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

时间:2019-05-13 15:5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

第一篇: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

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省委提出,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杭州作为省会城市,作为一个休闲旅游城市,发展现代服务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杭州都市农业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培训创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农民素质不断提升,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发展动

力不断增强。从总体上看,杭州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发展水平已达到较高层次,也表现出主动接受城市服务的迫切需要,特别是杭州广大农村与城市距离近,城市文明的扩散效率高,这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笔者认为,加快现代服务业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并要着重从以下方面突破:

加速发展农村旅游业。杭州发展农村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条件。一是经济优势,杭州农村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具有发展农村旅游的经济实力。二是资源优势,山林资源、田园景观、江河湖溪、人文典故等在广大农村各具特色。三是政策优势,“旅游西进”战略向5县(市)延伸,发展机遇明显。四是城市定位优势,“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定位,必然要求城乡旅游联动。杭州农村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可定位于:(1)休闲观光农业。休闲观光农业集生产、生活、生态和农业产销、农产品加工、农业旅游服务等三次产业于一体,重点在农业与旅游的结合点上做文章,顺应了21世纪人们更注重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几年,杭州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国内外投资者、旅游观光者和广大城乡居民的关注和欢迎,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和现代农业园区遍布各地。目前,杭州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功能正向多样化和综合化方向发展,能基本满足休闲、度假、游乐、会议、培训、商务等多方面需求。但杭州的休闲观光农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产业总体发展规划滞后,缺乏明确的管理部门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市场定位不准,开发建设档次不高,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休闲观光农业的消费市场还很不成熟,需要培育和引导。因此,杭州应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多管齐下,抓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整合优化全市休闲观光农业,有重点地开发建设一批主题明确、特色鲜明、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精品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打响杭州休闲观光农业的品牌;要制定出台有关休闲观光农业的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在资金投入、土地利用、道路通讯、经营收费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优惠政策,为休闲观光农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加强休闲观光农业项目的包装宣传和市场开发工作,充分激发消费潜力;要加强领导,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水平。(2)自然山水旅游。整体规划,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实施道路、通讯、食宿等相关基础设施配套,合理开发杭州的山、林、江、河、湖、溪等优美自然山水旅游线,强化杭州自然山水的生态功能、旅游功能。(3)农村风情体验。杭州农村的人文历史悠久,风情特色多样,非常迎合当今城市居民的乡村体验需求。政府要加强引导,挖掘资源,实施培训,规范建设,推动各地的农村特色风情形成规模、形成产品、形成市场,使杭州的农村风情体验与大都市的现代繁荣相得益彰、互成特色。

加快金融服务对“三农”的延伸。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业对“三农”的服务,让农民和农村企业也能顺利地贷到款,已成为杭州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杭州金融业加快发展的自身要求。一要推进市商业银行和其他在杭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的服务。杭州市商业银行已具备较强实力,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并在地方政府权限内给予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向农村布点,开展农村业务。同时也鼓励在杭其他金融机构积极拓展“三农”业务,政府可制定相应的奖励政策。二要改革农村信用社。要采取股份制的办法,广泛吸纳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大户等参股,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并采取免税或低税率的政策,在保证农村信用社获得不低于一般商业银行同等赢利水平的条件下,鼓励农村信用社以低于商业银行的利率给农民发放贷款。三要建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公司。切实改变农业保险无人问津的局面,对风险较大的农业项目进行保险,以保护投资者和生产者的利益。

实质性推动农村商贸业发展。总体上,杭州的商贸业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连锁超市快速发展,商品交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城乡差别十分明显,城市“热”、农村“冷”,现代商业网点在广大农村几乎没有,农村商品市场既少又小。因此,要按照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加快发展和培育城乡一体化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市场网络,改变目前在生产要素的配置和使用上过多向城市倾斜的政策,从体制上、政策上创造城乡各类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等各种生产

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和布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要鼓励城市商贸企业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加快现代商业网点向农村的全方位延伸,方便农村居民购物消费,启动农村消费市场。要充分发挥城镇的集聚和辐射功能,运用城镇市场引导和带动农村市场的发展,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农业市场化程度。大力培育各种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鼓励和引导城市的工商经济组织向农村延伸和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提高。

面向城市需求大力培育社区、家政服务人员。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杭州城市居民对社区服务和家政服务的需求加速扩大,伴随而来的是社区、家政服务人员的严重短缺。而城市居民对这些人员的要求是最好来自本地。因此,杭州农村大力培育社区、家政服务人员,既可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又可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服务需求。政府应积极引导,鼓励成立培训机构或培训公司,高质量地培训保姆、保安、家政等服务人员,开展就业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推荐、组织就业等服务。

加快农村信息化和繁荣农村文化联动。信息化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杭州农村信息化已有良好基础。要进一步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电视、通讯、网络等为载体,加快信息化由城到乡的普及。要以杭州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网络为依托,进一步健全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科技信息网络,为发展都市农业提供更有效的科技信息服务。结合信息化的各种载体,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引导和鼓励兴办健康文明的文化产业,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二篇: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物流管理09级1班 王珊璐20093319 王腾飞20093316)

摘要: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关键词:农民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1、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

第1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是扶农政策。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近“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

(二)农民负担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物质利益,就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建立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即是在政策上保护,物质上投入,生产上服务。清理和规范涉农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要继续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农民自主权问题。对农民来说,自主权是最大、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来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权。我们要始终坚信,农民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让农民自主决策。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四)农民民主权利问题。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尊重农民创造精神的结果,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等.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试验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经营机制和农村管理办法,各级干部帮助加工、总结,逐步提高和规范。

2、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

第三,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 “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2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1、进一步完善政府支农政策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如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等,收到了明显效果。应该说政府建立粮食直补制度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也符合加入WTO以后的国际惯例。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单纯的粮食直补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对国家财政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补贴除了直接面对种粮农民个体外,更应探索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形成农业和农村内在发展机制的政策体系,使之不但具有补贴功能,更具有引导生产要素向涉农领域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支持方向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进一步延伸到“三化”领域,其次,要在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条件,为“三化”的顺利推进创造外部条件。再次,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相对脆弱的生态现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投入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化”。首先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金融系统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功能弱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试行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制度,放宽和规范龙头企业贷款条件,扩大借贷规模,采取专项放贷,封闭运行的办法,在保证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同时,也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支持农民调整结构。同时,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或多户联保等优势,多方面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其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三化”。民间资本具有存量大、市场活跃、投资欲强烈等诸多特点。事实上,近年来民间投资已呈现出向农产品加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服务业等多领域、多层次进军的趋势。

3、统筹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聚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以发展园区工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增强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载体,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让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建设的投资者,城镇发展的创业者和城镇化的受益者。二是要进一步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要用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管理制度逐步取代户籍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多方面服务。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四是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第3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如广东佛山地区通过建立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成相衔接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帐户为主,通过个人缴费,村组集体给予补贴,政府扶助等途径筹集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五统筹”的科学发展,扎扎实实推进“三化”,切切实实抓好“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五个突破点

把握了关节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内容;抓住了着力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千言万语,贵在求真;千头万绪,重在落实。因此,抓落实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突破点.“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更是硬道理”,要解决好当前的农民问题,必须咬定发展不放松,求真务实抓落实,从五个方面在“落实”二字上狠下功夫、寻求突破。一要从思想认识上抓落实、求突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率先到位,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农民问题在“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地位和在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才能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才能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迅速启动好各项工作,实现突破。二要从职责履行上抓落实、求突破.要有效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只有政府搭好了台,农民才能唱好戏。因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把正确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作为工作的重点,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为农民精心搭台、细心服务、费心引导,促其发展,实现突破。三要从为民谋利上抓落实,求突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宗旨,解决农民问题必额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关心农民,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尤其是要妥善、及时、深入解决好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排解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聚精会神抓建设,同心协力谋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突破和快速发展。四要从工作方法上抓落实、求突破.工作方法对路,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同的工作,其方法不尽相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是工作中通用的方法。解决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必须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要把工作方法落实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个贴近”上,以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工作突破.五要从开拓创新上抓落实。

第4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都要在改革中向前推进。在此过程中,必特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必然要求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措施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因此,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作,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在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创新,才能突破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第5页(共6页)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参考文献:

[1]李树基,朱智文.“三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出版社.[2]罗晓东.农民问题不仅仅是增收问题.人民出版社.第6页(共6页)

第三篇: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天津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宏微观经济学关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论文

浅议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物流管理09级1班 王珊璐20093319 王腾飞20093316)

摘要: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农民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具有新的内容、新的特点和新的复杂性,因此,需要广大农村工作者积极探索和建立适应农村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领导体制、管理机制和工作方式,一切从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营建良好的党群干群关系,切实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关键词:农民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民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当前,随着新旧体制的转换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的“三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虽然农民在思想观念、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部分农民也迅速转变成为民营企业家,但多数农民仍肩负着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重任。这充分说明,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化,“三农”的基础地位始终不会变,农民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也会愈加明显。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加强和改善党在农村的工作,对于保持农村稳定,推进农村改革,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1、把握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切入点

农民问题错综复杂,解决的切入点就是搞好权利和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充分尊重民主权利;在经济上,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为此,在工作中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业政策问题。一是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基,土地问题是“三农”的核心,事关农民的根本利益。侵害农民土地权益,将直接损害农民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农民的就业和生产生活保障,直接影响农村的稳定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之规定,依法保障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决策权,切实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问题。二是集体财务管理政策。农村财务问题既是农民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引起农民集体上访的主要导火索。搞好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对于密切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将产

第1页(共6页)

生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三是扶农政策。农民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主体,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中央出台了I号文件,农民对此欢欣鼓舞,一致认为“1号文件”贴近“三农”,政策性强,增收的措施比往年更积极、实在。

(二)农民负担问题。要提高农民的物质利益,就要促进农民增收、减轻农民负担,要加大扶持力度,调整投入结构,建立对农业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体系,即是在政策上保护,物质上投入,生产上服务。清理和规范涉农事业性收费,取消不应由农民负担的税费项目;要继续加大配套改革力度,切实精简机构,进一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

(三)农民自主权问题。对农民来说,自主权是最大、最切实的民主权利。从我国农村改革的成功实践来看,最基本的经验就是充分尊重了农民的自主权,放活了农民的生产经营权。我们要始终坚信,农民有能力办好自己的事情,应让农民自主决策。政府的责任是为农民提供政策指导、市场信息和技术服务,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要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

(四)农民民主权利问题。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必须坚持和完善“村民自治”,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管理社会事务、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的作用,依靠农民的力量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同时,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中国的许多成功经验都是尊重农民创造精神的结果,比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等.我们要允许和鼓励农民,大胆试验和探索新形势下的农业经营机制和农村管理办法,各级干部帮助加工、总结,逐步提高和规范。

2、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着力点

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跳出“三农”抓“三农”,同时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其根本路径就是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

第一,要把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个有机整体置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协同推进。

第二,要把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作为推进“三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举措。第三,要把政策创新和机制创新作为推进“三化”、解决 “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长期束缚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深层次问题在新阶段的集中反映。解决“三农”问题要靠“三化”,而推进“三化”进程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需要在发展实践中逐步探索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运作机制。当前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进一步完善政府支农政策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措施,如粮食直补、减免农业税等,收到了明显效果。应该说政府建立粮食直补制度是非常积极的举措,也符合加入WTO以后的国际惯例。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拥有9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单纯的粮食直补不仅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对国家财政也是一个极大的负担。国家对农业的政策补贴除了直接面对种粮农民个体外,更应探索建立一种能够促进形成农业和农村内在发展机制的政策体系,使之不但具有补贴功能,更具有引导生产要素向涉农领域集中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我认为:首先,政策的基本取向应立足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目标,支持方向从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进一步延伸到“三化”领域,其次,要在优化区域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水利、道路、信息化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农村落后的经济基础条件,为“三化”的顺利推进创造外部条件。再次,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村相对脆弱的生态现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创新投入机制,让更多的资金投向“三化”。首先要创新农村金融支持体系。金融系统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功能弱化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作用,试行产业化龙头企业专项贷款制度,放宽和规范龙头企业贷款条件,扩大借贷规模,采取专项放贷,封闭运行的办法,在保证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的同时,也可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契约关系支持农民调整结构。同时,继续发挥农户小额信贷或多户联保等优势,多方面解决农业发展的融资问题。其次,积极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三化”。民间资本具有存量大、市场活跃、投资欲强烈等诸多特点。事实上,近年来民间投资已呈现出向农产品加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服务业等多领域、多层次进军的趋势。

3、统筹城乡就业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战略转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化聚集,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和工业园区化的必要条件,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发展壮大城镇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要以发展园区工业和服务业为重点,增强城镇的经济集聚功能,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要以县城和中心镇为载体,推进农村人口城镇化,让农民真正成为城镇建设的投资者,城镇发展的创业者和城镇化的受益者。二是要进一步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要用住地登记制度和身份管理制度逐步取代户籍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多方面服务。三是要加强对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四是要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解除农民离开土地的后顾之忧。如广东佛山地区通过建立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成相衔接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个人帐户为主,通过个人缴费,村组集体给予补贴,政府扶助等途径筹集资金,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经验。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五统筹”的科学发展,扎扎实实推进“三化”,切切实实抓好“三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3、解决好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五个突破点

把握了关节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内容;抓住了着力点,就基本掌握了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主要方法.但千言万语,贵在求真;千头万绪,重在落实。因此,抓落实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的要害和关键,是必须牢牢把握突破点.“发展是硬道理,落实更是硬道理”,要解决好当前的农民问题,必须咬定发展不放松,求真务实抓落实,从五个方面在“落实”二字上狠下功夫、寻求突破。一要从思想认识上抓落实、求突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路决定出路。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率先到位,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充分认识农民问题在“三农”问题中的核心地位和在整体工作中的基础地位,才能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才能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心,迅速启动好各项工作,实现突破。二要从职责履行上抓落实、求突破.要有效解决新时期农民问题,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创造条件、搞好服务.只有政府搭好了台,农民才能唱好戏。因此,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村工作者,必须时时刻刻把正确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作为工作的重点,作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为农民精心搭台、细心服务、费心引导,促其发展,实现突破。三要从为民谋利上抓落实,求突破.“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宗旨,解决农民问题必额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深入农村,服务农业,关心农民,积极为农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尤其是要妥善、及时、深入解决好农民群众所关心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排解他们遇到的各种矛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营造聚精会神抓建设,同心协力谋发展的格局,促进农业农村工作的全面突破和快速发展。四要从工作方法上抓落实、求突破.工作方法对路,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不同的工作,其方法不尽相同。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等,是工作中通用的方法。解决新时期的农民问题,必须把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要把工作方法落实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个贴近”上,以提高工作实效,促进工作突破.五要从开拓创新上抓落实。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各项工作都要在改革中向前推进。在此过程中,必特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要求,必然要求我们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措施去认真对待和加以解决。因此,搞好新形势下的农民工作,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在体制上、机制上、制度上创新,才能突破新局面,创造新业绩。

参考文献:

[1]李树基,朱智文.“三农”问题研究综述.甘肃社会科学出版社.[2]罗晓东.农民问题不仅仅是增收问题.人民出版社.

第四篇: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摘 要]服务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服务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发展滞后,比重偏低;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等,对此必须进行坚决整顿和规范。

[abstract]Servic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ket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China's service industry is currently the main problems are: the overall size of the level of development is lagging behind;Services internal departments unreasonable structural imbalance;development lags behind the proportion of low;service support system is imperfect, which must be resolutely rectify and norms.[关键词]服务业 比重 发展水平协调 完善

[keywords]serviceproportiondevelopmental levelcoordinateperfection

服务业活动是工业企业价值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服务业与工业像唇齿一样相互依赖着。拥有日益增多的专业化厂商并以人力资本作为主要的投入品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特征,工业企业通过购买服务提供者的服务,能够使社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源源不断地参与到工业生产过程。因此,服务业是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引进工业生产部门的推进器,它在相当程度上构成了这些资本进入生产过程的桥梁。但在我国,本应作为中间投入的服务多由企业自身完成,大量可以通过社会分工节省成本的机会没有被恰当地利用。当既有的服务业需求(如广告、会计、咨询顾问、信息系统、银行投资与市场调研等)变得日益复杂时,专业化的服务便显示出其远大的发展前景。

一、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状况

如今,在我国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超出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最高值的同时,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不仅低于中等收入和发达收入国家,甚至低于低收入国家。2005年至2010年,服务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增长是逐年降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十一五”规划中服务业指标未达标的问题,这与营业税改革不到位密切相关。”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表示,“十二五”期间,我国必须痛下决心,改革营业税。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服务业发展也成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建议,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大力促进服务贸易的发展,这不仅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

对此,《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已经提到,在“十二五”期间要建立公平、规范、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探索适合新型服务业态发展的市场管理办法,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目前,我国服务业中除商贸餐饮、居民服务和公路运输外,多数行业市场化程度相当较低。“条条”管理形成的政企不分、行业垄断现象比较严重,市场准入的限制比较多,竞争不充分。改变服务业进入难、管理松的状况,实行公开透明和宽准入、严管理的政策,增加

竞争主体,提高竞争力。要加快形成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准入政策,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租赁等形式进入这些服务行业。

二、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总体规模小,发展水平落后。

从全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看,服务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趋势。而中国服务业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总体水平仍然不高。以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200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3.2%,不仅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发达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70%以上的水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也在45%左右。另一方面,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较低,2003年底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9.3%,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50%左右水平。与其他产业相比,我国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差别很大,发展的不平衡对服务业整体的提升会产生影响。另外,受现有基础和一些传统因素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所需的市场环境、制度环境等还需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服务业满足巨大市场需求的供给压力仍然相当大。

2.服务业内部部门发展不合理,结构失衡。

从总体上看,中国服务业内部结构落后,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高,而保险、金融、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仍然是以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结构。而目前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内部结构中,新兴服务业所占的比重已经明显超过传统服务业的比重,一些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这个发展趋势也较为明显。

长期以来,一些应当作为产业化经营的服务业领域,被当作公益型、福利型的事业来办,因此服务业的许多行业缺乏自我发展活力,“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仍有存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步伐还较慢。

3.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还有很大的体制性政策性制约因素。

我国长期以来的工业化政策,忽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发展速度低于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导致经济结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明显偏低。同时,国家对现代服务业的一些行业(如邮政、电信、金融)的准入限制,使非公有制经济很难进入,导致这些行业缺乏竞争,经营机制僵化,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

4.服务支撑体系不完善。

现代服务业对工业的支持是综合的、配套的、快速反应的体系,能有效满足制造业的服务需求。设计、生产、营销、配送、支持产品等是制造业链条上的不同环节,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其中,服务业的效率对整个链条的效率影响很大。因而各个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都把服务放在重要的位置,通用汽车的利润来源构成中服务所占比重在90%以上。但由于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制造业产前、产后服务体系跟不上,致使整个服务链条脱节,影响了制造业的效率。服务的低效率,已经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三、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1.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市场化改革

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底子薄,经济处于转轨期,政府角色转换不到位,过多的行政垄断与市场准入限制,金融体制改革不彻底等,因此,要进行体制创新,以形成服务业良好的投资与发展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部分。国有经济在一些新兴服务行业的垄断,严重抑制了民营经济在服务行业的发展潜力。放开市场准入,改革行政审批制度,释放民营经济在服务业领域的竞争与发展能力,势必会快速推动我国服务业各个领域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多数企业已经把服务业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加以重点培育。因此,我们要在战略高度上认识服务业,积极发展服务业。

(1)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地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随着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专业服务外置化趋势的发展,产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物流等商务服务业的支撑,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跨国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会受到很大局限。因此,在我国打造国际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2)积极培植生产型现代服务业,加速经济增长。传统服务业要提升,新型服务业则需要培植。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是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因此,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就必须与工业实现“捆绑式发展”。随着世界逐步进入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渐失去竞争力,利润空间也不断萎缩,要突破这种局面,就应把发展的重心转移到服务业上来。近年来,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服务业的支撑。所以,应在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同时,重点抓好研发中心、公共数据服务中心、产品设计创意中心等特色产业载体的建设,加快发展软件服务业,发挥信息服务对经济发展具有的倍增效应.(3)以产业协调发展为前提,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与第二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相比,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明显滞后,要合理定位布局,加快载体建设,加大内外资引进力度,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同时加快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发展,全面形成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吻合、与现代制造业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优势明显、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

2.加快内部结构调整,推进服务业的协调发展

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存在严重的结构问题,这一方面与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低下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经济整体结构存在的问题有关。因此,一方面要通过体制创新,解放经济内生的活力;另一方面,也要实行不同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1)在体制上,要打破行政垄断。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层次难以提高的重要原因即在于存在行政垄断等体制性障碍。因此,通过市场化改革,降低进入壁垒,通过引进竞争者

和竞争机制来破除制约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因素是当务之急。

(2)在机制上,要构建专业化分工体系。从经济演化角度看,生产者服务的发展原本就是代表着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泛化。因此,通过各种政策、措施和环境的引导,从机制构建起整个社会的专业化分工体系,无疑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所必需的。

(3)在政策上,要给予平等制造业的发展条件,消除歧视。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表明,没有生产者服务支撑的商品生产业既是难以持续,也是难以形成竞争力的。发展条件的平等,将会促使制造业更好的发展。

3.加快科技进步,提高服务业生产效率

(1)一国科学技术的水平决定了其服务业发展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我国服务业水平低,与外国服务业相比,最大的劣势就是技术手段和管理水平上的差距较大。因此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服务产业。随着社会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科学分工的合理化,科技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成为上农业进步的第一生产力,也是服务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尤其是金融、咨询、信息等行业,没有高科技手段是难以实现的。

(2)科技进步是服务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靠力量,这也是工业化国家在国际服务业中占绝对优势的原因所在。我们要把那种认为服务业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传统观念改变过来,真正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服务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的观念;也要大力提高服务业的科技素质,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培养智力型服务人才,大力加强服务领域的科研工作,加强对服务从业人员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和了解新科学、新技术。

(3)此外,应积极推广新科技、新知识,对不同行业,分别提出科技含量的标准,从制度上确保科技的推广,加大对服务业科技的投入。

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3%,比2009年下降了0.4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到,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并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提升到“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的高度。《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还特别指出,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服务业将迎来难得机遇。”社科院财贸所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夏杰长分析称,宏观政策环境有利于服务业发展、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深度和广度将加速拓展。与此同时,明显加快的城市化进程也进一步拓展了服务业发展空间,我国服务业的将会更完善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浅议我国服务行业的发展》康学敏文献来自:管理世界2000年第04期

[2]《服务行业排队论问题分析》张蕊文献来自: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06期

[3]《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

央委员会 2010年10月18日

第五篇:解决“三农”问题心得

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础。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

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这次“两会”,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用5年时间取消农业税,这对解决三农问题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温总理讲话一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有的说不用5年,准备3年就取消,也有些地方领导说,准备明年就取消农业税。与会代表有个态度,当然是好事情,但要解决三农问题,绝非如此简单。不征农业税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还是一个表层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节支的问题,关键是要让农民增收,就是要多开源。我以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除了降税减费外,还需要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是要夯实农民生存的基础。农民生存的基础是土地,对于这一点,有些地方已经淡忘了。中国的国情就是人多地少,是农民多,耕地少。但这几年的所谓发展,把农民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无偿地剥夺了,农民失地就是失去生存的基础。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现有耕地总面积为13.4亿亩,人均仅1亩,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占有耕地居世界第67位。全国2800多个县中,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提出的警戒线0.8亩的有666个,其中低于0.5亩的有463个。在不再减少耕地的条件下,我国土地的自然承载力为14—15亿人口,现在已经接近极限。

一方面土地供给形势相当严峻,另一方面耕地流失十分严重。近年来,在“广招天下商,共建开发区”的热潮中,城镇建设用地大扩张,各地大量圈地,加上修建高等级公路、超标准建房,大搞游乐场等原因,耕地流失十分严重。短短几年的所谓“开发”,全国减少耕地1亿多亩。你如果有机会到目前发展最快的苏南地区走一走,可以看到到处是开发区,以前的农田都变成了宽马路和大广场,有的是大片片地撂荒,肥沃的庄稼地或变成了水泥地,或杂草丛生。难怪前总理看到此等景象雷庭震怒,但怒则怒,奈之何?这几年更是一发而不可收。古人讲“江南熟,天下足”,真的只能在历史书上能看到了。在这块土地上的农民,自己吃的粮食也要从外地购买。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也是繁衍生存的基础。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存就是大问题,遑论致富发展了。

二是还农民以劳动的基本权利。如果说,第一个问题是解决“耕者有其田”,这第二个问题是要解决“农者耕其田”。现在的农民在干什么?谁在种地?现在在田地干活的人被人们称为“3860”部队。“38”说的是女同志,“60”讲的是老年人,是这些年老体弱的以及一些妇女在农田里干活。到农村去走一走,你会发现,青壮年农民无所事事。除了一部分人外出打工了,其余的呆在家里休闲。有的只在农忙时才到田头走走,余下的时间就是晒太阳,或者打牌搓麻将赌博。什么兴修水利、搞农田基本建设等等,根本谈不上。而且,越是年轻人还越是想得开,拢着双手东家窜到西家,一天一天就这么过去了。在农村还听到过这样的怪论,说“大小伙子在田地干活没有面子”,因此,他们再有力气也不下田,而要靠父辈来养活他们。

以前集体经济时,人们一有空就到田头,把庄稼莳弄得好好的,每年土地的回报都是不错的。现在倒好,只要把种子撒下去就万事大吉了,坐等收获。须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付出那来的收成。农民要想改变生活状况,除了外出打打工,更要在农桑上做文章。而外出打工并不容易。现在城市下岗职工越来越多,在城市,劳动力并不缺乏,农民进城后就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的到城里转了一圈,空着手又回来了。农民经不起来回折腾啊!因此,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说,种好田(是广义的种田,包括农村多种经营)是最好的出路,也是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农民的出路还是在农村!

三是要强化基层组织的作用。中国历来是一个小农经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发生的最大变化就是走上了集体化的道路,一盘散沙的农民被组织起来了,一个时期以来,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回过头来看,尽管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有过失误,但农民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只有集体经济才能真正挽救农业,这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包产到户、个体经营必定是短期行为,谁来修水利?谁来搞农田基本建设?谁愿意对土地进行投资?农业科技怎么搞?如何引进先进的种类和种植技术等等?这都需要强有力的农村基层组织来发挥作用。而原来的“集体经济,队为基础”早就不复存在。现如今,农村村级组织基本不发挥什么作用,一些村干部的职责恐怕就是收费了。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农业、壮大农村经济也只是一个良好的愿望了。

因此,我认为,首先,还是要把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现在也叫规模经营)的道路,以集体的力量来抗衡自然的和人为的不确定因素。其二,要把吃皇粮的干部数量降下来。村一级干部要恢复自食其力的传统,要靠自己的劳动来养活自己,不能当专吃农民税费的寄生虫。县乡一级干部要大大压缩编制,就目前而言,压缩一半人马绝对不会影响正常工作。其三,建立农民自己信得过的基层组织,可以通过选举的方式,让一些公道正派的能人来领导这个组织,由上级来指派农村基层负责人的做法当休矣。

总之,三农问题复杂而严峻,需要各级组织和领导多用心思考,而不要光空喊口号。

下载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发展现代服务业要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决“三农”问题路在何方

    解决“三农”问题路在何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受到决策层和百姓的广泛关注。要想从根本上找到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办法,就......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5篇)

    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闭幕后,刘立仁厅长回到南京的当天,一边处理繁忙的工作,一边接受记者的专访。统筹城乡、解决“三农”问题,是这位全国人大代表......

    现代服务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现代服务业支撑,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一要做好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好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争取形成规模效应。根据我县的发展......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出现可喜变化。但由于农民基数庞大,人均拥有土地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很少,加上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障碍,农村基础......

    解决“三农”问题[优秀范文五篇]

    解决“三农”问题,最终要落实到统筹城乡发展上来,关键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以县域突破为主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化。突出工......

    解决“三农”问题要有长效机制

    当前,我国“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出现可喜变化。但由于农民基数庞大,人均拥有土地资源和其他农业资源很少,加上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障碍,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

    农商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

    农商一体化是指身为农民亦农亦商。近来对农产品价格上扬的议论多从农产品价格上扬有利于农民收入增加的角度来阐述,然而农民是否能从中得到多少实惠还不该过早下结论。直接从......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范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在这转变过程中,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占据了主导作用。现代服务业已成为衡量各个国家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