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3 04:03: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

第一篇: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

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

1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

摘要

大陆开放对台湾农产品贸易,特别是水果贸易启动了两岸农业贸易经济合作的战略进程。大陆对台湾水果进口的零关税和便利措施的出台,部分地解决了台湾农业的出路。但是,这只是部分地解决了台湾农民在农业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困境,只有开展更广泛的合作才是两岸农业发展的根本前途。本文主要是从台湾水果产业现状、其在大陆所遇到的问题及台湾水果与大陆本地水果以及其他产地进口水果的竞争等三个方面,体现出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市场效果,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政策建议。

ABSTRACT

Mainland China to Taiwan agricultural trade open,especially fruit trade started the agricultural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strategic process.However, this is only part of the solution to the Taiwan farmers' trouble in agricultur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only more extensive cooperation is the root of th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on both sides of the future.This article mainly following the next three aspec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aiwan fruit industry, the bump of Taiwan fruit trade in mainland China,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aiwan fruit and local fruit, Taiwan fruit with other mainland origin of imported fruits, which reflects the Taiwanese fruit export mainland market effec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cross-strait agricultur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关键字:台湾;水果;农产品贸易

农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门,这种重要性不仅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它关系到一个重要群体——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的发展。一个有限的市场和外部的竞争使台湾水果业面临严重的局面。大陆对台开放农产品贸易后,从经济上,部分地解决了台湾农产品特别是水果的出路问题,促成两岸经济上相互

依赖关系的强化,政治上带动更多的群体趋向相互依存。

一、台湾水果产业的现状及所遇挑战

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其具有热带、温带两种气候特征,能适应热带水果和亚热带水果及温带水果的栽培和生长,加上台湾注重品种改良,因此,生产的水果不仅品种多,而且品质好。近年来,台湾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已经把水果业作为主要发展的产业,其规模很大,目前的年产量达将近300万吨,已成为台湾第二大类农作物,占台湾农业的65%-70%。长期以来,台湾水果除了供应本岛居民消费外,还远销欧美等市场。然而2001年12月12日,台湾作为独立关税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降低,关税总水平下降40%左右,大量国外农产品进入台湾市场,受“洋”水果冲击,台湾水果价格不断下跌,岛内市场中有许多品种逐渐被外国水果替代,外销市场也开始走下坡路。综合来看,台湾水果业现在至少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岛内市场销售能力较弱,价格疲软,果农收益无法保证;二是加入WTO后市场壁垒降低,有限的市场受到岛外产品冲击。因此,开拓大陆内地市场己成为解决台湾水果业困境的一条捷径。

二、台湾水果出口在大陆遇到的问题

2005年初中央政府提出切实帮助台湾果农解决丰收滞销问题以来,台湾水果拓展大陆市场的声势日渐增长。特别是在福州、厦门、上海等地陆续举办的台湾水果展销会,以及2005年8月1日起大陆对台湾15种水果实施零关税措施的宣传和带动下,大陆消费者对台湾水果的认知程度大大提高,一度形成热销局面。

然而,由于两岸显著的生产条件差异和特殊的政治经贸关系,加上市场起步阶段缺乏规范有序的运营环境,台湾水果在大陆市场的销售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

1、运输通路不畅问题

从台湾水果出口大陆各主要城市的运输通路来看,空运的时间虽然较短,但运输成本太高,大部分水果不宜采用;海运的运输路程由于要绕经香港或日本石垣岛,运输时间都比较长,从台湾到距离最近的福建也需要2-3天的时间,导致运输成本居高不下,而且对水果的保鲜非常不利。因此,两岸运输通路不畅成为目前制约两岸农产品贸易增长的突出障碍。

2、价格过高问题

比较台湾水果的价格和在内地主要城市的市场销售价格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台湾水果出口到大陆市场以后的售价一般都是岛内价格的2倍以上,有的甚至高达5-6倍。如此悬殊的价格差异,自然会对台湾水果在内地的销售产生不利影响。其实造成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价格骤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在于两岸间运输通路不畅,这是个核心问题。

3、建立稳定市场销售渠道与货源供应的矛盾

大陆给予台湾水果零关税和通关便利等优惠措施,旨在解决台湾果农丰收季节产品滞销的问题。而台湾受限于土地面积狭小的影响,水果年产量仅为大陆年产量的3.8%-4.4%的水平,因此,既容易出现滞销也容易出现供应短缺的现象。如在2005年,由于受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台湾水果大幅度减产,在北京和上海等地的市场上,一些台湾水果品种常常出现缺货现象,由此显现出市场供应问题。

目前,台湾水果在大陆销售市场还处于培育和发展阶段,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消费群体,需要有稳定的货源支持。而台湾水果价格波动幅度大、货物供应量有限的特点对市场的发育和持续发展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4、通关便利与严格检疫的矛盾

为了配合大陆给予台湾水果的进口优惠政策有效落实,自2005年3月起,大陆许多口岸的海关、检疫部门相继出台便捷通关措施以保证台湾农产品快速、及时通关。以上海口岸为例,对台湾水果人境实行五大措施,开设了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做到快速审批、快速报检、快速检疫、快速检验、快速放行,台湾水果入沪可以做到随到随检,全天候实施查验,通关检疫时间大大缩短。

这些快速检验检疫措施的确大大加快了台湾水果的通关速度,但对于检疫部门来说,快速验检疫和严格控制疫病虫害的进入是一个两难选择。当台湾水果产量增加,出口大陆的贸易规模也会随之扩大,这一矛盾将会十分突出。

针对台湾农业农产品销售问题上遇到的一些困难,祖国大陆有关方面主动提出了的一系列政策主张,包括在沿海地区开辟台湾农业专区等方式,但这些政策的目的不是使台湾水果在大陆形成垄断,它必然还存在着竞争。

三、台湾水果出口到大陆的主要竞争

1.台湾水果与本地水果的竞争

台湾水果的最大机遇在于,无论从品种,还是从特色上看,台湾水果的进口确实满

足了一些居民“偿鲜”的欲望,因为台湾的连雾、槟榔、芒果、芭乐、释迦、巴乐等水果在大陆没有种植,而木瓜、杨桃等水果又是人们希望尝试与大陆品种比较的果品。但这只是满足了高消费层的需求,只占消费者的一小部分,对较低消费水平的消费者来说,内地水果的价位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有统计数字显示,海南每年销往内地的水果有160多万吨,遍布全国60多个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固定销售渠道、固定的客户群,而台湾水果目前仅在少数大中城市销售,并且受运输时间、数量等因素制约很大。因此,二者在大陆绝大部分市场上还没有形成竞争态势。

2.台湾水果与东南亚进口水果的竞争

实际上,在中国大陆与东盟十国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程中,越南和泰国正在利用这种机遇将大量热带水果出口到中国内地市场,扩大双边贸易的规模。从2003年10月1日起,中泰两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框架协议中的“早期收获”方案下,提前对两国间蔬菜和水果类产品的贸易开始实现了零关税。当然的相比泰国、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生产的热带水果来说,台湾水果价格高是必然的,所以台湾水果目前占领的仅是大陆高端水果市场的一部分。以莲雾为例,在北京新发地水果批发市场,台湾黑珍珠莲雾比泰国莲雾价格高出1倍多。可见,台湾水果在大陆高端水果市场仍然存在较明显的价格劣势。

四、政策建议

从2005年5月,大陆逐步落实对台湾水果进口的便利优惠措施以来,两岸民众普遍反映出对扩大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热切和支持,许多大陆消费者也是首次开始认识和尝试台湾水果的美味。同时,在台湾水果出口大陆过程中也使台湾社会特别是台湾农民开始切身体会到加强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带给两岸人民的直接利益和好处。然而,促进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需要从两岸实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依据市场经济规律认真审视台湾水果出口大陆的现状与前景,做出适当的决策。

1、两岸水果运输实现直航

尽管大陆为台湾水果的进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但是,由于绕道香港使转运时间大大延长,从而在运输成本和因为长时间运输所带来的损耗也会随之增加,从而限制了台湾水果在大陆消费的普及程度,使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中高收入家庭。因此,要扩大对大陆的出口规模,必须实现直航,以降低成本。

2、台湾水果贸易经营者需对大陆的市场和经营渠道有进一步了解

伴随大陆经济的改革,市场力量在产品销售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产品的销售由过去的国营批发、零售已经转变为通过水果批发市场进行产品销售的形式,从而需台湾供

应商需要在熟悉大陆销售渠道的前提下,与进口商密切配合,减少运营成本,顺利将产品送到零售商手中。

3、考虑大陆农民与水果商利益

实际上,在台湾可能出口到大陆的种植业产品和水果中也确有一些是与大陆生产的产品是互相竞争的。如,芒果、荔枝、木瓜、火龙果等产品在大陆的海南省等地也有相当规模的生产,有些产品的生产可能就是台湾农业经营者到大陆从事生产和经营的结果,因此对台湾同类产品进口的限制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何实行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可能是两岸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考虑好了,两岸就可以实现双赢。

4、在台湾营造两岸农业合作的良好环境

面对台湾农民和在野党要求强化两岸弄产品贸易的主张,大陆政府作出了非常积极的回应,提出了一系列旨在促进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但是,台湾当局一直不愿看到这种关系的顺利发展,想尽办法阻止农产品贸易的开展,甚至为这种合作扣上政治帽子。应该看到在解决台湾农产品市场的前提下,缓解两岸的紧张局面同样是符合两岸人民利益的。如果说这是一种政治的话,那么,它本身的善意就是值得肯定的行为。因此,在台湾客观对待大陆的回应,敦促台湾当局为两岸农产品贸易开绿灯,既是一种合理的经济意愿,也是合理的政治意愿。

5、在两岸的水果贸易合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水果生产和技术合作

随着大陆市场的开放,竞争日趋加剧,台湾农产品如果只是各国或地区进口农产品的一个竞争者,那么,现在的贸易形式很难支撑。因此,对台湾农业经营者而言,借助自己的高科技农业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与大陆廉价的土地与劳动力相结合,一定能够在贸易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实现海峡两岸农业的共同发展。

总之,海峡两岸水果贸易的发展对台湾既有经济意义,也有政治影响,对大陆既是消费多样化的需要,又是政治上缓和两岸关系的因素。从长远来看,发挥发展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合作是两岸和谐发展的重要出路。

参考文献:

1.蔡胜佳.分享台湾农业发展经验 推动两岸农业合作[DB/OL] 中国新闻网 2005年9月30日

2.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中国农村经济》[M] 2005.12(25-29)

3.练卜鸣, 台湾水果销往大陆的商机与风险[M]台湾育达技术学院和南亚技术学院推广中

4.刘树.台湾农业的过去和现状[M]《统一论坛》

5.台湾农业概况与新世纪农业发展前景[M]长泰县林业局2005年8月8日

6.赵玉榕.台湾加入WTO与其农业保护政策的调整[M]台湾研究集刊1999,47.裘时平, 文振雄.两岸农业合作情况及工作建议[M]海南台办

8.李岳云《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加入WTO的两岸农业:投资、贸易与合作,第54—63页,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

9.陈彤, 两岸农业交流状况及其入世后的前景分析[J] 学术研讨既贸易投资洽谈会交流论文 2002

第二篇:砀山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实践

砀山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与实践

水果产业是砀山县最具比较优势、最具发展替力的产业,是我县最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省财政、省农委的扶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现代水果产业、着力构建现代水果产业体系、做了大量工作,促进了砀山水果产业的大发展。

一、砀山县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砀山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皖苏鲁豫四省七县结合部。县域面积1193平方公里,辖13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98万,农业人口85万,耕地面积90万亩,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8.96亿元,增长1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984元,增长18.7%,全部财政收入32151万元,增长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0714万元,增长34.5%,农民人均纯收入4920元,增长15.3%。砀山县果园面积70万亩,年产各类水果150万吨,年产值达到36亿元。砀山因盛产驰名中外的砀山酥梨被誉为“中国梨都”、“酥梨之乡”。2010年被列入“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砀山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砀山梨)标准化生产基地示范县、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安徽省首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省农民

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示范县,二、水果产业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一是科技推广网络初步建成。农村技术改革与推广和示范县建设项目成效显著,已培训果农10万多人次。农信通平台的开通,为广大果农提供了快捷优质的生产信息服务。为各行政村配备的传真机,成为信息传递的快速通道,初步形成了县---村---户的技术推广网络;创新机构及平台建设,酥梨试验站、砀山水果新品种试验场、熙可水果加工工程中心、宇宁生物科技水果深加工(果皮、果渣)综合利用研究所、砀山县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引进国内外梨新品种63个,发现酥梨芽变13个;投入700万元,开展了梨生产及浓缩梨汁加工过程中农残控制研究、桃梨罐头加工新工艺研究及生产示范、果皮、果渣综合深加工研究、SOD保健梨研究以及通过延迟栽培的方法生产高档优质葡萄。

二是果品质量安全日益提升。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砀山县政府出台了《砀山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意见》、《2011年农资市场整顿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标准和规程,成立联合执法大队,规范执法程序,完善农资准入制,销售登记制。依托安徽砀山海升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建立的砀山县水果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整体实验室通过了国家认证,县内有害生物区域预警站、砀山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2个质量快速检测点和一个质量追溯体系平台投入使用,2009年在

全国水果质量安全普查中,农业部三个定点检测中心抽样检查,合格率达到98.7%。

全县70万亩水果全部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整体认证,21家企业及合作社的34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认证;5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砀山梨)生产基地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600亩水果生产基地已通过有机转换认证。,水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建立和链接优质水果生产基地近30万亩,宿州科技1万亩黄桃基地通过GAP认证。

三是装备设施进一步完善。

果园水利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三年来,总投资26671万元,建设农桥2525座,新打机井1171眼,老井清淤689眼,发展节水灌溉2.89万亩;修建田间道路170.5公里,疏浚河道大沟13条,长73公里,土方340万方;中小沟11200条,长3250公里,完成土方1260万方;新建、扩建87处农村安全饮水,解决24.4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强化果园交通化建设,共投资2269万元,修造县公路35公里,农村公路40公里;购置果园机械575台套。

建设大中小型冷库、气调库11个,年可贮藏各类水果近60吨。

四是加工流通取得突破。几年来,砀山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投入近

亿元,大力发展现代水果产业,水果加工产业板块初步形成,精深加工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砀山海升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已成为省“532”提升行动牵动型示范龙头企业,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已进入省“121”强龙工程先进行列。砀山已形成了以汇源集团、海升果业、熙可食品、宿州科技等为龙头的果蔬加工业集群,有力的带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全县拥有市级以上水果加工龙头企业52家,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7家,正在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2010年,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营销收入54.3亿元,加工产值39.7亿元,上缴税金9860万元,出口创汇1.047亿美元。水果加工企业年设计加工能力由原来的不足20万吨增至120万吨,今年1-7月,实现营销收入16.7亿元,加工产值8.3亿元,净利润4370万元,出口创汇5477万美元。浓缩果汁、果蔬罐头、果汁饮料等加工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东南亚、中东等国家和地区。2011年,熙可新建万吨果蔬速冻生产线一条,宿州科技三期工程全面完工,兴达罐业年产3万吨二期扩建工程、展望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年产2.5万吨罐头建设工程全部投产。

在市场建设方面。2010年全县建有农产品市场52个,其中水果专业批发市场16 个,年交易量近100万吨。程庄

西瓜大市场、惠丰果品批发市场通过物流、电子网络累计成交量32万吨,成交额达6.07亿元,逐步形成了以专业批发市场为主体、以综合农贸市场为支撑,以乡村农民购销组织为补充的农产品流通体系。砀山酥梨销售在北京市场取得突破,砀山县园艺场和农夫果园分别与北京京客隆进行了对接和销售,为砀山酥梨进入北京高端市场奠定了基础。几年来,通过农超对接、砀山论坛、在外召开新闻发布会等形式,培育销售企业和大户20多家,年销售水果17万吨。

五是金融助推作用明显。按照《砀山县水果产业发展三年规划建设方案》的总体要求,全县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各类贷款17.58亿元,其中工业类贷款5453万元,农业贷款5.47亿元,私营和个体贷款5137.9万元。有力的支持了我县水果产业发展。

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砀山县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和《砀山县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奖励办法,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推出了十多种金融信贷产品,共发放贷款2.14亿元。

组建了砀山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水果加工企业担保11笔,共发放担保款3240.9万元。

组建成立砀山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砀山县利民小额

贷款公司、砀山县莫愁寄卖行。同时,正积极创造条件筹备设立村镇银行,以及成立资金互助组织,更好为水果生产加工服务。

六是组织化程度大大增强。为促进水果产业发展快速发展,砀山县着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1131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077个,其中水果专业合作组织589个,带动农户18.2万户,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目前,砀山已建成省级水果示范合作社6个,市级示范合作社18家,建设信息化合作社50家。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网站,30多家果蔬合作组织与超市对接,年销售水果19.6万吨,全县有水果销售经济人达5000多人。

土地流转步伐加快,涌现出转包、转让、出租、入股、代管、互换、抵押等形式多样的土地流转,2010年土地流转500亩以上的水果专业示范合作社5家,共流转土地 4000亩。全县建成镇土地流转中心9个。

七是教育培训基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县农业、教育、科技、劳动、卫生、党校等部门现有培训项目5个,培训资金509万元,年培训人员14800人次。到目前为止阳光工程培训和新型农民培训共培训7425人,农民工技能培训共培训7600人,创业培训共培训420人,创业成功率达60%以上,吸纳800多人就业,有效的促进了我县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发展。组建的砀山县水果高级职业中学年底投入使用。

八是循环经济长足发展。实施了“果—草—牧”、“猪—沼—果”、“果树枝条—食用菌—有机肥”等生态循环模式,年消耗果树枝条3000吨,生产食用菌4000吨;成立有机食品开发技术中心,制定了大力发展资源转换型工业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引进山东嘉祥林源高效活性炭有限公司投资建厂,12月份可望正式投入生产,光大生物发电项目已完成投资2.5亿元,海升果业、丰原梨业、兴达罐业通过了省清洁生产审核,盛发环保和宇宁生物科技获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认定。

二、标准化、规范化果园建设

水果、蔬菜、畜禽、板材加工和粮食产业是砀山的主导产业,水果产业是砀山的特色优势产业。砀山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先后制定了《砀山县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意见》、《砀山县水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砀山县水果产业八大支撑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砀山县水果合作组织示范点三年建设方案》、《砀山县激励现代农业发展奖补政策》等指导性文件,编制了《2009-2020年砀山县水果产业发展规划》,三年来,投入近5000万元开展标准化果园建设,建成沟、渠、路、涵配套,灌溉设施齐全的标准化梨园6000亩,现代果业示范园5万亩,示范点30余个,面积近10000亩,标准化黄桃园5000亩,标准化苹果园3000亩,全县标准化果园

面积达到30万亩,园内基本实现了交通化、机械化、电力化,以及病虫害的绿色防控。示范果园平均亩产提高20%左右,病虫果率比非项目区下降30%以上,果园平均效益提高20%左右,与非项目区相比,预计亩均增收600元以上。以油桃为主的水果设施栽培取得较大突破,面积超过了4万亩,新增设施栽培面积3万亩,在白腊园村建成50座高标准钢构双膜大棚。

通过“公司+农户+基地”、“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多种模式,逐步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共同体。海升、宿州科技、熙可食品、兴达罐业、倍佳福食品、酥源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华利果业、鑫源果业、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等省、市级龙头企业,都分别与农户建立了较为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1.6万户,建设基地面积30余万亩。

三、区域公用品牌及产品品牌建设

结合开发“名、优、特、新”农产品,在“三品”认证和品牌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果。至2010年底,全县水果及加工产品共注册商标70多个,培育多优品牌36个,其中省级以上12个。在2010年8月举办的首届全省名优水果展评会上,有17个参展样品获省名优水果(或水果加工产品)称号。(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有机证书照片),4家企业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证书。2009年“砀山酥梨”品牌进入中

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行列,2010年品牌价值为25.76亿元人民币,居37位。“砀园”、“翡翠”牌酥梨已获得北京国际农博会知名产品、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砀山梨获得原产地地理标识登记。2010年“科技”牌糖水黄桃罐头、“果秀”牌黄桃果杯、海升果业的浓缩梨清汁、“汇源”牌清润桃汁、“多国”牌水果沙拉获得“安徽省优质水果加工产品”称号。

四、拓展农业多功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家乐、自采摘等结合

五、水果产业发展推进了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出台政策,加大力度支持水果产业发展。砀山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水果产业的健康,把水果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支主产,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等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及镇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水果产业发展领导组,抽调专门人员,下设专门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监督规划项目的实施。认真开展调研和论证。研究制定了《砀山县水果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水果产业八大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水果专业合作社示范点三年建设方案》及《砀山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补政策》,作为砀山县水果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印发实施。委托安徽省农科院编制了《2009—2020年砀山水果产业发展规划》。

2、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投入,提高水果产业生产水平。砀山县委、县政府积极争取国家及省扶持大力发展水果生产,争取国家及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农业综合开发、多个项目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果园基础设施建设,通过项目的实施及扶持全县70万亩果园实行统防统治,减少了农药肥料的使用投入,提高了果树科技管理水平,提升了果品质量及价格,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果园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并带动了我县果树管理新技术、新机械的引进和推广。

3、加强技术服务,推广无公害水果生产技术。我县加强技术服务组织果树技术人员成立专家组,并聘请省农科院、省农大、郑州果科所多名专家为顾问,指导我县水果生产,开通了农信通等手机短信,为全县153个行政村配备了科技副村长,添置了传真机、通过网络优势及时传递水果生产管理技术。同时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推广,积极采用绿色防控手段,近几年来共推广梨小性诱蕊500多万粒,推广面积80万亩次,推广杀虫灯3000余台,使用面积3万余亩次,粘虫板1000余万张,水果套袋每年达到30万亩。

4、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为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县委、县政府成立农资市场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抽调农委、工商、质检等部门人员联合办公。实行严格的市场经营准入和产品备案制度。并把打击高毒禁用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资作为治理的重点,加大投检抽查的力度和密度。2010年,抽检化肥250多个品种,立案查处58起,依法封存23.75吨,扣押24.3吨。抽检农药120多个品种,已检验57个品种,5个为不合格产品。为有效打击不法经营行为,县农资市场整顿领导小组还对32个不合格产品进行电视曝光,我县的农资市场的整体情况明显好转。农资市场严格管理推动了我县无公害水果生产的大发展。(农资市场整顿照片,含领导重视照片)

5、加强果农科技培训力度,提高果农的科不管理水平。2010年结合科技示范县项目、阳光工程项目、退耕还林项目等,培训果农8000多人,培训5万多人次;邀请了省农科院徐义流副院长,安农大朱立武教授,山东农科院王金政所长青岛农业大学戴洪立院长等专家教授来砀授课,对 县当地农业科技专家和农民进行培训印发《果树管理技术手册》30万册,相关技术资料50多万份,通过培训使广大农民对农业新技术、新知识有了新认识,提高了果农科学管理水平。

6、加大水果销售宣传推介

为推动砀山由水果大县向水果强县迈进。在社会各界及

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砀山每年举办中国果蔬加工砀山论坛、中国砀山酥梨交易会和砀山梨花旅游节,作为砀山水果产业发展的高位宣传平台和载体,我们还多次组织市龙头企业、水果专业合作社参加大型农博会,召开了多次农超对接洽谈会。利用博览会这一平台,充分宣传展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成果,提高我县水果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未来3-5年,砀山县委、县政府将按照省“671”转型倍增计划目标要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线,重点实施“1581”工程,着力推进水果产业化建设,实行水果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着力推进水果标准化生产,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推进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力争实现水果产业100亿元以上的目标,实现农业产业化又好又快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提高,实现由水果种植大县向水果加工大县、水果经济强县和水果产业名县的跨越。

第三篇:某水果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某县某水果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某水果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某县是赣南某水果的主产县,面积、产量居全市前列,分别名列第五位和第六位。某县山地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后劲强。某县产赣南某水果品质极佳,素有“华夏第一橙”之称,前柑橘著名专家章文才先生写下了“某水果数某县”的赞誉词。某县某水果产业历经50年的风雨发展历程,现已成为我县产业组织体系比较健全、生产管理标准化程度高、采后商品化处理能力强、市场营销网络广、品牌影响力大、产业安全防范力强的农业主导产业、农民的富民产业。

1.某水果种植资源得天独厚。某县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3℃,常年绝对低温-3℃,年降雨量1760mm,无霜期283天,年相对湿度79%,具有种植柑橘特别是某水果的优越气候,某县山地资源丰富,坡度25℃以下的宜果山地有80多万亩,山地大多数为红壤土,土层厚,具有种植某水果的优越土壤条件。早在1980年就被中国科学院南方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确定为柑橘生产最适宜区。由于某县独特的地理位臵和气候温差,所产某水果较其它县市更为经久耐贮,时间愈久,色泽愈艳,口味极佳,在历次某水果品质评比中荣获了多项殊荣:1989年、1995年、1999年分别获全省、全国、全市某水果质量评比第一名;2002至2006年连续五届在中国(赣州)某水果节某水果品质评比中均获“赣南某水果金奖”,是全市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县。由于某县赣南某水果品质上乘,因此市场竞争 力强,每年收购价格平均每斤要高出其它县0.05元—0.1元。

2.某水果种植历史源远流长。某县是赣州市最早引进某水果种植的县份之一,1962年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引进华盛顿某水果种植,1978年开始规模种植,1979年国家外贸部在田头、石上建立外贸某水果基地,1982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关于赣南发展柑橘生产的指示信》发表后,拉开了柑橘大发展的帷幕,特别是2002年在安远召开全市某水果产业发展誓师大会以后,全县掀起了新一轮果业开发热潮,我县以某水果为主的果业得到健康快速发展。回顾我县某水果产业发展的历程,是不断探索、创新的曲折过程,如在开发上,由过去的政府行政命令,搞一刀切转变为现在的政府引导扶持,统一规划,个体开发,分户经营;在经营机制上,由过去的集体经营转变为现在的个体经营,同时将以前集体经营濒临失管的某水果场全部顺利实现了转制,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在布局上,由过去的全县24个乡镇盲目开发转变为现在的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仅给石上、安福以南的15个适宜种植某水果的乡镇下达指导性任务;在品种上,由过去的以华盛顿、朋娜等某水果品种为主转变为现在的以纽荷尔某水果品种为主,纽荷尔某水果已成为我县主打品种,占到某水果总面积的97%为,朋娜、纳维林娜、红肉某水果等其它品种只占3%左右。

3.某水果产业化经营雏形初具。某县县某水果主要分布在全县各乡镇,有万亩某水果基地5个,千亩以上基地38个,创建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某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12.1万亩。某县抓住中央柑橘项目、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某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和全国柑橘标准园创建的机会,大力推进某水果产业化经营,推广 “树顶灯、树上板、树脚螨、树底管”生态栽培新技术集成应用果园2.3万亩;培养乡镇某水果专业技术人员200多人,果农技术人才1000多人;购臵果品分级生产线9条,分级处理能力达170吨/小时;建设大型贮藏保鲜库5个,其中贮藏能力2万吨的保鲜库1个,0.5万吨的某水果贮藏保鲜库4个,加上其他企业及果农自建的简易贮藏库2.9万吨,全县果品贮藏能力近7万吨,某水果产业已初步形成集生产、保鲜、加工、仓储、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格局。

4.某水果产业已成为富民产业。某县县现有某水果面积13.0382万亩,总产量达8.1万吨,产值达3亿多元,全县拥有果农2.9万余人,0.8万多户。为最大限度规避产业风险,组建具有法人资格并经工商注册登记的某水果专业合作社有19个,合作社社员占全县果农的40%,在此基础上,还组建了某水果种植联合会和某水果经销联合会,实现了生产与销售的分离,达到产销双赢的目的。据初步统计,种果农民中有5000多户脱贫,2000多户建了新房或在县城购买了商品房,有686户果农购臵了小车。全县有从事某水果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的果品企业32家,其中大型某水果经销龙头企业6家,不少企业通过贮藏、加工、销售某水果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规模迅速发展壮大,如某县某公司、某公司、某公司等几家本地经销企业,从创业初期200多万元的资产发展到现在资产超千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某水果产业的发展还同时带动了农资、养殖、商品化处理、物流运输、包装印刷等关联配套产业的繁荣发展,可以说,某水果产业已名副其实的成为某县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朝阳产业。

5.某水果销售实现品牌化营销。在全县范围内统一使用赣南 某水果品牌,全县赣南某水果证明商标与地理标志箱贴和果贴使用率达到80%以上。巩固、提升安徽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和浙江宁波5个主攻城市,新增安徽宣城、铜陵、池州3个主攻城市,不断拓展二、三线城市,提高市场占有率。按照“五有一无”的要求切实做好主攻城市的赣南某水果专销区建设,建立起了覆盖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深圳、武汉、山东、南昌和安徽全省及浙江宁波的市场营销网络,某县赣南某水果不仅走进了国内大多数大中城市市场,摆上了沃尔玛、家乐福等知名大型超市货架,并且远销港、澳、俄罗斯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服务硬件设施极差。

某县虽属果业大县,但属传统农业大县,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少,是典型的吃饭财政县,无法安排大量的资金用于完善各项果业硬件设施,导致肩负全县果业发展的职能部门某局硬件设施严重缺乏,制约了服务功能的发挥:一是县某局连办公场所都没有,长期租用房屋办公;二是没有果业培训场所,全县性的果业培训都要去外面租用,很不方便;三是培训设备落后,培训达不到预期效果;四是没有土壤测土配方施肥、叶片分析仪等现代化仪器设备,不能做到有针对性施肥、科学施肥,既增加生产成本,又导致肥害时有发生;五是没有实验场所,不能为果农及时提供病虫害发生信息,往往错过防治最佳期,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还影响到果园管理技术上的创新。

2.柑橘苗木扩繁场尚属空白。某县县果业发展潜力巨大,每年以新增1万亩以上的速度递增,有较大的苗木需求市场,但全县没有一家苗木扩繁场,主要是因为:一是市某局在部分县建设柑橘良种苗木扩繁场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某县县柑橘产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及用苗需求,未安排扩繁场项目建设;二是某县县虽然苗木繁育历史久远,技术成熟,但由于县财政资金薄弱,无法解决建柑橘扩繁场的配套资金。致使全县每年果业开发所需的脱毒苗均要到200公里以外的赣县、安远调运,每株苗木至少增加0.5元的费用,不仅不能给果农带来方便还增加了苗木成本。

3.果业产业覆盖面较低。

由于历年来享受开发补助政策的门坎定得比较高,要求至少连片300—500亩以上,把以小户型为主的开发群体挡在门外,加上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2002年,请一位女工劳力只要15元,请一位男工劳力只要30元;去年,女工劳力涨到50元,男工劳力涨到80元,苗木价格由原来的0.8元/株左右上涨到4.5元/株。而县里出台的补助政策资金却由原来最高的400元/亩降低到现在的200元/亩。因此目前的补助政策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果业开发中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效应被减弱。由此造成果业产业覆盖面较低,全县21万亩果业面积中有70%为大户所经营,种果农户仅占全县农民总户数的4.3%,果业面积仅占全县宜果山地面积的30%。

4.基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某水果开发投入资金十分巨大,建园投资需972元/亩,挂果前三年抚育投资共需2299元/亩,果园业主能够将果园正常管理到 挂果期就实属不易,基本上无法再把资金投入到果园基础设施建设上,只能“靠天”吃饭,全县果园普遍存在建设标准偏低、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某县县安装了节水灌溉设施的果园只有2.3万亩,仅占全县果业面积的11%;机械喷药普及率低,果园主干道基本未硬化,还有不少果园主干道年久失修,每逢雨季,连生产所需的农资都不能运进,收获时采下的某水果果品很难运出;一些果园甚至连最基本的设施都没有,没有水源、没有通电,还是靠天吃饭。由于缺乏基本的设施条件,很多集成应用新技术在这些果园难以推广,果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种果效益低,甚至还有少数果农因开发种植果园致贫,如在某镇果农某某,原本在外务工,在政策的引导下,携带资金70多万元回乡创业,集种养于一体,但由于无后续资金,基础设施无法搞,一直不能产生效益,最终导致不仅开发的300多亩果园荒芜,还背了一身债务;又如湛田乡种植某水果的某某、石上镇加宁某水果基地的某某、长胜镇真君堂某水果基地的某某也情况类似。

5.加工配套产业发展滞后。

从2012年开始,某县县每年都将有4.5万亩专用榨汁的加工甜橙基地挂果和近2万吨的某水果残次果待加工处理,但由于县级财力不足,很难出台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来投资兴建果品精深加工厂的各项优惠政策。至目前全县还没有一家橙汁加工企业,产业链没有得到有效延伸,只能以销售时令鲜果为主,采后附加值低,果农无法更多地分享加工、流通环节中的利润。另外,全县某水果贮藏库建设不均衡,虽有大型贮藏保鲜库5个,其中座落于某镇1个,贮藏能力近2万吨,某乡3个,贮藏能力1.5万吨,某镇 1个,贮藏能力0.5万吨。而作为果业大乡的青塘,果业面积2.3万多亩,某片果业面积近2.4万亩,某片果业面积有1.6万亩,这些乡镇大型贮藏库还是空白,贮藏库的分布就全县而言不是很合理。

6.政策性果业保险尚未开办。

某县县地处赣州市最北端,近几年来,极端天气逐渐增多,冻、旱、冰雪等自然灾害频发,给我县果业产业造成很大威胁,给果农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据初步统计,全县因冻害导致果园无力经营,最终荒芜的达0.8万余亩。果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省里曾在寻乌县搞过试点,因寻乌地处赣州南部,与广东接壤,气温较高,果树受冻害的情况较少、较轻,没有代表性;其次,果业政策性农业保险现在还没有列入中央财政补贴范围,仅靠省、市财政补贴,标准太低,只有40%。因此,在试点上开办该项业务效果不佳,后来又没有全面铺开,我们殷切期盼的果业政策性农业保险政策至今还没有惠及到广大果农。

7、银行贷款历史包袱沉重。

据统计,1991年—1999年期间,我县集体开发的老某水果园在转制前后共欠银行贷款本息1.5亿元,其中本金达7500万元,涉及户数82户。由于受当时技术水平条件限制,早期开发的某水果园品种杂、差,多为朋娜、华盛顿某水果,挂果少,价格低,种果效益差。特别是遭遇了1991年、1999年两次大冻,这批老果园损失惨重,相当一部分树被冻坏、冻死,银行又不再支持,导致老果园经营户不仅无力偿还这笔贷款的本息,甚至连正常的果园管理也无法维持下去,造成大片果园荒芜,如加宁和真君堂某水果场。

(二)政策建议

1.支持建设果业综合服务中心。要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强化产业技术支撑,实现某水果产业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发展水平的新跨越,就必须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配臵土壤测试仪、叶片分析仪等各种现化化的科学检测设备,建设设施齐全的实验室、化验室和培训基地为一体的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总投资1000万元。恳请上级批准建设果业综合服务中心,并给予资金支持、倾斜政策扶持。

2.支持建设柑橘良种苗木扩繁场。建设柑橘良种苗木扩繁场不仅能解决我县柑橘苗木供应问题,还可以为于都县、石城县、瑞金市等周边县市果农提供方便,项目建设规模106亩,分为枳壳、枳橙砧木采种园20亩,简易网室及园地平整82亩,接穗冷藏库1亩,新建苗木分级贮藏库1亩,玻璃温室2亩及供水与灌溉系统,项目总投资为675万元。恳请上级批准建设柑橘良种苗木扩繁场,并给予资金支持、倾斜政策扶持。

3.支持壮大果业产业规模。某县县宜果山地面积有80多万亩,果业面积仅21万亩,发展潜力巨大,只要继续实施开发和无病毒苗木补助政策,鼓励小户型开发,引导全县农民参与到果业种植和生产中来,全县的果业发展规模至少能以每年新增1万亩的速度递增。拟每年新增1万亩柑橘面积,总投资3271万元,每亩给予300元的开发补助和每株2元的无病毒苗木容器苗补助,每年需补助资金380万元,恳请上级倾斜政策给予资金扶持我县果业产业集群发展。

4.支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我县万亩果业基地有5个,千亩以 上基地有38个。⑴每个万亩基地需硬化主干道21公里,每个千亩基地需硬化主干道3公里,共需硬化基地主干道219公里,每公里需资金30万元,需投入主干道硬化资金6570万元;⑵解决灌溉水源,每个万亩基地需修筑4个山塘水库,需投入资金380万元,每个千亩基地需修筑1个山塘水库,需投入资金100万元,共需投入山塘水库修筑资金5700万元;⑶全县千亩以上基地面积约10.7万亩,引水主管道需资金100元/亩,铺设节水灌溉设施除按国家农机补贴外,还需投入资金200元/亩,共需资金3210万元;⑷推广喷药机械设备,每200亩需喷药设备一套,需535套,每套3000元,铺设药管需资金100元/亩,以10.7万亩基地面积计算,需投入建设喷药设施资金1230.5万元。以上四项共需投入基础设施资金16710.5万元。恳请上级整合各项支农资金,给予扶持,以加大对果园基础设施的投入。

5.支持柑橘采后贮藏能力建设。根据我县某水果产业发展格局,本着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的原则,大力普及简易贮藏和建设大型贮藏保鲜库,每年兴建2万吨贮藏能力保鲜库,最大限度的延长贮藏保鲜时间,延长鲜果供应时间,稳定某水果鲜果销售走势和销售价格,增加果农收入。拟每建设1千吨贮藏库给予5万元补助,每年需补助资金100万元。恳请上级支持某水果贮藏库建设,并给予资金、政策扶持。

6.支持橙汁加工项目建设。从2012年起,我县每年都将有4.5万亩专用榨汁的加工甜橙基地挂果和近2万吨的某水果残次果待加工处理,引进建设橙汁加工企业迫在眉睫,拟新建年处理某水果4万吨、加工橙15万吨能力的橙汁加工企业。新征用地100亩,新建鲜果生产车间、橙浆生产车间、橙粉生产车间、浓缩汁生产车间、原料初选车间、库房、办公楼、环保设施以及相配套的配电、机修、磅房、锅炉房等辅助生产用房和餐厅等生活辅助用房;购臵整套生产工艺设备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电气(力)设备、电器管线、检验设备、装卸等设备,总投资7000万元,需扶持资金500万元。恳请上级给予我县橙汁加工项目建设支持,并给予资金扶持。

7.支持政策性果业保险。恳请上级支持我县开办果业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提高保险补贴标准,列入中央财政补贴对象,拓宽保险范围,不仅要对冻害给予保险,还要对干旱、冰雹等自然灾害,果树重要的病虫害、火灾和农资投入品造成的意外事故等列入保险范围,并给予资金扶持。根据保险部门规定,果业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缴纳标准为40元/亩,我县有某水果面积13.0382万亩,需缴纳保费521.528万元,要求中央财政每亩补贴保费40%,每年给予补贴保费208.6112万元。

8、支持免除历史遗留债务。恳请上级把我县老果园所欠的银行贷款本息共计1.5亿元全部列入不良贷款,直接给予免除,让老果园经营户轻装上阵,重新树立起管理好果园的信心。

第四篇:贸易加工产业升级分析论文

6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推动的产业全球化发展使得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改变,加工贸易成为全球化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产业升级成为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由劳动密集环节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环节逐步提升的过程。由跨国公司推动的加工贸易的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切入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升级提供了便捷路径。sO100

一、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国际趋势

(一)跨国公司战略的改变与产业的全球化

20世纪60年代,产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使得跨国公司根据主要的地缘或者国家市场建立竞争优势的经营战略难以应对,于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资源和建立生产体系便成为获得、保持与加强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这样,跨国公司开始了由面向东道国市场的单一的独立战略和简单一体化战略向复合一体化战略的转变。

在复合一体化战略下,跨国公司体系内的职能分工逐步集中化和专业化,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按照各自竞争优势分置于价值链的不同位置上,形成了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间的垂直或水平分工。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分工体系将位于不同国家的子公司的经济活动进行分工和有机结合,使分布于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生产过程之间建立了高度依存的关系,一个以价值增值链为纽带的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便建立起来。在跨国公司组织的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中,各国生产能力均被纳入其中,根据它们的产业竞争优势位居全球化产品价值链的一个或数个环节。于是,各国由各不相同但相对完整的产业组成的传统的产业结构状况逐步改变成为由不同产业的不同环节组成的群体结构,这些结构的共同特点是能够充分体现和发挥该国的比较优势,具备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国家集中发展各产业中劳动密集的生产环节,拥有技术优势的国家则集中发展各产业中技术密集的生产环节,它们共同组成国际生产的全部。产业的全球化态势由此形成。

(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新格局

产业全球化发展使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了巨大改变。

首先,就国际分工而言,产业内部分工代替产业间分工成为国际分工的主导。

在新的分工格局下,特定行业最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占据具有垄断地位的战略环节,提供着价值链上最多的价值增加量;特定行业中竞争力强的若干少数国家占据寡头优势环节,提供价值链上相对较多的价值增加量;具有一定竞争力的国家占据不完全竞争环节,提供一定的价值量;而在价值链中不具国际竞争力的国家,只能占据价值链中完全竞争环节,在价值链生产中提供很小的价值增加量。

因此,从产业的国际竞争角度看,国际产业分工的内部化使得一国的竞争优势不再体现于最终产品和某个特定产业上,而是体现在该国在全球化产业的价值链中所占据的环节上。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全球化产业的成长过程,事实上就成为不断培育和积累竞争优势,由非战略环节一步步向战略环节挺进的过程。

其次,在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影响下,国际贸易格局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产业内贸易代替产业间贸易迅速增长,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的主体,加工贸易成为国际产业分工和交换的必要形式。

随着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进口中间产品加工复出口,或者海外加工直接转口,成为各国企业生产和对外贸易中普遍采用的形式。传统意义上完全由一国生产的纯粹“本国产品”的一般贸易出口会越来越少,中间产品的贸易规模会越来越大,现代广义的加工贸易成为产业全球化发展的本质要求和主要实现形式,成为现代产业分工和国际交换的重要载体。

因此,加工贸易在新的分工格局下较之一般贸易更具普遍性,区分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在许多情况下将变得没有实质意义。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工贸易既是发展中国家融入跨国公司的全球营销网络、促进出口和提升出口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它们利用外资带动国内产业参与国际分工、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

(三)加工贸易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

在产业全球化背景下,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概念也发生了变化。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不再仅仅是简单地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转换,而且还包含由同一产业内部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环节的升级转换。

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产业中由劳动密集型环节向资金、技术密集型环节的升级转换,表现在生产和出口上,将呈现出如下阶梯状演进:最终产品的加工、组装生产和出口——零部件的分包生产和出口——中间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国外品牌产品的生产和出口(OEM和ODM)——自创品牌的生产和出口。在最初的组装生产阶段,发展中国家利用天赋的劳动力比较优势,与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和营销优势相结合,参与国际分工,获取贸易利益;随着资金、技术优势的逐步积累和关联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由零部件的生产和出口渐次向中间产品、整件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阶梯提升。在达到最后阶梯之前,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基本都属于加工贸易形态。在发展中国家上述阶梯状递进过程中,跨国公司的一揽子直接投资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路径,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不仅为发展中国家带入了产业成长所必须而发展中国家又十分缺乏的资金和技术,而且提供了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渠道,同时,子公司和合资企业的存在与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示范效应、溢出效应和关联效应,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比较优势迅速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发展中国家可以由此逐步积累资金优势,提高技术水平,发展关联产业,从而较为迅速和有效地建立和发展现代产业。因而,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带动的加工贸易的发展,是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化产业的生产体系,逐步由低附加值的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条演进的重要而且便捷的途径。

(四)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

化与加工贸易

高科技产业不仅具有远大的市场发展前景,而且对其他传统技术产业的更新改造具有积极影响,是决定民族经济未来发展前景的关键因素。由于统计口径的差异和资料来源的限制,我们目前对全球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跨国投资状况难以作直接的统计和评估。但根据对联合国有关资料的统计分析,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具有更为鲜明的全球化发展特征,跨国公司在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更为广泛,扩张速度也更为迅速(潘悦:《高新技术产业中跨国投资的趋势与影响》,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第5期)。

高新技术产业的全球化发展使得加工贸易成为各国参与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分工的重要方式。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若能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则对于其摆脱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利益分配中长期被动不利的局面,具有突出的战略意义。因此,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融入高新技术产业跨国公司的国际一体化生产体系,是发展中国家实现产业跳跃式发展的捷径。20世纪90年代以来,亚洲“四小龙”正是承接了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包加工和其它配套业务,顺利地实现了产业的升级换代。

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的激烈竞争和扩张加速了这些产业中的相关链条向发展中国家的转移。继亚洲“四小龙”之后,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向东南亚国家转移的态势。高新技术产业的加速转移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无形中加剧了发展中国家之间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竞争。高新技术产业加工贸易的发展既充满机遇,又面临激烈竞争,需要充分的重视和鼓励。

二、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分析

(一)加工贸易产业分布的结构优化

加工贸易的发展在我国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在每一阶段里,投资主体的不同产生投资产业的分布差异,我国加工贸易也在诸生产要素的积累中不断提升着产业构成的水平。改革开放之初,加工贸易以来料加工为主,投资主体是与港、台、澳比邻的东南沿海地区的乡镇企业,主营港澳地区转移而来的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生产,工艺简单,加工费低廉,经香港的转口贸易占据了其中相当大的比例;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加工贸易以进料加工为主,亚洲“四小龙”成为加工贸易的投资主体,他们向我国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贸易是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直接动力,服装、纺织、皮革制品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90年代初期开始,加工贸易进入外商投资发展的新阶段,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商直接投资成为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主要动力,电子、电气设备、办公用品、通讯、计算机及生物制药等高科技产业的中间产品的生产及制成品的组装在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稳步拓展,中国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加工贸易由此呈现出劳动密集型行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并重的态势。90年代后期,加工贸易中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品达到了40%。

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直接表现,出口产品结构是产业结构的外在反映,因而,我国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变化能够概括地反映我国加工贸易在上述发展中出现的产业升级和转换状况。表1展示了90年代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主要出口产品总额的增长状况,表2则展示了加工贸易各类产品在加工贸易出口总额中比重的变化。

表1加工贸易主要出口产品增长状况(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

根据表1的数据,1992年至2000年,机电、车船设备、化工、纸制品、木制品、塑胶制品和仪器仪表的加工贸易出口都获得了2倍以上的增长,其中机电产品增长近6倍。90年代后期与前期相比,机电、车船设备的增长速度加速提升,而皮革和鞋帽的增长速度则显著下降,表明机电产品为代表的资本燉技术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的增长处于加速状态,而皮革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加工贸易的增长处于明显减速状态,加工贸易产品结构的动态优化趋势十分明朗。

表2加工贸易主要出口产品的结构变化(%)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

表3中国加工贸易强势产业(%)

资料来源:表2。

表2显示的加工贸易产品结构变化更能够反映出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状况。根据表2提供的数据,1992年,占加工贸易出口前五位的产品分别是纺织、机电、鞋帽、杂项制品和皮革,其中,纺织和机电产品是出口的支柱产品;1995年,机电和纺织产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比重也出现了同样的转换,仪器仪表替代皮革进入前五位;2000年,产品位次没有变化,但机电产品的比重已攀升至43.22%,纺织产品的比重降至14.85%,其他产品的比重则在10%以下。加工贸易以机电产品为主的局面已经形成,若将机电、车船设备、仪器仪表和化工归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则这部分产品在出口中的比重由1992年的31.54%增长到2000年的54.37%,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已超过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加工贸易出口前五位产品排序状况列表,得表3。

(二)加工贸易产业内部的阶梯递升

在产业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由于产业间分工和贸易越来越被产业内分工和贸易所替代,国家燉地区之间按照比较优势分居同一产品生产的不同环节,因此,出口产品的产业类别逐渐不能十分准确地反映各经济体在产业链条中位置的变化,加工贸易产品的增值率便成为能够准确提供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状态的判断指标。

表4加工贸易附加值的变化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

表4显示了90年代以来中国加工贸易的总体增值率状况。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到,我国加工贸易增值率在9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增长,到90年代后期已达到50%上下,这与80年代中后期15%左右的增值率形成鲜明对比,说明我国加工贸易已经走出仅仅收取廉价加工费的阶段,加工贸易的产业链条在加长,我国产业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在提升。

进一

步的考察还可以通过产品性质的一系列指标,来测度加工贸易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位置的变化,进而确认其在全球化产业内的升级换代状况。根据课题组对全国611家加工贸易企业问卷调研结果的分析,约有35%的有效样本企业已进入中间产品的生产阶段,20%的有效样本企业在零部件的生产阶段,56%的有效样本企业在成品组装阶段(见表5)(由于多数问卷问题可以复选,因此,除表中列明外,各项选择占样本百分比的和大于100%)。加工贸易产品的上述阶梯分布状态,说明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并非全部从事各产业的简单组装工序,相反,已有1燉3强的企业进入了中间产品的生产阶段,我国加工贸易已摆脱了简单组装加工基地的地位。

由于先进机器设备的发明和使用,大量零部件和中间产品的生产既可以采用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也可以将技术物化,采用使用大量机器设备、雇用简单劳动力的方式,因此,仅以阶梯分布还难以准确显现加工贸易的要素含量,进而判断其在全球产业链条中的位置。表3.7显示了课题组调研结果,样本企业中,67%的企业从事的是劳动密集型生产,8%的企业从事的是资本密集型生产,17%的企业从事的是技术密集型生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和为25%,表明我国四分之一的加工贸易为非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加工。

归结起来,我国加工贸易生产和出口的基本状况是,54%的出口产品是资本燉技术密集型产品,实现了50%左右的增值率,35%的企业从事中间产品生产,25%的企业生产属资本燉技术密集型。这些数据充分表明,尽管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体存在着较大差距,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加工贸易确实实现了产业升级,并且,这一升级进程是十分显著的。

表5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产品的阶梯递升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表6加工贸易的要素密集度

资料来源:根据企业调查问卷计算。

三、加工贸易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按照跨国公司投资战略的市场导向进行划分,进入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分为两类:实施浅度一体化战略的企业(面向中国市场)和实施深度一体化战略的企业(面向国际市场)。后者便是加工贸易的主体。因此,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积极影响中相当大的比重是通过加工贸易投资实现的。

外商投资带动的加工贸易发展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度的提高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影响。改革开放前期,我国轻重工业的发展长期失衡,与整体国民经济不相适应。改革开放以后,加工贸易在纺织、电子、轻工机械和家电等行业的投资,一方面从总体上改善了轻、重工业结构的失衡局面,另一方面也迅速提高了这些部门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并使这些部门迅速获得了国际竞争力。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以跨国公司为主的外商直接投资在化工、机电等资金燉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计算机、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我国加工贸易出口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迅猛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也呈加速增长状态。表7显示了80年代以来按照附加值计算和衡量的制造业内部产出结构的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到,20年来制造业内部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动。其中,加工贸易集中的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等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高科技产业增长速度尤为明显。

分阶段的分析可以进一步看出,不同产业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变化有所差异,产业结构在90年代的变动状况比80年代更为剧烈。在升幅较大的产业群体中,服装业的提升主要发生在90年代上半期,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90年代提升速度加快,电子产业在90年代后半期的增幅尤其明显,说明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与作用的显著提高主要发生在90年代。上述产业在制造业中比重依次提升的顺序,与加工贸易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吻合。

表7制造业产出结构的变化(MVA)(1980~1999,%)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1993)和《中国统计年鉴》(1997,1999)相关数据整理计算。

依据制造业各行业的附加值产出状况和它们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可以得到不同时期的强势产业组合(见表8),将表8制造业强势产业与表3加工贸易强势行业及表1加工贸易增长状况作对照,可以看到,强势产业中的全球化产业都是加工贸易增长最快的行业,其中,强势产业中排名提升最快的电子和运输设备的加工贸易增速尤为明显。电气机械产业在强势产业中位居后位,但机电产品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外突出,如果机电产业加工贸易的产业关联作用得到发挥,则该行业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亟待升级的产业结构将产生有益的推动作用。

综合考察表明,加工贸易发展和我国产业结构变化在总体趋势和动态阶段性变化上都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一致性,结合外商投资推动的加工贸易在资金、技术和市场等诸要素的形成和积累中所产生的促进作用(课题组:迈向市场经济的前沿——加工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作用评价,国际贸易,2000年第9期),我们可以充分肯定外商投资和加工贸易发展对中国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

表8制造业强势产业的变化(1980~1999,%)

资料来源:表7。

四、加工贸易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加工贸易发展对我国产业升级的积极影响在高新技术产业成长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经过改革开放10多年的发展,中国具备了较强的加工生产能力。到90年代中后期,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在产业基储科技和人力方面的相对优势吸引着跨国公司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跨国公司将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相对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及非关键的技术密集型环节置于中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人力资源密集区,这些子公司大都采取加工贸易方式运营。同时,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亚洲“四小龙”也将中国作为其高新技术产业

转移的主要目的地,将其在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链条中的部分劳动力较为密集的环节逐步移入中国。

外商直接投资在高新技术产业的飞速发展中起了巨大的作用。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了高速增长。1993~1998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4.4%,高于全部制造业11.0%的平均水平,同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9.9%,同样显著高于全部制造业的7.1%的平均水平。其中,外商直接投资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占申请专利数的2燉3,占出口值的3燉4。这个趋势随着我国外资引进的不断增长而加速发展,加工贸易在此发展中的作用尤为明显。

表9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构成(亿美元)

资料来源:科技部。

从表9中可以看到,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90年代中期以来迅速增长,出口增长速度尤为显著。在进口中,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比重大致相当,但在出口中,一般贸易的比重远远小于加工贸易,并且,一般贸易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大幅下降,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显著上升。到1999年,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上升至88.6%,一般贸易下滑至8.8%。在加工贸易的增长中,来料加工规模没有太大变化,主要增长来自外资企业的进料加工。可见,加工贸易带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成长构建了初步的规模。

加工贸易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在地区经济中表现更加明显。在深圳,以加工贸易为载体,深圳已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光机电一体化等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现代化工业化体系;在苏州,以电子信息产品为龙头的加工贸易发展已对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员工的培养和配套产业的跟进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出口形势乏力的情况下,高新技术产品的加工贸易出口成为支撑出口增长的中坚力量。2001年上半年,北京市高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达48.4%,占加工贸易出口净增长的93%,深圳市出口增幅减缓,但高技术产品加工贸易仍保持了高速增长,其对加工贸易出口的贡献率达86%(国际经贸消息,2001.7.26)。

加工贸易推动的高新技术产业,无论是大型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还是亚洲新兴工业体的产业再转移,都是跨国公司高新技术产业全球链条的一部分。一方面,严格意义上,它的发展还不能看作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真正成长与壮大;另一方面,正如前所述,这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的当地化,使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切入了全球生产体系,获得了难得的资金、技术和销售网络等要素条件,为我国成为全球高新技术产品的制造基地提供了可以利用的便捷途径。

第五篇: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来文正 周娜 李明智 陈猛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中国货物贸易总量呈快速增长趋势,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城市文明进步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中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进出口结构不断调整,对外开放度日益提高等因素,服务贸易呈现出强劲发展的态势,服务贸易总量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但是,目前我国服务贫易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内部结构不合理, 自由化程度较低, 管理滞后等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我国服务贸易目前的发展状况和特点,进而试试图通过分析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发展我国国际服务贸易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内部结构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呈现出的特点

1,国内服务贸易量不断扩大。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服务贸易取得快速发展,不仅在总量上增长迅速,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升,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990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888.4亿元,而2000年这一数值更是达到了38714亿元,增长了近6.5倍。特别是从2002年以后,我国国内服务贸易每都以不低于15%的速度高速成长,到200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达到了147624亿元之多。下图所示表一和图一呈现了我国服务产业近二十年总体的发展情况。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44361.6 49898.9 56004.7 64561.3 74919.3 88554.9 111351.9 131340.0 147642.16870.3 7492.9

9119.4 9995.4 12453.8 13966.16530.20937.26182.28984.2400.1 2724.8 3126.1 3664.8 4195.7 4792.6 5548.1 6616.1 7118.24353.5 4612.8 4989.4 5393.0 6086.8 8099.1 12337.14863.17727.64715.1 5346.4 6172.7 7174.1 8516.4 10370.13809.14738.18654.716903.3 19726.7 22633.9 26571.2 31488.0 36579.1 44117.7 52577.1 58099.57913.2 11169.5 9304.4 10666.12183.0 14601.0 16362.17057.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85年的51.9亿美元上升到2008年的2890亿美元,增长了近56倍。特别是2005年以来,国内服务贸易在贸易规模继续扩大的基础上,逆差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2007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出口1270亿美元,增长38.9%,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9%,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出口排名由上年的第八上升为第七(前六位依次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西班牙);进口1290亿美元,增长28.6%,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比重为4.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进口排名由上年的第七上升至第五(前四位依次为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2008年,在外部经济形势恶化的情况下,我国的服务贸易仍有7%的增长,世界服务贸易排名与2007年相同。近年来,我国服务贸易额不断扩大,服务贸易市场占有率日益增加。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1.8%、1.9%、2.O%、22%、2.5%、2.8%、3.1%、3.4%、3.9%;1998年到2008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0.9%、2.O%、2.2%、2.4%、2.7%、2.8%、3.1%、3.3%、3.6%、3.6%、3.6。

二,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虽然服务贸易总量在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不重视发展第三产业,导致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的发展,中国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相当低,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一般都在60% 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平均达到50% 左右,而中国2004 年却不到35%,不足美国的一半,接近于一般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2009年也只有40%多一点(如下图一所示)。图一

1.2国际竞争力指数分析。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CompetitivePowerIndex),即TC指数。,是对一国(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时较常使用的测度指标之一,它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常用于测定一国某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服务业内部分行业的发展也极不均衡,国际竞争力低下。我国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劳务出口、远洋运输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上,而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电信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在中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发展的需要很不适应。

2,我国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但出口规模小, 逆差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以来, 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迅速。我国服务贸易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0%, 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2010年增加值达到了171005 多亿元, 服务业占GDP 的比重由1990 年17.3%提高到2010 年的43%。

尽管我国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较快, 但整体出口规模与目前我国经济实力

相比仍然较小, 与同期货物贸易相比也处于劣势。2009年世界货物贸易出口额为124610亿美元, 服务贸易出口额33502 亿元美元, 两者比例为3.72∶1;而中国的货物贸易出口额和服务贸易出口额分别是12015 亿元和1286 亿美元, 两者比例接近为9.34∶1, 说明中国服务贸易严重滞后于货物贸易的发展, 无法为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提供与之相配套的服务。同时, 我国服务贸易自上世纪90 年代以来一直出于逆差状态。2004 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589 亿美元, 进口697 亿美元, 贸易逆差108 亿美元,2009年,这一数值继续扩大到289亿美元。服务贸易多年处于逆差状态, 这与我国总的贸易顺差形成鲜明对比。2009年, 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占贸易出口总额的9.7%, 远低于18.8%的世界平均水平。服务贸易占总的贸

3,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较低。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远远落后于制造业, 相当一部分服务企业尚不具备提供外向型服务的企业机制, 眼光仍停留在国内市场上,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我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是在20 世纪90年代才开始的。1991年7月,我国根据GATS的要求, 提出了自己的第一个初步承诺开价单, 之后又逐渐承诺开放金融、建筑、房地产、旅游等行业。但从开放的总体水平来看, 还是偏于落后。我国对大部分服务业的外资引进持十分谨慎的态度, 限制较多。从2006年至2009年,服务业各行业外商实际直接投资比重的平均值来看, 超过10%的只有房地产业, 为18.96%,其次为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为6.05%,其余均不超过5%,而同期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比重高达55.5%。

4,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贸易管理滞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 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 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 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 多头管理、力量分散, 易造成行业的垄断, 如邮政、电信和金融行业等。此外, 服务业在行业划分标准、服务标准等许多方面不符合国际惯例, 而且统计也不规范, 目前除了国际收支表反映的情况以外, 各部门缺乏统一的统计口径。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升策略

(一)大力发展国内服务业, 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服务贸易结构。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服务业增长迅速, 但整体水平较低。目前, 服务业

主要集中于以劳动密集为主要特征的运输业和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旅游业上, 而在金融、保险、邮电通讯等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现代服务行业, 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近年来, 相比于世界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 我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下降趋势。因此, 在我国加入WTO 之后, 为了更好地迎接国际服务市场的激烈竞争, 缩小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差距, 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 优化服务贸易的内部结构, 提升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为此,我国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会议、咨询、法律服务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主要是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社区服务、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行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农业服务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1、消除体制障碍, 大力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 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竞争与合作, 推动以生产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努力创造吸引服务业FDI 所需的投资环境, 顺应WTO 和GATS 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有选择、有步骤、有重点加紧服务业的对外开放, 积极引进国外金融、保险、运输等跨国公司的投资。

3、在保持并提升我国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产业的比较优势的同时, 应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等新兴产业, 挖掘其潜在的比较优势, 使服务贸易真正享有货物贸易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好。

4,政府应该增加对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产业的扶持。现代服务业一个由投资、研发、设计、服务、市场开发、行业监督等环节组成的完整的系统,单单突出某个或某几个环节都不能使整个系统进行最高效的运转,同时也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且影响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发挥,容易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所以必须加大对其配套产业的政府扶持,制定有利于这些产业发展的政策,在政府的带动下促进这些配套产业的发展。

(二)分层次逐步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引进竞争机制,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可以吸引大量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可以培育新的服务行业,提高国内服务业水平,改变中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现状;还可以扩大中国的服务出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

1.要进一步开放我国的服务市场,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进竞争机制, 通过开放来提高我国服务业的总体水平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2.应充分利用GAT S条款中的灵活性, 处理好对外开放和适度保护的关系, 分层次、有步骤、稳妥谨慎地开放国内服务市场。国家应区分禁止开放、有限制开放和鼓励开放三种类别, 并且分行业、分地区、有选择地逐步推进服务业的开放。

3.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服务市场开放对我国服务业带来的冲击。对某些尚处于幼稚状态的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业要加以适当保护, 促使其尽快发展并逐渐地对外开放;对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服务业, 国家也应给予必要的保护。建立和完善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制,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贸易涉及许多部门, 与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安全密切相关, 因此, 有必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服务管理体制, 确定统一协调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政策。政府对服务贸易的管理, 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环境, 规范市场竞争秩序, 提供优质服务, 搞好投资软环境

建设。为保证服务贸易能沿着正常、健康的轨道发展,中国应该加强对有关条款原则的研究,尽快建立既符合本国经济发展目标又不违背国际准则的法律、法规。对服务市场准入原则、服务贸易的税收、投资、优惠条件等要以法律形式规定下来,以增加中国服务贸易的透明度,使服务贸易真正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加强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服务提供者的素质是决定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益的关键,也是制约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才是当前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一个突出矛盾,因此,在加强服务产业、服务贸易重要性及作用的宣传、强化服务贸易意识的同时还需加强服务贸易人才的培养。要建立门类齐备的服务贸易培训机构,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服务贸易人力资源的开发,完善人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性,并谨防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国内服务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

参考文献:

①王美伦,《浅谈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与对策》 ②管 涛,《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入世后的影响》 ③肖维歌,《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④谷晓雨,《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⑤潘照安.《中国服务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经济视 角,2007;(7):49~ 51

下载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趋势分析

    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现状和趋势分析长期以来。国际贸易中都是以货物贸易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但自从1971年OECD组织在东京回合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服务贸易的概念,随后作为多哈发展......

    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新疆葡萄酒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2002年,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耿兆林日前指出,我国葡萄酒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2002 年1至10......

    祖国大陆蜂王浆产业现状分析

    祖国大陆蜂王浆产业现状分析陈明虎南京市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养蜂业的发展,蜂王浆生产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开发不断创新,内外销市场逐步扩大,蜂王浆已......

    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合集5篇]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大对旅游重......

    皮革贸易现状

    (一)中国皮革产业发展现状 1、基本情况 中国皮革行业涵盖了制革、制鞋、皮衣、皮件、毛皮及其制品等主体行业,以及皮革化工、皮革五金、皮革机械、辅料等配套行业。具有产业......

    热带水果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

    热带水果产业状况与发展趋势分析日期:2010-09-27浏览字体:【 大 中 小 】编者按: 在省农机学会举办的农产品生产加工机械化培训班上,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张......

    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

    世界动漫产业现状分析[精选5篇]

    各国动漫产业发展现状 2012级高分子李蕙兰12170031014 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由生产型主导向消费娱乐型主导社会过渡,人们对娱乐的需求开始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