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粮食产业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4 19:3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中国粮食产业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中国粮食产业现状分析》。

第一篇:2014年中国粮食产业现状分析

2014年中国粮食产业现状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生产和需求的矛盾必然存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按照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计算,到2020年,国内主粮的供给缺口将在4000万-5000万吨。

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2012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而同年我国三大谷物和大豆的总进口量合计为7439.14万吨,同比增长6.85%.从今年前4个月的数据来看,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为21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其中包括几大主粮在内的谷物净进口666万吨,同比增长86%。

因而,粮食安全须在开放条件下实现。粮食安全形势逼人,但中央提出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完全切中肯綮。“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中央密集地表态,都将确保粮食安全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激增的粮食进口量正在考验“中国人的饭碗”。

开放条件下的粮食安全也不能完全依赖进口,原因是:其一,如果中国粮食进口过多,不仅国际市场难以承受,也会给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其二,如果过度进口粮食,必然会冲击国内粮食生产,造成大量农民失业。

农产品生产如此增长还赶不上消费增长速度原因也很简单:一是我们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二是在城镇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大量农民转为市民后,由于其饮食结构的变化,新增了消费量;三是粮食的用途越来越广。

缺口必然存在,进口不能依赖,中国粮食安全的出路在哪?那就是科技支撑,惟有依靠科技支撑才能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就中国三大主粮的单产水平,其增产潜力巨大。据统计,中国小麦、水稻、玉米的单产水平分别是单产排在前10位国家平均水平的60%、71%和67%左右。未来中国粮食增产潜力仍然十分可观。

靠什么来提高农业效率?加快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等等。诸如此类的政策主张不一而足。但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能力关键要摒弃非技术因素的干扰,否则我们的农业科技进步只能裹足不前。因而依靠科技支撑提高粮食安全不只是战略口号,而是战略体系,需要系统、全面、深入地实践。

相关报告《2014-2019年中国粮食物流市场前景研究与行业运营态势报告》

第二篇: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分析(一)

我国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

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山东省、福建省等地,围绕着专业市场、出口优势、龙头企业形成了众多以生产某类产品为主的区域产业集群。如河北容城的衬衫,山东诸城的男装、即墨的针织服装,江苏金坛的服装出口加工、常熟的羽绒服,浙江省杭州的女装,宁波、温州的男装,嵊州的领带、织里镇的童装、枫桥的衬衫、平湖的服装出口加工,福建省晋江、石狮的休闲服,广东中山的休闲服,南海的女士内衣,虎门、深圳的女装,大朗的毛衣,均安、增城、开平的牛仔,潮州的婚纱晚礼服、江西共青的羽绒服这等等。这些服装产业集聚地产业链完善,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体,人口、企业和产业的集聚促进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日益增长。

在先后6批133个纺织产业集中的县(市、区)、镇试点地区中,共有35个服装产业特色名城(镇),其中福建省8个,江苏省8个,浙江省6个,广东省5个,山东省河北省各2个,上海市、江西省各1家。

2、服装产业集群特征

(1)产业集群在我国服装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服装生产越来越向产业集群集中,目前,各产业集群的服装总产量已占到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70%以上。产业集群的发展变迁影响着产业区域和产品布局,影响着产业资源的流动和重新配置,同时,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带动和加速了产品细分、市场细分和专业化的步伐。产业集群利用它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促进科技进步、促进品牌诞生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产业集群的升级有效地促进了全国服装产业的升级。

(2)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群大多属于专业市场依托型集群,即集群内企业主营同一种产品,并通过区域内或邻近地区专业市场进行经营。这类集群占全部服装产业集群的60%以上。有些集群是企业或手工业者在多年中逐渐密集而自发形成;一些是在地方政府对地方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产业进行扶植而发展形成的,这类产业集群内部以中小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在国内产业的优势均不明显,专业市场对企业生产管理和经营起到了导向性作用。这类集群内企业的更迭速度较快。也有部分属企业领导型集群和混合型集群。这些集群通常是当某个或某几个企业发展壮大后,带动更多企业创业而形成的。由于有占绝对领导地位的成熟企业的示范和带领,这类集群通常发展较为成熟,集群内企业较为固定、数量不甚巨大,集群内竞争合作秩序较强。

(3)高度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聚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和山东几个省。

(4)多数集群处于形成期或成长期,少数集群步入成熟期 从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阶段来看,目前我国大多数服装产业集群仍处于形成期和成长期。这个时期集群内企业较多,同质化竞争现象较为严重,集群中企业的合作关系多为利用一定规模的上游市场降低采购成本、利用统一专业市场降低交易成本、利用集群规模效应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集群内部竟合机制不甚健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不甚完善,企业间的竞争比较激烈,并趋于价格竞争模式。协调、稳步、持续发展是多数集群面临的现实课题。

(5)集群内大企业地位彰显 统计表明,服装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仅占产业集群企业总数的25.37%,而工业总产值则占到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的67.41%,销售收入占61.69%,利润总额占70.24%,平均职工人数占56.87%,产量占产业集群总产量的50%。仅占1/4的企业,用一半多的职工,创造出70%以上的利润,足见规模以上企业在产业集群中的地位,这些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盈利能力均明显高于产业集群平均水平,成为带动产业集群发展进步的中坚力量。(中国服装协会)

第三篇: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物联网智慧谷——物联网门户网站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013年5月9日

巨大的应用空间,加上国家政策层面的鼎力支持,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正驶入快车道。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物联网产业有机会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规模超万亿的航母级产业。如今,物联网概念经过三四年的培育,市场越炒越热,但真实的情况是否如此,物联网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到底如何,值得深思。

多项政策出台 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将超5000亿

作为为数不多的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层面的扶持。2013年2月5日,《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一下简称《指导意见》)正式出台,标志着政策层面已经框定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蓝图。《指导意见》指出,抓住机遇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对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提高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指导意见》实施之日,就是打响我国物联网产业驶入快车道起跑枪之时,物联网产业有机会成为为数不多的几个规模超万亿的航母级产业。

来自赛迪顾问的数据显示,20 10年,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为1933亿元,预计到2013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达到4896亿元。而国联证券的研究数据也显示,2012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3650亿元,预计2015年将超过5000亿元,并且会在随后较短时间内达到万亿元规模。

以2011年数据为例,中国物联网产业总产值接近2600亿人民币,主要分布在感知层、传输层和平台层。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智能工业、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医疗、智能农业和智能环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将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发展重点之一,不少一二线城市在建设或筹建物联网产业园。

有利有弊,物联网产业环境复杂

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跟物联网产业环境复杂密切相关。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从政策环境来看,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政府部门关于物联网相关政策的发布,让物联网成为了国家级的发展战略,初步明确了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相关财政、金融政策和法规的制定也确保了物联网健康持续发展,但是这些扶持政策的可操作性还有待加强,一些地方贪大求全的做法可能导致拔苗助长,同时,地方产业各自为政,也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规模发展。

从技术环境来看,我国每年对物联网产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增长,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物联网专利申请也逐年递增,企业综合集成能力较强。但实际上,对物联网核心技术如传感器、核心芯片等还有待突破,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隐患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此外,缺乏统一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指引,以及标准发展滞后于应用发展的困境,产业链薄弱等问题也严重阻碍了物联网的产业化与工程化发展。

从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社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公共服务能力的增强,中国物联网智慧谷——物联网门户网站

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的持续增长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环境,但国民对信息化的认知还很低,支付意愿与能力有限,对物联网的概念缺乏明确的解读,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原文地址

从市场环境来看,随着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各行业对物联网的需求逐步呈现,企业对信息化方面的认知提高,经济支付能力也不断增强。但在过去3年基本靠政府驱动,多以政府买单为主市场缺乏动力。另外,物联网商业模式不清晰、企业分散,缺少融资渠道,规模化应用少。市场还需培育 物联网产业发展“三步走”

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指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到了需要探讨商业模式的阶段,比较好的应用是结合我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发达国家也在搞智慧城市,但数量少,规模小。我们现在有几十个大中城市都在建设智慧城市,推进效果要优于国外。这是因为,各地政府目前高度重视社会效益,在城市安全、交通出行、安全生产、医疗健康等方面,对物联网有切实的需求,这使得物联网在这些领域发展迅速。但目前,这些领域的物联网发展,也仅仅在感知层面,即收集数据,还没有上升到分析数据的层面。从这个层面讲,我们的物联网产业,还未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

以无锡为例。自2009年无锡定位为“感知中国”中心之后,已经形成了“五园联动”、“五网齐聚”、“三中心协同”(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物联网产业研究院、国家传感网质量检测中心)的区位发展优势。截至2012年,无锡市共有物联网产业法人企业739户,注册资本达250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企业72户,注册资本达222亿。而这其中,系统集成占百分之七十以上,物联网设备制造占百分之十五,而信息传感设备不到百分之五。

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对物联网感知层传感器布局十分欠缺,而传感器布局的不足将导致数据产生的不足,将从源头上阻碍物联网的商业发展,所以对物联网商业模式的探讨非常必要和迫切。无锡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管委会副主任马晓东曾说:“过去三年基本靠政府驱动,如果不转为市场驱动,就会缺乏后劲。”

广东省物联网协会秘书长曾明博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制约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瓶颈包括核心技术有待突破,应用需求不够明确,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产业标准滞后,信息安全风险巨大等多方面因素。

据业内人士分析,物联网产业重点目标领域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交通物流、电力、医疗、石油化工等领域,在该领域要加强行业客户的理解,开发相关产品和服务,其核心是客户理解、高质量客户的把握、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二是近期重点推广的城市公共安全、环境监测、智能家居等领域,要力争在该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建立相关标准,其核心是规模数量产皮和服务的完善程度。三是重点培养金融、农业领域,注意不过度投入,以满足政府和公关目的,收支平衡为考量。

曾明认为未来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要分“三步走”。首先是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以应用创新为主,带动产业形成,由政府引导促进;其次是工农业生产领域,以技术创新为主,确保关键技术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形成,企业应用、行业应用是重点。最后是个人和家庭领域,以服务创新为主,此时物联网将进入高速发展期,最终进入物联网时代。“这三步不是完全按时间顺序进行,而是交叉进行的。”曾明说。

结语

我国物联网产业总体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且应用为主,除了部分市场化程中国物联网智慧谷——物联网门户网站

度较高的行业,如智能卡(RFID)应用、交通、物流等发展较快,其他领域发展相对缓慢,物联网市场还需培育,需要挖掘潜在的需求,处于由政府驱动向市场驱动的转型过程之中。

第四篇:中国旅游业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中国旅游业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旅游管理

一、问题的提出(千金难买牛回头 我不需再犹豫)

经过20年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解第五大客源目的地,在国际旅游市场上排名第6位。中国国际旅游收入从1978年的2.63亿美元增加至1999年的141亿美元。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已初步形成了以国际旅游为主导、国内旅游为基础、出境旅游为补充的发展格局。

根据目前的发展势头,到2020年,中国国际旅游收入有可能达到635 亿美元左右,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会升至8%。旅游业将真正成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

展望未来,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竞争将日益激烈,我国旅游业要提升自己的地位也将面临很多困难。为了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跨越的战略目标,就必须客观评价我国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努力寻找提高的途径,借助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巨大的市场空间,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二、中国旅游业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一)旅游产品的竞争力状况有所提高,但实际竞争力依旧低下

旅游产业通过把吃、住、行、购、游、娱等单一产品组合成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整体产品──旅游产品,以带给游客无尽的精神享受,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因此,旅游产品的竞争力是旅游业产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基础,其状况基本上决定了旅游产业的竞争力高低。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域广阔,旅游资源众多。其旅游资源在品种的多样性、资源类型的复杂性与资源分布的广泛性等各方面都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中国旅游产品的潜在竞争优势非常强。

几年来,各级政府和旅游企业按照市场需求,顺应世界旅游发展潮流,加大开发力度,培养出众多旅游新产品,如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等等,在扩大市场与创造效益方面都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然而旅游新产品的开发热浪却无法掩盖我国旅游产品竞争力低下的严酷现实,旅游资源的优势未得到应有的发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品创新不够,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长久竞争力。

中国旅游产品早已存在的缺乏创新、品种单一的状况未有根本改观,旅游产品依旧是观光型产品与度假型产品占主流。据1996、1997年中国旅游公报公布,中国旅游产品中观光型产品占总量的40%以上。如果加上度假型产品约占总量的77 %以上,而其它类型产品只占23%左右。

在旅游产品中,观光型产品与度假型产品均属资源消耗型产品,其创汇能力低,对环境的影响大,同质化程度严重,替代性极强,缺乏独特的竞争力。再加上缺少根据市场需求对产品内涵的系统挖掘以及不注重产品开发的创意与系列化。使得我国旅游产品大多只有一次性消费价值,没有长久竞争力。

此外,旅游产品竞争力的客观基础是稳定的产品质量。但是我国现有旅游产品质量一直

以来不够稳定,而人们对自身旅游经历的人际传播习惯和效应,使得旅游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其市场寿命就会提前进入衰退期,带来不可估量的恶劣影响。

2.缺少知名的旅游品牌。

与国外旅游大国相比,中国旅游业的品牌化进程刚刚起步,所拥有的只是品位较高的旅游资源,而没有品牌知名度高、对游客有持久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显然,品牌是参与旅游竞争的利器,没有品牌的支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就难以有根本性的提高。

(二)旅游环境保护和破坏并存,使得旅游产业的资源依托力严重退化

旅游生态环境既是旅游产品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旅游业竞争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持续提高的依托就是能可持续利用的旅游环境。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历来重视旅游环境保护工作。改革开放二十年,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旅游环境的保护更加重视,出台了有关旅游法规,设立相关机构,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由于长期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对旅游资源的掠夺性使用以及我国旅游业的超常发展,使得旅游环境保护状况处于危险的地步。旅游业的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具体表现有:

1.旅游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国许多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环境退化问题: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加重,植被覆盖量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不断缩小。

2.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目前各地区基本上没有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旅游地的建设开发既缺乏科学指导,又缺乏合理监督。加上我国大多数旅游者与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不强,不文明现象层出不穷,致使稀有的旅游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据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所做的一项关于中国自然保护区问卷调查显示:在已经开展旅游的自然保护区中,仅有10%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工作。

3.旅游环境保护管理和规划滞后。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走的是一条“边开发,边建设,边规划”的道路,发展经济是最重要的出发点,许多旅游景点在规划之时就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考虑环保设施的配套开发,而环境保护管理又没有及时跟上,从而导致严重的旅游污染问题。

(三)旅游行业管理有所改善,但深层矛盾依旧存在从大旅游、大市场的角度来看,旅游行业管理起着协调旅游产业的各个组成部分,形成整体竞争力的作用。近几年来,各级旅游管理部门积极进行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一方面强化了旅游管理职能,扩大了行业管理的范围,在旅游市场执法与质量监督、相关法规的贯彻、旅游规划的指导、旅游市场的整顿与引导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另一方面国家通过加快行业协会建设,逐步形成了由国家、协会、企业组成的新的三级行业管理体系。

然而由于旅游业的发展涉及多个行业,相互关系错综复杂,并且我国旅游市场发育不完善,产业内部的协调机制未能发挥正常作用,使得原有的行业管理问题依旧存在,严重影响

到我国旅游业的正常发展。具体表现有:

1.政出多门,协调、监控不力。

目前我国旅游业的主管部门表面上是国家旅游局。但实际管理部门多达十几个。由于缺乏权威管理机构,使得旅游业的行业管理政出多门,协调、监控不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业整体发展规划被肆意破坏,市场准入门槛被人为降低,旅游企业数量与从业人员数量急剧膨胀,不良经营行为得不到必要的约束,市场运行无序,从而严重影响了旅游资源的配置效果及产业结构的优化,削弱了产品的独特性与竞争力。

2.职能缺位。

由于各级旅游局管理体制正在改革之中。旧的管理机制已经解体,新的管理机制尚未建立,旅游市场管理出现不少职能空位。如旅游业联合促销、旅游业市场研究和战略规划、区域旅游管理、旅游生态环保等等重要工作基本上处于无政府状态。

(四)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结构失衡,无法形成协同合力

当今旅游业的竞争日益国际化、白热化。旅游业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是大旅游产业系统之间的竞争。因此旅游业的各产业之间能否相互衔接,形成强大的产业协同合力是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能否得到提高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相关行业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地位逐渐提高,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得到确认。

然而总量的发展却无法保证结构上的平衡,旅游产业群内各产业之间、各产业内部之间的有机联系仍未真正形成,严重削弱了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具体表现如下:

1.我国饭店业发展过速,结构失衡。

目前我国饭店业发展速度过快,客房供过于求,经营不佳。我国饭店业在“五个一起上”的政策引导下,饭店投资热潮此起彼伏,再加上政府监控不力,很快就出现饭店过剩问题。1988年我国有旅游饭店1354座,客房20万间,1998年这两个数字分别猛增至5782座与76.48万间。尤其是1993年─1998年期间,我国饭店与客房数量均增长80%以上,远远超出同期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速度。

在总量失衡的同时,饭店业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按国际经验测算,高(四、五星级)、中(二、三星级)、低档(一星级)饭店的比重应为1:4:5。而我国星级旅游饭店目前的比重为1:10:1.3。这种结构上的高档化,无法适应我国旅游市场上的国际旅游增长缓慢、国内旅游飞速增长的需求结构,结果造成饭店市场秩序混乱、低价竞争盛行,服务质量日趋降低,饭店企业整体出现严重亏损。我国饭店业的利润总额已由1994年的盈利53.86亿元骤降至1998年的亏损46.56亿元。饭店业的经营不佳,引发连锁效应,反而成为旅游业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障碍。

2.交通依旧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

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民航与公路交通得到较大发展。原来以铁路为主的运输格局已演变为以公路与铁路为主。目前在旅客周转量中,铁路所占份额逐年下降,而公路与民航所占份额已由1985年的41.52%上升至1998年的63.86%。表面上看来,原有的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假日常常出现的严重的旅游交通阻塞与爆满现象,从反面说明交通依旧是制约旅游

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以民航为例,据有关数据可知,1998年民航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24.9倍和28.7倍。但1997年飞机客座(综合)利用率只有65%,民航自身的经济效益与利用效率均趋下降。似乎民航市场已进入供过于求的时代。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1998年民航客运量为5755万人次,而按当年的国际旅游人数与国内旅游人数来计算(假如国际游客中有30%乘坐飞机,国内旅客中如有5 %乘坐飞机),约需运力10990万人次。实际上,近几年民航的发展势头受到其它交通工具的激烈竞争抑制,再加上民航的市场化进程相当缓慢,在很大程度上拖慢了我国旅游经济发展的速度。

此外,由于我国交通行业内部结构的不配套,加上公路、铁路、水运自身的缺陷,影响到交通行业综合运输能力的提高,这也是造成我国旅游交通紧张的原因之一。

3.旅游业的区域结构失衡。

我国旅游业的区域结构的特点是“东重西轻”。以1996年的数据来看,全国旅游外汇收入前10位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有8个(粤、京、沪、闽、苏、浙、辽、鲁)处于东部地区,他们以8.6%的国土面积接待了海外旅游者的27.43%,旅游外汇收入占全国的74.91%。1998年这两个数据虽说分别降为23.11%与67.98%,区域结构依旧是失衡的。这种失衡的状态所造成的东部地区的旅游业负荷长期超载与中西部地区的丰富旅游资源被闲置并存的现象,非常不利于中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忽视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定位不科学,旅游业的市场结构失衡

旅游业的稳步发展不仅依赖于国际旅游的发展,而且更依赖于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的正常发展。只有建立起三足鼎立的市场结构,才能加快旅游业的市场化、规模化,增强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促进旅游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在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闲暇时间增多,旅游需求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国内旅游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旅游业的主体。1998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6.94亿人次,平均出游率为58%。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391.18亿元人民币。1993 年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超过50%,1999年这一比重更高达70.7%。国内旅游已由数量增长转为效益增长,这是旅游产业竞争力提高的基础所在。

最近几年我国出境旅游快速增长,已超过入境旅游的增速,就中国近二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与人们逐渐养成的旅游消费习惯而言,中国必将是世界上增长潜力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

然而长期以来,国内旅游与出境旅游均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地方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定位于国际旅游市场,而忽视日益增多的国内游客。这种偏离的市场结构,限制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六)旅游企业实力有所提高,但竞争力依旧低下

旅游企业是满足旅游者各种需要的最基本的部门,是旅游业竞争力维持与发展的主要承担者。

我国旅游行业现有旅游企业1.1万余家,固定资产净值达1257.75亿元。在实现两个根本转变的过程,多数旅游企业通过产权改造、经营机制更新、资产重组等具体措施,企业规模扩大,实力增强。

然而多数旅游企业发展历史短,没有经历过真正的竞争,它们的经营素质与竞争能力都无法应付未来的挑战。具体表现在:

1.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象严重,效益低下。

我国旅游企业的管理机制老化,企业平均规模小,服务质量高低不一,经济效益差。以1997年为例,该年全国所有旅游企业实现利润总额为17.83亿元,比上年下降40.4%。而企业平均年利润额约为26.49万人民币,再以旅行社为例。1998年,我国有5944家旅行社参加了经济指标考核,考核结果,营业收入总额比上增长了4.12%但利润总额却下降了20.82%。考虑到近几年旅游企业大量增加的背景,这种营业收入增长与利润锐减共存的事实恰恰说明,我国旅游企业的经营前景令人担忧。

2.竞争手段单一,过度竞争现象严重。

在市场竞争中,除了价格竞争手段以外,还存在许多非价格竞争手段。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过渡,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我国旅游企业经营的产品替代性强,面对的市场面狭窄;使得企业采取的竞争手段比较单一,加上对市场竞争的规律与规则不太了解,导致企业陷入以价格竞争为主的过度竞争漩涡之中无法自拔。不仅使旅游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下降;而且造成旅游产品内容“ 缩水”,质量下降,游客数量减少,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旅游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可看出,我国旅游业产业竞争力的现状令人担忧。如果这一局面得不到及时的改变,会严重影响我国旅游业未来的健康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旅游业能否实现建成世界旅游大国的战略目标。因此,为提高旅游业的产业竞争力,保持中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及时进行全面的改革。因本文篇幅所限,这里只列出主要的改进思路。

(一)重新界定政府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应该看到,立足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政府主导”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旅游业的现状与发展的要求。未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应是“市场主导,政府引导”,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按市场要求来开发与利用旅游资源,又不能忽视政府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政府应转换职能,把精力放在旅游市场建设、公共旅游设施兴建、市场秩序规范与旅游法规健全等领域,充分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树立“大产业、大旅游”的思想,从战略的高度、系统的角度来把握旅游业的未来发展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旅游协调体系,注意旅游业与其它相关行业的协调发展;其次在旅游业内部,也要在支柱产业适当超前的条件下,保持内部的协调发展。最后要加大我国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力度,力求在未来一段不长的时期内,改变我国目前存在的旅游业发展的区域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为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旅游业国有企业的改革

切实实行政企分开,加强管理机制转变。实现投资主体与企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按市场需要调整经营策略,利用各种竞争手

段,参与市场竞争,逐步改善国有旅游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其竞争力。

(四)加强对旅游产品的开发

不仅要重视对我国旅游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建设,而且更应重视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对旅游产品的深层开发,以挖掘我国旅游产品的潜力与优势,形成一批生命力极强的旅游名牌产品,拓宽我国旅游业的客源市场面,以创新与独有的魅力保持我国旅游业在世界旅游市场上的吸引力。

(五)加强环境保护

建立完备的旅游环保监测体系,注意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原载《南方经济》(广州),2001.5.21 ̄24

第五篇:中国瑜伽产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中国瑜伽产业的现状与前景分析

瑜伽行业目前是国内公认的“大蛋糕”,在众商家分食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行业规则,加上各个商家都是自主经营,其中包括不少人浑水摸鱼,到了如今,这块“蛋糕”被弄的面目全非,这究竟是谁的责任?

有句俗话叫做“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种种利益等原因的促使下,目前这个行业在很多方面已经开始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但我们多数瑜伽经营人士不以为然,就算知晓也已经司空习惯了这里的一切...却不知,切蛋糕的刀子其实早就已经指向了自己,当有一天你也成为经营倒闭的一员的时候.一、瑜伽市场发展状况及消费需求变化

在各种不同的经济类型中,瑜伽行业算是比较新颖和独特的,以瑜伽健身这种商业经营方式,传入中国仅是短短十余年时间,从市场发展规模来看,目前自主经营规模的瑜伽会馆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仅约百分之十五的瑜伽会馆为连锁式经营.另外百分之五形式上来看,具有师承印度的瑜伽会馆数不出几家来,其中,也有以个人魅力为召唤的明星型瑜伽会馆,基本占有个别.从经营效果来看,至今为止,中国瑜伽会馆85%左右分别为:微利或持平,其中亏损者的占据多数.在走过瑜伽行业建立初期到发展的今天,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长期吸引瑜伽会员,为日后的生存和发展赢得空间,已成为国内众多瑜伽会馆关注的焦点.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优化和日益提高,国内更多的女性越来越关注自我形象的完善,如何在人群中与众不同,于细节处举手投足间体现自己的女性魅力,成了女性以健康为主的新形象.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及不同的职场需求,人们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穿衣打扮,而是有了更高层面的审美要求,于是,练习瑜伽的人们越来越多,尤其以女性为主,少部分男性也逐步的加入这个健康练习行列.瑜伽行业的经营主要以传统商业为模式,在经营形态上,经营场所以租赁为主,以中小型会馆为主流者居多,在经营进展中,绝大多数的瑜伽会馆经营基本形式,以健身和服务并重,但随着消费者对瑜伽认识的不断加深,除服务被重视规范外,以专业为主的瑜伽场所越来越成为经营者的共识.其中,美容(个体经营者+瑜伽),逐步过度到(运动健身馆+瑜伽),目前倡导主流的属于挂牌专业性质的瑜伽会馆,这三大经营模块同时在市场策略和开发上更加主动和多样化,以适应日益激烈市场竞争.从早期各类瑜伽会馆的火爆到如今,坐等顾客上门的被动做法,早已在商业经营上很难维持生意,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上、媒体上、街道上林立的各类瑜伽经营广告,到开始主动接近自己的目标顾客和老顾客,用各种手段请顾客上门光顾,同时增强了宣传的投入的同时,也增进了与顾客感情沟通的投入.例如:节日里进行的亲客活动,日常联络,礼品馈赠等,瑜伽会馆各显形式,使尽力气.经营以瑜伽健康练习为特色,成为瑜伽各类经营会馆的竞争主要生存点.其特色就是“与众不同”的差异性, 但目前绝大多数瑜伽各类会馆所谓的特色经营,基本就是习惯跟着市场走,创建特色瑜伽会馆的策略无非是,比如“突出自己的服务品牌理念”,“保证瑜伽教习的效应”,“服务项目的独特性”,“超前性,新颖性”,“引进瑜伽的专有技术”,“制定独特的促销赠送方案”,“个性化的服务方式”,“有特点的装修风格”,“引进新型的实用管理技术和某些设备”,“塑造瑜伽老师的专业形象,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礼仪训练,激励瑜伽老师发挥自己的潜能”等等.我们通过大量调查了解到:由于从事瑜伽行业的就业人员来自社会各阶层,其不少背景接受教育程度略显偏低,经营业主多数基本不懂瑜伽,教练接受和学习瑜伽专业的水平参差不齐,瑜伽教习方案缺乏合理的安排及目标,通过了解,细观这些教习方案,其全国瑜伽各个会馆的水平基本是同一种模式的复制水平.我们举些例子,例如:有些经营会所,把模仿几套国外的健身操,几种国外的练习方法,甚至学做几个老外的常规动作,及组合方法来当作教习瑜伽的一部分,并且把这种类别叫做“国际瑜伽水平”.有的瑜伽会馆请个印度来的青年“包装”一下,成为“瑜伽大师”,把这种叫做印度传统正宗瑜伽等......就这样,其实是把瑜伽原本很深刻的东西,浮浅化了,就如此的,简单的叫做运用与国际接轨的理念来结合中国大众的生理,心理特点,自主创造出一系列所谓服务于中国大众的多种健康教习内容,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想经营生存,开创先河,不是单靠局限于请个“老外”或者那么简单地经营模仿.而国内大多数的瑜伽经营会馆,基本是搞个租赁场地,请几个教练,依靠跟着感觉走,这样为经营的基本模式形成相互模仿的风气.竞争的日益激烈必将促使瑜伽行业走向的逐渐成熟,这一点毫无疑问,正如同“大浪淘沙,筛洗反复”.对于目前国内瑜伽健身消费需求的变化,分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以白领为主流消费群体,所构成的变化引起大众消费需求方向的变化;另一个是同一消费群体思想观念的变化,引起市场方向消费需求的变化.这两种文化的本身既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在这里,我们把这两处原因引起的需求变化,都统称为消费需求方向的变化,因为其变化的方向并不局限于特定的消费群体.按照瑜伽心理学的一般观点,人的行为是由意念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生理或心理需要产生的,也就是说,行为决定于动机,动机来源于需要.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由其消费动机决定的,而消费动机来源于消费者的需要,由此我们可以说,消费需要是实现一切消费行为的根本原因.因此 ,消费需求的变化是消费需要变化的具体表现.那么,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各类的瑜伽经营会馆是否能够做到给予各类消费群体的需要呢?

对于这一点,需要值得我们经营瑜伽会馆的业主们好好思考一番.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做品牌,关键是要知道消费者心中要的是什么.消费者的需求,起初是质量,即努力使产品适应各种不同的消费需求,但要发展就要做品牌,要竞争就要做好品牌,做好品牌就需要保证质量.”

在确定品牌目标之前,首先要明确关于瑜伽目标的确立,在这个目标基础管理上梳理出的品牌目标,才能保证瑜伽会馆未来发展的一致性、长期性.品牌目标确定以后,再进一步分析品牌现状与品牌目标现有的差距.比如,一方面可以为你品牌定位、品牌架构以及品牌延伸等方面规划工作提供指导;另一方面,也为日常的品牌管理、市场推广活动提供依据.使自己的瑜伽会馆避免在追求短期利益的过程中,常常以牺牲品牌长远建设的利益为代价.对于这点,我们国内那些经营倒闭或者亏损的瑜伽会馆是值得玩味和思考的.我们可以把瑜伽品牌目标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如同跑“马拉松”,把长距离分割成若干个短距离,既短期目标是为实现长期目标的保障,品牌短期目标制定的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执行具体和质量化.如此,经营管理执行起来就能够越好操作.瑜伽是门综合博大的健康学科,我们国内目前仅仅是开发了以哈达瑜伽为主导的体式练习一种,而对于市场的消费需求变化来说,健康产业的市场需求是空间巨大的,其大部分还没有被开发出来,比如:瑜伽理疗,心理疏导、静坐冥想,身体疾病治疗等.在国外,曾经风靡一时的体式瑜伽,已经被静坐冥想等练习理念所替代.二、提倡“柔性服务,口碑相传”的经营理念,要懂得因材施教.XX瑜伽开馆已有二年时间了,经营在当地很不错.XX瑜伽秉承的服务理念是:瑜伽是门综合博大的健康学科,经营瑜伽就是教练和教导,消费群体的需要就是第一目标,教人们练习瑜伽同时就是教导人们学会健康的生活,而教练又是教导练习掌握健身的方法.因此,瑜伽会馆不是你仅仅带人练习的场所,而更是让人们真正学习和掌握健康生活的学校,一定要懂得因材施教!这里,XX瑜伽会馆把会员分为几种类型,建立完善的顾客档案机制,总结出各种会员的教练方法.比如:有专门的专业瑜伽老师做客户的接待顾问,会员什么类型,作为老师就可以判断出有的会员的类型.例如:摆出各种数据,你适合练习什么,哪类课程适合于你,哪部分练习对你有益,每次练几组,每组多少次,也许未必一下子听得懂,但客户觉得有数据练起来特别兴奋.有的会员属于心理问题,就要采用针对心理问题解决的教学法等.往往这时,瑜伽老师都会把自己所了解的适合此类人的瑜伽健康知识讲解给客户.类似XX瑜伽这样的会馆在国内有少部分,善于学习研究和总结,并且精心来打造品牌和经营.作为老师或者教练,其最生要的职责就是帮助顾客获得健康,这就是瑜伽经营会馆需要作到的质量效应,而不是仅仅靠空口说几句白话,或者所谓的专业术语.其前来的顾客如何需要的是科学的健康指导,如何因人而异的引导和教习,并以此通过实际的练习获得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效应.因些,在瑜伽会馆的经营中,老师的教练水平应该具有比较专业化的,如:人体心理学、生理学、营养学和运动学等专业知识.此外,还应懂得一点医学,对于这一点需要经营瑜伽的业主们要重新认识和重视起来,瑜伽不仅仅是依靠那几组动作来教习.在经营过程中,要重视教学的规范性和综合性,瑜伽老师不仅会教习,更要善于与顾客沟通,以准确了解顾客的需求并提供帮助,这个是瑜伽会馆能够掌握会员健康的第一手数据,包括会员练习的进展情况,这些都十分重要.瑜伽行业浮躁的理念与粗放单一的操作,正在开始向区域精细化、亮点化、实效化推进中提升.我们是在陈诉一种事实,纠正大多数瑜伽经营者的普遍认知,事实就是:瑜伽“市场”是通过我们大量的工作,是依靠瑜伽专业的健康引导出来的,而不是我们采用各种营销手段开拓出来的.市场本身就是与生俱来,自古以来,人们的健康问题本身就摆在那里,在此提醒一下那些以搞市场、搞营销的瑜伽会馆主们,健康产业的市场是通过你们创造出来的,并且通过努力引导可以取得的.三、瑜伽市场是一个“人心”的市场,需要我们“用心”来做.我们要建立起信心,开发瑜伽市场首先需要有信心,有信心不一定会成功,但没有信心一定会导致失望和失败.谁能把最初的勇气坚持到最后,谁就赢得了这个具有巨大潜力和空间开发的瑜伽市场,这首要的面临很多的失意和挫折,这个道理本身在瑜伽修炼哲学里面有明确的阐述.其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艰辛,经营过瑜伽会馆的馆主们,感受到超过任何一个行业,因此,要想成功开发瑜伽市场,首先必须要“苦其心志”的磨炼,坚定信心.“虚心学习、努力执着、注重服务与真诚分享”是推销员乔.吉拉德四个最重要的成功关键,他被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连续12年保持全世界推销汽车的最高记录.他在《我用我的方式成功》一文中介绍他成功的心得时说:只要是他遇到的任何一个人,他进阶地毕恭毕敬地把他看作自己的潜在客户,他成功的方式就是以积极的心态,“把生活业务化,把业务生活化”,生活中随时可发现和寻找潜在的客户.这对于我们如何做好瑜伽市场的人来说值得认真学习的.瑜伽不是商品,而是一门健康教育学科,我们从自身做起,哪怕每天学习进步一点点,也是成就.因此,只要你有信心,生活中随处可以发现你的“准客户”.人贵有恒,开发瑜伽市场还要有一颗坚韧不拔的“恒心”.有一句话叫“心诚则灵”,发展瑜伽产业变是如此.开发市场,面对客户,我们不仅仅要以诚相待,还要认真通过学习瑜伽的大量知识,通过知识的结构理念,建立起标准的瑜伽客户健康档案,掌握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瑜伽会馆不仅是练习场所,更是解决客户健康问题的教习场.如此,真诚的、专业化的诚心能够缩短你与客户之是的心理距离,能够架起你与客户相互沟通的桥梁.开瑜伽会馆不是去“求”客户,而是去为你的客户“解决需要的问题”.我们瑜伽经营人要“传播”爱心,爱自己,更爱客户.那么,我们通过我们的智慧与策略,为自己想要创造效益时,第一目标要为客户创造健康财富,为消费者创造满意,这样的经营就可以使我们的瑜伽会馆,就具备了长期的、持久的发展和盈利空间.不要把瑜伽当作商品来经营,否则你会难以维持和发展,现在的瑜伽市场是一个“人心”的市场,未来的发展也是一个“有心”人的世界,祝福我们中国的瑜伽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事业越来越成熟,通过瑜伽的练习,让我们的国人“身心----健康、智慧;生活----快乐、和谐”.

下载2014年中国粮食产业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中国粮食产业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和措施研究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和措施研究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高熙来源:baidu发布时间:2011-1-4 23:21:28原文标题: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和措施研究,原文网址: 摘要】:信......

    粮食银行产业分析和竞争环境[大全]

    粮食银行的产业背景和竞争环境分析: 1.产业背景: 1.1.1“粮食银行”内涵 “粮食银行”,为解决农民储存粮食的难题,通过“粮食银行”提供的免费存储服务,农民把粮食存入“粮食银行......

    中国高分子材料的产业现状

    中国高分子材料的产业现状 高分子材料具有使用量大,应用面广的特点。使用量大市值全世界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年产量体积已经超过了钢铁材料的产量。应用面广是指应用范围广阔。......

    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一、新疆葡萄酒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2002年,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耿兆林日前指出,我国葡萄酒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2002 年1至10......

    祖国大陆蜂王浆产业现状分析

    祖国大陆蜂王浆产业现状分析陈明虎南京市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养蜂业的发展,蜂王浆生产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开发不断创新,内外销市场逐步扩大,蜂王浆已......

    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合集5篇]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大对旅游重......

    “产业粮食”――新材料

    “产业粮食”――新材料 “新材料产业”包括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和技术装备。具体涵盖:新材料本身形成的产业;新材料技术及其装备制造业;传统材料技术提升的产业等。与传统材料......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中国信用卡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内容提要]: 自从1985年中国银行在我国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以来,信用卡在我国就已有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