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

时间:2019-05-13 15:4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

第一篇: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

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基本任务之中,并进一步强调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应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的领导,健全和完善“四个民主”制度,培育和丰富自治组织体系,增强和提高物质保障能力和法制保障能力,紧紧围绕“健全法制、创新机制、丰富组织和提高保障”等四个方面来促进村民自治民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的领导

第一,应坚持和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和实践活动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优势。党在农村基层的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村民自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定、健康和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村庄社区实行具有基层群众自治性质的村民自治制度,并非要否定党在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二,应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明确和细化“两委”职责和权限。

“两委”关系“失范”的重要根源之一,就在于现有的文本规范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明确的权责边界和可操作性。应立足于村庄社区治理,合理划分“两委”职责,细化“两委”权限,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两委”关系的法律和政策规范。

第三,应着眼机制创新,实现“两委”良性互动。

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实现“两委”良性互动的人事协调机制。对“一肩挑”、“交叉任职”等现有的解决“两委”矛盾的办法进行检讨和评估,探讨新形势下促进村党组织成员竞选村委会成员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实现“两委”良性互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对“两委”联席会议等现有的解决“两委”冲突的工作机制进行检讨和评估,探讨“两委”对村庄事务融洽“共治”的机制。

二、健全和完善“四个民主”制度

第一,要健全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在人民群众的大胆探索和政府的引导规范下,我国逐步建立起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的村委会民主选举制度,对村民的民主选举权利、选民资格、选民登记、选举

机构及组织、候选人的产生、选举流程及选举的保障机制等以法律和制度的形式进行了规范。但是,在村委会民主选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矛盾甚至十分突出。比如选民资格、候选人资格、竞选程序、贿选认定等;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对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如何保障农民在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民主选举权利。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村委会民主选举公正有序发展,也会制约村民自治的健康成长和稳步提升。因此,在推进“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工作的过程中,仍需要我们加强实践探索,尝试制度创新,使村委会民主选举日益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第二,要健全以广泛参与、议事协商为基本前提的民主决策制度。

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实践的重要环节。当前民主决策制度已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界定了民主决策的事项和范围,规范了民主决策的程序。

首先应强调村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作为一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群众的参与是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个基本原则。脱离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是有悖于村民自治的原则精神的。其次应坚持议事协商的原则。在村务事项的决策中,通过村民的平等对话、共同讨论、民主协商,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可以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再次,要健全以村务公开、形式多样为主要特点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在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基础上的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环节。最后,要健全以权益保障、规制权力为根本要求的民主监督制度。缺乏监督的公共权力很有可能滋生腐败,蜕变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就村落社会而言,村民自治权也是一种公共权力,也需要必要的监督以保障其公益性。

三、培育和丰富组织体系

作为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化,是当前村民自治实践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自治组织的行政化,挤压了乡村社会自主性空间,削弱了村民自治的自主性,致使村民的民主自治权利被“悬空”和“虚臵”,不利于村民自治规范有序的发展。在压力型体制下,处于乡镇行政主控下的村民委员会往往将“政务”作为工作的重点,优先选择完成乡镇政府下派的各项“政务”而疏于“村务”,职能履行存在着片面化的倾向。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更多地需要村民委员会能够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但由于村民委员会受制于诸多因素,并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相应的专业化服务,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委会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有必要因应这种新的形势,培育和扶持农村新型社会组织的成长,丰富和完善农村自治组织体系。应着力加强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建设,打破仅仅依托村民委员会这一单一的村民自治组织,探索村民自治组织创新,培育多元化的农村自治组织,丰富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当然,在推进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确保自治组织的自主性。其次,要确保自治组织的公益性。再次,要确保组织体系的开放性。最后,要规范新生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

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法制保障。

有“财”方有“政”,“财”是“政”的基础。任何公共权力的运作,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从基层社会来看,村民自治权体现的是一种公共权力,也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财政问题是村民自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实践绩效。当前,一些地方村级财政困难,不仅使村委会自身运转困难,功能难以发挥,而且也使村级组织重新依附于乡镇政府,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发展。增强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可以考虑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方努力共同化解乡村债务。乡村债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地方政府方面的原因,还有村级本身的原因。对于一些村来说,单纯依靠自身是很难短期内偿清债务的,化解村级债务也应考虑由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国家、地方政府和村三方是否都可以来承担一点。二是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增加财政的投入。可以考虑调整现行的财税体制,分配给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源。同时,要明确地方财政要给予村级发展一定的财力支持,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三是挖掘村庄内部潜力,拓展村级财源。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必须在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健全法制、创新机制、丰富组织、提高保障”四个方面来进行实践创新和制度建设,推进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村民自治向着“自治组织更加健全、自治活动更加规范、自治范围更加扩大、自治程序更加完善、自治保障更加有力、自治成效更加明显的方向前进”,促进村民自治民主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二篇: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

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纳入农村改革发展基本任务之中,并进一步强调要“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应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的领导,健全和完善“四个民主”制度,培育和丰富自治组织体系,增强和提高物质保障能力和法制保障能力,紧紧围绕“健全法制、创新机制、丰富组织和提高保障”等四个方面来促进村民自治民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的领导

第一,应坚持和加强村党组织对村民自治的领导。

我国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设和实践活动是在党和政府的主导下开展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点,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优势。党在农村基层的组织是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领导是村民自治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有计划、有步骤地稳定、健康和有序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村庄社区实行具有基层群众自治性质的村民自治制度,并非要否定党在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地位。

第二,应完善相关法律和政策,明确和细化“两委”职责和权限。

“两委”关系“失范”的重要根源之一,就在于现有的文本规范过于原则和笼统,缺乏明确的权责边界和可操作性。应立足于村庄社区治理,合理划分“两委”职责,细化“两委”权限,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两委”关系的法律和政策规范。

第三,应着眼机制创新,实现“两委”良性互动。

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实现“两委”良性互动的人事协调机制。对“一肩挑”、“交叉任职”等现有的解决“两委”矛盾的办法进行检讨和评估,探讨新形势下促进村党组织成员竞选村委会成员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实现“两委”良性互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对“两委”联席会议等现有的解决“两委”冲突的工作机制进行检讨和评估,探讨“两委”对村庄事务融洽“共治”的机制。

二、健全和完善“四个民主”制度

第一,要健全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制度。

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村民自治的前提和基础。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在人民群众的大胆探索和政府的引导规范下,我国逐步建立起体现公平、公正和公开原则的村委会民主选举制度,对村民的民主选举权利、选民资格、选民登记、选举规范。但是,在村委会民主选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有的矛盾甚至十分突出。比如选民资格、候选人资格、竞选程序、贿选认定等;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面对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如何保障农民在流入地和流出地的民主选举权利。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村委会民主选举公正有序发展,也会制约村民自治的健康成长和稳步提升。因此,在推进“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工作的过程中,仍需要我们加强实践探索,尝试制度创新,使村委会民主选举日益制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

第二,要健全以广泛参与、议事协商为基本前提的民主决策制度。

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实践的重要环节。当前民主决策制度已逐步建立起来,形成了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载体的民主决策的组织形式,界定了民主决策的事项和范围,规范了民主决策的程序。

首先应强调村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作为一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群众的参与是村民自治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一个基本原则。脱离群众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是有悖于村民自治的原则精神的。其次应坚持议事协商的原则。在村务事项的决策中,通过村民的平等对话、共同讨论、民主协商,广泛听取村民意见建议,可以集思广益,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增强村级组织的凝聚力,提高决策的执行力。再次,要健全以村务公开、形式多样为主要特点的民主管理制度。建立在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基础上的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根本环节。最后,要健全以权益保障、规制权力为根本要求的民主监督制度。缺乏监督的公共权力很有可能滋生腐败,蜕变为少数人谋取私利的工具。就村落社会而言,村民自治权也是一种公共权力,也需要必要的监督以保障其公益性。

三、培育和丰富组织体系

作为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化,是当前村民自治实践中的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自治组织的行政化,挤压了乡村社会自主性空间,削弱了村民自治的自主性,致使村民的民主自治权利被“悬空”和“虚臵”,不利于村民自治规范有序的发展。在压力型体制下,处于乡镇行政主控下的村民委员会往往将“政务”作为工作的重点,优先选择完成乡镇政府下派的各项“政务”而疏于“村务”,职能履行存在着片面化的倾向。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更多地需要村民委员会能够提供多样化、专业化的服务。但由于村民委员会受制于诸多因素,并不能及时、有效地提供相应的专业化服务,难以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村委会自身的局限性,制约了农村村民自治的发展,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完善农村自治组织体系。应着力加强村民自治的组织基础建设,打破仅仅依托村民委员会这一单一的村民自治组织,探索村民自治组织创新,培育多元化的农村自治组织,丰富村民自治的组织体系。当然,在推进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确保自治组织的自主性。其次,要确保自治组织的公益性。再次,要确保组织体系的开放性。最后,要规范新生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

四、必要的物质保障和法制保障。

有“财”方有“政”,“财”是“政”的基础。任何公共权力的运作,都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基础。从基层社会来看,村民自治权体现的是一种公共权力,也离不开一定的财政支持。财政问题是村民自治的一个基础性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实践绩效。当前,一些地方村级财政困难,不仅使村委会自身运转困难,功能难以发挥,而且也使村级组织重新依附于乡镇政府,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发展。增强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可以考虑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方努力共同化解乡村债务。乡村债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地方政府方面的原因,还有村级本身的原因。对于一些村来说,单纯依靠自身是很难短期内偿清债务的,化解村级债务也应考虑由多方共同努力来解决,国家、地方政府和村三方是否都可以来承担一点。二是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增加财政的投入。可以考虑调整现行的财税体制,分配给地方政府更多的财源。同时,要明确地方财政要给予村级发展一定的财力支持,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三是挖掘村庄内部潜力,拓展村级财源。

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必须在坚持和改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健全法制、创新机制、丰富组织、提高保障”四个方面来进行实践创新和制度建设,推进村民自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使村民自治向着“自治组织更加健全、自治活动更加规范、自治范围更加扩大、自治程序更加完善、自治保障更加有力、自治成效更加明显的方向前进”,促进村民自治民主质量的全面提升。

第三篇: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

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

村民自治,是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农村社会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是深入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产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要求,是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随着《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组织法》)的全面实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逐步深入,村委会直接选举全面铺开,一大批年富力强、有科学文化知识、懂经营会管理、群众信任的人被选进村委会班子,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给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同时也给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带来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理顺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成为摆在农村基层组织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段时间,为全面了解我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情况,为明年我市1783个村和119个社区的换届选举打好基础,我们组织人员深入全市七县(市、区)的24个乡镇48个村和14个居委会,通过走村访户、召开座谈会、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题调研。

一、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与存在的问题分析 村民自治,就是农村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农村在经济上的自主权不断扩大,在政治上要求享受民主权利的愿望也与日俱增。纵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选举方式的转变,调动了广大选民的民主意识和参选热情。村干部由乡镇党委、政府的任命制转向由广大村民直接选举产生的选举制,是一个革命性的转变。《组织法》修订前,为了维护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可以由村党支部或群团组织推荐,有的地方甚至规定村委会领导班子成员候选人要经过村党支部集体讨论通过,并报乡镇党委审查同意。1998年11月4日《组织法》的正式颁布施行,从根本上堵住了选举过程中的漏洞,取消了党支部或群团组织提名的做法,采取由有选举权的村民以单独或联合的方式直接提名和选民自荐的提名方式,按照提名权和被提名权、直接提名、普遍平等公开、等额提名和自主、属地原则,产生候选人,由全体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谁当村委会干部由选民民主投票选举决定,这与过去村委会换届选举采用的“提名推荐,民主协商”有质的区别,真正体现了“让老百姓选人,选老百姓公认的人”的思想,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和选举热情。选民对村中的干部谁好谁坏,谁为群众着想,谁为自家打算,心中都有一杆秤。村委会干部三年一选,村民选谁不选谁,投谁一票,都会在心中掂量,用杆秤称一称。许多农民群众说,选总理、省长、市长离我们太远,选村干部是我们最关心的,而谁最优秀、谁最有本领,谁公正廉洁,我们心中最清楚。一些农民,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组织法》,专程到书店购买了有关书籍,到民政部门索要《选举规程》,这充分说明了农民群众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管理方式的转变,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向前迈进。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织法》的贯彻实施,从根本上扭转了少数人管理村务的现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主决策的载体已基本形成。《组织法》规定了11项涉及村民利益的经济、社会发展内容,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因此,实行民主决策,其载体是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全市99.8%的村(居)委会,都建立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村(社区)的重大事项都必须提交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多的村几乎每月都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研究讨论本村经 济、社会发展的重大事项。二是民主管理在探索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民主管理,制度建设是根本。乡镇党委对事关村民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之间的管理和工作程序,以及经济管理、社会治安、村风民俗、计划生育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各地结合实际,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便于全体村民贯彻执行,如《村民自治章程》、《村两委会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民议事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保证了民主管理工作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有序地开展,将极大地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三)“村务公开”的实行,消除了干群之间的隔阂。村务公开就是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和群众关注的问题,以一定的形势向村民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过去,部分村的村务工作由少数人甚至个别人暗箱操作,群众对涉及切身利益的事不清不楚、不了解,从而导致部分村干部办事不公、不廉,一些村干部甚至“浑水摸鱼”,引起农民不断上访。近年来,我市把推行村务公开工作作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张旗鼓地推行村务公开工作。各乡镇成立由党委书记、乡镇长挂帅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村务公开工作,各村经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成立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村级财务民主理财小组和民主监督小组,村级财务账目必须 在村民主监督小组的监督下,经民主理财小组的理财,报乡镇经济管理站审核后打印成统一表式,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5日前在公开栏上向群众公布,即村账乡管。县、乡(镇)两级的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抽查各村村务、财务公开情况,从而使公开与监督紧密结合起来。村务公开的实行,“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消除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隔阂,群众对干部由误解变成理解,由猜疑变成信任,干群关系趋于融洽,许多矛盾得到了化解或缓解,减少了农村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的稳定。从我们问卷调查的情况看,94.8%的群众对村务公开表示欢迎和认可,89.8%的群众认为村务公开极大地推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我市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展是有序、健康的,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党支部的工作情况大体也是令人满意的,能够发挥党组织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随着民主政治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大和村民民主意识的日益加强,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一是部分乡镇干部对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精神实质缺乏应有的认识。没有认识到“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农村的民主就没有全中 国的民主,也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有的乡镇干部认为,目前经济还不发达,村民的素质还不高,民主意识还不够,实行民主选举、推进村民自治的条件还不成熟,《村委会组织法》过于超前,部分条款脱离当前农村实际。有的乡镇干部认为党对农村的工作的领导就是实行约束和行政制裁于一体的管理体制,对从计划经济下的“行政命令”向市场经济下的自治这一革命性的变化,感到不习惯,不会运用法律的、民主的方法开展工作。有的乡镇干部存在重经济建设轻党建工作的思想,对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村民自治不重视、不支持。有的乡镇干部把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当作室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全部,没有认识到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四个方面的统一整体,以为民主选举一结束,就万事大吉了,后续工作跟不上。二是部分村干部没有认识到村民自治是我们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善和发展,在认识上出现偏差,从而带来了用权行为上的偏差。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村干部中存三种错误观点:其一,部分村干部没有理顺村党支部与村委会的领导和被领导关系,把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对立起来,错误认为既然实行了村民自治,村委会依法开展工作,行使职权,就不再需要党支部领导了。这样,一些直选上来的村委会主任把民意当成护身符,与支部书记争大小,闹矛盾,不接受党支部的领导,少数党支部在领导 村委会时则显得理不直、气不壮。其二,部分村干部忽视和否定了村委会的职能作用,错误地认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就是村里的事不论大小巨细都要向村党支部汇报,村党支部对村里的事大小包揽,甚至一些本来应由村委会讨论决定的事项也由党支部拍板,导致村委会难以正常开展工作。其三,部分村干部认为村民自治后,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是体现在抓党建、管党务上,党支部的工作中心就是搞好支部自身建设,对党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其他都是村委会的工作,村委会依法管理村里的大小事,与党支部没什么关系。而村委会则认为支部是村级组织的核心,重大事情得由支部决定,从而使得“两委”在农村工作的一些急、难问题上相互推诿。

(二)核心地位难以形成。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根本的就是村级干部队伍选拔任用制度的改革,即有原来的乡镇党委考察任免变为村民直接选举。这一变革导致农村基层干部出现“三个改变”:一是乡镇干部工作方式方法的改变。《村委会组织法》明确规定:乡镇政府与村委会的关系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对村委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村委会协助乡镇党委政府开展工作。这一规定给村委会比较大的自治权,使得乡镇党委、政府对村干部的管理调控能力减弱了,再也不能沿用过去的行政命令方法发号施令。许多镇乡干部都说:现在做农村工作难度大大 增加了,政令的畅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感情,而不是靠领导。二是村干部的价值取向的改变。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干部由农民群众选举产生,因此,在许多面临着对上级负责和对村民群众负责的选择取舍问题,特别是在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环境整治等可能损害群众眼前利益、小团体利益的工作时,村干部常常左右为难,不敢大胆工作,少数村干部甚至为避免得罪人,与乡镇党委、政府唱“对台戏”。这就出现了一些干部对有利于群众的事争着干,对一些得罪群众的事无人干的现象。三是群众思想观念的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农村、农民以及各种基层组织的领导是无容臵疑的,其对农村基层各种利益关系的整合作用是坚强有力的。但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党支部在一些农民心中的传统权威地位发生了动摇,用农民的话说:“支部书记是几个、十几个党员选出来,村委会主任是全体村民选出来的。”村民自治后,许多村党支部对农村工作由过去的“一统天下”转变为“一分为二”很不适应,个别村党支部继续沿用过去的领导方式,对行政村中的事务包办、包揽,不讲民主,专权独揽,造成一些村干部、村民群众有抵触情绪。上述“三个改变”,使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导致出现了部分村委会强党支部弱的现象。

(三)不良因素干扰选举。一是农民的民主意识还处在启蒙和觉醒阶段,给村委会民主直选的实施带来一定的难 度。由于近千年封建社会残余的小农意识的影响,有不少村民的思想觉悟不高,民主意识不强,不懂也不善于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部分村民对村民自治漠不关心。在民主选举中,有的对自身民主权利毫不珍惜,感情用事,从个人的好恶出发,不能公平、公正地对待选举,有的往往被一些小恩小惠所收买,轻易投票,为一句好话、一包好烟送掉自己的选票,放弃自己的权利。二是村委会直接选举中的非组织因素增多。一种是拉票。由于当上村干部不仅能获得对村集体土地、房屋、宅基地等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的控制权,还能在村里有一定的名,说话有人听,办事也方便,因此,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竞争非常激烈。少数候选人甚至非候选人在选举中不遗余力地拉票,甚至可能出现赤裸裸地用钱收买选票,即贿选。特别是贿选,由于贿选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取证难,查处难,近年来几次选举,群众反映越来越强烈。另一种是承诺竞选。有的候选人在竞选中公开承诺如当选就出资用于村里福利事业,然而当选后却未能完全兑现承诺。三是农村宗族派性势力的干扰不容忽视。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传统的房族、宗族势力并没有消除。一些村民在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往往以宗族宗派划圈投票。在有的大村,宗族、房头较多,每个宗派的人都选“自己人”的票,致使任何一方的票都超不过半数,导致选举失败。有的村讲求“势力均衡”,你这一派这 一族的人当选书记,村主任就必须从我这一派这一族中产生,宗族宗派之间的冲突呈白热化。据调查,在“两委”关系紧张的村中,受宗族宗派势力干扰的占一半左右。

二、在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理顺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市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推进基层民主过程中,加强党的领导,是由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所决定的。党的统一领导和依法办事,是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必须坚持的两条基本原则。党的十七大指出:“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也是一个重大原则。”“要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不动摇”。《组织法》和《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党和国家现阶段领导、规范农村工作的根本性文件,《条例》指出“党在农村工作的重点是领导和推进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支持和保障村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有“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的基本要求。这表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不断扩大基层民主,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因此,各级党组织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切实承担起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领导责任。

(一)提高认识,正确把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科学内涵。在现阶段,农村基层民主最基本的实现形式是村民自治 制度,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是当前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最直接、最具体的工作。村民自治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重要环节,这四个环节是有机统一体,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全面把握,整体推进。首先,民主选举是村民自治的根本。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来进行,在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村民直接选举,真正把群众拥护的思想作风好、有文化、有本领、真心实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领导班子。其次,民主决策是村民自治的重点。要建立和完善村民代表议事制度,并赋予真正的权力,保证不使其成为一种形式。村里的重大事务以及村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都要先召开党员大会讨论,再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第三,民主管理是村民自治的关键。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由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结合本地实际,由全体村民讨论并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使“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落到实处。第四,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证。特别是对村务公开的形式、程序、时间、内容要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防止假公开,凡是村里的重大事项和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都应向村民公开,让村民了解情况,实行监督,尤其是村级财务必须至少一季度公开一次。同时要深化村民民主评议村干 部的工作,对被评议为不称职的干部,应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调整。

(二)理顺关系,切实加强党支部对村委会的领导。首先,要理顺关系,明确党组织的核心地位。要澄清各种错误认识,必须明确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工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村党支部是村级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实行村民自治是党赋予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只有在党组织的领导、组织和监督下,村民自治才能顺利开展。实行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决不能以削弱党支部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为代价,强调村党支部的核心领导并不意味着将村民自治流于形式,实行村民自治,保证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在农村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充分发挥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确保农村长治久安的一项根本性举措。因此,党的基层组织必须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并努力使党的领导贯穿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全过程。其次,要从制度上合理划分党支部和村委会的职权范围。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要依据宪法、党章和《组织法》的有关规定,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制定完善村组织工作的制度规范,把基本大法所规定的党的领导具体落实到村级组织的各项工作制度中去,明确村党支部领导村民自治组织,指导、支持它们的工作,村民自治组织接受党支部的领导,依法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以此来规范和理顺两委会的关系。第三,要改变村党支部任用方式,提高村党支部的领导威信。两委关系失衡,村党支部的工作难以开展,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村党支部选举工作没有适应村民自治的新形势。村党支部是由村里的党员选举产生的,群众参与不够,因此对党支部的信任度降低。为此,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好中办发[2002]14号文件,提倡拟推荐的村党支部书记人选,先参加村委会的选举,获得群众承认以后,再推荐为党支部书记人选,如果选不上村委会主任,努力使村党支部干部的任用符合群众的意愿,得到群众的信任与支持。

(三)摒弃传统,不断创新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村支部要摒弃传统的包揽型领导方式,以“坚持而不放弃,加强而不淡化”为原则,不断推进领导创新,努力探索和丰富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方式,注重实施“三改”,改善党的领导。首先是改“管百事”为“抓大事”。村党支部作为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要始终把握全局,观察判断形势,通过学习努力掌握有关法律知识和经济工作知识,提高领导决策能力,抓准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重点环节,防止“胡子眉毛一把抓”,特别是加强对村委会的管理和监督,把村里的重大问题和重要事项处理好。其次是改“指令式”为“引导式”。村党支部要克服少数党员干部搞家长制、个人说了算,或简单地以组织决定的方式处理问题的陈旧方式,善于用说服、示范的方法和服务的方法来推动农村工作。积极引导村民自治组织和广大农民群众共同参与民主管理,发挥党组织在村民自治过程中的牵头作用。在处理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时,村党支部和其他村级自治组织要先沟通情况,交流思想,对比较敏感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注意引导村级各种组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三是改“以人治村”为“以规治村”。改变过去那种遇到矛盾习惯于个人出面做工作的做法,变简单随意为依法办事,变个人说了算为民主决策,制定并认真执行村民自治法规和村务公开制度,使村级管理有章可循。同时还要注意通过法律手段实现党的意图,把党组织的意志通过村民会议转化为相应的工作制度。

(四)当好“领头雁”,真正凸显党的核心领导。当前,受市场的影响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趋缓。村党支部要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花心思、想办法切实做好农民增收工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党支部书记要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村党支部书记要做好发展村级经济的“领头雁”,既要带头致富,又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为此,一是要选准路子,找准方向。村党支部要发挥自己的信息优势,主动帮助农民找项目、搞调查,把握市场行情,并及时把最新的市场动态反馈给村民,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经营。二是要作出样子,发挥示范效应。俗话说:“党员带了头,群众有劲头”。农民大多有怕担风险,图稳当的想法,不敢大胆创业。村党支部成员要积极发挥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双带”作用。三是结成对子,开展帮扶活动。要进一步完善帮扶相关制度,组织广大党员帮助困难户发展多种产业,为他们提供技术服务。村党支部只有真正为民办实事,切实解决农民的实际困难,才能树立党的威信,实现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凡在发展经济带领农民致富方面能拿出实际办法的村党支部威信都比较高,群众都比较认可。

(五)三管齐下,努力提高整体素质。村两委班子成员是我国村民自治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因此,提高自身素质,行使好职权,要摆上议事日程。首先,提高村支部成员和广大党员的素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的教育培训制度,通过各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健全“三会一课”制度,努力提高支部的威信和战斗力,切实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驾驭农村全局工作的能力,学会用新的诸如经济的方法、民主的方法、法制的方法和思想教育的方法来做工作,通过转变领导方法和改善领导方式来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改变党内民主滞后于党外民主的状况。要加大党员发展工作的力度,对非党的村委会主任和其他成员、村民代表,要积极采取措施,吸收其入党。其次,要提高村委会班子成员的素质。要对新上岗的村委班子成员普遍进行培训,着重强化其党的领导的观念,把自己自觉地臵于村党支部的 领导之下,强化民主和法制观念,培养依法自治,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实际工作能力,强化宗旨观念,培养严于律己、为政清廉的高尚品格。第三,要提高村民素质。村民是实行自治的主体,其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民主自治的成败兴衰,提高村民素质,这是一项经常的、艰苦细致的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和对选举严肃性的认识,确保他们能依法行使各项民主权利。同时,村党支部要引导村民主动参与管理,监督和决策,确保全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符合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和利益。

(六)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农民群众实行自治是旷世之举,离不开各级党委以及人大、政府各部门的了领导、支持,要正确处理加强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的关系,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正确行使民主权利。一是要搞好调查研究和动态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基层解决不了、解决不好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要抓典型,以点带面,积极开展自治示范村活动,推广好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对阻挠、破坏自治的人和事要敢抓敢管,决不能把村民自治搞成少数人自治;三是乡镇党委要切实承担起领导责任,乡镇一级党委是本区域的核心领导,要敢于领导,也要善于领导,既要积极支持和保障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开展村民自治活动;还要切实发挥对村党支部、村委会的领导作用,保障农村 民主政治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村委会组织法》,(1998年11月4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2、陈子明,《关于村民自治及村民自治研究的述评》,当代中国研究 2003年第2期;

3、刘友田,《村民自治》,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4、赵秀玲,《村民自治通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5、詹成付,《2005-2007年-全国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进展报告-中国农村村民自治报告(一)》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

6、朱炳祥,《村民自治与宗族关系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7、徐付群,《村民自治现状与案例分析》,海洋出版社,2011年1月出版。

第四篇:村民自治村村规民约

计划生育自治村村规民约

一、每个村(居)民都要自觉遵守国家计生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参加计生宣传活动,自觉参加诚信计生活动。

二、已婚育龄妇女都要积极参加婚育学校学习、培训;每个未婚青年都要自觉学习党和国家的计划生育方针政策,带头实行晚婚晚育。

三、凡符合条件申请生育的已婚育龄夫妇,都要做到持证生育,并及时落实节育措施;安排生育指标和落实放环的已婚育龄妇女,每月主动向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汇报经情、环情;落实结扎措施的育龄妇女和环、孕检服务对象,如计划外怀孕的,应及时报告并按期落实补救措施。

四、每个村(居)民都有对违犯计划生育规定的人员进行举报的职责和义务。

五、凡是本村(社区)以外的育龄妇女,都要持所在县、乡计生主管部门出具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纳入本村(社区)管理;外出30天以上的本村(社区)育龄妇女要在外出前向村(居)委会说明情况;并申请办理有关证明,接受本村(社区)及流入地双向管理。

六、对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和本村(社区)计划生育村规民约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凡违反本村规民约的,按村(居)委会与所有已婚育龄夫妇签订的《诚信计生协议书》有关条款处理。

第五篇: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

村民自治条件下党组织如何发挥作用

实行村民自治是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建设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伟大创造,同时也是我们党领导农村工作的一次大物的变革。它打破了乡村党组织领导农村工作的原有模式和具体的工作格局,使村党支部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

村党支部的领导方式和方法不适应。多少年来一直是党支部包揽村里的一切事务,工作方法多是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办事方式多是封闭的。实行村民自治后,村党支部原来的工作程序被打破,原来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与村民自治相“撞车”。部分村党支部虽然在“撞车”中醒悟,开始转变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但是这种转变的角度很小,传统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在目前仍然占主导地位。

村党支部作为领导核心.其职责不明晰。村委会组织法对村委会的职责规定得很清楚。按其职责规定,村委会已对村里的具体事务“包罗万象”。在这种情况下,村党支部除自身建设以外,做哪些工作?又怎么在村民自治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均不明晰。由于这些问题的不明晰,村党支部或越俎代庖式地代替村委会,或无所作为,难以发挥好领导核心作用。

村干部和村民的素质与实行村民自治要求的差距较大。现阶段村干部和村民的整体素质不高,驾驭复杂局面和参与管理村里事务的能力差,导致现阶段村民自治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也影响村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与上级“高压”的夹缝中工作,难以做到村民自治、上级满意两全其美。村里的工作,一方面要实行村民自治,另一方面,要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上级部置的工作任务有的与村民的需求、与农村的实际相矛盾、相对撞,但又必须完成,这样,村党支部往往只得不顾村民自治而行政命令式地组织群众完成工作任务。

我们认为,解决村民自治条件下党支部所面临的问题,更好地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关键是把握四个环节:

明确工作职责。村党支部在领导村民自治中的职责主要包括:

领导。一是政治领导。在政治上保证村委会必须 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在国家法律法 1

规规定 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二是思想领导。要教育好广大党员和群众正确对待和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关系,提高他们的素质,提高他们实行自治的能力和水平。

组织。村党支部要深入村民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精心组织、精心指导,并帮助建章立制。同时要教育和组织党员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组织的优势保证村民自治健康开展。

支持。支持村委会制定好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保障民主管理。对村委会、材民代表会议和村民大会决定的事项,都要大力支挣,并教育共产党员带头执行,严格遵守。

监督。监督村委会依法办事,按村里的有关章程、制度办事使其能代表和维护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改进领导方式。主要实现四个转变,即:

由管琐事向管大事转变。村党支部要逐步从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精力用于规划全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方向、重大问题的把握和决策,用于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和指导。

由越俎代庖向充分发挥村委会作用转变。村委会按法定程序决定的事项,应当由村委会出面办理。村党支部不要包办代替,更不要发号施令。

由简单的行政命令手段向依靠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用转变。要特别注意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开展重要工作之前,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广大村民人人明白,自觉参与。

由封闭的办事方式向公开的方式转变。当前,要注意规范和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指导村委会切实做村务和财务真公开。

建好村干队伍。抓村干队伍,关键是加强村党支部班子建设。要采取多种办法,选准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并切实做好村党支部书记后备人选的培养工作。同时,要选准配好村党支部委员,加强对村党支部委员的培养锻炼,提高村党支部班子的整体素质。

健全决策程序。在农村,目前是行政命令与村民自治的交替、转轨时期,村民素质不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不强,面对这种实际状况,必须加强对村民自治的领导,健全决策程

序,以保证村党支部领导核。作用的发挥和村民自治的健康运作。从调查的情况看,各地对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程序,基本上都是村党支部班子拿意见——党员会议酝酿——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这个决策程序虽然明显地体现了村党支部的地位和作用,但违背了村委会组织法。对这样的决策程序应当修订和完善,做到合法。可建立这样的一个决策程序:村党支委、村委会联合召开会议,研究讨论,拿出意见——党员会议酝酿——提交村民代表讨论——村委会出面办理。

下载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

    *****居委会计划生育居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推行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与本居委会三个文明建设,增强居民计划生育自治、民主管理意识,使计......

    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合集)

    陈集镇陈集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201*年12月20日经村民会议通过。201*年1月26日修订经村民会议通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

    XX村《村民自治章程》

    XX村《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依法实行村民自治,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本村四个文明建设,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制定......

    ××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

    埤城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范本) 埤城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 (经2009年3月2日埤城村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口与......

    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公约

    东大街会馆巷社区计划生育居民公约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人中与计划生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决定》,在社区建立计划生育“自我管......

    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

    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甘肃省人口与计 划生育条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条例 》等有......

    春天村村民自治章程

    春天村村民自治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基层民主与法制建设,保障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调动村民建设社会主......

    大定村村民自治工作计划

    大定村村民自治工作计划根据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坚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