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薛家屯村调研报告10.05.27
薛家屯村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落实区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将包村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就薛家屯村村级组织、村务公开、村级规划建设、文化历史、教育事业、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个体工商经营及当前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该村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包村工作思路、工作打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梳理
一、基本情况
薛家屯村是沙流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沙流河村北0.7公里处,全村共 826 户,2594 口人,耕地总面积 4370.8 亩,全部为水浇地,2009 年工农业总产值 4452 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1497 万元,工业总产值 2955 万元。人均纯收入 17162 元。2005 年被评为丰润区生猪养殖特色村,2006 年被确定为丰润区文明生态村以来多次受到市区各级主管部门好评。
二.村组织健全,工作有声有色
1.两委班子坚强有力
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实行交叉任职,两委成员坚实团结,形成了独特有效的工作方式,贯彻“三会一课”、“两委联系会议”和“干群恳谈会”制度,以“常开会,多公开”的方式引导群众参与村中各项事务,民主决策村中的重大问题,调动群众关心集体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加强了青年、妇女、村民等自治组织建设,使村
务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经常化轨道,团结了群众,稳固了执政基础,带领全村村民开创和谐小康村建设。
2.重视党员队伍建设
目前,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88名。支部班子职务健全,分工明确,切实落村级职责包保制。支部一班人在支部书记王素兰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各级文件指示精神,扑下身子,定准位置,全身心的带领全村群众奔康致富。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为村级工作献言献策,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决策制,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关键时候率先垂范,具体工作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去年5.12大地震后,为支持灾区重建,全体党员自发捐款。记得当时有位年过七旬的贫困老党员也到现场积极捐款,党员们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全体村民的心,全体村民纷纷前来捐款,全村累计捐款捐物3万余元。
三.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
薛家屯村经济发展条件较为优越,交通便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三产业以黑白铁加工、塑料颗粒加工、汽车维修、货物运输和食品日杂零售服务业为主,有黑白铁加工服务业有家电维修、钟表眼镜、食用油、熟食调料、服装和日用百货等项目。全村共有黑白铁加工作坊102个,塑料厂9个,酱油厂一个,共安排村民就业710多人。村民还结合自身能力通过跑运输、经商等方式提高收入水平,全村生产逐渐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
四.生态文明村建设,卓有成效
该村在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亦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文明生态村路面硬化、绿化的基础上,又安装路灯80盏,达到量化标准。补栽花木120棵,新建垃圾池22个帮助村民户建沼气池43个;为土地整理项目迁坟50多座,建墓地一个;新增变压器4台,延伸低压线路700余米;投资90余万元建成薛家屯花园式幼儿园,极大方便了本村、邻村的孩子入园。09年多方筹资8万余元,为幼儿园更换了桌椅板凳,进行了墙壁转、地板砖装修,进一步美化环境,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取暖问题,配备空调7台,以及电脑、电视vcd等教学设施,大力改善了办园条件。为了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村两委积极策划村内街道硬化工程,在群众自发捐款20余万元的基础上,筹资60余万元,使村内的22条街道完成了水泥路硬化、亮化。在上级政府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村村通工程,接通了东至杨家屯西至靳家屯的两条通村路,计1.8公里,方便群众出行。
在净化工作中,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村集体出资建垃圾池22个,投资1万多元治理“五乱”,共出动人力1200人次,动用大小车辆200辆次,清运垃圾1500立方米,保持了村内的整洁。在主街道两侧安装路灯102盏,达到亮化标准。
为保持创建后的良好环境,村委会组建了一支由4人组成的清洁队伍,定期清理垃圾;安排专人管护树木、道路。
在完善硬件设施提高村民生活品质的基础上,该村还不断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在村中积极开展了文明户和诚信户的评选,通过自评、小组互评和村总评的民主程序,评出6级以上文明户135户,其中9星级文明户35户,10星级文明户25户,诚信户达85%以上。在此同时还先后举办了十余期沼气,蟠桃,蔬菜种植培训班和法律法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宣讲班,加强对村民科技素质和政策水平的提高。并组建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和“八大员”等精神文明创建队伍,深化移风易俗活动。通过以上的努力,该村的生态取得了显著成就:全村计划生育工作突出,近年来人口出现负增长;义务教育普及工作有力开展,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沼气普及到村民的生产生活中,极大的改善了生活居住条件;村民道德素质提高,治安环境有力改善,近几年中,未出现打架斗殴和上访事件,更没有出现盗窃抢劫等恶行。总之,该村生态文明建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改善了村子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调动起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四.未来发展新目标
1.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强化党员队伍建设,狠抓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今后的工作中,两委班子要全面贯彻党中央的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不断落实完善工作制度,把握好大方向,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为重点,使村务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经常化。同时还要健全自治组织,通过完善配套制度,促进长效机制的形成,使村务工作有规可约、有序运行。
2.抓住机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谋求可持续长远发展。当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而农村建设则应抓住这次机遇,充分运用中央的惠民政策和财政支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发展无公害农业,建立生态经济链,有效地保证基本农产品供应。同时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引导村民采用多样化形式持续增收。
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能力。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民生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农业节水设施和技术,使村民能以切实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在节省能源的条件下,仍保持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4.实施走出去战略,谋求长远发展。
未来经济长远发展的方向,即是要结合本村实际,发展优势产业,并积极引导农民、农业拓宽思路,对外联系,引进外资,放大市场,促使大多数农民富裕起来。
5.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进农民生活城镇化
在生态明建设中,要在巩固现阶段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改善农神村环境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在服务农民群众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尽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维护文化基础设施,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能力。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要通过抓好典型示范来带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婚育观,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新风尚,使农村生活向城镇化发展迈上一大步。
总之,在未来的几年,我们要按照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依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通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因地制宜的谋求发展,让全体村民真正得到实惠,从而稳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发展的新目标。
2010.5.27
第二篇:薛录村调研报告1
关于薛录村农民收入和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二十字”是一个体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综合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调整经济结构,建设优质粮果基地,打造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
一、基本情况
薛录村地处县城东南约20公里处,全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670户,2912人,耕地面积3915亩,粮食种植1100亩,果树栽植2815亩,其中紅仙桃1210亩,优质红富士1405亩,早酥梨200亩,薛录村主要以粮果种植为主,附带家畜养殖,专业养殖户6户,其中大型养鸡场2个、大型养猪场4个,还有一百多户散养户,每年劳务输出650人,薛录村现人均年收入3365元。
二、收入构成及存在问题
1、家庭性收入占年收入65.6%,其中粮食收入占年收入11.8%,果业收入占48%,养殖收入5.8%;工资性收入占年收入28%;财产性收入占年收入3%;政策性收入3.4%(本数据是平均数据)。
2、存在问题
(一)主导产业发展缓慢。
1、主导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低,农民收入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粮食收入、果树收入、在外务工收入,由于果品行情不稳定,每年农民果品收入波动较大,收入及不稳定,损害了农民积极性,农民工缺乏专业知识,外出务工的农民还主要集中在“苦、脏、累、险”且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重体力工种和行业,待遇低、风险大,收入不高;
2、农业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主导产业相关服务体系很不健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
3、观念上的束缚和体制上的障碍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农民科技、技能、法制、文明新风和创业意识跟不上需求,农民自身造血功能弱,农民缺乏技术指导,生产资料利用低,农产品药物残留量大,导致果品商品率低,成本高,收入低。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灌溉设施严重老化,只有少数可勉强使用,因水利设施损坏,灌溉成本增加,大部分农田不能得到及时的灌溉,影响产量,现在浇地难、水价高又增加了农民负担。
(三)政府惠农政策贯彻不力。农药、化肥价格不断上涨,增加农民生产成本;小额贷款手续复杂,金额有点小,农户很难贷到所需资金,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薛录村人口2912人,由于自来水管网老化、水塔损坏,供水区域大幅变小,现在只有40%的农户能接到水,60%的农户主要靠在水塔附近拉水,农民吃水困难。薛录村饮水深井已经打成,但由于资金缺乏,水塔无法得到修复,管道不能及时铺设,农民吃水难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盛夏来临村民饮水问题急需解决。
2、由于年久失修,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村内两个抽水站因变压器丢失、水泵丢失,现无法运转;干渠没有衬砌,渗漏严重,还有部分干渠因石油管道铺设被挖断,不能使用,现有水利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全村农田的灌溉。现在我村水利设施急需维修。
3、薛录村仅有过境路段路面硬化,剩余三条主街道还未硬化,每逢雨天道路泥泞,群众出行困难,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民科技知识欠缺,希望能有关部门多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为农民作务提供技术指导;尽快建立农村书屋,配备农业科技用书,让农民在农闲时有个学习交流的场所;简化贷款手续,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二OO九年六月二十日
第三篇:严家畈村调研报告
府河镇严家畈村“三万”活动调研报告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为了进一步提振精神,勤政廉政,服务基层人民,查民意、解民难、惠民生、办实事,推进交通运输先行跨越,市交通运输局曾都分局于3月15日组织开展“落实两会精神、交通先行跨越”启动仪式暨交通干部“进村入户走村路、访民支农办实事”专项行动。随后,市交通运输局曾都分局成立“三万”活动工作组,制定工作方案,按照“三万”活动总体要求,深入全村,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摸清村情民意,查找问题,求策于民,收集建议意见,根据反馈建议和意见,经过认真梳理,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严家畈村基本情况 ㈠地理人口情况
府河镇严家畈村距府河镇区1公里,版图面积6平方公里,有村民小组9个,农户446户,总人口1758人,其中:贫困户11户(特困户3户),村委会4人,党员42人(35岁以下2人)。农村养殖等致富农户3户,农业专业服务技术人才5人,农村专业合作社1个。
㈡生产生活水平
全村耕地面积1777亩(水田1400亩,旱地377亩),池塘89亩,山场林地面积2640亩。2010年,该村粮食总产量 320万公斤(水稻196万公斤,小麦124万公斤)。村民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粮、面、油、豌豆、土豆,少数发展养殖,大部分农户农闲外出务工或者长期在外务工。该村人均年收入6400元,处于中等水平。
㈢集体经济状况
严家畈村没有集体经济来源,主要靠每年财政转移支付资金4万元和市交通运输曾都分局帮扶资金维持村务运转。目前村级债务82万元,债权38万元,一些债权由于各种原因成为死帐,无法收回。
二、工作进展情况
工作组走村入户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宣传政策。将省、市两级经济工作、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各种强农惠农政策收集整理编印成册,分发给农户;二是开展访谈。采取每户登记一张访谈表的方式了解农户家庭基本情况,收集农户反映的困难和意见;三是调查问卷。采取随机问卷的形式调查农户的基本情况和要求;四是通过手机、信件等多种方式,联系外出的群众,了解他们在外面的家庭和工作情况,收集他们对本村的意见和建议;五是召开座谈会。召集村干部和党员代表座谈,倾听他们对本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村务管理、经济发展、惠农政策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截止4月28日,工作组实地走访295户,通过电话、短信和信件等方式间接了解在外务工151户,确保进村入户达 到全覆盖。
三、该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近几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项惠农支农政策进入千家万户,给广大农民带来了无限春风,让广大农民朋友切实体会到政策给他们的生活带来的好处和改变,但也给农村集体经济带来较大危机,面临巨大的经济困难。
1、通村公路缺口,影响村民出行。该村一组至二组3公里、六组至七组1公里还是土路,雨天无法行走,阻碍村民出行和农产品的运输,群民一致要求修路。
2、塘堰淤塞严重,无法发挥水源涵养功能。该村89口堰塘,因长年失修,堰塘蓄水难,今年干旱后大部分已干涸。目前正值春耕季节,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生产用水问题迫在眉睫,而村集体经济实力有限,无力承担水渠修缮费用,难以保证农田正常用水。
3、该村水质差,用水环境有待改善。该村属丘陵地带,水质很差,含硝量高,村民饮水安全无法保障,如二组门大勤、门大金家饮用水还来自门前堰塘。因此,饮水改造工程迫在眉睫。
4、种田收入太低,抛荒面积过大。由于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在家种田只剩下“386199部队”,种地本就力不从心。而现在生产、生活资料价格迅速上涨,种田收入越来越小,导致现在抛荒面积越来越大。
4、享受农村普惠卡养老保险政策,是广大村民强烈愿望。该村从2010年开始落实新农保政策,基本解决了广大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但标准太低。如门大勤夫妻,2人都年过70,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主要生活来源于2个女儿每年1000元的赡养费(生育4个女儿,有两个是残疾人,无力支付赡养费)和每月55元的新农保,生活十分困难。
四、建议和对策
市交通运输局曾都分局“三万”工作组通过实地考察、走访,指导该村制定2011年发展规划,制定2011年严家畈村帮扶规划,积极引导该村发展集体经济,引导有条件的村民发展致富项目,重点帮助解决该村所急、所盼的事情。同时,协调各相关部门加大对该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入。
1、加强政策宣传,营造氛围。通过调查,我们感到思想观念不解放仍是制约村里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因而我们要利用宣传机会,从思想上、观念上输入新的理念,以真正唤起村民建设新农村的信心。
2、积极支持水泵站建设和堰塘改造,改善农田用水环境。该村修建泵站2个,工作组积极与各相关部门协调,加强联系沟通,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切实解决群众春耕生产用水问题。
3、积极支持建设通村公路。工作组利用本部门优势,积极争取计划资金,支持该村二组建成1.1公里通村公路,并 对一组至二组3公里、六组至七组1公里土路进行数据采据,申报上级待批立项。
4、加大低保覆盖。在现有低保范围外,继续加大农村低保申报,在实施过程中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杜绝出现低保安排不公现象。
5、慰问特困群众。工作组争取资金,慰问特困户,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户的关心。
随州市交通运输局曾都分局“三万”活动工作组 二〇一一年五月九日
第四篇:霍家沟村妇代会调研报告
长治市郊区西白兔乡霍家沟村妇代会
调研报告
一、我村基本情况
霍家沟是长治市郊区北部的一个小村,总面积不足5平方公里,700余亩山坡土地已全部退耕还林。全村191户,人口764人,其中有妇女 238人。多年来,在党的改革开放富民政策指引下,以霍松勤同志为代表的村两委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村民、职工群众,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更新观念,依靠科技进步促发展,现已发展形成了集发电、化工、PVC等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循环经济 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霍家沟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100%,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 2.3 万元,现 99%以上村民已喜迁“五化”建设一步到位、文体实施一应俱全的“文观园”欧式别墅区,率先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工业科技化,生活园林化,居住别墅化”。坚持“一企带两村”,霍家沟与窑上村和谐发展,村民同享发展成果,“城乡一体化、农村社区化”目标建设稳步推进,跨入了“全国文明村镇”行列。
二、近几年来妇代会工作情况
(一)推进科学持续发展,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霍家沟过去也曾是一个集体经济无积累,村民就业无门路,家庭收入无保障的贫困村。近年来,在霍家沟村“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村妇代会带领全村妇女队伍,按照村两委确立的“以工补农、以工兴农”的发展思路,积极投入到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经济建设中,通过始终参与“由地下向地上、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黑色向白色产业”三次转型发展,已形成了集发电、化工、PVC等生产经营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工业园区。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销售收入12亿元,固定资产达到12.5亿元,上缴国家各种税金5000万元,推进了农村科学发展,实现了共同富裕,原村集体经济进行了成功改制后,户均股份
达百万元以上,全村妇女劳动力就业率达到了100%,妇女领导达到30%以上,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4万元,全村呈现出政通人和、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二)推进妇代会工作,为农村发展提供保障。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句话二十字”方针,其中“生产发展”是根本,那么推进“生产发展”,关键要靠人,农村广大妇女队伍也是一支中坚力量。为此,我们妇代会没有局限于抓妇代会日常工作,而是确立了“围绕经济抓妇代,抓好妇代促发展”的思路。
同时还解决了以下两大问题:
首先,从思想工作建设入手,努力解决“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问题,着力提高全体妇女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几年来,我们建立完善了《妇女学习制度》,坚持每季度开展主题学习、演讲活动,增强了全村妇女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意识,坚持在妇女队伍中深入开展看书、读报学习活动,村党总支主办的《霍家沟》小报,我们妇代会坚持每月发至每个家庭,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
在生活相对宽裕的情况下,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村民的需求。本着妇女精神文化水平不断提升的思想,近几年来,村委投资1300万元修建起了多功能娱乐文化广场,为村民建造了一个文化娱乐活动的平台,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婚丧大事由红白理事会操办,继续强化殡葬制度改革,实行遗体火化、公墓安葬制度。深入开展了“平安和谐家庭”评选活动,用制度规范村民的行为,打造文明健康的新生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妇女群众整体素质。
二是努力解决“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问题。全村成功改制后实现了“上班不出村,工资月月领,红利年年分”,这样部分妇女同志对岗位挑肥拣瘦,甚至有些人游手好闲,就指望年底分红来享受。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妇代会积极配合村两委制定出台了《股东分红补充规定》和《村民再就业管理规定》,这
两个管理规定实施后,消除了部分妇女挑肥拣瘦、不思进取的不良现象,调动了全体妇女的工作积极性,使妇女群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展现出了亮丽的精神风貌。
(三)推进民主管理机制,永葆了党组织的先进性。
在霍家沟村党总支93名党员中,其中有13名女党员在村里、工业园区各企业的重点岗位上担负着重要职责,发挥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近几年来,霍家沟村党总支紧密结合实际,进一步加强和推行“民考官”制度,坚持把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分解到每个党员、干部头上,实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为了强化民主监督,我们的妇女党员坚持参加每月一次例会,主动接受每季度一次的考核测评,年末每个妇女党员、干部积极参与行述职报告,接受民意评议,从此考硬了妇女党员队伍的作风,真正夯实了妇女党员在农村的执政基石。
(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近几年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动和大力支持下,我们妇代会在狠抓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忘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为了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首先,我们坚持每周末开展以政治、经济、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妇女队伍的素质得到了不断提升;二是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建设了职教中心和藏书两万余册的村图书室,为全体妇女开展学习文化、技能培训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三是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全体妇女的凝聚力;四是持续开展“平安和谐家庭”评选活动,引领妇女群众的思想认识再上一个新高度,目前一个和谐稳定,祥和文明之风溢满全村。
(五)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打造上党人居最佳环境。
为了解决农村多年来建了折、折了建的住房重复建设问题,我们妇代会紧密配合村两委,坚持集中规划、统一建设的原则,相继投资总额达9000余万元,因地制宜、依山就势,共分七期工程为村民建起了141幢欧式别墅和2幢单元楼,目前99%以上村民群众已喜迁“文观园”欧式别墅区。同时带领全体妇女队伍积极投入生态文明建设,全村范围硬化、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和白化工程建设全部到位,村主干道、“文观园”别墅区大街小巷全部硬化;全村和工业园区绿化面积达到25400平方米,成活率达到95%以上,各种珍贵树木、草坪已形成多层次、多景观;通村大道两侧墙面白化完成率达到100%,全部白化后的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协调美观;净化方面,全村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和乱贴乱画等现象,商铺门前、大街小巷配备有保洁员清扫,责任区干净整洁,村内垃圾定点堆放、定时由专人清理,实现了日产日清,净化率达到100%;安装了高质量路灯159盏,亮化完成率达到100%;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场所功能齐全,美化效果良好;妇女群众分布于不同的平凡岗位各尽所能,使霍家沟村的人居环境更具特色,气候更加宜人。
发展没有止境,奋斗不可松懈。转型跨越责任重大,重振霍家雄风使命光荣。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支持下,我们霍家沟村妇代会将认真落实省、市、区妇代会精神,将高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道,以郊区“三四四五”发展战略和我们规划的“3223”工程为目标,以加快转型跨越发展为主旋律,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履行好妇代会光荣而神圣的职责,以对霍家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团结和带领广大妇女村民群众抢抓机遇,精于实践,奋发图强,在积极参与完成项目建设任务上下功夫,在改革创新举措上下功夫,积极投入到转型跨越伟大实践中,让妇女队伍这支强有力的中坚力量为霍家工业园区科学持续蓬勃发展贡献丽力量、锦上添花!
霍家沟村妇联
二O一一年十一月十四日
作者:成文娟联系电话:***
第五篇:薛家镇“两学一做”调研方案6.12
薛家镇“两学一做”专题教育调研方案
一、时间
6月12日(周日)下午
二、主要议程
第一阶段:薛家镇“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演讲比赛 时间:3:00-4:00 地点:企业投资服务中心10楼会议室
评委:王海波 市委组织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宣传信息处处长 胡锁军 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管理处处长 巢峰飙 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级机关工委书记、区委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工委书记
袁利民 薛家镇党委副书记
金丽藻 常州工学院语委会副主任、教授
第二阶段:专题调研
时间:4:00 地点:新晨社区 参加领导:
市区领导:安春燕、嘉秀娟、王海波、胡锁军、巢峰飙、李锐 镇领导:顾东青、周华军、袁利民、张国英、蔡晓俊、陶赛 1.调研社区两学一做、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网格化管理情况 2.听取薛家镇党委“两学一做”专题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