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品德教育读后感
青少年品德教育的细节读后感飞雪
青少年们就像是七八点钟升起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应高度重视对他们的教育与培养。广泛深入地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要从行为习惯的养成入手,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通过有效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转化他们的道德行为,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磨砺他们的道德意志,引导未成年人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实践道德要求。
1、利用好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各类德育基地,充分发挥德育基地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作用,积极主动地为未成年人开展活动创造条件。
2、抓好重要节庆日、纪念日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如劳动节、国庆节等),革命领袖、民族英雄、杰出名人等重要人物的诞辰和逝世纪念日,和重大事件纪念日(如建党、红军长征、辛亥革命、“九·一八”、“南京大屠杀”等),以及未成年人的入学、入队、入团等重要时机,举行各种庆祝、纪念活动和必要的仪式,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益的实践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有不少当代青少年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学校应不断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创新心理教育手段,帮助青少年更好
地认识自己,了解周围的同学,建立自信,学会合作,珍惜友谊,调节情绪,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目的。
4、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少先队员、文明生、优秀小公民、先进班集体等活动,为未成年人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德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之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5、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和资源,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创造条件。努力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效率意识、环境意识和团队精神、进取精神等,形成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让我们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聚精会神、埋头苦干,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尽一份责,出一份力,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品德教育工作总结
2010年第二学期四(2)班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在这一学期中,本人担任四(2)班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本人尽职尽责,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教育学生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注意创设情景,把课上“活”;开发教学资源,把课上“实”;组织学生活动,把课上“乐”。
3、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三篇:思想品德教育258
思想品德教育
《我爱我的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
对孩子热爱家乡的启蒙教育,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是养育自己的地方,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一、揭题引趣。
1、孩子们,我们一起来听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播放《谁不说俺家乡好》的MTV)
2、歌中唱到的景色多美啊!唱的是什么地方?(生答)对,这是作者的家乡。(板书:我的家乡)
3、讨论:家乡指的是什么?
总结:家乡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吃、穿、住、行都离不开这片土地。妈妈养育了我们,我们深爱自己的母亲;这片土地养育了我们,我们对这片土应该有怎样的情感呢?把板书补充完整。(我爱我的家乡)孩子们,请你们深情地读一读课题。
二、学文明理。
(一)初步感知
1.红星村是湖南省长沙市东光镇镇一个典型的农村,我们一块去看一看吧1
2.播放关于红星村的录像。
(二)分析明理
1.听完了介绍,同学们想一想,红星村是怎样富起来的?(发展个体经济,招商引资,办村组企业)
2.红星村兴办了哪些企业呢?(农贸大市场、红星花卉大市场、家具城、化工厂)
3.我们来了解一下红星花卉大市场(看书)
a.这个花卉市场的规模怎样?(大)说明了什么(经商者多)
b.这些美丽的花木可以用来干什么?对红星村的村民有什么帮助?(孩子们可以各抒已见)c.总结:这个花卉市场给经营者和国家带来了财富,像花卉大市场这样的企业,红星村还有很多,难怪那儿的人们都富裕起来,过上了好日子。
4.瞧(出示课件:红星村的别墅图)这就是整齐、威武的“红星农民新村。”
谁来当当小解说员,结合课文说一说红星村村民的生活情况?
5.总结:红星村的村民抓住改革的机遇,大力发展经济;过上了丰衣足食的日子。小作者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诗:
我们来读一读。(教材P59诗歌,出示灯片并配上音乐)
6.红星村现在如此的富裕,你知道它原来的样子吗?
a、生存方式:人多地少、种菜、养猪。生活情况:一家九口挤在土坯房里,只求填饱肚子。
b.过去的红星村不富裕,人们是如何努力去改变它的?
7.家乡富裕后,红星村的人们又是怎么进一步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的?通过学习,你发现红星村的村民是以怎样的实际行动去爱家乡的?(板书:建设家乡)
总结:大家这么热爱家乡,我们相信,家乡的明天将更美好
三、激情导行。
1.你的家乡在安徽省的哪个市(县)?,哪个乡镇?
2.你的家乡现在可能还没有红星村那么富裕,想一想:
a.你的家乡有什么特点(风景、特产等)?b.家乡的人民怎么样?
3.当当小导游:外宾来你的家乡旅游,你会向他们介绍些什么?
4.长大后你准备怎样把自己的家乡建设好?(谈一谈想法)
小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是养育我们成长的地方。爱家乡是爱祖国的表现,爱祖国的人也一定会爱家乡。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把课题再读一遍。同学们要把“我爱我的家乡”这句话,永远记在心中。
第四篇:品德教育班会
遵守行为规范 完善自我形象
班级:初一(10)班
一、教育目的
1、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明确日常行为规范的具体规定,在热烈的气氛中,使学生意识到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对完善自我形象的重要作用。促使学生将日常行为表现化为自己自觉的行动。
2、通过活动展示学生的创造力与表演才能,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3、通过活动锻炼同学的组织能力,培养其合作意识。
二、教学理念:
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活动内容。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经验和体会出发,提高学生对日常行为规范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了解自我存在的价值。形成主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态度,体现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
三、重点和难点
1、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对完善自我形象的重要作用
2、主持人语言的感情投入及煽动性。
四、班会形式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小品表演、诗歌朗诵、集体宣誓、讨论、演唱等相结合,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目的。
五、准备工作
1、全班动员、明确目的,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2、编排小合唱、小品、诗朗诵。
3、准备个人成长档案袋、个人成长记录的相关材料。
4、布置主题班会的会场。
5、两位主持做好组织准备工作。
6、准备奖品、歌曲磁带。
7、分小组围坐。
8、准备投影胶片。
六、班会过程
1、小合唱《校园的早晨》„„ [主持人甲]:尊敬的各位老师![主持人乙]::亲爱的同学们!
[主持人甲] [主持人乙]:(合说)大家好![主持人甲]:箐箐校园是我们获得知识的地方。
[主持人乙]:箐箐校园也是我们各方面健康成长的地方。[主持人甲]:我们的茁壮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养。[主持人乙]:也离不开我们自己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主持人甲] [主持人乙]:(合说)伴随着这欢快的歌声拉开了我们初一(10)班“遵守行为规范 完善自我形象”主题班会的序幕。
2、[主持人乙]:首先请欣赏小品《如此两个人》,看完后请同学们谈谈他们的言行中有哪些是不文明的,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哪一条规定?(小品内容见附录)
3、(出示投影胶片)学生表演小品„„
4、[主持人甲]:好,小品看完了,先请同学讨论一下他们的言行中有哪些是不文明的,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哪一条规定?
[主持人乙]:哎,你知道吗,我们手上拿的是新版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主持人甲]:哦,是吗? [主持人乙]:是的,这是教育部3月27日刚刚颁布的。[主持人甲]:哦,那我们可要仔细地看看哟。下面请同学讨论一下他们的言行中有哪些是不文明的,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哪一条规定? 学生讨论„„(5分钟)[主持人甲]:好,请哪位同学谈谈他们的言行中有哪些是不文明的,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哪一条规定?请同学们踊跃回答。学生回答„„(完 9:12)
5、[主持人甲点拨]: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看似不大,但却会腐蚀我们的心灵,有损于我们中学生的形象。我们可不能学他们的样啊!
[主持人乙]:对呀,《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我们中学生的基本行为准则。下面请欣赏我们学生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礼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诗歌内容见附录)
6、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放音乐)
7、[主持人乙点拨]:这首小诗告诉了我们对于完善我们自身形象的重要性。那么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应该树立一个怎样的文明形象?我给大家提示一下,例如:我们在校园里、在家庭里、在宿舍里、在教室里、在学习上、在社会上我们外出购物时、旅游时等等。请同学们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完 9:20)
8、[主持人甲]: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应该树立一个怎样的文明形象?请同学们踊跃回答。学生回答„„(完 9:25)
9、[主持人甲点拨]: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当然我们更要把它化为我们自己自觉的行动。假如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去这样做的话,相信我们的校园会出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请同学们从成长档案袋中拿出自己的成长记录。
10、(学生从成长档案袋中拿出自己的成长记录)„„ [主持人甲]:请同学们互相交换一下,算出对方的总得分,然后再评出他的品德等级。(出示品德等级要求)
11、学生按要求活动„„(放音乐)
12、[主持人甲]:评好后请把成长记录还给对方:„„请所有被评为优的同学站起来!(鼓掌„„示意坐下)
13、[主持人甲]:我想面对自己的成长记录我们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体会,下面就请同学们反思一下自己开学以来的行为,给自己作一个总结吧!
14、[主持人甲提示]: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写小结(出示要求)(放音乐)学生写个人小结„„(完 9:35)
15、[主持人甲]:(采访一位同学)你能谈谈自己的体会吗?大家掌声鼓励!
16、学生上台谈自己的体会„„[主持人甲]:谢谢!
17、[主持人甲]:(采访一位平时表现不太好的同学)我知道虽然你的平时表现没有大多数的同学那样好,但我知道你比以前要好得多,面对自己的进步和差距你能谈谈自己的体会吗?大家掌声鼓励!
18、学生上台谈自己的体会„„[主持人甲]:相信你会不断取得进步的,大家鼓励一下他!(完 9:42)
19、[主持人甲]:遵守日常行为规范重在行动,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宣誓的形式表明我们的心迹,争取在下一个阶段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全体起立
20、全体学生起立宣誓„„(出示投影胶片)(宣誓词见附录)„„主持人甲示意坐下。
21、[主持人甲]:下面请班主任为我们的活动作一个总结。大家掌声欢迎。
22、班主任小结„„(班主任小结见附录)
23、[主持人甲]:感谢班主任寄予我们的厚望!(放音乐)[主持人甲] [主持人乙]:(合说)让我们快快行动起来吧,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化为我们自己自觉的行动,遵守行为规范 完善自我形象,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谢谢大家,再见!(挥手告别)
在《明天会更好》的歌曲声中,主题班会结束
第五篇:品德教育案例
参考阅读:关于品德心理结构的不同看法 阅读:
“二分法”、“二分法”和“四分法”的品德结构
在心理学史上,提顿斯(Tetens)在沃尔夫(C.WoIf)的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上,创始了认识、情感和意志的“三分法”。康德(I.Kant)是提顿斯的三分法的继承者,他以“知”、“情”、“意”为纲的《纯粹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等哲学著作,不仅构成了他的“批判哲学”的体系,而且也构成了他的心理学的体系。从此,“知”、“情”、“意”就被确定为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即所谓心理过程的“三要素”或三种心理过程,而对“知”、“情”、“意”三要素的揭示,也构成了心理学的主要内容。
在这三分法的基础上确定的品德结构,就是把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目前国际流行的心理学文献,也大都采用这种观点。正如美国品德心理学家雷斯特((T.R.Rest)所指出的:“纵观品德的研究,一般都是将它分为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美国传统的品德心理学持以这样的观点;前苏联的品德心理学基本上持以这样的观点;我国教育心理学界大都也持以这样的观点。
心理学中的“二分法”,即把心理看作是由认识和意向(或认识和行为)两种成分所构成的整体。实际上,二分法仍是包含三种心理成分,提出二分法的心理学家并不否定情感成分的存在,只不过在情感的归属上与三分法有点差异。在这种二分法基础上确定的品德结构,往往将品德看成是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体。前苏联的一些教科书,就是这么分析的。美国有些品德发展心理学家的研究,主要也是围绕着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发展而开展研究的。
所谓“四分法”,只是将“意志”过程分为“意志”和“行为”两种成分,于是心理结构则成为“知”、“情”、“意”、“行”的统一体。这种四分法,在普通心理学里并不常见,然而在品德心理学中却还是比较流行的。在这种四分法基础上所确定的品德结构,所包含的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这种提法,在我国较为多见。这不仅反映了我国心理学家对“意志”、“行为”、“习惯”等心理现象的见解,而且也体现了我国心理学家对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继承。例如,韩进之教授等编著的《德育心理学概论》,就充分肯定“古代孔丘在他言论中所述的‘知’、‘情’、‘意’、‘行’四种成分”的正确性,强调“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成分”。这里,作者既对品德结构的四种成分作了科学分析,又批判继承地分析了孔子的《论语》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知”、“情”、“意”、“行”的品德结构的心理学思想和教育思想。
品德结构的“二分法”、“三分法”和“四分法”,只是对于界定不同的研究起了作用,按本质而言,这种成分的划分并不存在着实质性的区别其共同的一点,就是强调心理结构,强调的是心理过程,都认为品德是由知、情、意三种心理过程的道德成分所组成的,品德心理学分别从认识、情感、行为(包含意志训练、行为表现及习惯养成)三个方面研究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阅读:中国心理学家李伯黍关于道德发展的研究 阅读:
李伯黍的道德认知发展研究探讨了哪些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李伯黍教授同他的合作者在全国范围内协作进
行了一系列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1]。他的研究主要分五大类:
第一,检验皮亚杰的模式,同时对它进行一定的修正和发展。
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判断研究的每一课题,几乎都被世界各国的心理学
者重复验证过。验证的结果表明,皮亚杰的结论具有普遍性意义。由于皮亚
杰的研究对条件控制不太严格,大多数为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研究设计上也
不周密,实验环境的安排带有随意性;所得出的数据也未作统计检验,为此,李伯黍等在研究设计上把实验的情境加以周密的组配,根据组配表编制对偶 的故事,用这些故事测验儿童;然后对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把质化为
量,把抽象化为具体,把主观化为客观,这样说明性就增强了。这是对皮亚
杰研究方法的改进。
第二,关于中国儿童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发展研究。
李伯黍等先后在儿童的公私观念、集体观念、友爱观念、分享观念、利
他观念以及儿童的责任观念、爱祖国观念、公益劳动观念、爱劳动观念和对
社会关系的方面研究了我国青少年儿童在道德认知发展上的特点。
第三,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跨文化的研究。
他们在公正判断、惩罚判断、公私判断、行为责任判断等道德发展上进
行了民族差异的研究。
第四,影响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的因素研究。
李伯黍认为影响道德发展的核心因素是认知,当然,社会的、文化的、种族的、性别的、宗教的以及教育和训练等等因素都对儿童青少年的道德认
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第五,关于品德结构的研究。
品德结构实质上是一个统整的道德价值结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不断
接受新的道德价值观念,此价值观念被有机地组织之后,就构成了一个统整 的道德价值结构。
道德价值结构的统整性就其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上,反映着道德结构 的内容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引起标志着道德思维、道德情感和道德决策 的形式上变化;而一旦反映着品德结构的形式发生阶段性质的变化时,整个
结构的内容就会具有相应的新的内容。
根据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他们认为,道德价值结构是人们进行道德判断、道德推理和道德行为决策的基础,它兼含知、情、意、行四方面的意义,所
以,学校道德教育应该着重促使儿童青少年发展一个既具有丰富而正确的道
德内容,又具有较高道德推理形式水平的道德价值结构,并使之得到有效的
应用。
阅读:中小学生爱祖国观念的发展研究 阅读:
中小学生爱祖国观念的发展研究
我国学者陈会昌对儿童爱国观念中报效国家方面的内容进行考察[1],指出儿童到了初中阶段才开始明确报效祖国的观念。研究采用情境故事对学生进行调查,材料如下:
刘加伟经过刻苦学习,考上了赴美国留学的研究生。经过三年努力,他终于获得了高能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的美国导师劝他留下来继续搞研究,告诫他,中国的落后的实验室条件会妨碍他发挥特长,继续取得成就。他很想回国,为国家效力,但又想,回国后会影响自己在学术上继续前进。再说,许多中国人留在美国,不是也能给祖国出力吗?他的思想很矛盾,不知怎么办才好。请问,刘加伟该留在美国,还是该回到中国来工作?为什么?
经过对学生回答的编码和水平划分,发现初中生开始对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有了不同于小学阶段的、本质的理解,表现出明确的报效祖国、热爱祖国的情感。其典型的回答如“为了国家,应该舍得牺牲自己”、“刘加伟应该把所学的只是用到祖国的四化上来”、“祖国好比父母,她的养育之恩是不应该忘记的”。另外有31%的初三学生更是达到了明确的爱国主义水平,表现出对祖国的真诚、由衷的爱,表达出“不论祖国多穷,也是自己的母亲,应该忠实于她,对她有赤子之心”的信念。而在初中之前,小学生们的判断或者出于朴素的乡土观念和客观条件,如“刘加伟应该回国,因为他的家在中国”;或者只能初步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如“中国人必须为中国效力”、“留在美国把知识学好,可以为中国做更大的贡献”等。
阅读:美国心理学家斯陶布(E.Staub)的社会行为理论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 美国心理学家斯陶布(E.Staub)的社会行为理论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1]
斯陶布在进行过许多教育性实验后认为:
1.亲社会价值取向则是利他和不伤害别人的个人目的。人的社会价值取向越强,在特定情况中助人目的被激活的可能性就越大,做出的助人行为就越多,而目的激活的程度与目的的重要性有关。
2.亲社会行为存在着三种影响目的选择的动机源:一是作为利他的无私行为的动机源,其目的在于帮助他人,是以他人为中心的;二是以规则为中心的道德取向为特征的动机源,目的在于坚持行为的规则或原则;三是移情。前两者统称为社会价值取向。具有利他取向的人目的更易于被特定情境所激活,因而更有可能产生助人行为。具有道德取向者,一般会在合乎规范或原则的情况下作出帮助,若认为对方罪有应得则不会去帮助,至少不会去伤害人。
3.移情的敏感性通常能助长助人行为。它取决于三个条件:①原始移情,即由他人的不安所引起的情绪反应;②对他人的积极评价,即认为对方是值得同情和帮助的人;③自我概念,即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确切的认识,才有可能对与自己相似的人作出反应。自我概念影响移情,移情在某种程度上是从自我到他人的延伸。缺乏精确的自我概念就难于以助人的方式扩展自我的界限。
4.亲社会行为从动机、目的转化为行动,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能力。如果一个人不感到有达成目的的可能性,不仅不会采取行动,甚至连目的也不可能被激活。有三种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就是①对能成功地达到目的的一般估计能力;②在特定条件下,制定行动计划产生行动指导的能力,以及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决策的能力;③以某种方式行动的特殊技能,比如游泳是抢救落水者的必要条件。此外,如果机会可能错过或者别人的需要不明显时,迅速决策的能力和知觉他人需要的能力也是重要的。但是,这些都是服务于动机的,没有动机源,只有它们是不能产生利他行为的。
斯陶布的社会行为理论对助人行为的内部机制(如价值取向、目的冲突、移情、能力)作了较全面的揭示,提供了一个分析和预测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或思路。
阅读:如何看待道德情感的结构? 阅读:
如何看待道德情感的结构?
道德情感作为人的高级情感,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整合体。就道德情感的结构,可以从内容维度、形式维度和能力维度加以分析。道德情感的第一个维度是它的内容维度,主要由自我认知感、对人同情感、对自然敬畏感和对社会责任感四个部分组成。道德情感的第二个维度是它的形式维度,主要由自然感性道德感、幻化想象性道德感、社会理性道德感和悟性超越性道德感四组成部分。道德情感的第三个维度,是它的能力维度,主要由道德情感觉知感受力、道德情感理解体验能力、道德情感移情共鸣能力和道德情感反应调控能力几个部分组成。[1]
阅读:儿童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 阅读:
儿童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
国内外心理学家都对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行过研究。海斯和托尼(Hess&Torney,1967)曾对美国儿童进行调查,发现儿童忠于祖国的情感经历三个发展阶段:(1)低年级儿童处于“国家象征期”,即儿童对国家的依恋或热爱表现在尊敬国家象征(如国旗、国歌及领袖)的言行之中;(2)中年级儿童处于“抽象国家观念期”,即儿童以有关国家的抽象观念,如言论自由、竞争选举等作为爱国的根据;(3)高年级儿童处于“国际组织系统期”,即儿童以国家成为国际成员之一,以国家所担任的角色为其忠诚或热爱的对象。
我国学者对小学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研究指出:(1)从小学末期起,儿童对祖国山河、领土的热爱逐渐加进了自豪感、依恋感等感情色彩。(2)小学低年级儿童是从朴素的乡土观念出发,体验到中国人应该为中国工作,中、高年级儿童则能初步理解个人和国家的利害关系。(3)小学儿童的国家尊严感是在初步的国家自豪感的水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达到这种初步的国家自豪感的,一年级只占12%,二年级占25.9%,五年级占31%。在五年级有20.7%的被试明确地表现出国家尊严感。(4)小学儿童区分爱国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的能力并不强,他们只是从一般人际交往道德原则出发来看待国际交往及国际矛盾冲突,而且达到这个水平的人数也并不多。(5)小学一、三年级之间和三、五年级之间是爱国主义情感发展较快的转变年龄。
活动:《五星红旗我爱你》道德情感教育示例 活动
《五星红旗我爱你》道德情感教育示例
活动课程:《五星红旗我爱你》,活动目标:让学生产生对五星红旗的理解和热爱。
教育流程:教学这一课时, 一开始教师出示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让学生观察五星红旗的色彩红、黄构成的图案, 让学生感受五星红旗的美,置身于美的情境中,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喜爱的情感体验,教师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告诉学生旗面的红色,象征着革命,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红旗的左上角有 5个五角星, 一颗大的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4颗小的五角星代表全国各族人民。4颗小星围绕在大星周围,表示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建设我们的祖国。黄色象征光明。教师这样讲解,把五星红旗蕴含的意义点化出来了, 让学生对五星红旗有了初步理解和认识。紧接着教师列举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和革命烈士英勇战斗的故事,告诉学生,他们为五星红旗的升起,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用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告诉学生五星红旗的来之不易,从而加深了学生热爱五星红旗,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厚感情,以达到悟道明理,以理育情的教学效果。
阅读: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训练方式 阅读:
青少年道德敏感性的训练方式
1、价值目标的移入;
2、教师引导。教师自身的情感就是可以导入受体情感的宝贵资源,有着强烈的情感示范和感召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品性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3、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要创造一些进行实践分析和道德决策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实践和运用道德价值,还可以为青少年提供社区服务的机会。
4、适合发展的策略。儿童喜欢探索、发现和模仿,可以在音乐、戏剧、讲故事和角色扮演中生成道德价值。
活动: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
感恩教育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活动背景:在感恩节来临之际,让我们的孩子学会感恩、学会感谢,懂得回报。
活动目的:让学生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珍惜他人为你的努力和付出,常常报有一颗感恩的心。
活动准备:素材准备,学生准备,场地准备
活动过程:
一、序幕:
老师:同学们,我说一个英语单词,看看大家知不知道它的中文含义,Thanksgiving Day,对,是感恩节,大家知道,在美国,把每年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定为感恩节,在这一天,具有不同信仰和不同背景的人们,会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感谢上苍一年里对自己的恩赐和惠顾。我们中国也有着 “感恩”的传统,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都是很好的写照,但严峻的现实是,现在有不少学生令人遗憾地成了不会感恩,只知道汲取的“冷漠一代”。
由此我们举行这次以《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希望同学们以此为契机,学会感恩,刻苦学习,拼搏进取,来回报父母,老师和社会,下面请刘琳(甲)、王思懿(乙)和我一起主持这次班会,大家欢迎。
二、活动开展:故事准备 诗
甲:大家好,我是刘琳。乙:大家好,我是王思懿
合:今天,由我们主持今天的班队活动。
甲:2009年的日历已经翻过去许多页了,在我们的脑海中,感动中国2009人物颁奖典礼,依旧记忆犹新,他们带着2009年春夏秋冬的阳光和细雨,更带着沉淀在心里的那一份感动,洋溢着一种对社会深深的感恩。
乙:同样的,我们也应该心存感恩,对大自然感恩,因为她无私地给予我们一切生命的源泉.甲:对父母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让我们健康成长。
乙:对老师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教诲,让我们抛却愚昧。
甲:对兄弟姐妹心存感恩,因为他让我们在这尘世间不再孤单,和我们血脉相连;
乙:对朋友心存感恩,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友爱,让我们在孤寂无助时可以倾诉和依赖。
甲:下面请大家一起来听一个感人的故事:《苹果树和小男孩》有请钟校同学,大家欢迎。(略)
甲:大家和我一样都是故事中的小男孩,从出生到现在,父母的爱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不断的索取,父母是尽其所能,我们接受的是那么的心安理得,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情都不会很平静,下面这首童谣是否能引起大家的共鸣呢?把《妈妈的爱》这首诗献给我们伟大的父母!(略)
乙:这首歌不禁使我们回忆起,在我们成长的这十几年中,父母为我们所做的点点滴滴。那么谁愿意与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感动呢?请大家举手
(同学发言)
甲:虽然我们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尽相同,但谁也不能否认,成长的每一步无不透着父母辛勤的汗水,体现着父母深沉的爱。爸爸妈妈在时时刻刻挂念着我们,祝福着我们,当我们们落寞时,抚慰你们孤寂的心灵;当我们迷惘时,照亮你们茫茫的人生„„
可我们又对父母了解多少呢
甲:下面进行现场调查
问题:
1、你母亲的生日?
2、你给父亲买过生日礼物吗?
3、你母亲最喜欢的是哪套衣服?
4、你父母的结婚纪念日?
5、你爸爸今年多少岁?属什么的?
6、你爸爸喜欢喝白酒吗?那他一般喝什么牌子的?
7、你父亲喜欢吃的菜是?
„„„
甲:通过刚刚的调查我们发现,并不是每个同学都十分了解自己的父母,可是反过来如果被问的是父母,不用调查也会知道结果,父母会对我们的一切记忆的都很深刻!
乙:下面,我们请听感恩诗朗诵《游子吟》,表演者:陆莎,掌声有请
老师:希望同学们一定要对父母拿出多一份的关怀和理解,她们一定会倍感欣慰,做一个:懂父母的人
甲:其实不止是父母,我们身边有太多的人是我们应该感谢的,比如我们的老师、同学、朋友。请同学们讲述一下老师、朋友等对自己的无限深情,请大家发表自己的想法。
(同学发言)
三、结束语:
主持人齐朗诵:感谢父母,赐予我生命,不求回报地爱着我疼着我。感谢老师,传授我知识,告诉我做人的道理。感谢朋友,在我困惑,委屈的时候给我力量。
感谢所有进入我生命中的人,因为是你们一点点装饰了我的人生 感谢这个世界上所有值得我们感激的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你生命中的拥有,感恩你身边的人 感恩你所有的所有 主持人宣布:“感恩班队活动到此结束!”
活动反馈:通过这一次感恩节主题活动,家长反映,孩子们好像似乎一下子长大了。这样看来,对学生进行这样的主题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阅读: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 阅读: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1]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我国学者寇彧根据对亲社会行为多年的研究,提出以下方法:
第一、要教会青少年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移情。
第二、我们要帮助青少年学会接纳自己、宽容他人。
第三、帮助青少年掌握解决冲突的技能。同伴冲突解决六步法能有效帮助青少年处理发生在群体中的冲突,促进群体成员的相互合作,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帮助青少年了解冲突对方的想法。
第二步——帮助青少年了解冲突对方的感受。
第三步——帮助青少年了解冲突对方的想法和感受产生的原因。
第四步——帮助青少年从冲突对方的角度重新考虑问题,应该如何避免这个冲突事件。
第五步——帮助青少年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第六步——帮助青少年想出最有效的解决冲突的方法。
第四、在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中,我们要帮助青少年逐步提高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水准,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亲社会。
阅读:攻击行为随年龄的增长是否保持稳定呢? 阅读:
攻击行为随年龄的增长是否保持稳定呢?
研究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攻击性行为都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稳定性。事实上攻击性与智力的稳定性是大致相同的,对于男女两性,时间跨度越短,则稳定性越高;随着两次施测时间距离增加,稳定性程度也下降了。甚至有22年跨度,攻击性也表现了中等程度的一致。有人对600人进行了一项追踪研究,研究在被试8岁时开始(Huesman等,1984),结果发现,8岁时攻击性行为较高的男孩到30岁时攻击性仍然高于同龄人。在童年期被同伴评定为攻击型的男孩到成年期仍倾向于有更多的犯罪记录,虐待配偶和其他暴力行为。
活动:言行一致活动设计 活动:
言行一致活动设计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言行不一致带来的坏处,从而养成言行一致的好行为。
活动准备:
1、搜索有关言行一致的格言。
2、找到相关言行不一或言行一致的视频。
一、导入。
我们每天都能听到人们许诺会为别人或为自己做一些事,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能说到做到,能说到做到的,我们说他(言行一致),不能说到做到的,我们说他(言行不一),言行一致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节课我们检查一下自己的行为,看看是否做到言行一致。
二、看录像,明是非
1、播放言行不一的录像,看看录像中青少年的做法怎么样,你愿意和他成为朋友吗?为什么?
2、学生观看录像后回答。
3、想一想,我们周围有没有说得到但做不到的行为呢?
4、学生举例讨论。
小结:这些行为,这些做法,你们喜欢吗?(不喜欢)言行不一的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是一种很不好的行为,所以如果你的身上也存在这种行为,千万要改正,一定要做到(言行一致),对,下面我们要看看另一位朋友的做法。
5、播放言行一致的录像。
6、学生讨论自身具有哪些言出必行的好行为。
三、小组交流讨论
请每位同学回忆一下自己是否有言行不一的表现,分析出言行不一致的原因,并提出改正的方法。
四、签契约书
1、每人制定一份“言行一致”契约书。
2、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声宣读自己的契约书,并承诺遵守契约书的要求,真正做到自我约束,言出必行。
五、展示台
展示自己搜索到的有关言行一致的格言。如:一诺千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等等。
阅读:《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要注意“近、小、实” 阅读: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要注意“近、小、实”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要注意“近、小、实”,所谓近,就是要求要离学生实际生活近一点,不要好高鹜远;所谓小,就是要求要小一点,以小见大,不要“高口号”式;所谓实,就是要实在、具体,不要太抽象。总之,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时,给学生提要求要尽量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直观。提出的要求要明确而不含糊,具体而不抽象。只有做到近、小、实,才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执行。
例如,尊敬长辈是我们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一项重要内容,可“尊敬”
是一个抽象名词,我们必须把它具体化:
1.听长辈讲话时要认真,不东张西望,不插嘴。
2.长辈批评时不顶撞,可以解释;但不许撒野。
3.和长辈谈话时要和气、礼貌,不高声大喊。
4.见到长辈要主动打招呼,学会使用文明用语。
5.自己提出的要求父母没答应,不许撒娇、耍横。
6.有了好吃的知道先让长辈。
7.要帮助家长干力所能及的活。
s.长辈累了要知道热心照顾,如倒杯茶水,送双拖鞋,递条毛巾等等。
9.长辈病了要主动端水送药,耐心照料。
10.长辈心情不快时,应主动去安慰。
这样要求的“尊敬”就不是抽象的概念了,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对学生提要求要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可有效地防止“成人化”倾
向,有利于《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贯彻执行,它能使《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贴近生活,更形象,更易于学生接受。当然,近、小、实并非是琐碎化,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意教育的系统性,力争使之既具体又系统,以便于教育的整体升华。
活动: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
诚信教育主题班会活动 活动主题:让诚信伴我们同行
活动目的:通过本次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在思想对诚信的重要性及意义有所认识,在行动上有所落实,努力去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活动内容:
一、揭示课题
学生主持:同学们,听说过狼来了的故事吗?(听说过)。那个骗人的小孩因为撒谎最终把性命都丢了。从而让我们知道了诚信是做人之本,不管对人或对事,我们都要做到不说谎,不作假,不骗人,做个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老师主持:是啊,诚实守信自古以来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日常生活中不诚信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见,有的人甚至还以不诚信、会欺骗而沾沾自喜。那么我们究竟还要不要坚持诚信,作为现代小学生应该如何培养诚信、坚持诚信到底呢?今天我们全班同学特以“诚信”为题召开此次主题班会活动,请学生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二、看小品《考试》
思考:小明在考试时偷看同桌的卷子,你认为这样做对吗?
你认为小明应该怎样做才能得到好成绩呢?为什么?
老师主持:小明的同学说得对,偷看别人的卷子得来的成绩还是别人的成绩,小明还是一点也不会,倒不如认真学习,课余多请教别人,把英语学好,学懂,才是真正学会英语,考出来的成绩才真实。
学生主持:借同学的东西很多同学都曾经经历过,但用完了东西以后你是怎样做的呢?
请看小品《借铅笔》
思考:请你告诉小青应该怎样做才可以得到同学的友谊? 请你说一说借同学东西后你是怎样做的?
老师主持:小青因为借了别人的东西不归还,失去了信用,别人都不再愿意借东西给她,希望同学们借东西及时归还,这样别人才会愿意继续借东西给你。
三、你说我言:心中的“诚信”
学生们的自由发言、交流、讨论的过程。
师小结:大家的自由讨论很热烈,都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和看法,至于究竟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我相信在每一个同学的心里都由一个衡量的标准。同学们,相信你们内心的感觉,与人为善,真诚待人。用你们纯真而善良的心去选择,你们就会明白真正的“诚信”是什么。
四、诚信故事大家讲 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讲自己知道的诚信故事:
*美国总统华盛顿与樱桃树的诚实故事
*宋濂守信的故事
*宋庆龄遵守诺言的故事
*曾参杀猪的故事
*卓恕交友守信的故事
„„
五、我身边的诚信榜样
学生主持过渡:听了刚才的这些诚信故事,真的是让我们感受深刻,而且我也知道,就在我们班上也有很多这样的同学,他们诚实守信,深得大家的喜欢。同学们,为什么不好好的夸夸我们身边的这些诚信模范呢?
小组合作挖掘身边的事例,然后进行交流。
六、我的不诚信感言
老师多媒体出示多组学生不诚信的漫画;请同学们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如果今天你能在同学面前大胆说出来,这不也正是诚实的表现吗?
同学们自我反思,自由发言或是记在课前发给同学们的诚信反思卡上。
小结:诚信就是不骗自己和别人,并真心对待自己和别人,也许我们曾经犯过错,但是,只要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知错就改,我们依然是诚实守信的好学生。
七、我说我做诚信,让诚信伴我同行
对于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搜集和自制有关诚信的名言或格言,以督促自己时刻做好诚信之人。
学生交流搜集和自编格言,与大家分享
八、总结
诚信是做人的一种品质,是与别人和睦相处的根本,是个人成就事业的根基。要想做到诚信,就要从生活中每件小事做起。希望同学们能牢牢地记住这一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处处做到诚信,让诚信伴我们同行,为将来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附:小品:《考试》
小明在英语考试中偷看同桌,考完试后取得了90多分的成绩,正得意洋洋的往家里走,刚巧碰上同桌。同桌问他问什么这么高兴,他说:“我英语考试得了90多分。”同桌不相信,平时读书不认真,考是怎么可能可以拿到90多分呢?小明得意地跟她说:“实不相瞒,我是偷看你的卷子才考出90多分的。”同桌说:“偷看别人的卷子是不诚实的行为,你以为这样做就可以学到知识吗?其实你还是什么都不懂。” 《借铅笔》
小青上课时借了同桌的铅笔写字,后来同桌找她还笔,她很喜欢同桌的铅笔就不想还给同桌,就找借口一天拖一天。又一次,她又忘了带笔回学校,又向同桌借,这一次同桌不愿意借给她了。她再问其他同学借,其他同学也不愿意借给她。附故事:
小樱桃树的故事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在他小时候的一天,华盛顿在家里发现了一柄爸爸新买来斧子。很快,他就成了这打斧子的“主人”。带着它跑进花园,用它削小草、砍树枝,玩得可开心啦!玩着玩着,突然他想到:“父亲能抡起斧子砍倒大枝,我能不能抡起斧子砍倒小树呢?”正巧,在他的前面不远处有一棵小樱桃树,于是华盛顿跑上前,抡起斧子向小樱桃树砍下去,一下,两下„„刚砍了七下,小樱桃树就倒下了。当父亲发现花园被弄得乱七八糟,他十分喜爱的那棵小樱树也被人砍倒了,非常生气。他怒气冲冲地走进屋里,厉声问道:“谁把我的樱桃树砍倒了?” 华盛顿这时明白自己闯了祸。但他仅仅犹豫了片刻,然后突然抬起头看着爸爸,态度诚恳地说:“爸爸,我不能说谎,是我用斧子把树砍坏了的确我愿再栽上一棵,以后再也不砍了。” 华盛顿的话音刚落,他父亲满脸的怒气顿时烟消云散,并称赞华盛顿“那诚实的行为胜过一千棵樱桃树的价值。后来,小樱桃树的故事传开了,“我不能说谎也成了华盛顿为人者的写照。宋庆龄奶奶的故事
我国的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奶奶是一个信守诺言的人。有一次,宋奶奶要去看望幼儿园的孩子,幼儿园的小朋友听了都很高兴,都等着宋奶奶的到来。突然,原来晴朗的天空刮起了大风,霎时间,飞沙走石,路上的行人都睁不开眼,大家议论纷纷,宋奶奶可能不回来了。正在这时,宋奶奶的车出现在幼儿园了,他满脸笑容的走下车,来到孩子们的中间,一位老师感动地说:“天气不好,您就该天再来吧!”宋奶奶说:“不,我不能失信,应当遵守诺言。”
诚信格言:
1、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2、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4、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5、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6、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7、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8、民无信不立——孔子
9、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