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村庄(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15:3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个人的村庄(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个人的村庄(最终版)》。

第一篇:一个人的村庄(最终版)

读《一个人的村庄》有感

看了《一个人的村庄》,这是继沈从文和汪曾祺之后,我第一次看到当今中国作家如此具有灵性和才华的文字。他就是刘亮程。

刘亮程文字的美在于他的纯粹,他的文字歌颂大自然,带有纯净的诗意的美。他的文字中,你看不到战火和硝烟,看不到歌舞和繁华,只有村庄和河流,似乎一个人走在大地上,太阳照着你,风永远吹着。

我想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当代最有才华的浪漫主义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时候,怀里揣着《圣经》和《康拉德小说选》,还有一本就是《瓦尔登湖》,海子把它当成命运之书。梭罗说:一亿人中只有一个人活的诗意而神圣。只有读过《瓦尔登湖》的人才会了解瓦尔登湖是多么的深邃纯净。我一直觉得,大师就象深邃纯净的湖泊。

一个优秀的抒情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永远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永恒主题,那就是对某样美好的事物的反复歌颂,很多诗人饱含深情的反复歌颂落叶和露珠。这一切来源于热爱。刘亮程作品的永恒主题就是村庄。他笔下的村庄,似乎赋予了生命,我想,身临其境也不过如此吧。他文字叙述所带来的美感甚至远远超越了村庄本身。村庄生活是很苦的,我去过很多村庄,一般都是看到他们的贫穷和落后,还有漫天飞扬的黄土。我到达村庄之后想念城市的精致物质生活,我在城市想念村庄的安静和安宁,还有清新空气。

如果让我当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我是不会去的。我宁愿在城市之中当个平庸的小职员,随波逐流。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缺乏的,是一颗感恩的心,是一颗诗意的,对生活无限热爱的心。

我所欠缺的,正是刘亮程作品中所表达的。

这是我的生活么?每天在物欲横流的都市中心力交瘁的厮杀。无法拥有那种简简单单的生活。记得自己十六七岁的时候,离大自然是很接近的,一场雨或者一场雪,都能使我感动。记不清上一次在雨中飞奔是什么时候了,似乎很多年以前,上个世纪吧。真的那么久了?我从十七岁开始苍老。现在无论看雨还是看雪都没有最初的心境了。雨雪不会再给我带来任何的感动。我失去了很多,还有那份简简单单的快乐。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是属于他自己的,他静静的讲述着自己的生活,讲述着自己的美学理念,讲述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和思想境界。而我,在世界上一个微小角落生活着的人,只能从心里无比向往。这发现,使我深深的悲哀。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安居。海子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果能够,我真的愿意每天面对着暮色苍茫的水面。快乐的度过每一天。.双语学院1004班史姣娜

第二篇:一个人的村庄

醒来

在家中很早就会醒来。

早晨六点的时候,天色黑暗。看不到日出的迹象。睁着眼睛,不发出任何声音,头脑异常清醒。有时将胳膊裸露在外面,会冻得浑身打哆嗦。空气就是如此清冷。

听到父亲起床的声音。打开灯,捅开炉子,填上碳。洗刷完不久便会听到木柴燃烧的噼啪声。我就在这时起床。刷牙时看到在灶前做饭的父亲,脸上跳跃着微弱火焰。彼此间并不说话。

母亲的身体一直不好,惧怕寒冷。天冷的时候不能够出门,漫长的冬季非常难熬。天气好的时候,在早晨七点钟会看到阳光。一日

白天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田地里度过。

隔着一层透明薄膜,外面建筑物和树的轮廓像是被水泅湿的油画模模糊糊的不真切。塑料薄膜也经常被风吹的剧烈起伏抖动,仿佛要塌陷下来。

我用父亲教给我的方法侍弄眼前的植物。

这些温室里的植物在冬季依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枝叶青翠盘绕,生长迅速。不受自然法则的约束,自成天地。于是经常需要控制它的生长。

工作简单而机械,也就显得乏味。然而必须继续下去。对于父亲而言,那些开花结果枯荣轮回的植物,便意味着全部的生活。

面对这些植物长期沉默,需要自娱自乐的精神,非常考验忍耐力。用指甲掐断茎叶,它们没有疼痛,抑或疼痛却发不出声音。只有浓绿色的汁液涂在皮肤上流进指甲缝中,时间一长就被氧化成了黑色。不能洗掉。作为从事这项职业的标志而长期保存。

于是任何保养皮肤的方法都显得笨拙而徒劳。手指一直被土壤腐蚀,脸部经常从高温潮湿的环境里直接出现在寒冷干燥的大风中。像是一朵娇滴滴的水仙花,瞬间丧失了所有水分。只用一些廉价护肤品涂在手背,但仍然冻开许多小裂口。晚上要涂上手油膏放在火上烤,感觉整个手背被针撩拨一样的酥痒,非常舒服。

下午四点钟的时候停止工作,天空已经非常昏暗。

这样的日子因为惯性而前往,失去了重量,因而太过迅疾。你永远不会记得你昨天的这个时间在干什么,然后日复一日在重复中寻找意义。你亲手导演着轮回重生并与之抗衡,又目睹花开花落。生命的强盛与不朽。

你终究一败涂地,你开始疲倦,且已经衰老。阅读

阅读的时间大都在晚上。房间很冷。三摄氏度。

阅读是一件非常私人的事情,跟写作一样,适合在黑夜里发生。

我在有写字台的房间,将写字台上的杂物全都清理干净,只留下黑色的插排。然后将电脑,键盘,小台灯,小说依次摆放上去。拉紧窗帘。桌面很宽阔,仍有很多的空余。我想我可以在这个房间里写作,虽然很多时候我对着电脑,长时间的写不出一个字。

阅读并不在这个房间。因为太冷。白天的室温有时会在零摄氏度以下,晚上更难忍受。我穿很厚的棉袄,再披上羽绒服,腿上盖上厚毛毯。依然会觉得冷,膝盖骨好像要被冻出裂缝。那样疼痛。只是因为安静。

我戴上露出手指的手套,带上一本书,到母亲的卧室。隔着门可以听到电视喧哗的声音。抬起头的时候会看到自己呼出的热气,袅袅的升腾,扩散。有时也会到炉子旁边。这时便会想起叶芝的《当你老了》。你就这样,带着不甘,垂垂老去。

而时光并不兜转停留。青春又似转眼即逝,不给人以余地。漫漫寒夜,灯火烛明。炉子里冒出红色的火焰,壶里的水沸腾翻滚,咕噜噜的冒着热气。仿佛时空倒置,一切都没改变。我也年幼。只是漫不经心间已经长大。这是一种沉重的力量,无法拒绝,只能承担。但常常又感到措手不及。令人徒生恨意。

托在广东上学的朋友从香港买回《灵山》。台湾联经出版社2010年的纪念版。竖排繁体字。令人内心欢喜。喜欢一切旧的,有磨损的事物。文字亦然。

一夜

躺在床上的时刻与黑暗相知。

仿佛沉降在一百五十米的海底,失去了光的牵引。你的眼睛盲了,不能呼吸亦忘记了恐惧。只感到寒冷。

我知道又会是一整夜的失眠。

打开灯,在玻璃杯中倒四分之三的白水。空气里有清冷的烟火气味。鞭炮的炸响的声音越来越密集,将会持续整个夜晚。这样热闹。你就突然想起孤独来,想听到人说话的声音。

打开电视,到处都是狂轰滥炸的晚会,转到体育台,有斯诺克的比赛。像一条游鱼,冷暖自知。

跑到外面看烟花。夜风呼啸,从脖子灌进身体里,瞬间凉透。看烟花在空中炸响,璀璨的光芒倏而不见。犹如一场繁盛至极的幻觉。而夜空依旧是沉郁肯定的脸。消失了表情。那一刻带来的悸动。像是冰川期里瞬间冰封的鱼,在亿万年后却突然恢复心跳。带着物是人非后的一脸茫然。又突然间不知在何时何地。感觉生命在剧烈消耗,却找不到节制的方式。

凌晨三点,烟花止歇。回到房间,关掉电视。玻璃杯中的水依然停留在四分之三的位置。脱掉羽绒服,牛仔裤。关灯。深吸一口气。

你。终于在日升月沉的村庄,在新年第一缕阳光到达前的四个小时,沉沉睡去。拉开窗帘,天已转暮。小布跑出去玩了,不见了踪影。屋顶上灰色的鸽子正在啄食玉米然后交叠着翅膀啪啪飞远。屋脊和树枝灰色的轮廓渐渐变暗。

这样的时刻。没有要想的人,没有要忘的事。只剩一颗心,不悲不喜。而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真好。

第三篇:走进《一个人的村庄》

走进《一个人的村庄》

在初学写作的时候,我常常埋头苦想:怎样才能编出一个曲折的故事,才能写出一段动情的文字?然而,即便费尽心思,多数时候却总是失望地发现,那些算尽机关编出来的故事其实不好看,那些字字雕饰抒发出来的情语其实未必动人。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进入了刘亮程的村庄,进入那个一条虫,一棵草,一条狗都有灵性的黄沙梁。在这个村庄里,风会把人吹向天空,山坡的花草会发出吟吟笑声,一头驴子会有自己的心思,茫茫白雪会照见人的孤独……

我学写散文的那扇门,就是这本《一个人的村庄》给我打开的。“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使我第一次意识到,乡村的泥土上其实遍布灵气,我们眼中最寻常不过的花枝草叶里也包藏着快乐和寂寞。一颗平静、敏感的心,就是写散文的源泉。

读高中的时候,我把这本书放在寝室的枕头底下,睡觉之前总要翻一翻。每当熄灯了,夜深人静了,我躺在床上,闭上眼睛,一阵睡意蒙蒙,似乎看见了刘亮程从遥远的荒野弥漫而来的那份孤独。这份孤独,不仅是远离村人,独自看守麦田的离群之苦,也是在荒野上劳忙半世、此生被寒风吹彻的灵魂慨叹。

我想,对于文学创作而言,体悟“孤独”是很重要的。刘亮程笔下的这个村庄,不禁勾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我小时候也生活在农村,是个病弱的孩子,找不到玩伴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在村里的小路上走。那些落寞的田野,那些苍凉的飞鸟鱼虫,其实我都真真切切地见过呀!《一个人的村庄》里的物象,草木、牲口、农人,其实它们在我的生命里都存留着痕迹,只是我对它们还从来没有引起过注意,不知道该怎么样把它们在笔下唤起。

刘亮程的作品,把这些都教给了我。在今后的创作中,每当素材无处可觅,每当才思枯竭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这本书,想起那个村庄。我静静观察天上的鸽群,看着它们从村西头飞到村东头,于是写了《鸽子与村庄》;我悄悄窥看昆虫的世界,想着万物有灵,于是写了《送药的小甲虫》……

在我构思人生中的第一个长篇幅的小说的时候,我又想起了刘亮程。在村庄的田野里,草会开花,花会说笑话。于是,一个以草为起点构想出来的童话形象――“草婴”就在我脑海里出现了。我在这篇小说里写道:“那是六年级放假的第一天午后,我正蹲在离家不远的杨树下面,合眼入神地嗅一朵野花。嗅着嗅着竟睡着了。不知怎么的,睁眼时,我已躺在了一块夏虫叫得最热闹的田垄上……”就是在这片草地间,我遇见了草婴,一个带给我快乐的精灵儿……追究起构思的最初灵感,其实都是从刘亮程那里来的。

文学需要有根,每个写作的人都需要找到自己的根。黄沙梁是刘亮程的根。那么我们在文学的漫漫长路上,是不是也需要找到自己的根呢?

【主持人语】

有时候我们寻遍了全世界,才发现自己的根,原来就在自己起始的地方。

刘亮程的文字给人的启迪,就是这样。通过协克的笔触,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个人的村庄》带给他的巨大影响。一本好书,就是让他在阅读之余,时时有所感悟。在以后的写作与人生道路中,也能时时回味。

第四篇: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

他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守望着精神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人与自然万物各适其所的和谐相依,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有其不可剥夺的合理性,都是一个奇观,都有一部纷繁且无法穷究的心灵史,都保持着卓然独立的个性,因而也不能为外部世界的轻易改变。因为“其实这些活物,都是从人的灵魂里跑出来的。它们没有走远,永远和人呆在一起,让人从这些动物身上看清自己”,所以“任何一株草的死亡都是人的死亡。任何一棵树的夭折都是人的夭折。任何一粒虫的鸣叫也是人的鸣叫”。他写了“狗这一辈子”、“逃跑的马”、“最后一只猫”、“两窝蚂蚁”,也写了“一条土路”、“我认识的那根木头”、“野地里的麦子”和“一截土墙”,因为它们和黄沙梁的村民共同构筑了自己的精神家园。故乡的意义,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两层含义:一是生存之地,二是精神居所。作家曾如此说过:“故乡对中国汉民族来说具有特殊意义。我们没有宗教,故乡便成为心灵最后的归宿。”

他安详、贪婪地感受和享受着家园带给他的幸福和满足,家园永远是那心灵的栖居地,哪怕是破败的草屋荒芜的庭园也是心灵憩息的地方。在不断地迁徙,不停地漂泊中,我们在何处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也许《一个人的村庄》是个很好的去处。

我们知道世上有如此多的虫子,给它们一一起名,分科分类。而虫子知道我们吗?这些小虫知道世上有刘亮程这条大虫吗?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个月或几天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一个听烦市嚣的人,躺在田野上听听虫鸣该是多么幸福。大地的音乐会永无休止。而有谁知道这些永恒之音中的每个音符是多么仓促和短暂。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庄子的《秋水》

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这是上古最智慧的人发的精辟言论,刘亮程给这些小虫一下子翻案了,而且说的极为在理,只此一段,就值得为刘亮程的文字与哲思叫好。

记得那一年在野地,我把干草垛起来,我站在风中,更远的风里一大群马,石头一样静立着,一动不动。它们不看我,马头朝南,齐望着我看不到的一个远处。根本没在意我这个割草人的存在。

我停住手中的活,那样长久羡慕地看着它们,身体中突然产生一股前所未有的激情。我想嘶,想奔,想把双手落到地上,撒着欢子跑到马群中去,昂起头,看看马眼中的明天和远方。我感到我的喉管里埋着一千匹马的嘶鸣,四肢涌动着一万只马蹄的奔腾声。而我只是低下头,轻轻叹息了一声。

我站在风中,更远的风里一大群马,石头一样静立着,一动不动。它们不看我,马头朝南,齐望着我看不到的一个远处。根本没在意我这个割草人的存在。——《逃跑的马》

你读着读者就会被感染,也和刘亮程一样,像一个愚拙的割草人,只能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但是你的心中早已抑制不住的激动与澎湃,恨不得也变成那一群马中的一个,随着它们一起向远方奔跑,或者,你已经不用真的去奔跑了,在表面看似宁静安逸的字里行间,你早已经随着心中的思绪飘飞到无止尽的远方了。所以说懂得这种意境旨趣的人,他不必周游世界,甚至于不想去周游世界,他却已经绕着每一个国度走了很远了,这大概就是阅读的乐趣之一吧。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

早就有朋友推荐《一个人的村庄》,他们都对这本书大加赞赏,我便被引燃了兴趣。当我满怀欣喜地找来阅读之后,却大失所望。从体裁上看,像散文?像小说?什么都像,可又什么都不像!从内容上看,除了马呀,驴呀,狗呀,甚至蚂蚁,小虫的,还有那个荒芜的村庄,他到底要表现什么根本没看懂。只是感觉语言粗劣、甚至是无厘头,根本读不下去,因此没读完便放下了。假期开始了,有充足的时间供自己支配,也想读点书充充电,便又想起了《一个人的村庄》。我相信朋友们的审美情趣,相信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他们建议我去读的书,也一定不会错。因此我再一次捧起这本书,认真地开始了阅读。我希望能够咀嚼出它的味道。《一个人的村庄》语言很独特,毫不修饰的纯粹的泥土气息中,充斥着遍野的庄稼,马嘶牛哞,鹅鸭成群,鸡鸣狗吠……记得有人这样写他:“乡土气的,朴素到平凡,朴素到不平凡”。我觉得很深刻。就是这样的文字将泥土的芬芳融进他的灵魂深处,从而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独特魅力——也许就是那种叫“乡土感”的东西吧。

乡土的语言同样有着极为细腻地表达。如他在《远远的敲门声》中写到:“我时常怀想起这样一个场景:我从屋里出来,穿过杂草拥围的沙石小路,走向院门……”他在此特别这样自问:“我不理解自己为什么牢牢记住了这个场景。”为什么恰恰是“我从屋门出来,走向院门……两道门之间的这段距离,是我一直不愿走完,在心中一直没让它走完的—段路程。”然而“多少年之后我才想明白:这是一段家里的路。它不同于我以后走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所以在这里“我走得轻松自在,不像是赶路,只是在家园里的一次散步。一出院门,就是外面了。马路一直在院门外的荒野上横躺着,多少年后,我就是从这道门出去,踏上满是烫土的马路,变成一个四处奔波的路人。”关于“家”,我们常常形容为“港湾”,形容为“母亲的怀抱”,但是从文化语境上讲“家”只是一个词义相对单薄的词,而“乡”的内涵相对则要显得丰富深厚得多。这两个词的意义看似相近,而实则有别,只有把它们合在一起,才会让你感到意味深长。所以刘亮程在他的文字中,看似仅仅在写着独属于自己那个乡村里的家,但对于有“家”而实际上已经远离了家乡的人,却不难从中读出很深的感触。他的这类乡土感受,显然不是那种传统的乡土感所能完全加以涵盖的。我常常听到关于写作中的独特,另类,我想这应该是一个作家身上最重要的东西之一,也正是这种东西,决定着一个作家的前途和命运吧。

资料介绍,刘亮程的家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黄沙梁,这是一个十分贫瘠的沙漠边缘地带。在这里生活着一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纯朴农民,也孕育了刘亮程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作家。刘亮程的文字透视着他的孤独。

说到孤独,刘亮程在《孤独的声音》中这样写道:“离开野地后,我再没见过和那只灰鸟一样的鸟。这种鸟可能就剩下那一只了,它没有了同类,希望找一个能听懂它话语的生命。他曾经找到了我,在我耳边说了那么多动听的鸟语。可我,只是个地道的农民,没在天上飞过,没有在高高的枝头上站过,我怎会听懂鸟说的事情呢?”我想这里所隐喻的,不正是他自己的内心感受吗?在那样一个闭塞的地方,那样一群人们,只知道春种秋收,在沙土地上寻找生命,只知道“牲畜、草木、天气、一小片阳光,吃、劳动、睡觉。除了这些小事再没啥想头”。至于他的什么散文啊,小说啊,文学意像啊,没人会感兴趣。因此那种找不到“同类”的感觉,怎能是“孤独”这样一个词语便可以解释的!

在《家园荒芜》中作者写到:“故乡是一个人的羞涩处,也是一个人最大的隐秘。”当“我把故乡隐藏在身后,单枪匹马去闯荡生活”,昔日的黄沙梁没有变成想象中的样子,却是更荒芜了。又是时间,不仅把人和事淡化了,更把希望中的景致摧毁了。这种摧毁比兴旺和繁荣都要“更强大,也更深远地浸透在生活中、灵魂中”留给人一种苍凉和无奈。

有人常说,因为改变,所以怀念。故而,这苍凉,是时间匆匆流逝的结果,是作者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也只有经过时间磨砺的孤独才如此真实而感人。我想,是不是我们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人的村庄呢?自己的灵魂就栖居在村庄里,无论世界怎样车水马龙,怎样喧嚣沸腾,自己都是孤独的,心底的苍凉,只有自己才会真正的理解。

在刘亮程的文字中,所有的鸡鸭猫狗、驴马牛羊、草木鱼虫、风土山水,都被他赋予诗情画意般的臆想的升华。

刘亮程的散文写“物”明显要多于写“人”。似乎他对那些极其普通的草木与牲畜,也总能别有一种了然和会心,所以它们一经出现在他笔下,往往都会给人带来一种很新鲜、很深邃的感觉。但刘亮程回过头来会不无狡黠地告诉你:“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认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正是由于他能够在事物这面“镜子”里,看清了人生的某种面貌或意味,所以他才能够时常把物境和人境写“通”了。比如他这样写到狗:“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在这里他看似在感叹狗的一生,其实笔笔道出的,不也是人间的沧桑吗?做人难!

《一个人的村庄》是极端的,他对一切乡土的东西毫无保留地赞颂,这种不计客观的近乎沉湎的偏偏执的爱,令我异常惊讶,又不能不去赞赏。

其实一直到今天,我都还在怀疑,我到底有没有真正的读懂《一个人的村庄》呢?我的这些文字所表述的是不是有点意思呢?如果有人说你懂了,你的解读很准确,那我一定会心花怒放。至于好在哪里,我还是说不出来,“很特别”是我给的定位。对于这种特别的文字,我心存敬仰!

第五篇: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1

最先是从《今生今世的证据》这篇课文开始接触刘亮程。那篇文章极好,极平淡的文字极普通的事物延伸出极广阔的文思。会不会当一切曾经属于我和环绕在我身旁的所有物质都消散的时候,我的存在也就那样变成了不存在……我真的在世界上度过了属于我的一生么?全文通读罢,这样深刻的疑问在脑海中震荡。还记得,同寝好友在读了这篇文章后对我深深感慨“这篇文章写得真好。”

那个时候对刘亮程文风的大致猜测是文风沉重,文章内容应当是多属哲思。然而《一个人的村庄》中的文章内容勉强可以将其归属于哲思,但是和文风沉重是完全没有一点干系。

刘亮程的每一篇文章可以说是在调侃中衍生,每一篇文章在我看来都总有那么一点自嘲和嘲他。整本书就好像刘亮程在跟我说话,文字是那样直白生动,你甚至可以想象在那时他的表情。但只能说是他在跟我说话不是跟我对话。因为整本书的紧凑感和文章间那无以名状的联系都无法令我插一句话。

文章所描写的`事物你一点都不陌生,就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或许这样说还不妥,文章所描绘的事物极少应当是文章所描绘的事件那样普通,普通到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发生过无数次。我们根本就不会去注意那样的事件,但是刘亮程却注意了何止是注意呢。全书由这样细小的事件组成由不得让人感慨他难不成是把所有的时候都花在这些琐碎上了么。我相信那所有的一切在刘亮程眼中绝不是琐碎,他将它们视作生活的最真并用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去感知。

随着所读篇篇目的增多便发现一个极其明显的现象便是刘亮程对于自然万物的态度。虫子、驴、牛、村口的那棵老树……等等在他的文章中层出不穷。并且从文字中你丝毫不会觉得这是动物或者植物,你会觉得这些事物和刘亮程生活在一起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不是就那样呆呆的伫立或是无力的过活只有几个月的生命。这本书给我的最大震撼就是刘亮程真正将天人合一,万物平等的思想彻底消融和实践。倘若只是将这种想法挂在嘴边是无法真正享受到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世间万物皆如己出的和谐的。

这还不是刘亮程最令人感到钦佩的,最令人钦佩的是他对于性这一敏感话题的认知。在他的笔下性这一话题出现的频率已经不能算少了,有时候再搭配上他那如口述般的文字你会觉得这简直就是他生活中极其普通且不可缺的部分。

这是对人性认知的何等高深境界。他将其作为人的本性完全接纳了,不带一点偏见和偏激。将其视为人固有的本能,你无法回避你身上所存在的这种欲望那就接受你的身上存在这种东西。接受并且真正认知它,然后控制它。与他这种毫不掩饰的坦荡相比那些禁欲者是何等的小气和落后,连自己都无法接受的人又谈何去说教和感化他人。

你无法想象一个人可以用那样独特的视角去解释生活中的一切。

最后一点,我无比要提。刘亮程的文字看似像是口述实则完全不然,把你读过的文章并且做出注释的地方再细细品读你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匠心之深厚。

最是生活见繁华,将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了黄沙梁——刘亮程。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2

看了《一个人的村庄》,这是继沈从文和汪曾祺之后,我第一次看到当今中国作家如此具有灵性和才华的文字。他就是刘亮程。

刘亮程文字的美在于他的纯粹,他的文字歌颂大自然,带有纯净的诗意的美。他的文字中,你看不到战火和硝烟,看不到歌舞和繁华,只有村庄和河流,似乎一个人走在大地上,太阳照着你,风永远吹着。

我想起了梭罗的《瓦尔登湖》,当代最有才华的浪漫主义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时候,怀里揣着《圣经》和《康拉德小说逊,还有一本就是《瓦尔登湖》,海子把它当成命运之书。梭罗说:一亿人中只有一个人活的诗意而神圣。只有读过《瓦尔登湖》的人才会了解瓦尔登湖是多么的深邃纯净。我一直觉得,大师就象深邃纯净的湖泊。

一个优秀的抒情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永远都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永恒主题,那就是对某样美好的事物的.反复歌颂,很多诗人饱含深情的反复歌颂落叶和露珠。这一切来源于热爱。

刘亮程作品的永恒主题就是村庄。他笔下的村庄,似乎赋予了生命,我想,身临其境也不过如此吧。他文字叙述所带来的美感甚至远远超越了村庄本身。

村庄生活是很苦的,我去过很多村庄,一般都是看到他们的贫穷和落后,还有漫天飞扬的黄土。我到达村庄之后想念城市的精致物质生活,我在城市想念村庄的安静和安宁,还有清新空气。

如果让我当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我是不会去的。我宁愿在城市之中当个平庸的小职员,随波逐流。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我缺乏的,是一颗感恩的心,是一颗诗意的,对生活无限热爱的心。

我所欠缺的,正是刘亮程作品中所表达的。

这是我的生活么?每天在物欲横流的都市中心力交瘁的厮杀。无法拥有那种简简单单的生活。记得自己十六七岁的时候,离大自然是很接近的,一场雨或者一场雪,都能使我感动。记不清上一次在雨中飞奔是什么时候了,似乎很多年以前,上个世纪吧。真的那么久了?我从十七岁开始苍老。现在无论看雨还是看雪都没有最初的心境了。雨雪不会再给我带来任何的感动。我失去了很多,还有那份简简单单的快乐。

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是属于他自己的,他静静的讲述着自己的生活,讲述着自己的美学理念,讲述着自己的理想生活和思想境界。而我,在世界上一个微小角落生活着的人,只能从心里无比向往。

这发现,使我深深的悲哀。

海德格尔说:人,诗意的安居。

海子说: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果能够,我真的愿意每天面对着暮色苍茫的水面。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我也喜欢看,可我写不出如此优美的评论。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3

金麦田,戴帽子的农民,一切都像童话一样美丽,让一个人的心颤抖,这是我最初的感觉,所以我开始沉浸在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中。里面有狗,马,驴,他们在刘亮程的作品中是如此可爱,如此精神。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狗的一生》。狗的生命不长,只有十多年,但狗要活到老并不容易。当狗年轻时,它会被剥皮炖肉;当它老了,没有人关心它生病的身体,脱毛的皮肤,就像一个历经沧桑的老人,给自己时间和生活。

我记得当我住在农村祖母家的时候,有一只全白的母狗。自从我记忆以来,它的睫毛一直是白色的,有一群小狗。每次我看到它斜躺在家门口,哺乳我的孩子,我都能感受到我母亲的伟大。我曾经被这样照顾和成长,我想为我的母亲做点什么来填补我的感激之情。每天晚上,当那些狗看到陌生人时,它们会吠叫。它们只是在门边爬行。在狗叫的夜晚,它们默默地肯定了一只老狗,但它们一定是忠诚的狗。它们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岗位,也从未忘记自己的职责。后来,当我再次回到那个时候,它已经消失了,有些失落了,奶奶说,它的生命只有这么长,然后我也舒服了很多,至少在我年轻的时候,老有自己的一群孩子,生活仍然做了责任。这就是我见过的狗的后半生。

但并非所有的狗都能如此幸运。

狗年轻的时候,是守卫,是把门。来人不找狗·,然而,我们必须先和狗竞争。当主人听到狗叫的时候,他会打开门看看。如果他想见人,他会打开门,假装听不见他不想见的人;如果你必须看到一个不可或缺的贵族,主人会一次跑出去,把它送走,骂“瞎狗眼”。狗会无聊地躲开,慢一步就会被打。其实这也是很多人养狗的原因,避免了不想见却难以开口的尴尬。在我的印象中,有些狗刚刚明白了它存在的意义,因为他们太忠于自己的职责,所以进入了别人的肚子。

那一年,当他们的父母来到他们工作的地方时,他们从家乡带来了一只当地的狗。当他们每周放学回家时,他们摇着尾巴冲向我,跳起来跳到我身上。这叫兴奋。他们赶不走。虽然他们不喜欢它的.唾液,但他们的心仍然很温暖。出乎意料的是,就在一个下午,它消失了,我妈妈告诉我,下午一辆黄色的货车来了,狗叫了几声,被一个麻袋盖住了,她没有赶上,似乎人们已经准备好卖狗肉了。一瞬间,我非常生气,重重地跺着地,以后没有它欢迎我回家,现在想想怀念它在那里的日子。这就是我见过的不幸狗的前半生。

看着这本书,我想到了我的两个伙伴,他们和这本书很相似。他们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坚持自己的初衷,直到死亡,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他们总是那么简单和快乐。只要他们有精力,他们就不会停止。他们只是快乐,我们的世界变老了。我希望在城市的喧嚣中,我们能像他们一样简单地表达我们的情感,坚持不懈地保持我们的初衷。

读一本书,总能让我的心再次得到一丝满足,所以感谢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4

一个人的村庄,一个人的城,走在属于他的路上,不急不忙,不慌不乱,经过这村也好,那村也罢,没有目的地,心却总是记挂着那归属的村庄。他说,对于黄沙梁,我或许看不深也看不透彻,我的一生局限了我,久居乡野的孤陋生活又局限了我的一生。又道,当这个村庄局限我的一生时,小小的地球正在局限着整个人类。

过年时,发现街道能悄悄告诉我日子。晚上六、七点有着平日凌晨也见不到的安静,潮湿的地面没有忙碌的车轮匆匆溅起的水花,昏黄的路灯投下的光少了人影缓缓驻足的遮盖。街边的店铺停下了喧闹的嘴,用整齐划一的面貌面对匆匆经过却不会再停留的.一心回家的归人,除下了笑脸逢迎,铁拉门关住了一切喧嚣。街道在轻声说着:嘘,快回家吧。除夕了。随着耳边毕毕剥剥声此起彼伏,脚下鞭炮绚烂后的红色残骸愈来愈多,街道悄声说:年的脚步远了。但我却想念起除夕的宁静,即使有走在路上的人,也是归心似箭,从没有哪个时刻人们身上有如此深刻的家的标记。我想,这家的标记却如此轻而易举的铭刻在刘亮程的小小村庄里每个小小人物身上,冯四韩三,每个名字都有村庄的痕迹,每个故事都带着村庄的纯朴味道。

他给我呈现了一种不同的活法,一种不敢想的活法。没有阅读完全本,但仅仅是第一部分,所呈现的生活状态都足以让人羡慕。没有纷争,没有漂泊,只有脚下踏踏实实的路,抬头坦坦荡荡的光,固执爱着村庄的他。行走在他的文字中,他如一个导游,向你娓娓道来这村庄的每一点每一滴,他不暇思索就能道出这个村庄的每一样事物背后故事,他用他的一生深入这个村庄,与这个村庄融为一体。或者说,他不只是一个了解这个村庄的人,而是这个村庄的一部分。可是后来之人又会记得谁,记得有你来过,这一样事物曾有你的参与才到了如今这模样,就如他说:你们走了。现在没一个人认得你们,他们没动任何干戈便占有了一切。他们是后人,哭喊着送走你们,把所有悲痛送给你们带走。留下财富和欢乐,他们享用。/这已是别人的村庄。

我开始发现,我阅读所划的字句,都太过总结,读而有味,思而无趣,思考若只是复制他人的思绪,就少了真正的感动,它流动于他文字间的麦香、虫鸣、风呼,流动于他走过的路。我想,读罢他的文章,会想起好好背起行囊,踏上他曾经过的路,可能他的脚步已如他所说:“我的脚印不会比一头牛的蹄印更深更长久地留在大地上,很快我将从我走过的路上彻底失踪。一旦我走出去几十里地,谁也别想找到我。”但行在路上,走在体悟的道上,呼吸着像他那样自由空气,随手记下此时生活和感受,哪怕不能如他那样从此扎根在这村庄,也能一感自然的幸福。若人生能有此幸,也已无憾。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5

当你感到内心有怨、有憎、有怒、有忧,且挥之不去时,不如坐下来读一读刘亮程的《一个人的村庄》。那素朴、深沉的文字,会让你渐渐平静。

在许多人眼中,乡村是贫穷落后、脏乱不堪的,而刘亮程笔下的村庄,彰显着勃勃生机,洋溢着平和与闲适之美。

“我”是一个平常的人,住在一个小村庄里,一辈子注定没有什么大事可做,只能闲逛。那不如拎一把铁锹吧,在村外的野地上转悠,看哪不顺眼就挖两锨。谁家玉米地的草长这么茂盛,钻进去胡乱地铲上一会儿。到了秋天,就会有一两株玉米,鹤立鸡群般耸立在一片平庸的玉米地中。“我”沾沾自喜,只因改变了两株玉米的长势。

有时候,“我”漫无目的地向前走,相中哪个村庄,就找个无人的院子住下来。在夕阳的余晖中,点一支烟,猜想自己弃下的房屋,有没有新的主人?那红砖下压着的钥匙,是否会被放回原处?

“我”无事可做,整日闲逛,像一个永远在路上的流浪者。

“我”与虫共眠,对一朵花微笑,猜想驴和狗的心事,收拾好院落恭迎第一场雪,在寂静中体悟一个村庄的生长……“我”体察万物的情绪,视万物为朋友,与万物和谐相处,“我”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与大自然合二为一。

书中很少写到人,偶有提及,也不过是旁观而已,使得这份从容与和谐,因为缺乏人的温暖,而透着孤独与荒凉。

为什么没有人?为什么没有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善解人意了均不行。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

“一条没有主人的狗,一条穷狗,会为一根干骨头走村串巷,挨家乞讨,备受人世冷暖,最后变得世故,低声下气,内心充满怨恨与感激。感激给过它半嘴馊馍的人,感激没有用土块追打过它的人,感激垃圾堆中有一点饭渣的那户人。感激到最后就没有了狗性,没有一丁点怨恨,有怨也再不吭声,不汪不吠。”

做一条狗如此不易,那么做人呢?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

“有些虫朝生暮死,有些仅有几天或几个月的短暂生命,几乎来不及干什么便匆匆离去。没时间盖房子,创造文化和艺术。没时间为自己和别人去着想。生命简洁到只剩下快乐。我们这些聪明的大生命却在漫长岁月中寻找痛苦和烦恼。”

“蜻蜓飞来飞去最终飞到夕阳里的'一堵土墙上。人东奔西走,最后也奔波到暮年黄昏的一截残墙根处。”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就隐藏在对风、雪、狗、虫、花、草的描述中。或许,在万事万物中,人是最令人失望的,人群是最令人恐惧的。

是不是人群中的踩压、猜疑、冷漠和利用,已让人感受不到一丝温情?能够在大自然中享受孤独的欢愉,正是因为离开了人群?抑或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只有远离人群,才能悠然从容、自得其乐?

孤独,有时是无可奈何,但能够享受孤独的欢愉,人生就步入了豁然开朗之境。

下载一个人的村庄(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个人的村庄(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个人的村庄》读书笔记(通用)[五篇范文]

    《一个人的村庄》读书笔记(通用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大全五篇]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精选8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个人的村庄......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全文5篇)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精选10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

    一个人的村庄现代散文

    李老汉的村庄在中国乌蒙山区的大山深处,叫岩石村,因岩石丰富而得名。可是现在村庄很萧条,仅剩李老汉一个人,他既是村长,又是村民,更是唯一的低保户。岩石村很小很小,小到只能容纳五......

    《一个人的村庄》优秀读后感

    在许多人眼中,乡村是贫穷落后、脏乱不堪的,而刘亮程笔下的村庄,彰显着勃勃生机,洋溢着平和与闲适之美。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有点茫然,看不懂读者要表达的意思,有时候甚至觉得有点语无......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小编整理)

    在阅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个人的村......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通用)[5篇范例]

    《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通用9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

    《一个人的村庄》的读后感(共5则)

    一个人的村庄,是诗意的文字描绘诗意的村庄。读完了,你有何感想要跟大家分享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一个人的村庄读后感篇一这本书写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