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观后感[共五篇]

时间:2019-05-13 15:12: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但愿人长久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但愿人长久观后感》。

第一篇:但愿人长久观后感

廉洁自律乃幸福之基

——看《但愿人长久》有感

人世间充斥着各种诱惑,而人本能的欲念总在蠢蠢欲动,时时在勾引着人内心的贪婪。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成为了诱惑的俘虏,倒在了金钱、美女、权力之下,最终沦为了人民的罪人。其实人天生对诱惑有本能的抵制,他就像人的欲念是人与生俱来的一样。很多时候,人的德行和人的价值就在欲念与抵制的博弈中得以彰显。2008年1月14日,在省厅纪检组的组织下,我到省委礼堂观看了《但愿人长久》拒腐教育花鼓戏,使我对人生的祸福有了更深的认识。

《但愿人长久》是省纪委精心组织策划,由益阳市花鼓戏剧团组织演出的一台教育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现代花鼓戏。该戏描述了一位党的中层干部某市副市长吴望春,由一名勤政廉洁、口碑良好的领导干部在经历家庭变故、升迁无望等复杂情况下,逐步迷失自我,在金钱和美女的诱惑下越陷越深,最终堕落成一个受贿、徇私,造成二环路在建立交桥倒塌,致使国家蒙受几千万元损失、二十多人无辜献出生命的特大责任事故的千古罪人。

这部戏很有教育意义,剧情也让人感人至深,能引起每位观众发自内心的思考。吴望春的经历像是一剂警世良药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诱惑与抵制诱惑之间的矛盾斗争,也真实揭示了职务犯罪对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当演到最后一幕,年老体弱的老母到狱中看望吴望春时,不少人都已泪眼婆娑,是啊!他辜负了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的母亲,使得年逾古稀的老人还要忍受“失子”之痛;他辜负了家庭,把一个原本温馨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他辜负了党和人民,使得几千万的国家资产化为乌有,严重损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撕心裂肺的忏悔感人泪下,但悲剧已然酿成,悔之晚矣!

《但愿人长久》诠释了一个领导干部的堕落轨迹,也引发了我对为人、为“官”的深思。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对自己拒腐防变的意识的培养,要不断的加强学习,筑好自己的思想防线。看完《但愿人长久》后,作为国家公务人员我觉得必须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要定好位。作为国家权力行使者,公务员要找准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有的公务员自我认识错位,本末倒置,自认为高人一等,凌驾于人民大众之上,严重脱离群众,这是与公务员的身份相悖的。公务员只有准确定位自身,秉持正确的心态,明确自己是一个公共服务者、是人民的公仆,才能正确的对待自己手中的权力和自己的人生。剧中吴望春这个角色就是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总是在想自己对社会作出了多大的贡献,总是和社会上的成功的企业家攀比物质条件,忘却了自己作为一个党员,一个国家领导干部的身份,忘却了自己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该如何行使,所以迷失了本性,沦为了阶下囚。在我们的队伍中持有重官轻民的官本位、重权轻法的权本位、重利轻义的钱本位思想的人还不少,像吴望春这样走上了害人、害己、害国家道路的人也有许多,如此种种归根结底是迷失了自己的定位,忘记了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作为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有慎独的思想,要守得住自己的一份寂寞与清贫,要明确自己的所在的位置,自觉的抵制诱惑,只有这样才能远离祸患,享受平安幸福。

二是要用好权。要行使好手中的权力首先要搞清楚手中的权力从何而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以最高的法律形式对权力进行了定位。既然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的,权力就要为民所用。要用好权必须做到依法行使权力,不能越权更不能逾越法律的界限。在一个法治国家,权力是在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在民众和监督机关的监督下,有序有效的运行。由于我国的法制与监督体系还不够健全,权力的界限并不是很明确,这就要求权力的执行者自觉的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目前,我国的公权力行使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封闭性,这就是为什么我国权力行使者之间可以相互打招呼搞暗箱操作,可以超越职权和法律滥用职权。剧中吴望春就是将公权力变成了私权力,先是违背公平竞争原则,暗箱操作,使本不具备资格的建筑商范立希中标,而后又越权给银行打招呼帮助范立希贷款,最终酿下大祸。所以公务人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要克服主观随意性,要依法行政、按章办事,要改变权力行使封闭性的毛病,走民主决策,阳光施政的道路。

三是要管好家。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我们常讲的要加强学习,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提高拒腐防变意识,这些都是修身的要求,那么齐家的要求就是管好自己家庭。剧中的吴望春走上腐败的道路,妻子在其中发挥了不小的消极作用。再看看那些倒下的高官,其中许多就是栽倒在了妻儿的手中。家庭在中国人一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家庭因素不仅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更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千百年来在中国家庭组织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命运被有意和无意的捆绑在了一起,历来都是一

荣俱荣、一损俱损。纵观中国社会,为“官”者哪个不是家庭的顶梁柱,顶梁柱倒了,家也就必然的散了。剧中吴望春最终落得母亲伤心而死,妻子和自己身陷囹圄,唯一的女儿也漂泊异乡无家可归,如此悲惨结局充分说明了齐家的重要性。管好家就要管好家人,要使全家都养成拒腐防变的意识,要使全家都明白和理解公务员工作的特殊性。公务员的家庭,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庭,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一道防线,哪个腐败了,那么这个家就等于是被腐败攻破了。作为一名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忙就忽略了家庭,忽略了亲人,这样不仅对工作无益,可能还会严重的影响工作。公务员要让家庭成为自己的坚强后盾,而不是工作的后腿,发展的绊脚石。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其实人之幸福不过就是“满足”二字而已。《但愿人长久》第一幕中,吴望春一家其乐融融、母慈子孝,是何等的幸福。但如此幸福的一个家庭,就在吴望春和他的妻子的私欲膨胀中土崩瓦解。幸福其实很简单,然而失去也在不经意间。生活中祸福往往在一念之间,其实《但愿人长久》说明了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廉洁自律是一名公职人员的幸福之基。

熊元丰

第二篇:《但愿人长久》比赛稿(共)

《但愿人长久》第二课时

一、课题:小学语文四年级《但愿人长久》。

二、教材简解: 《但愿人长久》一课介绍了北宋大文豪苏轼创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经过,属于“文包诗”类的文章。故事是这首词的意境的具体体现,便于学生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中的深远意境。文中诗人的感情变化十分清晰:思念弟弟,心绪不宁---看见月圆,埋怨无情---祝福世人,宽慰心胸。

三、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6自然段。

2、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所引诗词的意思。

3、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对苏辙的思念之情,进而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感悟诗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重点、难点:

重点:联系诗人的创作背景,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含义,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思念弟弟,心绪不宁---看见月圆,埋怨无情---祝福世人,宽慰心胸。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包含的积极人生态度和广阔胸襟。

五、设计理念:

1、深入读文,进行探究,联系诗人的创作背景抓关键词,理解句子含义;

2、转换角色,感悟诗人之情,体会文章的意境。

3、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寻找,仔细品读学习课文。

六、设计思路:

通过两大问题,穿起学习的要点;借助文包诗的体裁找到诗句的意思;读重点段落,联系创作背景,体会感情变化的缘由;再读诗句,体会意境,升华主题。

七、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出示相关词语,检查字音是否读正确。

做官一年一度品尝玩耍手足情深心绪不宁埋怨无情十全十美宽慰远隔千里一轮明月

你能结合词语,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

(苏轼有一年被朝廷派往密州做官,中秋节的晚上,看到人们欢欢喜喜品尝瓜果,思念手足情深的弟弟而心绪不宁,埋怨月亮无情;想到悲欢离合与月亮的阴晴圆缺一样,不会十全十美,于是内心宽慰许多,写下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

2、苏轼的这首词讲述的是什么意思?又为什么最后两句能成为名句?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番。

二、细读课文,体会意境:

(一)读懂词意:

1、出示文中第六自然段,谁能将苏轼写的《水调歌头》的部分正确流利地读给大家听一听?这里出示的是整首诗吗?为什么?读懂省略号。

2、要理解这几句词的意思,难不难?为什么?指名回答。

(要理解意思并不难,文章的第节告诉了我们答案。)

师述:这篇文章的体裁比较特别,是文包诗,所以诗句的意思可以在文章中找到。这是我们学习这类文章的一个方法。

(1)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逐句体会: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句话的意思?(重点理解“悲”“欢”“离”“合”,“隐”“现”“圆”“缺”的意思:人生:伤心、快乐,离别,相聚;月亮隐藏到云里,穿过云层显现,十五满月,为盈,新月如沟,初一不见,一月盈亏。)有时像眉毛,有时像细钩,„„结合学生了解的月亮的变化来解释)

师小结:是啊。生活中有痛苦悲哀的时候,也有幸福快乐的时刻,人生就是喜怒哀乐交集在一起的,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也就是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仅用“悲欢离合”四个字概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女生朗读。

(b)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人长久”: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婵娟”:美好的月色。男生朗读。

3、感情朗读。

(二)理解创作背景:

1、文中的这几句词来自于:《水调歌头》,这首词写于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

2、指名学生回答:中秋节夜晚,思念弟弟苏辙所写。

3、我们以前也学过写月亮,表达思念之情的诗,出示:李白的《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思念家乡。中秋节的夜晚,苏轼啊,你为什么这样思念弟弟?

4、默读文章第二自然段,找出原因,把关键词标注出来。

5、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再出示相关句子。

(a)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

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b)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机会。如今屈指算来,分.......

别又有七个年头了!....

6、穿越时空隧道,让我们和大诗人来一次对话吧。让学生转换角色,扮演苏轼,与老师对话。(注意第一人称,注意话语的表达。)

7、此时的苏轼不在家乡,而在密州,可以说:(引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你知道吗?十九年前,苏轼的母亲去世,11年前,妻子去世,10年前父亲苏洵去世。因为奔丧,七年前与弟弟苏辙相见。这个月圆之夜则能不思念?

一个人伤感的时候,希望月也能感受到,可是:(出示:)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所以,苏轼不禁埋怨起来。

(三)升华感情:

1、这样的思念我们为之动情,又为何传诵千古呢?

2、再读第五自然段。

3、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学生思考、交流。

4、教师点拨: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怎会十全十美呢?虽然我无法与弟弟团聚,但是我还是祝愿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远隔千里,人长久,共婵娟!热爱生活,积极面对人生。

5、齐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板书:豁达乐观

6、小结:中秋之夜,思念弟弟,因此心绪不宁;看到月圆,人不能团圆,因而埋怨月的无情,祝福世人,真情长留人间,宽慰了心胸。

正是这份豁达乐观,让人对苏轼的品性刮目相看!

三、总结:

苏轼创作的这首词不仅可以吟诵,还可以编上曲子来演唱。王菲已经演唱,让更多的人记住了这首包含这里的词,让我们在歌声中记住他—苏轼,记住他的《水调歌头》,记住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放映歌曲,显示《水调歌头》的完整内容。

四、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4-6自然段。

2、“。”一句之所以能传诵千古,那是因为它表现了诗人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在古诗中,我还知道类似的诗句有:海内(),天涯()。莫愁前路(),天下谁人()。

板书: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人长久,共婵娟!(豁达乐观)

第三篇:但愿人长久教案

33但愿人长久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并熟记生字组成词语。

3、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去年的八月十五中秋佳节是怎样度过的?当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到来,我们会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因为生活和工作的原因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才上心头,却下眉头,许多写月的诗词作品都表达了这种情愫。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所学过的有关描写月的作品。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新的诗词《水调歌头》,齐读课题。

二、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三、精读课文

读了课文,你感受和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人因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绪?(埋怨、宽慰)

课文一至三小节描写了诗人对弟弟的思念。在中秋月圆之夜,诗人为何单单想起了他的弟弟呢?什么是手足情深?课文中是怎样描写出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深?指名同学朗读。从这些语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在这首诗里,同样也蕴涵着这样的感情,让我们齐声朗读,来感受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描写诗人的离愁别绪,自由读读这一段。你感受了怎样的意境?(《静夜思》)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李白《静夜思》,指导朗读描写月夜环境和诗人辗转反侧的句段。

在皓月当空之时,诗人静思什么呢?齐声朗读诗人月下所思的句段。你从这段文字中,你感

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齐读句段。从“为什么”你是否感受到诗人的责怨,齐读句段体会感受;从“偏偏”你是否感受到了诗人的愤懑,再读句段,进一步体会感受。

在诗人的诗中同样也蕴藏着这样的情绪,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来体会诗人当时的情绪。

课文后面部分抒写了诗人的心情得到了宽慰,是什么让他得以释怀的?指名读课文的五至七节,指名学生说说诗人得到宽慰的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引述第五自然段,分析诗人的情绪变化。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让我们再读读这首诗,感受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皎皎明月般的胸怀。

四、总结全文

自古多情伤离别,无数诗人墨客都表达这种情绪。苏轼也写了自己的离愁别绪,但最终得以解脱,不愧为大诗人、大文学家。让我们将这脍炙人口的诗句珍藏在我们的记忆中,齐读课文及诗词。

五、板书设计

33但愿人长久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六、作业设计:

抄写词语

教学反思:

第四篇:《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苏教版第七册语文教材第二课,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故事是词义的具体展现,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苏轼既思念亲人,笃于情谊,又通情达理,以理遣情,热爱生活,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抒发诚挚祝愿的情怀。课文的重点显然是在描绘苏轼由“埋怨”而走向“宽慰”的精神轨迹,这正是词人写作时的着力点,也是这首词的艺术魅力所在。

二、教学目标:

1、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2、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3、在想象与拓展中,获得乐观、豁达的人生思考。

三、教学重点:在多次诵读中,理解词作者表达的意思。

四、教学难点:在品读重要词句中,感受词作的意境。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中秋八月,月圆情浓。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今天 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笔下的《但愿人长久》(板书课题)

(课件呈现三句诗歌)师: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描写过月亮的踪迹,我们不妨一起呤诵几句

诗仙李白写道“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张九龄曾笔下生花“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若虚曾感叹“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师:跨越古代,穿越时空,月亮依旧高挂于天际。吟诵着这些诗句,你发现刚才诗人笔下的月亮踪迹分别出现了什么地方?(学生汇报并且出示课件

山中月、海中月、江中月)

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边读边思考,苏轼笔下月亮的踪迹出现在哪呢?

生:可能回答中秋月,诗中月或者心中月(副板书 心中月)

(二)新授(感悟苏轼的感情变化: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1、心绪不宁:

问题一:请找到书中描写中秋月圆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问题二:分析“手足情深”

师:书读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想问“苏轼啊,你和弟弟到底是怎样的一对兄弟呢?”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又能从字里行间体会到怎样的感受?

师:你能用书中的词语形容一下这是怎样的一对兄弟么?

问题三:在课前查找的资料中,谁搜集到了关于他们兄弟之间情谊的故事?

生1:苏轼的父亲共生有三男三女,后来因为之前的四个孩子生病去世,只有苏轼和苏辙兄弟二人活了下来,他们相依为命地长大。苏轼的父亲苏洵就是他们的老师,每天教他们学习诗文。

生2:苏轼和苏辙不但从小玩到大,连学习也是每天都在一起。两个人的感情特别深厚,直到长大当官后就分开了,但仍然没有影响他们的感情。据说,保留下来的他们之间的书信就有几百封。

生3:苏轼21岁母亲去世了,29岁时妻子去世了,30岁时父亲也过逝了。可以说,只有弟弟是他唯一的亲人和感情的寄托。

过渡语:苏轼、苏辙兄弟手足情深,所以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感情,贯注于词作之中,如汩汩清泉喷涌出世。

2、埋怨

(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

“月亮渐渐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生:指名读

问题一:此时苏轼的心情是怎样的?生:低沉的、孤独的、无奈的、思念的等等 问题二: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诗人的感情?(渐渐、睡不着、眼睁睁、埋怨)

师:再次引导用上述的语气去读句子“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多么迷人的月色、多么难以入眠的苏轼,让我们饱含深情背诵下来吧!出示“月亮()()西沉,透过窗子把()()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他()()()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起来:()()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的时候变得这么()、这么()呢?„„”

师:引导学生背诵

师:于是,在这样一个夜色如水的夜晚,苏轼欢饮达旦,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水调歌头》。配合动画,师范读全词 师:出示全词,体会写作意图

水调歌头(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师:大家是不是也想读一读?我们配合一下。题目与小记大家齐读,男生读词的上阙,女生读词的下阙。

教师小结:整整七年了,2600个日夜,62400个小时的分别,苏轼的内心在反复地焦着和期盼。于是在内心中矛盾与痛楚交织。

3、宽慰

问题一:分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课件出示:世上本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生:指名读句子并且谈感受

出示:世上本来就是有()也有()、有()也有()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也有()、有()也有()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生:试背诵

师:古人凝炼的语句特别的传神,苏轼是用怎样的诗句表达的?(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课件出示)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生:齐读

问题二:(课件出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教师小结:千言万语说不尽,这正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千愁万绪难落笔,这正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师:再次出示全词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五篇:《但愿人长久》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苏教版四年级上学期第2课)

一、教学要求:

⒈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⒉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和熟记下列词语: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阴晴圆缺。

⒊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⒈重点:从语言文字中体会苏轼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⒉难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三、知识准备;引导学生事先通过网络收集有关苏轼的资料及古人表达思念亲人的诗句。

[教学设计]

第一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学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⒊初步了解课文叙述的故事内容。

二、教学过程:

㈠启发学生大胆背诵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师吟诵苏轼《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提问:谁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教师适时介绍苏轼。苏轼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他的父亲叫苏洵,弟弟叫苏辙,也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世称“三苏”。

苏轼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词的呢?我们来学习课文。㈡教师范读课文。㈢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字音读准,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㈣检查学生自读效果。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但愿人长久》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⒈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注意分清前后鼻音、平翘舌音。⒉读词语:

⑴观赏、思念、埋怨、宽慰、吟诵

⑵手足情深、形影不离、屈指算来、悲欢离合、十全十美、阴晴圆缺

⒊读课文,师生评议。

㈣简要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词语(1)(2)进行复述。

㈤作业:抄写词语,熟读课文。

第二教时

一、教学目标:

⒈感受作者在中秋月夜思念亲人的感情变化过程。

⒉试着背诵课文4-6自然段。

⒊解答课文重疑难之处。

二、教学过程:

㈠听写词语;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吟诵

㈡找出上述词语所在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为什么“埋怨”?为什么“宽慰”?

㈢学习1-3自然段

⒈指名读1-3段,思考:苏轼为什么“心绪不宁”?

板书: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 阔别七年

⒉指导朗读:中秋佳节,人们合家团圆,心情十分愉快,朗读时要读出喜悦之情;苏轼与弟弟情同手足,却分别多年,如今中秋,本来应该亲人团圆,他俩却天各一方,忍受思念之苦,朗读时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心绪不宁。

㈣学习4-6自然段。

⒈自由读,思考讨论:苏轼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⒉讨论小结:苏轼看到天上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想到月圆人也应该团圆啊!可是自己却不得不和弟弟天各一方,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禁埋怨起月亮来。

板书:埋怨 月圆人不圆

⒊朗读背诵。

⒋苏轼转念又想到了什么,因而他心理又宽慰了许多?

⒌讨论小结:词人由月亮的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悟出世上的事情往往不能十全十美的人生哲理。提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但愿美好的感情长留人间,兄弟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轮明月。

板书;宽慰 人生哲理:月有圆缺 人有离合

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⒍师生共同吟诵第六自然段。

㈤课堂练笔:苏轼虽然与弟弟天各一方,但用自己亲手作的一首词表达了自己思念亲人的感情。你能以苏轼的身份向弟弟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吗?

㈥语文实践活动。“思念亲人,思念故乡”一直是诗词史上反复吟唱的主题,请同学们收集这一主题的诗词,举办班级朗诵会。

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e),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qi)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时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下载但愿人长久观后感[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但愿人长久观后感[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但愿人长久》教案

    汇报课教案 隋蒙蒙 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古代诗词歌赋的内涵和美感,了解古风之美。 2、 学会深情演唱歌曲,能够移情入景,以景入情。 3、 能够掌握......

    但愿人长久 教案

    但愿人长久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3.能借助课文中的故事内容,通过联想和想象读懂诗词的意......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但愿人长久》说课稿 一、说教材 《但愿人长久》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单元的第2篇课文。课文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轼词中的名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但愿人长久教案[大全]

    但愿人长久 一、导入解题 1、宋朝有位伟大的诗人,叫苏轼。有谁了解他的? 请学生说说,交流对苏轼的了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苏轼有关。让我们一起齐读课题。 板书:但愿人......

    但愿人长久 教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古筝配乐朗诵、聆听感受、划旋律现、比较演唱等一系列音乐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分析歌曲《但愿人长久》的创作特点及表达的情感,感受古诗词新韵的魅力,......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6自然段。 2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解文章中含义深......

    但愿人长久教案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这首现代音乐作品《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为苏轼同名词而作,是运用二十世纪现代音乐作曲手法创作的通俗歌曲。在传统的音乐教......

    《但愿人长久》教案设计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3、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久,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