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施治化解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汇报材料
近年来,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基层群众的土地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的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呈现出快速增长且可能集中爆发的势头。为此,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开展工作,依法调处土地权属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分类施治。三年来,全县累计发生农村集体
土地权属纠纷68起,经调解解决36起,立案调处32起,结案率达到100%。妥善处理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坚持协商调解为主,多渠道化解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建国后,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逐步确立,一些国家机关或原公社、大队等集体经济组织为兴办公益事业、经济实体或集体企业,通过有偿或无偿方式调用了原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当时不存在土地权属争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价值得到逐步凸显。巨大的经济利益使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迫切要求明确以前失去的集体土地权利归属,从而引发大量纠纷。这类问题呈现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涉案时间长,一些纠纷发生在五、六十年代,当时档案材料缺失严重,涉及人员多已亡故,导致调查取证工作难以进行;二是用地手续乱,一部分用地者至今未办理合法用地手续;三是涉及部门多,协调任务大,增加了调处难度;四是土地确权发证不到位,目前的土地确权发证只到村一级,对村民小组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没有确权和登记。
针对上述情况,我局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法,耐心说服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妥善化解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如xx县新生劳改农场用地是文革期间经县革委批准从xx公社xx等大队划拨土地而建立的。1996年省司法厅决定撤销xx劳改农场罪犯关押点。其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应由县政府依法收回、管理和使用。而xx市司法局在撤并xx农场前已将其土地租给个人耕种,承租人以租地合同未到期为由,要求继续使用土地。从1997年5月开始,xx等村群众多次上访,以当初划拨土地手续不完备为由,要求将原农场土地退回原集体使用。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积极奔走在xx市司法局、县政府、xx镇政府等村群众代表之间,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取证和协调工作。一方面,以国家法律和政策为依据,收回了xx农场的使用权;另一方面,经与有关部门查证,找到了当初调拨江营等村集体土地时给予补偿费用的证据。在调查过程中,及时向基层干部群众通报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我局在对案件分析研究后,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原xx农场多年用地已成事实,又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尊重xx等村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把原农场土地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安置用地,通过宣讲政策,讲明利害,当地干部群众舍小利、顾大义,完全支持将农场用地用于移民安置,服从国家建设大局。xx市司法局和县人民政府对此方案也表示赞同,派出专人全力配合案件后期处理工作,使土地权属及地上附着物得以顺利转交,历时十一年的土地纠纷彻底解决。
二、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中的政策运用问题
土地权属纠纷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许多问题错综复杂,处理起来难度很大,稍有不慎就会导致行政诉讼,激发群众情绪,造成新的不安定因素。因此调处集体土地权属纠纷时,需要活学活用有关政策,既坚持原则性又不失灵活性,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2007年xx镇曾营村十组与村集体关于原村林场用地发生纠纷,经调查,1966年,十组人少地多,生产条件落后,大片土地荒芜,当时的大队领导班子和生产队队委会共同商定由原九队、十队各自划拨出一部分土地给曾营大队用于建大队林场。以后村集体在林场的整个生产管理过程中,始终是以土地所有人主体身份出现的,直到2007年9月,曾营村十组也从来没有向村集体和有关部门索要过土地所有权。2007年10月,因林场土地原承包人吕光久没有足额上交承包费且合同已到期,曾营村委要求收回土地承包权,重新发包,引发了村组关于林场土地所有权争议。我局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公平合理的原则,依据法律法规提出了明确土地权属,公开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包的思路,在县、乡、村等部门共同努力下,双方同意在不改变xx镇曾营村委拥有林场土地所有权的情况下,将该土地优先承包给十组群众耕种,最终达成了共识,既避免了村集体收益流失,又彻底消除了这一不安定因素。
三、坚持协同办案,认真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中的涉法涉诉问题
在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中,我们坚持“三步走”:第一步是运用行政手段调解,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门职能,加强村委会、乡镇国土资源所、乡镇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县政府五级信访网络建设,切实发挥各级土地权属纠纷调处人员的“减压
员、消防员”作用,以案说法,言传身教,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二步是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2006年xx镇xx村四组与村集体发生土地权属争议,四组要求村集体归还60年代因村集体建农科所而平调小组的土地。我局调查后报经县政府依法将争议土地确权给xx村集体。该组不服,我们引导该组向xx市人民政府申请复
议,行政复议维持后,该组仍不服,我局又引导其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该组代表认识到了争议实质,对政府行为予以充分理解,自动撤诉,维持了县政府的确权决定。第三步是会同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加大对涉法涉诉土地权属案件的查办力度。近年来,我局与司法机关建立协同办案机制,2008年上半年调处集体土地权属纠纷案件3起,在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规范化水平
我局在工作实践中,依据法律法规制订了一套调处土地权属纠纷的工作程序和办案规则,从立案、调解、调查取证、提出调查处理意见、上报政府做出处理决定等环节进行细化,加以规范。对当事人提出的诉求,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该依法予以支持的依法支持,该依法驳回的依法驳回。2006年,我局处理xx乡xx村六组一起长达十六年的集体土地使用权纠纷,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当事人无理取闹,多次对办案人员围攻、谩骂,并放火烧一名办案人员房屋未遂。我局坚持依法下达了处理决定,当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经过法院一审、二审维持了处理决定,我局工作人员多年来秉公执法,敢于碰硬,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连续三年来,我局立案调处的集体土地权属纠纷案件,无一例在行政诉讼中败诉。
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对如何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首先,认真摸底排查,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和不稳定因素信息库建设,是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应对土地权属纠纷多发的形势,我们组织力量认真开展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常规排查,加强信息的收集,并针对每个案件进行预判分析,建立了完整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信息库,为开展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是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的有力武器。在调处工作中,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由被动接访向主动下访、超前介入转变,重初访、重协调、重化解,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量;由单纯处理信访问题向对热难点问题作深层次归纳梳理转变,分析总结案件发生的规律性,为上级领导决策和信访问题的解决提供信息;由单纯依法行政向既依法接访办信又注重说服教育转变,采取规劝疏导的方法,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
其三,坚持综合施治,整合各种工作资源,是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的根本保障。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往往发生时间久远,情况复杂,牵扯面广,涉及部门多,单靠国土资源部门一家很难解决,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舆论、协商等多种手段加以解决。在工作实践中,对重大权属纠纷案件,我县均由县政府统一协调政府法制办、监察局、公安局、信访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等单位联合调查处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并邀请法院、检察院提前介入,确保矛盾的真正化解和问题的根本解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发言是我县在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兄弟单位相比和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取长补短,更进一步,把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落实到今后实际工作当中,推进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二篇:施治化解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汇报材料
近年来,随着农业税的取消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广大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日益高涨,基层群众的土地维权意识也越来越强烈,由此引发的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呈现出快速增长且可能集中爆发的势头。为此,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开展工作,依法调处土地权属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和谐,分类施治。三年来,全县累计发生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68起,经调解解决36起,立案调处32起,结案率达到100%。妥善处理了大量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坚持协商调解为主,多渠道化解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中的历史遗留问题
建国后,社会主义公有制制度逐步确立,一些国家机关或原公社、大队等集体经济组织为兴办公益事业、经济实体或集体企业,通过有偿或无偿方式调用了原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当时不存在土地权属争议。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价值得到逐步凸显。巨大的经济利益使部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迫切要求明确以前失去的集体土地权利归属,从而引发大量纠纷。这类问题呈现三个明显特点:一是涉案时间长,一些纠纷发生在五、六十年代,当时档案材料缺失严重,涉及人员多已亡故,导致调查取证工作难以进行;二是用地手续乱,一部分用地者至今未办理合法用地手续;三是涉及部门多,协调任务大,增加了调处难度;四是土地确权发证不到位,目前的土地确权发证只到村一级,对村民小组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没有确权和登记。
针对上述情况,我局始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法,耐心说服当事人通过协商调解,妥善化解集体土地权属纠纷。如xx县新生劳改农场用地是文革期间经县革委批准从xx公社xx等大队划拨土地而建立的。1996年省司法厅决定撤销xx劳改农场罪犯关押点。其原使用的划拨土地应由县政府依法收回、管理和使用。而xx市司法局在撤并xx农场前已将其土地租给个人耕种,承租人以租地合同未到期为由,要求继续使用土地。从1997年5月开始,xx等村群众多次上访,以当初划拨土地手续不完备为由,要求将原农场土地退回原集体使用。国土资源局工作人员积极奔走在xx市司法局、县政府、xx镇政府等村群众代表之间,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取证和协调工作。一方面,以国家法律和政策为依据,收回了xx农场的使用权;另一方面,经与有关部门查证,找到了当初调拨江营等村集体土地时给予补偿费用的证据。在调查过程中,及时向基层干部群众通报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我局在对案件分析研究后,提出了解决方案:在原xx农场多年用地已成事实,又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尊重xx等村群众反映的意见,建议把原农场土地作为国家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安置用地,通过宣讲政策,讲明利害,当地干部群众舍小利、顾大义,完全支持将农场用地用于移民安置,服从国家建设大局。xx市司法局和县人民政府对此方案也表示赞同,派出专人全力配合案件后期处理工作,使土地权属及地上附着物得以顺利转交,历时十一年的土地纠纷彻底解决。
二、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妥善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中的政策运用问题
三、坚持协同办案,认真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中的涉法涉诉问题
在处理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中,我们坚持“三步走”:第一步是运用行政手段调解,充分发挥国土资源部门职能,加强村委会、乡镇国土资源所、乡镇政府、县国土资源局、县政府五级信访网络建设,切实发挥各级土地权属纠纷调处人员的“减压员、消防员”作用,以案说法,言传身教,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第二步是积极引导群众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2006年xx镇xx村四组与村集体发生土地权属争议,四组要求村集体归还60年代因村集体建农科所而平调小组的土地。我局调查后报经县政府依法将争议土地确权给xx村集体。该组不服,我们引导该组向xx市人民政府申请复议,行政复议维持后,该组仍不服,我局又引导其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该组代表认识到了争议实质,对政府行为予以充分理解,自动撤诉,维持了县政府的确权决定。第三步是会同法院、检察院等部门,加大对涉法涉诉土地权属案件的查办力度。近年来,我局与司法机关建立协同办案机制,2008年上半年调处集体土地权属纠纷案件3起,在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坚持依法行政,不断提高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规范化水平
我局在工作实践中,依据法律法规制订了一套调处土地权属纠纷的工作程序和办案规则,从立案、调解、调查取证、提出调查处理意见、上报政府做出处理决定等环节进行细化,加以规范。对当事人提出的诉求,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该依法予以支持的依法支持,该依法驳回的依法驳回。2006年,我局处理xx乡xx村六组一起长达十六年的集体土地使用权纠纷,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当事人无理取闹,多次对办案人员围攻、谩骂,并放火烧一名办案人员房屋未遂。我局坚持依法下达了处理决定,当事人不服,提起行政诉讼,经过法院一审、二审维持了处理决定,我局工作人员多年来秉公执法,敢于碰硬,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树立了良好的执法形象。连续三年来,我局立案调处的集体土地权属纠纷案件,无一例在行政诉讼中败诉。
在近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对如何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首先,认真摸底排查,搞好矛盾纠纷排查和不稳定因素信息库建设,是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的基本要求。为了应对土地权属纠纷多发的形势,我们组织力量认真开展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常规排查,加强信息的收集,并针对每个案件进行预判分析,建立了完整的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信息库,为开展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工作主动性,是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的有力武器。在调处工作中,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由被动接访向主动下访、超前介入转变,重初访、重协调、重化解,从源头上减少信访量;由单纯处理信访问题向对热难点问题作深层次归纳梳理转变,分析总结案件发生的规律性,为上级领导决策和信访问题的解决提供信息;由单纯依法行政向既依法接访办信又注重说服教育转变,采取规劝疏导的方法,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
其三,坚持综合施治,整合各种工作资源,是做好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的根本保障。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往往发生时间久远,情况复杂,牵扯面广,涉及部门多,单靠国土资源部门一家很难解决,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舆论、协商等多种手段加以解决。在工作实践中,对重大权属纠纷案件,我县均由县政府统一协调政府法制办、监察局、公安局、信访局、农业局、国土资源局等单位联合调查处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并邀请法院、检察院提前介入,确保矛盾的真正化解和问题的根本解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各位领导、同志们,以上发言是我县在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调处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与兄弟单位相比和上级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取长补短,更进一步,把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落实到今后实际工作当中,推进我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方案[推荐]
五、权属调查 1.权利内涵
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是指农民集体和个人依法使用集体土地建造除农村住宅之外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权利。
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依法使用集体土地建造住宅、厨房和厕所等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土地及庭院用地。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享有的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建造个人住宅的权利。2.基本要求
权属调查是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的前期和基础,应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为基础,结合大比例尺地籍调查工作的逐步推进,全面开展集体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地籍调查工作。以“权属合法、界址清楚、面积准确”为原则,依据《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技术规定》、《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相关技术规定的要求、因地制宜选取调查方法,查清农村每一宗地的权属、界址和用途等,形成完善的地籍调查成果,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提供依据。3.调查单元
权属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凡是被连续的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称为宗地。一个地块内由几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而其间又难以划清界限的也称为一宗地。过境公路、铁路等国有线状地物,应按用地范围单独划宗,不调查使用权人,仅调查地类。其他未确定使用权的土地,如住宅区内的街巷用地、排水沟渠等公共基础设施用地,须按用地范围单独划宗,使用权确权给集体经济组织。
农村宅基地要逐户分宗进行调查。4.宣传与技术培训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渠道大力宣传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重要意义、工作目标和法律政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争取广大农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在申报、土地确权、纠纷调处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调动广大农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各领导小组负责对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人员及队伍进行培训,根据县局编制的培训材料制定培训材料和计划。根据国家统一标准和《河北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实施方案》,对参与此项工作的队伍进行资质审查。通过资质审查的队伍和经培训合格的人员,方可承担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任务。同时完成乡镇、街道办事处村工作人员的相关配套培训。
-5.宗地划分与地籍编码原则
集体土地使用权宗地划分原则: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内的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按使用权划分宗地。
国有土地使用权宗地划分原则:国有土地按照使用权分宗。一个地块由一个国有土地使用者独自使用的划为一宗地,一个地块由几个权属单位共同使用,其间难以划清权属界线的,划为共用宗地。
有争议土地的宗地划分原则:有争议的土地按双方各自所指的界线划出争议区,设为争议宗地,在地籍调查表的权属调查记事与调查员意见栏内记载争议情况。
参照《宗地编码规则(征求意见稿)》要求,宗地代码采用五层19位层次码结构,按层次分别表示县级行政区划、地籍区、地籍子区、土地所有权类型、宗地号。在同一个地籍子区内,宗地号按照“从左到右,自上而下”的原则,用阿拉伯数字依次连续编号。
XXXXXX – XXX– XXX –XX - XXXXX
宗地号5位
土地所有权类型 地籍子区3位 地籍区 3位
行政区划代码6位
第一层次为县级行政区划,代码为6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
第二层次为地籍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三层次为地籍子区,代码为3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第四层次为土地权属类型,代码为2位。其中,第一位表示土地所有权类型,用G、J、Z表示。“G”表示国家土地所有权,“J”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Z”表示土地所有权争议;第二位表示宗地特征码,用A、B、S、X、C、D、E、F、W、Y表示。“A”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B”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表),“S”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上),“X”表示建设用地使用权宗地(地下),“C”表示宅基地使用权宗地,“D”表示土地承包经营权宗地,“E”表示林地使用权宗地,“F”表示草原使用权宗地,“W”表示未确定或有争议的土地,“Y”表示其他土地使用权宗地,用于宗地特征扩展。
第五层次为宗地号,代码为5位,用00001-99999表示,在相应的宗地特征码后顺序编码。
6.界址调查
发放指界通知书:在调查人员进入实地调查前,必须提前通知土地使用者及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按时到现场指界。通知的方法可采用亲自登门送达的方式,也可采用电话通知。送达的通知书(附录1)应由土地使用者签名并有存根备查,电话通知须有电话记录。此外,还应积极发挥乡(镇)、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公告、会议等形式,广泛宣传,确保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现场指界:本宗地、相邻宗地使用人及调查人员必须共同到现场,由本宗及相邻宗地权利人指界、认定界址点和界址线。
界址点、界址线确认要求:
(1)单位使用的土地,须由相邻各方法人代表共同现场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地籍调查法人代表身份证明书(见附录2);个人使用的土地,须由户主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和户籍簿。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宗地,须共同现场指界。若法人代表、户主和共同使用者不能亲自出席指界的,由委托代理人指界,并出具身份证明及指界委托书(见附录2)。
(2)征地范围内已作为公共道路、公共绿地、水利工程及其他公共设施的部分,不能确权的给原征地单位。
(3)土地使用者已有用地批准文件,对少批多用的,宗地界线按批准用地界线确定,多用部分在调查表中注明,待后处理。对批多用少的,原则上按实际使用范围定界。
(4)宗地界址有争议的,调查人员应在现场调解处理。现场调解无效,在调查记事栏注明争议原因,标出争议范围,填写土地争议原由书(附录3)呈报当地领导小组裁决处理。
(5)一宗地有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时,能查清各自的使用部分和共同使用部分界线的,要查清,并在调查底图上标示。
(6)土地使用者与相邻宗地双方有边界协议或使用者已办结土地登记手续的,可直接引用协议、法定界线、界址点,不再调查、指界。
(7)违约缺席指界的,按如下方式处理:
a 一方违约缺席,其宗地界址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确定。
b 双方违约缺席,其宗地界址线由调查人员依据现状及地方习惯确定。
c 将确界成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者,如有异议,必须在15日内提出重新划界申请,并负担重新划界的全部费用。逾期不申请,a、b两条确界结果自动生效。7.填写地籍调查表
1调查表主要内容
权属调查完成后调查人员现场应将权属调查的结果填写在土地权属调查表上。土地权调查表上填写的内容有:土地所有者名称、重要界址点位置和主要权属界线走向描述、宗地被线状国有或其他农民集体土地分割的说明、图幅号、宗地编号、双方指界人签字盖章、宗地草图、权属调查记事及调查员意见。
2调查表填写要求
1)土地权属界线调查表必须做到图表内容与实地一致,各项目填写齐全,准确无误,字迹清楚整洁;
2)填写内容划改不得超过两处,划改处应加盖划改人员印章; 3)每宗地填写一份;
4)项目栏的内容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5)文字内容一律使用蓝黑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填写。
3宗地草图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所在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际资料,不得涂改,只允许划改,地籍调查人员在现场绘制,应保证权属清楚,界址准确,注记清晰规范。
宗地草图按约略比例,用2H铅笔绘制,线条字迹要清楚,注记字头大致向北向西书写。注记过密的部位可移位放大处理。宗地过大的草图可分幅绘制,并标注相关位置。集体土地所有权宗地草图的内容要求如下: 1)本宗地所有者;
2)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线;
3)与界址点有直接关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重要建筑物和构筑物; 4)相邻宗地的地籍编号和权利人名称; 5)地理名称包括道路、水系等;
6)指北线、丈量者名称、审核员名称以及绘图日期。
第四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
文章标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
围绕“三最”搞调研“四心”活动促稳定
__乡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群众思想活跃。乡域面积89.7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总人口5.6万。全乡以民营经济为主导,有企业1725家,其中工业企业107家,2006年实现企业总产值17亿元,工业产值9亿元,完成国地两税16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3元。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上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有关精神,以“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为契机,创新载体,夯实基础,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创造性地开展“四心”活动,即“尽心抓好发展,热心关注民生,用心化解矛盾,真心转变作风”,取得了明显成效,构筑起融洽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编织“三大网络”,夯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基础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网。我们将“排调”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在加强乡综治委和综治办建设的同时,成立了专门的“排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保障经费,加入投入,夯实了硬件设施。各村也相应地配备好专职矛盾纠纷排调员,统一由村治保主任担任。二是发展信息联络网。乡驻村干部分别担任各村联络员,及时了解和上报各村社会治安动态。在各村配齐了纠纷信息员和法制宣传员,并建立了信息联络、收集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基层出现的各种矛盾苗头,采取针对性措施。目前,全乡共有纠纷信息员人,法制宣传员人。三是构建三级调处网。按照“巩固中心户基础、发挥村为主职能、强化乡级协调指导”的思路,构建了调处的“三级网络”。全乡共有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户处,村级调解室个。乡按照上级统一标准,设立了调解中心,并配奋好专用场所。“三大网络”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夯实了“排调”基础,为各项“排调”措施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健全“五项机制”,筑起预防矛盾纠纷激化坚固堤坝
我们根据矛盾纠纷发生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宗旨,建立健全了足以有效控制矛盾纠纷激化的“五项机制”,切实达到了把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的目标。一是预防机制。坚持把主体下移、重心前移,以村为主,利用广大基层纠纷信息员,及早发现矛盾纠纷。普法预防,在全乡范围内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各类纠纷发生率。坚持印发《__通讯》,并保证每期都有法制内容。落实回访预防。制定了《__乡矛盾纠纷定期回访制度》,对于调结的重大纠纷,实行专人包案定期回访,督促协议履行,防止纠纷出现反复。二是排查机制。制定了并坚持落实《__乡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__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制度》,坚持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每月发放矛盾纠纷排查表,要求各村每月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针对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和特殊事项,组织大规模集中排查。建立了村情、矛盾调处回访、不安定因素排查等台帐,做到年初建帐、年中查帐、年底交帐,逐月登记、逐月汇报、逐月落实。对于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要求如实填报《矛盾纠纷排查统计表》,由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备案;对于重大纠纷,由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汇总,逐级上报。三是调处机制。针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坚持“以村为主”,做到小事不出“中心户”,大事不出村。一般纠纷,由村及中心户及时解决;涉及具体部门的,出具交办书,分流到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对于涉及多个部门或久调未决的疑难纠纷,由乡调解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实行集中办公,联合调处。坚持信访、调处联合办公,真正把信访、排调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融信访于“排调”之中的新路子。同时,实行领导包案制,对涉及面较大的矛盾纠纷,明确党政主要领导为包案领导,一个领导,一套班子,形成合力,共同协调处理。对农村财务不清、支村两委班子混乱等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利用驻村队驻村的有利时机,组成组,宣传法律,搞好服务,逐步理顺党委、村委和群众的关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四是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确保调处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加强机构建设。大力开展村级调委会达标创建活动,制订完善了案件受理范围、调解程序等配套制度,使基层调委会做到了调解人员、办公场所、经费保障“三齐全”,牌子、证件、文书“三统一”,卷宗整理、调解制度、使用印章“三规范”。另一方面,强化队伍管理。择优选聘村调解中心户,并建立排调考核机制,对不称职的基层调解人员及村调委会人员提出调换建议,予以调换。五是督办机制。实行了领导督办、跟踪督办、会议督办等制度,乡建立了“排调”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综治、纪检、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
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听取专门汇报,针对重大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意见。乡党政人大联席会议坚持每季度专题研究综治、排调,通报情况,讲评。同时,以“一书三单”的形式狠抓督办,即“督办书、交办单、报告单、绩效考核单”。建立了奖惩制度,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纳入各村目标责任考核,纳入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与其他中心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实行奖惩双挂钩。奖惩制度的实施,建立了“排调”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排调”的连续性。
(三)突出“三个重点”,努力创造政通人和的社会局面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涉及面宽,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只有抓住了重点,突出了重点,才能做到整体推进,全面覆盖。一是围绕“三最”抓排调。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处理不好,往往成为不稳定因素,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强化服务,尽量在这些问题上使群众满意。在近期的移民后扶中,我们组织了纪检、信访、综治、水利、财政等部门精干力量成立了专门机构,由分管信访的领导专职抓该项。通过两个月的努力,顺利地落实了第二期移民后扶,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信访事件。我们高度重视下放人员补贴落实以及电影放映员、复退军人等“八员”问题,组织乡村干部广泛走访,做好解释、稳定,在这些人员的群体上访事件中,我乡无一人参与。二是围绕经济发展抓排调。结合经济发展服务年活动,我们坚持落实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以驻村干部的职责要求驻企业的干部,广大干部经常性下企业调查走访,及早发现企业内部及周边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全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实施“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管到底”的机制,为全乡经济发展及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三是围绕作风转变抓排调。以市“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为契机,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实现跨越发展,构建和谐__”金点子征集活动,要求全体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开展调研,每人都要围绕本职写出调研报告。同时,利用《__通讯》将活动实施方案及金点子征集表发至各农户,现已进入收集“金点子”阶段。年初,我们制定了新的机关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对乡干部每月一考核,直接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年终将每月得分相加得出全年得分,直接与年终奖金、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绩效档次评定的依据。
二、初步成效
通过有效运作,我们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讲,就是密切了“两个关系”、促进了“两个下降”、达到了“两个满意”。一是以具体的方式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了群众之间和党群、干群关系。开展“排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采用民主、法制、说服教育的方式,改善和融洽了相互间的关系。调处机构人员坚持原则,规范办事,不徇私情,干部和群众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使人民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冤有处诉,增加了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成为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开心锁”和“连心桥”。二是以有效的机制化解了农村大量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了重大纠纷发生率和信访上访量的下降。今年以来,我乡未上交过一起矛盾纠纷,未发生过重大群体性事件,无群体性上访,上访量大幅下降。三是以治本的举措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达到了群众满意、上级满意。今年以来,司法所受理矛盾纠纷10件,已调处成功10件,安置帮教38人,法庭共受理案件30件,审结25件,调解结案20件。社会大局稳定。稳定的环境又极大地促进了我乡“兴工富乡”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至4月底,全乡招商引资1350万元,项目投入1500万元,新建、扩建企业10余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5149万元,自营出口363万美元,完成国地两税485万。
实践证明,我乡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的大胆尝试和探索,适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是一项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预防性和治本性。但是,同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仍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提高之处。今后,我们将虚心地向先进乡镇学习,促进我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为我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__乡人民政府
2007年6月23日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HYC
负责同志参加的联席会议,听取专门汇报,针对重大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研究提出解决意见。乡党政人大联席会议坚持每季度专题研究综治、排调,通报情况,讲评。同时,以“一书三单”的形式狠抓督办,即“督办书、交办单、报告单、绩效考核单”。建立了奖惩制度,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纳入各村目标责任考核,纳入综合治理一票否决,与其他中心同研究、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实行奖惩双挂钩。奖惩制度的实施,建立了“排调”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了“排调”的连续性。
(三)突出“三个重点”,努力创造政通人和的社会局面
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涉及面宽,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只有抓住了重点,突出了重点,才能做到整体推进,全面覆盖。一是围绕“三最”抓排调。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处理不好,往往成为不稳定因素,极易造成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在中,我们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强化服务,尽量在这些问题上使群众满意。在近期的移民后扶中,我们组织了纪检、信访、综治、水利、财政等部门精干力量成立了专门机构,由分管信访的领导专职抓该项。通过两个月的努力,顺利地落实了第二期移民后扶,未发生一起矛盾纠纷、信访事件。我们高度重视下放人员补贴落实以及电影放映员、复退军人等“八员”问题,组织乡村干部广泛走访,做好解释、稳定,在这些人员的群体上访事件中,我乡无一人参与。二是围绕经济发展抓排调。结合经济发展服务年活动,我们坚持落实干部联系企业制度,以驻村干部的职责要求驻企业的干部,广大干部经常性下企业调查走访,及早发现企业内部及周边环境中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将其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全乡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实施“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管到底”的机制,为全乡经济发展及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三是围绕作风转变抓排调。以市“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为契机,我们结合实际,开展了“实现跨越发展,构建和谐__”金点子征集活动,要求全体机关干部深入村组开展调研,每人都要围绕本职写出调研报告。同时,利用《__通讯》将活动实施方案及金点子征集表发至各农户,现已进入收集“金点子”阶段。年初,我们制定了新的机关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对乡干部每月一考核,直接与当月绩效工资挂钩,年终将每月得分相加得出全年得分,直接与年终奖金、绩效工资挂钩,并作为绩效档次评定的依据。
二、初步成效
通过有效运作,我们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具体讲,就是密切了“两个关系”、促进了“两个下降”、达到了“两个满意”。一是以具体的方式实践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了群众之间和党群、干群关系。开展“排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采用民主、法制、说服教育的方式,改善和融洽了相互间的关系。调处机构人员坚持原则,规范办事,不徇私情,干部和群众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使人民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冤有处诉,增加了群众对政府部门的信任度,成为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开心锁”和“连心桥”。二是以有效的机制化解了农村大量热点和难点问题,促进了重大纠纷发生率和信访上访量的下降。今年以来,我乡未上交过一起矛盾纠纷,未发生过重大群体性事件,无群体性上访,上访量大幅下降。三是以治本的举措维护了农村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达到了群众满意、上级满意。今年以来,司法所受理矛盾纠纷10件,已调处成功10件,安置帮教38人,法庭共受理案件30件,审结25件,调解结案20件。社会大局稳定。稳定的环境又极大地促进了我乡“兴工富乡”战略的实施,促进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至4月底,全乡招商引资1350万元,项目投入1500万元,新建、扩建企业10余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5149万元,自营出口363万美元,完成国地两税485万。
实践证明,我乡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的大胆尝试和探索,适合我乡的实际情况,是一项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预防性和治本性。但是,同领导的要求、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仍有许多需要完善和提高之处。今后,我们将虚心地向先进乡镇学习,促进我乡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的进一步健康快速发展,更好地为我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__乡人民政府
2007年6月23日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来源于网,欢迎阅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HYC
第五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
文章标题: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汇报
围绕“三最”搞调研“四心”活动促稳定
__乡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信息发达,群众思想活跃。乡域面积平方公里,辖33个行政村,总人口万。全乡以民营经济为主导,有企业1725家,其中工业企业107家,2006年实现企业总产值17亿元,工业产值9亿元,完成国地两税16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23元。今年以来,我们紧紧围绕上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有关精神,以“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为契机,创新载体,夯实基础,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创造性地开展“四心”活动,即“尽心抓好
发展,热心关注民生,用心化解矛盾,真心转变作风”,取得了明显成效,构筑起融洽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全乡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编织“三大网络”,夯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基础
一是成立组织机构网。我们将“排调”工作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在加强乡综治委和综治办建设的同时,成立了专门的“排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并保障经费,加入投入,夯实了硬件设施。各村也相应地配备好专职矛盾纠纷排调员,统一由村治保主任担任。二是发展信息联络网。乡驻村干部分别担任各村联络员,及时了解和上报各村社会治安动态。在各村配齐了纠纷信息员和法制宣传员,并建立了信息联络、收集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基层出现的各种矛盾苗头,采取针对性措施。目前,全乡共有纠纷信
息员人,法制宣传员人。三是构建三级调处网。按照“巩固中心户基础、发挥村为主职能、强化乡级协调指导”的工作思路,构建了调处工作的“三级网络”。全乡共有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户处,村级调解室个。乡按照上级统一标准,设立了调解中心,并配奋好专用场所。“三大网络”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夯实了“排调”基础工作,为各项“排调”措施的落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健全“五项机制”,筑起预防矛盾纠纷激化坚固堤坝
我们根据矛盾纠纷发生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本着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宗旨,建立健全了足以有效控制矛盾纠纷激化的“五项机制”,切实达到了把矛盾纠纷消除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的目标。一是预防机制。坚持把工作主体下移、工作重心前移,以村为主,利用广大基层纠纷信息员,及早发现矛盾纠纷。普法预防,在全乡范围内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群众的法制教育,增强其
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大降低了各类纠纷发生率。坚持印发《__通讯》,并保证每期都有法制内容。落实回访预防。制定了《__乡矛盾纠纷定期回访制度》,对于调结的重大纠纷,实行专人包案定期回访,督促协议履行,防止纠纷出现反复。二是排查机制。制定了并坚持落实《__乡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__乡矛盾纠纷排查报告制度》,坚持定期排查和集中排查相结合,每月发放矛盾纠纷排查表,要求各村每月开展一次“拉网式”排查,针对重大活动、重大节庆日和特殊事项,组织大规模集中排查。建立了村情、矛盾调处回访、不安定因素排查等台帐,做到年初建帐、年中查帐、年底交帐,逐月登记、逐月汇报、逐月落实。对于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要求如实填报《矛盾纠纷排查统计表》,由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备案;对于重大纠纷,由乡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汇总,逐级上报。三是调处机制。针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
则,分级负责,归口调处,坚持“以村为主”,做到小事不出“中心户”,大事不出村。一般纠纷,由村及中心户及时解决;涉及具体部门的,出具交办书,分流到相关部门限期解决;对于涉及多个部门或久调未决的疑难纠纷,由乡调解中心协调有关部门实行集中办公,联合调处。坚持信访、调处联合办公,真正把信访、排调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融信访于“排调”之中的新路子。同时,实行领导包案制,对涉及面较大的矛盾纠纷,明确党政主要领导为包案领导,一个领导,一套班子,形成合力,共同协调处理。对农村财务不清、支村两委班子混乱等影响农村稳定的问题,利用驻村工作队驻村工作的有利时机,组成工作组,宣传法律,搞好服务,逐步理顺党委、村委和群众的关系,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四是保障机制。保障机制是确保调处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方面,加强机构建设。大力开展村级调委会达标创建活动,制订完善了案件受理范围、调解
工作程序等配套制度,使基层调委会做到了调解人员、办公场所、经费保障“三齐全”,牌子、证件、文书“三统一”,卷宗整理、调解制度、使用印章“三规范”。另一方面,强化队伍管理。择优选聘村调解中心户,并建立排调考核机制,对工作不称职的基层调解人员及村调委会人员提出调换建议,予以调换。五是督办机制。实行了领导督办、跟踪督办、会议督办等制度,乡建立了“排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由综治、纪检、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负12全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