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南县珠琳镇阿卡黑村委会村情民意调查报告
广南县珠琳镇阿卡黑村委会
村
情
民
意
调 查 报 告
调 查 人:李惠民(广南教育局选派驻阿卡黑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调查时间:2011年2月21日至3月15日
调查地点:广南县珠琳镇阿卡黑村委会
调查目的:了解阿卡黑村委会基本状况,摸清广南县珠琳镇阿卡黑村委会经济、社会、村情民意等实际情况,为今后开展新农村建设指导工作奠定基础。调查方式:村干部问谈、群众家里实地走访查看等。
调查内容:阿卡黑村委会的基本人口,管辖面积、道路,群众基本状况,村委会组成等,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
广南县珠琳镇阿卡黑村委会村情民意调查报告
阿卡黑村委会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李惠民(县教育局)
(二〇一一年三月)
一、当前阿卡黑村委会的基本情况
阿卡黑村委会隶属广南县珠琳镇,距镇政府所在地15分里,距广南县38公里。东邻中寨村委会,南、西邻羊街村委会,北邻阿哈村委会,国土面积15.32平方公里,有耕地5131亩、林地8752亩,辖16个村小组,981户、4860人,其中劳动力2415人。“两委”班子健全,各小组都有组长负责,现有党员88人,其中女党员9人。现有学校三所,14个教学班,学生600人,教师26人(其中代课老师6人)。就经济、文化素质、基础建设等方面的情况如下:
1、全村委会经济情况日趋合理。年平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038毫米,平均海拔1400米,适合种植烤烟、玉米、辣椒等农作物。从整体上看,全村农民完全靠土地生活的单一的收入结构的情况已经基本消失,收入结构向多样化发展阶段,现以种植、经商、养殖、打工等为主。据统计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36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22元,属于绝对贫困村。
2、文化素质明显增强。①是致富热情空前高涨。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群众最关心的讨论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尽快脱贫致富。②是公益意识大幅跃升,愿意或比较愿意为修路、办学校、投工出钱的占到八成以上。③是参政意识大为提高。很热心或热心村委会换届选举的农民占近一半,有八成以上的农民热心参与村务管理。④是致富能力逐步增强,很多村民学习技术的愿望非常强烈,在“两委”领导和相关人员的组织学习下涌现出一批批以姚松文为代表的烤烟种植技术员和以王登福为代表的沼气技术员等技术骨干和致富能手。
3、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①是执行政策见实效,多数的农民认为乡村党组织能比较好地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农村政策,尤其对国家免除农业税和粮食直补的政策非常拥护。②是“两委”的威信提高。经过去年的换届选举大部分村民对新一届“两委”表示支持。
4、以云桂铁路(广南段)的建设为契机,一是铁路占道补偿偕落实到位,获得补助的群众理性地将钱用于经商或用于租地进行种植,或新建房子,从根本上改变了生活面貌。二是云桂铁路(广南段)的建设也让群众在本地就可以找到高薪工作,从而拓宽了群从的收入。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活水平较低。从调查情况来看,该村村民生活水平虽然有所改善,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整体水平不高,特困家庭仍占有很大比例。具体表现①是收入总量小,每个农民家庭年纯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占八成以上。②是住房条件不理想,至今90%仍是人畜混居,大部分住在破旧、年久失修的土木结构房屋中。③是因残疾、疾病或子女过多导致生活极端困难。比较典型的是:阿卡黑村小组朱志明家,一家7口人,朱志明视力低下,爱人双目失明,儿子智残,儿媳肢残,三个孙子年纪幼小,全家同住在10多平方的土坯房内;朱智仙家,一家3口人,朱智仙80多岁、视力低下,大儿子50多岁驼背且带口吃,小儿子46岁智残等,生活条件极其困难,另因大病返贫的现象也尤为突出。④是消费水平低下,在调查中没有一户农民购买了空调、电脑等电器,有十几户的农民连每月一餐肉的水平都达不到。
2、生产经营层次低。①是大部分的村民选择经营方式时跟着感觉走,生产盲目性大,而且种植业在产业结构中仍高达90%,在生产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②是外出务工问题多,绝大多数的外出人员在外出前没有经过技能培训,文化素质低,缺技术,导致在外就业率低,工资收入低;在外没有法律护权意识,应得的工资也拿不到手;而且子女教育难,家中老人年纪高,有事无人照顾,故所以外出人员顾虑多,不能安心工作。
3、基础设施较差。①是缺乏水利设施。全村没有水库等水利设施,农业生产仍旧停留在靠天吃饭的水平。②是交通发展滞后。各村小组与镇县互通的路多为泥路,晴时沙尘飞扬,阴时道路泥泞坎坷。特别是到母猪嘎、马龙寨、大坝上下寨途经一季节性河沟,河沟无桥,雨水天气,从珠琳镇区流下的河水隔断了几个村小组外出的道路,学生无法到校就读、群众无法外出赶集,给村民出行很不方便。③是通信状况亟待改善。电话和手机普及率不及30%,就阿卡黑村委会所在地,信号仍是时有时无,与当前信息社会极不适应。④是大部分村小组电网线路老化,2010年在烤烟环节中就因为线路老化问题导致长时间停电而严重影响了烤烟质量,另外海尾村小组供电电压较低,直接无法保障正常的用电需求,所有电器都休臵浪费。
4、社会环境不优。①是卫生条件差,无规范的公共厕所,无垃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②是16个村小组中除甲板、三家仁、三家寨、老街子、新发寨外还有11个村小组没通自来水,平时饮用水完全依靠雨天汇集到水窑的水,很不卫生。③是文化生活匮乏。在业余文化生活中,有九成以上的农民主要看电视,仍有五成的人经常打牌,村里很少有文艺活动。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当前村里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要全面系统地整体把握当前形势,才能有针对性解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两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合理统筹,大力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从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新农村的目标。主要有:
(一)不断加强全村经济建设,千方百计促进村民民增收,促进全村的物质文明建设。
1、首先因地制宜、分类规划,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依托全镇在发展烤烟种植业的机遇大力种植烤烟,形成规模经营,积极开拓玉米、辣椒等农产品销售市场,形成一批特色拳头产品销往外地;其次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优惠政策、技术信息、品种物资等服务。采用示范引导、能人带动、党员干部带动、技术培训、外出取经等多种形式调整结构;再次以“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搞好土地有序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2、有序搞好劳务输出。①是乡村两级组织要广泛搜集外地劳务信息,为当地农民服务;同时适时适地举办职能技术培训,提高外出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法律素质,提高外出就业能力和依法护权意识。②是要为外出人员提供法律服务,切实保障外出人员的合法权益。③是创造条件,积极引导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发挥致富帮带的作用。
3、积极争取上级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大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①是加快水利建设,主要是细水水库、自来水供给、会员村农田灌溉拦河大坝等三项惠民工程,力争尽快立项,及早建设、建成,以完全可以解决阿卡黑16个村小组和周边地区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可完全从根本上改变本地区种植现状。
②是完善交通设施建设:首先在会员村与母猪嘎通道上的河沟上搭建一座水泥盖板桥,拓宽道路,以解决师生、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在雨季不用再淌水
过河;其次辅设各村小组村内便利通道,修缮村与村之间的道路;再次申请新农村建设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村小组内水泥硬化道路。
③是确实推进重点困难户住房建设,争取上级资金、补助和项目,新建或修缮民房,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降低安全事故系数。
④是在阿卡黑村小组增加已建信号塔功率或新建信号塔;
⑤是在海尾村小组增配变压器,以满足群众日常用电和通信问题。
(二)不断改善农村社会环境,千方百计构建农村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1、改善教育状况。积极争取上级和群众的支持,确实解决甲板小学校园异地搬迁建设、学生就学问题和马龙寨村点撤并工作,对家庭困难的学生村里要尽最大努力帮助其完成学业,争取做到不让一个学龄儿童辍学。
2、改进卫生状况。①是村委和党委要动员各种投资主动集聚足够的资金投入到本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兴建公厕、垃圾处理等设施,改进村民就医环境和卫生状况。②是切实落实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医疗制度,为村民就医提供有效的制度保证。
3、丰富文化生活。近年来,全村文化活动设施严惩缺乏,村委会要千方百计的加大投入力度,并动员社会资金充实文化阵地建设,提高文化活动的硬件水平;要结合村里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有益的文艺活动;继续搞好“村村通”工程,为广大农民提供内容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倡导文明新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使全村移风易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以上是我对阿卡黑村委会这次村情民意调查活动中一些认识和未来经济发展、农民出路问题的想法和建议,其中难免有不成熟、以及错误的认识和观点,望上级领导多加批评斧正。在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会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克服自己的不足,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新农村建设指导员。
第二篇:珠琳镇阿卡黑村委会关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学习情况汇报
珠琳镇阿卡黑村委会关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学习情 况 汇 报
自从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我们组织全村委会干部、各村小组党员干部、群众进行深入贯彻学习,通过学习,大家对村民委员会各项工作的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坚持依法办事,充分依靠村民的力量,积极开展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活动,在全村委会范围内基本形成一个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的良好局面。村委自身建设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成为做好农村各项中心工作主要依靠力量,村级干部成为带领村民走劳动致富奔小康的带路人,积极为建设平安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
一、主要做法与体会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农村村民的切身利益的一部大法,是广大村民依照这部法律来管理自己事情是维护自己权益的一部很好的法律依据,是进一步发扬农村政治民主,扩大基层民主的十分重要法律,也是维护农村稳定,平安农村,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前提。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这部法律实施都给予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工作都列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为了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真贯彻落实,做到有领导、有组织地实施开展,并抓出成效,我们组织全村委会、各村小组干部、党员于4月20日对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行集体学习,同时对如何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相关文件及资料下发到各村小组作为指导开展法律的文件依据,为扎实落实这部法
1律奠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采取各种渠道,做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工作。
为了使这部法律能够在农村广大村民认识其性质、内容和重大意义,我们采取了各种渠道,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工作。通过一系列组织宣传发动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重要性认识,激发他们参与和关心村委会组织建设工作政治热情。早在2010年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当中,为了让广大村民充分行使自己的权利,调动他们参与换届选举的积极性,我们通过板报、村务公开栏宣传等形式,围绕五个重点,广泛宣传。一是大力宣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选举办法;二是宣传教育村民充分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和懂得行使自己的权利;三是宣传村民直选工作原则和法律依据;四是重点宣传候选人的标准条件;五是宣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通过宣传,促进选举进程,充分提高群众参选率。
(三)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依据,搞好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民主选举是村民参与最广泛、最直接的政治民主实践活动,是村民当家作主最好体现,也是搞好村委会建设最根本保证。为此,珠琳镇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如在2010年村级两委选举中,我村委会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和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有关条例,做到法定程序一步不少,应交给村民的主权利一点不留,充分尊重民主,让村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村干部,把群众最为关注几项环节工作认真做细、做透、做好,真正取信于民。一是坚持村民直接提名或联名提名村委会成员初步人选;二是坚持召开村民代表会议以通过预选或协商方式进行确定村委员正式候选人;三是坚持选举工作透明公开、公平竞争,把公平、公正、公开贯穿到整个换届选举当中,较好地体现民主选举。当选村委员深受广大村民拥护和支持。
(四)建章立制,依法建制,以制治村,实现村委会管理监督工作的规范化。
我们针对过去村级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在新修订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实施后,我们十分注意抓好依法建章立制,以制度治理村里工作。为了制定一整套村民自治示范工作制度,在县级、乡镇级工作队的指导下,我村委会通过草拟方案,村民讨论、修改,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的步骤,先后制定了阿卡黑村委会“三会一课”制度、村“两委”班子协调制度、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党员、干部代表议事(听证)制度、村组干部民情恳谈制度、村委会便民服务代理制度、“四议两公开”村级活动场所管理制度等,并制作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的专项宣传档。在建章立制中,我们还注意对村级档案的规范管理,即对村民会议(村干部会议记录),村民代表会议,民间纠纷调解,村干部的政绩等都有原始记录,并把它规范起来。有了这些完善的制度,规范了村干部遵规治村行为,便于村民根据制度监督村干部,从而推进了农村基层和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进程。
(五)积极推行和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充分体现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为了扎实有效开展创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工作,我们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村委会实际,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此外,我们实行了公开内容、形式、管理规范:一是内容规范。村务公开的内容真实地做到“十公开”,部分村还增加了公开内容或更改公开内容。把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如财务收支、计划生育、宅基地审批及办事程序公布于众,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形式规范。建立固定的政务、村务公开栏。三是是管理规范,村村都成立了监督和理财审查小组,具体负责公开内容的监督和财务和清理,建立村务公开栏案。
(六)为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几年来,我村委会在加强村委建设工作督促指导的基础上,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从实际出发,认真解决办公用房和村干部的生活待遇等实际问题。
二、存在问题和建议
在全面贯彻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定经验,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成绩,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地方,跟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有几个方面:一是有的村小组的个别干部仍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识不足,四个民主开展得还不够扎实;二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个别偏远山区的村小组,因经费、时间限制,坚持开展不够正常;三是村集体经济仍很薄弱,致使村委班子号召力不高;四是妇女干部在班子中所占比例较少。建议:一是加大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张贴宣传材料、板报等形式广泛宣传,提高该法律知晓度;二是上级要制定相关政策文件来确保提高妇女干部比例基数,充分发挥妇女干部的作用;三是想尽办法和和措施,切实建设和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
加强农村组织建议是一项长期重要工作,事关农村稳定和发展,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发挥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我们阿卡黑村委会将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要加大工作力度坚定不移把《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认真贯彻好,落实好,从而把我村委会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为加快建设和谐村委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村情民意调查报告
村情民意调查报告
按照县委组织部的要求,结合区里开展“四位一体”宣传活动的部署和村情民意调查活动的具体安排,从4月18日到4月25日,我就广大农民朋友最关心、关注的问题对我村56户居民进行了走访,还与全区14个行政村的支部书记进行了座谈,征求了许多关于新农村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意见我着重谈
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新农村建设情况
在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老百姓对当前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绩持乐观态度,但也对好多现象提出了疑问,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现将此次调查情况总结如下:
(一)上莲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上莲村2007年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市级重点整治村,2008年被确定为我区唯一的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两年来在开发区的正确领导下,在支村两委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0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200多元,村容村貌得到改观,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步迈向小康水平。
(二)存在问题
1、部分领导、党员干部依赖思想严重
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但有些党员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较弱,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够,对上级的依赖思想较为严重。
有一些干部就像是风车的轮子,推一推就转一转,上级财政给多少钱就干多少事,不给钱就少干事,甚至不干事,严重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2、对产业发展不够重视
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确实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环境,但却忽视了农民增收致富、发展生产这一重要环节。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拿上莲村来讲,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我们的路宽了、街亮了,但老百姓手里的钱却没多起来,村里修建了多处小型休闲乐园,安装了数十件健身器材,但村民却没时间去休闲散步、锻炼身体,造成资源浪费。试想,他们整天在地里劳动很累,收入很低,种出的菜还没卖出去,西瓜熟了还没人要,怎么有心情休闲健身?硬件建设好了,产业发展却滞后了,最终导致发展缓慢。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
新农村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党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完成这一任务,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必须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努力完成。否则,党的政策再好,没有好的农村带头人,农村也根本不会有新的气象。因此,首先要解决工作态度问题,即想不想干事的问题;然后解决工作能力的问题,即能不能干事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并形成长期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对农村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等支村两委主要成员业务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执政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调查中,老百姓对上莲村新当选的两委班子成员都十分满意,他们能够主动入户
走访,征求群众意见、做好群众工作,得到了村民理解、支持。在农村环境卫生特别是旅游沿线卫生整治工作中,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沿线居民主动拆除破旧篱笆配合工作,有的村民主动出工、出力,村容村貌大为改观。其他工作也得到了群众的大力支持,如造林绿化方面,大家都主动配合,积极投工,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绿化任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所以说,要想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农村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必须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军人,摒弃懒惰和依赖思想,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体制、新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群众、带领群众,自力更生,共建新农村。
2、探索多种途径,促进农民增收
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农民增收。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全力发展生产,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千方百计带领农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一是充分利用上莲优质核桃基地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业。虽然我村核桃种植面积达到了近千亩,但与相邻的贺家岭村相比,差距还很大,我村种植比较分散,管理上也不到位,今后要在技术管理上下功夫,扩大集中连片种植的面积,真正将核桃产业发展成为促进我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二是千方百计加快农民向三产业转移的步伐。依托老爷山旅游开发为契机,在政策上给予农民支持和引导,积极鼓励农民发展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如筹办农家乐饭店,在旅游沿线修建核桃观光园等,不断扩大农民增收的渠道。三是搞好本村农民就业。充分利用村级科技图书屋和老促会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等方式,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农民提供就业致富的技能,加快农民就业转移。
新农村建设不但要抓好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建设,更重要的是尽快解决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将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生产紧密结合起来,依靠群众自力更
生,共同建设小康秀美和谐新村。
二、农村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
随着我区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上莲村有一部分农民已基本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但是还有一部分农户收入水平较低、收入增长缓慢甚至下降。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延缓了我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同时也影响了我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的步伐,这一情况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就走访我村困难户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困难户的基本情况
上莲全村235户,850口人,其中五保11人,低保21人。此次调查我挨家挨户走访了全村的低保、五保户,看到他们的生活现状,不禁令我心里悄然泪下。大多数人生活条件极差,生活没有保障。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低保户宋巨金,家中4口人,儿子脑瘫死亡,本人双目失明,无劳动能力,妻子常年生病,老两口还抚养两个孙子,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生活十分困难。五保户史振斌,肢体残疾,无儿无女,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全靠政府救济生活。
像这样的情况还很多。
(二)困难户的贫困原因分析
根据对所走访困难户所见的现实情况分析,我认为,首先病、残是导致大部分困难户贫困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发现,生病无钱医治的困难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虽然农民享受到了“新农合”等医疗保健待遇,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看病治病的负担,但是遇到病情稍重一点,由于医疗费用高昂,一般农民家庭无法承担,贫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农民收入本来就很低,家庭成员中如果有人生了重病,就会令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另外家庭成员中有残疾人丧失劳动
能力,没有经济来源,也是导致家庭贫困的原因之一。
其次,贫困户家庭仍以种养业为主,收入水平低、家底薄、非劳动人数多等因素,制约了贫困户开展多种经营和多渠道就业。在日常生活中,贫困家庭劳动力一方面要照顾其家庭成员中的老弱病残,牵扯很大精力;另一方面由于其本人文化素质较低,限制了外出务工,要经营二、三产业也困难重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只能在家从事传统的种养业维持生计。
(三)目前困难户家庭存在的几大问题
1、孤寡老人今后的生活问题;
2、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困难家庭如何改变现状脱离贫困状态;
3、有患重病病人的困难家庭的治疗如何进一步保障;
4、智力障碍、残疾困难户的生活如何改善。
(四)帮扶困难户、低保户的政策落实情况及几点建议
近几年,上莲区委、管委会按照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把我区农村的惠民政策、医疗保险等方面的社会保障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从农业税费的减免,到“新农合”的医疗保障制度;从为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到始终开展的扶贫帮困走访慰问活动,都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认真落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解决了我区部分困难户的家庭住房、患病就医、基本生活保障等实际生活困难。但是扶贫帮困是一项细致的、艰苦的、长远的工作,仍需我们继续做出巨大努力。为此就如何做好困难户帮扶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加强“新农合”医疗保障制度的全面落实。继续扩大参合面积,2009年要保证我村所有农民全部参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老百姓的就医负担特别时贫困家庭的就医负担。借助“新农合” 医疗保障制度和近年来国家对医疗
卫生的扶持力度,争取区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支持,给予特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符合其实际情况的医疗救助。
2、建立动态帮扶档案,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每逢重大节日和换季时,为帮扶的贫困对象进行捐款,并定期走访探望,发现问题及时为其解决。
3、为困难户提供相应的就业优惠政策,改善困难户家庭就业状况。从根本上解决困难户没有经济来源的问题,就要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就业优惠政策,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才能使他们逐步脱离贫困。下一步,我将在做好农村就业服务的同时,侧重于对困难户、残疾人家庭的就业帮助,尽快帮助他们脱离贫困。
(五)走访困难户体会
通过这次对困难户的走访,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对这些困难家庭的帮助要具有经常性、制度性。要建立起一整套社会保障机制,决不能一阵风刮过,要时刻关心这些弱势群体,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更要在精神上给予鼓励,广大党员干部要根据困难群众的具体情况,力所能及地、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让困难群体真真切切地得到帮助,使全村人民都能过上幸福、健康、美满地生活。
通过此次村情民意调查活动,使我对本村的村情、民情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为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认真落实上级部门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部署,结合我村实际情况,重点抓好新农村建设、扶贫帮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工作,把群众的冷暖挂在心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为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和繁荣我村经济做出积极贡献!
[关闭本窗口]
版权所有:屯留县人民政府
屯留县人民政府主办 屯留县政府信息中心承办 屯留县政府各部门协办
邮箱:tlxxzx321@163.com?? 联系电话:0355-7528897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麟绛东大街51号
晋ICP备08003308号
第四篇:村情民意调查报告
关注失地农民权益,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村失地农民情况调查
调 查 人:宋敏
现任职务:十堰经济开发区白浪村主任助理
调查地点::白浪村
调查目的:了解白浪村的基本状况,摸清白浪村经济、社会、村情民意等实际情况,以及关注失地农民的现状和出路问题,为今后开展村官工作奠定基础。
调查形式:走访调查、查阅资料等形式。
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是须臾不可分割的两个名词。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征用农村土地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有的村组的土地被全部或部分征去,一些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农村城镇化正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没有土地;说不是农民,他们却在城市……。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农业如何可持续发展,农民如何增收,农村如何稳定,如何使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地不失业,土地被征用后如何保持原有或更好生活水平,是当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保障民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基本情况
白浪村下辖12个个村民小组,1176户、3228人,耕地面积620亩,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19亩,农村年人均纯收入为5828元。现以纳入农村低保户的有130余户。
二、失地农民现状
近两年来我村累计征用耕地百余亩,失地农民上千人。征地原因主要是由于修路、引进一些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在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方面,我村主要采取以实行货币安置补偿的办法,即由征地部门按照国家征地补偿法予以一次性补偿。在具体实施上,按照《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始终从维护失地群众的切实利益出发,在征地补偿年产值、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费等标准的测算上,全部采取了相关法律规定的标准,同时在补偿金的发放上切实做到了不截留,一次性予以补偿,妥善安置失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因失地而造成的损失。
从失地农民的生存现状上看,有些失地农民生活状况良好,比较稳定,也有一些农户没有稳定的收入,生活比较困难。生活状况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经济收入比较丰厚,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他们市场观念较强,有一定经营之道,这些失地农民是城市扩张的受益者。二是有比较稳定的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他们中有的成为企业职工;有的做一些小本生意;有的靠一技之长开办小作坊、小门店等,都有一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较为稳定。三是没有稳定收入,失去土地后生活比较困难。这部分农民大多年龄在40岁以上,他们既没有一定的创收技能,其子女生活也不宽裕,有些人还失去了劳动能力,生活水平较失地前普遍下降。
三、失地后对农民带来的影响
(一)失去了稳定的生活来源。土地征用前,农民种田收益虽不太高(每亩地年纯收入约1000元左右),但这部分收入比
较稳定,为农民提供了最低生活保障。土地征用后,农民失去了最稳定的经济来源,对其生活带来较大冲击,尤其是对那些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冲击更大,他们年龄偏大,没有一技之长,失去土地后成了失地农民中的弱势人群。
(二)再就业困难重重。由于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另外到目前劳动、民政部门尚未出台能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优惠政策,在制定享受低保政策上考虑有限,所以农民对征用土地并不是很欢迎。
(三)生活成本提高。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失地后就意味着生活已经城市化了,以往自己种自己吃,而现在生活用品都要到市场去买,从而增加了生活成本。虽然征地后农民得到了一定的赔偿,但土地征用赔偿还不足以解决失地以后村民长期的生活来源问题。另外由于部分农民缺乏创业能力,到手的赔偿款不能变成“活钱”,导致失地后生活变得比较困难。
四、几点建议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今事业须成于实”。各级政府要坚持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经济、致富农民。通过创业就业富民、深化改革富民、多办实事富民、完善政策富民,把政策的含金量留给农民,把土地的升值空间留给农民,把改革的实惠留给农民,确实关注失地农民,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解决失地农民生计的有效机制,在此我从个人角度谈点意见:
(一)改变决策观念,顺乎民意。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政府要改变决策方式,转变观念。首先在城市规划问题上,必须考虑规划区的农民的发展,不仅仅是买断补偿,更需要考虑用国有化征地后产生的收益,为失地农民建立社会保障,或者让农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产权入股城市化后土地的增值收益。这样可以搞活农村经济,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这也符合统筹发展的要求。其次对用于工业园区建设和其它经营性项目的被征用土地,采取土地折价全部或部分入股、租赁的方式,定额发取全
部或部分入股租赁,使失地农民可以定期分得红利或租金。再次为鼓励用地单位吸纳土地股本金,要给予用地企业将土地折价股本金视作企业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定额分红或租金可作为生产成本税前列支等优惠政策。同时应适当提高地价作为补偿失地农民。在征用地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被征地、拆迁户的思想动员工作,配合政府完成征地、拆迁工作,街办、村两级组织在作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同时,还要切实解决群众在征地、拆迁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及时做到民情民意上传下达,切实做到执政为民、顺意民心、顺乎民意。
(二)加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失地农民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了,必须给予同等的市民待遇。目前要做的工作是:将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失地农民纳入城市就业体系,在城市进程中,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和实现充分就业,——建立医疗、养老社会保障机制。在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而且制度建设基本空白的情况下,应当尽快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与城镇社会保障的对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和医疗保险制度,其资金筹措应按政府、集体、个人及市场征地主体“四个一点”的思路解决,明确各类征地主体无论作何种用途的土地征用,均应在土地收益中留出一块作为农民失地后的社会保障基金,并专户储存、专门机构管理。引导农民从土地补偿资金中拿出一点,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补贴一点,政府从经营土地收益中拿出一点,购买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险。除此以外,还应在补偿和分配上予以保障,一是退休年龄段农民因其己基本丧失劳动力,安置补偿标准应适当提高。二是应考虑土地增值部分农民也有权享受,要探索新路子,逐步实现让失地农民以多种方式比较持久地参与被征用土地增值收益分配,促进了农民向城市市民转变,保证失地农民老有所养,失有所助。
(三)制定优惠政策,确保农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失地农民的安置事关党和国家的形象,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此,我们一是要鉴于多数失地农民文化素质较低,转换角色后一时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实际,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二是辖区内的工业园区,要优先安排失地农民,结合市场带建设,要安排农民进入市场从事服务工作,尤其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观念,让失地农民靠城市吃饭,围绕城市服务作文章。三是积极引导农民开展劳务输出。四是政府有关部门要贯彻执行好“预留地”安置政策,土地征用涉及各级政府所收取的税费,建议上级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对农民安置用地税费予以减免,以保证农民安置工作顺利进行。
宋敏
二O一O年十二月八日
大 学 生 村 官 村 情 民 意 调 查 报 告
第五篇:关于建立“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的调查报告(推荐)
2003年7月份以来,x县县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市委加强乡镇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求,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加强党群干群联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途径,在农村实行了以“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为主要内容的“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架起了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既转变了乡村干部作风,又宣传和教育了群众,对做好农村工作、维护农村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一、基本动因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社会的小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社会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稳定和发展成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两大主题。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群众利益无小事,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亲民”思想,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这就为我们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协调和处理好农村稳定和发展问题指明了方面。广大乡村干部处在农村工作的第一线,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在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如何构建起与广大农民群众之间机动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与群众保持密切而广泛的联系,保持党的凝聚力、亲和力,保持农村的稳定和发展,更好地团结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亟待破解的新课题。近年来,x县通过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学习教育活动,逐步建立健全了乡村干部“学习培训日”、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干部等制度,有效地提高乡村干部的素质,促进了乡村干部作风转变,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农村村民自治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和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工作中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乡村干部素质作风与农村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部分乡村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缺乏深入地学习,理解不透彻,宣传不到位,落实有偏差,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的干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主观主义严重,宗旨观念淡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求实效;有的干部对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要求做什么,了解不深、把握不准,对农民群众的疾苦缺乏同情心,眼睛向上,心思向上。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信,而且影响了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群干群感情纽带弱化与农民群众渴求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存在着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农民在经济利益上对基层组织的依附关系不复存在,在组织领导上的依赖关系变得松散,在思想感情上依恋关系变得疏远,“有吃有喝不找你”。同时,农民群众又需要基层组织能够建立起一种党群干群关系沟通渠道,有苦有处诉,有冤有处提,有事有处找,“有怨有事要找你”。群众主人翁意识的淡化与基层组织执政手段的弱化使党群干群隔阂加深,双方缺乏基本的信任感,党群干群矛盾比较突出。一些群众对乡村干部有看法,气忿地说干部“不像话”。一些干部则对群众不服从管理有情绪,委屈地说群众“不听话”。三是农民群众民主参与意识的增强与乡村基层干部的传统领导方式产生碰撞。随着我国民主法治进程的推进,广大群众理性思维活跃,平等意识、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和法治意识迅速提升,不仅要求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且要求更多地参与村里重大事务的决策。但是由于当前农村基层组织的领导方式、工作机制还不尽完善,民主化建设力度不大,使一些地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流于形式,民主监督乏力,部分基层干部习惯于搞行政命令,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造成了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之间矛盾冲突,引发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特别是今年6月份省委书记李克强同志在x县xx乡xxx村调研时发现一些问题之后,x县县委进行了深刻反思,认识到七里堡村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一个村的问题,带有普遍性,也有复杂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存在工作作风不深入、对群众关心不够等问题,也反映了存在着发现问题渠道不够通畅、解决问题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x县县委认识到,要想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积极探索一种在基层发现问题、掌握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超前化解和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基于上述考虑,县委经过充分调查研究,在认真总结以往党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县推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每月定期由乡镇领导干部分村轮流、一般干部到联系村,组织部分党员、村民代表、普通群众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与群众面对面拉家常,交真心、听真话、知真情、解难事,架起党和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在知民情中改进作风,在办实事中改善关系,在帮民富中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二、主要做法 x县在推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过程中,围绕“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这个主题,深入宣传,周密安排,严格程序,明确责任,强化督查,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规范,探索出了一套“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馈问题”的运行机制。(一)精心准备,夯实基础。推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伊始,不少干部不理解,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有必要主动去戳“马蜂窝”。部分群众也认为,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是走形式,提了意见也白提;有的还对这项工作是否能长期坚持开展下去表示怀疑。为此,县委要求乡村基层党组织召开恳谈会前要精心准备:一是排查民情。恳谈会前,乡镇干部要进村入户,党员、村民代表要深入所联系户家中,收集社情
地方去,要求到工作长期推不动的地方去,开展工作,为民谋利。桥盟乡、西岗乡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领干部住乡入村、包信访案件、联系不稳定村和上访户,从自身做起,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村镇干部在“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中坚持“三个一”兴实风,从镇领导到一般镇机关干部每人“一个民心日记本,一支笔,一辆自行车或摩托车”,经常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主动和群众谈心,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了小事不出村,一般问题不出区,大事不出乡。三是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大局的稳定。通过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县、乡、村干部了解了农村存在的问题和存在的矛盾,并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化解矛盾,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减少了信访量,促进了农村的稳定。朝歌镇西坛村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之后,镇党委针对该村历史遗留问题多、热点难点问题多、班子内部不团结的状况,迅速派驻了由一名党委副书记牵头的工作组,通过认真走访干部、党员和群众,查阅大量有关档案资料,对32条问题全部进行了调查处理。为让群众满意,在下次“村情民意恳谈会”上,镇党委领导进村将32条问题处理情况如实向全体党员、群众代表进行了反馈。该村党员黄改兰、村民代表冯二孩拍手称赞说:咱西坛的事也处理了,以前的旧事再也不提了,以后还一心一意搞经济吧。目前,全县已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570多个。同时,全县还对群众反映需要较长时间解决的农田灌溉及人畜吃水、校舍改造及师资力量薄弱、道路维修等350条问题,分别制定出相应措施,正在着手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个别问题,如西部山区电视无信号或信号弱等向群众作了解释工作,对有些属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如土地调整、退耕还林补偿等问题向群众认真宣传了国家有关政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后,广大群众的气顺了,劲足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四是进一步理清了经济发展思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通过“村情民意恳谈会”,乡村干部根据了解到的情况,结合农村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认真分析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各种矛盾和制约因素,与农民一起研究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问题,进一步理清了工作思路。北阳镇卧羊湾村包村干部何彬在恳谈会上了解到群众有利用地处云梦山风景区地理位置优势发展经济的愿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20余户村民学习蛋壳壁画和剪纸等工艺品制作艺术,发展旅游产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西岗乡通过“恳谈会”发现群众想致富但缺乏技术、资金和科技知识等问题,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为群众送去《河南科技报》、《农家参谋》等农业科技书籍,并邀请省农学院专家来乡传授山药、莲菜等特色农业技术,今年以来,全乡380户农民种植特色农产品780亩,平均每户年增收3000元。
四、几点启示 实践证明,x县实行“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的做法,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转变干部作风、做好农村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启示之一:在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必须从现阶段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寻找最佳的途径和载体。建立起健全的联系群众的制度,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群众工作目标不可缺的要素之一。与群众建立密切关系,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要畅通党群干部密切联系的绿色通道,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摩擦,增强亲和力。“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拓宽了民主渠道,让群众有苦能诉,有理能讲,有话能说,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和愿望,解决了过去有话没地方、没机会说,说了也没人听、不顶用等问题,加强了党群干群之间思想的沟通,交流了感情,消除了隔阂,实现和维护好了群众的利益,因而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启示之二:在新形势下做好农村工作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以群众满意为最终目标。实践证明,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农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解决农村各种矛盾的关键。只有与农民群众的关系顺了,感情深了,各种困难和矛盾才能应刃而解,各项工作才能得到顺利开展。“村情民意恳谈会”把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具体落实到关心群众疾苦、帮助群众解决困难和增加农民收入上,知民之所想,察民之所虑,解民之所忧,为民之所需,是党和政府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把握社情民意、接受群众监督、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让群众体会党和政府是真心为自己解决问题的,怨气也就没有了,情绪也就理顺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也就落实到了实处。启示三:在新形势下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必须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俗话说,这奖,那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民得党恩,党方赢民心。体察群众疾苦,解决群众困难,帮助群众致富,是对我们干部最基本的要求。“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把“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作为主题,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逐步解决群众的热点难点问题,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实践证明,我们的干部只有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为群众排忧解难,才能赢得了群众信任和支持,才能更好地带领群众去实现和发展自已的根本利益。启示之四:新形势下抓好干部作风建设工作,必须从村级抓起,向上延伸,上下结合,整体推进。在“村情民意恳谈会”上,群众反映的许多问题,表现在下面,根源在上面,单靠乡村抓整改,有些问题难以得到根本解决。乡村干部作风不扎实,固然与其自身存在问题有关,但也与上级部门作风浮躁,将部门的工作任务转嫁到乡村头上有关,致使基层感到中心任务多,疲于应付,只对上负责,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如何为群众办实事,如何带领群众致富。因此,在抓好乡村干部作风建设的基础上,要向上延伸,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给基层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关于建立“村情民意恳谈会”制度的调查报告一文由www.yi3