各种机制,确保了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的规范有效运行。
三、拓宽领域保成效
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代理内容:一是群众需要办理的服务。群众生产生活中需要帮助办理的事项,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站(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代理服务,如户籍登记、证件办理、党团组织关系接转等。仅在今年9月份开展的全县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工作中,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便民服务站已为群众提供出生人口漏报、错报户籍补登、更正服务3000余件次。二是政府提供的服务。对于政府提供的服务,为民服务中心必须提供全程服务,如林权证发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五保供养、社会救助、涉农补助发放等。鸡场乡组织便民服务工作组定期深入村级代办点为群众办理准生证、结婚证、发放涉农补贴资金、农村低保资金等服务,目前,全乡累计为人民群众办理实事1000余件,深入村组开展
服务近400次。三是外来投资项目的服务。对在本地创业投资的个体户,以及前来投资的外地商人,需要办理的相关手续,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或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将为其提供全程代理服务。2009年以来,县政府服务中心和各服务窗口共为外来投资商提供代理服务69件次。四是行政许可事项的服务。将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服务也纳入为民服务全程代理范围,保证群众在乡(村)就可以申请办理行政许可事项。通过进一步拓宽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的领域,切实增强了工作的有效性,提高了为民服务代理工作成效。
四、规范程序保落实
在具体代理过程中,重点把握好三个环节:一是受理。凡群众到乡(镇)、村申请办理的有关事项,统一向便民服务中心或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站(点)提出办理申请,同时提供有关材料即可。对属于受理范围内的事项必须予以受理,如果材料不全的,出具补交材料清单,待申请人补全材料后重新受理;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事项,根据事项的性质,确定专人提供相关服务。二是承办。在具体办理过程中,对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站(点)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能直接办理的,给予及时办理;对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站(点)和乡镇便民服务中心不能直接办理的,由全程代理人提供全程代理服务,全程代理人根据工作性质到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或相关部门办理;对涉及联合办理的,实行联合会审办理,保证按时办结。三是回复。代办事项办结后,经具体办理人签字后将相关材料移交给全程代理人,由全程代理人将办理结果送达申请人。通过代理程序的进一步规范,确保了为民代理服务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五、加强监管保惠民
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中,我们做到监督与管理并重,切实做到四个加强:一是加强培训,从素质上保证。加强对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社区)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站)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及法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二是加强执行,从制度上保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不断探索和创建新的体制机制,推动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工作不断向更宽领域延伸,向更高层次发展。三是加强公开,从透明上保证。对全县非行政许可事项、参照非行政许可事项和对外办事服务类事项进行清理、调整和取消,并将事项的设定依据、办理条件、办理程序、申请材料、格式文本、办理期限、承诺期限、收费标准等编印成《水城县县级行政审批及对外办事服务类事项汇编》,发放到各相关部门、企业和群众。四是加强督查,从落实上保证。县行政投诉中心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或明查暗访等方式,深入到站(点)、分中心(窗口)督查,对代理过程中出现的不规范行为及时予以纠正,对违法行为及时上报纪检监察部门处理,确保服务事项按时办结,让人民群众满意。
“一点式受理、一站式办公、两中心管理”为民服务全程代办制度的有效运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办事,避免了群众跑冤枉路、花冤枉钱,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通过在双戛乡开展民主调查测评,测评结果显示,该乡目前受理的群众申请办理事项2600余件,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100%。
全省整合资源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会经验交流材料之十七
四级平台五个渠道七项服务 扎实搞好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 ——安顺市西秀区整合资源 推进便民利民综合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为推进乡镇、村居等基层组织从管理指导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更好地服务群众、推进发展,我区以“抓
服务利民生”为目标,通过建立区、部门、乡(镇、办事处)、村居四级服务平台,拓展就地办结、中介办结、进户办结、网络联系办结、集中接待办结的“一站式”服务渠道,强化经济发展、党建帮扶、就业创业、证照办理、纠纷排解、综合资讯、难点村整治七项服务功能,在服务基层、便民利民中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构建四级平台,强化组织保障。在区委的统一领导下,以基层党员活动阵地和村居活动场所为依托,自上而下构建四级便民利民服务平台,整合资源,努力实现“问题在一线发现、民情在一线倾听、服务在一线开展、措施在一线落实、矛盾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推动”。一是构建区级服务平台。整合党群和行政资源,建立党员服务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和网络服务中心,开通“12371”党员服务电话、信访接待预约登记电话和区长网络信箱,形成了基层民意直达上报的迅捷通道。二是构建部门服务平台。以“组工干部下基层”、“四联四帮”、“部门大联邦、干部大深入”为载体,区级部门定期开展“千个支部结对、万名党员帮扶”活动,推进机关党员、乡(镇、办)党员干部、村居党员致富能手结对帮扶困难党员群众的“三个百分之百”活动,把部门服务前移、下移,将部门资源输送到基层党员群众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机关作风。三是构建乡(镇、办事处)服务平台。整合土管、计生、社保、民政、林业、合作医疗等资源,建立便民服务厅,在各股室设置便民服务台,组建巡回服务工作队,下派进村便民服务员,把好政策、好措施、好成果送至村、居民户中,把民声、民意带回来,并及时研究尽力解决,将乡镇股室办站的服务承诺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四是构建村居服务平台。村居建立便民服务站、科技流动服务点,制发党建帮扶“明白卡”、党务村务公开“明白纸”,设立党员服务岗、推进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推行“一站式”代办或转办服务。四级服务平台的建立,强化了便民利民服务工作的组织保障,为推进便民利民服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畅通五个渠道,实现有需必应。为改变村到乡、乡到区和一头申报、多头受理繁杂服务程序,减少申办环节,方便基层群众,近年来,我们着力规范五条服务通道,创建“一站式”服务新模式。一是畅通就地办结通道。辖区七眼桥镇15个村、大西桥镇石板房村等切实延伸党组织服务触角,以村为单位设立便民利民服务站,建立咨询报送、电话预约、轮流坐班接待、优质代办等制度,提供民政、社保、土管、财政、合医、计生、民事调解等“一站式”代理服务,并悬挂“便民服务牌”公布服务范围、程序等,让群众明白接受服务。今年以来,仅七眼桥镇各村为群众成功代理办结各种合法证照180余个,成功调解各种纠纷50余起,提供各类资讯360余条。二是畅通中介办结通道。以乡(镇、办事处)便民服务大厅、股室服务台、巡回服务队、驻村服务员为依托,面向基本户提供区级各部门委托的代理服务,面向村居代理站提供答复办结和向上代理申办服务。如,南街办事处切实建立便民服务大厅,整合各股室办站资源,得到居民群众称赞。2008年以来,乡(镇、办)累计提供办理答复事项1200余件,代办事项1000余件。三是畅通进户办结通道。完善区级领导联系点制度,区级领导定期进企业、进村居、进农户答疑解惑,现场办公,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部门、乡镇党员干部进户结对、进屋交流,村居党员致富能手、科技能手到田间、到大棚,印制党建帮扶“明白卡”、党务村务公开“明白纸”,公开服务内容、程序等。2008年以来,发放“明白卡”1.5万余份、“明白纸”上万页,送信息3100余人次、送物质1000余件次、送技术830余人次。四是畅通网络联系办结通道。在科学发展观活动网页设置区委书记留言箱、在区政府网站开通区长信箱,随时接受党员群众来访,定期梳理交办,并通过网络公开答复,提高了服务效率。五是畅通集中接待办结通道。依托区信访接待中心,实行登记备案,集中答复解决,推进“书记大接访”活动,开展区级领导干部包案下访活动,及时化解民怨、维护民利。2008年来,区级领导集中接待860余人次,包案下访250余人次,排解群众困难420余件次。
三、突出七项重点,增强服务实效。我们围绕和谐“五新”村居创建目标,着力搞好七项服务,增强实效。一是服务经济发展。创新“支部+协会+农户”党组织设置模式,依托远程教育站点、科技服务站点、协会帮助群众兴产业、走市场,协调有关单位支持创办社区经济实体等。如,轿子山镇大寨、尖山等村依托科技服务站,创建“无公害蔬菜基地”;大西桥镇下九村通过协会运作,对茶叶进行深加工精包装,为产茶农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东街办事处民主社区规划创办“安顺夜市一条街”,兴起了社区饮食服务业等。二是服务党的建设。以和谐“五新”村居创建为载体,2008年来累计帮助编制《乡级整体规划》17个、《村级规划》399个,投入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1991.87万元,实施项目131个,申报85个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130个;帮助制定发展规划584个,培训人员8000余名;结成党员帮扶对子9660对,为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