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大纠纷调处程序
“三大纠纷”调处程序
一、受理申请
受理权属纠纷调处申请,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申请人与权属纠纷有直接复利害关系;
(二)有具体的权属请求和事实依据;
(三)有明确的对方当事人;
(四)属于土地、山林、水利所有权或者使用权争议;
(五)争议的土地、山林、水利所有权或者使用权未经依法确定权属,或者虽经
依法确定权属,但有证据证明,已经确定的权属确有错误的。
二、申请书
当事人申请调处权属纠纷,应当递交申请书,申请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争议当事人是个人的,应当写清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职业、住址;争议当事人是集体的,应当写清单位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说主要负责人和姓名、职责。
(二)权属争议区域的四至范围、面积。
(三)对土地、山林、水利的权属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三、被申请人答辩和提交证据材料
被申请人不按规定提交答辩意见和权属纠纷证据材料的,不影响调处程序的进行。
四、调查取证
主要针对双方当事人提出的权属争议,进行相关材料的核实。
五、调解
(一)调解记录应写清调解的时间、地点、调解人姓名。
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案由、记录人。调解结束所有参加调解会的人签字按印。
(二)双方当事人如达成和解协议,应及时制作协议书,协议书应写清双方事人的基本情况,简要阐述权属纠纷情况,协议内容(应当写清争议的地点、界限、划分的范围,文字一定要准确,不得有歧义),双方当事人签字按印,在场人签字按印,最后落款年月日。
(三)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和解协议,是集体与集体的权属争议,应告知当事人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申请确权。同一集体内的集体与个人、个人与个人的权属争议,由乡人民政府确权。
六、归档
主要是把每一起楷属纠纷的所有材料进行分类归档,一案一卷,并提交相关部门保管,以便查询。
第二篇:三大纠纷调处程序
“三大纠纷”案件的调处程序
一、当事人提出申请
先把申请书和申请书副本递交到职能单位(或由职能单位做权属纠纷申请笔录),由职能单位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
二、受理
职能单位在接到权属纠纷调处申请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填写好受理审批表交镇政府分管领导签名后正式受理,并书面通知申请的当事人。经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当事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受理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将申请书副本送达另一方当事人,并书面通知其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20日内向职能单位提出答辨意见,并提供有关权属纠纷的证据材料。
职能单位应当将另一方当事人的答辩意见告知申请当事人,如另一方当事人未提交答辩意见和有关权属纠纷证据材料的,不影响调处程序的进行。
三、现场勘验
受理权属纠纷调处申请后,应当到权属争议现场勘验,通知村委、当事人到场,勘验情况和结果应当制作笔录,并绘制权属争议区域图,并由勘验人、当事人、村委会代表签名或盖章。
四、调查取证
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材料经过调查核实后,方可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职能单位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反复进行调查取证,调查情况应当制作调查笔录,并由调查人和被调查单位、被调查人签名或盖章。调查笔录至少包括当事人询问笔录和第三方证人调查笔录。
五、组织调解
职能单位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对权属纠纷进行调解。
1、书面通知各方当事人参加调解,要制作调解记录,调解记录上要有当事人签名。
2、如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制作调解协议书和权属界线图。由当事人、调解人签名,并加盖主持调解单位的印章,送达当事人后后效。
3、属镇内个人之间、个人和单位之间的权属纠纷,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职能单位应当尽快写出调查报告和书面处理意见交镇政府;属镇内单位之间的权属纠纷,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镇政府要应当自受理权属纠纷调处申请之日起六个月内写出调查报告和书面处理意见,报由县政府作出处理决定,六、处理决定。
政府自接到处理意见之日起一个月内作出处理决定。处理决定书要按照有关规定送达当事人,要有送达回证。(由镇政府作处理决定的,自受理权属纠纷调处申请之日起不超过四个月内要作出处理决定。)
七、将本案涉及的资料归档,形成案卷。(所有书面资料要用A4规格)
注:以上所有书面通知书均要有回执或送达回证。
第三篇:山林纠纷调处必经程序
林木林地权属争议调处案件必经程序:
当事人申请(根据《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原国家林业部第10号令]第十五条规定,申请人申请处理林权争议,应当向林权争议处理机构提交《林木林地权属争议处理申请书》,该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①当事人的姓名、地址及其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②争议的现状,包括争议面积、林木蓄积,争议地所在的行政区域位置、四至和附图;③争议的事由,包括发生争议的时间、原因;④当事人的协商意见;如申请当事人为自然人,须村民民主决议后,由组长或村民小组会议授权某人申请)件审批,受理或不予受理通知答复转交申请人调解知
受理或不予受理案通知被申请人答复
案件调查行政处理事生告
结案审批
现场勘验
提出案件处理意见
送达当事人作出处理决定
第四篇:山林权属纠纷调处程序
林地纠纷处理办法
林地纠纷处理办法如下:
1、申请
乡镇范围内发生的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山林纠纷由乡镇人民政府调处,本镇内发生的单位之间的山林纠纷由镇人民政府立案并调查取证和调解,需要县政府作出行政处理决定的,由乡镇出具调查报告并提出行政处理意见送县林业局初审,初审后县调处办审查,后由县政府下文。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5日内,将申请书的副本发送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20日内,向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提交书面答复和有关材料。被申请人逾期未提交书面答复或者有关材料的,不影响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根据有关材料认定争议事实。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对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时,应当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到场,被调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必要时,可邀请有关单位协助。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对林权争议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协议的,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应当制作林权争议调解书。调解书应当由调解人员署名,加盖林权争议调解机构印章,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林权争议发生后,由主张方提出申请,集体山林、责任山林由集体经济组织申请,自留山由个人申请,凭《林权争议调解处理申请书》到村民委员会调解处理,村民委员会调解处理不成的,提供材料到乡镇人民政府调解处理。当事人应主动、互谅、互让地协商解决。经协商依法达成协议的,当事人应当在协议书及附图上签字或者盖章;经协商不能达成协议的,按照有关规定向林权争议处理机构申请处理。
当事人应按下列规定申请调处:
(1)发生在本乡(镇)境内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个人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之间的纠纷,当事人可向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调处申请;
注意:这里的单位包括法人和非法人,即:村、村民小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
(2)发生在本县辖区域内跨乡(镇)的,当事人可向所在地的县人民政府提出调处申请;
当事人申请调处林权争议,均应向林权争议调处机构书面递交《林权争议调解处理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数提交副本。林权争议调处机构收到林权争议申请书后,应当在7日内进行审查,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决定不予受理,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山林纠纷调处申请,并载明下列事项:
2(1)申请人与争议的土地有直接利害关系;
(2)申请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的姓名、职务;
(3)有明确的请求处理对象、具体的处理请求和事实根据,并附地形示意图;
(4)对方当事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5)证据的名称、来由、数量,证人的姓名、地址;
2、登记
3、受理
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县(乡镇)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5日内,将申请书的副本发送给被申请人。被申请人应当自收到申请书副本之日起20日内,向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提交书面答复和有关材料。被申请人逾期未提交书面答复或者有关材料的,不影响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根据有关材料认定争议事实。
4、调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核发的林权证,是处理林权争议的主要依据。
当事人未持有林权证或者林权证确定权属有错误的,下列材料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证据:
(一)土地改革时期,人民政府依法颁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或者发证时的档案清册。(二)土地改革时期,《土地改革法》规定不发证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土地清册。
(三)20世纪60年代初,人民政府将劳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小队使用时(即“四固定”时期),人民政府确定的林地纠纷和经营范围的材料、文件。
(四)20世纪80年代初,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开展的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时(即林业“三定”时期),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核发的社员自留山证、社员责任山证及林业生产责任书等有关确定林地纠纷和经营范围的材料、文件。
(五)当事人之间依法达成的林权争议协议及附图。(六)人民政府作出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林权争议裁决、处理决定。同一人民政府对该林权争议有数次裁决、处理决定的,以最后一次裁决、处理决定为依据;同一林权争议上一级人民政府有裁决、处理决定的,以该裁决、处理决定为依据。
(七)人民法院对同一林权争议作出的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定、判决。
同时,下列材料可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参考依据:(一)土地改革、合作化时期有关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其他凭证;
(二)能够准确反映森林、林木和林地经营管理状况的有关凭证;(三)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可以作为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其他凭证。
有下列规定情形之一的,属于林权证确定的权属有错误,原发证机关应当注销所发的林权证:
(一)发证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或者一方当事人隐藏、毁灭有关证据的;
(二)发证机关工作人员在发证时有徇私枉法行为的;(三)违反法定程序发放的;(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土地改革前有关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的凭证,不得作为处理林权争议的依据、证据或者参考依据。
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凭证记载的四至界限(即山林座落位置东至、南至、西至、北至)清楚而面积与实地不相符的,应当以四至界限为准;四至界限不清楚,而该权属凭证记载的面积清楚的,以面积为准;权属凭证记载的面积、四至方位不清又无附图的,根据权属参考凭证也不能确定具体位置的,应当协商;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按照相关法例确定其权属。
当事人对同一林权均能够出具合法凭证的,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县人民政府按照各方均分原则,结合自然地形等实际情况确定其权属。
申请人可以放弃或者变更申请请求。被申请人可以承认或者反驳申请请求,可以提出反请求。
对同一林权争议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调处,或者由林权争议调处机构通知参加调处。
对当事人提供的材料,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应当进行调查、核实。
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对争议的森林、林木和林地进行实地调查取证时,(一)、应当到权属争议现场勘验,并邀请当地基层组织代表(如村干、小组长)参加,通知当事人及有关人员到场,被调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勘验的情况和结果应当制作笔录,并绘制权属争议区域图,由勘验人、当事人和基层组织代表签名或者盖章。
(二)、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取证时,调查的情况应当制作调查笔录,由调查人和补调查单位、个人签名或盖章。
5、案情讨论
6、调解。
(1)、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对林权争议进行调解。调解是必经程序。调解应当制作调解笔录,这是关系程序是否合法的重大问题。调解的过程要在决定书中予以说明,写明“经召集双方调解无效”字样。经调解达成协议的,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应当制作林权争议调解书,调解书应当由调解人员署名,加盖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解机构印章,当事人和特别授权委托代理人必须在调解 书上签字,特别授权委托书应当附卷。并报同级人民政府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林权争议调解书(协议书)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①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
②争议的主要事实;
③协议内容,并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界线划定地形图。
④双方当事人的签名和盖章、调解人员签名并加盖主持调解的政府印章。
(3)、调解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事后反悔的,政府根据该调解书作出的处理决定,法院一般应予以维持。当然,该调解书被政府或者法院认定无效或者予以撤销的除外。调解书从本质上来讲是民事合同(协议),其效力问题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进行判定。但是,由于林地纠纷纠纷案件的特殊性——政府对林地纠纷纠纷案件拥有处理权,因此,政府必然拥有对调解书效力的认定权,这与一般的民事合同纠纷专属法院管辖有所区别。
(4)、同一纠纷有多份调解书(协议)或处理决定、判决的,视为“合法的权属变更”,以最后一份为准。
7、行政处理
(1)人民政府林权争议调处机构调解林权争议未达成协议的,应当及时提出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2)处理决定应当载明以下事项:
①双方当事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的姓名、职务;
②林地纠纷争议的由来及事由; ③人民政府认定的事实及其依据;
④处理决定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和适用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
⑤处理决定的内容,并附森林、林木和林地权属界线划定地形图;
⑥不服处理决定的救济的途径和期限,⑦作出处理决定的人民政府的印章和日期。
(二)、当事人之间达成的林权争议调解协议或者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涉及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经营范围变更的,应当依法报有关行政机关批准。未经批准的调解协议和处理决定无效。
(三)、当事人对人民政府作出的林权争议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四)、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生效的林权争议协议书、调解书、处理决定或者行政复议
(五)同一人民政府对同一林地纠纷争议作出过数次处理决定的,以最后一次处理决定为准。
8、送达 依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送达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直接送达。由于送达具有相应的法律后果,有着重要的法律意义,因此,一 般情况下,只要可能,就要把行政复议文书直接交到本人手中。依法律规定,送达行政复议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公民的,本人不在,交他的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受送达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负责收件的人签收;受送达人已指定代收人的,送交代收人签收。受送达人的同住成年家属,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负责收件的人或者代收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的日期为送达日期。
2、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
3、委托送达。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府机关转交。受送达人是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狱或者 劳动改造单位转交。受送达人是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所在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代为转交的机关、单位收到诉讼文书后,必须立即交受送达人签收,以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4、公告送达。受送达人下落下明,或者用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以上送达方式,行政处理文件的送达均可参照执行。
9、附图
10、结案归档
林地纠纷争议经人民政府调解或裁决的,只要当事单位在法定期限内没有提出异议,争议即告解决,填好山林纠纷结案登记表,并将有关资料立卷归档。
权益救济
经调解达不成协议的,由政府及时作出的处理决定书,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五篇:XX乡开展三大纠纷调处工作汇报
XX乡开展 “三大纠纷”调处工作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乡“三大纠纷”调处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化解矛盾,案结事了,和谐共处”这一主题,积极开展“三大纠纷”的调处工作,为促进我乡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我乡共发生“三大纠纷”案6起(西北村那屯与六屯、马村马屯与外屯、百村存屯与修屯、练村标屯与慢屯、南村五组与林科所(现市澄碧湖风景区管理局)、小镇平屯与林场),均为山林权属纠纷。其中南村五组与林科所(现市澄碧湖风景区管理局)的山林纠纷案件,中院已在2010年11月16日下裁决(4月份才得到裁决书),余下的5起均未调结。
二、措施和成效
(一)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大纠纷”的调处工作。乡党委、政府不仅确保每年调处工作经费的落实,还根据调处办人员力量不足的情况,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的调处工作组,开展调处。乡党委书记、乡长及分管领导,经常过问调处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一些重大案件,乡党委书记对影响较大的案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主持召开案件研究和分析会,有时还亲自到争议现场调查了 解,做群众思想工作,化解矛盾。
(二)党委、政府增强忧患意识,重视做好“三大纠纷”不稳定因素排查工作。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掌握调处工作的主动权,做到在矛盾纠纷激化前化解矛盾,乡党委、政府制定了“三大纠纷”不稳定因素月排查制度,坚持每月一次排查并及时分析研判,及时掌握矛盾纠纷动态,做到排查工作日常化、制度化,对排查出来的不稳定问题,积极开展调处化解工作,消除隐患,确保了在全国、全区“两会”期间及重大节假日期间没有因“三大纠纷”案件得不到处理而引发群体性事件和赴邕赴京上访事件,切实维护了全区社会稳定。
(三)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人。为了扎实做好“三大纠纷”调处工作,乡党委、政府坚持调处权属纠纷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调处的原则。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调处工作人员包案负责、乡三大班子领导成员包案跟踪督办等制度。
(四)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开展调处“三大纠纷”案件工作,成绩显著。对全乡“三大纠纷”案件的调处工作充分发挥组织协调、督促指导作用,积极参与和指导职能部门组织召开的调解会,同时,对区政府交办影响较大的“三大纠纷”案件亲自到现场调查了解,深入村、屯调查取证,做群众思想工作,并组织双方当事人调解。乡政府及职能部门的调处工作人员,在条件艰苦,案件多而复杂的情况下,不怕艰辛,翻山越岭看现场,进村串屯查证据,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 2 为准绳进行调处,并耐心细致地做好双方当事人的思想工作。今年以来,我乡积极配合上级职能部门对华润小镇那平屯与百林林场的山林权属纠纷案开展调处工作,目前,该案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对未调结的遗留案件,大部分已进行调查取证,并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
三、存在问题
1.调处机构工作人员少。具体负责调处工作人员较少,力量不足。
2.工作量大、任务繁重。目前,全乡还有历史积案5 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征地拆迁而引发土地纠纷案会不断增多,林业生产的快速发展,林权制度的改革也将会导致群众对山林权属纠纷增加,这些都有待我们加大力度进行调处。
3.我乡调处工作人员素质不一,有些调处人员从立案到调结案件基本程序都没有完全掌握,开展调处工作十分困难。
4.“三大纠纷”案件调查取证难度大。有些案件,由于历史原因,政府要查清事实难度很大,也正是这些纠纷,给我乡的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的隐患。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制定排查上报制度。制定每月排查上报制度,进一步强化排查工作,使之正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按照轻、重、缓、急分类登记,切实摸清底数,掌握纠纷动态,早排查、早发现、早预防、早调处,把容易激化的“三大纠 3 纷”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二)高度重视群众来访工作。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正确处理群众来信。
(三)加强充实调处工作队伍。把责任心强,政治思想觉悟高,精通调处业务的人员充实到调处队伍中来。
(四)加大培训力度。定期对调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调处工作人员的调处水平。
(五)继续深入开展“三大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调处活动。抓紧时机,继续深入开展“三大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大调处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全乡“三大纠纷”情况,着力解决一批历史积案和突出问题,努力把“三大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确保辖区没有因“三大纠纷”发生群体事件和非正常上访事件以及进京进X上访事件,切实维护辖区社会稳定。
XX乡人民政府 2011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