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新德杰出人才事迹材料(共)
张新德先进事迹材料
张新德,男,汉族,1966年2月出生,大专文化程度,2005年以前在外经商,2006年10月担任大马乡西葛村支部书记。近年来,他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五个好”村党组织为目标,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突破口,狠抓建筑业、花卉业、劳务输出业、肉牛养殖业等特色产业,组织带领全村干群实施富民强村战略,推动了全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西葛村也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并被命名为“河南省优秀五好村党支部”、“许昌市生态文明村”,张新德本人也先后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科技致富带头人”等光荣称号。
一、抓好新村规划,建设美好家园
张新德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为尽快打开工作局面,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决定从新农村规划入手,聘请建设局的技术人员进行村庄规划设计,连续召开了“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并且召开了一次600多人参加的村民大会,规划方案在几经修改之后,终于形成了一致意见。一方面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措资金100余万元,将大街由6米扩展到10米,总长达1800多米,进行了道路硬化、下水道开挖、路灯安装及街道绿化工作,彻底改变了原来脏、乱、差现象;另一方面抓好街道门面房建设,由村里统一规划、统一规格、统一模式,逐一筹建,规划为68户,两层楼房,每户8间,由临街农户出资,村建筑工程队低于市场价20%的优惠价格,逐一排号建房,对在规定时间内无力建房的农户,另批宅基地。截止目前,该街道规划的68户村民已
1完成64栋临街门面楼房建设,一条带有现代气息的街道呈现在村民面前。在搞好村庄规划的同时,他又多次召开两委会、党员会、村民代表会,对荒坑和河道如何治理进行商议,根据决议结果,对村庄西南近3亩的荒坑和面积达10多亩的环村河道进行开发,共建成6个规格大小一致的鱼塘,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二、加快土地流转,推行集约化经营
为积极响应乡党委政府提出的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农业集约化经营的工作思路,张新德决定将高速公路两侧的700多亩土地集中使用,搞集约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方案形成后,他带领村两委成员和部分党员代表分头深入涉及到的农户家中,分析土地集约化种植给本村带来的经济效益,反复给群众讲道理、作解释、算对比帐,做了大量的思想动员工作。时机成熟后,适时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决议。会上,对土地的流转的期限、租金等事项进行了商议,最终形成了共识。随后采取土地有偿流转的方式,由村委会集中征地740亩,涉及农户147家,以每亩每年400元的价格承包给本村花木经营大户武发臣,承租期为8年,建立速生杨基地,基地内间作套种了月季、黄杨、小辣椒等高效经济作物,实施集约规模经营,该宗土地使一批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中被解放出来,从事其他经营,实现了增收致富的目的。2007年西葛村集约化示范园被县委、县政府定为全县现代农业集约化示范园区。
三、打造劳务品牌,促使农民增收
在实施土地流转的同时,张新德为解决出租土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又在劳务经济上大做文章。劳务经济是该村的另一大特色产业,全村共有3个较大规模的建筑工程队,吸纳本村和邻村建
筑工人达300多人,年创利润上百万元。全村大部分青壮年长年在外务工,村里剩下的只有妇女、老人和儿童。为鼓励青壮年妇女也外出打工,支部书记张新德与新疆一大型农场达成了务工协议,组织本村妇女到新疆摘棉花,并从村级经费中抽出资金,对务工人员每人补贴现金100元,2007年去摘棉花的妇女达到80多人,年人均务工收入达4000元,近三年来,他组织赴新疆摘棉花的农民工近500人次。2008年,他又与山东威海一家海产品生产企业达成了包装海带的用工协议,包吃包住每人每月工资900元,并来回专车接送,这次共组织106名村民远赴威海务工,当年实现劳务收入400多万元。今年初,村里又引资兴建了中型纺织厂,吸纳当地农民工40余人,年创收50万元。
四、股份合作建企业,实施龙头带动
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了全村的经济发展,支部书记张新德天天想的都是如何发展经济,如何带领群众致富。2009年6月,张新德通过精心考察论证,决定在本村发展养殖业,他考虑到建设用地问题,就召开支部会把自己的想法以及打算,向支部成员进行了汇报,支部成员都很赞成,随后按照 “4+2”工作法要求,充分酝酿讨论,层层把关商议,采取农户入股的形式,成立了鄢陵县盛欣牧业合作社。该公司占地320亩,计划投资近千万元,主要经营范围包括优质肉牛育种育肥中心、畜产品精细屠宰加工、沼气及生产有机肥配套工程等项目。2009年10月,该公司已建成牛舍、青贮池、场区配套设施等并投产运营,现已存栏优质肉牛500头,带动养殖户37户。从而形成了以产业化肉牛养殖为基础、以屠宰深加工为龙头,以农哺畜、以畜支农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使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五、文明创建乐民心,营造和谐新村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张新德深刻的认识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不断提高全体村民的整体素质,为此,他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以创建文明村为抓手,着力营造村风文明、村容整洁的安居乐业好环境。
1、正确引导,培育新型农民。一是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县乡司法部门的送法下乡活动,让法律渗透到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中,使他们能够运用法律解决一些身边的矛盾纠纷问题,并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二是开展科技知识培训。有针对性地邀请农业科技专家、致富能手,对村民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同时,筹资10多万元,在村部建设文化大院,修建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为村民提供学习交流场地,使他们成为勤劳致富、富而思进的新型农民。
2、弘扬新风,营造文明氛围。积极开展发扬优良传统、倡导文明新风活动,引导村民爱国、守法、诚信、知礼,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做到新事新办,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为弘扬正气、传承美德,自2006年始,连续四年开展了“好婆媳”评选表彰活动,先后评选出54名好媳妇、好婆子,并于每年年底召开隆重的表彰大会予以表彰。2007年争取资金20多万元,建起了西葛敬老院,吸纳本村和邻村五保老人30多人入院生活,使得农村孤寡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2009年7月,投资5万元在村坑塘边空地建设一个休闲文化广场,组成了30多人参加的腰鼓队和唢呐队,每逢节假日,村里的气氛十分活跃,大大丰富了群众的生活。
3、依法治村,打造良好的社会秩序。张新德十分重视社会
治安信访稳定工作,在健全民事调解组织的基础上,成立了夜间巡逻队,由村干部轮流带班,开展巡逻活动,杜绝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由于各项制度的落实,村里违法乱纪的现象没有了,家庭关系和睦了,邻里关系和谐了,干群关系融洽了,全村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张新德同志以扎实的作风,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益,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如今,他正以百倍的努力,带领全村群众向小康目标迈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描绘着西葛村美好的蓝图。
第二篇:学习张新波事迹有感
学英雄,见行动
——学习张新波事迹有感 张新波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感人至深,可歌可泣,这个在别人眼中非常平凡的大男孩,却在7月4日这天,用义举诠释了生命的全部,升华为一个英雄。河南安阳籍在湖北天门市石河镇段场村唐店砖场打工的男青年张新波,7月4日为救一个8岁的重庆落水儿童牺牲了。他听到有人喊救命的呼声后,本身不习水性的他,下水前连衣服和皮鞋都没脱就跳进水塘里救人,张新波把8岁的小男孩用力推上岸,自己却永远将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刻!张新波身为‘90后’,在面临落水儿童施救中无畏牺牲,谱写了一曲舍己救人的壮歌,张新波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不怕牺牲,挺身而出的英雄壮举,感人至深,可歌可泣。
张新波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当代青年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展现了河南人民“普普通通、踏踏实实、不畏艰难、侠肝义胆、包容宽厚、忍辱负重、自尊自强、能拼会赢”的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教师,在学校学习了张新波的事迹和从网上找到的张新波简介后,看到张新波的奉献精神、崇高精神、高尚品格和优秀品质,我校教师纷纷感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教师是光辉的职业,张新波的事迹为我们进行了又一次思想上的洗礼,英雄的高贵品质一定会指导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踏实工作,勇于奉献,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们又一次拷问自己,是否真正做到了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地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勤奋工作?
开学后,我会把张新波的事迹讲给学校的学生,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在学校中兴起“学英雄,树新风”的热潮,使英雄的高尚精神和良好形象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第三篇:“孝德之星”事迹 )
马慧琳“孝德之星”事迹
东大小学
三年级
推荐教师 任国霞
她叫马慧琳,今年9岁,在东大小学三年级读书,她活泼、伶俐、漂亮、充满灵性,身兼班长和文艺委员两职,又爱画善舞,她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她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在校她是个尊敬老师、积极向上的好学生,百善孝为先,学校推行的孝敬教育让她充分认识到了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虽然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点点滴滴中也体现了她对父母长辈那份真切的孝敬之心。
每次遇见老师、熟人或长辈,总能听到她甜甜的叫声,看到胡同的小妹妹,她总是开心地逗她玩玩。认识她的人们说起她,都会竖起大拇指:有灵性、有礼貌的好孩子。有时跟爸爸妈妈一起外出游玩,吃剩的果皮纸屑,她总是捡起丢到垃圾桶中;有好吃的,她总是分给爸爸一份,妈妈一份,再自己一份;有时,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家,她总是主动地帮他们拿东西;爸妈烧菜时她总是积极帮忙。如果家里来客人,有时她还会小试一手,总会得到客人夸奖„„
最值得夸奖的还是一次最难忘的事。那次爷爷去集市的路上,在拐弯处被一辆疾驰的轿车给撞昏迷了,爸妈都不在家,马慧琳跟奶奶赶到现场,看到吓人的一幕奶奶只知道哭已经手足无措了,她却很镇静,流着泪走向爷爷呼唤爷爷,并对到现场的交警叔叔、120医生护士阿姨们主动汇报爷爷的个人情况和现场伤势情况。她那么小的一个孩子,陪同一起去了医院,在医院一直跟随。帮助爷爷去做各种检查,在病房帮爷爷饮食起居,换衣服、喂药等等。待到爷爷意识清醒,妈妈也赶到了。孩子真挚的孝心之举感动了在场的人:爷爷流泪了,妈妈也哭了。
她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小帮手,她总能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发作业,排练节目。虽然任务很简单但想到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她总是积极主动毫无怨言。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学生,乐于助人,工作负责,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级乃至学校争光。她自上学以来,一直勤奋好学,加上伶俐才智,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全县歌咏大赛中,她的一曲《樱桃红》荣获二等奖。在2013年店子镇“消夏文艺晚会”上她被推荐为主持人。她的沉稳健谈随机应变的主持风格得到了广泛赞誉。在这次“孝德之星”的推选中,她在我们学校全票通过,获得了“孝德之星”荣誉称号。
现在她还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坚信,她一定会走的更远更好,一定会做好“孝德之星”模范,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第四篇:高德荣事迹(推荐)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高德荣事迹
高德荣,男,独龙族,1954年3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怒江州委独龙江帮扶领导小组副组长。
为了让独龙族人民早日脱贫,他毅然回到独龙江畔,手把手指导和帮助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坚持民族平等;无论办事还是重大决策,都尊重民族意愿和感情,让独龙族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这里繁衍生息着56个民族之一的独龙族,是全国唯一的独龙族聚居区,目前有4000多独龙族居民生活于此。1988年,高德荣任独龙江乡乡长期间,向上级争取了350万元的项目资金,扩建了独龙江乡卫生院、中心校区,新建了一个小型电站、四座人马吊桥,改善了独龙江乡的基础设施条件。2005年2月,持续暴雪导致贡山全县的电力、交通、通讯全部中断,大量民房和农作物、牲畜受损,直接经济损失为7132万元。时任贡山县长的高德荣亲自担任道路抢修组组长,夜以继日奔波在灾区。10多天里,他跑遍了怒江沿岸的20几个村委会。每到一处,他挨家挨户了解灾情、慰问灾民,深入第一线带领干部群众抢险救灾。有一个村公路被雪崩阻断,他步行3个多小时,去看望那里的灾民,村民见到他泪水都流了出来。2006年,已调入州人大工作的他,再一次放弃了优越的条件,主动向组织提出“把办公室设在独龙江”,协助贡山县的重大项目建设。
2010年1月,云南省委省政府启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项目,总投资约10亿元,由他兼任州委独龙江帮扶领导小组副组长。已58岁的他不是在下面带领群众架桥修路、发展产业,就是到上级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忙到连儿女都很难见到他。他根据独龙江自然气候特点,亲自带领群众在密林深处套种草果、花椒、重楼等,发展中蜂养殖。如今,独龙江畔草果飘香,“蜜”香四溢;一幢幢别墅式的农家小楼拔地而起,平整的柏油路通向各村各寨;独龙族人和城里人一样享受上网、通话、看数字电视……截至2012年末,独龙江帮扶“六大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1亿元。高德荣正在计划打通独龙江和高黎贡山与毗邻国家的口岸通道,让美丽的独龙江成为滇西北最富魅力的旅游胜地。
倾心为民的独龙族“老县长”
——云南干部高德荣践行群众路线事迹感人
按:宣传先进事迹、强化典型引路是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学习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落实中央、市委和委党组“照镜子”要求的一项主要举措。希望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广泛性、代表性、先进性”的要求,注重树立先进典型,深入学习先进事迹,不断总结先进经验,扎实推动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全系统迅速掀起学先进、讲-23 干到前头带动群众发展
“老县长”的“办公室”在田间地头、施工现场、火塘边。当地许多村民养蜂,但蜜蜂进洞筑巢比例低和产量不高的问题经常困扰着大家。养蜂收入高,高德荣就带头养蜂,总结经验,很快蜂箱“存桶”率达到50%。现在,他碰到养殖户都要传授经验。
“独龙江的草果种植也是老县长带头的。”独龙江乡党委书记和国雄说,2007年高德荣就邀请专家开始探索种植草果,并带头种。独龙江乡适宜草果生长,草果现在成了当地重要产业。全乡去年亩产超500公斤的有20户,全乡草果收成达到80吨。
巴坡村新农村指导员李明富说,在巴坡村,老县长自己拿出种苗,把村干部喊来手把手教。“我在这里做指导员三个多月,在村里见到他几十次,一来就在基地和群众家里住几天。示范的草果有收获了,价格不错,群众就跟着种。巴坡村蜜蜂养殖已有2000箱,草果也种了2500多亩。”
离乡政府三四公里的地方有一排房屋,院子里养了鱼、猪,种了菜,这是高德荣的工作站,也是他培训当地群众的“基地”。培训内容丰富,从政策到法律、科技,延伸到家庭成员间的相处之道,他可以说上一天。乡亲们很喜欢听他讲,常常是几十名群众围坐在他身边。培训时间也不固定,一有时间他就宰猪、杀鸡,组织群众们来“基地”培训,晚了大家伙就睡在工作站里。2010年,省里启动“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项目。面对独龙族人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机会,他把“办公室”设在独龙江的决心更加坚定。“上级照顾我们,兄弟民族支援我们。但不要总想伸手要,要多想如何放手干。”
现在,高德荣酝酿着更大的愿望:公路向北延伸进西藏,向东连接迪庆,从根本上解决怒江州交通“瓶颈”问题,将独龙江与西藏察隅、云南迪庆的梅里雪山合成一个环行旅游线路,让美丽的独龙江成为旅游胜地。
令人敬畏讲原则的老县长
多年来,高德荣竭尽所能,把国家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扶持政策落实好,督促实施好帮扶工程,让群众得实惠。很多人对他又敬又畏。“畏”的是他讲原则,事情做得不对,工作干得不好,他绝不留情严厉批评。而“敬”的是他身正风清,敬业奉献,不谋私利。
当地群众一说老县长就说他“良心好”。但干部们找他谈工作,却犹豫再三,准备好才“敢”去。独龙江乡副乡长余金成说,老县长性子直、脾气烈,对独龙江了如指掌,对扶持政策烂熟在心。谈工作一项政策、一个内容没说对,他能马上指出,如关键问题答不上,还会当场批评。
1996年独龙江简易公路挖建中,高德荣提出,要力争最大限度保护好沿途的植被资源。每一次下工地、进村子,发现有乱砍乱伐,他当场严批,还向乡林业站举报。乡林业自-67-
第五篇:张弘德事迹
张弘德事迹材料
张弘德,男,1991年6月出生,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10级管理与经济系学生,现为国际青年成就(JA)中国部志愿者、联合国志愿者项目(The United Nations Volunteers(UNV)programme)的注册成员、中国注册志愿者、中国红十字会志愿者、中国扶贫基金会志愿者、中华环保联合会会员、阳光助困网志愿者、天津义工联合会特聘顾问、西部爱心数码宁夏志愿者团队负责人、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团委社会实践部副部长、韵绿环保社社长、10级工商管理二班班长等职务。在校期间表现优秀,曾多次受到表彰,如: 2010自治区优秀共青团员、学校 “校园文明月活动先进个人”等称号。
作为一名当代90后大学生,他是学院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的标兵,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平日里,他一头扎在自己心爱的公益事业活动里,同时处理好与社团班级工作之间的关系,热心服务同学,关心有困难的同学,他成了同学们的贴心人。在各级领导和老师的辛勤教育指导下,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牢固树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沿着光明的人生道路成长。目前,他以端正的学习和生活的态度,坚定的人生信念,崇高的人生理想,朝着自己规划的人生发展目标的方向前进!他的个人事迹很值得大家学习,给当代大学生一个启发。一、思想积极,不断提高
在校时他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修养。他思想健康、活跃,常常能提出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2010年,他参加了学院第一期团校学习,平时他利用闲余时间通过学校开设的德育课程,或是自己查阅有关文献书籍,努力提高政治理论修养,并且利用它不断深刻的剖析自己,修正自己思想认识偏差的地方,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带动周围同学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积极努力工作。
二、学习认真 勤奋刻苦
在学习上,他能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专业知识,严格要求自己,建立自身的坐标,明白学习是人一生的要务。大一刚开学时他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是很满意,一向不服输的他为了提高成绩,抓紧点点滴滴的学习时间。每天早上六点准时起床,天气暖和的时候,就到操场上大声的读英语、读课文;天气冷的时候,他就站在寝室走廊里,借着灯光读书。每年有四季更相交替,每月月有圆缺变更,每天天有冷暖变化,但是这一切从未改变,功夫不负有心人,无论是考试还是竞赛,在过去的一年里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三、工作创新认真负责
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是他做事的准则,平时每次都能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踏实,决不利用职权为班级谋利益。平时努力做好社团及班级的基本工作,做好会议记录工作,起草社团的各项活动策划。不仅能积极完成好部门的工作,也能积极主动的协助其它部门做好工作,而且从不拖拉,一直都是以“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去做每一件事。
四、生活朴素 乐于助人
在学校里他是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在班级里,他是一名模范班长,和同学及社团部门相处的十分融洽,大家都很喜欢他的做人方式,信任他,支持他。平时他也比较注意工作方法,从不假公济私,能够公平的去做每一件事,对待班级同学更是认真负责。
在去年评选优秀学生干部时他的辅导员老师在辅导员评语中这样写道:“从张弘德同学身上体现了一名莘莘学子良好的道德品质,一种为国学习的思想态度,一种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体现了一名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养。在学生心目中,他无疑是一面旗帜,一个众人瞩目的学习榜样,他应当是一名当之无愧的优秀学生干部。”这也是给予他工作的极高评价。
五、正视自我 懂得感恩
作为多个志愿者组织的志愿者和负责人,他比较注重道德素养,勤奋学习,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几年来张弘德把他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投入到了爱心公益活动中。借助网络平台,与全国各大公益爱心组织联系,积极为身边的困难人群募集善款。从家乡到宁夏,他走到哪,就把爱心公益活动做到哪里。截至目前,他已为甘宁两省386人募集到40余万元救助金,物品价值预计20多万元。他的爱心践行,带动了许许多多的人,由他参与创办的爱心组织——“西部爱心数码志愿者团队”也迅猛发展。
他还为环保事业而奔波。在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他担任环保社社长,他积极与全国各所高校的100多个环保社进行联系,交流环保方面的经验和认识,发现自身的不是,从更好的角度完善环保事业,做到环保活动。
张弘德一位90后大学生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的故事受到新华社持续的关注,并多次受到《新消息报》等新闻媒体的专版报道。
一个从苦难中生长起来的男孩子,以他的乐观、执着、微笑,战胜了生活中的困难,并且帮助了许许多多当地一样有困难的人,他用行动践行了自己的格言:“予人阳光,我亦温暖。”他自强、助人的故事,是以让当代那些生于优越条件、终不思进取的学生们汗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从张弘德的身上,完美的体现出了这句名言的深刻含义。
如同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一样,张弘德自立自强,助困扶贫的故事将继续下去。
予人阳光,我亦温暖。让心灵的的阳光照耀在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吧,这会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暖,就如同张弘德自强不息,助困扶贫的故事一样,会让每一个人都记忆犹新,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