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

时间:2019-05-13 14:3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

第一篇: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摘要: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原因分析 心理学分析 社会学分析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国历来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预防和矫治青少年犯罪非常关注,能否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关系到祖国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青少年犯罪被视为当代三大公害之一。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犯罪数量增多,案情复杂,恶性案件突出。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各界部门的热点问题。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对其的预防,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近几年来,我国对青少年犯罪实行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控制了青少年犯罪增长的势头。但是,在一些方面仍很突出。例如:犯罪低龄化、犯罪数量递增、犯罪手段智能化、成人化、团伙犯罪日趋增多、暴力性案件增多。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研究预防措施以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刻不容缓的。预防措施的根本是坚持以学校为主,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

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专家、学者以及热心于预防青少年工作的人员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办法,但仍不能有效地控制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

一,我们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

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从犯罪手段来说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所谓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残无人道,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灭口。所谓智能化,一是指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二是实施高科技犯罪未成年人越来越多的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犯罪,三是未成年人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从犯罪类型来说,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向着严重化达到方向发展;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下来我们来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俩点,一是外部因素,二是内部因素。先分析前者,其包括三点,一是学校,二是家庭,三是社会。学校是未成年人生活的主要环境之一,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可以说是一个导向标的作用。但是,现在的有些学校在对待学生教育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其主要表现在:部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偏移、教育方式陈旧、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少数教师体罚或辱骂未成年学生、侵害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部分学校周边环境恶劣、干扰学校和未成年人正常的教育和学习秩序;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未成年人一生中经历的第一个场所,是他们社会化过程的起点。在未成年人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不良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不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原发性的影响。主要表现有:家庭结构有缺陷、家庭教养方式不当、父母行为不良、家庭气氛不和睦、家庭经济有困难;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是滋生犯罪的“肥沃土壤”。社会中出现的某些拜金主义思潮、贪污腐败、嫖娼宿妓、生活腐化、收入差距的拉大和财富的两极分化等等,歪曲了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极易把未成年人引向犯罪。目前,对未成年人影响最大的主要有:黄色传媒、网吧的诱惑、司法制度的松懈。

后者,其包括俩点,一是生理因素,二是心理因素。先分析前者,未成年人生理机能迅速发育,使他们的活动量增大,日常学习生活之余仍有大量过剩的精力和体力,但是由于他们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缺乏足够的调节和控制过剩精力的能力。因此,过剩的精力常常用之不当,在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往往将过剩的精力用于抢劫、强奸等暴力性的犯罪

活动中。由于未成年人腺体的发育,内分泌非常旺盛,大脑常常处于兴奋的状态,导致他们的情绪兴奋性高容易冲动,但是由于他们的大脑皮质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欠缺,容易出现冲动性和情景性犯罪。未成年时期,性机能逐渐发育成熟,从而产生强烈的性意识,有接触异性的需求,有了性的欲望和冲动。最后来分析后者,其体现在:逆反心理的畸形,好胜心理的扭曲和演变,性心理的扭曲与强化,利已欲、消费早熟心理的恶性膨胀。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因素

(一)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

未成年时期是由儿童到成年的过度时期,是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心理上总的特点是: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具有很大的动荡性和可塑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自我认识发展的特征

未成年人在实际的生活中,经过各种锻炼,认识能力有了新的发展。他们的思维已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他们对各种事物都愿意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评价。但总的来说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还比较低,认识带有很大的表面性、片面性,所以就形成了独立性意识发展快而认识能力发展跟不上的矛盾。

2.情感的特征

情感是一种错综复杂的心理现象。未成年人的感情体验是丰富的,动荡性大,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同时未成年人自我控制能力薄弱,缺乏应有的理智,感情冲动时就容易犯错误。在这一时期,男性的冲动性明显高于女性,因此男性的犯罪比例也明显高于女性。其中男性犯罪人数占81.6%,女性占18.4%。

3.未成年人的意志特征

未成年人由于身心处于发育过程,意志性格也处于形成过程之中,所以未成年人的认识有相当的片面性,有时感情多于理智,感情和情绪都对意志发生影响,相互作用。

从未成年人的认识、感情、意志特征来看,它们都处于发展变化中,未定性,不成熟,有可塑性。任何一方面的不利影响都有可能导致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我们要注重在此阶段培养起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情趣,使他们能自觉的远离犯罪、抵制犯罪。

(二)未成年人的人生观

人生观就是对于人生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每个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堕落的总根源都能从他们的人生观那里找到答案,人生观最终起着决定性作用。

1.享乐主义

享乐主义的形成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特别是受资产阶级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的结果,这些思想侵蚀了一部分思想意识不健康的未成年人,使他们狂热的追求物质享受,爱慕虚荣。在统计的案例中因受享乐主义而犯罪的占22.7%。

2.拜金主义

拜金主义意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侵蚀是相当深的,当他们满足不了对金钱的欲望时,他们就去盗窃、抢劫,所以在犯罪案件中盗窃、抢劫的比例是非常高的。盗窃占案件总数的45.4%,抢劫、抢夺占案件总数的34.3%。

3.哥们义气

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在道德上是非颠倒、善恶不分,把哥们义气关系奉若神明,受哥们义气的腐朽观念危害极大,极易使未成年人因哥们义气而步入犯罪。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未成年这个特殊的时期,各方面尚未定性,处于发展变化中,极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所以我们要创造有益的健康环境,才能使未成年人的心理得到良好的发展,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真正的远离犯罪。

三、未成年人犯罪的具体条件和环境影响

(一)未成年人犯罪与家庭的影响

家庭教育和家庭影响对未成年人的精神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常常对孩子起主导的决定性作用。结合实际,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环境主要有以下五种:

1.溺爱型家庭

现在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父母会对孩子过分的溺爱,会在孩子心灵上播下自私、任性的种子,从而发展形成不良的个性、偏好。在统计的案例中因家庭溺爱而走上犯罪道路的占总人数的16%。

2.失和型家庭

家庭亲人间的隔阂,失掉了家庭和睦的关系,使他们到外界去寻求安慰和温暖,常常易被坏人利用;有的父母草率离婚,受害者也是子女,他们推卸教养的责任,不顾后果。在未成年犯中,来自失和家庭的占未成年犯总数的17.7%。

3.打骂型家庭

家庭教育的简单化、专制化都是促使未成年人思想恶化的原因。对孩子经常性打骂,极易造成孩子心理的畸形发展,同时这种暴力行为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孩子起到了表率作用,使孩子也崇尚用暴力解决问题。在统计的案例中打骂性家庭占到了19.5%。

4.放任型家庭

在统计的未成年犯中,脱离监护单独居住的占9%。大多数的少年虽与父母(或其中一方)共同生活,但父母对他们缺乏沟通、了解,有的家长竟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问题。在统计的案例中,未成年人犯罪与家长的放任有直接关系的就占到了31.5%。

5.留守性家庭

留守性家庭主要是指父母出外打工,将未成年人托付其他亲属照顾,使其长期得不到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从而走上犯罪道路的未成年人家庭。在统计的案例中,留守性未成年人犯罪所占比例为15.3%。

(二)未成年人犯罪与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培养和教育未成年人的重要阵地。学校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学生的灵魂。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师工作的优劣都会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

1.学校教育方式有失偏颇

有个别学校,对所谓的“差生”,采取歧视性措施,不尊重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也有个别学校违反教育法规,执意将有缺点的学生哄出校门。这样做使未成年人较早步入社会,受社会一些不良因素影响,从而走上犯罪道路。从未成年人犯罪的文化程度上我们不难看出这一点。

2.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

有的教师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缺乏责任心。这些未成年犯中,学习成绩都比较差,对此老师不是耐心教育,而是不管不问,甚至劝其退学,把学生像包袱一样甩向社会。

(三)未成年人犯罪与社会责任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形势严峻,绝不是偶然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和影响是最重要的外部原因。

1.未成年人大都缺乏法制教育

通过调查,在未成年犯中绝大多数在犯罪时不知道或不考虑违法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一些少年犯,直到法庭宣判时才知道自己犯了罪,以致悔恨不已。从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常接受法制教育的仅占到15%,比例相当小。

2.色情、暴力音像制品污染问题没有得到根本遏制

未成年人的思想还很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在这些少年犯中经常看色情内容书刊、音像制品并受影响的占45.7%;经常进入歌舞厅的占39%,偶尔进入的占41%。

3.电子游艺厅、黑网吧等娱乐场所的侵蚀作用依然很大。

虽然我国法律明文规定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但一些经营者为了赚钱,仍然以各种名目吸引未成年人入内。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难题。在统计的案例中,因迷恋上网而犯罪的达到41.3%。

综上所述,我从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两个方面对未成年人的犯罪原因做了具体的量化分析。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在未成年人犯罪中占据了极端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当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不断净化有害环境,改善社会风气,改善家庭环境,使未成年人形成高尚的理想和道德情操,从而远离犯罪,健康成长。

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管理和法制教育非常必要,未成年人的世界观逐步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其思想是最活跃,好奇心最强,什么都想了解,什么都想尝试,加之社会阅历不多,面对繁杂的社会现象,很容易染上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投机取巧等不良习气,也容易被人利用走上邪路。因此全社会都就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现实,要形成一个家庭、社会、学校、共青团组织一条龙的管理教育体系,全社会会形成一股合力,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加强研究工作。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来,在城市,除少数民族可以生两个孩子以外,绝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是父母和心肝宝贝,做为家长疼孩子、爱孩子是应该的,但是父母对孩子生活上的关心远远大于对心理上的关心,对孩子生活技能、专长的培养远远大于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培养。作为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教师对学生智育的重视程度往往大于对德育的重视程度。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不喜欢,同学看不起,这无疑使学习成绩差的学生产生被社会遗弃的心理,自暴自弃,加入到被社会遗弃的人的行列中,加大了教育管理的难度。因此在这个年代出生的人也是犯罪的高发阶段,对他们的管理教育非常重要,使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法制观,才能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才能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

第二篇: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

作者:郭玉萍

时间:2007-11-22 10:25:00

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摘要」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势,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找出未成年然犯罪的成因,进而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提供指导。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的成长条件和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一部分未成年人误入歧途、违法犯罪的严峻现实。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探寻未成年人犯罪产生变化和发展规律,并采取相应措施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未成年人犯罪的多个原因和怎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未成年人 犯罪 原因 预防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犯罪数量增多,案情复杂,恶性案件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各界部门的热点问题。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一)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2006年钢城区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19人,全部为17岁。

(二)从犯罪手段看,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智能化。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交通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而且未成年人反侦察能力不断增强,实施犯罪之前精心部署,作案后伪造现场,毁灭、转移证据。如我院审理的刘峰盗窃案,17岁的刘峰预谋盗窃后,与被害人在饭店喝酒,其间刘峰偷偷溜到被害人家中实施盗窃,然后若无其事回去继续喝酒;还有一次,给一出租车司机打电话,谎称租车,让其到某处接人,趁该司机家中无人之际去盗窃。

(三)从犯罪类型来说,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根据我院近年来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中,抢劫罪居于首位,占到46.3%;盗窃占18.7%;故意伤害罪9%;此外还有寻衅滋事、纵火、敲诈勒索、绑架等。

(四)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从未成年人自身因素看,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程度较低。钢城区法院对2000年-2005年审结未成年人犯罪的143人中,90%以上仅有初中、小学文化程度。他们辍学步入社会后,由于没有技术,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无所事事,惹是生非。二是受腐朽思想影响。他们大多追求个人吃喝玩乐,妄想不劳而获,从而驱使他们铤而走险,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三是法制观念浅薄。未成年人大多没有受过普法教育,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加上自控能力差,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二)从家庭教育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亲家庭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单亲离异家庭,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失衡,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由于单亲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和教育,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二是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对子女娇宠溺爱,有的对孩子简单粗暴,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三是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父母有赌博、酗酒、盗窃等不良行为,给子女以不良暗示。由于孩子自身认知水平不高,缺乏正确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下,很容易形成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从社会方面看,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中出现的某些拜金主义思潮,歪曲了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极易把未成年人引向犯罪。二是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影视剧充满色情、暴力内容,对未成年人产生间接的教唆和潜移默化的犯罪诱导。如李某抢劫后供述,他的一些作案方法是从电视中学来的。还有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吧,夜不归宿,没有钱了就去抢劫、盗窃,走上犯罪道路。三是缺乏有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组织机构。未成年人为弱势群体,当他们因种种原因失学和无法就业时,缺乏有效的监管,使之处于“学校不管了、家庭管不了、社会没人管”的状态,使之成为违法犯罪的生力军。据统计,此类人员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80%以上。

(四)从学校教育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力,动辄把有轻微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推向社会。二部分学校周边环境恶劣,干扰学校和未成年人正常的教育和学习秩序。学校应是“一片净土”,但部分地处县城乡镇的中、小学校周边环境依然十分恶劣。许多中、小学校周围布满了网吧、电脑游戏厅、录像厅、桌球室、卡拉OK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使学生在耳熏目染中接受了一些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东西。

三、未成年人犯罪预防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将犯罪消灭在萌芽状态,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密切配合。因此,家庭、学校、政府机构等均应加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工作。

首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遵循三项原则:

1.教育和保护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着眼点不是以打击来达到预防目的,而是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来达到预防目的,这是基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2.从小抓起的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从小从早抓起,这样就能从小增强未成年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及对外界不良诱惑有较强的抵制力,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因上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从而体现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大效能。3.及时的原则。一旦发现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是否及时预防和矫治,决定着是否把握住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佳时机。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了“及时”这一时机,再进行预防和矫正,往往会事倍功半,并不易产生实效,对未成年人、对社会都将造成很深的负面影响。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遵循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的原则。

其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加强法律教育。

1、学校要担负起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应结合实际举办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主的教育活动,如讲座、座谈、培训等,针对未成年人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介绍良好有效的教育方法,指导老师、未成年人的父母和其他监护人有效地防止、矫正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应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效果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最大限度降低辍学率。

2、切实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宣传学习工作。根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专项调查,中学生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了解及较了解的仅占27%.各级司法机关都应到未成年人犯罪集中的学校、厂矿、居民委员会及村民委员会创办法制教育基地,增强他们的法制意识。

3、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组织举办展览会、报告会、演讲会、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制宣传活动。并积极制发司法建议,建议社会有关部门堵塞工作漏洞,预防犯罪的再次发生。如钢城区法院高度重视青少年的普法教育,通过开设各类青少年法制专题讲座、设立法律宣传栏、模拟法庭,组织学生旁听法院庭审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发挥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作用,长期对在校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今年对7所中小学进行法律宣讲,受教育学生7000余人。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全面开展“父母与孩子同学法”活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第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净化文化领域。环境能影响人、教育人和造就人,进一步优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是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根本之策。一要加强出版物市场的监管。当前,一些宣传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非法出版物沉渣泛起,极大地戕害了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二要加强广播影视市场的监管。一些电视频道为提高收视率,经常播出一些有血腥、暴力、色情、凶杀、恐怖场景的故事片,这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三要加强对游戏娱乐市场的监管。一些游戏给广大未成年人极大的感官刺激,成了未成年人逃学游荡直至违法犯罪的精神寄居地。据调查,65.6%的人逃学后经常去游戏机房、录像室、歌舞厅等娱乐消遣场所。四要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监管。2000 年9 月,武汉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网吧的地方性法规《武汉市网吧管理暂行办法》,并成立了国际互联网安全监察大队;2002 年9 月,国务院颁布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网吧管理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上海市为加强对网吧的管理,于2002 年实施了“东方网点”工程,目前连锁网吧已达3000 多家。

当前,针对互联网络普及给未成年人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要在网络管理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如针对网吧业主经营行为、未成年人上网、网络色情以及网络语言等一系列问题,作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有关部门要共同开发建设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绿色网站,在校园、社区等场所开办一些公益性网吧,组织力量研发适合广大未成年人参与的健康游戏软件,积极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第四、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加强帮教。

一要健全帮教和管理机构,正确对待违法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可塑性强。对待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要象父母对待孩子,医生对待病人,老师对待学生那样,做耐心细致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学校不得开除或变相开除犯罪的未成年学生,以便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措施。社会上对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罪犯应建立相应的帮教机构,对口管理。注重解决未成年人中“两劳”释放人员的就业问题,认真执行“不歧视,给出路”的政策,巩固改造成果。

二要打造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格局。2003 年8 月中央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在江苏等六省(市)进行“社区矫正”试点。社区矫正这一蕴含人文内涵的非监禁措施,有了很大的实践推进,但有一些因素尚未理顺。具体包括:①实施主体,建议在关工委、政法委或司法局内部成立一个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专门行使青少年社区矫正适用、考察、监督、评估等工作。②实施对象,具体可界定为“四类违法少年”,即:违反治安管理法规,被实施治安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轻微、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在其执行逮捕后至审判前几个月;被判处缓刑、实施暂予监外执行或假释的;服刑期间确有悔改或有立功表现,在为其呈报减刑前二个月。③实施空间,可以是街道、环卫、公交、医院、车站、敬老院、农贸市场、河道管理等部门。从长远而言,通过社区公益劳动洗涤灵魂污秽,是对违法少年实施人性化惩戒的必然选择。

第三篇: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总的来说呈上升态势,犯罪数量增多,案情复杂,恶性案件突出,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成为困扰各界部门的热点问题。因此,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对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和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1)从犯罪过程看,呈连续化趋势。

(2)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2006年钢城区法院审理的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19人,全部为17岁。

(3)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

(4)从犯罪形式来说呈暴力化趋势。

(5)从犯罪类型来说,呈多元化趋势。根据我院近年来统计,未成年人犯罪中,抢劫罪居于首位,占到46.3%;盗窃占18.7%;故意伤害罪9%;此外还有寻衅滋事、纵火、敲诈勒索、绑架等。

二、青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外因有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

1、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处于特殊时期,具有心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自控能力差、认识偏颇,观念紊乱,侥幸心理作怪等心理特点。由于他们的文化素质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涉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或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义气用事,不计后果等,从而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且极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青年、违法人员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有的甚至教唆青少年犯罪。

2、家庭教育的诸多缺陷,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

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调查,青少年案犯家庭状况普遍偏差,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教育不当,有的过于溺爱。家庭环境和家长的言行、品行及教育方法,对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

从家庭教育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单亲家庭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单亲离异家庭,导致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失衡,未成年人很容易形成孤僻、冷漠、自卑等不良性格特点和反叛心理。由于单亲家长对孩子疏于管理和教育,导致未成年人放任自流,误入歧途。二是家庭教养方式不当。一些家长没有遵循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长规律,教育方式不当,有的对子女娇宠溺爱,有的对孩子简单粗暴,有的对孩子放任自流。三是父母不良行为的影响。父母的言谈举止、态度等对未成年人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的父母有赌博、1酗酒、盗窃等不良行为,给子女以不良暗示。由于孩子自身认知水平不高,缺乏正确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在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诱导和影响下,很容易形成犯罪心理,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从学校教育看,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品德教育,不顾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对成绩较差的学生教育管理不力,动辄把有轻微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推向社会。二部分学校周边环境恶劣,干扰学校和未成年人正常的教育和学习秩序。学校应是“一片净土”,但部分地处县城乡镇的中、小学校周边环境依然十分恶劣。许多中、小学校周围布满了网吧、电脑游戏厅、录像厅、桌球室、卡拉OK厅等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娱乐场所,使学生在耳熏目染中接受了一些不利于他们成长的东西。

4、从社会方面看,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中出现的某些拜金主义思潮,歪曲了一些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极易把未成年人引向犯罪。二是不良影视作品的影响,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影视剧充满色情、暴力内容,对未成年人产生间接的教唆和潜移默化的犯罪诱导。如李某抢劫后供述,他的一些作案方法是从电视中学来的。还有一些未成年人沉迷网吧,夜不归宿,没有钱了就去抢劫、盗窃,走上犯罪道路。三是缺乏有力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组织机构。未成年人为弱势群体,当他们因种种原因失学和无法就业时,缺乏有效的监管,使之处于“学校不管了、家庭管不了、社会没人管”的状态,使之成为违法犯罪的生力军。据统计,此类人员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的80%以上。

5、不良文化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因和温床。由于一些宣传暴力的电影和文化作品的影响,社会不良刺激的增多,导致社会规范失控,价值观念的巨变,青少年犯罪上升。一些“黄色”书刊的毒害,一些新闻媒体播放的暴力等影视制品的影响,也使得一些青少年效仿而犯罪。不少青少年犯纯粹是对一些影视镜头的刻意模仿,犯抢劫、盗窃罪的青少年则多为影视里花天酒地的生活方式所诱惑,涉嫌性犯罪的青少年几乎全部观看过淫秽影碟或访问过色情网站。此外,还有一些网吧、不健康的娱乐场所和“玩就玩个心跳”、“过把瘾就死”等反映社会转型期的一种浮躁心态及其他一些灰色民谣、黑话、小道消息,无不对青少年身心造成消极的影响。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

控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其核心在于预防,要通过法律的形式调动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各方面的力量,帮助青少年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走好自己的人生路。

(一)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遵循三项原则:

1.教育和保护的原则。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着眼点不是以打击来达到预防目的,而是立足于教育和保护来达到预防目的,这是基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所决定的。

2.从小抓起的原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从小从早抓起,这样就能从小增强未成年人分辨是非的能力及对外界不良诱惑有较强的抵制力,培养未成年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内因上消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诱因,从而体现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大效能。

3.及时的原则。一旦发现未成年人有不良行为,是否及时预防和矫治,决定着是否把握住了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佳时机。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了“及时”这一时机,再进行预防和矫正,往往会事倍功半,并不易产生实效,对未成年人、对社会都将造成很深的负面影响。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应遵循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的原则。

(二)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他们明辨是非和抵制错误的能力,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要对青少年进行道德、理想教育,使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青少年时期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时期,这一时期,可塑性很强,正是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是非观、法制观的重要时期。要使他们接受正确的东西,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以保证他们沿着祖国未来需要的道路健康成长,就必须在对他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法制教育。只有使他们从小学法懂法,才能知道什么行为是合法,什么行为是违法或犯法,从而自觉遵纪守法。

(三)建立和倡导温暖、和谐、健康、文明的家庭生活环境,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正确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父母要了解子女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变化,不能固守“长辈”的角色和地位,缺少与子女“交朋友”的意识,对他们不能过于苛求,应给予他们更多学习上的帮助、生活上的关心、精神上的鼓励和诱导。家长除了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应对子女进行基本生活技能的教育和培养、伦理、道德、法律教育。防止溺爱、体罚、控制、放任、庇护,要鼓励、交谈、权威(维护权威,最重要的是父母要提高自身素质,能够回答和解决子女提出的各种问题及正确地管理自己的家庭,以正确的自身行为,使子女心悦诚服)、限制(对子女的不良行为如逃学、无故夜出、乱交朋友、携带管制刀具等要进行管制和约束,以消除他们违法犯罪的诱因和机会),及时制止越轨行为等。

(四)加强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树立良好的校园环境。如果正确的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那么良好的校园环境则是青少年德育教育的重要保障。这要求学校应从两个方面做好:一是要对其内心进行正确的引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法制教育结合起来,即:学校要开设法制课程,多上思想道德品质课,引导和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法制观念;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培养学生开朗、活泼的性格; 二是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外部行为的管理和约束。对学校要不段完善内部管理机制,严肃校纪校规,正确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还要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管制和约束,有效防止犯罪行为的发生。

(五)遏制不良传媒的误导,加强娱乐消费的引导和管理。不良传媒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诱因之一,这一问题已引起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关注。有关部门要在加大查处力度的同时,广泛开展面向青少年的读、视、听指导,提高他们判别是非优劣的能力和鉴赏水平。如组织影视读物鉴赏指导组,推荐优秀作品,开展鉴赏评析活动,引导他们读好书、唱好歌、看好节目。针对娱乐场所对青少年行为的巨大影响,要加强对青少年娱乐消费的引导和管理,规范娱乐场所的经营,坚决控制未成年人进入法律规定不得进入的娱乐场所。加快公益性文化设施如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馆的建设,发挥其娱乐、教育功能。

(五)司法机关在处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时,要认真落实司法保护原则,对违法犯罪的青少年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已触犯刑律的青少年,司法机关在侦查、审理阶段要充分保护其合法权益,更要通过认真细致的庭审和帮教工作,使被告人能真正认识到自己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从而吸取教训,洗面革新,重新做人。对已被判刑的青少年,审判机关应加强经常性的教育和帮助工作。对青少年犯罪不能仅仅是一审一判了之,还应做好回访考察工作。通过回访考察,了解少年犯的悔罪态度、改造表现、思想动态等,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树立重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的思想,并依靠社会力量,帮助和挽救青少年重新做人。此外,还应选取典型案件,组织在校学生进行庭审观摩,通过一个个生

动形象的案例,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六)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加强帮教。

一要健全帮教和管理机构,正确对待违法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涉世不深,可塑性强。对待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要象父母对待孩子,医生对待病人,老师对待学生那样,做耐心细致的教育、感化、挽救工作。学校不得开除或变相开除犯罪的未成年学生,以便落实教育、感化、挽救措施。社会上对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罪犯应建立相应的帮教机构,对口管理。注重解决未成年人中“两劳”释放人员的就业问题,认真执行“不歧视,给出路”的政策,巩固改造成果。

二要打造违法犯罪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新格局。2003 年8 月中央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意见。社区矫正这一蕴含人文内涵的非监禁措施,有了很大的实践推进,但有一些因素尚未理顺。具体包括:①实施主体,建议在关工委、政法委或司法局内部成立一个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专门行使青少年社区矫正适用、考察、监督、评估等工作。②实施对象,具体可界定为“四类违法少年”,即:违反治安管理法规,被实施治安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犯罪情节轻微、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在其执行逮捕后至审判前几个月;被判处缓刑、实施暂予监外执行或假释的;服刑期间确有悔改或有立功表现,在为其呈报减刑前二个月。③实施空间,可以是街道、环卫、公交、医院、车站、敬老院、农贸市场、河道管理等部门。从长远而言,通过社区公益劳动洗涤灵魂污秽,是对违法少年实施人性化惩戒的必然选择

第四篇:青少年犯罪状况及原因分析(模版)

青少年犯罪状况及原因分析

王诚安李 涛陈海莹

(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文化多元化趋势的日益强烈,处在思想行为最易受外界

影响的青少年能否适应社会的这一深刻变化,是关系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对西安地区

部分犯罪青少年的调查,从社会影响方面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方面分析了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青少年犯罪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 C913.5文献标识码

1008-6161(2001)03-0024-02

当前,青少年犯罪严重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有哪些影响因素?我们应该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就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作了一次专题调查。这次调查主

要在陕西省少年管教所、西安市工读学校展开,共向

少管所和工读学校发放调查问卷420份,其中少管所

380份(占在押人员的76%),收回有效问卷375份;

工读学校共发放40份(占其学生总数的60%),收回

有效问卷34份。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我们还咨询

了4位青少年研究学会的专家,并与12位管教人员

和老师进行了探讨分析。

一、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状况

调查问卷中反出的情况显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1、犯罪年龄呈低龄化趋势。16岁以

下占72.5%,其中14岁以下的占27.5%;

2、城乡结

合地带及农村犯罪率高,城乡结合地占45%,农村占

37.5%;

3、传统道德的约束力下降,50%对未婚同居

问题持“个人的事,只要双方自愿就行”的观点;

4、接

受社会法制教育不足,22.5%没有接受过法制教育,40%很少接受普法教育;

5、犯罪耻辱感低,认为犯罪

是“年龄小,不懂事,没有什么”的占37%;

6、离异家庭

青少年犯罪率高,37.5%的犯罪少年为单亲家庭;

7、教师、家长对青少年精神上的关怀不够,思想教育效

果不佳。部分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低,不具备科学教育

子女的能力;有的老师教学方法陈旧,内容单调,50%的人不接受家长、教师的管教;

8、青少年的成长环境

不理想,缺乏健康的娱乐形式,72.5%的人沉溺于电

子游戏;

9、教唆犯罪、合伙犯罪突出,77.5%的受到有

不良行为或有犯罪行为的同辈群体的影响。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第一,青少年阶段特殊的心理与生理特征

年龄14岁至18岁是青少年发育阶段,主要生 A文章编号

理、心理特征集中表现为:

1、理想、情感、意志、道德等

心理品质初步形成,但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世界观

尚未完全建立起来,辨别是非能力差。青少年时期是

理想形成的关键时期,理想是鼓舞行动的重要认识过

程,正确积极的理想会激励人高尚的行动,如果没有

理想,精神空虚郁闷消沉,容易诱发不良的情感。比如

有的家境富有却参与抢劫偷窃;65%的人追求的生活

目的是“快乐就行”,这都是精神空虚,思想苍白,没有

精神支柱的表现。

2、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非常强烈,片面强调自我需求的满足而无所顾及。他们精力旺

盛、好奇心强,顾虑较少,对一切充满好奇,对刺激诱

因缺乏抵御能力,容易冒失冲动,又固执己见,一意孤

行。

3、情感强烈,但还不成熟,有明极显的两极性特

点,不稳重而考虑问题易孤立、片面、偏激。

第二,家庭环境质量低下,是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个体出生后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是一个人社会

化的开端,它为个人一生的社会化奠定了基础。对未

成年人而言,家庭给予的感情和爱的培养是其成长中

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通过教

导以及对行为的褒贬奖惩爱恨的态度上使儿童逐渐

建立起初步的世界观、人生观。家庭环境差,家庭矛盾

严重,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和正确观念的确

立。如犯罪青少年家中父母感情融洽的仅占27.5%,65%家中还存在暴力现象;家长尤其是母亲文化素质

低,95%的父母是中学以下文化程度,母亲的文盲率

占到20%。由于自身素质低而导致缺乏科学教育子

女的能力,甚至有的父母是孩子的不良榜样,22.5%

父母有过犯罪史或正在服刑。另外还有父母一方或双

收稿日期:2001-06-27

作者简介:王诚安(1947-),男,陕西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科社室主任、教授。主要从事科学社

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和教学。

李涛(1972-),男,陕西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生。

陈海莹(1975-),女,山东人,中共陕西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硕士生。

—24—

管的占32.5%。

第三,学校育人方面失误,教育、管理工作不足

学校是青少年进入社会的第一步。一个人能否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给予的教育成功与

否。

在现行教育体制下,许多学校仅注重应试教育,没有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偏

爱学习好、听话的孩子,而对于“有问题”的学生轻视

冷淡;对严重破坏纪律的学生往往开除了事(小学4

年级至初中2年级段辍学的学生高达70.2%)。推出

校门实际上并没有解决问题,而是把矛盾推向了社

会,缺乏约束的青少年在社会上游荡,沾染了不良习

气后,行为开始变得越来越具有暴力和犯罪倾向,问

题矛盾积累的极端表现就是犯罪。

第四,同龄群体的诱导是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

同龄群体是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

景等方面比较接近的人们的自发地结成的社会群体。

从人际互动角度上说,同龄群体或称之为伙伴之间,最容易彼此发生人际吸引和人际影响。这一群体的同

伴中往往有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或大家认可的活

动和规范(规矩),这些规范和价值取向往往更容易成为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的对照系,从而成为个人

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可以说青少年所处的群体环境对其行为有着最直接的影响,正所谓“近朱

者赤,近墨者黑”。调查显示出于“义气”或为了小集团的利益而参与合伙盗窃、抢劫的青少年占57.5%,朋

友犯罪会积极或消级保护的分别占30%和37.5%。

第五,一些领域社会道德失范是青少年犯罪的深

刻背景,某些大众传媒的不良引导更是“罪不可卸”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播的日益发达,它在人们的社会化方面的影响显得日益重要,对人的价值

观念具有导向作用,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暗示作用。

如电视电影中所塑的人物形象,非常容易成为青少年

模仿的对象、追求的目标。有的媒体为迎合市场需求,充斥着大量追求感官刺激、凶杀暴力色情等的消极内

容,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这些社会现象的存在,特别是畸型文化的影响,使青少年在社会化

过程中迷失方向造成社会化中的偏差、失败及种种病

态,集中体现就是青少年犯罪。

此外,社会娱乐场所如游戏厅、舞厅泛滥,少数商

家为了利益趋动,纵容甚至鼓励、吸引青少年来消费,许多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在这些污七八糟的场所里明

争暗夺、争风吃醋、打架斗殴,为所欲为,最终荒废了

学业,败坏了道德,自己也慢慢地从此走向了堕落犯

罪之路。

三、“托起明天的太阳”,积极预防青少年犯罪

作为我国现实生活中一个社会问题,预防和解决

青少年犯罪在相当长的段时间内还会面临严峻的考

验。这是因为:一是被十年“文革”打乱的正常的道德

价值体系至今没有完全理顺,社会上许多旧的思想观

念还相当浓厚,还会长期存在;二是推行政治和经济

改革过程中,观念冲突、规范冲突及其他一些文化冲

突是我们当前社会的突出特点;三是我国目前仍处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发展中的、不发达的国家,住

房、交通、就业压力大以及城乡差别、收入差距等造成人们的心理失衡,也无时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发展。

法网恢恢,犯罪必惩。对青少年犯罪要惩教结合,标本兼治,集中体现依法严打严重刑事犯罪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使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受到

法律的惩戒,得到有效的教育、改造;对处于犯罪边缘的青少年要重保护,轻处罚。通过社会帮助、教育,使

他们成为有用之才。然而更重要的是防患于未然,预

防青少年犯罪是一项重大的社会课题。当前预防青少

年犯罪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要一点是全面认识青少年心理生理特点,高度

重视青少年的精神健康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应主

要着手于其早期社会化,即从幼儿期到青少年期(主

要从四、五岁到小学、中学时期)。以前我们只重视了

衣食等物质方面,而忽视了精神方面的需要,认为他

们年龄小不懂事,对他们的心理饥渴没有满足。这一

阶段的儿童在生理、心理的发育上都还不成熟,缺乏

独立思考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大部分以模仿或盲从的形式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头脑中不存在固有

因素的影响,对周围环境的第一印象鲜明而深刻,甚

至能影响其一生。因此一个相对稳定和统一的价值标

准,一个令人敬佩和信用的社会权威现象,一个适宜

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社会场所,一个专业的青少年

心理咨询中心,一个满足青少年求知欲的第二课堂,一个尊老爱幼和睦温馨的家庭,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友

爱的学校,一个助人为乐的社区,都有助于他们在社

会的转型期走出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预防犯罪,青少年的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预

防,自立自强是关键。通过学习法律知识培养自我保

护能力,做好自我预防,自觉抑制有损健康成长的观

念和行为。

由于家庭在青少年心理品质和道德观念培养上具

有强大的渗透力和塑造力,每个家庭,每位家长都要自

觉履行家教职责,父母应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加强自身

修养,提高自身素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在日常生

活中,注重言传身教,着力品德、法制教育,重在教子做

人,注重子女的心理素质、自理能力、社会规范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其在未来社会中全面、健康成长。

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培养学生,重视

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加大关心爱护学生的力度,对于

有问题的学生应多一些理解与沟通,不能简单地开除

了事,要加大说服教育的力度,不断改进教育方式和

方法,切实帮助他们矫正不良行为。

社会应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严厉打击社会丑恶

现象,倡导精神文明,丰富文化生活,规范社会舆论,加强法制建设,明确社会规范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5—

2001年第3期总第55期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Vo1.14 No.3

第五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4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对策探析

仁和党校蒙会仙

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被称为是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平均年龄比上世纪80年代提前了2至3岁。14岁以下未成年人犯罪在各类犯罪活动中占有较大比例,未成年人犯罪占全部刑事案件的比例平均在10%以上,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十五六岁现象”。进入新世纪后,攀枝花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加大教育监管力度,未成年人犯罪率有所降低,但还是没有得到完全控制。据仁和区法院办公室统计,未成年犯罪人数占当年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2002年为13.4%,2003年15.8%,2004年18.9%,2005年11.79%,2006年5.47%,2007年5.03%,2008年4.83%。从仁和区未成年人犯罪特点来分析,我们应寻找相应对策,减少和防范未成年人犯罪。

从目前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已经不是某个地区或者某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存在且令人忧心的问题。未成年人犯罪具有犯罪的疯狂性、突发性、残忍性、报复性和逆反性以及团伙性等特点。

从未成年人犯罪涉罪的罪名来看,主要集中于抢夺、抢劫、盗窃等几类社会危害较大的严重刑事犯罪,其手段也趋于恶性。据仁和区法院办公室统计2005年——2008年仁和区犯罪的未成年人有60人,犯罪案件44件,其中盗窃罪16件22人,抢夺、抢劫罪13件22人,犯其他罪14件17人。

从未成年人犯罪现象来看,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几个主要特点:

1、作案动机单纯、盲目、初犯、偶犯多。

2、文化水平低,犯罪的主观恶性相对较小。

3、未成年人团伙犯罪日趋明显。

4、未成年人犯罪涉财案件居多。

5、犯罪手段向成人化、技能化发展。

6、连续多次作案增多。

从犯罪的疯狂性、突发性、残忍性、报复性和逆反性以及团伙性等特点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环境、社会影响以及青春期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因素造成的。从未成年人自身特点来看,未成年人由于其辨别能力不强,是非观念薄弱,心理上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差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在因素。

如何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呢?

1、整治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第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其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与凝聚力。第二,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抵制各种错误与腐朽思想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建设和谐文明,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增强法律观念和公德意识。第三,加强和改进对未成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他们营 1

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第四,整顿文化市场,净化荧屏银幕,避免不良文化对未成年人造成负面影响。要坚决查处传播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出版物,加强对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加强对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录像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整顿校园周边环境,阻断“毒文化”对青少年心灵的渗透和入侵,使文化市场成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乐园,降低因受“毒文化”侵蚀而导致的犯罪。

2、应发挥家庭教育第一课堂的潜移默化作用。第一,强化家庭教育的显性功能。父母及长辈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树立教育后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子女的思想状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既不能采取粗暴强制的方式,又不能一味袒护和溺爱孩子,更不能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忽视和放松对孩子的教育。第二,重视家庭教育的隐性功能。古人曰:“教训子孙,必须自正己身”。父母及长辈应通过对孩子的导向和示范作用,让其明白“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通过建立和形成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构建学习型家庭,培养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把家庭打造成一个其乐融融的幸福港湾,从而塑造孩子健康的身心,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第三,发挥家庭的辅助作用。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教育。幼儿时期,就要有意识地教育孩子分清好与坏。青少年时期,塑造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父母及长辈不能只用学习成绩作为预测衡量学生未来发展的惟一标准,应根据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品质等,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特长,并随时注意将子女的思想动态、心理变化和人际交往、兴趣爱好与学校老师交流,并“遇物则诲”,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根据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点滴小事、以及身边和周围发生的事,对孩子进行感知认知的教育,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声无声地传给孩子。第四,发挥家庭教育的领航作用。家长还要通过鼓励子女积极参加各种扶贫济困“送温暖”的募捐活动、“希望工程”、“手拉手”等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以及公益劳动、义务劳动来培养子女的爱党爱国思想、为人民服务意识、集体主义精神和乐善好施的品德,把个人成长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思想道德高尚、品德优秀的新一代建设者,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的图谋也不会动摇。第五,现阶段物质生活富足,家长更不能忽视对子女进行艰苦奋斗和自立自强的教育,不能忽视进行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奉公守法的思想道德教育。

3、切实搞好教育制度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真正从根本上实现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重大转折。第一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坚定地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目标。第二,更新教育观念,深入开展教学内容与方式、考试与招生制度、教学质量评价制度等方面的改革,重点抓好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改变重知识积累轻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重智育智力轻思想道德修养的科举式考录办法。改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围着高考指挥棒转,学校整体工作主要看智育考分看升学率的局面。第三,坚决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搞好教材改革,降低一些学科的知识难度,把教学重点转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上来。第四,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定向式委培式职业教育,缓解就业压力。第五,还要改变社会上用人只重学历而轻能力的现状。学历不等一切,只会纸上谈兵,没有实

际能力,缺乏务实精神的人,是干不好任何事业的。这一点在近几年的企事业单位招录新人后的实践当中已得到充分证明。

4、鼓励社会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目前,我市的家长学校呈萎缩状态,大多不能很好发挥作用,亟待巩固,提高发展。从家长的素质上看也需要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强化家庭监护和教育管理。家长不仅要在言行上给孩子做好榜样,而且一定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不能片面追求智力和应试教育而忽视品德教育,更不能娇惯纵容。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和心态要及时纠正,特别对已失、辍学或沾染上不良恶习的孩子,家长要加强跟踪和监管,切忌长期放任失控,尽力避免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对孩子的吸引和争夺,尽早教育转化,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特别是对网络成瘾的孩子,要发挥家长的监管作用。教育孩子先要教育家长,只有通过家长的教育使家庭网络教育得到强化,这样孩子从小就能在家长正确指导下使用网络,让孩子在网络中受益。

5、在教育法上补充家庭教育的内容。我国的教育法的内容至今没能全涵盖家庭教育的内容,这显然是一个欠缺,应尽快补充或单立家教法。同时,对未成年人教育要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学校应把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纳入考核目标。要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把德育教育和智育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把传授知识同传授美德、陶冶情操结合起来,并且要开设法制课,选派优秀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使学生知荣辱、明法制。

6针对网络成瘾的未成年人,要发挥社会、学校、家庭的引导作用,积极开展帮助矫治工作。网络成瘾不仅使在校生学习成绩下降,带来心理和躯体疾病,网络成瘾还会引发许多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社会难题。为了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绿色教育网络。第一是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第一,发挥家长的监管作用,让孩子从小就能在家长的正确指导下使用网络。第二是成立未成年人网络教育民间组织。建议成立各区县青少年网络教育协会,在全市巡回举办未成年人网络教育论坛、宣讲活动,邀请网络教育专业人士经常性开展相关讲座,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保 护未成年人网络教育的氛围。第三是发挥学校引导作用。建议学校设立未成年人“网络辅导员”,职责主要是引导未成年人如何正确上网,教育学生提高鉴别能力,对网上的有害信息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并使学生明白,网上违法同样是不允许的。充分发挥学校心理辅导员作用,疏导未成年人因网络依赖而形成的心理障碍。针对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沉溺网络游戏、不道德聊天等突出问题,开展“一对一”志愿者矫治工作和未成年人同伴教育活动。第四,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开展“青春自护— 未成年人网络文明”活动,推进“绿色上网”在学校、家庭、社区、网吧的应用,普及未成年人安全文明上网知识,向教师和家长宣传讲解未成年人安全文明上网的意义,大力提高家长的监护能力和辅导水平。还可招募具备专业知识志愿者,对沉迷网络的未成年人进行心理矫治;培养未成年人文明上网的骨干,运用身边的案例,潜移默化地对同伴进行网络文明教育,组织有关专家赴各地开展健康文明上网演讲活动,并加强课余时间的监督和辅导。

7、发挥社区的辐射作用,积极帮助失足未成年人转化新生。对于有违法苗头的未成年人,家庭和学校要互相配合教育,及早使其改正。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对社区范围内的罪错未成年人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具有亲和力的矫正,用人的情感接纳他们,用宽广的胸怀、健康的思想去教育、感化和挽救他们,并让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活动,同等的融入社会生活,使被矫正对象提早适应社会生活,以健康的心态顺利的融入社会,从而减少和避免未成年人犯罪。

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因此,21世纪的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有知识,会做事,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塑造未成年人,头等重要的是教其“做人”,这也是杜绝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治本之策。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应构建学校、社会与家庭的爱心桥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吸引力,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下载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及原因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日益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法律法规逐步健全,我国公民法律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但......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刑法学99级 苏肯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如今已经是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十分复杂,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从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此,我们就来谈一谈未成年人犯......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分析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分析 “未成年人”是指不满14周岁的人。“未成年人犯罪”是指不满14周岁的人犯罪。 未成年时期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一个人生阶段。但是,由于这一特定年龄阶段......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对策之研究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对策之研究 一、背景介绍及研究目的; 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6名南京少年和3名外地少年,年龄均在18岁左右,搞钱这一共同目的,让他们组合在一起。2005年2月至......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思考(一)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思考杨川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摘要]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未成年人......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

    2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与预防 高峰 兰州大学 2008,5 10页 3 论未成年人犯罪沉吟及预防对策 陈洪涛 法大 14 2007 3月 4邵磊:《略谈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及司法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对策 姓名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上升到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法制和教育等方面的薄弱。通过这几个月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