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大陆蜂王浆产业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5 06:5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祖国大陆蜂王浆产业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祖国大陆蜂王浆产业现状分析》。

第一篇:祖国大陆蜂王浆产业现状分析

祖国大陆蜂王浆产业现状分析

陈明虎

南京市老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养蜂业的发展,蜂王浆生产技术日趋成熟,产品开发不断创新,内外销市场逐步扩大,蜂王浆已成为蜂产品产业第二大支柱产品。应该看到,在蜂王浆产业发展的同时,其产品的质量安全、科研深度和市场规范等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我希望通过海峡两岸同行的交流合作,能够认识问题的症结所在,确保海峡两岸蜂王浆产业的健康发展。以下仅为个人见解。1 蜂王浆质量安全与养蜂基地建设

1.1 蜂王浆质量现状与养蜂管理

蜂王浆是蜜蜂的产物,是年轻工蜂食用花粉和蜂蜜后吸收分泌的“乳汁”。蜂王浆质量与养蜂管理密切相关。目前,蜂王浆质量值得注意的两大问题:一是10-HDA逐年下降;二是抗生素超标。笔者认为产生上述两大问题主要是养蜂管理过程中的三大因素:一是环境(包括生态环境和蜜粉源环境);二是蜂种;三是群势。

有资料报道:1995年以前,10-HDA含量在2.0%以上的蜂王浆占抽样总数的51.1%;1995~2000年下降为23.9%;2001年又下降到18.5%;今年2.0%以上的王浆占抽样总数不足10%。这种下降态势令人担忧。10-HDA是蜂王浆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10-HDA含量下降标志蜂王浆质量的下降。

2002年春,欧盟以抗生素超标为由,停止从祖国大陆进口动物源性食品(包括蜂蜜、蜂王浆),日本和美国等也相继对祖国大陆蜂产品出口提高了抗生素的检测标准。这里有欧盟对祖国大陆进入WT0后采取的“绿色壁垒”因素,但也反映祖国大陆部分蜂农在防治蜂病时滥用抗生素的现象。

为了解决以上两个问题,应制订科学的、适用的蜂王浆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主要加强以下3个方面的控制。

首先,放蜂环境要选择无污染和有蜜粉源的场地。如果在空气、水源、土壤污染的环境中养蜂,会直接影响到蜂王浆的质量。现在有一部分蜂农是定地放蜂,以取浆为生,在蜜粉源缺乏时喂糖、喂花粉或豆粉等人工饲料生产蜂王浆。此时此地的蜜粉源环境不适宜产浆,但为了王浆高产,人为地迫使蜂群产浆,造成蜂群群势下降,王浆品质低劣。

其二,蜂种对王浆质量有一定的影响。目前,祖国大陆蜂王有三种类型,即浆王、蜜浆王和蜜王。以产浆为主的定地蜂农采用浆王,每群蜂年产浆6kg左右;流动放蜂的蜂农爱用蜜浆型王种,既能产蜜又能取浆,综合效益好;而在边远地区蜂农多数采用蜜王,以摇蜜为主,生产技术简单。根据近几年春浆收购情况,浆王蜂群生产的春浆10-HDA平均在1.8%以上。蜜浆王群的春浆10-HDA平均在1.9%以上;南京老山药业连续两年对祖国大陆西北边远地区蜜王群生产的20多个批次的蜂王浆进行测定,10-HDA平均在2.3%,其中最高为2.8%,最低为2.03%。春浆如此,夏秋浆的差距更大,因为夏秋季定地蜂群基本上是喂糖取浆,10-HDA在1.4%左右,而流动蜂群蜜粉源情况较好,10-HDA大部分在1.6%~1.8%之间。

饲养强群是提高蜂产品质量的关键。从春繁开始,有的蜂农为了早产浆,在蜂量不足时下框取浆,此时如不注意蜂群保温,极易诱发蜂病。有的蜂农为了防治蜂病,用药不规范、不隔离,造成抗生素超标。在夏季蜜粉源缺乏时,喂糖取浆,打破了蜂群“休养生息”的规律,把蜂群变成“造浆机”。在秋季,甚至l0月份以后茶花季节,仍继续下框取浆,以至越冬蜂群不壮,影响来年春繁。

1.2 养蜂基地建设与溯源管理

祖国大陆蜂业分散流动,师傅带徒弟,一代传一代,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只有从规范养蜂生产抓起,建立养蜂基地,从源头把住蜂产品质量关,才能提高祖国大陆蜂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谁来培训蜂农,管理蜂农?单靠政府不行。只有蜂产品加工厂与蜂农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加工企业按国家标准收购原料,并对蜂农进行培训、管理,促进蜂农提供合格的蜂产品,对双方有利。农业的出路在于产业化,产业化首要实施规范化、标准化。养蜂产业化要靠蜂产品龙头企业来带动。

2002年以来,在中国养蜂学会的帮助和指导下,杭州长青、浙江天地、湖北扬子江、安徽百春、河南长葛、南京老山等蜂王浆生产龙头企业,先后举办蜂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培训班,编印教材,请养蜂专家授课,为蜂农备案登记,发挥“小规模,大群体”的优势,现已培训蜂农近万名,并建立了相应的养蜂合作社或基地,组成“龙头企业+养蜂学会+基地”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产业链。从源头提高蜂农质量安全意识和养蜂生产技术水平,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对培训的蜂农实行“三表一签”的管理办法。即在养蜂生产过程中认真填写“养蜂生产记录表、蜂产品流向表、用药情况表和产品标签”。工厂收购的每批原料王浆可追溯到每个蜂农。对基地蜂农实行价格保护和质量奖励政策,调动蜂农规范生产的积极性。通过大陆一批蜂业龙头企业的共同努力,2003年9月,欧盟食品残留监控检查团对南京老山和浙江天地等蜂业龙头企业进行检查,对上述溯源管理体系表示满意,为中国大陆蜂产品冲破“绿色壁垒”走向世界做出应有的贡献。

1.3 高产浆王推广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客观地说,高产浆王的推广对提高大陆蜂王浆产量发挥了显著作用。但高产浆王的应用需要两个先决条件:a.充足的蜜粉源;b.种王选优更新。

花粉与蜂蜜是蜂王浆的营养基础,缺乏蜜粉源喂糖取浆与蜜粉源充足条件下生产的蜂王浆,在其成分与性状上都有显著差异。

近年来,一些定地蜂农,从高产浆王的友邻蜂场中相互引种,自行配制,也不知杂交多少代,造成蜂群产浆的遗传基因表现越来越显著,而采蜜、采胶和抗病能力逐渐减弱,使王浆产量不断提高,质量不断下降,此“浆王”已非彼“浆王”,这其实己违背了高产浆王发明者的初衷。提高加工深度,开发系列产品

2.1 蜂王浆保鲜技术对其活性的影响

蜂王浆是世界公认的高活性的天然营养珍品,其中活性蛋白、生物激素、酶类以及多种维生素等活性物质在常温下不易保存。原苏联试验证明,蜂王浆在常温下存放5天以上,喂养的蜂王幼虫不能正常生长。山西农业大学唐朝忠教授试验证明,蜂王浆在常温下放置10天,其中SOD活力全部消失。

2001~2002年,中国农科院蜜蜂研究所与南京老山药业公司共同开展蜂王浆及冻干粉活性的生物测定方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蜂王浆生物活性与存放时 间和温度呈负相关,即存放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活性越低。详见下表。

上表说明鲜王浆在常温下不易保存,最适宜的贮存温度为-18℃,蜂王浆冻干粉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其生物活性较稳定。

2.2 蜂王浆服用剂量与保健作用的关系

蜂王浆是功能性保健食品,要达到预期的保健功能,应有适当的剂量,多了浪费,少了没作用。上海医科大学用蜂王浆冻干粉治疗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剂量为700mg/kg,具有降血脂、降低血液黏度和增强红细胞变形能力的作用,折合人体有效剂量为6~8g/天。南京医科大学用蜂王浆冻干粉进行调节小鼠免疫功能试验,有效剂量为500 mg/kg,折合人体剂量为蜂王浆冻干粉3~4g/天。

1990年以前,大陆蜂王浆以出口为主,内销蜂王浆口服液,每支10mL,其中鲜王浆的质量分数为3%~4%,由于剂量小,稳定性差,该类产品已被市场淘汰。南京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服用老山口服蜂乳,80年代服用鲜王浆,90年代开始服用老山蜂王浆冻干粉,服用人群超过30万人,蜂王浆年消费量达200t以上。成为世界蜂王浆消费量最高的城市。在长期推广应用的过程中,消费者通过实践,掌握了适宜自身体质的最佳剂量。

对于亚健康人群,蜂王浆保健剂量为每日2~3g(冻干粉0.5~1g,但对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肝炎及肿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作为免疫调节剂,蜂王浆服用剂量可以增加到每日2次,每次5~6g(冻干粉2g),可为患者补充营养,调节内分泌,减轻化疗放疗的毒副作用,增强抵抗力,促进病体康复。

2.3 产品剂型变化与加工企业发展概况

早在20世纪60年代,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医院及药厂开始研制蜂王浆制剂,70年代后期祖国大陆生产蜂王浆制剂的药厂已超过50家,剂型以口服液为主,如江苏的“口服蜂乳”,北京和上海的“人参蜂王浆”,杭州的“双宝素”等,当时蜂王浆产品划入药品管理范畴,有相当部分是通过医院和医师的推荐,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祖国大陆人民生活的改善,对保健品的需求量逐步增加,蜂王浆制品成为保健品的“领头羊”。因此有人说:祖国大陆的保健品是从蜂王浆起步的。当时,“人参蜂王浆”已成为全国城乡妇孺皆知的保健佳品,著名品牌有哈尔滨第三制药厂的“人参蜂王浆”、北京第三、第四制药厂的北京蜂王精等。此后,生产蜂王浆口服液的企业多达300多家,鱼龙混杂,低价竞争,搀杂使假。屡被质监部门和媒体曝光,口服液逐渐退出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直接服用鲜王浆。一些企业,如广州宝生园、上海冠生园、上海沪郊、武汉葆春和汪氏蜂业等建立专卖店及专柜销售鲜王浆,取得较好业绩。

南京老山药业公司1971年开始生产口服蜂乳,1980年对日本出口鲜王浆,1983年研制成功蜂王浆冻干粉,克服了鲜王浆常温下不易保存、服用不便的困难,通过近20年的市场推广,目前年销量达70t(折合鲜王浆消耗量200t以上),已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蜂王浆冻干生产技术不仅较好地保存了蜂王浆的生物活性,而且促进了蜂王浆系列产品的开发。目前,祖国大陆各地以蜂王浆冻干粉为中间体,先后开发出散剂、片剂、胶囊、软胶囊等多种剂型,满足市场的需求。内外销市场与价格差距

3.1 王桨产量与市场价格

以往,祖国大陆蜂业科研生产的重点偏向于提高产量,认为提高产量就可以提高蜂农和企业的效益。20世纪60年代每群蜂年平均单产王浆0.3~0.5kg,70年代上升到1.0~1.5kg,80年代又增至2.0~3.0kg,90年代上升到3.0~5.0kg,进人2l世纪蜂王浆产量还在大幅度上升,有的单产已达6.0~8.0kg。我们应该反思,蜂王浆高产给祖国大陆蜂业带来什么好处?产量是否是越高越好?20世纪70年代蜂王浆收购价300.00元/kg左右,每群蜂产浆1.5~2.0kg,单群收入500.00元上下;而现在单产提高到6.0~8.0kg,平均收购价60.00元/kg左右,单群收入400多元。对比结果是产量提高了,收入反而降低了。20世纪70年代至今,祖国大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10倍以上,30年前1kg蜂王浆可换2000kg小麦,而现在1.0kg蜂王浆只能换50kg小麦。养蜂在祖国大陆农副产业中的经济地位明显下降,有的地区已出现后继乏人的现象。

设想如果祖国大陆蜂王浆总产量调控在2000t左右,市场可能会出现供不应求,对蜂农的收购价格可恢复到150.00元/kg左右,蜂农以生产春浆为主,夏秋季蜜粉源短缺时不取浆,减轻了蜂群和蜂农的劳动负担,王浆质量提高了,蜂群强壮了,蜂农也多赚了。蜂王浆原本应是“阳春白雪”的珍品,如果片面追求高产,使之成为供过于求、无利可图的“鸡肋”。这就是蜂业同仁们不愿看到的客观现实。

3.2 内外销市场价格差距

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统计资料表明:从1997~2003年,祖国大陆出口王浆数量从372t上升为l 265t:而鲜王浆出口单价从24.4美元/kg下降至13.5美元/kg。

祖国大陆零售市场鲜王浆销售均价在20000元/kg以上,比2003年出口价高852%,内销市场蜂王浆冻干粉价格在l 000元/kg以上,比出口干粉价格高212%。

3.3 提高质量标准,实行优质优价

现在流行“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质量标准代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应用价值。目前,祖国大陆蜂产品的质量标准门槛较低,各项指标偏幅很大,如波美度41~42度是蜂蜜,37~38度也是蜂蜜,成熟蜜和不成熟蜜都是蜂蜜,价格差距不大,蜂农当然愿意生产不成熟蜜。同样道理,10-HDA

2.o%是蜂王浆,1.4%也是蜂王浆,收购商没有化验条件,因此收购价格相差不大,蜂农当然愿意使用高产浆王。蜂王浆国家标准中规定10-HDA的含量下限在1.4%,但是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蜂王浆冻干粉10-HDA一般规定在5.0%以上。这就要求生产冻干粉的原料王浆的10-HDA必须在1.7%以上。大部分外销出口蜂王浆的10-HDA要求在1.8%~2.0%,这样造成大批1.4%~1.6%的夏秋浆只能在内销市场以次充好、低价倾销。

笔者建议进一步提高王浆质量标准。把10-HDA的下限从1.4%提高到1.6%,还要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安全性控制标准,如抗生素、农残、重金属等指标。此外,老山药业与科研院校合作正在探索王浆活性蛋白指纹图谱与王浆活性生物测定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号:02138452.5),力求建立蜂王浆活性测检标准方法,确保产品质量。要把蜂王浆当成“精品”来做,用先进科学的质量标准来调控蜂王浆产量和质量,调节供求关系,稳定市场价格,满足消费需求。

(参考文献略)

2005(1)引自《蜜蜂杂志》

第二篇: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葡萄酒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新疆葡萄酒产业市场潜力巨大。

2002年,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耿兆林日前指出,我国葡萄酒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2002 年1至10月份, 全国葡萄酒总产量比2001 年同期增长5.38%, 全行业总资产达到96 亿元, 同比增长10%以上, 销售额达到42 亿元, 也比2001 年同期增长6%以上。耿兆林说, 品质方面, 我国葡萄酒已经有了很大提高, 全国葡萄酒抽检合格率由1997 年的88.2%上升到2001 年的96.1%。在产业政策上, 国家是控制发展高度酒,鼓励发展低度酒和非粮食酿酒, 支持发展以水果为原料的饮料酒。这个支持, 首当其要的就是葡萄酒。他说,近年来, 我国葡萄酒行业调整了产品结构。一是以前我们的产品有不少是半汁的、甜型葡萄酒。现在100%原汁的产品已经占到了葡萄酒产量的一半以上;二是技术法规日趋完善。2002 年11 月, 国家经贸委发布了《中国葡萄酿酒技术规范》,并开始施行;三是发展了大量优质的葡萄基地①。

西部大开发尤其是对目前正处于强劲增长态势的葡萄酒业, 其渊源本来就出自于西部。我国的葡萄基地提供的原料远远满足不了葡萄酿酒企业的需要。西部大开发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比如葡萄酒的生产, 西部有着良好的种植条件。我国西部地区资源丰富, 拥有70% 的国土面积。而西部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1∕3, 劳动力成本较低, 这些优势是国内其他地区所无法取代的。随着国外葡萄酒产业的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国内葡萄酒业急需增加忧患意识, 有专家提出, 如果日后关税再有所下降, 对国内葡萄产业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缩小这一差距, 去西部发展种植和初加工业,不仅是当务之急, 也许还是大势所趋。一些中国著名葡萄酒企业如百年张裕,正在积极探讨西部地区葡萄基地的建设事宜, 致力于实现“原料基地化, 基地品种化, 品种区域化”。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主要的酿酒葡萄及葡萄酒产地,古代葡萄酒大规模的生产都基本集中在新疆。但从现代化产业角度来讲,直到20世纪70年代,新疆葡萄酒工业化才真正形成。目前,新疆是中国酿酒葡萄十大产区之一,主要集中在吐鲁番盆地的鄯善,玛纳斯平原和石河子地区。葡萄酒业是新疆资源优势明显而发展相对滞后的行业。近两年由于葡萄产业化及龙头企业的发展,新疆葡萄酒行业及产量有了明显的发展。2006年新疆葡萄酒产量为16万吨,比2003年1.87万吨增长了十几倍。新疆由

②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加上1.47万公顷全国最大的酿酒葡萄基地,在这个产业中备受瞩目。

二、葡萄酒消费群体逐渐形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发生着重大变化,表现在酒类的消费品种的结构方面,正在发生的革命性的调整,果酒消费市场迅速扩大,这为新疆葡萄酒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场历史性的机遇。葡萄酒在解放初期的消费量微乎其微,但到80年代以后,其消费量在酒类排名第三,近两年来,葡萄酒的消费量大幅度猛增,大有跃居消费量第二之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酒类的需求同其它食品一样,也在向“安全无害、营养保健、回归自然”的方向发展,葡萄酒则以它特有的风格和品质具备了以上条件葡萄酒的好处,正被我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接受,不少人改变了过去的以白酒为主的饮酒习惯,葡萄酒逐渐在我国走红。由此,葡萄酒销售量成倍的增加。如1996年我国葡萄酒产量为17万吨,进口葡萄酒为0.46万吨:到1997年我国葡萄酒产量上升为30万吨,进口葡萄酒上升为30万吨③。正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后在饮食文化上追求生活品质提高,向更加健康方向发展的需求,也是葡萄酒消费能够热起来的缘由所在。我国葡萄酒消费群体逐渐形成④。

三、葡萄酒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现状.我国葡萄酒生产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葡萄酒产量仅为200吨。新中国成立后,葡萄酒业作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发展的工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197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到614万吨。80年代后,我国葡萄酒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1988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到30180万吨,虽然之后的几年葡萄酒产量有所减少,但是这几年随着人们对葡萄酒认识的深入,葡萄酒产量又呈现了回升趋势。总体来说,我国葡萄酒业目前正处在机会与威胁同存的时代。

一方面我国葡萄酒企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我国葡萄酒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威胁。随着中国的加入世贸,我国葡萄酒业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威胁:

① 关税降低的威胁。按照中国的加入世贸承诺,2005年1月1日起,葡萄酒关税将从原来的34.4%降至14%,因此,国外品牌葡萄酒势必会降低价格,增强中国消费者的接受度。② 国外品牌的本土化威胁。目前,我国葡萄酒的市场空间仍然较为有限,加入WTO以后,国际葡萄酒企业纷纷加大了在中国的本土化渗透策略,这无疑于加大了对国内葡萄酒企业的冲击。

③市场放开的威胁。加入WTO后,要求我国进一步降低关税的同时开放国内市场,放宽市场准人条件和领域,降低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门槛。而国外葡萄酒巨头在资金、技术、人才、机制、品牌、营销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篇:旅游产业现状分析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

(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旅游产业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大对旅游重点景区开发建设的投入,集中力量实施了“一带四区”工程,以郑、汴、洛“三点一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嵩山少林寺、龙门石窟、黄河小浪底、开封宋都景区等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开发以古都、名寺、祖根、功夫、宗教为特色的文化观光、寻根朝觐以及休闲度假、生态观光旅游项目,加快了伏牛山、南太行、桐柏—大别山景区的连线连片开发。总体上说,我省旅游资源开发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旅游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05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60.05万人次,旅游创汇2.16亿美元;接待国内游客超过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782.31亿元。全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GDP的7.6%,略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以旅游产品开发为核心,旅游配套产业、关联产业都得到长足发展,旅游产品和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明显提高,跨入全国旅游大省之列。

旅游资源开发朝着综合化、多样化、精品化方向发展。依托“古、河、花、拳、根”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基础,形成了多样化的产品系列,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旅游景区和线路。“三点一线”精品线路的吸引力明显增强,龙门石窟、嵩山、云台山、宝天曼分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跨入世界品牌的行列。同时,工业旅游、农业观光、会展旅游、科普旅游、旅游节庆活动等新的旅游项目有声有色,呈现出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交相辉映、综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接待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交通、住宿、餐饮、信息、商业、娱乐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蓬勃发展。主要旅游景区(点)的道路交通,景区内部道路及水、电、通信和环卫等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全省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909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425家;有19个城市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初步形成了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城市建设和旅游发展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局面。

旅游体制创新取得新进展,社会多元化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各级政府在加大对旅游业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的路子,逐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旅游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民间资本纷纷进入旅游业,清明上河园、开封府、八里沟、栾川滑雪场、西峡漂流等景区均因民间资本注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旅游市场主体不断壮大,旅游发展的内生机制逐步形成。

旅游关联产业蓬勃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培育综合旅游产业体系。一些地方旅游业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目前,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已达到48万余人,总就业人数达到240万人以上。旅游业的发展对于改善城市面貌、重塑河南形象、促进对外开放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优势景区景点资源整合不够,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待提高。目前,全省旅游景区景点部门所有倾向比较明显,由于产权关系、地方和部门之间利益冲突等,导致政出多门,分头管理,景区缺乏统一规划,景点开发各自为营、孤立作战、分散经营,旅游市场无序竞争,区域之间、部门之间缺少有效合作,对外宣传推介没有形成合力,影响和制约了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区域旅游资源得不到合理整合,旅游产业整体竞争优势尚未形成。二是旅游产业链条上还存在瓶颈和薄弱环节,综合配套不够完善。旅游六大要素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不协调,产业结构尚处在资源开发的初级阶段。旅游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旅游商品、饮食住宿、保健娱乐等关联产业还不够完善配套,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瓶颈。尤其在旅游购物方面,普遍存在旅游商品研发能力弱,文化内涵挖掘不够,产品档次不高、结构雷同,在旅游消费中比重过低等问题。景区文化娱乐项目单调,游客夜间文化娱乐贫乏,有些重要的景区景点食宿条件还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

三是旅游外向度低,入境游在全国处于落后位置。2005年我省的入境游居全国第二十位,旅游外汇收入居全国第十九位,与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主要原因是:旅游目的地产品不精,对外吸引力和影响力不强;有效宣传不够,海外知名度不高;国际航线不足,专业人才匮乏,与国内外大的旅行社没有形成广泛的合作网络。

四是深层次体制性障碍尚未清除,旅游产业发展活力有待增强。旅游资源开发仍是政府主导型模式,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旅游市场主体发育滞后,运行机制不健全,尚有一部分还明显带有事业性痕迹,龙头骨干企业不多,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活力不强;管理体制不够协调,有时甚至出现相互掣肘现象,影响了资源的配置效率。

(三)旅游业发展态势分析“十一五”期间,我省经济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黄金发展期”,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一是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为旅游产业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为旅游关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发挥我省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文化与旅游的产业融合,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三是经济全球化和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以及2008年奥运会在我国举办,有利于拓展国际旅游市场,更好地发挥旅游在扩大开放中的排头兵作用;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有利于统一、开放的旅游大市场的形成,激发旅游市场主体的内在活力;五是各地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民间资本大举进军旅游产业,有利于保持旅游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我省旅游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区域竞争日益加剧,各省(区、市)都在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步伐,一些旅游资源富集地区旅游开发较早,旅游产品成熟,设施完善,形象较好,在旅游资源类型、客源市场的构成等方面都与河南有着较大共性,不可避免地会分流客源。

特别是在入境游方面具有强势地位的省市,凭借现有基础和国际交往的大通道,仍将保持迅猛的发展态势,加上汇率调整等因素,势必对我省旅游产业发展造成一定压力,产生不利影响。

二、旅游产业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要求“十一五”期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突出文化特色,塑造整体形象;加强产业组织,拉长产业链条;培育产业集群,壮大产业规模;理顺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推进资源整合,着力优化结构。推动旅游业由资源开发型向产业发展型转变、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主导型转变,使旅游产业成为竞争优势突出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变旅游资源大省为旅游经济强省。

二、旅游产业空间布局

按照旅游资源分布特点和旅游产业发展功能定位,呼应全省经济发展的宏观布局,在分析“十五”旅游业布局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带五区”的旅游产业空间发展布局构想。

一带:沿黄文化旅游经济带;

五区:嵩山文化旅游经济区、伏牛山旅游经济区、太行山旅游经济区、桐柏—大别山旅游经济区、豫东平原文化旅游经济区。

(一)促进旅游与经济互动,彰显沿黄文化旅游经济带发挥综合优势,重点发展沿黄文化旅游经济带。要围绕郑州都市圈、现代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建设,突出黄河文化、始祖文化、古都文化的旅游主题,积极开发黄河生态游和城市近郊游,加强旅游综合配套体系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使郑州成为全省旅游的对外开放窗口、国内外旅游首选目的地、游客集散中枢和服务中心、旅游人才开发培训基地。进一步优化洛阳龙门景区文化自然要素,整合白马寺、关林、牡丹园、天子驾六等优势旅游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完善开封古城水系,开发开封古城墙,重现宋都古韵。同时,该旅游经济带要大力发展工业观光、农业观光、科普、体育、会展等相关产业,增强对全省旅游业的辐射带动能力。要以黄河文化为主线,开发黄河滩地自然、历史人文景观,加快黄河两岸的生态建设步伐,优化视觉景观,重点发展三门峡黄河白天鹅生态苑、黄河小浪底景区、濮阳生态旅游景区、黄河故道森林公园、湿地鸟类保护区、黄河滩区生态农业园等。将这一横亘中原的黄河母亲河建设成绿色生态走廊,并作为文化旅游走廊的环境辅承,勾勒出人文气息醇厚、自然生态优越的世界精品旅游带。

(二)突出嵩山品牌优势,打造嵩山文化旅游经济区

要以申报嵩山、观星台进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少林武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突破口,整合区内的旅游资源,理顺管理体制,突出武术文化主题,做大做强集培训、演展、竞技为一体的武术产业。进一步美化景区生态环境,再现“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的自然意境。加大嵩山文化圈开发力度,加快寺、庙、阙、观星台、嵩阳书院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旅游要素产业,配套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建成驰名中外的世界级旅游经济区域。

(三)融合自然人文因素,提升太行山旅游经济区

要强化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资源,优化旅游线路,打通景区连线,着力打造以自然山水、殷商文化为主体,与红色旅游、民俗文化相映生辉的品牌景区,加快中国文字博物馆建设,勾画多种形式的旅游线路。积极开发滑翔、登山等专项旅游项目,丰富旅游产品,拓展景区功能,完善配套设施,拉长产业链条,力争建成中国北方重要的自然与文化相融合的旅游经济区。区域内的中心城市要加强旅游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充实娱乐、购物功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四)整合优势旅游资源,拓展伏牛山旅游经济区

要加强旅游经济合作,完善旅游交通网络,使之连线成片,形成整体合力。要以旅游业为龙头,发展配套关联产业,培育特色经济,促进扶贫开发。加强生态建设、退耕还林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争建设成为以生态观光、康体休闲功能为主,旅游产品层次分明,旅游产业链条完整,旅游经济良性循环的中国北方重要的自然生态旅游经济区。区内中心城市和县城要提升城市品位,加强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争创优秀旅游城市,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能力。

(五)打造“一红一绿”胜景,开发桐柏—大别山旅游经济区

要突出“一红一绿”的主题,重点实施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工程,加快红色旅游线路开发,加强与湖北、安徽两省的合作,使之成为中国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和该区域旅游经济的龙头。积极开发以山水观光、休闲度假为主题的绿色自然生态旅游产品,营造浓郁的休闲度假氛围,美化景区(点)生态环境,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景区的互通能力。通过旅游业发展带动服务业等关联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内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把该区建设成为在全国有较强吸引力的山水度假旅游经济区。

三、旅游产业发展任务

1.丰富功能,拓展自然生态旅游业

以“一河三山”自然山水为基础,以云台山、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宝天曼、西峡恐龙蛋化石群等具有国际影响的优势自然旅游资源为重点,倾力打造世界级的自然旅游品牌产品。大力美化景区(点)生态环境,注重景观品位的提升和文化氛围的营造,迅速提高国内外知名度,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吸引力的自然生态旅游精品。

云台山景区要大力美化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充实瀑布水源,加快茱萸峰森林公园、青龙峡、峰林峡、神农山、青天河等景区的连线连片开发,注重景区文化氛围的营造,将温县太极拳表演纳入景区游览项目,进一步提升景区的吸引力;嵩山景区要加快生态建设,把体育竞技比赛、地质科学考察与文化旅游有机组合起来,扩大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宝天曼景区要以生物多样性为主题,辟建生态环保、科普修学、科研考察的高端园地,将之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家园推向世界;以西峡恐龙蛋化石群为托,建立恐龙蛋化石群地质科普旅游区,把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恐龙蛋化石遗迹展览馆、白垩纪地质公园等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地质自然主题旅游区。

将五龙口风景名胜区、龙峪湾国家森林公园、鸡冠洞风景名胜区、岈山风景区、太行大峡谷风景名胜区、石人山风景区、郑州黄河游览区、林州红旗渠游览区等国家AAAA级景区以及具有发展成为AAAA级景区条件的老界岭、老君山、白云山、天池山、鸡公山、南湾湖、八里沟、万仙山、王屋山、淮源等景区,作为河南自然生态旅游的重点产品加以完善提升,进一步抓好景区的精深开发,通过道路连接和线路组织,优化连线连片开发格局,积极发展登山、探险、健身、水上游乐等多种旅游项目,拓展旅游功能,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参与性和知识性,使其发展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大吸引力的自然生态旅游产品。

2.多元发展,重视社会旅游业

红色旅游。把信阳红色革命根据地、竹沟中共中央中原局旧址、郑州二七纪念堂、桐柏叶家大庄、确山杨靖宇故居、晋鲁豫军区司令部旧址、镇平与夏邑的彭雪枫纪念馆、陈官庄淮海战役纪念馆为代表的革命纪念地和以林州红旗渠、兰考焦裕禄陵园等革命传统教育品牌资源等,作为河南著名的红色旅游标志,进行组团发展,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充实配套服务功能,创新展示方式,增强游览效果。

节事会展旅游。继续办好现有的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洛阳牡丹花会、开封菊花花会、信阳茶叶节、安阳殷商文化旅游节、焦作国际太极拳赛会、三门峡国际黄河旅游节、周易与现代化国际研讨会等重要节会,增强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积极培育和发展新的节事会展活动。以郑州为主,发挥大中型城市的商旅会展功能,发展商务旅游,创立会展品牌,积极争取一些中外大型会议、赛事、展览、博览的承办权。

民风民俗民居旅游。依托盘古庙会、太昊陵庙会、中岳庙会、大山庙会、洛阳关林庙会、马街书会、中原庙会等民间庙会活动,展现地域民俗文化的特点和精华;建设体现地方特色的中原民俗文化博物馆、豫西民俗文化主题园、豫南民俗文化主题园等民俗旅游主题景区。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民俗文化品位,开发丰富

多彩、大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加强对历史特色民居的保护性开发,使康百万庄园、马氏庄园和徐家大院、太行山民居、大别山民居等成为有较强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现代工业观光游。以列入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的河南金星啤酒集团、郑州三全食品公司、郑州宇通客车公司、河南安彩集团、许继集团、漯河双汇集团、河南瑞贝卡发制品公司、洛阳一拖集团、新飞集团为依托,开展工业旅游。同时积极拓展新的工业旅游点,展示企业文化精神,合理组织旅游线路。

生态农业观光游。以列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河南农业高新科技园、河南金鹭驼鸟乐园、洛阳南村、临颍南街村、许昌鄢陵国家花木博览园区、新乡小冀京华园、新乡七里营刘庄为依托,开展农业观光游。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和生态农业生产基地,重点建设豫西等地的杜鹃观赏基地、洛阳牡丹基地和牡丹观赏园、开封菊花种植基地、濮阳世锦园鲜花生产基地、信阳潢川盆景园等特色花卉旅游项目以及信阳茶叶生产基地。

体育保健游。重点开发景区或城市近郊的温泉和矿泉资源,挖掘传统中医医疗康体功能,建立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的疗养院和康体保健区,积极发展各种运动场、训练基地、滑雪场和体育竞技类主题公园等专项体育旅游场所。

环城休闲旅游带。适应城市居民双休日近郊游的需要,大力开发科普型、休闲型、娱乐型的旅游项目和游客参与性强的专项游乐产品,完善综合服务功能,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第四篇:2014年中国粮食产业现状分析

2014年中国粮食产业现状分析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生产和需求的矛盾必然存在。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表明,按照中国的粮食生产能力计算,到2020年,国内主粮的供给缺口将在4000万-5000万吨。

201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194万吨,比2012年增加1236万吨,增长2.1%;而同年我国三大谷物和大豆的总进口量合计为7439.14万吨,同比增长6.85%.从今年前4个月的数据来看,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为212.4亿美元,同比增长40%,其中包括几大主粮在内的谷物净进口666万吨,同比增长86%。

因而,粮食安全须在开放条件下实现。粮食安全形势逼人,但中央提出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完全切中肯綮。“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中央密集地表态,都将确保粮食安全放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而激增的粮食进口量正在考验“中国人的饭碗”。

开放条件下的粮食安全也不能完全依赖进口,原因是:其一,如果中国粮食进口过多,不仅国际市场难以承受,也会给低收入国家的粮食安全带来不利影响。其二,如果过度进口粮食,必然会冲击国内粮食生产,造成大量农民失业。

农产品生产如此增长还赶不上消费增长速度原因也很简单:一是我们正处于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发展阶段;二是在城镇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大量农民转为市民后,由于其饮食结构的变化,新增了消费量;三是粮食的用途越来越广。

缺口必然存在,进口不能依赖,中国粮食安全的出路在哪?那就是科技支撑,惟有依靠科技支撑才能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就中国三大主粮的单产水平,其增产潜力巨大。据统计,中国小麦、水稻、玉米的单产水平分别是单产排在前10位国家平均水平的60%、71%和67%左右。未来中国粮食增产潜力仍然十分可观。

靠什么来提高农业效率?加快推广农机化先进适用技术、促进和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等等。诸如此类的政策主张不一而足。但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能力关键要摒弃非技术因素的干扰,否则我们的农业科技进步只能裹足不前。因而依靠科技支撑提高粮食安全不只是战略口号,而是战略体系,需要系统、全面、深入地实践。

相关报告《2014-2019年中国粮食物流市场前景研究与行业运营态势报告》

第五篇:江苏省跆拳道产业环境现状分析

江苏省跆拳道产业环境现状分析

时间:2015-09-09 作者:张建春 边文洪

摘要:通过分析江苏省跆拳道产业的政策与法律环境、经济与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得出江苏省跆拳道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和推广环境,使得江苏省跆拳道产业一定会成为体育产业中的一个亮点。

关键词:跆拳道,产业环境

跆拳道健身运动在全世界普及,对体育健身消费的快速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各种以跆拳道健身活动为主的经济活动也迅速地兴盛起来,并不断地形成相应的企业、公司、俱乐部等经营实体,这些生产跆拳道健身产品或提供跆拳道健身服务以满足社会需求的行业就是广义上的跆拳道产业。

跆拳道产业作为体育健身产业的一部分,和各种健身产业一样面对一个产业环境的问题。我们所为的跆拳道产业环境就是指从事跆拳道健身产品和劳务经营的企业受外部影响的综合。其中,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主要是指给跆拳道产业造成市场机会和威胁的主要力量,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口以及法律等;微观环境是指组成跆拳道产业基本系统的因素,如跆拳道产业内部的供应商、中间商、顾客、竞争者等。然而,由于影响从事跆拳道健身产品和劳务经营企业的外部因素有很多方面,其差异比较大且多变。因此,跆拳道馆为了应对这种环境就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这些基本的影响要素,以便跆拳道馆在健身产业中掌握发展的主动权。[2]

1.江苏省跆拳道产业的政策与法律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使开办道馆有法可依,受国家法律保护[3]。国家提倡、鼓励单位或个人开办体育、教育事业。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跆拳道协会已将规范大众跆拳道运动提到议事日程,并着手实施段位考核制度和教练员技术等级考评,道馆市场将越来越规范,毫无资质的小道馆将难以生存,而有实力的道馆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场经济是高度法制化的经济,原国家体委《关于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的通知》指出:“体育市场的经营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必须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鼓励健康有序的体育经营活动。” [4] 1995 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5]对以体育活动为内容的经营活动,做出了加强管理和监督的规定。

随着以大众健身为内容的体育经营活动愈来愈丰富,跆拳道馆的经营项目和经营规模也不断发展,跆拳道产业市场的经营不断规范化、法制化。由于历史原因,体育市场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并存,体育、文化和工商等部门都参与管理,此外,部门式条条管理按照原有体质有强化的趋势,部门分割、地区保护问题严重;二是尚未建立起统一、高效的行业监察、预警、评价、统计、考核体系和行业发展、投资、经营的信息系统;三是缺乏扶植体育健身业发展的明确政策,尤其是在用地、融资、税收、赞助和建立新产业发展基金等方面没有明确的、可操作的健身市场扶植政策。跆拳道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一部分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

对于江苏省的体育法规建设,为了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管理、促进体育经营活动的健康发展,国家体委于1996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管理的通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2003年江苏省正式颁布施行《江苏省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16号)。[6]2006年苏州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苏州市体育经营活动管理条例》,2008年1月1日颁布施行了《南京市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办法》,其他一些兄弟城市也对体育市场的管理法规和规章进行了制定与修改。

如今,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殃及体育产业,而与国际体育产业不同,中国的体育产业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不仅如此,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这场经济危机反而对中国体育产业有着积极的影响,危机在,机遇也在。而在这样的环境下,江苏的体育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就应当有所行动。2006年江苏省各市、县(市、区)体育局(文体局、教体局),南京体育学院,机关各处室、各直属单位统一制订了《江苏体育产业振兴计划纲要(2006—2010)》,为加快推进我省体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产业优势主体的窗口示范作用,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这个纲要。去年年底,省体育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江苏省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评定工作,希望以此促进体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大做强我省的体育产业。在经济危机的面前,江苏体育也看到了发展的机遇,通过建立“基地”实施强点带动战略,来增强我省体育产业的总体实力和竞争力。为跆拳道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平台。

《江苏体育产业振兴计划纲要(2006—2010)》[7]指出繁荣培训市场积极倡导各系统、各行业、社会组织及个人举办各类体育专项俱乐部,扶持一批有资质、重信誉、讲品牌的体育培训机构,以此为辐射,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跆拳道是一项具有教育功能的体育运动,开办道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素质教育,利国利民利己,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因此得到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支持。

2.江苏省跆拳道产业的经济与技术环境

(1)经济环境

在衡量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中,人均产出水平(即人均 GDP)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财力、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它也是国际公认的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我国“小康生活指标体系”中衡量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证明:地区间居民消费水平与人均 GDP 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多年来经济指标一直位于全国前列。据网上数据显示,2006年江苏经济发展“成绩单”: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预计首次突破2万亿元,人均GDP预计达到3500美元,财政收入预计达3800亿元。江苏经济发展呈现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的喜人态势转变。江苏省县域经济平均规模是:人口94.06万,GDP 123.2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13亿元,人均GDP 14538元,分别是全国县域经济平均值的2.07倍、3.85倍、5.89倍、2.15倍,在全国排1位、1位、2位、4位。通过对江苏省 GDP 现状的考察,使我们对其跆拳道市场所处的经济环境状况有了初步认识,跆拳道市场开发及体育消费因此将会有很大的发展,随着需求结构的升级,进一步促进了江苏省跆拳道市场开发并拉动体育消费增长。

收入是反映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是消费需求可能性的限制变量。2009年,江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万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突破8000元大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9%左右。这一发展态势,有助于江苏省培育体育市场和发展体育产业。经济学家认为,体育消费属于弹性较高的消费,随收入增长体育消费逐渐成为生活消费的组成部分之一。从全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江苏省跆拳道产业作为体育健身产业的一部分在省内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8]

(2)技术环境

大众跆拳道的快速发展则得益于国家体育总局的政策,鼓励项目市场化,倡导体育走进社区,引导全面健身,这使得跆拳道项目迅速发展,并得到市场的认可。2004 年中国跆拳道协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正式批准在北京成立,协会是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领导下的群众性非赢利体育社团,是中国奥委会承认的、代表中国参加相应国际跆拳道组织和活动的唯一合法组织。

中国跆拳道协会依法对中国跆拳道运动进行管理,会员管理制度一经推出便吸引了过万名会员注册。中国跆拳道协会每年组织一次科研论文报告会,组织教练员品势、技术、裁判培训考核。为全国各地区的跆拳道馆提供了统一规范的技术指导和交流平台。

江苏省跆拳道也不甘落后,于2007年在苏州成立了江苏省跆拳道协会,对于江苏省跆拳道协会的发展,省体育局局长李一宁认为,关键要抓好三件事:一是抓好自身建设,提高组织程度。健全规章制度,整合社会资源,广泛动员吸纳有志于江苏跆拳道事业发展的社会知名人士、企业家、专家学者和体育界人士在协会任职、参与协会工作,同时大力发展个人注册会员,努力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达到管理规范、独立运行、遵纪守法、生命力强的良好状态;二是抓好普及推广,提高发展水平。把青少年儿童作为普及推广跆拳道项目的重点,大力提倡在学校中开展跆拳道运动,扩大跆拳道在青少年学生中的影响力。精心策划组织高水平的跆拳道赛事,经常组织群众性跆拳道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跆拳道、参与跆拳道,在提高跆拳道运动普及程度上下功夫、见成效;三是抓好运动队伍,提高竞技实力。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分析把握跆拳道项目本质、特点、规律和发展趋势,科学训练,苦练内功,提高竞技实力,争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建立健全全省跆拳道业余训练网络,完善选材培养政策,坚持制度选材、成绩选材,做到公平、公开、公正。[9]

3.社会文化环境

随着“非典”“禽流感”等疾病的时有发生,使人类更加懂得只有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才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人们的健康观念在增强,同时,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了温饱的人们将追求健康、追求长寿,越来越多的人将投身到体育锻炼中来。

随着独身子女的增多,任何家长都舍得在培养子女身上花钱。跆拳道倡导的“忠孝、爱国、尊师、礼仪、廉耻、忍耐、百折不屈、自强不息”的精神,对青少年身体和心灵的健康成长,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10]随着跆拳道运动的深入人心,会有更多的家长将孩子送进道场!

江苏省的政策与法律环境、经济与技术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都为跆拳道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创造了良好环境,因此江苏省跆拳道产业一定会成为体育产业中的一个亮点。

参考文献:

[1] 闵健等.体育产业经营环境分析的方法论.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 [2]李明.体育产业学导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年

[3]国家体委发布《关于加强体育市场管理的通知》[94]体计经管字201号文件,1994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995 [5]《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20 [6] 江苏省颁布施行《江苏省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规定》(省政府令第16号), 2003 [7] 江苏省制订了《江苏体育产业振兴计划纲要(2006—2010)》,2006 [8] 扬子晚报 2009年02月06日03:05 [9] 江苏省体育局网,2003 [10]杜七一主编,现代跆拳道教程[M].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4月8-9

下载祖国大陆蜂王浆产业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祖国大陆蜂王浆产业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厦门市游艇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道恩游艇设计提供 游艇产业作为国内的新兴产业,被业界誉为“漂浮在黄金水道上的巨大商机”。在我国沿海地区,游艇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当地人民带来了......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现状分析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内容提要:单从汽车零部件市场而言,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业是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整体产业......

    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

    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1海峡两岸水果产业贸易现状分析摘要大陆开放对台湾农产品贸易,特别是水果贸易启动了两岸农业贸易经济合作的战略进程。大陆对台湾水果进口的零......

    中国服装产业集群现状分析(一)

    我国服装产业集群概况1、服装产业集群概况近年来,我国服装产业日益向集群化发展,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三角洲三大经济圈为辐射中心,在服装主产区广东省、浙江省、......

    生物疫苗及其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研究趋势 目前,我国国内生物疫苗生产企业主要有中生集团、北京天坛生物、上海生研所、华北制药集团等。国家对国内疫苗企业一直采用保护政策,他们大多因为技术原因在疫苗......

    吕梁市核桃产业现状分析和对策

    吕梁市核桃产业现状分析和对策 摘要:核桃是吕梁市极具发展潜力的经济林果之一,经过多年的培育,现已初步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发展核桃产业,是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

    全球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董瑞青航空产业是大国崛起和综合国力的标志,也是现代国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我国传媒产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我国传媒产业现状与趋势分析传媒产业一直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加大了传媒产业的建设力度, 现在己经基本形成了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