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江苏省徐州市马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马庄村隶属于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青山泉镇,地处徐州市东北郊25公里处,西邻104国道7公里、京福高速公路3公里,东靠206国道5公里,南濒京杭大运河4公里、京沪高速铁路徐州站18公里、观音机场50公里,地埋位置优越。现有人口2343人,耕地4100亩,6个村民小组,103名党员,16家核心企业。
改革开放以来马庄村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富裕百姓,优化人居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打造实力、魅力、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全村已形成“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富裕文明、安乐祥和”的局面,被誉为“华夏文明一枝花”,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颗璀璨明珠。
7月10日,我们来到徐州市马庄村。我们一行八人满怀着期待的心情开始了第一天的马庄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然后,全国十大杰出村官、马庄村党委书记、总经理孟庆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为马庄村的发展做了简介。他强调了党员建设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促进和谐,促进发展,构建和谐新农村。下午,在党办村办主任池洪金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参观了马庄村综合办公室、秸秆气站、村民的居住环境条件、徐州三和机械零件有限公司和徐州胜宇服装进出口公司。他跟我们详细讲解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庄村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所获得的发展,并向我们展示了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成果,我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讶赞叹之声。
在发展经济上,以集体经济带民富,走的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规律、符合农村全面小康建设要求的共同富裕之路。
马庄村在创业之初靠开煤矿起家,掘得了改革开放大潮中“第一桶金”。产业结构调整时,毅然响应国家号召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概,永久性关闭了三对村办煤矿,将产业发展从地下转到地上,逐步形成了以纺织、制衣、食品、精密铸造、运输、建材为支柱的16家核心企业,集体经济不仅没垮,反而逐渐壮大,做到了“有钱办事、有人办事”, “集体富了带民富,集体富了共同富”。目前,全村少有外出打工者,却有外来务工者,村民实现充分就业,在自己家门口当工人。同时鼓励村民发展民营企业,由就业型向创业型转变,为他们提供保障和服务。全村637户村民从事工、商、建、运、服,养殖、种植产业的400余户。全村建楼房420座,买汽车300余辆,被媒体誉为“没有贫困户、没有爆发户,家家都是富裕户,靠集体走上共同富裕的小康路”。
在政治建设上,村务公开,清了集体的“家底”
“如今的农村,老百姓有很强的参政、议政意识。为此,马庄村建立了一整套村务公开制度,尤其是严格实行“管帐不管钱,管钱不用钱,用钱不存钱”的帐款分管制度及财务公开制度,使干部在群众面前一清二白,使“猫腻”帐目无所遮掩。据悉,这套村务公开制度,在马庄已雷打不动地坚持了20年。正是这种一以贯之,让马庄在从集体负债46万元到工农业总产值2.2亿元的发展道路上,各类资产、各
项工作都成为群众明白的“透明工程”。
民主管理,亮了干部的“箱底”。据了解,该村的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包括村民理财小组和民主理财日制度两项内容。村民理财小组由5至7人组成,成员经全体村民大会选举产生,村民理财小组的组长由理财小组成员推选。村两委干部不得作为理财小组的成员,更不得兼任组长。该村把每月的25日定为全村“民主理财日”,理财日的活动和议程有四项:一是先由村组现金会计将一个月来的收支情况,逐笔项理财小组成员汇报。然后,村主任对全村,村民组长对本组的一个月的收支情况作出说明。二是由村组两级民主理财成员对开支申请报告、各笔开支票据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财务规定的票据盖作废章。三是民主理财小组将审核情况向村两委两委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或建议。四是民主理财小组成员分别在审议记录合票据上签字通过。同时,马庄有个“小人大”,即从每10户选出一个村民代表,定期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俗称“小人大”。20多年来,村委会的重大决策、举措都请村民代表参与表决并督促检查监督,充分保证了村民代表的权利,发挥了“小人大”作用,成为保证村民参与监督管理的有效载体。由于民主管理的实施使得马庄村民心更齐。2000年至今,马庄村连续三次进行村委会换届“一票直选”,选民到会率和投票当选率均达到了90%以上。
勤廉双述,明了群众的“心底”自2005年起,马庄村每年都按季度召开勤廉双述会议。今年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马庄村对干部勤廉双述工作又进行了深化。凡群众提出的意见,都采取现场答
复,能落实的迅速落实,暂时不能落实采取限期落实。仅今年第三季度干部勤廉双述会议,村民反映涉及项目建设占地补偿、农田道路整修等问题10余个,目前已完全解决6个。村民对此做法十分满意。
在文化建设上,打造了农民乐团、舞会和村歌三大品牌,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使村民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不断升华。马庄村早在1988年就组建了“苏北第一支农民铜管乐团”。20多年来,农民乐团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以演农村事、道农民情为主要内容,从村里演到城里、从乡村小舞台演到中央电视台,先后演出6000余场次,形成了马庄品牌和文化产业。乐团是江苏省表彰命名的“特色文化团队”、“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2007年4月受邀赴欧洲演出并荣获意大利第八届国际音乐节第二名的好成绩,向世界彰显了当代新农民的形象。
村歌《马庄之歌》是重大节日和重要庆典村民必唱的。每月1日,都举行升旗仪式,有自己的民兵仪仗队。唱村歌、跳交谊舞,激活的是村风文明,塑造的是新型的社会关系,媒体称“马庄文化绝不是传统意义的农民文化,而是富有内在活力和外在张力的时代文化”。
在构建和谐上,坚持以三大工程打造环境,以三大网络提升服务,以三大机制激发活力。让马庄人自己改变自己,形成了文明祥和的乡村生活共同体。所谓三大工程就是村庄美化工程、环境卫生工程、生态建设工程。通过三大工程,完善了基础设施,美化了村容村貌。全村都用上了水冲式厕所,做饭用上了自己气站生产的“秸秆气”,实现了“一处烧火,千家做饭”,让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了“四化、六
通、十个有”,把公益事业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所谓三大网络,一是社会治安网络,就是以民兵为主体的群防群治和科技防范体系;二是社会服务网络,让家政、保洁、医疗等服务覆盖各个领域;三是社会保障网络,就是建立救助、帮扶制度。通过三大网络,为村民提供了最有安全保证、最具人文关怀的人居环境。所谓三大机制,就是村民组织机制、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核心是组织动员广大村民和各方力量投身村庄建设、发展和管理。同时畅通村民参与村务决策和监督渠道,扩大村民民主权利。这种做法被媒体称为“小村大政治”。
和谐的关键是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当干部就要能干事、能吃亏,把好处和实惠让给群众。所以马庄村把干部勤政廉政放在首位,处处以身作则、不搞特殊化。村党委书记孟庆喜的爱人干了十几年的村卫生保洁员,个人多年所得各项奖金近百万元都没进他个人腰包。就这样,“带头人引领一班人、一班人影响一群人,一群人带动全村人”,从而形成了十多年无上访、无赌博、无超生、无迷信、无刑事案件独特的“马庄现象”。
新起点、新气象。在我区新一轮大发展的热潮中,马庄村全体干群决心乘着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东风,扬马庄精神,干马庄事业,加快推动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变全国名村为全国旅游名村,将马庄打造成为中国最美的乡村湿地、中国最和谐的乡村、国家级乡村民俗文化产业基地,以全新面貌彰显科学发展新成就。相信不久,到马庄吃农家饭、摘农家菜、认农家田、看民俗表演,必将成为徐州全市人民日常休闲的新时尚
两个小时的参观结束后,我们受益匪浅。大家不仅对马庄村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且体会到马庄村的村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付出的辛勤劳动,同时也认识到党的领导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信心和决心。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使队员们对践行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切实了解,相信这将对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对今后的学习工作有更大的帮助和借鉴意义。我们也坚信,大学生能在社会实践这个大舞台上增强自身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张扬青春风采。
第二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背景:
中国是农业大国,自古以来,无论阶级关系如何变化,农民始终是我国的主要生产力。而在新时期的中国,对农民重视就是对国家重视,因此,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伟大的正确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来看,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
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进步。只有近八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我们并未真正体会过“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现在终于明白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现代化农村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得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庄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最基本得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问的“新农村”包括五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却一不可,共同构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条件,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具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好、生活环境优美。忧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化、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我们这次对淮安市涟水县小李集阵胡楼村进行走访调查。胡楼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方法:
一、加强班子建设,增强领导核心的凝聚力、战斗力。
为建好领导新农村建设的核心,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工作运行程序;通过深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七大精神
学习;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胡楼村“两委”的工作得到了广大村民的普遍认可,目前胡楼村的各项工作已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引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力量明显加强。
二、科学制订规划,认真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
全村基础设施健全,文教设施配套,给供水设施完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百分之百,环卫设施齐全,实现路、水、电、有线电视和电话“五通”,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紧紧围绕大规划、精心设计小规划,走好三步路,确保各项工作目标能够圆满顺利实现。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为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一方面不断提高群众的思想意识,鼓励他们早发展、快发展,积极带领群众共同发展。另一方面,不断提高群众的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胡楼村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第三,激励群众改善居住条件和村庄整体环境。
经过几年的努力,胡楼村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加快发展的内在潜力和后发优势已逐步显现,新农村建设也取得明显成效。
根据我们的走访调查,我们有如下发现: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 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食品厂等,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存在问题
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是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是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
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是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是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年轻党员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对策建议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们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1、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胡楼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好的“班长”,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采取对上争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农村能源、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全面创新农村公益性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科技服务设施功能;大力发展农村中介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5、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群众“四权”。二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依法委托乡镇管理制度,把权利交给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事由民理、家由民当。三是各级干部要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巩固送政务下乡成果,强化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质效,提供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服务
总之,我国是一农业大国,只有农民富了,才是农村的真正进步。中国才能算是真正富裕起来了,才是走进了现代化。所以我们要做更
多的实践与调查工作,掌握农村的真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加快步伐。
一天的社会实践就这样匆匆结束了,但我们的心情仍久久不能平静,让我们收获最多的就是,要学会如何去看新农村建设,如何去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明白了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够实现的,也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新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中逐渐完善的。同时,也加强了我们与村民们的感情,也让我们体会到了农民朋友的艰辛,这种真切的体会,让我们开始明白;大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状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三篇:关于油坊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油坊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调研报告
消防工程系六队九班 董燚
一. 前言。
利用假期,我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此次活动的地点是我的家乡油坊村。油坊村位于陈仓区渭北大塬,虢凤路西侧,镇政府以北3公里处,全村有9个村名小组,549户,2700人,党员56人。现有耕地3200亩,全村主导产业以优质粮种植、畜牧养殖和木器加工为主,2008年被区委、区政府确定为区级新农村重点建设村,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650元。
这次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基层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做法,近几年我国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在农村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传播科学文化和现代文明;三是进一步深化“三下乡”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几年前,油坊村给人的印象是乱七八糟。道路破烂,房屋凌乱,村容村貌难置可否;垃圾横道,荒狗满街,村风村
纪一塌糊涂。
二. 油坊村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近年来,油坊村大力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具体做法如下:
(一)确保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资金不折不扣落实到农户
积极解决农村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等突出问题,对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和政策、救灾救济款物的发放实行公示制。做好农村五保户补助资金的发放,粮食直补款的发放等。
(二)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民生活宽裕
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示范基地带动效果,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到位,加强非农业发展的引导,促进农民家庭第二产业投资,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三)关注弱势群体,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几年来,多次组织村内富余劳动力进行厨艺技能培训,邀请知名医院医师来村免费为老人检查诊断,积极为贫困户申请低保,贯彻落实农村医疗保险参险要求,为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补贴和药品。
(四)设立目标,实现全村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新一届村“两委会”以任期目标为蓝图,努力工作,逐年实现目标任务,争取三年使全村经济社会再上新台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150元,新农村建设达到五星级。
三. 油坊村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近几年,油坊村在上级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抓党建,促经济,谋发展”的工作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强村富民为根本,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
(一)硬化通村道路,实施路灯工程
先后投资190万元,硬化了村内主干街道和通外公路9.5公里,完成主道路路灯工程56盏。
(二)重视基础教育,修建村属小学
投资五十余万元,建成三层砖混结构701.8平方米教学楼和360平方米三层宿办楼,将村小学迁入设计新颖,布局合理,敞明恢弘,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校园。
(三)加强文娱建设,倡导健康生活
新建了村级公共服务管理中心和2700平方米文体休闲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11个。向全村开放校属篮球场和乒乓球台。
(四)加强基础建设,改善居住环境
依村民居住情况设立十余处垃圾堆放点,并设专人对村主干道和广场进行定期护理,清理池塘污水,加修水渠,修
建围墙,重建村卫生所,拆除村委旧房建成新门店,规范了门前乱设摊点的现象,建成红白理事会方便村民办事。
(五)加大绿化面积,改善村容村貌
广场和道路两旁栽种绿化树木20000余棵,新建门面花坛550个8500平方米,粉刷墙壁6000平方米,绘制彩色宣传画21幅,村容村貌得到了彻底改善,推动了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六)农业综合开发,调整产业结构
新建大棚蔬菜600亩,重点种植绿色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建成集养殖,运输,消费为一体的现代化养猪场。
四. 油坊村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油坊村的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村民心中的美好愿望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
(一)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不够到位
现在,在村民的思想中仍然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以及只顾眼前利益的行为。针对这一问题,村委可以通过扎实开展村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村级党组织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来提高广大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使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不安于现状,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
(二)农业生产条件仍然比较落后
油坊村的农业生产条件还是比较落后的,尚不具备有效
预防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基础设备需要进一步加强,尤其是重点基础设施的建设。应该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争取对土地、道路、灌溉等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进行集中处理。
(三)农民增收渠道不广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油坊村村民的收入是比较单一的。因此,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引进新品种,扩大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积极扶持大棚蔬菜等特色产品的种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土地产出效率。此外,油坊村古风依存,乡情浓厚,有古庙等文化遗建,可以创办农家乐来增加收入。
(四)文化建设欠缺
要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大对农村的文化教育投入,给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的机会。适时的为村民免费提供一些技术培训,开展一些体育,文娱活动丰富农民的生活。
五. 结束语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未来的油坊村应该是一个新农村的面貌:生产有了很好的发展,村民的生活很宽裕,我们的村容很整洁,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我们的经济来源是现代农业,更符合市场要求,我们的旅游肯定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村里村外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社会实践匆匆结束了,让我收获最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去看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去做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新农村建设是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才可以实现的。让我明白:军校大学生只有不断的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住脚,驶向成功的彼岸。在今后的军校学习生活中,我将摆正心态,正确定位,发奋学习,刻苦锻炼,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时代的需要,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第四篇: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社会主义新农村社会实践报告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当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和物质技术装备条件较差,经营管理也较粗放。加快建设新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力,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兴修水利,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农业机械化,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既是现代农业建设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状 建设新农村,是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建设新农村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首先建设和谐村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逐步改变目前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果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我镇的展开,我镇的建设已取得很大成果,现在仅以我村为例说一下:我村原为省级贫困村,村里种地的水费都没有,人们的庄稼长势不好,没有好收成。现在我村得到了重视,省里拨下款来,人们的心气也高了,积极配合干部工作,粮食产量大幅提升;原来我村的路是土路,一下大雨便泥泞不堪,走不了路。现在村里修上了水泥路,无论下多么大的雨都可以畅通无阻;村里也安上了锻炼器械,一些老年人有了锻炼身体的好去处;村里的孩子也都接受了教育,有了学习的机会;村里还新建了医疗站,还有合作医疗保障,村民的健康得到了保证;人们收成好,生活好,心情自然就好了,业余时间还组建秧歌队,丰富文化生活.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措施 1、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
分别到、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照新农村建设“20 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全镇所有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2、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我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发展,农村农民生活富裕,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民主管理。
四、社会实践感悟
大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是当年五四青年开创的“走向社会,深入民众”光荣传统的延续,是教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在新时期的具体表现,是青年学生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重要环节。我们想要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知社会,认清自我,调整和完善自我,在困难和挫折中锻炼自我,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准备.这是我参加实践活动的主要目的。抓住有利时机参与各种形式的暑期实践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利于自身成长。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实践中,大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自身的能力,为以后建设祖国奠定了基础。
其实,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真的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撑,更需要更多的有志青年学生到这里来实践。农村,并不仅仅代表着贫穷和落后,更代表着潜力和市常农村是磨练和锻造人才的地方,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更好的激发人的潜力。
新农村建设在我国非常重要,农村在召唤着我们当代大学生,农村也同样期待我们为它的发展做贡献,加入到农村的建设中来吧!新农村建设就像一颗花,需要不断的滋养,只要付出,就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灿烂之花的开放。
我们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你我都在努力,我们一起加油!
第五篇:关于夏庄中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夏庄中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小组: 1组
姓名:董昊轩
学院: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班级:车辆工程2班
学号:11011240205
导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思路的集中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理念,是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进一步促进农村城市化的新举措。本次调查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四个主题,对夏庄中心村进行调查。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现状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时间:2012年10月1至7日。调查地点:潍坊市九山镇夏庄中心村。调查对象:夏庄中心村村民以及村干部。调查方式:随机访谈 正文
一、夏庄中心村总体调查情况
新农村建设这一概念提出已有好几年了,在我们调查走访夏庄村村过程中,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了解普遍偏低。许多农民仅仅知道有新农村建设这个词汇,但并不清楚新农村建设到底是怎么回事,甚至还有一部分农民(尤其是老人)从来都没听说过有新农村建设这回事。调查显示:近30%的农民完全不知道,了解的仅有10%,听说过的占60%。但是大部分农民都很支持新农村建设,迫切地希望通过新农村建设走上致富之路,并且表示如果有机会,他们非常愿意配合政府搞好新农村建设。通过我们对新农村美好蓝图的描述,他们能想象到新农村是一个环境优美、生产发展、民主管理、生活水平高的和谐社会。
二、夏庄中心村新农村建设情况 1.发展现状
根据我们调查,目前,在临朐县这些年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经济的影响下,夏庄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大力建设有机绿色果品生产基地,还依托自然资源鼓励发展木材加工制造业,还有畜牧养殖业。目前已经成立了以 “山水人家”为主题的八颗树沟休闲度假村,青杨峪万亩富晒绿色有机板栗生产基地,申家上峪烟草种植示范基地,成立了8家木材加工厂,数十家畜牧养殖场,同时结合本村人多地少,特别是征地后剩余劳动力多的实际,加快劳动力转移,合关于夏庄中心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理组织引导好外出务工。2.村基础设施建设
最近几年夏庄村一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搞好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把生产道路改造作为农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
附录一:夏庄中心村2012工作计划
一、计划投资60000元硬化河南、南北大街200米。
二、计划投资20000元复修小下河、河南河坝150米。
三、投资5000元加固下河与东岸头交界处拦河坝100米。
四、计划投资20万元硬化村两头至桃花峪生产路1000米。
五、协调政府搞好西环路建设。
六、协调烟草公司硬化上峪至天麻峪生产路1500米,计划投资30万元。
七、计划投资5万元,新修石崖至天麻峪黄烟生产路5000米。
目前,所有下属自然村都已修建了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并成立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合作医疗中心,同时实现了自来水家家通,农民安全饮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3.农民收入与支出
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在于增加农民收入,虽然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三农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投入总是和城镇相比退位其次,农民的收入增长率总是大大低于城镇居民收入,从而越来越拉大了城乡之间、城镇居民和农民之间的距离。3.1农民收入结构
从我们的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农民的主要收入依靠进城打工、种植经济作物,这两项占农民收入的80%。也看到增加农民收入确实还任重道远,其中有农民说道:光靠种粮食作物是没法活下去的!3.2农民支出项目
通过调查我们得出,农民用于日常开支的比例相当高大约占48%,子女的教育居于第二位大约占36%,说明农民支出结构还不够合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有待提高,新农村民生建设任务还十分艰巨。3.3农民增收
根据我们多调查的情况来看,目前农民增收渠道单一,农民的增收问题不容乐观。政府应加大力度多方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通过调查我们得出,农民把增收的希望给予外出务工和发展副业上,而这使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缺乏强有力的劳动力。这就更需要政府加强对农民的引导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4.农村公共事业建设
4.1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夏庄中心村依托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定期对农民进行加大对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所以培训力度不够,没法展开大规模的培训活动。4.2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
调查走访过程中,农民均已参加新农村医疗合作,对于住院报销情况表示比较满意,但是有些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有一定看法,农民还是希望农村医疗保险能有更多的报销,以此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4.3繁荣农村文化事业 调查过程了解到,夏装中心村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文化丰富活动。中心村办公室建设有农村书屋,定期对村们开放。“三下乡”活动也搞的有声有色,大家在这一方面都比较满意。5.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目前,夏庄中心村农村民主政治比较完善。村委会已经得到了优化精简,定期举办科学发展观党员民主生活会会议,设有由农民代表组成的理财小组,按月公示各项支出,及时对村务公开。但干部选举和“一事一议”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民主建设。
三、夏庄中心村存在的问题
从这次调查的情况看,夏庄中心村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总体形势较好,村容村貌正在变化,农村社会也比较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农民稳定增收增产较难
夏庄中心村是典型的山地农业村,农业基础条件较差,土地生产能力受制于天,以设施农业、机械农业为标志的现代农业比重小。农产品加工滞后,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加工转化尚处在初级阶段,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形成不了品牌优势。科技贡献率较低。缺乏技术支撑体系,农业技术力量薄弱,产品结构不优、品种不精。发展产业与劳务输出之间的矛盾凸现。大部分农民把增收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和发展副业上,劳务输出与发展特色产业对劳力的需求形成矛盾。2.投入不足
资金问题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一大瓶颈对于新农村建设,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很高,配合程度高,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以及环境的改善需要大量的资金。乡镇财政吃紧,村级财力不足,农民投入有限,需要各部门倾注大量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3.激发主体积极性的形式和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怎样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承担建设新农村的重担,还有待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予以解决。目前,引导农民发展经济的领头羊并不多,不论是从政策了解,还是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都缺乏应当具备的知识和经验。
四、对夏庄中心村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建议夏庄中心村突出抓好以下5 个方面的工作,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面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
把产业发展的的着力点放在壮大主导产业,培育知名品牌,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进一步做大做强高效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同时,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加快开发与旅游、观光、休闲相结合的都市农业,强化产业支撑,增强农业的整体竞争力。2.要加快构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农业积极探索经济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采取有力措施,鼓励企业与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要广辟渠道,多措并举,努力实现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3.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着力提高对农村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和公益性事业的保障能力要进一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支出,促进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等方式,促进农村经济的有效持久发展。
4.强化农民技能培训,增加就业技能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力保障。从科技培训、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3 个层次上推进。
5.大力推进农村民生改善
坚持科学发展理念。高度关注民生,围绕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加快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增强服务功能。强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开展庭院环境整治。
五、结语
唯物辩证法指出,在事物的多种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主次矛盾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会遇到诸多的矛盾和困难,这要求我们在集中力量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同时,要学会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地处理次要矛盾,在突出重点解决主要矛盾过程中,不能忽视次要矛盾,不能让次要矛盾转化成主要矛盾,加大处理矛盾的压力。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文化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存在的种种矛盾、困难和问题,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技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科学调整工作思路,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集中一切可集中的力量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我们要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