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复习资料)

时间:2019-05-13 14:46: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六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复习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六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复习资料)》。

第一篇:第六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复习资料)

第六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第一节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的法律地位、组成和任期

《地方组织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共有省、市、县、乡四个层级,直辖市划分为市、区和乡镇三个层级。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部分,由本级人大产生,并对它负责,接受其监督。由各级人民代表组成,每届任期五年。

二、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

1、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职权,即地方立法权。

(1)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分布地方性法规。

(2)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2、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可行使审议、决定、任免、监督等15项职权,归纳为五个方面。

(1)在本行政区域,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以及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保证国家计划和国家预算的执行。

(2)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事情。

(3)组织国家机关。选举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决定本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选举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并有权罢免上列人员。

(4)监督权。改变和撤销本级人大常委会不适当的决议;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议和命令。

(5)维护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权利。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经过1/5以上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县级以上人大会议由本级人大常委会召集。会议分为预备会议和全体会议。

全体会议主要内容是(1)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2)提出和审议、表决议案;(3)选举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决定和选举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领导人;4)向本级人大及常委会提出工作方面原建议、批评和意见;(5)提出对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人民政府组成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罢免案(6)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和询问。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和审议议案程序本级人大主席团、常委会、各专门委员会、人民政府可以向本级人大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审议的过程:由主席团决定提交人代会审议或提交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由主席团审议。大会表决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人代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予以公布。

县级以上地方人大代表10人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提出属于本级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或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的意见,再由主席团决定是否列入大会议程。现行《地方组织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通过决议的法定人数为全体代表的过半数。

五、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任免的程序

1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人大代表20人以上,县级人大代表10人以上书面联名,可以提出本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政府领导人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候选人。

2、候选人名额确定:人大常委会主任、秘书长,人民政府正职领导、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候选人数一般应多一人,进行差额选举;如果提名的候选人只有一人,也可以等额选举。

3、正式选举和决定任命。以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候选人当选。

第二节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

一、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于1979年底开始建立,是我国完善人大制度的重要体现。是本级人大的常设机关,对本级人大负责并报告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和设区的市的人大常委会由本级人大从代表中选举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秘书长、委员若干人组成。县级人大常委会不设秘书长。

《地方组织法》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组成名额的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 35人-65人,人口超过8000万的省不超过85人;设区的市、自治州13人-35人,人口超过800万的设区的市不超过45人;县、自治区、不设区的市、市辖区11-23人,人口超过100万的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不超过29人。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常委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要求,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和分布地方性法规。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常委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2、其他职权

(1)保证权: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议的遵守和执行;

(2)领导或者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3)重大事项决定权。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环境和资源保护、民政、民族等工作的重大事项;

(4)监督权。

(5)人事任免权。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个别任免;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从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副职领导人员中决定代理的人选;决定代理检察长,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的任免,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长、副县长、副区长的职务;决定撤销由它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其他组织人员和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

员、检察员,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的职务;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和工作程序

1.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和人大常委会会议

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由主任召集,每六个月至少举行一次。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每周举行。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人大常委会会议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和秘书长组成。

2.议案的提出和审议

省、地(市)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3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主任会议提出的议案,直接有人大常委会审议。

3.听取国家机关的专题工作汇报。

4.对其他国家机关和下级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不合理文件,进行纠正。

5.质询案的提出和答复。省、地(市)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5人以上联名、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3人以上联名可以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提出质询案。

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机构

1.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2.综合办事机构:办公厅(省级和设区的市),办公室(县级)

3.工作机构:法制工作委员会、科教文卫工作委员会、内务司法工作委员会、农村农业工作委员会。

4.省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地区设立工作机构。

第三节 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

一、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产生和组成可以设立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可以设法制(内务)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县级人大一般不设立专门委员会,只设立工作委员会。

二、县级以上(不包括县级)地方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1.提出议案;2.审议本级人大主席团或本级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议案,提出报告;3.审查政府工作报告;4.审议质询案;5.审议政府决定、命令、规章和下一级人大的决议案;6.提出立法意见,起草法规和决议草案;7.检查监督与本委员会有关法律、地方性法规和上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的贯彻实施情况,必要时可提出报告;8.联系本级人大代表,听取意见和建议;9.对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交付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组织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综合上报;10.办理属于本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职权范围内与本委员会有关的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事项。

第四节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是我国最基层的国家权力机关,乡、镇人民政府是它的执行机关,向它负责,受它监督。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任期在2004年前每届是

二、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保证权;

2.决定权;

3.审查、本行政区域内的财政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4.决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民政工作实施计划;

5.选举权、任免权;选举本级人大主席、副主席,表决决定任免正副乡长、镇长。

6.听取和审查本级人民政府的工作报告,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不适当的决定和命令;

7.维护公共利益权。

三、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人民代表大会主席与副主席、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第五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和西方议会制的主要区别

1、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资产阶级议会制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中国的人代表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中国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2、法律地位不同:西方各国议会主要是行使国家立法权,因此它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享有的权力低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具有唯一性和最高性。

3、与政党的关系不同: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们都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西方国家政党与议会的关系主要是通过议会选举来确定的。西方政党的主要职能是进行选举,通过选举掌握国家政权

4、人大代表和议员的区别

(1)在选举方式上,西方国家议员大多通过竞选产生,而我国人大代表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通过差额选举产生。

(2)二级的阶级基础不同。我国的人大代表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西方议会议员在形式上是代表选民的,但其一议员是专职的不同于人大代表的兼职,除享有高薪外还有其他方面的待遇;其二从议员的代表性上看他们是不同利益集团的代表。

5、组织形式、组织机构不同:组织形式表现在立法机关体制上;组织形式表现在议会组织机构上。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982年以来对健全人大会制度作出的一系列新的重要规定。

1、改进和完善了选举制度,把直接选举扩大到县级,把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还可以进行预告。政党、人民团体和选民或代表联合都可以依法提出候选人。

2、扩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并增设了人大专门委员会。

3、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

4、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5、改变农村人民公社政社会合一的体制,设立乡政权,并设立乡镇人大主席等。

在当前形势下,我们更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这一制度的优势和作用。

1、提高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自觉地维护国家的这一根本制度。

2、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和执法监督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立法权,可以制定全国性法律或地方性法规。

3、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国家监督。

4、加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制度建设。

5、加强和改善党对人大的领导。

第二篇:第五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复习资料)

第五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

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当代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由选民或代表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依法选举代表,组成全国及地方各级权力机关体系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其他国家机构,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在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中国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根本政治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相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代表性,从政治上和组织上保证全体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义。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据议行合一的原则设置国家机关,可以有效地保证国家权力机关的决定得到迅速执行,人民的意志得到有效实现。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法律地位: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它在国家权力机关中处于最高地位。

2.中央其他国家机关如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代表的组成: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港澳台)、解放军。全国人民代表每届任期5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任期满的两个月以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完成下届全国人民代表的选举。如果遇到不能选举的情况,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可以推迟选举,延长本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四大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200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2006年8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

1.立法权:

全国人大具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和其他基本法律的权力。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2/3以上的多数通过。法律和其他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2.决定权: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和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建制。决定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及其制度,决定战争与和平的问题等。

全国人大选举和决定下列国家机关的领导人: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确定的正式候选人名单,选举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

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人选;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全国人大有权罢免上列人员,全国人大3个以上代表团或者1/10以上的代表可以提出对以上人员的罢免案,由全体代表的过半数同意,才能通过。

4.监督权: 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分为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可以修改或者撤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不适当的决定等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举行一次,有2/3以上代表出席,始得举行。提议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临时会议的法定人数为 1/5以上全国人大代表。

1、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程序

(1)、会议准备工作:提出会议议程草案、提出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草案、决定列席会议人员名单、会议其他准备草案。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人大开会一个月前,将全国人大开会日期和建议大会讨论的主要事项通知代表。

(2)、预备会议:全体代表参加,由全国人大党委会主持。预备会议选举本次会议的主席团和秘书,通过本次会议的议程和其他准备事项的决定。

(3)、全体会议:全国人大会议由主席团主持。主席团是临时性机构,主席团推选常务主席若干人,召集并主持主席团会议,推选主席团若干人分别担任每次大会全体会议的执行主席,并由主席团决定下列事项:副秘书长人选;会议日程;表决议案的办法;代表提出议案截止日期;其他需要主席团第一次会议决定的事项。

(4)、代表团会议和代表小组会议。

2、全国人大会的会议议程

(1)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执行情况的报告,审查和批准中央帮地方预算及执行情况的报告;

(2)提出议案,审议和表决法律草案;

(3)如值国家机关领导人换届,全国人代会议将选举和决定各国家机关的领导人;

(4)会议期间,代表可向大会提出对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3个以上的代表团或1/10以上的代表可提出对于由全国人大会选举、决定的人员的罢免案,1个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书面提出对国务院和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的质询案及询问。

3、全国人大会的立法程序

(1)提出议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及1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案。

(2)审议议案。专门委员会审议,法律委员会进行统一审议向主席团提出审议结果报告和法律草案修改稿,经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后,印发会议。

(3)表决与通过。宪法修正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2/3多数通过,其他法律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

(4)公布。法律案由国家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选举结果及重要决议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发布公告,任命决定由国家主席发布主席令公布。

第三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一、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地位、组成、任期

力的机关,并与全国人大共同行使国家立法权,因此也是国家立法机关。

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解释宪法和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在不与该法律基本原则相抵触的前提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

2.决定权: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有权批准自治区人大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决定特赦;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决定全国或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中央军委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委其他组成人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名,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和军事法院院长;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院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等等。

监督权分为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

(1)工作监督主要有权监督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听取和审议它们的专项工作报告,审议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在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1/5以上常委会成员可以提议关于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2)法律监督:指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及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基本原则及监督工作的形式和程序:

(1)常委会监督的目的是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

(2)常委会监督的重点是关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通关注的问题;

(3)监督的原则是各级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以宪法为依据,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监督,三要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权,四要监督同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但不代替“一府二院”依法行使职权;

(4)把人大的监督置于人大代表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三、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制度

1、委员长会议: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组成委员长会议,处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重要日常工作。

职权:(1)向常委会提出属于常委会职权范围内的议案;

(2)决定常委会每次会议的会期,拟定会议议程草案;

(3)对向常委会提出的议案和质询案,决定交由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或者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审议;

(4)指导和协调各专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5)处理常委会其他重要的日常工作;

(6)从常委会组成人员中确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组长、副组长若干人。

2、常务委员会会议:两个月举行一次。

四、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议案的程序

1、提出方案包括法律案。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议案的有:委员长会议、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

2、审议议案。

3、法律草案的审议:(1)要经有关专门委员会审议和法律委员会统一审议;(2)要听取和征求意见;(3)列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议程的法律草案,一般应当经三次常委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4、对议案的表决:法律案经常委会会议三审后,由法律委员会进行修改,提出法律草案表决稿,由委员会长会议提请常委会全体会议表决,由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任免案则逐人表决,根据情况也可合并表决。

5、公布: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签署主席令予以公布,其他决议由常委会公报进行公布。

五、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其他国家机关实行工作监督的程序

1、听取和审议专题工作报告的程序。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其他国家机关实行工作监督的重要形式是举行全体会议,听取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题工作报告。

2务院及国务院各部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六、全国人大常委会机构

(1)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

(2)办公厅

(3)工作委员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预算工作委员会、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

第四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

一、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全国人大设立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内务司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专门委员会的委员必须是本届全国人大代表。

二、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职责

1、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议案。

2、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议案。

3、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等。

4、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交付的质询案,听取受质询机关对质询案的答复,必要的时候向全国人大会主席团或全国人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

5、对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者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职权范围内同本委员会有关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建议。

第三篇: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复习资料

当代中国政治协商制度

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是当代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他产生于民主革命时期,正式形。成于新中国成立时。

2.政治协商会议的概念:指的是我国各党派、人民团体和其他武当派人士,就国家的大政方针、各族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以及统一战线内部关系等问题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制度。

3.政治协商会议的产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必然结果。

4.政治协商会议的历史发展:1949.9-1954.9,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前的人民政协,代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1954.9-1966.5,文化大革命发生前,人民政协成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1966.5-1978.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是人民政协陷于瘫痪时期;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政协步入历史的新时期。

5.人民政协的性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建国初期人民政协的性质是具有党派行的阶级联盟;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6.人民政协的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7.政治协商的作用: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

8.政治协商的内容: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

9.民主监督的内容:国家宪法与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中共中央与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他工作人员旅行职责、遵纪守法、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参与政协的各单位和个人遵守政协章程和执行政协决议的情况。

10.民主监督的特点:不是国家权力机关,他的监督不具有国家权力的性质,因而不具有法律的约束力,而是一种民主监督;所实行的民主监督能够充分反映社会各家人民群众的意见;提出的建议敢于坚持原则,直言不讳;比较中肯,符合实际,可行性、可操作性强,能较好的改进当和政府各项工作。

11.参政议政的内容: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

12.人民政协的主要任务: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政协工作;坚持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要求开展工作,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切实做好个方面的团结工作,不断壮大对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推进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将强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

13.参加政协的界别: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无党派人士、中欧能改过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协会、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文化艺术界、科学技术界、社会科学界、经济界、农业界、教育界、体育界、新闻出版界、医药卫生界、对外友好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少数民族界、宗教界、特邀香港人士、特邀澳门人士、特邀人士。

14.人民政协的单位和个人的权利:密切联系群众;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权;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重殴能股份发表意见,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权利;有声明推出本会的自由。

15.人民政协的义务:遵守人民政协章程;遵守和履行决议;如果违反,给予警告处分等,不服可以请求复议。

16.全国委员会的组成:每届的设置经上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会议同意后,由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在每届任期内,如有必要增加或变更时,由本届常务委员会协商决定。每届任期5年,每年举行一次。可临时召开。设主席一人、副主席、常务委员若干、秘书长一人。

17.政协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的职权:修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监督章程的实施;选举政协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人民政协的重大工作方针、任务病做出决议;参与对公家大政方针的讨论,提出建议和批评。

18.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常委会会议每季度举行一次,主席会议每月举行一次,不定期各种专题的座谈会。

19.常委会的职权:解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监督章程的实施;召集主持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届第一次全体会议由会议选举主席团主持;组织实现《政协章程》规定的任务;执行全国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决议;审议重要议案;根据题意,人面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决定政协全国委员会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变动,并任免其领导成员。

20.地方政协委员会职权:选举地方委员会的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听取和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有关决议;参与国家和地方事务的重要问题的讨论,提出批评和建议。

21.政协地方常务委员会的职权:召集主持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组织实现《政协章程》规定的任务和全国委员会所作的全国性决议以及上级地方委员会所作的全地区行的决议;执行地方委员会全体会议的决议;审议建议案;任免地方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决定地方委员会的工作机构的设置和变动,并任免其领导成员。

第四篇:《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复习资料(答案)专题

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

一、名词解释

1、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实行编制管理、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2、公务员职位聘任制,也称聘用制、聘用合同制,是机关与所聘公务员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聘任合同,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一种任用方式。

3、公务员辞职是指公务员出于本人意愿,依照法律规定,辞去现任职务,解除或部分解除与行政机关职务关系的行为。

4、公务员辞退是指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在法定的管理权限内作出的解除其与公务员之间存在的职务关系的行政行为,是一种单方面的法律行为。

5、公务员退休是指公务员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为国家服务到一定的工作年限,或因病残丧失了工作能力,离开工作岗位,依法办理退休手续,由国家给予生活保障,并给予妥善安置和管理。

6、公务员考核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按照管理权限,根据有关法规,采取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国家公务员的思想品德、工作成绩、工作能力及工作态度进行全面考察并作出评价。

7、公务员奖励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根据公务员的现实工作表现对其实行的物质或者精神鼓励。

8、公务员惩戒制主要是指对有过错公务员的行为予以否定性的评价并给以一定的惩罚、申戒,以对其警示的一系列法律规范的总称。

9、委任制就是由任免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直接委派其辅助人员或执行人员担任一定职务或是免去其现任职务的任用方式。

选任制就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方式来确定任用对象的任用方式。

聘任制也称聘用制、聘用合同制,是指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职位通过聘用合同任用与管理工作人员的方式。

10、公务员职务晋升是指根据机关的工作需要和公务员本人的表现,提高公务员原来的职务,公务员由较低层次的职务升任至较高层次的职务。

11、公务员降职是指对不称职的公务员,依法降低其原来的职务,由较高层次的职务改任较低层次的职务。

12、公务员培训是指公务员管理部门和各机关根据工作和提高公务员素质的需要,按照职位要求开展的各种教育和培训活动。

13、公务员交流是指机关根据一定的需要,通过法定形式,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公务员的工作职位,或者将符合一定资格和条件的、具有非公务员身份的公职人员调入机关担任公务员职务的管理活动。

14、挂职锻炼是指公务员任职机关有计划地选派在职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基层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担任职务,在实际工作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的一种交流制度。

15、公务员回避是指机关为了保证公务员不因个人亲属关系等因素对公务活动产生不良影响而对公务员在担任职务、任职地区和执行公务等方面作出的限制性规定,以保证公务员公正廉洁地履行职务的法律制度。

16、公务员待遇就是国家、机关提供给公务员个人物质的或者精神的条件和环境。

17、公务员福利是指国家在发给公务员工资报酬的同时,通过举办服务性设施、提供劳务和保险、发放必要津贴、享受假期等形式给予公务员一定的生活保障和生活享受。

18、公务员保险是国家对因生育、年老、疾病、伤残和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务员提供的必要的帮助和补偿。

二、简答

1、公务员制度的功能。

答:

(一)选拔配置功能

(二)更新功能

(三)监控功能

(四)保障功能

(五)开发功能

(六)激励功能

2、建立公务员制度的重要意义。

答:

(一)有利于国家政治和行政秩序的长期稳定;

(二)有利于防止和避免政府的吏治腐败;

(三)有利于政府机关选用优秀人才和促进社会公平;(四)有利于政府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五)有利于政府为社会提供规范化的公共服务。

3、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

(一)党管干部原则

(二)公开原则

(三)平等原则

(四)竞争择优原则

(五)功绩制原则

(六)法治原则

4、当代中国公务员职位聘任制的特点和作用。

答:特点:

(一)合同管理

(二)平等协商

(三)任期明确。

作用:

(一)实行聘任制有利于健全用人机制、增强公务员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二)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满足机关吸引多样化人才、适应行政管理的新要求;

(三)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提高公务员整体素质、提高公务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四)实行聘任制有利于机关降低用人成本,减少财政开支。

5、中国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的形式。

答:中国公务员辞去领导职务的形式分为四种: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

6、中国公务员奖励的基本原则。

答:

(一)法治原则

(二)平等原则

(三)公开原则

(四)功绩制原则

(五)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原则。

7、公务员职务任用的方式。

答:按照中国现行干部任用制度,公务员职务任用的方式有三种:委任制、选任制、聘任制。

8、公务员交流的作用。

答:

(一)培养锻炼上的促进作用

(二)人才资源的配置作用

(三)廉政建设上的防范作用

9、公务员交流的形式。

答:我国公务员交流的形式主要包括三种: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10、公务员工资制度的基本原则。

答:

(一)职务与职级相结合的原则

(二)按劳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三)正常增资原则

(四)平衡比较原则

(五)物价补偿原则

(六)法律保障原则。

三、论述

1、当代中国公务员的义务。

答:

(一)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

(四)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五)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六)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

(七)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八)清正廉洁,公道正派。

(九)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2、当代中国公务员的权利及其特点。

答:公务员的权利,是指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在履行职责、行使职权、执行公务的过程中,可以做出某种行为,要求他人为或者不为某种行为的能力和资格。

特点:

(一)权利的真实性。

(二)权利的广泛性。

(三)权利的平等性。

(四)权利的法制性。

(五)与职务的相关联性。

3、中国公务员引咎辞职的情形。

答:

(一)因工作失职,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或者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造成严重后果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二)决策严重失误,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三)在抗灾救灾、防治疫情等方面严重失职,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四)在安全工作方面严重失职,连续或者多次发生重大责任事故,或者发生特大责任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连续或者多次发生特大责任事故,或者发生特别重大责任事故,负主要领导责任、重要领导责任的。

(五)在市场监管、环境保护、社会管理等方面管理、监督严重失职,连续或者多次发生重大事故、重大案件,造成巨大损失或者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六)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力,造成用人严重失察、失误,影响恶劣,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七)疏于管理监督,致使班子成员或者下属连续或多次出现严重违纪违法行为,造成恶劣影响,负主要领导责任的。

(八)对配偶、子女、身边工作人员严重违纪违法知情不管,造成恶劣影响的。

(九)有其他应当引咎辞职情形的。

4、公务员降职与行政处分的的区别。

答:

(一)目的不同。惩戒是通过惩处违法违纪人员来规范工作人员的行为,以达到维护法纪,制止和预防违纪行为发生的目的。职务升降的降职虽然也含有警示、鞭策、激励的意义,但主要目的在于为职位选择适宜的人选和合理使用公务员,充分发挥每个公务员的作用,从而保证机关的高效运转。

(二)原因不同。惩处工作人员的原因是有违法违纪行为,对公务员实施降职的原因则是公务员不称职。

(三)实施后果不同。中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公务员受处分,依据其受处分的种类,在一定期间内,不得晋升职务、级别和工资档次。就是说,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某些权利是被限制的。而公务员降职作为职务关系的正常变更,以上方面都不应受影响。

5、公务员回避的类型、地位和作用。

答:类型:

(一)任职回避。

(二)公务回避。

(三)地域回避。

地位和作用:

(一)回避对于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具有导向作用。回避制度设计,就是在公务员在任职或执行公务前,将一些可能影响公务员公正使用权力的隐患予以排除,对公务员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二)回避对于公务员健康成长具有保护作用。实行公务员回避制度,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亲缘、地域等问题给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履行职务造成的不利影响,对公务员起到一种保护作用,帮助公务员排除复杂社会关系的干扰,保证公务员的健康成长。

(三)回避有利于发挥全社会对公务员的监督作用。通过实行回避制度,可以将公务员的任职和执行公务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合理设计回避的程序,任何个人和组织都有权利要求公务员按照规定实行回避,对公务员公正履行职务就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第五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第二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第四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概念(课本40页)

• •行政区划特点:政治性;地域性;继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沿革1、1949-1954年2、1954-1966年文革前3、1966-1976文革期间

4、文革结束以来

(三)现状

(四)原则

(五)变更及审批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层次

(二)地方各级人大的性质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的产生和组成(四)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

三、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委会

(一)设立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意义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组成、产生和任期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第五节 乡级人民代表大会

一、乡级人大的产生、组成和任期

二、乡级人大的职权

三、乡级人大主席团

四、乡级人大的主席、副主席

第六节 人大代表(自习)

第七节 继续完善人大制度

一、坚持和改善中共对人大的领导

(一)党对人大的实行政治领导

(二)党组织不包办人大的工作

(三)党组织带头尊重和遵守人大所制定的法律和决议

二、强化人大的立法和监督职能

三、密切人大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一)各级人大代表应经常联系本选区的选民或原选举单位的人民群众,注意倾听和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

(二)要向人民群众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知识,公开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活动情况。

四、加强人大自身建设

(一)减少代表数量,优化代表结构

(二)加强人大的组织机构建设

(三)完善人大工作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立法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蔡定剑著:《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出版社,2003-06

•林伯海著:《人民代表大会监督制度的分析与构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0

5•李正斌著:《人大感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09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的职权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职权

乡级人大的职权

乡级人大主席团

1、乡级人大主席团的历史沿革

54年《宪法》和《地方组织法》的规定

79年第一次修改《地方组织法》

86年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地方组织法》进行第二次修改

95年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地方组织法》进行第三次修改

新修改的地方组织法

第十五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的时候,选举主席团。由主席团主持会议,并负责召集下一次的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第十九条规定:“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各方面工作的建议、批评和意见,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交有关机关和组织研究处理,并负责答复。”

2、乡镇主席团的职责

(1)负责筹备、召集和主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2)负责处理乡镇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工作

3、乡镇人大主席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乡镇人大主席团性质不明确

(2)有关乡镇人大主席团的地方立法比较混乱

(3)乡镇人大主席团职责不明确,工作举步维艰。

1、加强了人大的作用。

2、加强人大的监督职能。

3、加强了代表联系工作。

4、便于及时、有充分准备地定期召开和开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

下载第六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复习资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六章当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后七章

    第十章 当代中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压迫和剥削与斗争成为阶级对抗的社会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内容,其实质是阶级压迫、斗争和剥削。 2、当代中国仍然存在民族矛盾的主要原因......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好)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一、 单项选择题 1. 邓小平指出,我国实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符合( B ) A.马克思主义观点B.中国实际C.市场经济要求D.精简机构原则 2.《共同纲......

    第四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复习资料)

    第四章 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第一节当代中国选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一、选举与选举制度 选举:意为挑选,是指人们根据公认的规则,从所有人或一些人中选择几个人或一个人担任一定职务......

    自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复习资料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国家产生以后,社会主要靠 法律制度 维持秩序 2、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3、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家管理形式、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一、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内容、优越性,民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人教版必修2)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0年6月,湖南省临澧县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以整改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为由否决了临澧县......

    浅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浅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一直是中国和海外政治学、法学研究者非常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本科生,我来谈论这个问题,很有班门弄斧的意味,所以......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本节主要包括四个问题 一、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包括确立的背景与西方议会制的不同) 二、为什么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怎样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