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机电安装与维修专业调研报告
江苏省张集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调研报告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改革,满足社会对机电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省市社会经济发展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校继续申请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
一.学校基本情况
江苏省张集中等专业学校(原名铜山张集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3年,是一所以农类专业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农村职业中学。1994年,被批准为江苏省合格职业教育中心校,1996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办学20多年,学校坚持艰苦创业,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彰显特色,走科学发展、内涵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科教兴农先进学校”“全国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单位”、“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德育特色学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首批“江苏省和谐校园”等,也成为中国青年星火技术推广培训基地、全国青少年文明礼仪教育示范基地和江苏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在苏北地区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职业学校。
学校现占地334亩,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专任教师208人,“双师型”教师77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61.29%,在校生3980名。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实习实训设备齐全,固定资产总值3915.1万元,实验、实习设备1657.4万元。目前学校开设现代农艺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加工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中餐烹饪、化学工艺、工艺美术等12个专业,主干专业5个,均为市级以上示范专业,其中现代农艺(种植)专业为国家级示范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机械加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为“十一·五”新一轮省级示范专业,现代农艺、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为省职教课改实验点,学校是省课改实验学校。这两个专业同时又是省级实训基地。学校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向“高层次、高水平、高效益”发展目标迈进的同时,又与时俱进确立了“以人为本,服务三农,校企合作,科学发展”的办学理念,采用“紧贴社会办职教,围绕市场设专业,根据需求育人才”的办学方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倾心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是机电设备生产企业所必需的,也是机械类企业所需要的,无论是简单的机械加工,还是自动化程度高的机电产品的生产,都离不开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随着入世后制造业中心向中国转移,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机电机械加工产业有望迎来30%的增长。制造企业已开始广泛使用先进的机电设备生产技术,而掌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设计与加工人才奇缺,“月薪6000难聘机电维修技工”、“年薪16万招不到模具技工”,“工资再高也难找设备安装与维修技工”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数控、模具、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电专业人才短缺已引起中央领导、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徐州市劳动部门获悉,目前徐州市的机电产业规模在全省占有相当比例,每年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工人的缺口已经超过几千人。
1.本地区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了进一步了解徐州市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的行情,专业调研组走访调研了徐州宗申、徐州机电设备厂、徐州工程机械等企业,上述企业都是徐州市机电设备、机械加工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它们均是集产品设计开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企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其中徐州工程机械公司企业员工近5000人,它们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约占企业员工的15%,管理人员约占5%,企业产品均生产各种重型机械和机电自动化产品,产品覆盖江苏、山东、安徽等地区,由于企业善于管理,产品开发适销对路,因此企业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三家公司除了具有一批稳定的机械加工人员外,机电设备都具有一定的规模,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这三家公司颇为重视,他们在本行业内代表着制造业的精英。另外,这三家企业尤其缺少的是技能型工人,这给中职机电机械类学生的就业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其它中小规模的机电产品制造企业,企业员工300-400人,技术人员平均占10%。这些企业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员在技术人员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平均可达20%。
2、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充分满足科技发展及社会诸多企业对多方位人才的需要,我校调研领导小
组还走访调研了苏南和上海一些经济开发区的劳动保障和人事部门及机电类企业,如三和电气、六丰机械、上海振华。这些单位大都是以高新技术为增长点,重点发展微电子、数控机床、模具设计与制造、智能仪器仪表、机械产品等主导产业。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技术的技能型工人。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各校机电类毕业生进行深入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工人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这也为我们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培养的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调研表明,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中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仅苏州、昆山几个大中型机电机械类企业每年的缺口不低于2万人,目前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主要有: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生产一线服务人才;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等。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这些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突出了应用性和综合化,所需要的人才是能直接有效地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开设应以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中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先进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设备的安装、维修、调试、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加工、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维护等实用技术。
特别是今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持续走好,我市、苏南及周边发达地区企业生产经营稳定增长,但招工却出现紧张状况。机电、家电、电子、机械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对普通操作工和技术专业工需求量较大。
三、我校设置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的必要性
从人才需求分析可以看出,当今社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这和经济发展的特点密切相关。产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对人才需求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必然要求人员素质的提高。许多企业既要精简缺乏专业技能的冗余人员,提高工作效率,许多机电企业和大量新兴的制造业需要大量经过培训的有较高素质的机电技术和设备管理方面的技工。除此之外省、市及周边区、县的私有企业、乡镇企业也急需大量青年技工。在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中,特别是与我校特色相结合的岗位中,需要大量机电机械和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人才。
(二)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可行性
1.我校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办学经验丰富
我校以良好的办学条件和过硬的教学质量赢得了社会信誉,培养了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从2003年开办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共为社会培养七届机电专业1065名毕业生,除了自主择业外,全部安排在本地和苏南及沿海发达地区就业,就业稳定,为徐州本地和发达地区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员。为我们开办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形成了以数控、机电机械、计算机、服装、工艺美术、汽修、烹饪等十四类专业为龙头的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2、我校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实验实训设备齐全
(1)校内实训基地
机械加工实训中心:可进行车、铣、刨、磨、焊、钳等工种的实习。
数控加工及线切割实训室:配置车、铣、线切割等数控机床,为学生掌握先进的数控设备技术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
电工电子实验室:可完成电子设备的焊接、调试、检修。
PLC实训室:可完成PLC控制实训、变频控制实训。
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既能进行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连接、检测实训,又能进行机床维修电工的培训考核。
(2)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领导积极与校外机电类企业洽谈协商。本着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与工厂企业的联系。一方面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来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另一方面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最大限度地缩短我校毕业生毕业后的试用期,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3、我校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师资力量雄厚
目前,我校机电、机械类专任专业教师有20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8人,均为本科学历,其中双师型教师15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75%,其中技师2 人。教师政治、业务素质较高,教学经验丰富。不仅能胜任教学工作,还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近年来,本专业教师在省级及以上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为提高本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学校每年均安排相关教师参与各种培训,专业负责人牛玉连主任和专任教师吴俊、李志刚赴德国参与培训,王昌盛老师赴新加坡培训,多名教师参加省四新培训。每位教师均主持或参与过省市县各级课题的研究,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可以说,本专业拥有一支教学与科研并举、理论与实践俱佳的队伍,该队伍改革意识强,理念新,能够承担起新时期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的重任。
4、学校非常重视本专业的长期发展
我校为了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的需要,努力把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办成我校的拳头专业,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扩大招生规模。我校实验室、师资、图书资料等条件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四、专业改革与课程调整
1、机电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
从上述调研分析可见,在我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背景下,本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对金属切削类岗位、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技能型人才需求旺盛。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同时无论从学生基础特点出发,还是从目前我校的办学条件出发,该类岗位的技能型人才都是中职机电专业合适的培养目标。机电维修和装配类岗位对人才的技能要求情况则比较复杂,既有技术含量较高的机械维修、电气维修岗位,也有技术含量较低的操作性岗位。对于技术含量低的岗位,由于经过简单培训就能上岗,所以在确定培养目标时不需考虑。对于电气维修人员,可以有专门的电类专业培养,而且,目前在大部分企业机械维修和电气维修岗位也有较明确的人员分工。机电维修工作由于技术性强,而且需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本专业潜在的培养方向之一,在校期间可以加强钳工基本功的训练,目前企业中的许多机修人员就是从金属切削岗位转岗的。对于从事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维修、生产运行工作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人员,因其专业复合程度高,需用专门的专业培养计划,所以,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主要培养从事机电机械设备安装与维修及金属切削及相关岗位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中等应用型技能人才。
本专业职业资格鉴定工种和等级为:维修电工、电子操作工、车削加工、、装配钳工、电焊工中1~2个工种,中级职业资格。
2、机电专业课程设置调整
(1)课程设置既要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以任务为引领,以模块化项目教学为主的新型课程体系,又要结合学校的教学条件,强调可操作性。
(2)淡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线
在以典型工作任务建设课程体系时,如刻意区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线,将违背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教学的要求,会产生专业基础课内容偏多偏深的弊端。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凭借多年课程综合取得的经验,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进行有机的整合。在课程整合前,本专业开设《电工技术》、《 模拟电路》、《 数字电路》、《 电机拖动》和《低压电气控制技术》(含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不仅占用了大量的课时,而且理论知识偏多,不符合本专业的人才规格的要求,因此将以上课程整合到专业课《 电工电子技术》和《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中,整合后的课程不仅缩减了课时,而且更加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
(3)明确服务要求、推进公共基础课改革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在进行专业课程开发同时,提出了公共基础课应服务于专业教学的要求。一方面要强化服务专业功能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精简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较远的教学内容。对英语教学提出“听得懂、说得出”的要求;对数学提出加强三角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概率统计等要求;对科学技术基础课程提出加强新能源和环保等要求;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提出对常用软件熟练应用的要求。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文化素质教学
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将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科技文化类选修课、创新教育等选修课纳入课程体系,并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团队中形成了“每个老师都是素质教育老师,每门课程都是素质教育课程”的共识。
(5)积极推行形成性评价,探讨教学考核方式方法
我们探讨了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法收集、综合和分析学生日常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爱好兴趣和需求。制定了利于学生专业潜力的发展的考核方式和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估和评判,即:不仅注重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评价,而且也重视对学生情感及行为能力的评价。
按照形成性评价的要求,改革各专业理论课,尤其是实践性课程和实训课的考核方法,采取平时成绩、实际操作考核、产品生产等多种考核方式,全面衡量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过去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做法,使课程评价更科学。
(6)构建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为了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我校全面实施学分制。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路是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宽基础,活模块”为主要特征的集群式模块课程,在各专业中设置不同的专门化方向,逐步加大选修课的比例和大量开发选修课。课程体系的结构由必修课模块、限选课模块和任选课模块组成。其中,必修课模块由公共基础课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技能教学模块(由实习、考证和毕业实习组成)组成,限选课模块按不同的专门化方向的课程或升学复习课程构成。学生学习完公共基础课模块之后可以重新选择专业,学习完主干课程模块之后可以选择专门化方向模块或升学复习的模块。
第二篇: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的开设调研报告
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开设的调研报告
张旭涛
目前,城市建设日新月异,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节能电梯的广泛使用,世界电梯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大潮的推动下,电梯业获得长足发展。我国的电梯生产量不断创新高: 2004年,产量约11万台;2007年,产量达17万台。目前我国已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电梯市场和最大的电梯生产国。以上海为例,上海现拥有电梯10万多台,电梯制造企业120多家,从事上海电梯安装维修从业人员仅1.8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技师、高级技师)仅占1.3%,电梯与技能人才的比例与上海目标相距甚远。
应上海日立电梯校企合作的邀请,我校一行三人深入广州日立电梯公司进行为期近一个月的学习和调研,现将调研的结果与我校开设该专业的情况做一简要阐述。
首先,谈谈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现状。正如前所述,我国电梯市场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而电梯的安装与调试人才短缺的现状近期内没有太大的改观。原因有如下情况:
一)“重学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错误观念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的主要思想根源。
长期以来,我们许多企业在分配机制上,就存在技术工人干得再好,地位、收入也不如有高学历的技术人员的弊端,以致在社会上形成了干啥也不当工人的观念。许多家长不鼓励甚至不支持子女上职业学校,一些技能型培训学校因缺少生源而被迫关闭。
仍以上海为例,据我们了解统计显示:在上海的郊区.有80%的家长希望子女能拿到大专以上学历;在上海的市区,超过90%的家长希望子女能获得大学以上学历,对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子女学技术当工人,有九成以上的家长持否定意见。我们教育理念至今仍强调学历教育,忽视职业教育,忽视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以致出现技校因招不到人而被迫关门的现象。
二)现行的教育体制和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存在较大缺陷
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及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规划,有较大盲目性,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实际,跟不上制造业、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学校、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充分,结合不紧密,使得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企业需要;同时由于缺乏资金和设备,造成职业学校培训能力弱、培训层次低,难以满足新工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需求。而且职业技术院校的师资力量也不能满足现实中的技术和技能要求。培养出来的学生“高不成,低不就”,以至于职业学校在现代的电梯机械设备安装维修工作中无从着手。
三)企业对职业培训的重视程度和从业人员自身意识。
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在培养技能人才存在二种不同的状态,首先是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对企业员工的培养、提高,具有一定程度的积极性和引导作用,职工的工资、福利与技能水平挂钩。其二有些企业的领导,在员工技能提高方面没有发挥主体作用,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一些效益好的企业不愿投入,效益不好的企业无力投入。在一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后,存在着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对职工重使用轻培训,甚至只使用不培训。虽然在日立公司的内部,十分重视对员工的培养,但由于电梯安装与维修缺口巨大,日立电梯的安装工程50%以上实行外包,这就无法保证外包工程的质量和人员素养。所以日立公司迫切需要成立专业的安装、维修队伍,以保证日立电梯的安装品质。
目前电梯行业,从业的在职人员中同样存在三种不同的状态,第一,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中的人员,在行业、企业中具有一定的职位或一定的权利人员,这部分人员具有潜意识的学习技能动力,以取得职业证书为荣耀,高人一等。第二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部分人员有学习技能的积极意识,以取证谋生存为动力,但相对学历较低,年龄偏大,学习技能周期较长,接受能力较差。第三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其中部分人员长期从事相对稳定的工作,这部分人员以学习技能,创造更好的条件为学习动力,具有较高文化程度,能吃苦、勤奋好学。另一部分人员以谋生为动力,文化程度较低,学习相对敷衍,不具备掌握高技能的基本素质。
由以上分析可知,目前市场上需要大量的电梯安装人员,而经过正规培训,并且拿到资格证的人员却非常少,二者严重不协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还是与我们国家传统的就业观念有关,认为电梯安装工只是“蓝领”,从事的是脏、累、差的工作,也不需要什么技术。其实,像电梯安装维保工作这类特种作业人员,要求经过大量的在校及在职培训,才能满足现场工作的需要。另外,就算有从事该行业的理想,也很难接受较贵的培训费用,从而导致安装现场有电梯安装工资格证的人员寥寥无几。
从收入上来看,这几年随着求方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电梯从业人员的工资在不断攀高。仅以中山电梯安装企业为例,普通安装人员工资从2004年的1000-1200元/月,增加到2006年的1500-2500元/月,现在已经提高到2000-3000元/月。另外还有许多电梯工程人员频频跳槽,令电梯厂家和工程企业感到手足无措。2008年7月8日的《侨报》报道,电梯安装工和维修工是美国工资最高的蓝领工人,他们的中位小时工资为32.69美元,或者相当于年收入6万8000美元。可以肯定的是,再过几年,电梯安装和维保也将会成为国内工资最高的蓝领岗位。
其次,分析一下电梯安装与维修的工作特点。电梯是随着高层建筑的兴建而发展起来的。作为特种设备,电梯是需要先在制造厂加工、装配好零部件,然后再经过异地现场总安装,督检验收合格后,才能真正称为合格产品,电梯是属于两地加工制作的一类特种设备。与整装出厂的产品相比,其产品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场安装的好坏,即取决于电梯安装工的技术水平。
在电梯制造、安装和使用三大环节中,由于电梯安装施工多是高空、建筑工地、井道内作业。有的还是露天作业,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很大,所以电梯的安装是集复杂性、特殊性、危险性于一身的生产活动,是一个特种作业工种。电梯在安装施工过程发生事故所占的比例是较高的,为保护安装人员自身,电梯安装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持证上岗。电梯安装工是指经过专门的技术质量及安全操作培训,能够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电梯安装工作,并对不正常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的人员。
安装一部电梯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程,需要安装诸如电梯轿厢、导轨等井道机械部件,还需要安装相应的电梯控制电器部件。这就要求电梯安装工岗位需要具备如下的基本素质和技能要求:
1、熟悉高空作业、防火、电焊、气焊、现场触电急救等安全知识;掌握电工、钳工、起重工等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
2、熟悉电梯的机械构造、性能要求,以及电梯安装工艺的要求;懂得电气原理图,并能排除机械和电气两方面的常见故障。
3、经地市级质量技术监督局认定的考核部门考核合格,持有上岗资格证后,方能上岗。
随着国家对特种设备监察力度的增强,企业质量意识的提高,对电梯设备的技术要求也必然进一步提升。这就需要电梯从业人员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而我校具备以上实训技能培训,只要与市相关部门做好考核工作,与企业做好实训设备的合作,该专业就可以形成规模和品牌效应。
下面分析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的人才培养对策问题。
加强校企合作,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各职业培训学校要在办学理念、专业建设、管理模型和办学机制上要以市场变化和学生就业为导向,加快教学模式和教学管理制度等的改革进程,实施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大力推广“菜单式”培养模式,强化职业技能的培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加快推进技能人才群体的年轻化和快速发展。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安装验收电梯仍然达到23.4万台,每年增长速度均在20%以上。
从上面数据分析,我国目前急需培养大量的电梯生产、安装、维保从业人员。到目前为止,全国仅有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有专门的电梯工程专业,江苏溧阳职业学校等很少一部分职业院校开设了电梯相关专业,其培养的电梯从业人员数量远远跟不上社会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开辟各种途径,培养一大批专业对口的人员。目前电梯安装与维修工是怎样培养的呢?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1、电梯安装与维修工程企业培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企业本身对员工进行培训,其培训过程就是在工作中进行,有些企业会进行部分理论课的讲解。总体来说,培训出来的从业人员理论知识较欠缺。另外,其培训时间也不固定,需视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安装项目的工期而定。等到员工掌握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后,由企业组织到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所取得资格证书。另外无形之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2、专门的培训机构。随着人们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市场上也相应出现了很多的电梯从业培训机构。一般培养想从事电梯行业,而没有电梯工作单位的人员,或受电梯工程企业委托对其员工进行培训。这种机构有自己固定的培训场地,电梯理论课课时相对较多,学员也会被分派到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然后再由培训机构组织到相应的特种设备检验所取得资格证书。这种机构由于受就业市场等形式的影响,培养的质量无法保证。
3、“师傅带徒弟”的原始模式。目前,市场上有20%的电梯安装人员都是经过该模式培养出来的。这种模式的培训费用较低,但却存在着很大的弊端,培训过程不科学,系统性差,培训出来的从业人员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可言。这些人一般很难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而且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上很难有更高层次的提升。
4、职业院校及技工学校培养。由于电梯从业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很多职业院校及技工学校也开始注意到了这个“巨大的蛋糕”,陆续设立与电梯相关的专业。就广东而言,其中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全国第一个电梯工程专业,另有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深圳技师学院、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江苏溧阳职业技术学校等,均开设了与电梯相关的专业。一般职业院校都开设有与电梯相关的电子、电工、电气、机械等相关课程,因此,该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人员,理论基础相对较强。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规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经验,才能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因此学校都会将学生派往单位实习,锻炼动手能力。据我们了解,在日立电梯与广州市土地房产管理职业学校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模式,即2+1模式,两年在学校理论技能实训,一年在日立公司顶岗实训,学生理论与技能得到大幅提升,毕业的学生深受企业的欢迎,出现了日立培养的学生被奥帝斯和三菱公司高薪挖走的现象。综上所述,学校培养符合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最受欢迎的一种培养形式。
目前,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对电梯从业人员的培养。2009年11月11日,电梯行业首批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授牌仪式在江苏省苏州市举行,根据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相关文件的批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6家单位获设电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点)。技能鉴定站将为电梯安装工、维修工展开各种级别的培训、考核和鉴定工作。相信再过几年,电梯行业将会成为国家主导产业之一,电梯生产、安装、维保等将会成为人们争抢的岗位。作为我校,应该抓住这种契机,增加我校新的培养方向,为学校做大、做强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三篇: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 可行性报告
《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可行性报告
专业设置是社会需求与技工学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纽带,专业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关键内容。我校对开设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正是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而提出的。下面就设置该专业的可行性做扼要阐述:
一、专业开设的前提
我校作为中山市唯一三所技工学校之一的技校,本着立足于中山市、辐射珠三角的办学理念,以促进我市乃至珠三角经济发展为办学宗旨,这是我们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无论传统的专业还是现代化专业的设置和开发,都始终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为前提,尤其是我市地处全国工业最发达的珠三角核心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加上广东省省级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刚刚落户我市,给我市工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富有科技含量的工业化迅速发展,对具有专业化技术的人才需要特别迫切,我校对该专业开发论证正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催生出来事物。
二、该专业开发的可行性
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高层建筑和大型商场的不断涌现,垂直电梯和自动扶梯也在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电梯的安装、维修、检验等工作不断增加,人才需要在不断地加大。该专业开设的构想是紧密跟踪社会发展变化,适应社会发展要求而提出的。
2、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中山是珠三角经济发达核心区域,又是我国著名的侨乡,也是最适宜居住的县级城市之一。近年,由于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工厂、商贸等公共场所电梯使用率近90%。中山市城区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人日益严重,住宅楼使用电梯越来越迫切,就从开平近期发展的新楼盘而言,几乎都安装了电梯。可以说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电梯安装与维修这一专业的人才需求将更加凸显。
3、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
教育观念、人才标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不断进步而发展变化的。中等技工学校以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而成为其竞争优势,这已经是人们的共识。现时,电梯安装与维修工在我市乃至珠三角都需求畅旺。为此,我校开设这个专业,正可缓解珠三角对这方面人才需求。由于我市乃至全省培养电梯安装与维修的学校及培训机构极少,因此,开设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4、有专业师资队伍作为保障。
我校机电类的专业是传统专业,师资力量强,机电专业教师共20位,其中95%以上是本科学历,高级教师有10位,其余都是中学一级教师;技师有4位,高级工有7位。同时,学校还配置有电梯结构实训室,电梯安装实训室、电梯电气实训室、电梯整体实训室、电工实训室,价值达300万元。若再添置电梯构造和原理实训实验室后,配套将更为完善,基本满足该专业的教学、实训和科研的需求。
三、电梯业成南区“双轮驱动”引擎
中山市是电梯企业集中的地方,拥有世界知名电梯企业,而南区是广东省电梯产业园基地,学校坐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依托电梯企业有利的地理优势,把学生引进电梯企业实训学习,在没有毕业就适应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毕业即就业,大大受到企业的欢迎。南区电梯公司有:
1、蒂森电梯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乘客电梯、载货电梯、客货两用电梯、电梯零部件。蒂森电梯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电梯行业排名第3位的蒂森克虏伯电梯在中山市设立的独资企业。2009年,蒂森电梯公司生产电梯5000台,预计到2012年年产电梯将达到10000台,产值达到70亿元。
2、菱电电梯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乘客电梯、电梯零部件及组件。广东菱电电梯有限公司是日本三菱在中国内地设立的投资企业总部,公司研发的电梯控制柜、操纵箱、召唤箱、轿底对重架和防火门等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3、中山市奥美森工业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成套生产设备,电梯的生产,安装及维保。
4、中山市卓梅尼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电梯零部件、机械设备。
5、中山市东溢新材料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绕性电路板、基材。
6、中山市电梯厂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电梯、自动扶梯、电动吊车。
7、中山市迪宝尔电梯有限公司:主导产品为客货两用电梯。
8、中山市沙岗电梯有限公司(2013改为东日电梯):主导产品为轿架、自动扶梯、人行道、升降机械设备及配件。
9、港日电梯有限公司:以绿色环保为主题进行电梯设计、制造、安装、改造及维修保养,综上所述,并结合社会调查,我们认为我校开设电梯安装与维修专业是可行的。
第四篇:机电专业调研报告
湖南理工职业技术学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调研总结报告
(2010级)
一、调研工作的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发展,满足社会对高职机电类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建设步伐,把精品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办好,切实做好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贯彻执行学院《关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原则意见》的精神和要求,我们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市场调研、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对岗位群、岗位素质、岗位能力要求、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课程体系等提出符合市场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培养方案。按照学校的要求,就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专业岗位需求、学生就业去向、职业技能要求、职业素质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专业发展建议等问题,组织各专业教研室骨干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兄弟院校和毕业生中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获取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并对调研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初步提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组织教师进行充分讨论,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的就业领域、职业岗位、职业资格要求,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对教学进程安排、教学大纲、课程内容、教材选用等给出建议,制订出人才培养方案。我们按照教育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确实可行的专业培育方案和措施。我们机电专业教师在2010年上学期深入多家机电类企业,进行考察。
二、调研情况汇报
(一)院校: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二)院校专家
1.湖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何国旗教授,博士
2.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方忠民,博士,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3.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副主任廖友军,副教授,省级专业带头人
4.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车辆工程系副主任王玉辉,副教授,省级专业带头人
5.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专业带头人 张谦
调研时间:2010.04.1
2参与人员:周迎春、何瑛、陈雄辉、杨益梅
调研情况细述如下: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主任方忠民博士向我们介绍了该系情况:
机械工程系是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人数和教师人数最多、招生专业是全院办学历史最长的系部。现有教学班级44个,学生1440余人,专任教师50人,其中高級职称20人,在读博士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5人,双师型教师35人。在专任教师中,担任湖南省高等教学会金属工艺学理事会副理事长1人、铁路高职院校机械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带头人1人、湖南省电工维修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2人、株洲市职业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学科带头人1人、株洲市加工制造类学会副理事长1人。目前主持省级精品专业一个、省级精品课程一个、参与2007年省级重点科研课题一项、2007年省级一般课题两项、2008年参与省级课题3项、2009年主持省级课题4项。该系创建于1956年,办学历史悠久。尤其是机械制造与机电设备管理与维修专业的办学时间长,教学经验丰富,实训设备齐全。50多年来,已经为铁路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3000余人;2004年学院移交地方以后,高度重视专业的改革和建设,坚持“立足株洲、服务长株潭两型社会;立足湖南,面向全国;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办学理念,积极开展机电工程专业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的研究和实践,构建了以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融合专业特点,制定并开始实施以工学结合为重点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通过两个假期和第6学期在企业完成半年顶岗实训,同时把“双证书”要求纳入了专业教学计划、对毕业设计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毕业设计课题更多的是真题真做,强化学生的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同时,我们紧贴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拓展专业方向,实现了“大专业、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课程建设为突破口,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改革,构建了模块式课程体系,积极倡导并实践了讨论式、案例式、以工作任务、工程项目为引导的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质量,改革成果显著。目前开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两大专业,下设数控技术与应用、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设备维修与管理、机械设备营销、工程机械、工业设计、焊接与自动化七个专门化方向;建有单片机原理、电工学电子技术、检测信号与信号处理、金属切削机床、控制技术、金属热处理、金相观察、机械原理、机械零件、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可编程控制器、内燃机、数控原理14个标准实验室;数控仿真加工、机械CAD、CAM、模具设计与加工专用机房;内燃机拆装、钳工、机加工、铸锻焊、机械设备大修、电工等实训室,并建有一个功能较全的数控演练基地,主要面向机械制造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模具设计与加工、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技能的生产一线应用型技术
人材。该系始终把培养有专门技术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坚持以教学质量为根本,工学结合,在办学过程中,邀请企业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过程,课程设置在保证专业核心课程以外,还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专业课程和企业管理、企业文化课程,不断优化人材培养方案,加强了人材培养的针对性。目前该系与长沙高压开关集团、株洲齿轮厂合办的“长高班”、“汽齿班”,实行了“定单式”培养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学完专业知识后直接到企业顶岗实习,未出校门,先有岗位,学生在实习期间还可以获得生活补贴,减轻家庭负担,毕业后,经考核合格,直接到企业工作。2008年又与南昌铁路局、南宁铁路、昆明铁路局开设了2010届学生工程机械方向的订单培养班。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始终坚持“成在心态、赢在务实、胜在坚持”思想教育,并通过学生的顶岗实习去付之于具体的实践,使学生能在尽可短的时间融入社会大家庭。并且很多学生能很快从一线操作员成长为技术设计员。
他们所做的改革以及取得的成果,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三)企业专家
1.湖南汽车齿轮厂人事部部长罗总,叶总
2.湖南力达液压机械厂严总
调研时间:2010.04.10
参与人员:周迎春、何瑛、陈雄辉、杨益梅
调研情况细述如下:
机、电、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是这些产业的主要特点。被调查的单位都涉及到机电技术的应用,大部分岗位需求综合素质高,具备机、电技术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在分别与企业领导、人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崛起,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
(四)毕业生姓名:机电1071、1072班学生
调研时间:2010.04.10
调研情况细述如下:
随着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已面向人才市场,面向社会,打破地区、行业限制,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其中许多毕业生要到南方沿海地区条件好的机电企业谋职,这势必也会加大人才的需求量。21世纪机电技术的新发展及随着我省西、北、东部崛起和
战略政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利用规模将不断扩大,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机电技术专业人才。本专业就业形势较好,需要实践经验,因此,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必须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加大实习实训的深度和广度,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具有长远而广阔的社会前景。
三、调研总结
调研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求是巨大的,前提是毕业生具备实际工作能力。因此,为了适应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急需,我院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进行了改革调整,该专业以社会发展对机电专业高职人才需求为着眼点,建立一个科学、完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突出应用性、整合性、实践性、先进性、综合性的原则,使毕业生既能掌握机电设备的使用、制造、维修、检测、管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进行机电产品的维修及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及维护等实际技术。这一措施适应了企、事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适应了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教改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校企合作作为人才培养新途径,提高课程的整合性、技术的先进性、知识的综合性,加强实践性,使该专业的毕业生明显的具有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特色。
通过对企业、学院、专家的走访与调研,对机电类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械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特别是湖南经济和制造业高速发展,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电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电一体化技术技能人才已被各制造业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高职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周迎春
2010-4-15
第五篇: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关于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随着我国机电工业的崛起,传统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被自动化程度较高生产设备和工艺所代替,由此也带来了产业工人的更新换代,特别是沿海城市对人才需求量更大。为适应我国及我省机电工业的发展,加强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建设已势在必行。此外,加强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建设对增加学校专业门类,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校在组织有关人员开展市场调查研究,听取有关企业及政府部门对加强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建设的意见基础上,认真加以分析研究,认为加强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及时的,是适应我国机电工业的发展,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对机电产业人才需求的举措。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市场需求与展望
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是一个新兴复合型专业,它是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应运而生的。传统机械工业设备,主要依靠人工控制来完成工作。现在,随着计算机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设备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技术的发展,先进的机械不断出现,推动机械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高。
在中国的现代化大生产中,机械工业扮演着基础产业和带头主导产业的双重重要角色,机械产品贸易在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中的比重日益增大。目前,我国的机械与电子工业合在一起,工业企业的职工、产值、销售额约占全国工业的四分之一,年创造值占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十三分之一,年创造净产值占我国国民收入的十二分之一。机械制造工业是中国工业中较大的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机电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也将经受产业结构整合和企业组织结构重组的双重挑战,高新技术的发展直接呼唤着适应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造就优秀的机电技术人才是技术类院校的重要任务。
通过调查,我国机电产业的发展有广阔的前景。从江西省发展规划来看,机电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据分析,这两年,IT产业及电子信息类企业的增长速度放缓。相反,机械制造类企业增长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更新了设备。通过人才市场预测,机械类相关专业将是未来几年的就业热门,既掌握电子学、计算机技术和机械制造的基础理论,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机电技术应用型人才将成为未来人才市场上的紧缺人才
综上所述,我校加强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建设对于促进地区经济繁荣是非常必要的。
二、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培养模式为知识与技能并举,突出技能训练,培养应用型人才。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从事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方面岗位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在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的同时,具有能从事机电产品和系统的设计、创造、运行、实验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适应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一线工作的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地学习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公共、职业基础和职业理论知识,注重实践技能的训练,具有机械设计应用和机械设备控制的基本能力,具有机械制造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
按照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知识结构和专业能力结构。具体是:
1、知识结构。本专业在教育过程中,要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要求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全面、综合发展。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典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掌握工程材料及机械加工、液压和气压传动等方面的知识。初步掌握微机原理和一门计算机语言。学习一门外语,为毕业后应用打下基础。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发展趋向,具备查阅本专业技术资料的能力。
2、专业能力结构。要求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机电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等方面工作。具有一般机械加工的操作能力和编制简单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能力;具有简单机电设备改装的能力;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原理及编程方法,会应用可编程控制器构成系统;具备通用微机操作及简单维护技能;具有一定的读图能力,能绘制并看懂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图纸;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经营管理能力、获取信息和自学能力。
3、素质结构。具有较好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知识素质、科技素质和健康素质等,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
4、专业培养示范。注重全面素质培养,加强动手能力训练。即达到“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的培养目标。
三、开设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必要性
1、社会需求情况
机电工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它为其它众多行业提供必须的机电装备和相关服务,是其它行业发展的先行官和后勤部。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人才不仅服务于机电行业本身,也是各行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人才。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综合国力的快速提高,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据国家教育部最新统计资料,机电专业毕业生深受很多部门欢迎,在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中均
位于前十名之内。据机电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资料,在下述行业中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十分旺盛。
1)机械行业
机械行业范围甚广,诸如通用机械,化工机械,矿山机械,机床行业,内燃机制造业等,因此其对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十分迫切,毕业生也很容易在这些行业中找到用武之地。
2)电子与通讯行业
机电专业人才的就业趋势中,除去机之外,电也是一个需求很大的部门,尤其是电子与通讯行业。由于电子、通讯的飞速发展,它们已经成为了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带动作用的行业。正因如此,电子与通讯行业迫切需要各种层次的专业人才。
2、学校发展需求情况
为了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切实培养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度实用人才,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我校申请开设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正是满足社会对机电方面人才需求的需要,是投身国家教育改革,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促进学校发展的需要。
我校申报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可缓解我省及周边地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压力。随着科技进步,生产的发展,对机电方面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明显。我校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并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我校基本具备了申请开设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的条件。多年的办学已形成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建设起一套能满足教学和实际要求的实验、实习设施,造就了一支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一专多能的“双师型”的师资队伍,申报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能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必将为我省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3、学科发展需求情况
作为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其涉足行业之多位居各种行业前列。而在此专业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占绝大多数。从对企业的用人需求调查来看,绝大多数企业需求的是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较强动手能力、能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从这一情况出发,我们认为只要措施得当,是可以培养出受企业欢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我校设置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之后,将直接带动模具、数控、汽修等专业的发展,形成颇具规模的机械专业群体,加快实现办学的规模效益,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四、设置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可行性
1、相近专业建设情况
我校从开设机电专业,随着科技的发展,机、电两方面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我校机电专业在保证完成机电专业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了机电结合方面的内容。我校在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的建设创造了条件和做了前期尝试。只要我们不断努力,蓄意进取,突出职业教育的示范,充分利用在专业建设方面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条件并不断使其发展,定能达到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培养目标。
2、现有师资情况
我校机电工程系现有教职员工42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1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是一支结构合理、敬业爱岗、综合素质高的教师队伍。我校教师中有从工厂中选拔来的工程师,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能动口又能动手,深受学生欢迎。
学院一直以就业为导向,紧跟市场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投巨资为机电专业兴建了电工实训室、PLC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光机电气一体化实训室和汽车驾驶与维修等实训场所。培养了适应当前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能够掌握现代机电、自动控制技术基本知识的,并能在企业生产中熟练进行机床操作、维护等方面工作的“科技型、实用型、复合型”高等技术人才。
3、实验设备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校基本具备了开设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的办学条件。学校现有电工实验室,另外还具有与其它专业共享的教学设施,如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以上基本满足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的实验时数和开出率的要求。
学校在调研企业时,在与企业相关领导和我校毕业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座谈后,充分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社会人才需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机电技术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机电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将成为各企业争夺的对象。企、事业单位急需一线技能型操作人才,尤其是综合技术应用人才为我们的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正由于我校始终将“动手”放在首位,所以我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可以说,重视实践,重视动手能力的培养是我校的办学示范。
总之,无论从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来看,还是从我校独有的专业示范来看,我们有办好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的充要条件。我们坚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我校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必将发展成为一个受到社会各行业热烈欢迎、学生踊跃报考、事业蓬勃发展的专业。
五、毕业生就业情况
到目前为止,我系为国家输送了合格毕业生10000多人,就业率达98%以上。他们大多活跃在珠江、长江三角洲等发达地区,以“敬业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上岗适应快”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抢得先机,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从用人单位不断传来好消息,升职、加薪的喜报频传,极大地鼓舞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毕业生在企业及公司主要从事高低压开关柜配线、(电脑)机台操作、激光切割编程、GES高压柜的制作、制冷空调设备产品的售后服务,机械设备维修、特种设备维修、机械冷加工、电子电器设备组配等工作。这些企业对我校人才需求正逐步扩大。
未来这些企业的发展趋势非常好,人才需求缺口大,毕业生们在企业经风雨见世面,从中领悟到要做好企业人才努力工作认真钻研。从最基层做起,打好扎实的基础。有10%的同学经过几年的锻炼和企业磨合,走上管理岗位。我校有的毕业生从当初的一线员工做起,现在做到机加车间主任、电器车间主任等职务。
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反映普遍良好,基本功扎实,应用能力较强,能够团结协作,富于开拓和创新精神,受到用人单位欢迎.本专业毕业生敬业爱岗,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实际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很强的社会竞争力学生整体素质较高,绝大部分同学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在业务方面和专业技术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具体而言,思想积极政治素质高,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创造性强,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善于钻研,谦虚谨慎,勤学好问,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能将所学知识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业务中起骨干带头作用,生活作风正派,人格健全,有较好的人际关系;整体观念强,有团队协作精神,爱岗敬业,不仅有许多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重用,走上了管理工作岗位,成为公司骨干和佼佼者;还有许多学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
我校毕业生在企业中定岗定位准确,不理想化,脚踏实地从基层开始锻炼,从而造就出明日的辉煌,得到企业和社会的认可。他们在工作中注意技术研究开发及设备的使用,做工耐心、精心、细心、有责任心,诚信、敬业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在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技术环境同时,在企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六、专业论证结果
本专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优化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为重点,加强专业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逐步形成示范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通过校企合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途径,把学生培养成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能力,能够适应机电
行业中多种技术岗位群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求。此外,本专业也很注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使得本专业毕业的学生既能从事机电产品的设计与制造工作,又能够胜任相关设备与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操作,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通过对上述企业的走访与调研,对机电类行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养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认识,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示范专业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机电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我国要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特别是沿海经济和制造业高速发展,为提高产品质量及加工效率,实施自动化生产,企业对高精度、高技术含量的的机电设备的需求已大势所趋,机电技术技能人才已被各制造业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业内已出现严重缺口,这给技术类院校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专业教学及其教学改革提出了崭新的课题。
学校开办机电设备装配与维修示范专业,学校将这专业确定为今后重点建设主干专业。
这次调研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可以说是很成功的。通过这次深入的调研,我们了解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新的发展发向和市场上的机电人才的需求,从而使我们在教学和培养方向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
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2012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