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

时间:2019-05-13 15:41: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

第一篇: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三农”问题其中重中之重是农民利益问题。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始终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村级财务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民负担逐渐减轻,从税改前农民人均负担150多元减轻到现在农民人均负担45元。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农民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身在“三农”工作第一线,我感受到村级财务管理始终是农民关心的热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关键。现结合我县村级财务及新农村建设情况以及自身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现象谈谈个人的肤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目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收支无计划,预算管理难执行。预算管理在有的村还是盲区,资产管理很不规范,财务收支随意性大,更无控制措施,由此造成村财务遗留问题多,家底不清,少数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私心作祟,集体存款多头开户,甚至公款私存,该问题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更为突出。由于出纳素质良莠不齐,以及村主要干部一手遮天,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账实不符,存款短缺,“小干部,大硕鼠”的村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屡有发生。

2、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干部对财务会计工作认识不清。特别是有的村级一把手,认为会计工作是会计个人的事,没有把自己臵身于会计工作中,不明确自身应负的法律责任.这主要原因一是受自身文化素质和参政时间及经验的限制,对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认识;二是政府有的部门没有认识农村财务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程度,在培训指导上不注重对村干部灌输一些应知应会的财务会计法规常识;三是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会计政策变更大,农村接受新知识、新政策的速度相对滞后,这对农村干部和农村财务人员来讲有点青黄不接。

3村级财务处理不规范,管理方式混乱。大多数村没有按制度要求来设臵会计账目,有的只设一本现金账而不设财产账和往来账。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账,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会计、出纳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村级资产资源常年不清理核实,造成账实不符现象严重。资金管理混乱,往往是管现金的出纳员常年见不到现金,只管一些账目和条据,而不管现金的村书记和村主任,甚至村民小组长手里却常年拿着现金,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不经审批随便花钱,形成了多人收钱、多人管钱、多人用钱,长期不交账、不结账、不记账的“财务管理”方式,结果造成了一笔笔糊涂账。

4.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当前,农村财会人员大都是村“两委”指定的,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大多只能做到简单的“记记账、打打算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为

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5.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首先,村账务公开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上级检查什么才公布什么。其次,村级设立的财务监督组只是形式,其成员碍于和村委的面子,不坚持原则,睁只眼闭只眼。有些实行“三资”代理的乡镇,代理中心人员少,力量薄弱,不能真正的行使监督职能。而镇里又认为村账既已被代理中心代理,就撒手不管。因此村账在管理上形成了真空。

二、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权属不明确。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所有者是全体村民,其管理者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好、用好集体资产,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职责。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名存实亡,集体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实际上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由于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的错位,致使政经、政企不分,行政干预过多,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管理权和监督权不能充分发挥,造成集体资产被少数人侵占、挪用、浪费,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村民因集体资产问题到各级政府上访告状不断。.对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管理不力。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真正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三是由于部分财会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经济违法违纪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四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

3.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臵,按规定要由镇农经站进行考察选配。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而且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 “年年培训村会计、年年有新会计要培训”的现象。另一方面,少数村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

4.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一是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认识,认为严格财务管理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二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

三、切实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会计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建立稳定的、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的农村财务会计队伍。

1.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要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提高财会人员的道德素养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开展农村会计知识竞赛活动和农村会计实务培训工作。建立村级会计岗位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村级会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水平。

2.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这里的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要建立农村会计任用审批制度,凡农村会计的任用、调换都要经过乡镇、街道或上级部门批准,以稳定农村财会队伍,保持农村会计工作的连续性。

3.实行会计公开招聘委派制。乡镇政府按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向社会招聘会计专业人员后,委派到各村任村级会计,并由镇统一考核和管理。并对财会人员定期培训会计、财务管理、财经法规基本知识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促进农村财会人员走向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二)坚定不移地实行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凡是村里的重大事务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尤其是村级财务要公开。

1.设立农村账务公开栏。完善公开栏硬件建设,对不符合标准的公开栏统一进行整改,对公开栏地点不合理的重新选点进行设臵。

2.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公开内容。统一制定公布的内容和格式,在坚持以农村财务公开为重点的同时,着重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征地款收支状况、工程招标投标情况以及村干部报酬、业务接待费、交通通讯费、村组债权债务、集体资产项目的经营、投资、收益和分配等情况进行公开,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内容实行明细公布。通过不断充实完善农村财务公开的内容,增加公开的透明度,真正做到干部安心,群众放心。

3.确保公开及时。严格将农村财务公开作为一项制度性、日常性工作定期进行公开,日常开支每月定日公开,以保证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农村的有关事项和经济状况。

4.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参与财务管理,把民主决策和民主理财纳入到财务管理的必经程序。在村组财务支出管理中,统一明确一事一议和专项开支一票否决化的工作制度,对公益性、生产性等专项开支和大额开支预算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由参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可预算实施。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核,从而把民主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

(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根据各乡镇实际选定财经制度诸如: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从各乡镇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会计制度,使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工作迈向规范化、制度化。

(四)加强和规范资金资产资源管理。

1.统一开户监管,规范现金操作流程。村级财务应由农经站或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开户,各村的所有收入包括往来款项都必须及时足额地上缴到银行的账户上,现金使用实行备用金领用制度,零星支出从备用金中列支。各类支出必须使用财务法规认可的票据,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签字后并加盖监督组公章方可报账。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结算一律通过银行转账划拨,不得通过现金结算。避免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控制机制。

2.全面开展村级债权债务摸底清查工作。各级农经部门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债务管理坚决制止新增债务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本着“制止新债、化解旧债”指导思想,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和步骤,组织精干力量,认真开展村级债务债权摸底清查工作。

3.清理核实村级资金资产资源每年对各村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核实,确保帐款、帐实、帐帐相符。

五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1.充分发挥民间监督职能一是强化细化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作用,建立“评先评优”制度,每年年终对各村财务进行评比,对先进村在奖励村干的同时,也奖励到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充分调动理财组的积极性。二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监督主动性。向农民群众大力宣传村民自治条例,鼓励农民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继续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一是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农村财务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各级农经部门应积极组织审计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二是规范审计程序。各级农经部门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集体经济审计暂行条例》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规程》的程序和格式,防止因程序和格式不规范问题带来审计上访现象的发生。对在审计中查出的典型案件要移送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以维护集体利益。

总之,我认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才能从实质上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收入,从而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共)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三农”问题其中重中之重是农民利益问题。村级财务管理问题始终是农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村级财务 管理 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一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贯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民负担逐渐减轻,从税改前农民人均负担150多元减轻到现在农民人均负担45元。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更好的维护,农民的地位得到大幅度提高。但是身在“三农”工作第一线,我感受到村级财务管理始终是农民关心的热点,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的关键。现结合我县村级财务及新农村建设情况以及自身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现象谈谈个人的肤浅的一些看法和建议,仅供参考。

一、目前农村村级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收支无计划,预算管理难执行。预算管理在有的村还是盲区,资产管理很不规范,财务收支随意性大,更无控制措施,由此造成村财务遗留问题多,家底不清,少数村干部和财务人员私心作祟,集体存款多头开户,甚至公款私存,该问题在土地被征用的村表现更为突出。由于出纳素质良莠不齐,以及村主要干部一手遮天,直接自收自支等原因,致使账实不符,存款短缺,“小干部,大硕鼠”的村干部职务犯罪现象屡有发生。

2、认识不足。部分基层干部对财务会计工作认识不清。特别是有的村级一把手,认为会计工作是会计个人的事,没有把自己臵身于会计工作中,不明确自身应负的法律责任.这主要原因一是受自身文化素质和参政时间及经验的限制,对农村财务会计工作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认识;二是政府有的部门没有认识农村财务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程度,在培训指导上不注重对村干部灌输一些应知应会的财务会计法规常识;三是因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会计政策变更大,农村接受新知识、新政策的速度相对滞后,这对农村干部和农村财务人员来讲有点青黄不接。

3村级财务处理不规范,管理方式混乱。大多数村没有按制度要求来设臵会计账目,有的只设一本现金账而不设财产账和往来账。一些工程、项目开支另行建账,甚至不记账,未能纳入总账之中;会计、出纳自行记账,对账不及时,凭证传递方法不规范,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村级资产资源常年不清理核实,造成账实不符现象严重。资金管理混乱,往往是管现金的出纳员常年见不到现金,只管一些账目和条据,而不管现金的村书记和村主任,甚至村民小组长手里却常年拿着现金,而且每个人都可以不经审批随便花钱,形成了多人收钱、多人管钱、多人用钱,长期不交账、不结账、不记账的“财务管理”方式,结果造成了一笔笔糊涂账。

4.财会人员专业素质水平低。当前,农村财会人员大都是村“两委”指定的,没有经过正式的业务培训,大多只能做到简单的“记记账、打打算盘”,还不能完全适应新会计法的要求,不能及时发现村经济运行中的问题,不能为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5.财务监督机制不健全。首先,村账务公开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上级检查什么才公布什么。其次,村级设立的财务监督组只是形式,其成员碍于和村委的面子,不坚持原则,睁只眼闭只眼。有些实行“三资”代理的乡镇,代理中心人员少,力量薄弱,不能真正的行使监督职能。而镇里又认为村账既已被代理中心代理,就撒手不管。因此村账在管理上形成了真空。

二、农村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权属不明确。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的所有者是全体村民,其管理者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管好、用好集体资产,是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重要职责。但是,目前部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名存实亡,集体资产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实际上是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由于集体资产管理主体的错位,致使政经、政企不分,行政干预过多,村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管理权和监督权不能充分发挥,造成集体资产被少数人侵占、挪用、浪费,集体资产大量流失,村民因集体资产问题到各级政府上访告状不断。

2.对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畅,管理不力。一是村级财务管理缺乏透明度,财务公开力度不够。有些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公开,但是公开的内容不具体,比较空洞,群众无法真正了解资金的用途、去向;个别村对一些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没有及时公开,致使群众无法实施民主监督。二是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对集体的事不关心、不过问、不了解,给了某些不廉洁的干部可乘之机。三是由于部分财会人员怕丢饭碗,对村干部的经济违法违纪行为不愿监督或放弃监督,发现问题不敢管,听之任之。四是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农经站人员相对减少,对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有所削弱。

3.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财务管理的工作性质要求财会人员要相对稳定。对村级财会人员的配臵,按规定要由镇农经站进行考察选配。但是,目前部分村的财会人员实际上都是由村干部指定。而且每逢村党支部、村委会换届,出纳、会计也跟着换届,出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 “年年培训村会计、年年有新会计要培训”的现象。另一方面,少数村会计人员年龄老化,学历偏低。由于年轻人不愿意在村里干,又找不到合适人选,致使一些业务生疏的财会人员无证上岗。

4.乡村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不重视。一是目前乡村干部普遍存在着“重生产、轻管理”的片面认识,认为严格财务管理不利于搞活经济,不利于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由于这种认识上的误差,导致乡村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不重视,对群众反映财务方面的问题不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财务管理混乱的蔓延,给某些不廉洁干部开了方便之门。二是财务方面的政策、规章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有些主管财务的村干部不熟悉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不按财务规章制度办事,不听财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财务管理新老问题不断。

三、切实规范和完善村级财务会计制度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建立稳定的、具备较高业务素质的、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的农村财务会计队伍。1.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财会人员专业素质。财会人员作为特殊从业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要有较强的政治观念和职业道德水平。因此,要通过举办业务讲座、法制讲座、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等提高财会人员的道德素养和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另外还要定期组织开展农村会计知识竞赛活动和农村会计实务培训工作。建立村级会计岗位责任制,完善考核办法,奖优罚劣,充分调动村级会计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工作水平。

2.稳定财会人员队伍。财会人员被确定之后,一般不要随意变动。这里的关键是要严格财会人员的任免程序。要建立农村会计任用审批制度,凡农村会计的任用、调换都要经过乡镇、街道或上级部门批准,以稳定农村财会队伍,保持农村会计工作的连续性。

3.实行会计公开招聘委派制。乡镇政府按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公开向社会招聘会计专业人员后,委派到各村任村级会计,并由镇统一考核和管理。并对财会人员定期培训会计、财务管理、财经法规基本知识和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促进农村财会人员走向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

(二)坚定不移地实行财务公开,加大民主理财力度。村级财务问题历来是广大农民群众关注的焦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切实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凡是村里的重大事务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尤其是村级财务要公开。1.设立农村账务公开栏。完善公开栏硬件建设,对不符合标准的公开栏统一进行整改,对公开栏地点不合理的重新选点进行设臵。2.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公开内容。统一制定公布的内容和格式,在坚持以农村财务公开为重点的同时,着重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如征地款收支状况、工程招标投标情况以及村干部报酬、业务接待费、交通通讯费、村组债权债务、集体资产项目的经营、投资、收益和分配等情况进行公开,对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内容实行明细公布。通过不断充实完善农村财务公开的内容,增加公开的透明度,真正做到干部安心,群众放心。3.确保公开及时。严格将农村财务公开作为一项制度性、日常性工作定期进行公开,日常开支每月定日公开,以保证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农村的有关事项和经济状况。

4.成立村民民主理财小组。参与财务管理,把民主决策和民主理财纳入到财务管理的必经程序。在村组财务支出管理中,统一明确一事一议和专项开支一票否决化的工作制度,对公益性、生产性等专项开支和大额开支预算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由参会人员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方可预算实施。定期对村干部使用资金的情况进行审核,从而把民主监督由过去的事后监督变为事前监督。

(三)建立健全财务制度

严格执行国家农业部、财政部颁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村集体经济财务制度》《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根据各乡镇实际选定财经制度诸如:现金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费用开支管理、票据管理、农民负担款项和共同生产费管理、义务工和积累工管理、财会人员及财会账目管理、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从各乡镇的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会计制度,使村级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各项工作迈向规范化、制度化。

(四)加强和规范资金资产资源管理。1.统一开户监管,规范现金操作流程。村级财务应由农经站或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开户,各村的所有收入包括往来款项都必须及时足额地上缴到银行的账户上,现金使用实行备用金领用制度,零星支出从备用金中列支。各类支出必须使用财务法规认可的票据,有经手人、证明人、审批人签字后并加盖监督组公章方可报账。单位与单位之间的结算一律通过银行转账划拨,不得通过现金结算。避免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形成相互制约的控制机制。

2.全面开展村级债权债务摸底清查工作。各级农经部门要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制止发生新的乡村债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村级债务管理坚决制止新增债务的通知》的文件精神,要本着“制止新债、化解旧债”指导思想,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和步骤,组织精干力量,认真开展村级债务债权摸底清查工作。

3.清理核实村级资金资产资源 每年对各村的资金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清理核实,确保帐款、帐实、帐帐相符。

五 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1.充分发挥民间监督职能 一是强化细化民主理财小组监督作用,建立“评先评优”制度,每年年终对各村财务进行评比,对先进村在奖励村干的同时,也奖励到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充分调动理财组的积极性。二是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监督主动性。向农民群众大力宣传村民自治条例,鼓励农民切实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2.继续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一是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农村财务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各级农经部门应积极组织审计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学习,努力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二是规范审计程序。各级农经部门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集体经济审计暂行条例》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规程》的程序和格式,防止因程序和格式不规范问题带来审计上访现象的发生。对在审计中查出的典型案件要移送有关部门严肃处理,以维护集体利益。

总之,我认为村级财务管理规范化才能从实质上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收入,从而调动农民生产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以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坚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那么,如何才能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现存的问题。

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不解决,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民的素质偏低。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4、建设占地,缺乏对农民后继的保障。

近些年,大量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不仅为工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而且通过土地征用和出让,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大量资金,这是一些地方城市建设之所以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但这也是以对农民补偿偏低、牺牲大批良田为代价的。如果不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就会盲目圈占耕地,使投资规模膨胀和投资结构失衡,并产生大量失地农民,给农村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带来严重的问题。

5、农民工权益得不到有效落实。

近几年来,中央在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权益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农民工工资偏低、被克扣和拖欠,劳动条件差,享受公共服务少,缺乏基本社会保障等问题仍然很突出。这些问题,不仅大中城市存在,一些小城市和小城

镇乃至在乡村的企业中也很突出。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针对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字方针,紧紧抓住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机遇,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中心任务;把解决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状况,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环节;把培养新型农民、构建和谐新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把深化改革、解决影响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保障,真正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任务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造福亿万农民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1、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持续较快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客观分析地区的现状,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尽快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状况,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

务。要按照村庄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1)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加大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实施力度,组织实施好中低产田的改造、河流的疏浚整治工作及其配套设施和绿化工程建设。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探索建立长效的管养机制。

(2)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要继续抓好农村公路建设,逐步把乡村公路延伸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点。要广开资金渠道,采取向上级争取、利用“一事一议”筹集、能人大户捐助等多种形式,切实解决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3)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

要做好农村改水工作,优先解决农民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都能饮用上清洁、安全的自来水。四是加强农村能源建设。要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以民用沼气带动农村改圈、改厕、改厨,切实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和居住环境。

3、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

(1)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抓好教育是建设新农村的基础,要大力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要稳定农村教师队伍,注意调动和保护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城乡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

(2)加强农民的技能培训。

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的培训,促进科学种田;要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创业的能力。

(3)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文化建设。要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和谐村组”等的创建活动,提倡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办好农民图书馆、文化馆、老年活动室等,满足农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需求。

4、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要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免费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服务。要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制度,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

增长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使外出务工农民的付出能够得到合理回报。

总而言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既要预备走艰苦的路,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敢于迎难而上;更要看到前途的光明,增强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我们深信,在以胡锦涛同志未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第四篇:浅谈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浅谈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摘要: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我们加快解决“三农”的一个难题。多年来,政府通过大力实施“农业农村经济”战略,探索出一条农林牧有机相结合,多路并举推进结构调整,开辟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路。

关键词:农村经济建设 新农村 循环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表现出严重的地区不平衡性,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较之发达地区较为缓慢。落后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本地区,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经济目标的实现。在推动落后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农村市场是一个根本性的因素,但地方政府的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且较之发达地区,落后地区的地方政府的引导、协调作用更具有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必须不断强化农业是基础的意识,以防止对农业领导、农业投资及农业科技的弱化

发展高效农业是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转轨变型,是农业内部产品结构、行业结构、部门结构的调整。实现途径是:

(一)市场农业。外部要强化市场导向功能,按市场需求确定生产方向;内部要强化市场核算功能,淘汰在比较成本上的劣势产品和项目。

(二)科技农业。科技农业的内涵是农业活动投入和产出逐步向科技倾斜,提高农业投入中科技投入的比重,增大农业科技成果中的科技含量。科技农业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新产品、新品种的开发和新技术、新方式的引进和推广。当前,发展科技农业的重点是科学技术的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大力发展农业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循环经济的实践,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应该将各地的典型经验加以总结,在更大的范围内加以推广,将循环经济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农村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实事求是.地分析农业的现状及其综合生产能力,是认识和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关键。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第一靠政策,解放生产力,使原有的农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第二靠投入,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和落后问题,以及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及收定购粮资金问题;第三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

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由于我国的水资源、耕地资源、草场资源的严重不足,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收入,而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提高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要求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节约资源的集约增长转变,可以起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促进农村的产业升级、改进农业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的作用,可以使我国的农业生产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尽量节约农业生产资源,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

1、发展农业经济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需要,是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农业循环经济是生态化的农业经济,是保护与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利用农业资源的重要手留、要建立健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体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需要完备的资金支持体系。政府要尽力为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

2、建设资金要保障:黑龙江省农区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投资大、困难多。因此,要广泛筹措、集中使用、加强管理、跟踪问效。资金实行多渠道筹措:一是国家有关部门政策资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等;二是农业重点工程资金、生态效益补偿基金、贫困农村建设资金等给予倾斜;三是农业贴息贷款;四是各级政府和财政投入;五是主管部门和农民商户自身投入。加快建立和完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为此,一是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对农村的投入,建立健全新农村建设资金稳定增长机制。二是要转变政府投入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广大职工群众投资投劳。保持新林区建设项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建立一套政府引导和群众参与紧密结合的投入机制。三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组织和发动广大农村群众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新林区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四是政府投资主要用于公共和半公共性质项目,农民投资投劳主要用于改善自身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建设。五是要引入市场机制,拓宽新农村建设资金来源渠道。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建立银行提供信贷、群众自筹,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农业循环经济领域的多元化资金支持体系。在农业经济的推广发展阶段,政府应鼓励金融机构对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给予信贷支持。特别是政策性银行,应以低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农业经济的发展。

四、加强农业经济的技术引进及推广体系的建设

1.加强对农业经济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农业经济的发展,关键是要在农村培训一批能够掌握农业经济实用技术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农业经济的技术人才,培养一批技能型农业经济致富带头人,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农村的远程教育网,通过广播电视等载体,解决农民群众文化程度偏低、技术困乏等问题。三是要采取集中培训与提供个性化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广大农民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成熟的、先进的农业循环经济实用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生产潜力,将粗放、原始的农村劳动力转化为知识型、技术型的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者。

2、要提高行业协会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技术创新与推广作用:各级政府要在组织、资金、人员等方面为各行业协会的创建与发展提供支持,使行业协会能够充分发挥其技术创新主体、技术实践主体、技术推广主体的作用,依托行业协会做好示范区、示范村、示范户的建设,并做好相关技术的培训、指导与咨询,将农业经济的技术推广落到实处。

第五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

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证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保障。为此,该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市场取向、因地制宜、效益优先、适度规模”的原则,重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业,使全县农村经济呈现出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把不断优化结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坚定地推进“一调五兴”工程的深入实施。在粮食生产上,积极推广良种、良法等先进的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今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3.6亿斤,接近历史最好水平。在果业生产上,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全县果业由北向南依次形成了以苹果梨、酿酒葡萄和矮化苹果为主的三大果业生产基地,果树发展到530万株,年水果产量2300万公斤。在蔬菜生产上,坚持规模化经营和园区化发展,目前全县温室大棚累计发展到12580栋,年蔬菜产量在45万吨左右。二是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畜牧业是上连加工业下连种植业的中轴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狠抓“兴牛”、“兴鹿”和“兴禽”工程的深入实施。到目前,全县规模养殖牧业

小区累计发展到34个,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累计发展到430户,牛、鹿、猪、羊、禽已分别发展到47.7万头、11万只、52.1万头、12.9万只和2710万只,牧业总产值实现16.8亿元。三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搞好产业上工业的发展思路,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化农业发展,紧紧依托粮、畜、果、蔬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着力点,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要补充,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到去年末,形成了以吉云鹿业、伊通河米业、领鲜食品、育强种业为骨干的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积蓄了更大的内在活力,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200户,每年可转化粮食16万吨,加工畜禽产品9043吨,可转移富余劳动力2468人,务工人员年可收入3500元,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纽带的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四是不断优化劳动力结构。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服务,促进了农业内部分工分业,促进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今年全县劳务输出8.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亿元。通过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4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3710元。

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编制规划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和长远发展。去年以来,该县立足全县实际,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并研究制定出《2006年-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各乡镇、各村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本地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规划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有内容、有措施,切实可行。在此基础上,他们本着规划先行,试点带动的原则,认真抓了省、市、县三级试点的启动工作。去年,伊通镇新四村、小营城子村被确定为省级试点村,景台镇赵家村、大孤山镇大孤山村、伊丹镇毯子村被确定为市级试点村,另外,其他11个乡镇也分别确定一个村作为县级试点村。省级试点村新四村投资400多万元,建设满族四合院30栋,依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小营城子村投资300万元,实现水泥路、上下水、有线电视户户通,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市县试点村在上级政策和项目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帮扶,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今年,景台镇被列为省级试点镇,二道

镇宏明村、黄岭子镇迎风村被列为省级试点村,马鞍镇前进村被列为市级试点村,全县新农村建设正在扎实稳步地推进。

发挥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教育和引导农民在继承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诚信意识、公德意识和仁爱意识,全面规范农民的思想道德行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为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科技素质和法律素质,提高农民自主发展能力,该县积极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作用,通过职教中心、就业中心、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集中培训学习,利用电视远程教育、组织农业专家巡回讲课、举办科技大集等有效形式,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使每个农户至少有一人具备一技之长、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成立了合同契约、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济组织近百个,经纪人队伍达到8700人,提高了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加强公约性法制教育,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组织开展平安村屯、平安乡镇、平安农村创建活动,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新农村建设环境。

构筑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牢固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对此,该县一是不断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突出满族特色,做好农牧型、商贸型、旅游型等多样发展的小城镇文章,逐步提高城镇发展水平。二是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全县农村油路(水泥路)总里程达530公里,村村通率已经达到80%。计划到2008年,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同时逐步推进“屯屯通”建设,景台镇赵家村、黄岭子镇迎风村、大孤镇杨树村实现了“屯屯通”水泥路。三是不断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到200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71657户,移动、联通用户达到46000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1部,宽带用户达到3936户,小灵通用户达到6230户,各乡镇都能收看到有线电视节目,有线电视节目达到45套。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188个行政村已通59个村,占31.2%。四是不断加强村屯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推进生态林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搞好退耕

还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全县加大村屯环境整治力度,清理村屯垃圾粪便、边沟污泥、围墙院落、乱堆乱建,认真解决脏、乱、差问题,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逐步抓了农村改水改厕,全县农村自来水覆盖面已经达到11.1%,已有41737人用上了自来水,修建卫生厕所1250个。五是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同时,加快农机技术推广进程。通过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让良好的乡风随之而来。

通过积极努力,该县新农村建设正呈现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事业进步、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和谐安定的局面。今后,该县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统筹兼顾,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下载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村级财务管理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文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范文大全]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维护和发展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

    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农村妇女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突出重点有针......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作出的重大决策。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基础......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工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全)

    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工作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女山湖地处江淮之间,位于明光市东北部,面积278.7平方公里,辖24个村,人口42517人,东临淮河、南托七里湖、北依女山湖,水上航线三面环......

    开发农村实用人才资源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是一个典型农业大县,农村人口达33万,占全县总人口的85%。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创建“特色农业大县”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服务领域拓展到农村,......

    2010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区城建局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有关情况汇报 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城建局积极参与配合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关工作,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城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