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趋势分析
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中都是以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但自从1971年OECD组织在东京回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服务贸易的概念,随后作为多哈发展议程的重要议题,1994年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为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的初始性的政策框架看来,服务贸易正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事实也表明,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较快的增长,国际服务贸易额(包括服务出口和服务进口)从1980年的762.8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4222亿美元(按当年价)。年均递增7.4%,高于货物贸易同期6.5%的增长速度。相应地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包括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比重从1980年的15.7%上升到2004年的18.5%,服务贸易额接近物品贸易额的1/4。
一、有关概念
服务贸易是指服务产品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济行为。服务贸易按其发生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提供要素的服务贸易,人员和商品移动引起的服务贸易,还有物化服务的贸易。所以国际服务贸易就是指跨越国界进行服务贸易的商业行为。学术界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的狭义定义是:当一国(地区)的劳动力向另一国(地区)的消费者(法人或自然人)提供服务时,并相应获得外汇收入的全过程,便构成服务的出口;相对于服务的出口,一国(地区)消费者购买他国(地区)劳动力提供服务的过程,形成服务的进口。根据1994年4月在摩洛哥正式签署生效的《服务贸易总协定》(GAST)中,对服务贸易的范围和定义的规定,确认下列四种服务贸易提供方式中的任何一种都属于国际服务贸易的范畴。第一。过境支付,指从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提供服务。强调买卖双方在地理上的界限,跨越国境和边界的只是服务本身;第二,境外消费。指在一成员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在于消费者到境外去享用服务提供者提供的服务;第三,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要求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在同一成员的领土内,此为四种服务提供方式中最为重要的方式;第四,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通过自然人存在提供的服务。但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服务提供者没有在消费者所在国的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世贸组织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将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如商业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数额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展。其中,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新产业、新部门不断涌现,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面向世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且随着开放步伐的加快,形成了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以上可以概括为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取得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不少棘手的问题。
1、规模较小,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但是无论在“质”或者“量”上都很难与发达国家匹敌。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兰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可以推测。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那么肯定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2、结构不合理。中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部门主要集中在旅游、运输等传统领域。其出口占中国服务出口的一半以上,而金融、保险、计算机等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很低。这种现象肯定会制约我国今后的国际服务贸易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
3、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连渐减少。我国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由此制定了加快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发展的战略。但是我国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还有待探讨。因为在现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力的比较优势重点体现在劳动者自身的素质水平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力上。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否则就难以提供有高附加值的服务。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发现,从事金融保险业人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因此,我国如果不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鼓励创新型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现有的劳动力比较优势就会在国际竞争的浪潮中逐渐丧失。
4、国内立法、管理滞后。服务贸易壁垒除了传统贸易壁垒以外,新型的贸易壁垒如制度性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壁垒。我国先后颁布了《对外贸易法》、《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系列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这些法律法规较抽象,可操作性较差,一些条文与国际规定不太吻合。并且,针对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等现象。法律中未有相关保护措施可寻,这无疑会使我国企业的利益受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立法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未形成完整体系,甚至不少领域至今仍是空白。
同样,我国现行服务贸易管理体制也存在着很多缺陷,比如行业垄断、责权不明等。
1、国际服务贸易高速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各国政府对服务贸易的限制逐步放宽,企业和个人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国际服务贸易进入高速发展期。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统计,1990-2000年间国际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为7%,高于同期世界货物贸易6%的增长率。新的服务部门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从实物生产部门转移到服务生产部门。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具体表现在内容越来越丰富和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内容上看,随着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的推进,一些新兴的服务产业迅速崛起,进入服务贸易领域。倒如金融、保险、数据处理、技术服务、咨询服务等。它们的发展远远快于传统项目的服务贸易。
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结构上看,正是由于这些新兴服务业的兴起,贸易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一直占世界服务贸易额60%左右的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旅游等)在发展中呈下降趋势。而兴起的服务部门(如通讯、保险、金融等)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因此,贸易结构的优化正是体现在,世界服
务贸易的部门结构已经从以自然经济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为主,逐步转向以资本密集型和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服务行业。
2、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呈现出的不平衡性。在地区分布上,服务贸易大国基本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服务贸易还很不发达,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由此造成发展的地区分布不平衡。2007年,全球十大服务贸易出口国,依次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西班牙、中国、意大利、荷兰、爱尔兰;十大服务贸易进口国,依次是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中国、意大利、西班牙、爱尔兰和荷兰。这些国家主要集中分布在西欧和北美。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对发展中国家存在高额顺差。不能忽视的是发达国家有逐步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的趋势,这样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服务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尤其进入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增长明显加快。资料表明,1990-1998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服务贸易出口年均增长12%,高于发达国家年均增速1倍以上。其中东亚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最为迅速,中国、中国香港和韩国都已经进入2004年全球服务贸易出口的前20名。
国际服务贸易在行业分布上也较不平衡,金额较大的贸易项目有旅游、运输、保险、金融和电信等。
另外,在产品结构方面的不平衡表现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与地区出口的则主要是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服务
产品。发达国家不断把高污染、高耗能的制造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只让发展中国家从事最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自己却依托人力资本牢牢把控高附加值的生产环节。
3、贸易壁垒的日趋隐蔽化。1994年GATS的诞生,第一次为服务贸易自由化提供了体制上的安排与保障,各成员方加快了服务贸易的自由化进程。1997年WTO相继达成《全球基础电信协定》、《信息技术协定》、《开放全球金融服务市场协定》三项协议,再一次显示了势不可挡的自由化趋势。服务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服务行业,于是,为了保护本国的服务业,各国纷纷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鉴于服务贸易不易征收关税等特点。各国政府一般通过制定不利于外国竞争者的标准制度对外国服务提供者的进入和在境内从事服务活动设置障碍;或者政府对本国服务的出口采取隐蔽性补贴、减免税等。目的在于使本国的服务业在国内外市场上处于有利的地位。
4、突出的知识密集化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广泛应用到服务产业。改变了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不可分离性的局限。银行、医疗等原需要直接接触的服务业,现在均可采用远距离信息传递的方式。借助于通信卫星和国际网络,国际服务贸易大大拓宽了其外延;知识和技术为服务领域创造了新的贸易机会,需要大量服务投入的新行业不断涌现。
“知识就是力量”,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既可以造成各国服务业生产技术的绝对差异或相对差异,又可以造成生产要素比例的差别,形成不同的资源配置。
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建议
1、加大对服务业投资,扩大服务贸易出口。我国的服务业整体出口规模较小,水平较低。首先,必须增强我国在国际服务出口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大投资在于添置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基础设施、商业设施以及配套设施。其次,大力发展旅游业、劳务输出、饮食业等传统优势行业,扬长避短也是明智之举。
2、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发展新型服务业。我国的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上,大概要占到服务贸易总额的56%以上。与此相比,在金融、保险、通讯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在我国所占比重不足8%。这说明我国在新型的服务产业上,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有待加强。第一。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经营方式和服务知识运用于传统的服务产业,重点改造交通运输、餐饮等瓶颈行业,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第二,积极开拓技术型、知识型服务
业,建立健全服务贸易的创新机制,加速服务贸易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
3、完善国内各项法律法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服务贸易立法工作滞后,服务贸易法律体系存在着覆盖面窄、内容不规范、与国际惯例相冲突等诸多问题。所以,我国政府首先应该对已经建立起来的有关法律法规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定进行全面的审核和修改。使其符合WTO的要求,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国际争端。其次,对我国服务贸易领域尚未制定的法律法规,应该尽快填补这些空白。最后,要增强对我国国内行业造成损失事件的预见性,及早保护,避免伤害。
4、重视人力资本的作用。我国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相当缺乏,另外,整个服务部门的从业人员的素质也不高,这无疑大大削减了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我国政府可以在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筹建国际服务贸易专业。培训更多高层次的熟悉国际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建立服务贸易的培训机构。实现对现有人员的短期业务培训;通过优惠政策增加国内服务业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同时防止智力外流,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不断改革创新。
5、逐步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导致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水平低下。我国电信服务限制指数一直居高不下,这种保护政策无疑是造成电信业生产服务无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应该避步打破国有经济的垄断格局。积极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降低不必要的门槛,创造公平竞争的氛围。根据八世承诺和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服务业开放表,有步骤地开放我国的服务贸易市场,确保每一步发展的“坚定有力”。
第二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来文正 周娜 李明智 陈猛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城市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进出口结构不断调整,对外开放度日益提高等因素,服务贸易呈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服务贸易总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服务贫易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 自由化程度较低, 管理滞后等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服务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而试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内部结构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国内服务贸易量不断扩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服务贸易取得快速发展,不仅在总量上增长迅速,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升,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88.4亿元,而2000年这一数值更是达到了38714亿元,增长了近6.5倍。特别是从2002年以后,我国国内服务贸易每都以不低于15%的速度高速成长,到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147624亿元之多。下图所示表一和图一呈现了我国服务产业近二十年总体的发展情况。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44361.6 49898.9 56004.7 64561.3 74919.3 88554.9 111351.9 131340.0 147642.16870.3 7492.9
9119.4 9995.4 12453.8 13966.16530.20937.26182.28984.2400.1 2724.8 3126.1 3664.8 4195.7 4792.6 5548.1 6616.1 7118.24353.5 4612.8 4989.4 5393.0 6086.8 8099.1 12337.14863.17727.64715.1 5346.4 6172.7 7174.1 8516.4 10370.13809.14738.18654.716903.3 19726.7 22633.9 26571.2 31488.0 36579.1 44117.7 52577.1 58099.57913.2 11169.5 9304.4 10666.12183.0 14601.0 16362.17057.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85年的51.9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890亿美元,增长了近56倍。特别是2005年以来,国内服务贸易在贸易规模继续扩大的基础上,逆差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出口1270亿美元,增长38.9%,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出口排名由上年的第八上升为第七(前六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西班牙);进口1290亿美元,增长28.6%,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进口排名由上年的第七上升至第五(前四位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2008年,在外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我国的服务贸易仍有7%的增长,世界服务贸易排名与2007年相同。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额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日益增加。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9%、2.O%、22%、2.5%、2.8%、3.1%、3.4%、3.9%;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0.9%、2.O%、2.2%、2.4%、2.7%、2.8%、3.1%、3.3%、3.6%、3.6%、3.6。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虽然服务贸易总量在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相当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一般都在60% 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 左右,而中国2004 年却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09年也只有40%多一点(如下图一所示)。图一
1.2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CompetitivePowerIndex),即TC指数。,是对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业内部分行业的发展也极不均衡,国际竞争力低下。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2,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但出口规模小, 逆差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迅速。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 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2010年增加值达到了171005 多亿元, 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由1990 年17.3%提高到2010 年的43%。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较快, 但整体出口规模与目前我国经济实力
相比仍然较小, 与同期货物贸易相比也处于劣势。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24610亿美元, 服务贸易出口额33502 亿元美元, 两者比例为3.72∶1;而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是12015 亿元和1286 亿美元, 两者比例接近为9.34∶1, 说明中国服务贸易严重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无法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与之相配套的服务。同时, 我国服务贸易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一直出于逆差状态。2004 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589 亿美元, 进口697 亿美元, 贸易逆差108 亿美元,2009年,这一数值继续扩大到289亿美元。服务贸易多年处于逆差状态, 这与我国总的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2009年,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9.7%, 远低于18.8%的世界平均水平。服务贸易占总的贸
3,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 相当一部分服务企业尚不具备提供外向型服务的企业机制, 眼光仍停留在国内市场上,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在20 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1991年7月,我国根据GATS的要求, 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初步承诺开价单, 之后又逐渐承诺开放金融、建筑、房地产、旅游等行业。但从开放的总体水平来看, 还是偏于落后。我国对大部分服务业的外资引进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限制较多。从2006年至2009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平均值来看, 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 为18.96%,其次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为6.05%,其余均不超过5%,而同期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高达55.5%。
4,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 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 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 多头管理、力量分散, 易造成行业的垄断, 如邮政、电信和金融行业等。此外, 服务业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许多方面不符合国际惯例, 而且统计也不规范, 目前除了国际收支表反映的情况以外, 各部门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升策略
(一)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服务贸易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服务业增长迅速, 但整体水平较低。目前, 服务业
主要集中于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运输业和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旅游业上, 而在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等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行业, 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年来, 相比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因此, 在我国加入WTO 之后, 为了更好地迎接国际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 缩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 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 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1、消除体制障碍, 大力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 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与合作, 推动以生产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努力创造吸引服务业FDI 所需的投资环境, 顺应WTO 和GATS 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有选择、有步骤、有重点加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积极引进国外金融、保险、运输等跨国公司的投资。
3、在保持并提升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同时, 应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 挖掘其潜在的比较优势, 使服务贸易真正享有货物贸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好。
4,政府应该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产业的扶持。现代服务业一个由投资、研发、设计、服务、市场开发、行业监督等环节组成的完整的系统,单单突出某个或某几个环节都不能使整个系统进行最高效的运转,同时也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且影响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容易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必须加大对其配套产业的政府扶持,制定有利于这些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政府的带动下促进这些配套产业的发展。
(二)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引进竞争机制,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可以培育新的服务行业,提高国内服务业水平,改变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还可以扩大中国的服务出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要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开放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应充分利用GAT S条款中的灵活性,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 分层次、有步骤、稳妥谨慎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国家应区分禁止开放、有限制开放和鼓励开放三种类别, 并且分行业、分地区、有选择地逐步推进服务业的开放。
3.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服务市场开放对我国服务业带来的冲击。对某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要加以适当保护, 促使其尽快发展并逐渐地对外开放;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服务业, 国家也应给予必要的保护。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 与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 因此, 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 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 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提供优质服务, 搞好投资软环境
建设。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中国应该加强对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中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服务提供者的素质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当前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在加强服务产业、服务贸易重要性及作用的宣传、强化服务贸易意识的同时还需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要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并谨防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国内服务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①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②管 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入世后的影响》 ③肖维歌,《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④谷晓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⑤潘照安.《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经济视 角,2007;(7):49~ 51
第三篇:世界种植业产品贸易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世界种植业产品贸易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日期:2010-11-18来源:《世界农业》2010.04 刘合光 孙东升 杨秀平
摘要:本文分析了1990年以来世界植物性产品贸易发展状况和市场格局,归纳了其发展特征,并展望了其中短期走势。
1990年以来,乌拉圭回合谈判逐步深入展开并于1994年取得成功,以及伴随着世界经济高速增长和世界贸易自由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种植业产品进出口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贸易格局逐步优化。
一、世界种植业产品贸易现状
1990~2007年,世界种植业产品贸易在农产品中具有重要地位而且相对稳定,份额基本稳定在3/4左右;从规模上看,种植业产品贸易在这l7年间增长迅速。
(一)种植业产品贸易地位
种植业产品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也是大多数轻工业制品的原料,因此植物产品贸易在农产品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根据FAO统计数据显示,种植业产品贸易额占到农产品贸易额的比重较大。如表1所示,2007年种植业产品进口总额为6 640.75亿美元,占农产品进口额的73.51% ;种植业产品出口额为6 355.63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额的72.52%。1990~2007年,种植业产品占农产品贸易的份额波动幅度非常微小,基本稳定在72%~73%之间,这表明种植业产品在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重要而且比较稳定。
(二)种植业产品贸易发展速度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种植业产品的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从进出口贸易额的增长情况来看,1990年世界种植业产品出口额为2 362.98亿美元,进口额为2 575.38亿美元;到2007年进口额增长到6 640.75亿美元,增长了157.85%,出口额增长到6 355.6亿美元,增长了168.97%,年均增长率分别为5.99%、5.73%。增长速度与同期农产品贸易的发展速度基本相当。
二、世界种植业产品贸易的市场格局
欧洲和亚洲是全球种植业产品出口的主要来源。其中,2007年欧洲种植业产品出口额为2 858.23亿美元,占世界的份额为44.97%;亚洲种植业产品
出口额为1 272.81亿美元,占世界的20.03% ;拉丁美洲和北美洲(不包括格林兰,下同)的种植业产品出口额分别占到世界的15.80%和14.70%(表2)
欧洲与亚洲还是种植业产品最主要的消费区域。其中,2007年欧洲种植业产品进口额3 271.15亿美元,占世界的49.26%,是世界最大的种植业产品市场;其次是亚洲,进口额为1 826.50亿美元,占世界的27.50%;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市场份额为11.93%和6.27%;非洲种植业产品的需求达到了355.44亿美元,份额为5.35%,与拉丁美洲比较接近(表2)。
从市场格局的洲际分布变化趋势上看,从1990~2007年,世界植物性农产品贸易格局变化不大。亚洲出口额扩大了4个百分点,进口额扩大了约3个百分点;欧洲出口额略有扩大,但进口额缩小了5个百分点;北美洲出口额缩小了4个百分点,进口额扩大了1个百分点;拉丁美洲的进出口额均有所增加;非洲的出口额缩小而进口额略有扩大;大洋洲的变化趋势和非洲类似。
就贸易余额来看,在世界6大洲中(不包括南极洲),亚洲是世界最大的种植业产品的净进口方,2007年净进口额为553.68亿元,占亚洲农产品净进口额的61.85%。其次是欧洲,净进口412.92亿美元,比欧洲农产品净进口额超出12.25%;第三大净进口方是非洲,2007年净进口124.76亿美元,占非洲当年农产品净进口额的66.12%。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是世界种植业农产品的净出口方。2007年拉丁美洲净出口种植业产品587.51亿美元,占当年拉丁美洲农产品净出口额的87.81%;北美洲种植业产品净出口额141.85亿美元,占当年北美洲农产品净出口额的56.51%;大洋洲净出口种植业农产品72.54亿美元,占当年该州农产品净出口额的27.73%(表3)。
(一)世界种植业产品的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
由于具有地缘优势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的制度优势。欧盟内部成员(目前已有27个成员)之间包括种植业产品在内的农产品贸易量巨大,欧盟是世界上种植业产品出口的最大经济体,2007年欧盟种植业产品出口额2 662.96亿美元,占世界种植业产品贸易总额的41.90%,占其自身农产品出口额的67.59%。其次是美国,凭借自身的土地丰富、农业科技水平发达、农产品营销体系完善的优势,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单一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种植业产品出口经济体。2007年美国种植业产品出口额722.97亿美元。占世界种植业产品出口总额的11.38% .占其自身农产品出口额的71.33%。第三是巴西,拥有广阔的平原种植带,种植业产品出口能力较强,2007年巴西种植业产品出口额305.41亿美元,占世界的4.81%;其后是阿根廷(3.78%)、加拿大(3.32%)、中国(3.13%)、印度尼西亚
(2.55%)、泰国(2.45%)、马来西亚(2.41%)、印度(2.40%)。前十大经
济体的种植业产品出口总额为4 965.0l亿美元,占世界的78.12%(表4),由此可见,世界种植业产品贸易从出口来源上判断,出口集中程度比较高。
(二)世界种植业产品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
从2007年世界种植业产品进口贸易情况来看,占世界种植业产品前10位的国家和地区,总计进口了4 962.68亿美元的种植业产品,占世界种植业产品进口总额的74.73%(表5),种植业产品进口市场的集中化程度也比较高。
同样欧盟是世界最大的种植业产品进口经济体,2007年欧盟进口专业产品2 896.59亿美元,占世界种植业产品进口额的43.62%,占自身农产品进口额的71.52%;其次是美国,种植业产品进口额612.67亿美元,占世界种植业产品进口额的9.23%;中国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工业化进程在加速,人民生活水平在提高,工业对原料型种植业产品,如棉花等需求旺盛,居民对食用油消费需求高涨,因此中国对种植业产品需求旺盛,目前是第三大种植业产品需求国,2007年中国种植业产品进口额375.27亿美元,占世界进口额的9.23%;其后是日本(5.14%)、加拿大(2.70%)、俄罗斯(2.54%)、韩国(1.65%)、沙特阿拉伯(1.19%)和马来西亚(1.11%)。
(三)世界种植业产品的主要净出口和净进口国家和地区
世界最大的种植业产品净出口国是巴西,2007年种植业产品净出口额252.89亿美元,占其农产品净出口额的68.39%;其次是阿根廷,净出口额224.55亿美元,占其农产品净出口额的88.38%;再次是泰国,净出口额115.79亿美元,占其农产品净出口额的90.89%;其后是美国(110.30亿美元)、印度尼西亚(91.25亿美元)、印度(85.11亿美元)、马来西亚(79.45亿美元)、智利(68.17亿美元)、澳大利亚(59.90亿美元)、加拿大(31.66亿美元)、新西兰(12.86亿美元)和墨西哥(0.43亿美元)(表6)。
日本是世界种植业产品净进口额最大的经济体,2007年日本种植业产品净进口额325.60亿美元,占其农产品净进口额还超出74.39%;其次是欧盟,种植业产品净进口额233.63亿美元,比其农产品净进口额还超出112.48亿美元:再次是中国,净进口额176.53亿美元,占其农产品净进口额的87.35%;其后是俄罗斯(99.9O亿美元)、韩国(89.48亿美元)、沙特阿拉伯(67.12亿美元)、阿拉伯联合酋长国(43.93亿美元)、中国香港地区(30.48亿美元)和瑞士(30.09亿美元)。
三、世界种植业产品贸易的商品结构
按照出口额考察(进口价格包含运费、保险费等费用),世界种植业产品的贸易结构如表7所示。第一大类产品是谷物及制品,2007年谷物产品的出口额达到1 311.57亿美元,占种植业产品出口额的20.64%;其次是水果,出口额为1 050.73亿美元,所占份额为16.53%;第三大类为油料及制品,出口额达到1 031.09亿美元,占16.22%;第四大类是咖啡可可茶,出口额为540.48亿美元,占8.5%;其后是蔬菜(469.97亿美元,占7.39%)、天然有机材料(330.75亿美元,占5.20%)、食糖(301.11亿美元,占
4.74%)、烟草(290.59亿美元,占4.57%)、饲料(183.64亿美元.占
2.89%)、橡胶(139.9O亿美元,占2.2%)、植物纤维(130.47亿美元,占2.05%)等。
其中,在第一大类中,小麦是出口额最大的谷物类产品,2007年出口额达到579.92亿美元,占种植业产品出口额的9.12%。占谷物类产品出口额的44.22%;玉米、大麦、稻谷等出口额分别为224.18亿美元、187.45亿美元、177.17亿美元,在谷物产品出口中所占份额分别为l7.09%、14.29%、l3.51%。小麦、玉米和稻谷在谷物产品贸易中占有较大比重,反映了这些产品作为主要粮食的重要性;而且大麦作为世界消费量最大的酒类饮料——啤酒的原料,所以大麦也占有较大的份额。
在第三大类产品油料及制品中,大豆及制品的出口额达到474.63亿美元,占种植业产品出口额的7.47%,约占该类产品出口额的46.03%。这反映了如下事实,大豆是世界油料中最主要的品种,大豆油是世界食用油中比重最大的品种,而且豆饼豆粕也是主要的动物饲料来源。
四、种植业产品贸易特征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判断,种植业产品贸易具有如下特征:第一,世界农产品贸易,主要以种植业产品为主,后者所占比重在3/4左右。第二,1990年以来世界种植业产品贸易以5%以上的发展速度快速增长。第三,欧洲与亚洲是种植业产品贸易的主要来源和主要市场,从贸易平衡来看,美洲和大洋洲是种植业产品的净出口方,主要流向了欧洲、亚洲以及非洲。第四,就贸易规模而言,粮食、水果和油料是世界主要的三大类种植业产品。
五、种植业产品贸易展望
2001年以来多哈回合国际贸易谈判启动,农业领域为该回合谈判的重要内容。该回合农业谈判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多边贸易体制,以期矫正和防止世界农业市场上的限制和扭曲,实质性提高市场准入、逐步削减并最终取消所有形式的出口补贴、大幅度削减具有贸易扭曲性的国内支持。这一目标一直指引着WTO成员们为谋取更自由的农产品贸易环境作出不懈努力。虽然WTO农业谈判几经挫折,但是“贸易走向自由和公平”之光不息。
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有望在该回合农业谈判取得成功后得到显著改善(刘合光,2009)。
而且世界许多国家纷纷都在与贸易伙伴签署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FTA)。致力于缔造双边自由贸易区和区域自由贸易区,这将有利于局部改善农产品贸易环境。据WTO统计,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FTA的数量在1990~2004年间,从50个增加到230个,FTA在促进国内产业发展、提高效率以及改善消费者福利等方面均显示出不可忽视的作用。
无论是多边贸易规则,还是区域、双边贸易规则的改革,都在致力于提高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程度,这将为包括种植业产品在内的商品贸易创造更好的贸易制度环境。虽然当前国际经济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处于缓慢恢复过程中,贸易发展步伐受到拖累。但是在不远的未来,仍然可以看到贸易再度活跃起来。在此背景下,既不作过分乐观的预测,也不作过分悲观的预测,而是以17年以来世界种植业产品贸易的经验推测未来。主要种植业产品的出口额预测见表8。在未来5年和10年内,如果种植业产品贸易继续按照过去17年的发展速度扩展,可以预测,到2015年世界种植业产品出口额有望达到10 124.41亿美元,到2020年有望达到13 544.15亿美元。
第四篇: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姓名:
班级:
学号:
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的加强,同时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服务贸易的地位及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各国高度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发展已经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典型代表。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市场上主力军,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态势。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正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迅速增长,服务业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比重逐渐提升。但我国的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与不足,在国际上的处于劣势地位。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现状/问题
(一)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现状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服务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特别是近二十多年来,世界服务贸易发展非常迅速,在全球贸易中的比重迅速上升。我国服务贸易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自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服务贸易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进出口增长迅速,贸易规模稳步扩大,贸易结构渐趋优化,国际竞争力提高,地位明显提升,已经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国家之一。
1.1规模逐渐扩大
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719亿美元扩大至2010年的3624亿美元,10年间增长4倍多。其中,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329亿美元增加至2010年的1702亿美元,增长4.2倍,年均增长17.9%;进口总额由2001年的390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1922亿美元,增长3.9倍,年均增长17.3%。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衰退影响,2009年我国服务进出口额下降5.8%,这是2001年以来我国服务进出口规模的首次缩减。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实现又逐渐增长,进出口总额创历史新高,达到3624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26.4%,比世界服务贸易平均增幅高18个百分点。具体数据如下表:
表2-12001-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情况(金额单位:亿美元)
注:按国际收支口径统计。按照WTO有关服务贸易定义,服务贸易数据剔除了政府服务。资料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2001-2010年历年。
在贸易总额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排名也持续上升,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已不容忽视。2001年我国服务出口和进口分别居于世界第十二位和第十位,2005年升至世界第九位和第七位。自2003年以来,我国服务出口额居于发展中国家的首位。2010年,我国服务出口和进口世界排名双双攀升,其中出口取代法国居世界第四位(前三位依次为美国、德国和英国),进口取代英国居世界第三位(前二位依次为美国和德国)。
1.2传统服务贸易比重降低,新兴服务增长迅速
通过查找资料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55.5%,较2005年下降近10个百分点;而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广告宣传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1%,比2005年上升约10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趋势与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2001年,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进口占我国服务进口总额的79.3%,2010年下降至70.4%。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得到:因为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服务项目,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但加入WTO以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结构在发展中逐渐趋于优化。主要体现在旅游、运输和建筑等传统服务占较大比重,但呈现下降之势;而一些新兴服务比重快速上升,尤其是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服务进口增长迅速。
1.3服务贸易整体处于逆差状态
通过查找资料显示: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61.3亿美元,2009年扩大至295.1亿美元,为历史最高点。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下降25.7%,为219.3亿美元。
我国是服务贸易后起之国,在传统服务贸易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一些与制造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服务以及新兴服务贸易的发展上相对滞后。自1992年以来,在服务贸易增长迅猛、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整体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持续扩大。
加入WTO后我国服务贸易平衡状况的变化显示,我国在传统服务贸易上具有一定优势,并且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一些传统生产性的服务贸易上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大,反映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但新兴服务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而且国际竞争力还不高。
(二)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服务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处于较低水平,发展比较落后。因此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是中国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的服务贸易有了较快的发展,截止到2010年10月,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排名均上升至世界第五位。尽管面临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我国服务贸易增长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和制约发展的潜在问题,具体表现为:
2.1发展滞后,长期处于逆差
虽然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并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货物贸易的增长速度,但是无论在“质”或者“量”上都很难与发达国家匹敌。从服务贸易的差额看,我国服务贸易长期处于逆差状态。资料显示:
1992年首次出现逆差,以后每年有逆差20~100亿美元,2004年逆差达到108亿美元。2006年,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为17606.9亿美元,贸易进出口均排名世界第三名,贸易顺差为1774.8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一,而服务贸易仍然是逆差89.1亿美元。可以推测:一旦货物贸易出现逆差,那么肯定会严重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因此实现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同发展迫在眉睫。
2.2传统服务贸易成为发展瓶颈
我国的服务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和运输上,占到服务贸易总额的56%以上。与此相比,在金融、保险、通讯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在我国所占比重不足8%。这说明我国在新型的服务产业上,技术和知识的发展有待加强。2009年,中国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42.6 %,甚至远低于发展中国家50%的平均水平。服务业总体上供给不足,服务水平低;传统服务业仍处于低水平、低附加值的发展阶段;而新兴服务业又起步较晚,国际竞争力不强。服务贸易占对外贸易比重偏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服务贸易行业发展不平衡,传统服务贸易占比高达60%,与发达国家和世界整体水平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2.3管理落后,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服务贸易壁垒除了传统贸易壁垒以外,新型的贸易壁垒如制度性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成为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壁垒。由于我国的服务贸易并不是很发达,发展历史的时间很短,所以当外国对我国的服务贸易设置壁垒、实行歧视性待遇等现象发生时,我国法律中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这无疑会使我国企业的利益受损。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立法确实存在着较大差距,未形成完整体系,甚至不少领域至今仍是空白。可见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
由于我的知识水平有限,只能根据网上搜集的数据资料进行简单的分析,肯定有很多没有分析到的地方,望老师体谅。
第五篇:浅谈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和发展策略
浅谈我国服务贸易现状和发展策略
刘菲 国贸1 20083019006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服务业、服务贸易在一国经济活动中占有越来越玉要的地位。大力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拓国际服务市场,不仅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需要,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本质的要求。我国贸易存在诸多问题,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法律的不健全,服务贸易专业人才的匮乏等都迫切需要服务业的重视和解决。
关键字:服务贸易;贸易结构;法律法规;专业人才;进出口
服务业是服务产品生产和经营的行业,主要是指农业、工业、建筑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业即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
一、发展服务贸易是保持我国外贸优势的迫切任务
我国对外贸易在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贸易额每年以30 %的速度高速增长,截止到2004 年底,我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大贸易国。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尤其是人世三年来,我们正逐步履行人世前开放我国服务业的承诺。无论是从提升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来说,还是从适应国际竞争来看,大力发展服务业,积极扩大服务贸易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特别是充分利用国际直接投资,扩大差异产品,积极发展服务业的产业内贸易更具有改善当前我国贸易结构的现实意义。总之,发展服务贸易既关系到未来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中国服务贸易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只有46亿美元,2004年以上升到1286亿美元,2007年这一数字已超过2000美元。1982年,我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比重还不足0.6%,居世界第34位;2003年,这一比重已经提高到2.8%,居世界第9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短期内难以成为经济增长点主要动力,据统计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2001年我国占有33.6%,而发达国家大都在65%以上,美国则高达76%,1
像印度、巴西、埃及等发展中国家也在45%左右。
在此产业基础上,我国服务贸易,一方面,自改革开放来的确获得了迅速发展,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发展与总体贸易发展和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不对称性。具体而言,我国贸易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中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在全球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贸易发展 落后于货物贸易且存在巨额逆差,进出口结构不合理,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区域发展不平衡,管理落后。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贸易规模小,占GDP总额的比率小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服务贸易增长较快,但是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仍然较少,占GDP的比率也比较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2006年第三产业总值为84721.4亿元,占GDP的40.0%;2007年第三产业总值为103879.6亿元,占GDP的40.4%;2008年第三产业总值为120486.6亿元,占GDP的40.1%。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第三产业一直是GDP的重要贡献力量,对美国来说其GDP的80%来自于第三产业,而印度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率也达到了50%。
(二)贸易结构不合理,局限于传统服务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服务技术的进步,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服务结构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方向发展,与科技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科技为手段的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金融、房地产等新型服务业得到各发达国家的亲睐而根据我国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的第三产业增值,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行业占40%,金融业占10%,房地产业占11.4%;2008年我国40%的第三产业来自于传统服务行业,14%来自于金融业,10%来自房地产,这些都说明了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
(三)我国服务贸易专业人才匮乏
随着现代服务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需要大批专业扎实、高素质的技术与管理人员。但由于中国服务业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服务提供者只需具备一般的文化素质或经过简单培训后就可以上岗;加之对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导致目前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因此,专业人才的匮乏削弱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四)我国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落后
目前,国内关于服务贸易的法律框架不科学,体系不完备,立法层次低,数量也较少。一方面,我国立法技术滞后、专业性、技术性程度低,表现为内容陈旧,不适合时代的发展,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某些法律冲突严重,表现为内外不
一、相互矛盾。不少立法对外国服务贸易提供者规定的权利义务明显与GATS原则不符,易招致“非歧视贸易”、“市场准入”等方面的质疑。而且,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绝大多数都是对商业存在这一服务提供方式进行规范,对其他三种服务提供方式很少涉及,甚至空白。这反映出了我国服务贸易法律调整范围的有限性。
(五)服务贸易进出口结构不平衡,高附加值服务产业落后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的主要出口类别仍集中在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等低附加值行业上,而像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技术咨询、专有权利和特性、广告宣传和电影音像等技术密集型高附加值服务行业,受制度、技术、知识和文化等基础因素的制约,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出口严重不足;从服务的进口看,主要集中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正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结构极不均衡,形成了服务贸易发展总体水平偏低、短期内难以有所突破的格局。
四、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营造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舆论环境。
我们要提高全社会对发展服务贸易重大意义的认识,转变观念,把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作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把服务业发展放到促进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高度来认识。当前,中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大服务业引进外资的力度,参与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与合作,有利于我们学习、借鉴外国在服务业管理、市场运作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二)加强对GATS等规则的学习和研究,完善服务业发展的制度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不同,其发展要求有严格的法律法规约束,特别是涉及培育和保护国内服务业等方面都应该有严格的法律依据。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GATT、GATS、WTO有关条款的学习和研究,将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都以法律的形式定下来,以增强中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保护企业和个人在海内外的合法权益。要根据GATS的要求,逐
步完善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的法律法规。
(三)加快我国服务贸易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想要使服务业有长远的发展,必须调整和优化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既要继续充分发挥传统服务产业的优势,又要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产业和新兴服务业,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产业升级。重点发展保险、电信、计算机信息服务等服务项目,逐步形成新的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培养服务贸易专业型人才,加速企业自主创新
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服务专业人才数量和质量的差距。为加快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一方面,政府要采取措施,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要鼓励和引导高等院校建立与服务贸易发展相适应的学科和专业,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院所与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建立服务贸易实习实训基地;对国内外服务贸易培训机构,对独资或与高校、企业合作成立培训机构给予审批便利。教育、人事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应按照服务贸易发展需要,调整和完善职业资格和职称制度,尽快设立相应的职业资格和职称。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现有高层次服务贸易人才的作用,避免由于外资服务企业的大批进入而造成国内人才的流失,为服务贸易积累和培养长期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加速服务企业的自主创新,培养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提高服务业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服务竞争,积极有效的利用外资,有序的承接国际现代化服务业转移,改进外汇与资本流动管理,支持有条件的服务企业到境外投资。
(五)加强服务贸易立法,健全服务贸易法律法规
为保证服务贸易健康协调发展,中国应根据WTO、GATS的规定,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要求有符合国际现行标准的法律法规。一是修订完善已经颁布的法律,解决不同法律之间的问题,将行之有效的法律解释性条款补充到程序法和实体法之中;将按照职能部门设立或带有职能部门色彩的法律整合修订为统一规范的法律。二是清理取消不符合市场化发展原则的政府规章,将立法层次较低的政府规则和地方法规,依次上升到地方法规和国家法律。三是对于一些服务行业存在的法律空白,我们要加强探索与研究,借鉴国际上成熟的经验,尽快制定出相应的法律法规以进行有效的监督,促进服务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六)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推动
服务贸易良性发展
继续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加强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拓展吸收外资投资方式,加强分类指导和企业监督,促进国内服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引导外资合理有序流向服务贸易领域,引导国内企业参与服务外包承接业务,吸收多种服务业跨国投资。服务出口也需要“走出去”的行业,如劳务出口、对外工程承包等服务,直接面对国外的不需要流动的消费,参与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巩固在国际服务市场上的地位。
五、总结语
综上分析,中国虽处于服务贸易大国之列,但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讲,服务贸易整体的国际竞争力还处于相对劣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可以从全面提升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一是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应积极推动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提高服务需求的比重。二是要加快调整产业政策,形成有效的政策支持系统;同时,推进企业制度改革,加强企业战略管理,建立动态指标评价体系,加大对优势服务行业的扶持力度,实施“走出去”战略。三是要加大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重视教育和人才,加强对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等高等要素的孵化,鼓励竞争和创新,实施品牌战略。
参考文献
[1]孔祥荣.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与社
会.2009(3)。
[2]杨利娟.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3]张琳.宫占奎.关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思考.经济问题(10)。[4] 钟宁波.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商业现代化(4)。
[5]张轶.我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J ] .中国市场,2009(35)。[6] 杨利娟.中国服务贸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 .经济研究导刊,2009(2): 169-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