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岫岩县门楼村经济发展状主要来源调查

时间:2019-05-13 15:41: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6岫岩县门楼村经济发展状主要来源调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6岫岩县门楼村经济发展状主要来源调查》。

第一篇:36岫岩县门楼村经济发展状主要来源调查

关于岫岩县门楼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摘要:

“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随着城市发展的迅速崛起,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三农”问题愈加凸显。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但农业却不能成为农民安生立命的方式。如何实现广大农民的增收,如何解决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如何让农民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国家近年推行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包括免除农业税,推动林权改革,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等。但这一系列改革究竟对农村发展产生了多大的改变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前往了门楼村开展我们的暑期下乡活动。关键词:门楼村农民增收 领导班子 农业合作社 基础设施建设 新发展路线

一、岫岩县前营镇及门楼村简介

岫岩县前营镇,因今镇政府所在地清代曾安营驻兵,因地处山前故名。

前营镇位于辽东半岛南部,地处岫岩县西南,西与盖县陛邻,境内地势西部较高,东部渐低,全境地形为一个横放的三角形,南北两侧山岭起伏逶迤绵延,北部的大顶山海拨883米,南部的骆驼砬子海拨707米,发源于样子沟岭东阳沟雅河自西向东流经境内35公里,其支流门楼河水量较大。境内距镇政府东北1公里处有七一水库,库面积860亩,能蓄水460万立方米。全镇幅员2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240公倾,全镇平坦土地主要集中在中东部乡级公路两侧,林地面积1.63万公倾,园地面积1.8万公倾,水域面积0.1万公倾。合乡并镇后,全镇辖11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2.1万,其中农业人口2万,农村劳动力1.2万人。前营镇蕴积了古代文明,镇内狄家卜村北堡为辽金时代遗址,发掘出土的辽金时代铜锅,重30多公斤,对研究辽、金历史有重要价值。镇内尚存4处烽火墩台,墩台内有明清时代砖瓦,证明此地古代为军事战略要地。

前营镇属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农作物有玉米、水稻、大豆、蔬菜等。水果主要有苹果、梨、桃、山楂等。野生植物资源有油松、柞树、黄柏树、核桃树、大叶槐、山里红、猕猴桃等,其中核桃树、大叶槐、黄柏树为国家级保护树种。野生动物资源有松鼠、飞鼠、鲢鱼和鳙鱼。镇内有丰富的地热资源,仙人嘴村的温泉洗浴中心集餐饮娱乐于一体,远近闻名。

改革开放为前营镇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特别是近10年经济发展速度更是明显加快。前营人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内聚人心,外树形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勇于拼搏,结

1合自己实际,确定正确发展方向,闯出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使全镇经济有较大发展。2004年全镇农村总收入达47634万元,比1994年增长7倍。其中第一产业5000万元,增长5倍。第二产业4亿元,增长10倍。第三产业1000万元,增长3.5倍。财政收入619万元,增长3倍。粮食总产量达到11700吨。食用菌总产量1000吨,肉类总产量2996达吨,增长3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240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倍。

该乡通过抓龙头企业带动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目的。.门楼村位于辽林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前营镇,是典型的山村。全村耕地地3560亩,分13个村民小组,共560户2148人,零散的分布在纵横交错的山沟当中,有数条小溪穿村而过。2006年建成了一条柏油路与镇中心连接,2008年合并村里的三所小学集中建成了一座新的希望小学,手机信号还未覆盖全村,但有线电视、有线电话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安装,村民出行多依靠自家的摩托车。

二、门楼村的经济发展

村民主要经济来源:

1、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玉米,一年一季,全村都没有水田。村里土地共分8个等级,随着土地等级的降低相应增加土地数量,从8分地到一亩多不等,按人均1.3亩地计算,折算成玉米米产量在人均约在1300斤左右,按收购价0.79元/斤计算可收入1027元。种子化肥农药等支出约合200元,政府粮食直补40-50元一亩。那么农民每个人从种地得来的收入约在870。

2、养殖业: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地处山区,所以该村基本家家户户都养羊和放蚕。村里的林地分给每人约6亩,养羊放蚕均只能在自家林地上进行。羊以卖羊毛为主,一般家庭都在三十只羊以上,多的可达80只,每只羊可产羊毛根据品种不同从8两至1斤半不等,平均一斤计算,按普通家庭的40只羊计算,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市场好时可达250~260元/斤,市场差时110~120元/斤,取中间价格180元/斤,可收入7200元钱。在春夏季节可上山放养,但冬季得买草料,再算上一些额外支出,能净收入7500元。

放蚕:以卖蚕丝为主,蚕蛹也可卖钱。但是由于村民在种地过程中大量使用农药,造成靠近山脚的林地受到农药污染已不再适合放蚕。

除此之外,一般家里还会养猪及鸡鸭等,但以自家消费为主,不作为主要的收入方式。

3、外出务工:村里在20-50岁的青壮劳动力约700人,外出务工的在300~400人之间。与众多中国农村一样,打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方式。外出务工者多在岫岩、鞍山、大连等邻近市区工作,农忙时候会回家务农。中年人多从事建筑行业,按天结算,一般再50~60元/天,年轻一代多选择进工厂,月薪在1500元上下。由于北方气候问题,建筑业在冬天都不能进行,一个劳动力一年务工能有一万元至两万元不等。

4、个别家庭的特殊收入方式:

全村有一定数量的蘑菇养种植户,多种花籽蘑,有一家从事香菇种植。花籽蘑一般农户每次产量在3000斤上下,市场价格一般在1.5~1.6元/斤,每年可收三次,但是由于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种植人数也会不断改变,但农民的反应往往是滞后于市场变化的。

建设和谐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必须要发挥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门楼党委赵书记对村子的发展有着独到的见解。在职30多年中,一直注重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从而加强村委会的建设。在村务的管理上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民主化。在处理村民间矛盾上一直保持公平、公开的原则,多年的工作经验使得赵书记在村民心中有着较高的威信。在2010年上半年,赵书记带领村民尝试新的经济作物--香菇。

村中李某有一个长50米,宽10米的棚子,共有10000个菌棒,共投入3万元(2.3元|个菌棒*1000个+7000元|个棚子)

村中王某有一个长100米,宽10米的棚子,共有16000个菌棒,共投入5.4万元(2.5元|个菌棒*16000个+14000元|个棚子)

一棚能产两千斤,预计每斤能卖到2.5元,每年仅1茬,每个菌棒能用6年。

六年内种香菇蘑情况表:

可以看出,按现有的种植模式需6年可以基本赚回本钱。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如下:

1、金融危机下,香菇出口量明显降低,导致价格波动较大。

2、根据农业部信息中心-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报价显示,鞍山香菇价是全国香菇最低价。

3、购买菌棒作为成本花费较大,这也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海城周边香菇种植基地以及村民均自己培育菌棒,成本约1元钱左右。

村里的大型养鸡户均参加的公司+农户模式,由公司统一提供技术,鸡苗以及饲料然后再统一进行收购成年鸡。建设一个养鸡棚的成本在4万元,由公司投入2万元自筹2万元。一个鸡棚在冬季可养4800只鸡夏季可养5000只鸡。50天一个周期,每年出五次鸡,一般每只鸡在5斤左右。养殖户与公司签订收购合同,分两种,一种随市场波动但不低于3.7元/的最低价,一种是按固定价4.5元/斤收购。一年内即可收回前期投入。养鸡最大的风险是瘟疫导致的大面积死亡。减去鸡苗、药品、饲料等成本支出每只鸡可有2元纯利润。

三、问题分析及建议

1、加大林地和土地的利用率

虽然门楼地处山区,但山地多是石头土层较薄,土地贫瘠,山中没有具有大的经济价值的作物,并且不适宜栽种果树。但近年来有个别农户开始小规模种植落叶松。落叶松需20年才能成材,经济效益比较缓慢。村委会应该组织力量对山林进行考察,逐渐推广经济附加值更高的树木,进行林地改造。并且不能忽视环境保护问题,尤其是农药污染已经出现,一定要想办法遏制情况的恶化。不能因为一时的方便而影响到放蚕养羊等其他传统收入来源。

地处山区虽然带来交通上的不便,但是随着公路的修通,交通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气候使得生产的蔬菜有更好的口感。凭借这个优势可鼓励更多人建立蔬菜大棚,延长每年的土地使用时间,生产绿色蔬菜,增加土地产出价值。

2、建立农业合作社,增加村民在市场竞争中的话语权

无论是养鸡还是蘑菇养殖,村民都是处于话语弱势的一方,只能随着市场价格的波动被动作出滞后的变化。如养鸡场,在利润可观的情况下,有更多的村民想要参与其中,而养殖户的命运就在公司手里,完全有可能在养殖人数增加后,公司就开始打压收购价格,而村民又没有其他的销路,只好任人宰割。如果把各家养鸡的联合起来,形成规模化养殖,并且统一对外谈判,寻找更加广阔的市场,那么养殖户的话语权才会增加,不会只被一个公司牵着鼻子走。同时规模化养殖,政府会有相应的政策及资金扶持,由于风险太大,很多个体不能达到相关政策规定的规模。根据村里走访情况来看,养殖户的防疫知识相当欠缺,合作社也可以联系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对于庞大的外出务工队伍,村里完全可以组成工

程队伍,统一接活,打响劳务输出的品牌。同时,村委会应该随时关注外界的招工信息,并及时的公布给村民。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几乎为零。这也是造成村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的一个重要原因。除了一些个别发展特别好的行政村,村里是没有财政能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这个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投入才行,与其在城市进行重复假设何不将资金转入农村,兑现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除了修通主干道公路外,对于像门楼村这种人居分散的村庄,连接农户与主干道的路也应该相应的改善,不能下雨就全是稀泥。每个村应该修建相应的文娱活动场所,这个场所也可以与学校合为一体。在非行课时间,就将场所提供给村里集体活动。可结合农村的风土人情进行文化表演,体育比赛,或者模范人物的表彰大会等。丰富的文娱活动可以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

4、村民尝试新的经济作物--香菇的情况分析

门楼村香菇种植处于探索阶段,技术上有所缺乏,需要时间去寻找市场。走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赵书记在带领村民种植香菇上付出了很多努力。香菇种植过程繁琐,需要消耗村民大量精力,其中采集和注水过程需及时,否则影响销售价格。香菇种植开始不被村民所接受,原因有两点:

1、建造菌棚成本较高。

2、香菇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有较大的风险。即使如此,村中仍有部分村民在赵书记的带领下不断探索。最近一段时间赵书记走访了周边的香菇种植基地,学习先进的种植技巧。作为香菇种植的领头人,他有责任为降低村民的风险 结语:

门楼村只是中国众多农村的缩影,虽然他们已经摆脱了贫穷但是他们却没法过上富裕的生活,即使他们一年到头的辛勤劳作着,他们也只能保证基本的生获消费。现在众多的措施都不能带来农民命运的本质变化,他们的生活可以得到改善,但是无法弥补巨大的城乡差距。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农民基数庞大,而土地数量有限,要保持粮食安全,就必须保证有数量足够的耕地用于基本粮食生产,不能全部改种高经济附加值的作物,也不能冒进的推进城市化。这相当于众人分饼,饼的大小已基本确定,要想多分点,只能是减少瓜分的人数。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是必然的方向,但是我们的城市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必须慢慢消化,也就是说“三农”问题还将在很长的时间内困扰着中国。在这漫长的阵痛期中,我们不能任由城乡差距的拉大,还是得要靠工业的发展带动农业的发展,用工业收入补助农业生产。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师资力量方面就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投入。在城市为创业人员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这些充满活力的中小型公司可以消化大量的就业人口,老板多了,城市创造的工作机会才能更多。农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新一代在城市谋生的能力。对于那些能够有本事在城市立足的农村进城人员应该允许他们正大光明的告别农村,只有当农村人口达到一个合适的数量时,农民的收入才能够实现自土地承包到户后的又一次质的飞跃。

第二篇: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2007-12-12 15:18: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2)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XXX村距新县城5公里。现有5个村民小组,878户,总人口2567人,劳动力人口1274人,其中农业人口795户2509人。因三峡工程兴建,该村需搬迁移民1700人,淹没耕地1400亩。在完成600名移民外迁任务后,有1100余名移民采取本村就地后靠安置,依托山林资源,新改梯田700亩,发展了小水果、茶叶、柑桔等多经作物3350亩。XXX村人均现有耕地面积不足7分地。目前,XXX村按照“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思想进行开

发建设,主要沿风茅公路、港口沿线建设居民点,有新房220幢,并发展了“移民新村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三峡库区移民文化宣传中心项目正在申报立项。XXX村抓住三峡大坝蓄水机遇,利用库湾发展了80个网箱,有大小20条船只从事渔业和水上运输业。全村开设有68家餐馆旅店、66家美容美发店、24家商店、2家文体活动室。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引进了8家港口企业在该村落户,主要从事船舶修造、物流配送、码头营运、滚装车辆运输、水上旅游等业务。

港口经济的发展,对XXX村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明显。据调查,目前XXX港区内从事第三产业的经营户共160家,月营业总额万元,户平月营业收入4300余元;其中由XXX村村民自主经营的有94家,年营业收入万元。经营场所面积7102平方米,月房租总收入2万元。客货运输业主41家,从业人员45人,月营业收入7万元。同时,由于XXX港区流动人口在2000人左右,使村民自产自销的瓜果蔬菜交易额每天达万元。现在处于各地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打工机遇发展打工经济的时期,但由于港口的存在,村民在福广码头、郑鑫船厂等企业做工的有50余人,月工资收入万元,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5人,月工资总收入万元;XXX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率达34。在移民迁建后,XXX村立足港口优势,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有效转移,由港口经济带来的营业收入每年约万元,劳平年纯收入2714元,人平年纯收入1347元。通过几年的努力,港口经济的发展使XXX港区日渐繁荣,XXX村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高。

但随着新县城城市骨架的不断延伸,对茅坪镇而言,今后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坚持走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之路,培育一批临江型、有实力、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企业。结合当前实际,在港口经济的发展上,建议从

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借助地缘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立足于旅游项目开发。XXX村每年接待上万名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但来者如惊鸿一瞥,匆匆而过,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效益。要实现“旅游活港”的目标,必须大力挖掘三峡移民文化底蕴,以此为依托,开发独具特色的“移民”、“农家乐”旅游项目,以现有的三峡画舫为载体,开发水上观光、娱乐休闲旅游项目。二是围绕物流业发展开发物资配送项目。现有滚装船、货运船只每天日用生活用品交易额在8万元左右,但这些业务的经营业主都是宜昌等地的老板。因此,可成立配送中心,负责港区船只、车辆及企业、经营户的米、面、油、蔬菜等日用品供应。三是围绕港口产业规范发展运输、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现有的饭馆、旅店、客货运输车辆数量多而杂,且卫生条件、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良莠不齐,必须加强规范管理,以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留住客商,刺激当地消费。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影响港区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供水问题。XXX港区现有内流动人口近2000人,仅靠山泉引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年7月就已暴露出“水荒”问题。要将港区供水纳入新县城管网供水系统,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予以解决。同时对供电、道路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可以探索以物流中心、报关服务市场等项目建设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反过来,以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来保证更多的项目上马。

3、促进民营企业发展。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多层次多方位引导扶持企业发展。一方面,鼓励当地的老百姓创业,对于从事第三产业的发展项目,放宽政策,大、中、小一起上,既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又可以大大降低创业成本;另一方面,引导、帮助现有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创造企业品牌,打造出

物流中心等几个强势企业集团,改变目前镇域经济无骨干企业、竞争实力不强的现状。

4、优化港口经济发展环境。主是要做活土地文章。借鉴深圳、东莞等地的经验,利用港口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结构上实现由土地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的转移,探索土地开发利用和流转运作的新办法。在项目建设和村集体可支配的土地上,以建厂房、建门面从事二、三产业为主,既安置移民,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第三篇: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XXX村距新县城5公里。现有5个村民小组,878户,总人口2567人,劳动力人口1274人,其中农业人口795户2509人。因三峡工程兴建,该村需搬迁移民1700人,淹没耕地1400亩。在完成600名移民外迁任务后,有1100余名移民采取本村就地后靠安置,依托山林资源,新改梯田700亩,发展了小水果、茶叶、柑桔等多经作物3350亩。XXX村人均现有耕地面积不足7分地。目前,XXX村按照“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思想进行开发建设,主要沿风茅公路、港口沿线建设居民点,有新房220幢,并发展了“移民新村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三峡库区移民文化宣传中心项目正在申报立项。XXX村抓住三峡大坝蓄水机遇,利用库湾发展了80个网箱,有大小20条船只从事渔业和水上运输业。全村开设有68家餐馆旅店、66家美容美发店、24家商店、2家文体活动室。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引进了8家港口企业在该村落户,主要从事船舶修造、物流配送、码头营运、滚装车辆运输、水上旅游等业务。

港口经济的发展,对XXX村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明显。据调查,目前XXX港区内从事第三产业的经营户共160家,月营业总额69.5万元,户平月营业收入4300余元;其中由XXX村村民自主经营的有94家,年营业收入469.56万元。经营场所面积7102平方米,月房租总收入2万元。客货运输业主41家,从业人员45人,月营业收入7万元。同时,由于XXX港区流动人口在2000人左右,使村民自产自销的瓜果蔬菜交易额每天达1.6万元。现在处于各地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打工机遇发展打工经济的时期,但由于港口的存在,村民在福广码头、郑鑫船厂等企业做工的有50余人,月工资收入4.3万元,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395人,月工资总收入12.8万元;XXX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率达34。在移民迁建后,XXX村立足港口优势,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有效转移,由港口经济带来的营业收入每年约1017.06万元,劳平年纯收入2714元,人平年纯收入1347元。通过几年的努力,港口经济的发展使XXX港区日渐繁荣,XXX村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高。

但随着新县城城市骨架的不断延伸,对茅坪镇而言,今后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坚持走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之路,培育一批临江型、有实力、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企业。结合当前实际,在港口经济的发展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借助地缘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立足于旅游项目开发。XXX村每年接待上万名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但来者如惊鸿一瞥,匆匆而过,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效益。要实现“旅游活港”的目标,必须大力挖掘三峡移民文化底蕴,以此为依托,开发独具特色的“移民”、“农家乐”旅游项目,以现有的三峡画舫为载体,开发水上观光、娱乐休闲旅游项目。二是围绕物流业发展开发物资配送项目。现有滚装船、货运船只每天日用生活用品交易额在8万元左右,但这些业务的经营业主都是宜昌等地的老板。因此,可成立配送中心,负责港区船只、车辆及企业、经营户的米、面、油、蔬菜等日用品供应。三是围绕港口产业规范发展运输、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现有的饭馆、旅店、客货运输车辆数量多而杂,且卫生条件、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良莠不齐,必须加强规范管理,以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留住客商,刺激当地消费。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影响港区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供水问题。XXX港区现有内流动人口近2000人,仅靠山泉引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年7月就已暴露出“水荒”问题。要将港区供水纳入新县城管网供水系统,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予以解决。同时对供电、道路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可以探索以物流中心、报关服务市场等项目建设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反过来,以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来保证更多的项目上马。

3、促进民营企业发展。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多层次多方位引导扶持企业发展。一方面,鼓励当地的老百姓创业,对于从事第三产业的发展项目,放宽政策,大、中、小一起上,既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又可以大大降低创业成本;另一方面,引导、帮助现有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创造企业品牌,打造出物流中心等几个强势企业集团,改变目前镇域经济无骨干企业、竞争实力不强的现状。

4、优化港口经济发展环境。主是要做活土地文章。借鉴深圳、东莞等地的经验,利用港口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结构上实现由土地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的转移,探索土地开发利用和流转运作的新办法。在项目建设和村集体可支配的土地上,以建厂房、建门面从事二、三产业为主,既安置移民,又

第四篇:XXX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XXX村距新县城5公里。现有5个村民小组,878户,总人口2567人,劳动力人口1274人,其中农业人口795户2509人。因三峡工程兴建,该村需搬迁移民1700人,淹没耕地1400亩。在完成600名移民外迁任务后,有1100余名移民采取本村就地后靠安置,依托山林资源,新改梯田700亩,发展了小水果、茶叶、柑桔等多经作物3350亩。XXX村人均现有耕地面积不足7分地。目前,XXX村按照“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思想进行开发建设,主要沿风茅公路、港口沿线建设居民点,有新房220幢,并发展了“移民新村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三峡库区移民文化宣传中心项目正在申报立项。XXX村抓住三峡大坝蓄水机遇,利用库湾发展了80个网箱,有大小20条船只从事渔业和水上运输业。全村开设有68家餐馆旅店、66家美容美发店、24家商店、2家文体活动室。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引进了8家港口企业在该村落户,主要从事船舶修造、物流配送、码头营运、滚装车辆运输、水上旅游等业务。

港口经济的发展,对XXX村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明显。据调查,目前XXX港区内从事第三产业的经营户共160家,月营业总额69.5万元,户平月营业收入4300余元;其中由XXX村村民自主经营的有94家,年营业收入469.56万元。经营场所面积7102平方米,月房租总收入2万元。客货运输业主41家,从业人员45人,月营业收入7万元。同时,由于XXX港区流动人口在2000人左右,使村民自产自销的瓜果蔬菜交易额每天达1.6万元。现在处于各地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打工机遇发展打工经济的时期,但由于港口的存在, 村民在福广码头、郑鑫船厂等企业做工的有50余人,月工资收入4.3万元,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395人,月工资总收入12.8万元;XXX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率达34%。在移民迁建后,XXX村立足港口优势,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有效转移,由港口经济带来的营业收入每年约1017.06万元,劳平年纯收入2714元,人平年纯收入1347元。通过几年的努力,港口经济的发展使XXX港区日渐繁荣,XXX村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高。

但随着新县城城市骨架的不断延伸,对茅坪镇而言,今后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坚持走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之路,培育一批临江型、有实力、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企业。结合当前实际,在港口经济的发展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五篇:银杏沱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银杏沱村港口经济发展现状调查

中共茅坪镇委办公室

银杏沱村距新县城5公里。现有5个村民小组,878户,总人口2567人,劳动力人口1274人,其中农业人口795户2509人。因三峡工程兴建,该村需搬迁移民1700人,淹没耕地1400亩。在完成600名移民外迁任务后,有1100余名移民采取本村就地后靠安置,依托山林资源,新改梯田700亩,发展了小水果、茶叶、柑桔等多经作物3350亩。银杏沱村人均现有耕地面积不足7分地。目前,银杏沱村按照“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思想进行开发建设,主要沿风茅公路、港口沿线建设居民点,有新房220幢,并发展了“移民新村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三峡库区移民文化宣传中心项目正在申报立项。银杏沱村抓住三峡大坝蓄水机遇,利用库湾发展了80个网箱,有大小20条船只从事渔业和水上运输业。全村开设有68家餐馆旅店、66家美容美发店、24家商店、2家文体活动室。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引进了8家港口企业在该村落户,主要从事船舶修造、物流配送、码头营运、滚装车辆运输、水上旅游等业务。

港口经济的发展,对银杏沱村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明显。据调查,目前银杏沱港区内从事第三产业的经营户共160家,月营业总额69.5万元,户平月营业收入4300余元;其中由银杏沱村村民自主经营的有94家,年营业收入469.56万元。经营场所面积7102平方米,月房租总收入2万元。客货运输业主41家,从业人员45人,月营业收入7万元。同时,由于银杏沱港区流动人口在2000人左右,使村民自产自销的瓜果蔬菜交易额每天达1.6万元。现在处于各地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打工机遇发展打工经济的时期,但由于港口的存在, 村民在福广码头、郑鑫船厂等企业做工的有50余人,月工资收入4.3万元,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395人,月工资总收入12.8万元;银杏沱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率达34%。在移民迁建后,银杏沱村立足港口优势,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有效转移,由港口经济带来的营业收入每年约1017.06万元,劳平年纯收入2714元,人平年纯收入1347元。通过几年的努力,港口经济的发展使银杏沱港区日渐繁荣,银杏沱村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高。

但随着新县城城市骨架的不断延伸,对茅坪镇而言,今后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坚持走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之路,培育一批临江型、有实力、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企业。结合当前实际,在港口经济的发展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借助地缘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立足于旅游项目开发。银杏沱村每年接待上万名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但来者如惊鸿一瞥,匆匆而过,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效益。要实现“旅游活港”的目标,必须大力挖掘三峡移民文化底蕴,以此为依托,开发独具特色的“移民”、“农家乐”旅游项目,以现有的三峡画舫为载体,开发水上观光、娱乐休闲旅游项目。二是围绕物流业发展开发物资配送项目。现有滚装船、货运船只每天日用生活用品交易额在8万元左右,但这些业务的经营业主都是宜昌等地的老板。因此,可成立配送中心,负责港区船只、车辆及企业、经营户的米、面、油、蔬菜等日用品供应。三是围绕港口产业规范发展运输、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现有的饭馆、旅店、客货运输车辆数量多而杂,且卫生条件、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良莠不齐,必须加强规范管理,以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留住客商,刺激当地消费。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影响港区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供水问题。银杏沱港区现有内流动人口近2000人,仅靠山泉引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年7月就已暴露出“水荒”问题。要将港区供水纳入新县城管网供水系统,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予以解决。同时对供电、道路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可以探索以物流中心、报关服务市场等项目建设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反过来,以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来保证更多的项目上马。

3、促进民营企业发展。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多层次多方位引导扶持企业发展。一方面,鼓励当地的老百姓创业,对于从事第三产业的发展项目,放宽政策,大、中、小一起上,既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又可以大大降低创业成本;另一方面,引导、帮助现有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创造企业品牌,打造出物流中心等几个强势企业集团,改变目前镇域经济无骨干企业、竞争实力不强的现状。

4、优化港口经济发展环境。主是要做活土地文章。借鉴深圳、东莞等地的经验,利用港口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结构上实现由土地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的转移,探索土地开发利用和流转运作的新办法。在项目建设和村集体可支配的土地上,以建厂房、建门面从事二、三产业为主,既安置移民,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可以为全县的对外开放创造更优的环境,收到“一举三得”之效。

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结构调整为主线,招商引资为重点,以物流为带动,以商业促工业,推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经济总量。长江物流中心已完成了控制性详规,在今后的项目招商、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规划实施;在港口经济发展项目上,要坚持科学决策,整体规划。银杏沱港口紧邻三峡大坝,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注重环保,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治理“三废”及噪声污染,加强库岸治理,建设生态家园,保护绿色长江。

二00四年十一月八日

下载36岫岩县门楼村经济发展状主要来源调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36岫岩县门楼村经济发展状主要来源调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X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精选五篇)

    XXX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 XXX村距新县城5公里。现有5个村民小组,878户,总人口2567人,劳动力人口1274人,其中农业人口795户2509人。因三峡工程兴建,该村需搬迁移民1700人,淹没耕......

    农民收入来源调查问卷

    农民收入来源调查问卷您好!因学校开展社会实践调查,为了解农村收入的来源,特展开本次问卷调查。非常感谢您的合作!1.您的年龄是() A.18-30B.30-50C.50以上 2.您的性别() A.女B.男 3......

    银杏沱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合集5篇)

    中国共产党茅坪镇委办公室银杏沱村距新县城5公里。现有5个村民小组,878户,总人口2567人,劳动力人口1274人,其中农业人口795户2509人。因三峡工程兴建,该村需搬迁移民1700人,淹没耕......

    河背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

    青塘镇河背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河背村位于青塘镇东部,距圩镇所在地1公里,距县城30公里,辖9个村小组,22个自然村,全村738户3380人,其中:有2010年“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登记在册贫......

    杨楼镇苏门楼村元旦祝词

    元旦祝词各位宾朋、各位父老乡亲:大家好!值此元旦佳节到来之际,祝各位领导及全村父老乡亲新年快乐!万事如意!今天参加庆祝活动的有镇党委书记苏成玉同志、镇长王志成同志,苏门楼村......

    村经济发展调研

    敢问路在何方——新泉镇北村村级经济调研报告 北村书记助理黄瑜 作为新泉镇北村的大学生村官,经过近几个月年基层锻炼,我对北村村级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艰难处境,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2013溧阳经济发展调查

    2013溧阳经济发展调查我是一名来自溧阳的学生,对于家乡的发展十分的关心。我亲历溧阳日新月异的变化,在感叹的同时更希望家乡能更好的的发展。自此展开这次的调查。溧阳市连续......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调查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专业:工业设计年级:2012级 姓名:毛豪杰 王林 王兴 谢德浩 崔新宇 范润 胡益川 指导老师:增进中文摘要:关键词:农业经济 农作物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