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3 09:3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篇: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为适应文化强国建设的新形势,浙江省委省政府把发展文化及相关产业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力加强谋划部署,不断强化政策保障,扎实推进工作落实,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进入了难得机遇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

(一)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概况

1.文化及相关产业不断壮大。2012年,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581.7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6%。其中,文化产品制造业增加值706.30亿元,占44.7%;文化产品批发零售业增加值160.73亿元,占10.2%;文化服务业增加值714.69亿元,占45.2%(详见表1)。

表12010-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情况

单位:亿元

注:2012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等数据使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与2010、2011年数据口径不一致。

2.文化产品的生产是文化及相关产业的主体。直接从事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的单位实现增加值884.08亿元,占55.9%;从事文化用品和设备等相关产品辅助生产的单位实现增加值697.63亿元,占44.1%。从文化及相关产业十大类别看,实现增加值最多的是“文化用品的生产”,有460.62亿元,占29.1%;其次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有281.53亿元,占17.8%;第三是“文化信息传输服务”,有240.28亿元,占15.2%(详见表2)。

表22012年分十大类增加值及构成3.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加值居行业之首。从行业看,2012年实现增加值超过50亿元的有7个行业,增加值合计为797.08亿元,占53.1%,超过全省的一半。其中,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增加值最高,为218.79亿元,占13.8%;软件开发、机制纸及纸板制造和包装装潢及其他印刷业依次居2-4位,为154.26亿元、113.96亿元和113.49亿元,分别占全省的9.8%、7.2%和7.2%(详见表3)。

表3增加值超过50亿元的7个行业情况

4.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地区差距明显。杭州市文化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达483.58亿元,占全省总量的30%以上;其次为宁波市和金华市,实现增加值分别为273.95亿元和162.88亿元,三市合计实现增加值占全省的58%。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最高的为杭州市,占比达6.20%;其次为金华市,占比为6.01%;其余九个市的占比全部在全省平均水平以下(详见表4)。

表42012年各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情况

(二)文化法人单位分布主要特点

1.文化法人单位总量较多,但骨干企业数量偏少。2012年,我省文化法人单位总量为75540家,占全国的10.8%,单位数较多。在全部文化法人单位中,经营性企业法人70292家,占93.1%,公益性事业法人5248家,占6.9%。在全部经营性文化法人单位中,文化服务业企业数量最多,为31124家,其中,从业人员在50人及以上或营业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重点服务业企业为1102家,仅占全部文化服务业企业的3.5%,比全国平均水平3.9%低0.4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企业为26161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为1904家,仅占全部文化制造业的7.3%,比全国平均水平11.6%低4.3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企业为13007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企业或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企业有688家,仅占全部文化批零企业的5.3%,比全国平均水平5.8%低0.5个百分点。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单位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较小,符合上述标准的骨干企业所占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文化产品的生产是主体,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法人单位数最多。在全部文化法人单位中,文化制造业26161家,占34.6%;文化批零业13007家,占17.2%;文化服务业36372家,占48.1%,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占比最高,但与全国相比,我省文化法人单位中文化制造业企业数比重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8个百分点。

在全部文化法人单位中直接从事文化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生产活动的法人单位有44754家,占59.2%,但比全国平均水平67.5%低8.3个百分点;从事文化用品和设备等相关产品辅助生产的法人单位有30786家,占41.8%。

文化及相关产业分十大类别看,法人单位最多的是“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有16675家,占22.1%;其次是“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有16015家,占21.2%;第三是“文化用品的生产”,12838家,占17.0%(详见表5)。

表5全国及浙江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及构成3.文化法人单位数相对集中,宁波位居首位。分地区看,宁波市文化法人单位数最多,为17849家,占全省的23.6%;杭州居第二,为17139家,占22.7%;温州居第三,为9509家,占12.6%;金华居第四,为8259家,占10.9%。这四个市的文化法人单位数占全省比例接近70%,文化法人单位数相对集中(详见表6)。

表62012年各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情况

二、存在问题

1.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阶段性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通常一个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超过5%的情况下才能称之为支柱产业。近年来,虽然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快速,但由于基数小,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不高,2012年的比重为4.56%,还未成为我省的支柱性产业。按照2012年的基数测算,我省要在2015年实现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力争达到7%左右的目标,则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要高于GDP的增长速度17个百分点左右,难度非常大。

2.文化单位规模普遍偏小。2012年,我省经营性文化法人骨干企业只有3694家,所占比重仅为5.3%,比全国平均水平6.0%的水平还低0.7个百分点。其中,文化服务业骨干企业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3.9%低0.4个百分点;文化制造业骨干企业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11.6%低4.3个百分点;文化批零业骨干企业占比比全国平均水平5.8%低0.5个百分点,文化服务业、文化制造、文化批零业骨干企业所占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普遍较小。

3.文化服务业单位数偏少。在文化服务业、文化制造业和文化批零业三类单位中,虽然我省服务业单位数是最多的,占全部单位的48.1%,但与全国相比,仍明显偏少,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5.5个百分点。其中,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单位数占1.2%,比全国平均低1.7个百分点;广播电视电影服务单位数占1.4%,比全国平均低0.6个百分点;文化艺术服务单位数占6.8%,比全国平均低4.5个百分点;文化信息传输服务单位数占1.7%,比全国平均低1.8个百分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单位数占22.1%,比全国平均低3.1个百分点;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单位占11.0%,比全国平均低3.0个百分点。

三、对策建议

1.优化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环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搭建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优良环境。一是法治环境。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成熟完善的文化法律法规体系,更离不开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执行。因而,既要构建管理型和服务型并重的法律法规,形成政务公开、制度透明的良好法治环境,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更要加大执行力度,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实现文化产品研究、创作、开发、生产、销售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维护文化权益。二是政策环境。对于文化产业要本着政府扶持、市场主导的态度,切实加强政府文化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保障和扶持力度。要制定涉及财政、人才、奖励、基金等各方面的有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完善的政策,进一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三是市场环境。通过市场主导,打破不合理垄断行为,构建完备的文化市场竞争环境,加快项目引进,培育市场主体,构建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和开发机制,建立面向市场、具有活力的文化产业体系和运作规范的文化市场体系。

2.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扶持处于创业初期的中小型文化企业,以促进其发展壮大,积极支持企业开发原创性产品,提升核心竞争力,鼓励中小文化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全力打造一批精品文化项目,支撑产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骨干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允许文化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促进文化企业规模化、集团化经营,以加强文化竞争力,夯实产业基础。通过骨干企业示范效应,从而带动整个产业快速发展。

3.调整文化及相关产业结构。我省文化及相关产业要提升整体竞争力,必须适时调整文化及相关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服务业,特别是要大力扶持和培育新兴文化产业。优先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鼓励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的发展,推动文化及相关产业走上以科技为先导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发展以科技含量高、文化品位高和文化含量高为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和文化会展业。大力支持包括网络游戏产业在内的数字化内容产业。

第二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世界各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在世界各先进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深入发展,并成为其重要的经济组成部分,本文将主要介绍英国、美国以及日本经济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概况。

1.1英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纵观创意产业在英国的发展,直至1998年,创意产业的地位才开始上升并日益得到更多重视。根据英国文体部2004年8月发布的《创意产业经济估算统计公报》的估算,创意产业占2002年英国GVA的8%,超过金融业占英国GVA的5%,创意产业对伦敦经济的重要程度已超过金融业,成为英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据官方统计,过去十年,英国创意产业增长93%,而整体经济增长仅为70%。在这十年间,英国创意产业以年均6%的速度增长,超过英国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3%的增长速度。

在就业方面,1997至2006十年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以年均2%的速度增长,其中2005至2006年间则高达4%。创意企业的数量从1997年的11万多增至2006年的12万多,2006年,英国创意产业就业人数高达200万人,成为全球创造就业人数最多的产业。

1.2美国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1977至1997年20年间,美国核心版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6.3%,超过同期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2.7%的增长率。核心版权占美国GDP的份额已经从1997年的5.65%,增长到2001年的5.89%和2002年的5.98%。2002年全部版权产业占到美国经济的12%,为12540亿美元,版权产业对美国经济的贡献呈继续增长的态势,其中2003年为23.28%,2005年为24%。

在就业方面,1997年美国核心版权就业人数为513万,至2001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增至582万,2002年,核心版权产业和全美就业人数均有所下降,其中核心版权产业就业人数降至548万,但1997至2001年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年均增长率均超过美国就业总增长率,2003至2004年,核心版权就业人数仍呈下降趋势,2005年又有所回升。至今,核心版权一直保持着比整个美国经济较快的增长势头,对提高美国就业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1.3日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根据日本数码内容协会《数码内容白皮书2004》的统计,以动漫产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日本文化创意产业,2004年的产值达到12.8万亿日元,约占日本本年国内生产总值的2.5%,超过了日本农林水产品产值10万亿日元。另据韩国文化体育部数据显示,在世界动画片总计3000亿日元的版权交易中,日本动画片占65%,在欧洲,日本动画片的市场份额竟高达80%。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是日本出口到美国钢铁总收入的四倍。

2、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对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是极具意义的一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进入了一个调整、完善、反思的阶段,改革经验向政策、法规转化,产业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更加规范有序的阶段。2006年《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明确提出“逐步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群体创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培育文化创意群体和内容提供商”,“重点培育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支持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形式,集聚各类文化创意人才”。

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文化创意产业正成长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各地争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出现了一大批诸如北京798艺术园区、杭州Loft49等知名的创意集聚地和一批如“蓝猫”等文化创意活动活动品牌。

纵观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文化创意实践更多的是以城市和地区为载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热闹态势。总体而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北京、上海,二者利用全国领先的文化、经济优势,引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第二梯队为深圳、昆明、广州、长沙、杭州等省会级城市,它们充分发挥各自的区位、民族、文化优势,成为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第三梯队其他城市,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本为将以北京为例,影射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概况。

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创造增加值603.5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8.76%,从业人员77.4万人,总资产达到4537亿元。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以逐年扩大之势增长,2006年实现增加值812亿元,占当年全市GDP的比重增至10.3%,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为89.5万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活跃、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

纵观世界各国争相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可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是大势所趋,并大有可为。

第三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创意产业”这一新术语的出现当然有其自身的背景和语境。新术语、新行业的出现往往意味着对旧术语旧行业的反思与批评。反映了对旧行业的理论范式、现有机制、政策趋向和实际运作的调整或反拨。创意产业的兴起一方面是对现有产业的机制、政策和运作的总结,另一方面也是对其缺乏创造性的批评。而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广播影视、动漫、音像、传媒、视觉艺术、表演艺术、工艺与设计、雕塑、环境艺术、广告装潢、服装设计、软件和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创意群体。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不再是过去时代的基本的物质性必需产品,而是更富于精神性、文化性、娱乐性、心理性的产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这种精神性的产品的需求在总体上日益提升,需求量越来越大,这是创意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发展现状

1、文化创意产业在国内各大城市的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以北京市为例,2006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89.5万人,占全市GDP的10.3%,比2005年增长15.9%。2007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已达90万。截至2007年9月,北京市2006年12月挂牌的1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4687家,其中,挂牌后新入驻企业1101家。有需求才有市场,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的文化创意的需求十分巨大,还远没有达到饱和,所以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企业和从业来说还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文化创意产业得到国内各大城市的重视,划拨专项资金扶持。

例如。北京为符合文化体制改革试点要求的文化创意企业办理减免税收,拿出专项资金支持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基础建设,和银行合做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无形资产质押贷款等。又如。南京市首开江苏知识产权贷款先例,日前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从南京银行获得了200万元贷款,这项贷款在江苏的文化创意产业界和科技界引起了广受关注,因为这笔商业贷款没有担保,也没有土地、产权等抵押物,贷款获得认可的一个主要依据是“无形知识产权”——计算机软件产品的著作权。再如。广州市每年安排1.5亿元资金设立广州市软件和动漫产业发展资金,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政策扶持游戏动漫产业的发展等等。可以看出很多大城市都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非常重视,纷纷拿出实际措施来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期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本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提高地区的文化影响。正是由于政府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和巨大的市场空间,大大地推动了全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

3、全国各大城市提出有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目标。

例如。上海市提出了“创意产业化,产业创意化”的理念。在发展路径上,形成与历史建筑保护相结合的发展模式,使有形的高科技技术发展和无形人才创意力量的发挥相结合。南京市提出了“保护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风貌,传承六朝古都的历史文脉”,“使每一个人的创意都受到鼓励,使每一个好的创意都有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机会,使每一个创业者都得到有力的制度保护和良好的政策扶持”的发展模式,着眼于培育创意、创新、创业的制度环境、法律保障和文化氛围。例如。广州市提出了“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深圳市提出了建设“创意设计之都”的目标等等。各个城市都根据自己的特点,提出了发展目标,并建立了各种创意产业的基地和园区,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

4、动漫、网游率先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中倍受青睐的主导领域。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成都、南京、天津、重庆等城市都把发展动漫业和网游作为重点,一时间全国各地“群雄纷起”,纷纷建产起动漫网游基地,国内动漫产业和网游产业一片热火朝天。

从以上四个特点可以看出,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正在蒸蒸日上,蓬勃发展。

二、发展前景

无论从产业结构调整还是从未来全球经济贸易发展来看,创意产业都无可争议地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亮点。从世界范围看,文化创意产业有着极佳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世界的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一些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增长速度更快,如美国达到14%,英国达到12%。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预测,我国的文化产业的结构变化将可能由技术和资本唱主角,新兴文化产业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局面。将迅速产生一批跨行业、跨媒体、具有品牌竞争力和战略投资力的产业集团,大大提高我国文化市场的集中度,使“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浮出水面。

创意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既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应该说,进入经济全球化时代后,在市场竞争中,任何一种技术、工艺、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知晓和模仿,要想始终领先于对手,必须不断创新,因为“只有创造力是无法模仿的”。

三、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加紧文化创意市场规则的形成从国内各大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利润逐年提高和企业数量快速增长态势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竞争尚不充分,文化创意市场规则正在形成。

市场竞争的不充分就从一个侧面表明这个产业的行业的发展尚不规范,只有在充分的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形成规范的行业规范。而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现在就应该着手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相应的规范和相应的结构调整,以使得在以后的发展中和竞争充分后就可以尽快走上规范化的道路,用以保证能尽快地形成一个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这样才能保证整个产业持续和健康的发展。现在不能只是一味地追求快速增长,要从“又快又好”转变到“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的道路上来。

2、加大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体系的建设

产业的发展和资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我国目前文化创意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处于起步阶段,而一个创意项目回报周期长、价值难以评估、投资风险较大,融资难已成为制约我国各地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难点。政府应当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像北京市和南京市那样对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解决文化创意企业因资金短缺而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

3、政府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指导与定位

国内各大城市虽然都根据自己的特色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目标,建立大量的基地、园区,但由于缺乏指导和规划,以至于出现了规划和园区的同质化倾向比较严重,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对本地区产业的指导和定位。

园区的建设是应该搞,但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多为跟风上马,并无结合本地实际的文化创意产业长远战略规划,很快就会出现一批功能相同或相近的园区。政府应该根据本地的特点,以及市场的容量和产业的发展规划来指导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而不是盲目的只看到眼前的利益。

4、加快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的建立

从国内各大城市都对动漫和游戏情有独钟,可以看出动漫和游戏产业的虚热以及我国还没有形成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目前很多城市都投资建设动漫园区,百余所高校开设动漫游戏专业,近五十万在校生学习动漫专业,全国各地都在搞动漫游戏比赛,动漫游戏展。尽管目前国内动漫游戏产业一片热火朝天,但是我国动漫游戏产业总体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企业规模小、原创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弱、经营模式亟须创新。从国外的成功经验看,优秀的创意产品之所以能创造上百亿的市场价值,都是依赖完整而强大的产业链,从小说、游戏到电影,再到主题公园、卡通玩具,不断挖掘创意的影响力,然后生成财富。政府应当引导创意产业建立完整的产业链,提高整个产业的整合度,对产业的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

第四篇: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新疆葡萄酒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2002年,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耿兆林日前指出,我国葡萄酒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2002 年1至10月份, 全国葡萄酒总产量比2001 年同期增长5.38%, 全行业总资产达到96 亿元, 同比增长10%以上, 销售额达到42 亿元, 也比2001 年同期增长6%以上。耿兆林说, 品质方面, 我国葡萄酒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全国葡萄酒抽检合格率由1997 年的88.2%上升到2001 年的96.1%。在产业政策上, 国家是控制发展高度酒,鼓励发展低度酒和非粮食酿酒, 支持发展以水果为原料的饮料酒。这个支持, 首当其要的就是葡萄酒。他说,近年来, 我国葡萄酒行业调整了产品结构。一是以前我们的产品有不少是半汁的、甜型葡萄酒。现在100%原汁的产品已经占到了葡萄酒产量的一半以上;二是技术法规日趋完善。2002 年11 月, 国家经贸委发布了《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并开始施行;三是发展了大量优质的葡萄基地①。

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对目前正处于强劲增长态势的葡萄酒业, 其渊源本来就出自于西部。我国的葡萄基地提供的原料远远满足不了葡萄酿酒企业的需要。西部大开发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比如葡萄酒的生产, 西部有着良好的种植条件。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 拥有70% 的国土面积。而西部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3, 劳动力成本较低, 这些优势是国内其他地区所无法取代的。随着国外葡萄酒产业的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国内葡萄酒业急需增加忧患意识, 有专家提出, 如果日后关税再有所下降, 对国内葡萄产业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 去西部发展种植和初加工业,不仅是当务之急, 也许还是大势所趋。一些中国著名葡萄酒企业如百年张裕,正在积极探讨西部地区葡萄基地的建设事宜, 致力于实现“原料基地化, 基地品种化, 品种区域化”。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主要的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产地,古代葡萄酒大规模的生产都基本集中在新疆。但从现代化产业角度来讲,直到20世纪70年代,新疆葡萄酒工业化才真正形成。目前,新疆是中国酿酒葡萄十大产区之一,主要集中在吐鲁番盆地的鄯善,玛纳斯平原和石河子地区。葡萄酒业是新疆资源优势明显而发展相对滞后的行业。近两年由于葡萄产业化及龙头企业的发展,新疆葡萄酒行业及产量有了明显的发展。2006年新疆葡萄酒产量为16万吨,比2003年1.87万吨增长了十几倍。新疆由

②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加上1.47万公顷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基地,在这个产业中备受瞩目。

二、葡萄酒消费群体逐渐形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着重大变化,表现在酒类的消费品种的结构方面,正在发生的革命性的调整,果酒消费市场迅速扩大,这为新疆葡萄酒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场历史性的机遇。葡萄酒在解放初期的消费量微乎其微,但到80年代以后,其消费量在酒类排名第三,近两年来,葡萄酒的消费量大幅度猛增,大有跃居消费量第二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酒类的需求同其它食品一样,也在向“安全无害、营养保健、回归自然”的方向发展,葡萄酒则以它特有的风格和品质具备了以上条件葡萄酒的好处,正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不少人改变了过去的以白酒为主的饮酒习惯,葡萄酒逐渐在我国走红。由此,葡萄酒销售量成倍的增加。如1996年我国葡萄酒产量为17万吨,进口葡萄酒为0.46万吨:到1997年我国葡萄酒产量上升为30万吨,进口葡萄酒上升为30万吨③。正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在饮食文化上追求生活品质提高,向更加健康方向发展的需求,也是葡萄酒消费能够热起来的缘由所在。我国葡萄酒消费群体逐渐形成④。

三、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我国葡萄酒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葡萄酒产量仅为200吨。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业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发展的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7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到614万吨。80年代后,我国葡萄酒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198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到30180万吨,虽然之后的几年葡萄酒产量有所减少,但是这几年随着人们对葡萄酒认识的深入,葡萄酒产量又呈现了回升趋势。总体来说,我国葡萄酒业目前正处在机会与威胁同存的时代。

一方面我国葡萄酒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我国葡萄酒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威胁。随着中国的加入世贸,我国葡萄酒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威胁:

① 关税降低的威胁。按照中国的加入世贸承诺,2005年1月1日起,葡萄酒关税将从原来的34.4%降至14%,因此,国外品牌葡萄酒势必会降低价格,增强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② 国外品牌的本土化威胁。目前,我国葡萄酒的市场空间仍然较为有限,加入WTO以后,国际葡萄酒企业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本土化渗透策略,这无疑于加大了对国内葡萄酒企业的冲击。

③市场放开的威胁。加入WTO后,要求我国进一步降低关税的同时开放国内市场,放宽市场准人条件和领域,降低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而国外葡萄酒巨头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品牌、营销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第五篇: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姓名:张雁玲 学号:13号 班级:10旅专

引言

写作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WTO,特别是大陆和港澳CEPA安排的实施,外商也越来越看好中国国会展业,中外会展企业的合作呈现多层次、全方位态势。美国、德国、英国等会展业发达国家的一些著名公司都在寻找与中国的合作项目,或合作建立企业、或合作办会展,形式多样。另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不仅带来新的资金和投入,更重要的是带来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理念,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会展业更好地发展。

另外,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加速转型的重要时期,加快发展会展业,对于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浙江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长三角地区,不仅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有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发展会展业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尤其是CEPA的实施和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举办,为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加快我国会展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为浙江会展业的新一轮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所以,我以浙江省展览业的发展现状来作分析。

写作意义

会展业(或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展销,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种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会展业产业链长、产业关联度大,它不仅可以拉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乃至社会发展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作为一名学旅游管理的学生来说,我们的学科也算是经济类的管理学科,在学会展学这门课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展览业的发展现状来深入了解这行业的发展,以让我们把课本的知识学以致用。另外,在旅游行业发展当中,如果可以好好发挥会展的优势以帮助我们宣传我们的旅游产品,以扩大我们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提高覆盖率。

资料收集方法

通过上网,看纸质资料(报纸,杂志,期刊)

现状分析

浙江地处我国东部沿海长三角地区,不仅具有独特的区位条件、坚实的经济基础,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更有充满活力的民营企业和巨大的市场需求,发展会展业的比较优势十分明显。

所以浙江省的会展业非常发达,每年举行的大型会展不计其数,各行各业的会展举行的如火如荼。就以2011年为例,浙江省共举行了165个各行各业的大型会展,大大地促进浙江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平衡了浙江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局面。浙江会展业以“西博会”、“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小商品博览会”等大型会展为主体,以专业性会展为基础,中小会展日趋活跃,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参与会展的机构和公众日益增加,对会展场馆的建设、投资也渐次展开,浙江省共有25个大型会展场馆。

浙江省会展业SWOT分析

(一)优势

(一)行业先发优势

浙江是我国大型博览会的诞生地。西博会的创新精神、成功举办超大型展会的经验和声誉、浙江历来重商的传统、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历史文脉,都对浙江会展业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浙江还是我国首家展览业界行业组织的诞生地。1984年6月,中国展览馆协会成立大会在浙江举行。该协会成立时有34个成员单位,至今已发展到200多个成员单位,囊括了展览产业链上组展、场馆、展览服务等环节的重要企业,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全国性展览行业组织。2003年6月12日国际展览联盟(UFI)执委会哥德堡会议上,协会通过审批成为UFI正式会员。

(二)城市综合优势

在我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圈中,以长三角城市圈的经济实力最强。在我国三大会展城市群(以北京为中心的环渤海会展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会展城市群、以香港、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会展城市群)中,以长三角会展城市群实力最强,发展势头最猛。浙江的浙江、宁波属上海的会展联动城市,发展前景看好。2007年,长三角地区面积仅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却创造了占全国19%的GDP、37%的出口份额。而且在长三角各城市中,浙江相对富裕。

浙江的城市基础设施和自然环境条件也较具优势。浙江旅游业很发达。

生态环境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浙江山青水秀,历史上即享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美名,浙江则被誉为“人间天堂”。浙江的自然环境条件得天独厚。

(三)经济实力优势

浙江开发历史悠久,隋唐时期即已成为全国居优势地位的经济区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市场经济发育较早、特别高的经济活动效率、民间投资意识强等因素使浙江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定的先发优势。早在10多年前,浙江的经济实力就已重新升至全国领先地位。在这许多产品在全国同类产品中占有较大份额,产销量往往以“亿”为单位

浙江是全国的外贸大省。自1998年以来,全省连续9年对外贸易总额保持2位数的增长。2007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1768.4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1283.0亿美元(同年全国实现贸易顺差2622亿美元),占全国的48.9%。浙江省国民经济对外贸的依存度达到了69.2%。(四)专业市场优势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对商业的尊重是建立良好的商业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浙江人历来有重视经商的传统。改革开放初期,农民自发地办起了工业品市场,通过市场调节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使资源趋向合理配置,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浙江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就是商品市场的领先发育,继而引发了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

(五)地理区位优势

浙江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首先,滨海居中的地理位置,既利于对外交往,又利于向内扩展。而且,紧邻上海这一全国首位的经济中心城市,商品、资金、技术、信息、人才“五流”及产业扩散方面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加上北南两边邻省江苏和福建均为全国经济增长领先省份,可充分发挥集聚效应,互相支持,共同发展。2006年浙江世界休闲大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申办,更进一步凸显了浙江的区位优势。据预测,世博会将迎来7000万世界各地的客商,其中将有30%的客人顺道去周边城市旅游,作为上海近邻的浙江、江苏将与上海一同分享世博盛宴。

(二)劣势

(1)会展业管理体制落后,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不足

国际上,会展管理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机制和自律规范,政府的介入一般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国际大型展会的协助招揽上。而在浙江,目前还没有相对完善的会展管理机制,也缺乏相对成熟的行业自律组织,办展审批不严,多渠道多层次。再加上由于大部分会展企业规模偏小,资金不充裕,基本上展会的主办机构都由政府支持,而不是企业独立运作,使得会展业不能很好地融入市场,与市场经济接轨。过多过滥的政府干预,反映了会展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还不够,还不能适应浙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2)会展专业人才奇缺

会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会展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专门的会展人去运作。而在浙江,从事会展行业的大多是半路出家的,没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会展缺乏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而且在会展业迅速发展的时期,浙江鲜少有高校和培训机构开展会展课程,到目前为止,浙江也没有培养会展所需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场所。会展人才的奇缺,严重阻碍了浙江会展业前进的步伐。

(3)会展业定位不明,缺乏品牌展会

浙江会展业起步虽然较早,也有西博会,但是品牌展会仍然缺乏。虽然浙江展会年年办,但是普遍存在重复办展的问题,导致浙江会展每年都有新面孔出现,从而使真正好的品牌展会被逐渐冲散,差的更是屡见不鲜。没有明确的发展定位,是造成浙江会展业这种局面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4)会展和旅游分离

浙江虽然是个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城市,但是并没有将这个优势用在推动会展产业的发展上。浙江旅游业尚未真正融入会展,会展商没有与旅游业协会充分合作进行营销宣传,形成旅游吸引会展,会展带动旅游的良好局面,而往往是会展商自己组织安排展会中参展人员的衣、食、住、行、游,这样既降低了会展效率,又可能因为不熟悉旅游业务而导致会展满意度下降。

(三)机遇

(1)CEPA给浙江会展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2005年1月,香港展览会议协会与浙江会展协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备忘录,双方将定期就两地会展业发展报告、全年展会安排计划、企业合作意向等资讯进行资料交换,定期派员或组团互访。双方利用CEPA(Closer Economic Partnership Arrangement,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的英文简称。包括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央政府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机遇,合作发展会展业,可以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2)浙江政府加大政策支持

近年来,浙江政府为发展会展业对其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扩大对会展业的扶持。首先,设立了会展专门管理机构,研究制定适合浙江会展业发展的近、远期规划,出台有浙江特色的地方性制度、法规。其次,支持成立会展行业协会等组织,及时汇总、发布浙江会展信息,了解国内外会展业发展态势,为会展最终决策提供依据。浙江政府还通过会展协会,开展业务指导、培训、咨询、协调和项目评估等工作,规范行业发展,加强行业自律,推动会展业健康发展。

(3)具有借上海会展业发展“东风”的机会

上海是一个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是我国第一大会展城市,近年来上海举办的会展数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2009年,上海的会展业直接成交额高达550亿元人民币。最引人注目的是,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在5月1日已盛大开幕,这次世界性的盛会,必将给上海、给整个中国带来无限商机。浙江紧邻上海,与上海仅两小时左右车程,这个硬优势能助浙江借上海会展业蓬勃发展的东风搞“会展搬家”,即吸引参加上海展会的各地厂商来浙江办展、观展。在上海世博会期间,浙江将举办一系列第十二届西湖国际博览会的展览项目,包括5月份的中国浙江名茶博览会、8月份的婚庆博览会、9月份的网货交易大会、10月份的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女装展览会、中国浙江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等,浙江可以借助上海世博这百年机遇,大力宣传西博会,提升西博品牌的国内外知晓度,扩大西博招展招商规模,着力介绍西博特色展会,利用浙江区位、经济、人文等优势吸引、发掘潜在参展商和参观者。

(四)威胁

(1)国内外会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近年来,浙江近邻的境外不少会展知名城市如香港、新加坡、汉城、吉隆坡、曼谷等,频频制造会展“大手笔”,吸引了全球的眼光,给浙江造成不小的竞争压力。另外,国内的会展经济也在世纪之交迅速崛起,并以每年20%的增长率飞速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亮点。“北京国际科技周”、“大连服饰节”、“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等等知名会展,盛况空前。各种各样的会展为城市聚集人气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城市间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局面,给浙江会展业发展带来强大的竞争压力。

(2)省内竞争日趋激烈

省内宁波、义乌、温州近年来会展业发展迅速。宁波的“中国家具博览会”、“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温州的“国际皮革展”、“特色农业博览会”,尤其是义乌的“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其有国家商务部的支持,有大量劳动密集型小商品出口,在国内外享有一定知名度,并有义乌及周边地区的小商品工业体系支撑,各方面的力量,促使它不断进步与发展。这些省内知名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代表性展会都对浙江形成了有力的挑战。

结论与展望

着眼于未来我省会展业的发展,我们一方面要紧抓住世界会展中心向中国转移、CEPA的全面实施和各种难得的难得机遇,另一方面要积极迎对由此带来的严峻挑战,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理清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化、差异化、国际化战略,努力推动我省会展业加快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产业化战略。要把会展业当作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市场化运作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和政府的引导、扶持和服务功能,为会展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促进会展龙头企业加快发展。

二是大力实施差异化战略。要积极开拓具有浙江产业特色的会展业发展空间,形成与国内著名会展城市特别是上海不同的会展市场结构,实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以中国浙江西湖博览会等著名展会为平台,把综合性会展与专业性会展紧密结合起来,强化会展品牌建设,努力培育更多的国际品牌会展,提升全省会展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是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要不断加强与国际展览联盟(UFI)等国际会展组织的联系,促进与相关国家和城市在国际会展业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大型国际品牌会展,特别是专业性国际品牌会展及其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继续加强与香港、上海等地的紧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加快我省会展企业的国际化认证进程,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努力开拓国际会展市场。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促进我省会展业加快发展

从总体上讲,我省会展业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推动。现阶段,政府要在充分发挥市场特别是会展企业主体作用的同时,努力在整合资源、培育主体、提升品牌、改善环境、规范市场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是加强会展资源整合,加快会展中心城市培育。把会展业纳入我省服务业发展规划,加强调查研究,加快制定我省会展业发展专项规划及其配套政策;加大各类会展资源特别是会展场馆资源的整合力度,建立全省展览场所及其配套设施的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全省展览场所资源的统筹协调,促进主要城市会展业的竞争、整合和优势互补,努力打响浙江会展业的整体品牌;鼓励和支持浙江等重点城市加快会展场馆配套设施、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提升会展场馆的利用率和管理服务水平,真正把浙江培育成为我省会展业发展的中心城市,努力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资源共享的一主多副的会展城市发展格局。

参考的网站:

1)重点参考:中国会展网

http://www.xiexiebang.com/web/exhi/exhi_search.aspx?City=4403&page=45&Start=2011-01-01T2011-12-31 2)其它网站:中国展会网;中外会展;展览会;会展资讯;中国展馆协会;中国会展管理网

下载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贵州省大健康产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表示,2015年,贵州全省医......

    全球疫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2007

    全球疫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09/8/11 来源:中国行业研究网 【搜索关键词】:疫苗产业 研究报告 投资策略 分析预测 市场调研 发展前景 决策咨询 竞争趋势 全球范围内,疫......

    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道恩游艇设计提供 游艇产业作为国内的新兴产业,被业界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在我国沿海地区,游艇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

    全球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董瑞青航空产业是大国崛起和综合国力的标志,也是现代国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生物疫苗及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研究趋势 目前,我国国内生物疫苗生产企业主要有中生集团、北京天坛生物、上海生研所、华北制药集团等。国家对国内疫苗企业一直采用保护政策,他们大多因为技术原因在疫苗......

    “十一五”期间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长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起步早、起点高,在中部省会城市中处于领先,经济规模和贡献率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仅次于杭州、广州,居第三位。“十......

    崇安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现状浅析

    崇安区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发展现状浅析 人才资源是国家的第一资源。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是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总体设想,......

    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西安高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依托陕西、西安丰富的科技文化资源优势,以及历经十余年发展而形成的人才、基础设施和服务环境等方面的基础,大力发展文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