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 三 年级语文作文复习素材的积累与使用
高 三 年级语文学科复习学案
题目:作文复习之素材的积累与使用
【复习目标】
1、明确作文素材的来源渠道。
2、明晓选用材料的基本标准。
3、掌握选取材料的几种方法。
I、知识网络图
作文素材的来源:
作文选材的标准:
作文选材的方法:
II、综合应用探究
问题1:作文素材的来源渠道。
问题2:使用材料的基本要求。
【归纳总结】
作文素材的来源渠道:
材料是表现观点或主题的支柱,动笔之前,观点靠材料形成;动笔之际,观点靠材料表现。没有适当的足够份量的材料支撑,观点就无法树立,即使树立了也不牢固。因此,积累材料,要舍得力气,多下功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本上、练习中的事例和事理,要经常温故知新,归纳整理,为自己所用,不要抱着金碗讨饭。
2.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思考和提炼,这些事例由于是亲历的,往往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3.老师平常讲课、谈话所引事例,同学之间的交谈和作文,有不少是值得借鉴的材料,做有心人,善于收集。
4.要广泛的阅读,阅读不仅可以借鉴前人的写法,还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单从获得写作材料的角度讲,由于书面材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它可以比观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材料。
就一个作文题来说,可能有很多材料都能够表现这篇文章的主题,但是在进行写作时,把所有的材料一股脑儿全塞到文章里,往往不太适当,使得过多的材料淹没主题,就会造成文章繁复杂乱的毛病。因此,有了各种材料以后,还要面临如何选材的问题。
使用材料的基本标准:
1.紧扣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中心词是“题眼”。我们紧紧扣住“题眼”就扣住了中心,围绕中心选材,文章才有灵魂。
2.材料要真。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内容的。要善于从生活积累材料,这样才能有事可写。而只有材料是真实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有生命力。
3.材料要典型。即事件不能太多,要做到以一代百,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4.材料要新颖。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写,才能写出新意来。
(学习内容)
问题1:选用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的透视。
问题2:作文选材的基本方法。
【归纳总结】
选用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的透视:
1.材料虚假,有悖常理。有些同学拿到题目胡乱拼凑,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殊不知,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必须合乎情理,必须源于生活,漫无边际的“瞎想”是无法体现作文要求的。
2.材料平庸,内容雷同。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总是令人感到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3.选材游离于中心之外,偏离主旨。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比如,“习惯之后”这个中心,如果写生活中有好习惯与坏习惯,一味地去罗列,就偏离了主题。
4.原样照搬,不加裁剪。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不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有些同学图省事,不动脑筋,照搬照抄作文材料,或者是干脆将平时见到过的作文素材直接放到新的文章来,又或者把自己平时写过的文章,不论是否与考试话题相切合,一概“拿来主义”,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作文选材的基本方法:
1.截取精要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一幅完整的布料,需精心剪裁,才能做成得体的衣服。精心剪裁作文材料,截取精要,能使文章写得精彩扼要,中心突出。材料的截取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1)叙事的文章截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最紧张、最激烈的部分。
(2)写人的文章选取人物经历中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思想,能多侧面表现人物的材料。
(3)写景要截取景物状态最鲜明的片段。
2.舍本逐末法,它是选材中寻求新颖的反映角度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选取事物中似乎是并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的东西以反映事物的整体,表现深刻的主题。常有三种方法:
(1)避开过程的叙述,截取事情的开端和结尾。
(2)避开主体的记叙,选取事情的细枝末节。
(3)避开本体的正面叙述,选取事件侧面的蛛丝马迹。
3.以小见大法,即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题材来表现大主旨的方法。谈身边小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世界。具体做法常有两种:
(1)从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的小事物中迸发出诱人的思想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2)借助日常小故事、小场景烘托时代大背景,透视出本质意义。要注意的是挖掘材料内涵要适度,挖掘的思想不能游离材料蕴涵的本质。
4.移花接木法,把别的事物、人物、故事转借到自己作品中,借别处的题材表现人物性格,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就叫移花接木法。材料不一定是生活素材的原版,但要符合艺术的真实。它可借自己的直接经验,将体验过的事物特征转借到类似的事物上,使描写符合真实,以假乱真。如范仲淹对洞庭湖的描写,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但他到过太湖和鄱阳湖,所以也能把洞庭湖景色描写得有声有色。
5.彩线串珠法,即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众多材料用一线索贯串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方法。另外还有纵横对比法(将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对比为纵比,将两个人的优劣等放在一起对比为横比)、扇面结构法(用几个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段或事情情节片段组合起来)等。
【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的两篇文章,分析作者在选材上使用了哪种方法。
难忘瞬间
“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我当时不懂得什么,只觉得他笑得很好„„”。
一首小诗,寥寥数语,却使我觉得自己的某个部位被触动了一下,那,是我与微笑的一段缘。
初三毕业前,我曾与几位同学去一所师范类专科学校面试。朗诵和唱歌都顺利过关之后,我来到一间很大的练功房外,准备进行最后一项测试——舞蹈。
我趴在窗台上,打量着这间练功房,它很宽敞,地板用蜡打得光亮。可是这宽敞让我觉得压抑,孤独;这光亮使我紧张,局促,手心渐渐渗出了汗,在油漆的窗台上,留下了两块湿漉漉的印迹。
我不敢注视前排的考官,他们的眼镜反射出的光晕严厉而让人怯于正视,于是我注意到了那个正站在地板中央翩翩起舞的考生,舞步轻盈,动作优雅——哦!她摔倒了!在跳到高潮时摔倒了,多么可惜!她脸红了,然后站起来向考官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
下一个是我。她的失败,令本已紧张异常的我更加惴惴不安,可是当我们在练功房门口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她抬起头给了我一个灿烂的微笑,鼻翼微皱,嘴角稍稍上扬,没有丝毫怯懦与沮丧的微笑。
来得那么突然,使得我无法立刻去体味去诠释,站在宽敞的练功房,那光亮的地板的正中央时,我已不再紧张压抑而是充满了信心与力量。我边唱边跳,歌声与舞步是那么地和谐,而展现在我眼前的始终是一个灿烂、纯美的微笑。
几天后,我以很高的分数,接到了这所学校的面试合格证,我笑了,为那个微笑而笑了。虽然最终没有去那所学校,但那个微笑一直留在我心里。
微笑,对于我们每个人自己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我们身边的人却可以从中得到安慰和鼓励,把你的灿烂散发到周围,让微笑去告诉身边的朋友:“我只想在你的理想和希望中,为你增添一份鼓励,我只想在你的生活中出现疲惫和失意的时候,能给你一点力量和希冀。”至真、至善、至美,是微笑。
“„„其实只是那一笑,我也许不会再见她,但我感谢她笑得真好!”
国语失落症猛于虎
家里的电脑不幸染上病毒。母亲对着黑屏上一个个冷漠的英文字母直瞪眼。我回家修好电脑后,她还一直抱怨:净是些ABCD,难道就没有全中文的电脑吗? 我心中一恸,是啊,为什么我们有方正,有联想,却没有全中文的电脑?仅仅是因为电脑不是中国发明的吗?我认为,我们正在丧失些什么,等到它悄悄地消逝了,我们就将陷入恐慌与失落。
推开门,我想到楼下书店去买本书。映入眼的是邻人的大门。两个小天使牢牢地钉在门板上,手中握着的木牌上是英文书写的welcome(欢迎)。我看着木牌,久久地感觉不到邻人热心真诚的好客,仿佛只是19世纪某位英国绅士的礼节性问侯,与那冷冰冰的拒绝却有几分相似。
邻人的门口隐隐有些动静,门把缓缓变动了方向,我逃难似地下了楼。母语是生存、交流的重要工具,谁说不是呢?面对金色的welcome,我什么也说不出来。这里不是伦敦,也不是纽约,这里只是中国一个普通的居民区,是一个孕育了屈子、生养了昭君的地方。下楼,我一步一步走得艰辛。我觉得有什么和我一样,缓慢而无知觉地在下楼,下楼。
进了书店才发现一本宋词也如此难寻。《教你如何学英语》之类的书籍却让人眼花缭乱。我看着冷漠的店员却开不了口。失语,失语。我仓惶地在一片文明中寻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低吟浅唱,“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壮志。哪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终于,发现有些年头的词集。微卷的边缘好似是被人翻过了。我想笑一笑,却还是勉强,这个角落的灰尘与蛛网集体失语,冷冰冰地看着中华文化的失落。
结账的时候看见出了门的邻人在和别人打招呼。用时下的话说,这是一种礼貌,一种气质。可是这种外语的招呼声是英国的礼貌,香奈儿的气质,不是“你好”的温文与谦恭。我张张口,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拿着书,我飞奔回家。
欧阳修在《玉楼春》里写到:“未语春容先惨咽。”以前不懂,只是闲闲地认定不过是春风吹出的愁,秋水灌出的怨,不想得真有一天,未语春客先惨咽。母亲笑说,等我长大了要给她做一台全中文的电脑。我以为,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当堂检测】
阅读下文的两篇文章,从选材的角度对文章加以点评。
一小撮茶叶
父亲也真搞笑,老远的给我送月饼来,还有两个梨和一小撮茶叶,这些东西加起来也不到车费的三分之一呢。
和同学们瓜分了月饼和梨,那一小撮茶叶却弄丢了。或许是当垃圾给扫掉了吧。我一翻垃圾篮,果然在那,幸好有袋子装着。
我把那茶叶倒进开水中,刚好能泡上一杯浓浓的茶。就是这杯浓热的茶,使我又一次不能入眠。一整个下午,我就静静地想着过去的事。
我们村子里的人除了待客和供神鬼,自己是很少喝茶的,连开水也难得喝上一口。渴了就舀上一大碗带点粥的米汤咕噜咕噜地灌下去。只有我们家,四姐弟都喜欢喝茶,而我母亲向来是不主张我们喝茶的,在她眼里喝茶跟喝药一个样,只是在吃多了油腻的东西的才特许我们喝上一两杯。但我们喝得多了,她也就不怎么管我们了,只是她还是一口也不喝,除非拉肚子。说来好笑,我母亲认为浓茶是可以治拉肚子的,我小时候就十分信奉这种说法。肚子不舒服了就偷一把茶叶塞进嘴里,用口水慢慢地将它泡软,然后就咀嚼起来,有时连渣也全吞了下去。虽然有点苦,但为了肚子,我那时就很勇敢,况且吃完后很长一段时间口中还甘甜甘甜的。我很喜欢那种感觉。也真是奇怪,那方法每次都灵验。我曾把这方法传授给别的小孩子,但他们都爱不了那苦。
我渐渐长大,再也不吃茶叶了,却还是喜欢喝茶,特别是早上起来,先泡上一杯浓茶再去刷牙洗脸运动,回来时那茶已差不多泡好了。捧上一本小说边喝边看,那真是人生一大快事。
这样的快事在学校里是享受不到的。因为学校里太热闹,生活节奏太快,整天得为分数奔波,是不适宜饮茶的。有时为了提提神才泡上一杯,但没有功夫品。
在学校也不可能再用茶叶来治肚子痛了,那要让人笑落大牙的。但今天父亲带茶叶来一定是母亲的主意,她怕我吃月饼腻着,所以特意叫父亲顺便送点茶叶来,但又不给多,毕竟在学校里没什么油水吃,要是让那茶叶吸干了儿子的油水哪可怎么办? 我想着,坐起来喝了一口浓茶后躺下想睡,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我继续想着,不知不觉耳朵上有一股暖暖的东西流过,一滴一滴地掉在枕头上。那声音我听得到,真的。
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呀呀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贫困的家庭。妈妈,我怎能忘记上次我从学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说:“妈,好多年没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着你。您无言,叹了声气,走进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啊,父亲去世的早,仅靠您单薄的身体守着父亲留下的二亩薄田。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残忍,怎能再给母亲施压呢?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过了一会儿,您叫我吃饭,坐在那张简陋的八仙桌旁,我明显地看到菜比以前要丰富好多,还有让我垂涎的红红的西瓜。妈说:“娃要高考,给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妈妈,把她能给我的都给了我,我唯有学业可以回报。可是考前最后一次重要的模拟考试,我却考得很糟糕。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远远地发现,昏黄的残阳中,母亲佝偻着背在村口望着我归来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后走的冲动,可我终究不能。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
有这样的母亲,即使穷又怎么样?她疼我,爱我,相信我,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充实的成长过程,母亲给我的已经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第二篇: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复习专题:素材的积累与使用
作文复习之素材的积累与使用
【复习目标】
1、明确作文素材的来源渠道。?
2、明晓选用材料的基本标准。?
3、掌握选取材料的几种方法。?
I、知识网络图?
作文素材的?
作文选材的标准:?
作文选材的方法:
II、综合应用探究
问题1:作文素材的来源渠道。
问题2:使用材料的基本要求。
【归纳总结】
作文素材的来源渠道:
材料是表现观点或主题的支柱,动笔之前,观点靠材料形成;动笔之际,观点靠材料表现。没有适当的足够份量的材料支撑,观点就无法树立,即使树立了也不牢固。因此,积累材料,要舍得力气,多下功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课本上、练习中的事例和事理,要经常温故知新,归纳整理,为自己所用,不要抱着金碗讨饭。
2.留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注意思考和提炼,这些事例由于是亲历的,往往能写出动人的文章来。
3.老师平常讲课、谈话所引事例,同学之间的交谈和作文,有不少是值得借鉴的材料,做有心人,善于收集。
4.要广泛的阅读,阅读不仅可以借鉴前人的写法,还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单从获得写作材料的角度讲,由于书面材料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局限,它可以比观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材料。
就一个作文题来说,可能有很多材料都能够表现这篇文章的主题,但是在进行写作时,把所有的材料一股脑儿全塞到文章里,往往不太适当,使得过多的材料淹没主题,就会造成文章繁复杂乱的毛病。因此,有了各种材料以后,还要面临如何选材的问题。
使用材料的基本标准:
1.紧扣题眼。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中心词是“题眼”。我们紧紧扣住“题眼”就扣住了中心,围绕中心选材,文章才有灵魂。
2.材料要真。记叙文是以真人真事为内容的。要善于从生活积累材料,这样才能有事可写。而只有材料是真实的文章才会有真情实感,文章才会有生命力。
3.材料要典型。即事件不能太多,要做到以一代百,以少胜多,以小见大。
4.材料要新颖。我们应该选择一些自己最熟悉的、有代表性的、有时代气息的材料来写,才能写出新意来。
?
? ? ?
? ? ? ? ?(学习内容)
问题1:选用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的透视。
问题2:作文选材的基本方法。
【归纳总结】
选用材料中出现的问题的透视:
?1.材料虚假,有悖常理。有些同学拿到题目胡乱拼凑,想当然地编造故事却又不能自圆其说,结果感情失真,细节失真,漏洞百出。殊不知,文章中的联想和想象必须合乎情理,必须源于生活,漫无边际的“瞎想”是无法体现作文要求的。
2.材料平庸,内容雷同。比如写家庭生活,必写父母限制自己的自由;写师生交往,必写自己生病、老师上门补课;写同学交往,必写误会导致分手,而后对方转学或者死亡等等。由于材料缺乏新鲜感,总是令人感到是老生常谈,不爱读,不想读。
3.选材游离于中心之外,偏离主旨。选材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围绕中心进行。比如,“习惯之后”这个中心,如果写生活中有好习惯与坏习惯,一味地去罗列,就偏离了主题。
4.原样照搬,不加裁剪。选好材料之后,应该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和提高表达力的需要进行巧妙剪裁。否则,就会事无巨细,详略不分,主题淹没,拉杂无序。有些同学图省事,不动脑筋,照搬照抄作文材料,或者是干脆将平时见到过的作文素材直接放到新的文章来,又或者把自己平时写过的文章,不论是否与考试话题相切合,一概“拿来主义”,结果,很好的材料就被糟蹋了。
作文选材的基本方法:
1.截取精要法,在记叙文中,截取事物的最精彩、最动人、最能反映其性质的闪光瞬间而加以表现的剪裁方法即截取精要法。一幅完整的布料,需精心剪裁,才能做成得体的衣服。精心剪裁作文材料,截取精要,能使文章写得精彩扼要,中心突出。材料的截取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1)叙事的文章截取事情发展中最精彩、最紧张、最激烈的部分。
(2)写人的文章选取人物经历中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思想,能多侧面表现人物的材料。
(3)写景要截取景物状态最鲜明的片段。
2.舍本逐末法,它是选材中寻求新颖的反映角度的一种常见方法,它选取事物中似乎是并不重要的细枝末节的东西以反映事物的整体,表现深刻的主题。常有三种方法:
(1)避开过程的叙述,截取事情的开端和结尾。
(2)避开主体的记叙,选取事情的细枝末节。
(3)避开本体的正面叙述,选取事件侧面的蛛丝马迹。
3.以小见大法,即采用日常生活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平凡小题材来表现大主旨的方法。谈身边小事而寄托深远,论人情世故而放眼世界。具体做法常有两种:
(1)从一草一木、一虫一鸟的小事物中迸发出诱人的思想火花,揭示深刻的生活哲理。(2)借助日常小故事、小场景烘托时代大背景,透视出本质意义。要注意的是挖掘材料内涵要适度,挖掘的思想不能游离材料蕴涵的本质。
4.移花接木法,把别的事物、人物、故事转借到自己作品中,借别处的题材表现人物性格,表现深刻的主题,这种方法就叫移花接木法。材料不一定是生活素材的原版,但要符合艺术的真实。它可借自己的直接经验,将体验过的事物特征转借到类似的事物上,使描写符合真实,以假乱真。如范仲淹对洞庭湖的描写,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但他到过太湖和鄱阳湖,所以也能把洞庭湖景色描写得有声有色。
5.彩线串珠法,即将经过选择、取舍后的众多材料用一线索贯串起来,构成一个有机整体的方法。另外还有纵横对比法(将一个人的过去和现在对比为纵比,将两个人的优劣等放在一起对比为横比)、扇面结构法(用几个典型的人物生活片段或事情情节片段组合起来)等。
【拓展提升】
阅读下文的两篇文章,分析作者在选材上使用了哪种方法。
难忘瞬间
?“十几年前,一个人对我笑了一笑,我当时不懂得什么,只觉得他笑得很好„„”。
一首小诗,寥寥数语,却使我觉得自己的某个部位被触动了一下,那,是我与微笑的一段缘。
初三毕业前,我曾与几位同学去一所师范类专科学校面试。朗诵和唱歌都顺利过关之后,我来到一间很大的练功房外,准备进行最后一项测试——舞蹈。
我趴在窗台上,打量着这间练功房,它很宽敞,地板用蜡打得光亮。可是这宽敞让我觉得压抑,孤独;这光亮使我紧张,局促,手心渐渐渗出了汗,在油漆的窗台上,留下了两块湿漉漉的印迹。
我不敢注视前排的考官,他们的眼镜反射出的光晕严厉而让人怯于正视,于是我注意到了那个正站在地板中央翩翩起舞的考生,舞步轻盈,动作优雅——哦!她摔倒了!在跳到高潮时摔倒了,多么可惜!她脸红了,然后站起来向考官深深鞠了一躬,转身离开。
下一个是我。她的失败,令本已紧张异常的我更加惴惴不安,可是当我们在练功房门口擦肩而过的一刹那,她抬起头给了我一个灿烂的微笑,鼻翼微皱,嘴角稍稍上扬,没有丝毫怯懦与沮丧的微笑。
来得那么突然,使得我无法立刻去体味去诠释,站在宽敞的练功房,那光亮的地板的正中央时,我已不再紧张压抑而是充满了信心与力量。我边唱边跳,歌声与舞步是那么地和谐,而展现在我眼前的始终是一个灿烂、纯美的微笑。
几天后,我以很高的分数,接到了这所学校的面试合格证,我笑了,为那个微笑而笑了。虽然最终没有去那所学校,但那个微笑一直留在我心里。
微笑,对于我们每个人自己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我们身边的人却可以从中得到安慰和鼓励,把你的灿烂散发到周围,让微笑去告诉身边的朋友:“我只想在你的理想和希望中,为你增添一份鼓励,我只想在你的生活中出现疲惫和失意的时候,能给你一点力量和希冀。”至真、至善、至美,是微笑。
“„„其实只是那一笑,我也许不会再见她,但我感谢她笑得真好!” 国语失落症猛于虎
家里的电脑不幸染上病毒。母亲对着黑屏上一个个冷漠的英文字母直瞪眼。我回家修好电脑后,她还一直抱怨:净是些ABCD,难道就没有全中文的电脑吗? 我心中一恸,是啊,为什么我们有方正,有联想,却没有全中文的电脑?仅仅是因为电脑不是中国发明的吗?我认为,我们正在丧失些什么,等到它悄悄地消逝了,我们就将陷入恐慌与失落。
推开门,我想到楼下书店去买本书。映入眼的是邻人的大门。两个小天使牢牢地钉在门板上,手中握着的木牌上是英文书写的welcome(欢迎)。我看着木牌,久久地感觉不到邻人热心真诚的好客,仿佛只是19世纪某位英国绅士的礼节性问侯,与那冷冰冰的拒绝却有几分相似。
邻人的门口隐隐有些动静,门把缓缓变动了方向,我逃难似地下了楼。母语是生存、交流的重要工具,谁说不是呢?面对金色的welcome,我什么也说不出来。这里不是伦敦,也不是纽约,这里只是中国一个普通的居民区,是一个孕育了屈子、生养了昭君的地方。下楼,我一步一步走得艰辛。我觉得有什么和我一样,缓慢而无知觉地在下楼,下楼。
进了书店才发现一本宋词也如此难寻。《教你如何学英语》之类的书籍却让人眼花缭乱。我看着冷漠的店员却开不了口。失语,失语。我仓惶地在一片文明中寻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的低吟浅唱,“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的壮志。哪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终于,发现有些年头的词集。微卷的边缘好似是被人翻过了。我想笑一笑,却还是勉强,这个角落的灰尘与蛛网集体失语,冷冰冰地看着中华文化的失落。
结账的时候看见出了门的邻人在和别人打招呼。用时下的话说,这是一种礼貌,一种气质。可是这种外语的招呼声是英国的礼貌,香奈儿的气质,不是“你好”的温文与谦恭。我张张口,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拿着书,我飞奔回家。
欧阳修在《玉楼春》里写到:“未语春容先惨咽。”以前不懂,只是闲闲地认定不过是春风吹出的愁,秋水灌出的怨,不想得真有一天,未语春客先惨咽。母亲笑说,等我长大了要给她做一台全中文的电脑。我以为,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当堂检测】
阅读下文的两篇文章,从选材的角度对文章加以点评。
一小撮茶叶
父亲也真搞笑,老远的给我送月饼来,还有两个梨和一小撮茶叶,这些东西加起来也不到车费的三分之一呢。
和同学们瓜分了月饼和梨,那一小撮茶叶却弄丢了。或许是当垃圾给扫掉了吧。我一翻垃圾篮,果然在那,幸好有袋子装着。
2014年高考语文作文复习专题:素材的积累与使用
第三篇:高三作文素材积累
高三作文素材积累
理论论据
1.神要是公然去跟人作对,那是任何人都难以对付的。(《荷马史诗》)
2.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哈姆霄特》)
3.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
4.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随笔集》)
5.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简·爱》)
6.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童年》)
11.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安娜·卡列尼娜》)
13.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傲慢与偏见》)
15.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与海》)
18.我从没有爱过这世界,它对我也一样。(《拜伦诗选》)
19.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儿子与情人》)
21.自己的行为最惹人耻笑的人,却永远是最先去说别人坏话的人。(《伪君子》)
23.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神秘岛》)
25.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诗选》)
27.世界上有这样一些幸福的人,他们把自己的痛苦化作他人的幸福,他们挥泪埋葬了自己在尘世间的希望,它却变成了种子,长出鲜花和香膏,为孤苦伶仃的苦命人医治创伤。(《汤姆叔叔的小屋》)
29.当现实折过来严丝合缝地贴在我们长期的梦想上时,它盖住了梦想,与它混为一体,如同两个同样的图形重叠起来合而为一一样。(《追忆似水年华》)
30.人与人之间,最可痛心的事莫过于在你认为理应获得善意和友谊的地方,却遭受了烦扰和损害。(《巨人传》)
32.美德犹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幸运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德。(《培根论说文集》)
34.强迫经常使热恋的人更加铁心,而从来不能叫他们回心转意。(《阴谋与爱情》)
35.在各种事物的常理中,爱情是无法改变和阻挡的,因为就本性而言,爱只会自行消亡,任何计谋都难以使它逆转。(《十日谈》)
36、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也没什么关系。《安徒生童话》
37、就投机钻营来说,世故的价值永远是无法比拟的。《死魂灵》
38、誰都可能出个错儿,你在一件事上越琢磨得多就越容易出错。《好兵帅克历险记》
39、我们经历着生活中突然降临的一切,毫无防备,就像演员进入初排。如果生活中的第一次彩排便是生活的本身,那生活有什么价值呢?《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41、对于有信仰的人,死是永生之门。《失乐园》
42、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荆棘鸟》
43、离开一辈子后,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从小到大,他一直是那个地方的目击者。《尤利西斯》
44、同上帝保持联系是一码事,他们都赞同这一点,但让上帝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待在身边就是另一码事了。《第二十二条军规》
45、在甜蜜的梦乡里,人人都是平等的,但是当太阳升起,生存的斗争重新开始时,人与人之间又是多么的不平等。《总统先生》
46、开发人类智力的矿藏是少不了要由患难来促成的。《基度山伯爵》
47、离你越近的地方,路途越远;最简单的音调,需要最艰苦的练习。《泰戈尔诗选》 事实论据
1.司马迁: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欲诛李陵
族人。司马迁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获罪被捕,被判宫刑。“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报任安书》)为了完成父亲司马谈遗愿(让司马迁写一部像《春秋》一样伟大的书,这是司马迁写作的主要动力),完成《史记》,留与后人,“含垢忍辱忍受“腐刑”。《史记》著成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被称作“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先生也曾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赞美这本历史文学著作。
2.苏武:中国西汉大臣。(前140—前60)字子卿,汉族,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
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降;后将他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扬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释放他回国。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获释回汉。苏武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彰显其节操。(具体故事:最初,单于派卫律向苏武游说,许以丰厚的奉禄和高官,苏武严辞拒绝了。匈奴见劝说没有用,就决定用酷刑。当时正值严冬,天上下着鹅毛大雪。单于命人把苏武关进一个露天的大地穴,断绝给苏武提供食品和水,希望这样可以改变苏武的信念。时间一天天过去,苏武在地窖里受尽了折磨。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嚼身上穿的羊皮袄,冷了,就缩在角里与皮袄取暖。过了好些天,单于见濒临死亡的苏武仍然没有屈服的表示,只好把苏武放出来了。单于知道无论软的,还是硬的,劝说苏武投降都没有希望,但越发敬重苏武的气节,不忍心杀苏武,又不想让他返回自己的国家,于是决定把苏武流放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让他去牧羊。临行前,单于召见苏武说:“既然你不投降,那我就让你去放羊,什么时候这些公羊生了羊羔,我就让你回到中原去。”与他
的同伴分开后,苏武被流放到了人迹罕至的贝加尔湖边。他发现这些羊全是公羊。在这里,单凭个人的能力是无论如何也逃不掉的。唯一与苏武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汉朝的使节和一小群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草逮兔子,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3.范仲淹:①急人所需,范仲淹担任邠州地方官时,有一天闲暇无事,带同僚属下登上高
楼,设置酒宴,还没有举杯饮酒,看到有几个披麻戴孝的人在营造下葬的器具,并没有十分气愤,而是急忙派人去询问他们。原来是一个客居在邠州的读书人死了,准备埋葬在近郊,但是棺材、墓穴和其他送葬器物都还没有着落。范仲淹听后露出哀悼的神情,立即撤去酒席,并给丧家一笔可观的钱,让他们办完丧事。参加宴会的客人中间有的为此感动得流下了眼泪。②一丝不苟,范仲淹曾给别人写墓志铭。当他写完封好,正准备寄走时,忽然想起说:『不能不让尹师鲁看一看。』第二天,便把墓志铭交给尹师鲁过目。师鲁看后说:『你的文章现在影响很大,后代人将会引用你的文章作根据,所以下笔不能不谨慎啊。现在你把转运史写成部刺史,把知州写成太守等汉代官名,的确是够清雅的了,但是现在已经没有这些官名了,后代必将因此产生疑惑,这正是引起庸俗的儒生们争论不休的原因啊。』范仲淹用手按着小桌子说:『幸亏请你过目,不然,我差一点就失误了。』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64岁时去世,这时范仲淹积蓄已尽。一家人贫病交困,仅借官屋暂栖,略避风雨。当范仲淹死讯传开,朝野上下一致哀痛。包括西夏甘、凉等地的各少数民族人民,都成百成千地聚众举哀,连日斋戒。凡是他从政过的地方,老百姓纷纷为他建祠画像,数百族人来到祠堂,像死去父亲一样痛器哀悼。后人凭吊范文正一生时,都认为其作为真正的与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对证。
4.屈原:生在王族的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
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妒忌,趁屈原为楚怀王拟订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怒而疏屈平”。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预示着楚国前途的危机。次年,秦军又进一步深入。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也曾考虑过出走他国,但最终还是爱恋故土,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理想。
5.刘备:刘备遗诏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夷陵之战中,刘备大军溃败,部将黄权再不得已的情况下,率军投降曹魏,当时大臣们都劝刘备将黄权全家满门抄斩,刘备却说,黄权投降曹魏是不得以的举动,还说:“黄权并没有辜负我,是我辜负了黄权!”,身居高位,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实为难得,所以后世人都以宽以待人评价刘备。
6.项羽:“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 项羽带着三万主力部队,全部渡河。在渡河之后,项羽发表即兴煽动演讲鼓舞士气,随后破釜沉舟,只带三天的干粮,以示“不战胜毋宁死”的大无畏精神。这里充分体现了项羽的战略眼光和权谋手段以及大无畏的决断力,首先项羽带着一只杂牌军,军队派系多,战斗力参差不齐,而项羽又是第一次指挥他们,很难指挥的得心应手。这样的情况下项羽充分运用了“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把一只向心力不足的军队栓成一根绳,只有一起向前冲打败秦军才有活路。在项羽的手段下,楚兵的求战欲望高涨!后世研究者仅仅看到破釜沉舟后者的精神作用,而忽视了前者的重大意义。项羽还命人打破作饭的锅,每人只带三天干粮。项羽不但要以劣势兵力击败30万秦军,还要用三天时间击败秦军!并最终在巨鹿大战中战胜了王离和章邯的30万秦军,扭转了秦末战争的态势,使力量的对比朝着反秦一方倾斜;“刚愎自用,乌江自刎”灭亡秦王朝之后,项羽开始变得自大起来,渐渐疏远了亚父范增,同时开始以强硬的态度对待周边的诸侯,引起了天下诸侯的不满,这种不满在最后表现在了垓下之围中,无一诸侯愿为其效力,周边的大将也离心离德背叛了他,最终被逼无奈在乌江自刎,结束了自己辉煌的一生。
7.贝多芬:
公元1770年,世人最崇敬的”乐圣”贝多芬,出生在德国的波昂市。贝多芬小时候的家境清寒贫穷,全家人相处的气氛也不和谐。因为他有个脾气刚烈、个性自私、又没有责任感的父亲。贝多芬的爸爸成天不肯好好做事,只知道喝酒。幸亏贝多芬有个贤淑而吃苦耐劳的妈妈,多亏妈妈四处帮人洗衣打扫,家里的生计才能够免强维持。其实,贝多芬的爸爸并不是没有专长,他在音乐方面颇有才华,祇是不够踏实而已。他的嗓音浑厚、有磁性,曾经在宫廷里担任过好一阵子的歌手。
这份工作的待遇虽然并不怎么丰厚,至少还算安稳,但是却不能满足他爸爸心里那股过大的野心。贝多芬的爸爸总是这样抱怨,要他一辈子当歌手实在太没出息了,他一心梦想做个财富满坑满谷的大富翁。不过,想钱容易赚钱难,要不是真有两把刷子,想要赚到大钱,谈何容易哪!再说,他爸爸除了歌喉派得上用场之外,根本没有其它本领。因此贝多芬的爸爸进也不是,退也不是,总是找不着一条好出路,他心里烦闷得不得了,才借酒麻痹自己。爸爸的苦闷,妈妈心理明白得很,她常常劝告爸爸,要他衡量自己的能力做事。可是爸爸根本就听不进耳朵,他坚信,凭自己锐利的眼光,一定可以为全家人带来幸福的生活,只是这个愿望必须贝多芬努力配合,才能圆满实现。无时无刻不在为名利花心思的爸爸,到底在打些什么主意呢?原来,他非常羡慕和姊姊正在德、奥、义、法等国大开音乐演奏会的莫扎特,一位仅仅十八岁就被公认为出名的钢琴家,而且收入还相当可观呢!所以,贝多芬的爸爸决定栽培才四岁大的贝多芬朝钢琴演奏的生涯迈进,因为莫扎特也是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起步。
为了满足虚荣心,向来我行我素的爸爸,根本不顾贝多芬的意愿如何,只要他大声一吼:”贝多芬!快过来弹琴!”贝多芬就得乖乖就范,即使是三更半夜,照样得掀开被子立刻下床,要是动作慢了半拍,他爸爸就会拍桌叫骂,然后怒气冲冲的闯进房里,将贝多芬拖下床来痛打一番。总之,贝多芬从小就是提着心、吊着胆过日子的。有一天深夜,贝多芬的爸爸拎着一瓶酒,左摇右晃的走进家门。这时,贝多芬正躺在沙发上睡得很沉。爸爸看到贝多芬不但没有努力练琴,还躺着睡觉,一时气上心头,原本就不够慈祥的面孔,一下子变得更加严肃,他冲向沙发用力摇醒贝多芬大吼:”起来!莫扎特小时候都是熬夜练琴的,你如果想要成大器,就不要再贪睡了。”
“贪睡?”对贝多芬来说,这是多么刻薄的字眼哪!他整夜陪在妈妈身旁等爸爸回家,直到凌晨两三点钟才合眼入睡,没想到爸爸醉醺醺的一进家们就吵吵闹闹。贝多芬闷着一肚子气,本来想要大胆顶撞爸爸的,后来想想,反正爸爸是个不讲道理只讲权威的人,何必多费唇舌呢?算了,还是乖乖练琴吧!就这样,贝多芬表面上对爸爸的无理要求总是百依百顺,暗地里却打从心底排斥爸爸的独裁作风。有时候,贝多芬实在受不住委屈了,就会都着小嘴向妈妈哭诉,甚至会直截了当的告诉妈妈说:”妈,我好讨厌爸爸喔!”不过,讨厌归讨厌,爸爸总是爸爸;况且,贝多芬也是个知道轻重的孩子,无论如何,他是不会也不敢和爸爸起正面冲突的,他只是尽量避开爸爸的视线而已。贝多芬认为,只要少跟爸爸碰头,自然可以减少被迫弹琴的机会。所以,贝多芬常常一个人躲在阁楼眺望波昂街上的大广场。波昂街上的大广场很宽阔,那里是个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每到黄昏时分,总会有一群大大小小的孩子们在这里玩游戏。他们有的玩跳绳,有的踢皮球,有的捉迷藏,大家都好像玩得好开心。贝多芬最喜欢趴在窗台上看小朋友天真的笑容,听小朋友开怀的笑声,感受大伙儿轻松愉快的气氛。而整天愁眉苦脸的贝多芬,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领会什么是快乐。
由于爸爸一再使用高压的手段逼迫孩子,所以”父亲”、”钢琴”、”音乐”、”压力”等?,这些东西对贝多芬来说,都是恶梦,只会带给他痛苦而已。不过,有没有兴趣是另一回事,经过了五、六年的锤炼,加上自己的优异资质,贝多芬的琴艺倒也一天强过一天;而且,在十岁那年,贝多芬的爸爸已经没办法再引领他进入更高的境界了。于是,他爸爸只好委托歌剧团的指挥尼富先生担任贝多芬的音乐教师。
尼富先生的教法很亲切,也很特别。他知道,如果要贝多芬在音乐界大放异彩,就非得要贝多芬喜爱音乐不可。所以,尼富先生不厌其烦的为贝多芬解析乐曲内容,并且想尽办法教导贝多芬,让他把感情适当的融入乐谱中,细心体会曲调的高低起伏,再着手弹琴,这样才会比较得心应手。有时候,尼富先生还会讲些音乐家苦练成名的故事来勉励贝多芬,而贝多芬总是听得津津有味。结果,不出半年,贝多芬对音乐的热爱,竟然像一匹谁也勒不住的野马,向前直奔。可见,兴趣的培养足以改变人的一生。
8.史铁生:史铁生肉体残疾的切身体验,使他的部分小说写到伤残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
境。但他超越了伤残者对命运的哀怜和自叹,由此上升为对普遍性生存,特别是精神“伤残”现象的关切。和另外的小说家不同,他并无对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征的执著,他把写作当做个人精神历程的叙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史铁生《我与地坛》)。这种对于“残疾人”(在史铁生看来,所有的人都是残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续关注,使他的小说有着浓重的哲理意味。他的叙述由于有着亲历的体验而贯穿一种温情、然而宿命的感伤;但又有对于荒诞和宿命的抗争。《命若琴弦》就是一个抗争荒诞以获取生存意义的寓言故事。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史铁生因突发脑溢血在北京宣武医院抢救无效去世。根据其生前遗愿,他的脊椎、大脑将捐给医学研究;他的肝脏将捐给需要的患者。
9.桑兰:桑兰,著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
好运动会上,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体动作使她意外受伤。桑兰的伤势异常严重:第五—七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75%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但是,从她苏醒过来以后,她就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远浮现着灿烂的微笑。17岁的小姑娘,17岁的纯真的让人慨叹的微笑,征服了美国,征服了中国,征服了世界??十个月后,伤情基本稳定的桑兰终于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继续接受康复治疗。作为曾经的中国体操的旗帜性人物,在遭遇人生重大挫折后,桑兰始终用一种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不幸只会让她更加的成熟。她的辉煌诉说着她的成长,她的人生低谷,也得到好心人不断地鼓励。她说,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是大众给了她站起来的勇气。她每天都坚持练习生活动作,现已可以完成刷牙、洗脸等简单动作,但每次尝试都让她大汗淋漓。
10.刘伟:一句人生感悟“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被广
为传颂,坚韧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外媒争相报道,成为世人心中新一代的“精神偶像”。10岁时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12岁学习游泳,14岁获得全国游泳亚军,16岁学习打字,19岁自学钢琴,仅用一年即可弹奏出相当于手弹钢琴7级水平的钢琴曲《梦中的婚礼》;22岁,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成为全世界用脚打字速度最快的人。2012年2月3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获奖者并获得“隐形翅膀”的称号。
11.吴菊萍:2011年7月2日下午1点半,在杭州滨江区的一住宅小区,一个2岁女童突然
从10楼坠落,在楼下的吴菊萍奋不顾身地冲过去用双手接住了孩子,受到巨大的冲击力造成手臂骨折,孩子经过抢救已无生命危险。经诊断其左手臂多处骨折,受伤较严重,完全康复可能需要半年时间,但治愈的希望很大。该事件被报道后,在网络上热传,无数人为之动容。当被问及救人动机,吴菊萍回答说∶“这是本能,是作为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她也是一名母亲,事件发生时孩子只有七个月大,还在哺乳期。在坠楼女孩生死关头的瞬间,明知巨大的冲击力会造成伤害,她还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手去,这样的牺牲精神让人感动,被称为“最美妈妈”。在之后的宣传、表彰以及各类报道中,吴
菊萍及其家人始终保持低调的态度,她淡淡地说:“我是个普通人,终究还要回到普通的生活中去。”
12.海伦·凯勒:1880年6月27日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小城镇——塔斯喀姆比亚。
她在19个月的时候因为一场猩红热,失去了视力和听力。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自暴自弃,但在导师安妮·莎莉文(annie sullivan)的帮助下,海伦学会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并从中得到许多知识,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女子学院,成为一位学识渊博,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著名的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世界各地,为盲人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13.霍金:史蒂芬·威廉·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
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被卢伽雷氏症禁锢在轮椅上20年之久的情况下做出的,这是真正的空前绝后。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所以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他有身体上的缺陷,可他的头脑聪明得很!尽管如此,吴忠超(译者)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身后门一打开,脑后忽然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疾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霍金虽然身残但志不残,非常乐观。①乐观,.霍金虽然身体的残疾越来越重,但却力图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完成自己所能做的任何事情。他甚至是活泼好动的——这听起来有些好笑,在他已经完全无法移动之后,他仍然坚持用唯一可以活动的手指驱动着轮椅在前往办公室的路上“横冲直撞”;在莫斯科的饭店中,他建议大家来跳舞,他在大厅里转动轮椅的身影真是一大奇景;当他与查尔斯王子会晤时,旋转自己的轮椅来炫耀,结果轧到查尔斯王子的脚趾,被查尔斯王子臭骂一通。
第四篇:高三作文素材积累1
高三作文素材积累
(一)高三作文组
文化类
1.横店耗资300亿建“圆明新园” 侵权圆明园惹争议 事件回顾:
5月10日,占地6200多亩、总投资300亿的横店圆明新园(一期)开门迎客。因仿建圆明园备受关注的圆明新园,从提出到如今一期建成,7年时间内,围绕其“是否劳民伤财”“土地审批是否违规”“与圆明园遗址侵权之争”等争论,从未停止。热点时评
“圆明新园的建设资金全部来自民间,其中绝大部分由企业自筹,少部分来自社会捐赠。不花政府财政的钱,就不存在劳民伤财之说。”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楼守威说,企业遵循的是市场规律,愿意巨资投入,自然对成本收益和承受能力有所考量。
他介绍,在建设初期,圆明新园确实曾因为存在违规立项、用地申报违反国家供地政策、规划用地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问题被国土资源部叫停。在经过整改之后,圆明新园项目重新立项并低调动工。圆明新园投资人徐文荣介绍,圆明新园建设获得有关部门的立项许可,相关土地审批手续已全部完备,所有手续合法。
“北京圆明园遗址应该保护,因为它是文物,可以让国人牢记国耻;而在横店建设圆明新园,可以再现当年艺术经典。”徐文荣认为,北京圆明园目前仅是遗址,圆明新园是按照圆明园图纸仿建的全新的园林景观,谈不上侵权。而且,横店圆明新园的名称和项目都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的,“如果侵权也不可能通过”。
中国圆明园学会副秘书长要砺闵认为,过去曾有人提出过在原址的废墟上重建圆明园,但这是不可能的。国家文物局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将圆明园定位为遗址公园。“争论和比较毫无意义。”要砾闵说,在遗址重建圆明园绝无可能,一些和清代皇家有关的娱乐设施和项目也无法在遗址开展。“研究和保护好现有遗址是北京圆明园最大的任务,而一些想做却做不了的事情,比如古建筑的仿建和修复、场景再现等等,却恰恰可以放在圆明新园。”
圆明新园建设和管理按照国家5A级景区的标准,并力图在整个过程中最大程度地体现完美。已开放的春苑景区拟定门票价格为280元/人次,夜游区域票价280元/人次,冰雕雪雕馆及野生动物馆则另行收费。这一价格制定的依据,来自圆明新园建设所投入的人力、物力以及建筑用料成本。百姓会自己选择,“如果觉得值得,大家仍然会买票游玩;如果觉得物无所值,也就不会来了。”
我的看法
看法一:在我看来,圆明园无论是一个旅游景点还是娱乐场所,都是一种历史记忆,一种民族记忆,而残败的圆明园更能唤起国民的记忆,因为用伤痕来记住历史,才能记得牢固,记得长久。无论复制多么宏伟壮阔的新圆明园都毫无意义,或许残缺才是最美的,才能从灵魂深处震撼人心。
看法二:一方面,横店仿建圆明园确实能够让游客回顾当初万园之园的豪华与宏大,感慨于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顶峰实力。但是另一方面,圆明新园不过是一种对过去的怀念,然而这种“天朝上国”的迷梦是最不可拥有的,圆明新园在细节处肯定也比不上圆明园,那是一个皇室历经多代搜集天下珍宝与能工巧匠而建成的,不相信圆明新园会那么有人性味,相比于残缺不全的圆明园尽管它要更加精准与堂皇。
看法三:复制的文化失去了醇厚清冽的馨香,横店圆明园仿照圆明园,虽然显示了其恢弘的规模,华美的艺术品,但是却给人扑面而来的是金钱气息,不像历史上的圆明园,虽经大火灼烧,仅留下焦黑的遗迹,但其经受摧残的沧桑之美震撼人心。
看法四:新建圆明园,不仅重现曾经历史文化的辉煌,加强国人的文化自信,更是与现在被英法联军烧毁的圆明园遗址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国人勿忘国耻,自强不息。至于是不是劳民伤财,我觉得这应该纯粹是自愿的问题,既然有人愿意投资,就说明商家肯定是有了充分的估算的,新建的圆明园会创造新价值的。
财经类
1.浏阳河酒正式停产:曾被传资金链断发不出员工工资
命运多舛的湖南浏阳河酒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浏阳河酒)正式宣告停产。《财经》记者获得一份由浏阳河酒下发的《紧急通知》,称“公司目前已无法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生产、销售全面停滞,也无力继续维持公司员工的各项开销。自本月起,全体生产及管理员工无限期放假,并停止各项费用及工资的发放。因放假时间过长,建议员工另谋职业。”
上述《紧急通知》的落款日期为“2015年5月”,未注明具体时间。《财经》记者于2015年5月8日晚间获得上述《紧急通知》,据了解,浏阳河酒很多员工也是在5月8日听说“停产”一事。
浏阳河酒的前身为国营的“浏阳县酒厂”,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56年。凭借多位奥运冠军与超级女声的代言,竭力打造“名人、名河、名酒、名歌”的文化内涵,浏阳河酒从全国“两会”指定用酒到奥运会庆功酒、博鳌亚洲论坛专用酒,一度是中国知名的二线品牌白酒生产企业。
在此次正式停产之前,浏阳河酒三次“借壳”上市未果。热点时评
任何一个成功的白酒品牌都有占销量50%的核心市场,如山东景芝在山东潍坊一个地级市销售6亿元以上,杜康在河南销售近10亿元,没有基础市场的白酒企业是虚的,浏阳河就没有形成自己的基础市场,招商差、库存严重,经销商抱怨很大,销售持续不振。另外,公司产品开发过多过乱,价格体系混乱,大量客户费用无法及时核销导致市场诚信缺失,供应商不敢赊货,代理商不敢打款,现金流断裂,在曲线上市算盘又均告失败后,停产也就是必然的结果。
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浏阳河”将浏阳河酒带进了百姓人家。然而,岁月蹉跎,昔日辉煌的浏阳河酒在经过几次借壳上市未果后,近日传出“已经停产”的消息。在业内人士看来,浏阳河重资本忽略基础建设,公司停产是必然的结果。
在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看来,浏阳河停产是事实,因为这么多年来,公司一直在寻求上市之路,经营十分混乱。据其介绍,浏阳河旗下很多贴片的品牌,这些品牌只获得了浏阳河的商标使用权,浏阳河并未给其供应基酒。
数年间,浏阳河几次借壳上市未果,而作为一家生产型企业,在管理层忙于“资本运作”中时,公司的生产销售状况如何,从近年来的业绩可以一窥究竟。
在白酒行业不景气的大背景下,直接上市已不可能,浏阳河近年来发起的曲线上市其最终目的还是要让投资者‘金蝉脱壳’。”
事实上,受白酒行业调整影响,很多白酒企业都处在亏损或转型中。那么,浏阳河的停产是个案还是行业调整下白酒企业的写照?浏阳河酒为资本而资本,忽略基础建设,本末倒置,沦落如此,也是必然。
我的看法
看法一:浏阳河酒的破产,看似意料之外,却是情理之中,曾经的辉煌是借名人、名河、名酒、名歌来打造的,却忽略了酒本身的品质,其实一个企业能否长远发展,关键在于产品,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在,华而不实,终禁不住考验,在竞争中被淘汰。
看法二:浏阳河酒虽然曾经轰动一时而且成为一代品牌企业,但是最终仍逃不了破产的命运,一个企业的成功经营,需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诚信经营。只有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提高科技水平和生产效率,前进的步伐才会坚定而踏实,这样企业才能健康发展。
看法三:企业塑造形象,不是靠外在的装饰,而是靠内在的自我升级,当企业的重心不再是“酒品”的提高时,这个企业本身就已经失去了竞争的实力。殊不知,一个企业最根本的动力即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掌握核心技术,只有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才能跻身于同行的前列而成为“不倒翁”,就像美国的苹果公司,其宣传广告也是围绕苹果系列产品的使用价值,没有靠哪个明星来彰显,因为好的产品自身会说话。
看法四:仅仅靠明星效应,想跻身于一线品牌行业是远远不够的了,品牌要想有好的口碑,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外部宣传固然少不了,但更要靠内部创新和产品质量。也就是说企业要想有好市场,拿出好的、过得硬的产品才是硬道理。总想借壳上市就好比借尸还魂,终究是站不住脚的。“是金子总会发光”,产品真的好,那就是金子,即使外部宣传做得稍微欠缺一些,最终也会迎来企业的春天。
2.环保部: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每年将达2万亿 事件回顾
在日前举行的2015第十六届中国环博会高峰论坛上,环保部环境规划院副院长吴舜泽表示,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启动,根据计算,近年来,我国每年的环保投入约为一万亿元,而“大气十条”“水十条”和“土十条”颁布后,预计“十三五”期间环保投入将上升到每年两万亿元左右。
据华夏时报消息,吴舜泽表示,基于小康指标的环保“十三五”规划目标应该是:到2020年,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空气和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土壤环境恶化趋势得到遏制,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系统完整,生态文明水平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
另外,“十三五”期间会继续把总量控制作为约束性指标,再适度增加一些质量控制的约束性因子。热点时评
业内人士认为,包括“十三五”规划在内的诸多新政策的出台,给环保产业带来的利好显而易见。
国家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正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融合;而且目前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导向,推进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生态文明建设将与三大行动计划既并行、又统一,将共同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新期待。
“穹顶之下、环保崛起”行情将继续演绎,环保板块已到最佳投资时点,大气、水、监测等相关标的为最佳品种。2015年,环保相关政策力度已较2014年大有改善,“意见”落地仅仅是开始。
环保“十三五”保底线,既是现实的选择,也更加合理。因为环境问题是几十年快速发展造成的,治理起来也需要“历史的耐心”。
发展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英国能够克服雾霾不是因为放弃了工业化,而是由于开采到更加清洁的油气田,能源结构发生改善,才使得污染下降。
特别要警惕“环保大跃进”,如果是以牺牲发展换来的,就有可能发生大问题。如果跨越不了“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各种“十条”都将是水中月、镜中花。
企业有些过于乐观了:环保产业要想发展,还有一个瓶颈就是“缺钱”,因为环保是要“花钱”的,而地方政府目前普遍负债累累,民众为环境服务买单的意愿也并不高。政府希望通过PPP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解决资金问题,但社会资本目前仍处于观望阶段,积极性不高。如果不解决资金问题,环保产业还是发展不起来。
我的看法
看法一:如果民众都提高了环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细节,那就可以为国家节省一笔财富,而这些钱可以用于教育、民生等。因此,与其将钱花在环境治理上,不如多多普及环保知识观念,自下而上的让环境更加美好。
看法二:在中国环境越来越差的情况下,是否投入的钱越多就越有效果?空有目标而没有细致的规划与严格的惩罚制度,只不过是一纸空文,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在还没有污染时就有详细的指标来保护环境,而不是在污染之后,再花大力气治理污染。当然,如果现在已经认识到生态的重要性,亡羊补牢,犹未为晚。
看法三:国家投入大量的金钱用于治理环境,可见国家对于环境整治的决心和魄力,但是有决心和魄力还不能解决问题,更要有严格的规划和严厉的监督措施,国家再加大百倍、千倍的投入,企业如果不严格执行环境标准,人民不保护环境,那也是徒劳无功,除了“开源”外,节流也很重要。
看法四:对环保的重视是可喜之事,但同时也要注重其效率,大量资金投入是否能收到有效的改善?我们还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环境整治过后,是否能有效的防止二次污染?在大量注入环保资金时,是否也要加大对国民生态意识的培育?
3.制造业群体性焦虑:经济大环境耽误升级换代
事件回顾
“外面明明是春天,但我的心却是寒冬?”樱木花道这句经典台词简直就是中国制造业如今真实的写照。从去年冬天开始,中国大陆沿海地区以及江苏等地先后出现代工厂倒闭潮,如今冬去春来,中国制造业不但没有迎来春天,形势却更加严峻。
据国内媒体报道,春节前夕,日本知名钟表企业西铁城在华生产基地宣布清算解散,千余名员工被解除劳动合同;几乎同时,微软计划关停诺基亚东莞工厂和北京工厂,裁员幅度达到9000人。另外,其他一些知名外资企业,如松下、夏普、tdK等均计划进一步推进制造基地回迁本土之计划,而三星、富士康、耐克等国际知名企业也受大陆成本压力纷纷向东南亚地区设立工厂。
热点时评
其实,产业链上的优胜劣汰甚至鱼死网破,本来就是物竞天择式自然规律,不该有如此轰动性效应,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这种效应如瘟疫般在中国大陆肆意蔓延,加剧了中国制造业群体性的焦虑,同时,也证明了一些制造业企业根基之薄弱、从业人员技能之匮乏,他们更喜欢把精力花费到策划罢工之上,而不是去进行知识储备。
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早在10年前就提出了“非常6+1”理论,即把整个产业链划分为7个部分,其中有6个环节是高利润环节,占比99%,且掌握在欧美企业手中,而中国的制造业则处于产业链最低端,不但利润微薄且要拼尽血汗,且要付出环境的代价。总之,在郎教授的眼中,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绝对不是制造业强国。
陷入困境的中国制造业肯定也有自身的问题,最致命的缺陷就是缺少对未来的布局,此外在技术演进、干部培养、成本控制机制以及自动化研发等方面也没有做好功课,制造业注定将无法顺利进行产业升级。
大量制造业倒闭,或者毫无征兆的解除合同,影响的不仅仅是几家企业和地方出口额,更要命的话题是,企业中的员工该何去何从?如前文所述,郎咸平痛斥中国正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利润微薄,污染环境,但他却忽略了一项最重要的不良影响,那就是人才的培养。众所周知,流水线上的工作是一个体力话,沿海打工者基本上是来自农村的青壮年主力,他们把最该学习的时光奉献给了枯燥、单调的工作,我们不禁要问:十年后,谁来帮中国制造业升级?
一些中国制造企业倒闭后,总会引发员工抗议事件,他们值得同情,真得很可怜,但这种可怜来不仅来自于制度和环境,更源于他们自身的生活价值取向。要改变这种状态,唯一的出路就是员工要随着企业一起升级。
企业倒闭对于没有知识储备的人就是世界末日,而之于知识储备丰富的人来说,只不过是换一个工作地点,重新开始!
我的看法
看法一:中国制造业形势严峻,是经济大环境下中国制造业成本压力大导致的结果,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只有转变经济方展方式,促进中国制造业升级换代,降低成本,才能迎来这个中国制造业的春天。
看法二:靠着人数和价格当然不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劳动者没有过硬的技术,谁都可以取代。中国更需要的不是发扬制造业,而是发展创造业,为什么中国不能有像苹果、三星、松下这样的大企业?因为创造力差,相关科技发展缓慢,芯片、液晶屏等核心技术受制于外国,无法较快发展。而当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时,中国的劳动力与东南亚地区的劳动力相比就没有竞争了。
看法三: 面对制造业的严峻形势,其实不必太过于焦虑,虽然它造成了大量的失业,企业倒闭,但是我们不能仅看到这一面,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试想:寒冬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制造业的严峻形势,正好是促使企业改变,突破自我的契机,迫使中国制造业成长,由中国制造业转向“中国智造”,是新事物成长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虽说是过程有点痛苦,但我们必须经历,只有如此,才会成长。
看法四:中国过去的发展多半是凭借制造业的兴盛,廉价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优势,而如今却面临着中国制造业集体过冬,中国制造的“滑铁卢”再一次警醒人们创新才是唯一出路,创新是企业进步的灵魂。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拥有较过硬的技术,才能使中国产品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才能更好地闯进世界,拥有自己的一爿天空!
第五篇:高三作文素材积累方案
高三作文素材积累方案
学生进入高三后学习时间变紧,任务加重,阅读的时间无形中被严重剥夺了,但是离开了阅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写作必须要有阅读来作保障。怎样解决这一矛盾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灵活利用身边触手可及的材料提高阅读的效率,以此来给写作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一.语文课本,高考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凡教师,一定知道“以纲为纲、以本为本”这句话。其中“以本为本”的含义就是教学必须以教材为根本,一切教学活动都要紧扣教材。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却不乏抛开教材、泛泛而谈的例子。特别是语文教学,这种现象尤其严重。比如写作教学,就几乎无人“以本为本”。教师到处收集大量的写作资料,学生也是人手抱着一本甚至几本“作文大全”之类的书猛看。结果效果不甚理想,学生一上考场,就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即使勉强写下去,也是材料单薄、胡编乱造、生拉硬扯,或者使用别人反复使用过的材料、毫无新意。到了高三,许多学生更是谈作文而“色”变,其实真正的“作文大全”——课本就在我们手上。
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苏教版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近140篇,如果再加上“读本”,共有500多篇。课本中所选课文,绝大多数都是久经考验的名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你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直到单元小结,课下注释,课文链接,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富矿”。对课本的挖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处挖掘
《谏太宗十思疏》:
1、敢于直谏,是一种执着,一种操守,居其位,必谋其政,孔子说得好:“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魏征,代表着一种精神,成为了一个象征。
2、从善如流,勇于纳谏,是人们对统治者、领导者的期待。然而,“忠言逆耳”“善言不美”,真正能听得进善言的人,必然是有极高修养的人、胸襟开阔的人、真正为民谋福利的人。因此,考察一个人是否敬业为民,关键要看他是否能听得进批评的“善言”,反对的“信语”。
4、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政权如果不能为民谋福利,一个政党如果不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那么,它就会走到人民的反面。因此,党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理论,指明了共产党新时期执政的方向。
4、和平时代,我们往往麻痹大意;一帆风顺时,我们很少想到困难之处。人生道路,又怎么会平坦笔直?魏征就告诫过唐太宗,“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可用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话题)
(二横向拓展可以再进行一番相关拓展形成一个小专题,比如《赤壁赋》的作者是苏轼,我们在高一学习的时候就已经对苏轼进行粗略了解,高三复习时,我们可以补充上苏轼的经典小事例,以及苏洵,苏辙的有关事例,苏轼人生的大事件,苏轼的诗词名句
(三)积累文中的好句名句
二、试卷练习,高考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高三一年中,所有的考生肯定要做大量的试题,就目前高考语文试卷的构成来看,文学作品阅读、古诗文阅读、科技文阅读可以直接为高考作文提供丰富多样的素材,毋庸赘言。在笔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坚持贯穿着“大语文”的教育理念,这里的“大语文”观念,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语文的生活外延之大,而是打通高考语文各个考点之间的界限,建立各考点之间的横向联系,统一为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在此理念的观照下,语文基础知识是建筑作文大厦的砖瓦。具体而言,语言基础知识的识记,是积累建筑作文殿堂的材料,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是作文片段的单兵操练。扩写、缩写、通顺、连贯、得体、简明、修辞等的训练都可看作是作文片段练习,把每一段写好了,组合成一篇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举例言之,笔者曾经从一道字音题的识记讲到作文素材的积累。我在“字音”这个专题的复习过程中这样处理“焚膏继晷”这个词语的,先让学生明确“晷”读(guǐ),其次让他们抄写该成语三遍,熟记字形,然后告诉他们成语的意思是: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膏:灯油,晷:日影),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再告诉他们此成语出自韩愈的《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让学生记住这一名句。讲到学习的刻苦用功,还可以引申到古代勤奋好学的事例,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把这些综合起来,便是刻苦用功,发奋苦读的作文材料。最后还可以引申到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的思想教育上来。这样,我们就由一个字的字音,到字形,到字义,到词语,到名句,甚至到古文化,到作文,到德育一线贯穿,由点到面,由树木到森林,全面激活。把孤立的字音、字形、词语的复习融入无限丰厚的汉语言文化的土壤中,便化孤立为整体,化枯燥为有趣,化繁琐为系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一道名句默写题: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人就是要不断的工作,孔子说:“生无所息。”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欧阳修《伶官传序》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道名句默写题,所有篇目都在初高中语文课本里面出现过,而这些句子组合在一起便是“人生要积极探索、努力奋斗、执着追求”这一观点的绝好论据。当讲到这道题时,我告诉学生,首先,你应该正确填空,其次,把这些文字稍稍组合便是一篇的绝好开头,示例如下:孔子说:“生无所息。”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屈原《离骚》说:“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而欧阳修《伶官传序》则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余秋雨说:“行者无疆”。我说:“人生的意义在于劳作。”三.生活积累,高三作文备考之源
新颁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的语文教学大纲也指出,“写作要善于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内容充实,感情真挚健康。”然而,不少学生的作文宿构,缺少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近几年高考作文特别强调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事,关注人生,强调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就要求学生及时、广泛、深刻地了解时事、生活见闻。而这些信息要从新闻媒体或报纸杂志中去获取,从生活中去感悟。然而学生天天看的,读的都是遥远的生活,领略到的也是成人化、艺术化的写作风格,学生即使跳得再高他也摘不到半空的桃子啊!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形成为“作文”而作文的心理,任凭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真正动起笔来还是套用“公式”,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以至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千篇一律,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丧失了应有的灵气和活力。
生活积累是作文素材之源
陆游在《示子
》一诗中说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写也是如此,临阵磨枪,为时已晚。要攻克写作中的“难”字,十分重要的是重视平日的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积累、语言积累,功夫在文外。而生活蕴涵着许多素材,我们教师如果能设计好,分析好每堂作文课的内容与生活本身的联系,借助生活材料,拨动学生的心弦,就能使作文课堂鲜活起来,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这首先要求我们老师要拥有一双敏锐地发现,捕捉利用生活资源的慧眼,具备整合生活素材的能力。点拨学生积累生活素材的能力。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对大千世界形成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人们常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义溢于海,”生活中处处充满情感。如果在作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都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资源,让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受到熏陶,得到情感的升华。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养成勇于流露真情的习惯。作文时,真情便会自然地在字里行间彰显出来。生活积累是作文创造发挥之柱
“创造精神”被苏霍姆林斯基视为科学的作文教学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语文课程所倡导的时代理念。卓越的作文感,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善于从贫瘠荒凉的山沟里发掘出闪光的金子,从漫山遍野的植物中发现奇花异草,从天涯海角的沙滩搜索到价值连城的珍珠和五彩斑斓、形状新奇的贝壳。从平凡的、熟悉的世界中探测到新颖的东西。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体验是有滋有味的,信手拈来化用在话语中,你的话语就格外富有生机和活力,新意盎然。例如有位中学教师在向同学讲高考作文的特点和注意事项时说了这样一段话:第一,高考作文是几十万人同题的作文,特别容易撞车。平时写作文,一个班几十个同学撞车,那是田间小路的手扶拖拉机之间的“撞车”,灾难不太大。高考作文的“撞车”,这是高速公路上的集体大“撞车”,灾难特别的严重。第二,高考作文和平时作文相比,要多一点二锅头,少一点碧螺春,高考阅卷者无法慢慢品尝碧螺春。也就是说说话语言要“冲”一点。第三,高考阅卷,不是在阿尔卑斯山谷的浪漫之旅,而是炎炎烈日下茫茫沙漠中的急行军,这时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路标。因此作文的段落层次要十分清晰。上面这段话中,这位老师要说的几个要点,就是从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中,找到与高考作文相通的概念或事物,进行了创造性的发挥。“手扶拖拉机”、“碧螺春”、“二锅头”、“浪漫之旅”、“急行军”等形象的比喻,让学生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并对问题有了形象的认识。
所以在高三备考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多读书,勤做读书笔记,关注世界科技的发展进程,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环保工程等等,就能为自己的思想插上奋飞的翅膀。同时在积累素材的基础上,我们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体会、反思生活,从纷繁复杂的现象里理出头绪,发现规律,提炼本质。使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富有创意的表达,并且敢于想,敢于说,敢于提出创见,这是培养学生作文创造精神和才能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搭建作文和生活的桥梁是一句老话,也是一句行话,人人都可以说,做起来却很难漂亮。但是一旦把作文与生活巧妙对接,它便显示出了可以挖掘的无限空间。这就是生活积累与作文关系的真正的魅力,也是高三师生作文备考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