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楂树之恋影评.doc
山楂树之恋
生活是一杯浓郁的苦茶,品味出苦楚,感受泛甜的欣美。亲情是一壶半开的温水感受到泛泛的暖意,可就是不能如心的饮用。友情是一颗椿树,短暂的成长看不出生命的迹象,需要时间的冲刷与岁月的考验,才能高可参天。然而爱情则是一杯浓浓的苦咖啡,加糖则会失去原有的纯美,原原本本,自自然然才是真。
山楂树之恋为我们讲述了正式这样的一个道理,这是一部发生于文革时期的凄美爱情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静秋和老三的纯美爱情感人至深,这个故事主要发生在1975年前后的文革时期在那段贫穷而包含理想的时光里:那是知青下乡学习是多么光荣的事,静秋就是其中比较幸运的一个,高二的他被学校选中,参加编辑新教材,这需要到西坪村进行取材,而这里呢?有一棵山楂树,它有着传奇的故事“这棵山楂树以前是开白色的花的,可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无数革命烈士的都是在这里牺牲的,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大地,这棵山楂树好像有灵性似的竟然开红色的花,”它代表着革命先驱为人民作出的巨大牺牲!在这里静秋被分配到在村长家里暂时住下,虽然静秋是一个不善于交谈的学生但是他很快与村长的二女儿长芳很快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村长的妻子想撮合自己的二儿子长林与静秋,搞得静秋有点不知所措,而长林则也傻不拉机的,静秋与老三第一次见面是在勘察队,那是老三正在弹奏优美的手风琴琴声,拉的正是静秋最喜欢的苏联歌曲《山楂树》。静秋一下子被琴声吸引住了,一心想知道是谁正在拉手风琴吗?老三?还是其他的人?这不仅令她对老三
产生好奇心。结果在小女孩的带领下,出现在静秋眼前的是一个长相英俊的年轻人,似乎也和她一样是学生?也或是知青?而老三好像也对静秋一见钟情是的,两个人的爱情是从现在开始摩擦出火花的。回到村长家,大家一介绍,静秋才知道原来老三不是村长的儿子,是地质队的人员,渐渐地,老三和静秋熟悉起来,后来老三送给她一支新钢笔。静秋犹豫半天,收下了他的礼物,那时她有一种说不出来的甜美的感觉。
转眼学习时间已经快到了,他们不得不离开可是静秋心里不知怎么搞的就是不想让老三送她,老三心理十分的焦急,老三在焦急中等待着,终于又一次静秋从市里回来,老三在县汽车站接她,静秋匆匆从市里往县赶,没想到车半路抛锚,等到了站老三已等她很久了。两人趁着夜色回西村坪,老三牵起了静秋的手。而且还在一起吃了饭,一天,静秋无意中提到妈妈身体不好,需要吃核桃和冰糖补血。没过几天,老三叫长林提来了满满一篮核桃,还拿来了一袋冰糖,静秋感激不已。
有一天静秋无意中从别人口中得知,老三是有未婚妻的,她深受打击,决定从此不再理他,还向别人借钱,将买冰糖的钱还给了老三。老三不知静秋为何突然翻脸,内心惶惑不安…….“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这句话包含了老三对静秋浓浓的爱意,对电影起
着妙笔生花的作用。
当然山楂树之恋也有许多幕后花絮,例如女主角周冬雨为了影片的拍摄没有参加2010年的高考。周冬雨被选上演《山楂树之恋》,一开始并不相信是真的剧组,见到导演也以为是替身骗子。从《三枪拍案惊奇》里张艺谋的女儿张末小试身手之后,在《山楂树之恋》里她不仅担任副导演,整部影片的英文翻译也有张末把关。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第二篇:《山楂树之恋》影评
电影《山楂树之恋》影评
亲爱同学们下午好:
很高兴又到一周的影评时间了。今天我为同学们介绍最近特热的电影。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继在北京举办试片后昨日在上海试映,《山楂树之恋》的口号是“史上最纯情电影”。在经历了《三枪》的大俗之后,张艺谋要玩“纯”的。他怎么玩呢?年过半百的老谋子是否还有少年情怀?是否还能演绎出纯爱?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答案,这次老谋子“洗尽铅华”之前电影中浓烈的色彩荡然无存,故事的情节也简之又简,但感情很纯真。不过简单的电影也可以把人看哭,不少观看过试映后的观众在现场就潸然泪下了。看来老谋子继冯小刚《唐山大地震》之后,又是一部让人催然泪下的大片。
一个简单的“泡妞”故事
对于“山楂树”小说迷应该会对电影满意,因为张艺谋90%以上忠实了原著。当年上山下乡场景重现,搪瓷洗脸盆等老物件都做得颇为到位,山楂树作为主要意象也频频出现,让不少“60后”观众感叹不已。把他们带到了那个纯真的年代,那段纯真的记忆。
不过由于篇幅所限,影片删掉了原著不少内容。静秋和老三从相遇到相爱,过程迅速,几乎第二面就确认了恋爱关系,第三面时,老三就对静秋说,“你是勘探队的家属啊!”而静秋对此语并无异样表情,然后就有二人深夜散步的牵手情节。小说中二人从相识到相爱,有很多穿插。对于二人缘何相爱,尤其是老三为何爱上静秋,缺乏过渡。至于静秋爱老三,“好像是因为老三不停地给她买东西和帮她,有点俗。”一位观众向记者表示。最后老三生白血病死了,故事也就结束了。有观众直言这是一个简单的“泡妞”故事,几乎没有悬念,也没什么情节。当然因为时间有限,不能把整篇小说搬上银屏。让观众有所遗憾,但相信会有更多人会对那纯真唯美的爱情所感染。也为时下的年轻人对爱情观有更多的领悟与启迪。
静秋很纯老三很帅
《山楂树之恋》走的是“纯爱”的路线。电影将小说中“压抑的性”的部分弱化,强调了老三对静秋的爱的纯洁。二人“同床”的一场戏,也是点到即止。静秋是一个懵懂少女,对性一无所知,“老三”英俊温柔体贴多情,是“情圣”级白马王子。有的观众说,如果男女主人公脱下蓝布衣,换上名牌,故事完全能让人联想到韩剧的基本模式,男方是多情的富家子,女孩是坚强命苦的灰姑娘,经历磨难相恋,男方或女方得了绝症„„这就是所谓的“蓝色生死恋”。这样俗套的爱情故事不知让时下的年轻人所憧憬所热爱与追捧。看完《山楂树之恋》之后,相信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想,会对自己的爱情观有所改变。另外电影的哭点也很多的,如老三答应静秋的母亲,不会与静秋见面。临走时为静秋绑伤口,边绑眼泪边掉下来;两人在河边分手,在对岸做出拥抱的姿势。当然,最感人的场面是片尾了,静秋在医院哭别老三,镜头摇向上方,天花板上贴着两人的合影,让影院里一片哭泣声。看来老谋子真是煞费苦心哦。
对与谋女郎“静秋”的扮演者周冬雨来说,在这部电影中各方面都显得十分稚嫩。在她的脸上可以找到章子怡、巩俐的影子,却没有前两者的突出美貌,不过她有清纯、灵秀和楚楚动人的孱弱。电影属于她本色出演,片尾的哭戏可见她的演技功力。相比之下,“谋男郎”窦骁的表现更为突出。这位帅小伙,可以说很有偶像明星风采,完全演出了老三温柔英俊体贴的白马王子风范。看来是后生可畏啊。
张艺谋拍了部朴素电影
与张艺谋此前的作品相比,《山楂树》似乎不像是张艺谋的作品,色调非常平淡,过去典型的浓烈色彩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暗绿色基调,红色也只在片尾时出现在静秋的衣服上。张艺谋也说,这种方式也是头一次拍。“其实这样拍也要跟自己斗争,因为我通常都是强化视觉,比较夸张,实际上要让自己静下来,要让自己心平气和,拍一个这样朴素的片子是自己需要做到一个很心定的程度。比如说两个演员在街上拍骑自行车,我们拍了很多漂亮灿烂的,我后期全剪掉了一个都没有。我需要身影和浪漫都是在平实中传递出来。我是想拍纯真的类型,希望拍一个娓娓道来的戏,希望传递出一种久违的纯真。”对于电影情节的平淡,老谋子也做出了解释:“我希望弱化一些东西,让它没有太多的炫技,就感觉像是上世纪70年代的电影,没有太多的手法,只有实实在在的感受。我也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再回头看那时候的人脸上总是有很多纯真、很多干净、很多单纯。” 在拍摄过程中我一直侧重在拍人,用这两个人物的脸,两个人物的行为,两个人物的心理,去反映出那个时代的独特性。“就是两个人在演,基本上没有用太多的特技。就像是散文诗。”
有人说一样是表现压抑,1984年《红高粱》的狂野迷乱,到2010年《山楂树》的纯真青涩,张艺谋总是能找到当下时代里最缺失的某个点。张艺谋的所有作品必然要面对纷纷扰扰的评价,无论他拍什么,商业也好,纯情也好。《三枪拍案惊奇》的“讨伐”言犹在耳,《山楂树之恋》的“贩卖纯情”恐怕已经山雨欲来。《三枪》和《山楂树》就像张艺谋的两面,但指向的一个共同点是他很“纯粹”,在经历过这么多的转折变化之后,张艺谋依然可以这么纯粹,这是他作为国际著名大导演值得业界所敬佩的。毫不讳言,看了《唐山大地震》时许多观众都哭了,但是哭完觉得非常难受,情感不是得到宣泄,而是“被感动”。看了《山楂树》的观众倒没有想到自己会哭,但静秋偷偷将钱放进来给她送枣的老三的麻袋时,他们却默默流泪了。《山楂树》是一部会让你想起过去的纯净的时代,那些纯净我们70后可能赶上过一个尾巴,人与人之间的善意,为了别人可以完全无私地克制自己的欲望;无法光明正大的自由恋爱,一样的空间里却因为禁忌而更让人心跳加速的爱情;或者是那种对命运的不安,所谓的档案就要跟你一辈子的压制„„所有这些在今天看来都有点可笑,特别对于一些80、90后们不能理解其中的情感,而只能感受到纯爱的难得,这倒也能理解他们。但是不得不说,那些可笑的痛苦里也是存在着一些美好的,甚至会让今天的我们内心有些迷茫。在《山楂树》里感受到这些,会让你感受颇多。一样是表现压抑,1984年《红高粱》的狂野迷乱,到2010年《山楂树》的纯真青涩,张艺谋总是能找到当下时代里最缺失的某个点,即使只是不同阶段里对自己内心感动的一种追随。但也从某种角度说明了,只有个人的,才是时代的。
书中最后和电影一样点明了主旨:一个人发现了自己爱上了一个人,都是在跟他分别的时候,突然一下见不到那个人了,才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对那个人产生了很强的依恋。
可能离得越远,越能证明两人是真心相爱。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等”应该就是“见不到面还相爱”的意思。
我会通过你的眼睛看这个世界,通过你的心感受这个世界。
如果我值得他爱,他自然会爱我;如果他不爱我,那就是因为我不值得他爱。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好了今天的影评就到这了。我们下期不见不散。
编辑:李宇昂
第三篇:山楂树之恋影评
山楂树之恋影评
山楂树之恋影评
(一)《山楂树之恋》表达的情感是一定是很多人想有但不曾有的,我也承认片中所谓的纯情稍微有些矫枉过正,而且无论是放在现在这个色欲横行的世界,还是置于彼时那个思想相对单纯的年代,这样的纯情都显得有些过分不食人间烟火,但是它符合爱情最根本最原始的特质,而且张艺谋通过对这一爱情有意的纯洁化,达到了动情但不煽情的效果,因此我愿意相信那种纯美。
对于改编自知名原著的影视作品,人们总是不可避免的拿原著来比较,这种反应是本能的,但看法有时是偏颇的。个人认为,应该把改编畅销通俗小说和改编经典文学名著区别开来,像《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其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已经被人们普遍认定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部分的经典著作,在改编时一定要慎重,必须考虑其文化影响力。无意于贬低艾米,但原著《山楂树之恋》只是一部畅销小说,还谈不上经典,其本身的艺术成就还没有经过长时间的检验,在影响力上也局限于少数知识群体之中,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时代,这样一部小说又能算得上什么呢?很多人看电影《山楂树之恋》根本不知道原著,完全是冲着“张艺谋”这三个字去的,冲着那个特定时代去的,也是冲着被宣传出来的所谓“纯爱”去的,与原著并无什么瓜葛。再跟原著比,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吗?因此,电影《山楂树之恋》本身就可以看作是对原著的小说的一种再加工,在艺术表现形式多样化和细分化的今天,这种改编再创造和当初《三国演义》等小说在总结民间故事和历史事实基础上成形的过程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到最后,小说版《山楂树之恋》和电影版的《山楂树之恋》,人们究竟更认可哪一种形式尚无定论,因此电影《山楂树之恋》就是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与原著已经没多大关系了。于是,放弃了色彩上的极鲜极艳,没有了风格上的极俗极土,张艺谋这次又把爱情推向了极纯极美,喜欢走极端的张艺谋没变,正如他自己所说“他喜欢强烈的东西”,变化的是某些人的心态。
影片对时代背景的复原相当考究,贫穷凋敝的农村生活,纯朴甚至有些傻里傻气的人物,随处可见的革命标语和口号,以及那种盲目的战天斗地的豪情,都有一种很强的时代代入感。尤其是静秋排练的那段戏,对领袖的热情而机械的崇拜之情跃然眼前,以现代人的目光去看十分愚蠢可笑的歌舞正是当时的时尚之举,相信这样的场面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一定能把特定观众群体立即拉回到那个百感交集的年代。从这个细节上看,张艺谋的目标观众并非仅仅是网络时代的年轻一代,而更愿意和电影一同怀旧的必定是60后70后甚至更早的人,只有这个时代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那个头脑发热年代的人们的普遍情怀。而更加年轻的一代或许更愿意对照原著来讨论影片中的爱情究竟是否“纯情”,因此,看《山楂树之恋》是属于特定群体的怀旧之旅。对于我而言,《山楂树之恋》给我的触动远远超过了本应更具有现实批判精神的《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在商业上的成功,完全是因为三十二年间两场自然灾难对中国人的心灵伤害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母子亲情催发的,对于两场地震背后的人祸,根本不能也无力去批判。比之于《唐山大地震》,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显然没有那么多的现实政治因素的羁绊,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看到的一定是个体爱情在混乱年代和残酷生活面前的无言与无奈。片中人物多次提到“万一政策变了”这句话。今天的人们可能根本无法深刻体会这句台词背后隐藏着的那个时代国人的辛酸和悲苦,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把人们搞得晕头转向,被激情填满胸膛的集体又充满着集体的迷惘,政治的动荡导致了民众对政策延续性和稳定性的怀疑,而与之息息相关的是个体的不能自决的命运,天堂或地狱都取决于这个“政策”发生的变化。影片没有过多也无法揭示时代背景中的种种阴暗面,但是从电影中的某些惊鸿一瞥式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事件中,依然能感受到深烙于中国民众心头的时代之殇。
应该承认就整个故事而言,存在着局部过分美化的成分,但两位新演员尤其是周冬雨的单纯而干净的表演严重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并没让人感觉到做作,让人愿意相信那份纯美。银幕上的这个周冬雨绝对要比银幕下纯净得多也美得多,张艺谋选角时说他相信自己的眼光,肯定周冬雨在镜头面前一定光彩照人,事实表明张艺谋没说假话,他的确有这个能耐。但是在老三在逼静秋去医院看脚伤时自残这段戏上出了问题,不是说这个过程不真实,而是演员没有做出与之相适应的反应,表演十分刻意。但是就整体表现而言,周冬雨堪称完美。另外,应该说张艺谋对于画面的控制能力还是很有特色也很见功力的,这是他的长处。但是难以理解的是,以张艺谋的经验不会不知道频繁的字幕切入,不但会影响影片的节奏,同时也会暴露叙事能力的不足,这个错误实在有些自废武功的意思。幸亏这电影故事本身就是一个非常舒缓的过程,这种处置不当也并没有对影片观赏性形成致命伤害。
老三和静秋的爱情虽然被张艺谋故意纯洁化,但这种纯洁化仅仅是在意境上的纯洁化,两人不敢拉手不敢约会等等情境都是真实的,都可以从上一代人的切身经历中得到验证,两人之间的那种若即若离欲说还休的情感正是那个时代的基本特征,具有真实性,用现代人被A片熏陶出来的眼光来衡量其“纯度”没有丝毫意义,只是一种自说自话的文字卖弄。当年,有无数情意相合的人因为成分和出身的问题因为政策的问题,而落得劳燕分飞天各一方,所以在影院中的中年人暗自垂泪正是对过往的自伤。这种情怀岂是已经丧失了爱情基本原则而被“锤炼”得百毒不侵的当今新新人类所能体会得到的?从某种程度上讲,现代人都不配谈“纯情”二字,纯吗?所以都TM别装了。至于把对现实的不满硬要往电影扯那其实也很容易,但是总有些被邪火烧得找不着北的感觉。正因为现实中的爱情是如此物质和如此肉欲,所以那传说中的爱情才显得如此纯美如此珍贵,并且这种传说的爱情的的确确真的存在过,倘若脱离了影片所反映的时代特征而单纯地去计较张艺谋的个人艺术追求,那实在是强人所难和吹毛求疵,还敢装?如果这种爱情都不算纯,那什么才是纯?牛郎织女天河配吗?
现实中的爱情都被房子、车子、面子、票子和精子所困扰,很难不带丝毫物质目的单纯地去爱和被爱,我承认自己已经被那种情境所感染,所以我很入戏。我喜欢这电影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尽管我肉体上十分迷恋这个时代,但精神上却向往我没经历过的那个时代,那个在我看来贫穷而坚强愚蠢但可爱的时代。因此,我愿意相信那种纯那种美。
山楂树之恋影评
(二)在《山楂树之恋》做宣传时,曾被称作是“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一直怀着好奇的心,想真正的一睹其精彩。但是,在满怀希望的看完之后并没有太多情节触动心弦,而真正触动心弦的是那句话“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25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在《山楂树之恋》中,老三和静秋的爱情是围绕着一棵开红色山楂花的山楂树为线索展开的。在影片中,描写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两个男女青年相爱的故事。在影片开头时,就出现一颗山楂树。但是,这棵山楂树与别的山楂树不同,它开的花儿是红色的。与此同时,静秋就深深地被它吸引了。她抬头仰望这棵树,对他充满好奇与欣喜。在机缘巧合之下,静秋遇见了孙建平(老三)。此时,老三也被静秋眉宇间淡淡的忧伤所吸引了。当时,静秋是被《山楂树》那首歌所吸引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老三怕光线太暗对静秋眼睛不好,他主动帮她换一个新的灯泡;当他看到静秋的钢笔漏水时,他就主动帮她换新的;就这样,静秋慢慢的发现老三是一个细心、体贴的人,她的心开始悸动了。当静秋回城排练完之后,老三又主动去接她。静秋是一个对爱情无知的人,同时她又是一个矜持的人。在回来的路上,他们经过一条小河。老三怕静秋不小心掉河里,他牵静秋的手,静秋拒绝了。但是,体贴的老三用一根树枝牵着她过河。过河之后,老三还是牵了静秋的手,这次静秋没有挣脱。她笑了。这是他们第一次牵手。但在那个年代,算是一件很不易的事情了。此后,他们都是悄悄地约会。他们的家庭背景悬殊很大,但他们却走在了一起。老三是一个高干家庭的孩子,而静秋却是一个贫苦的孩子。因为她爸爸被划分为右派,妈妈被迫劳改。于是,静秋很努力、很拼命的干活,因为她别无选择。
从感性的角度分析:真正让我感动的是,老三无怨无悔的付出。为了让静秋在排球队好好打球,他给静秋买了新球衣;为了不让静秋的脚再烧伤,他给静秋买了胶鞋;为了教静秋游泳,他给静秋买了泳衣;为了让静秋去医院包扎伤口,他用小刀故意割伤自己;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静秋,因为老三只想好好的去爱一个人。殊不知,他的爱,爱到了心里,爱到了骨髓里。即使,他最后得了白血病,他也没有告诉静秋。因为他不想让静秋为他担心你,甚至害怕影响她的前途。老三是一个负责人的男人,因为他向静秋的妈妈承诺过不会影响静秋的前途。老三是一个好男人。当静秋决定把自己交给他时,他最终没有接受。因为他为了他心爱的女人以后的幸福着想。既然给不了你全部的幸福,就不会伤害你。那天晚上,老三对静秋说:“你活着,就是我活着。如果你死了,我就真的死了。”说完,他流泪了,她也流泪了。
静秋虽然是一个青涩、纯情的女孩。但是,她在爱情方面却是一个白痴。她没有真正的感受到老三的真心。当她听到别人说老三在城里有对象时,她误会他、不理他。而老三为了守住这份爱,他让长林给静秋送核桃和冰糖,让长芳给静秋送钱。最后在长芳的口中知道了真相,静秋才释怀了对老三的误会。在凉亭下,静秋对老三说:“我妈不让我25岁之前结婚。”老三说:“我等你到25岁。”静秋又说:“如果25也不行呢?”他说:“那我等你一辈子。”静秋既矜持又胆小,不敢越雷池一步。于此同时,她又是勇敢的。当她知道老三住院了,她决定留下守夜。即使护士把她赶出医院,她仍然守在医院门口。窗口里是老三,外面是静秋。虽然相隔,他们却微笑相望。对他们而言,这就是幸福的时刻。
为了不让静秋伤心,老三独自离开了。当静秋在给教课时,她被告知恋人病危的消息。那一刻,她真的慌了。在去医院之前,她穿上了一件红衣服,那件红衣服是用老三买的红布做的。到了医院,静秋流泪了。静秋抱着形容枯槁的老三,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我是静秋……”。只为他曾说过:“我最喜欢“静秋”这个名字。听到这个名字,我就会带着这个记号(刀痕)回来找你。”这一次,老三没有履行他的承诺。他不但没有回来,而是永远的离开了。后来,在老三的坚持下,将他埋在山楂树下。以后每年,静秋都会到山楂树下。
从理性的角度看:在当今这个物质横流的社会里,《山楂树之恋》无疑是一阵清新的春风,给人们带来一种清新的视觉感受。但是,《山楂树之恋》又有矫揉造作的成分,还有点做作。结局老套,男女主角阴阳相隔。可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它的评价,就在我们从哪一个角度去欣赏。俗话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管你怎样看待它,它自身的魅力仍然还在。
山楂树之恋影评
(三)晚上时分,独自站在阳台,吹着温柔的夜风,看着远处的灯火阑珊。突然想起老师调侃张艺谋新片《山楂树之恋》时说:“什么史上最干净的爱情,不就是一个富二代,一会送山楂,一会送钢笔,一会还送钱的,还有什么不能送的,那叫纯情吗,就是一种收买。谁吧唧给你放两栋房子,你没有一点心动啊。的确,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什么都能出卖,包括纯情。看着不远处的高楼,我心里也不免迷惘起来。此时耳畔响起了陈淑桦的老歌《情关》,不由得怀念起佟承勋和马素心的乱世真情来。现实缺什么,电影补什么,不然得不到满足的观众干嘛花钱呀,观众的腰包不憋了,他们的肚子能鼓了吗?
张伟平在宣传《山楂树之恋》时说:“这是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是一代人的纯真回忆,你应该来看,不仅如此,还应该带上父母一起看,一同见证这份质朴和美丽。”纯情成了影片的卖点,作品里展现纯情,作品外讨论纯情,最后不怎么纯情的张伟平赚了纯情的钱。因此,影片难免会让人觉得有装纯,哗众取宠之嫌。这也就不难理解因为“一颗山楂树引发的唇枪舌战”,同时也从侧面说明这个时代的“纯情危机”。
有的时候总觉得,台下的评论比台上的电影还好看,诸如持批态度的《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滑过你鼻尖的我的手》,和持褒观点的《我愿意相信这份纯真与美好》等。各抒己见,仁者智者。我倒是相信一句话:“从一朵花中看世界,世界是一朵花。从一粒沙中看世界,世界是一粒沙。”你看片子的角度不同,自然流露出的态度也不尽相似。
我不是那种发散思维的人,自然看不出《山楂树》讲的是“一个装纯女卖淫的故事”(《卖淫女装出来的清纯》),也想不到“80后二奶,90后小三有多纯情”(《滑过你鼻尖的我的手》)。或许我只能中规中矩的看着文本说话,凭着感受发言。反正也博取不了点击率,也不为那个着迷。
在我看来,当时那个火红的革命年代,这样的爱情并不少见。明明谈恋爱了,还要一前一后的走,见面后同志长同志短的。拉拉小手都小资了,更别提其他了。至于老三,我觉得也不错啊,又有钱,又有貌,最关键的是他的那种文艺青年的范。静秋最开始对他有好感,也是因为听到他唱《山楂树之恋》呀。之后又是暗自保护,又是海枯石烂,还有那种对爱的至死不渝。你是女孩,你不感动呀!何况,人在世间追求的无非就是物质和精神这两种东西。老三都能给,也给得起,何苦舍好求次,自个为难自个。非得找个穷光蛋才叫纯情呀!我告你,那不叫纯情,那叫“二”!你要想“二”,没人拦你,说不准别人还抛几句赞美之词:“真是个纯情的好女孩呀”!
别拿无知当纯情,是影片争论的另一个焦点。‘没有性的爱情就干净了?那你看看《廊桥遗梦》,你能说人家就不纯情,不真爱吗!?’弗洛伊德的确很伟大,但这次老谋子就是要把性与爱割裂开来,装纯给你看。准你弗洛伊的,就不准我柏拉图了。精神之爱与身体欲望并不是完全合二为一的。当然,你可以觉得性就是爱,大胆去爱吧!没人睬你。同理,你也没必要硬是去质疑人家纯不纯洁。就算那是一个商业导演的知青纯情梦吧,也该给人家yy的自由,不是吗。潘大爷貌似说过:“别拿豆包不当干粮”。纯情的确比不得豆包,但不是也听说过:“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故事嘛。精神也是有力量的。
再说电影里,也是有涉及到人性欲望的。(m.lz13.cn)当划过静秋臀部的老三的手被静秋抓住的时候,分明能感受到人物在道德与社会压力和身体冲动之间的游移和选择。最后赤裸裸的欲望在老三尊重静秋的感受下,被华丽丽的和谐了。我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妥,相反让他们赤身肉搏不免玷污了影片一直营造的恬淡,质朴的意境。所以别老揪着性做文章,要是不能满足你的观片快感,觉得少了什么就是把你给坑了,那就不应该来影院看《山楂树》,在家抱着《色戒》成不。
对于静秋误以为让老三‘得了手’,不少人说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静秋的无知。一个成熟的女青年,连基本的生理卫生都不懂。这怎们说呢,无知的确不是纯情的代名词,可现在的小屁孩一个个和人精似的,将来就懂得纯情啊?难怪人们会说:“世风日下”。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就算是那些有萝莉控的大叔,也不会搬起石头打自己嘴巴子吧!
其实归根结底还是:时代。在那个年代,说上一句‘喜欢你’都会小脸通红,就连已经人事的老妈,也不过是用按鼻子的土办法,验证女儿的正身。父母都不愿和子女谈及此事,就更别提其他人了。所以静秋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你说她是傻,我觉她很真,无需废话。但请别忘了那个时代,那个饱受风霜的家庭,那个笑起来眼睛咪咪的羞怯小姑娘。
当然了,影片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在电影里插入黑屏字幕,的确让观众有些缓不过神,何况有些东西是完全可以用画面表达清楚的。还有就是老三最后得白血病死了,是不是只有悲剧才能传达更深的力量呢?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就在:一个天堂,一个人间的生老病死里被解构了。也许原著本就是一个纯情的教科书,又何必为难回归不久的老谋子呢!
总之,这可以认为是一部非典型的张艺谋影片,在《山楂树》下,我们看不到浓郁、炽烈,看不到磅礴、精致。它更像是一场梦,质朴,遥远,望而不及,信不信由你。山楂树依然还在那片绿里,轻轻摆动。不免感叹一句,飘啊飘啊飘的风,吹的是谁的痛。山楂树之恋观后感 赛德克巴莱影评 胭脂扣影评
第四篇:山楂树之恋影评
《山楂树之恋影评》
从来无需刻意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永远都不会忘记,只深深记得,你在我心里。你的笑容、你的声音、你的呼吸、你的善良、你的深爱、你的痴情,已流淌在我的生命里,你是我心底深刻的烙印,你是我梦里重复的故事,你永远是我暗夜的光明,寒冬里的暖。“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已记不清多少次了,每当静秋捧起老三遗留的殷红的日记本,望着扉页上那熟悉亲切的字迹,便泪零如雨,悲痛入骨。老三,我是你最爱的红颜,你也是我生命里的至爱和感动。朴实的话语字字如金。是一诺千金么?那饱含深情的每一笔每一画都重如千斤,已让我无法呼吸。每当我想你的时候,我就变成了飞越沧海的蝴蝶,风雨无阻,日夜兼程,和你一同飞过那段山高水长,飞过那段杨柳依依。
看完电影《山楂树之恋》,早已泪眼婆娑,感动中任思绪飞旋,信马由缰地写下这段内心独白。此时,我已无法用理性的冷静与逻辑的严密写影评了。其实真正的文学艺术是性情的事业和心灵的事业,不需理智的约束和逻辑的羁绊。真正的感情是不能用逻辑来推断的,它总是出乎常情的。纯洁的爱情更不能用理性来判断,真爱是超越世俗功利的心灵之舞。绚烂终归于平淡。真正的艺术是应该回归真、善、美这个永恒的主题的。已好些年没看过如此清新唯美、撼人心魄的艺术影片了。张艺谋导演的这部回归之作带给我久违的感动,与那些票房与口碑不成比例的商业影片相较,可谓霄壤之别、云泥之判。那些耗费巨资的视听效果只能让观众震撼一时,却不能震撼一世。那些绞尽脑汁虚构出来的离奇情节,那些刀光剑影里的情爱只能让观众的外在感官感动一时,却不能唤醒观众的内在感官,不能与观众生命相融从而感动一生。
影片将一切还原得那样真实、那样清晰。那是一个高度浓缩的时代,政治主宰一切,多彩的生活已变得单一枯燥,情感已成为一片禁地。在那个疯狂、无知、蛮荒的年代,人们更多的是一架架被掏空了感情的政治机器,满心极虔诚的对领袖的顶礼膜拜,满腔极狂热的政治热情,一任几个妖魔操控摆布着却不自知。
故事发生在一九七四年,湖南的西村坪,一个清幽偏远的小山村。金黄的油菜花在风中摇曳着,古老的渡口,芳草萋萋,静谧中透着荒凉。那古旧的木船载着过往的行人,更载着老三与静秋相约的甜蜜与分别的恋依。那笨拙粗糙的人力车沉重地在山路上吟唱,同时也吟唱着老三的深情和静秋的感动。那淡黄色的陈旧的草帽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柔和的光,更闪着静秋沉静内敛而又悸动潮湿的心。就这样,那个年代在几种简单却赋予了历史气息的景物中复活了。
作为省城高干子弟的老三,似乎不那么“革命”,颇有些小资。他有着对美的欣赏,有着对纯真感情的向往。那可是一个可以将贵重的进口钢琴劈碎当柴烧,把名贵的油画撕毁引火用并不懂惋惜却有极大快感的时代。忙碌的工作之余,他用手风琴奏着已做为禁品的苏联情歌《山楂树之恋》,琴音袅袅,深情婉转,似乎在等待着心爱的姑娘。
静秋,一位文静清纯、内心丰富善良的女孩,好似田野间清新淡雅的小雏菊。因家庭成分不好,父亲去劳改,母亲遭批斗,弟妹年幼不解忧愁,柔弱单薄的她担起家庭的重负,尝尽了生活的苦。她就读于k市八中,即将高中毕业,她品学兼优,极有文学天赋,被称为学生作家。此时,她正经受着组织的严峻考验。所有这一切,让本该灵动明艳的青春过早地笼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忧伤。
这年的初春,文笔优美、理解力强的静秋被学校选中,去西村坪采写村史,以编写革命教材。路上,经过一株茂盛的树,当地人动情地称之为英雄树。那是一株被烈士鲜血浇灌滋
养的山楂树,那洁白的花朵已变成了红色,想必其中定有鲜未人知的故事和传奇。
那是一场美丽的邂逅。隔着浅浅的小溪和用圆圆的山石铺就的小桥,静秋就听到了那悠扬的琴音与深情的歌声。自奏自唱的歌者出现了,他是那样伟岸、俊朗、阳光。因受过良好的教育,举手投足间散发着儒雅的气质。他与那些被政治洗脑,甘愿荒废学业,粗俗不堪、狂热至极的无知青年截然不同。静秋内心喜欢着,表面却静默着。正如她的名字,她只能如秋日的碧水长天那样沉静着,她只能压抑着自己,不敢有丝毫的奢望,因稍有偏差,学校就会清退她,工作会无着落,那将会是全家人的天灾。
老三成熟、善良、细腻、浪漫,是懂感情、懂爱的男人。我想从事文学艺术更能体现他的价值。那随时会受到矿石辐射而那个时代技术水平极低、防护严重不周的地质勘探是极不适合他的气质的。可那个疯狂的年代,文学艺术一片荒芜,缪斯女神在无声的哭泣。不禁为老三生错年代而深深惋惜,正如一块温润的玉石遭遇着凌厉的狂风劲雨。
在浓雾弥漫的原野,老三用内心的真诚、澄澈寻觅着青春的悸动与生命的真爱。静女其姝,待我于树下。茂盛的山楂树下,静秋清新淡雅的气质,纯真的笑脸、沉静而略忧伤的神情深深打动了老三。他已认定静秋是他多年的等待和寻觅,是他一生的最爱。
此后,老三倾其身心地爱着静秋,直到离世,不,更准确地说是永远。真爱是无私的、深沉的,是那种倾其所有默默奉献而不求一丝回报的无悔付出。真爱是纯洁的、清澈的,是不沾染半粒俗尘的瑶池仙露。
为了避人耳目,不影响静秋留校工作的大好前程,老三一直默默地关心着她,爱护着她。校门外,老三看到因打零工而迟到,因无运动衣而受到严厉训斥的静秋,心疼极了,看到着新衣后愈加清秀俏丽的静秋,开心地笑了。山路上,当静秋用柔弱的双肩拉着满满一车土蹒跚而行时,老三悄悄地出现在车后,那双有力的手给予静秋无言的惊喜和感动。当看到静秋穿着布鞋其实无异于赤着双脚在具有腐蚀性的石灰泥中劳作时,他心痛如刀绞,急忙送去漂亮的胶鞋,是那种暖人的粉。当看到静秋的双脚已感染并开始溃烂而她仍不肯去医院接受治疗时,情急之下,用水果刀将自己的手臂重重划伤,鲜血直淌。有人不理解甚至不屑于老三的这种做法,可是,除此之外,我想不出用何种更好的方法能迅速地说服固执的静秋了。为了静秋工作的稳定,他强忍思念的巨痛,向静秋母亲许诺一年零一个月不再与静秋相见。直到身患绝症,他仍坚守着诺言,其实他多想与心爱的人共度生命的最后时光。他接受最后的治疗时,无声的消失了,却没有离开静秋所在的城市,只为离她最近,在不远处静静地看着她。当生命结束,他生前早已立下遗嘱,将自己葬在那棵见证了他们纯真爱情的山楂树下,永远遥望着小路的尽头,只因那是静秋的方向。
静秋,我走了,可我的爱还在。我从未远离,一直陪在你的身旁。从我遇见你的那一天起,我就在心里恳求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单行道,就请你自此走在我的前面,让我时时看到你。如果生活是一条双行道,就让我牵着你的手,穿行在茫茫的人海里,永远不会走失。平凡的人物,点滴的小事,都是爱的凝集。庶民的爱情不必传奇,不必血光四溅,也会感天动地。真正的爱情不是门当户对,更不是名利的驱使,是生死相依,荣辱不弃,是永恒的铭记。
此片中,与其说被他们的感情感动着,不如说更多地被老三感动着。他温暖的笑容、纯净的双眸,似山间溪流,清澈了那个晦暗的年代。他细腻感知的审美情怀,丰富了那个时代单调的色彩。他那博大无私的关怀诠释了真爱的内涵和存在。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从古至今,痴情的多为女子,男子痴情如老三的实为罕见。历史上痴情的帝王只有顺帝一人,在红颜知己董鄂妃离世数月后,难抵巨痛,相随而去。绝大多数帝王是薄情乃至无情,一任红颜飘零,落花成冢。如苏轼、纳兰容若那般深情的文人廖若晨星,更多的是生前辜负,死后说相思,用锦绣文字将自己包裹得富丽堂皇。如今的爱情快餐时代更是宽容,喜新不厌旧已成为男人最高的道德标准了。
浓缩也许是一种宿命。那个一切浓缩为政治的时代刚刚告别,又一新的浓缩浪潮翻滚而来,友谊浓缩为交际,爱情浓缩为同居,文化浓缩为大众传媒,尤其是一些所谓的爱情浓缩为利益的置换。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无疑是一种莫大的悲哀。难怪有的影评赫然写着惊人的标题:世界这么乱,装纯给谁看!没错,在时代的喧嚣与繁华里,很多人已失去了深情的能力,更失去了爱人的能力。
我要说的是,善恶并存、美丑同在才是真实的社会。真情的缺失是社会的暗流,是属于名利场的。爱情的纯洁真诚是属于老三和静秋的,是属于每一个内心渴望着真爱的人的。真爱是超越世俗,穿越时空的。若有人说愿意等你一辈子,爱你一辈子,不防相信吧。有时唯美的爱情童话也会变成现实。只是你对冷酷的现实失望了,对爱情之路迷茫了,你不敢相信自己了。
老三告诉我们,有一种爱叫成全,有一种爱叫奉献。真爱不是自私的占有,而是希望对方过得幸福。老三生前把他的日记、给静秋的信件及照片都交给他弟弟保管,并嘱咐道,如果静秋过得幸福,就不要把这些给她。如果她爱情不顺利或者婚姻不幸福,就把这些给她,让她知道这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地爱过她。
我相信那株山楂树是开红花的,不仅烈士的鲜血浇灌了它,更因为老三的血骨,老三的赤诚,老三的痴情已滋养了树的每条叶脉,花红得明艳,果红得灼人。
静秋,思念如我身上潋滟的血,涌出来,缠绵如春水,渗入了树的每一片叶子,融入了树的每一个细胞。那火红的花是对你永远的眷恋。那暗红的果是对你恒久的等待,生生世世。静秋,你听,那风在树叶间的呢喃低语,是我用生命奏出的心灵清音,在默默地深情地诉说着对你的爱,直到永远。
第五篇:山楂树之恋影评
山楂树之恋影评
山楂,酸酸甜甜的,我们都吃过,但是我却从来不知道山楂树长什么样。结果山楂树给我的第一映像是纯洁。确实像山楂树给我的映像一样,山楂树之恋在我心里也一样是那样的纯洁。
影片里的主人公是这样相爱的:静秋是个漂亮的城里姑娘,因为父亲是地主后代,家庭成份不好,文革时很受打击,静秋一直很自卑。静秋和一群学生去西坪村体验生活,编教材。她住在队长家,认识了“老三”。老三爱上了静秋,很爱。静秋也爱上了老三。他们是一见钟情。静秋怕他欺骗她,起初常常躲避。英俊又有才气的老三是军区司令员的儿子,却是极重情谊的人,甘愿为静秋做任何事,给了静秋前所未有的鼓励。他等着静秋毕业,等着静秋工作,等着静秋转正。等到静秋所有的心愿都成了真,老三却得白血病去世了。那时候,1976年,老三他还很年轻。期间他们的爱是纯洁的,没有当今爱情中掺杂的种种物质欲和其他杂志。最终他们的爱是永恒的。他们爱的纯洁表现在他们恋爱要看别人的眼光,只有在相当隐秘的地方才能有他们的私人空间。要不然他们在一起就只能形同陌路。在他们的爱情里,静秋不知道什么是“得手”,静秋没有“宁愿坐在宝马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笑”的想法,但是静秋也有不顾妈妈反对也要去看老三。静秋就这样一直单纯地爱着老三,在最后一直叫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希望老三能像他说的那样一听到自己的名字就会回来。老三说:“只要你活着,我也还活着。若是你死了,那我就真正的死了。”这样一个把爱情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的男人,把自己的爱情和生命都
全部交给自己喜欢的人的男人。他们的爱虽然带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的眼里,那样纯洁的爱情有点傻,或者那样的爱情我们认为他是不存在的,但是我认为我们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当我们看到这样一份纯洁而又永恒的爱情时,我们或多或少的也想拥有这样一份感情。或许在我们看来影片中爱情的永恒比起纯洁更吸引我们,毕竟我们生活的环境 不一样了。但是在爱之初我还是希望有这样一份羞涩的爱。影片中老三为静秋做的一切,在我们看来就是一个完美的男人的行为。但是老三这样的完美只为静秋一个人,因为他爱她。虽然在影片中的纯洁还是永恒都有些矫枉过正,但是在影片里的这种矫枉过正并不影响我对这份爱情纯洁度的质疑,他反而深深的感动着我。也许正是这样的矫枉过正才让我们越想拥有一份这样的纯洁、永恒的爱情。也许是在我们当今的爱情里已经很久不再存在这样的爱情了。
一见钟情也是我想要的爱情,只是很多现实中的一见钟情都不是像影片中的那样恒久,现实中的一见钟情总是匆匆即逝,而影片里的一见钟情却是永恒的。比起影片中的纯洁,影片中爱情的永恒更是我想要的,尽管最终他是个悲剧,因为这样的悲剧越发显得完美,因为这样的悲剧给我们留下的是永恒,是自己心里那个曾经爱着的完美的人。其实我想我们每个人应该都希望自己有这样一份爱情,无论最后是个什么样的结局。
影片里的很多情节,比如说静秋的过分纯洁和老三的爱情与生命观都和现实有一些差距,但是,这是一种艺术,艺术虽然来源于生活,但艺术又高于生活。这里存在着两个概念,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艺术真实指的是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而生活真是指的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人、事、物。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从这个侧面来说,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是假定的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飞升,作家只有在广泛观察与深刻体验社会生活的基础上,认识和感悟其内蕴——主要是本质性的东西,并予以提炼与集中,才能创造出艺术的真实。正是因为有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区别的存在,我们才不会觉得影片中的情节不真实,虚无缥缈,也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影片叫山楂树之恋,影片以一棵开红花的山楂树为线索,这棵山楂树原来开的是白花,但在抗日战争年代无数抗日英雄被杀害在了这颗树下,他们的鲜血流进了地下,这棵树就开红花了。所以这棵山楂树又叫英雄树,这棵山楂树在影片里是老三和静秋的红娘,它也是一颗非常漂亮的树,它的光芒似乎可以盖过一切其他美丽的花朵,但是事实中的山楂树却是一种很普通的树,普通得几乎让人们难以注意到。这似乎在向我们解释着其实现实中每一份很普通的感情才是最珍贵、最值得我们拥有的,普通中蕴含的才是最高贵的。试想,天底下有多少轰轰烈烈的爱情,又都是怎样的轰轰烈烈呢?其实每一段让我们觉得很伟大的爱情它都是我们内心最普通、最原始的那份感情的外露,只有是发自内心的最原始的爱才最感人,才最值得拥有和珍惜。
这是一部再简单不过的电影,这是一部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爱情片,只不过有些青涩,这样的青涩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是多么的可笑,但是笑归笑,这样的青涩是很符合那个年代的,这只是那个年代的爱情方式之一。尽管那个年代的青涩让我们觉得有些可笑,但我们谁没有过那样的青春懵懂,那样的青涩、那样的爱,今天的我们谁不渴望得到?
这部影片在现实的基础上有些夸大,但是总是在不真实中给于我们极大的真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