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乡村建设八不八多
美丽乡村建设“八不八多”
不推山:村庄前后是风水山,依山而住,涵养水土,护我家园。不填塘:塘是风水和财源,依水而居,保护水塘。
不砍树:樟树护村,果树富农,建设绿色家园。
不等靠要:国家给的资金要用好,更要自己动手建家园。
不占良田:荒坡搞建设,良田留子孙。
不沿马路搞建设:沿路建房隐患多,既不安全又污染。
村庄不搞宽马路:节约耕地省资源,马路够用最经济。
居民门前屋后不过度硬化:多接地气少硬化,一条水泥道路进村庄。
多依山就势:大自然是生存的家园,依山傍水,保护生态建家园。多因地制宜:多种本地树,多用本地材,多发展适应本地产业。
多搞庐陵风格的坡屋顶: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民居特色,庐陵后人理应遵从传扬。多发动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自己动手,建美好家园。多搞庭院绿化:前有树,后有菜,栽花种果发展庭院经济。
多搞村庄绿化:绿树满村庄,青草鲜花迎风笑,幸福生活美滋滋。多发展产业:多种井冈蜜柚,多种高产油茶,多种花卉苗木,增收致富奔小康。多保留古迹:老祖宗留下的财富、资源,要保护古迹。
第二篇:街道办事处八湾村美丽乡村建设验收报告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幸福美满家园
——**市**街道办事处**村美丽乡村建设验收报告
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期的一项民生工程,既美化环境提升村民环境意识、生活方式、人居环境氛围,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大农民收益,繁荣农村文化生活。近几年来,**村依托十九大之大旗,环排湖风景旅游之地理优势,充分运用“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之招牌,围绕打造“水乡田园,生态文明”理念,抢抓发展良机,精心谋划,实干巧干,真正地步入了“村绿整洁,民富民和”的星光大道。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市**街道办事处西郊(袁排西路),与排湖风景旅游区隔河相望,交通便利,地理优势雄厚。全村共八个村民小组,358户,1463人,耕地面积2263亩。2017年10月确定为“湖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村投入资金319.7万元,开展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工程建设。
二、规划建设情况
(一)、规划设计
2018-2019年**村先后邀请襄阳文池广告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湖北佳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湖北泽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对全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进行总计设计。
(二)、村庄建设
2018-2019年**村投入资金319.7万元开展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工程建设。主要抓了以下项目建设工作:
1.投入72.1万元对英华路道路进行建设;投入90.5万元对改道河道路进行建设。
2.投入82.8万元建设出入口景观项目;
(三)、生态环境
抓环境整治、绿化建设。
生态文明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政治和社会建设,必须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个方面的全过程。为了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村投入25.4万元对泵站排水沟进行了疏挖;投入48.9万元新植树20000多株。
(四)、产业发展
抓产业调整。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发展,**村容村貌迅速得到改变。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村在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上进行了探索。2019年11月湖北奥吉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养殖团队发展特色水产养殖产业,流转土地3000多亩,前景可观,顺畅前行。
三、问题及建议
1.群众思想意识有待提高,重点是对遵守公共场所卫生意识低,在路边、文化娱乐场等随意丢垃圾还是时有发生。
2.群众参与热情不高,等靠思想较重,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还不高,缺乏发展的眼光。
3、仍需加强推进力度,加大政策宣传、气氛营造、责任落实。
建议:
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以“三清”、“三拆”、“三整”为重点,持续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开展庭院绿化美化改造,让菜园变花园。
第三篇:八不行为规范
八不”行为规范包括“ 安全出行不违规、垃圾分类不落地、节俭用餐不浪费、红白喜事不奢办、言谈举止不粗俗、文明上网不低俗、旅游观光不任性、经济生活不失信” 八个方面。
第四篇:乡村八记(范文模版)
《乡村八记》概述
温家宝总理的信
敬宜同志:三月卅日的信及所附李强《乡村八记》早已收到,迟覆为歉。《乡村八记》是一篇有内容有建议的农村调查,记事真切、细致、生动,读后让人了解到农村的一些真实情况,给人以启示。一位二年级的大学生如此关心农村,实属难得。从事新闻事业,我以为最重要的是要有责任心,而责任心之来源在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了解和深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心观察、用心思考、用心讲话、用心作文章。你的几封信都给予我很多的关心和鼓励,深为感谢。专此奉复。敬颂教安。
温家宝
2005年4月28日
编者的话
《乡村八记》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写的一篇农村调查。本报原总编辑、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敬宜读后认为,作者很自觉地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调查研究中去,表现了一个年轻学子应有的勤奋、踏实的作风和认真了解农村、了解国情的科学态度,反映的农村情况有一定的代表性。他把这篇调查寄给了温家宝总理。4月28日,温家宝总理亲笔给范敬宜同志复信,对李强同学的农村调查给予很高评价和热情鼓励,这既体现了温家宝总理对年轻学子的关心、爱护和鼓励,也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本报今天发表温家宝总理的信和这篇农村调查的概述,以飨读者,并以此与全国青年学生和新闻界同行共勉。
《乡村八记》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二年级学生李强利用寒假回乡调查写的调查报告,全文共4万多字。这里择其主要内容和观点做一简要的概述。
第一记 一户农家的年收支明细账
这个村大部分人家以农业为主。有一家种着13亩地,种植作物主要为玉米和黄豆,种的小杂粮和菜主要用于自食,还有半亩万寿菊。家有农用机械车一辆,平时跑跑运输,做些买卖。
从一笔笔明细账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农户的收入来自农业、副业和工商业,支出主要是税费支出、家庭吃用支出、教育医疗费用支出和农机支出。这个农户在村里算是情况比较好的,可是辛劳一年竟然入不敷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支出过于庞大。供养三人同时上学对于一户农家显然压力过大。高中教育的花销对于农民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更不必说大学教育。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使大部分农家不堪重负。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归根结底要取决于农村现代化的进程,而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最重要的手段。的确,办教育需要钱,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毕竟教育是一项有没有钱都要办的事业。
第二记 村里的明白人
几经周折,找到了退下来的村支书,了解了村民的生活状况、村里的集体公益事务、村里的教育和村领导机构的情况。
老支书说,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的生活水平确实有提高,每天两顿白面是没问题的,家家有电视,60%有电话,1/3有摩托车或是农用车。温饱解决了,基本生活可以保证,但仍然很穷,缺钱花。以农业为主,无矿产资源,与有煤的地方相差太远。打工的人也比较少。农民的个人实力有限,很难进行大规模的市场活动,也很难应对市场的变化。
村集体事务主要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植树造林和修路修桥这几项。问题比较大的是水利事业。村子紧靠一条河,但村里没有任何水利灌溉设施,耕地全为旱地。以前的水利设施因为疏于管理荒废掉了。如何充分调动村集体的力量,为整个村子服务,是政府和村民需要考虑的问题。当地人极其重视教育,不惜一切代价供子女读书。20多年来,已经出了十多位大学生(含大专),年轻人普遍读完初中。但代价也是很重的,据老支书估计,教育支出普遍占到家庭总支出的70%以上!国家免除了乡统筹款和村提留款以后,村干部的工资实行“转移支付”,相当于给一个村免去了上万元的负担。总的来说,这几年国家的税费改革政策的确针对性很强,解决了很多农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记 日益衰落的美丽山村
这个村子三面环山,依山而建。优美的景色给人以极大的愉悦之时,也凸现出一个问题:建立在崇山峻岭之间的山村,其赖以生存的农业如何发展?层峦叠嶂给人以美景,但是也表明此处几乎没有平地,那么耕地从何而来?沿途看到不少所谓的耕地,大都是在山岭上较为平坦的地方用镢头开垦出来的坡梁地,这种耕地遍布于山中,东一块西一块,且每块地都很小,大的不足两亩,小的仅有几分。其中不少已经荒芜。
现实的耕地状况直接导致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当地的农业尚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其原因有二:第一,这种开垦于山岭之上的坡梁地,有着一个致命的问题,就是跑水、跑土、跑肥,因此称“三跑田”。在这种土地上种植作物,产量大都很低,一般不及平地的一半;第二,坡梁地在山上,这就进一步加大了平时种植养护的难度,因此,当地人在春季播种之后,就很少再对作物进行悉心维护,故而产量进一步降低。据说,当地玉米亩产只有三四百斤,而在过去没有使用良种的时候,仅有一二百斤!这样的农业,能够维持一家温饱已属不易,何谈增收?
第四记 走进县城
某县县中学,是全县唯一的省重点中学,设施一流:花坛、假山、喷泉、两座现代化的教学楼、投影仪等电教设施、语音室、微机室、图书馆、实验楼、400米标准田径场„„这样的设施配备,在山西省尤其是这样的县城并不多见。多年来,县中学的升学率在全市(注:地级市)名列前茅,升学率高达50%以上,不少学生考上了全国重点高校,甚至清华、北大。校园内的宣传栏张贴着考取大学的学生照片,下面的说明是:
根据市教育局有关规定,我校出台了对优秀学生的优惠政策:
中考考入我校的前10名,奖励10000元—1000元;
平时期末考试,年级前10名,各奖700元,11至20名,各奖300元;
高考考入名牌大学的优秀学生,学校给予重奖,考入清华、北大的,奖2万元。
且不论这种奖励措施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合适与否,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显然是考试成绩说了算的,对成绩好的学生给予奖学金,一方面是对他们努力学习的肯定,另一方面也的确减轻了他们的家庭负担(读书好的大都是农家子弟),最后,或许这还有鼓舞其他同学的功用。
第五记 访“青椒之乡”
在一个被称作“青椒之乡”的村子里,村委会的办公地位于村小学内,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墙上悬挂了一块块制作精美的宣传板,介绍了村党建工作、村子概况、村规村约、村委工作、精神文明、政法制度等。此外,各种规章条例令人炫目。另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状、锦旗。该村是县里树的典型,必然要接受大大小小的视察参观。这种宣传栏是上面要求做的。支书说村委至今仍欠着上千元的制作费。
虽被称作“青椒之乡”,但村里的主要作物为玉米,青椒种植面积只有318亩,不及总面积的1/5,种植青椒的农户,最多只有总户数的一半多,青椒种植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效益。问及原因,支书说:“农民太保守,意见无法统一。”中国五千年的农耕文化,历来以农为本,而视商为末业。中国人口众多,治理这个国家的首要任务就是解决千百万人的吃饭问题,而
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填饱肚子是基本欲求,因此,重农抑商的思想流传至今并且仍然是乡村社会的主流价值判断。不种点粮食,农民的心里不踏实。而且农户之间缺乏通过合作协商使团体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而市场经济需要的恰恰是这种行为方式,如何使农民学会运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是我国现代化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这是一种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其难度要远远大于物质的现代化。
第六记 乡党委书记谈乡政
距县城不远的一个乡,是县里第二大乡,编制内干部45人,另有临时聘用的干部及工作人员23人。“这几年国家大力推行行政机构改革,精简人员和机构,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干部?”乡党委书记回答:“精简乡镇人员没有去向,国家进行行政机构改革,中央的可以精简到省里,省里的可以精简到市里,市里的精简到县里,县里的精简到乡里,乡里再精简,那就精简到地里去啦。过去是吃皇粮,现在得吃自己,谈何容易?”
为解决这么多干部的吃饭问题,就出现了所谓的“引税”。通过各种关系,引来外地税源,由于要给予纳税人一定的回扣,以吸引其来此地纳税,因此又称为“买税”。据这位书记说,贫困地区大都采用这种办法,也是出于无奈。2003年实行费改税后,该乡开始引资办企业,解决财政收入问题。
这场浩浩荡荡的税费改革,抓住了现今乡村的一个关键症结,它不仅直接减轻了农民的税费负担,也间接地促使基层政府由不作为转向作为,使得乡村经济得到主动、自觉的发展,从而使农民受益。
第七记 县志上的县情
在调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需要对县一级政权有所了解才能回答。因临近春节,找不到要采访的人,便阅读了该县的县志和其他有关资料。
该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历史上英才辈出;20世纪50年代后期,围绕农业办工业,兴建“万宝全”工厂,曾名扬全国。但后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值得思考。
县志记载,该县的食品工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相当辉煌,但上世纪90年代后却日渐衰微,原因有四:一是“耕读传家,读书做官”习俗的影响,二是思想保守、墨守成规作风的影响,三是政府职能定位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四是缺乏品牌意识。
第八记 归途(略)
后记:写这篇调查报告时,我总是带着一种极其饱满的感情,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始终占据着我的大脑,而眼前也总是呈现着一幅画面:一个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乡村世界的形象———它太需要人们去关注了,因为它始终是中国社会的主体,事实上、物质上的主体。没有它的现代化,我们所谓的现代化将永远是观念上的现代化,一种局部的现代化。
《人民日报》(2005年06月16日 第一版)
二姨家的年收支明细账(乡情实话)
李强
编者的话:这里披露的是我国中部地区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财政状况”,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它反映了我国大多数农民以怎样的状态努力地劳动和生活着。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道路日渐光明,却并不平坦。
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二年级的学生。他利用春节假期,回家乡调查,形成了长篇调查报告,我们节选了其中最平实、精彩的一部分。拿到厚厚一摞文稿,我们受感动的,不只是这些文字,更难得的是,学子对土地、对父老乡亲那份厚重的情义。要了解中国的现状、了解中华民族的现状,必须了解中国乡村的现状。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关注农村,了解农村。
1月28日下午,我坐上了赴山西省沁源县的汽车,3个半小时之后,抵达交口乡尚义村,二姨家就在这个村子。村前的沁河依旧,不过,终于架起一条通向村里的石桥。不用再走那条摇摇晃晃、令人惊心动魄的钢索吊桥了。
姨夫、二姨生有两男一女,加上婆婆共6口人。家里6间房,4间住人,两间存放粮食以及一些器物。屋内陈设很简单:外间靠墙摆着一个平柜,电视机放在上面,由于没有装卫星信号接收器,只能收看一个频道———山西台,电视机旁边是电话(二姨做些小买卖,必不可少),洗衣机摆在一角。来人一律坐在里间的炕上或是坐板凳,火炕旁边是灶台。姨父补充说,这两年家里还在盖房,也花去几千元,现在根本就攒不下钱,所以房子盖了一半就先不盖了。
二姨近日忙于跑买卖,家里没准备什么,晚饭就是平常吃的:南瓜面片汤,玉米面窝头。面片汤做得很多。二姨说:“还有看门狗的,现在太忙,顾不上给它弄别的,人吃啥狗吃啥,狗吃的顶一个人哩!”
晚饭后,二姨开始计算这几天买卖的账目。何不将二姨家一年收支做一计算?这将是一份宝贵的资料。
二姨家共有耕地13亩,其中承包地10亩,自垦地(不需缴税)3亩,主要种玉米和黄豆,共9.5亩,另有0.5亩种植万寿菊,剩余3亩地种植谷子、黍子和蔬菜,主要用于自食。家有农用车一辆,平时跑跑运输,做些买卖,这是家庭非农收入的主要来源。
收入
农业收入
一、玉米收入
1.一亩玉米的物资投入
机械耕地18元、机械翻地12元、种子3元1斤,一亩需6斤共18元、化肥硝酸磷(底肥)30元、尿素(追肥)12元,农药8元。土地为旱地,不需浇水。
一亩玉米合计投资98元。6.5亩的总投入为637元。
2.产量、价格与毛收入
平均亩产1000斤(此地耕地有坡地和平地之分,亩产从700斤至1300斤不等),当年收购价平均每斤0.5元。
6.5亩玉米总产量6500斤。总价值3250元
每亩毛收入=500元-98元=402元
6.5亩毛收入=3250元-637元=2613元
二、黄豆收入
1.一亩黄豆的物资投入
机械耕地18元、机械翻地12元、种子3元1斤,一亩需10斤共30元,化肥硝酸磷25元,农药15元。无需浇水。
一亩黄豆合计投资100元,3亩共计300元。
2.产量、价格与总收入
平均亩产250斤(平地300多斤/亩,坡地不到200斤/亩),当年收购价平均每斤1.5元。
3亩黄豆总产量750斤。总价值1125元。
每亩毛收入=375元-100元=275元。
3亩的毛收入=1125元-200元=825元。
三、万寿菊收入
万寿菊是2004年村里响应乡政府的号召种植的,村民种植,公司收购,用于制造色素。村民与县里的一家生物制品公司签订合同,该公司先垫支种子、肥料、地膜、农药等开销,垫支费用在结算花款时扣回。
种植万寿菊所需的种子、肥料、地膜、农药等投入金额为108元/亩。
万寿菊平均亩产3350斤,公司收购价为0.3元/斤,二姨家种植0.5亩,总价值为502.5元。
万寿菊毛收入=502.5元-108元×0.5=448.5元。
【万寿菊经济效益较好,倘若大规模种植,增收潜力是很大的。然而,尚义村种得最多的一户,也只有3亩,一般种植户只种1亩左右。问及原因,姨父说,万寿菊种植、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太麻烦,3天就得摘一次花,还不能早摘,需等露水退了才行。姨父种了半亩,两个人摘一次花需要4个小时,而那户种了3亩的,在采花时,不得不雇人„„种植户为何不组织起来,采用合作的方式,集中管理,集中采摘销售,既能提高效率,又有规模效益?姨父说,都是各顾各的,没人出来张罗这事,而且一旦分配不公,这种组织极易解体。农民缺乏平等协商的意识,很难通过合作组织来实现他们的共同利益。】
四、养殖业收入
大多数村民家里都养些鸡、牛、猪之类,但规模较小。养鸡可得些鸡蛋,一般用作改善伙食,并不增加收入。因为规模小,养猪也不挣钱,但可积肥,逢年过节还可改善生活。养牛主要用于耕地,此地平地可机耕,但坡地不行,只能靠牛。
二姨家养牛一头,去年生下一只牛崽,卖出得1000元。
综上所述,全家农业年收入为4886.5元。.
工商业收入
二姨家有农用三轮车一辆,平时利用沁源县和沁县两地的黄豆和玉米市场差价,在两地之间来回贩运,收入要看两地的差价高低,高则多挣,低则少挣。据姨父说,一般年份可挣5000—6000元,今年两地差价出奇地高,再加上跑得勤快,挣了一万元,不过这并不常见。综上所述,全年全家的总收入=农业收入+工商业收入=4886.5元+10000元=14886.5元。人均年收入2481元。
支出
税费支出
2003年开始实行税费改革,取消了以往所需交纳的村提留,乡统筹以及其他各种费用,而统一只缴农业税一种。
按照政策规定,应缴农业税=计税面积×计税常年产量×计税价格×7%;附加总额=正税总额×20%;计税主粮(玉米)的价格为0.8元/公斤。农业税核实后,保持长期稳定。
根据核实的结果,姨父家需交纳的农业税为89.38元,农业税附加为17.88元,共计
107.26元。占家庭农业毛收入的2%,占全年总收入的1%。
【由此可以看出,农民的负担大幅度减轻,这的确是党中央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重大举措。】
家庭吃用支出
1.粮食。主粮为小麦(此地人不种小麦,种植玉米卖出后买白面吃),白面一个月两袋,一袋50元,全年1200元。大米1.8元一斤,一月20斤,全年432元。小米自种,花销极少故不计,一月10斤,(若按市场价1.8元/斤)计,全年216元。
2.菜(包括肉类)。所食蔬菜主要为自种的土豆、白菜、萝卜、西红柿、西葫芦等,很少买菜,种植成本大约180元。
猪肉7元一斤,一年食40斤左右,共计280元。
3.油、盐、酱、醋等调味品394元/年。
4.烟酒无人消费。
5.燃料692元/年。6.衣物。人均120元,共600元。7.电费150元/年。8.电话费600元。
9.礼费。婚丧娶嫁,传统习俗,一年500元左右。
10.节日消费。此地三大重要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需额外花费400元左右。上述十项支出,共计5428元。
【粮食一项占30%,若将前五项概括为“食物”一项,则食物占此十项支出的59%。】教育医疗费用支出
大女儿在读高一,住校。学费及日常开销共4400元/年。
二儿子在读初一,住校。学费较少,但住校日常开销不小,2000元/年。
三儿子在读小学,原先在村小学就读,但后来花钱转至县城,寄住亲戚家,全年花销1800元(含转校费用)。
教育投入共计8200元。
家里无人有大病,平时小毛病也并不求医,只是买一些常用药品,故医疗消费一年50元左右。
农机支出
家有农用三轮一辆,全年油料、修理、养路费用共2000元。
综上所述,全家全年总支出=税费支出+家庭吃用支出+教育医疗支出+农机支出=107.26元+5428元+8200元+50元+2000元=15785.26元。
2004年收支情况为:
14886.5元-15785.26元=-898.76元。
结果令我大吃一惊,二姨家辛劳一年,竟然入不敷出!这固然有其特殊原因,同时供养3人上学,对于一户农家显然压力过大。但是,据姨父讲,他们家的收入情况在村子里算比较好的,原因很明了:姨父家的工商业收入已经占到全年总收入的2/3(一般年份为一半多),姨父说,村里大部分人家是以农业为主。二姨家的情况也反映出,相当多的农民家庭的收支状况很不乐观。尤其是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使大部分农家不堪重负。的确,办教育要花很多钱,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毕竟,教育是一项有没有钱都要办的事业。
整理完资料,已是午夜时分。山村的夜异常寒冷,身子在被窝里紧缩着,不敢伸展,只能温暖身边一小块地方。
《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3日 第五版)
第五篇:践行“八不”行为规范 班会
班会主题:践行“八不”行为规范
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认识“八不”行为规范的重要性。
2.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履行“八不”行为规范,培养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从—点一滴做起,从每时每刻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行为规范,做讲文明的小学生。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八不”行为规范指的是哪些规范吗?
出示:“八不”行为规范 1.安全出行不违规 2.垃圾分类不落地 3.节俭用餐不浪费 4.红白喜事不奢办 5.言谈举止不粗俗 6.文明上网不低俗 7.旅游观光不任性 8.经济生活不失信
二、借助图文领会 1.安全出行不违规
行人和车辆各行其道,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维护交通秩序。
行人过马路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闯红灯、等候时不越线挤占
机动车道、不违规横穿马路、不翻越交通护栏、不踩踏路边绿化带。驾驶员行车时做到按道行驶、排队等候“不加塞”、不违规变道、不争道抢行、斑马线礼让、不随意鸣笛、不车窗抛物、不随意开启远光灯、不占用应急车道。
2.垃圾分类不落地
要深化家园清洁行动,提倡文明行为从我做起。自觉做到不乱倒垃圾,不乱扔杂物,不高空抛物,积极参与道路、社区、楼道等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做好垃圾分类。3.节俭用餐不浪费
要深化节约节能行动,提倡市民节俭用餐、安全用餐、卫生用餐、文明用餐。4.红白喜事不奢办
要深化移风易俗行动,提倡树立崇尚节俭的文明新风。应用多种宣传渠道宣扬勤俭持家、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号召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提倡组织开展集体婚礼。通过宣传在群众中树立新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努力形成移风易俗反对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浓厚氛围。5.言谈举止不粗俗
要深化遵德守礼行动,提倡行为举止文明谦让。自觉做到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不恶语相向,不无理取闹,远离不文明行为。推进邻里和睦,社区和谐,大力推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每个人从我做起,将文明礼貌用语和良好行为举止感染到身边的人,传播到社区,带到公共场所,贯穿在人际交往中,形成讲文明、讲公德的良好氛围。
6.文明上网不低俗
要深化净化网络环境行动,提倡传播格调高雅的先进文化,反对低级媚俗,弘扬社会正气。做到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不传信谣言,不随意跟帖;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不沉溺虚拟空间。7.旅游观光不任性
要深化文明旅游行动,提倡自觉遵守文明旅游规范。在旅游活动中注意文明形象,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在禁烟场所吸烟,排队遵守秩序,不在公众场所高声喧哗,尊重各地风俗习惯,保护文物古迹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在出国(境)旅游中不损害国家形象。8.经济生活不失信
要深化诚实守信行动,提倡诚信为本。人人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意识,认真守约履约,不坑蒙拐骗不欠债不还。
三、主持人带领全班宣誓:
班长带领全班宣誓:1.安全出行不违规。2.垃圾分类不落地。3.节俭用餐不浪费。4.红白喜事不奢办。5.言谈举止不粗俗。6.文明上网不低俗。7.旅游观光不任性。8.经济生活不失信。
四、老师总结
今天的《践行“八不”行为规范》主题班会开展得非常成功,祝贺你们。老师希望每一个队员都能具备良好的行为规范 ,争当文明礼仪好少年。
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四、活动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