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2

时间:2019-05-13 15:23: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怎样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怎样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2》。

第一篇:怎样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2

怎样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初中历史材料分析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它在历次考试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它直接影响着优生分值的高低,它同时也是一般成绩的同学容易失分的地方。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因此,它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作为历史教师 ,应当从课堂教学入手,加强学生对史料分析题的审题和答题训练,提高学生由教材内向教材外的史料题的解答能力和答题技巧,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用好所学知识解答史料题。那么怎样进行史料题的教学呢?

一、读--解题的基础

读材料,大体把握材料内容和需答问题要细读,要注意对材料作具体分析。要了解材料涉及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间的联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中国古代史的材料多为文言文,必须像语文课分析古文一样,对每句话每个字词都要字斟句酌,读透材料的本义并挖掘其引申义,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世界史的材料多为外来的翻译文,有的句子很长,很难读懂。此时,可按语语文课中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来处理:先找主、谓、宾语,再找定、补、状语。

是不是一定要读懂了材料才能答题?不一定 ,因为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主要是通过材料考查所学的知识点,而主要不是考查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情况怎样。所以不一定要完全读懂了材料才能回答问题。对于任意一道材料分析题,不能熟悉与否,应当初读材料,重读问题。初读材料,大体把握材料内容,对后面回答作一铺垫,而且费时不多。重读问题,知晓要回答的问题是什么,初步确定有哪些是学生有把握作答的问题,哪些是学生还拿不准的问题,便于考生制定下一步的解题计划。有的学生喜欢读懂材料才作答,特别是生疏的材料,难懂的古文,这首先给学生造成一种畏惧心理,而且读懂读透材料才看问题,盲目性大,效率不高。所以重读材料轻读问题是不好的习惯。

二、注意提示性句子

除阅读材料正文和设问外,还要特别注意那些说明性文字。注意从材料介绍(多在材料的开头)和材料出处(多注在材料末尾)获取时间、人物、事件等要素。因为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考生可从中受到启发,收到“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如“阅读以下四段反映同一朝代的史料”,同一朝代就是考生解题所必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再如:“以下材料是肥水之战前,前秦君臣对战争形势的分析”,这里就提供了一个重要信息--材料的历史背景。因此,对这些说明性文字,千万不

能掉以轻心。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如“下面这段话节选自 1935年12月16日埃塞俄比亚皇帝的声明:”中“ 1935年”和“埃塞俄比亚”就是提示性词语,对后面的问题有暗示作用,圈定了要考查的知识点,其他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不明白就再读

材料中没有提示性句子或词语,看问题中能不能界定要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如果材料首尾无提示性句子,问题中也不能获取有效的信息,这时就要重点读材料了,注意抓取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不管材料多新,不论材料文字多少,不管无效信息和虚假信息的干扰程度多强,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貌离神合”于课本知识.材料的含义往往就在几个关键词语上,它们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解题时所要用的重点。只要确定了材料与课本的某个或某方面重要知识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回答问题就不难了,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四、找解题的关键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1、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2、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尽管材料解析题具有“新材料、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但不管多新,必定与课本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课本中的重要史实和观点相对照,确定材料所述与教材的具体章节的关联,这样材料便与课本联系在一起。再深入读材料,解析的大方向就有了,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3、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读材料是为了回答设问,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因为,“论从史出”,结论要从对材料的发掘、升华中得出。所以,读材料时要处处想着设问,把设问放到材料中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或从设问行文的信息中重新获得读材料时忽略了的重要之处;然后,通过推测判断,得出答案。这样,从设问到材料,再从材料到设问,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五、小心答题,争取完美。

材料解析题的读、找只是为最后的解答作准备,答才是最终的落点。这个落点是否准确、恰当、完美,是否能够充分体现命题的意图,还要做到“四个注意”:

1.注意问题的多少。材料解析题中一个小题问了多个问题,有的同学以为问题简单,题未读完就开始作答,结果出现漏答或文不对题,造成不必要的失分。如考英国的《权利法案》时就有一个问题“这是哪一年由什么组织颁布的什么文件?”。一个问题中考查三个知识点。

2.注意分值多少。分值多少与考点多少成正比的。分值多,考点也多,分值小,考点也少。综合性强一些的问题,也要看分值答题。分值大,要多答,尽其要点,逐一列举,做到条理清晰,要点全面。分值小的,要简略回答,答就一语中的,不铺张浪费,不故意发挥。

3.注意问法,选择答法。在材料解析题中,要注意问题的问法,选择相应的答法。如“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材料中有这样的问题:“如果没有遇到大雨,他们会起义吗?为什么?”,此类问题不仅要给予肯定或否定,还要答出理由。有的同学肯定的回答却答出了否定的理由,或者否定的结论却答出了肯定的理由,严格说不能得一点分。还有的同学只给一种结论,却答出了两种结论的理由,显然也不能得分。这里只要求学生二者只能选其一,回答相应的理由,而不能模棱两可或画蛇添足,答出两种理由来。这是历史老师在教学时容易忽略的地方,也是学生容易误解的地方。如果学生不能回答理由,也要作出相应的判断,获得第一问的分值。有的学生答不出第二问,第一问干脆也不答,这就造成不必要的失分。还有的问题可以简略回答尽量从简。比如“美国《独立宣言》是什么时候发表的?”可以回答成“1776年”,也可回答成“1776年7月4日”,建议学生都回答成“ 1776年”。因为简略的回答出错率要小一些。

4.注意书写格式。一忌潦草,二忌涂改,三忌格式混乱,四忌套话连篇。书写直接影响着阅卷人员的心情,不规范的书写可能会使阅卷人员漏阅或错阅,影响着阅卷人员的给分。所以美观的书写格式也是少失分的一大法宝。

总之,平时有效的训练和考试时沉着细心的应战 ,考好史料分析题也不是一件难事。

第二篇: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开阡陌封疆,丈量土地,对农民进行授田,承认田地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国家土地多少收税。

材料二:唐太宗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男子授田八十亩,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永业田二十亩。他还实行租庸调制,成年农民只需每年向国家交纳数量轻的赋税,称“租”和“调”,服徭役二十一在或用很轻的绢布代替服役,称“庸”。

材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材料四: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所有制承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农业收成按规定交完农业税或集体提留后,其余大部分归承包农户自己支配。

材料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我国农村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总理2006年3月5日,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判断这是历史上哪次改革的内容?结合材料三分析它从法律上肯定了一种什么土地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唐太宗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的积极作用。(2分)

(3)根据材料三判断这是什么文件提出的土改目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有何意义?(2分)

(4)材料三与材料一、二反映的土地制度有何本质区别?材料四与材料三的实行的土地政策又有何本质区别?(2分)

(5)根据材料四、五分析我国能够在去年“彻底取消农业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你所了解实际谈谈广大农民朋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应如何发挥主人翁精神?(2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年6月22日丘吉尔的广播讲话)……俄国的灾难也是我们的灾难,我们将全力援助俄国人民。

材料二:1946年3月5日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演说:“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到亚里亚海边的底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铁幕”后面的中欧和西欧国家正“受到莫斯科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英语国家应联合起来对付苏联。材料三:二战后,美国凭借极度膨胀的经济军事势力,积极谋求全球霸权。苏联的强大及共产主义影响的扩大,阻碍了美国全球霸权的实现。

材料四: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世界仍不安宁。联合国在维和与反恐方面的作用亟待加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俄国的灾难”是指什么事件?他为何表示“援助俄国”?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后来形成了一个什么世界组织?(3分)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为美国哪一对外政策的出笼制造了舆论?结合材料三说说美国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苏争霸的影响。美苏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3分)

(4)中东问题仍然是材料中提到的“地区冲突频繁”的重要表现,你认为历史上造成中东紧张局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四、问答题(共40分)

43、邓小平说:“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请分别说出西汉、唐朝、明朝对外开放的一件重大史实,并归纳其共同意义。(4分)

(2)清朝前期实行了一种什么政策限制对外贸易?造成哪些危害?(3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逐步推进和扩大对外开放,首先建立了哪四个经济特区?后来逐渐形成一个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3分)

(4)我国于哪一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想像一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年后的中国将会怎样?(3分)

44、中共十五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当时中国社会状况如何?(2分)

(2)马克思主义何时开始在中国传播,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中国的?(2分)

(3)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她于何年何月何日成立?她的最高纲领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这一纲领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实际不断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的领导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什么道路?毛泽东思想在党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他们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创了一条什么道路?(6分)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理解。(3分)

45、华盛顿、林肯、罗斯福都是美国历史上杰出的伟人。请结合史实回答:

(1)华盛顿和林肯分别领导了美国历史上哪次战争?其相同性质是什么?两次战争的结果和意义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差别?(7分)

(2)你认为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它在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起了哪些作用?(3分)

(3)三位中,你比较喜欢其中的哪一位?请说出理由。(4分)

材料分析题

41、(1)商鞅变法,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2)保证了农民的土地和耕作时间,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4)①材料三:农民是土地的主人;材料一、二:地主是土地的主人。②材料四是农民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承包经营;材料三是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5)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推动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

方向发展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2、(1)1941年6月22日,德军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德国的法西斯侵略已给欧洲和世界和平带来严重威胁。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2)“冷战”政策,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3)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也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苏联解体。

(4)民族冲突、宗教问题、领土争端、美苏等大国干涉等。

四、问答题

43、(1)丝绸之路的开辟、遣唐使的到来(或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闭关政策。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我国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3)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4)2001年.后一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4、(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鸦片战争后,中国正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新文化运动后期,俄国十月革命。

(3)1921年7月23日;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45、(1)美国独立战争和美国内战。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相似:都维护了国家整体利益(独立与统一):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差别:独立战争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内战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

(2)国家干预经济。增强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控能力;重振了美国经济;稳定了社会秩序;维护了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开放性题;只要言之有理即

第三篇:快速答好阅读分析题之我见

快速答好阅读分析题之我见

随着中高考语文阅读分析题量的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学生解答阅读分析题的效率,已经成为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个实践课题。我认为,快速答好阅读分析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阅读选文是基础

平时讲解课文之前要求学生要预习、阅读课文,其目的在于让学生熟悉课文、读通课文、读懂课文。要答阅读分析题,自然也不例外,读是基础。何况现在的选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或注重思辨、启迪学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开拓学生视野,或寓理于情、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有的还代表着新的文化观念等,这些材料对大多数同学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浏览、细读、品读是必不可少的。浏览,即引导学生学会快速阅读包括标题和检测题在内的所有文字资料。通过浏览,大体知晓材料的内容和命题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细读,即在浏览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检测题细细阅读选文,深入了解文章立意、写作思路、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等,做到重点明确、胸有全局。品读,就是要求学生带着对材料的初步理解,首先重点品读检测题的题干,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在有所思考的基础上再读选文,同时对那些答题要求较高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重点关注。

另外,每篇选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阅读过程中,如不能很快

地抓住主要内容或主题思想,而被一些具体琐碎的材料遮住视线,答题就会吃力不讨好。怎样很快地抓住文章的主干和灵魂呢?大体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抓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读懂了它,文章大概意思也就知晓了三分之一。有些文章题目交代了文章的文体或写作的方向,抓住了题目,答题一般就不致于产生太大的偏差。二是抓住中心句。中心句是文章内容的主要基石,常常是文章题目的阐释和延伸。抓住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认识就会更准确更具体。三是抓议论、抒情句。议论、抒情句往往起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是作者感情倾向最鲜明的体现之所在。因此,抓住这类句子,往往能明了文章的立意,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中心。

2.抓住文体是关键

读是解答题目的前提,要答好题,如果仅是读懂选文,而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不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可能也会无从下手。各类文体的特征就是必须掌握的知识。因为许多阅读材料一般都有较明显的文体特征,只有掌握各类文体的基础知识,答题才容易“上路子”。例如,记叙文常涉及的是记叙的六要素、记叙的线索、叙述的方式、表达的方式等;说明文常考的是说明方式、说明顺序、说明对象及特点、说明方法等;议论文则侧重对议论文的三要素考查,如文章的论点、论据的类型、论证的方法等。这些都涉及到相应文体的基本概念,有共性的内容。如果学生对选文的文体类型辨别无误,基本概念认识清晰,那么答题时就不会张冠

李戴,这样基本分就不会丢失了。

3.区别题型有技巧

读懂文章、明辨文体及基本概念,其目的还在于运用,在于答题。学会区分不同题型,巧妙处理也很重要。一是选择题。通常采用排除法。阅读分析题的内容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内容,有时对课内知识也多有勾连考查。因此对课内掌握的知识如能或排除或选择,就无形中降低了知识的选择难度。二是延伸题。如根据有关内容默写名句等,对此要避难就易,写自己最有把握的答案。否则容易吃力不讨好。三是基本概念题。要做到抓住语段的主要内容来答题,不能捡芝麻,丢西瓜,更不能一页障目,不见森林。四是综合分析题。对于这类题,则要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扣住命题内容解答,不能断章取义,更不能答非所问。这类题往往是最能见学生语文能力高下的题,答题应努力做到:简明扼要,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30字;句子要通顺,语言表达没有漏洞,符合逻辑推理;要围绕文章内容,突出重点,不能信马由缰,胡乱扯谈。

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不仅要求教师讲清基本概念,多作知识迁移训练;还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价值观念,同时掌握答题技巧、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

第四篇:浅谈怎样教好初中历史

浅谈怎样教好初中历史

高峰中学 黎多锋

人们往往视历史课为“副课”,使得大多数学生对初中开设历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轻视历史课,再加上七八年级每周两节历史课,九年级每周也只有三节历史课,在这种情况下想把历史教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以前历史是开卷考试,学生只需要熟悉教材、归纳、整理,并掌握一些答题方法就可以了,现在改闭卷了,记忆一些历史史实是不可缺少的,而对于离学生生活久远的历史让她们去记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再加上本来的不重视就更难的。我从长期担任的中学历史课教学中体会到,要想把初中历史教好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和历史有关的故事导入新课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学生对某堂课是否感兴趣,注意力是否集中,学习效果是否优良,导课是前提。所以,教师一开始上课就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设置悬念,激发兴趣。通过提问,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汉武帝军事上的大一统”,先问学生:“在2008年举办的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共获得几块金牌?”学生回答:“51块”,我接着问:“那同学们知道这第一名,也就是冠军的称呼从何而来呢?”,学生都摇头,然后我就指出:“这一称呼与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历史人物—霍去病有关,那为什么有关呢?据〈汉书霍去病传〉,霍去病以战功官拜骠骑将军,封“冠军候”,汉代以后战功卓著的武将,也都采用冠军的官衔。那霍去病有什么战功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就知道了。又如用时事联系史实。我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时,这样导入:“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通过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决定,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中国共产党到迄今为止召开了十七届全国代表大会,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一届和第二届代表大会的简况。”还可以用歌曲导入。比如我在讲“改革开放”一课时就先放歌曲《春天的故事》,问:歌词里的“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是什么意思?用这样的方式导入新课,学生兴趣浓厚,不感到枯燥。

二、努力钻研,不断丰富积累知识 历史学科是一门无所不包,无不涉猎的社会学科。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具有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广泛涉猎其他学科知识,不仅要掌握与之相关的语文、政治、地理知识,而且对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理科知识以及艺术、体育、民风民俗等都要有所了解。专业而广博的知识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信手拈来,游刃有余。如在讲“百万雄师过大江”一目时,我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使学生充分体会毛泽东在听到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推翻统治中国二十二年的国民党反动政府时的喜悦心情,同时让学生感受百万雄师过大江时的情景,这样不仅增强了授课的感染力,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如在学习“革命摇篮井冈山”一目时我先跟学生一起哼唱《红米饭南瓜汤》接着指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政治观点,就能把知识提高到理论的高度。在平时工作中,教师要多读书、多总结、多反思,不断丰富和更新知识,吐故纳新。只有良好的教学艺术加上优秀的人格魅力,学生才会信服你,在教学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能被动地服从、接受,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缺乏心理自由空间,而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压制。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建和谐、宽松、平等、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和学习氛围。根据教学的需要,巧设疑问,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给学生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学生回答问题时,会出现答不全或答不上来的情况也是正常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有时会冒出一些所谓的奇谈怪论,教师不但应该允许,而且应该鼓励,关键是正确引导,使学生体验到一种收获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问题回答错了,不一定是学生错了,也有可能是老师错了,所以得慎重对待。错了不要紧,师生互相协商,共同探讨,找出原因,改正错误。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只是引导者,而并不是指挥者,所以教师要放下架子平易近人,为学生做好指导和服务。教师转变角色,成为学生的朋友以后,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压力,学习氛围轻松愉快,其乐融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思想的火花闪烁生辉,个性的发展畅通无阻。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科学的学法指导,适当的激励机制

俗话说:“予人以鱼,惠其一时,授之以渔,惠其一世”。若学生学历史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会事倍功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为创造高效课堂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了教学生会学历史,我们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疑问,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进而发现问题,要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可以随时质疑,会质疑本身就是思维的发展、能力的提高。通过质疑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思维训练,变“学会”为“会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培优补差工作,尤其是补差工作值得我们重视。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作业完成不及时,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二是课堂作业堂堂清,教师要严格监督,不给他们抄袭的机会;三是不能让他们有拖拉作业的机会,一经发现及时进行批评,并严格处理。我们不仅要鼓励学生成绩的进步,更要鼓励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学生能积极地发言、认真地练习,及时完成作业等都要及时地鼓励。

五、采用多媒体,让教学充满魅力

为了增强学习效果,适当、适量地采用现代化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必要的。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声音、图形、视频、动画和图像等结合起来,既能产生直观、生动、形象等声像效应,又能使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历史概念、历史材料、历史事件变得具体直观、具有感染力,使得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魅力,从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五四运动”一目时,可再现当时学生高呼口号、举着标语游行的场面,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感受时代氛围,进而认识当时学生把自己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在“五四”运动中起了先锋带头作用。又如在学习“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一目时,可放《七子之歌》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使学生感受香港、澳门被列强占领后渴望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

总之,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不断丰富积累知识,努力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法,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效率,加强能力训练,才有可能上好历史课,真正提升历史教学的效能

第五篇:初中历史教师怎样备课

初中历史教师怎样备课

安图县朝鲜族学校

范贵海

中学历史教材既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托。要使学生有效的掌握历史知识,教师自身必须全面地深入地掌握教材,过好备课关。

一、把课文、图例和注释有机的结合起来,逐字逐句逐图进行研读 在备课过程中,既要弄清教材各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又要摸清历史地图、历史图像和课文注释,哪些内容要做教学要求,那些不做教学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的组织自己的教学,减轻学生的识记负担,避免学生走弯路。例如《中国古代史》中的《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其涉及的路线,地名极其繁杂,而课文上提到的地名却不多,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不知要识记些什么好。教师钻研课文和此图后,可给学生去定如下识记要点:掌握郑和下西洋的大致路线,但要给学生指出,路线所经过的地点如占城、旧港、锡兰、忽鲁谟斯、阿月、木骨都束等等地名不必识记;掌握主要地名、地域的位置:西洋、文莱;掌握主要注释:南洋、西洋、文莱。通过教师指点,学生对此图的识记目标就一目了然了。

二、对整体教材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使它综合化、条理化、专题化

三、近年来,中考在考查历史事实等基础知识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题目要求考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于是,在历史教师面前,摆着一个如何把握好历史基础知识并灵活地传授给学生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教师应注意下面两个问题:第一是借助教参等辅导资料对每章(节)教材进行深入的钻研,然后结合中考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对该章(节)教材的内容进行综合、概括和分析,正确理解其所包含的历史基础知识;第二点是形成简明扼要而又密切联系的知识结构。以纲目点的形式反映历史知识点间的并立和内在地联系。教师在灵活掌握每章教材的基础上,统观全局,对整部教材进行综合分析,挖掘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以“纵向”归纳和“横向”归纳两种方法对教材进行梳理,概括出整部教材的主干线索,并根据线索和教材的内容、高考命题的特点,把教材分成若干个专题。在加强“纵向”专题复习的同时,加强“横向”复习,注意同时期的中国史和世界史的联系和对比,如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等等。

此外,还要注意到各章节间的一些“隐蔽”性联系。所谓“隐蔽”性联系就是表面上看起来两个联系不强而实际上有着内在联系的内容。例如,讲授“英国工业革命”就不能孤立分析它,应该联系“美国内战”,“德意志、意大利的统一”等章节的内容,说明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于19世纪上半期也迅速向法、德、美、意、等国延伸和扩展。

三、注意运用课外教材充实教材内容

众所周知,一本薄薄的中学历史教材《中国古代史》就浓缩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可以想象,教材的内容是何等的简要了。备课过程中,若仅仅依靠课文的内容是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为了改变教材的这种状况,加强历史课的知识性和趣味性,教师备课时必须有机地运用课外材料来充实教材内容。如何充实教材内容?一要钻研教参等课文辅导资料。二要挖掘史书中的相关内容。如备课前后研读《三十四史》中的相关史料,就可以从中取得大量有用的材料。这样,既可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又为教师的史料分析提供更多更好的素材。三要补充一些乡土历史的有关内容,也同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载怎样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2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怎样答好初中历史材料分析题 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历史怎样提高课堂效率

    初中历史怎样提高课堂 张金平2016.12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各国为了进一步加强本国的综合国力,提升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竞争力,纷纷推出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了......

    2018白山市事业单位面试技巧:怎样答好情景模拟题

    版权所有,转发注明出处,违者必究2018白山市事业单位面试技巧:怎样答好情景模拟题 情景模拟题,在各类公职面试中是常见的一类考题,这类型题目主要是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

    小议怎样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小议怎样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洛川县石头镇初级中学 王延平 在我们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实践中,“低效”是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一大难题。课堂的低效导致学生厌学、教师也厌教......

    答好四大课题

    走好新的赶考路,答好四大课题周本顺在讲话中说,毛泽东同志是一代伟人。我们现在的一切事业和美好生活,都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共产党人开创的。中国人民敬仰毛泽东,世界......

    材料分析题

    五、材料分析题(20分) 2012年7月,第36届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估108处世界遗产的保护状况,确定《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国有云南澄江化石群和内蒙古元上都遗址在评估名单之内,这意味......

    材料分析题(推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材料分析题 (结合所学知识或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 1.关于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历史上的哲学家、思想家有着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分析题

    1.材料一:《沙尘暴印象》。材料二:大家应该记得2003年的“非典疫情”,它席卷全国,造成人类的巨大损失。而2004、2005和2009年又相继发生“禽流感”病毒,对我们人类也造成极大的恐......

    材料分析题

    1.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素质教育就是什么都学、什么都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或多上文体课。这些认识上的误区导致了实践中的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