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台拱镇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精选5篇)

时间:2019-05-13 14:32: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台拱镇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台拱镇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

第一篇:试论台拱镇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

试论台拱镇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台拱镇是台江县经济、文化、政治中心,是全县最大的一个乡镇之一,全镇辖37个村、88个自然村寨、184个村民小组、三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全镇总人口39600人,流动人口2多。近几年,台拱镇治安形势不很看好,刑事犯罪和可防性、可控性案件发案率逐年提高。由其近几年未成年犯罪较为突出,犯罪的年龄阶段一般在8岁至16岁阶段居多,违法现象的体现为聚众偷摸盗窃、打架斗殴等,因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处于重要地位,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工作重要内容之一,为了做好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谈一点初浅的看法。

一、未成年人人违法犯罪的原因

台拱镇辖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多方面的。这个问题不是一个单一地区或某一区域发生的问题,它是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因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区原因。台拱镇是台江县县城所在地,属城关地区,外部的生活环境较为复杂,娱乐场所居多,特别是游戏厅、网吧、录像厅遍及城关地区,有的未成年人在家庭父母管教不严进这样场所,在及易模仿能力强,不懂事的未成年人及易接到这些不良的东西创造了一个不良环境。使他(她)们好的东西学不会,坏的东西学得快。特别是被一些社会青年的教唆下,学会抽烟、喝酒、打牌,在他们学会这些不良习气下,这些未成年人无经济收入,父母又不知道的情况下,有的未成年人变着手段问父母亲伸手要钱未果情况,他们聚在一起,就去偷摸,滑向违法犯罪深渊。

2、单亲家庭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多。目前,在现实生活中,单亲家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是人们生活中必然产物。在单亲家 1

庭里,未成年人有一种心里上不平衡,有的失去父爱,有的失去母爱,这些未成年人生活在残缺的家庭,心灵易不平衡,易将自己生活的环境与完美家庭的孩子相比较,心灵易产生对父亲或母亲怨恨,逐步好吃懒做,不听从父亲或母亲的管教,并产生抵抗情绪,同时不认真学习,逐步发生迟到、早退、旷课和夜不归家,久而久之易走违法犯罪的道路。

3、不规范文化市场死角仍然在社会上留存。

近几年,台拱镇政法委(综治办),多次组织文化、社区、派出所对台拱镇城关地区娱乐场所进行检查中发现,特别是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游戏厅占了一定的数量,有的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上网整夜不归,留宿在网吧室上。通过检查对这些网吧、游戏厅进行停业整顿后,在停业整顿后改好的情况,再次开业时,稍好一段时间,然后再次进行检查,仍有未成年人进入。我们询问这些业主,为什么通过多次治理你们为什么允许这些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呢?有些业主是这样回答说:“我们开的这些网吧、游戏厅收入,大部份是靠的这些小孩,没有他(她们),那我们就没有生意了”。因此这也可以说体现了文化部门存在行政不作为,才会产生的这样现象。

4、“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没有真正形成什么是“三位一体”?三位一体是“学校、单位(村)、家庭”没有很好连接成一点来开展法制教育。从目前来看,各个家庭对小孩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基本上98%以上的未成年人都进入学校读书,在管理这些未成年人存在“三不知道”,作为家长不知道小孩在学校的表现情况,作为学校不知道学生在家庭的表现情况,作为单位(村委)不知道干部职工未成年人的表现情况,因此在管理模式上存在脱节。这个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这需要单位(村

委)、学校、家庭需要职能部门组织协调才能完成的。因为没有形成连接一线教育管理教育,这使一些未成年人进入违法犯罪原因这一。

5、贫穷的原因

虽然台拱镇所处在台江县城,城乡结合部村(寨)居多。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生产生活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贫困的仍笼照一些农村家庭。我们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在深入农村开展工作或调查研究时,仍发现一些农村家庭生活条件仍处在贫困线上,虽然政府给他们一定的帮助,但只能杯水车薪,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特别指出这些贫困家庭的成员,因在贫困线争扎几十年,仍无从改善贫困现象,就将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存在多子多福的思想,这些家庭小孩居多,为了奔于生活,忙于劳作解决吃饭问题而奔波,就没有精力管教孩子。这些孩子没有吃没有穿,特别向往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但父母无力满足,于是有的家庭小孩就学会偷摸,久而久之走向犯罪道路。

6、学校没有真正形成对后进生帮教体系

在学校,最痛头的是对后进生管教。后进生,在班上学习不上进,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同时也存在品德差,与同学关系处理不好,在学校同学们岐视,在家庭被父母责骂,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产生厌学心里,有的借着去学校读书,而根本没有进入学校学习,而是在街上闲逛,久而久之与社会青年混在一起,染上不良习气。

综上所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社会的问题,不是单一部门而完成的,但是这些工作是能做好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能够达到一定效果和目的,现就如何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谈一点看

法:

1、明确指导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并把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管理责任制考核范围,积极发挥未成年人校外教育联席会议的作用,充分发挥各行政村、社区、共青团、妇联的职能作用,并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列入重要工作来抓,建立建全多方面管理教育模式,形成学校、家庭、单位、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督促学校定期召开有家庭、社区、村委等多层次参加座谈会,互相交换意见,互相反馈在校学生表现情况,社区、派出所要加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帮教工作。

2、改进学校法制教育工作,配齐配强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政法各部门和行政部门、选派优秀干部到各中小学兼职法制副校长、校外辅导员、指导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协助学校对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帮教,协调解决学校及其周边地区治安环境。

3、切实做好不良行为学生教育和转化工作,解决好辍学问题,严格控制中小学生流失各中小学要加强对不良学生教育转化工作,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不要轻易开除学生,对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采取耐心说教,使其转化。确须开除的采取留校学习,并与其家长签订教育管理责任书,对人民法院判处管制、缓刑的,属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可以试行留校试读等,同时认真做好学生学籍管理,建立学生辍学报告制,对辍学学生要摸清情况,汇同有关方面帮助他们回校学习,对贫困学生、开展免交学费和资助形式解决,便他们不因贫困而离开学校。

4、净化文化市场,为未成年人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生存和学习环境

文化部门要加大对文化市场治理,净化文化市场,经常检查文化市场存在的问题,杜绝未成年人进入特种行业场所,发现网吧、游戏厅容纳未成年人进入的,发现一起,坚决处理一起,采取重罚重处的手段来杜绝再次发生。教育、公安、共青团、妇联、学校及村(居)委会等基层组织要组织未成年人告别“三厅”、拒毒品、“远离毒品”、“远离赌博”等活动,增强未成年人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

第二篇: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

刑法学99级 苏肯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如今已经是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十分复杂,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许多种因素,本文试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相关理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进行剖析,并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 刑事法律 黑社会性质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未成年人犯罪已由之前的备受关注发展到引起高度重视的程度,而犯罪的原因也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生着变化。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从犯罪主体来说,未成年人犯罪日益向低龄化方向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从犯罪手段来说,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所谓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惨无人道,在犯罪过程中,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有的残害被害人肢体,有的为消灭证据而灭口。所谓智能化:一是指未成年人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例如在通讯工具上使用手机、对讲机等,在代步工具上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二是实施高科技犯罪。未成年人越来越多地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犯罪,例如网络犯罪等。

从犯罪类型来说,暴力犯罪、财产犯罪和性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向着严重化的方向发展。根据公安部相关统计数字,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比例大致如下:抢劫占46.3%;抢夺占23%;盗窃占6.6%;强奸占4.8%。

从犯罪的组织形式来说,团伙犯罪是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形式。目前,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由于未成年人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结成团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使犯罪易于得逞。当前,有的未成年人犯罪团伙拥有严密的组织系统、作案纪律和防侦破措施,已经形成黑社会组织的雏形。这种团伙如果被不法人员掌握和控制或随着团伙骨干成员年龄的增长,将会演化为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的专业化犯罪集团,对社会危害性具有倍增效应。

二、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分析

任何现象的产生和存在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条件。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未成年人犯罪也不例外。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因此,为了探究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有必要运用多种学科作为工具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

(一)未成年人自身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由于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完全的人格,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青少年辨别是非能力薄弱、感性强,又具有强烈的模仿性,极易受客观外界

条件的影响,因此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文学、影视作品中塑造的“黑帮老大”、“古惑仔”等艺术形象,不能正确辨别,反而认为是“讲义气”、“够英雄”,在生活中也进行模仿。同时,违法犯罪的青少年,易于接受教育改造,但另一方面,其犯罪行为也存在较大的反复性,体现在近年来青少年重新犯罪率的不断增加。

2.渴望友情、乐于合群,是青少年的一种心理需求,是独立意识的外在表现。青少年在父母面前封闭自我,而更爱与年龄相仿、趣味相投的伙伴在一起,形成群体。由于青少年经验少、能力差,结伙作案可以相互鼓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孤独感,因此青少年犯罪多以团伙形式出现。

3.青少年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从而使得青少年犯罪多具突发性、暴力性。一方面体现在犯罪动机简单、目的单

一、随意性强,一般没有经过事前的周密考虑和精心策划,常常是受到某种因素刺激和诱发,或出于一时冲动而突然犯罪;另一方面体现在青少年逞强好胜,在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程度的疯狂性,多实施抢劫、强奸、故意伤害等暴力性犯罪,而且犯罪手段残忍、性质恶劣。

4.青少年抵制诱惑的能力弱,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其犯罪绝大部分为满足物质欲望性犯罪。因此有偷窃、抢劫等侵犯财产性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一般在初次作案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对物质享受产生了贪得无厌的欲求,从而导致了犯罪的连续性。

(二)客观环境因素

1.家庭教育的缺陷。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个体人格产生原发性影响,既包括对健全人格产生的良好影响,也包括对不良人格,甚至是犯罪人格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涉嫌犯罪的未成年人,其家庭环境大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有的父母均外出打工,家中只有年迈的祖父母照顾未成年人的日常生活,要么对其过于迁就、袒护,要么对其不闻不问、放任不管;有的父母已经离异,在单亲家庭中缺乏父爱或母爱,甚至遭到继父或继母的虐待;即使在父母均在履行监护职责的健全家庭中,由于父母感情不和、下岗失业、家庭贫困等原因,也对未成年人的本来就不成熟的心理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学校教育的误区。现行的教育体制片面强调升学率,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对健全人格的塑造。在学校里,学生会因其不良行为或仅仅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而受到老师的区别对待、排斥讥讽,动不动就把他们当作反面典型“示众”。久而久之,自卑心理自然引发厌学情绪,最终导致提前结束学业,流入社会。而处于这种年龄段的青少年,性格、思维、行为可塑性大,性格叛逆,辨别能力、控制能力差,本是学做人、学知识的关键时期,一旦过早地走向社会,极易受到不良因素的诱惑而走上犯罪道路。

3.社会环境影响不容忽视。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以及分配不公、贫富悬殊、贪污腐化等社会丑恶现象,对处于成长阶段的心理不成熟、承受能力差的青少年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心理学家指出,犯罪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周围社会环境中人们的言行或直接体验犯罪而学会的。青少年认识能力低下、富于易感性与冲动性,意志力薄弱,对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强的依赖性,在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下易于产生反社会心理而最终导致违法犯罪。

三、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若干建议

(一)法律措施

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以及《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案件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要求,政法部门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决不能就案办案、机械地套用法条,要把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人作为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重要内容,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以及区别对待的原则,充分体现对未成年人犯罪予以特殊保护的刑事政策。

1.强制措施。通过强制措施来惩治一批罪犯,借此来对警示那些未成气候的犯罪分子,但是必须慎用。慎用强制措施是我国一项基本的刑事政策。虽然《刑事诉讼法》对未成年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条件并没有特殊规定,但《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案件的规定》和《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弥补了法律的不足,明确规定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应该严格限制和尽量减少使用强制措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对儿童的逮捕、拘留或监禁应符合法律规定并作为最后的手段,期限应为最短的适当时间。”笔者认为,对于涉及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案件,均应尽量不采用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即使不得不采取强制措施,也应在侦查、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和法院审理时予以优先办理,努力缩短未成年人在判决前的羁押时间。

2.充分运用不起诉职能。不起诉决定权是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法律对适用微罪不起诉、存疑不起诉和绝对不起诉的条件和程序都作了具体规定。由于存疑不起诉是在现有证据达不到法律要求的证明标准时对犯罪嫌疑人的一种无罪处理,而证明标准是一个统一的,不会因犯罪嫌疑人身份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因此,其在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保护方面作用有限。但是,酌定不起诉和绝对不起诉则赋予了检察官足够的自由裁量权,在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应最大限度地对未成年人使用不起诉决定,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约宝贵的司法资源,将违法行为对未成年人日后学习和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为未成年人的改过自新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3.探索试行暂缓起诉制度。暂缓起诉,就是检察机关对符合一定条件的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案件暂时不予起诉,并依据未成年人犯罪情节的轻重和主观恶性的大小确定一定的考验期,最后,再根据未成年人在考验期内的表现情况决定对其是否起诉的一种诉讼制度。检察机关对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实施暂缓起诉,目的在于尽可能地避免在未成年人身上留下刑事犯罪记录,为他们提供一个有条件的免受刑事审判的机会。人民法院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审判虽然也可能做出免予刑事处分或宣告缓刑的判决,但会给未成年人留下前科纪录,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未成年人的个人发展和职业选择。检察机关在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审慎地探索实施暂缓起诉制度,可以在教育挽救犯罪的未成年人方面产生积极作用。

(二)文化措施

进一步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要认真检查、监督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法律和政策的落实,坚决打击制造、销售和经营各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商品的活动和文化娱乐活动,加强对特殊服务行业的管理,严格执行此类场所“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规定;与此同时,逐步增加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场馆等公共设施,为青少年提供优秀文化产品和活动场所;发挥社区的作用,对无业的未成年人实施就业帮助,在有条件的社区逐步开设社区心理咨询服务,由社区和家庭一起对有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进行管教帮助

(三)教育措施

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关注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家庭、学校和全社会要切实抓好预防犯罪的教育,在广大青少年中,广泛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教育和“四有”教育,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用法守法,帮助青少年增强依法自我保护能力和辨别真伪、抵制诱惑的能力,掌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技巧。要注重培养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另外,要本着治病救人的宗旨,用真诚的爱心感化、挽救失足青少年,需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帮教工作,针对迷途犯罪的青少年心理特点、身心发育特征、教育改造难点等开展多形式的教育。对经过教育、改造回归社会和家庭的失足青少年,要从学习、工作、生活等多方面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使之痛改前非,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对他人有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贡献的有志、有为青年。

参考文献:

[1]中央政法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领导小组.预防闲散未成年人犯罪研究报告.中国档案出版社.2002年版.[2]王秉中主编.罪犯教育学.群众出版社.2003年版.[3]王大伟.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带犯罪发展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日]森武夫.犯罪心理学.知识出版社.1982年版.[5]周国平.犯罪学新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6]杨焕宁.犯罪发生机理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7]张小虎.转型期中国社会犯罪探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康惠农,王汉林.青少年犯罪预防、控制问题研究.青少年犯罪研究.1999(11-12).

第三篇: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探寻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从而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此,我们就来谈一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一、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犯罪原因,是指处于犯罪原因系统中,具有较大致罪力量,能够相对独立地引起犯罪结果发生和犯罪现象变化的现象及过程,但“犯罪行为是一系列因素的表现,这些因素既是个别的,又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交织在一起,如果孤立地看待这些因素,一定会歪曲其性质。”未成年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过程就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因是多方面的,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教育、道德以及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性格的变化等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根据调研结果,下面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未成人犯罪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未成年人正处于多塑性这个阶段,他们的独立意识逐步增强,对人生、对自己的未来设计有一定的主见,但由于他们自身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模糊,法制观念淡薄,所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够,生活阅历浅,辨识别力差,易在不良社会风气和现象的影响下,禁不住诱惑,以求自身欲望的满足,放任自己的行为,将自己推上犯罪道路。

1、思想价值观方面看。他们道德观混乱,法制观念淡薄,有的还有一套流氓哲学。如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亡命称霸的英雄主义、人生如梦的悲观虚无主义、哥们义气为重的“交谊主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利己主义等等,都程度不同地在他们身上体现。有的犯罪团伙甚至自成一套思想、意识等行为规范体系。

2、从心理方面来看,他们性格粗野、任性,具有畸形的好奇心,反常的需求心,强烈的虚荣心,霸道的好胜心,冒险的侥幸心,虚幻的侠义心等,存在心理和生理之间的矛盾,粗浅的认知判断能力和较广泛的交际能力的矛盾等等,当他们遭遇困难、挫折时,易产生愤世嫉俗、精神低糜、空虚、偏激固执的思想倾向。这些不良心理问题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损害着他们的身心健康,也为将来的违法犯罪埋下了伏机。

3、从文化素养和不良习气等方面看。未成年人犯罪中不少人文化水平低,缺乏应有的社会常识和是非辨别力,缺乏正确的理想和志向,没有进取心和事业心,好逸恶劳,自身散漫,总希望不劳而获,但是自身的经济来源拮据,满足不了要求,易引发盗窃、抢劫、伤害等刑事案件的发生。

(二)客观方面的原因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与周围客观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孟母三迁”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客观因素作为条件通过内因起作用。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成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反之,则不利于、甚至有害其健康成长,将其引向歧途。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家庭原因、学校原因和社会原因等。

1、家庭原因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父母的过分溺爱、教唆、遗弃和家庭的分裂,在不同程度上都将成为未成年人越轨的诱发因素。同时父母法律意识水平低下,家庭教育不当,也是诱发部分未成人违法犯罪的家庭因素中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有几种情况:

(1)家庭残缺。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婚姻意识。近几年来,离婚案件出现上升趋势,而孩子是最直接的受害者。他们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亲人的照顾时,便在社会上寻找“归宿”和“保护”。当他们寻找的“归宿”和“保护者”能够引导其朝着正确的人生道路成长时,就会有着正常的人生,如果选择不当,如与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在一起鬼混,加入犯罪团伙。

(2)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出现了问题不是说服教育、正常引导,考虑孩子的自尊心,而是采取打骂等体罚方式,使其产生逆反心理,造成感情隔膜,而孩子与父母较劲,采取逃学或出走,从而失去必要的管理和教育。这样的孩子一旦犯罪,便会凶恶地报复社会,危害性极大。

(3)对孩子过分溺爱。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娇宠袒护,使孩子从小就处于养尊处优的地位和不良习气及品德,在其受挫折或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往往失控,走向邪路。

(4)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总认为“树大必然直,树大必然高”,对孩子管理放任自流,这些孩子的辨别是非和自控能力差,容易误入歧途。

(三)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学校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场所,教书育人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我国也早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是很多学校出现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缺乏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一些学生不知法、不懂法,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

(四)社因因素

社会不良现象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容忽视。街头巷尾的低级文化市场侵害腐蚀着未成年人健康心理。游戏机室、舞厅、录像厅、网吧室鳞次栉比,一些营业主利欲熏心,门口挂着“少儿不准入内”的牌子,但大量接纳未成年人,这些未成年人沉湎于淫秽色情的“黄色污染”和激情的网络游戏中,心灵深受毒害,思想被扭曲,容易走上犯罪道路。有人感叹“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如录像厅一个像头。”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预防和治理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运用政治的、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文化的、教育的等多种手段,实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一)加强家庭预防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的好坏,对子女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养不教,父之过”。作为家长,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不论是言行举止,还是生活方式,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子女的榜样和表率,同时讲究科学的管教方式,不专横也不纵容,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同时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注意观察孩子在干什么、想干什么,要象朋友一样与他们谈心,倾听他们的烦恼,化解他们的忧虑。不要随意训斥,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促进未成年人健康的成长。

(二)加强学校预防

学校要加强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是抓好素质教育和品德教育。学校要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做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紧紧围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目标,切实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人格情操。二是深入开展法制教育,要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建立法制教育阵地和多种形式式的法制教育活动,使学生养成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三是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认真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对“差生”不能一棒子打死,应针对其个人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帮助,使其向正确的方向转化。

(三)加强文化娱乐市场的清理整顿,为未成年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淫秽、暴力、恐怖书刊、音像制品、电子游戏等是未成年人犯罪之源之一。公安、工商、文化等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整顿学校周边及附近其他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文化市场和娱乐市场,坚决取谛那些带有色情内容的游戏厅、录像厅、网吧等,严禁出版和发行、出租不健康内容书报、录像制品等,减少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条件。

学校在课余加强学习的思想教育和动脑、动手能力训练,增大学生的课余爱好,使学生既学好文化知识,同时又在一定条件下丰富其课外活动,使其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增强辩别是非善恶和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同时,政府部门应投入一定资金,建设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如建立少年宫、文化宫,举办科技展、绘画展及各种知识竞赛活动,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活动吸引青少年,陶冶他们的情操,使未成年人自觉远离游戏厅、歌舞厅、录像厅、网吧等,以利于他们健康成长。

(四)建立、健全司法制度,预防和减少犯罪

我国刑法、刑诉法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处理问题在运用法律上有一些别于成年人犯罪的规定,如“讯问不满18岁未成年人时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还有在辩护制度上也作了一些规定。这些法律规定对保护未成年的讼权利起着很好的作用。各级司法机关要严格按照这些法律法规搪法,在办案中要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做到程序合法、适用法律合法,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另外,建议在建立健全司法制度上做好以下几点:

1、正确适用刑罚

针对未成年人年纪小、法制观念淡薄,自控能力差,实施各种行为比较轻率、主观恶性小的特点,在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时,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偶然犯罪、危害程度较轻、有悔罪表现的,一般从轻、减轻处罚,对同时具有从重和从轻情节的,都优先考虑从轻处罚,以体现刑法从宽的精神。

2、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法律制度。

在对犯罪的未成年人羁押、缓刑、假释、减刑、附加刑方面,我国法律都有别于成年人的规定,在适用法律时司法机关均应适用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从保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尊心和改过自身的信心及社会效果考虑,应贯彻特殊的刑事政策,完善之方面的刑事法律:①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扩大缓刑的适用范围,放宽减刑和假释的条件;②对未成年被告人应尽量进行法庭教育,同时责令家长或监护人及学校、社区加强管教和教育,收容教养等;③未成年罪犯应当与成年犯罪分开关押、改造,防止交叉感染,以利于他们刑后的回归社会、重新做人。

(五)加强帮教,对未成年人实施“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政策

未成年人再次犯罪比率较高,对未成年人要本着治病救人的方针,用真诚的爱心感化、挽救失足未成年人。同时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帮教工作。司法机关加强回访、考察,在失足未成年人居住地设置帮教机构,落实帮教措施。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关心失足未成年人的学习和生活,要积极帮助不起诉、免除刑事处分和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育或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的复学、升学、就业,真正把教育关怀的情感送给他们,使其自我悔悟改造后自食其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一员。

第四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对策之研究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对策之研究

一、背景介绍及研究目的;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6名南京少年和3名外地少年,年龄均在18岁左右,搞钱这一共同目的,让他们组合在一起。2005年2月至4月间,他们持木棍抢劫出租车司机、抢劫在校生并进行暴力殴打、翻窗入室盗窃现金等共计作案5起,涉案金额6000多元。

此外,南京高淳县曾有5名中学生将一女同学以喝酒为名灌醉后实施轮奸;南京秦淮区16岁的王某将邻居家的4岁女孩骗至家中,谎称为其检查身体进行猥亵继而实施强奸等等。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的相关法官痛心疾首地说,过去未成年人犯罪大多以盗窃为主,而如今抢劫、强奸、杀人等恶性犯罪也屡屡发生,这帮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正以血来换回人生的教训。而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向公布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05年南京市共有839名未成年人因犯罪而受刑,较之前年的389名,增长了115%。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专审未成年人犯罪的王俊法官说,去年南京的未成年犯罪形势完全可以称得上“异常严峻”。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和犯罪预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然而,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却呈上升趋势,而且出现了团伙化、暴力化、手段成人化、低龄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91年9月4日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1999年6月28日又通过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可见,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全社会都应该动员起来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而努力。

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三大社会公害,而且比例越来越高,呈现团伙化、暴力化、手段成人化、低龄化、智能化的趋势。究其原因不外乎家庭、学校、社会和未成年人自身等方面。

1、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第一课堂。一个人的心理、品德、爱好、理想,行为举止及其对社会的态度最初就是在家庭中形成的,因此,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子女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所谓“身教重于言传”正是这个道理。翻开这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案卷,我们不难发现多数未成年人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均存在误区。(1)家庭结构残缺:有的父母离异后,孩子无人管,或者因受继父(母)歧视。由于缺乏家庭温暖,会在不同程度上促使他们人格和行为的扭曲,他们或者被坏人引诱误入歧途,或者内心对社会不满而产生报复社会的心理并走向犯罪。(2)家庭成员不和睦:一些家长把怨气发泄在孩子身上,拿孩子出气,恶语相加使孩子没有愉快的童年生活,精神长期处于消沉苦闷之中。(3)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要么对子女娇纵溺爱,要么对子女粗暴生硬,要么对子女自由放任。(4)家长素质不高:也有少数家长本身就品行不端,身教甚于言传,不能以身作则,做好表率,那么“上梁不正下梁歪”“有其父必有其子”,从而使孩子步入歧途。(5)忽视家庭教育:有的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自己只管吃管穿,家长教育不教育无所谓。

2、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是造就人类灵魂的重要场所。然而有的孩子走出校门,刚踏上社会就走向犯罪,有的甚至直接以课堂走进牢房。撇开家庭、社会等因素,以学校教育上去分析,有以下几点原因:

(1)片面追求升学率:由于单纯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只注重文化知识教育,重视考试成绩,而轻视思想品德和道德规范教育。只注重对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选拔和培养,而把双差生则当成“包袱”冷眼相看,放任自流,他们往往受到嘲讽和歧视,对学习没兴趣,最后流入社会,给社会带来了消极因素。

(2)课业负担过重:升学的指挥棒还直接炮制出可悲的教学管理模式。学生是“白天老师管,回家家长管”整天围着功课转。不少学生在这种应试教育的氛围中身心受压抑,心理扭曲而不健全。有的为了释放压力而走上犯罪之路。

(3)以罚代教,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以罚代教,推出校门了事。体罚、变相体罚和侮辱学生人格的事为数不少。这些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4)忽视法制和德育教育,学生道德品质滑坡:现在的法制课和思品课虽成为学校的常设课但有的学校仅仅教育流于形式。从近几年检察机关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来看,他们的法律知识极其贫乏,基本是空白。

3、社会方面的原因。

影响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因素十分复杂,特别是未成年人的认识能力,自身行为的控制能力和抵御外来诱惑的能力很低,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弱,很容易受社会不良习性,风气的影响。

(1)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使一些未成年人幼小的心灵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吃喝、讲穿戴、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

(2)社会上的黄、赌、毒仍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加上有关部门的管理,打击不力,导致这些涉世不深的未成年人,心灵受到污染。

(3)当前,尤其突出的是网络等媒体的负面影响日益显现出来。随着互联网、影视文化等大众传媒的普及,各种文化思潮令人目不暇接。一些不健康的传媒宣扬享乐主义,渲染暴力凶杀色情等信息,严重误导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的孩子迷上网吧,对学习不感兴趣,旷课、弃学,久而久之,很容易误入歧途,步入泥潭。

4、未成年人自身方面的原因:(1)未成年认知能力低,抵御不良影响能力差,思维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他们不能客观地、理智地对待各种事物和现象,对自己的行为不能作出正确的评估和判断。(2)自身生理的限制,未成年人易于冲动,情绪化、情感化浓厚,行为易受情绪的影响和左右,难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心理冲动。

(3)未成年人生理心理成熟年龄的落差,承受挫折的能力差,遇到失败,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通过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

1、解决未成年人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衔接问题。

2、从处分惩办转到早期预防上来,确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正确指导思想和领导体制。

3、从做表面文章转到真抓实干上来,制定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工作责任制。

4、从短期行为转到标本兼治上来,形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国家规划。

5、建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体制。

6、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及生理心理教育从主观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三、课题的界定: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对策之研究》是以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的,以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质,预防违法犯罪为的理念为指导的一个研究。课题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对家庭、学校、社会及未成年人自身的研究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四、理论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的目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的目的: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3、相应党中央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五、研究目标及对策:

通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对策之研究》从家庭、学校、社会及未成年人自身保护入手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保护,培养未成年人的品行,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现研究目标及对策如下: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和对策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但未成人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可塑性和可改造性。从某种意义上看,对未成年人犯罪,社会的责任大于未成年人自身的责任;打击仅是低层次防范,预防才是最有效的手段,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只有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相互协调,紧密配合,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1、家庭方面:优化家庭环境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强化家庭教育功能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

2、学校方面:改革教育体制认真落实九年制义务教育法;转变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均衡教育、全面教育,适时开设心理教育、法制教育课,以及专业技能培训课,促进在校学生的全面成长; 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素质。

3、社会方面:

(1)执法机关应加大打击力度,坚决铲除黄、赌、毒等社会毒瘤,对非法网吧坚决予以取缔,对违规经营的网吧、游戏厅予以重处。以净化社会环境,为未成年人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2)确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责任制。

(3)围绕检查办案,为学校设立法制副校长、辅导员,以学校为阵地,以预防和保护为目标,切实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实行司法保护。同时司法部门和各级政府要建立“污点”清除制度,认真做好失足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工作,使其早日溶入社会。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一)准备阶段(2006年4月至6月):

1、确立个人课题,制定研究方案,进行调查研究。

2、准备好各种调查材料对在校生的学习状况、家庭状况、思想品行等各方面进行调查。

3、制定《家校联系簿》

4、制定《问题学生跟踪考察表》此表主要记录问题学生的思想品质、学习情况变化、是否辍学迁移、是否与社会闲杂人员交往等情况。开始每月考察一次,以后每季度考察一次,期限为一年。

(二)实施阶段(2006年6月至2007年1月):

1、分析调查材料,确定问题学生和帮教责任人,落实帮教政策,实施三级帮教,努力转化问题学生。学期结束评出“优秀帮教对子”。

2、与镇派出所联手,开展“警民共建文明校”的活动。邀请法制副校长每两月举行一次法制讲座。

3、通过《家校联系簿》定期与家长联系。

4、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问题学生每周完成一篇“成长周记”。

5、每学期进行一次法律知识竞赛活动。

(三)总结阶段(2007年1月至4月):

1、每星期整理一次《家校联系簿》,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

2、每月整理一次问题学生的“成长周记”。结合帮教责任人评选出“转化进步奖”。

3、根据研究进行总结,完成结题工作。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收集、阅读、研究问题学生的转化方面的书籍、专著。并从中汲取经验,运用在客体研究中。

2、调查研究法。通过各种方式调查问题学生的转化状况,这样研究就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

3、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分析,可以了解个别问题学生的各方面情况,以寻求更合适、更有效的方法

八、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

1、整理优秀“成长周记”“帮教小结”并做好每阶段的转化总结。

2、教育叙事,个案分析,教学案例,经验总结,论文等。

九、课题创新:

1、与问题学生家长建立“家校联系簿”。

2、帮教责任人通过“问题学生跟踪考察表”对问题学生实施考察。

3、建立各种奖励机制。

十、参考文献:

1、《为了明天--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读本》(河海大学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

3、《法制教育》

4、《现代快报》(2006年3月20日)

人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中学生也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被教养起来的。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区环境、社会风气和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都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发生着影响。

(一)社会环境

这里所指的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政治局面等。中外心理学家就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如风俗习惯、道德观等,从出生之日起就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他们,使他们逐渐形成理想、信念、世界观、需要、动机、兴趣和态度等心理品质。不同的文化对人的心理健康有不同影响,其中有些是健康的,有些则是不健康的。据报道,在美国、英国等文化发达地区,歇斯底里患者较为罕见,而忧郁患者却很普遍;在文化水平低、文盲多的地方,如印度、埃及等国家,歇斯底里患者较多,忧郁患者却较少。社会意识形态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通过社会信息作为媒介的,中学生对社会信息的获得,可来自于自己的直接观察,也可来自于别人的见解传授,如,电视、报刊杂志、书籍、电影等。健康的社会信息,有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而不健康的腐朽没落的社会信息,则会造成种种危害。如,暴力电视或电影会引起中学生的攻击和犯罪行为。

新世纪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正 鲁礼堂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新世纪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正

课题类别: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 课题批准号:XJKOIBZHO11 学科分类:职业成人教育

课题负责人:鲁礼堂

副教授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

主要成员:贺红梅

王勇鹏

陈祥松

陈世杰

杨道喜

冯蓓 韩岭

谢春华

一、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从比较客观的角度,探索21世纪初预防和矫治我国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规律、措施、办法,增强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在未成年人中开展预防犯罪教育的意识,使家长、学校、社会和各界人士从思想上真正明确对未成年人要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能够预防和及时矫治的。并且要在实践中探索一条能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综合治理之路。就是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工作成为整体性的、持续运行的社会工程,使预防和矫治工作系统化,建立全方位的运行机制,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工作能持久、长效、有序地运行,这就是我们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课题组从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的现状和成因入手,就

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家庭对策、学校对策、社会对策进行了详尽的阐述,然后就如何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矫治提出了办法和对策,最后就贯彻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和建议。

鉴于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性、前瞻性、实践性、区域性比较强,涉及到教育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诸多领域,又是一个跨区域、跨部门的综合研究,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注意采取了“四个结合”的工作方法。一是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在研究中主要运用了调查法、文献法、归纳法、研究法等,并借鉴行动研究的方法,课题组既有理论工作者参加,又有中小学教师,基层公安人员的参与,在研究中注意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全面总结与研究相结合。二是各方面的研究人员相结合。本课题的研究人员既有青少年犯罪问题的专家、教授,有有主管青少年问题的学者、组织者,还有经常与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打教导的政法公安人员参加。从而使课题研究能够更多地从全局性的高度分析问题,使研究的成果更具有科学性、操作性和可行性。三是专职与兼职研究相结合。专职研究人员主要承担总报告的起草、专题调研,与各子课题工作单位的联络,兼职人员主要承担子课题的研究任务。四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本课题的最终成果是要在时间上有前瞻性,在空间上能反映未成年人的实际和未来要求。为此,课题从酝酿立项开始,就注意发挥各协作单位的作用,并通过信函、通讯等多种方式保持密切联系,还多次参与青少年犯罪研讨会,以期共同探索,求得共识。

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当代未成年人发展中有很多优势,但面临新的机遇和严峻挑战。课题组概括阐述了当代未成年人遇到的十个问题,使得未成年人中的不良行为大量产生和发展,成为了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后备军,这就给党的政府、家长、教育部门和社会敲响了警钟。要减少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必须从预防和矫治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做起。这是以往青少年犯罪研究中没有全面论述过的论点。

2、当前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犯罪性质恶化、团伙犯罪和暴力犯罪突出、智能犯罪增多等新的特点。未成年人犯罪在21世纪性质会日趋严重,类型会越发多样,手段会更加残忍,危害会不断加大,预防和打击未成年人犯罪方面的形势会更加严峻,责任会更加重大。

3、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违法犯罪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因素、家庭、学校教育因素和网络的监管乏力造成。

4、只要采取正确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治理对策,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是可以预防的。

5、工读学校是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特殊教育部门,要鼓励、支持社会以及个人投资参与工读学校的创办和建设,这是本课题组在调研中提出的论点,正在被立法部门所采纳。

6、公安、司法机关在矫治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工作与形势、任务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应加速改进。

7、提出了当前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立法工作上存在的不足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的建议。

8、对如何建立健全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系统工程提出了新的建议,这在我省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中是没有的,如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综合治理的组织系统、对策系统、信息系统、资金投入体制等,都是为了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成为整体性的、持续运行的系统社会工程,使我省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工作能持续、长效、有序的进行,为实现我省社会治安的根本好转作出努力。

四、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

1、在教育部门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未成年人,把握其生理、心理的不同特点,开展未成年人心理矫治和预防犯罪的教育开展对策研究。

2、在我国开展综合治理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教育和预防系统工程建设,按照“大教育”的思路,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3、针对当前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严重性、迫切性严峻形式,为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一定要大力加强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矫治,就必须开办工读教育,减少违法犯罪青少年的后备军,应立即着手在长、株、潭地区开办我省第一所工读学校。

4、加强立法。抓紧《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办法》草案在省人大的通过。

五、取得的社会效益

1、课题组提出的“工读学校也可以采取民办形式,发动全社会来关心和支持工读教育”的建设已被省人大立法机关采用,已写入草案并使各级领导对工读教育有了进一步认识。

2、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对“差生”的教育矫正,正准备来取措施加强对“差生”的教育和管理。

3、长沙市已开办了我省第一所工读学校。

4、教育部门已经取消了重点初中和尖子班。

第五篇: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对策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和对策

姓名

摘要: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上升到一个社会的热点问题,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法制和教育等方面的薄弱。通过这几个月在法院刑庭的实习和实践工作,尤其是在法院青少年维权中心接触了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让我对未成年人犯罪的一些基本概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要从这些特征和原因入手,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才能有效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特点;原因;对策与建议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模式才能将学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生活中,社会实践则是最好的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式。经过这几个月的实习,我深深的感受到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自责。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懂的原来是那么的少。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对于自己不熟悉的专业抓紧学习,而对于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案件则更加用心的跟进。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在实习中所接触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这让我很震惊,为何会有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和研究,同时也请教了一些常年负责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官,才让我对目前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有了大致的了解。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

析入手。

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

谈及未成年人犯罪成因,我们需要从其特点作为切入

口,通过对未成年人犯罪特点的分析,进而理清未成年人犯罪的成因,否则我们只能停留在“坐井观天”的模式下。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出的特点:

1、犯罪年龄低龄化。

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统计,在受到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当中已满14岁不满16岁的人数逐渐增多,而因不满16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也占相当大的比例,有些少年从10—13岁就开始走上犯罪道路。

2、犯罪案件多为团伙犯罪,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

案件。

由于未成年人身心尚未成熟,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单靠个人往往难以完成负责的犯罪过程。因此未成年人作案时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犯罪。他们往往是靠所谓的哥们义气走到一起,相互纠集、一拍即合、一哄而散、共同作案,形成一个较固定的团伙组织。

3、犯罪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很少有未成年人在作案前是有明确目的的,大多都是在喝酒后或者是在闲逛上网之后遇到一些突发性的偶然因素才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的。因为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的发育阶段,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情绪上也极不稳定,而且精力旺盛,外界的稍微一点刺激,就容易冲动,而且不计后果,所以容易引发突发性犯罪。我曾经也接触过一个只有16周岁的犯抢劫罪的案件,当法官问其为何要去抢劫的时候,他居然天真的说当时没钱去网吧上网了,所以才跟别人一起去抢劫的。本应是上学的年龄,却坐在了被告席上,这不得不让人觉得惋惜。

4、未成年人犯罪向暴力型犯罪转化。

主要表现在实施聚众斗殴、故意伤害、抢劫等案件,有的手段极其残忍。我在翻阅以前审理的案件时发现,在被告人王某故意伤害一案中,被告人王某窜至本区某宾馆将住在该宾馆的商某叫至大门口,将其打倒后,抽出钢刀在其鼻口处割了一刀,经法医鉴定构成了重伤。而且历年的聚众斗殴案件中总有那么几个案件是未成年人所为的。这么残忍的作

案手段却是一些未成年人实施的,不免让人感到不寒而栗。

二、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产生原因

正所谓有果必有因,为何现在未成年人犯罪的现象日益加重,我们要从以下几点因素来查找其中的缘由:

1、个人原因。

未成年人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阶段,分辨是非、区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较差。贪图享乐、不思进取、不劳而获的不良动机是未成年人产生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未成年人由于过早的走入社会,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凡事喜欢攀比,具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同时由于未成年人多数没有固定的职业,没有稳定的收入,当他们面对物欲横流的世界时,经不住金钱的诱惑,所以不惜铤而走险,实施盗窃、抢劫,甚至绑架、杀人等犯罪行为。

2、家庭原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成员的不良行为及错误观念,很容易使未成年人模仿,影响未成年人走上邪路。如有个别家庭的家长本身有小偷小摸的坏习惯,结果导致孩子也染上了这些坏毛病。家庭完整性的破坏,使子女缺少家庭的温暖和、教育和必要的关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有不少未成年人犯罪就是因为处在单亲家庭中,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照顾子女,从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等到发现时,往往已为时晚矣。庭审中很多父母坐在旁听席上泪流满面,但是他们已经无法改变事实,他们只能带着深深的自责接受孩子被判刑的事实。当然现在一些家长过分的溺爱子女,使孩子从小养成了贪图享受、懒惰成性、自私自利、任性、霸道的性格和不良品质。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一旦步入社会生活,很容易不顾社会道德,法律约束去追求自己的目标,从而发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3、学校因素。

尽管素质教育已经倡导了很多年,其意义和重要性也不用多说,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还是在大搞特搞应试教育。

我们在评价一个学生是否是好学生的时候,都是看他的考试成绩,某个学生考了第一名,我们就说他是个好学生。而且现在很多老师只关心成绩好的学生,因为他们可以给老师挣面子、挣奖金,对成绩差的同学缺乏爱心,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多,导致这些学生自暴自弃,甚至辍学,过早地进入社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4、社会原因。

未成年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他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当中,社会当中很多不良风气和环境自然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等不良风气。于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在文化市场上,一些不健康的图书、报纸、音像出版物、不良网站和网络信息,宣传着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的内容,这些低级、暴力、庸俗的文化侵蚀了未成年人的思想。在现实的很多案例中,很多孩子都坦言,他所实施的犯罪行为都是从电视或者是互联网上的一些影视作品当中模仿而来。

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与建议

1、家庭教育。

家长也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进步,提高自身素质,用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子女,并且身体力行,为子女起好的表率作用。父母要营造良好温馨的家庭气氛,使孩子在健康幸福的氛围中成长,同时也要更新教育观,克服家长作风,抛弃旧的“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等旧观念,与孩子成为良师益友,让孩子敢说真话、错话,使家长知道他们的所思、所想,便于有针对性的及时进行引导,同时也要敢于承认错误,学会向孩子道歉,使未成年人感到自己在家庭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受到大人的尊敬,心理得到满足。另外家长要有“换位思想”,经常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这样的教育方式也必然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后孩子也必然会懂得凡事多为他人着想。同时父母应该结合学校对孩子从小进行法制教育,让孩子从小树立

法制观念。

2、学校和教育部门所给予的教育。

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应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防线,教育行政部门是学校的行政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负有检查、指导、考核的管理职能,所以教育行政部门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责无旁贷。学校应对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思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使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和防范犯罪的意识有所提高,而不应只注重升学率不注重法制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还应对不同年龄的未成年人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并对学生无故旷课行为进行管理和及时通知家长,确保未成年人不进出不健康场所和不在不健康场所逗留。

3、社会环境。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十分复杂,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不仅是家庭、学校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学校附近严禁开设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广播、电影、电视、戏剧节目,更不得渲染暴力、色情、赌博、恐怖活动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4、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

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是一件极其重要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单靠一个部门、几个部门是难以奏效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部门要承担起未成年人的保护、教育、管理的责任,关心、爱护他们的成长,不断地向未成年人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用活生生的事例引导他们学法、讲法、用法,从而避免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发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百年大计。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也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大家一起积极努力,齐抓共管,我们才能还孩子们一方净土,还祖国未来一个美好的希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几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要想学好法学专业,要想自己的知识学有所用,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模式。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干警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社会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很多很多的知识和道理。

参考文献:

【1】钟其璧《试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对策》互联网

【2】张荣丽《未成年人保护与预防》,法律出版社2000.3

【3】陈清华《中国青年报》之特约评论“马加爵一案”2004

【4】肖建国《发展中的少年司法制度》,上海社科院出版社 1997.06.01

【5】钟俊、兰铃《浅议青少年犯罪的自我预防》

下载试论台拱镇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台拱镇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对策1(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的思考及对策专题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原因的思考及对策 未成年时期是每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人生阶段。由于这一特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不成熟性、不稳定性,使得他们极易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消......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5篇范例]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预防对策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缺乏必要的理性认识,当面对来自外部或自身的压力时,感到无......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4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及对策探析仁和党校蒙会仙未成年人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和严重性的社会问题,被称为是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

    未成年人犯罪调研对策

    当前未成年人犯罪情况日趋严重,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世界公害”之一。近几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并且出现了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手段成人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

    浅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法律对策开题报告

    浅谈危险驾驶的危害性及法律对策开题报告一、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目的:我国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前列,为是人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危险驾驶行为已经给人民......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与对策(共五则)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前途、家庭的幸福,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未来的发展。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低龄化、......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日益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法律法规逐步健全,我国公民法律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但......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分析及预防 作者:郭玉萍时间:2007-11-22 10:25:00来源:论文天下论文网 「摘要」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是近年来我国乃至全世界刑事犯罪的一个特征和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